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西安鼓乐简介

西安鼓乐简介

西安鼓乐简介
西安鼓乐简介

“西安鼓乐”简介

西安,在西周时称为“丰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至西汉初年,刘邦定都关中,取当地长安乡之含意,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丝绸之路开通后,长安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史学界称“西有罗马,东有长安”。

西安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在中国历史上,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10世纪左右,先后有周、秦、汉、唐等20个政权13个朝代在西安建都及建立政权,历时1100余年。当年这条路上许多繁荣的城镇、独特的建筑、著名的寺庙,已成为人类文化的遗迹。但作为沟通东西文化的一条“人文血脉”,它不仅是一种象征,而且将永远是人们不可磨灭的文化记忆。

历史的沉积留给陕西以及西北等地的古代音乐文化艺术有秦腔、眉户、碗碗腔、西安鼓乐等中原音乐,有关中皮影戏,陕西木偶戏等。隋唐盛世时期,古代音乐文化艺术的集大成正是通过丝绸之路这条文化甬道的长期交流、融合,留在了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教坊汇集于皇家宫廷进行表演、传承,被誉为中国音乐“活化石”的“西安鼓乐”正是这种文化背景下的产物。

内容丰富、结构完整,风格独特、传承至今已达千余年历史的“西安鼓乐”在中国民族音乐历史宝库中占据重要位臵。

2004年4月中国文化部将“西安鼓乐”列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第二批专业试点项目”,同年6月中国文化部代表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请,将“西安鼓乐”等纳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06年5月20日中国国务院又将“西安鼓乐”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西安鼓乐”是吹管乐器与锣鼓乐器有机结合的一种十分古老的民间音乐品种。以“乐社”为单位进行演练活动的组织称为“细乐社”或“鼓乐社”。

1952年至1953年夏,经中央音乐学院研究部的杨荫浏、孟傑、苏琴、简其华等几位民族音乐学者及民间音乐研究工作者联合对“西安鼓乐”多次调研、采集、整理、分析后确定为现名。

“西安鼓乐”主要流传于西安市区及市区南部终南山一带的长安、周至和蓝田等各县。清末民初,“西安鼓乐”进入鼎盛时期,仅西安市市区就有大小乐社有50余家,加上周边县有百余家。至20世纪50年代,西安市市区内仍有40余家,其中“细乐社”至少有20家以上。当时百姓就有:“有街坊就有庙,有庙就有鼓乐社”的说法。

具有代表性的鼓乐社有:城隍庙鼓乐社、迎祥观鼓乐社、显密寺鼓乐社、香米园鼓乐社、东仓鼓乐社、西仓鼓乐社、周至南集贤东村

鼓乐社、南集贤西村鼓乐社、长安何家营鼓乐社、伞巷一坊鼓乐社、太阳庙鼓乐社、马神庙鼓乐社、大吉昌鼓乐社、黄甫村鼓乐社、蓝天县的田家村鼓乐社、楸树庙鼓乐社、司竹鼓乐社等。

农历正月初一、正月十五、六月初一、六月二十及天旱“取水”、夏秋收后、农忙间隙,各鼓乐社定时赴南五台、小五台,楼观台、仙游寺、水陆庵、西安大雁塔、小雁塔、西五台等地表演,这样与当地民俗民风特性紧密连在一起的演出活动,称为“香会”或“水会”。

每逢年盛大庙会活动时,各鼓乐社异常活跃。届时,各乐社的人云集会上,朝山进香,祈求幸福,在一座座庙宇、佛殿上进行演奏,此时这里就成了各乐社“斗乐”的场所。名为对神演奏,实为演奏给听众欣赏,取悦于人。这时,演出活动最多,时间、场地最集中。

依其传承关系、训练表演环境和艺术功能的不同,“西安鼓乐”传统分为玄、释两门(俗称道家、僧家)。

道家为九曜街城隍庙道士所传,讲求技术上“磨工加花”,演奏较为细致优雅,代表乐社有城隍庙鼓乐社(今在西大街),著名艺人有安来绪等,现已下世。

僧家为一位毛和尚和一位元和尚所传承,其演奏悠扬而较热烈,质朴而浑厚,大气而恢弘。代表乐社有东仓鼓乐社、西仓鼓乐社、显密寺鼓乐社、大吉昌鼓乐社,著名艺人有嫡系传人赵庚辰、程金林、程天相、杨家祯四位艺人,后三位艺人已下世。

农村乐社,从使用的乐器和保留下来的乐谱曲目来看,近于僧家,但由于长期掌握在农民手中,且不断吸收民间音调,因而风格已异于僧、道两家,其演奏质朴、浑厚、热烈。代表乐社有周至南集贤东、西两村鼓乐社,长安何家营鼓乐社,著名艺人有文明、张有明、王顺堂、何生哲等。故今按各家乐社的风格、特点和习惯上的排列,民间素有僧、道、俗三个流派之分。

各流派、各乐社演奏的曲目、乐谱形式、乐队组合、乐社组织以及音乐风格有很多共性。且曲目蕴藏丰富,数量巨大。据20世纪50年代以来多次考察所统计,仅民间各社原存手抄本100余册,所列的不同曲牌就有1100余首,包括同一曲牌的同名异曲和同曲异名的不同变体曲目在内,其总数在3000首以上。现存得知最早的曲谱抄本是西仓鼓乐社保存的,其抄于清代康熙28年(公元1689年)的《鼓段小曲赚本具(俱)全》。这些曲目有器乐曲,有念词,有歌章。依传统分类,分别称为鼓段、耍曲、套词、北词等。大套套曲有坐乐《八拍全套》、《法鼓段全套》、《别子、湛全套》,各套四调,还有行乐、各类铜鼓等,其中涵盖了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的曲牌名。尽管由于民间辗转传抄,乐曲名称多有谬误,有的由于字义上的误解,有的由于字音上的误读,有的由于名称上的更改而产生了歧义,但可以

推知,它至迟在明代已经开始流传,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国音乐发展的历史轨迹,留下了中国民族音乐的一段真正历史。

“西安鼓乐”从演奏形式上有“坐乐”和“行乐”之分。

“坐乐”演奏者按不同的乐器分组排列,在室内或庭院,围绕方桌,依次就坐演奏。所用乐器包含击奏乐器、吹奏乐器和弹拨乐器。击奏乐器有膜鸣、体鸣两类,即坐鼓、战鼓、乐鼓、独鼓、梆子,云锣、大铙、小铙、大钹、小钹、大锣、马锣、玎珰、星星;吹奏乐器为主奏乐器,有笙、管子、笛子;弹拨乐器有琵琶、古筝等弦鸣乐器。整个乐队的“首领”是鼓手,操持前述的五种击奏乐器,特别是坐鼓,可谓众乐之长,在鼓乐中起着核心作用。

坐乐一(室内)

坐乐二(室内)

坐乐三(室外)

坐乐四(室外)

