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经济增长_居民消费与保险发展的长_省略_于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的研究_钱珍

经济增长_居民消费与保险发展的长_省略_于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的研究_钱珍

第23卷第7期Vol.23 No.7

统计与信息论坛

Statistics &Information Forum

2008年7月Jul.,2008

收稿日期:2008-03-04;修复日期:2008-05-28

作者简介:钱 珍(1978-),女,安徽五河人,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保险与风险管理。

统计应用研究

经济增长、居民消费与保险发展的长期联动效应分析

基于VAR 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的研究

钱 珍

(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北京 100872)

摘要:保险是关乎国民经济发展、稳定居民生活的一个行业,保险业的发展对一国经济增长以及居民储蓄与消费有着密切的关系,反过来经济增长与居民储蓄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保险业的发展。但究竟它们三者之间的影响程度如何,是目前国内没有测度的一个问题。文章通过计量经济学中VAR 模型以及脉冲响应函数的方法,来测度它们之间的联动程度,得到比较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四点结论。

关键词:保险发展;VA R 模型;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

中图分类号:F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116(2008)07-0050-05

一、引 言

中国的保险市场相对其他发达国家起步相对较迟,但是发展却是飞速的。从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保险意识也在逐步增强。这些都为保险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宏观和微观的外部环境。但是纵观保险发展的历程,可以发现保险业的发展速度在不同阶段是不一样的,如果考虑从1980~2006年的全国总保费收入,从80年代到90年代初,这个阶段保费收入的发展速度缓慢,从90年代初到2000年,发展速度又上了一个台阶,而在2000年后保险业的发展又得到大幅提升。保险业在不同阶段以不同速度在发展,这和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是分不开的,同样也依赖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民对安全感和保险意识的增强。相反,保险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经济的增长,以及增加了行业就业机会,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这三者之间从理论上讲是相互促动和相互影响的,国内部分学者都对经济增长和保险业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从实证的角度进行了研究,也分别得出不同的结论:吴江鸣和林宝清,孙祁祥和贲奔、肖文和谢文武等人的研究表明,在外部条件基本相近的情况下,保费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GNP)、

人均保费收入与人均GNP 具有高度的正相关关系,保险业的超常规发展完全取决于GNP 的增长[1-3]

;胡宏兵认为不论短期还是长期经济增长对

保险发展都具有Granger 因果关系,但保险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却不显著[4];饶晓辉和钟正生考察中国实际GDP 与总保费额的关系后认为,保险市场的发展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经济增长才是保险市场发展的原因[5]。

但是经济的增长对保险业发展来说是宏观环境因素,保险发展的主体还是和居民相关的。因此研究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非常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的。目前国内没有学者把这三者综合在一起,研究它们的相互影响关系。本文的思路是:不仅考虑经济增长和保险发展的相互关系,同时还引入居民的行为特征对保险发展的影响,采用VAR 和脉冲响应函数的方法综合考虑这三者之间的联动关系。

二、理论介绍

影响保险业发展的各种因素

(一)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增长对保险市场规模的扩张和深化产生了各种直接和间接的增长效应。由于经济增长促进了社会消费结构的升级转换,人们更加关注医疗、健

50

康、养老等保险产品;各种耐用消费品如住房、汽车、家电等的大量增加,促进了家庭财产保险、机动车辆保险、住房贷款保证保险等;居民对第三产业中的旅游、社会性服务等消费的增加促进了各类责任险和意外伤害险等保险需求的上升;企业数量和规模的大幅增加,为企财险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保源。

(二)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是一个环境变量,对保险市场的影响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通过价格而产生的价格效应;二是通过收入水平产生的收入效应;三是通过其他环境变量如利率水平等产生的替代效应。通货膨胀率的变化将影响消费者对保险产品的购买需求。在本文中通货膨胀率对保险发展的影响体现在采用通货膨胀率对GDP进行修正,并用修正以后的GDP来进行分析。

(三)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储蓄对寿险保费的影响,可以从两个角度分析。一方面,人们收入增加,储蓄必然增加,而保费收入也会增加,但是,另一方面,储蓄的增加对保费收入也产生当期的替代作用,人们把可支配收入用于储蓄的多,用于保险消费的就少。从后一个角度来看,储蓄这个变量对保费收入又起到了负面的作用,两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

(四)居民可支配收入

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会促使消费支出结构发生变化。人们在满足基本消费需求的基础上,才具有购买保险消费品的需求。较高的人均收入水平,使保险保障安全需求成为现实需求具有了经济基础。

三、V AR模型与脉冲响应函数

(一)向量自回归

向量自回归(VAR)是基于数据的统计性质建立模型,VAR模型把系统中每一个内生变量作为系统中所有内生变量的滞后值的函数来构造模型,从而将单变量自回归模型推广到由多元时间序列变量组成的 向量 自回归模型。VAR模型是处理多个相关经济指标的分析方法,1980年西姆斯(C.A. Sims)将VAR引入到经济学中,推动了经济系统动态性分析的广泛应用。

VAR(P)模型的数学表达式是

y t=A1y t-1++A p y t-p+Bx t+ t t=1,2, ,T

y t是k维内生变量向量,x t是d维外生变量向量,P 是滞后阶数,T是样本个数,k k维矩阵A1, ,A P 和k d维矩阵B是要被估计的系数矩阵, t是k维扰动向量,它们之间可以同期相关,但不与自己的滞后值相关及不与等式右边的变量相关,假设 是 t 的协方差矩阵,是一个k k的正定矩阵。

(二)脉冲响应函数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VAR模型是一种非理论性的模型,它无需对变量作任何先验性约束,因此在分析VAR模型时,往往不分析一个变量的变化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如何,而是分析当一个误差项发生变化,或者说模型受到某种冲击时对系统的动态影响,这种分析方法称为脉冲响应函数(IRF)。这里介绍两变量VAR(2)的模型来说明脉冲响应函数的基本思想。

(三)方差分解

脉冲响应函数描述的是VAR模型中的一个内生变量的冲击给其他内生变量所带来的影响,而方差分解是通过分析每一个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通常用方差来度量)的贡献度,进一步评价不同结构冲击的重要性。因此,方差分解给出对VAR模型中的变量产生影响的每个随机扰动的相对重要性的信息。脉冲响应函数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观察模型中各变量对于冲击是如何反应的,然而根据VMA( )表示,提出方差分解方法,定量地但是相当粗糙地把握变量间的影响关系[6]。

四、经济增长、居民消费与

保险发展的联动关系测度

(一)样本和数据选取

本文的原始数据来自 中国统计年鉴2007 ,样本数据为1980~2006的年度数据。文章所选取的指标为GDP,城乡居民存款储蓄余额(cunkuan),人均可支配收入(kezhipeishouru),保费收入(insur ance)这样四个指标。由于GDP数据由于没有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本文对GDP数据进行调整,用GDP除以通货膨胀率作为消除通货膨胀影响的真实的经济增长状况,记做TGDP。通货膨胀率采用的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因数据采用的是1980到2006的数据,因此这里以1980年为基期。由于数据的自然对数变换不改变原序列的关系,并能使其趋势线性化,消除时间序列存在的异方差,所以对调整后的各经济总量进行自然对数变换。如果时间序列是非平稳的,直接进行回归分析,易造成伪回归现象的出现,出现谬误的结论。而如果时间序列是非平稳的,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差分变换后进行估计,则

