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党校在职研究生公共管理学复习资料

党校在职研究生公共管理学复习资料

党校在职研究生公共管理学复习资料
党校在职研究生公共管理学复习资料

2013级《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型及复习重点

(公共管理1)

一、考试题型

(一)辨析题(2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二)论述题(1题,每小题25分,共25分。)

(三)案例分析题(1题,每小题25分,共25分。)

二、复习重点

1.联系实际,谈谈我国政府职能存在的问题及其转变的基本思路。

政府职能是政府对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应具有的职责和功能。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原有的政府职能明显滞后于经济体制的进程,主要存在下面几个问题:(1)我国政府职能一直存在越位、缺位和错位的问题。越位是指政府在社会经济事务中不仅是裁判员,也是运动员;政府过度承担了主体职能。缺位是指政府的公共服务功能没有很好的发挥,把有权有利的部分抓得很紧,而服务职能却注意得不够;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弱化。错位是指政府的职能不仅涉及宏观调控,而且还包括企业内部事务,导致政企不分、影响行政效率和经济效益;政府对微观领域干涉过多。

(2)对市场秩序的监管不到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当是市场秩序的提供者和维护者,但从中国目前情况看,政府在这方面的职能转变始终未到位,规范、监管市场秩序的力度仍然不够。一方面,我国的规范市场秩序的法律法规仍不健全,另一方面,一些政府部门的执法意识和观念缺失,执法不严,管理松懈,执法能力值得怀疑。法律体系不够透明、公正。使得“官本位”思想意识严重。

(3)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不强。我国政府行政行为存在思想意识上的偏差。过去数十年,我们一直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GDP为衡量标准一直是我国政府的主导思想。而忽略了社会的全面进步、公共医疗卫生和人类的健康的公共社会问题,从而暴露了政府公共服务意识不强的弱点。指导思想上的偏差会导致在实际工作中,政府官员的考评,政府工作的重心都倾向于经济建设,从而致使各地方政府为了自己的政绩,不惜竭泽而渔,劳民伤财的事例比比皆是,而这种“唯GDP论”的做法不仅没有实际起到建设地方的效果,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广大群众的利益。

政府职能转变是指政府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其职责和作用进行动态调整,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更好地担负其管理社会和服务社会的新的历史行为。只有加速政府职能的转

变,使其从繁琐的微观事务和项目审批中挣脱,才能有精力着眼于宏观调控和完善市场监督,从而使政府职能向规范化、高效化、科学化转变。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努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政府的开支来自财政,臃肿庞大的政府机构不仅会增加财政负担,增加政府成本,而且会导致效率低下,这样就不能适应现代化行政管理的要求。建设一个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是社会经济得以高速发展的前提。而要建设廉洁政府,就要充分认识政府在反腐中的特殊作用和地位,搞好自身廉洁建设,真正树立廉洁行政形象。要制约行政权力,建立有效的廉政制约机制,同时,还要建立一个广泛而又行之有效的监督体系,确保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特别是来自人民群众的舆论和批评监督。建设高效政府,首先要精简机构,建设精干的强有力的政府系统。要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集权与分权的关系,既要加强宏观调控也要调动地方的积极性。

(2)转变政府管理方式,实现从微观到宏观的转变。加快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要进一步合理界定和调整政府职能,集中精力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要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政社分开,坚决把不该由政府管的事交给企业、市场、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

要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规范管理、提高效率;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下放地方和基层管理。

加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职责和能力,加强大方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环境保护等职责。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

(3)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政府行为。执政之要在于为民,行政之要在于依法。各级政府机关都要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善于依法管理经济社会事务和其他行政事务。要以强化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重点,加强行政立法,提高行政立法水平。要改善行政执法,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

文明执法。要继续坚持各种行之有效的民主监督制度,确保公共行政权力的公正、有效运行。

加强政务诚信建设。要强化政府机关问责制,树立责任政府形象,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4)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由于政府“越位”现象的普遍存在,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特别是不合理、低效率的项目审批制度,已经成为严重影响我国投资环境和企业竞争能力的一个大问题。只有摆脱了大量微观审批事项,才能搞好宏观调控。加快审批制度改革,一是搞好行政审批项目的审核及处理工作,减少政府审批事项和审批范围;二是缩短审批环节和审批周期;三是做到公开审批、规范审批程序;四是明确审批责任,健全监督体制,对审批行为进行必要监督;五是改革审批部门存在的重审批、轻监督、重权力、轻责任的现象。

(5)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要大力推行政务公开,使其贯穿行政权力运行的全过程。要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改善政府管理结构和方式,重塑政府业务流程,构建适应信息时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政府组织形态。要建立高效政务服务体系,继续完善各级政府及部门的“政务大厅”,推行“一站式服务”,在基层建立“政务超市”。要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更加重视行政规划、行政指导和行政合同在政府管理中的作用,探索政府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新途径。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社会组织、企业和公民更广泛地参与公共事务管理

(6)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把生产投资型财政转变为公共服务型财政,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根本基础。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合理界定政府投资主体和投资领域。强化节能节地节水、环境、技术、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长效机制。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小一、产能过剩、科技创新、安全生产、新增债务等指标的权重,更加重视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状况。改革政府资助体制,提高政府资助的公开性、公正性和经济社会效益。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完善社会保障特别是

社会救济、社会福利机制。

2.传统人事管理模式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有何区别?

观念的区别:传统的人事管理以事为中心,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人为本;

管理内容与范围的区别:传统人事管理的实践是以个体为中心,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则是以团队为中心;

组织结构的区别:传统人事管理以“树型”的组织结构为主,后来发展为“矩阵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趋向于“网络型组”织结构;

工作重点的区别:传统人事管理只注重实用,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把人力资源开发放到首位;

管理作用的区别:传统人事管理的作用是效率的提高与工作生活质量的提高,现代人力资源具有决定组织命运的战略性作用。

管理目标的区别:传统人事管理的目标是吸引、留住和激励员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更关注组织在竞争力、利润、生存能力、竞争优势和劳动力的灵活性等方面的提高;

管理地位的区别:传统人事管理部门被视为是非生产、非效益部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被视为生产与效益部门;

3.公共部门的全面质量管理与传统管理有哪些差异?