“行乐”是演奏者按照不同乐器的分组排列,站立着或在行进中演奏。所用击奏乐器有单面鼓、高把鼓、小勾锣、疙瘩锣、铰子、手梆子等;吹奏乐器同“坐乐”相同;无弹拨乐器。

行乐一

行乐二

“西安鼓乐”的宫调系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调性调式,一般为六、尺、上、五四个调。但在手抄本以及民间传人的口传中,也许是因为夹杂了方言因素,也许因艺人的文化程度,鼓乐谱书写中常常出现了“刘(或浏)、尺、商、吴”,这可能是音同字不同的结果。已有的研究结果说:相当于我们今天的CGFD四个调性,显然是四个关系最近的调。

“西安鼓乐”的传授方式,即由老艺人口耳相传。先生一句句“韵曲、韵谱”(教),“习乐”者一句句模唱。他们不仅只唱一个“音”,而是带着“韵、律”并伴有“啊”、“哎”、“吔”等语气词、叹词去唱。“西安鼓乐”传人称此唱法为“哼哈”。这种长期“韵曲、韵谱”很自然地成为此乐种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些优秀传人的“韵谱”本身就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与音乐本身一样是一份珍贵的遗产、一种文化经典。由于师承关系不同,“习乐”者文化素质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不同,因而“韵谱、韵曲”中除保证本乐种的基本风格外,也有了传人自己的个性。所以“韵谱”对“习乐”者而言就成为进入该类音乐的必经门槛,是演奏的根,是决定“习乐”者是否能真正掌握这种音乐的关键。

古乐谱本

赵庚辰手稿

“西安鼓乐”演奏所使用的乐谱是一种古老的记谱法,称“减字谱”、“半字谱”、“俗字谱”等,均为手抄传本。

乐谱中穿插于曲中的鼓段,曲中的鼓点出现频繁。各种鼓段(艺人称为鼓札子)它并不是按五线谱中通用的打击乐记谱法记写,仅用文字表述鼓段的名称,没有实际鼓谱。记录方式的特殊并且原始,不能得知具体的演奏方法和音响效果,给现在的研究和演奏带来诸多障碍。在乐谱的学习中得知,“西安鼓乐”的鼓札子是用拟声字的方式记谱,同时又包含了惯用的配器法及敲击法。

“西安鼓乐”中的“鼓”是一种预示,它的存在举足轻重。以鼓作为指挥,统领乐队掌握节拍、节奏、速度、力度等。司鼓者是乐队的领军人物,司鼓者在演奏时敲击的鼓札段、鼓点在乐曲中构成了乐曲的核心。

“西安鼓乐”坐乐《八拍》、《法鼓段》、《别子、湛》(各含刘、尺、商、吴四调)三种套曲,均属多首曲牌与鼓札子联套的、结构庞大的套曲形式,都有较严格的联套原则、固定的曲式结构。

笔者与鼓乐大师赵庚辰老先生亲切交谈

“西安鼓乐”传人赵庚辰老先生(今已是92岁高龄)不仅有高超绝伦的演奏技艺,熟练掌握坐乐《八拍全套》、《法鼓段全套》、《别子、湛全套》(各含刘、尺、商、吴四调),精通各种形式的行乐,并兼通念词、歌章等,是迄今为止为数不多的鼓乐全能艺人。经赵老先生的应允,我竭诚拜先生为师,有幸与“西安鼓乐”结缘,采用传统的习得手段,按照鼓乐曲目的套路,一句一句,一段一段,一曲一曲地学习“韵曲(谱)”,一边学,一边录音。数年间从未中断,至今已学习和录制并已整理《西安鼓乐八拍全套》、《西安鼓乐法鼓段全套》、《西安鼓乐别子、湛全套》(各含刘、尺、商、吴四调)的坐乐和部分行乐,已译近200首,将陆续由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马西平

2008年10月

浅析中国古典音乐

学号:20135014245 学院政法学院 专业法学 年级2013级 姓名陈华悦 论文题目浅析中国古典音乐 指导教师邵良柱职称讲师 2014年 12 月 28 日

浅析中国古典音乐 学生姓名:陈华悦学号20135014245 政法学院法学专业 指导老师:邵良柱职称:讲师 摘要:中国的音乐有着很长的文化历史,但是中国真正欣赏中国古典音乐的人却不多。本文首先就中国古典音乐的大体情况展开分析,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与古典音乐的关系,重点探讨中国古典音乐的主要特点及其蕴含的意境和感情,由此向世人展示中国古典音乐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音乐赏析中国古典音乐特点影响 Abstract: China music has a long cultural history, but Chinese appreciate classical music Chinese person but not much. Firstly, the general situation China classical music to analyze,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Chinese ancient culture and classical music, focusing on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classical music and its artistic conception and the feelings contained, thus to show the world the charm of art and appreciation of classical music China method. Keywords: music appreciation Chinese classical music Characteristic Influence 中国古典音乐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无比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中国古典音乐犹如一棵古老而常青的参天大树,以其源远流长和多彩多姿屹立于世界音乐艺术之林。它反映了中华民族以音乐修身养性的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道德、文化和追求。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人反映中国古典音乐难以欣赏,不如流行音乐和西方音乐那么直感。当然,热衷于中国古典音乐者也大有人在,其关键在于是否懂得欣赏。 一、中国古典音乐的大体情况 中国古典音乐的历史,古代文献一般追溯到黄帝。中国《吕氏春秋·仲夏记·古乐篇》记载:“黄帝令伶伦作音律。伶伦自大夏之西,乃之昆仑之阴,取竹之懈谷……听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但据目前的考古发现,中国音乐的历史远不止于此。1986年—1987年,在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村新石器遗址发掘出了随葬的至少16支骨笛。据碳14测定,这些骨笛距今已有8000—9000年之久。至于在8000—9000年之前何时开始出现音乐,是千年还是以万年计,难以定论。经过几千年的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国古典音乐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并以其浓郁的民

