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创新探索网络舆情的“源头治理”

创新探索网络舆情的“源头治理”

创新探索网络舆情的“源头治理”
创新探索网络舆情的“源头治理”

创新探索网络舆情的“源头治理”

创新探索网络舆情的“源头治理”

背景

当前,网络舆情迅猛发展,政府在网络舆情管理和应对方面存在着手段单一、方法简单、重指标、轻治本、重事后处理、轻源头预防,不重视工作保障,不重视舆论的预防与引导,错误地认为网络媒体像传统媒体一样完全可控,幻想通过封堵、删帖等传统手段应对网络舆情。沈丘县树立“源头治理”的舆情管控理念,着力抓好网络舆情管控工作的制度保障,创新工作机制,做好事前的舆情预防、研判、引导,实现由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的转变。通过创新举措,营造出了积极健康的网络舆论生态。

主要创新举措

一、制度保障

1.建立舆情共享制度。网管办根据每日的网络巡查记录编写《网络敏感信息周报》,在报送宣传部主管领导的同时分送到各有关业务部门,供各有关业务部门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参考。同时,网管办在日常网络巡查中发现新出现的热点敏感问题时,及时将舆情信息通报给责任单位,提请责任单位及时处理。

2.建立集中研判制度。日常工作中定期招开舆情研判联席会

议,对近期沈丘发生的网络舆情案件进行会商研判,针对特殊时期或重大公共事件,由政府信息公开部门、宣传部组织当事单位、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会商研判,对事件的性质、舆情走势、可能出现的风险等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估,提出网上网下的预防处置方案,按程序报审后进行处置。并按照各单位职能细化责任和分工。

3.建立监督问责制度。在应对舆情的时候,经常出现多个单位职权交叉的问题,也因此会造成多个单位相互推诿“踢皮球”的现象。为了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建立舆情应对管理监督问责制度,明确划分各单位的责权,其次对于职权交叉的问题,确立第一责任单位,一旦发生职权交叉的负面舆情由第一责任单位牵头,其他责任单位协助配合处理。对于网络舆情管理应对不到位,造成严重后果的,追求第一责任单位主要领导责任。

二、创新网络舆论引导机制

1.推动新媒体发展,增强网络舆论引导效果。近年来,沈丘县大力推动官方新媒体的建设发展,打造了“沈丘手机报”、“今日沈丘”、“智慧沈丘”手机台等官方新媒体平台,平均关注粉丝量均达到四五十万之多,成为网上舆论传播的重要阵地。在政务微博、微信建设方面,采取加强培训和示范指导等措施,大力推动县直部门和乡镇党委政府开通政务微

博、微信公众号,已开通政务微博微信400多个,其中新闻中心、网管办、公安、法院、检察院、教育、工商、民政、气象等单位开办的政务微博不仅是政府部门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引导网络舆论的重要渠道,也俨然沈丘百姓的生活“好帮手”。

2.推动新旧媒体融合,实现线上线下联动。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有各自的传播特点和优势,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沈丘县在宣传工作中大力整合县内媒体资源,各媒体之前实现资源共享,线上线下联动,充分发挥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优势产生叠加效应,扩大媒体影响力,增强网民参与度。如沈丘“两会”期间,电视台、《新沈丘》报推出“两会”系列专题报道,在网络宣传上,采用“微专访”、“微直播”、“微摄影”、“微互动”等形式介绍“两会”期间的重要决议和成果,新旧媒体相互配合,取得很好的宣传效果。

3.直面热点、回应焦点,及时引导突发网络舆情。在新媒体时代,突发事件舆情的传播速度非常之快,特别是涉及切身利益的卫生疫情、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问题,遇到这类敏感问题,由网管办负责分析厘清舆论的核心议题,协调有关部门第一时间通过官方媒体公布权威信息,直面社会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及时化解处于萌芽状态的负面舆情,并针对网上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各种疑虑、热点议题,分级动态引导,提高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满足广大群众知

情权的同时,赢得舆论引导的主动权。

三、创新网络舆情预警机制

1.网络舆情监控。由网管办设置网络舆情监控平台,24小时不间断采集,舆情监控工作人员设置监测主题和关键词,利用监控平台采集与沈丘相关的舆情。及时对舆情监控平台采集到的负面网络舆情进行人工判读,对负面舆情做出准确判断。发生突发事件时,由宣传部组织涉事单位对网络舆情进行不间断跟踪监控,及时、全面掌握舆情走向,为正确研判、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2.网络舆情研判及预警。网络舆情监控平台监控到网络舆情时,监控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上报网络舆情办公室,网络舆情办公室分析网络舆情产生的原因,及时监控关注该网络舆情的内容、成因、关注度、跟帖人数、热点指数等动态指标,做好记录、统计,以及目前舆情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网络舆情办公室与网络舆情涉事单位保持紧密沟通,并按以下标准对网络舆情准确分类。

网络舆情分类:根据网络热度和网民关注度分为一般关注、重大和特别重大。一般网络舆情是指,网民发表的对政府工作建议、问题反映、咨询质询、个人利益诉求等。重大网络舆情是指,该事件的网民点击率1000-2999人次,或跟帖评论100-499篇,或被5家以下主流网站报道转发的特殊时期

网民关心、网媒关注的网络舆情事件。特别重大网络舆情是指,该事件的网民点击率3000人次以上,或跟帖评论500篇以上,或被5家以上主流网站报道转发的,涉及沈丘的突发、公共、食品、卫生及自然灾害、生产质量、安全保密等事件或严重影响沈丘形象及社会稳定的网络热点、网民热议、网媒热炒等网络舆情事件。

取得成效

1.规范了信息传播秩序,晴朗了网上舆论环境。通过这一系列的预防和引导措施的落实,有效的净化了网上环境,维护网络传播秩序,2017年切实做好了脱贫攻坚、城市治理、环境整治、高考、征兵等重大社会热点事件的舆论引导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现、引导、监控的能力和驾驭突发事件网上舆论引导的能力。

2.网络正能量更加强劲,主旋律更加彰显。通过开展“喜迎十九大”网上主题活动,在网上掀起了一股关注沈丘改革发展成果的热潮。通过开展“最美沈丘人”网络投票评选,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了尚道德、讲文明的新风尚。通过开展“砥砺奋进的五年”之讲好身边脱贫故事网上征集活动,把全县网民的目光引导到了脱贫攻坚工作上,动员了更多的网民参与到扶贫工作当中...这一系列的网络正能量引导活动,宣传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树立了沈丘的良好形象。