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全员参与的、以各种科学方法改进组织的管理与服务,通过高素质和不断改进的产品和服务,获取顾客满意的管理理念、制度和方法。一般而言,全面质量管理都是以战略、远景、作业三者为主,它与传统的管理的确有许多不同之处

两者的不同:

组织文化上:传统管理是个人主义、专业分工、独断领导、利润至上、追求生产力;全面质量管理是集体努力、跨部门合作、教导授能、顾客满意、追求品质。

沟通方式上:传统管理是下行沟通;全面质量管理是下行沟通、平行沟通、斜向沟通、多向沟通。

意见表达和参与方式上:传统管理是主管裁定、建议制度;全面质量管理是正当程序、品质管理小组、态度调整。

工作设计上:传统管理是效率、生产力、标准化作业程序、狭窄的控制幅度、详尽的工作说明书;全面质量管理是品质、顾客导向、革新、宽广的控制幅度、自主化的工作范围、充分授能。

训练项目上:传统管理是工作相关技能、单一部门业务技术性质知识、生产力;全面质量管理是广泛技能知识、跨部门业务、诊断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生产力与品质。

绩效评估上:传统管理是个人目标、由主管考核;全面质量管理是团体目标、由顾客、同事以及主观三者共同考核、强调品质与服务。

薪资制度上:传统管理是以个人为单位争取功绩、加薪以及福利;全面质量管理是以团队为基础发放薪赏、财务酬劳、非财务性质的表扬。

卫生医疗与工作安全上:传统管理是处理问题;全面质量管理是预防问题、安全计划、保健计划、员工互利。

考选升任与职业生涯发展上:传统管理是由主管考选、狭窄的工作技能、以个人绩效决定升迁、单一部门的直线式生涯途径;全面质量管理是由同事考选、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团队表现决定升迁、不同部门的水平式生。

4.简述传统科层组织结构与现代扁平化组织结构的利弊。

科层制指行政组织纵向分为若干层次,上下层业务性质相同,但有隶属关系,业务范围由上至下逐层缩小的组织体制。

其优点是组织系统业务相通,便于沟通领导,利于统一指挥。缺点是上级任务繁杂,往往顾此失彼,缺乏专业分工,行政首长权利集中,容易造成独断专行。

现代扁平化组织结构指行政组织横向依据不同的业务性质、职能而平行划分若干部门,每个部门所管业务内容不同,但所管范围大小基本相同的组织体制。

优点是分工明确,有助于工作专业化,提高行政效率,缺点是分工单位无力进行全局协调,责任不明,过细的分工还促使部门主管过多,政出多门,使下级部门无所适从。

5.如何正确评价公共服务民营化?

含义:由市场或民间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生产及输送的过程。也就是讲,政府部门通过契约外包、业务分担、共同生产或解除管制等方式,将部分职能转由民间部门经营,唯政府须承担财政筹措、业务监督以及绩效成败的责任。

公共服务民营化的主要目的:一是利用市场经济的“经济原则”与“效率原则”,改善并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二是针对某些政府职能和政府业务,给予删减或终止,以此缩小政府活动和政府职能的范围。

民营化的类型:

1、撤资;

2、委托;

3、替代。

公共服务民营化的限制及其问题:

民营化的优点:1、成本降低;2提高服务质量;3选择机会增加;4整合民间资源用于国家发展;5示范效果。

民营化的限制、缺点:首先,从其限度来看,由于政府部门与市场部门在本质上的差异,政府的许多业务和服务很难民营化;其次,民营化可提供的“信息的详细性”对于可以采用何种类型的民营化,亦均有不同限制。

民营化在现实上可能导致的问题:1公共责任问题;2特权与贪污;3公共服务的不公正;4规避巧用;5管理问题。

6.如何正确理解系统管理原理、管理封闭原理和权变管理原理?

系统管理原理要求社会公共部门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时,要运用系统论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管理,尽量谋求公共管理系统和公共管理过程的整体优化,以提高公共管理的绩效。公共部门强调系统管理,主要是因为社会是一个庞大的管理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而政府和其他非政府公共组织要处理的社会公共事务是错综复杂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因此,要协调好公共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关系,处理好各种社会公共问题,必须借助于系统论的理论和方法。

管理封闭原理要求公共部门管理的各个环节和政策措施的各个方面要闭合,使政策、指示的下达、执行、监督、反馈不间断地进行,以不断改善管理状况,提高管理水平。科学管理的理论和实践都证明,任何管理活动过程都要形成连续闭合的回路,才能产生有效的管理运动和收到良好的效果。

权变管理原理要求公共部门的管理要根据不同的对象、环境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管理方式与方法,随机应为变,灵活机动地处理问题。现代社会是复杂多变的,公共部门所处的环境条件也是复杂多变的。管理对象任务、环境条件变了,管理的方式方法、政策措施也应相应的变一变,不能以不变应万变,否则会导致管理的失败。成功的管理者必须是一位优秀的诊断家,必须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

7.政府在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方面应扮演什么角色和发挥什么作用?

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主要有:宏观经济的稳定与长远发展、消除自由竞争导致的垄断、公共物品的提供和外部性问题的解决、社会收入的再分配等。

在管理主体上,政府无法提供所有的公共服务,必须鼓励和引导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应该是“小政府、大社会”。一是政府职能要明确界定,要有所谓、有所不为,让市场机制中各组织发挥作用。同时,政府的规模必须缩减,人员必须精干,效能要高,明确政府机构人员的职责范围,减少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二是扩大社会的自治功能,政府给予社会更大的自主权,培育第三部门或非营利组织,让其和政府一起,成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三是调整政府与社会关系,把社会管不了、管不好的职能转移给社会自身来承担。这在客观上要求第三部门或非营利组织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的公共管理体系。

8.有效影响政策制定和执行的主要因素有哪些?P108-111

影响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因素分析

(1)政策问题的性质:标的人口行为的分殊性;标的人口的数目多寡;标的人口行为需要调适的程度。

(2)政策执行的资源:人员、信息、设备、权威

(3)政策沟通

造成执行命令传达错误或沟通不良的原因有两个:1执行命令欠缺清晰性;2执行命令欠缺一致性。

(4)政策执行人员的意向(对政策目标的认同感、态度)

(5)政府组织结构:1标准作业程序;2执行权责分散化;

(6)政策标的团体的顺服程度

(7)社会、经济与政治环境

9.联系实际,谈谈目前我国各级行政机关在政策执行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主要表现及其治理对策。

主要表现:

“你有政策,我有对策”--替换性执行。

“曲解政策.为我所用”--选择性执行。

“软拖硬抗,拒不顺从”--象征性执行。

搞“土政策”--附加性执行。

“能拖就拖,拖不了勉强应付”--观潮式政策执行。

成因:

(1)中央利益与地方利益间的矛盾。(2)政策本身的缺陷:有些政策缺乏科学性、不完整、不配套;政策多变,朝令夕改;政出多门,莫衷一是。(3)政策执行主体的本位主义和地方利益的驱使。干部阶层利益诱发;地方部门利益驱使;政绩观念的偏颇。(4)政策执行的监控不力。

治理:

(1)从制度上解决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的问题。(2)加强政策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政策体系。(3)要建立健全有效的政策执行制度。(4)大力提高政策执行者的素质。(5)加强监督,从严治政。(A.必须进一步加强监察监督工作。B.必须建立和健全相对独立的监督体系。)

党校在职研究生经济管理考试重点

经济管理的二重性由马克思首先提出,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泰罗是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在资本主义管理史上,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其理论主要集中体现在作业管理和组织管理方面。作业管理三项管理方法:1、制定科学的工作方法;2.科学地选择和培训工人;3.实行刺激性的差别计件工资制。组织管理三项方法:1、把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设立专业计划部门,按照科学的规律制定计划,管理企业;2、实行职能工长制;3、利用例外原则进行管理控制。 古典管理思想: 法约尔:经营和管理概念不同,经营是指导或引导一个整体趋向于一个目标,包括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管理六项活动。管理只是经营活动中的一项,包括五个要素或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梅奥是人群关系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内容:1、工人是复杂的社会系统成员,不仅是经济人,更是社会人,不仅有经济动机,更有社会和心理方面的需要,因此必须从社会和心理方面寻找提高工人积极性的办法。2、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管理者只重视正式组织是不够的,还要充分认识到非正式组织的作用,注意在正式组织的效率逻辑与非正式组织的感情逻辑之间搞好平衡,充分发挥每个人作用,提高劳动生产率。3、生产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即士气,士气越高生产效益越高,管理者要通过对职工满足度的提高来激励职工的士气。 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理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感情和归属上的需要、地位和受人尊重的需要,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 赫茨伯格提出双因素理论。一类是外部因素,如基本工资、工作安全以及周围关系等,这类因素一般不构成强烈激励,叫保健因素;一类是内在因素,包括工作本身、成就、晋升等,这类因素满足个人发展或自我价值实现,是真正的激励因素。 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西蒙,认为管理的关键在于决策,因此管理必须采取一套制定决策的科学方法。主要论点: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根据决策的性质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根据令人满意的准则进行决策;组织设计的任务是建立一种制定决策的人-机系统。 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系统原理、人本原理、动力原理、能级原理、时空原理。 系统: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要素或子系统)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并处于一定环境中的有机集合体。 系统原理:任何管理对象都是一个特定的系统。现代管理的每一个基本要素都不是孤立的,既在系统之内,又于其他系统发生各种形式的联系。为了达到现代科学管理的优化目的,必须对管理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 人本原理:一切活动均应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 人本原理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运用:必须遵循人本原理,从保护人的根本利益出发,尊重人的合理意愿,维护人的基本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把各级各类管理人员和所有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才能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一是建立适宜的体制,二要创造良好的环境,三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积极促进人才流动。 经济管理的职能:预测职能、决策职能、计划职能、控制职能、监督职能、激励职能。 经济预测:1、含义:对客观经济过程的变化趋势所做出的预料、估计和推测。是经济决策和经济计划的前提,是正确认识经济环境及其变化的必要条件,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必要保证。 2、遵循原则:系统性原则、连续性原则、类推原则。 3、一般程序和步骤:确定预测的目的和任务;收集和分析有关资料;选择预测方法,进行预测计算;对预测结果惊醒评定和鉴别。 4、方法:定性分析预测法、定量分析预测法。 经济决策:1、含义:指人们在经济管理活动中,对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发展规划、行动方案、改革策略和重大措施等作出的选择和决定。2、程序:调查研究,提出问题;确定目标、拟订方案;方案评估、择优决断;实施决策,追踪反馈。3、重要意义和作用:经济决策是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它决定着不同层次、不同范畴的经济活动的发展方向;它贯穿经济管理的整个过程;决策的正确与否,决定着经济建设的成败和经济效益的高低;经济决策对社会政治和人们的心理也产生重大影响。

公共管理学2011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公共管理学2011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公共管理的特征 P4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和其他会组织及公民为推进社会整体协调发展、增进社会的公共利益,运用公共权力,通过观念和手段的不断创新,对日益复杂的公共事务及组织自身进行管理和优化的活动。其特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公共性 ①利益取向的公共性。在公共管理过程中,公共组织以其所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去推进、实现和维护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将公共利益放在突出位置。强化公共利益的重要性是公共管理与传统公共行政的本质区别所在。 ②公共参与性。随着政治民主的发展,公民社会开始逐渐成长起来,社会组织及公民的权利意识、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不断增强,为了更好的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他们越来越多地要求参与到公共管理之中。使得政府在公共管理过程中不再是唯一的主体,而是还包括政府之外的其他公共组织、私人组织以及公民。 2、效能性 与传统公共行政关注管理过程和管理程序相比,公共管更多地将视线放在了结果的取得上,强调投

入要素和实际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因而,公共管理提倡效能建设,在管理目标上追求包括经济、效率和效果在内的多元价值的有机统一。 3、回应性 公共管理过程可以说也是一个与社会互动的过程,这是公共部门以人为本、重视公众利益的具体体现。对政府组织而言,它不再是传统公共行政中的封闭体系,而是具有高度开放特征的开放体系。政府既要提供有效的制度平台和渠道,让公众能及时地向政府反映问题,同时政府也要对公众的需要作出反馈。 4、管理手段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公共管理非常注重管理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和创新,这是由管理对象的复杂性决定的。一方面,由于公共管理过程中许多新的问题和矛盾的出现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另一方面,公共组织要实现自身的优化管理,也要不断开发新的技术和手段。 5、法治性 法治在公共管理中体现为严格遵守规则的精神。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之间要实行对社会事务的合作共识,只能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之上。如果缺少

党校在职研究生是什么

党校在职研究生是一种关于非全日制教育的学历,可以用来培养党员或者预备党员,下面就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党校在职研究生是针对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的人员开设的在职课程。目前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对普通在职研究生的要求也是较为苛刻,但对于党校出身的在职研究生待遇还是不错的。党校研究生只有学历,学信网上查不到。但是体制内还是认的,价格比普通学校在职研究生更便宜,三年大概在2万左右。普通学校目前只能拿到学位,拿不到学历。 党校在职研究生教育毕业后不发放毕业证,一般是发放中组部组通字[2002]21号文件中指出的党校学历证或者结业证,填写学历时候往往会在研究生、大学、大专学历前标注“中央党校”或者“省(区、市)委党校”,往往是内部承认,社会上其他企业单位是不予认可的。 党校在职研究生与高校同等学力申硕在职研究生均属于非全日制教育,但高校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属于学位教育,党校在职研究生属于党校学历教育。同等

