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碎石的表观密度试验方法

碎石的表观密度试验方法

碎石的表观密度试验方法
碎石的表观密度试验方法

检验名称:碎石的表观密度试验方法(简易法)

试验依据: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主要仪器:1、秤;2、烘箱;3、广口瓶;4、试验筛;5、毛巾、刷子。

注意事项:1、试验前,筛除小于5.00mm的颗粒,缩分至略大于3kg 的量两份。洗干净后,分成两份备用。

2、检查仪器是否正常运行。

3、做完试验清理工作台。

试验步骤:1、称取两份所需量。

2、将试样浸水饱和,然后装入广口瓶中。装试样时,

广口瓶应倾斜放置,注入饮用水,用玻璃片覆盖瓶

口,以上下左右摇晃的方法排除气泡。

3、气泡排尽后,向瓶中添加饮用水直至水面凸出瓶口

边缘。然后用玻璃片沿瓶口迅速滑行,使其紧贴瓶

口水面。擦干瓶外水分后,称取试样、水、瓶和玻

璃片总质量(m1)。

4、将瓶中的试样倒入浅盘中,放在(105土5)℃的

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取,放在带盖的容器中冷却

至室温后称取质量(m0)。

5、将瓶洗净,重新注入饮用水,用玻璃片紧贴瓶口水

面,擦干瓶外水分后称取质量(m2)。

计算方式:1、表观密度(标准法)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3:ρ=( m0/m0+m2-m1)-αt×1000

式中:ρ——表观密度(kg/m3)

m0——试样的烘干质量(g)

m1——试样、水及容量瓶总质量(g)

m2——水及容量瓶总质量(g)

αt——水温对砂的表观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

试验结果:1、以两个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2、当两次结果之差大于20kg/m3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

验。

砂子密度试验实施细则

砂子密度试验实施细则 3.14.1表观密度 3.14.1.1 试样制备 将试样按四分法缩分至约660g ,放在烘箱中于(105± 5) ℃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3.14.1.2 试验程序 称取试样300g ,精确至1g 。将试样装入容量瓶,注入冷开水至接近500mL 的刻度处,用手旋转摇动容量瓶,使砂样充分摇动,排除气泡,塞紧瓶盖,静置24 h 。然后用滴管小心加水至容量瓶500mL 刻度处,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 。 倒出瓶内水和试样,洗净容量瓶,再向容量瓶内注水(应与6.13.2.2条水温相差不超过2℃,并在15℃~25℃范围内)至500mL 刻度处,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 g 。 3.14.1.3结果计算与评定 砂的表观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 /m 3: ρρ?-+=)(1 2000G G G G 水 (0ρ——表观密度,kg/m 3;ρ水——水的密度,1000kg/m 3;G o ——烘干试样的质量,g ;G 1——试 样,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G 2——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 表观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

10kg/m 3;如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大于20kg/m 3 ,须重新试验。 3.1 4.2堆积密度与空隙率 3.14.2.1 试样制备 用搪瓷盘装取试样约3 L ,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4.75mm 的颗粒,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3.14.2.2 试验程序 松散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用漏斗或料勺将试样从容量筒中心上方50mm 处徐徐倒入,让试样以自由落体落下,当容量筒上部试样呈堆体,且容量筒四周溢满时,即停止加料。然后用直尺沿筒口中心线向两边刮平(试验过程应防止触动容量筒),称出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精确至1g 。 紧密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分两次装入容量筒。装完第一层后,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10mm 的圆钢,将筒按住,左右交替击地面各25次。然后装入第二层,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与第一层时的方向垂直)后,再加试样直至超过筒口,然后用直尺沿筒口中心线向两边刮平,称出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精确至1g 。 3.14.2.3结果计算与评定 松散或紧密堆积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 3: V G G 211-=ρ (ρ1 —— 松散堆积密度或紧密堆积密度,kg/m 3 ; G 1 —— 容量筒和试样总质量,g ; G 2 —— 容量筒

