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钱理群:漫谈大学之大

钱理群:漫谈大学之大

钱理群:漫谈大学之大
钱理群:漫谈大学之大

钱理群:漫谈大学之大(一)

今天看到烟台大学的同学们,我很自然地想起了四十八年前的事。四十八年前我十七岁,考取了北大中文系,也是非常的兴奋,同时也有点惶惑。我想,这是跟诸位上大学的心情是一样的。上大学对人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大事情,有许多问题需要认真思考。其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我当年思考的,我想也是今天在座的诸位同学所要思考的,就是“如何度过大学四年——这人生最宝贵的时光”?

一、大学时代:人生的盛夏

为什么说这是人生最宝贵的时光呢?根据我的经验,十六岁到二十六岁是人生的黄金岁月。十六岁以前什么都懵懵懂懂的,完全依赖于父母和老师,十六岁以后就开始独立了,二十六岁以后就开始考虑结婚啊、生孩子啊这么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事,真正属于自己的独立的时间就不多了。而这十六岁到二十六岁十年之间,大学四年又是最独立,最自由的。当然如果你想延长的话,你还可以考研究生,将这四年再延长一下。如何不虚度人生中这最自由的、最没有负担的、真正属于自己的四年的时间,是摆在每一个大学生面前的问题。

大学之不同于中学,最根本的转变在于:中学时你是未成年人,对你的要求很简单,你只要听老师的、听父母的,按照他们的安排去生活就行了;到了大学你就是公民了,可以享受公民的权利,但又不到尽公民义务的时候。中学生和大学生最大的区别是:大学生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中学生是被动地受教育,而大学生是主动地受教育。当然在大学你还要听从老师的安排、听从课程的安排,那是国家教育对你们的要求。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自由地设计和发展自己。有同学给我写信说我考上大学了,满怀希望进大学,结果一上课就觉得老师的课不怎么样,对老师不满意。我觉得其实每个大学都有一些不太好的老师,北大也一样!不可能所有课都是好的。中学老师不太好的话,会影响你的高

考。但是在大学里,关键在你自己,时间是属于你的,空间是属于你的,你自己来掌握自己,自己来学习。不必像中学那样仅仅依赖老师,需要自己独立自主,自我设计。

那么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大学是干什么的?你到大学来是为了完成什么任务?我想起了周作人的一个很基本的观点:一个人的成长一切都顺其自然。他说人的生命就像自然的四季:小学和中学是人生的春天;大学是人生的夏天,即盛夏季节;毕业后到中年是人生的秋天;到了老年就是人生的冬天。人生的季节跟自然的季节是一样的,春天该做春天的事,夏天该做夏天的事。自然季节不能颠倒,人生季节同样不能颠倒。而现在的问题恰好是人生的季节颠倒了。我在北京老看见那些老大妈在那里扭秧歌,扭得非常起劲。按说这时候不应该再扭秧歌,是因为她们在年轻的时候没有好好扭过秧歌,所以到老了就要扭秧歌,而且扭得非常投入、非常狂。我有时候就在想,“老夫聊发少年狂”是可以的,如果“老夫”没完没了地在那里“狂”就不对了,到处都在跳就不大正常了。现在是老年人狂,相反,少年却是少年老成。这就出了大问题。所以我经常对北大的学生讲:“你此时不狂更待何时?”这人生的季节是不能颠倒的。按照我的观点,儿童就是玩,没别的事,如果让儿童去救国,那有点荒唐。首先在大人方面是失职,没有把国家治理好,让儿童来救国;而对儿童来说是越权,因为这不是他的权利,不是他的事。但现在的中国经常发生这种人生季节颠倒的事。

作为青年人的大学生主要该干什么?这又让我想起还是四十八年前我刚进北大一年级的时候,中文系给我们开了一个迎新晚会,当时的学生会主席,后来成为著名作家的温小玉师姐说过一句话:祝贺你们进入大学,进入大学就要三样东西:知识、友谊和爱情。爱情这东西可遇不可求,你不要为爱情而爱情,拼命求也不行。现在好多年轻人赶时髦,为时髦而求爱情是不行的。但遇到了千万不要放掉,这是我们过来人的教训。我在大学,其实是在中学就遇到了非常喜欢的女孩子,但是不敢,另外当时我是书呆子,就知道一门心思读书,懵懵懂懂不知道这就是

爱情。所以大学里如果遇到了真正纯真的爱情就不要放弃。知识、友谊和爱情这是人生最美好的三样东西,知识是美的!友谊是美的!爱情是美的!大学期间同学的友谊是最可珍贵的,因为这种友谊是超功利的、纯真的友谊,同学之间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说实在话,进入社会之后,那种朋友关系就多多少少有些变味了,多少有利益的考虑。你们可能体会不到,我们都是过来人,现在我们大学同学喜欢聚会就是回忆当年那种纯洁的、天真无邪的友谊。一生能够有这样的友谊是非常值得珍惜的。所以我说大学是人生最美好的季节,因为你追求的是人生最美好的三样东西:知识、友谊和爱情。记得作家谌容有篇小说叫《减去十年》,如果我可以减去十年或二十年,如果现在是当时的话,我会和同学们一起全身心地投入,理直气壮地、大张旗鼓地去追求知识、友谊和爱情。因为这是我们年轻人的权利!

二、“立人”之本:打好两个底子

我们还要问的是,在大学期间要把自己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我们通常说大学是培养专家的。你在大学里是学得专业知识技能,使自己成为合格的专业人才,以后一方面可以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另一方面对个人和家庭来说也是谋生的手段。我想对谋生这类问题我们不必回避。鲁迅早说过:“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我们求学有这种明确的功利目的——那就是求得知识,成为专家,以后可以谋生。

但是人不仅仅要有功利目的,他还要有更大、更高的一个目标,一个精神目标。我们所确定的上大学的目标,不能局限在做一个专业技术人才、一个学者、一个专家,更要做一个健全发展的人,有人文关怀的人。人文关怀是指人的精神问题。具体地说,你在大学时要考虑这样两个问题:一、人生的目的是什么?二、怎样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怎样在这几者之间建立起合理的、健全的关系?思考这样一些根本性的问题就是人文关怀。这样才会建立起自己的一种精神信念,以至于信仰,才能为你一辈子的安身立命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个问

题大学期间解决不了,研究生阶段也一定要解决,因为这是安身立命的最基本的问题。同时要不断开拓自己的精神自由空间,陶冶自己的性情,锻炼自己的性格,发展自己的爱好,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开掘和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审美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健全发展的人。大学的根本的任务不仅是传授专业知识,而且是“立人”。所以大学期间要打好两个底子。首先是专业基础的底子、终生学习的底子。在现代社会知识的变化非常快,你将来工作需要应用的知识不是大学都能给你的。尤其是自然科学,你一年级学的某些东西到了四年级就有可能过时了,知识的发展太快了。因此,大学的任务不是给你提供在工作中具体应用的知识,那是需要随时更新的,大学是给你打基础的,培养终生学习的能力。今后的社会发展快,人的职业变化也很快。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你大学学物理你就一辈子搞物理,你很可能做别的事情。你在大学就必须打好专业技术知识的基础和终生学习的基础,这是一个底子。第二个底子就是精神的底子,就是刚刚我提到的安身立命的人文关怀。这两个底子打好了,就什么都不怕了,就像李玉和对她妈妈说的:“有妈这碗酒垫底,儿子什么都能对付”。大学里这两个底子打好了,那么走到哪里你都能够找到自己最合理的生存方式。

前面说过,大学里要追求知识、友谊和爱情。我在这里侧重谈一谈该怎么求知识,怎么读书的问题。关于读书,周氏兄弟有两个出人意外却意味深长的比喻。鲁迅说:“读书如赌博”。就像今天爱打麻将的人,天天打、夜夜打,连续地打,有时候被公安局捉去了,放出来还继续打。打麻将的妙处在于一张一张的牌摸起来永远变化无穷,而读书也一样,每一页都有深厚的趣味。真正会打牌的人打牌不计输赢,如果为赢钱去打牌在赌徒中被称为“下品”,赌徒中的高手是为打牌而打牌,专去追求打牌中的趣味的。读书也一样,要为读书而读书,要超功利,就是为了好玩,去追求读书的无穷趣味。周作人也有一个比方,他说:“读书就像烟鬼抽烟”。爱抽烟的人是手嘴闲空就觉得无聊,而且真正的烟鬼不在抽,而是在于进入那种烟雾飘渺的境界。读书也是这样,就在那种读书的境界——它是

其乐无穷的。我们的教育,特别是中学教育的最大失败就在于,把这如此有趣如此让人神往的读书变得如此功利、如此的累,让学生害怕读书。我想同学们在中学里都是深有体会的:一见到书就头痛,其实要是我一见到书就高兴,就兴奋。中学教育把最有趣味的读书变成最乏味的读书,这是我们教育的最大失败。现在同学们进入大学后就应从中学那种压抑的、苦不堪言的读书中解放出来,真正为趣味而读书,为读书而读书,起码不要再为考试去读书。这里涉及到一个很有趣的问题,读书是为什么?读书就是为了好玩!著名的逻辑学家金岳霖先生当年在西南联大上课,有一次正讲得得意洋洋、满头大汗,一位女同学站起来发问——这位女同学也很著名,就是后来的巴金先生的夫人萧珊女士——:“金先生,你的逻辑学有什么用呢?你为什么搞逻辑学?”“为了好玩!”金先生答道,在座的同学们都觉得非常新鲜。其实“好玩”二个字,是道出了一切读书、一切研究的真谛的。

还有一个问题:读什么书?读书的范围,这对同学们来说可能是更现实的、更具体的问题。鲁迅先生在这方面有非常精辟的见解:年轻人大可看本分以外的书,也就是课外的书。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人的研究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对于别人、别的事情可以有更深切的理解。周作人也自称是杂家,他主张大家要开拓自己的阅读范围,要读点专业之外的书。

这里我想着重地谈一谈理科学生的知识结构问题。恩格斯曾经高度评价文艺复兴时期的那些知识分子说:“这是一个产生巨人的时代。”所谓巨人都是多才多艺、学识渊博的人。那时候的巨人像达芬奇这些人,不仅是会四、五种外语,而且在几个专业上都同时发出灿烂的光辉。恩格斯说:“他们没有成为分工的奴隶,”这使他们的性格得到完整、全面的发展。在“五四”时期也是这样,“五四”开创的新文化的重要传统就是文理交融。比如鲁迅和郭沫若原本是学医的,受过严格的科学训练;还有好多著名的科学家最初都是写小说、诗歌的,像著名的考古学家、人类学家裴文中先生,他的一篇小说就被鲁迅收入新文学大系,有

相当高的水平;还有著名的建筑学家杨钟健先生、植物学家蔡希陶先生,他们的小说创作都具有很高的水平。丁西林是北大第一个开设《普通物理学》的教授,是著名的物理学家,同时也是戏剧家。大家都熟悉、都羡慕的杨振宁、邓稼先,他们在西南联大读书的时候,人们在回忆他们时,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们在一棵大树底下背诵古典诗词的画面,他们有很高的古典文学造诣。前几年我看了几篇杨振宁先生关于美学和外国文学的论文,谈得非常到位,造诣很高。在这里我不妨谈谈我的大哥钱宁——著名的科学院院士、黄河泥沙专家。我大哥在文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大家可能注意到我有一部关于曹禺的研究著作,最早告诉我曹禺还有《原野》这部戏剧的就是我大哥。他对《红楼梦》很有研究,我在他面前自叹不如。他对《红楼梦》的热爱直接影响到他的学术研究,在临死之前他写了一篇文章,提出了一个富于浪漫主义的想法——建立与“红学”相媲美的“黄学”,研究黄河文化。这样的一种想象力、这样的气魄让我非常佩服。自然科学达到最高境界的时候,一定是与人文交融的。那是一种科学的大境界!