启示与思考

1.政府与网民良性互动,构建和谐氛围。在网络信息时代,网络舆论是了解民情、掌握民意的晴雨表,政府部门应当高度重视,最好的舆论引导方式不是在负面舆情发生时才懂得发声,而是政府部门要在日常广泛的参与到网民的话题讨论当中,及时发表权威意见、产生碰撞,解疑答惑。这样才能主导舆情走向,占领舆论高地,让网络成为正能量发散地。

2、加强新媒体建设,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媒体的发展总是和技术的创新紧密联系在一起,要想做好新时期的网上舆论引导工作,必须以先进技术为支撑,紧盯技术前沿,不断创新技术改进传播方式。必须把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传播公信力优势与新兴媒体的数字技术、多媒体传播技术、多远交互等技术优势充分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更好的宣传引导效果。

3、强化互联网思维,构建舆论引导大格局。政府部门只有主动适应互联网的思维,适应新兴媒体平等交流、互动传播特点,树立抢占先机的意识、重视首创首发首播,才能在宣传传播中占据主动,赢得优势。新媒体格局之下,所有的政府单位都在时刻处在舆论的聚光灯下,舆论引导也绝非宣传部门一家之责。构建资源共享、齐抓共管的大宣传格局,形成一呼百应、守望相助的协同机制是舆论管控工作必然的发展趋势。

浅析网络舆情的控制

浅析网络舆情的控制 作者:沐曦运 前言 当前,面对虚拟网络蓬勃发展的潮流,一些公共管理者们却表现出“认识不到位,领域不熟悉,能力有欠缺”的特点,网络社会的管理能力和网络舆论的掌控引导能力成为社会管理能力的短板,也成为了社会管理体制进一步创新的制约因素。如何改变这种状况,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对网络舆论做到“善待、善用、善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战略课题。 如今,有些敏感的信息、负面消息等容易受到外界的关注,也会通过网络这个大平台进行炒作,网络舆情的力量非常的强大,所以有效的管理和控制网络舆情对于我们公安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鉴于此我就针对网络舆情控制做了以下调研。 一网络舆情与公安工作 (一)网络舆情的概念 网络舆情, 是指以网络为载体,以事件为核心,是广大网民情感、态度、意见、观点的表达,传播与互动,以及后续影响力的集合。网络舆情信息往往带有广大网民的主观性,未经媒体验证和包装,直接通过多种形式发布于互联网上。2012年4月在中国上海召开的网络舆情管理峰会,是中国唯一一个关注中国网络舆情管理的国际性会议。希望通过本次峰会的举办,能够深入探讨中国网络舆情管理和危机公关市场的需求与商机,促进行业间的沟通交流与商业合作,并分享战略,服务和技术的创新。随着互联网对于社会生活的全面渗透,互联网正以其自由、互动的独特性成为社会各阶层利益表达、情感宣泄、思想碰撞的舆论渠道。 (二)公安机关做好网络舆情控制工作的重要意义 互联网舆情对社会上事态的发展影响巨大。网络已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 第0 页

又一重要媒体,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其在传播上独特的互动性是以前这些媒体都不具备的,言论自由、民意交流等方面更是无可替代。新浪科技讯2013年 7月17日上午消息,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今日发布第32次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较2012年底增加437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78.5%。种种数据表明我国网民的数量越来越大,同时也正是因为网民的积极参与,使很多事件的结果发生了改变,所以公安机关做好舆情导控工作对社会维稳至关重要。因此,必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网络舆情予以分析,从而进行控制和引导。在这个趋势上,对于政府以及公安机关来说,有必要进行主动管理,及时查看民情,跟进民间舆论,引导健康和积极的社会舆论环境,探索合理的舆情控制、引导的方法、对策,建立健全舆情引导与控制的长效机制,对于构建和谐网络环境,以致对于维护社会稳定都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网络舆情的形成和表现形态 网络舆情主要通过论坛(BBS)和新闻跟贴这两种手段来实现, 并具有滚雪球的效应。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处理不当,就会被炒作为热点话题,涉及公安机关以及政府部门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网友的关注和炒作,不仅仅是一些处置不是很合理的会被炒作,就连一些处置相对合理的都会被断章取义的加以炒作。 (一)小事件形成网络舆情 网络舆情是一种议论,但并不是所有的议论都是网络舆情,议论惟有借助网络虚拟空间,且发表意见的网民达到适当的比例,才能构成网络舆情。 2006年8月北京小贩崔英杰一案被网络疯狂炒作;2010年8月江苏南通小贩侯钦志一案同样也被网络炒作;2013年9月,夏俊峰一案在互联网上广泛关注。这些都是比较典型的案列,还有许多非典型的案列也存在于互联网的各个领域。在互联网中,当小事件转化为多数人的集合意识, 当各种意见在互联网这个公共空间里碰撞、退让、认同、修正、融合时, 就逐渐形成一个个网络舆情。 (二)社会突发公共事件引起网络舆情 社会突发事件容易形成社会舆论焦点,根据其性质、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 可分为一般严重、比较严重、相当严重和特别严重四级。这种划分方式可作为网络舆情级别划分参考。