51

钱 珍:经济增长、居民消费与保险发展的长期联动效应分析

会丢失长期信息。同样,这几个变量之间相互存在影响,无法区分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文采用的是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Vector Auto regression,VAR)的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检验以及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技术等经济计量分析方法来进行分析。

(二)实证分析

1 单位根检验

本文用ADF和PP检验对各个变量进行了单位根检验,对滞后项的选择和模型优劣的识别主要运用了AIC和SC信息量。结合AIC和SC信息准则,使AIC和SC的值同时相对较小,则所选的ADF 模型最恰当。PP检验是在约束条件放宽的条件下对单位根进行检验。采用单位根检验结果如下: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这四个变量都是二阶平稳的,也就是说这四个变量都是I(2)的过程。

2 协整检验

依据SC统计量最小化原则确定最佳滞后阶数,对二阶单整序列tgdp、cunkuan、insurance和kezhipeishouru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并求得协整向量。将EView s5.0输出的结果整理见表1:

表1 协整检验结果

L ags interval:1to3Selected(0.05level*)N umber of Cointeg rating Relat ions by M odel

Data T rend None N one L inear L inear Quadratic T est T ype N o Inter cept I ntercept Intercept Inter cept Inter cept No T rend No T r end No T rend T rend T rend T r ace34443

M ax-Eig34443

表1的结果是根据Johansen协整检验中第六个选项得出的,这个选项包括前面五种选项得出的可能的结果,从上表可以看出(由于数据量的原因,最大滞后阶数只能为3阶,所以选取3阶滞后),这五种情况下,有三种是支持有四个协整关系的。而第一种无截距,无趋势,明显不符合这几个变量的特征,因此在此处我们认为这四个变量之间是存在4个协整关系的,也就是说它们之间都互为联动效应。而具体的协整方程我们这里就不建立,VAR模型是在不用考虑自变量与因变量的情况下建立模型,此处,我们考虑建立VAR模型并通过脉冲响应函数来分析。

3 VAR模型

利用上述存在协整关系的三个变量,我们可以建立如下的K阶向量自回归(VAR)模型。通过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IRF)和方差分解,我们可以对经济发展、居民消费、居民存款、保险发展这几者的相互冲击响应进行测算。在做VAR模型过程中,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滞后阶数的选取,在这里滞后阶数的选择本文采用两种检验方式:一种是Lag Leng th Creteria,另一种是Ar Roots Gragh,这两种方法都用来检验滞后阶数是否合适。采用第一种方法确定的滞后阶数4阶是最好的,但和3阶相差不多,但是在4阶滞后期情况下,所得的单位根有7个在圆外,这样就无法做脉冲响应函数,得到的脉冲响应函数是非常不稳定的。因此我们选择VAR模型滞后期为3期,得到相应的VAR(3)模型。图1、图2分别是Ar roots gragh所得到的结果。

4 脉冲响应函数

经过前文的协整检验可知,VAR模型中的时间序列向量Z t是协整的,也就是说此模型中的四个变量从长期来看具有均衡的关系,但在短期里由于会受到随机干扰的影响,这些变量有可能偏离均衡值,但这种偏离是暂时的,最终会回到均衡状态。对一个变量的冲击直接影响这个变量,并且通过VAR 模型的动态结构传导给其他所有的内生变量。脉冲响应函数就是用于衡量这种来自随机扰动项(新息)的一个标准差冲击对变量当前和未来取值的影响轨迹,它能够比较直观地刻画出变量之间的动态交互作用及其效应。根据数据,首先建立包含四个内生变量的三阶VAR模型。经过检验,模型是显著的,说明该VAR模型的结构是稳定的(估计和检验过程略)。所以,本例满足分析的前提条件。

图3、图4分别给出了各变量一个标准差大小的冲击对其他变量的脉冲响应函数。在图3中,横轴表示冲击作用的期间数(年),纵轴表示保费收入的变化程度,曲线表示了脉冲响应函数,代表了各相应变量冲击的动态响应;两侧的虚线是脉冲响应函数加减两倍标准差的值,表明冲击响应的可能范围。图3是其他3个变量的冲击引起的保费收入变化的

52

统计与信息论坛

脉冲响应函数图。可以看出,当在本期给城乡居民存款储蓄余额一个标准差的冲击后(即cunkuan增加),影响保费收入增长,在第3期到达顶点,以后开始回落,第5年以后收敛于0,说明城乡居民存款余额对保险业发展的响应大约持续到3年左右,而可支配收入的变化对保费收入的冲击不明显,而T GDP的冲击在短期内看不出太大变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发现这个冲击对保费收入的影响有所增加,可以看出当期经济的发展对保险市场起不到明显的作用,但是这种影响是有滞后效应的。图4是其他3个变量的冲击引起的经济增长变化的脉冲响应函数图。可以看出,当在本期给保费收入一个标准差的冲击后(即insurance增加),影响宏观经济的发展情况,在第6期到达顶点,以后开始回落,第9年以后收敛于0,说明保险业发展对经济增长有非常显著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正向的,保险市场的发展使得经济处于稳定状态,对拉动经济增长

有明显的效果。

图1 滞后4期的AR roots g

ragh图2 滞后3期的AR roots

gragh

图3 3

个变量各自的冲击对保险发展的影响程度

图4 3个变量各自的冲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

5 方差分解

方差分解表示的是当系统的某个变量受到了一

个单位的冲击以后,以变量的预测误差方差百分比

的形式反映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程度,它的基本思

想是把系统中每一个内生变量的变动按其成因分解

为与各方程随机扰动项(新息)相关联的各组成部

分,以了解各新息对模型内生变量的相对重要性。

本文利用方差分解技术分析了各个变量对保费收入

的贡献率。方差分解结果表明在第5年以后基本稳

定。从长期看,保费收入变化中约80%由其自身决

定,说明保险行业具有相当强的自我发展、自我扩张

的内在强化能力,存款余额变化的冲击从长期来看

53

钱 珍:经济增长、居民消费与保险发展的长期联动效应分析

能解释保险发展变化的16%左右。

五、启示和建议

本文利用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方法对1980~2006年的保费收入和采用通货膨胀率修正的GDP以及存款储蓄余额、可支配收入等时序数据进行计量分析,从实证的角度再次论证了保险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 经济增长、居民储蓄、消费和保险发展之间存在动态协整关系,也就是说几者之间存在着相互的关联和影响[7]。2 保险发展从长期看对经济增长、居民储蓄和存款余额都有一个正向冲击影响作用,这种影响在达到一个高点以后又逐渐减少,说明保险发展对于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在时段持续上有待加强,但反过来经济增长对保险业发展的影响有一个相对较长时期的滞后,这种滞后效应可能是在经济状况良好时,人们的安全感比较高,因此相对对于保险的需求就少。但是经济增长有一个周期作用,当经济经过一段时间发展开始走向衰退时,人们的忧患意识增加,因此经济发展对保险的影响作用将会有所滞后。3 从方差分解表也可以看出,保险业的发展有80%是依靠保险业内部的发展获得的,外部对保险业发展影响只占到20%左右。但是保险发展对居民以及宏观经济的影响却相对较高。4 结合以上分析,可以认为1980~2006年中国保险发展开始上升不仅与保险业自身的努力增长有关,还与经济长期快速增长,改变保险需求者的预期,进而提高保险需求有一定关系。但无论长期还是短期保险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都较弱,经济增长不会快速放大,二者也没有螺旋式上升。

参考文献:

[1] 吴江鸣,林宝清.中国保险需求模型的实证分析[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3(10):26-30.

