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词块法教学

浅谈词块法教学

浅谈词块法教学
浅谈词块法教学

浅谈词块法教学

作者:董方圆曾家延

来源:《现代交际》2011年第07期

[摘要]本文对词块教学法和外语语言学习者的书面表达进行了相关研究,发现词块教学可以有效地帮助学习者克服词汇搭配不当问题,实现从地道、流畅的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的转化,同时改善教师词汇教学的思路与方法,提高词汇教学效率。

[关键词]词块搭配词块法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7-0216-02

引言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中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的要求,达到八级水平的英语语言学习者不仅需要掌握3000个单词,同时必须能用英语写出连贯且结构完整的短文。可实际问题是,大部分学习者虽然能达到《英语课程标准》中语言知识的要求,但在语言技能方面却差强人意。拥有上千个英语单词的学习者在面对短短几百字的文字表达时,为什么表现得捉襟见肘,语病百出呢?本文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讨,对比分析了不同学习者在书面表达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词块理论进行了相关研究,以及对其本质和分类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得出基于词块理论的词块教学法不仅可以有效解决英语语言学习者在书面表达中存在的问题,而且能够帮助教师改善英语词汇教学的思路与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濮建忠从语料库角度分析了外语语言学习者和本族语者在书面表达上的差异情况,其研究发现外语语言学习者所使用的搭配词与本族语者所使用的搭配词很少相同。“外语学习者不仅在词汇搭配选择上有明显的偏向性,而且常常出现诸如“reach…aim/object/purpose等不地道的词语搭配。”[1]笔者在整理收集的外语语言学习者和本族语者的短文时也发现相似的问题。(两者词汇量基本持平)通过对两者多篇短文的对比分析不难发现,外语语言学习者不仅在词汇使用方面较为呆板而且频繁使用相同的词语对事物进行描述。例如:140字数的书面表达中,good一词出现了五次分别是:He is very good;She’s math is good;She’s English is good;She’s basketball is good;I’m good.尤其是在词语搭配方面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母语负迁移影响,产生大量的不地道的甚至错误的表达方式,例如:My family has four people;She is my old sister;I like to see the baseball TV等。相比于本族语者地道流畅的语句,例如:He always steals my food and just gobbles it up so I can’t take it back。外语语言学习者的书面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如何使学习者在原有的词汇基础上生成地道流畅的书面表达?关键是培养学习者进行地道、纯正的词汇搭配能力,而以词块理论为基础的词块教学法改“词汇”为“词块”进行语言输入、输出,注重培养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

二、“词块”理论

(一)“词块”的内涵与外延

国外语言学家早在20世纪末就开始对“词块”进行研究,并从不同角度对词块的概念进行界定。语言学界专家Haworth用“语言预置词块(ready-made lexical chunks)”[2]来形容词块,专门研究词汇的语言学专家Nattinger & Decarrico 则用“词汇短语(lexical phrases)”[3]来表达词块的概念。直到Michael Lewis专著的出现,才对词块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深刻而又细致的描述。他用“chunk”这一术语来表示词块,并认为,“所谓chunk也可以理解为词汇短语,是指预先预制好且被频繁使用的多个词的组合,这种词汇组合有自己特定的结构和相对稳定的意思”。[4]并且提出词块应该包括,单词(通常指独立的词汇项,比如:you、pass、my、pen)、短语(polywords,一种固定的词语组合,在传统语言教学流派中被作为固定短语来处理,如 by the way,on the other hand等)、搭配(collocations,指的是语词之间的连用习惯,比如:to raise capital,a short-term strategy)、交际用语(institutionliseutterances,约定俗成的表达语是句级词汇短语,如:if I were you,I’d wait…leave the car at home)、固定句式或语篇框架(sentence frames or heads,此类短语也属于句级词汇短语或一些篇章框架型短语,比如:secondly…and finally)。

在我国,词块理论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吴静、王瑞东(2002)、罗凤文、梁兴莉、陆效用(2002)、濮建忠(2003)、王立非、张大凤(2006)、于秀莲(2008)等都对词块进行不同程度的研究。他们也用不同的术语如:“词链”“词条”和“固定词组”等来形容词块。从国内外权威专家的观点来看,词块可以是单个词语、完整的句子或具有一定交际功能的习惯用语,甚至短语都可以被定义为长度不等的词块。外语学习者通过将“不同功能的词块”进行分类,并把具有相同功能的词块储存在一起。在日常生活中根据不同的交际需要,将相应的整块提取出来,从而可以有效并正确地使用目的语。

(二)“词块”是词汇有效习得的原理

“词块”的习得比平常单个词汇的习得更加有效,主要是因为“词块”的习得符合二语习得的理论,也符合相应的教育心理学中的意义学习理论。戴曼纯认为开始学习一门新语言与学习其词汇是同时进行的。但是为什么当语法系统发展得相当完备时,词汇的习得依然远离目标呢?有些人虽然语法娴熟、词汇量大,在其书面表达中却表现出用词不当、内容空洞等低级错误,究其原因关键在于他们对词汇进行孤立地学习、记忆,导致对语言无法有效、准确地提取和使用。而词块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词汇,而是具有独立意义特征的、符合交际用途的有意义的载体,是多个词的组合。在语言学习中,储存于学习者记忆中的词块会大大提高词汇学习的有效性和交际性。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词块不仅减轻短时记忆的负担,而且有利于克服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因此,词块有利于提高外语学习者目的语输出的流利性、准确性以及有效性。

从语言习得的视角看,儿童主要是通过习得“预制语块”而非“单个的无意义的单词”来习得语言,特别是早期阶段的学习和记忆。当儿童使用“What is this”时,他们可能把这3个词当做

