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血涂片评价和分类计数的质量控制流程

血涂片评价和分类计数的质量控制流程

血涂片评价和分类计数的质量控制流程
血涂片评价和分类计数的质量控制流程

血涂片评价和分类计数的质量控制流程

血涂片评价

血涂片的显微镜检查是血液细胞学检查的基本方法,临床上应用极为广泛,制备薄适宜,分布均匀,染色良好的血涂片是血液学检查的重要基本技术之一。

一、血涂片制作

取末梢血1滴,置载玻片一端,取另一边缘光滑的推片,放在血滴前面慢慢后移,接触血滴后稍停。血液即沿推片散开,将推片与载片保持30 ~45°角,向前平稳均匀推动推片,

载片上便留下一层薄血膜。血涂片制成后,立即在空气中挥动,使其迅速干燥,以免血细胞变形。血膜干燥后,用铅笔在血膜的一侧写上病人姓名或编号。一张良好的血片,厚薄要适宜,头体尾要明显,细胞分布要均匀,膜

的边缘要整齐,并留有一定的空隙。涂片时血滴愈大,角度愈大,推片速度愈快则血膜愈厚,反之血膜愈薄。太薄的血膜片50%的白细胞集中于边缘或尾部,

血涂片过厚,细胞重叠缩小均不利于白细胞分类计数。如果血膜分布不匀,主要是推片不整齐,用力不均匀,载片不清洁所致。

二、血涂片的质量控制

1、血膜片的质量要求是厚薄均匀适度,低倍镜下观察全片,细胞不重叠,头尾及两侧有一定的空隙,血膜头部有明确的病人标志。

2、一些体积较大的特殊细胞常在血膜的尾部出现,因此蜡笔划线时应注意保存血膜尾部细胞,血膜必须充分干燥,否则在染色过程中容易脱落。

3、配制染料须用优质甲醇,稀释染液用缓冲液,因为缓冲液的pH 对细胞染色的影响很重

要。在偏酸性环境中正电荷增多,在偏碱性环境中负电荷增多,又因为细胞着色对氢离子浓度十分敏感。如果染色偏碱,原是紫红色的中性颗粒则染成深蓝色,造成识别困难。冲洗须用中性水,虽亦可用自来水(但不能保持稳定)。

4、对所用染液应进行预染试验,新配制的染液放置一段时间后其中的美蓝逐渐氧化成天青

B ,天青B 对细胞核的着色效果比美蓝好,因此,瑞氏染液放置时间越长染色效果越好,

临床上称之为成熟。判断染液成熟程度的简易方法是用正常优质血片做预染试验,先用低倍镜观察载有染液的血片,认为着色满意后,再按照染色后冲洗顺序最后用油镜镜检,这样不仅可了解染液的成熟程度,而且还可以选择合适的染色时间,供临床标本染色时参考。

5、染液与缓冲液的比例要适当,以1∶2为宜。一般说来缓冲液稀释度愈大,染色时间愈

长,细胞着色愈匀称、鲜艳。缓冲液和染液量要充足,否则染液很快蒸发,染料沉淀于细胞上,使细胞深染而无法检查。细胞较多较厚的涂片(如红细胞增多症)染液应多些。细胞较少的涂片染液应少些。

6、染色时间与染液浓度、室温高低、细胞多少有关,染液愈淡,室温越低,细胞愈多,所

需时间越长,应适当增加染液浓度,因此必须根据情况灵活掌握。

7、染色良好的血膜片,外观呈浅红色,红细胞呈粉红色,白细胞核呈暗紫红色,

染色质结构能辨,粒细胞的颗粒呈固有种特异颜色。

四、注意: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特殊标本,在制片时就要特殊对待。如:贫血病人、WBC特

高疑为白血病人、腹水或胸水。个人:由检验师(士)完成涂片、染色、计数、分类。两差比较:由主管技师计数、分类。

双份技术标准差评价法:由检验师(士)及副主管技师计数、分类后

比较。

质评:A级(优):90~100分。

B级(良):80~89分。

C级(中):70~79分。

D级(及格):60~69分。

E级(不及格): <60分。

检验士→主管技师→副主任技师

质控目的:1避免或消除技术误差。2缩小固有误差。

质控评价:1常规考核标准。2变异百分数评价。3经验控制。

分类计数的质量控制流程

制定血细胞分析仪血涂片复检的标准并加以评价,建立适合我院的分类计数的标准。

方法:通过对200份临床标本血涂片进行显微镜检查,评价仪器提示结果与手工分类计数

的一致性和标准执行的可行性。复检标准的标本均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显微镜镜检,以免造成漏诊、误诊现象,提高血液学分析质量。

白细胞分类计数

一、低倍镜观察:选择细胞分布均匀、染色好的部位,转油镜下计数100—200个细胞,求

出各种白细胞所占百分比。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细胞、嗜碱细胞。

二、细胞分布:头体部以淋巴细胞较多,尾部和两侧以中性粒、单核细胞较多,片尾部异常大的细胞较多。一般选择体尾交界处,细胞分布均匀的地方按一定方式,有规律的移动视野。

三、发现幼稚或异常白细胞,应分类报告,包括在分类百分率中。如遇到不能确认的细胞,应另列入分类不明一项,如实报告,并保留血片。如发现有核红细胞,应报告分类100个白细胞所见有核红细胞数。检验人员必须能对所有常见白细胞进行分类,并了解大多数白细

胞的形态异常,包括先天性和获得性。参与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检验人员必须进行专业培训,并具备实际工作经验。检验人员的工作态度、动机和专心程度是关键因素。因为白细胞分类计数是一项主观性很强

的工作,影响分类计数的因素很多,有检验人员的态度、实验室环境条件和工作量等。四、血涂片考核

考核样本选择10份样本。样本必须包含7种类型白细胞(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性杆状核粒

细胞、淋巴细胞、异型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按照要求,

每份样本制备5张血涂片,按照第节所述方法染色,统一标签,但检验人员不知道样本来源。玻片分成5套,每套包含10份样本的玻片各1张。

五、检验人员考核分发给参加检验的人员一套考核血涂片,要求每张血涂片做

200个白细胞的分类计数,并根据血涂片编号,报告结果。计算每份样本每种细胞的均值,进行结果解释,制作每种类型细胞分布图。

检验科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及流程培训教材[精编版]

