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洛阳里坊特色及其当代文化价值

洛阳里坊特色及其当代文化价值

洛阳里坊特色及其当代文化价值
洛阳里坊特色及其当代文化价值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c15312149.html,

洛阳里坊特色及其当代文化价值

作者:白站国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0年第07期

《吕氏春秋·慎势》:“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古都的择址一般在天下之中。传统意义上,“天下之中”就是指洛阳。《河道一·河南府》曰“《禹贡》豫州之域,在天地之中,故三代皆为都邑。”加之洛阳北依邙山,南对伊阙,东临嵩岳,西接周山,层峦叠嶂,群山环绕,如天然屏障,中

为伊洛盆地,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境内黄河、洛河串流而过。因此,洛阳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都城,而都城的发达也使其里坊别具特色。

一.里坊的起源

里坊是古代都城的最小单位,提到里坊起源就离不开古都城的历史,它是古都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按照学界普遍的看法,中国古代都城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唐尧、虞舜时代。

《帝王世纪》记载“伏羲都陈,神农亦都陈。又营曲阜。黄帝都琢鹿,或曰都有熊”,并且清楚的介绍了古都城的大致情况,据《初学记》卷二四引《管子》曰“内为之城,外为之郭。《释名》:“曰,城,盛也。盛受国都也。郭,廓也。廓落在城外也。”[1]

二.北魏和隋唐时洛阳里坊特色

(一)北魏洛阳城的里坊

据《洛阳伽蓝记校注》卷五(以下简称《伽蓝记》)载“京师东西二十里,南北十五里,……庙社宫室府曹以外,方三百步为一里,里开四门,门置里正二人,吏四人,门士八人,合有三百二十里”。

[2]这里不难看出里坊不仅非常规模宏大平整,以标准的长方形修建,而且还实行了一整套严格的里坊管理机构和健全的制度。

1.里坊数

关于北魏洛阳城所筑里坊数目,文献记载虽然不尽相同但基本一致。《伽蓝记》曰:“京师东西二十里,南北十五里……庙社宫室府曹以外,方三百步为一里,……合有二百二十里。”[3]《魏书·世宗纪》载,景明二年“九月丁酉,发畿内夫五万人,筑京师三百二十三坊,四旬而罢。”[4]这里的“里”和“坊”都指的是里坊,其数目分别是二百二十和二百二十三,所以基本出入不大。正如,孟凡人教授在《北魏洛阳外郭城形制初探》中所说“所述二百二十里,是指洛阳以北实有里坊数”,所谓“三百二十坊是指北魏洛阳城可容纳的里坊数”。[5]

2.里坊分布

《伽蓝记》卷五说:“方三百步为一里,里开四门。”[6]今天的五尺相当于北魏的一步。《魏书·释老志》说:“不听毁坊开门,以妨里内通巷。”[7]一般里坊的形制为一里见方,设有坊墙,内设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其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其传承* 窦坤1,2,新科1 (1.师大学教育学院,710062;2.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 710063)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创造的灿烂文化,它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容,具有强烈的历史性、民族性和继承性,影响着我们今天的生活、制约着我们当今的教育。然而,在对待我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其传承上,当今人们却有着基本的文化判断力和理性的缺失。传统文化究竟能为当代中国带来什么,又能在多元共生的全球对话背景下给世界以何种影响,需要我们深入地反思与追问。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涵入手,深入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提出中国传统文化不能仅靠延续,更需要创造性的转换,使其得到良性的传承和发展。因此,摒弃出于对现实利益的得失和民族情节的片面做法,全面理性地认识我国传统文化,对于开创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形成良好的科学发展观,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历史的镜鉴和现实的渊源,促进全球文化的平等与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当代价值;文化传承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涵 中国传统文化包含了三个小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在西周初期有三种含义:天子所属之城, 即京师,与四方诸侯相对举;商周封域,与远方相对举;专指以为中心的地区,即夏区,用于周所封诸侯,称为诸夏,与四夷相对举。在统一多民族

国家的形成过程中,中国的含义多次发生深刻的变化。由专指中原发展为包括所有郡县,进而发展为包括所有边疆,由专指汉民族发展为包括中国各民族,由中华的统称发展为作为主权国家的专称。传统,是指人类创造的不同形态的质,经由历史凝聚而沿袭着、流变着的各种文化因素构成的有机系统。传统是来自于过去,而现在仍有生命力的东西。所以说,传统不仅有历史意义,而且拥有超越历史的意义。“文化”一词源于《易经》。《易经》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正天下。”其意是按照人文进行教化。到了汉代,文化成为相连的常用词,多为“以文德治天下”之意,或与未经教化的“野蛮”、“质朴”相对举。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狭义的文化,除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外,有时又专指文学艺术,如“文化部”、“文化部门”等。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本土上创造的文化,它从远古延续到今天,已有五千年的历史。其中,从夏、商、周以来至鸦片战争前的这一大段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畴,它是中华民族在特定的地理 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下,世代形成、积淀,并为大多数人所认同而流传下来的中国古代文化,它不但占据了中国文明社会的绝大部分时期,而且在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期,至今仍在影响着我们当代的文化。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要义 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精微的 在动力,也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基