学力申硕免试入学,符合申硕条件者可申请授予硕士学位。党校在职研究生毕业不发放毕业证,仅有党校学历证或者结业证。 2008年,中共中央颁布实施《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将此前“党校学历可以享受同等国民教育的有关待遇”的规定删去。教育部规定,只有通过全国研究生统考后被录取到党校(一般都是省级以上党校)的双证研究生学历(学位证、毕业证)才是被其承认的。因此,党校在职研究生不算研究生学历。 如果说大家要参加党校在职研究生考试,我们需要了解相关的考试要考什么。现在有很多机构可以给大家做培训,有线上和线下的课程。成都蓉矅云培训有很多专业的课程供大家选择,有需要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

公共管理学复习重点

1.以下属于准公共物品的是()。 2.对市场而言,政府的主要目的是()。 3.主观责任是指()。 4.在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时,正确的观点是:() 5.我国非营利组织资金的主要来源是:() 6.以下()是合议制政府的典型代表。 7.外在性明显的公共物品,如自来水供应、电话、供电、电视台等,适合采取以下哪种生产公共物品的方式?() 8.战略管理中的SWOT分析,其WT战略是指:() 9.在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中,有各种不同的类型,下面属于政府规制型的国家是()。 10. 最典型的非公共组织是:() 多选 1.公共管理学的经济学基础之一是() 2.战略管理的特征在于:() 3.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局限在于:() 4.与一般权力相比,公共权力的特性在于:() 5.公共权力监控的原则包括:() 6.公共物品具有以下特性:() 7.公共部门绩效的“4E”价值取向是指:() 8.国家必须具备的条件包括:() 9.公共管理执行的手段主要包括:() 10.公共管理的主体包括组织和个人,即:() 名词解释 1.事业单位: 2.绩效管理: 3.国家干预主义: 4.公共物品: 5.电子政务: 简答题 1.公共管理学及其特点是什么? 2.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存在哪些困难? 3.公共权力的内涵是什么?与一般权力相比公共权力具有那些特性? 4.简述公共企业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5.如何改进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 论述题 1.论述公共组织变革的原因与主要内容。 2.论述西方国家政府再造的特征及其我国政府再造的模式。 3.论述公共危机管理的运行机制。

1.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最重要的区别在于() 2.()提出了科层官僚制?() 3.新公共行政时期大致为:() 4.新公共管理实践以()为标志,正式开端。 5.最典型的非公共组织是:() 6.以下()是合议制政府的典型代表。 7.外在性明显的公共物品,如自来水供应、电话、供电、电视台等,适合采取以下哪种生产公共物品的方式?() 8.战略管理中的SWOT分析,其WO战略是指:() 9.在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中,有各种不同的类型,下面属于政府规制型的国家是()。 10.以下哪些国家通过制定专门的法律来规范对公共企业的管理。 多选 1.公共管理学具有以下特点:() 2.公共管理的主体包括组织和个人,即:() 3.公共管理学的经济学理论渊源包括() 4.公共组织独具的特性在于:( ) 5.国家必须具备的条件包括:() 6.公共管理的程序性职能是指:() 7.公共部门绩效的“4E”价值取向是指:() 8.彼得斯的四模式论是指:() 9.希斯将危机管理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0.非营利组织的基本政治作用在于:() 名词解释 1.公共管理: 2.公共管理职能: 3.公共责任: 4.公共管理顾客导向: 5.政府危机管理: 简答题 1.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有何区别? 2.简述公共危机的特点。 3.简述公共权力监控的方法。 4.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存在哪些问题? 5.《改革政府》一书提出了企业化政府的十大原则,请简述企业化政府十大原则的具体内容。论述题 1.论述我国传统公共管理职能体系有何特征?其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趋势又如何? 2.论述国外非营利组织发展的趋势及其促进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措施。 3.论述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

党校在职研究生现代管理学习题及答案

现代管理学 一、概念题 1、管理的人本性管理要处理人与物的关系、物与物的关系,但最根本的是要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人是管理的决定因素。任何管理都要从人的本性和人的需要出发,把提高人的素质、处理人际关系、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放在中心位置,把关心人、尊重人、培养人、发展人作为管理的最终目的。 2、管理的创新性管理不仅是进行共同劳动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必要条件,而且它本身就是一种劳动,这种劳动不仅参与创造价值,还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管理创新性还在于管理本身也是不断变革不断创新的社会活动。通过管理的变革,不但能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可以创造新的生产力。技术革命必然要求管理变革,科学管理使新技术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真正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管理的综合性管理是一个复杂的控制过程,他要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并要运用多种手段综合解决各种复杂的矛盾,处理各种复杂的关系,以达到系统的协调和管理目标的实现。 4、职能制管理机构就是单位各级管理部门除领导人外,还建立相应的职能机构,这些职能机构在自己所管的业务围有权向下级组织下达指示和使命。优点是提高了管理的专业化程度,缺点是容易形成多头领导、不符合统一指挥的原则。 5、管理的权变观念:是指在管理条件和管理环境不断发展变化的前提下,组织应因人因事因时因地权益应变,采取与之相应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的观念。其核心容是管理效果完全取决于组织与环境之间的适应性。

6、管理的系统观念:是指管理主体自觉的运用系统理论和系统方法,对管理要素、管理组织、管理过程进行系统分析,旨在优化管理的整体功能,取得较好效果的观念。 7、管理的战略观念:是指管理主体在管理实践中从全局和长远出发,对管理客体和管理过程进行总体谋划的管理观念体系。是管理主体对战略的地位、作用反复认识的强化。 8、沟通激励:是指管理者同群众打成一片,彼此之间感情融洽,信息沟通,相互依赖了解,会形成一种巨大的激励力量。 9、尊重激励:指的是管理者以平等的态度、同志的感情,对待被管理者,它包括信任、尊重、支持三个互相联系的方面。 10、表率激励:就是管理者以自身的模行动来激励人们,领导者的模行为是对群众的无声命令,会产生极大的激励作用。概括起来就是,要求下级和群众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要求下级和群众遵守的,自己必须首先遵守。11、战略方针:是管理主体为实现战略指导思想和长远战略目标而规定的基本要求,具有针对性、配套性、可变性的特点。 12、战略指导思想:是对战略体现的一定历史时期事物发展的全局起决定性作用的规律所进行的高度概括。因此是一个战略的总纲,是确定战略方针、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的依据,是整个战略系统的灵魂。 13、管理过程中的监督:是指管理主体为了获得较好的管理效益,对管理运行过程中的各项具体活动所施行的检查审核、监督督导和防患促进的一种管理活动。 14、事前监督:是指某项管理活动未实施之前,对其决策、计划、执行方案