[2] 孙祁祥,贲奔.中国保险产业发展的供需规模分析[J].经济研究,1997(3):55-61.

[3] 肖文,谢文武.中国保险费收入增长的模型分析[J].上海金融,2000(4):27-28.

[4] 胡宏兵.中国保险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分析:1999-2007[J].山东经济,2007(6):74-77.

[5] 饶晓辉,钟正生.保险能否促进经济增长 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5(12):14-20.

[6] 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 iew s应用及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49-268.

[7] Ward Damian,Zurbruegg Ralf.Does insurance promote economic gro wth?Evidence fr om O ECD countries[J].T he 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 ance,2000,67(4):489-506.

(责任编辑:张治国)

The Long Term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of Economic Growth、

Residents C onsumption and Insurance Development

Based on VAR Model and Impulse Responses Function

QIAN Zhen

(School of Statistics,Renmin U 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100872,China)

Abstract:Insurance industry is an industry which can develop national economy and make residents stability.Furthermore,its development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to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saving deposit and consumption,conversely econom ic development and saving also have effect on insurance industry development. But how to measure the degree is a problem that none have measured it.T his paper used VAR model and impulse responses function to measure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and get some reasonable conclusions.

Key words:insurance development;VAR model;impulse responses function;variance decomposition 54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京市城镇居民消费函数模型

计量经济学案例分析 摘要:运用数理统计的R2p准则,简单、直观地确定了北京市城镇居民消费模型;并从计量经济学角度,结合消费函数的经济理论,通过对模型经济意义检验、统计检验、计量经济学检验以及模型预测检验等过程,对模型反复修正与改进,最终取得了与绝对收入假说下的消费模型相一致的北京市城镇居民消费模型。对所得模型进行预测检验,结果显示,计量经济模型较R2p所得模型更为合理、精确,对制定相关经济政策更具指导意义。 关键词:北京居民消费模型;R2p准则;序列相关性;异方差性;多重共线性;差分方程 北京市城镇居民消费函数模型 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消费活动是经济活动的终点,也是经济活动的起点,是推动经济增长的真正的和持久的拉动动力。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整个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消费理念。消费行为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探讨、费希社会消费行为的规律,对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打动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仅就北京市城镇居民这一消费群体,建立消费模型,从一个侧面来说明我国居民的消费行为。 1 模型变量的选择 经济社会中,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很多,如:收入水平、收入分配情况、家庭财产状况、商品价格水平、消费者偏好等等。在我国,居民消费是在国内生产总值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形成的,所以,国内生产总值是居民消费的一个影响因素。因此,居民消费支出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居民收入的状况,居民储蓄的增加也直接影响到消费支出,因此,北京市城镇的居民消费模型可以选择市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年人均储蓄余额及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解释变量,以市城镇居民年人均消费支出作为被解释变量。 2样本数据及其理论模型 以t代表年份,C代表北京市城镇居民年人均消费额,Y代表十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I代表市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S代表市城镇居民年人均储蓄余额,表I 列出了有关的统计数据:(注:由于EVIEWS软件默认值影响的缘故,故在图中分别用Y代表北京市城镇居民年人均消费额C,用X1代表十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Y,用X2代表市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用X3代表市城镇居民年人均储蓄余额S):

消费函数模型

消费函数模型 消费函数是表示决定消费行为的函数,即消费与其决定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消费函数与第二章所讨论的消费需求不同。消费需求是指消费者对各种商品(劳务)的需求,涉及消费支出在各项商品之间的分配;消费函数是研究人们的总消费需求,涉及收入在消费与储蓄之间的分配。 在现代经济中,消费支出占社会总收入的60%以上,消费的决定及其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自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中第一次提出消费函数理论以来,对消费函数的研究已成为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几乎所有的宏观经济模型中都有消费 函数。本章先讨论消费行为因素分析,接着介绍几种主要的消费函数理论,然后,对我国居民的消费 行为进行分析,举例说明中国城乡居民消费函数模型。 第一节消费者行为因素分析 消费函数取决于消费者的行为。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很多,有社会的、历史的、经济的等多方面的因素,但最主要的是经济方面的因素。本章主要是分析影响消费者行为的经济因素。 由于消费函数理论是随着新古典经济学的产生而产生、新古典经济学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因此,这里关于消费者行为因素分析是在新古典经济学的框架里进行。新古典经济理论关于消费者行为因素分析的假定分作两个方面:一是关于消费者行为外部环境的假定;二是关于消费者行为的内在假定。这里给出新古典经济理论关于消费者行为的一般性假定。 一、消费者行为外部环境假定 1、消费者选择自由这里假定消费者购买商品和劳务时选择是自由的,不受限量、配额和短缺的 约束。在不同的商品和劳务之间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其对商品和劳务的主观偏好,以及预算约束。 2、价格充分弹性在新古典经济理论中,价格具有充分弹性。即商品(劳务)的价格随着市场的 供给和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当供给大于需求时,价格下跌;反之,需求大于供给时,价格上升。 3、预算约束 预算约束是指消费者购买商品(劳务)受到其收入的约束,即 、Rq i 乞丫 (10.1.1) i 4 式中丫为消费者的收入,P i是第i种商品的价格,q i是对第i种商品消费的数量