检验科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及流程培训教 材[精编版]

检验科质量安全管理制 度及流程 文件编号:LFKER -18~01 第A版 编制: 审核: 批准: 生效日期:2018年1月1日 临汾市凯尔锐医院院检验科

目录 检验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职责

检验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成员: 组长:刘维华 成员:李莹婕岳亭如 检验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职责 1、全面负责本科室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与持续改进 2、根据本科室的实际情况制定《质量手册》,拟出程序文件,标准化操作规程;制定及修订本科室的质控工作制度、人员岗位职责; 3、在医务科和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定期或不定期、对本科室医疗质量进行检查,每次对查出的问题及整改措施都要详细记录。督促本科室工作人员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 4、对科室的质量控制进行检查和考核,分析科室质控数据、临床反应情况、质量缺陷问题,查找质量隐患。 5、经常到临床科室听取其对检验科各方面的要求和建议,及时改进和加强检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检验质量,满足临床诊疗工作的需要。 具体职责分工: 刘维华:负责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 李莹婕:协助主任负责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

实验室室内质控规则 室内质控是实验室内部对所有影响检测质量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控制,目的是控制本实验室常规工作的精密度,提高常规工作前后的一致性。室内质控品的选择质控品应当选用与人血清基质相同、分析物含量均一、无传染危险性、稳定性好、瓶间差小、有较可靠的靶值或预期结果等。我室目前常规开展了生化、血液学. 一、质控品的保存和使用 购买回质控品后,严格按照要求保存,并做好标识。使用时应根据实验用量,有规律、有计划地对其融解,不要一次融解过多。冰冻状态融化使用时,应轻轻摇匀,切忌剧烈振摇。未用完部分可在4℃冰箱内保存,避免反复冻融。另外,在实验过程中应当尽量减少质控血清在室温的放置时间,加样完毕后及时收回放进冰箱。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质控血清内各成分相对稳定,从而使监测实验结果的精确性得到保证。 二、均值和质控限的确定 在开始室内质控时,首先要确定质控图的均值和质控限,将质控品应与常规标本一起测定。根据20次质控结果对数据进行离群值检验(剔除超过3s外的数据),计算出平均数和标准差,作为暂定均值和暂定标准差,以此暂定值作为下一个月室内质控图的均值和标准差进行室内质控。一个月结束后,将该月的在控结果与前20个质控测定结果汇集在一起,计算累积平均数和累积标准差(第一个月),以此累积平均数和标准差作为下一个月质控图的均值和标准差。重复上述操作过程,连续三至五个月。 以最初20个数据和三至五个月在控数据汇集的所有数据计算的累积平均数和标准差

血涂片的室内质控评价流程

血涂片评价和分类计数的质量控制流程 血涂片评价 血涂片的显微镜检查是血液细胞学检查的基本方法,临床上应用极为广泛,制备厚薄适宜,分布均匀,染色良好的血涂片是血液学检查的重要基本技术之一。 一、血涂片制作 取末梢血1滴,置载玻片一端,取另一边缘光滑的推片,放在血滴前面慢慢后移,接触血滴后稍停。血液即沿推片散开,将推片与载片保持30 ~45°角,向前平稳均匀推动推片,载片上便留下一层薄血膜。血涂片制成后,立即在空气中挥动,使其迅速干燥,以免血细胞变形。血膜干燥后,用铅笔在血膜的一侧写上病人姓名或编号。一张良好的血片,厚薄要适宜,头体尾要明显,细胞分布要均匀,膜的边缘要整齐,并留有一定的空隙。涂片时,血滴愈大,角度愈大,推片速度愈快则血膜愈厚,反之血膜愈薄。太薄的血膜片50%的白细胞集中于边缘或尾部,血涂片过厚,细胞重叠缩小均不利于白细胞分类计数。如果血膜分布不匀,主要是推片不整齐,用力不均匀,载片不清洁所致。 二、血涂片的质量控制 1、血膜片的质量要求是厚薄均匀适度,低倍镜下观察全片,细胞不重叠,头尾及两侧有一定的空隙,血膜头部有明确的病人标志。 2、一些体积较大的特殊细胞常在血膜的尾部出现,因此蜡笔划线时应注意保存血膜尾部细胞,血膜必须充分干燥,否则在染色过

程中容易脱落。 3、配制染料须用优质甲醇,稀释染液用缓冲液,因为缓冲液的pH 对细胞染色的影响很重要。在偏酸性环境中正电荷增多,在偏碱性环境中负电荷增多,又因为细胞着色对氢离子浓度十分敏感。如果染色偏碱,原是紫红色的中性颗粒则染成深蓝色,造成识别困难。冲洗须用中性水,虽亦可用自来水(但不能保持稳定)。 4、对所用染液应进行预染试验,新配制的染液放置一段时间后其中的美蓝逐渐氧化成天青B ,天青B 对细胞核的着色效果比美蓝好,因此,瑞氏染液放置时间越长染色效果越好,临床上称之为成熟。判断染液成熟程度的简易方法是用正常优质血片做预染试验,先用低倍镜观察载有染液的血片,认为着色满意后,再按照染色后冲洗顺序最后用油镜镜检,这样不仅可了解染液的成熟程度,而且还可以选择合适的染色时间,供临床标本染色时参考。 5、染液与缓冲液的比例要适当,以1∶2为宜。一般说来缓冲液稀释度愈大,染色时间愈长,细胞着色愈匀称、鲜艳。缓冲液和染液量要充足,否则染液很快蒸发,染料沉淀于细胞上,使细胞深染而无法检查。细胞较多较厚的涂片(如红细胞增多症)染液应多些。细胞较少的涂片染液应少些。 6、染色时间与染液浓度、室温高低、细胞多少有关,染液愈淡,室温越低,细胞愈多,所需时间越长,应适当增加染液浓度,因此必须根据情况灵活掌握。 7、染色良好的血膜片,外观呈浅红色,红细胞呈粉红色,白细

检验科质量安全制度流程和操作规范

精心整理检验科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及 流程 文件编号:LFKER-18~01

目录 检验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职责检验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成员:

组长:刘维华 成员:李莹婕岳亭如 检验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职责 1、全面负责本科室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与持续改进 2、根据本科室的实际情况制定《质量手册》,拟出程序文件,标准化操作规程;制定及修订本科室的质控工作制度、人员岗位职责; 3、在医务科和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定期或不定期、对本科室医疗质量进行检查,每次对查出的问题及整改措施都要详细记录。督促本科室工作人员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 4、对科室的质量控制进行检查和考核,分析科室质控数据、临床反应情况、质 二、均值和质控限的确定 在开始室内质控时,首先要确定质控图的均值和质控限,将质控品应与常规标本一起测定。根据20次质控结果对数据进行离群值检验(剔除超过3s外的数据),计算出平均数和标准差,作为暂定均值和暂定标准差,以此暂定值作为下一个月室内质控图的均值和标准差进行室内质控。一个月结束后,将该月的在控结果与前20个质控测定结果汇集在一起,计算累积平均数和累积标准差(第一个月),以此累积平均数和标准差作为下一个月质控图的均值和标准差。重复上述操作过程,连续三至五个月。以最初

20个数据和三至五个月在控数据汇集的所有数据计算的累积平均数和标准差作为质控品有效期内的常规均值和标准差,并以此作为以后室内质控图的均值和标准差。 三、室内质控图的绘制 我室主要采用Levey-Jennings质控图。 四、质控规则的选择 1.1_2s:1个测定值超过X士2s质控限,这是L-J质控图的警告 限; 质控数据汇总整理后存档保存,存档的质控数据包括:当月所有项目原始质控数据;当月所有项目质控数据的质控图;上述所有计算的数据(包括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及累积的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等);当月的失控报告单(包括违背哪一项失控规则,失控原因,采取的纠正措施)。 3.每月上报的质控数据图表:每个月的月末,将当月的所有质控数据汇总整理后,应将以下汇总表上报实验室负责人:当月所有测定项目质控数据汇总表;所有测定项目该月的失控情况汇总表。

血涂片与分类流程

血涂片与分类流程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血涂片和分类计数的质量控制流程1、目的: 规范血涂片评价和分类计数的质量控制管理流程,确保检验质量。 2、适用范围: 检验科门诊化验室、细胞室 3、职责: 检验科门诊化验室、细菌室检验人员均须熟知并遵守本程序。 4、质量控制流程: 血涂片的制备 玻片:保持中性、洁净、无油腻 制备血涂片:血涂片外观应头、体、尾分明,分布均匀,边缘整齐,两侧留有空隙。血膜外观应厚薄适宜。血膜厚度、长度和血滴的大小、推片与玻片之间的角度、推片时的速度及血细胞比容有关。一般血滴大、角度大、推片速度快则血膜厚;反之,则血膜薄。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时,血液粘度高,宜保持较小的角度,可得满意结果;相反,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时,血液较稀,则需用较大的角度和较快的推片速度,才可得满意的血涂片。良好的血涂片的“标准”为血膜由厚到薄逐渐过渡。 染色:血涂片应在1h内完成染色,或在1h内用无水甲醇固定后染色。 血涂片分类计数质量控制流程

血涂片白细胞分类计数方法:是有血涂片经瑞氏染色后,在油镜下根据白细胞形态特点逐个分类计数(一般计数100-200个白细胞),并观察其形态变化,然后求各种白细胞的比值。 血涂片分类计数注意事项:血涂片进行白细胞分类科稳定6-8h,但2h后粒细胞形态即有变化,故需要镜检分类应及早分血片:正确判断是否需要人工显微镜复查,凡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都应当进行显微镜复查。(1)血细胞计数结果明显异常(WBC<×109/L,WBC>×109/L,Hb<50g/L,PLT<50×109/L)。(2)血细胞直方图异常: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任何一项直方图的峰值出现偏移。(3)出现警示信号。这需要我们操作人员在日常生活中严格执行,注意分析检验结果各参数之间的关系,才能对异常结果做出正确判断。加强与医护人员的联系:对在检测中出现的异常和阳性结果,要及时主动和临床医生取得联系,与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对有疑问的做到合理解释。 1 、目的:

23免疫检测的质量控制

免疫检测的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 of lmmunoassay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 1、室内质控是( ) A.EQA B.NEQAs C.PT D.IQC E.QA 2、室间质评是( ) A.EQA B.NEQAs C.PT D.IQC E.QA 3、含量确定的处于一定基质中其特性明确的物质称( ) A.纯品 B.冻干品 C.样品 D.标准品 E.质控品 4、含量已知的处于与实际标本相同的基质中的特性明确的物质称( ) A.纯品 B.冻干品 C.样品 D.标准品 E.质控品 5、将实际患者正确要判断为阳性的为( ) A.阳性 B.阴性 C.真阳性 D.真阴性 E.假阳性 6、将实际无病者正确的判断为阴性的为( ) A.阳性 B.阴性 C.真阳性 D.真阴性 E.假阳性 7、在相同条件下所获得的一组测定称为( ) A.重复性条件 B.批内精密度 C.均值 D.标准差 E.变异系数 8、表示一组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的指标是指( ) A.重复性条件 B.批内精密度 C.均值 D.标准差 E.变异系数 9、将标准差以其均值的百分比来表示的是( ) A.重复性条件 B.批内精密度 C.均值 D.标准差 E.变异系数 10、诊断指数为( ) A.TN/(TN+FN)×100% B.TP/(TP+FN)×100% C.(TP+FN)/(TP+FP+TN+FN)×100% D.TN/(TN+FP)×100% E.TP/(TP+FP)×100% 11、诊断特异性为( ) A.TN/(TN+FN)×100% B.TP/(TP+FN)×100% C.(TP+FN)/(TP+FP+TN+FN)×100% D.TN/(TN+FP)×100% E.TP/(TP+FP)×100% 12、阳性预测值为( ) A.TN/(TN+FN)×100% B.TP/(TP+FN)×100% C.(TP+FN)/(TP+FP+TN+FN)×100% D.TN/(TN+FP)×100% E.TP/(TP+FP)×100% 13、诊断敏感性为( ) A.TN/(TN+FN)×100% B.TP/(TP+FN)×100% C.(TP+FN)/(TP+FP+TN+FN)×100% D.TN/(TN+FP)×100% E.TP/(TP+FP)×100% 14、质控图制作的关键是( ) A.标准差选择 B.控制限选择 C.质控血清选择 D.试剂盒选择