词块与词块教学研究

在外语教学中结构主义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先后出现,并占据主要地位。结构法强调语言知识的学习,但忽视对学生的外语运用能力的培养;交际法强调外语教学过程交际化,在教学活动中仅教授满足交际需要的最基本语法,忽视了语言知识的系统学习。针对这两种教学法的弊端,词块教学法应运而生。词块,作为融合“形式”和“功能”的综合体,体现出语义、句法及语用之间的关系,能够促进语法规则的发展,有助于语言表达的地道性和准确性,实现语言学习的应用目的。近年来,词块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和语言教学专家的重视。 词块被描述为语言单位长度不等的“块”,一般指同现频率较高、形式和意义较固定的大于单词的结构。在研究中被冠以不同名称,如:词块(chunk)(Sinclair1991)、词汇短语(lexical phrase)(Nattinger&DeCarrico1992)、词束(lexical bundle)(Biberet al.1999,2004;Cortes2004)、词丛(cluster)(Scott2004)、程式化序列/表达(formulaic sequence/ex-pression)(Wray2000;Lancker-Sidtis&Rallon2004)、短语结构(phraseology)(Renouf1992;Stubbs2002)。其他常见于文献的不同说法还有:预制语块(prefab)、多词单位/表达(multi-word unit/expression)、复现词组(recur-rent word combination)等。另外,计算语言学领域常用的“n元结构”(Ngram)也是同义术语。[1]无论其名称如何,词块在语言教学中具有其自身的优势。下面从语义学和心理语言学角度来论证词块习得和语言产出的优势。 一、理论基础 (一)语义学 “语义场理论”是现代语义学中十分重要的理论之一。“场”理论研究的是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有某种关系的事物或现象必然或可能聚集在同一个“场”内。传统语义学关于词义的“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研究成果为“语义场”理论奠定了基础。20世纪30年代,“语义场理论”是由德国学者特雷尔最先提出的。特雷尔认为,一种语言的整个词汇意义并不是单个词汇意义的叠加,词汇也不是孤零零地存在于词汇系统中,在一个语义场的范围内,各个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每个词的意义不是取决于它的所指意义或者是这个词的某一个意义,而是取决于这个语义场内与之共现具有与之相同的语义功能的诸词的意义。词块关注的是一系列连续的或非连续的、经常共现的词汇的组合,因此,语义场理论为通过词块来确定和掌握词的意义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心理语言学 培养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即培养他们用所学语言知识产出语言的能力。语言的产出包括口头和书写两种方式。对于言语产生过程出现了自动化过程和控制性过程的争论。自动性的研究经历了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自动化处理和受控制处理的两分法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将自动性视为从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规则转化的连续体的过程。Segalowitz认为自动性具有快速、不停顿(ballistic)、独立于负载(load-inde-pendent)、不费力和无意识等特征。言语的流利性与自动性密不可分,并取决于言语产生的自动化程度,如:编码过程的自动化和使用套语等过程就对二语流利性的发展至关重要。下面我们用Levelt's model的模型来解释词块对语言输出的作用(见图1) 。 图1Levelt语言产出模型 Levelt's model的语言产生模型表明语言产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包括三个重要部分:概念化过程、言语组织过程和发音阶段。其中言语组织过程还包括词汇编码、语法编码和语音编码。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同时处理这些过程,即使对记忆能力强的人也是十分困难的。词块具有融形式-功能、语法-语义-词汇为一身的特点,在语言的计划和形成过程中可以在多个点被同时提取,这样大大减少了提取时间。具体来说,在大脑里存储大量的词块,学习者在遇到合适语境刺激时就不用逐个地选择合适的单词,再把这些单个的单词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组成合适的片段,再把他们按照语音系统规则发出来。这个复杂的过程被简化为一步就是选择合适的词块。同时由于学习者不用再把单个词按句法组合,而是使 第24卷第3期2011年3月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24No.3 Mar.2011 词块与词块教学研究 [摘要]词块教学法逐渐成为外语教学的一个热点。本研究以语义场理论和Levelt模型为理论基础,论证了词块对语言输出的作用。以词块为单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关注—强化—输出”的词块教学思路为词块教学提供了可行性方案。 [关键词]词块;语义场;Levelt模型;关注—强化—输出模式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张洪莲(1977

高中古诗文教学策略

高中古诗文教学策略 贵州师范学院文学院吴俊 一、高中古诗文教学现状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虽几次修改,但对古诗文的教学要求始终未变,还有加强的趋势。例如,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古诗文选材有所增加,高考中课外古诗文分数也占很大比例;另外,《新课标》也要求“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学生文化素养”“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 高中古诗文教学的现状并不容乐观,面临着很多困难,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师方面 1、从对古诗文的认识方面看,有的教师受实用主义的影响,错误地认为,学生学习古诗文对他们未来人生没有太大的帮助。另外,还有教师认为,我们现在处于新的时代,根本没有必要学习古代的东西,这些古诗文和现代社会是脱节的,学习起来浪费时间和精力。由于老师存在错误的认识,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古诗文的动力不足,兴趣不大,教学效果差。 2、从教材内容方面看,有的老师认为高中教材古诗文的篇幅太多,不仅对老师是个挑战,学生学习起来更头疼。加之古诗文语言文字深奥,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必然也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负面影响。 3、从教师知识学养方面看,教师自身的古诗文基础薄弱也是