昆明历史文脉——昆明老街

2昆明的历史文脉——昆明老街 2.1引言 昆明是个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历史名城,具 有深厚的历史。对于昆明人来说,昆明古色 古香的历史建筑,不仅是昆明人成长的记忆, 更加是印在每一个在昆明心中情怀的烙印。 但是似乎历史与发展就像硬币的两面,无法 共存。于是在城市高速发展的大时代背景, 被拆除的历史建筑不计其数,失落的历史渐 渐成为昆明人心中的痛。同时,昆明人也开 始加大了对历史建筑保护和开发,其中昆明 老街的建筑保护和街区开发最为瞩目。 2.2昆明老街独自抵抗潮流侵蚀 2.2.1宝贵的历史文化积淀 1982年,昆明成为中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不仅承载着昆明人的骄傲,也记录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及民族特色。 昆明老街既是昆明城内保存最完美和目前 仅存的老街区,也是昆明历史文化名城的 最重要标志之一。它有着900多年的历史, 蕴涵了过去岁月的丰富信息,可追溯到大 理国时代,经元、明、清、民国、新中国 建立到今。现今尚存的昆明老街的格局, 就是从清代康熙年间云贵总督在此建署而 逐步开始形成的,现存昆明老街的建筑, 主要反映了民国时期的历史风貌。一批近代建筑的插入和私人豪宅的新建,为昆明老街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并保留至今。 昆明老街是昆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唯一保留下来的一片原汁原味的老街区,更是昆明市面积最大、保存清代和民国时期特色民居建筑、商铺建筑最多的片区,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老昆明情感价值。 2.2.2时代变迁毁损随之而来 昆明老街的原汁原味让每一个土生土长在这里 的人们自豪不已。可是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 无情的时光让美丽变得斑驳,昆明的历史建筑 受到关注和必要保护减弱,再加上昆明的城市 改造力度只增不减,城市发展加快让许多承载 了城市历史的老街和建筑被“淘汰”。随之产 生的是现代化的CBD、金融中心、购物广场, 在昆明一条承载着市民无数记忆的老街正在被 拆除,被推倒损毁改造的老建筑变得越来越多, 昆明的城市中心就这样在岁月的侵蚀下慢慢变得残破不堪。 2.3建筑保护和街区开发迫在眉睫 昆明老街作为昆明老城记忆的孤本,是最后一块体现昆明传统历史文化色彩的阵地。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创造的灿烂文化,它蕴含着博大精深的内容,例如:茶文化、服饰文化、书画文化、和文化等。无论是在过去的封建王朝还是在当今社会,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都有着巨大的时代价值。此文就对其中“和”与“礼”文化在当代的价值进行粗略的发表一下个人的见解。 中国传统文化大精华所在,便是和谐的思想,“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范畴。“以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天人合一”中国传统文化在对待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多方面关系的时候,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和谐放在了首位。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强调不偏不倚,及而不过,强调一种中和之美,协调之美。“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在中国传统哲学看来,人的品性与天地合一,四肢对四季,五脏对五行,中国传统文化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描述得至善至美,“天人合一”是一种合谐的境界,更是一种诗化了的人生宇宙的至高境界。 传统“和”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体。儒家“和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大同社会理想观;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文化观;民贵君轻的政治观;德主刑辅的治理观;仁者爱人、推己及人的道德观;修身正己、以德化人的教育观;恒产与均平的经济公平观;以义统利、群己和谐的社会伦理观;国家统一、协和万邦的民族国家观;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等等。这其中的许多成分可以通过扬弃,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用。在实践路径与方法方面,儒家以“中庸”的思想方法认知和谐,通过培养造就“君子”来促进和谐,用伦理道德维系和谐等,在今天也有可借鉴之处。 两千多年来,传统“和文化”对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安定、文明风尚的养成、人才的造就、政德政风的淳化等,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直到今天,贯穿其中的人文精神和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等价值取向,仍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源泉。 对于当代中国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所强调的和谐,不仅具有极大的社会意义,更具有强烈的美学意义,哲学的况味,它所能涵盖的不仅仅是我们日常所说的人与环境关系的范畴,而且上升到了人生信仰的范畴,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人人生境界的提升,弥补信仰上的迷失,具有深远而广泛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另一大精华所在便是“礼”。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在其五千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礼强烈地影响和制约着中国人的思想言论和行动。重礼仪、守礼法、行礼教、讲礼信、遵礼义已内化为一种民众的自觉意识而穿于其心理与行为活动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及基本表征。孔子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著名思想家颜元的“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亡”等都充分反映了礼与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相伴而生、相伴而长。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礼扮演了最核心的角色,对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今天,我们学习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就不能不对礼乐文明有所了解。礼是“修、齐、治、平”的大经大法。周公制礼作乐,中国文化的底蕴从此得以确立,其后经过孔子及其弟子的弘扬,成为博大精深可以经纬万方的巨大体系,成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经大法。 “礼”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讲究亲和政策和伦理亲情。人际伦理,社