砂浆表观密度试验

八、砂浆表观密度试验(JGJ/T 70-2009) 1、使用仪器: 1)容量筒:金属制成,内径应为108mm,净高为109mm,筒壁厚应为2-5mm,容积应为1L; 2)天平:称量应为5kg,感量应为5g; 3)钢制捣棒:直径为10mm,长度为350mm,端部磨圆; 4)振动台:振幅应为0.5±0.05mm,频率应为50±3Hz; 5)秒表。 2、试验步骤: 1)应按照规定测定砂浆拌合物的稠度; 2)应先采用湿布擦净容量筒的内表面,再称量容量筒质量m1,精确至5g; 3)捣实可采用手工或机械方法。当砂浆稠度大于50mm时,宜采用人工插捣法,当砂浆稠度不大于50mm时,宜采用机械振动法; 采用人工插捣时,将砂浆拌合物一次装满容器筒,使稍有富余,用捣棒由边缘向中心均匀地插捣25次,当插捣过程中砂浆沉落到低于筒口时,应随时添加砂浆,再用木锤沿容器外壁敲击5-6下; 采用振动法时,将砂浆拌合物一次装满容器筒连同漏斗在振动台上振10s,当振动过程中砂浆沉入到低于筒口时,应随时添加砂浆; 4)捣实或振动后,应将同口多余的砂浆拌合物刮去,使砂浆表面平整,然后将容器筒外壁擦净,称出砂浆与容器筒总质量m2,精确至5g。 3、计算: ρ= (m2-m1)×1000 V 式中:ρ——砂浆拌合物的表观密度(kg/m3); m2——容量筒质量(kg); m1——容量筒及试样质量(kg); V——容量筒容积(L); 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精确至10kg/m3. 4、校正:

1)选择一块能覆盖住容量顶面的玻璃板,称出玻璃板和容量筒质量。 2)向容量筒中灌入温度为20±5℃的饮用水,灌到接近上口时,一边不断加水,一边把玻璃板沿筒口徐徐推入盖严。玻璃板下不得存在气泡。 3)擦净玻璃板面及筒壁外的水分,称量容器筒、水和玻璃板质量(精确至5g)。两次质量之差(以kg计)即为容器筒的容积(L)。

机制砂的表观密度

机制砂的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和紧装密度试验记录 (编号:)D—27 建设项目:郑州雁鸣湖湖滨广场园路工程合同号:豫-郑-州-雁-B-B-037 施工单位:开封市第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十一分公司取样编号:/ 施工路段:K0--K0+380 取样说明:石屑 堆积密度试验 次数 盛器容积 (L) 盛器重量 (Kg) 盛器与砂重 (Kg) 砂的重量 (Kg) 密度(Kg/m3)V m0m1m1-m0 1 2 平均 紧装密度 1 2 平均 表观密度试验次数 干燥机制 砂重(g) 试样、水 与容量瓶 合重(g) 水与容量瓶 合重(g) 温度修正 系数 视比重(Kg/m3) m0m1m2αt1000 2 1 0??? ? ? ? ? - + - = t m m m m α ρ 1 300 1150.4 962.3 0.006 2.675 2 300 1163.7 975.4 0.006 2.680 平均 2.678 备注: 试验:计算:复核:试验日期:2013.3.12 1000 v m - m 1?= ρ

矿粉的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和紧装密度试验记录 (编号:)D—27 建设项目:郑州雁鸣湖湖滨广场园路工程合同号:豫-郑-州-雁-B-B-037 施工单位:开封市第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十一分公司取样编号:/ 施工路段:K0--K0+380 取样说明:矿粉 堆积密度试验 次数 盛器容积 (L) 盛器重量 (Kg) 盛器与砂重 (Kg) 砂的重量 (Kg) 密度(Kg/m3)V m0m1m1-m0 1 2 平均 紧装密度 1 2 平均 表观密度试验次数 干燥矿粉 重量(g) 比重瓶中 原有水的 体积(ml) 倒入水后水 和试样的体 积(ml) 表观密度 (g/cm3) 表观相对密度 m0V1V2 1 2 V V m a- = ρ t a aρ ρ γ= 1 60 22.65 44.65 2.727 2.733 2 6022.48 44.47 2.729 2.735 平均 2.734 备注: 试验:计算:复核:试验日期:2013.3.121000 v m - m 1?= ρ