网络热点舆论传播规律及其应对

MEDIA OBSERVER 全国新闻核心期刊·江苏省十佳期刊 □燕志华 近年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举世瞩目。在广袤的城乡之间,绵延着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也最急遽的城市化,构成了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史上 的大事件。但随之而来的, 是城市拆迁、城中村等负面效应逐渐显露。与此同时, 工业化浪潮始终伴随着城市化的步踵,环境污染、食品事件等社会危机接连爆发。两者齐头并进,使得中国在社会转型、 国民转性的关键时期,矛盾凸显。在中国的经济问题向社会领域快速渗透之际,网络化浪潮又扑面而来。中国的网民在短短几年内快速增长到3亿多人,在虚拟世界依然人口第一。网络是个迥异于现实的新社会空间,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力暂付阙如,网络舆情呈现出极端多元化和复杂化。城市化、工业化和网络化合流,使得眼下中国发展面临的复杂局势,世所罕见。 真实社会与虚拟社会,彼此叠加,构成了一个立体、多维的传播空间。网络也使得社会事件传播的途径和影响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很多新闻事件,是网络炒热之后,传统媒体才跟进。传播议程设置的权杖,前所未有地落到了网络的手里。频发的社会事件,经网络的放大,已给现实世界带来了不小的困扰,研究网络舆论传播,变得十分必要和迫切。让我们试以杭州“七十码”事件为例,寻找网络舆论传播的某些规律,为我们进行网络时代的社会危机公关处理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5月初,杭州街头发生了一起赛车者撞死一名大学生事件。由于网民的深度介入,最终发展成举国皆知、影响巨大的社会事件。 事发不久,现场图片即上传到网络。在一张图片上,肇事司机胡斌的年轻朋友在现场叼着烟、勾肩搭背,表情轻松而漠然,引发了网友愤怒,针对胡斌的“人肉搜 索”就此展开:有钱子弟!多次超速,但驾照一直未吊销……胡斌背景的曝光,堪称 是这起网络传播事件的转折点———“富二代”这个带有强烈标签色彩和社会分层意味的词汇就此出炉。网络关注从此沿着两条路径发展:一是继续“就事论事”,二就是围绕“富二代”话题展开。而对后者讨论之热烈,远远超过了对车祸本身的关注。有网民建立了专门网站,汇集各种相关话题,所有人用搜索引擎稍一检索,即可直接切入话题。 事态已经从原先的一条主干发展成了枝桠众多的“话题之树”。不久,当地交警部门宣布,该车速度绝非外界猜测的80码甚至90多码,实际只有“70码”。这个结果立刻引来无数网友强烈 质疑。此前警方还声称,事故现场没有监控录像,但5月9日,浙江卫视却播放了一段现场监控录像。针对杭州警方的网络恶搞随后展开。根据警方的“70码”说法,网友们讽喻性地创造了“欺实马”一词,一时成为热门新词。此案中,对“仇富”等现象的探讨,也都是热点。 到今年8月份,在该案宣判之际,一个“杭州七十码事件肉出疑似替身张礼礤”的帖子在网上现身了。虽然当地法院再三驳斥“替身”之说,却几乎无人相信。直到新华社刊发记者专访,并且拍摄了一张胡斌本人的近照之后,事态才最终平息。 胡斌案至此并未划上句号。有网友自省:“替身”说给社会和网络带来了一场地震,是否需要道歉?南方都市报就发表了言论:《网民不必为一个真胡斌而道歉》,理由是,质疑精神是网络和公民社会的固有属性,推动着追求真相和社会进步。此次的“误算”,并不影响其价值。所以,当有关方面宣布已将“谣言散布者”逮捕归案的时候,又引发了网络的一番争论。 无论如何,发生于2009年5月份的“胡斌案”,注定将在中国的社会政治发 网络热点舆论传播规律及其应对 网络天地 38

网络舆情中的大数据分析方法研究

网络舆情中的大数据分析方法研究 网络舆情是指在网络空间中对网民和生活中的社会事件尤其是一些突发事件的看法和态度。网络舆情通常涉及社会的热点事件,因而经常在网络中快速传播,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因而,对网络舆情进行分析和正确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采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分析网络数据,通过聚类的方法发掘网络舆情中的热点问题。实验证明该分析方法具有较高的热点挖掘能力和及时的能力。 标签:网络舆情;大数据分析;统计方法 一、舆情信息的获取 舆情分析的第一步是要对网页中的信息进行抓取,第二步是对抓取的网页的信息进行预处理。 对网页信息抓取主要采用网络爬虫,爬虫的主要作用是将互联网上的网页下载到本地形成一个互联网内容的镜像备份。它既可以爬取网页链接,又可以爬取网页的文本信息和图像信息。它通过关键字的搜索将对应的统一资源定位为相关的网页页面进行抓取,通過对其进行文本和图像的解析,提取对应网页的文本和图像信息并进行保存。本文中主要提取的是网页的文本信息。 而中文分词是把中文中的汉字系列分割为一个个独立的中文词汇。由于中文词汇与词汇之间的界限远不如英文单词那样清晰,因此,中文分词也是一个技术难点。当前中文分词主要是从主要包括字符串匹配分词方法和机器学习的统计分词方法。字符串匹配分词方法是事先通过一定的方法建立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字典,按照一定的方法把待分词的词汇与数据库字典中的词进行匹配从而实现分词的方法。机器学习的统计分词方法是通过词汇出现的频率和在文中的含义等信息对汉字的这些特征进行训练,从而实现分词。字符串匹配分词方法比较准确,但缺乏灵活性,机器学习的统计分词方法能对词的语意进行识别,但由于算法的不完善,准确率不高,因此,在实际中通常是将这两种结合来实现分词。 中文分词的词性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形容词和副词常表示事物的状态和特征,因而经常能表明作者对事件的喜怒哀乐之情;动词一般就是用来表示动作或状态,它是对事物采取的动作的直接体现。这些词在舆情分析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文档特征的提取 一个网页的文本通过分词后会有成百上千个中文词汇,如果直接对其分类会影响分类的效率和准确性。因此,在分类前要去除一些无关的词语,留下最能代表文档特征的一些分词作为文档的特征。文档特征提取最主要的方法是把文档的内容和词频进行结合。

如何应对舆论热点

如何应对舆论热点 ——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 一、当前社会舆论的现实基础 当前社会舆论主流是好的,但舆论十分活跃、十分复杂。正确认识当前的社会舆论状况,必须深刻理解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1、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利益关系日益复杂,利益诉求日益多样,复杂的利益关系必然带来复杂的社会舆论。人们从各自的立场、视角观察问题、反应利益诉求,自然形成不同的意见和声音。 2、人们民主意识日益增强,维护自身权益、关注公共利益的意愿明显提高。 3、人们思想观念多元多样多变,不同思想的交流、交融、交锋使舆论态势日益复杂,思想行为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突出,多元价值、多种声音成为社会舆论常态。 4、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使信息传播渠道更加丰富多样,意见表达更为方便快捷,几乎所有的问题都可能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话题。 1978年,我国共有190多种报刊杂志,目前我国注册的报纸有1940多种,杂志近万种,网民4亿,手机用户7.5亿,网站300多万家。信息传播渠道非常多,传播速度异常神速。人们从单一的信息接受者变为传播者,人人都是记者已成为现实态势。 5、国际社会关注中国,国际因素对国内社会舆论的影响日益凸显。境外媒体的报道通过不同渠道传入我国,其价值观念对国内社会舆论产生影响。 从上面分析,可以得出这些结论:(1)当前社会舆论的复杂态势源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必须准确把握社会舆论发展变化的规律,做好长期应对复杂舆论的准备。(2)社会舆论源于现实社会,又对现实社会产生反作用,必须高度重视社会舆论引导工作,在多样中立主导,在异常中谋共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舆论热点生成的特点和规律1、哪些问题容易成为舆论热点? 在互联网时代,任何时候,任何小事都有可能会成为舆论热点,变成突发事件。当前人们关注的舆论热点,带有明显的社会转型期的烙印。 ●在政治领域,人们对党内民主、依法行政、干群关系、反腐倡廉、司法公平等问题强烈关注。 ●在经济领域,买房难、看病难、上学难、就业难等与民生相关问题,始终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 ●在社会领域,各种恶性暴力案件、极端事件、公共安全问题,都会引起人们的强烈关注。 2、舆论热点有什么特征? ●与各种利益有关,反映各种利益群体的诉求,隐含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交锋和博弈。 比如房子问题:没买的希望房子降价,买了的希望房子涨价。 ●有社会群体的参与,不仅通过舆论表达意见态度,而且参与真相调查、组织活动等,直接影响热点事件的走向。 比如:2007年山西黑砖窑事件,大河网6月6日发稿,其他网站迅速跟进,两天访问者点击达30万人次,主要就是有网民“蓝丝带”调查组参与组织,并成立了几个专业调查小组,推波助澜。 ●存在一定分歧,在人们的讨论、争论、质疑中,舆论热度不断上升。 比如:杭州飙车案,本身是个再普通不过的交通事故,可交警不注意的说了一句“可能是70码”,引起了网上的争论,有的说是70码,有的说不是。就是在质疑、争论中使事件迅速放大的。 ●能引起社会共鸣,与社会心理、社会情绪相契合。