浅析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与当代价值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c15312149.html, 浅析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与当代价值 作者:孙晓敏 来源:《新一代》2020年第03期 摘要:红色文化是我国的一种特色文化,是在抵抗外来侵略、积极建设家园中,无数革命前辈用实际行动甚至是流血牺牲,凝结成的一种宝贵精神财富。红色文化不仅具有育人功能,对人的思想、行为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还具有深厚的精神内涵和鲜明的时代价值,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也是我们的责任担当和历史使命。 关键词:红色文化;精神内核;当代价值;弘扬路径 一、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 (一)革命理想主义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崇高追求,这种“初心”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也是红色文化得以孕育并不断成长的精神之源。正如习总书记指出的:“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 (二)革命英雄主义 革命英雄主义与个人英雄主义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是为了广大群众更多利益而奋斗,始终坚持集体主义高于个人主义;而后者则恰恰相反。革命英雄主义是不掺杂任何私心的,只要有利于革命事业的发展,有利于人民群众的利益,革命者会毫不犹豫的舍“小我”、成“大我”,舍“小家”、顾“大家”。 (三)革命乐观主义 革命乐观主义是红色文化的一种直接体现,也是在极端艰苦条件下,我们党仍然能够保存实力、不断壮大的精神支柱。回顾革命战争史,可以发展我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经历了多次起起落落,但是革命官兵始终保持着乐观主义,在黑暗中寻求光明,在失败后保持信心,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战斗理想矢志不渝。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种洋溢在上至领导人,下至普通官兵、广大群众的革命乐观主义,成为了红色文化的一种特色。 (四)革命集体主义 我们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从立党之初,就始终遵循着革命集体主体,始终坚持党和人民同进退、共风雨。同甘共苦是革命集体主义的核心内涵,在艰苦的抗战时

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城 原文地址: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城作者:书画佳人马青原 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城 北京:燕、蓟重镇,辽的陪都,金、元、明、清的故都,地上地下文物保存非常丰富,为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古城。有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故宫、北海、天坛、颐和园、十三陵、万里长城和中国猿人遗址等重要革命和历史文物。 西安:位于关中平原渭河南岸,原名长安。周、秦、汉、西晋、前秦、赵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都建都于此,是世界闻名的历史古城。遗存有大量地上地下文物,如西周的丰、镐,秦阿房宫,汉长安城,唐大明宫遗址、大雁塔、

小雁塔以及明钟楼、鼓楼、碑林等。周围还有秦俑博物馆、古咸阳城、半坡遗址等。 南京:公元前472年迄今建城史已有2471年。公元3世纪以来,先后有东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史称六朝)、以及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共10个朝代和政权在南京建都立国,文物古迹很多,有石头城、南朝陵墓、石刻和明孝陵、明故宫遗址、太平天国天王府、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处、中山陵等。 洛阳:为我国著名的九朝故都。名胜古迹以市南龙门石窟最有名。城东白马寺是我国第一座佛寺。还有汉魏故城遗址、

西周王城、隋唐故城遗址、关林以及大量的古墓葬。 苏州:公元前514年吴国建都于此,隋、唐为苏州治所,宋代为平江府,历来是商业手工业繁盛的江南大都市。保存着许多著名的古代园林,集中了宋元明清的园林艺术精华,文物保护单位现共有489处,数量仅次于北京和西安,世界文化遗产共9处。名胜古迹遍布全城,如虎丘、拙政园、狮子林、留园、沧浪亭、寒山寺等。 杭州:我国古都之一,秦置钱塘县,隋为杭州治,五代时是吴越国都,南宋时以此为行都,是世界著名的游览城市,西湖风景秀丽,名胜古迹很多,如灵隐寺、岳庙、六和塔等。

历史文化名城名单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单 目前国务院已审批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达到117个(琼山与海口分记算2个)。 直辖市(4):北京、天津、上海、重庆 河北(5):保定市、承德市、正定县、邯郸市、山海关 山西(6):平遥县、大同市、新绛县、代县、祁县、太原市 内蒙古(1):呼和浩特市 黑龙江(1):哈尔滨市 吉林(2):吉林市、集安市 辽宁(1):沈阳市 江苏(10):南京市、徐州市、淮安市、镇江市、常熟市、苏州市、扬州市、无锡市、南通市、宜兴市 浙江(7):杭州市、绍兴市、宁波市、衢州市、临海市、金华市、嘉兴市 福建(4):福州市、泉州市、漳州市、长汀县 江西(3):南昌市、赣州市、景德镇市 安徽(5):亳州市、歙县、寿县、安庆市、绩溪县 山东(8):济南市、曲阜市、青岛市、聊城市、邹城市、临淄市、泰安市、蓬莱市 河南(8):郑州市、洛阳市、开封市、安阳市、南阳市、商丘市、浚县、濮阳市 湖北(5):江陵(荆州市)、武汉市、襄樊市、随州市、钟祥市 湖南(3):长沙市、岳阳市、凤凰县 广东(7):广州市、潮州市、肇庆市、佛山市、梅州市、

