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低碳经济与我国农村发展

低碳经济与我国农村发展

1 引言

低碳经济这一理念的提出源于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的考虑。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上,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下称IPCC)根据其研究成果指出,除非能成功降低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的速率,否则到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温度将升高4摄氏度[1]。气候变暖将导致全球性生态灾难和经济衰退。正是因为气候变化关乎全人类的命运和未来,世界各国都有不可推卸的温室气体减排责任。

自从2003年英国在《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低碳经济概念后,在各个领域践行低碳发展理念已经成为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共识,各国纷纷提出国家减排目标和政策措施。中国是典型的高碳经济国家,2007年的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为72.82%,石油为20.64%,天然气为3.67%,水电为2.57%,核电为0.3%[2],化石能源煤炭和石油占绝对比重。中国目前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在哥本哈根会议召开前夕,中国政府公开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减排相对2005年下降40%~45%,这一艰巨的目标需要行之有效的对策。

农村的温室气体排放目前小于城市,但因其排放潜力巨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研究表明农业生产是温室气体的第二大重要来源,排放量介于电热生产和尾气之间[3]。同时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民的生活方式

低碳经济与我国农村发展

张蕾1, 2 蔡志坚1牛利民1, 3

(1. 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10037;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南京 210044;

3. 黄山学院,安徽黄山 245000)

摘要:研究表明我国的农村生产和生活都表现出典型的高碳排放特征,农业生产是温室气体产生的第二大重要来源,而农村社会的转型又将带来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大幅上升,因此低碳农村的建设势在必然。文章在分析农村温室气体排放路径的基础上对低碳农村的实践障碍和发展思路进行了系统研究,指出改善土地利用、发展农业相关低碳产业以及在开发低碳能源的基础上实施清洁生产和绿色消费是农村低碳发展的可持续之路。

关键词:低碳经济;温室气体;农村

文献引用:张蕾,蔡志坚,牛利民. 低碳经济与我国农村发展[J]. 生态经济,2010(9):73~76.

中图分类号:F062.2;F323 文献标志码:A

Low-carbon Economic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Villages

ZHANG Lei1, 2, CAI Zhijian2, NIU Limin1, 3

(1. College of Economics Management,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37, China;

2.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210044, China;

3. Huangshan University, Huangshan Anhui 245000, China)

Abstract: The research has indicated that greenhouse gas must be responsible for global warming. Currently China's rural life and production have the characteristic of high-carbon. In years to come the transformation of rural social will bring a going up of energy consumption and GHGs emission. Therefore the construction of low-carbon villages is inevitable.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of the GHGs emission paths this paper conduct a systematical study on the barriers and development train of thought of building low-carbon villages. The results show us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ay of low-carbon villages though improvement of land use, cultivating low-carbon agriculture and implementing cleaner production and green consumption.

Key words: low-carbon economy; greenhouse gas; village

基金项目: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9EYD023);江苏省教育厅“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基金资助项目(2009)“江苏农村服务业发展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张蕾(1976~ ),女,江苏阜宁人,博士生,讲师,主要从事林业经济方面的研究;蔡志坚(1969~ ),女,福建漳平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林业经济方面的研究;牛利民(1976~ ),男,河南安阳人,博士生,讲师,主要从事林业经济方面的研究。

愈加向城市居民靠拢,能源消耗不断上升,因此在农村推行低碳发展模式已成为当务之急。目前农村低碳经济的研究有三个方面:一是农业减排领域,如董红敏、王昀、马友华等,他们主要以农业生产过程为考察对象提出了农业减排的措施和对策;二是农村低碳能源的开发,如王向阳、林琳,他们分别对农村的生物质能源的发展潜力和政策支持进行了分析;三是考察农村土地利用变化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如李颖。本文试图结合农村生产和生活的特点分析我国低碳农村建设的障碍,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低碳农村发展思路进行整合,为低碳农村实践提供参考思路。

2 农村温室气体排放途径

2.1 农业生产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

IPCC第4次评估报告表明,农业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主要包括反刍动物甲烷排放、水稻种植过程中的甲烷排放、施肥造成的氧化亚氮排放、动物废弃物管理过程中的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和秸秆焚烧过程中的氧化亚氮排放[4]。据估计,全球范围内农业排放甲烷(CH

4

)占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CH4排放总量

的50%,氧化亚氮(N

2

O)占60%,如果不实施额外的农业政策,预计到2030年,农业源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量将比2005年分别增加60%和35%~60%。这两种温室气体在