影响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自新文化运动以来,我们一直提倡着白话文,教育发展了几十年,那些熟读经典作品的优秀老教师大多不在教学岗位上了,而现在的教师相当部分对古代经典作品积累不够,不能得心应手去发掘古诗文的内涵,引导学生去领悟古诗文的魅力,而只是一味去背教参、背教案,从个别字词讲解出发,肢解课文。 4、从教学方法上看,现在为数不少的教师仍然采用的是“满堂灌”、让学生死记硬背式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缺少具有启发性、能力培养和人文熏陶的讲解和引导。教学方法的单一和呆板,难以调动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二)学生方面 1、学习古诗文兴趣不大。读古代诗文,必须要咬文嚼字、回顾历史、理解背景,这种花时间、花精力的工作对追求直观、快节奏的中学生来说是一种浪费,但是又考虑到高考的原因,就不得不学。课堂古诗文讲授的种种不足也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受现实功利因素的影响,不少学生认为,学习古代诗文不是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读大学涉及古代的东西很少,因而缺乏古诗文学习的动力。 2、人生经历有限、知识积淀不够,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古诗文的一个重要因素。选入高中教材的古诗文有丰富的思想、艺术内涵,不少作品表现了古代作者坎坷的人生和深刻的人生体验,由于学生受生活视野的限制,学习古诗文难以体会到其中丰富的内涵,感受不到作品的魅力,因而学习缺乏兴趣和热情。一般说来,男同学比女同学对学习古诗文更感兴趣。

【略谈词块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英语词块教学法

【略谈词块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英语词块 教学法 英语词汇学习是目前研究者关注的热门课题之一,而词汇学习__切实有效则是关注的焦点。传统的词汇教学中,学生通常只是死记硬背来记忆单个单词,然而当代语言学研究表明:词的联接、搭配与意义是紧密相连的。 英语表述的很多情景是对词块的运用,它们对提高英语学习者英语表达的地道性和流利程度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词块教学法作为一种切实可行的词汇教学方式,在英语教学中有着广阔的前景。本文研究了英语词块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理论依据,并在实践的基础之上描述了词块教学法的具体操作方法。 一、词块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英语词汇是英语的基本单位。长期以来,学生在英语词汇学习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收效甚微。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常花大量的时间讲解新单词,但效果不佳,究其原因,与学习、教学策略有关。 Becker(1976)最先提出词汇组块这一概念,他指出“我们的表达法是使用预制的框架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样我们就不需要再费

力从单词开始来组建语法结构了”。词块(chunks of language)理论是由Nattinger和DeCarrico(1992)提出的。他们将人们习惯上认为的短语词汇(Lexical phrases)定义为长度不等的词块,并认为词块是约定俗成的、具备功能的复合物,比之按语法规则拼凑而成的句子在交际中出现的频率更高,具有更为明确的习语意义。 简言之,词块就是以整体形式储存在大脑中的一串词,可整体或稍作改动后作为预制组块供学习者提取和使用。Lewis(1997)将词汇组块分成四类:(1)多词块,如for example,这是学习者需熟记的基本词汇。(2)高频搭配组合,如have a look,它们是自然言语中频繁出现的词汇组合。(3)固定表达,如What’s your favorite...?了解这种固定表达是准确、自然地应用英语的基础。(4)半固定表达,如drop the ball。从词块分类可看出从词汇层到句子层,词块内部可供语用变化的空间越来越大,这正是灵活性应用词汇的空间,也是词汇教学创造性开发的空间。 二、词块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实践 基于上述理论,英语词汇学习的关键是英语词块教学法,根据英语单词音、形、义的特点和已有知识经验,进行辨认、探索和巩固(Identify, Explore and Consolidate)。

浅谈古诗文教学的意义

浅谈古诗文教学的意义 关键词: 打油歪诗,流毒之深,《最后一课》,《文化苦旅》他山之石,忧愁伤感,吐故纳新,历久弥坚认识偏差,背叛历史意味背叛,根深好正,方能叶茂,现实呼唤,复兴要求,弘扬传统文化,读好学好古诗文。 年临知天命,从教近三十载,耳闻目睹教坛轶事多多。从中稍有心得,并以此愿就教于大方之家。 曾记得有学生题打油诗道:“我是现代人,何必学古文,不学古诗文,照当大官人。”其对古诗文的戏谑之心轻狂之态毕露无遗。当时不仅喷饭这群小子年少无知,而且更感叹我们在文化传承上的流毒之深。 曾教过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韩麦尔先生说的那些话,仿佛至今仍在耳边回响,譬如:韩麦尔先生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准;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钥匙。这些虽为他山之石,但是我从中看到了他们对自己母语的喜爱,对自己国家传统文化的尊重,更从中看到了文化乃至传统文化,对一个民族巨大的现实意义。 也拜读了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他在《文化苦旅》中,以沉重的心写到那些漂泊到南洋的中国人的第三代便有不少渐

渐不知华语为何物,姓氏为何物。正如余先生评点说此时他们的血缘原则,情感原则,文化原则暂时让位给了开放原则、实用原则。成了一个个斩断根源的“抽象人”。一说起这些不免让我们有点闹心,忧心甚至痛心,但是我们大可以不必太忧愁,太伤感,太伤心了。 事实上我们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唯一一个文明没有断根的民族,我国的文明载体,种族群体和文字文献,风风雨雨几千年,不但没有消亡,永远不会消亡,而且能够兼容并蕴,吐故纳新,从而历久弥坚,显示中华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强大的生命力。 但我们现在为什么还要正本清源,端正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明确学习传统文化的意义,从而提高人们,尤其是学生学习古诗文的自觉性,自信心呢?对此,我有以下陋见,权当是抛砖引玉吧。 其一,一些“现代人”对传统文化存在认知上的偏差,他们粗浅的认为现代人就可以不学古诗文了,就可以不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了。正如列宁所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难道我们在文化传承上可以做一个数典忘祖的人吗? 其二,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无疑根深根正根好才能叶茂。我们中国之所以能成为硕果仅存的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的幸存者就是因为我们拥有全世界为之瞩目更为我们中国人引以为豪的优秀传统文化。且不要说世