雷州市、中山市 广西(3):桂林市、柳州市、北海市 海南(2):琼山市、海口市 四川(7):成都市、自贡市、宜宾市、阆中市、乐山市、都江堰市、泸州市 云南(5):昆明市、大理市、丽江县、建水县、巍山县贵州(2):遵义市、镇远县 西藏(3):拉萨市、日喀则市、江孜县 陕西(6):西安市、延安市、韩城市、榆林市、咸阳市、汉中市 甘肃(4):张掖市、武威市、敦煌市、天水市 青海(1):同仁县 宁夏(1):银川市 新疆(3):喀什市、吐鲁番市、特克斯县 一、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名单(24座)(国务院1982年2月8日批准) 北京(直辖市)承德(河北)大同(山西)南京(江苏)泉州(福建)景德镇(江西) 曲阜(山东)洛阳(河南)开封(河南)苏州(江苏)扬州(江苏)杭州(浙江)绍兴(浙江)江陵(现荆州湖北)长沙(湖南)广州(广东)桂林(广西)成都(四川) 遵义(贵州)昆明(云南)大理(云南)拉萨(西藏)西安(陕西)延安(陕西) 二、国家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名单(38座)(国务院1986

浅谈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收获和现代意义

浅谈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收获和现代意义 【摘要】: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之大是我们难以想的,与中国的未来息息相关,中国的发展需要以文化为动力,它的重要性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它的影响力是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立性,而不至于受外来文化的侵扰,创造一种属于中国本国民族文化,才能让中国立足世界文化之林而不败。然而,改革开放三十四年来,西风劲吹,大众文化愈来愈向自私化、娱乐化、庸俗化等方向发展,这时我们必须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因为文化传统源于历史又超越历史,具有现实的精神生命和文化范式,富有时代意义和现代价值。【关键词】: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收获现代意义 一、前言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威武不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易经》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思想,这是对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集中概括。刚健和自强的思想激励着中国人不畏强暴、壮怀激越、无畏进取、为光明而奋斗。常言道“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在经济全球化浪潮涌动的今天,并行不悖的是文化寻根。现代化大潮的冲击,让人们越来越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物质文化方面当被问及为中国的什么感到自豪是许多人的回答:长城、四大发明等。可是我们弘扬它们的目的不在于标榜中国在历史上多么强大与辉煌,因为这是一段逝去的荣耀。而在于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为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开创幸福的道路奠定基础,这也符合文化本身的定义:一切可以增进人类幸福的行为。 二、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所创造的辉煌业绩 (一)文化体系 当我们谈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常常骄傲地论及这么一个现象,即它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自从形成以来绵延五千年而从未发生重大断层的文化体系。我们暂且不论形成这种“一枝独秀”的现象是由于中华文化的优越性或是地理气候等因

论中国的传统文化地现实价值与意义

实用文案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 分校(工作站) 专业 学号 学生姓名 年月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与意义 【内容摘要】: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绵延不尽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具有世代相传、民族特色、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等特点!在传统文化影响下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但是这种转换和发展本身就是从传统开始的。 【关键词】:传统文化特点习惯影响 文化本身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由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传统文化之京剧。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1)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文明发展史中在特定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下形成、积累和流传下来,并且至今仍在影响

着当代文化的‘活’的中国古代文化。(2)其内涵或以物化形式存在和延续,如文献、文物等,或以物化形式存在和延续,如思想、观念等,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逐渐内化于人,形成整个民族较为稳定的文化心理和性格并且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升华为民族的文化基因。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文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因此,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具有时代特征。在历史性意义上,中国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以下四个特点: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有诸子百家、艺术、传统节日、民间工艺等多种形式!至今,我们仍能时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存在! 在全球化背景的今天,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如何正确看待传统文化及其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影响则显得尤为重要。有人说传统文化是柄双刃剑,既是现代文化的垫脚石,又是现代文化的绊脚石!这话我甚是赞同,下面请让我表出个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其传承探讨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其传承探讨 引言: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在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也要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充分发挥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作用,继而指导社会主义更好地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在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我们要继承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合理的成分,继而指导我们的生活,促进社会主义进一步发展。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1中国传统文化的概述 1.1中国传统文化的含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中国传统文化是由中华民族及其祖先创造的、为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民族特色鲜明、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 1.2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 (1)世代相传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流传至今,依靠的就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相传取得的结果。我们今天所呈现出的传统文化就是依靠祖祖辈辈世代相传,才沿袭至今。 (2)民族特色 每个民族的文化从产生到基本形成都有自己的民族特色,不可否认,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也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比如春节、重阳节、中秋节等,融入了浓浓的中华民族特色,尊老爱幼、合家团圆,以和为贵等思想。这都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民族特色。 (3)历史悠久 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从诞生到今天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期限比得过中国,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可谓历史悠久一点也不为过。 (4)博大精深 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从广度上来说是丰富多彩,从文化深度上来说可谓是高深莫测。中国传统文化涵盖面广,包括传统节日、传统服装、传统建筑、传统文字等,正可谓博大精深。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意义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在现实 中的意义 姓名: 院系: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0-01 学号: 联系电话: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意义 在上您的课程之前,我一直认为传统文化已经与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脱节,没有很大的联系,自从您讲了阴阳八卦和易经之类的,我才真正明白我们虽然生存在现代社会里,却也是生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中。这种文化的得失与消长,无时无刻不在无形中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把握的深浅,认知的高低,运用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着我们的为人处事,决定着我们的事业成败,影响着我们人生命运的兴衰。 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它既包括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创造与历代圣哲学人的研究探索的成果,也吸收了其它民族文化的精华。它涵盖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儒家文化主要内容是维系社会、稳定家庭、规范人伦的(君臣父母夫妻)“三纲”。为了理想社会的实现,中国儒家文化要求社会成员要完善自己的人格,要有“以天下为已任”的胸怀;强调社会的整体利益重于个人一已私利,要求人们能“克已复礼”;建立了一套系统的治世理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道家文化是对自然与人类、社会与个人、主观与客观、肉体与精神等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与冷静的思考后所产生的更具超前意识的思想体系。儒家文化崇尚阳刚,道家文化崇尚阴柔,二者恰恰构成一个“太极”道家认为客观规律既不可制造,也不可改变,更不可抗拒,因此强调“清静无为”,进而认识它,遵循它。道家也追求社会的自然、和谐与宁静,因而强调与世无争。 佛教文化发源于印度,但在印度早已衰落,十三世纪后濒于绝迹,而东汉以后传入中国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再次呈现出了它的辉煌。佛教文化是以宇宙与人体生命为研究对象的一种宗教文化。佛教文化把物质世界称为器世界,把有生命的动物称为有情众生;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的整合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巨大的思想统摄性,传统文化可以超越地域、阶级、党派、种族、时间的界限,以文化为纽带,以思想为桥梁,产生巨大的而又无形的文化整合力量。传统文化正是通过人们心理上的认同、感情上的拥戴、行为上的遵守,如同一只无形之手将人们联系起来,形成“同心同德”的社会整合力量,将整个