分析过程质量控制

通常检出的是偶然误差,通常表现为质控点离散程度的增加;通常检出的是系统误差,通常随着时间逐步的趋势性变化,shift )还是趋势性变化(trend )对失控的处理更有帮助。 依据 1.医护人员要求的质量是什么:取决于预期的临床实践用途 2.检测程序所要求的质量是什么:取决于检测程序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3.检测过程所要保证的质量是什么:取决于QC 由确定原因引起具有倾向性 重复出现,有一定规律不对称性 不服从正态分布 增加测量次数不能抵偿(失控)、1-2s (警告)1.先将测定值从小到大排列:x1,x2,x3……xn(x1为最小值,xn 2.计算SI 上限值和SI 下限值:SI 上限=(Xn-X )/S ,SI 下限=(X-X13.将SI 上限、SI 下限与SI 值表中的数字比较。 当SI 上限和SI 下限 n3s 值时,说明该值已在3s 范围之外,属判断标准 确定质控规则的检验效能 Sigma = (TEa%-Bias%)/CV% 采用具有互通性的新鲜冰冻血清作为样本,采用参考方法确定靶值要求实验室在多个工作日内,对样本进行多次批内和批间的重复测定 统计时,取其平均值,计算与靶值之间的偏差(即偏倚),用于评价正确度(验证溯源性) 定义 定义 总误差(Total Error) 在规定条件下获得的独立测量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表达 单次测量结果与真值(参考值)的接近程度多次独立检验中分析某样品所得各个结果值与靶值之差在一定置信区间内的最大值。1.重复性即用两程序测量此物所得结果的数字关系,与用这两个程序测量实际样品所得结果的数字关系一致。 室间质评物质性质研究和靶值确定-校准物 -有证标准(参考)物质 分割样品对比 部分检验项目常规方法(每项目约6-20种分析方法)部分方法存在校准或特异性等质量问题 药物对血、尿等成分及试验结果的影响途径:药理作用对生理病理过程的影响主要作用于内分泌系统,儿茶酚胺明显增加,并导致葡萄糖、胰岛素的增加,皮质醇增加;、TSH 、GLU 生长激素↑(可达正常的10倍)GGT 、HDL-C 、乳酸、尿酸盐、己醛、乙酸盐↑EDTA 二钾盐枸橼酸钠 用于血液学检查;血细胞计数 对血液因子Ⅴ、Ⅷ有保护作用; 用于凝血试验(1:9)及红细胞沉降率(1:4)止血带 大静脉的血流被止血带压迫阻塞时,引起静脉滤过压升高;液体和低分子量的物质通过毛细血管逸出,使血液相对浓缩。静脉输注液体的污染前臂静脉连接紧密,采血静脉易被旁侧输液静脉液体污染;防止过失性采样:边输液边抽血测定钾抗凝剂的污染血液污染EDTA- K ,会使血活性降低。标本标记错误采血技术问题 、遵守采血的一般注意事项、核对是否需要空腹 、采血前避免用药,或注明患者用了什么药、注明采血的日期及时间 、某些试验需要注明采血时病人的体位 、血液按一定顺序注入颜色正确的相应容器内、止血带应用不超过1分钟 、不能在输液侧的手臂或装有透析管的手臂取血 、为避免引起蜂窝组织炎,不要在做过乳腺手术和腋窝淋巴结手术的一侧手臂采血、血液采出后避免剧烈摇动 、在给抗生素前做血培养,在发烧时取血,于半小时内在两到三个静脉处采血培养、毛细血管(手指,耳垂、足跟)也可用于采取血标本 、遵守尿液采取的一般注意事项:阳光直射:酮体、胆红素↓高温:尿糖、亚硝酸盐↓暴露空气:滋生细菌1、遵守粪便留取的一般注意事项2、将粪便取在有密封盖的容器内3、不要混入尿液或卫生纸 4、进行粪便隐血、白细胞、脂肪定性检查,只需留取任意一次少量粪便 5、对某种特殊物质的定量检查,至少连续留三天的全部粪便 6、有些试验要在进行前限制饮食 7、要考虑到其他计划中的检查对粪便检查结果的影响,如钡餐造影8、应30分钟内送检,否则可在冰箱保存2小时 反应原理的试验结果偏低; 扎止血带不超过1min ,否则可使局部血氧含量降低,乳酸增加,3min 后可使BIL 、TCHO 、AST 、ALP 等增加5%以上。 次,以确保抗凝剂和促凝剂(分离胶)发挥作用;专人:确保标本采集后在规定的时间内送达检验科,切忌让患者自己送样。专业:对负责标本传送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传送原则:密闭、防震、防漏、防损坏、防污染、防止温度过高或过低、使用指定的保存剂。标本与验单同时送达,但应分开,以防污染。传送过程记录:标本采集时间、送到检验科的时间、送检人和接收人签字。 条码问题,未核对标签,病人姓名,抽错标本输液时抽血,造成血样污染或被稀释溶血、黄疸、脂血; 抽血时压脉带使用时间过长,病人攥拳太紧,部分抽血困难 抽血量少或量不准,需要加抗凝剂的标本未按血液和抗凝剂比例抽血没有及时颠倒混匀,造成标本明显凝固而失效 错过最佳采血时间:血药浓度,肌酸激酶,皮质醇( 疟原虫(发作时采血),微丝蚴(安静状态下晚上 血培养应在抗菌药物应用前或无法停药时下次用药前并在发热时采集,且需多次采集等 2.根据西格玛度量,选择合适的质量控制方案1.用西格玛度量评价实验室检测方法的性能水平 明确质量要求→确定方法不精密度和偏倚→绘制操作过程规范图→绘制操作点→选择质控方案→实施并监测 明确质量要求→确定方法不精密度和偏倚→计算西格玛度量值→方法决定图评价方法性能→散点图观察多个实验室性能→计算构成比评价多个实验室 溶血:红细胞中的LDH 、AST 倍、22倍、7倍、3倍;红细胞含有降解骨钙素的酶结果降低,红细胞含有胰岛素降解酶结果偏低,红细胞含有FOL 和NSE ,导致结果升高 注意三查七对 专用性:同一个校准品适用于不同系统必须有不同的校准值 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度的间断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标准值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度的间断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标准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国家或际联系起来特性。独立于被分析物质存在的样品特性,对测量和可测量数值的影响 2.中间精密度 3.复现性不确定度(uncertainty )