公共管理学复习题

公共管理学复习题 第一章导论 1、什么是公共治理? 公共治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治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 2、简述公共治理的性质。 1.公共治理承认政府部门的正当性; 2.公共治理强调政府对社会治理的要紧责任; 3.公共治理强调政府、企业、公民社会的互动以及在处理社会及经济咨询题中的责任共负; 4.公共治理强调多元价值 5.公共治理强调政府绩效的重要性; 6.公共治理重视法律、制度,更关注治理战略、治理方法; 7.公共治理以公共的福祉和公共利益为目标; 8.公共治理将公共行政视为一种职业,而公共治理者视为职业的实践者。 3、简述公共治理的构成要素、原则与目标。 公共治理的构成要素:公共治理的主体:各级政府;非政府组织(第三部门);公共治理的客体:政治事务;经济事务;社会事务;公共治理的环境:经济体制形状;政治体制形状;社会体制形状 公共治理的原则:人本性原则;服务性原则;均衡性原则;效能性原则 公共治理的目标:治理目标具有两重内容,一是预期结果;二是达到这一预期结果所应采取的治理措施。 4、简述公共治理进展的时代背景。(★参见课件) (1)政府规模的扩大和政府角色的膨胀以及社会对政府的不满(2)经济因素与财政压力(3)社会咨询题与政府不可治理性的增加(4)新右派学讲与保守主义政治意识形状的庞大阻碍 5、简述公共治理的研究途径。波兹曼:公共政策途径;企业治理途径 6、公共治理的特质以及与私人部门治理的区别有哪些?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多元制衡与自主性;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法的支配与意思自治;政府与市场;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 7、简述胡德对新公共治理的归纳。

公共管理学复习资料

1、为什么说政府是公共管理主体的核心? 2、简述公共管理的概念和特征。 3、从“公共性”的本质涵出发,简述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4、相对于传统行政管理而言,现代公共管理具有哪些主要特征? 5、简要比较P-途径和B-途径两种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 6、简述公共物品理论主要观点及其对公共管理学研究的影响。 7、简述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对公共管理学研究的影响。 8、简述新制度经济学及其对公共管理学研究的影响。 9、试述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1、简述公共管理主体的主要特征。 2、为什么说政府是公共管理主体的核心? 3、如何理解公共管理主体多元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4、公共管理主体多元化具有何种重要的现实意义? 5、简述政府在发挥执行职能时如何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6、简述政府监控职能及其主要容。 7、简述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 8、简述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社会功能。 9、试述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基本容。 10、从政府失灵的原因分析中国转型时期政府职能调整思路。 11、从政府失灵的原因分析中国转型时期政府失灵防和治理的思路。

1、简述权力和权利的区别和联系。 2、简述公共权力的本质特征。 3、简述社会权力与国家权力的关系。 4、简述非政府公共组织的权力来源。 5、试比较集权制和分权制的优缺点。 6、简述公共责任的性质及其主要容。 7、分析公共权力异化的原因,并阐述公共权力制约机制建设。 8、试述公共权力制约手段的具体容。 第四章 1、简述公共物品公共供给低效率的原因。 2、自然垄断行业具有什么特点? 3、西方国家对自然垄断行业放松管制的原因是什么? 4、简述公共物品供给方式的选择。 5、简述宏观经济调控中需求管理政策的主要容。 6、简述政府区域经济政策的主要容。 7、简述政府规制及其特征。 8、简述政府规制与宏观调控的区别和联系。 9、试述政府规制的主要容和方法。 10、试述传统政府规制方法的局限性及激励性规制方法的创新。 第五章 1、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涵义。 2、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管理专业绝密复习提纲

1.企业的目标:社会贡献、市场、利益与发展、成本、人员培训 2.企业的责任:对员工、对社区、对生态环境、对国家、对消费者 3.履行社会责任的对策:a.加强教育、培养理念、提高意识b.建立评价体系c.加强研究工作、完善法律制度、企业发展 4.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系统、分工、弹性、效益、激励、动态、创新、可持续 5.企业管理系统的特点:统一的生产经营目标、可分性、层次性、独立性 6.分工的好处:提高效率、减少损失、利于革新、利于管理 7.企业管理学的特点:一般性、多样性、历史性、实践性 8.西方管理理论的四个阶段:传统、科学、行为、现代 9.泰勒的管理思想和理论: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的工作效率。2.运用科学的方法代替旧的管理经验。3.核心问题是人在精神和思想上彻底变革。 10.管理的职能:决策、计划、组织、控制、领导、激励 11.梅奥人际关系学说: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提高士气是生产率的关键、存在非正式组织 12.马斯洛需要:生理、安全、感情、社会地位、自我实现 13.现代管理阶段的学派:管理过程、经验、系统管理、决策理论、管理科学、权变理论 14.决策影响因素:环境、过去决策、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组织文化、时间 15.计划编制的程序:收集材料、任务分解、结构分析、综合平衡、下达计划 16.组织的要素:共同的目标、人员与职责、协调关系、交流信息 17.组织高效化标准:管理效率高,层次合理、信息准,利于决策、人员任用合理、目标和计划分解有保障 18.组织设计的依据:战略、环境、技术、规模和发展阶段 19.组织设计的原则:因事与因人设职结合、权责对等、命令统一、有效管理幅度和层次、集权和分权结合 20.组织结构的基本模式: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 21.扁平结构的特点:幅度大,层次少:信息传递快、信息准、下属主动积极 22.控制的过程:确立标准、衡量绩效、纠正偏差 23.领导的作用、素养:指挥、协调、激励。品德、知识、能力、心理 24.激励方式:目标、参与、领导者、关心、公平、认同、奖励、惩罚 25.国企改革历程:扩权让利78-84、利改税84-86、承包制90、现代企业91-94 26.现代企业制度含义:企业制度的现实形式、若干具体制度构成(法人、产权、组织、管理)、法人制是基础、产权制是核心、公司制是主要形式 27.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领导、人事、财会、破产) 28.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意义:利于政企分开、利于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利于国资保值增值、利于规范经营行为、利于走向国际市场 29.理想的公司治理结构标准:给企业家自主经营空间、从股东利益出发非私利、给投资者流动权利 30.公司治理结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人,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立 31.法人治理结构的内部制衡:股东和懂事委托、董事和经理委托、四者制衡 32.现代企业环境保证:完善市场体系(商品、金融、劳动力)、健全法律制度、社会保障、转变政府职能(直接管理变宏观调控、管理企业变管理市场、) 33.企业文化的内涵:1它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2.中心是人本文化3方式是软性管理4任务是增强凝聚 34.企业文化的特点:民族、客观、独立、综合、历史 35.企业文化结构:物质层、行为层、制度层、观念层(观念决定其它层、制度是其它中介、物质层是体现 36.企业文化功能:导向、凝聚、激励、约束、辐射 37.企业战略四要素:经营范围、资源配置、竞争优势、协调作用 38.企业战略特点:全局性、指导、长远、竞争、稳定、风险 39.企业战略的层次:公司战略、经营战略、职能战略 40.企业战略的管理过程:分析、选择与评价、实施与控制 41.市场营销观念的演变:生产、产品、推销、市场营销、社会营销 42.选择目标市场的模式:单一市场集中化、有选择的专业化、产品专业化、市场专业化、完全覆盖 43.市场定位战略:特色、利益、用途、用户、竞争者、产品种类、质量 44.市场营销组合决策:产品、价格、分销(渠道)、促销(广告、销售促进、人员推销、公关) 45.生产过程的特征:生产技术(离散型和连续型)、产销关系(分离、结合)、产品与工艺的标准化程度 46.生产过程组织的客观要求:连续性、比例性、节奏性、适应性 47.清洁生产的意义: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丰富发展企业管理思想 48.生产能力的分类:设计、查定、有效的生产能力 49.影响生产能力的因素:固定资产的数量、有效工作时间、生产效率、技术工艺特征、生产与劳动组织 50.提高质量的意义:消费者权益的保障、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的战略因素 51.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质量检验20-40、统计质量管理50-60、全面质量管理60以后 52.质量管理的内容:确定方针和目标、建立质量体系、开展质量控制和保证、进行质量改进 53.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观点(TQC):持续改进、实现全过程质量管理、全员性质量管理、方法和工具全面、用户第一、预防为主、一切用数据说话