消费者行为研究

现代消费者研究(市场调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以实证主义方法为主流,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源于自然科学,包括实验、调查、观察法,其结果是对比较大的总体进行描述、检查和推理,收集的数据是量化的实际数据,并利用计算对它进行统计分析。 研究是探寻消费者行为规律、消费行为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以及消费者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不是毫无目的的收集消费行为方面的事实和信息,也不是不加解释地拼凑和记录消费行为的事实和信息而我们消费者行为研究的目的是去发现,去系统的收集数据资料、并系统的收集解释数据资料。 我们如何设计研究方法要定义所需要的信息有哪些,进而思考和说明测量工具的设计程序;设计调查问卷、访谈表、或者其它数据资料收集表格,并进行预测调查;最后我们要制定数据分析计划。数据资料收集的具体方法有: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消费者研究方法分析 1、聚类分析:根据研究对象间的相似性进行分类,对市场进行分层,寻找竞争对手从统计学的观点看,聚类分析是通过数据建模简化数据的一种方法。采用k-均值、k-中心点等算法的聚类分析工具已被加入到许多著名的统计分析软件包中,如SPSS、SAS等。聚类分析还可以作为其他算法(如分类和定性归纳算法)的预处理步骤。 2、回归分析:寻找某些事物的影响因素及其描述其影响程度。还可用于对某些事物的预测。回归分析是确定两种或两种以上变数间相互依赖的定量关系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运用十分广泛,回归分析按照涉及的自变量的多少,可分为一元回归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按照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类型,可分为线性回归分析和非线性回归分析。如果在回归分析中,只包括一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且二者的关系可用一条直线近似表示,这种回归分析称为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如果回归分析中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且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是线性关系,则称为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因子分析:因子分析是指研究从变量群中提取共性因子的统计技术。最早由英国心理学家C.E.斯皮尔曼提出。他发现学生的各科成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一科成绩好的学生,往往其他各科成绩也比较好,从而推想是否存在某些潜在的共性因子,或称某些一般智力条件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因子分析可在许多变量中找出隐藏的具有代表性的因子。将相同本质的变量归入一个因子,可减少变量的数目,还可检验变量间关系的假设。 4、差异性检验和方差分析:分析和检验不同类别或变量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方差分析是从观测变量的方差入手,研究诸多控制变量中哪些变量是对观测变量有显著影响的变量。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研究所得的数据呈现波动状。造成波动的原因可分成两类,一是不可控的随机因素,另一是研究中施加的对结果形成影响的可控因素。 6、对应分析:用于探索和研究各分类变量之间的关系对应分析(Correspondence analysis)也称关联分析、R-Q型因子分析,是近年新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元相依变量统计分析技术,通过分析由定性变量构成的交互汇总表来揭示变量间的联系。可以揭示同一变量的各个类别之间的差异,以及不同变量各个类别之间的对应关系。主要应用在市场细分、产品定位、地质研究以及计算机工程等领域中。原因在于,它是一种视觉化的数据分析方法,它能够将几组看不出任何联系的数据,通过视觉上可以接受的定位图展现出来。对应分析的基本思想是将一个联列表的行和列中各元素的比例结构以点的形式在较低维的空间中表示出来。它最大特点是能把众多的样品和众多的变量同时作到同一张图解上,将样品的大类及其属性在图上直观而又明了地表示出来,具有直观性。另外,它还省去了因子选择和因子轴旋转等复杂的数学运算及中间过程,可以从因子载荷图上对样品进行直观的分类,而且能够指示分类的主要参数(主因子)以及分类的依据,是一种直观、简单、方便的多元统计方法。对应分析法整个处理过程由两部分组成:表格和关联图。对应分析法中的表格是一个二维的表格,由行和列组成。每一行代表事物的一个属性,依次排开。列则代表不同的事

中国居民数量消费函数

计量经济学作业 题目: 中国居民总量消费函数的实例分析 院系:数学系 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 组成员:赵山云、陈兴耀、贾梦、冉静飞、母军 学号: 成绩: 2012年5月8日

中国居民总量消费函数的实例分析 摘要 本例旨在针对我国1978-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从总体上考察中国居民收入与消费的关系。首先,我们综合了几种关于收入和消费的主要理论观点,进而建立了理论模型。然后,收集了相关的信息,利用EVIEWS软件对计量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检验,并预测。最后对我们所得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并相应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一元回归分析,最小二乘法。EVIEWS软件,模型检验,数据收集,预测。 1、问题重述 为了从总体上考察中国居民收入的关系,附录1中给出了中国名义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GDP,名义居民总消费CONS以及表示CPI(1978=100),并由这些数据整理出实际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GPPC=GDP/CPI,居民实际消费总支出Y=CONS/CPI,以及实际可支配收入X=(GDP-TAX)/CPI等时间序列数据。建立中国居民总量消费函数模型。 2、问题分析 对于时间序列数据,也可建立类似于截面数据的计量经济模型,并进行回归分析。运用最小二乘法建立一元回归模型;用拟合优度进行模型检验;运用点预测法则,置信区间预测法则进行预测。 3、模型假设 (1)、模型选择了正确的变量; (2)、模型选择了正确的函数形式; (3)、解释变量X在所抽取的样本中具有变异性,而且随着相关容量的增加,解释变量的样本方差趋于一个非零的有限常数; (4)、解释变量X是确定性变量不是随机变量在重复抽样中取固定值。 4、符号说明 X:实际可支配收入(单位:亿元) Y:实际消费总支出(单位:亿元)

07-08 复习题-经济模型及应用

07-08 复习题-经济模型及应用 第七章单方程计量经济学应用模型 一、内容题要 本章主要介绍了若干种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应用模型。包括生产函数模型、需求函数模型、消费函数模型以及投资函数模型、货币需求函数模型等经济学领域常见的函数模型。本章所列举的内容更多得关注了相关函数模型自身的发展状况,而不是计量模型估计本身。其目的,是使学习者了解各函数模型是如何发展而来的,即掌握建立与发展计量经济学应用模型的方法论。 生产函数模型,首先介绍生产函数的几个基本问题,包括它的定义、特征、发展历程等,并对要素的替代弹性、技术进步的相概念进行了归纳。然后分别以要素之间替代性质的描述为线索与以技术要素的描述这线索介绍了生产函数模型的发展,前者包括从线性生产函数、C-D生产函数、不变替代弹性(CES)生产函数、变替代弹性(VES)生产函数、多要素生产函数到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介绍;后者包括对技术要素作为一个不变参数的生产函数模型、改进的C-D、CES生产函数模型、含体现型技术进步的生产函数模型、边界生产函数模型的介绍。最后对各种类型的生产函数的估计以及在技术进步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了讨论。 与生产函数模型相仿,需求函数模型仍是从基本概念、基本特性、各种需求函数的类型及其估计方法等方面进行讨论,尤其是对线性支出系统需求函数模型的发展及其估计问题进行了较详细的讨论。 消费函数模型部分,主要介绍了几个重要的消费函数模型及其参数估计问题,包括绝对收入假设消费函数模型、相对收入假设消费函数模型、生命周期假设消费函数模型、持久收入假设消费函数模型、合理预期的消费函数模型适应预期的消费函数模型。并对消费函数的一般形式进行了讨论。 在其他常用的单方程应用模型中主要介绍了投资函数模型与货币需求函数模型,前者主要讨论了加速模型、利润决定的投资函数模型、新古典投资函数模型;后者主要讨论了古典货币学说需求函数模型、Keynes货币学说需求函数模型、现代货币主义的货币需求函数模型、后Keynes货币学说需求函数模型等。