我们中国的第一代、第二代甚至到第三代自然科学家,他们都是在两个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问题是到了49年以后,由于这种文、理、工、医、农的合校大学体制的改变,专业划分越来越细,越来越专业化,使得学生知识越来越单一,越来越狭窄。现在有些学者的精神气质、气度、精神修养上与前辈学者有距离,而这个距离不是临时努力读书能够弥补的。精神气质差异的根本的原因在于知识结构的不同,在于缺少文理交融的境界。在一般情况下,学理科的人缺少文学的修养,缺少哲学的修养显不出他有什么缺欠。反过来一般学文学的人不懂自然科学好像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学理工的有没有文学修养和学文学的人有没有自然科学的修养就会显出高低了。知识结构的背后是一个人的精神境界的问题,而一个人能否成功最主要的是看他的精神境界。

理科学生首先要成为专业的人才,这个门槛是不容易进的。相对来说,学文科的是考试难,进了大学要毕业非常容易。而学理科的就不行,入学难,毕业的门

槛也很高,理科的学生真正要把专业的知识学到手是非常难的――也可能是因为我不懂理科,所以把理科看得很神圣。学理科确实可以把一个人带到一个陌生的全新的世界,但是如果你把眼光完全局限在专业范围内,发展到极端就容易把自己的专业技术的世界看作是唯一的世界,惟知专业而不知其他。这样就把一个人的精神天地局限在非常狭小的空间里,知识面越来越窄,兴趣越来越单调,生活越来越枯燥,这是很多理科学生都会经历的过程。这个时候你的精神就会平庸化、冷漠化!大家可以发现这几年出现的让人瞠目结舌的事件发生在理科学生身上的居多,一个就是清华大学学生的“硫酸伤熊”事件,还有一个北大的高材生到了美国枪杀自己的导师。这都发生在理科学生身上,引起我长久的思考。这些学生在专业上已经很好了,但是由于知识的狭窄导致精神上的冷漠化,缺少对人的关怀、对生命的爱。当然这个问题文科生不是不存在,但理科学生更容易把技术看作是一切,这样实际上就把专业功利化、把个人工具化了,就成为了专业知识的奴隶。这就是我们通常讲的现代科学技术病。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所以我觉得对于理科学生来说首先要进入专业,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要做本专业的第一流的人才。但同时要走出专业,不要局限在自己的专业里,要看到专业技术之外还有更广阔的世界。对于理科的学生这个问题格外重要:就是你在丰富自己的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还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样你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不然你就是奴隶!

在座的还有许多学外语的同学,在这里我还要对你们做一点忠告。我发现这些年外语学习越来越技术化、工具化,学外语就是学语言,缺少了对文化的学习。学英语、学俄语恰好缺少对英国、俄国的文化、文学的必要修养,这成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我曾经为北大外语系硕士生考试出我们专业的考试题,我就发现最简单的题他们都做不出来,连胡风是什么人都不知道。这其实是一种职业的危机,随着外语教育的发展,以后说外语对年轻一代是越来越寻常的事,如果你仅仅是把语言说得流利,而不懂得语言背后的文化,你就失去了优势。特别是到外

国去留学,仅仅会外语有什么用处,仅仅是语言好形成不了你的优势,因为别人的语言也会很好。学语言也不是多难的事情,在学校里打好了基础,在外国呆几年,语言也会好得很。所以你必须要有文化,你学俄语,就必须对俄国的文化、文学有很高的修养。学语言的同学不要把你的专业就变成单纯地学语言,要注意学习语言背后的文化,语言背后的文学,否则你同样成为一个工具。当年周作人就说:“不能只盯着英语文学,我们还有德、法,还有朝鲜、蒙古”。这就是世界眼光,尤其就全球化以后的发展大趋势来看,我们必须要有世界的眼光。学语言的人不仅要精通一种语言,还要旁通几种语言,这需要一种更开阔的视野。因此所谓如何读书,读什么书实际上是如何设计自我的知识结构的问题。大学期间自我设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知识结构的设计。周作人对知识结构的设计能给我们很大启发,他说:我们的知识要围绕一个中心,就是认识人自己。要围绕着认识人自己来设计自己的知识结构,周作人提出要从五个方面来读书:第一,要了解作为个体的人,因此应学习生理学(首先是性知识)、心理学、医学知识;第二、要认识人类就应该学习生物学、社会学、民俗学和历史;第三、要认识人和自然的关系,就要学习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等知识。第四、“关于科学基本”,要学习数学与哲学;第五、“关于艺术”要学习神话学、童话学、文学、艺术及艺术史。他说的这些方面,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略知一二。既精通一门,同时又是一个杂家,周作人提出的这一点并不是做不到的。

那么在大学期间我们如何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呢?怎样打基础呢?我有这有这样一个看法,提供给大家参考。我觉得大学期间的学习,应该从三个方面去做。第一方面,所有的学生,作为一个现代知识分子,都必须学好几门最基础的课程。一个是语言,包括中文和外语,这是所有现代知识分子的基础。顺便说一下,这些年人们越来越重视外语的学习,你们的外语水平都比我强得多了,我非常羡慕。但是却忽略了对中文的学习,包括许多学中文的学生甚至到了博士阶段还有文章写不通,经常出现文字、标点的错误。有一些学生外文非常好,中文非常差,

这样一个偏倚就可能失去母语,造成母语的危机。这是一个令人非常焦虑的问题。越是像北大这样的学校,问题越严重。作为一个健全的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首先要精通本民族的语言,同时要通一门或者两门外文,不能偏废。在注意语言的同时,还有两门学科的修养值得注意。一个是哲学,哲学是科学的科学,哲学的思维对人很重要,无论你是学理的还是学文的,都要用哲学的思维考虑问题,有没有哲学思维是很重要的问题。还有一个是数学,数学和哲学都是最基础的学科,也同样关系着人的思维问题。当然,不同的专业对数学和哲学的要求不一样。比如学经济学的人,必须有很高的数学修养。对学中文的人,数学修养虽然不必那么高,但是你也要有一定的修养,数学是训练人的思维能力与想象力的。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要求,但所有学科的所有学生都要打好一个语言、哲学与数学的底子。这是关系到你的终生学习与终生发展的基础。

第二方面,必须打好自己专业基础知识的底子。我认为在专业学习上要注意两个要点。一个是要读经典著作。文化讲起来非常玄、非常复杂,其实都是从一些最基本的经典著作生发出来的。就我所知道的中国古典文学而言,中国早期的文史哲是不分的,中国的文史哲、中国的文化其实都是从几本书生发出来的,就是《论语》、《庄子》、《老子》这几本书,看起来很简单,但以后的中国文化就是由这些原典生发开来的。我带研究生,尽管学的是现代文学,我也要求他们好好地读《论语》,读《庄子》,读《老子》,有时间还要读《史记》,学文学的要读《文心雕龙》,就这么几本书,并不多。当然,这属于补课,按说这几本书,在大学期间就要下功夫好好地读,把它读得比较熟。读的时候最好读白本,读原文,千万不要去读别人的解释。必要的时候看一点点注释,主要应该面对白本原文、面对原著,你反复读,读多了自然就通了。有这个以后你的学术发展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就我的专业——现代文学而言,我就要求学生主要要读三个人的著作:鲁迅、周作人、胡适。把这三个人掌握了,整个中国现代文学你就拎起来了,因为他们是领军人物。专业学习要精读几本书,几本经典著作,在这几本经典著作上

必须下足够功夫,把它读熟读深读透。这是专业学习的第一个要点。第二个要点是掌握专业学习的方法。通过具体学科、具体课程的学习,掌握住专业学习的方法。这样在专业方面,你既打了基础,有经典著作做底子,同时又掌握了方法,那么以后你就可以去不断深造了。我刚才说过理科学生也要学文,那么学什么呢?我也主张读几本经典。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几个原点性的作家、作为这个民族思想源泉的作家,这样的作家在他这个民族是家喻户晓的。人们在现实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常常到这些原点性作家这里来寻找思想资源。比如说所有的英国人都读莎士比亚、所有的俄国人都读托尔斯泰、所有的德国人都读歌德,每个民族都有几个这样的大思想家、大文学家。这些大思想家大文学家,是这个民族无论从事什么职业的人都必须了解的,也是这个民族的知识的基础、精神的基础、精神的依靠。具体到我们民族,如果你对文学有兴趣,大体可以读这样几本书:首先是《论语》、《庄子》,因为这两本书是中国文化的源泉,最早的源头。第二,如果你对文学有兴趣就必须读《诗经》、《楚辞》,还要读唐诗。唐代是中国文化的高潮时期,唐诗是我们民族文化青春期的文学,它体现了最健全、最丰富的人性与民族精神。第三是《红楼梦》。这是总结式的著作,是百科全书式的著作。第四个是鲁迅,他是开现代文学先河的。我觉得理工科学生即使时间不够,也应该在以上所谈的那四五个至少一两个方面认真读一点经典著作。我建议开这样的全校性选修课,你们修这样一两门课。有这样一个底子,对你以后的发展很有益处。第三方面,要博览群书。要学陶渊明的经验——“好读书不求甚解”,用鲁迅的话说就是“随便翻翻”,开卷有益,不求甚解。在北大有无数的讲座,我鼓励我的学生都去听讲座,听多了你就不一样了。我们北大有个传统,听课的有一半的是旁听的。课堂上老师姑妄讲之,学生姑妄听之。你睡着了也不要紧,懵懵懂懂也听到了几句话,这几句话就能让你受益无穷。我们曾经开玩笑,也是北大人比较自豪的一点,说“我们的学生就是四年睡在寝室里不起床,他听也听够了。”因为那地方信息广泛,什么消息、什么人都有,听够了出去就可以吹牛。你不要

