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古钱币除锈五法

古钱币除锈五法

古钱币除锈五法
古钱币除锈五法

一般来说,古钱上的锈色是应该尽量保存的,适当的铜锈不但增加古钱的观赏价值,给人一种“青莹霞翠”的美感,还是鉴别真伪的重要依据。同时大家恐怕还不知道在国外拍卖会上对钱币定价时,锈色好坏也是一项重要的依据。但是对于那些影响钱币本身质地或观赏性的锈蚀是一定要除去的。下面向藏友介绍5种方法:

醋泡法。将古钱洗净置于一个碟中,倒入少许食用醋,直至浸没币身。过20小时后取出,用小刷子刷去残锈,至钱纹清晰后,再用清水洗,擦净阴干即可,但不少古钱经过醋洗后表面会出现黄迹,影响美观。

开水浸泡法。有时古钱会被一层浮土所覆盖,但总是洗不掉。其实,这种所谓浮土实际上是一种土锈。对于这种锈,可以先将古钱放入一碗中,将温度为80℃至90℃的开水倒入碗中,直至币身被浸没,过5分钟后,将钱取出,用小刷子刷清钱纹及币身,阴干即可。遇到土锈严重的古钱,还可将水加温至沸腾,使土锈脱落。

干刷法。遇铜锈或铁锈附着比较浅时,应尽量避免用醋泡等化学手段,而可改用刷的方法来使钱纹清晰。具体方法是选大号油画笔一枝,将笔头上的棕毛剪至离根部仅有0.5厘米至0.7厘米即可使用。先将待刷古钱置于玻璃板上,固定住,握住油画笔根部均匀地刷,要注意用力,否则效果不佳,后再用清水洗净即可。

加热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对锈蚀较浅的铁钱而言。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亚铁,其分子结构比较疏松,与铁钱体吸附的牢固程度远不如铜钱,因此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即可使部分铁锈的锈蚀脱落。但运用这一方法时,必须注意加一个承接器皿(如锅等金属容器),此外最好加一些清水。其次是加热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旺火加热三四分钟后,取出用冷温毛巾捂住,锈便会自然脱落。选择用加热法除锈,对象应是铁质尚好的且锈蚀较浅的铁钱,绝对不能把锈蚀严重且钱体已非常脆弱的铁钱用加热法除锈,否则本已十分脆弱的钱体会耐不住高温而支离破碎,粉身碎骨。

刀刮法。使用此法要注意轻重适度,如果不慎,轻则会把钱刮得遍体鳞伤,重则整个钱体损坏。因此,如无把握,对名贵古钱还是慎用此法为妙。

浅谈古钱币的做旧方法

浅谈古钱币的做旧方法 倒卖高仿古钱币是一个收益很大的赚钱方法。钱币做旧是最困扰大家的事 情是什么?相信十有八九的人都会说,如何以假乱真,叫专家不能正确鉴别真 币和赝品。今天咱们就来从九个方面说说古币生产方法。 1、工艺 高仿品工艺不要细致。 高仿古钱币铸造工艺,均比被仿物生产时期先进,而仿造的时候又惟恐做得不精不细不真,在铸造时常使用当代生产技术,故往往过于精细立体感过强。 2、重量 钱体不是过重就是过轻,这是因为仿制品与真品所用铜质不同,氧化程度不同,现代造假的时候用计算机等最新科技手段,分析古钱币的成分,或用同时代的普通钱币融化后在铸新钱,所仿造古钱币在材质上足可乱真,不易辨真伪。

但鉴定的时候可从真、伪品的其他方面去突破,主要是不同时代的铸造工艺、书法特点等,都会反映在古钱币上。 3、轮廓 仿制钱币不要生硬呆板,这是因为再高明的造假的时候,也要用模板去制造,这样翻出来的假钱币,和自然传世的真钱币,显然在流畅自然方面差很多,这是仿品不能克服的特征。 所以需要大家多看多上手,感觉出那种呆板和真品的韵味,就很容易仿制。 4、风格 切忌铸造风格与铸造时代不符。 这是最要害的一点。众所周知,不同时期铸造的古钱币其风格不同,因此,仿造品无论怎样精心研究被仿对象,着意模仿特点,仍必然打上仿造的时候的时代烙印,给辨伪的时候留下蛛丝马迹。

5、包浆 包浆不要火气重,浮于表面,否则轻轻一扣就掉。 6、磨损 做出自然流通痕迹。传世古钱币真品大都经历百年,钱币表面有自然磨损痕迹仿品,生产出来的时间不长,当然没有流通磨损。 有的仿品虽经人工作旧,但其磨损痕迹不自然,有人为痕迹。

中国古钱币发展史

中国古钱币发展史 古钱币简介: 中国古代钱币萌芽于夏代,起源于殷商,发展于东周,统一于赢秦,历经了四千多年的漫长历史,创造了七十多项世界之最。不仅如此,中国钱币系统之完整,门类之丰富,脉络之清闲,内涵之博大,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中国古钱币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千百年来一直为人称道,并由此产生了颇具中国特色的的钱币之学。中国还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铸币的国家,距今三千年前殷商晚期墓葬出土了不少“无文铜贝”,为最原始的金属货币。至西周晚期除贝币外还流通一些无一定形状的散铜块、铜渣、铜锭等金属称量货币。中国古钱数量之大,品类之盛,分布之广,为世界所罕见。不仅揭示了中国社会三千年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变迁,而且对周边许多国家和民族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是从另一个层面写就的中国古代历史。 青铜之光---原始钱币【约前21世纪前770年】 大约在三、四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用天然的海贝充当商品交换中的媒介--货币。商周是贝币使用的鼎盛时期,所以,贝也就自然成为人们衡量财富的象征。贝币作为我国最早的货币形式之一,今天仍然留有明显的遗迹。在我们使用的汉字中,贵、贱、财、货、买、卖等与财富价值交换有关的文字上,依然与贝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商品交换的频繁,天然海贝经常供不应求,于是便产生了石贝、玉贝、骨贝等代用品。贝币书写了中国古钱币历史的开端,而石贝和铜贝的出现更标志着当时商业的逐渐发达和对冶炼技术的掌握。 殷商晚期以海贝为形式的青铜铸贝出现了,1971年,出土于山西保德商墓中的这枚保德铜贝,完全算得上是中国铜铸币之鼻祖,也是人类最早发现的金属铸币。 异彩纷呈---先秦【前770年-221年】 春秋战国时期,商品交换的繁荣使得金属铸币被推上了中国货币史的前台,根据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当时的货币也逐渐形成了各有特色的流通领域和货币体系,在中原地区,由农具铲的演变在货币上出现了空首布,也称铲布。在南方的楚国,一种铸成椭圆形的蚁鼻钱应运而生,这种又称为鬼脸钱的货币,形状酷似贝币,应该是铜贝的高级形式。当时,由实用刀转化而来的一种货币,称为刀币,流通于齐、赵、燕等国。到了战国时期,仿照纺轮或璧环的形式在我国北方的魏、秦等国出现了圆形铜铸币圜钱。至此构成了先秦时代中国货币史上早期较为完备的四大货币体系。 在这一阶段,除了青铜被选择为货币的载体之外,黄金这种被称为天然货币的金属,这时也早早地出现于流通领域,侧身于早期中国货币史的记载之中,战国时期楚国的爰金,便是中国最早有固定形式的黄金铸币。