《公共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公共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行政管理专业) 一、填空题 1.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社会运用公共权力,为实现公共利益,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 2.市场失灵是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和理由。 3.依据公共政策的从属关系,一般可分为元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 4.在西方公共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存在着四种基本的制度,即治任命制度、公务员制度、集体谈判制度和弱势群体保护行动制度。 5.公共财政资源配置职能就是为全社会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并运用经济手段矫正外部效应和维护市场的有效竞争。 6.国家预算是一国政府根据其施政方针和社会公共需要编制的,经立法机关批准的国家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7.公共组织的变革是指根据其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情况的变动,主动对自己原有状态加以改进的一系列的组织行为和措施。 8.公共财政管理主要包括财政的预算预决算、预算会计和政府审计等内容。 9.管理信息系统一般由四部分组成,即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管理者、信息使用者。10.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新取向是用户满意原则。 11.公共管理责任的司法控制机制政府来说,要有表现为诉讼责任和侵权赔责任。 12.绩效评估的指标包括费用指标、时效指标、数量指标、结构指标、质量指标等。13.公共管理责任表现于对公共管理客体要求的、对政策制定的弹性,以及对行为结果的回应性、负责性等特征。 14.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标准主要包括经济,效率、效果、公平和责任等五个方面。15.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有:资源配置职能、调节收入分配职能和稳定经济职能。 16.公共管理学提供了一种当代公共管理的新模式,它为公共管理实践尤其是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和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提供了一整套不同于传统公共行政学的新思路。17.公共政策是指一定的政治实体在特定的情境中,为达到预期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 18.自新中国建立至1993年的44年间,我国在政府人员的管理上—直沿用的是干部人事管理制度。 19.公共物品(或服务)是指具有效用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20.管理信息系统是管理者为实现管理决策功能,将相关的各种内,外部信息进行收集、选择、分析、加工、存储、整理和传播的系统过程.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班经济管理专业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班经济管理专业参考书:李兴山主编《现代管理学》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版 考试题型(三种类型) 一、简答题 二、辨析题, 先回答对或错,然后阐述理由. 三、论述题 答卷注意事项 考的是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内容。 例1.建立经济管理组织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1)有效性原则;(2分)(2)统一指挥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1分)(3)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相结合的原则;(1分)(4)沟通协调的原则。(1分) 例2. 简述管理的人本性。 答:管理要处理人与物的关系、物与物的关系,但最根本的是要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因 此,任何管理都要从人的本性和人的需要出发,提高人的素质、处理人际关调动人的积极性 和创造性放在中心地位,关心人、尊重人、培养人、发展人作为管理的最终目的。这就是管 理的人本性。(5分) 例3. 简述管理客体的特征。 答:(1)客观性;(2分)(2)系统性;(1分)(3)规律性;(1分)(4)可控性。(1分)

例1. 在管理学中,所谓管理层次,是指是指一个领导者直接领导其下属的人数。 答:错。(1分)所谓管理层次,是指组织机构中按垂直隶属关系划分的等级。(5分) 例2. 过分强调和依赖行政方法不利于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 答:对。(1分)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待业、各单 位之间既有明确分工,又有密切合作;(2分)地区之间要打破行政管辖界限,建立统一的市 场,进行平等竞争。(1分)而行政方法强调垂直性的领导和行政区域内的集中,因此过分强 调和依赖行政方法容易形成所谓的条条专政和地区封锁。这样,既不利于国民经济各部门、 各行业、各单位之间的分工协作和横向联合,也不利于地区间的商品流通和商品交换,从而 也就不利于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2分) 例3.下面组织机构是职能制。 高层领导职能部门职能部门职能部门中层领导中层领导中层领导答:错。(1分)应是直线职能制。(5 分) 例4. 从管理业务的角度看,管理客体主要表现为人、财、物、信息、时间等各种不同 资源。 答:错。(1分)从管理业务角度看,管理客体主要表现为生产、分配、流通、消费、行