大气中停留时间长,辐射增温明显大于CO

2

(CH4是CO2的20~30倍,N2O是CO2的220~290倍)[5],因此减少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对控制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作用。

2.2 农民生活消费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

农民的生活消费用能直接导致温室气体的排放,包括炊事、照明、取暖用能等,而且农村多用传统的、热

效率较低的直燃方式,如焚烧柴草、煤炭带来的CO

2

排放量要比天然气和煤气高得多。

3 当前我国农村推行低碳经济的主要障碍

要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实现低碳经济,就要经历一个低碳化的发展过程,即改变目前高度依赖化石能源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清洁利用及低碳或无碳能源的开发,同时要提倡节能环保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当前在农村的低碳实践主要在这样几个领域:一是在农村低碳能源开发领域,主要为沼气开发。由于沼气建设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农业废弃物污染和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开始逐步在农村推广沼气建设,目前已成为我国在农村实行节能减排的重要内容[6]。除此之外还有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小型电站开发;二是为减少农业源的温室气体排放,一些地方开始实施有机

耕种和科学养殖,限制无机肥料的使用;三是推广观光农业,提高服务业等碳排放低的产业比重;四是在农村推广节能产品。但总体来看,我国目前在农村推行的低碳实践并不理想,主要障碍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3.1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增加了温室气体排放的压力

城镇化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经之路,预计到2050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全国人口总数将达到15.6亿,其中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35%,将大大低于目前65%左右的比重[7]。在能源生活消费方面,我国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有较大的差距,2007年农村人均生活用能量为138千克标准煤,而城市人均生活用能量为282千克标准煤[3]。因此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将会带来更多的工业碳排放、产品消耗碳排放及使用建筑材料带来的碳排放,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碳排放效应的研究发现,建设用地产生的碳排放量占总碳排放的一半以上,远远超过耕地,而且随着建设用地的扩展,碳排放强度呈逐年增加的态势[8]。如果没有相应的减排措施的话,城镇化本身将导致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大量上升。

3.2 人口压力下的我国农业生产具有典型的高碳特征

作为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我国的谷物种植、肉蛋奶产量和化肥使用量在全球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见表1。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安全问题至关重要,为了保证粮食增长,我国除了扩大灌溉面积和开垦荒地外,主要方法就是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以达到增产的目的。我国目前过量施肥现象非常普遍,表2说明我国目前的可耕地每公顷施肥量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过度耕作和过量施肥促进了农田CO

2

的排放,造成土壤的有机质含

量逐渐降低。有研究表明施尿素地CO

2

排放通量值大于不

施尿素地CO

2

排放通量值,同样的观察期,两种田CO

2

平均排放量分别是262 mg?m-2?h-1和177 mg?m-2?h-1[9]。可见

当前农村的耕作和施肥方法造成了CO

2

的过量排放,亟需

表1 中国主要农产品的世界比重(单位:%)

谷物收获面积比重肉、蛋、奶产量比重

化肥使用

量比重200511.8926.3126.38 200612.4326.0629.57 200712.4726.3225.95

数据来源:根据FAO数据库数据计算而得。

表2 可耕地平均施肥量(单位:吨/公顷)

200520062007

中国0.300.330.30世界平均水平0.110.120.12

数据来源:根据FAO数据库数据计算而得。

新技术以提高土壤碳汇能力,减少CO

2

的排放。

由此可见,人口压力下的中国农业生产活动规模大,比重高,农业生产将提高产量作为唯一目标,以牺牲土壤肥力和固碳能力为代价,这种掠夺式的耕作和施肥方法也造成了温室气体的超量释放,如果没有有效的减排措施的话,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量将进一步增加。

3.3 当前农村的生活消费方式将导致温室气体排放的

进一步增加

我国农村目前仍然以柴草和煤炭等作为主要的生活用能。根据我国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2006年底农村的主要炊事用能源中,使用柴草的常住农户数占60.24%,使用煤炭的占26.06%,使用煤气和天然气的占11.94%,可见我国农村的生活用能主要依靠传统的、热效率极低

的直燃生物质方式,因此排放CO

2

的总量巨大[10]。而且过度依赖秸秆、薪柴还造成森林等生态林草植被资源的破坏,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同时秸秆中氮、磷、钾等元素和有机质难以还田,降低了土壤肥力,导致土壤的固碳能力下降[11]。