检验科质量安全制度和流程

检验科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及流程文件编号:LFKER -18~01 第A版 编制: 审核: 批准: 生效日期:2018年1月1日 临汾市凯尔锐医院院检验科 目录

检验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职责 检验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成员: 组长:刘维华 成员:李莹婕岳亭如 检验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职责 1、全面负责本科室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与持续改进 2、根据本科室的实际情况制定《质量手册》,拟出程序文件,标准化操作规程;制定及修订本科室的质控工作制度、人员岗位职责;

3、在医务科和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定期或不定期、对本科室 医疗质量进行检查,每次对查出的问题及整改措施都要详细记录。督促本科室工作人员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 4、对科室的质量控制进行检查和考核,分析科室质控数据、临床反应情况、 质量缺陷问题,查找质量隐患。 5、经常到临床科室听取其对检验科各方面的要求和建议,及时改进和加强检 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检验质量,满足临床诊疗工作的需要。 具体职责分工: 刘维华:负责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 李莹婕:协助主任负责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 实验室室内质控规则 室内质控是实验室内部对所有影响检测质量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控制,目的 是控制本实验室常规工作的精密度,提高常规工作前后的一致性。室内质控品的选择质控品应当选用与人血清基质相同、分析物含量均一、无传染危险性、稳定性好、瓶间差小、有较可靠的靶值或预期结果等。我室目前常规开展了生化、血液学. 1、质控品的保存和使用 购买回质控品后,严格按照要求保存,并做好标识。使用时应根据实验用 量,有规律、有计划地对其融解,不要一次融解过多。冰冻状态融化使用时,应轻轻摇匀,切忌剧烈振摇。未用完部分可在4℃冰箱内保存,避免反复冻融。另外, 在实验过程中应当尽量减少质控血清在室温的放置时间,加样完毕后及时收回放进

血涂片评价和分类计数的质量控制流程(参考模板)

血涂片评价和分类计数的质量控制流程1、目的: 规范血涂片评价和分类计数的质量控制管理流程,确保检验质量。 2、适用范围: 检验科门诊化验室、细胞室 3、职责: 检验科门诊化验室、细菌室检验人员均须熟知并遵守本程序。 4、质量控制流程: 4.1 血涂片的制备 4.1.1 玻片:保持中性、洁净、无油腻 4.1.2 制备血涂片:血涂片外观应头、体、尾分明,分布均匀,边缘整齐,两侧留有空隙。血膜外观应厚薄适宜。血膜厚度、长度和血滴的大小、推片与玻片之间的角度、推片时的速度及血细胞比容有关。一般血滴大、角度大、推片速度快则血膜厚;反之,则血膜薄。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时,血液粘度高,宜保持较小的角度,可得满意结果;相反,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时,血液较稀,则需用较大的角度和较快的推片速度,才可得满意的血涂片。良好的血涂片的“标准”为血膜由厚到薄逐渐过渡。 4.1.3 染色:血涂片应在1h内完成染色,或在1h内用无水甲醇固定后染色。 4.2 血涂片分类计数质量控制流程

4.2.1 血涂片白细胞分类计数方法:是有血涂片经瑞氏染色后,在油镜下根据白细胞形态特点逐个分类计数(一般计数100-200个白细胞),并观察其形态变化,然后求各种白细胞的比值。

4.2.2 血涂片分类计数注意事项:血涂片进行白细胞分类科稳定6-8h,但2h后粒细胞形态即有变化,故需要镜检分类应及早分血片:正确判断是否需要人工显微镜复查,凡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都应当进行显微镜复查。(1)血细胞计数结果明显异常(WBC<3.0×109/L,WBC>28.0×109/L,Hb<50g/L,LPT<50×109/L)。(2)血细胞直方图异常: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任何一项直方图的峰值出现偏移。(3)出现警示信号。这需要我们操作人员在日常生活中严格执行,注意分析检验结果各参数之间的关系,才能对异常结果做出正确判断。 4.2.3 加强与医护人员的联系:对在检测中出现的异常和阳性结果,要及时主动和临床医生取得联系,与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对有疑问的做到合理解释。 ---精心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临床检验科管理与持续改进督查

临床检验管理与持续改进 时间: 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_ 负责人:__________ 质控人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检验质量与安全管理 ((★)(★)为核心条款,(★)为核心制度) (一)部门设置、布局、设备设施;服务项目;急诊检验 1、设置、布局、设备设施符合《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合作单位服务协议;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定期网络通报细菌耐药、临床标本菌种分布(1次/ 季度);三年开展的检验新项目一览表4. 15. 1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3、临床合理性建议、新项目设置合理性及急诊检验满意度调查表(2次/年);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急诊项目报告时间对外公示(急性心肌标志物、凝血和感染)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检验项目、设备、试剂管理:三证齐全;分子诊断项目(外送);应急检测能力和技术储备;方法学验证及评价记录(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新项目审批及实施流程:步骤;新项目实施后的跟踪,听取临床对新项目设置合理性的意见,改进项目管理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二)实验室安全程序,制度及相应的标准操作程序,遵照实施并记录 1、《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科主任负责、记录、培训;实验室生物安全分区、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标志、工作流程避免交叉污染;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洗眼器、冲淋装置及其他急救设施及耗材、警示标

检验科工作流程

医院检验科 检验科工作流程 实验室工作流程 定期检验标本 特殊结果或疑难结果,报各专业组长 调整各类仪器运行状态 检验分析 编号、处理标本 按要求处理标本、存放 当天检验标本 记录仪器有关参数及质控结果 室内质量控制 实验室技术主管核准质 控及分析结果 门诊标本 病区、急诊标本 门诊窗口采集标本、其它标本专用采集管收集 专业人员使用专用标本箱定时收集标本 标本预核收并分类 合格标本 运送至各专业组 不合格标本 及时通知门诊窗口 重新采集 护理人员采集标本、其它标本用专用采集管收集 护理人员使用专用标本箱收集标本送至检验科 临检室预核收 不合格标本 通知相关病区 重新采集 血液标本专用离心机离心 各专业组接收各类标本并核对