消费函数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研究

消费函数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研究 [摘要]当前,在利率连续下调及收入增长趋缓的情况下,我国居民的储蓄额仍高速增长的态势,造成了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疲软。消费函数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主要表现为四个假说,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杜森贝里的相对收入假说;弗里德曼的持续收入假说和莫迪里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本文将通过统计建模来检验哪一种消费函数模型更适用于我国当前现状,并因此分析我国当前收入分配差距对于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解释消费不足的原因。通过使用E.G协整检验进行长期均衡分析,继而建立ECM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分析结果表明两者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以及单向因果关系。 [关键词]消费函数;收入假说;收入分配差距;计量模型;协整检验 1 消费函数理论及我国当前消费现状 1.1 相关理论阐释 (1)绝对收入假说:凯恩斯认为,实际消费支出和实际收入之间有稳定的函数关系,即消费随当前收入的增加而增长,且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 (2)相对收入假说:杜森贝里认为,消费具有“不可逆性”,即不仅受本人目前收入的影响,而且受自己过去收入和消费的影响。 (3)持续收入假说:弗里德曼将收费者的收入分为一时收入和持久收入,将消费者的消费分为一时消费和持久消费,其中只有持久收入和持久消费之间存在固定的比率关系。所谓持续收入是指连续三年及以上的稳定收入。 (4)生命周期假说:莫迪里安尼以人的生命周期为线索,强调了消费与财产之间的关系。该假说认为每个人在少年、壮年、老年三个时期的消费支出是不一样的,每个人在每个时期的消费不仅依赖于某一时期的收入,也依赖于一生中各个时期的收入。 1.2 我国消费领域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和消费结构转换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但近几年来国内消费领域出现了一些可能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隐忧,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消费率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且明显低于同期统计水平。消费率过低而储蓄率过高将可能导致我国经济增长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受到国内市场需求的严重制约。 2 模型选择及参数估计 2.1 变量指标及数据来源说明

消费者行为分析模型知识讲解

消费者行为分析模型

消费者行为模型的演变 AIDMA,是1920年代美国营销广告专家山姆·罗兰·霍尔(Samuel Roland Hall)在其著作中阐述广告宣传对消费者心理过程缩写。该理论认为,消费者从接触到信息到最后达成购买,会经历这5个阶段: A:Attention(引起注意)——花哨的名片、提包上绣着广告词等被经常采用的引起注意的方法 I:Interest (引起兴趣)——一般使用的方法是精制的彩色目录、有关商品的新闻简报加以剪贴。 D:Desire(唤起欲望)——推销茶叶的要随时准备茶具,给顾客沏上一杯香气扑鼻的浓茶,顾客一品茶香体会茶的美味,就会产生购买欲。推销房子的,要带顾客参观房子。餐馆的入口处要陈列色香味具全的精制样品,让顾客倍感商品的魅力,就能唤起他的购买欲。 M:Memory(留下记忆)——一位成功的推销员说:“每次我在宣传自己公司的产品时,总是拿着别公司的产品目录,一一加以详细说明比较。因为如果总是说自己的产品有多好多好,顾客对你不相信。反而想多了解一下其他公司的产品,而如果你先提出其他公司的产品,顾客反而会认定你自己的产品。” A:Action(购买行动)——从引起注意到付诸购买的整个销售过程,推销员必须始终信心十足。过分自信也会引起顾客的反感,以为你在说大话、吹牛皮,从而不信任你的话。 AISAS模型是由电通公司针对互联网与无线应用时代消费者生活的变 化,于2005年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消费者行为分析模型。电通公司注意到目前营销方式正从传统的AIDMA营销法则逐渐向含有网络特质的AISAS发展。理论模型如下: A:Attention(引起注意):顾客从互联网的各个角落看到我们的信息,从而引起他们的注意。 I:Interest(提起兴趣):这个阶段顾客可能从我们的信息中发掘到了他需求的东西从而提起了对我们信息的兴趣。 S:Search(信息搜寻):顾客对我们的信息或者产品提起了兴趣,那么他就会从他熟知的互联网各个角度去分析对比相关信息。 A:Action(购买行动):通过了上个层次的分析对比客户最终作出了购买决定。 S:Share(与人分享):客户购买后通常会在互联网上进行分享,比如:微博,博客,SNS等等。

北京城市居民消费函数模型分析

北京城市居民消费函数模型分析 民为立国之本,百姓消费历来就是经济学家关注的热点,这里我们试图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来分析这一问题。改革开发以来我们城市居民消费变化很大,北京作为我国首都,其居民消费指标的变化更具典型性,为此我们仅就北京城市居民这一消费群体建立消费模型,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居民的消费行为。 1、模型变量的选择 经济社会中,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很多,如:收入水平、收入分配情况、家庭财产状况、商品价格水平、消费者偏好等等。在我国,居民消费是在国内生产总值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形成的,所以,国内生产总值是居民消费的一个影响因素。而且,居民消费支出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居民收入的状况,居民储蓄的增加也直接影响到消费支出。因此,北京市城镇居民消费模型可以选择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人均储蓄余额及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解释变量,以及城镇居民年人均消费支出作为被解释变量。 2、样本数据及其理论模型 以t代表年份,Y代表北京市城镇居民年人均消费额,P表示市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I代表市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S代表市城镇居民年底人均储蓄余额。表1列出了有关的统计数据(数据来源:1998年《北京统计年鉴》)

利用以上数值,分别做Y 与 P 、I 、S 的散点图。 0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2000 400060008000 Y 由图可知,Y 与P 、I 、S 间基本上服从线性关系。于是可以得出该模型的理论方程: Y= β0 + β1P + β2I+ β3S+ u (1) 其中,β0、β1、β3、β2 为待估参数,u 为随机变量,体现除主要解释变量P ,I ,S 外的所有因素的综合影响。 3 模型中参数的确定与检验 我们用两种方法来确定参数。 方法一: R 2 i 准则 在(1)式模型中,所选解释变量对居民消费变量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因从模型中 找出那些最主要的,剔除那些影响不显著的因素,使得模型既能拟合又能最佳拟合统计数据,而衡量数据拟合程度,我们常使用样本可决系数 R 2 i 。

第五章-单方程计量经济学应用模型试题及答案

第五章 单方程计量经济学应用模型 一、填空题: 1.当所有商品的价格不变时,收入变化1%所引起的第i 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化百分比叫做需求的 。 2.对于生活必需品,需求的收入弹性i E 的取值区间为 ,需求的自价格弹性的取值区间为 。 3.当收入和其他商品的价格不变时,第j 种商品价格变化1%所引起的第i 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化百分比,叫做需求的 。 4.替代品的需求互价格弹性ij E 0;互补品的需求互价格弹性 ij E 0;无关商品的需求 互价格弹性 ij E 0。 5.吉芬商品的需求自价格弹性 0。 6.西方国家发展的需求函数模型的理论模型,是由 函数在 最大化下导出的。而对数线性需求函数模型和线性需求函数模型则是由 拟合得到的。 7.在线性支出系统需求函数模型 )(∑-+ =j j j i i i i r p V p b r q 中,V 表示总 ,i r 表示第i 种商品的 需求量,i b 表示第i 种商品的边际 份额。 8.在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需求函数模型 )(∑-+ =j j j i i i i r p I p b r q 中,I 表示 ,i r 表示第i 种商 品的 需求量,i b 表示第i 种商品的 消费倾向。 9.在绝对收入假设消费函数模型C Y Y t t t t =+++αββμ012 (t T =12,,,Λ)中,参数a 表示 , 且a 0; t t Y C 10ββ+=,参数b 1<0,表示递减的边际消费倾向。 10.在绝对收入假设消费函数模型 C Y Y t t t t =+++αββμ012 (t T =12,,,Λ)中,参数b 1 0,以反映边际消费倾向 规律。