砂料堆积表观密度

砂的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试验 (1) 仪器设备: 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天平:称量10 kg,感量1 g; 容量筒:圆柱形金属筒,内径108 mm,净高109 mm,壁厚2 mm,筒底厚约5 mm,容积为1L; 方孔筛:孔径为4.75 mm的筛一只; 垫棒:直径10 mm,长500 mm的圆钢; 直尺、漏斗或料勺、搪瓷盘、毛刷等。 (2) 试样制备: 试样制备可参照前述的取样与处理方法 (3) 实验步骤 ①用搪瓷盘装取试样约3L,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4.75mm的颗粒,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②松散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用漏斗或料勺从容量筒中心上方50 mm处徐徐倒入,让试样以自由落体落下,当容量筒上部试样呈堆体,且容量筒四周溢满时,即停止加料。然后用直尺沿筒口中心线向两边刮平(试验过程应防止触动容量筒),称出试样和容量筒的总质量,精确至1 g。 ③紧密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分两次装入容量筒。装完第一层后,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10 mm的圆钢,将筒按住,左右交替击地面各25次。然后装入第二层,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的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与第一层时的方向垂直)后,再加试样直至超过筒口,然后用直尺沿筒口中心向两边刮平,称出试样和容量筒的总质量,精确至1g。 (4) 结果计算与评定 ①砂的表观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 kg/m3:

式中ρ2——表观密度,kg/m3; ρ水——水的密度,1 000 kg/m3; G0——烘干试样的质量,g; G1——试样,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G2——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表观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0 kg/m3;如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大于 20 kg/m3,须重新试验。 ②松散或紧密堆积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 kg/m3: 式中ρ1——松散堆积密度或紧密堆积密度,kg/m3; G1——容量筒和试样总质量,g; G2——容量筒质量,g; V——容量筒的容积,L。 堆积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0kg/m3。 ③空隙率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 式中V0——空隙率,%; ρ1——试样的松散(或紧密)堆积密度,kg/m3; ρ2——试样表观密度,kg/m3; 空隙率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

实验一:细集料的表观密度试验

实验一:细集料的表观密度试验 一、实验目的 用容量瓶法测定细集料(天然砂、石屑、机制砂)在23℃时对水的表观相对密度和表观密度。本方法适用于含有少量大于2.36㎜部分的细集料。 二、试验原理 表观密度(视密度)是指在规定条件(105℃±5℃烘干至恒重下),单位体积(含材料的实体矿物成分及闭口孔隙体积)物质颗粒的干质量。表观密度以ρ表示。 n s s V V m += ρ 式中,ρ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g /㎝3); s m ——矿质实体质量(g); s V ——矿质实体体积(㎝3); n V ——矿质实体闭口孔隙体积(㎝3)。 三、预习要求 1、理解表观密度概念,了解试验原理。 2、了解试验仪器的用法,掌握细集料的表观密度试验方法。 四、实验仪器 1、天平:称量1㎏,感量不大于1g 。 2、容量瓶:500mL 。 3、烘箱:能控温在105℃±5℃。 4、烧杯:500mL 。 5、洁净水。 6、其它: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汁等。

五、实验内容 1、将缩分至650g 左右的试样在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 2、称取烘干的试样约300g(m 0),装入盛有半瓶洁净水的容量瓶中。 3、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已保温至23℃±1.7℃的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在恒温条件下静置24h 左右,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 2)。 4、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同样温度的洁净水(温差不超过2℃)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 1)。 5、计算 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按式(1-1)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γa = 012 m m m m +- (1-1) 式中:γa ——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 m 0——集料的烘干质量(g); m 1——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m 2——试样、水、瓶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表观密度(1-2)计算,精确至小数点后3位。 ρa =γa ?ρT 或 ρa =(γa -αT )?ρΩ (1-2) 式中:ρa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g /㎝3); ρΩ——水在4℃时的密度(g /㎝3); αT ——试验时的水温对水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按表1-1取用; ρT ——试验温度T 时水的密度(g /㎝3),按附录表1-1取用。

