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2013.03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45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第Ⅱ卷交回。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等填涂在规定的位置。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48分)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无效。
(2)第Ⅰ卷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30届夏季奥运会将于2012年7月27日20:12(中时区)在伦敦开幕,8月12日闭幕。读图1完成1~2题。
。
1. 下列城市观众收看奥运会开幕式(直播)的当地时间是
A. 北京——7月27日12:12
B. 纽约——7月28日15:12
C. 开罗——7月27日22:12
D. 悉尼——7月28日20:12 2. 伦敦奥运会期间
A.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 地球离远日点越来越近
C. 北极附近出现极昼,并且范围缩小
D. 地球自转速度越来越快
图1
世界时区和日界线图
中 时 区 东 二区 东 三区 东 四区 东 五区 东 六区 东 七区 东 八区 东 九区 东 十区 东 十一 区 十 二 区 西 十一 区 西 一 区 西 二 区 西 三 区 西 四 区 西 五 区 西 六 区 西 七 区 西 八 区 西 九 区 西 十 区 西 十一 区 十 二 区 东 十一 区 纽约
开罗
伦敦
悉尼
东 一区 北京
图2是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3是同一地点阴天和晴天的昼夜温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B .③表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C .a 表示阴天的昼夜温度变化
D .b 天气与a 天气相比,白天②更强
4. 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对图2影响明显的是
A .①减少
B .②不变
C .③减弱
D .④增强 图4为“某风带示意图”,箭头表示风向。读图完成5~6题。
5. 甲地位于
A.北半球中纬度
B. 南半球高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 北半球低纬度 6. 图5为四种气候类型气温降水资料图,其中受甲风带影响形成的气候有
A.①②
B.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读亚洲某月季风图(图6),完成7~8题。
7. 下列光照图中(图7),与图6所示季节吻合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图6
b
a
30150℃ -15℃ -30℃ -45℃ -60℃
mm )
30150℃ -15℃-30℃-45℃-60℃mm )
30150℃ -15℃-30℃-45℃-60℃mm )
30150℃ -15℃ -30℃ -45℃ -60℃
mm )
图5
① ② ③ ④
8. 据图6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 季风的成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B. b 季风的风向是东北风
C. 此时我国东部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高温多雨
D. 此时我国多受寒潮影响 读图8中的A 、B 两幅图,回答9~10题。
9. 关于图中近地面的大气运动,叙述正确的是 A .B 图的水平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辐合 B .A 图的水平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辐散 C .B 图中南半球水平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辐散 D .A 图中北半球水平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辐合 10. 亚欧大陆主要受B 控制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巴西高原正处在旱季
B .印度半岛正处在雨季
C .地中海沿岸正处在雨季
D .我国正处在夏季
读图9,完成11~12题。
图7
④
①
②
图8
丙 乙
甲
图9
11. 从甲→乙→丙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12. ①自然带的气候成因是
A. 常年受西风控制
B.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D.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读“某学生画的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10)”和“喜马拉雅山某处化石照片”(图11),完成13~14题。
13. 图10中箭头标注错误的是 A .①② B .④⑤ C .③⑤ D .⑦⑧
14. 含照片中化石的岩石属于
A.沉积岩
B.变质岩
C.侵入型岩浆岩
D.喷出型岩浆岩 读图12,完成15~16题
15. 根据图中等水温线数值分布及弯曲形态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图所示区域位于南半球
B .乙图所示区域位于南半球
C .甲图洋流为暖流
D .乙图洋流为寒流
16. 图中所示区域均位于太平洋,则甲、乙两图的洋流名称判断正确的是 A .甲图洋流为秘鲁寒流 B .乙图洋流为西澳大利亚寒流 C .甲图洋流为加利福尼亚寒流 D .乙图洋流为巴西暖流
图11 鹦鹉螺化石
图10
图12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将答题纸密封线内的内容填写完整。
2.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纸规定的区域内,在试卷上答题不得分。
17.(12分)读图13,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三地的地质构造和地形,分别是:(4分)
地形:甲是 , 乙是 。 地质构造:甲是 ,丙是 。 (2)简要分析甲地地形的形成原因。(2分)
(3)简要说明判定乙地质构造的依据。(2分)
(4)由于交通建设的需要,甲、乙、丙三处建设东西向隧道,简要分析不能选择乙和丙两地建设隧道的原因。(4分)
市(区) 学校 班级 姓名_____________ 考号
密 封
图13
18. (10分)读图14完成下列要求:
(1)该锋面按性质来分应为 锋,判断理由是 。(4分) (2)图中C、D、E三地中气温最高的是 地, 气压最高的是 地(4分) (3)描述该锋面过境后的天气状况。(6分)
19.(26分)读“世界部分地区及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图15),回答下列问题。
(1)风带②的名称为 ,气压带⑤的名称为 。(4分) (2)D 点的气候类型为 ,其成因与图中 有关(填数字),
C 点与
D 点纬度相当,但气候不同,其影响因素是 。(6分) (3)图示为北半球的 (1或7)月,判断理由是 (4分) (4)此时,图中A 地盛行 风,该地气候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4分)
(5)此时,B 地气候特征是 ,形成原因是 。
(4分)
(6)此时,从上海起航要到波斯湾的一油轮,经北印度洋时 风 水
航行。(填“顺”或“逆”)(4分) ●C
●D ①
② ③ ④ ⑥ ⑤
⑦
图15
图14
高一质量检测地理试题2013.03 1---16题CCBCA DBCDC ADDAB C
17.(12分)
(1)谷地(或鞍部) (1分)山地(1分)背斜(1分)断层(1分)
(2)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破碎,容易受侵蚀,成为谷地。(2分)
(3)岩层年龄: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岩层弯曲形态:岩层向下弯曲。(2分)
(4)乙地为向斜,(1分)向斜是雨水和地下水的汇集区,隧道可变成水道(1分);丙地为断层,(1分)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1分)
18.(8分)
(1)暖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2)C E
(3)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19.(26分,每空2分)
(1)东南信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
(2)热带雨林气候③地形
(3)1 气压带、风带位置南移
(4)西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5)温和多雨该地属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6)顺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