高中古诗词教学汇编

高中古诗词教学

浅论高中古诗词教学 诗词鉴赏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高考中的重点和难点。鉴赏诗歌有许多途径,意象往往是考生选择分析诗歌的重要角度。意象,就是表意之象,即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 意象教学即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将作者所展现的情感以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展现出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高中语文诗词选修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更快速、更准确地掌握诗词意象,无疑成为高中语文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 本文从意象教学的角度进行切入,依据自身多年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几条较为有效的方法,以供同行商榷。 一、创设情境,在意境中体会诗词意象 高中语文诗词选修课教学的目的,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另一方面更在于让学生感悟诗词中所体现的意象,感受作者的情感,从而准确把握诗词的主题思想。从这个角度而言,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通过必要的手段,了解诗词的内涵。而在教学中最有效的手段,莫过于将学生置身于诗词所营造的意境中,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作者的情感。作为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将情境与诗词所表达的情感相贴近,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创设情境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一是通过多媒体仪器,为学生营造氛围。如在《虞美人》一课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南唐李煜的电影剪辑《虞美人》,让学生在几分钟的影音播放

中,感悟李煜丝毫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体会李煜对故国的无比深切的怀念之情。“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反复吟诵,更让人感受到李煜作为阶下囚,怀念往昔生活,感受现下悲苦的绵绵不绝的愁思。 创设情境也可以是以音乐营造氛围,通过音乐传达的情感,为学生诗词学习营造氛围,让学生进入状态,体会诗人的情感,把握诗词意象。如在《春夜别友人》的教学中,可通过音乐播放男生吟唱的《春夜别友人》,感受音乐传达的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感受作者目送友人赴古道,隐隐哀愁胸中涌的离愁。 二、角色体验,达到情感的共鸣 在语文教学中,很多时候会用到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情怀,同样的,在诗歌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在理解诗词含义的基础上,置身于诗词描述的环境中,以诗词中人物的身份,感受诗词的意境,进而把握诗词所传送的情感。 如在《送友人》的学习中,教师在引导学生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对诗歌进行扩展,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李白、李白的友人,让学生依据诗歌内容,在角色扮演中,感受作者不忍离别,希望远行的人留下来。青翠的山峦横卧于北城之外,绕城的河水像一条白练汩汩东流。

对词块教学法有效实施的思考

对词块教学法有效实施的思考 作者:房伟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7年第09期 【摘要】高中英语词汇是英语学习的一大难点,生词新词长词难词相似词层出不穷。本文依据词块教学理论,探讨了词塊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以期能改善传统单词教学投入大效益低的局面,拓宽词汇教学的思路,使学生们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关键词】语言词汇;词块教学;语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9-0117-01 “Without vocabulary,nothing can be conveyed.”这是英国学者Wilkins[1]的名言。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更是语言的生命。词汇学习一直是高中英语的重中之重,我们强迫学生背诵词汇却收效甚微。学生在记忆遗忘中辗转反复,痛苦不堪。其实,作为语言生命单位的词汇,和多彩的语言一样,生动绚丽、趣味盎然。那么,学生如何轻松学习英语词汇,在紧张的高中学习中有效的进行词汇积累呢?在此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概述 近几十年来,英语教学界的学者都在积极探索以培养学习者应用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美国语言学家Michael Lewis[2]认为“语言是语法化的词汇,不是词汇化的语法。”,他的词汇法(The Lexical Approach)提出培养词块意识是语言教学的要素,可以有效提高学习者的语言使用能力,并将词块分为四类:多词词块(poly-words)—两个以上单词组成的基本词汇;高频搭配(high frequency collocations)—习惯搭配及词汇短语;惯用话语(institutionalized utterances)—具有固定语用功能的单词组合;句子框架和引语(sentence frame and heads)—半固定的书面语词汇。简单说,词块就是语言中约定俗成的词汇短语,具有稳定的组合结构和特定的语用功能,在日常交际中频繁使用。 二、背景 传统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为了节约课时,常将语言点单独提出先学习。朗读单词解释词义后举例句,课后进行听写。此方法在小学初中颇有成效,学生强化记忆,考试很少会脱离书后单词表上的词义。但进入高中,词汇量大大增多,难度日益加深,单词长词义近,所用语境却截然不同,学生感到茫然,他们疯狂记诵单词,却效果欠佳,尤其在面对阅读和写作时,束手无策。

浅谈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

浅谈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 文昌市第一小学吴小莉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它以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意境、 生动的形象、含蓄凝练的手法、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的语言,成为中 华民族营养丰富的精神滋补品。《语文课程标准》把“认识中华文化 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作为语文教学的总目标之一。古诗 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通过学习古诗文,既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文学素养,又可以从情感上、 思想意识上得到美的体验,从而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对此,我们应有 新的认识,新的感悟,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更多更好地去探索、去 研究。但是目前仍有不少教师,还是没有脱离“释题目——解难字——译全文——说情感——齐背诵”的传统教学模式。这一单一、机械 的教学模式,不仅使教学平淡无味,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且限制了 学生自主能力、审美能力、想象能力等培养。面对这一现状,再结合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古诗词教学应遵循的原则,我认为在进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时候应该遵循以下几个策略: 一、故事激趣法 喜欢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随古诗词作品流传至今的故事、传 奇不少很有趣,若能把握时机,予以穿插,既可以帮助理解古诗,体 会诗人情感,也可使学生在紧张的脑力生活中得到调节,享受轻松、 愉快。如在教学李白的《赠汪伦》一诗时,先讲唐代泾县农民汪伦, 想请诗人李白来作客又怕李白不来,就写信给李白,“骗”他说,这里有“十里桃花”(其实是方圆十里的桃花潭),还有“万家酒店”(其实是一位姓万的开的独此一家的酒店)。李白后来不但没有责怪汪伦,相反他十分珍惜这份情谊。故事讲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已注入孩子们的心扉。