看是北大学生就怕他,他虽然什么东西都知道一点,但其实大部分都是听来的。他虽然不求甚解,但他知道一点儿就比你高明。所以你们每个人底子打好了,然后就博览群书,知识有的是读来的,有的是听来的。人才是熏陶出来的,是不经意之间熏出来的,不是故意培养出来的。我做王瑶先生的学生,王先生从来不正儿八经给我们上课,就是把我们带到他客厅沙发上胡吹乱侃,王瑶先生喜欢抽烟斗,我们就是被王先生用烟斗熏出来的。我现在也是这么带学生,我想到什么问题了,就让学生到我家的客厅来和他们聊天,在聊天中让学生受益。真正的学习就是这样,一边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把基本的经典读熟、读深、读透,一边博览群书,不求甚解,对什么都有兴趣,尽量开拓自己的视野。从这两方面努力,就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如果你还有兴趣,那么就读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就要进行专业的训练,博士生在专的基础上还要博。一个人的知识结构应该是根据不同的人生阶段来设计,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

在沉潜的过程中,还有一个问题要注意。读书特别是读经典著作的时候,会面临两个难关:第一,面对经典你进不进得去。你读《庄子》、《论语》、《楚辞》、《诗经》,甚至读鲁迅,都有这个问题。所谓进不进得去是讲两个障碍,第一就是文字关。现在中文系许多学生古文都读不通了,标点都不会点了,那你还谈什么进去,这就是文字关。还有更难的,中国的文化是讲感悟、讲缘分的。你读得滚瓜烂熟却不一定悟得到,找不到它的底蕴,体会不到它的神韵,也就无缘。有的人就是把《论语》、《孟子》都背下来了,但你听他讲起来还是隔的,所以很难进去。进去以后更难的就是出来的问题,因为东西方传统文化都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博大精深。在你没读懂的时候你可以对它指指点点,你读得越懂就越佩服它,佩服得五体投地。这样,你就被他俘虏了,跳不出来了;这样,你就失去了自我,还不如不进去的好。

我现在就面临这个问题。有人问我:“钱先生,您和鲁迅是什么关系?”我说了三句话:第一、我敢说我进去了。进去很不简单啊,这是很高的自我评价;

第二、我部分地跳出来了;第三、没有根本地跳出来。所以有人说“钱理群走在鲁迅的阴影下”。不是我不想跳,我当然想能跳出来超越鲁迅,能成为鲁迅的对手——那是什么境界啊!所有的学者都向往这样一个境界。在这个问题上,如果没有足够的文学力量,没有足够的思想力量,没有足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跳不出来的。在某种意义上,你失去了自我,所以这是更难的一点。记得当年闻一多先生去世的时候郭沫若对他的一个评价:“闻先生终于进去了!但是闻先生刚刚出来的时候就被国民党杀害了。这是‘千古文章未尽才’。”我们讲“沉潜”也面临这个问题:你怎么“进去”又怎么“出来”。这是非常困难的,大家对这样的前景要有充分的认识,不要把它简单化。否则你沉了一年又进不去,觉得很苦就退出来了。更不能“三分钟热度”,受到某种刺激,比如说今天听了我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兴奋了,明天就进图书馆了,进了几天,或者几个星期,或者遇到了“拦路虎”,啃不下去了,或者看到别人都玩得很痛快,觉得自己这么苦读,有点划不来,就不干了。这样不行,不能知难而退,要知难而进,不能半途而废,要坚持到底,“沉潜”就要有一种韧性精神。鲁迅曾经谈到天津的“青皮”,也就是一些小无赖,给人搬行李,他要两块钱,你对他说这行李小,他还说要两块,对他说道路近,他还是咬死说要两块,你说不要搬了,他说也仍然要两块。鲁迅说:“青皮固然是不足为法的,而那韧性却大可以佩服”。就是你认准一个目标,比如说我要沉下来读书,那就死咬住不放,无论出现什么情况,无论遇到多少挫折,失败,都不动摇,不达目的绝不罢休。这叫认死理,拼死劲——听说山东汉子就有这样的传统,你们的父老乡亲中就有这样的人,在我看来,要干成一件事,要干出个模样,就得有这样的精神,有这股劲头。这看起来有点傻,但需要的就是这样的傻劲,而现在的人都太聪明了。但不要忘了我们中国有句老话,叫作“聪明反被聪明误”,我看到某些聪明人,特别是年轻的聪明人,常常会有这样的杞人之忧。当然,我也没有意思要将沉下来读书、思考这样的选择绝对化,神圣化,好象非得如此不可。我希望大家沉潜十年,不是说不沉潜十年这个学生就不行了,人各有志,是不必也不能强求的。但你如果有志于此,那我就希望你沉潜十年,你实在沉潜不了,那也就罢了,但是你得找到适合你自己的事去做,找到适合你自己的生存方式。

四、读书之乐:以婴儿的眼睛去发现

话又说回来,读书是不是就只是苦呢?如果只是一件非常苦的事情,那我在这里号召大家吃苦我就不讲道德了。世上真正的学术,特别是具有创造性的学术研究是非常愉快的。现在我讲学术的另外一个方面。这话要从我读中学时说起。我读中学的时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生,很受老师宠爱,品学兼优。我高中毕业的时候,语文老师劝我学文学,数学老师劝我学数学,当然后来我学了文学。高考时用今天的话说“非常牛”,所以我报考了取分最高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我高中毕业的时候学校让我向全校的学生介绍学习经验,讲一讲为什么学习成绩这么好。我是南师大附中的学生,我的经验现在在南师大附中还很有影响,我们学校的同学老师到现在还记得我的经验。我也向大家介绍一下,我说:“学习好的关键原因是有兴趣,要把每一课当作精神享受,当作精神探险。我每次上课之前都怀着很大期待感、好奇心:这一堂课老师会带着我们去发现一个什么样的新大陆?我上课之前都作预习,比如今天讲语文我会先看一遍,然后带着问题去听课,怀着一种好奇心去学习。”这一点其实说到了学习的本质。学习的动力就是一种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当时只是一个中学生朦胧的直感,后来才体会到这背后有很深的哲理。作为人的我和周围的世界是一种认知的关系。世界是无限丰富的,我已经掌握的知识是有限的,还有无数的未知世界在等着我去了解。而我自己认识世界的能力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基于这样一种生命个体和你周围世界的认知关系,就产生了对未知世界的期待和好奇,只有这种期待和好奇才能产生学习探险的热忱和冲动。这种好奇心是一切创造性的学习研究的原动力。带着好奇心去读书去探索未知世界,你就会有自己的发现。读一本书、一篇小说,不同的人对它有不同的发现。同样一篇小说十年前读,我有发现,到十年后读我仍然会有发现,这是一个不断发现的过程。为什么你能有这样的发现,别人做不了?显然是你内心所有的东西被激发了以后你才能有所发现。因此你在发现对象的同时也发现自己,这是一种双重发现——既是对未知世界的发现,更是一种对自我的发现。我们用一句形象的话来说,当你读一篇好的小说的时候,你自己内在的美和作品的美都一起被发掘出来了,于是,你发现自己变得更加美好了,这就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因为这样,对外在世界和对你内在世界的不断发现便给你带来难以言说的愉悦、满足感和充实感,所以就形成一个概念:“学习和研究是

一种快乐的劳动”。金岳霖先生说读书研究是为了好玩,就是说的这个意思。从本质上说,学习和研究是游戏,一种特殊游戏。它所带来的快乐是无穷无尽的。

读书是常读常新的。我读鲁迅的书有无数次了,但是每一次阅读,每一次研究都有新的发现。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这就有一个问题,你如何始终如一地保持这种学习、探讨、发现的状态,从而获得永恒的快乐?很多同学是一个时期读书读得很快乐,有发现,但读得多了就没有新鲜感了,好像就这么回事。你得永远保持新鲜感和好奇心才能保持永远的快乐——这是会读书与不会读书,真读书与假读书的一个考验。我也在不断地探讨这个问题,后来还是从北大的一个老教授、一位诗人——林庚先生那里找到了答案。林庚先生上的最后一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是林庚先生的绝唱。大概是八十年代的时候,系里让我组织退休的老教授来上最后一堂课。当时我去请林先生讲课时,他就非常兴奋,整整准备了一个月,不断的换题目,不断的调整内容,力求完美。他那天上课是我终生难忘的,他穿着一身黄色衣服,黄皮鞋,一站在那儿,当时就把大家镇住了。然后他开口讲诗,说“诗的本质是发现,诗人要永远像婴儿一样睁大好奇的眼睛,去看周围的世界,发现世界新的美。”然后他讲了一首我们非常熟悉的唐诗,讲得如痴如醉,我们听得也如痴如醉。这堂课上完了我扶他走,走出教室门口就走不动了。回到家里就大病一场,他是拿他生命的最后一搏来上这堂课的,所以就成了绝唱。他自身以及他的课都成了美的化身,给人以美的享受。这是极高的教学境界。

林庚先生的一个观点就是要像婴儿一样,睁大好奇的眼睛来看世界,发现世界新的美。所谓婴儿的眼光就是第一次看世界眼光和心态,这样才能不断产生新奇感。你读鲁迅的作品,打开《狂人日记》,不管你研究多少回了,都要用第一次读《狂人日记》的心态,以婴儿的好奇心去看,这样才能看出新意。我想起美国作家梭罗在他的《瓦尔登湖》里提出的一个很深刻的概念:“黎明的感觉”。每天一夜醒来,一切都成为过去,然后有一个新的开始,用黎明的感觉来重新感觉这个世界,重看周围的世界都是新的。黎明的感觉,就是我们中国古代所说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每一天都是新的,这时你就会不断地有新的发现,新的感觉,有新的生命诞生的感觉。我想向同学们提一个建议:你们每天早晨,从宿舍到教室看够了烟台大学的一切。明天早晨起来,你试试用第一次看周围世界

的眼光,骑自行车走过烟台大学的林荫大道,再看看周围的人、周围的树,你就会有新的发现。重新观察一切,重新感受一切,重新发现一切,使你自己进入生命的新生状态,一种婴儿状态,长期保持下去,就有一颗赤子之心。人类一切具有创造性的大科学家,其实都是赤子。

今天讲大学之大,大在哪里?就在于它有一批大学者。大学者大在哪里?就在于他们有一颗赤子之心,因而具有无穷的创造力。刚才讲的金岳霖先生他天真无邪、充满了对自己所做事业的情感,而且是真性情,保持小孩子的纯真无邪、好奇和新鲜感。这样才能够有无穷无尽的创造力。这就是沈从文说的:“星斗其文,赤子其人”,他们有星斗般的文章,又有赤子之心。说到真性情,我想稍微做一点点发挥,一个真正的学者,知识分子,他都有真性情,古往今来皆如此。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孔子、庄子、屈原、陶渊明、苏轼哪一个不是有真性情的人,鲁迅也有真性情。而今天保留真性情的人越来越少了。我们必须面对这个现实。鲁迅说过:中国是一个文字的游戏国,中国多是些做戏的虚无党。今天的中国知识分子,今天的中国年轻一代,也可能包括大学生,连我自己在内都在做游戏,游戏人生。而且这戏必须做下去,而且如果谁破坏了游戏规则就会受到谴责,为社会所不容。所以我经常感觉到,现在我们面临全民族的大表演。我进而想起鲁迅的一句格言:“世上如果还有真要活下去的人们,就先该敢说、敢笑、敢哭、敢怒、敢骂、敢打”。“敢”其实是和“真”联系在一起,在“敢”之外还应真说、真笑、真哭、真怒、真骂、真打。可怕的是“假说”、“假笑”、“假哭”,甚至“骂”和“打”也是“假骂”、“假打”,仅仅是一种骗人喝彩的表演。我们现在缺少的是真实的深刻的痛苦,真实的深刻的欢乐。所有这些归根到底还是怎么做个真性情的人的问题。大学之所以大,就在于它聚集了一些真性情的人。本来年轻的时候就是真性情的时代,人到老了,总要世故的。最真实的时候就是青年时代,就是在座的各位,如果这时你还没有真性情,那就完了。我现在发现,年轻人比我世故得多,我成了“老天真”了。人家经常说:“钱老师,你真天真!”这是季节的颠倒!你们才是该天真,我应该世故!