最新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经济管理专业管理汇总

《现代管理学》复习参考题型 一、概念 1.法律监督:是国家为了保障法律的实施所进行的监察督导活动。P235 2.风险型决策:如果自然状态是不确定的,但决策者能根据预测情况计算出事情发生的概率,并根据概率能对决策结果做出一定估计,这种决策就叫做风险决策。P169 3.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下,管理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方法,对管理客体施加影响和进行控制的过程。P5 2007 4.管理的经济方法:一般地说,经济方法是指管理主体,按照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运用各种经济手段(包括各种经济杠、经济政策),通过调节各种经济利益关家,以引导组织和个人的行为、保证管理目标顺利实现的方法。P254 5.管理的系统观念:管理系统观是指管理主体自党地运用系统理论和系统方法,对管理要素、管理组织、管理过程进行系统分析,旨在优化管理的整体功能,取得较好效果的观念。P103 6.管理的循环规律:任何管理都要经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等几个基本阶段的循环,也就是美国管理学家戴明所说的P、D、C、A循环。这是一种大循环套小循环的循环,是螺旋式上升的循环。P11 7.管理共有规律:共有规律是指所有管理活动都共有的规律,也是一些具有一般性、普遍性的规律。这些规律不受社会条件或范围领城的限制,反映管理活动普遍的内在联系。P11 8.管理计划:计划有狭义与广义两种不同的解释。狭义的计划是指为实现既定目标所指定的其体行动方案。广义的计划是指为实现组织既定的目标,对未来的动进行数和的清动。せ武是说,计划是预先确定要做什如你做以便时做)形做二种程序,现代管理所讲的计划是广义的计划。 9.管理技巧性规律:在管理中,有些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技巧由于抓住了事物发展的普遍矛盾,对解决管理问题具有普遍适用性和规律性,我们把这一类的规律给予特殊分类,称之为管理的技巧性规律。P012 10.管理客体:客体作为一个哲学概念,是指与主体相对的客观事物、外部世界,是主体认识和改造的对象。从管理的角度来说,所谓管理客体也可称为被管对象,是指能够被二定管理主体影响和控制的客观事物。P044 11.管理派生规律:派生规律主要是指从共有规律派生出的规律。P011 12.管理艺术:管理者根据自己的意识、经验、智慧和直觉,迅速及时随机应变,而又准确有效地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技巧和能力。P305 13.管理主体:所谓管理主体,就是指在管理过程中具有主动支配和影响作用的要素。它可以是单个管理者,也可以是由管理者群体组成的管理机构。P22 200714.广义的管理决策:是指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提出、选择并实施行动方案的全过程。现代管理理所讲的决策是广义的决策。P168 15.行政监督:行政监督是国家行机关按照法定的权限、程序和方式,对行政机关自身的行政活动所进行的监督。P231 16.计划的效率性:计划不仅要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而且要合理利用资源和提高效率简言之,就是既要“做正确的事”又要要“正确地做事”。计划的效率是以实现组织的总目标和一定时期的目标得到的利益,扣除为制定和执行计划所需要的费用和其他预计不到的损失之后的总额来测定的。只有能够实现收入大于支出,并且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计划,才是一个完整的计划,才能体现出计划的效率。P189 17.经济监督:经济监督,是指由综合经济管理机关和专门经济监督机关,按照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及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要求,对社会经济运行过程所进行的检査、监视、督促及控制的活动。P232 18.评价:是指管理实施过程结東之后,根据管理的成效,对管理过程的各项管理活动所进行全面的检查、比较、分析、论证和总结,从中得出规律性的启迪,以达到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取得更好的管理效益,实现管理良性循环的一种管理活动。P237 19.确定型决策:如果自然状态是确定的,决策者对决策问题的情况有充分了解,决策的结果是确定的,这种决策就叫确定型决策。P169 20.现代管理技术:是指适应现代化大生产和现代化管理的要求,综合运用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而形成的,能对现代条件下生产经营和其他社会活动进行有效管理的一系列方法、手段的总称。从狭义上说,主要是指以现代管理理论为基础,以定量分析为主的一系列管理方法和技术。P277 21.指导性计划:指导性计划是上级计划单位只规定方向、要求或一定幅度的指标,下达隶属部门和单位参考执行的一种计划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所制订的经济计划,大部分都是这种指导性的计划。P195 22.指令性计划:指令性计划是由上级计划单位按隶属关系下达,要求执行计划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完成的计划。P195 二、辨析 1.按照管理者的位置和层次,可以把管理者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P024 答:正确。管理者越往高层,所面临的情势越复杂,所要解决的问题越带有综合 性和全局性。他所要解决的主要是矛盾的特殊性方面,所运用的主要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高超的领导艺术。管理者越往基层,所面临的问题越清晰、越具体,越可以采取一些具体的方法来解决。 2.按照管理者的职责,可以把管理者分为一般管理者和管理中的领导者。P023答:正确,一般管理者是指在管理活动中从事各种具体业务的工作人员。他们担负着大量的具体业务工作,通过这些具体工作,把领导者的意图变为各种具体的管理活动。管理中的领导者,是指在管理机构中凭借一定的职务和权力,肩负一定的责任,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一定的方针、政策,来组织、指挥、控制人们所从事的各种经济及社会活动,实现既定目标的人。 3.按照管理者所管理的对象,可以把管理者分为行政管理者、经济管理者、科技管理者、文教卫生管理者等。P024答:正确,抄题目一遍。各类管理者中又可以分为更具体的管理者。(如经济管理者可分为宏观经济管理者、地区经济管理者、部门经济管理者、企业管理者等。)各类管理者由于所管理的对象不同,因而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同,所运用的方法和手段也不同。 4.把直线制和矩阵制有机结合起来是直线职能制组织形式最大的特点。P33/2007 答:错误。直线职能制组织是直线制和职能制组织的结合,因而它兼有这两组织形式的优点:既能保证集中统一指挥,又能发挥职能机构专业管理的作用。 5.高级管理者需要管理艺术,而一般管理者不需要管理艺术。P307 答:错误。管理者要想进行卓有成效的管理活动,必须既有丰富的现代管理科学知识,又有高超的现代管理艺术。管理艺术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面极为广泛;各种不同的管理任务需要各种具体管理艺术来助其完成,就是同一个人处理