浅谈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的内容

浅谈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的内容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在XX年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简称新大纲中明指出小学阶段古诗词的教学目标是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低年级背诵古诗词是每学年30篇以上,中年级30篇左右,而高年级则为20篇以上。XX年试行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第一学段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二学段为50篇(段),第三学段为60篇(段)。而且在其附录的“古诗词背诵推 荐篇目”就有70首。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肯定和提高了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地位。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妇孺皆知、脍炙人口,都是古诗中的精品。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诵读这些古诗词呢? 一、初读诗文,了解作者 诗读百遍,其义自明,其情自见。诵读古诗方法很多,分自读、对读、群读,又可分为默读、声读等。多读,可以让学生把握诗词的内在节奏。节奏是古词的生命,读诗的过程也是欣赏诗歌的一种过程。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化为心中之本。 整体朗诵诗歌的过程中,由于现代文和古文之间的不同,首先要引导学生读准每个字,每个词的读音,例:《回乡偶

书》中“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现在“衰’’读“shuai,但古读音应该是“cui”,古读音更能押韵,更能体现古诗的韵律美;例如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古时应该读xia.,而现在用汉语拼音读xi4,就不和谐,不押韵了。在处理这个问题时,我就先让同学们自己读,多读几次,体会到古诗的押韵美,学生自然选择读古音了。 二、精读课文,了解诗意 读通古诗后,就要了解这首诗的意思,在语文课本中,古诗词都会有注释,将不太容易理解的字词翻译出来。这时,我多半希望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或个人言的方法,一句一句让让学生慢慢去自己探究,老师在旁适当点拨即可。还可以鼓励学生借助古汉语词典,去自己翻找。这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学习能力,有很大帮助。 三、研读诗文,体会情感 (1)了解背景: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中,有不少的古诗词,它们作者不同,背景不同,表达的情感也不同。就拿“送别主题来说,有李白的《赠汪伦》,写汪伦以歌声送友,李白借潭水抒友人对已感情之深;有李白的《送盂浩然之广陵》,写李白以目光送友,以长江之水喻友人之间感情绵绵不绝;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维以酒送友,借朝雨,青柳,美酒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伤感之情。这些都淋漓

词块教学的必要性

词块教学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词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通常以语法概念抽象地处理词汇。然而,当代语料研究表明,词的形式(form)与意义(meaning)是紧密相连的,并且句法与词汇具有互选性,这主要体现在词汇使用的两个方面:类联接(colligation)与搭配(collocation)。基于词汇的这种特性,词块(chunk)这个概念被提出来了。由于词块的概念突破了传统上的单词、词汇的范围,它的作用已远远超出了词汇搭配等的范围,扩大到句子甚至语篇的领域,所以词块教学将是带动整个英语教学的最佳突破口,符合现在提倡的整体教学思路。 一、词块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1.符合认知的基本规律根据Chomsky的普遍语法假设,儿童天生就有学会语言的能力,他们习得语言遵循着“输入一假设一验证一比较一内化一创造”的程序。儿童在还没具备语法系统的情况下,会根据外界的语言输入不加分析地产出语言,然后不断地调整和验证自己的语言假设,最后获得语言的规则并能创造性地使用语言。而这些语言输入正是他们习得模仿的语料,其中大部分都是以整体词块形式出现,因此,词块在习得语言的早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有关儿童语言习得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儿童经历了一个在特定语境下使用大量未加分析的语言板块的阶段。如他们在学说话的过程中,会把诸如“What—is—it”、“Give—me”、“I-want—to—go”等类似的不可分割的词块整体来使用,经过反复使用后,发现这些板块的内部结构可以替换,于是会说出像“What—is—that”、“Give.him”、“I-want—to—eat”这些表达式,并最终习得语言。非英语母语的儿童在学习英语时也经历了同样的过程。Hakuta研究了日本儿童习得英语的过程,发现他们也是大量地使用不同形式的词块。 2.学以致用原则的最佳体现结构法过于强调语言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语言的应用。交际法又过于强调了模仿交际的课堂活动而忽视了语言知识的系统教学。词块是语法、语义和语境的结合体,所以,词块法将是一个把知识与应用有机结合起来,避免以上两个极端的有效途径。另外,以词块形式习得语言,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想从本质上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老师应尽量少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和总结规律。词块法正是体现了这一宗旨,因为词块的习得就是先不加分析地吸收,然后在反复运用中总结出词块中包含的语法规则。 3.符合我国学生学习的特点我国学生受到传统语文学习方式的影响,较习惯于背诵篇章,熟背以后就会把其中的一些句子应用于其他场合。中国有句谚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即在学习初级阶段,可不加分析地接受和学习一些语料,在不断使用过程中就会对这些语料更加熟悉,然后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这里强调的是内化过程,只有先充分吸收和熟悉了语言知识,才有可能将它们转化成语言产品。所以,以词块形式,先大量地识记、背诵各种语料,然后达到使用、掌握和创造的阶段,这种方法很适合我国学生学习的特点。 二、词块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优势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词汇学习实际上存在着两个相互联系的环节:一是词汇的理解和记忆。二是词汇的搜索和使用。在英语教学研究中,我们发现,出现在词汇教学中的问题并不在前者,而是在后者。也就是说。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并没有多大问题,而问题主要是如何在使用时尽快地将所需词汇在大脑中搜索出来,并能恰当地使用。 Wallace(1982)认为,目前英语词汇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1)使用时搜索不到所需词汇;(2)词汇使用不恰当;(3)词汇使用不得体;(4)词汇使用不符合语言习惯。对于我国学生来说,除了上述问题以外,还有母语干扰的问题。词块就如建筑所用的预制板一样,在英语学习中就好比语言的预制板,是语言的半成品,可以作为储存和输出的理想单位。因此,中学英语教学应充分发挥词块的积极且有效的作用。