消费者行为分析模型

消费者行为模型的演变 AIDMA,是1920年代美国营销广告专家山姆·罗兰·霍尔(Samuel Roland Hall) 在其著作中阐述广告宣传对消费者心理过程缩写。该理论认为,消费者从接触到信息到最后达成购买,会经历这5个阶段: A:Attention(引起注意)——花哨的名片、提包上绣着广告词等被经常采用的引起注意的方法 I:Interest (引起兴趣)——一般使用的方法是精制的彩色目录、有关商品的新闻简报加以剪贴。 D:Desire(唤起欲望)——推销茶叶的要随时准备茶具,给顾客沏上一杯香气扑鼻的浓茶,顾客一品茶香体会茶的美味,就会产生购买欲。推销房子的,要带顾客参观房子。餐馆的入口处要陈列色香味具全的精制样品,让顾客倍感商品的魅力,就能唤起他的购买欲。 M:Memory(留下记忆)——一位成功的推销员说:“每次我在宣传自己公司的产品时,总是拿着别公司的产品目录,一一加以详细说明比较。因为如果总是说自己的产品有多好多好,顾客对你不相信。反而想多了解一下其他公司的产品,而如果你先提出其他公司的产品,顾客反而会认定你自己的产品。” A:Action(购买行动)——从引起注意到付诸购买的整个销售过程,推销员必须始 终信心十足。过分自信也会引起顾客的反感,以为你在说大话、吹牛皮,从而不信任你的话。 AISAS模型是由电通公司针对互联网与无线应用时代消费者生活的变化,于2005 年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消费者行为分析模型。电通公司注意到目前营销方式正从传统的AIDMA营销法则逐渐向含有网络特质的AISAS发展。理论模型如下: A:Attention(引起注意):顾客从互联网的各个角落看到我们的信息,从而引起他们的注意。 I:Interest(提起兴趣):这个阶段顾客可能从我们的信息中发掘到了他需求的东西从而提起了对我们信息的兴趣。 S:Search(信息搜寻):顾客对我们的信息或者产品提起了兴趣,那么他就会从他熟知的互联网各个角度去分析对比相关信息。 A:Action(购买行动):通过了上个层次的分析对比客户最终作出了购买决定。 S:Share(与人分享):客户购买后通常会在互联网上进行分享,比如:微博,博客,SNS等等。 SICAS模型,即sense- Interest & Interactive- Connect & Communicate- Action- Share,基于用户关系网络,用户与好友、用户与企业可以相互连通,自由对话。它产生于数字时代。 Sense(品牌-用户互相感知):在SICAS 生态里,品牌与用户利用社交网络、移动 互联网、LBS位置服务等新型社会化平台通过分布式、多触点建立动态感知网络,双方对话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对企业来说,能够通过遍布全网的传感器及时感知到用户的体验评论和需求有着重要意义。

消费者行为模型

消费者行为模型来分析 消费者行为定义: 狭义是仅仅指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以及对消费资料的实际消费。 广义则是指消费者为索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所采取的各种行动以及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甚至是包括消费收入的取得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 特性:多样性复杂性可诱导性 一.营销部分,即4p分析 4p理论是营销策略的基础,简单从其含义上理解, 4p是指: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在市场营销组合观念中, 4P 分别是产品( product) , 价格( price) , 地点( place) , 促销( promotion) 。 产品的组合, 主要包括产品的实体、服务、品牌、包装。它是指企业提供给目标市场的货物、服务的集合, 包括产品的效用、质量、外观、式样、品牌、包装和规格, 还包括服务和保证等因素。 定价的组合, 主要包括基本价格、折扣价格、付款时间、借贷条件等。它是指企业出售产品所追求的经济回报。 地点通常称为分销的组合, 它主要包括分销渠道、储存设施、运输设施、存货控制, 它代表企业为使其产品进入和达到目标市场所组织, 实施的各种活动, 包括途径、环节、场所、仓储和运输等。 促销组合是指企业利用各种信息载体与目标市场进行沟通的传播活动, 包括广告、人员推销、营业推广与公共关系等等。 以上4P ( 产品、价格、地点、促销) 是市场营销过程中可以控制的因素, 也是企业进行市场营销活动的主要手段, 对它们的具体运用, 形成了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 1.产品: 第一部分是atkins的产品: atkins 低碳食品共分为了3个系列,ATKINS DAY BREAK、ATKINS ADVANTAGE和ATKINS ENDULGE。 在ATKINS DAY BREAK中,主要是一些苹果酥脆棒、巧克力酥脆棒、花生奶油酥脆棒等早餐食品,而ATKINS ADVANTAG则主要是各种口味的焦糖棒和奶昔。ATKINS ENDULGE同样是一些诸如花生焦糖串棒,巧克力椰子棒,焦糖坚果棒等的小零食。这些食品都做得很精致、诱人,但同时又都含有很少的碳水化合物,所以在享用的同时可以帮助人们减肥。 2.价格:

4个消费函数

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 (重定向自绝对收入理论) 绝对收入假说(Absolute Income Hypothesis,简称AIH)——也称为绝对收入理论、绝对收入假设、绝对收入假设消费函数模型 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概述 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认为,在短期中,收入与消费是相关的,即消费取决于收入,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消费倾向。同时,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将增加,但消费的增长低于收入的增长,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重是递减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这种理论被称为绝对收入假说。 绝对收入假说:收入的绝对水平决定消费(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 相对收入假说:收入的分配状况及消费者历史上最高的收入水平决定消费(詹姆斯·杜森贝里James Stemble Duesenberry) 生命周期假说:消费者根据一生的收入流来优化一生的消费流(弗兰科·莫迪利安尼Franco Modigliani) 持久收入假说:持久性(而非暂时性)收入水平决定消费(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的公式 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是假定消费是人们收入水平的函数,其基本公式是: C= α + βY t (式中C为现期消费,α为自发性消费即必须要有的基本生活消费,β为边际消费倾向,Y t为即期 收入,βY t表示引致消费),它的基本含义是消费是自发消费和引致消费的和,消费者的消费主要取决于即期收入。 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的主要观点 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的其主要观点如下: 第一,实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 第二,收入是指现期绝对实际收入水平。

U&A消费者行为和习惯研究分析

U&A研究 使用习惯和态度研究简称U&A研究,它是对消费者消费习惯和态度的研究。立本研究对客户提供有关消费者的使用和购买习惯,以及对产品和品牌方面的信息、各品牌在市场上竞争态势方面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支持企业在营销过程中的政策的制定。主要包括: -为现有产品或新产品寻找市场机会 -有效的细分市场,选择目标市场和确定产品定位 -制定营销组合策略 -评估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 -立本研究通过U&A研究可以为客户提供现有产品或者新产品的市场机会。 立本研究通常结合两种市场细分方法:事前细分法与事后细分法。事前细分法简单易行,但对于企业根据消费者的利益追求进行产品差异化,实际指导意义不强;采取事后细分法进行市场细分往往忽略了人口统计特征以及消费行为的影响,往往造成识别性较差。因此,立本研究会在操作中寻找两者之间的结合点,力求准确、客观的细分市场。 市场细分方法