中国民族音乐

填空: 1中国传统音乐按使用的人群分为哪四大类: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 2民间的音乐具有的特征:创作过程的集体性、传播方式的口头性、音乐曲调的变异性 3山歌的节奏比较自由,多属非均分律动,旋律常有比较多的跳进。山歌的演唱形式多独唱,也有对唱,常在歌前加歌头或吆喝性的喊句 4花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部分地区的地域性山歌的统称,分两个流派:河州型花儿和洮岷型花儿 5民间音乐曲调的变异性:1地域性变异2内容性变异3审美性变异4即兴性变异 6木卡姆有哪三个部分组成:琼乃额曼达斯坦麦西来甫 7大本曲《大哭板》:白族的曲艺音乐,素有“三腔、九板、十八调”之说。 8秦腔:约形成于明代,是梆子腔系戏曲的鼻祖 9川江号子包括:上水号子和下水号子 10维吾尔族包含三部分:民间音乐木卡姆宗教音乐 判断: 1民间歌舞音乐有富有地方性,演员乐器不离手,唱腔旋律……(错说唱音乐) 2热瓦甫是俄罗斯族民间音乐的弹拨乐器(错维吾尔族) 3花灯是一种……的藏族民间艺术形式(错汉族) 4黄扬扁担诞生于云南昆明(错重庆秀山) 5西安鼓乐是一种以丝竹乐为主的传统乐种(错打击乐和吹奏乐混合演奏) 名词解释: 1民族音乐的广义:指的是各民族的音乐,是在民族或一定的文化和社会集团中所共有并被继续传承的音乐总体。中国民族音乐,就是既包含扎根于各民族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经长期历史发展而形成的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等传统音乐,也包括近现代由中国作曲家创作的接受欧洲音乐影响的歌曲。器乐曲、交响曲、大合唱、清唱剧、新歌剧等各式各样的音乐作品。 2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是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劳动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集体创作出来的、最能直接反应现实、被人民群众所普遍掌握、广泛流传的一种短小的歌唱艺术。 3窝热热:舞姿剽悍遒劲,粗犷骁勇,歌声热情奔放,明朗豪爽。属男女二声部合唱。男声部由sol、#mi、do三个音组成呼唤式的旋律,女声部由la、xi、sol三个音组成装饰性的衬腔穿插于男声间隙之中,造成一种热烈粗犷的情绪,轻盈悠扬、爽朗而又健美的声音,似群群羔羊的鸣叫,表现了纳西族先民无拘无束的原始游牧狩猎生活。 4呼麦狭义:指一人同时演唱二声部或三声部的演唱方法。演唱者运用特殊的“闭气”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发出带有气泡音的喉腔共鸣,唱出浑厚的低声部持续长音,在此长音上面唱出清亮透明的高声部泛音旋律。 5民族音乐的狭义:指的是扎根与各民族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具有该民族音乐形态特征的传统音乐。6民间音乐:指的是由劳动人民创作的、真实地反映了他们的生活背景、生动的表达了他们的感情愿望的音乐作品。 7哄驼调:是唱给母驼的劝奶歌,是在虚词“h?s”上演唱的长调形态歌曲。音乐曲调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其中,上乐句又可分为上下两个乐节,各为一小节。下乐句是一个由三个小节构成的结构。上乐句前一乐节自调式主音“羽”迂回下行,后一乐节自“角”迂回上行并落在羽音。下乐句旋律是上乐句旋律的变化发展。通过新因素的纳入、模进和节奏的拉长等手法,将上乐句所提供的旋律素材重新组织。总体上看,上乐句如诉如歌,具有吟诵、陈述的意味,像是人与畜之间娓娓而谈;下乐句则跌宕起伏、悠远舒展,犹如对母亲的真挚呼唤。 8呼麦的广义:指蒙古族一系列传统唱法之总称,演唱方法有十三种之多,目前所用的主要有四种:“哈日嘎”,是一种超低音演唱方法;“伊斯古日格”,是固定低音加哨音旋律声部的两声部演唱方法,“哈日嘎”和“伊斯古日格”的结合,唱出三个声部;“树伦伊斯古日格”,是两个声部的“直音”呼麦;“乌叶勒呼”,

浅析中国古典音乐

学号: 20135014245 《音乐鉴赏》论文 学院政法学院 专业法学 年级2013级 姓名陈华悦 论文题目浅析中国古典音乐 指导教师邵良柱职称讲师 2014年12 月28 日 浅析中国古典音乐 学生姓名:陈华悦学号20135014245 政法学院法学专业 指导老师:邵良柱职称:讲师 摘要:中国的音乐有着很长的文化历史,但是中国真正欣赏中国古典音乐的人却不多。本文首先就中国古典音乐的大体情况展开分析,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与古典音乐的关系,重点探讨中国古典音乐的主要特点及其蕴含的意境和感情,由此向世人展示中国古典音乐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音乐赏析中国古典音乐特点影响 Abstract: China music has a long cultural history, but Chinese appreciate classical music Chinese person but not much. Firstly, the general situation China classical music to analyze,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Chinese ancient culture and classical music, focusing on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classical music and its artistic conception and the feelings contained, thus to show the world the charm of art and appreciation of classical music China method. Keywords: music appreciation Chinese classical music Characteristic Influence 中国古典音乐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无比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中国古典音乐犹如一棵古老而常青的参天大树,以其源远流长和多彩多姿屹立于世界音乐艺术之林。它反映了中华民族以音乐修身养性的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道德、文化和追求。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人反映中国古典音乐难以欣赏,不如流行音乐和西方音乐那么直感。当然,热衷于中国古典音乐者也大有人在,其关键在于是否懂得欣赏。

不要老拿我们说事儿

说起现在的大学生,很多人摇头。作为其中一员,我真的觉得很无奈。在这,我只想为我们所有的同龄人说两句。 随着素质教育叫得越来越响亮,许多的大学生被斥作高分低能,我首先不排除可能有这样的人,但我想问一句,你体验过高考吗,你明白那种孤注一掷、一考定终生的感觉吗?我们拼命的学习,学到每根神经都要崩断了,不是为了换取别人的嘲笑与讥讽,而是因为这就是中国选拔人才的方法(高干子弟除外),尤其是那些来自偏远地区的学子们,他们什么都没有,除了高考还有什么能改变他们的命运? 高考对于太多的人来说意味着他们的一生(知道我们转专业面试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吗,你的高考成绩多少分!),谁敢拿自己的前程作赌,去迎合那些空泛的口号呢?老师不敢拿自己的学生做试验,家长更不敢拿自己的孩子做试验。高考是我们这一代人不可避免的悲哀,我们期待的教育改革不知道还要多久才能实现,但希望我们的学弟学妹不再有这样的痛苦经历。 有人指责现在的大学生不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再附带一个丢弃国粹的罪名。我想问,这么说的人里面有多少人真通传统文化呢?四书五经我先不提,你能背全三字经吗,你知道千字文第一句是什么吗,你有看过声律启蒙吗?好,最好的估计,各位看到此帖的都说YES。那我还想问,为什么现在的人对传统了解得这么少,大学不教啊(我工科,选修课那纯属扯淡),我们的语文到高中就结课了,可英语呢,雅思、托福、四六级,你以为我们看着那英文字母不想吐啊。没办法,形势需要啊。现在找工作,非专业,六级;专业,八级。我们也是被逼的。学无所用,有谁愿意去浪费那闲工夫。谁有能力改变国家政策,考个中文四六级;谁又有能力改变市场需求,让世界通用语变成中文? 我们也不是没有尝试去了解中国文化,当我们欣赏周杰伦的中国风时,有人说周杰伦是垃圾,当我们看百家讲坛时,有人说百家讲坛里的学者时说书的。现在的快节奏社会,难道你真的要求中国的青年都一个个钻在故纸堆里摇头晃脑吗,难道我们要了解国粹就只有这一种形式吗? 最重要的一点,就算大学生都懂中国文化,那么这个社会呢,弘扬国粹,社会的一少部分绝对无法承担起一个民族的责任。昨晚,我们学校有一场长安鼓乐(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演出,说实话,大家都差不多,一点没懂,但大部分人还是坚持看完了两小时的演出,我们虽不懂欣赏,但我们懂得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后来那个鼓乐社社长说谢谢我们,因为他们一天平均演出20分钟,看的人都是驻足几秒,然后离开,听这么久他都害怕我们厌烦。对此,你有什么感想?当社会开始遗忘时,历史停不住他的脚步。国粹难道是在我们手里搞丢的? 提起大学,就不能不说政治,因为它伴随着你,一直到读博。对于国家的这种要求,我很理解,总不能培养出个拉登吧。但是我觉得这种做法时没用甚至可笑的。看看现在的小孩,穿阿迪达斯,吃肯德基,嚼口香糖长大,摩托罗拉、劳斯莱斯、LV头头是道,完了到他们的思想观念初步形成后,你再给他进行政治教育,他能相信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好吗?一提起毛邓三,我们都头大,除了想吐实在没有其他词能抒发我们的真实感受,这是教育的弊病,不是我们没有爱国情操。现在并不缺一些青少年杀害老师或者家长的案例,我们只归咎于那些孩子吗,难道他们的心灵阴暗面不是那些家长惯出来的?同样也不要指责现在的大学生思想态度不对,我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来自哪?这个社会,你们给我们提供什么样的环境,我们就怎样为人处事,你们的行动比说教更具教育作用。 你能责怪许多大学生都毕业后都出国吗,没办法,他在国内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啊,等到他们辛苦打拼好不容易站稳脚跟之后,就成为忘恩负义,不爱国之人。当他们有一腔报国热血时,没有人赏识,当他们被人赏识时,他们被国人唾骂,是不是很悲哀? 我们听得最多一句话就是,要努力啊,国家的明天在你们手里啊。那么它的今天呢,不