国内网络舆情研究综述

国内网络舆情研究综述 丁 也 (周口师范学院新闻系 466001) 【摘 要】自互联网进入中国后,国内关于网络传播的研究一直没有中断过,但对网络舆情的研究尚处起步阶段。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网络舆情研究在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中不断拓展和创新。为更好地了解国内网络舆情的研究现状,本文根据对“中国期刊网”的检索结果,选取了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献从网络舆情的概念、形成与传播、收集与研判、监控与引导以及网络舆情危机的预警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网络舆情;传播;研判;引导;预警 随着网络的兴起和网络技术的普及,网络开始成为舆情汇集的新通道、传播的主阵地。作为现实社会舆情问题在网络空间中的延伸,网络舆情也渐渐走上社会发展的舞台,并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更好地了解国内网络舆情的研究现状,本研究根据对“中国期刊网”的检索结果,试选取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做一综述,以期全面展示已有相关研究成果,供理论界参考借鉴,并以此推动网络舆情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一、网络舆情的概念 周如俊、王天琪(2005)认为网络舆情从书面上理解就是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公众对某一“焦点”、“热点”问题所表现的有一定影响力、带有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的情况。刘毅(2006)认为网络舆情是由各种社会群体构成的公众,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徐晓日(2007)认为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公众在互联网上公开表达的对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的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倾向性的共同意见。纪红、马小洁(2007)认为网络舆情就是指在网络空间内,围绕舆情因变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网民对执政者及其政治取向所持有的态度。 二、网络舆情的形成与传播 一些研究者从新闻传播学维度对网络舆情的形成和传播规律进行了探讨。周如俊、王天琪(2005)认为网络舆情的形成主要源于社会矛盾、个人意见的扩展以及偶发事件的激发等诱因。张勇锋(2008)通过对《旅游新报》事件网络舆情信息在“量”和“质”上的梳理与分析,指出网络舆情所表达的观点和立场倾向其根源和指向仍然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曹劲松(2010)指出,依据时间轴线分析,网络舆情的发展具有“散播———集聚———热议———流行”四个阶段和“爆发、升华、延续”三个关口。刘毅(2007)认为,电子邮件和新闻组、即时通讯工具、BBS、博客和维客四类网络言论传播渠道是网络舆情传播的基本途径。曾润喜、徐 晓林(2010)以新浪网新闻《村官疑因考试领先公安局长之子被设套成逃犯》为研究样本,对网络舆情的传播规律进行研究后发现,网络舆情受到新闻刊发时间的影响,与信息获取便捷度正相关;网络舆情受到网络舆情事件涉及地区的影响,与互联网普及率正相关;网络舆情受到使用媒介类型的影响,互联网网民是主体,手机网民逐步增加;网络舆情的网民态度受到情绪的影响,容易指向党政机关和整个社会,呈现一边倒趋势。 三、网络舆情的收集与研判 网络舆情的收集与研判,是目前国内学术界就网络舆情进行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当前学术界就此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理论成果。李雯静、许鑫、陈正权(2009)根据网络舆情的特点,从指标设计、分类、构建等方面,在网络舆情信息汇集、分析、预警的工作流程中,按照主题将信息分门别类,统计、计算出若干指标值,对舆情进行横向、纵向的监测和评估,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帮助舆情工作者对舆情突发事件进行研判及态势预测。 郑魁、疏学明、袁宏永(2010)根据公共安全网络舆情研究的需求,将中文分词技术应用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提出基于ICTCLAS分词技术的网络舆情热点信息的自动发现方法,并通过1个突发事件的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可靠性。该方法读入新闻文本并进行分词和词频统计,从词频表中去除停用词,合并多单位关键词得到突发事件热点信息关键词列表,对网络信息及时进行检索,为突发事件应急决策提供技术支持。柳虹、徐金华(2011)提出了一个包括舆情信息采集、信息预处理、特征提取、VSM生成、热点发现算法和评价指标等几个部分的网络舆情热点发现模型,并通过实验比较了两种算法:K-means方法和SVM方法,实验结果表明SVM对于网络舆情热点发现方面具有比较好的优势。 刘毅(2006)研究了内容分析法在网络舆情分析中的作用,认为内容分析法在网络上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网络的内容挖掘、对网络的结构挖掘和对网络的使用记录挖掘上,内容分析法在网络舆情信息分析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描述网络中传播的舆情信息;(2)推论网络舆情信息传播主体的意图以及态度和情绪的倾向性;(3)描述和推论网络舆情信息的产生和变化趋势。黄晓斌、赵超(2009)研究了文本数据挖掘法在网络舆情分析中的作用。文本挖掘的技术主要包括特征提取、文本分类、文本聚类、关联分析、文本总结、趋势预测等。文本挖掘技术在网络舆情信息分析中的应用体现在五个方面:(1)对网络舆情进行描述;(2)对网络— 0 6—