梁启超古书辨伪方法平议(1)

梁启超古书辨伪方法平议(1) 梁启超(1873一1929)是中国近代的文化巨人,也是清华国学研究院的著名导师。在本世纪初的疑古辨伪运动中,梁启超尽管承认自己不如胡适、钱玄同“疑古最勇,辨伪最力”,[1]但就古书辨伪方法而论,他的论述最为系统、详密,最具代表性而又影响最大。如张心澂著《伪书通考》,其《总论》部分即多本梁说。特别是论“辨伪的方法”,主体部分即梁氏之说。[2]谢国桢的《史料学概论》、张舜徽的《中国文献学》、吴枫的《中国古典文献学》、王余光的《中国历史文献学》等书,在论辨别伪书的方法时,皆采梁氏说以为代表,皆奉梁氏说为圭臬。[3] 对梁氏所揭示的辨伪方法,余嘉锡早在30年代就有异议,其说主要见于《古书通例》(又名《古籍校读法》)一书,[4]可惜并未为世人所重。70年代以来,随着马王堆帛书、银雀山竹简、阜阳竹简、定县八角廊竹简、睡虎地秦简、张家山竹简、荆门楚简等大批地下材料的相继出土,学者们开始发现,疑古辨伪运动固然在史观上有其积极意义,但也造成了大量的冤假错案,许多的“伪书”并不伪。80年代后期以来,时贤对疑古辨伪造成的冤假错案更开始进行深层的反思,李学勤先生的《对古书的反思》、李零先生的《出土发现与古书年代的再认识》,可谓代表。平反疑古辨伪所造成的冤假

错案必须反省造成这些冤假错案的理论依据,而梁启超所揭示的辨伪方法作为判定古书真伪的标准,理应成为我们反省的首选。 梁启超关于辨伪方法的系统性论述首见于《中国历史研究法》,该书系梁先生1921年秋在南开大学所作讲演之讲稿,同年11、12月《改造》杂志第4卷3、4号揭载部分,1922年1月由商务印书馆初版发行。在该书第五章《史料之搜集与鉴别》中,梁先生提出12条“鉴别伪书之公例,作自己研究标准焉”。1924年春,梁先生著《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此“本清华讲义中一部分”,[5]后发表于《东方》杂志第21卷12、13、15至18号,并收入《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在其第四节《辨伪书》中梁先生总结出清儒辨伪的6条“重要方法”。1927年2月至6月,梁先生在燕京大学讲授《古书真伪及其年代》一学期,由清华国学研究院学生周传儒、姚名达、吴其昌记录,辑为一书。[6]其第四章《辨别伪书及考证年代的方法》分传授统绪和文义内容两大项,提出了更为详尽周密的辨伪方法,可谓集古今辨伪方法之大成。下面,笔者就以梁先生此说为主,参以前两说,平议其是非短长,以为借鉴。 梁先生从传授统绪辨别古书真伪,第一条标准就是看旧志是

古币辨伪八法

古币辨伪八法 中国古币中的一些珍稀品种由于身份高贵,赝品也较多。为避免上当受骗,除在购买时加倍小心之外,还要多接触实物,不断积累鉴别古币的实践经验,提高我们的辨别真伪能力,这是进入泉界收藏的必由之路。下面,我向大家介绍几种鉴别古币真伪的常用方法。 声音辨别法:古钱币年代越久远,其内所含的锡、铅等杂质流失越多,声音听起来也就越显沉闷。相反,年代越近,声音越清脆。 观察铜色法:一般古币的材质有青铜、红铜、黄铜、白铜等之分,青铜币易断裂,黄铜币不易断裂磨损,白铜多为样币用材。明代以前钱币大都由青铜铸成,没有黄铜币,如果发现明代以前的黄铜钱币,要多加小心。 沸水浇煮法:古币上往往附着红绿锈或传古的黑色锈,真钱锈是过长时间自然氧化而形成的,附着力比较强,所以遇到锈色可疑的钱币,可把它放入沸水中烧煮30至40分钟,锈脱离的是伪品,真品的锈不易脱离。 钢针测试法:古钱币的锈比较坚硬,把缝衣用的钢针尖向下竖直下压,放手后,钢针会立刻倒下。伪品的锈往往是真锈掺入粘合剂之类的东西涂抹而成,有一定的弹性,钢针就不易倒下。 风格断定法:每个朝代的钱币都有自己的风格特征,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刀、布币多为工匠随意所铸,文字古拙秀润、朴素简直;西晋南北朝时期印度佛教文件传到中国,受其影响书法艺术初步形成,其间钱币文字纤细柔韧、娇媚可爱,绝妙精美;唐、宋、元钱与书法结合较紧,其钱文多为名人所书,整体上给人以端庄稳重,玉润可爱的感觉;辽钱风格是钱文松散,而西夏钱文紧凑,明代钱的主要特征是方正而呆滞。这些钱币表现出来的时代风格,后仿者能仿其形但不易传其神,给我们鉴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比较版别法:我国早期古钱币都是由手工铸造的,即使用来铸钱的母钱也是由手工雕刻而成的,所以各枚钱币之间多少会有一些差别。如果发现一批钱币,它们的版别一模一样,甚至局部的缺陷也丝毫不差,就应该怀疑有作伪的可能了。 成分分析法:一些拍卖行对征集的珍贵的古钱币,为提高拍品的可信度,在拍卖前常常借助一些现代仪器进行分析。常用的有光谱化学分析、金相分析、化学容量分析和电子无损表面扫描测定等方法。以上分析数据经电脑对比分析后,可给出较准确的答案。此法对古币的金属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准确性可靠性较高。 超声波探伤法:近来市场上发现不少造假手段极其高明的赝品,例如用两枚普通真币合并成一枚价格较高的合背或合面钱;运用现代微型磨床和微型铣床将一枚真的普通币加工成另一种珍品。"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采用超声波声像仪,可看清钱币的内部结构,改刻、挖补、拼合等伪作的钱币便无法藏身。 怎样收藏中国古钱? 西汉的五铢钱虽有两千年历史,但因为存世量大,现在收藏市场价格仅值几元钱——— 中国古代钱币收藏是很有群众基础的一项传统收藏活动,并形成了中国古钱断代收藏、系统收藏和花钱收藏等具有特色的收藏群体。上周六,本报财富课堂举办“中国古代钱币收藏与投资讲座”,京城不少钱币经销商、古钱币收藏者到场与专家进行交流。 ■收藏理念决定收藏模式