五、两层理想:永远活出生命的诗意与尊严

要保持赤子之心很难,怎么能够一辈子保持赤子之心?这是人生最大的难题。在这方面我想谈谈我个人的经验,因为在座的还有一些将要毕业的同学,我想讲点当年我大学毕业后的遭遇以及我是如何面对的,这可能对在座的即将毕业的同学有点意义。大家一步入社会就会发现社会比学校复杂千百万倍,大学期间是一个做梦的季节,而社会非常现实。人生道路绝对是坎坷的,会遇到很多外在的黑暗,更可怕的是这些外在的黑暗都会转化为内在的黑暗、内心的黑暗。外在压力大了以后,你就会觉得绝望,觉得人生无意义,这就是内在的黑暗。所以你要不断面对并战胜这两方面的黑暗,就必须唤醒你内心的光明。我为什么前面强调打好底子?如果你在大学期间没有打好光明的底子,当你遇到外在黑暗和内在黑暗的时候,你心里的光明唤不出来,那你就会被黑暗压跨,或者和它同流合污,很多人都走这个路子。你要做到不被压垮,不同流合污,在大学里要打好光明的底子,无论是知识底子还是精神底子,内心要有一个光明的底子。我自己每当遇到外在压力的时候,总是为自己设计一些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在这一过程中抵御外在和内在的黑暗。压力越大,书读得越多,写东西越多,我每一次的精神危机都是这样度过的。

我经常讲,我们对大环境无能为力,但我们是可以自己创造小环境的。我一直相信梭罗的话:人类无疑是有力量来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生命的质量的,人是可以使自己生活得诗意而又神圣的。这句话可能听得比较抽象,我讲具体一点。我大学毕业以后由于家庭出身,由于我一贯自觉地走“白专”道路,所以尽管我毕业成绩非常好,但是就不准许我读研究生。他们说:“钱理群,你书读的还不够吗?正是因为书读得多,你越来越愚蠢。再读书,你要变修正主义了。你的任务是到底层去去工作。”所以大学毕业以后我被分到贵州安顺,现在看是旅游胜地了,当时是很荒凉的。你想我是在北京、南京这种大城市长大的,我一下子到了一个很边远的底层,又正遇上饥饿的时代,饭都吃不饱。我被分到贵州安顺的一个卫生学校教语文。我印象很深,一进课堂就看到讲台前面放了一个大骷髅头标本。卫生学校的学生对语文课程根本不重视,我讲课没人听。对我来说,这是遇到了生活的困境,是一个挫折、一个坎坷。话说回来,这对当地人来说不是坎坷,他们也那样活下去了,但从我的角度来说,是一个坎坷。我当时想考研究生,想跳出来,人家不让我考。这个时候怎么办?我面临一个如何坚持自己理想的考验。

我就想起了中国古代的一个成语:狡兔三窟。我给自己先设了两窟,我把自己的理想分成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现实的理想,就是现实条件已经具备,只要我努力就能实现的目标。当时我分析,自己到这里教书虽然对我来说是一个坎坷,但是毕竟还让我教书,没有禁止我教书,所以我当时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我要成为这个学校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而且进一步,我还希望成为这个地区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我把这个作为自己的现实目标,因为让我上课,就给了我努力的余地。于是我走到学生中去,搬到学生的宿舍里,和学生同吃同住同劳动,和学生一起踢足球,爬山,读书,一起写东西。这个过程中,我从我的学生身上发现了内心的美。我全身心投入给学生上课,课上得非常好,我就得到一种满足。人总要有一种成功感,如果没有成功感,就很难坚持。我当时一心一意想考研究生,但是不让考,所以我从现实当中,从学生那里得到了回报,我觉得我生命很有价值,很有意义,也很有诗意。我还写了无数的诗,红色的本子写红色的诗,绿色的本子写绿色的诗。我去发现贵州大自然的美,一大早我就跑到学校对面的山上去,去迎接黎明的曙光,一边吟诗,一边画画。为了体验山区月夜的美,我半夜里跑到水库来画。下雨了,我就跑到雨地里,打开画纸,让雨滴下,颜料流泻,我画的画完全象儿童画,是儿童感觉。我坚持用婴儿的眼睛去看贵州大自然,所以还是保持赤子之心,能够发现人类的美、孩子的美、学生的美、自然的美。虽然是非常艰难的,饭也吃不饱,但是有这个东西,我度过了难关,我仍然生活得诗意而神圣。也许旁边人看见我感觉并不神圣,但是我感觉神圣就行了,在这最困难的时期,饥饿的年代,文革的年代,我活得诗意而神圣。我后来果然成为这个学校最好的老师,慢慢地在地区也很有名,我的周围团结了一大批年轻人,一直到今天,我还和他们保持联系,那里成了我的一个精神基地。

但另一方面,仅有这一目标,人很容易满足,还得有一个理想的目标。理想目标就是现实条件还不具备,需要长期的等待和努力准备才能实现的目标。我当时下定决心:我要考研究生,要研究鲁迅,要走到北大的讲台上去向年轻人讲我的鲁迅观。有这样一个努力目标,就使我一边和孩子们在一起,一边用大量的业余时间来读书,鲁迅的著作不知读了多少遍,写了很多很多研究鲁迅的笔记、论文。文革结束以后,我拿了近一百万字的文章去报考北大,今天我之所以在鲁迅研究方面有一点成就,跟我在贵州安顺打基础很有关系。但是这个等待是漫长的,

我整整等了十八年!我一九六零年到贵州,二十一岁,一直到一九七八年恢复高考,三十九岁,才获得考研究生的机会。那一次机会对我来说是最后一次,是最后一班车,而且当我知道可以报考的时候,只剩下一个月的准备时间,准备的时候,连起码的书都没有。当时我并不知道北大中文系只招六个研究生,却有八百人报考;如果知道了,我就不敢考了。在中国,一个人的成功不完全靠努力,更要靠机会,机会是稍纵即逝,能否抓住完全靠你,靠你原来准备得怎样。虽然说我只有一个月的准备时间,但从另一个角度说我准备了十八年,我凭着十八年的准备,在几乎不具备任何条件的情况下,仓促上阵。我考了,而且可以告诉大家,我考了第一名。我终于实现了我的理想,到北大讲我的鲁迅,明天我还要给烟台大学的同学讲我的鲁迅观。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我当初没有抓住机会,没有考取北大的研究生,我可能还在贵州安顺或者贵阳教语文,但我仍不会后悔。如果在中学或是大学教语文的话,我可能没有今天这样的发展,我有些方面得不到发挥,但是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我还是能在教学工作中,就象几十年前一样获得我的乐趣,获得我的价值。

我觉得我的经验可能对在座朋友有一点启示,就是你必须给自己设置两个目标,一个是现实目标,没有现实目标,只是空想,你不可能坚持下来。只有在现实目标的实现过程中,你不断有成功感,觉得你的生活有价值,然后你才能坚持下去;反过来讲,你只有现实目标,没有理想目标,你很可能就会满足现状,等机会来的时候,你就抓不住这个机会。人总是希望不断往上走的,所以我觉得人应该有现实目标和理想目标这样两个目标,而且必须有坚持的精神。你想对于我,十八年是一个什么概念,是我二十一岁到三十九岁这十八年。所以一个人的选择是重要的,更可贵的是有坚持下来的恒心,有定力。这十八年有多少诱惑,多少压力,不管怎样,认定了就要这么做。你可以想见文化大革命那种干扰多大呀,不管这些干扰,你要认定我要这么做,认定了,坚持下来,你总会有一个机会。即使没有机会实现理想目标,你还有一个可以实现的现实目标。大家可以体会到,在中国的现实下,人掌握自己命运的能力很小,但并不是毫无作为的,人是可以掌握自己命运的,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在小环境里掌握自己的命运,也就是我刚才所说的,人是可以使自己在任何条件下都生活得诗意而神圣。

我就是把这样的经验带到我进入北大之后的几十年生命历程之中。在这后几十年中,我的生活仍然有高峰,有低谷,有时候是难以想象的压力,身心交瘁,内外交困,但是我始终给自己设置大大小小的目标。一个人的生命、生活必须有目标感,只有大目标、大理想是不行的,要善于把自己的大理想、大目标、大抱负转化为具体的、小的、可以操作的、可以实现的目标。我把读一本书、写一篇文章、编一本书、策划一次旅游或者到这来演讲这样的一件一件事情作为具体的目标,每一次都带着一种期待、一种想象,怀着一种激情、冲动,全身心地投入其中、陶醉其中,用婴儿的眼光重新发现,把这看作是生命新的开端、新的创造,从中获得诗的感觉。我每一次上课都非常紧张——包括这一次上课。因为我要面对新的对象,虽然我讲的内容有讲稿,但是诸位是陌生的对象,我就很紧张。我这一套东西年轻人能不能接受?烟台大学的学生能不能接受?我是你们的爷爷辈,爷爷和孙子之间能对话吗?而且还是我所不熟悉的,一个远方海滨城市的孙子辈,能够听懂我的话吗?我在北京就开始准备,昨天晚上还在准备,一直到今天,我看了好几遍讲稿,反复琢磨,有一种新鲜感、一种期待感。现在从现场反应看来大家接受了我,我就有一种满足感。有些内容可能是重复的,但是在我讲来却充满激情,因为我有新鲜感,有一种创造感。尽管这是一次普通的演讲,但它是一次新的创造,是一种新的发现,包括对诸位的发现,也是对我自己内心的发现。而且我追求生命的强度,要全身心地投入。大家看我的演讲的风格就是全身心地投入。我曾经给北大的学生有一个题词:“要读书就玩命地读,要玩就拼命地玩。”无论是玩还是读书都要全身心地投入,把整个生命投入进去。这样才使你的生命达到酣畅淋漓的状态,这是我所向往的。