公共管理学导论复习资料

公共管理学导论复习资料 一、公共管理的含义和特征 (一)公共管理的含义何谓公共管理,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结合中外学者的有关论述,可以将公共管理的含义界定为 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运用所拥有的公共权力,为有效的实现公共利益,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 为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公共管理的内涵,可以从公共管理的主体、客体、目的和实质等四个方面去理解。即: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公共组织,公共管理的客体是公共事务,公共管理的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公共管理过程的实质是公共权力的运作过程。 1 .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公共组织。所谓公共组织是指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的,以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为基本职能的社会组织。以此来判断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各种组织,则政府组织是典型的公共组织。现代政府作为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代表,是通过法定的公共程序产生的,其权利是得到社会公众认同的,因此政府的管理具有典型的合法性和强制性。在社会生活中,政府负有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主要责任,因此,政府的各部门和各层级是公共管理的主要依托,政府所进行的行政管理是公共管理的主要形式。然而随着社会生活的复杂化和多样化,社会公共事务也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为了有效的实现公共利益,保证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行,人们便在政府之外组成了具有利他性、非营利性、自愿性等特点的非政府公共组织,由此,非政府的公共组织也成为公共管理的重要组织依托。这些非政府的公共组织包括学校、研究机构、社区服务机构、文化团体、咨询机构、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等等。由于非政府公共组织是授权于政府而进行公共管理的,所以,一般来说,它不具有最终强制性的特性。至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现代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多元化的开放主体体系,而不同的主体又是根据自身的行为特点,在公共管理的运作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2 .公共管理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公共事务是社会成员为保证社会生活的正常有序进行而共同要求处理和实现的事务。由于社会生活的领域十分广泛,因此,公共事务的内容亦十分广泛,它几乎涉及和包括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根据公共事务性质不同,可以将其归属为四种不同的类别,即管制性公共事务、基础性公共事务、服务性公共事务和和保障性公共事务。 管制性的公共事务是指包括宪法和法律的完善、国家安全的保障、社会秩序的稳定以及社会治安、社区治安的改善等等,这些以和谐的社会秩序为目标,以权威性的强制规则为后盾,需要拥有强制性公共权力的管理主体加以处理的社会事务。 相比之下,宏观经济的稳定、地区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与推广应用、全国性或地方性基础设施的建设、社区性公共福利的增进等等就构成了社会发展最基本的层面,即基础性公共事务。而管理这些基础性公共事务往往被视为不同级层政府的传统公共责任。与管制性公共事务所不同的是,处理这类事务不需要相应管理主体凭借强制力来进行,而只需要适当的高绩效的制度安排和公共权威机构加以解决。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现代管理学试题

2003级《现代管理学》试题参考 《现代管理学》试题(一) 一、简答题(每题4分,共20分) 1、管理职能在管理中具有什么地位? 2、管理客体为什么具有可控性? 3、管理系统观念包括哪些内容? 4、评价在管理中具有什么作用? 5、在管理中掌握和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二、辨析题(先回答对或错,l分;然后简述理由,5分。每题6分,共30分) 1、管理的自然属性受一定的社会制度和阶级关系制约。 2、管理目标与一般所说的目标在涵义上是相同的。 3、现代管理学就是管理学界通常所说的领域管理学。 4、实施过程中的协调等同于指挥。 5、管理中所实行的控制多是闭环控制,所采用的控制原理主要是反馈原理。 三、论述题(30分) 现代管理要经历怎样的一个过程? 联系实际论述在这个过程中决策的地 位和作用。 四、案例题(20分) 用所学的现代管理学知识阐述山东水泥厂所抓的几项管理工作给予的启示。 山东水泥厂始建于1972年,年设计能力55万吨,是全国67家重点水泥企业之一。自1978年投产后,由于诸种原因,一直处于落后亏损状态,是全国建材系统有名的老大难。1989年累计亏损达4000万元。1990年春,调整了该厂的领导班子,张才奎同志任党委书记兼厂长。为了扭转亏损局面,以张才奎同志为首的厂领导班子狠抓了以下几项管理工作: 1、抓好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班子整体素质,增强班子的号召力。该厂领导认为,只有失败的决策,没有失败的企业;只有落后的领导,没有落后的群众。有半点“软、散、懒、贪”的领导班子,即使企业基础再好,条件再优越,最终也会误入歧途,坐吃山空陷入困境。 2、建立目标责任制,增强干部队伍的战斗力。该厂围绕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做了大量探索和实践,实行了全方位目标管理责任制。每个干部岗位都有量化的职责,干部升降看政绩,政绩大小有考核,考核依据是指标。除考核指标外,每年让职工代表对包括厂长在内的所有厂级、中层干部进行民主评议,听取职工对干部的思想作风,廉政建设方面的评价意见。这种指标量化考核与民主评议的方法,一方面为使用和培训干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另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文化素质。 3、坚持依靠职工办企业,开展求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增强职工的向心力。总的原则是:重实效、讲实话、办实事、不搞形式主义、不摆花架子。做思想政治工作时,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用人心换人心。该厂领导认为,不关心职工的领导是一个不称职的领导,只有领导关心职工,职工才能关心企业,关键是领导对职工既能严格要求又要体贴入微。

东财1109考试批次《公共管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公共管理学》综合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本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2分) 1. 公共管理学是对公共组织尤其是()如何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等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研究。 A .个人 B .企业 C .政府组织 D .营利组织 【答案】C 2. 广义的公共组织是指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它包括()及第三部门。 A .企业 B .政府 C .单位 D .营利组织 【答案】B 3. 依据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将组织结构分为尖型组织结构和()组织结构。 A .直线型 B .扁平型 C .职能型 D .矩阵型 【答案】B 4.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实行的是高度中央集权的计划管理体制。在这种体制下,中国政府间关系的治理模式是一种传统的等级控制模式,这种政府间关系模式称为()。 A .市场模式 B .传统模式 C .集权模式 D .分权模式 【答案】B 5. 政府对经济生活干预的基本手段是制定和实施(),以纠正市场失灵。 A .公共政策 B .法律 C .法规 D .计划 【答案】A 6. 公共政策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作为规范或准则,它()。 A .具有强制性 B .不具强制性 C .有时具有强制性 D .有弱强制性 【答案】A 7. 西方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理论和实践在20世纪()年代得到较全面的发展。 A .60 B .70 C .80 D .90 【答案】D 8. 在由传统的人事管理向当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过程中,()以及从行为科学中产生的观点和见识起到重要的作用。 A .人际关系运动 B .新管理思潮

2019年重庆市委党校在职研究生政治理论考试复习材料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 第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第二、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第三、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2、物质生产方式在社会历史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原因分析。 首先,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其次,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最后,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3.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主要容。 第一、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生产,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 第二、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实行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的按劳分配原则。

第三、合乎自然规律地改造和利用自然。 第四、无产阶级革命是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最高形式,必须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 第五、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政党饿的领导。 第六、通过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高度发展,最终实现向消灭阶级,消灭剥削,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4.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一、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第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第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 5.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第一、萌芽到开始形成阶段。第一次国革命战争时期,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论证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强调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标志着思想开始形成。 第二、成熟阶段。会议以后,思想走向成熟。1945年党的七大,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第三、继承发展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