同时随着我国农民收入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将告别过去传统的生活方式。农民收入提高必然刺激购买力上升,伴随着一系列刺激农民消费的政策的实施,如家电下乡政策,农用汽车购买补贴政策等,农民在家用电器、电脑、汽车等方面的消费有了较大幅度的上升。农民的消费支出不再仅仅满足于自身最低生活消费的需求,越来越多的用于享受型消费需求,这种消费方式的变化必然带来能源消费的增加,给温室气体减排增加了重重障碍。

4 低碳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思路

以上这些障碍给农村低碳经济的推行带来了相当的阻力,针对低碳农村建设的主要障碍,本文提出建设低碳农村的三个主要实践方向,一是改善土地利用,二是发展农村低碳产业,三是在开发低碳能源的基础上实施清洁生产,提倡绿色消费。

4.1 改善土地利用

一方面,研究表明,建设用地和耕地都属于碳源,尤以建设用地的碳排放为主,因此需要严格土地规划,防止非农业建设乱占耕地,限制建设用地的过度扩张,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严守18亿亩的耕地底线。另一方面,森林是目前地球上最重要的碳汇生态系统,碳吸收强度大,对减少大气中的碳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在保有一定质量的耕地面积前提下,将由于围湖造田、毁林造田等所造成的耕地占用,适当退林、还湖,或者进行耕地休耕,都会使原来的碳源地转化为碳汇地,减少CO

2

的排放。

4.2 发展农村低碳农业

从产业本身来看,工业制造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是公认的高碳产业,现代农业因为大量使用化石能源也成为碳源的一部分,相比较而言服务业的大部分都属于能耗低、污染小的绿色产业,如金融、保险、旅游、医疗、家政、教育、文化、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等。要改善农村的碳排放趋势,就要鼓励低碳产业的发展。目前很多地方都在致力于发展观光休闲农业。观光休闲的主要场所,有农村天然景观、历史人文遗址、休闲农庄、农业高新技术园区、特色农业产区、特色产品专业市场、知名度高的乡镇企业等[12]。另外发展手工编织、刺绣、剪纸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产业也是促进低碳发展的一条道路。发展农村低碳产业,不仅可以成为农村温室气体减排体系的一部分,而且更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4.3 开发低碳能源是建设低碳农村的核心

我国有着十分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其优点是不

排放或少排放CO

2

,而且成本低利用效率高,特别适合广大农村生活和生产用能。其中,太阳能、水力能、地热

能、风能是属于自然型新能源,完全不排放CO

2

[13],如微型水电、小型风电、户用光电等,目前虽然技术可行,但是成本尚高,可在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因地制宜地推广应用。此外,以沼气、生物质燃气等为代表的生物质能

源因其排放CO

2

少,燃烧利用率高,技术条件成熟成为农村低碳能源的首选。开发生物质能源的另外一个突出优点是可充分利用农村生产、生活的剩余废弃物,如沼气作为可再生能源,它是利用农业固体废弃物(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进行发酵而产生的,可用于生活燃料和发电,是一种节能减排、减少污染、变废为宝的有效形式。4.3.1 清洁生产

我国目前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存在碳排放的渠道,清洁生产需要采取各种措施尽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研究表明,改进施肥、灌水管理措施、提高复种指数、降低撂荒频率、合理的作物轮作、作物品种的选择、免耕等都能够提高土壤的碳含量,减少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排放。

从种子选育来看,以水稻为例,如选育并推广碳

排放率低的高产品种,稻田的C H

4

排放率将可能减少20%~30%,若全国有50%的稻田使用低排放品种,可

减排CH

4

110万~210万吨。从耕作技术来看,过度耕作导致土壤中碳素释放是农业碳排放的主要途径。选择免耕或少耕这样的保护性耕作方法有利于土壤固碳效应的

发挥,减少碳排放。过度施肥也是造成土壤固碳能力下降的原因之一,可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根据作物需求施肥,减少化肥的使用数量;增加有机肥使用数量,伴之以大面积的秸秆还田,使碳元素以固态的形式存在于土壤中。利用有机肥料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又称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很多地方在建“三品”基地。这三种农产品因其品质好、无农药残留或微农药残留,一方面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另一方面也是农村清洁生产模式的成功应用。

4.3.2 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是指消费活动应该注重环保,节约能源,包括物资的回收利用,杜绝过度消费和奢侈消费,实现可持续消费。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农村生活模式的转变,农民有更多的收入用于生活消费和投资。因此需要按照绿色消费的理念引导农民的消费方式和消费偏好。为了节约高碳能源,减少CO