1.事前细分法 事前细分法是在U&A研究之前利用某些细分因素人为地将总体市场划分为细分市场。立本研究最常用的细分因素有两类: 2.事后细分法 事后细分法是利用U&A研究中有关消费者对产品的态度,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因子细分和聚类细分,将总体市场划分为细分市场。事后市场细分法以科学的概率统计知识为基础,也就是说在细分市场进行的同时不同细分市场之间的差异已经显现出来了。 市场细分的检验标准 立本研究在划分出细分市场之后,会进一步对已经划分的细分市场进行检验。通常情况下运用剖面分析评估细分市场的经营价值。 所谓剖面分析,即利用剖面变量(profiling variable)与已经划分好的细分市场进行交叉,以发现不同细分市场在那些剖面变量上存在差异,以便于做出正确的市场定位。这此过程中,立本研究除了会用到大量的统计检验之外,还会合理的结合运用剖面指数检验细分市场在剖面变量上的差异。

中国消费函数的研究方法探讨

中国消费函数的研究方法探讨* 黄卫挺 内容提要:消费函数研究是“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的基础。本文比较分析了主流消费理论及其消费函数,归纳了消费函数的一般形式,并将视角转向中国的现实国情,重点对中国消费函数的研究方法进行了讨论,提出了研究方法的四个“转向”。即研究对象从代表性个体假设转向异质性个体,关键变量设置从外生假设转向内生假设,制度背景从盎格鲁撒克逊构架转向当代中国的制度框架,均衡实现机制从瓦尔拉斯均衡转向非瓦尔拉斯均衡。这些转向反映了我国消费者所面临的制度性、结构性因素。 关键词:消费函数 研究方法 中国国情 一、引言 当前,我国的消费率已经降至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点,明显低于其他国家。从消费率的居民和政府部门分解数据可以看到,2000年之后居民消费率(居民消费支出占GDP比重)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主导了消费率的下降趋势,而政府消费率(政府消费支出占GDP比重)则相对较为稳定。从居民消费率的内部结构可以看到,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和城镇居民的消费率发生了逆转,农村居民的消费率由30.3%下降到8.8%,城镇居民的消费率则由18.5%上升至26.4%。城镇居民消费率和农村居民消费率之间的逆转基本是由城镇化率提高决定的,但是城镇化率提高对消费率增长的贡献却存在明显的阶段不一致特征。1978年到2009年,我国城镇化率提高了28.57个百分点,相应的,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也提高了38.3个百分点,因此,长期来看城镇化切实提高了我国居民的消费率。但是,从2000年到2009年,城镇化率提高了11.81个百分点,而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只提高了11.1个百分点,这说明2000年之后的城镇化过程提高对消费率基本没有贡献。 消费率格局的变化根本原因在于我国所选择的经济发展战略选择,二元经济结构下的低价工业化战略必然导致居民的消费率下降。“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世情国情将存在较大的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必须根据这些新动向进行调整。“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指出,扩大消费需求,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在消费率逐年下降的现实背景下,必须加强消费的基础理论研究。消费函数研究是消费问题研究的核心,只有建立科学的消费函数,宏观消费政策的制定才有理可循。然而,国内学者对消费函数的研究或使用往往采取“拿来主义”,忽视了一些非常重要的结构性、制度性因素,这将降低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基于此,本文将重点从结构性、制度性因素出发,讨论我国消费函数的研究方法。 二、国内外消费函数研究的现状与争论 经济学研究中,各种消费理论的争论主要集中在消费函数的设定上,不同消费函数的背后是不同的消费者微观行为。目前,较为著名的消费理论有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杜森贝利等的相对收入假说、莫迪利安尼等的生命周期假说以及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根据臧旭恒(1994)的归纳,这些消费理论背后的消费者(行为)可以简单地分为三类:原始的、短视的消费者,后顾的、攀附的消费者,以及前瞻的消费者。 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认为,消费是绝对收入 *黄卫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邮政编码:100038,电子邮箱:weiting.huang@yahoo.com.cn。

消费者行为分析总结

消费者行为分析 10物流一班第三小组 20号刘秋祥 一、消费者行为分析总结 《消费者行为分析》本书共分十单元,基础知识有九个单元。让我们能充分了解消费者行为的复杂性、多样性和社会性,掌握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深刻理解消费者决策的过程,让我们能够针对不同的消费市场做出不同的策略。 第一单元消费者行为与市场营销 本单元对消费者、消费者的角色、消费者行为的概念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通过消费者行为模型来了解消费者行为的特征。 消费者是指为了自身的目的购买或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的社会成员,可以是个人或群体。消费者是产品和服务的最终使用者而不是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在整个消费行为中可以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是“购买者”是消费者中最主要的角色。 消费者行为反映了消费者个人或群体选择、获取、使用、处置产品、服务、体验和观念的所有决策及其发展历史。当人的消费行为反映到市场经济领域时,就体现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偏好和消费能力的多样化、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倾向的特点。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会受到内部和外部因素影响。其中,内部因素主要包括知觉、记忆、动机、个性、情绪、态度等方面,外部因素主

要指文化、亚文化、人口统计因素、社会地位、参照群体、家庭和市场营销活动等方面。 消费者行为知识被广泛的应用在营销领域,本单元从营销战略的选择、目标市场的选择、产品定位、产品或服务的开发、制定促销决策、定价决策、品牌、分销决策八个方面讲述了这种应用。只有充分了解消费者及其行为,才能是市场营销管理建立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上。 单元二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过程 消费者对商品的认识过程可以分为感性认识阶段和理性认识阶段。感性认识阶段主要包括感觉和知觉两种心理活动。理性认识阶段是消费者利用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商品的认识,对商品的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并最终完成对商品的认识过程。人的任何活动都带有感情色彩,它对人的行为有着积极或消极的作业。消费者的感情会对其购买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消费者自觉地确定购买目的,并主动支配、调节其购买行为,努力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预定购买目的的心理活动,就是消费者的意志活动过程,它同认识过程、情感过程一样,是心理活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单元三消费者个性心理与消费者行为 个性是指人在生活实践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如气质、能力、性格、兴趣、爱好等)的总和。它是是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的个性是由价值观、态度、性格、气质和能力等心理特征组成的。个性具有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的特点。 个性心理结构主要由个性倾向性与个性心理特征组成。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等,个性倾向性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系统。 消费者的购买动机主要有生存购买动机、享受购买动机和发展购买动机;理智购买动机、情感购买动机和惠顾购买动机。消费者购买行为受购买动机驱动,包括许多活动,有一定步骤,存在共性与个性,包括不同的角色。 消费者购买行为按购买目标确定程度、购买行为的态度和消费者性格特征可以划分为许多不同的类型。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一般过程包括认识需要、搜集