网络舆情专家:如何有效引导网络舆情的发展

网络舆情专家:如何有效引导网络舆情的发展 济南网拓广告公司CEO熊龙先生从事网络营销十余年,网络舆情研究5年多,凭着他独树一帜的见解、专业的水准以及极具个性的人格魅力,在自己研究的领域创下了不小的影响力。对于网络舆情,熊经理可以说是山东网络舆情领军人物,从他专业的视角来看,舆情并不是我们想的那么简单,原来舆情可以转变成一种外在动力,话不多说,那就直奔主题,让熊经理带领我们走进网络舆情新世界! 网络舆情不是简单的删和堵,应该把引导放在首位。 记者:首先,熊经理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从业经历吧,让大家对你有更多的了解。 熊龙:我是03年从事网络营销这个行业的,像很多刚毕业的学生一样从最基础的工作开始干起,05年开始做网络广告,当年山东各地市的信息港广告主要就是我们那个团队在做,07年的时候团队的成员都希望我能够带着大家出去创业,但是我选择了对企业忠诚,09年不得不选择自己创业,于是成立了济南网拓广告有限公司,开始涉足网络舆情这个行业。 记者:你为07年没有带团队出来后悔吗? 熊龙:如果那个时候出来确实会少走不少弯路,但是没有什么好后悔的,人生要经历不同的阶段,这都是人生的财富。 记者:说说网络舆情吧,首先熊经理解读一下什么是网络舆情? 熊龙:网络舆情从字面上理解,就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网民对公共话题的讨论或者自身利益的诉求,说到网络舆情,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词叫网络舆论,两者是有紧密联系的,当舆情集中爆发的时候就形成了舆论,舆情是无所谓真伪,但是网络舆情却有被操作的可能。现在很多企业和政府部门面对网络舆情还是用传统的堵和删来解决问题,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实际上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很快,传统的删和堵已经不能有效阻止网络舆情的传播,相反会进一步刺激网络舆情的发酵,所以网络舆情最好的方式是引导。 致力于做山东最专业的网络舆情服务商。 记者:说到网络舆情的引导,那就请熊经理从专业的角度给我们解析一下“引导”的真正含义。

舆情管理篇_第十七章 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处置

舆情管理篇 第十七章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处置 第一节国外的经验和做法 “网络舆情”这一概念在中国被提出只有短短十几年时间,在实践的丰富程度上与其他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但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越来越迅速,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处置也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如今,网络舆情不断呈现出新的形态,舆情的应对与处置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状况,研究吸取国外网络舆情应对与处置的经验,对于提高我国网络舆情的管理水平亦有裨益。 一、美国:奥巴马竞选团队对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处置 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时,奥巴马团队基于Web2.0模式建立了竞选门户网站,该网站包括当时先进的社交网络工具,具备充分交互功能的“奥巴马答复中心”,可以让网民向竞选团队提出各种意见和建议并进行沟通交流。同时,网站支持网络支付功能,为奥巴马筹集到超过4.4亿美元的竞选经费。此外,奥巴马团队通过“脸谱网”使奥巴马拥有200多万好友,在“My Space”网站拥有41.5万个朋友,并通过搜索引擎设置关键词广告扩展奥巴马的政治宣传,通过“YouTube”为奥巴马树立正面的政治形象。 奥巴马的互联网竞选团队拥有多达百余人,全方位关注和竞选相关的网上舆论并进行引导。团队中包括许多高素质精英,既有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的专家学者,也有“谷歌”、“脸谱网”、“eBay”的CEO或创始人等互联网企业高管,甚至还有网络游戏“魔兽世界”的顶尖玩家。互联网竞选团队成功运用网站宣传、网络广告、网络视频、网络游戏、在线捐款、社交群体、搜索引擎、电子邮件、手机短信、手机软件等多种政治网络营销手段,为奥巴马竞选创造了有利的网络舆论环境,为竞选奠定良好的基础。团队还建立了“反诽谤网站”,全面反击各种针对奥巴马的谣言,并提供相关“真相”视频,或呼吁网民现身说法进行辟谣。 2008年2月,一张奥巴马身着索马里传统服装的照片在网上出现,引起人们对奥巴马与穆斯林关系的猜测,网上舆论一片哗然。但其竞选团队事先已做好应急预案,开动多种政治网络营销手段迅速应对,通过网络渠道发起声势浩大的舆论对竞选对手团队进行反击,树立起奥巴马受冤的形象,扭转了不利局面,支持率不降反升。 二、日本:政府对应急事务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处置 日本在《灾害对策基本法》的基础上,制定《灾害救助法》、《建筑基准法》、《地震保险法》等;并通过修订《大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原子能灾害对策特别措施法》、《自卫队法》等一系列相关法律,从立法角度对应急事务形成了制度性的总体设计,建立了完整的应急法律体系。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政府在传统舆情应对措施的基础上,将网络舆情的发现与处置也归并其中:一是在传统机构内阁信息中心的基础上增设部门,24小时全天候工作,迅速搜集和分析包括网上来源在内的与灾害等应急事务相关的信息。二是日本各地都建立了都道府县的紧急防灾对策本部指挥中心,通过网络对所属地区进行监控或进行救灾指挥,并通过信息网络与所属地区各类管理部门联系,保证信息通畅和救灾行动实施。三是多渠道发布预警性信息,如在发生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时,通过厚生劳动省网

网络舆情分析技术的研究

网络舆情分析研究 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民众对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它是较多群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等表现的总和。网络舆情形成迅速,对社会影响巨大,不仅需要各级党政干部密切关注,也需要社会各界高度重视。随着因特网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网络媒体已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网络环境下的舆情信息的主要来源有:新闻评论、BBS、聊天室、博客、聚合新闻(RSS)。 网络舆情表达快捷、信息多元,方式互动,具备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决定了网络舆情具有以下特点:1、直接性,通过BBS,新闻点评和博客网站,网民可以立即发表意见,下情直接上达,民意表达更加畅通;2、突发性,网络舆论的形成往往非常迅速,一个热点事件的存在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就可以成为点燃一片舆论的导火索;3、偏差性,由于发言者身份隐蔽,并且缺少规则限制和有效监督,网络自然成为一些网民发泄情绪的空间。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对社会问题片面认识等等,都会利用网络得以宣泄。因此在网络上更容易出现庸俗、灰色的言论。 与国外相比,我国网络舆情还存在以下特殊情况:一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曾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容易受到外来思想文化的冲击。二是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矛盾,容易使一些人出现情绪化冲动,以致不能明辨是非。三是少数社会管理者对于舆论习惯于回避或堵塞。因此,网络这把锋利的“双刃剑”在提供了下情上达的便捷方式的同时,也对我国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西方国家利用网络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网上思想舆论阵地的争夺战日趋激烈。二是传统的政治斗争手段,在网上将以更高效的方式实现,利用网络串联、造谣、煽动将比在现实中容易得多,也隐蔽得多。三是通过网络,西方的观念、生活方式可以便捷地渗透进来。对于网络舆情的这些特点,社会管理者应当了然于心。对现实中出现的各种网络舆论,社会管理者应能做出及时反馈,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因此必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网络舆情予以分析,从而进行控制和引导。由于网上的信息量十分巨大,仅依靠人工的方法难以应对网上海量信息的收集和处理,需要加强相关信息技术的研究,形成一套自动化的网络舆情分析系统,及时应对网络舆情,由被动防堵,化为主动梳理、引导。 这样的系统应该具备以下功能:首先是舆情分析引擎。这是舆情分析系统的核心功能,包括:1、热点话题、敏感话题识别,可以根据新闻出处权威度、评论数量、发言时间密集程度等参数,识别出给定时间段内的热门话题。利用关键字布控和语义分析,识别敏感话题。2、倾向性分析,对于每个话题,对每个