西安鼓乐有哪些演奏乐器

西安鼓乐的演奏乐器有吹奏乐器、敲击乐器和弹拨乐器三大类共三四十种,吹奏乐器中使用笛、笙、管等;击奏乐器中使用鼓、铙、锣、铰子、梆子等;弹拨乐器中使用琵琶、古筝等,从而成为以敲击乐和吹奏乐混合演奏的大型乐种。 鼓 在西安鼓乐中,鼓是必须使用的乐器。“西安鼓乐”之所以得名,主要是由于在演奏中使用多种鼓,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独特表演风格。鼓包括大鼓、堂鼓、坐鼓、月鼓、豆鼓、战鼓、高把鼓和单面鼓等,其中最突出是坐鼓、战鼓、乐鼓、豆鼓、单面鼓、高把鼓等六种鼓。这些鼓具有各种形状及使用技巧,产生各异声响,汇合在一起演奏,就产生了一种高昂时大气磅礴,低沉时雄壮有力的风格。演奏伊始,鼓声先行,在抑扬顿挫的鼓点引领下,笛笙齐鸣,营造出富丽典雅、气势恢宏的艺术氛围。 笛子 笛子是西安鼓乐演奏中的领奏乐器。在演奏中,担任吹奏完整的、较为华丽复杂的旋律乐曲。它的音质清脆,乐声清扬,音域广阔,具有开阔的空间感及很强的穿透力。不仅能够表达婉转悠长的情感,还能够表达奔放、快乐、活跃、豪迈的情绪。西安鼓乐演奏所使用的笛子有四种,分别是官调笛、平调笛、梅官调笛、夏笛。其中夏笛仅见于长安古乐谱记载,如今已经失传。这四种笛子制作方式都是匀孔,也称匀孔笛。在吹奏的时候,需要采用按半孔的指法非常灵活地转换音调,或者更改和调整旋律中声音的高低、声音的位置,从而组成非常有特点的音乐形式。匀孔笛在西安鼓乐中的传播和发展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笙 笙是最古老的中国民族乐器之一,它的历史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代。笙在西安鼓乐中占有绝对重要地位,常用来为笛子伴奏,因而西安鼓乐演奏时有“众笙群和、以和笛声”的传统。同时,笙的音响具有很强的协调性,在齐奏中能将各种乐器的音色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使之浑然一体。 箫 箫,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中国古代吹奏乐器。《吕氏春秋》中有:“黄帝使伶伦伐山昆仑之竹为管”的记载,后人按照伶伦订立的音律把很多竹管编排在一起,制成了排箫,由此可见早在远古时期箫就已经出现。我们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竹质排箫距今已有二千四百多年。 铙 铙,是一种击奏乐器,以两片为一副,相击发声。铙又称为钲和执钟,流行于商代晚期,其最初的功能为军中传达号令之用。宋代开始用于宫廷和民间的鼓吹乐、吹打乐、锣鼓乐等音乐中。 钹

浅谈如何欣赏中国古典音乐

中国古典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集大成者,是中华民族流传千年以来音乐的精华所在。在五千年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的文明史展现了灿烂辉煌的一页,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音乐也同样源远流长。从春秋时期开始,华夏大地百家争鸣的浪潮碰撞出璀璨的火花,中国音乐也迎来黎明的曙光。之后的中国古典音乐的发展,更是开创了一个又一个的音乐高峰,经典音乐更是层出不穷。中国古典音乐犹如一棵古老而常青的参天大树,以其源远流长和多彩多姿屹立于世界音乐艺术之林。它反映了中华民族以音乐修身养性的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道德、文化和追求。中国音乐过去的辉煌成就,曾震撼了无数世人。稽康善古琴,《广陵散》、《梅花三弄》慷慨激昂。从那时起,音乐成为了知识分子阶层日常不可缺少的生活。中国古典音乐与诗人所创作的诗词歌赋一样,诚可谓“阳春白雪”。而这一切,都是思想体系形成一定高度的产物。 一中国古代的乐器 中国古代的乐器,相传在公元前三千年伏羲氏创造了琴与瑟,比埃及发明弦乐器要早一千年;公元前2500年颛顼时期造出了鼓;女娲氏时发明了笙、簧、管、箫、笛等乐器。而到了夏、商、周时期,则为三代盛行铸钟,尤以周代为最,且分为特钟和编钟两种;周代非常重视音乐的社会功能,发明的乐器也多,如馨、搏、竽;秦代主要是造筝。从西域,沿着丝绸之路传来的乐器有:琵琶、箜篌、羌笛、胡笳等。据统计,中国的民族乐器多达1000余种,共分为拉弦乐器、弹拨乐器、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等四大类,具有风格各异、演奏形式

多样的特点。如江南丝竹、广东音乐、河北吹歌、西安鼓乐、舟山锣鼓、新疆十二木卡姆和西藏弦子等。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壁画《唐代伎乐人乐舞图》真实展示了1000多年前庞大的宫廷乐演奏的情景。 二古典音乐乐器音色 古人在演奏乐器时特别讲究氛围,必定先焚香沐浴,净心调神,这与佛教文化似出一源,体现了中国乐器的深邃性和高贵不可亵渎性。中国的古乐器是透过感官直达心底,在心灵深处回旋、激荡、屡屡不绝,余味无穷。 中国乐器的音色历来注重个性化,强调不可替代性。凡是在历史上被淘汰或没有得到长久传承或普遍使用的乐器,大都是因为其音色与其他乐器相似。如瑟因其音色与筝和箜篌相近而几乎绝迹,排箫因其与洞箫相近而失传多时。因而好的乐器都有各自的品性特征。 三中国古典音乐的主要特点 1.旋律与和声: 中国古典音乐虽然很早已经掌握七声音阶,但一直偏好比较和谐的五声音阶,重点在五声中发展音乐,同时将中心放在追求旋律、节奏变化,轻视和声的作用。中国古典音乐好像是用线条画出的中国画,如果没有轮廓(旋律)则不成其为音乐,但和声是可有可无的。 2.场面与气势: 中国古典音乐似感情流露,委婉缠绵、细水长流,很多是独奏或者“琴瑟合奏”“琴箫合奏”,场面不大,让欣赏者仔细品味、得以慧悟,