浅谈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及策略-教育文档

浅谈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及策略 古诗词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从古诗词教学中可以领悟到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审美情趣。孔子曾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由此可见古诗词对提升个人品味、气质方面亦有重要作用。但是,当前我国古诗词教学还存在些许不足之处,学生对古诗词兴趣不浓、主体意识不强、教师教学重应试不重感悟等等,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 一、当前古诗词教学现状 (一)偏重知识化,忽视趣味性和赏析感受 很多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将教学重点放在了诸如写作背景、作者状况等文学常识上,对于诗歌本身的赏析却没有过多关注,轻视了学生对古诗词作品感悟的重要性。教师将讲课的重点放在古诗词的翻译上,虽说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大概意思,把握诗词的大致背景,但是诗歌是一个整体,这样的拆分理解会将诗词的美分离开来,这和孔子所说的“微言大义”有着很大的差别。并且这种教学方式会扼杀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缺乏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二)教条化严重 在目前的诗词教学中,教条主义严重。教师为考试而教,并不是为赏析而教,这从近些年的语文试卷中可窥知一二。大量的

语文试卷涉及的题目单一,偏重对学生记忆性知识的检查,这使得教师不会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带领学生赏析、品鉴诗词。这种缺少人文熏陶的诗词教学使得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丧失,也难以获得很高的文学积淀。 (三)重背诵,轻朗诵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教师习惯于注重古诗词句意的讲解和背诵。上课时教师忙着为学生拆分讲解,逐句分析;课下学生忙于背诵记忆,真正的朗读、吟诵,体味式教学却往往被师生忽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才可以入境入情,才可深入理解古诗词的独特意蕴,获得自己的体味和形成独到的见解。朗诵的过程是学生理解、消化、吸收的过程。 二、古诗词教学对策研究 (一)趣味性引入,创境体验 趣味性引入就如电影的预告片一般,提前扣住人的心弦。古诗词教学导入语是否精彩,导入方式是否得当对课堂展开和学生学习的效果有重要的影响。由于古诗词与我们所处的年代相去甚远,学生难以对其产生兴趣和共鸣,所以教师在上课前应创设各种情境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可在课前先为学生讲一个小故事;可利用视频、音乐等手段营造氛围,让学生快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如在讲解《天净沙秋思》时,笔者在上课开始前先播放一段离家之人远在异乡的视频,然后询问学生的心情和感

浅谈古诗教学方法

浅谈古诗教学方法 古诗教学有利于学生加强语感,积累语言,陶冶情操,丰富想象。但是,古今语言的差异,生活环境变迁所形成的诗人于学生感情之间的距离,以及古诗抽象概括、精练含蓄的额特点,均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多年来,我一直采用适合学生年龄的特点辅读方法,致力于探索古诗教学模式,并运用于教学实中,使学生受益匪浅。现简介如下: 模式一: 故事引入——熟读理解——品读背诵 教学先将故事的内容,结合写作背景,编成通俗易懂的故事讲给学生听(有时可配挂图或简笔画),以次激发学生诵读故事的兴趣,理解古诗的内容。接着,出示古诗,经范读或听录音,扫除阅读障碍。学生边读边思考教师所讲的故事,琢磨词和句的意思,教师及时点拨,学生主动理解。最后,教师配乐朗诵,学生朗读品味。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思维处于活动、兴奋状态,诵读抑扬顿挫,回环流畅,直至背诵。 模式二: 背诵相关古诗引入——速读理解——想象意境——美读成诵 根据所学古诗的内容,先让学生背诵学过的同类古诗。这样既可复习旧知、加强记忆,又易找到知识的联结点,为学习古诗作平稳的饿铺垫。接着,要求学生快速读通读顺,约略理解古诗大意。然后,学生闭目想象,教师以诗化的语言描述意境,并配上音乐,创构诗境,造成特有的心理氛围,使学生形象地感知深藏在跳动的字里行间的深隽永的思想和委婉复杂的感情。最后,配乐诵读,学生置身于诗的煤精,体察、感悟、陶醉,直至背诵。 模式三: 自学检查——质疑讨论——尝试辅导——欣赏练习 初读时,学生划出读不准、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句。通过查字典、查资料,学生初步读通、读懂,教师及时检查,了解学生对古诗的理解程度。这一教学环节,促使学生及时找到自己在内容理解上的空白点,进而带着强烈求知欲积极参与,更好地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展开讨论,相互交流,自己解决问题,使整堂课都活起来。然后,教师重点辅导,让学生品味古诗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引导学生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与作者同喜同悲,学生文字的欣赏感受能力就会受到美的熏陶。最后可作尝试练习,如让学生根据诗意即兴表演,或乘兴作画,再现诗境,加深理解,也可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诗比赛,设计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口答题,开展古诗知识抢大活动等。 模式四: 知诗人解题意——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迁移运用 首先,教师让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写作背景,理解题目的意思。随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读感知古诗,要求读准,不添字,不漏字。在此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词讨论、品味,领悟诗意。这时本模式中较关键的一步,因为字词是古诗肌体的“建筑材料”,深的意境和丰富的内涵均由此表现出来。教师应引导学生创设想象的氛围,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内在韵味,在头脑中再现古诗的艺术境界,沉浸在诗情画意的享受中。最后,出示相似的古诗,让学生按上述的精髓,领略其深刻的底蕴。