在我结束演讲的时候,送给大家八个字:沉潜、创造、酣畅、自由。这也是我对演讲的主题——“大学之大”的理解。我觉得“大学之为大”,就在于首先它有一个广阔的生存空间。顺便说一下,我今天参观了贵校,我看你们的校园很大,宿舍很大,教学楼很大,这基本上就有了一个大的生存空间。然后更主要是提供大的精神空间。所以刚才强调读书要广、要博就是要有一个大的精神空间。所谓大学就是在这样一个大的生存空间和精神空间里面,活跃着这样一批沉潜的生命,创造的生命,酣畅的生命和自由的生命。以这样的生命状态作为底,在将来就可能为自己创造一个大生命,这样的人多了,就有可能为我们的国家,我们

的民族,以至为整个世界,开创出一个大的生命境界:这就是“大学之为大”。【完】

分享分

我的法大考研心得

我的考研心得 一、总述:考研是件值得付出的麻烦事儿 1、整个考研过程可能要包括:(1)初试:(目标确定)选城市、选学校、选专业;(努力复习)公共课复习、专业课复习;(2)复试:联系导师,英语口语、英语听力和专业课笔试、专业课面试;调剂等。 2、在此期间你不得不学着作出选择,然后为此坚持不懈的努力,直至目标达成,但这还不是考研的全部,我认为考研的过程中最大的关隘是心理问题。毕竟我们需要在冷板凳上枯坐相当长的时间,其间难免会有孤独、寂寞和苦恼,它们往往比纯粹身体上的苦和累更加折磨人。其实在我的考研路上,自信不足所导致的心理上的摇摆和士气低落就使我很受煎熬。 二、分述:勇敢的面对 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考研的道路。考研是个机遇,选择自己心中倾慕已久的学校,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专业。我们人生中这样的机会不多,高考是一次,考研也是一次,毕竟这是实现我们人生理想的一条道路,甚至 是一条捷径。 1、考研要选准方向。 第一,学校选择:(1)自己经历——全国所有有硕士点的学校都可以成为 你的目标,包括那些一直让我们魂牵梦萦的名校。不过选择太多的时候往往会使我们眼花缭乱,我建议师弟师妹们一定要结合自身情况理性选择学校。我考研的时候,也在几个学校之间徘徊过良久,之所以最后选择中国政法大学,主要是因为这是我高考就报考的学校。其实之前也想过报考清华和人大,而且人大的书也买了,还准备过一个月,不过经过挣扎之后最终我还是选择了法大,这也是我最初的目标。当然法大考的科目很多,多到11 门。(2)建议——我认为师弟师妹们学校选择应该考虑一下因素:想去的城市、想上的学校、考试的科目、学校的历年真题和自身情况来综合判断以便理性作出选择。 第二,专业的选择方面:(1)自己经历——刚开始我也很想学民法,而且确定学习民法之后我一直觉得很有动力。不过报名时候,稳妥起见我选择了行政法,因为除了民法之外,我对行政法还是比较感兴趣的,但是自从选择行政法之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2018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安排_中国政法大学考研网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2018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安排一、报到 时间:3月23日(星期五)9:00-11:30 地点:学院路校区科研楼B456 二、英语听力、专业笔试 时间:3月23日(星期五) 外语听力:18:00--18:30---请提前15分钟到场,进行试听 专业笔试:19:00--21:00 地点:考试地点相同--具体安排如下 1、教学楼513--27人 杨吕敏李飞宏汪润王昊天李好好葛敬兰张立杨叶敏惠李昊 何沛锡郝怡王燕桥石汉刘珂周立张慧雯葛大彬孙一铭 范晓迪常兴齐佳奇周晓雪王香云张艺伟肖宇良陈雨璇刘珊 2、教学楼516--27人 张震颖谢梦婵侯靖宇袁嘉忆罗嘉敏武怡陈昱名庞静许超 刘运琦吴铁城李若愚王晓薇杨鸿运侯跃伟徐磊杨澜王秋萍 张恺李解徐珮玺窦钰柯元绍琳刘一丹张笑天李晓丽董惠文 3、教学楼519--27 郭家伟青婷婷崔怀胜段志文孙平张晓琴高素颖周芳张亚茹 赵曼宇王乘乘陈诚孙跃元阮琪琪王雅蓉侯文兴周航洪漪妮 焦傲然李琪施佳颖王振福田胜楠徐佳欣卢伟姜润敢迪格 4、教学楼520--27人 许钰轩塔拉侯芳郁丁肇镘杨含青成昕琪林塬培陈嘉新黄笑笑 侯伟芳袁荃宋振峰连磊刘佩秋苗长雨郭慧娟李作蒋忠祥 赵方强樊旭陈思洋宋秋歌甄亚宁李瑶刘秋含薛峰于孟 三、英语口试 时间:3月24日(周六)上午 地点:详情请关注外国语学院或研究生院相关通知 四、专业面试--请提前30分钟到场进行考试顺序抽签

1、刑法学:时间:3月24日(周六)13:30--开始 地点:全体考生教学楼207备考,考试教室205、206 2、刑事诉讼法学:时间:3月24日(周六)13:30--开始 地点:全体考生教学楼211备考,考试教室204 3、侦查学:时间:3月24日(周六)13:30--开始 地点:教学楼212 4、网络法学:时间:3月24日(周六)16:00--开始 地点:教学楼215 五、体检 时间:3月25日(周日)9:30--刑事司法学院 地点:学院路校区校医院(综合服务楼一层) 六、小语种听力、口试安排请关注外国语学院或研究生院相关通知文章来源:文彦考研

李志文:漫谈二流大学

李志文:漫谈二流大学 2015-02-27 作者李志文先生是美国杜兰大学商学院蔻翰讲座教授,浙江大学光彪讲座教授、商学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特聘教授。他对当今国际高等教育和中国大学发展道路有宽阔的视野和独到的见解。文章较长,请耐心阅读。 浙大上任校长杨卫对于大学发展曾谈过一些精辟的看法。他说:“以美国大学为例,它们是三流学校数论文篇数,二流学校数论文的影响因子,一流学校不对论文发表提要求,而顶尖的大学非常强调教学。”然后,他做了精辟的分析:一所学校的教师还没有形成很好的研究习惯时,学校从管理上要求教师发表论文,并且是在国际同行认同的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这样可以形成一个整体的驱动力,从统计学的角度上看,论文发表得多就意味着教师花在做研究上的时间更多。因此三流大学要提升,就得要求师生多发表论文。二流大学要求教师发表的论文,是在该领域里最好的、影响因子最高的杂志上。如果某人一年能在这样杂志上发一二篇论文,他会被认为是国际知名的学者。再发展,这位教师能几年磨一剑,做一些引导、引领这个学科发展,更带有原创性的工作,带领学科往前走,那他就是国际一流学者了。所以,一流大学不要求教师发表很多文章,也不要求他们在顶尖杂志上发表,只是给更宽松的环境做研究,由教师在好奇心驱动下自由发展。在国际上前几名的顶尖大学,所有的教授都是该学科同年龄段里最优秀的。因此,这些学校要求其教师除了保持自己作为这行顶尖的学者外,还要花时间在学生身上,让这些最好的学生受到教育和启迪。因此,每所学校发展阶段不一样、水平不一样,对发表论文所强调的内容也就不一样了。 我很认同杨卫的话。杨卫到底是开国以来第一个当了大学校长的长春藤毕业生。按照杨卫的标准,现在的清华、北大、浙大刚刚进入世界的三流水准。十年前,中国大学是没有资格谈SCI的。现在,前五名的学校,清华、北大、浙大、复旦、南京在SCI的数量上,现在已经能在亚洲占一席之地,拿到美国比比,也 不见得丢人。中国有人海优势,再往后,这个成绩会更好。但这种比法再往后已经没有多大意义,因为人家二流学校,不跟咱比这个。要用人家二流学校的比法,我们的清华、北大、浙大,又回到起点上:重新洗牌,咱们的成果几乎是零。 我今天要谈的是我们的清华、北大、浙大还要做多久的三流大学?我们怎么才能进入一流大学,顶级大学是人人没有把握,只能当做一个崇高的目标。 我个人幸运的在美国顶级大学待过,我的助理教授中的三年就是在芝加哥大学待的,然后到宾大的沃顿商学院当副教授。1980年的芝加哥大学商学院与经济系,应该是顶级,甚至是第一。在1990年,芝加哥统计过,90% 的经济学诺贝尔 奖得主与芝加哥大学有渊源,所有知名商学院的会计学与金融学的当家学者(是讲座教授,但通常不是系主任),与芝加哥大学有渊源。这几年,芝加哥大学的经济与商学,一流没有问题,顶级可能就不是公论了。现在顶级的位子,应该是哈佛与沃顿。1983的沃顿应该只能算一流,哈佛商学院连一流都谈不上,甚至

漫谈大学生情绪活动

漫谈大学生情绪活动摘要:大学生处于生理、心理发展的高潮阶段,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兴趣广泛,但由于经验不足,理智不够成熟,体现出独特的情绪活动特点。大学生情绪特点因人的不同而呈现多元化,本文会对针对大学生常见的几种情绪特点进行总结,进而分析讨论大学生情绪特点对大学生的学习和人际交往生活会造成怎样的影响,最后针对情绪特点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法以及培养良好情感的途径。帮助大学生根据自己的情绪特点调节好自己的不良情绪,以便于自己能更好的生活和学习。 关键词:情绪特点不良影响解决方法 正文; 一、大学生的情绪特点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向青年期的过渡时期,在生理发育接近成熟的同时,心理上也经历着急剧的变化,尤其反映在情绪上.相对于中学生来讲,大学生的情绪内容趋向于深刻和丰富,情绪的表达趋于隐蔽,情绪的变化也逐渐趋向于稳定. 情绪不是自发的,情绪是由刺激引起的。引起情绪的刺激,多半是外在的,但有时是内在的;有时是具体可见的,但有时是隐而不显的。具体来说,大学生情绪特点主要表现为: (1)外向,活泼,充满激激情 就大学生整体水平而言,在情绪特点上,表现为乐观,活泼,开放,热情,精力旺盛,积极向上,充满着朝气和激情. (2)情感体验更加深刻,更加丰富 大学生的情绪体验更加丰富多彩,并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和各种需要和兴趣的扩展而表现为更加丰富,敏丄感,细腻和深刻,并更加带有社会内容的情感体验. (3)冲动性与爆发性 大学生的情绪特点还表现在情绪体验上特别强烈和富有激丄情.对任何事都比较敏