历代辨伪的成就

一.历代辨伪的成就 早在先秦时代,就有对古史或古书的造伪,同时,疑古或辨伪也便开始了。孔子整理早期文献,作了一番真伪的辨别。战国时期,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表明他对《尚书》记载的怀疑。这都是疑古的开端,算不上辨伪。 辨伪工作始于西汉。司马迁在编写《史记》时,对有关史料作了大量的考辨工作,其中既涉伪书,又涉伪说。他指斥百家语中有很多伪材料,并通过自己在民间的调查和考察,与文献记载相印证,得出古文资料近是的结论。 西汉末刘向整理群书,撰写《别录》,刘歆据之以成《七略》都有辨伪的内容,从《汉书·艺文志》可以看到他们辨伪的成果。 东汉思想家王充著《论衡》以辨伪为目的之一。书中以辨伪事、伪说为主,亦涉及伪书,或据实情以辨虚妄,或据事理以驳其不实,或据可靠之说辨虚妄之说,或举作伪之旨以辨伪说、伪书。 东汉经学家马融辨《泰誓》之伪,论证细密,从文势和佚文两方面进行辨析,以定其伪,在当时是很突出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伪尤甚,而辨伪不多。直到唐代中叶,刘知几才首倡辨伪,他的《史通》一书,有《疑古》《惑经》两篇辨伪之作,对《尚书》《春秋》提出疑问,提出古人由于史料缺略或出自偏见而对史实的歪曲。柳宗元继承这一学风,在辨别诸子伪书方面取得突出成绩,认为《鬼谷子》、《列子》等为伪书,提出《论语》成书距孔子年代甚远。他在辨伪内容和方法上均有开创,影响很大。 宋代辨伪风气盛行,有的学者由不信汉唐旧注进而大胆怀疑经典,使辨伪古籍开始成为系统而有条理的工作,并且辨伪方法渐密,内容渐广。朱熹大胆怀疑经书,他认为古文《尚书》是伪书,并断定孔安国的序及注为伪作。 明代辨伪学者成就颇丰。晚明胡应麟辨伪成就突出,著《四部正讹》,被认为是我国第一部文献辨伪专著。他在书中首先提出辨伪的重要性,然后将古籍中的伪书条分缕析,予以辨证,所辨之书达104种,范围扩及经、史、子、集四部。他把伪书分为20类,并总结前人经验及本人实践,提出审核念的八条方法,从文献著录情况、作者

2013年明朝古钱币收藏价格表

2013年明朝古钱币收藏价格表 来源:人民币收藏https://www.wendangku.net/doc/a715190808.html, 明朝使用铜钱、白银和纸币。明初钱币与纸币并行。中叶曾一度停止铸钱,专用纸币。后因纸币贬值,不得已复铸铜钱。不久,铸钱又趋泛滥,只能以白银交易。白银则始终是明代重要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大小通宝:此为明太祖即位前于元代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年)铸。背面有“钱数”及“两数”,每四百文为一贯,四十文为一两,四文为一钱,这种“称两制”仿自元钱。 大中通宝(省局钱):朱元璋平陈友谅后,在江西及各省设专门铸钱的宝泉局。所铸钱背面有各省局的名称。每局所铸钱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当十共五等。折二以上的铜钱除局名外,尚铸有“纪数”,如折二为“二”,折三为“三”等。 洪武通宝五种:明太祖朱元璋登位后,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起,铸洪武通宝。洪武八年,颁布“洪武通宝钱制”,分为五等:即当十、当五、当三、当二、当一小平钱。当一重一钱,当十重一两。并规定百分之百用铜,生铜一斤铸小平钱一百六十文(十六两为一斤),实际上大打折扣。背署钱重,并有纪值、纪地等内容。 永乐通宝:明成祖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铸。洪武二十三年后,推行宝钞,很少铸钱。永乐通宝只有小平钱。 宣德通宝:只有小平钱。明宣宗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铸。(其上一代洪熙未铸钱。) 弘治通宝:只有小平钱。孝宗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铸。弘治以上的成化、景泰、天顺,正统各朝均未铸钱。 嘉靖通宝:这是世宗于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铸的加重钱币,每枚重一钱三分(标准钱每枚重一钱),成色百分之九十铜。此钱名目繁多,有所谓金背、火漆、旋边等等,这是因铸造加工工艺的不同产生的外观差异。嘉靖通宝折二、折三、折五、当十大钱:于嘉靖十三年,仿洪武钱制铸造。 正德通宝:史载嘉靖三十二年曾补铸洪武到正德九个年号的钱,但实际上也未见流传。这种正德钱为私铸钱。 隆庆通宝:穆宗隆庆四年(公元)年铸。每枚重一钱三。 万历通宝:神宗万历四年(公元年)铸。亦有金背、火漆和旋边之分,前二种是南京、北京所铸,后一种为各省局所铸。万历年间,纸币不行,铸钱又渐多起来。钱背上又开始铸上文字。

古钱币(铜钱)版别常用术语(图文并茂)

古钱币版别术语解析 ————斜月单星转自{corcol 发表于《古泉园地宋-辽-金-西夏钱讨论欣赏区》} 古钱币的版别划分(尤其宋钱),主要是根据钱体文字差异或铸造特征区分的,故版别名称本身就是其特征的所在。宋版相对来说研究得已相当深入,从日本人编纂的以《古泉大全》《符合泉志》和《新订符合泉志》为代表的版别分类泉谱,到国人自己总结出版的以《北宋铜钱谱》为代表的版别分类谱,其版名的划分大多都沿袭了下来,有一些仍采用日本泉届的叫法,正所谓泉无国界。 一、正样 要了解宋版中其他术语的含义,首先要知道正样。什么是正样,其实也很难说清楚。不同的版的正样也常常各有各的特点。粗浅的理解,可以把它看成是四个文字的位置端正,穿孔大小适中,穿郭和外缘均适中。例如,我们把下面这个样子的叫正样: 二、进 所谓“进”,就是指某个文字比正样的文字位置更偏左,一般用于上、下的两个文字,左右的两个文字很少会用到。在日本的泉谱中也叫“右”。例如,可以把下面的这个叫“进元”