中国音乐文化概述

●第一节中国音乐文化概述 ⒈中国音乐史中音乐形态发展分期 古代乐舞时期(远古——春秋战国) 歌舞伎乐时期(秦汉——隋唐五代) 剧曲时期(宋元——近代) ⒉中国音乐史中各时期音乐文化发展概况 先秦时期 汉唐时期 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 近现代 ●先秦时期 先秦时期我国最为主要的音乐形式是乐舞。这是一种诗歌、舞蹈、音乐三位一体的艺术体裁。 代表性作品有黄帝时代的《云门》、尧帝时代的《咸池》、舜时代的《韶》、夏代的《大夏》、商代的《濩》、周代的《大武》,这些作品结构庞大,由多段歌舞组成,艺术性达到空前的高度,表演十分壮观。 ●汉唐时期1 秦汉至隋唐五代,是我国音乐形态发展中的中古歌舞时期,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歌舞音乐具有更多的审美、娱乐功能,史书上称为“燕乐”。它的发展经历了秦汉时期的相和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清商乐、隋唐时期的燕乐歌舞大曲三个阶段。 作品的音乐素材选取范围不断扩大。相和歌主要为我国北方的中原音乐,清商乐将之扩展至南方诸省,隋唐歌舞大曲则囊括中国、中亚、南亚、阿拉伯各国音乐。唐代的歌舞大曲是一种综合了器乐、诗乐、舞蹈的大型表演艺术,是唐代宫廷音乐的最好形式。 ●汉唐时期2 唐代歌舞大曲在历史上留下的曲目多达140余部,代表性作品有《秦王破阵乐》、《霓裳羽衣曲》、《柘枝舞》等。 汉唐时期,我国民族器乐也有了较大的发展。纤细柔婉的管弦乐逐渐代替了“以钜为美”的先秦钟磬乐。器乐演奏形式向轻便灵巧的方向发展,如鼓吹乐、管弦合奏乐、古琴、琵琶独奏乐均有特色 ●宋元时期 宋代以后,随着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音乐文化的性质由汉唐时代的宫廷音乐发展为适应市民阶层审美需求的世俗音乐,各种新艺术形式得以确立并发展,以元杂剧取得的艺术成就为标志。 元杂剧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戏曲音乐体系和戏曲表演体制,出现了一个个杰出的杂剧作家群和一大批高水平的优秀剧目,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 ●明清时期 明代,我国南方戏曲获得巨大发展。其中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先后争雄剧坛,历史上称“明代四大声腔”。后来居上的昆山腔经过重大改革,在艺术性上再创历史高度,代表作品有梁辰鱼的《浣纱记》、汤显祖的《牡丹亭》。 清代,梆子腔、皮黄腔为代表的剧种群体以其强大的生命力蓬勃发展。后来,皮黄腔孕育了我国最大的戏曲剧种京剧的诞生,京剧艺术成就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成为我国戏曲艺术史上的第三个高峰 明清时期,我国其他音乐体裁也获得了突出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民歌、歌舞、说唱、戏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

广东省汕头市达濠华侨中学东厦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 本试卷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不按要求填涂的,答案无效.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请注意每题答题空间,预先合理安排;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在我国民乐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艺术创新与文化坚守始终是一对矛盾体,一方面大家呼吁民乐要进行创新,另一方面每当一种新的形式出现时,又会引发争论。比如,“女子十二乐坊”让民乐更加富有时代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有人质疑那种充满了流行元素和视觉冲击的音乐还能称之为民乐吗?总之,创新的突飞猛进,既为民乐带来“无边光景一时新”的惊喜,也让人有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迷惑。民乐在创新中是否会模糊自己的身份?民乐在发展中究竟该改变什么,坚守什么? 从艺术发展的历史与现实看,任何艺术都是人类情绪的表达,也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审美需求。不同时代的人,生存环境不同,必然导致其审美需求各异。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化,听众的口味也在不断变化并呈现出多样化特点,民乐如果不创新就难以满足听众的需求,就会面临生存危机。比如,传统民乐当中的宫廷音乐现在基本上已经没有了,民乐中的江南丝竹、河北吹乐、长安鼓乐等虽然是非遗,但因为没有与时俱进,目前也面临后继乏力的困境。其根本原因在于,传统民乐诞生于农耕社会,是和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的,如今已进入现代化、信息化时代,失去了生存土壤的传统民乐自然会面临生存危机。。 回顾中国民乐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民乐始终伴随着时代的步伐而逐渐演变:在20世纪30年代之前,民乐基本上都是单旋律的形式并具有强烈的地域和民族特征,其创作主要是自发性的,并无专门的作曲家;到了20世纪50年代左右,民乐创作逐步专业化并借鉴西方乐队编制出现了民族管弦乐队;20世纪80年代之后,西方作曲技术大量涌入,民乐的“洋化”“西化”成为一股潮流,学校教育也逐步代替了口传心授式的传承方式;21世纪之后,民乐加电声的“盛装民乐”开始流行,如“十二女子乐坊”。

西安的鼓乐

坐落在八百里秦川上的古都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朝代跨度最多的历史文化名城。这里不仅是秦代兵马俑的故乡,还孕育了辉煌的汉唐文化;不仅集中产生过唐诗汉赋等绚烂篇章,同时还保存、传承并活跃着被称为“音乐活化石”的西安鼓乐。 西安鼓乐是西安市及周边地区民间久负盛名、风格独特的音乐表演艺术,因其历史悠久、结构恢弘、风格雅致,而成为中国传统乐器和音乐文化的经典代表作。2005年5月西安鼓乐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六年之后,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西安鼓乐起源于唐代,经过宋朝、元朝和明朝的发展,在清朝达到了鼎盛,当代从五十年代开始又经过了四次大规模的搜集、整理和发扬光大。西安鼓乐是唐代燕乐、宫廷音乐、民间音乐融合的产物,又因僧派乐社、道派乐社、俗派乐社等不同流派风格交相辉映,而显得异彩纷呈。据统计,由唐代及今,西安鼓乐的时间跨度长达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具有文字记录、乐谱口口相传的曲目大约有一千多首,堪称探究中国古代音乐文化提供的珍贵资料。 有音乐研究专家认为“西安古乐是现存世界最古老、规模最大、系统最全,律、调、谱、系、曲最完善的古老民间乐种。”除了历史悠久,系统完备以外,西安鼓乐的独特魅力还在于古老传统的乐器在演奏中的应用,有鼓、笛子、笙、萧、饶、钹、锣、古筝和琵琶等。体现在乐谱方面有减字谱、半字谱、俗字谱以及工尺谱。在演奏上,西安鼓乐继承和保留着发根于唐代的宫廷音乐演奏形式,采用行乐和坐乐表演形式,乐曲或典雅庄重,或悠扬舒缓,或气势磅礴。 西安鼓乐根据传统曲目分类,分为套曲、耍曲、鼓段等。其中套曲是大型综合的联体曲牌,主要有《套词》、《大乐》、《京套》、《北词》、《南词》、《花鼓段》、《打札子》等。耍曲和鼓段是小型乐曲,主要有《鼓段》、《舞曲》、《起》、《垒鼓》、《串札子》、《行拍》、《得胜令》、《曲破》、《玉包头》、《下水船》、《扑灯蛾》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西安鼓乐是一种可以看、可以听、甚至可以触摸的文化和历史。今天也许你漫步在现代气息浓郁西安街头、徜徉在充满泥土芬芳的西安城郊,就能与一场热热闹闹的西安鼓乐不期而遇,就能与热情豪爽的鼓乐艺人畅快交流。