丄感,有时一旦情绪爆发,自己则难以控制,甚至表现为一定的盲目狂热和冲动.在处理同学关系,师生关系的矛盾时,在对待学业生活中的挫折时,常常易走极端,给自己及他人带来伤害. (4)矛盾性与复杂性 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面临着许多重大选择的时期,常常会呈现出一种矛盾和复杂的情绪状态.例如,希望白己具有独立性和希望依赖于他人的需要同时存在;对自己既不满,又不想承担责任;既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又不愿意接受他人的关心等等复杂矛盾的心态. 情绪作为一种主观体验,也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但是,它所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是主体的需要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是复杂多样的,主体根据客观事物能否满足自身的需要而引起积极或消极的内心体验。当客观事物能够满足主体的需要时,就会引起积极肯定的情绪体验。如求知欲渴的大学生得到一本好书就会感到欣喜,怀有正义感的人看到见义勇为的行为就会产生敬慕等;当外在的客观事物不符合主体的需要时,就会产生消极否定的情绪体验。如失去亲人会感到悲痛,无端遭到攻击会产生愤怒等。另外,情绪体验的产生,虽然与个人的认知有关,但在情绪状态下伴随产生的生理变化与行为反应,当事人通常是无法控制的。 二、大学生情绪活动对其学习和人际交往生活的影响 情绪不仅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关,而且与大学生的潜能开发、工作效率有关。研究发现,精神愉快、心情舒畅、紧张而轻松是思考和创造的最佳状态,才能有效地进行智力活动。 心理学家用实验方法研究情绪与学习成绩的关系时,通常将焦虑程度与学习成绩分别作为自变量和因变量,然后采用自我评定法和生理反应法来研究它们之间的

中国政法大学考研参考书目

中国政法大学考研参考书目 自2011年起,中国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包括初试和复试)不再指定参考书目,只限定命题范围。因此很多考生咨询博联教育关于中国政法大学考研参考书目的问题,鉴于咨询博联教育的考生较多,博联教育下面给大家列出中国政法大学考研参考书目的推荐版本: 舒国滢主编《法理学导论》(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初试必读]; 舒国滢主编《法理学》(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初试选读]; 焦洪昌主编《宪法学》(第五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初试必读]; 周中海主编《国际法》(第二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初试必读]; 赵相林主编《国际私法》(第三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年[初试必读]; 王传丽主编《国际经济法》(第四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初试必读]; 张树义主编《行政法学》(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初试必读]; 马怀德主编《行政诉讼法学》(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初试必读]; 江平主编《民法学》(第二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年[初试必读]; 王卫国主编《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初试选读]; 宋朝武主编《民事诉讼法》(第三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12月[初试必读]; 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学》(第五版)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初试必读]; 曲新久《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12年[初试必读]。 博联教育提醒大家,法学是不断发展的,教材也是不断更新的,请各位考生关注中国政法大学考研参考书目否出新版,有新版就买最新版。中国政法大学考研参考书目、中国政法大学考研复试线等问题,大家随时可以咨询博联教育的在线老师。

漫谈大学生理想信念

漫谈大学生理想信念 现在的大学生都过着优哉游哉的美好的大学生活,但是其中有多少的生活是过得充实的,很多都是过了一天算一天。而且很多大学生可能或多或少有过迷茫和困惑,特别是大一的新生,他们课余时间比较多,而且在一个比较陌生的环境中,更多在迷茫中度过空闲时间。绝大部分大学生在高中的时有一个绚丽多彩的梦,那就是能进入大学,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部分人的人生理想。仿佛一脚踏进大学的门坎,就过上梦想般的生活,而事实上,有部分大学生在实现了这一高考前的理想后,就迷失了目标,丧失了刻苦读书、继续深造的动力,经常感到空虚无聊,缺乏精神上的寄托,觉得生活没有意义。每一个初入大学的大学生该扪心自问一次“大学梦已经实现了,我还有理想吗?”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理想信念,每个人必须拥有。理想就是有理想的想,符合情理的想,这样的想是能够实现的,不是泛泛而谈的想。 理想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分成很多种类,有长远的理想和近期的理想;崇高的理想和一般的理想;科学的理想和非科学的理想。而且理想不是人们主观的臆造,不空想或幻想,而是经过努力可能实现的符合科学目标。因为(1)理想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2)理想具有时代性。 (3)理想具有预见性。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识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定不移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而一定的思想或事物成为一个人的信念,需要有明确的认识和强烈的情感。所以 (1)信念具有稳定性。 (2)信念有不同的内涵,也有不同的层次。 在人的生命历程中,理想和信念总是如影随形,相互依存。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则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而且理想和信念都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人与动物的区别,除了能制造并使用工具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区分标准,那就是理想和信念。古人云:山高水流长,志大干劲足。的确,拥有远大、高大、美好的理想信念的可以得到向高处前进的动力。

中国政法大学2018年博士研究生进入复试考生名单及复试录取相关工作的通知_中国政法大学考研网

中国政法大学2018年博士研究生进入复试考生名单及复试录取相关 工作的通知 一、进入复试名单 查询网址:点击查询 说明:如有多条缴费成功信息,请使用报名号登陆。 二、下载复试通知书 3月29日-4月17日,考生可登录我校研究生院网站自行下载《复试通知书》,复试报到时需提供。进入复试的考生需携带身份证、学历学位或学籍证明材料原件,在规定时间到报考学院报到。 三、复试考核 1.复试时间 全校复试总体范围定于2018年4月8日至17日之间进行。考核的具体时间、地点及其他相关要求将在3月29日后,在各相关学院网站陆续公布,具体安排由报考学院在报到时另行通知。因考生本人原因未能如期参加复试者,不予补复试。 2.考核内容 复试考核内容包括外国语考核(占比20%)、专业课笔试(占比30%)、综合面试(占比50%)。 报考同一导师的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考生与普通考生同时进行复试,采用同样的考核内容与标准。 3.体检 考生复试时必须参加体检,体检不合格者我校不予录取,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4.关于报考类别 如需更改报考类别(“定向就业”或“非定向就业”),务必在报到时向报考学院提出书面申请。 非定向就业博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3年,定向就业研究生(包括少骨非在职、在职研究生)基本学制为4年。 四、录取原则 录取工作应按照“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进行,拟录取名单按照导师名下考生的总成绩由高到低确定。 综合面试成绩未达60分者,复试总成绩未达60分者,不予录取;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考核、诚信考核及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复试后将通过调取拟录取考生档案,进行政审和道德品质考核。 五、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招生指标分配情况

钱理群:漫谈大学之大

钱理群:漫谈大学之大(一) 今天看到烟台大学的同学们,我很自然地想起了四十八年前的事。四十八年前我十七岁,考取了北大中文系,也是非常的兴奋,同时也有点惶惑。我想,这是跟诸位上大学的心情是一样的。上大学对人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大事情,有许多问题需要认真思考。其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我当年思考的,我想也是今天在座的诸位同学所要思考的,就是“如何度过大学四年——这人生最宝贵的时光”? 一、大学时代:人生的盛夏 为什么说这是人生最宝贵的时光呢?根据我的经验,十六岁到二十六岁是人生的黄金岁月。十六岁以前什么都懵懵懂懂的,完全依赖于父母和老师,十六岁以后就开始独立了,二十六岁以后就开始考虑结婚啊、生孩子啊这么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事,真正属于自己的独立的时间就不多了。而这十六岁到二十六岁十年之间,大学四年又是最独立,最自由的。当然如果你想延长的话,你还可以考研究生,将这四年再延长一下。如何不虚度人生中这最自由的、最没有负担的、真正属于自己的四年的时间,是摆在每一个大学生面前的问题。 大学之不同于中学,最根本的转变在于:中学时你是未成年人,对你的要求很简单,你只要听老师的、听父母的,按照他们的安排去生活就行了;到了大学你就是公民了,可以享受公民的权利,但又不到尽公民义务的时候。中学生和大学生最大的区别是:大学生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中学生是被动地受教育,而大学生是主动地受教育。当然在大学你还要听从老师的安排、听从课程的安排,那是国家教育对你们的要求。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自由地设计和发展自己。有同学给我写信说我考上大学了,满怀希望进大学,结果一上课就觉得老师的课不怎么样,对老师不满意。我觉得其实每个大学都有一些不太好的老师,北大也一样!不可能所有课都是好的。中学老师不太好的话,会影响你的高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新生入学须知 考核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新生入学须知 考核 我校博士学位论文在答辩前应当由()名本学科具有正高级职务的专家评阅,其 中()名应当是校外专家;硕士学位论文在答辩前,应当由()名与学位论文有 关学科的具有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专家评阅; ?A、 4;2;1 ? B、 3;2;2 ?C、 4;2;2 ?D、 4;2;2 未经批准连续两周未参加学校规定的教学活动的,学校应予()。 ?A、退学处理 ?B、 批评教育 ?C、 纪律处分 ?D、 开除学籍 依据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培养的相关规定,中期考核结果分为合格、不合格两种。 中期考核合格者进入开题环节,不合格者按()处理。 ?A、 开除; ?B、 结业; ?C、退学;

肄业; 依据中国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规定,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 课程设置范围? ?A、 公共学位课; ?B、 专业学位课; C、 非学位课; ? D、 社会实践课; 依据《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管理办法》,下列哪一项说法是正确的: ?A、 研究生创新实践项目由申请人提出申请,导师同意,二级培养单位学术委员会审定; ?B、 创新实践项目申请应当有相关领域2名教授以上职称教师推荐,并至少聘请1名研究生导师作为项目指导教师; ? C、 研究生创新实践项目的申请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项目小组; ? D、 学位论文资助项目的申报,需进过项目负责人指导教师同意,并有2名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不包括项目负责人指导教师)的推荐意见; 依据《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毕业管理办法》,有关提前毕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申请提前毕业必须通过中期考核和论文开题报告; ?B、 专业学位研究生一般不适用提前毕业; ? C、 学校鼓励博士研究生提前毕业;

大学学习方法漫谈

大学学习方法漫谈(一) 何谓科学的学习方法?“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如何以有限的学习时间,去掌握无限的知识,这是大学里师生共同探究的题目。笔者从有些学习比较得法的学生中间,深感知识学习本身是一种具有自身合理性的活动,总结几点,写成题纲,提出来供探讨。 一、参与意识。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不是过多地依赖教师的帮助。提倡大学生对教师的讲课质询与分析、阅读和思考。大学生需要更多阅读和思考,对记忆的要求,则不及高中时期。求理解,重运用,不去死记硬背。一个记忆力强的人,最多只能称之为“活字典”,不能成为科学家或哲学家。“博”与“深”。知识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一般说来,具有某种专长的个人,仅能对一、二门学科进行深入研究,而对其他学科仅能作一般性的了解。不“博”就谈不上“深”,不“深”往往就失之于“博”。古语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就是这个道理。鲁迅先生也曾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二、组织的整体联系与整体结构。在大学学习中,必须遵循整体性原则,把各种知识作为相互联系的整体来对待。列宁说:“每一概念都在和其与一切概念的一定关系中,一定联系中”。对任何知识的理解,总是以已有经验、知识为基础的。如果已有知识是各自孤立的,一方面会妨碍对这些知识本身的加深理解,另一方面,将影响利用这些知识关系去理解新的知识。孤立起来去学知识,是学零件而不是学整机的。大学生看问题的方法,应当是“从个别想到一般,从特殊想到抽象”。抽象思维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