砂的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实验报告

实验4.3 砂的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试验【关闭窗口】 (1) 仪器设备: 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天平:称量10 kg,感量1 g; 容量筒:圆柱形金属筒,内径108 mm,净高109 mm,壁厚2 mm,筒底厚约5 mm,容积为1L; 方孔筛:孔径为4.75 mm的筛一只; 垫棒:直径10 mm,长500 mm的圆钢; 直尺、漏斗或料勺、搪瓷盘、毛刷等。 (2) 试样制备: 试样制备可参照前述的取样与处理方法 (3) 实验步骤 ①用搪瓷盘装取试样约3L,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4.75mm的颗粒,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②松散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用漏斗或料勺从容量筒中心上方50 mm处徐徐倒入,让试样以自由落体落下,当容量筒上部试样呈堆体,且容量筒四周溢满时,即停止加料。然后用直尺沿筒口中心线向两边刮平(试验过程应防止触动容量筒),称出试样和容量筒的总质量,精确至1 g。 ③紧密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分两次装入容量筒。装完第一层后,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10 mm的圆钢,将筒按住,左右交替击地面各25次。然后装入第二层,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的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与第一层时的方向垂直)后,再加试样直至超过筒口,然后用直尺沿筒口中心向两边刮平,称出试样和容量筒的总质量,精确至1g。 (4) 结果计算与评定 ①砂的表观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 kg/m3: 式中ρ2——表观密度,kg/m3; ρ水——水的密度,1 000 kg/m3; G0——烘干试样的质量,g; G1——试样,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G2——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表观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0 kg/m3;如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大于 20 kg/m3,须重新试验。 ②松散或紧密堆积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 kg/m3: 式中ρ1——松散堆积密度或紧密堆积密度,kg/m3; G1——容量筒和试样总质量,g; G2——容量筒质量,g; V——容量筒的容积,L。 堆积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0kg/m3。 ③空隙率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 式中V0——空隙率,%;

细集料表观密度实验

细集料表观密度实验 1目的及适用范围 本实验用于测定含有少量大于2.36mm 部分的细集料【天然砂,石屑,机制砂】在23°C 时对水的表观相对密度和表观密度。 2仪器与材料 ①天平:称量1kg ,感量不大于1g ; ②容量瓶:500ml ③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C ±5°C ④烧杯:500ml ⑤洁净水 ⑥其他: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计等。 3实验准备 将缩分至650g 左右的试样在温度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量,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 4实验步骤 ①称取烘干的试样约300g 【m0】,装入盛有半瓶洁净水的容量瓶中。【四分法】 ②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已保温至23°±1.7°的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在恒温条件下静置24h 左右,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2】。 ③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同样温度的洁净水【温度差不能超过2°】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1】。 注:在砂的表观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试验期间的温度差不超过1°。 5结果整理 表观密度=m 2m 1m 0m 0 — ρa=表观密度×ρt 或ρa=(表观密度-αt )×ρw Ρa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g/cm 3 Ρw ——水在4°时的密度,取1.0g/cm 3;

αt——实验时水温度对水的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见表; ρt——实验温度T°时的水的密度,见表取g/cm3。 不同水温时水的密度ρt及水温度修正系数αt 以两次平行实验结果的算数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值大于0.01g/cm3时,应重新取样进行实验。