2

的排放,可在农村推行节能灶具、节能灯具、节能取暖设施,甚至节能建筑等一系列节能产品。如近年来在东北地区研究开发出的苯板、稻草板、稻草砖等节能材料已在农村节能住房建设中得到推广应用,这种住房以农作物废弃物稻秸、草甸草、湿地芦苇等作为建筑墙体原料,冬暖夏凉,不仅可大量节约建筑材料和减少建筑废弃物排放,还可以大幅度降低燃煤用量。据统计,冬季每户可节煤40%以上,减少了空气中碳、硫排放,可有效改善农村居住环境[14]。同时,要充分利用各种低碳能源,如生物质能源。近几年,很多地区积极实施农村沼气工程,通过将人畜粪便和污水的厌氧消化,制取沼气用于照明、取暖和炊事等生活用能,在治理农村环境污染的同时可以大大地降低甲烷的排放量,为农民生活消费打造了一个低碳空间。

4.3.3 循环利用

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中会产生大量的剩余物质,如秸秆、人畜粪便等,如果不能合理利用就会产生新的环境污染,导致碳排放的增加。如秸秆,就其管理方式而言,焚烧秸秆不仅直接释放碳,还会加快土壤有机碳的分解损失;而秸秆还田则可以缓解土壤有机碳的下降,秸秆氨化后作为饲料可以减少牲畜在消化过程中的甲烷排放,利用秸秆和畜禽粪便生产沼气更可以起到变废为宝、节能减排的作用。我国每年产生农作物秸秆6亿多吨,农产品加工业废弃物(包括稻壳、玉米芯、花生壳、甘蔗渣等)超过1亿吨,畜禽粪便以及农产品加工业有机废水约18亿余吨,理论上可以生产沼气超过700亿立方米[11]。同时沼气池产生的沼液、沼渣可以作为有机肥综合利用,沼肥可以改良土壤,沼液可用来浸种和根外施肥,从而减少农药和化肥的施用量,降低甲烷的排放量。循环利用不仅可以减少剩余物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可以变废为宝,成为生物质能源的生产原料。

5 结束语

建设低碳农村与当前提出的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农村社会在理念上是一致的,与农村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也是相似的,在气候变暖成为人类头号敌人的时候,低碳农村建设应该和低碳城市建设一样成为我们的关注对象。低碳农村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土地利用、产业结构调整、能源开发、节能技术和环境保护等众多领域,没有健全的制度和利益保障人们不会自发实施,因此需要政府的大力推动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走出一条农村低碳发展可持续之路。

参考文献:

[1]IPCC. Climate Change 2007: Mitigation of climate change.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II to the fourth assessment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M]. Cambridge, United Kingdo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 63-67.

[2]国家统计局能源司,国家能源局综合司. 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2008)[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3]赵其国,赵海燕. 低碳经济与农业发展思考[J]. 生态环境学报,

2009,18(5):1609~1614.

[4]董红敏,等. 中国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与减排技术对策[J]. 农业

工程学报,2008(10):269~273.

[5]张文学,孙刚. 我国农业及畜牧业发展CDM项目的潜力分析[J].

江西能源,2008(1):21~23.

[6]刘宇等. 农村沼气开发与温室气体减排[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

境,2008,18(3):48~53

[7]赵行姝. 农村社会转型与低碳排放路径[J]. 环境经济,2005(3):

116~118.

[8]李颖,黄贤金,甄峰. 江苏省区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碳排放效

应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2008,24(2):102~107.

[9]陈宗良,禹仲举. 不同农业管理方式对北京地区稻田甲烷排放的

影响研究[J]. 环境科学研究,1992,5(4):1~7.

[10]程序. 生物质能与节能减排及低碳经济[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9(3):375~378.

[11]王向阳. 支持农村生物质能源发展的公共政策研究[J]. 财会研

究,2008(7):75~80.

[12]王昀. 低碳农业经济略论[J]. 中国农业信息,2008(8):12~15.

[13]张厚. 农业温室气体减排的技术措施[J]. 农业环境与发展,

1998(1):17~22.

[14]科技部网站. 东北农村住宅低碳集成技术应用大有可为[EB/

OL]. (2009-10-19).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e15424221.html,/kjbgz/200910/ t20091016_73668.htm.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