引导网络舆情讲课稿

引导网络舆情讲课稿 引导络舆情讲课稿 以上,是不到三个月以来,在上的关于干部的热点问题,引发的关注度比较好,虽然我们的省市组织部门采取了应对,但仍然使民对我们干部工作中选人用人公信度的质疑。对党的形象和干部队伍形象产生了不良影响。从这几个事件当中,我们可以看到,社会发展的同时,络已经成为舆论生产和发酵的平台,涉及干部负面的典型越来越多,造成了民先入为主的现象,严重影响了选人用人的公信度。特别是损害了这几年来,我们干部制度改革的成果,直接损害了党的形象。在座的各位都是县委书记,不仅要把所在的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抓好,还要抓好班子,带好队伍,还要必须认识络应对重要问题的紧迫性。及时有效应对上干部舆论,保证本地舆情不影响全国组织工作。因此,源朝同志要求,在这里,要把这一问题,严肃的讲一讲。提几点意见。 第一,要建立络舆情的检测、发现和反应机制。各位都是县委书记,要按照守土有责的原则高度关注涉及干部和干部络工作,尽快建立和完善络舆情检测、发现和反应机制。真正做到及时关注,及时发现,及

时报告,为及时快速处理络舆情赢得主动。源朝同志还特别强调,要安排专人负责。对重点的热门站和社区,特别是都市类的报刊站,要实行24小时的不间断检测。要及时检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有关干部问题的,要密切关注这类报纸对本地的有关事件的报道。对发现的负面舆情要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置。把负面舆情控制在最小的范围。防止扩散,报告当地的组织部门。 第二,要及时处置,有效引导、有效应对络舆情。各地要抢抓络舆情的最佳时机。对上反应的问题要迅速查核处理。对反应属实,确有问题的,要及时公布查核的结果,用于承担责任,实事求是的作出说明。对有误解和不明真像的,要通过组织记者采访,新闻发布会以及在线交流等多种形式,理直气壮、旗帜鲜明的作出正面的回答,主动的正确的引导。对错误观点和行径,要有理有据有节的进行批评和指导。对恶意损害党的形象的谣言,要在第一时间内进行驳斥。该封堵删除的要坚决封堵删除。决不能听之任之。 第三,要制定应对预案,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各地要在干部的任用和选拔工作中,要充分考虑可能产生的社会舆论。要精心研究主动策划,早做准备,制定相应的预案。要对民关注的事件,社会发展的态势

2018年5月社会舆情热点分析

2018年5月社会舆情热点分析 蚁坊“鹰眼舆情观察室”依托“鹰眼速读网”“鹰击早发现” 系统,基于学术视野和科学方法做出第三方客观深度的研究分析报告。一方面对全网和定点网站如: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新闻网等主流网络媒体以及微博、微信、论坛、博客、贴吧、问答等平台进行监测;另一方面通过电话抽样调查、内容定性定量分析、焦点小组、专家意见等方法对舆情事件进行多角度分析。 本月选取空姐深夜滴滴打车遇害、天津人才新政引落户狂潮、朝韩首脑会晤等共计十个热点事件从舆情话题、舆情热词、传播源头、时间跨度、关注人群等不同维度进行归纳整理形成报告。一、事件概况二、舆情话题在5月份的热点舆情 事件中,时政、民生、公益类话题最受关注,这三类的舆情热度最高,主要涉及天津人才新政引落户狂潮、“严书记女儿”事件、眼癌女童王凤雅去世等。三、舆情热词上图是综合5月份10个热点舆情事件的关键词词频、热度权重、关联强 度等因素而出,可见网民关注度更高的事件,相关词组字体显示越大,其中,空姐深夜滴滴打车遇害、天津人才新政引落户狂潮、朝韩首脑会晤等事件因网民关注度较高,故与事件相关的词语热度也较高。四、传播源头由于网络的发达,以网民爆料为传播源头的热点事件越来越多。在选取的10

个热点舆情事件中,以网民优先关注或者爆料的热点舆情事件有4个,分别为眼癌女童王凤雅去世、“严书记女儿”事件、联想荣誉保卫战、上海警察“教科书式执法”引热议。其中, 眼癌女童王凤雅去世事件是微信公众号“有槽”一篇名为《王 凤雅小朋友之死》的文章令该事件走进公众视野,成为热议的焦点;联想荣誉保卫战事件是网民在微博、知乎、百度贴吧等社交活跃的平台进行讨论从而引发更多网民关注;“严书记女儿”事件是由朋友圈截图进行传播从而引其网民讨论;上海警察“教科书式执法”引热议事件是由网民当场拍下视频上 传至微博而后受到网民关注。由媒体率先报道的热点舆情事件有3个,分别是空姐深夜滴滴打车遇害、北大校长口误事件引争议、朝韩首脑会晤。空姐深夜滴滴打车遇害事件是由河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报道而引发网民关注;北大校长口误事件引争议是经过媒体直播进行实时信息传播,从而迅速引发热议;朝韩首脑会晤是由官方媒体率先发布。三个事件影响面都很大,可以看出媒体报道对于时政、民生等事件的作用依然十分明显,媒体与新媒体的接轨融合也使得其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由官方率先发布的热点舆情事件分别为天津人才新政引落户狂潮、特大网络传销犯罪团伙“云联惠”被摧毁、河北“爱心妈妈”李利娟被刑拘,前者是官方发布一手消息,后两者皆为官方机构公布事件处理情况而受到广泛关注。 五、时间跨度从舆情源头到舆情平息之间的时间跨度,代表