国家最新批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单

国家最新批准历史文化名城名单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许多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或者是近代革命运动和发生重大历史事件的重要城市。在这些历史文化名城的地面和地下,保存了大量历史文物与革命文物,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光荣的革命传统与光辉灿烂的文化。做好这些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发展我国的旅游事业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由国务院审批。1982年国务院公布了24座城市为我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1986年和1994年又相继公布了第二批38座城市、第三批37座城市及10座增补城市为历史文化名城。因此,截至目前,国务院已将109座城市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并对它们进行了重点保护。这些城市,有的曾被各朝帝王选作都城,有的曾是当时的政治、经济重镇,有的曾是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有的因拥有珍贵的文物遗迹而享有盛名,有的则因出产精美的工艺品而著称于世。这些名城,是我国历史的缩影,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橱窗,成为我国重要的旅游城市。 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1982年公布,24个: 北京、承德、大同、南京、苏州、扬州、杭州、绍兴、泉州、景德镇、曲阜、洛阳、开封、江陵、长沙、广州、桂林、成都、遵义、昆明、大理、拉萨、西安、延安。 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1986年公布,38个: 上海、天津、沈阳、武汉、南昌、重庆、保定、平遥、呼和浩特、镇江、常熟、徐州、淮安、宁波、歙县、寿县、亳州、福州、漳州、济南、安阳、南阳、商丘、襄樊、潮州、阆中、宜宾、自贡、镇远、丽江、日喀则、韩城、榆林、武威、张掖、敦煌、银川、喀什。 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1994年公布,37个: 正定、邯郸、新绛、代县、祁县、哈尔滨、吉林、集安、衢州、临海、长汀、赣州、青岛、聊城、邹城、临淄、郑州、浚县、随州、钟祥、岳阳、肇庆、佛山、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和意义

意义价值和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代一:中国传统文化所包含的基本内容精神主旨:以德治国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中华传统文化是以老子道德文化为本体、以儒家、庄子,墨子的思想、道家文化为主体等多元文化融通和谐包容的实体系。中华传统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国56个民族文化的统领。而流传年代久远,分布广阔,被称为“汉文化圈”,文化是宇宙自然规律的描述,文化是道德的外延;文化自然本有,文化是生命,生命是文化;文化是软实力,是决定一切的内在驱动力;文化又是社会意识形态,是中华民族思想精神,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根本。 中华传统文化是一种以求善为目标的道德中心主义的伦理型文化。这种文化在政治上的表现就是以德治国。《说文》释“德”字从“彳”从“直”从“心”,意为人与人之间应该把心思放端正,以直心正身、真心诚意对待他人。以德治国就是用这种正直、真诚的思想和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规范治理国家,充分发挥道德的政治功能,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不断进步。 我国以德治国的文化传统的内容是丰富多彩、厚重精深的,举其要者,主要有如下两方面。 一、“德主刑辅”