三、退 所谓“退”,就是指某个文字比正样的文字位置更偏右,同样地,一般用于上、下的两个文字,左右的两个文字很少会用到。在日本的泉谱中也叫“左”,例如《符合泉志》里嘉祐的“左元”,就是《铜钱谱》中的“退元”。例如,可以把下面的这 个叫“退元” 四、仰 所谓“仰”,顾名思义,就是指某个文字相对正样的文字位置左侧抬高,或者说左高右低,可用于上、下、左、右的四个文字。例如,可以把下面的这个叫“仰元”

五、俯 所谓“俯”,顾名思义,就是指某个文字相对正样的文字位置右侧抬高,或者说左低右高,可用于上、下、左、右的四个文字。例如,可以把下面的这个叫“俯元” 六、昂 所谓“昂”,顾名思义,就是指某个文字相对正样的文字位置整体升高,或者说与其他文字的相对位置升高了,可用于上、下、左、右的四个文字。例如,可以把下面的这个叫“昂通” 七、降 所谓“降”,顾名思义,就是指某个文字相对正样的文字位置整体降低,或者说与其他文字的相对位置降低了,可用于上、下、左、右的四个文字。例如,可以把下面的这个叫“降通”

古钱币鉴定(传世古钱的磨损鉴定)

传世钱的磨损鉴定 一,古钱真伪鉴定的重要性 中国的古钱种类浩繁,版别复杂,年代跨度大。从商代到民国初,古钱随着改朝换代,年好更易,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点点滴滴的记录下了历史浪涛的痕迹。历代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科技,无不在一枚枚古钱上留下了不可篡改的记载。每一枚古钱都是一段历史的缩影。历史悠久,光辉灿烂的中国历代货币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一件瑰宝,一千多年来,广大的古泉爱好者,收藏家,考古专家,文物工作者和学者,不断的对古钱进行着搜集,收藏,整理,考证和研究。有人收藏就有人做伪,收藏研究古钱就要首先学会古钱真伪的鉴定。古钱真伪鉴定是收藏研究古钱的基础。古钱真伪鉴定的重要性在于去伪存真,避免古泉爱好者花钱买伪品蒙受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避免古泉研究者拿着伪品做学问。我地附近有一学者型的古泉藏家,善于古泉考证并有许多古泉考证讨论方面的文章发表在各大泉刊上。殊不知此藏家对古钱的真伪鉴定并不精,家中古钱虽丰,然多伪品,也就是说他所发表的许多文章实际上是在拿伪品做学问。其中有一假崇祯他误为真品并发表了一篇上万字的长篇大论。好在此钱只是仿品,有真品存世,文章倒也无大错还不失一篇好文,但假如这是一枚臆造品的话后果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说,古钱的真伪鉴定是何等重 二,现在和过去的伪品差别 随着时代的变化,现在和过去的伪品在面,量,质上已有巨大差别 1,面的差别:过去由于收藏古钱的人相对较少加上市面上各种古钱又多,总体上是供大于求,伪品主要集中在一些珍稀品种上。很多古钱是没人仿造的,但前几年随着收藏古钱人数的不断大批增加,市面上各种古钱的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古钱伪品愈演愈烈,凡中低档以上的古钱几乎都有伪品问世。而现在,随着古钱收藏的继续持续升温加上古钱资源的枯竭,古钱的伪品涉及面之广是前所未有的,连几元钱的东西都在大量仿造,“这种低挡钱不会有假”的话已成历史。

一分,二分,五分人民币硬币价格表.

一分,二分,五分人民币硬币价格表 一分,二分,五分人民币硬币价格表 核心提示:金属流通人民币是国家法定货币重要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同时,金属货币的发行是国家的象征,也是一国发达与文明的标志。金属货币不仅是人民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而且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收藏价值。 金属流通人民币是国家法定货币重要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同时,金属货币的发行是国家的象征,也是一国发达与文明的标志。金属货币不仅是人民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而且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收藏价值。 第一套金属流通人民币是1957年12月1日发行的3枚铝质金属分币,俗称”硬分币”; 第二套金属流通人民币是1980年4月15日发行的,一套4枚,以铜镍为主要材质,俗称”长城币”; 第三套金属流通人民币是1992年6月1日发行的,一套3枚,以铝、铜、钢等金属为主要材质,俗称”牡丹币”; 第四套金属流通人民币是2000年10月16日发行的,一套3

枚,以铝、铜、钢等为主要材质,俗称”菊花币”。 第一套金属流通币有97种年版; 第二套金属流通币有28种年版; 第三套金属流通币有31种年版。 金属流通人民币的设计风格独特,铸造工艺先进、图案精美、题材丰富多彩。目前,已成为国内外钱币爱好者和钱币收藏家鉴赏、收藏的珍品。人民币硬币价格表 年份1分币2分币5分币 1955 30.00 未发行30.00 1956 10.00 6.00 8.00 1957 60.00 未发行10.00 1958 10.00 未发行未发行 1959 4.00 1.00 未发行 1960 未发行2.00 未发行 1961 1.00 2.00 未发行 1962 未发行2.00 未发行 1963 4.00 2.00 未发行 1964 2.00 3.00 未发行 1965-1970 未发行未发行未发行 1971 1.00 未发行未发行 1972 2.00 未发行未发行 1973 1.00 未发行未发行