浅析西安鼓乐的历史渊源及演奏形式(一)

浅析西安鼓乐的历史渊源及演奏形式(一) 【摘要】本文就西安鼓乐的发展脉络及其流布和流派,演奏形式两大方面作了简要论述。西安鼓乐历史之久远、内容之丰富,远非一般民间乐种所能媲美。但作为东方艺术奇葩的西安鼓乐,在旧中国却从未引起过关注。因此,文章指出,要给予西安鼓乐更多的关注,这既有利于扩充民族音乐教学及演出曲目库,也能为作曲家们提供很有价值的创作范例和值得借鉴的创作手法。 【关键词】西安鼓乐;历史渊源;演奏形式 西安鼓乐,是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化艺术遗产中一刻耀眼却被冷落已久的“明珠”,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1952年以来,西安鼓乐才重新得以关注和重视。 一、西安鼓乐的流布和流派 西安鼓乐,是吹奏乐和锣鼓月有机结合的大型合奏乐,属于吹打乐一类。民间多称为细乐,进行演奏活动的组织称细乐社或鼓乐社。有的地方则将鼓乐与当地民俗联系起来,称之为香会或水会,今多称为古乐。 西安鼓乐流行于西安旧时的城隍庙、迎祥观、显密寺、香米园、伞巷一坊、太阳庙门、大吉昌、东仓、西仓和市辖长安县何家营、皇甫村、蓝田县楸树庙、田家村、周至县南集贤、司竹、仙游寺等处。有些乐社虽为僧人、道人组成,并设在寺庙或道观之中,但西安鼓乐并不具有寺庙宗教音乐的性质,也不用于普通的民间顾事,而历史地形成了一整套独具一格的体系,是一个流传至今的悠久历史的古老乐种。 西安古城和城南所属各县,有许多名山寺院,如兰田县的水陆庵,长安县的南五台、小五台,周至县的楼观台、仙游寺,西安市的大雁塔、西五台等。在这些地方,过去每年都会有古会、庙会活动,各种各样的民间文艺也会在逢会期间活跃起来。 除此之外,鼓乐演奏与当地的民俗活动有关,如每年的春节(正月初一,十五),农民群众在天旱时“取水”(民间的一种祈雨活动),以及本社老艺人去世后的悼念等,都要进行演奏。 西安鼓乐分僧、道、俗三个流派,以程金林等为代表的东仓等僧派乐社,其演奏乐曲音调较高,悠扬而较热烈;以安来绪为代表的城隍庙等道派乐社,其演奏乐曲的音调较低,平和而幽雅;并多讲求在技术上的“磨工加花”;由文明等为代表的周至县南集贤等俗派乐社,从乐社的音调和保留下来的曲目名称来看,近于僧家,但由于长期掌握在农民手中,且不断吸收民间乐调,因而其风格与僧、道两派不同,演奏音调高扬、浑厚而热烈,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富于民间色彩。 二、西安鼓乐的演奏形式 各流派鼓乐演奏的形式,基本上相同,均分为行乐和坐乐。 (一)行乐 行乐是边行走边演奏或者站立着演奏的,曲调为单牌子的散曲,一般为节奏比较规整的小曲。有的乐社把这种形式称为路曲,即行路时演奏的乐曲。 行乐中又分为高把鼓和单面鼓两种。 高把鼓(又名高把子、同乐鼓),是因高把鼓这一乐器而称号。与笛、笙、管子、小吊锣、铰子、贡锣(乳锣)等乐器相合奏。其鼓札子均为规整的四小节或四小节的倍数;特点是温文典雅,庄重肃穆。只有僧、道两派中习用。 单面鼓(亦称乱八仙),以单面鼓、引锣、铰子、手梆子、笛子、笙、管子、方匣子等八件乐器相合奏。单面鼓比高把鼓的演奏更灵活、自由,曲目较前者更广泛;其特点是悠扬壮丽、明快活泼,尤其是去掉末尾部分,常有紧吹慢打的“行拍”尾声,闲的紧凑而热烈,深受广大群众喜爱。行乐在行进演奏时除吹奏乐器与敲击乐器以外,队列前有令旗、彩旗,高照斗子、万人伞等仪仗,由两面开山锣鸣锣开道。 (二)坐乐 坐乐,即按传统习惯围坐在一块长方形的大桌案周围进行演奏。

陕西省简介

陕西省简介 陕西省,简称陕或秦,也称“三秦”,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部的黄河中游,东隔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甘肃、宁夏,北邻内蒙古,南连四川、重庆,东南与河南、湖北接壤,是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交通枢纽,也是著名的古丝绸之路起点。总面积20.5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2.14%,在各省区中排第11位。从整个地形看,南北长、东西窄,两头高、中间低,由关中盆地、陕南秦巴山区与陕北黄土高原构成三个各具特征的自然区,其中关中盆地又号称“八百里秦川”。 政府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ad15120848.html,/ 1.1人文状况 陕西是中国古人类和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中华民族历史文明最早走向世界的地方,也是现代中国革命的圣地,为炎黄子孙的生存、繁衍和人类历史文明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文化发祥地 陕西是远古文化的摇篮之一。公元前28世纪左右,黄帝、炎帝就曾在陕西活动过。从西周到唐朝,有14个王朝在这里建都,长达1100多年。 悠久的历史,给陕西地上地下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物遗存,文物点密度之大,数量之多,等级之高,均居中国之首。全省拥有各类文物景点3.5万余处,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37处,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陵、秦始皇陵兵马俑陪葬坑、唐太宗昭陵、唐高宗干陵、司马迁墓、勉县诸葛亮墓、明代西安城墙、佛教净土宗的祖庭香积寺、大慈恩寺、西安市化觉巷清真寺、法门寺以及出土文物、大雁塔、小雁塔、扶风法门寺塔、高陵三阳寺塔、泾阳的崇文寺塔、彬县大佛寺石窟、耀县药王山摩崖造像、子长县钟山石窟以及蓝田县水陆庵雕塑、西安碑林、耀县碑林、略阳碑林、