德治起源于西周,孔子说“夏道尊命”、“殷人尊神”而“周人尊礼尚施”。西周初年周公“制礼作乐”,以“敬德保民”、“明德慎罚”作为施政的方针。春秋时期思想家提出“以德和民”、“以德抚民”,认为“德,国家之基”。孔子进一步指出“为政先礼,礼者,政之本”,认为作为治国方略,道德比刑罚更重要。他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依靠政令、刑罚来治国,只能使人民免于犯罪但不能以犯罪为耻;而如果以道德、礼义来治国,则不但能使人民以犯罪为耻,而且主动遵守规矩。这是一种德主刑辅、礼本刑用的治国方略。孟子在孔子“仁学”的基础上提出“政”的理论,其要义是主张“王道”,反对“霸道”,要求统治者“以德行仁',“以德服人”,并通过“明人伦”,做到“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荀子提出“隆礼重法”,但仍强调“教化为先”,反对“不教而诛”总之,早在先秦时期,德主刑辅的思想已经产生,一些思想家、政治家不仅视道德为安身立命之根,而且以道德为治国平天下之本。. 汉朝建立后,“德主刑辅”的思想不仅获得了新的发展,而且逐渐成为封建王朝安邦治国的指南。在黄老学派“先德后刑”、“刑德相养”的思想指引下,汉初诸帝施行“以德化民,约法省禁”和“与民休息”的“君人南面之术”,从而出现了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太平盛世的“文景之治”。后来,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议,其要旨在于“以德治国”、“任德而不任刑”。这一主张被汉武帝接受后,使汉朝确立了“务德教而省刑罚”的方针并付诸实践,从而形成了空前的“大一统”局面。到了唐代,“德主刑辅”被写入法典。《唐律》开宗明义就说:“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此后,历代王朝皆以《唐律》制订本朝律令,“德主刑辅”遂成为古代明君贤臣们相沿承袭的治国安邦之方略。