古钱币鉴定

古钱币鉴定 古钱币鉴定,是一门细致的学科,它需要我们日常知识的积累,注重观察与思考,仔细比较。结合历代的文献资料和前人研究的成果,找出一些可循的、可借鉴的理论依据,从而归纳总结出古钱鉴定中的一般性规律。本文简单介绍几种古钱鉴定的方法。 1、看铜质 我国历代古钱币大多数是以铜合金形式铸造的,因而合金的成份不同,钱币也随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各时代的钱币铜质是不同的,又由于古代冶炼技术不同,各地区铸造的古钱也各不相同,每个朝代各有特点。总的来讲,用铜锌合金铸造的钱币呈黄色,铜锡合金铸造的钱币呈青色。清代、民国时期,新疆、西藏等地铸钱,用铜加少许锌铅,铸成后钱体呈红色。 汉代至唐宋时期的绝大部分钱币均为青铜铸造,其特点是铜色青白中微带淡红。明嘉靖以后,开始向黄铜过渡,到天启年间,用黄铜铸市成为定制,钱币色泽较之以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例如先秦时期的铸市主要是铜锡合金铸成的,铜质呈青红色,质地较硬挺;隋代的五铢钱因为锡的成份大,铜质泛白,称之为白钱;乾隆五年以后,铸钱加锡。叫做青钱。可见,我国古钱铸造均有规律可循。 2、观锈色 今所见钱币,无外乎两种:一为发掘品,一为传世品。发掘品在地下埋藏了许多年,其表面都长满了铜锈色。传世品也因空气中氧化

作用,表面有一层包浆。呈黑色或铜色。 铜是一种比较稳定的金属,在常温下不易生锈。要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才能生成氧化铜、碱式碳酸铜等。氧化铜因形成的颗位大小不同,呈现出黄、橙红、鲜红、深棕等不同的颜色,俗称“枣皮红”、“栗子壳”等。 出土的发掘品钱币表面锈色深深渍入钱币里面,因为其分子结构稳定、紧密,所以真锈很不容易擦掉。而伪造锈色则不然,伪锈多在钱币表面,称作“浮锈”或“粉状锈”,比较轻浮,容易脱落,往往经碱水一煮,做上的假锈便不堪一击。发掘品伪锈作法有两种:(1)将伪品钱币放人醋酸中,埋入地下,迅速生成锈色;(2)将伪品放入盐囱砂(氯化氨)、锡绿(硫酸铜)、醋的混合液中,把新铜腐蚀成旧色,然后用胶水往钱币上面粘锈。传世品伪锈的作法是把伪品用火熏黑、擦油、打蜡。传世真品黑得沉着、光滑,而伪品则漂浮、发亮。 绿锈的形成又有南北方的差别,地质带酸性的地区氧化程度也相应严重些。北方干燥,雨水少,不易干,则锈色坚硬。南方多雨水且潮湿,氧化层较松且多呈蓝绿相间二色。例如南宋钱币发行于南方,放出土于南方较多,受地理环境的影响,钱币一般呈蓝绿色。如发现浅绿锈者,则此钱有问题。如果入土区域燥热,铜锈会呈红紫色,但这种锈色不会单独存在于钱体上,必伴有绿锈混杂在一起,称之为“红斑绿锈”。如发现钱体通为红锈,应属假钱,它是造假者将伪品放入炉中烧红。这种仿锈肤浅,明眼人一看便知是假。 以上均为用锈色辨别古钱真伪的方法。

最值钱的铜钱图片大全及铜钱价格表

最值钱的铜钱图片大全及铜钱价格表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最值钱的铜钱图片大全及铜钱价格表铜钱,在中国古代作为官方认证的交易凭证,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重要历史地位。而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也出现了替代古代铜钱的凭证,铜钱也并没有因此而没落,反而铜钱的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也越来越高。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学习一下铜钱的相关知识,了解铜钱的图片及价格。根据铜钱市场行情显示,目前铜币的市场价格水涨船高,有四大类的铜币价格瑶瑶领先于其他铜钱币种。下面我们先看看几张最值钱的古代铜钱图片认识一下他们。第一类是银币大十珍价格,这类币种的经济价值和收藏价值很高,其中2013年时奉天光绪癸卯一两,一级,可达200万元以上;民国十八年孙中山西服像嘉禾壹元一级、民国二十一年孙像金本位币壹元一级和湖南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一级的铜钱价格也可达70万元左右。而现在银币大十珍的市场价格肯定比2013时又翻涨了不少,很多都已经超过百万价格,由于银币大十珍数量稀少,物以稀为贵,很多投资人都把它作为铜钱收藏投资的首选,价格昂贵,投资需谨慎。第二类是银币小十珍价格,小十珍的市场价格低于大十珍,价格一般都在几十万元上下,据2013年的铜钱价格市场行情显示,新疆造光绪银元七钱二分一级,价格在50万元左右;光绪十四年贵州官炉造黔宝一元一级、庚戌春季云南造宣统元宝七钱二分一级和四川光绪楷书缶宝七钱二分一级价格都在40万元上下,2014年银币小十珍的价格又有部分上涨。第三类是铜元大十珍价格,这类铜钱价格表在市场行情中比较稳定,据2013年数据显示,吉林光绪通宝辛丑二十个一级和江南甲辰光绪元宝二十文一级,市场铜钱价格在30万元左右;广西造光绪元宝十文

古钱币摄影方法

古钱币摄影方法 古钱体积小,拍摄时,如拍单个,相机都需要在镜头上加置近摄级圈,以缩短拍摄距离,使效果更清晰。距离拉近,进深就小,拍摄时容易移动,通常接用三角架来稳定相机。 古钱拍摄时,大致采用两种位置。一是平放在工作台上,相机镜头与工作台面垂直。如能用专用的翻拍机最为理想。另一是古钱直立在工作台上,这样,古钱背后须用橡皮泥固定。相机镜头与工作台面平行。 灯光运用上,古钱拍摄时用散光较多,散光灯接近于自然光。在拍摄成堆古钱时,也有以聚光灯作主光,散光作辅助光。在拍摄单个古钱时,为了突出钱文、质地,多用侧光,配合一些辅助光,避免反差过大和光线不匀。拍射古钞时,需用聚光灯,以便拍出古钞的质地。 在背景方面,古钱最好用淡色粗纤维的毛麻类织物作衬布,或用淡色平绒。古钞的背衬可用淡蓝色、淡黄色棉色棉布或纸张。金银币、金银锭等,最好用大红大绿的绒布作背衬,以增加富丽堂皇的气氛。 拍摄金银时,在灯光照射下,金银币、锭的表面会出现光斑,也可用肥皂在光斑处擦抹,克服这一缺陷。