周代西安乐器文物概述1

周代乐器分类考 [内容摘要]:中国素有“礼乐之邦”的称誉。传统悠久的音乐文化在中华大地上生生不息。作为十三朝古都的西安在中国古代悠久的文明史上更是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著名的西安古乐因其内容丰富、乐队庞大、曲目众多、结构复杂、曲调优美而被称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它是以打击乐与吹奏乐混合演奏的一个大型乐种,又被称为“西安鼓乐”、“长安古乐”或“长安鼓乐”。西安古乐是中国几千年流淌的历史回声,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的艺术愧宝 ,是中华文明文化的精髓,它就是一部历史,就是文化,就是艺术.更是中华民族对 世界文明的创造和贡献. 早在周朝时期,中原正声其就被视为正统的王室音乐之源头和传统音乐文化的主流。它以其自身海纳百川,辐射四方的特性,在中国传统音乐的起始、形成、发展过程中,显示出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从而超越了地域性文化的一般性意义。乐器作为音乐艺术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而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周代那个所谓“大夫无故不撤悬,士无故不撤琴瑟”的时期,乐器更不仅是音乐艺术的象征,更是礼仪等级的标识。接下来我们便来研究周朝时期古乐的发展历程以及乐器的分类制作等。 [关键字]:西安鼓乐、八音、乐器、礼乐制度 一、西安鼓乐最新动态简述 西安鼓乐极具史料与学术价值,曾引起过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对于周朝的古乐不少学者也进行了研究探讨,现将对与周朝古乐

的研究动态最一简单的介绍:早在1981年,何家营古乐社与日本奈良市雅乐团在西安同台演出,大气、庄重、高雅、纯正的西安鼓乐,使日本友人大为震惊,很是自愧弗如。 1987年,何家营古乐社与西安大吉昌古乐社的艺友们又一起赴京参加《第五届华夏之声音乐会》,并为《亚洲传统音乐讨论会》演出了《六调八拍坐乐》。老艺人们精湛的演奏技艺、音乐典雅清逸的风格神韵,使整个京师为之震动。2002年,周至集贤镇古乐社在德国柏林举行了西安鼓乐的专场音乐会,听众多为德国作曲、器乐以及理论研究的专业人士。西安鼓乐那古朴纯良的乡土气息、清丽古雅的风貌,立即倾倒了在场的所有听众。结束后还有不少人围住老艺人在不住地请教。 二.周朝的音乐及乐器 我国的乐器,色彩斑斓,各具特色,它的品种之多,是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无法比拟的。他们是中华民族音乐宝库中的瑰宝,也是世界音乐文化的珍品。 为了进一步的了解西安古代乐器文物的特点,尤其是在周代时期的情况,参照最新研究动向,以及查阅了部分资料后,我们对周朝的乐器也做了详细的说明介绍。 (1)周代音乐简述 周代继承了殷商以前各朝传下来的典章制度,并加以整理和完善。在音乐方面,周代也沿用了前代的各种乐舞、乐曲及乐器,并加以改进、整理,并在此基础上创作了新的音乐文化。周的音乐,也就是指岐周(今陕西关中一带)的本土音乐,即其原有的音乐。周代也是最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前言: 1.中国民间音乐:指在民间形成的,由“无名氏”创作的,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各 种音乐体裁,即民歌,民间舞蹈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间器乐,五种类型的音乐。 2.民间音乐又分:民间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综合 性乐种。 3.说唱音乐包括:单弦、大鼓、评弹、道情、琴书、牌子曲等上百种不同的 曲种。 4.戏曲音乐的四大声腔系统:昆腔,高腔,梆子腔,皮黄腔。两大声腔类型:四 大声腔系统和民间歌舞类型、民间说唱类型。 5.戏曲唱腔的三种结构体式:曲牌连缀体、板式变化体、曲牌连缀体与板式变化 体相结合的综合体。 6.文人音乐:指的是历代由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的知识阶层人士创作或参与创作的 传统音乐。主要包括:古琴音乐(汉人唯一的乐器,古琴原称“琴”又称“七弦琴”)、词调音乐(配合着古典诗词而歌唱的一种音乐体裁形式) 7.宫廷音乐:指历代统治者在宫廷内部或朝廷仪式中使用的、为宫廷统治者服务 的音乐。 8.宗教与祭祀音乐:指的是由宗教神职人员或其他信徒在宗教场所演奏,或是普 通百姓在世俗场合为宗教信仰与祭祀目的而演奏的音乐。 9.中国传统音乐所使用的三大音乐体系:中国音乐体系、欧洲音乐体系、波斯- 阿拉伯音乐体系。 10.中国现有的三种音乐形式:纯西方的音乐形式在中国的再现、西方专业音乐 文化二十世纪进入中国,跟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二十世纪以来的中国音乐、依然在民间自生自灭的中国传统音乐。 ★秦陇音乐: 11.花儿的音乐特点:又名“山歌”“少年”,自由高亢,乡土气息很浓,以上 下句体曲调结构为基础,但旋律衬腔比较丰富,旋律线起伏跌宕,富有层次感。花儿的曲调以“令”称呼,分“大令”“小令”,“大令”旋律悠长,结构清晰,多用真假声相结合的方法演唱。“小令”节奏规整,乐段结构内变化较多,旋律受小调影响较多,大多用真声演唱。 12.信天游的音乐特点:自由奔放高亢嘹亮,旋律舒展直敞,大多是上下句构成 的单乐段,上句比较开放宽阔,下句比较收拢,趋于稳定。 13.山曲爬山调的音乐特点和信天游花儿的大部分一样,只是它的旋律起伏较大, 大跳音程更多,主要集中在内蒙古西部农业区。 14.号子的音乐特点:音乐节奏富有律动性,坚定有力果敢豪迈。音乐比较简朴, 乐汇材料比较经济,音乐性格具有果敢坚定豪迈的特点。 15.山歌的音乐特点:声调高亢嘹亮,节奏较自由。常用上扬音来抒发感情。乐 段结构简单,乐句内部的结构变化手法较多。(上扬音是山歌中最常见的旋律成分,也是山歌音乐形式中最典型的特征)。 16.秦腔:大约形成于明代,是“秦声”音乐风格的典型代表。流行于西北各省 区,是梆子腔系戏曲的鼻祖。秦腔唱腔为板式变化体,分花音(欢音)、苦音(哭音)两种,前者长于表现欢快、喜悦情绪,使用正声音阶,强调sol、mi、la三音,即在一个以徵音为核心的“双四度”框架基础上,形成“正声音阶”;后者善于抒发悲愤、凄凉情感,使用“变体清商音