信息技术与小学中高年级古诗词教学整合模式初探论文

信息技术与小学中高年级古诗词教学整合模式初探论文信息技术与小学中高年级古诗词教学整合模式初探全文如下: 摘要: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和氛围,引起学 生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和谐全面发展, 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古诗词教学;整合;模式 教育部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在中小学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在各学科的教 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让信息技术真正 成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以利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方法、模式和规律。 经过尝试和深入的探索,我体会到在语文诗词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重组后 的资源适时融入教学中,带来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总结出由“巧妙引诗文―初读知大意― 品读悟诗情―扩读升情感”组成的四步教学模式。 一、巧妙引诗文 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和氛围,引起学生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和谐全面发展,提高教学 效率。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堂伊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结合诗 词相关的内容,编成通俗易懂的故事讲给学生,设置悬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诵读诗词 的兴趣。如教学《赠汪伦》一课,教师先给学生们讲了李白和汪伦结识的故事,说到“千 里桃花,万家酒店”出示多媒体课件,于是李白欣然而来……李白与汪伦结为了好友,及 至离开的时候写下了这首《赠汪伦》。这个小故事把诗文放置到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情节之中,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设计一个有利于学生获取知识的信息库:囊括了诗词的相关资料:如作者生平,时代背景、相关诗文等,教师把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等多媒 体教学软件的先进技术有机地整合,并合理运用到诗词教学中,直观的形象、美妙的图画、动听的音乐,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唤醒了学生潜在的审美意识。 二、初读知大意 小学语文教学中“初读诗文”,旨在疏通文本。为了较好地完成本环节的教学目标, 我们建议分“三步走”。即:自读清障碍;指读名节奏;齐读小韵律。再加上我们适时出示 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紧紧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能较好的实现“初读诗文”的教学目标。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词块教学法初探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词块教学法初探 本学期一直在尝试怎样使学生能够更精准地使用词汇。一直以来我坚信在语境中使用词汇不失为一个科学的方法。那么我们又怎样在课堂教学中来实施这一方法?在本学期的教学研究中我发现“词块”学习是一个高效的语境学习法。在初中英语语篇教学中进行词块教学的方法,是促进初中英语听、说、读、写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每个单元都以一个话题的形式来构建知识体系,与 此内容相关的大量词汇、词组与句型将在一段时期内,通常是一个星期之内不断在课堂教学时被师生复述,这有利于教师帮助学生针对某种情景以最快的速度积累词汇和语言范例。当新词汇教学转变成词块教学后,原有的生词单字教学就变成了词组和句型的教学,它能帮助教师更有效地组织教学内容。词块学习符合词汇教学最重要的理念和原则,立足于词汇系统之上,着眼于词汇教学之外。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词块具有部分临时生成的特性,为师生的听、说、读、写活动提供了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体现了在使用中学习词汇,在语境中运用词汇,增强了英语教学的趣味性与实效性。 学生学习词汇最大的问题是词义记不准确、用词不当或词汇提取失败完 全遗忘,这导致学生英语学习费时低效,语言运用能力差。然而词块学习可以促进词汇学习,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性。因为词块不仅融合了语法、语义和语境的优势,而且词块学习符合认知心理学对信息进行有效记忆与提取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活动始于学习者的注意,通过注意,一部分与当前学习任务有关的信息进入短时记忆系统,与此同时,与新信息有关的被激活的原有知识也进入短时记忆系统,新旧知识相互作用,新知识在短时记忆系统被编码,最后进入长时记忆中贮存起来。可是短时记忆对信息的贮存时间只有30秒左右,而且容量极有限。词块理论本质上表示记忆对信息的加工过程,即把单个信息组成更大的单位。在词块教学时,不是单个的单词而是一个词组或句型作为一个信息单位,这不仅扩大了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而且把词组或句型作为新知识来学习,对新词汇赋予了词汇逻辑意义。当新词汇转变成富有生动意义的词块后,新词汇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更加容易建立实质性的联系。 词块学习符合语境学习的要求。词块有时由较大的词汇群构成,有时是整个句子,因此词块具有较强的语用功能,它们的使用往往局限于某些语境之中。由于掌握了正确的词块也就掌握了语境,因而在特定的语境中背诵词块比脱离语境学习词汇更容易学到鲜活的语言,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词汇的乐趣,而且为学生提供了便于储存和提取的语言材料,提高大脑对语言的记忆和恢复功能.,从而 提高学生使用英语的准确性和流利性。 下面以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3为例,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针对不 同的课型,谈谈初中英语中的词块教学。 1.听说课型的词块教学。 这节课听的任务是训练学生听的能力,匹配与每段对话相关的图片,学习一些活动场所的新词汇,为下文的对话教学作准备。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听力任务,对于这一部分的新词汇处理,我采用了词块教学方式。首先呈现图片,接着