保护管理 (1)保护管理。重点是金属铸币中的稀见品、名誉品和易损的古钞。 金属币的稀见品、名誉品,过去常用象牙盒、骨盒盛入装饰。按照目前条件,可放入有机玻璃圆盒,加入氮气,然后矛以密封。如无充氮条件,可放入麝香草酚等防霉剂。麝香酚必须用纸包好,或用熨斗将其烫在滤纸上,避免直接接触古钞。 金银币放入包装盒中,置于保险箱中。木盒长60,宽40,高8厘米,盒内底面钉一层薄泡沫塑料。古钱钱背朝上,一来保护钱文,二来便于查看登记号。古钱周围用几根大头针固定。也有在硬纸板上沿古钱周围钻小孔,用线绕住固定的。还有将三层硬纸板胶合,最上面一层按古钱大小刻成圆孔,放入古钱后,上蒙一层塑料薄膜。

古玉器的辨伪方法

收藏家张祖仁说古玩市场淘玉器辨伪方法 近年来,福州玉市场十分红火,福州玉市场主要分布在福州台江花鸟市场、福州南公园东方古玩城、福州西门藏春园、福州左海花鸟市场,经营玉器商店近千家,福州人崇尚玉器收藏,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两件玉器。玉能避邪镇灾,玉以玉坠、手镯、玉的装饰品等最畅销,在福州从事玉器经营的有河南、江西、安徽、山东、莆田等商贩。市场上大多数玉器都是现代产品,早期玉器产品几乎很少,因当代玉器价格低廉,在福州相当畅销,本人有家传玉器近千件,从小耳闻目睹,对玉器鉴定有一定的鉴赏能力,现将我的经验与藏家和收藏爱好者共同探讨。玉器的断代是确定某件玉器的年代,而辨伪除确定年代外,更主要的是确定其是否为真品。玉器之所以要辨伪,伪品作者的目的是为了营取利润,以假乱真,蒙胧骗收购者。 玉器中尽管有仿制和伪作两种,但从鉴定的角度看,都属于辨伪的范围。辨识方法是一致的。 1、掌握玉器断代的各种方法: 因为凡仿造伪造的古玉,都是想达到与某一年代作品相似的目的。但仿者尽管手法高明,也会留下某些不同时期各自风格特点,如果有前面那些熟练的断代能力,就会从所用玉料、所造形式或纹图等方面看出伪作的破绽。 2、从玉质上辨伪: 战国以前的玉质很杂,有的硬度还不如新疆产软玉高。伪作者利用这种情况,加之为节省原料的费用及较易仿造出土古玉浸色,故往往用次玉料,甚至石料去伪作。其实,古代玉器特别是商代以后玉器,凡贵重器物,都是用较优玉料,如和田玉、南阳玉及岫岩玉而为。因此,若有用次的玉料或近似玉料而作的古玉器,其真实性就要打问号。 3、从浸色上辨伪: 古代玉器,凡出土品,除新疆和田等地玉制作者外,大都有深浅不一的浸色,有的其表面甚至已呈石灰质或鸡骨白色,有的浸色十分丰富,有特殊的美感。便用蒸煮烧烤、酸咸碱浸泡,甚至涂绘颜色等手法,摹仿古玉的浸蚀色。总之,后仿和伪造者是以快速法或涂绘法所为,故其各种浸蚀色即使仿得天衣无缝,也只能浸及表面,与古玉自然形成的浸色有明显差异。 4、从纹图上辨伪: 伪造玉器者,常见一种用光素旧玉器改作纹图以求高价出售的情况。辨伪者不能仅从一个方面,而要全面哪怕一点细小的差错去辨识其真伪。如那种用光素旧玉器改作的饰纹玉器,即使玉料和饰纹仿作得很像,但因其刻琢纹图与玉器制造非同一时代,故其刻纹处与没有刻纹原表面浸色和熟旧程度是不同的,即刻纹处色新,原器未刻纹表面色旧。 1、从玉材等次考察: 伪古玉则以非白非青,似青似墨的劣质玉材为主,所以如此是因大多古玉是长期土埋重见天日的,多有水浸土蚀,不干革命不净。伪古玉首先要追求这种土埋效果。 2、识别沁之真伪: 沁是二次成色,在大自然界及人为的小环境里均可形成二次色——沁。然而,这并非人们有意所为者,可称其为天然沁色。沁色丰富多彩,天然沁色多自然生动。人工伪沁则是制玉人用某种会俩而有意做成的,或用火烧使其变煞费苦心。人工伪沁色大致有鸡骨白、象牙白、赭红、土黄、铜绿、水锈、土斑等色,所谓“血沁”、“孔雀蓝沁”甚少见。人工沁色多呆板,缺乏灵气。 3、人工致残: 古玉多残色,因而做伪者或用砣做伤,或保留琢磨痕不加抛光,甚者将成型的伪古敲打致残。仔细的反复观察,便可发现人工伪伤。 作者:福建省收藏家协会、福州第二中学张静 邮编:350001

古钱币基本知识

古钱币基本知识 古钱币基本知识 铸币: 指铸成一定大小形状,具有一定重量和面额价值,充当法定流通手段的金属货币,古代铸币材料以铜为主,以后相继出现金银铸币。在中国,金银铸币的出现尽管比较早,但加入商品流通领域主要还是在近代现代。 布币: 对春秋战国时期行的空首布,平首布等铲状货币的总称。刀币: 对春秋战国时期铸行的针首刀,尖首刀,明刀和齐刀,圆首刀等各种刀形货币的总称。圆钱: 圆形货币的总称,包括圆孔圆钱和方孔圆钱两种,一般指后一种。空首布: 春秋战国时期铸币,包括平肩弧足空首布,斜肩弧足空首布和耸肩尖足空首布。平首布: 战国时期铸币,包括布,异形布,主足布,尖足布,圆足布等,主要流通于三晋和燕国地区。铢两货币: 指中国隋以前铸行的以铢,两为重量单位,重量为钱名的货币,如半两,五铢等。 五分钱: 西汉高后六年铸,属于半两钱的一种。三分钱: 西汉武帝建元五年发行的货币,属半两钱的一种。比轮: 东晋时沿用孙吴旧钱,大小轻重并行,大钱称“比轮”,形容其大如车轮。 四文:

即一钱当小钱四枚用,一般指东晋时沿用孙吴旧钱中大小适合的钱。小平钱: 值一文的小钱,也称平钱,小钱,一般直径在 2.4厘米左右,重 3.5xx左右。折二钱: 当二文使用的钱,一般直径在 2.8厘米左右,重7xx左右。折三钱: 当三文用的钱,一般直径在 3.1厘米左右。重10克左右。《以此类推》大钱: 大面值钱和大型钱的总称,六朝时称标准大小的五铢钱为大钱,文: 钱币的基本单位名称,一枚小平钱称一文。贯: 一千钍称贯,又铸钱场所穿在钱孔中的方形木条也称贯小样: 指钱径小于同类型钱者。大样: 指钱径大于同类型钱者。 面: 指钱币之正面。面文: 钱币正面的文字。背: 钱币的背面,又称幕。背文: 钱背文字,也称好,方者叫方穿,方孔,圆者叫圆穿,圆孔。 广穿: 指钱xx较大者。狭穿:

中国硬币收藏价格表参考(1)

中国硬币收藏价格表参考 从1993至2000年,国家又发行了8套精装硬币,内装1、2、5分,1、5角,1元硬币各1枚。其中的1、2、5分硬币不参与市场流通,是专供收藏用的,应该具有较大的增值空间,并且有可能成为钱币中的珍品。第二套是中国人民银行1980年4月发行的1角、2角、5角和1元四种面值的金属硬币,配合第三套纸币流通。其中角币的材质为铜锌合金,元币材质为铜镍合金。这套硬币从1980年至1986年共七种不同的版别,每年4枚,计28枚。其中,1982年、1984年、1986年的硬币最为稀少,收藏价值较高。其他年份的硬币在市面上也已不多见,并且价格相对较低,具有一定的收藏和投资价值。第三套是中国人民银行1992年6月发行的1991版1角、5角、1元三种面值的流通金属硬币,配合第四套纸币流通。其材质分别为铝镁合金、铜锌合金、钢芯镀镍,其中1994年的1元硬币较少,中国金融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铸币图谱》把这枚1元硬币列为两星级。第四套是中国人民银行1999年制版的1角、5角和1元硬币,是配合第五套纸币流通的辅币。其材质分别为铝镁合金、铜锌合金、钢芯镀镍。 中国硬币收藏投资价值中华人民共和国硬币在1980到1986年发行,除一分两分伍分外,增加了一角两角伍角一元四种,其中一角两角伍角均为锌铜合金,国案、版式、边齿接近一分两分伍分勉铝合金币;一元硬币为镍币,正面仍为国徽,但背面有长城图案。当时发行量较少,其中某些年份、面额犹其少见,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81、85 年的发行量较大,所以现在还常可以见到,有收藏价值,但有限。而80、82、84、86 凡年份双数的都是精品,少之又少,很难见到,不过总的来说,都有收藏价值。 目前比较有收藏价值的是:1、硬分币五大天王,即1979年5分、1980年2分5分、1981年1分5分。2、不参与流通的1993年至2000年1分 2分5分计24枚。3、1980年至1986年各年份1角2角5角和1元(俗称长城币),计28枚。 4、1994年1元硬币。 中国硬分币价格表参考 年份 1分币2分币5分币 1955 30.00 未发行30.00 1956 10.00 6.00 8.00 1957 60.00 未发行 10.00 1958 10.00 未发行未发行 1959 4.00 1.00 未发行 1960 未发行 2.00 未发行 1961 1.00 2.00 未发行 1962 未发行 2.00 未发行 1963 4.00 2.00 未发行 1964 2.00 3.00 未发行 1965-1970 未发行未发行未发行 1971 1.00 未发行未发行 1972 2.00 未发行未发行

古钱币等收藏类著作共275种

《中国钱币丛书》 古钱币等收藏类著作(共275种) 序号,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售价 (一)历代版别专项研究 1、-------------------------------------先秦-------------------------------------------------- (1) 先秦货币研究, 中国钱币丛书甲种本之九, 中华书局, 70元 (2) 战国布币丛话, 朗泰富, 海潮, 35元 (3) 半两考(上、下), 杜维善, 上海书画,120元 (4) 半两货币图说,关汉亨,上海书店出版社,40元 (5) 半两钱研究与发现,王雪农,中华书局,190元 (6) 中国刀币汇考, 张弛, 河北人民, 60元 (7) 齐币图释,山东省钱币学会,齐鲁书社, 158元 (8) 齐国货币研究,山东淄博钱币学会,齐鲁书社,150元 (9) 三晋货币, 朱华, 山西人民, 35元 (10) 天津市历史博物馆藏中国历代货币(先秦部分), 天津市历史博物馆,天津杨柳青画社, 60元 (11) 先秦铸币文字考释和辨伪,郭若愚编,上海书店出版社,38元 (12) 春秋战国货币地理研究,陈隆文,人民出版社,33元 (13) 中国东周时期金属货币研究,吴良宝,社会科学文献,40元 (14) 燕下都东周货币聚珍,石永士,文物出版社,58元 2、-------------------------------------秦汉-------------------------------------------------- (15) 秦汉钱币研究, 蒋若是, 中华书局, 65元 (16) 中国钱币大辞典(秦汉编),中华书局,205元 (17) 上海博物馆藏钱币-秦汉钱币, 上博, 上海书画, 86元 3、-----------------------------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 (18) 西魏隋唐五代十国货币图说,朱新茂,文物出版社,180元 (19) 中国钱币大辞典(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编),中华书局,185元 (20) 六朝货币与铸钱工艺研究, 中国钱币学会, 凤凰出版社,79元 (21) 永隆通宝钱范,何逞锋,中华书局,100元 (22) 开元泉谱(签名本),刘征,50元 4、--------------------------------------宋辽金西夏------------------------------------------- (23) 北宋铜钱,阎福善,中华书局,150元 (24) 北宋钱币(上、下), 何邦贵, 兰州大学, 50元 (25) 新订北宋符合泉志, 小川浩, 中华书局,60元 (26) 上海博物馆藏钱币-宋辽金西夏钱币, 上博, 上海书画, 90元 (27) 辽代货币文集, 张功平, 内蒙古人民,平装36元,精装42元 (28) 辽金钱币, 李卫, 紫禁城出版社, 50元 (29) 崇宁通宝分类图谱、崇宁重宝分类图谱,刘征,50元/套(单购25元/本) (30) 中国钱币大辞典(北宋卷),中华书局,280元 (31) 中国钱币大辞典(南宋卷),中华书局,200元 (32) 中国钱币大辞典(辽西夏金卷),中华书局,180元 5、--------------------------------------元明清-------------------------------------------

中国古代钱币简介(五)

