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习题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习题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习题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习题

一、名词解释

1.青少年:青少年期是人生发展的过渡期,是指11-20年龄段或11-22年龄段。分为三个阶段:青少年早期(11-14岁),初中阶段,即少年期阶段;青少年中期(15-18岁),高中阶段,即青年初期。青少年晚期(19-22岁),大学阶段,即青年中期。

2.身体意向:身体意象是指个人对自己身体所形成的一种心理影像,包括身体知觉与身体概念,即是个人对自己身体特征的认识和对自己身体特征的态度和感觉。

3.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指儿童青少年的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与学习等方面的成长与进步。

4.假想观众:把自己想象为“独特的自我”,把周围人视为“假想观众”,似乎这些假想的观众随时随地都在关注、观察着自己这一独特的自我。

5.情感素质:情感素质是指个体在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下,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积极的情感特征与品质

6. 自律道德:是指自我约束。自我履行道德规范的道德发展阶段,人从幼年到成年的发展也就是从他律道德阶段发展到自律道德发展阶段的过程。

7.同伴关系:同伴关系主要是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交往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是个体同伴经历的重要内容

8. 教养方式:父母教养方式(parenting style)是父母的教养态度、行为和非语言表达的集合,反映了亲子互动的性质,具有跨情境与跨时间的一致性。主要四种类型:权威平等型父母、控制型父母、溺爱型父母、忽视型父母。

9.学习方式: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而采用的学习的方法及途径。

10.同一性延缓:指青少年正处于危机之中,但是没有给与她们责任或义务,或者对他们的责任只是进行了模糊的定义。

二、选择填空1~5:BDCCB

三、填空

1.认知性过渡/社会性

2. 机械识记/理解识记

3. 意识到自我是主体,并把主体与客体区别开来;

把自己的观点和他人的观点协调来,而不把自己的观点当做绝对真理。

4. 亲密/忠诚

5.同一性对同一性扩散

6. 同伴关系

四、判断正误

1.对

2.错

3.对

4.错

5.对

五、简答

1. 答:分为三个阶段:

(1)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可以对青少年的行为产生直接影响。

(2)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导致青少年自我意象的转变,这会继而影响其行为。

(3)青春期的生理变化改变了青少年的外貌,这会进而引发别人与该青少年交往方式的转变。

2. 答:青少年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①.思维的整体结构基本形成并趋于稳定

②.思维的深刻性日益提高

③.思维的创造性日益增强

④.思维的自我监控能力显著增强

3.答:青少年在人格发展方面,表现出三个特点:

第一是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产生了“独立感”和“成人感”,渴望摆脱成人的控制,迫切要求独立自主,喜欢自我表现和发表自己的看法;

第二是开始关注“自我”,关心自己与他人的内心世界,逐步从行动的动机、道德品质和人格特征等方面来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

第三是开始了解、接纳和逐渐掌握更多的行为规范、价值标准、社会角色,并对自己的未来角色进行定位和认同,喜欢独立探索和思考一些问题。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青年人更多地运用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来衡量和评判许多社会现象,开始关注人生、思考人生、投身人生,他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了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学会了与谋生有关的本领,发展和养成了独立性、创造性和自我同一性,其人生观、价值观在这一关键时期得以形成。

追求个人自我同一性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关注个人的外表,包括衣服、化装、走路方式和穿着方式等,与这种对理想外表的追求同时出现的是个人神话和假想观众。另一个认同危机是性别认同危机,即通过友谊来寻找轻松自在的性别表达方式,这一阶段的青少年经常会说他们继续去学校的原因是要与朋友们在一起或是想接近他们迷恋的某个人。对模仿自己所崇拜人的态度和行为的原因。在整个青少年期,学生会与他们所崇拜的媒体人物的外表和行为竞争,也会与现实生活中他们所处的朋友团体里的成员竞争。因此,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是其人格发展的核心。

4. 答:道德认识转化成道德信念需要多种条件。

第一,教育者的言行一致。

第二,在道德实践中获得与道德规范要求相符合的道德经验。

第三,培养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引导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做出道德评价。

第四,获得社会反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