涉军网络舆情的主要表现及引导艺术

涉軍網絡輿情的主要表現及引導藝術 孫學寶 涉軍網絡輿情,是指在互聯網上被蓄意或無意傳播的涉及軍隊人員或事件的信息,引起網民關注,進而通過網絡發聲,表達訴求、觀點,或是故意混淆視听、跟風炒作,制造帶有特定目的性的輿論等。 當前,隨著中國軍隊在信息化軍事變革浪潮中加快“兩個轉變”進程,軍事實力顯著提高,國內外關注度明顯增加。加之網絡媒體的空前發達和網民數量的增多,任何涉軍敏感消息幾乎都會被“圍觀”,並會迅速成為“網絡熱點”。因此,掌握涉軍網絡輿情熱點、追蹤涉軍網絡輿情動態、加強涉軍網絡輿論引導,已成為網絡時代加強軍隊宣傳工作的題中應有之意。 目前涉軍網絡輿情主要表現在以下10個方面︰ 1、國防和軍隊重大改革。近年來,我軍密切跟蹤世界軍事變革趨勢,瞄準世界軍事發展前沿,積極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在改變我軍規模偏大、武器裝備落後狀況方面取得明顯成績,優化結構、理順關系也取得一定進展,國內外對我軍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也更為關注。比如,總參謀部通信部2011年改編為總參謀部信息化部,百度百科、維基百科等都分別建立相應詞條,百度有關信息化部的搜索結果高達14.8萬條。 2、重大軍事演習等非戰爭軍事行動。軍事行動就是有組織地使用武裝力量的活動,是一支軍隊任務使命的直接反映和檢驗戰斗力的最終標準,自然也是涉軍熱門話題,每一點動向都有可能引起人們關注,引發熱議,許多人對其表現出的戰斗力水平進行評價與評估。隨著我們國家利益不斷拓展,非戰爭軍事行動的重要性亦日益突出,我軍在反恐、維和、救災等方面的表現,同樣成為涉軍輿論涉及較多的話題。比如,近年我軍已派出的14批赴亞丁灣護航編隊,一直是各大媒體跟蹤關注的一個熱點。 3、防務安全形勢。主要指周邊國家的沖突對峙、與周邊的軍事利益沖突等。當前我國面臨一系列軍事安全問題,如中日釣魚島爭端、南海爭端等問題,一直是國內國際聚焦的熱點。周邊國家政局動蕩,也是我國軍事安全的一大隱憂,與國家安危和人民生活息息相關,必然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所在。 4、新武器裝備研發裝配。武器裝備是軍隊軍力的標尺。近年我軍新型主戰裝備、電子信息裝備和保障裝備推陳出新,向裝備信息化、系統綜合集成的一體化建設方向大步邁進。2009年國慶首都閱兵和近年來軍兵種重大紀念活動先後展示的各型號先進裝備,集中展現了我軍武器裝備發展最新成果。無人機、預警機、航母等等,每一次新裝備的亮相都在互聯網上引起國內外網民各種議論,在激發國人自豪感同時,也成為一些境外媒體鼓吹“中國威脅論”的借口。 5、重要軍事法規頒布施行。每一項軍事法規制度、條令條例的施行,特別是與廣大官兵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改革、政策的出台,都會引起軍地廣泛關注。例如《關于調整軍人家屬隨軍政策的意見》,將干部隨

网络舆情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建设方案

网络舆情监控项目建设方案 青岛惠信科技有限公司

目录 第1章项目背景 (3) 第2章网络舆情概述 (4) 第3章舆情监控系统简介 (6) 第4章舆情监控系统使命 (7) 第5章舆情监控系统架构 (8) 第6章舆情监控理论模型 (10) 第7章配置清单与功能列表 (11) 第8章网络舆情采集(c/s架构) (12) 第9章网络舆情分析与展示(B/S端) (14) 第10章系统特点 (18) 第11章硬件部署与网络接入 (19) 第12章支持与服务 (20) 12.1 顾问咨询服务 (20) 12.2 售后服务 (20) 12.3 软件产品升级服务 (22) 12.4 技术巡检计划 (23) 第13章项目预算 (24) 第14章舆情信息系统特殊功能报价: (25) 第15章部分成功案例 (26)

第1章项目背景 当前,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扩大器 ---胡锦涛CNNIC《报告》显示,我国的网民规模和宽带网民规模增长迅猛,互联网规模稳居世界第一位。截至2009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38亿,较2008年底增长13.4%,半年增长了4000万;而宽带网民规模则达到了3.2亿,占总网民数的94.3%,较2008年底上升了3.7个百分点。 与网民规模持续增长相对应的,是我国互联网普及率的稳步提升。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6月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5.5%,保持平稳上升的态势。就是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构成了第四媒体---网络媒体,网络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不是你听我说,而是大家听大家说。互联网作为继电视、广播、报纸之外的第四媒体,已经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一个重要载体。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网上舆情已经越来越复杂,对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复杂。 互联网聚集的人气、展开的场景与揭示的真相,推动新闻事件的发展、形成网络舆论,甚至直接影响社会主流舆论,己经成为推进社会变革的一股强大的力量。 对相关政府部门来说,如何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及时监测、有效引导,如何对网络舆论危机的积极化解,网络舆情管理成为一大难点。网络舆情的监管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家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应有内涵。网络舆情的持续性研究也将是一个长期的课题。

《网络舆情分析原理与方法》教学大纲

《网络舆情分析原理与方法》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WX051026 课程名称(中文):网络舆情分析原理与方法 课程名称(英文):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Analysis 学分:2总学时:32( 实践学时:12适应专业: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先修课程: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新媒体概论、舆情学等 主讲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一、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课程的性质与教学目的 > 1、课程性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网络舆情的基本理论;熟悉网络舆情的监测方法及其发展趋势;最终能够用网络舆情分析的相关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目的 (1)讲授网络舆情相关知识,使学生了解熟悉当前网络舆情发展背景、规律,能整理出有价值的舆情信息,以专业视角对其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和科学的研判。 (2)运用新闻学和传播学专业识和,在网络信息监测和分析工具的支持下,为各级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提供互联网信息的监测、分析和咨询服务。 (二)基本要求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网络舆情的基本特征、社会功能、传播场域等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舆情的主要知识体系、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 2、通过课堂讲解、讨论和课下阅读、思考,使学生在掌握网络舆情及其实践分析技术方法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现实中的一些问题能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 \ 3、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能运用网络舆情分析的方法和基本理论,独立地分析网络舆情的具体分析及其应对措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及重点与难点 1、课程的基本内容