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 摘要】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 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对于小学生来讲,古诗词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 塑造学生的思想和人格的重要途径;是为提升语文素养打下基础的关键阶段。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小学?情感培养?方法 古典诗词博大精深,灿若星河,千百年来,滋润了多少代中国人。古诗是我国传 统文化的精粹,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流传下来的能够选入小学课本呈现的古诗更 是其中的精髓,它能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在我们小学课本中就收录 的诸多古诗词内容丰富深刻,情感积极健康,它们起着感染和净化学生心灵的作用。但是在教学中又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不足。本文试着对古诗词的分析,从以下几方 面谈一些自己浅显的看法。 一、古诗词教学问题 1、枯燥单一的“演讲式”,课堂缺少活跃 “演讲式”俗称“填鸭式”,也就是满堂灌。这种教学使得课堂死气沉沉,教师教的 辛苦,学生学的辛苦。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分为释题目,知诗人;解难字,译全篇;说思想,齐背诵。整个过程机械化,使原本内容丰富,意味深远的营养大餐被做成毫无 新意的小菜。同时这种教学形式限制了学生创造力,扼杀了学生思维的灵性和生命 的活力,古诗词所隐藏着的美感被无情的摧残殆尽,课堂上缺乏美感,缺少情感的迸发。 2、学诗方法单一,破坏诗歌的整体性 教师在教授古诗词时,老是紧盯着课文,不敢越雷池半步,生怕节外生枝,生怕联 系一些课外知识、拓展相关古诗会浪费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采取一问一答,学 生们只知道回答,并未理解问题到底与诗词之间有何内在的联系,破坏了诗歌的 整体性,进而无法很好的领悟诗歌的意境。 3、关注角度狭隘,学诗兴趣下降 新课标中有明确的对于古诗文的篇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也偏重对学生古诗词的“量”的积累,让学生大量的机械的抄写,背诵,默写。同时采取一板一眼的翻译,学生在枯燥的抄写和背诵中记住古诗词。这样容易对古诗词产生厌恶。慢慢地, 对于古诗词的兴趣便下降,甚至丧失。 二、培养策略的探讨 1、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对于教师来讲,就应该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古诗词不仅仅限于书上的内容,可以先向学生介绍描写生活场景的古诗词, 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诗词,诗词就在我们的身边。比如,杜甫《春夜喜雨》中有“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诗句,让学生理解这是写春雨的诗句。接着找 一些有关雨的诗句,扩宽自己的古诗词知识面,然后与大家分享,日积月累,不 仅能学到众多的古诗,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对古诗词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 打下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教师教古诗词时,所选的教学方法也很重要。同样 是送别诗,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赠汪伦》两首诗虽是同一人所写,但在情感和表达方式上却不同。这样一对比,学生在情感上就有所触动,就 很容易掌握不同古诗词的中心主旨。正如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初探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初探 中国教师采用的传统教学模式导致了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停滞不前,面对较为简单的小学课文,许多教师对教授的古诗词都可做到一目了然,从而如忽略了文章对不谙世事的小学生来讲是多么的晦涩难懂。照本宣科式的教学不仅仅不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还不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古诗词的内涵,无法做到语文教育的最终意义。欣赏其中诗人所抒发的情感以及诗句的美感。想要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就要从教学方法入手。 标签:小学语文;古诗词;想象;创新 一、音准、韵美 对于小学教育来说最主要的基础就是识字,学习生字是小学生的主要课程,所以一定要将古诗词的发音读准,只有做到浅层面的熟读才能向下进行更深层面的理解,很多古诗词必须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才不会“误入歧途”,例如,“碧玉装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其中的“绦”应该读“tao”而不是“tiao”。成语“衣冠禽兽”现在的意思是来指道德败坏的人,说他们徒有人的外表,行为却如同禽兽。但是在古代“衣冠”是权利的象征,历来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在衣服上绣飞“禽”走“兽”来显示文武百官的等级,以此可以看出,现代文与古诗词之间大相径庭,只有有感情的朗读,多读并且把字读准才能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文,朗读的时候一定要有韵律美才能领略其中的意境美,所以音准、韵美是学习古诗文的基础。 二、抓重点,理解诗意 古人与现代人的说话方式、习惯的不同大大加深了古诗文的学习难度,古诗文凝练简洁、晦涩难辨,需要教师做充分的解释与介绍,所以就要求教师能够做到抓重点来帮助学生理解诗意。一首古诗词中虽然有很多句,但是精华通常都集中在一两句中,抓重点就是要抓住古诗文中的人名、地名以及现在仍然通用意思不变的词语,使学生容易记忆。例如,李白写友人相送时的所作的《赠汪伦》中“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最后一句“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才是整首诗的画龙点睛之笔,以夸张的手法些潭水的深,再写汪伦的情谊比潭水还要深,深刻表达了李白与汪伦间堪比管鲍的友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可以抓住其中“黄鹤楼”、“烟花”、“扬州’等景物、地点来分析诗意,理解诗境,教师运用这类教学方法便于学生领悟古诗词的内涵。 三、运用想象完成默写 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想像就是深度。没有一种精神机能比想象更能自我深化,更能深入对象,这是伟大的潜水者,科学到了最后阶段便遇上了想象。诗词的创作需要发挥想象力,学习理解诗词更需要想象力。杜牧的《清明》就突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调查问卷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调查问卷 学校:_______ 年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 亲爱的同学们: 为了了解大家对高中教材古诗词作品的学习现状,以便得出赏析古诗词作品的方法,更好地指导老师教学,我们设计了《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调查问卷》,请认真回答以下问题。感谢你们的参与和配合! 1.你喜欢古诗词吗? A、喜欢() B、应付考试() C、一般() D、无所谓() 2.你喜欢古诗词的原因? A、喜欢它的语言() B、喜欢它的思想情感() C、它能在考试时对提高成绩有很大帮助() 3.您认为高中生学习古诗词主要是为了什么? A.继承文化传统() B.提升人文素养() C.提高写作能力() D.提高考试分数() 4.在课外你会主动去读古诗词或者了解古诗词作品的相关知识么?

A、会() B、偶尔() C、不会() 5.你喜欢背诵古诗词吗 A、喜欢() B、无所谓() C、被老师和家长逼迫才背() 6.你深入了解以下哪位诗人的艺术风格? A、李白的飘逸奔放( ) B、杜甫的沉郁顿挫( ) C、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 D、王维的恬静优美( ) E、苏轼的豪迈旷达( ) 7.你平时学习教材中古诗词作品的方法是什么? A、自主预习() B、先朗读,再背诵() C、等老师教,平时根本没兴趣() D、上课时准备资料书随堂学习()8.除了讲授必修课本中的古诗词外,老师曾讲授或者组织学生讨论学习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古诗词吗? A、会挑重点讲() B、基本都会讲到()

C、不讲,但要求背诵() D、未做任何要求() 9.在老师讲解古诗词时,你喜欢那一部分? A、介绍背景,知人论世() B、老师范读或听录音() C、分析诗歌内容() D、讲诗歌鉴赏题,因为实用()10.老师讲解古诗词时,你讨厌那一部分? A、记注释() B、随堂背诵抽查() C、翻译诗句() D、鉴赏作品的思想() 11.你希望老师改进教学方法,使古诗词变得生动活泼吗? A、希望() B、无所谓() C、希望多做诗歌鉴赏练习题() 12.你觉得古诗文学习最有效的途径有哪些? A、把最精彩的片段抄写下来() B、把最精彩的片段背诵下来() C、上网或到图书馆搜集相关资料() D、在课堂上多听老师讲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