中国古代钱币简介(五) 中国的钱币不仅历史悠久而且种类繁多,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钱币文化。先秦时期的钱币,各诸侯国实行不同的钱币制度,在不同地区使用形制各异的刀币、布币、环钱等。秦统一中国后,中国的钱币以环钱为主要形制,一直持续到清代。北宋时,中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到了明代,白银则成了中国最主要的流通钱币。 隋唐五代十国钱币 1、隋朝钱币 公元581年杨坚代北周称帝,国号隋。 隋朝的建立,使中国混乱的钱币趋向于统一。隋王朝为加强中央集权,确保社会安定,促进生产力发展,在政治、经济诸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措施。铸行统一钱币即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项。隋朝在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上,清除了北齐、北周和梁、陈货币的弊端,并实行通货紧缩的政策,建立稳定的货币形制。隋文帝开皇三年(癸卯,583)铸行了一种合乎标准的五铢钱,称作开皇五铢,又叫置样五铢。钱币的文字是篆书,外郭较宽于内郭,唯五字左侧多一竖划,直径2.4CM,重3克上下。隋朝的法定制钱一千文重四斤二两,隋文帝下令禁止以前的钱币和私人铸造的钱币在国内流通。

此外隋币还有隋铸五铢大样、隋铸五铢小平、五铢异品小平、五五铢铢传形复式、五铢小平直读、五铢铁质四出、五铢小平传形、五铢小平普品等。 【隋文帝五铢钱】 【隋文帝开皇五铢】 2、唐朝钱币 唐代沿袭南北朝以來的传统,绢帛作为法定货币与铜钱并行。由于流通中的铜钱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民间普遍使用绢帛,其数量比铜钱还要多些。唐代前期处于繁荣阶段,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化辉煌灿烂。钱币文化,作为唐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特征显著,高度发展,成绩突出。 唐初沿用隋五铢钱和其他古钱。髙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废罢五铢钱,行用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钱是一种新的钱币体制,在中国钱币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中国钱币发展史上标志着五铢钱制的结束,通宝钱制的开始。通宝钱的独特之处不在于形制,而在于钱名,也即钱币上的文字。钱文内容由“开元”与“通宝”两部分构成,前者昭示开始新纪元,后者表示通行宝货。自此以后,方孔圆钱不再以重量为名称,而改称某某(多为铸币年号或国号)通宝、元宝、重宝等。

2014年最新清朝古钱币收藏价格表

古钱收藏价格 小平-----指的是直径在2.3---2.6厘米直径的钱币。 折二----是直径3厘米左右的钱币。 折十----直径3.8---4厘米。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光背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二” 6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户” 8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一” 4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户” 4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工” 1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工” 12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同” 7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浙”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福” 2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阳” 7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左“延” 4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延” 25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延” 45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南” 50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宣”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宣” 15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宁”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昌” 6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东”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荆” 8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荆” 2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河” 2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同一厘” 6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东”上下“一厘” 130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东一厘”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福一厘” 2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户一厘” 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工一厘” 8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江一厘” 2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原一厘” 2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宣一厘” 2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蓟一厘” 3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浙一厘”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河一厘”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昌一厘”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阳一厘”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十二种监局4元 顺治通宝楷书大样背上“福” 500元 顺治通宝楷书折二背宝泉局5000元 顺治通宝楷书折二雕母背“原” 20000元 顺治通宝楷书折十背“十一两” 5000元

《古钱币鉴定方法》

《古钱币鉴定方法》 正如前面所述,市场上最常见的改刻方法是把三字刀改刻成六字刀,古钱币鉴定方法。这是因为"一方面三字刀发现数量很多,价格低廉;另一方面,三字刀与六字刀的形态相似。由于保留了两个原字,必然造成后刻的文字与原字的书体风格不一致。其二由于保留了首尾两字而在刀身中部刻出四字,这样势必造成中间略低于两头,呈凹陷状。为了防止暴露上述缺点,也有人在伪造时将所有的币纹铲去,全部改刻。这种伪品,虽避免了中间凹陷和币纹风格不协调的毛病,但仍在锈色、文字等方面留下痕迹,如面背锈色不一,文字不符合战国时的书体风格等。 对于这类伪钱,由于是改刻,就必然将原来的币文磨去,然后再改刻出别的文字。经磨刻的钱,其份量就要减轻,这是不言而喻的。所以,这类钱真的要比真钱轻。而且,改刻后的钱,原有的氧化层已被去除,必需另做伪锈。但后作的伪锈很难与背面原来的锈色协调。所以背面锈色差异也会构成伪迹。改刻的文字系伪造者所书,且又是伪造者一刀一刀地刻成,在钱身上也就难免不留下条条刀痕。再看铜质。比如先秦的铸币都是用青铜铸成,若用紫铜来改刻,此币属伪无疑。因此辨别铜质也是鉴别改刻法的一种手段。 (3)拼合法的鉴别 在所有钱币造伪中,打制拼合法应该说是最简单的,它既不像改刻法那样需要较高的该科技艺,也不想翻砂法那样要求更高的翻砂技巧。这种作伪方法固然简单,辨别起来也更简单,其辨别方法主要是

辨声。因为打制拼合法是有两块铜片胶合而成的,中间必定有空隙,只是作伪过程中用药水浸泡过,新生出的铜锈把空隙给覆盖了而已,古董鉴定《古钱币鉴定方法》。因才在辨别过程中,如果光用眼睛去看,很难辨别出钱币的真假。这时如果将钱轻轻摔以质地较硬的平面物体上,所发出的声音沙哑沉闷,与一般的钱币大有不同;或者用手轻轻敲打钱币,钱币也会发出破声。 另外,除了用声音辨别,我们还可以注意到这类钱币的钱文和锈色,因为打制拼合法所制出的钱币,文字边平、呆板,没有突起感。这在感官上一目了然的。如果把钱币拿到放大镜下仔细观察,不仅可以发现字迹的特殊性,其边缘的缝隙也历历在目。 (4)挖补法的鉴别 在古钱造伪中,挖补法是经常被采用的。所谓的挖补法是将普通真钱币文的部分笔画挖去,再补上所要伪造的画;或是将币文的某一字全部挖去,然后再填上另一文字。前者其具体的制作方法又有两种:一种是用七八成干的油漆粘合钱面上,待干后再刻出币文;另一种是把铜质刻成的币文笔画焊接在钱面上。 用这种方法制出的伪钱,由于币身绝大部分都是真的,而且假的部分也做得很隐蔽,不仅把漆刻成的币文笔画做的很像其他部分的锈色,且还有意把原字保留下来的部位高突笔画擦出铜色,以图消除人们对此字质地的疑心。这样就很容易让人受骗上当。对于半圆环钱这类伪钱要从内穿上来破。秦半两是方穿,而半圆环钱是原穿,伪造者就把方穿改为圆穿。这种文字是拼凑而成的,显得别扭,不自然。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