中国居民消费函数的理论与验证

中国居民消费函数的理论与验证 中国居民消费函数的理论与验证 消费函数不论是在经济学理论还是在经济政策实践中都具有重要意义。近20年来中外学者运用现代经济学理论对中国消费函数进行了大量研究。概括起来讲,这些研究可分为两类:经验归纳和理论演绎。大多数中国学者倾向于采用经验归纳法,根据经验试验性地给出决定消费需求的有关变量,然后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计算出 消费函数的各解释变量的系数,并对回归结果进行统计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增加一些变量或减去一些变量,直至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为止。主要采用理论演绎法的学者则试图从某种理论框架出发,并把中国的制度性特点考虑进去,从而推导出相应的结果,最后再对这些结果进行统计检验。采取演绎研究法的学者所依据的理论框架最多见的是西方经济学中的生命周期与永久收入假说。 一、生命周期与永久收入假说和中国消费者的行为特征 生命周期理论与永久收入假说认为,尽管居民的收入水平具有较大的变动性(逐渐增加或经常波动),一个典型居民总是试图使其整个一生的消费处于平稳状态,因而,居民是根据他所预期的今后一生中的收入而不是根据他的现实收入来决定其消费需求的。虽然生命周期理论与永久收入假说不尽相同,但它们的基本思想是相同的。图1给出了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思想(见下页)。图1表明,典型居民试图在其整个一生中都使消费水平保持在常数C上。为达到这个目的,当他工作时,其收入Y中的一部分将

用于储蓄,直到资产达到最大值W[,max]。在时间R以后,居民退休因而不再得到工资收入。此后,居民开始花费储蓄以保证消费水平仍在C的水平上。 附图{图} 图1.生命周期理论(DoruschandFischer,1993) 生命周期理论与永久收入假说在西方经济中得到了较好的验证。然而,在资本市场极其不完善、几乎不存在消费信贷的中国经济中,无论是生命周期理论还是永久收入假说都难以被应用于分析中国居民的消费行为。例如,按照生命周期与永久收入假说,消费者将尽量熨平一生中的消费波动,在收入低时负债,在收入高时储蓄;在盛年时期储蓄,在老年时期负储蓄。然而,在中国,不论是收入较低的年轻人还是收入较高的年长者都具有较高的储蓄倾向。对于中国居民消费行为的一系列特点,西方的传统消费理论是无法解释的,以这些理论为基础对中国居民的消费需求进行预测也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因此,深入探讨适合中国国情的消费理论,并在此基础之上对中国居民消费需求的走势进行预测,从而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正确依据,不仅具有重大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要建立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消费函数,就必须首先观察中国居民消费行为的特点。中国居民消费行为的首要特点是,中国居民不是以一生为时间跨度(timehorizon)来寻求效用最大化,其消费支出安排具有显著的阶段性。他们的一生通常可分为几个重要的阶段,例如,一种较典型的划分是:婚前、婚后、供养子女及退休等。中国消费者一般是集中力量实现当前阶段效用的最大化,而较少考虑未来阶段的消费和效用最大化。很难想象一

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分析

内容摘要:有关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正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重视。本文试图通过对影响消费者行为因素的有关研究成果的分析,探明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从而对消费者行为的一般和本土化研究产生裨益。本文认为,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正从单独研究消费者的理性行为,转向研究消费者的感性行为和消费者与环境的互动行为。 关键词: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模型,解构与前瞻 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分析 (一)Del Hawkins理论模型 Del Hawkins理论模型强调了消费者行为是一个在一定情景下的决策过程:“认识问题—搜集信息—评价选择—店铺选择与购买—购后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主要受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影响。这两大类因素的作用机理表现为,通过影响消费者的自我概念和生活方式从而使消费者产生需要和欲望,进而发生与此相对应的决策行为。而这两类因素的影响效果大小则会受消费者行为的体验结果以及两类因素的互相作用的影响。 (二)Roger Blackwell理论模型 Blackwell构建两个理论模型,但是,这两个模型在内容及其作用上存在一定差异。 第一个模型是一个简化了的消费者行为模型。该模型把消费者行为描述成获取、消费和处置三个连贯的阶段所组成的过程,而且还对这三个阶段的决策问题具体化。在这个过程里,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也是两大类,但与Del Hawkins 观点不同的是,Roger Blackwell把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统一归类为“消费者影响”因素,而把外部因素中的营销影响因素特别加以强调,命其为“组织影响”因素。“组织影响”因素与“消费者影响”因素共同组成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两大类因素。 第二个模型是对第一个模型的具体化。这个模型把消费者行为的获取、消费和处置过程进一步扩展为包含七个阶段的消费者决策过程。把原来的“组织影响”因素浓缩成一个产生效果的“激励”因素,把原来的“消费者影响”因素细分为“环境影响”因素、“个人差异”因素和“心理过程”因素。 (三)Frank Kardes理论模型 Frank Kardes的理论模型比较简单。他把消费者行为理解成情感反应、认知反应和行为反应过程。这些反应是由相关变量引起的,这些变量有个人变量、环境变量、人与环境互动变量等。 (四)John Mowen 理论模型

2020年(财务知识)第五章单方程计量经济学应用模型

(财务知识)第五章单方程计量经济学应用模型

第五章单方程计量经济学应用模型 壹、填空题: 1.当所有商品的价格不变时,收入变化1%所引起的第i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化百分比叫做需求的。 2.对于生活必需品,需求的收入弹性的取值区间为,需求的自价格弹性的取值区间为。 3.当收入和其他商品的价格不变时,第j种商品价格变化1%所引起的第i 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化百分比,叫做需求的。 4.替代品的需求互价格弹性0;互补品的需求互价格弹性0;无关商品的需求互价格弹性0。 5.吉芬商品的需求自价格弹性0。 6.西方国家发展的需求函数模型的理论模型,是由函数于最大化下导出的。而对数线性需求函数模型和线性需求函数模型则是由拟合得到的。 7.于线性支出系统需求函数模型中,表示总,表示第i种商品的需求量,表示第i种商品的边际份额。 8.于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需求函数模型中,表示,表示第i种商品的需求量,表示第i种商品的消费倾向。 9.于绝对收入假设消费函数模型()中,参数α表示,且α0;,参数β1<0,表示递减的边际消费倾向。 10.于绝对收入假设消费函数模型()中,参数β10,以反映边际消费倾向规律。

11.对于某些特殊商品,随着自身价格的上升,人们对这些商品的需求量将上升,这种商品于经济学中叫做。 12.于“不可逆性”假设消费函数模型()中,待估参数α0反映当前的边际消费倾向,其取值范围是;待估参数α1反映曾经达到的最高收入水平对当前消费的影响,其取值范围是。 13.于“不可逆性”假设消费函数模型()中,待估参数α0反映当前的,其取值范围是;待估参数α1反映曾经达到的最高收入水平对当前消费的影响,其取值范围是。 14.于“示范性”假设消费函数模型()中,待估参数α0反映个人的边际消费倾向,其取值范围是;α1反映群体平均收入水平对个人消费的影响,其取值范围是。 15.于生命周期假设消费函数模型()中,待估参数α1的取值范围是;α2的取值范围是。 16.于中性技术进步中,如果要素之比K/L不随时间变化,则称为中性技术进步;如果劳动产出率不随时间变化,则称为索洛中性技术进步;如果资本产出率Y/K不随时间变化,则称为中性技术进步。 17.线性生产函数模型假设资本K和劳动L之间是能够替代的,要素替代弹性为。 18.投入产出生产函数模型假设资本K和劳动L之间是完全能够替代的,要素的替代弹性为。 19.C-D生产函数模型Y=AKαLβ中,参数α、β分别是资本和劳动的弹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