浅析历史文化名城洛阳的城市规划演变

浅析历史文化名城洛阳的城市规划演变 发表时间:2019-07-17T16:22:39.74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作者:杨庆伟[导读]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北魏洛阳、隋唐东都洛阳的城市规划及解放后洛阳四次城市规划的演变,对城市规划演变进行经验总结,揭示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规划理念对洛阳城市规划演变的影响。 身份证号码:23023019880215XXXX 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北魏洛阳、隋唐东都洛阳的城市规划及解放后洛阳四次城市规划的演变,对城市规划演变进行经验总结,揭示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规划理念对洛阳城市规划演变的影响。 关键词:洛阳;城市规划;影响因素引言: 河南省洛阳市,曾是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上13个朝代的都城,有着1500年的建都史。建国后,以洛阳城市规划经验命名的“洛阳模式”一度成为享誉学术界的典范。随着社会的发展,曾经辉煌的都城,城市规划历经四期,不断演变,既有对历史文化古城的保护,又有顺应经济发展的新突破。 1.洛阳古代城市规划建设 1.1洛阳做为都城具有优良的条件 洛阳地处中原,交通便利,具备做为都城的地理优势。城市地势平坦,具备适宜人居住、发展生产的自然环境。北临水,南有山,城市具备易守难攻的军事优势。洛阳一直是北方甚至全国的文化中心,是文人、士大夫的聚居地。 1.2北魏及隋唐洛阳城 洛阳建都史上,最具代表性的都城就是北魏洛阳城和隋唐东都洛阳城。《洛阳伽蓝记?城外诸寺》中记录“京师东西二十里,步苟一里,里开四门,南此十五里,户十万九千怜。扁社宫室府曹忍外,方三下,门置里正二人,吏四人,门士八人,合有二万二十里。”北魏洛阳城是中国第一座真正意义上按照《周礼?考工记》规制建造的中国古代都城。 隋唐洛阳城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都城之一。规划有以下几个特点:1.中轴线偏全城的西部,宫城、皇城也位于城市的西北。2.布局如棋盘,街道横纵规整。3.都市繁华,绿化景观较好。4.城内有“三市”及大型粮仓。5.按“天人合一”理念设计,皇城从东南西三面拱卫宫城。 2.“一五计划”期间形成的“洛阳模式”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为了大力发展工业,洛阳被列为了全国八大重点建设城市之一。 对于洛阳新厂区的选址,中央联合选厂组提出过四个方案:西工、白马寺、洛河南及涧河西。在这四个方案中:西工是西周王城遗址所在地;白马寺为唐、宋古葬墓区;洛河南不仅是隋唐城遗址所在地,同时距离陇海线较远。所以新厂厂址定在了涧河西地区。洛阳市的规划,最后没有采用当时较流行的以旧城为中心向四周发展的模式,另辟蹊径,获得了好评,这就是后來被专家学者誉为的“洛阳模式”。 “洛阳模式”的核心是:远离旧城建设新城;生产区和生活区分离;合理进行功能分区。虽然“洛阳模式”开创了遗址保护的先河,但在当时其实只是一种无意识的保护行为,具有一定偶然性。无论是政府还是苏联、国内专家,当时都没有明确的文物保护的理念。 3.改革开放后洛阳城市规划的三次演变 3.1二期城市规划(1981-2000年) 二期规划编制时期,全国都在恢复重建。洛阳二期规划中给出洛阳的定位是“历史悠久的著名古都和发展以机械工业为主的社会主义工业城市”。这次规划十分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提出了对旧城区的保护。但是西工区中心地位的不动摇,为历史遗迹得不到保护埋下了隐患。 3.2三期城市规划(2001年-2010年) 此次规划把城市的性质定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著名古都、中原西部的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旅游城市。但是城市中心还是南、北各一个,并没有结构性的转移。 3.3四期城市规划(2008年-2020年) 四期规划体现了较强的综合性:培育洛南的中心功能,涧西的商贸次中心功能,弱化西工的中心功能,改为以历史文化和旅游服务为主的城市次中心,降低遗址空间上的城市建设强度,缓解遗址保护压力。 4.洛阳城市规划演变分析总结 4.1政治因素对洛阳城市规划的影响 洛阳城市发展最辉煌时期就是其做为都城时期。随着战略重心的转移,西安、北京取代了洛阳的国都地位。建国后,洛阳仅在一五计划期间成为全国八大重点城市之一,得到国家政策支持兴建了重型工业区。 4.2经济因素对洛阳城市规划的影响 对于城市规划发展,经济因素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北魏、隋唐时期,洛阳是全国经济中心,各种商业林立。解放后,大型厂区的建设,不仅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也让城市得到了迅猛发展。20世纪初,重工业开始下滑,几大国企厂负债增多,利润下滑,员工纷纷下岗。此时洛阳城市的发展也开始缓慢起来。 4.3文化因素对洛阳城市规划的影响 做为都城,洛阳是全国的文化中心,文人、士大夫聚集之地。河洛文被誉为华夏文化源头。近代开始,洛阳文化中心的地位也丧失了,城市规划发展开始缓慢。 4.4规划理念对洛阳城市规划的影响 古代洛阳城按照都城规制建设,规划理念简单。建国初期,城市规划多采用苏联专家的观点,重在功能,主要落实国家工业建设的目标。洛阳三期规划时,开始注重宜居性,生态性。20世纪90年代,大遗址保护概念被提出。从洛阳四期规划开始,才终于将建设在周王朝遗址上的西工区的城中心功能免去,为遗址保护让路。 5.总结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自19世纪中叶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我国已经历了几次对传统文化的省察和反思。但是一百多年省察和反思的结果,却是把中国近代落后的板子打在了传统文化的身上,传统文化承担了中国近代落后挨打、积弱积贫的一切责任,于是,蔑视、嘲笑、批判和否定本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就成为这一时期的社会主流思潮。但事实是,这种情绪化、非理性化的行为除了让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遭到前所未有的空前的摧残和破坏外,还给我们这个民族留下了成千上万匪夷所思、滑稽可笑的人和事,留下了太多太多值得我们这个民族去思考去反省的问题。进入90年代,中国政府作出了弘扬民族文化以振奋民族精神的政治选择,我们这个民族开始以理性的心态而不是情绪化的心态再次反思我们的民族文化,一百多年前先辈们提出的那些最基本的问题又再次摆到了我们的面前。当然,对待传统文化,需要我们辩证地看,并非一切都好,一切都具有现代价值,它有精华,但也有大量封建糟粕的东西,如权力崇拜、个人崇拜,封建等级观念,专制主义、个人迷信、封建家长制、闭关锁国、践踏知识与人权、任人唯亲,唯书唯上,官本位,皇权思想,依附性人格,缺乏国民、公民意识,缺乏民主、法制观念,缺乏创新意识,缺乏科学精神,重农抑商,重义轻利,重群体轻个体,反对竞争,轻视效率等等。这些都是封建落后的东西,还对我们当今的社会有很多负面的影响,需要我们去判断去甄别去筛选去批判,但过去那种对传统文化不问青红皂白,一概怀疑、否定和批判的做法是非常错误的。一百多年过去了,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走过的艰难历程,我们发现,对传统思想骂了一百多年,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最后还是回到了原点上来,回到了那些最基本的问题上来。一百多年来,检讨、省察和反思的内容很多,但不出“古今中外”四个字,即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全球化之间的关系以及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在反思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全球化之间的关系中,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和意义,换句话说,当今社会,我们为什么还要重视传统文化,重视它的理由是什么?下面从几个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 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族化的重要方面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西方文化的产物,马克思主义同样面临着中国化、民族化的问题。不“化”,就无法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生根、发芽、结果;要“化”,就无法回避悠久的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民族化,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一是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实现了这两个结合,才能够在内容上和形式上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民族化。在实现两个结合过程中,不是一个“吃”掉一个或一个“化”掉一个,也不是二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内容摘要: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灿烂多姿,在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傲视群雄的姿态。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发展,面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众多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即便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之后,其中仍然展现出很强大的现代价值。 关键词:传统文化现代价值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 中华民族泱泱五千年,走过了一段灿烂而炫美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中华民族勤劳且朴实的劳动人民创造出了如繁星般璀璨夺目的文化。这些历史悠久的涵盖了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无不彰显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气势恢宏,源远流长。其博大的气势和不尽的胸怀,是其他民族所难以匹敌的。那么,倒底何谓文化?被誉为“文化学之父”的英国人泰勒,在他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中对文化进行了解释,他说:“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总体,是一个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它人类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性的复合体。”如此来看,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百家争鸣”时形成的儒、道、墨、法、名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等学派的思想、中国的四大发明、琴棋书画、传统文学、传统戏剧、传统建筑等等的都属于世代相传的中国传统文化形式。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进入了商品经济时代的大发展时期。各种新兴的物质文明和外族文化形式的入侵给中国的传统文化带来了巨大