西安鼓乐简介

“西安鼓乐”简介 西安,在西周时称为“丰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至西汉初年,刘邦定都关中,取当地长安乡之含意,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丝绸之路开通后,长安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史学界称“西有罗马,东有长安”。 西安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在中国历史上,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10世纪左右,先后有周、秦、汉、唐等20个政权13个朝代在西安建都及建立政权,历时1100余年。当年这条路上许多繁荣的城镇、独特的建筑、著名的寺庙,已成为人类文化的遗迹。但作为沟通东西文化的一条“人文血脉”,它不仅是一种象征,而且将永远是人们不可磨灭的文化记忆。 历史的沉积留给陕西以及西北等地的古代音乐文化艺术有秦腔、眉户、碗碗腔、西安鼓乐等中原音乐,有关中皮影戏,陕西木偶戏等。隋唐盛世时期,古代音乐文化艺术的集大成正是通过丝绸之路这条文化甬道的长期交流、融合,留在了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教坊汇集于皇家宫廷进行表演、传承,被誉为中国音乐“活化石”的“西安鼓乐”正是这种文化背景下的产物。 内容丰富、结构完整,风格独特、传承至今已达千余年历史的“西安鼓乐”在中国民族音乐历史宝库中占据重要位臵。 2004年4月中国文化部将“西安鼓乐”列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第二批专业试点项目”,同年6月中国文化部代表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请,将“西安鼓乐”等纳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06年5月20日中国国务院又将“西安鼓乐”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西安鼓乐”是吹管乐器与锣鼓乐器有机结合的一种十分古老的民间音乐品种。以“乐社”为单位进行演练活动的组织称为“细乐社”或“鼓乐社”。 1952年至1953年夏,经中央音乐学院研究部的杨荫浏、孟傑、苏琴、简其华等几位民族音乐学者及民间音乐研究工作者联合对“西安鼓乐”多次调研、采集、整理、分析后确定为现名。 “西安鼓乐”主要流传于西安市区及市区南部终南山一带的长安、周至和蓝田等各县。清末民初,“西安鼓乐”进入鼎盛时期,仅西安市市区就有大小乐社有50余家,加上周边县有百余家。至20世纪50年代,西安市市区内仍有40余家,其中“细乐社”至少有20家以上。当时百姓就有:“有街坊就有庙,有庙就有鼓乐社”的说法。 具有代表性的鼓乐社有:城隍庙鼓乐社、迎祥观鼓乐社、显密寺鼓乐社、香米园鼓乐社、东仓鼓乐社、西仓鼓乐社、周至南集贤东村

“丝绸之路长安和天山廊道的路网”后申遗时代的遗产旅游发展

“丝绸之路长安和天山廊道的路网”后申遗时代的遗产旅游 发展 摘要:充分提取和认识“丝绸之路:长安和天山廊道的路网”的多维度价值,并以此作为申遗成功与否和后期旅游发展的基础。基于“丝绸之路:长安和天山廊道的路网”遗产旅游的限制因素,要积极克服各种障碍因素,从政府规制的角度,积极进行不同国家之间的、不同省区之间的区域协作与联合。从吃住行游购娱6个方面对“丝绸之路:长安和天山廊道的路网”旅游要素进行分析,认为“丝绸之路:长安和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成功只是起点,需要从三个方面实现遗产旅游跨越发展:(1)打造旅游精品+绝品,保持高端国际遗产旅游;(2)设计多样化的旅游产品;(3)开辟新旅游线路,防止传统线路僵化。 关键词:后申遗时代;政府规治;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长安和天山廊道的路网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研究缘起 徐苹芳先生概括中国境内的“丝绸之路”有4条:汉唐两京-河西走廊-西域路的丝绸之路主道、中国北方的草原丝绸之路、中国西南(川滇藏)丝绸之路、中国东南沿海海上

丝绸之路。[1]刘迎胜将陆上丝绸之路(即草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形容为沟通东西文明的两条大血管、大动脉(刘迎胜著:《丝绸之路》,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年8月第1版)。2013年11月“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写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凸显了合作、互信、交流、融合等多重开放功能。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丝绸之路文化产业专业委员会成立暨“丝绸之路与民族文化发展”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12月5日至7日在北京举行。我院张祖群老师和硕士研究生罗琼受邀参会并做了《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规则:“丝绸之路:长安和天山廊道的路网”个案探讨》演讲。张祖群老师当选为丝绸之路文化产业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 会的理事,并与学会磋商后期选派学生实习、交流、合作研究等事宜。2015年的国家社科基金申报指南中,各个学科中涉及“丝绸之路”的选题高达28个,“一带一路”成为本年度的申报热点。在这样的学术热度之下,本文从政府规制的角度,将“丝绸之路:长安和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成功看成新的起点,探讨后申遗时代的丝绸之路沿线遗产旅游跨越发展。 二、中国政府推动的“申遗”进程 “丝绸之路:长安和天山廊道的路网”经西北省(区)推荐和专家遴选,2009年初步确定48项遗产备选点。中国和中亚五国最终商定于2010年正式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民族音乐

一、判断题: 1.在《门外文谈》中阐述了中国民歌劳动号子是怎样产生的。 2.劳动创造了一切,但“事实上民歌中的各类歌种的创作及产生情况各有不同”应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民歌是一综合词,它不包括民谣、小调等短小的抒情成分较重的作品,而不包括长篇和叙事诗在内。 4.我国现见最古老的一部民歌集是《诗经》,它反映的是从西周到春秋五百年间的作品、反映的是北方十五个地区繁杂的社会生活。 5.《诗经》共305首歌曲,真正反映人民生活的民歌有136首。 6.《诗经》中的歌曲多为四字句。 7.《楚辞》是一部南方歌曲集,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九歌》共是一首歌曲组成,这些歌曲是用来祭祀的。 8.《楚辞》包括两类作品,一类是屈原的,一类是经汉代文人整理的民歌歌词。 9.乐府最早出现在秦代。 10.汉代乐府主要负责音乐人是李延年。 11.《关山月》是汉代边防战士歌曲。 12.《苏武牧羊》这首歌曲产生于二十世纪的辛亥革命后的三四年。 13.《胡笳十八拍》是蔡琰的作品。 14.《阳关三叠》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 15.《满江红》一曲牌是二十世纪中期杨荫浏先生将元代萨都刺的《满江红.金陵怀古》的曲调与相传岳飞的词《满江红》配在一起而形成一首歌曲。 16.《交城山》是山西民歌。 17.《小白菜》是河北民歌。 18.搬运号子是劳动号子的一个种类。 19.劳动号子在四川叫哨子。 20.《黄杨扁担》是四川民歌。 21.《走绛州》是陕西民歌。 22.《十二莲花》是山东寿张民歌。 23.《小小水车长又长》是安徽安庆民歌。 24.《拔根芦柴花》是江苏江都民歌。 25.《川江船夫号子》共有八段组成。 26.《黄河船夫曲》共两段歌词是分节歌形式的。 27.《清江河》是湖北民歌。 28.劳动号子的节奏基本有三种类型。 29.劳动号子一般采用“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30.劳动号子的音乐材料是采用反复使用、形式简单,较少有装饰和变化。 31.劳动号子的曲式结构受劳动号子的影响。 32.劳动号子的起停是由劳动条件和劳动过程决定的。 33.山歌是一高度成熟而又及为普及的品种。 34.陕北地区的山歌叫“信天游”。 35.山西的山歌叫“山曲”。 36.内蒙汉族地区的山歌叫“牧歌”。 37.四川的山歌叫“神歌”也叫“晨歌”。 38.安徽的山歌叫“慢赶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