标本溢洒处理流程 试管破碎、标本溢洒 做好个人防护,戴双层手套,穿防护服,必要时戴口罩和护目镜 用布或纸巾覆盖受感染性物质污染处 倒上消毒液(有效氯5000mg/L),由外向内进行处理 作用30分钟 将布、纸中以及破碎物品清理掉;玻璃碎片应用镊子清理 再用消毒剂擦拭污染区域 将清理破碎物的容器高压灭菌或放在有效的消毒液内浸泡。纸巾和抹布等放在盛放污染性废弃物的容器内。表格或其他打印或手写材料被污染,应将这些信息复制,并将原件置于盛放污染性废弃物的容器内 填写《异常事件报告单》

临床化学质量控制流程 分析失控原因 标本运送 常规生化质控流程 分析中质量控制 分析前质量控制 分析后质量控制 标本储存 患者准备 标本采集 特殊项目由实验室技术主管签发报告 异常结果,疑难患者结果复核复查 结果在控 离心并处理标本 标本接收并核对 检验后标本留验 危急值报告 测室内质控物 报告质控负责人 检验分析样本 试剂方面 仪器方面 更换试剂后再测 其他方面 消除原因后再测 标准物方面 签发报告 更换标准物后再测 结果失控

初级检验士考试(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讲义第二十一章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保证

第二十一章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保证 第一节概述 1.质量保证为一产品或服务满足特定的质量要求提供充分可信性所要求的有计划的和系统的措施。 2.室内质量控制由实验室工作人员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步骤,连续评价本实验室工作的可靠性程度,旨在监测和控制本室常规工作的精密度,提高本室常规工作中批内、批间样本检验的一致性,并确定当批的测定结果是否可靠,可否发出检验报告。 3.室间质量评价为客观地比较某一实验室的测定结果与靶值的差异,由外单位机构,采取一定的方法,连续、客观地评价实验室的结果,发现误差并校正结果,使各实验室之间的结果具有可比性。 4.准确度(accuracy)待测物的测定值与其真值的一致性程度。准确度不能直接以数值表示,通常以不准确度来间接衡量。对一分析物重复多次测定,所得均值与其真值或参考靶值之间的差异亦即偏倚即为测定的不准确度。 5.偏倚(bias)待测物的测定值与一可接受参考值之间的差异。偏倚又分批内偏倚和批间偏倚,批内偏倚反映的是该批测定的系统误差,如校准不准、非特异显色等。批间偏倚所反映的问题要更大一些,如试剂或校准物变质所致的误差。 6.精密度(precision)在一定条件下所获得的独立的测定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程度。与准确度一样,精密度同样也是以不精密度来间接表示。测定不精密度的主要来源是随机误差,以标准差(SD)和(或)变异系数(CV)具体表示。SD或CV越大,表示重复测定的离散度越大,精密度越差,反之则越好。 7.重复性条件(repeatability conditions)是指在短的间隔时间内,在同一实验室对相同的测定项目使用同一方法和同一仪器设备,由相同的操作者获得独立的测定结果的条件。 8.批(run)在相同条件下所获得的一组测定。 9.均值(mean)一组测定值中所有值的平均值,亦称均数。均值为计算值,在实际测定数据中可能会出现该数值,也可能没有。 10.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或s)为表示一组测定数据的分布情况,即离散度,可用标准差来表示。 11.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将标准差以其均数的百分比来表示,即为变异系数。 12.正态分布(gaussian distribution)当一质控物用同一方法在不同的时间重复多次测定,当测定数据足够多时,如以横轴表示测定值,纵轴表示在大量测定中相应测定值的个数,则可得到一个两头低,中间高,中为所有测定值的均值,左右对称的“钟形”曲线。 正态分布的基本统计学含义可用均值、标准差(s)和概率来说明,均数位于曲线的正中线所对应的值,s则表示测定值的离散程度,s越大,曲线越宽大,s越小,曲线越窄。 二、实验方法诊断效率评价 1.诊断敏感性(sensitivity of diagnosis)是指将实际患病者正确地判断为阳性(真阳性)的百分率。本指标可用于评价测定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理想测定方法的诊断敏感性应为100%。 2.诊断特异性(specificity of diagnosis)是指将实际无病者正确地判断为阴性(真阴性)的百分率。本指标是用于评价测定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理想测定方法的诊断特异性应为100%。 3.诊断效率(efficiency of diagnosis)是指能准确区分患者和非患者的能力。理想测定方法的诊断效率应为100%。 4.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 是指特定试验方法测定得到的阳性结果中真阳性的比率,理想测定方法的阳性预测值应为100%,亦即

免疫学检验室内质量控制的标准操作程序

1.0目的: 室内质量控制(IQC)是由实验室的工作人员采用一系列的方法,连续的评价实验室工作的可靠程度,确立报告能否发出。旨在检测、控制本室常规工作的精密度,并检测其准确度的改变,提高本室常规工作中批间、批内标本检测的一致性。 2.0分析前质控: 2.1人员培训:实验是人操作的,因此检验人员需经过培训,熟练掌握本专业如下几方面的技术知识: 2.1.1 检验项目的基本原理(ELISA原理); 2.1.2 临床意义; 2.1.3熟悉检测技巧,了解易出差错的环节及难点; 2.1.4熟悉检测试剂性能(包括试剂盒组成,包被片段及其组成); 2.1.5熟悉检测仪器的原理及性能;掌握数据处理的能力和质量控制知识。 2.1.6某些特殊项目的检测如抗HIV等需经有关部门组织的专门培训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2.2室内质控血清: 采用卫生部或省临床检验中心制备的质控血清 2.3试剂盒选择 卫生部规定乙肝试剂,丙肝试剂,艾滋病试剂,梅毒试剂及血型试剂必须使用经卫生部生 物制品检定所检定合格,并贴有防伪标签的产品。 2.4试剂盒评价:试剂评价需要有权威的血清考核盘(Panel )进行检测,价格昂贵,操作繁琐,一般实验 室不易开展,可以通过以下信息,了解试剂质量。 2.4.1根据该试剂生物制品鉴定所的批批检定报告,了解其质量水平,按照质量计划选择灵敏度高的或特 异性高的试剂; 2.4.2通过询问试剂包被物的组成,如原料来源(基因工程或合成多肽),片段的组合(按比例混合或化学 合成),片段的长短等判断试剂的优劣; 2.4.3参考室间质评报告中对试剂的评价结果,了解不同试剂的质控成绩。 2.4.4根据权威部门发布的试剂评价结果,了解市场上试剂的质量优劣。 2.5仪器质控: 2.5.1移液器:ELISA加样量小(5-100 u l ),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实验结果,利用称重法检查:吸取刻度指示量的水, 万分之一天平称重后计算吸量是否准确,一般应在土10%以内; 2.5.2水浴箱:经常检查水浴箱温度计所示的温度和水中(或温箱内)实测温度是否一致,允许有土1C的 误差; 2.5.3洗板机:每个厂家设置洗板后的残留液有各自的规定一般不超过2ul ,人工扣板时,垫纸不湿,定 期检查管孔是否堵塞; 2.5.4酶标仪:经常维护其光学部分,防止滤光片霉变,定期检测校正,使其保持良好的工作性能。酶标仪的主要性能 指标有:测读速度、读数的准确性、重复性、精确度和可测范围、线性等等。优良的酶标仪的读数一般可精确