的冲击。无数包含着丰富的民族特色和历史价值的文化形式被抛弃在现实之下。在这种危机日益严重之时,我们是否明白,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我们整个民族的重要性。固然,在这个日益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社会里,许多的传统文化遭受着被现实和历史淘汰的必然性。但是,对于经历了悠久历史洗礼而延续至今的传统文化,不管怎样我们都应该深层的分析其所存在的历史和现实的价值所在。当然,同样不可否认的是,在传统文化形式的众多种类与形式中,存在着由封建顽固思想所衍化出的传统文化形式。对于这些违反自由,践踏人性的封建思想、制度的体现,我们应该毫不犹豫摒弃。所以,对于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的追寻和探索,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谈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所考虑到的是对于传统文化现代价值的判断。首先倒底怎样的传统文化形式在当今社会有存在下去的价值,其次那些经历了悠久历史而延存至今的传统文化又倒底存在着怎样的现实价值。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现实价值的探索,整体上可以从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两个角度进行。 首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形式的现代价值。 所谓“物质文化”,指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其所表现的文化,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生产工具以及乡村、城市等。①从这一解释来看,物质文化的体现首先让我们想到的是在当今商品社会的功利主义催生出的文物的价值。这种价值大多体现在金钱的价值之上。摆脱这种看法,再来专注于其他的形式。例如,中华的饮食文化。中国是一个餐饮文化大国,一谈到中国饮食文化,许多人便会不自觉的想到中国食谱以及中国菜的色、香、味、形。同时由于地理环境、气候物产、文化传统以及民族习俗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粤菜、川菜、鲁菜、淮扬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这“八大菜系”也是在世界享有盛誉。实际上,中国饮食文化,也是指中国人的一种日常生活方式。中国饮食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两者的关联是极其密切的。这种物质文化形式,对于我们来说是日常生活中不可忽略的。其中所蕴含的价值,我想并非单纯的体现于果腹的作用上。对于这种文化形式,真正的价值或许是真实的反映了这个古老民族的精髓。对于审美文化的探索和精通,对于天地物之间的理解和认识,延续到每一种生活现象之中,并将之发扬光大。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的人来说,继承

浅析四川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

2 新西部 NEW WEST 2018年6月上旬刊 习 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1]在新时代,结合四川 红色文化的内容,传承和弘扬四川红色文化带给我们的积极作用,使四川红色文化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对于真正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传承和弘扬四川红色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增强理想信念教育 四川红色文化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四川红色文化精神集中表现为勤劳勇敢、开拓进取、团结协作、拼搏创新和无私奉献,是组成我国民族精神中的重要一部分,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崇高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四川红色文化的重要支柱,也集中表现了四川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1、加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四川红色文化包含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以及独具价值的精神内涵,如长征精神、三线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而且,四川是中共树立红色英雄最多的省份,四川英雄人物是全民族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形成的,并不断发展升华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彰显历史的新平台,四川红色文化的熏陶作用是教科书无法比拟的。因此,四川红色文化是引领和充实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动教材,坚持结合四川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挖掘其价值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尽力做到将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相结合,有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从而付诸实践,用中国梦这一大背景激扬自己的青春梦,激励学生将自己的个人理想自觉地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新时代的奋进者和开拓者,不断加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 2、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大学生正处于思想逐步成熟阶段,培养其正确的三观非常重要。随着西化的日渐严重,历史所遗留下的文化资 四川红色文化蕴涵了党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所创造和积累的丰富历史经验,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有效资源和载体。深入阐释四川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对于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先进文化,提高文化“软实力”,振奋民族精神,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丨董文文 浅析四川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 源特别是红色文化资源渐渐被丢失,大学生历史使命意识愈加淡薄,历史虚无主义思想严重,忽视集体主义精神,陷入了个人主义的怪圈。所以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就需要我们借助高校的教育作用,利用四川丰富的红色资源案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四川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四川人民通过艰苦卓绝、勇于创新和付诸实践的革命斗争精神和实践智慧的长期积累和凝聚而共同创造与建设的特定的历史时期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革命精神,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四川保留了大量的红色景点包括革命历史文化遗址、四川保路运动纪念碑、将帅故里、名人旧居、红军和解放军重要战役和战斗遗址等,这些鲜活的例子,对大学生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 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2]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前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3]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我们就必须以四川红色文化为基础和依据。四川红色文化是一种先进的文化类型,以优秀的精神品质为内核,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集体的智慧,共同的信念、精神品质及思维方式和作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的主旋律文化是红色文化,而四川红色文化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先进文化发展的产物,“继承了中华文化中最优秀的 ◎ 绵阳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四川王右木研究中心项目“四川红色文化资源的当代价值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西部文化丨Western Culture W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