过程。抽象思维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大学生要学会运用抽象思维。另一种思维方式是形象思维,也是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思维方式,形象思维是以形象作思维的运动形式,以感情做思维运动的动力,并带有想象,联想和幻想的思维活动。概念,定理是严肃、抽象、呆板的,学得活的人,就是把这些定理、概念在他们的心中都是活泼、具体、生动而有感情的。大学生们在学习中万万不可被这些定理、概念抽象的外表所蒙蔽,要努力发掘它们内在的、活生生的东西,要从感情上去理解它们。宋人陈善曾说:“读书须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这是对读书人的告诫。对大学生来说,这一入一出,都是大学生的主动行为,在这一入一出,都是大学生的主动行为,在这一入一出的反复之间实现学习的目的。因为,任何概念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掌握概念不仅是从个别到一般的过程,而且也包括一般再回到个别的过程。只有经过这样的反复才能真正掌握概念。从一般到个别的过程就是概念的运用过程。 三、学会假设问题。恩格斯说: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设。善于从大家以为没有问题的地方作出假设,再用“举反例”的驳斥方法,一层一层地剥去假象,去伪存真。判断力。判断与逻辑推理及类比推理有联系。大学生要养成正确判断事物的习惯,切不可凭主观臆断而望文生义。歌德曾经说过,有想象力而没有判断力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事。这句话是值得我们品味的。 四、对比。表面形式的相似性会引起错误的联想,消除的方法对比。

大学生活漫谈

大学生活漫谈 我心中的大学生活—— 希望是一个真正大学该有的生活。 一群吃喝玩乐的朋友,同学,有事直接说,相互体谅,相互尊重;几个和蔼的老师,没有对职业的厌烦,只有对生活的热情,对学生的细心;一个美好的氛围,一个优美的环境,一个积极向上的学校...... 当然,最重要的,是自己的蜕变。 学学技能吧。各种各样的技能,钢琴,小提琴,散打,足球,广泛涉猎,选一两个精益求精。学会付出努力,学会花心思在一件事上,如此青春,需要一些义无反顾。 打工实习吧。独立是每个人必备的一项能力。从什么时候开始呢...越早越好。提前看看社会,提前学会为人处事,提前积累经验,提前,能够让你在未来更加从容不迫。 灵活些吧。可该如何灵活呢。你要把该学的知识都理解完,接着再实战,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到生活中,而不是成为“哑巴英语”同款,只看不做,未来只会不够强大。 多看看书吧。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太少,希望在未来,别人在谈论某件事情时,你将不会只是在他们背后尴尬地笑笑,而是站出去,自信但谦虚地与人交往。 走出去吧。出去,去外面旅游,你才会开拓你的眼界,看到了外面的大千世界,心胸自然也会开拓,不会再为自己的一些小事而斤斤计较,你会知道,未来好玩的事情很多,没必要为眼前烦恼,要一直

向前。 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可以打游戏,可以运动,可以逛街,只要在心里明白,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学会权衡,我真正的大学生活,不是清华北大才能给,重庆工商大学,我很庆幸来到这里,我很期待。 在这样的美丽年华里,我相信每个人都对真挚,顷心的感情存在无限期待。两个人,两颗心,交汇在一起,你的心里不再只用考虑你一个人,喜怒哀乐,共同体验,大学生活,一起发展。 大学,是一个从稚嫩到成熟的转型期,知识,技能,经验,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因为青春,就该放手一搏,因为青春,就该义无反顾,因为青春,就该追逐梦想,因为青春,就该流下汗水。 大学生活,奋斗或沦陷,一念之差,希望我的选择不会让我后悔——你们也是。

中国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创新实践项目(李龙宇)

一、域内外网络借贷金融消费者保护研究现状 P2P 在经历了2013年和2014年两年爆发式增长后,该行业在2015、2016年的走势已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行业超高速发展加上监管缺失,导致整个行业发展良莠不齐,经营和管理等各类风险呈现加速累积态势,对“普惠金融”背景下的广大普通金融消费者的权益造成了极大的恶性影响。2015 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这是我国监管层首次提出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指导性文件,提出要对金融消费者的相关权利进行保障。但是此文件存在诸多局限性,过于原则化而缺乏可操作性,对于一些迫切现实的问题缺乏相关操作指引,使得金融消费者的相关权益无法得到切实保障。就建立P2P网络借贷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综合机制仍有大量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解决。 (一)国外关于网络借贷监管及金融消费者保护的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主要集中于对网络借贷进行监管方面(进而保护相关权利方的利益):第一,P2P 网络借贷的行业运营。Andrea研究了P2P 网络借贷的借款人特征,指出其与微型金融所覆盖的人群几乎一致,所以可以认为P2P 网络借贷是传统微型金融的互联网化,且P2P 网络借贷的主要竞争对象也应为微型金融。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其目前的发展模式对于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是有限的。第二,P2P 网络借贷的风险控制。Nicholas研究了借贷小组对于降低违约率的作用,他们都得出了相似的结论。首先,纯粹基于互联网关系的借贷小组无助于降低违约概率,所以其并非有效的社会网络设计。其次,如果互联网借贷小组中包括借款人在真实社会中的朋友,则有助于降低借款人的违约概率,说明将现实中的借款小组搬到互联网上,其作用是相似的。第三,P2P 网络借贷的主体行为。Chris 基于P2P 网络借贷中的照片信息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种族、性别、年龄、外貌等借款人的个人特征因素对于其贷款获得难度以及利率水平具有显著性的影响,其中最为明显的是黑人借款人获得贷款的难度明显高于白人,且利率水平也明显高与白人。Odongo研究了P2P 网络借贷中的羊群效应问题。研究表明P2P 网络借贷中存在较为明显的羊群效应,投资者不仅依赖于关于借款人的信息进行投资决策,还会利用其他投资者的行为信息进行投资决策。第四,P2P 网络借贷的现实意义。Allen认为P2P 网络借贷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借贷双方通过在平台上发布与检索信息降低了交易费用;金额较小的借款需求有可能被满足;通过对借款金额的拆分实现了分散化;第五,通过社交网络将原本仅限于熟人间的借贷扩展到了更大的范围。第六,P2P 网络借贷存在的问题。Matthias对于借款人而言,需要面临隐私保护风险;对于投资人而言,面临风险包括平台无法保证信息的真实性以及对于违约贷款难以追索。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也相对缺少直接针P2P网贷金融消费者进行保护的研究,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P2P 网络借贷的特点与功能。谢平、邹传伟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既不同于以商业银行为核心的间接融资模式,也不同于以资本市场为核心的直接融资模式的第三种融资模式,其影响是颠覆性的。《中国P2P 借贷服务行业白皮书2014》指出,我国发展P2P 网络借贷的作用在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改善我国的征信体系;培养借款人契约精神;为利率市场化提供样本。第二,我国P2P 网络借贷的模式。叶湘榕将我国P2P 网络借贷的模式分为四类:

中国政法大学证据院研究生奖学金评定细则【2014年版】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证据科学研究院实施细则 (暂行)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奖学金证据科学研究院评定办法是以法大发【2013】139号文件《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为基本条件和要求。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下列实施细则。 一、考评分值计算 1.学习成绩 学习成绩为必修课和限选课(学术型研究生入学第一学年度评选时以“必修课”课程成绩计算平均值,第二学年度以“专业限选课”课程成绩计算平均值)平均成绩乘以60%,满分60分(成绩均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2.科研成果 科研成果应以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名义发表,其认定参照当年中国政法大学科研管理文件相关规定进行。获得“学术新人”荣誉称号的,视为在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学术新人”评选出的优秀论文和在《研究生法学》发表的论文,视为在一般期刊发表论文。研究生院设立的优秀博士论文培养项目、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等属于校级科研项目。 科研成果的考评分值,不设上限,按照以下标准计算: (1)论文:权威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每篇25分,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每篇10分,一般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每篇1分(最高累计5分)。共同发表学术论文的,第一作者按论文标准分值的70%计分,其他作者不计排名,按照标准分值的30%除以作者数计算分值;导师为学术论文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的,视研究生为第一作者;导师为学术论文

第一作者,带多位研究生共同发文的情况,分值根据研究生作者人数均分。 (2)学术专著:每部20分。合著专著的,第一作者按标准分值的70%计分,其他作者不计排名,按照标准分值的30%除以作者数计算分值。专著有主编、副主编的,主编按照标准分值的20%计分,副主编按照标准分值的10%计分,余下的分值按实际承担部分计算;不能确定各自承担部分的,由主编根据每位作者承担的比例确定分值;主编、副主编为多人的,不计顺序,平均分配应得分值。 其他著作每部10分,计分方法参照学术专著的计分方法。 (3)科研项目:主持国家级项目每项20分,参加人员每人4分;主持省部级项目每项15分,参加人员每人3分;主持横向项目,项目经费20万元以上的每项10分,项目经费10万元以上的每项8分,项目经费2万元以上的每项2分,参加人员按照主持人分数的五分之一计分;主持学校项目的每项4分,参加人员每人2分。 科研项目认定以立项书和项目申请书原件为准。 科研成果认定以提供正式出版和发表的原件为准。科研成果出版后,申请人在奖学金申报截止日后获得成果原件的,不能补报申请本学年度的奖学金,但可将该科研成果移入下一学年度用于奖学金申报。 3.综合素质 从思想品德、社会实践(专业实践)、公益活动、表彰奖励等方面进行考评,满分为10分。 “综合素质”部分制定如下实施细则: 1.奖学金考评标准中“公益活动”是指非营利性的社会活动。以下活动可以认定为公益活动: (1)参加学校组织的以公益为目的各项活动或学校社团组织的比赛、竞

法大考研复试班-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哲学考研复试经验分享

法大考研复试班-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哲学考研复试经验分享 中国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为特色和优势,兼有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等学科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计划”和“111计划”(高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直属于国家教育部,正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现有海淀区学院路和昌平区府学路两个校区。 学校的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四校的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组合而成的北京政法学院,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了校名。1954年,学校迁址至学院路。1960年成为国家确定的全国重点高校。文革中学校停办,1978年复办。1983年,北京政法学院与中央政法干校合并,组建成立中国政法大学,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了校名。学校形成一校及本科生院、研究生院、进修生院三院办学格局。1985年,学校开辟昌平校区。进修生院后更名为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单独办学,2000年,复又合并于中国政法大学。 启道考研复试班根据历年辅导经验,编辑整理以下关于考研复试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广大复试学子有所帮助,提前预祝大家复试金榜题名! 专业介绍 具备扎实的哲学基本理论素养,兼具法学、管理学等学科相关知识的,能够胜任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文化宣传、教育科研部门的管理、政策研究以及教学研究工作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 本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综合素质;较系统掌握哲学专业理论知识,并熟悉法学、管理学等相关知识,具有较好的思维、表达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招生人数与考试科目 考试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外国语(七选一,详见目录说明) ③730 哲学综合 ④831 中国哲学史 复试时间地点