绪论网络舆情研究的兴起 第一章网络舆情信息源 第一节互联网言论 第二节传统媒体网络版 第三节无线/即时通讯 第四节新兴社交型媒体 第二章网络舆情选题 第一节舆情选题类型 第二节舆情选题标准 第三节舆情选题定位 第四节网络舆情选题途径 第三章网络舆情抽样 第一节舆情抽样搜索工具 第二节舆情样本内涵标准 第三节舆情抽样外延标准 第四章网络舆情分析报告 第一节舆情样本分析工具 第二节舆情抽样分类统计 第三节舆情图表分析模型 第四节舆情分析偏差校正 第五节网络舆情报告文案 第五章网络舆情研判与应对 第一节网络舆情周期 第二节网络舆情宏观研判 第三节政务舆情应对指标 第四节企业舆情应对指标 第五节网络舆情应对点评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网络舆情理论及工作体系,有效应用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信息检索、统计分析技术,对网络舆情进行有效设计、采集和分析应对,理解并确立网络舆情管理工作体系和处理机制。 教学难点:信息分析与预测,舆情的检索分析技术,舆情研判和应对方法。

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制度

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制度 为正确引导社会舆论,高度重视“网络问政”,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互联网联系群众、沟通民意的桥梁作用,进一步拓宽网络民意表达和诉求渠道,重视和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把网络民意真正落实到政府部门具体的公共决策和政策执行过程中。特制定长安路街道办事处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制度。 一、总体要求 通过开展网络舆情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建设系统与网民互动交流制度,深入了解民意、体察民情、汇聚民智,及时做好网络舆情回复,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结合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作风建设等活动,促进解决民生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平安万坪”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二、机构设置 成立万坪镇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小组,由镇党委书记向用平同志任组长,镇长陈海春、党委副书记杜江河任副组长,镇直各单位、村(居)委会负责人为成员。 网络舆情管理职责:每天上网浏览“永顺县政府”网公众留言等州、县主流网站的论坛,关注网络舆论,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以单位或个人身份积极参与发贴或跟贴,在线引导网络舆情。负责涉及建设系统的网上相关信息收集、编制、报送等工作。

三、办理流程 1.受理留言。网络舆情管理员对永顺政府网公众留言板、永顺论坛、永顺新闻网发现涉及本单位职责范围内的群众投诉、意见和建议,及时予以下载登记及时向镇党委、政府报送,并在第一时间予以积极回应。 2.批办留言。对上报的内容进行审核,确定需回复的留言信息,以《网络舆情抄告单》形式,经镇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提出办理意见并批转相单位办理落实;对需要多个单位办理的进行协调,明确牵头领办单位。 3.办理回复。相关单位收到批办的《网络舆情抄告单》后,对网民留言所涉及的具体事项要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处置。回复办理情况及回复意见要在3日内以书面形式报送镇党委、政府。需紧急处理的网民留言,所涉单位在接到《网络舆情抄告单》后,2天内予以明确答复。 4.跟踪督办。镇党委、政府对批转出去的留言办理件进行跟踪,对未按时办理或不按有关规定办理的承办单位进行督办,确保问题按期办结。 5.审定回复。相关单位上报的书面回复意见,经相关领导审定后,由指定的网络舆情管理员将答复内容通过网民原留言的网站进行反馈。回复的时限为网民反映事项后3日内,确需延长办理时间的不得超过5日。

从涉军热点舆论应对看我军舆论引导能力建设

从涉军热点舆论应对看我军舆论引导能力建设 随着媒体融合的不断演进和发展,涉军网络舆情形势更加错综复杂,涉军热点舆论更是频发。各类涉军舆论通过漫画的、段子的载体,或是煽情的、分析的形式,在军地的传统媒体和新 兴媒体间大肆传播、持续发酵、影响恶化,对此亟需发展我军舆论引导能力。 一、涉军网络舆论面临的主要形势 (一)涉军网络舆论发展呈现基层化、普遍化、常态化 以往对军队的舆论攻击,出于“分化”、“西化”的目的,更多是集中力量对整个部队集体的攻击,蓄意攻击抹黑诋毁军队、制造军事话题破坏和平之师的形象、引发改革反腐作风等问题 热议涣散军心,网络涉军舆情话题多元,从历史问题到现实问题;手段多变,从军内“曝光” 到军外“吐槽”;载体丰富,从传统媒体带新兴媒体,舆情错综复杂。 (二)涉军网络舆论应对关系到部队管理正规化建设 部队的舆论相对于其他舆论总能更大激发网民的兴趣,一些事故案件通过网民和媒体在网络 上大肆传播,涉军负面信息容易聚焦放大、交织传播,反作用于部队的建设。一方面,容易 误导受众、欺骗受众,严重损害我军的正面形象;另一方面,处于部队改革的关键时期,诸 多负面解读、造谣中伤、负面倾向性跟帖评论,都对部队安全稳定影响较大。涉军网络舆论 应对关乎军队形象和舆论阵地主动权 西方敌对势力参与或支持的网络水军、网络推手、“网络大V”在兴风作浪,推动涉军事件热 度上升。一般性的涉军事件容易被政治化、复杂化,在加上军队改革转型期间部队新老矛盾 叠加交织,给敌对势力创造更大的话题来源,网下问题引发网上热议,诸多网民的“围观”“吐槽”,甚至是非议、攻击,极大损坏了我军的形象,势必动摇党的执政根基、危害国家政治安全、影响军政军民团结、干扰部队改革发展。 (三)网络涉军舆论关注强度递增,军事舆情压力保持高位 涉军舆情热点事件热度呈上升趋势。我中心借鉴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构建的网络热点事 件指标体系,按照时间、意见、数量、显著、集中5个维度,对2014年55起、2015年83 起涉军舆情热点事件进行热度值统计分析。 更为突出的是,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往往引发“舆情搭车”效应。2015年,此类事件层出不穷: 历史虚无主义质疑邱少云英雄事件与“军人生理学”大讨论,围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 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出现的国共抗战贡献比较论等。 二、涉军网络舆论应对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观念上 依据“首因效应”原理,第一时间发布的消息给传播对象留下印象最深,而错过第一时间要改 变受众印象需要投放成倍消息。我们提倡应对涉军网络舆情,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但并不 意味着放弃舆论斗争。分析发现以往我们在应对突发的舆情事件时,由于准备不足,回应不 及时,无法对民众的信息需求和好奇心理作出有效的应对而加剧热议,或是前后回应内容上 出现内容会师逻辑自相矛盾,给网民造成错觉和怀疑。 (二)手段上 面对涉军舆情的波涛汹涌,我们的应对措施显得淡薄而单调。常规做法一般是堵、遮、捂, 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二次矛盾和麻烦。但现实证明这样最多“强行了事”,不能“真正了事”。由 于技术上的缺位,政府和军队对舆情苗头发现不及时,研判不科学、处置不果断,造成信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