检验科血涂片评价和分类计数的质量控制流程

检验科血涂片评价和分类计数的质量控制流程血涂片评价和分类计数的质量控制流程 1.目的:规范血涂片评价和分类计数的质量控制管理流程,确保检验质量。 2.适用范围:检验科门诊化验室、细胞室 3.职责:检验科门诊化验室、细胞室检验人员均须熟知并遵守本程序。 4.质量控制流程: 4.1血涂片的制备 4.1.1玻片:保持中性、洁净、无油腻 4.1.2制备血涂片:血涂片外观应头、体、尾分明,分布均匀,边缘整齐,两侧留有空隙。血膜外观应厚薄适宜。血膜厚度、长度和血滴的大小、推片与玻片之间的角度、推片时的速度及血细胞比容有关。一般血滴大、角度大、推片速度快则血膜厚;反之,则血膜薄。血细胞比容高于正常时,血液粘度高,宜保持较小的角度,可得满意结果;相反,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时,血液较稀,则需用较大的角度和较快的推片速度,才可得满意的血涂片。良好的血涂片的“标准”为血膜由厚到薄逐渐过渡。 4.1.3染色:血涂片应在1h内完成染色,或在1h内用无水甲醇固定后染色。 4.2血涂片分类计数质量控制流程 4.2.1 血涂片白细胞分类计数方法:血涂片经瑞氏染色后,在油镜下根据白细胞形态特点逐个分类计数(一般计数100-200个白细胞),并观察其形态变化,然后求各种白细胞的比值。 4.2.2 血涂片分类计数注意事项:血涂片进行白细胞分类可稳定6-8h,但2h后粒细胞形态即有变化,故需要镜检分类应及早分血片;正确判断是否需要人工显微镜复查,凡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都应当进行显微镜复查。

(1) (2)细胞计数结果明显异常:WBC <3 .0×109 / L,WBC > 28.0×109 / L,Hb < 50g / L,PLT < 50×109 / L)。..。 (3)血细胞直方图异常: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任何一项直方图的峰值出现偏移。 (3)出现警示信号。这需要我们操作人员在日常生活中严格执行,注意分析检验结果各参数之间的关系,才能对异常结果做出正确判断。 4.2.3 加强与医护人员的联系:对在检测中出现的异常和阳性结果,要及时主动和临床医生取得联系,与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对有疑问的做到合理解释。

免疫学检验质量控制对患者治疗效果影响的研究

免疫学检验质量控制对患者治疗效果影响的研究目的观察分析免疫学检验质量控制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抽 取在2016年度采用常规免疫检验方式和检验流程(对照组)与采用免疫检验质量控制措施(研究组)的免疫学检验各4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性。结果对照组45例患者中,显效17例,有效16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3.33%;研究组45例患者中,显效22例,有效2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56%,两组患者的疗效和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6,P<0.05)。结论采取免疫学检验质量控制措施,能有效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标签:免疫学检验;质量控制;治疗效果 免疫学检验可为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客观有效的依据,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到疾病的治疗效果[1]。免疫学检验质量控制包括室内质量控制,室内检验结果与标准免疫检验参考数据之间的对比度[2]。为确保获得真实可靠的检验结果,必须采取相关的质量控制措施,不断提高免疫学检验水平,消除其在疾病诊断和治疗治疗过程中的不利影响。为比较免疫学检验标本质量控制对患者疗效结果的影响,该研究随机抽取在2016年度采用常规免疫检验方式和检验流程与采用免疫检验质量控制措施的免疫学检验各45例患者,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之间的差异。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在2016年度采用常规免疫检验方式和检验流程与采用免疫检验质量控制措施的免疫学检验各4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前者为对照组,后者为研究组。 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龄范围在25~65岁之间,中位年龄44岁;研究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范围在26~67岁之间,中位年龄45岁。除治疗控制措施以外,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别构成、中位年龄、疾病类型和症状构成比等影响治疗效果一般资料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质量控制措施 观察组采用常规免疫学检验方式和检验流程进行质量控制。研究组采用的免疫检验质量控制措施包括检验前、检验中和检验后等综合性质量控制措施。检验前质量控制,包括检验标本采集、保存及运送。定期组织培训检验及其相关人员,不断提高专业知识与技能,增强质量管理意识和水平,确保检验质量。采集标本前应仔细询问患者用藥情况,告知应遵守的相关注意事项和禁忌,叮嘱其在采集