法大考研复试班-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政治考研复试经验分享

法大考研复试班-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政治考研复试经验分享 中国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为特色和优势,兼有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等学科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计划”和“111计划”(高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直属于国家教育部,正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现有海淀区学院路和昌平区府学路两个校区。 学校的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四校的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组合而成的北京政法学院,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了校名。1954年,学校迁址至学院路。1960年成为国家确定的全国重点高校。文革中学校停办,1978年复办。1983年,北京政法学院与中央政法干校合并,组建成立中国政法大学,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了校名。学校形成一校及本科生院、研究生院、进修生院三院办学格局。1985年,学校开辟昌平校区。进修生院后更名为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单独办学,2000年,复又合并于中国政法大学。 启道考研复试班根据历年辅导经验,编辑整理以下关于考研复试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广大复试学子有所帮助,提前预祝大家复试金榜题名! 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以“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为总体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具有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特别是政治学理论和公共政策领域的知识基础;具有较坚实的国际关系理论基础,系统地掌握外事工作的知识、技能和法律规定,了解国内外国际关系理论发展及国际政治经济发展信息,并能用一门外语阅读专业书刊;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质、较强的战略和政策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应能较熟练地应用有关知识和法律规定办理各类外事管理、信息搜集和涉外事务,并具有良好地从事国际战略和政策研究工作的基本素质。本专业毕业的学生在外事工作、政策咨询与战略分析、对外宣传与媒体传播、国家公务员职能部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招生人数与考试科目 考试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外国语(七选一,详见目录说明)

中国政法大学考研法理学常考简答题汇总(珍藏)

中国政法大学考研法理学常考简答题汇总(珍藏) 法理学简答题 第一章法律特征 一.简述法律的特征 (一) 形式特征 1.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 1)行为关系是法律的调整对象 2)法律的规范性 2.由国家专门机关制定和认可 1)制定和认可是法律创制的主要方式 2)法律的国家性 3)法律的普遍性 3.以权利和义务为双向调整机制 1)法律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 2)法律的利导性 4.通过程序而强制予以实施 1)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2)法律的程序性 (二) 实质特征 1.法律是意志和规律的结合 2.法律是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手段 3.从应然意义上讲,法律是为实现社会正义而调整各种利益关系的工具 二.形式特征为什么说法律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 答: 1)法律的要素以法律规范为主,而法律规范中的行为模式是以授权、禁止和命令的形式规定了权利和义务。法律规范中的法律后果则是对权利义务的再分配。 2)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调整主要是通过权利义务的设定和运行来实现的,因而法律的内容主要表现为权利和义务。 3) 权利是主体法律地位的体现,不管法律是怎样的法律,不管这种法律是以权利为本位还是以义务为本位,权利和义务总是被立法者所充分重视,也总是受到社会各成员关注。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具有确定性和可预测性的特定,它明确地告诉人们该怎样行为,不该这样行为以及必须这样行为;人民呢根据法律来预先估计自己与他人之间该这样习惯难为,并遇见到习惯难为的后果以及法律的态度。 第二章法律历史 一.简述法律历史规律

(一)法律起源的一般规律: 1.跟随生产力发展进程渐变的规律. 2.与国家同步产生的规律. 3.与宗教、盗得从融合到分化的规律。 4.法律的产生经历了由习惯到习惯法再到成文法的漫长过程。 (二)法律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不断发展的规律。 2.经济条件决定的规律。 3.历史类型更替与继承的规律。 4.依赖于革命或改革而发展的规律。 二.简述中西法律传统的差异 1.在法律哲学与法律精神方面。中国法的发展长期受中国哲学的影响,尤其是儒家哲学。西方法的发展则以西方传统哲学为指导思想。 2.在法律结构和法律文化方面。中国法律结构以刑法为主,法律文化以公法文化为核心;西方法律结构以民法为主,法律文化以私法为核心。 3.在司法体制与司法程序方面。中国的司法与行政合二为一;西方的司法与行政分全制约。 4.在法律形式与司法技术方面。中国法过分依赖成文法,司法技术落后;西方的成文法与不成文法并存,司法技术先进。 5.在法律民族性和国际性方面。中国法的发展始终呈封闭状态,西方法的发展始终呈开放状态。 三.简述两大法系的差别 1.大陆法系是指以古代罗马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英美法系是指以英国的普通法和衡平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 2. 产生背景的区别:大陆法系起源于古代罗马法,其间经过11世纪至16世纪的罗马法复兴、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最后于19世纪发展为世界性的法系。而英美法系起源于11世纪诺曼人人入侵英国后开始逐步形成的适用于英格兰全境的普通法,中间经过16世纪衡平法的兴起,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普通法和衡平法的资本主义改造,再到18、19世纪随着英国殖民地扩张而传播到世界各地,进而发展成世界性的法系。 3. 法律渊源传统的区别:大陆法系具有制定法的传统,制定法为其主要法律渊源,判例法一般不作为正式法律渊源,对法院审判无约束力。而英美法系具有判例法传统,判例法为其正式法律渊源。 4.法典编纂传统的区别:大陆法系的一些基本法律采用系统的法典形式,而英美法系一般不倾向于法典形式,其制定法一般是单行法律和法规。

中国政法大学考研参考书

中国政法大学考研参考书(初试) 复试

政法大民商法导师 王卫国教授洪道德教授张今教授杨秀清教授杜新丽教授吴景明教授江兴国教授隋彭生教授魏敬淼教授梁淑英教授 法大编着的《法研圣经》

贴吧上的 2010年中国政法大学法学考研最新指定参考书目 1、《法理学导论》北大出版社(舒国滢主编07年8月版) 2、《法理学》(第二版)人民大学出版社(舒国滢主编2008年8月) 3、《宪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舒国滢主编2006年版)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民主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5、《国际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周忠海主编2008年版) 6、《国际私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赵相林主编2008年版) 7、《国际经济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莫世健主编2008年版) 8、《行政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张树义主编2007年版) 9、《行政诉讼法学》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马怀德主编2010年版) 10、《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江平主编07年9月版) 11、《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王卫国主编07年9月版) 12、《民事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宋朝武2008年9月版) 13、《民事诉讼法学》厦门大学出版社(宋朝武主编08年2月) 14、《刑事诉讼法学》第三版北大出版社高教出版社(陈光中主编) 15、《刑事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刘玫主编2008年10月) 16、《刑法学》第三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曲新久主编2008年9月) 17、《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曲新久、陈兴良着2008年5月) 中国政法大学初试科目: 外语:100分 政治:100分 法学综合一:(法理学40分、宪法学40分、国际法学40分、行政法学30分)《法理学导论》(初试必读)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6月版舒国滢主编 《法理学》(初试选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年第二版舒国滢主编 《宪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焦洪昌主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民主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国际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2008年周忠海主编 《国际私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2008年第二版 赵相林主编 《国际经济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8年9月版莫世健主编 《行政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张树义主编 《行政诉讼法学》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年版马怀德主编 法学综合二[民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含刑诉、民诉)各占50分]

法大考研复试班-中国政法大学专门史考研复试经验分享

法大考研复试班-中国政法大学专门史考研复试经验分享中国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为特色和优势,兼有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等学科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计划”和“111计划”(高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直属于国家教育部,正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现有海淀区学院路和昌平区府学路两个校区。 学校的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四校的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组合而成的北京政法学院,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了校名。1954年,学校迁址至学院路。1960年成为国家确定的全国重点高校。文革中学校停办,1978年复办。1983年,北京政法学院与中央政法干校合并,组建成立中国政法大学,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了校名。学校形成一校及本科生院、研究生院、进修生院三院办学格局。1985年,学校开辟昌平校区。进修生院后更名为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单独办学,2000年,复又合并于中国政法大学。 启道考研复试班根据历年辅导经验,编辑整理以下关于考研复试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广大复试学子有所帮助,提前预祝大家复试金榜题名! 专业介绍 专门史研究的是某一特定问题、现象、学科在历史上的发展状况,比如经济史、文化史、军事史等,即对一门学科的历史演变发展过程进行研究。也可以说是专业史,即以某一专业为记述对象编纂而成的史书。从行业分,有农业史、手工业史、商业史、经济史、战争史等等。 招生人数与考试科目 考试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外国语(七选一,详见目录说明) ③731 中国史综合 ④-无 复试时间地点 除以下说明外,其他学院(专业)复试时间为3月23日-26日:

2017-2018学年度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公示名单

中国政法大学2017—2018学年 国家奖学金获奖名单 法学院(23人) 硕士(9人) 2016级(7人) 金鲁铭王柳于昊文亚雄冯鹏一董亚威吴国邦 2017级(2人) 张佳琪吴希阳 博士(6人) 2016级(5人) 童海浩杨扬周敬敏宋烁戴昕琦 2017级(1人) 陈悦 法学实验班(8人) 2017级(4人) 陈东辉时武涛马鑫鑫李鑫 2018级(4人) 温颂恒孙幸娟李真睿王睿康 民商经济法学院(24人) 硕士(17人) 2016级(8人) 王英州朱溁潘郎峰王佳敏盛盛王佳倡赵若汀赵石诚 2017级(9人)

赵峰邓敏胡翔洲曾晓梅张怀文陈雨萌周征宇韩萍倪淑萍 博士(7人) 2016级(5人) 李丹龙汪源郝俊淇施小雪郁舜 2017级(2人) 黄军王约然 国际法学院(8人) 硕士(5人) 2016级(3人) 刘炜关琳琳胡启良 2017级(2人) 王宏喆杨育晗 博士(3人) 2016级(3人) 祁壮魏求月鲁洋 刑事司法学院(15人) 硕士(10人) 2016级(5人) 刘佳加卫婷毕琳沈奕含马龙 2017级(5人) 孙振宇蓝子良赵常成王逍奕相羽 博士(5人) 2016级(2人) 兰哲郭笑

2017级(3人) 谢澍邵俊吴尚聪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9人)硕士(6人) 2016级(4人) 宿金梦常冰秦兆凯黄棣 2017级(1人) 胡冲 MPA(1人) 2017级(1人) 冯子恺 博士(3人) 2016级(3人) 何炜王法强李益斌 商学院(8人) 硕士(3人) 2016级(2人) 宋金国李天驰 2017级(1人) 王振齐 博士(1人) 2016级(1人) 魏家齐 MBA(4人) 2017级(4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