砂石试验

砂子试验筛分析 一环境条件 常温下物理试验内进行。 二检测步骤及数据处理 1.颗粒级配 准备好试验用的工具,检查仪器设备的状态是否正常。 按不同部位抽取大致等量的砂八份组成一组样品,并将试样缩分至约1100g,放在烘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室温后,筛除大于9.50mm的颗粒,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注:恒量系指试样在烘干1h-3h的情况下,其前后质量之差不大于该项试验所要求的称量精度(下同)。 a称取试样500g ,精确至1g。将试样倒入按孔径大小从上到组合的套筛(附筛底)上,然后进行筛分。 b将套筛臵于摇筛机上,摇10min;取下套筛,按筛孔大小顺序再逐个用手筛,筛分种通过量不小于试样总量0.1度%为止。 c称出各号筛的筛余量,精确至1g,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不得超过按下式计算的量,超过时应按下列方法之一处理。 式中:G-在一个筛上的筛余量,g; A-筛面面积,2 mm; d-筛孔尺寸,mm。 d将该粒级试样分成少于按上式计算出的量,分别筛分,并以筛余量之和作为该号筛的筛余量。 e将该粒级以下各粒级的筛余混合均匀,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 g。再用四分法缩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取其中质量,精确至1 g,继续筛分。计算该粒级以下各粒级的分计筛余量时应根据缩分比例进行修正。 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筛的筛余量与试样总量之比,计算精确至0.1%。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该号筛的筛余百分率加上该号筛以上各筛余百分率之和,精确至0.1于%。筛分后,如每号筛的筛余量与筛底的剩余量之和同原试样质量之差超过1%时,须重新试验。

1砂子试验细度模数 砂的细度模数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01; 式中:XM—细度模数; A 1、A2、A3、A4、A5、A6—分别为4.75mm、2.36mm、1.18mm、600μ m、300μm、150μm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 累计筛余百分率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细度模数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1;如两次试验的细度模数之差超过0.2时,须重新试验。 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与标准所要求数字相比,除4.75mm和600 μm筛档外,可以略有超出,但超出总量应小于5%。 2沙子 a.按取样方法规定取样,并将试样缩分至约660g,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b.称取试样0G=300g,精确至 1 g。将试样装入容量瓶,注入冷开水至接近500 mL 的刻度处,用手旋转摇动容量瓶,使砂样充分摇动,排除气泡,塞紧瓶盖,静臵24h。然后用滴管小心加水至容量瓶500 mL刻度处,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出其质量1G,精确至1 g。 c.倒出瓶内水和试样,洗净容量瓶,再向容量瓶内注水至500 mL刻度处,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出其质量2G,精确至1 g。 砂的表观密度0 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3: 式中: 0 ---表观密度,kg/m3; 水 ---水的密度,1000kg/m3; G0--烘干试样的质量,g; G1--试样,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G2--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表观密度取两次算术结果的平均值,精确至10kg/m3;如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大于20kg/m3,须重新试验。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测定砂的表观相对密度和表观密度。 2 仪具与材料 2.1 天平:称量1kg,感量不大于1g。 2.2 容量瓶:500mL。 2.3 烘箱:能控温在105±5摄氏度。 2.4 烧杯:500mL。 2.5 蒸馏水。 2.6 其它: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计等; 3 试验准备 将缩分至650g左右的试样在湿度为105±5摄氏度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 4 试验步骤 4.1 称取烘干的试样约300g(m0),装入盛有半瓶蒸馏水的容量瓶中。 4.2 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静置24h左右,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1)。 4.3 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与上水温相差不超过2摄氏度的蒸馏水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2)。 注:在砂的表观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湿度,试验的各项称量可以在15~25摄氏度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但从试样加水静置的最后2h起直至试验结束,其温度相差不应超过2摄氏度。 5 计算 5.1 砂的表观相对密度按式(1)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γa=m0(m0+m1-m2) 式中:γa--砂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 m0--试样的烘干质量,g; m1--水及容量瓶总质量,g; m2--试样、水及容量瓶总质量,g。 5.2 表观密度ρa按式(2)计算,准确至小数点后3位。 ρa=γa*ρT或ρa=(γa-αt)*ρw 式中:ρa--砂的表观密度,g/cm3; ρw--水在4摄氏度时的密度,1000kg/m3; αt--试验时的水温对水的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按表1取用; ρT--试验温度T时水的密度,按表1取用,g/cm3。 不同水温时水的密度ρT及水温修正系数αT表1 以两次平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值大于0.01g/cm3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用容量瓶法测定细集料(天然砂、石屑、机制砂)在23℃时对水的表观相对密度和表观密度。本方法适用于含有少量大于2.36mm部分的细集料。 2 仪具与材料 (1)天平:称量lkg,感量不大于1g。 (2)容量瓶:500mL。 (3)烘箱:能控温在105℃±5℃。 (4)烧杯:500mL。 (5)洁净水。 (6)其它: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计等。