XX医院检验科质量控制方案及流程

检验科质量控制方案及流程 一、质控内容:从临床医生申请实验开始至实验室完成检测,以及登记和发出报告的全过程中一系列保证实验质量的方法和措施,包括分析前质量控制、分析中质量控制和分析后质量控制。卫生部临检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 二、质控方案: (一)血细胞分析的质量控制 1、分析前质量控制 (1)上岗前应清楚工作程序,仔细阅读仪器说明书并通晓仪器操作规程及仪器维护。 (2)仪器的校准:首先,lH750长期使用原装配套试剂和标准液,每年对仪器校准一次。同时,测新鲜血样,并用此血样结果校准其他血球仪并作记录。 (3)仪器的质控:每日先用lH750的配套质控品测WBC.RBC.Hb.PLT四项作日间质控,用多规则(1 2SD警告、2 2SD失控、1 3SD失控、10X失控)判定,如在控,正常进行标本测量工作,如失控需分析原因纠正后再进行标本测量工作,并作记录和绘制质控图。同时,每日测新鲜血样一个,用此血样对比其他血细胞分析仪结果, 结果差率小于总误差。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表1-2-17。 (4)比对:WBC.RBC.Hb.PLT四项按检验项目检测系统间的比对程序每季度比对一次。要求结果偏差不超过1/2PT,参照(CLIA'88)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P80表1-2-18 (5)室间质评——参与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活动并及时分析结果。 (6)标本的采集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保证标本质量。 2、分析中质量控制 检测前标本要充分混匀,严格按操作规程上机检测。 3、分析后质量控制 发报告前认真核对每项结果,不明原因异常结果与临床沟通并作记录。凡WBC<3.5×109/L 或>20.0×109/L、RBC<3.0×1012/L、HGB<100g/L、PLT<100×109/L或>400×109/L的结果无明显诱因者,复查并涂片镜检,组长审核。 附血涂片及分类的质量控制:a推制薄厚适宜、分布均匀有头体尾无空泡的血涂片并迅速干燥 b 尽快染色并根据温度控制染液浓度 c 分类时选择体尾交界处并遵循一定方向连续进行如“城垛式”,不遗漏和重复视野并全部记录白细胞 d 计数100个细胞。 (二)尿液分析及显微镜检查的质量控制 1、分析前质量控制 (1)上岗前应仔细阅读仪器说明书,熟悉仪器操作规程及仪器维护。 (2)标本的采集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宜新鲜随机中段尿,避免污染,不加防腐剂保正标本质量。 (3)尿液分析质控程序(标准条每日一次,质控物同批号每周一次) 1.用质控物进行质控 超出质控范围在质控范围内 进行第2步开始进行标本测定 检查质控物是否失效、是否正确储存、是否污染 是这些问题没有明确说明

质量控制流程图.doc

3.1.1 现场质量控制流程图 施工准备 项工程施工计划施工方案 工程质量控制指标 检验频率及方法 材料、机械、劳动力、现 场管理人员准备 分项开工报告 批准 分项开工批复单 每道工序施工 施工测量放线 报告 检验试验报告设计施工复核 不批准 分析原因,及时修复改正或返工 材料检查工艺流程检查测量检测试验检测质检工程师检查 自检结果 工序交接报告 不合格 抽样检查资料检查试验抽测测量检测工序检验记录检查 交工报告 不合格 合格 交工证书 现场质量控制流程图

3.1.2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流程图 指挥长 生产副指挥长 质量安全 总工程师 材 料 厂 科 程 工 安全质量 试 验 室 指挥部质管 工程师 质量安全 委员会办 指挥部质管 工程师 工 程 队 队 程 工 程 队 工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流程图

3.1.3 质量检验总流程图 原材料取样 不 合 标准试验格 试验结果评定、是否合格 试验报告 实施控制检验 成品抽样检验 试验结果评定、是否合格 合格不合格 作业结论分析原因 结束提出处理意见 质量检验总流程图

3.1.4 工程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质量控制流程图 承包单位填写 《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报验单》 方法: 承包单位另选不合格 监理工程师审核 合 格 1.审核证明资料 2.到厂家考察 3.进场材料检验 4.进行验证复试承包单位使用 工程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质量控制流程图

3.1.5 技术质量主要工作流程图 图纸会审 参加设计交底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工程师审批 工程物料确认 进场验收 技术复核 分部工程验收 技术交底工程定位交接 甲方、监理确认工程师确认 隐蔽验收质量验收 资料审核 甲方、乙方、设计联合验收 交付使用送交资料和竣工图 回访维修 技术质量主要工作流程图

第三十五章免疫学检验的质量控制.

第三十五章免疫学检验的质量控制 Chapter 35 Quality Control of Immunoassay 第一部分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目的要求 ·掌握:质量控制的有关概念,室间质量评价的作用,质控品的作用及保存;熟悉:标本的收集及要求,“即刻法”质控方法;了解:实验室质量控制数据和信息系统。 二、教学内容 1.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概念:基本概念,质量保证的有关概念 2.室间质量评价的方式、评分及意义。 3.室内质量控制:室内质控系统要求,免疫检验室内质控统计的方法,失控处理程序,标本的正确收集及要求。 4.实验室质量控制数据和信息系统:室内质控数据,室间质评的数据,医学检验信息系统。 第二部分测试题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 1.免疫学检测质控品应具备的以下特征,但不包括 A.各分装所含待测物均一 B.纯品并准确定量 C.稳定 D.无已知的传染危险性 E.定性质控品预期结果已确定 2.在ELISA定性检测实验中,室内质控图应记录 A.P/N比值 B.质控物的S/CO比值 C.质控物的OD值 D.阳性对照的OD比值 E.阴性对照的OD比值 3.在ELISA定性检测时,当弱阳性室内质控为阴性时,应该如何处理当天的检测结果 A.阳性结果可以发出,找到失控原因后,对阴性样本重新进行检测 B.先将结果发出,再查找原因 C.报告一律不发,找到失控原因后,对所有样本重新进行检测 D.阴性结果可以发出,找到失控原因后,对阳性样本重新进行检测 E.报告发出,下次检测时更换质控品 4.关于免疫学测定的质量控制,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定性检测做阴阳性对照就可以了,不用做室内质控 B.参加室间质评的项目就不必再做室内质控了 C.免疫学测定质量控制的目的是保证检测结果的重复性、准确性和各实验室结果具有可比性 D.室间质评成绩合格就不用再做室内质控了 E.室间质评的样本要有专人采用特殊试剂来做 5.放射免疫分析使用定值控制血清目的在于 A.评估每次试验的准确性 B.测定非特异性结合 C.计算结合率 D.计算样本值与控制值之比率 E.确定精密度 6.放射免疫分析法中,下列有关准确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A.测得最少量的物质浓度 B.重现性 C.检测到单一物质的最高浓度 D.测定值与真值(或期望值)接近程度 E. 确定回收率 7.为避免放射免疫分析所使用的计数器受到外来放射性物质污染,而影响结果分析,所以每日应执行的工作? A.检测计数器的背景值 B.检测器的保养擦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