3试验准备 将缩分至650g左右的试样在温度为1050C±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 4 试验步骤 4.1 称取烘干的试样约300g(m o),装入盛有小半瓶洁净水的容量瓶中。 4.2 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已保温至23℃±1.7℃的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在恒温条件下静置24h左右,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2)。 4.3 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同样温度的洁净水(温差不超过2℃)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1)。

5 计算 5.1 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按式(T0328-1)计 算至小数点后3位。 (T0328-1) 式中:γa —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 m0 —试样的烘干质量g m1 —水及容量瓶总质量(g); m2 —试样、水及容量瓶总质量(g)。 5.2 表观密度按式(T0328-2)计算,精确至小数点后3位。 ρa=γa×ρT或ρa=(γa-αT)×ρw (T0328-2)

式中:ρa—细集料的表观密度(g/cm3); ρw—水在4℃时的密度(g/cm3); αT—试验时水温对水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按附录B表B—1取用; ρT—试验温度T时水的密度(g/cm3),按附录B表B-1取用。 6 报告 以两次平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值大于0.01g/cm3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砂子密度试验实施细则

砂子密度试验实施细则 1.1表观密度 1.1.1 试样制备 将试样按四分法缩分至约660g ,放在烘箱中于(105± 5) ℃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1.1.2 试验程序 称取试样300g ,精确至1g 。将试样装入容量瓶,注入冷开水至接近500mL 的刻度处,用手旋转摇动容量瓶,使砂样充分摇动,排除气泡,塞紧瓶盖,静置24 h 。然后用滴管小心加水至容量瓶500mL 刻度处,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 。 倒出瓶内水和试样,洗净容量瓶,再向容量瓶内注水(应与6.11.2.2条水温相差不超过2℃,并在15℃~25℃范围内)至500mL 刻度处,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 g 。 1.1.3结果计算与评定 砂的表观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 /m 3: ρρ?-+=)(1 2000G G G G 水 (0ρ——表观密度,kg/m 3;ρ水——水的密度,1000kg/m 3;G o ——烘干试样的质量,g ;G 1——试 样,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G 2——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 表观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

10kg/m 3;如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大于20kg/m 3 ,须重新试验。 1.14.2堆积密度与空隙率 1.2.1 试样制备 用搪瓷盘装取试样约3 L ,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4.75mm 的颗粒,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1.2.2 试验程序 松散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用漏斗或料勺将试样从容量筒中心上方50mm 处徐徐倒入,让试样以自由落体落下,当容量筒上部试样呈堆体,且容量筒四周溢满时,即停止加料。然后用直尺沿筒口中心线向两边刮平(试验过程应防止触动容量筒),称出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精确至1g 。 紧密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分两次装入容量筒。装完第一层后,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10mm 的圆钢,将筒按住,左右交替击地面各25次。然后装入第二层,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与第一层时的方向垂直)后,再加试样直至超过筒口,然后用直尺沿筒口中心线向两边刮平,称出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精确至1g 。 1.2.3结果计算与评定 松散或紧密堆积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 3: V G G 211-=ρ (ρ1 —— 松散堆积密度或紧密堆积密度,kg/m 3 ; G 1 —— 容量筒和试样总质量,g ; G 2 —— 容量筒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