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宋、元、明代景德镇官窑制作历史资料

宋、元、明代景德镇官窑制作历史资料

宋、元、明代景德镇官窑制作历史资料
宋、元、明代景德镇官窑制作历史资料

宋、元、明代景德镇官窑制作历史资料

《前言》

《正文》

宋:

扬州芍药为天下冠......,近者,余安道献策榷饶州陶器,自监榷得提举,死焉。(《东坡志林》宋苏轼)

元:

“凡朝廷烧制瓷器,必由内府定夺样制。”(《元史》)

“饶州御土,其色白如粉垩,每岁差官监造器皿以贡,谓之御土窑。烧罢即封土不敢私也,或有贡余土作盘、盂、碗、壶、碟、注、杯、盏之类,白而莹色可爱,底色未着油药处犹如白粉,甚雅薄难爱护,世亦难得佳者。今货者皆别土也,虽白而垩*耳”(元孔齐《至正直记.饶州御土》)

“尝议旧定器官窑皆不足为珍玩,盖予真有所见也。在家时表兄沈子成自余干州归,携至旧御土窑器径尺肉碟二个,云是三十年前所造者,其质与色绝类定器之中等者,博古者往往不能辩。”据此可知,元代御土窑既烧贡御器皿,又仿烧定窑大盘。(元孔齐《至正直记.窑器不足珍》)

至元:

至元十五年,“浮梁磁局,秩正九品,至元十五年(1278)立,掌烧造磁器,并漆造马尾棕藤笠帽等事,大使、副使各一员。”(《元史》明宋濂百官志四

卷九十八)

明:

洪武(31年):

“明承元制,凡朝廷烧制瓷器,必由内府定夺样制。”(《大明会典》)

“凡江西烧造金黄并青绿双龙凤花,素,圆,扁,瓶,罐,爵,盏等器送内承运库交收,光禄寺领用。”(《大明会典》)

洪武二年(1369):洪武二年,设厂于镇之珠山麓,制陶供上方,称官窑,以别民窑(当时,珠山为蠹山)。设大龙缸窑、青窑、色窑、风火窑、匣窑、大小横窑六种共二十座。”(《景德镇陶录》)“明洪武二年就镇之珠山设御窑厂,置官监督,烧造解京。”(清蓝浦《景德镇陶录》卷一《图说》)

洪武三年(1370):洪武三年,礼部言:“《礼记·郊特牲》曰,‘郊之祭也',‘器用陶匏',

尚质也。《周礼·笾人》,‘凡祭祀供簠簋之实',《疏》曰,‘外祀用瓦簠'。今祭祀用瓷,合古意。惟盘盂之属,与古簠璺簋登铏异制。今拟凡祭器皆用瓷,其

”诏从之。(《明史志第二十三礼一(吉礼一)》)。

(《格古要论》洪武二十年成书)。

(《饶州府志税课》)

”(《明史志第四十四

“我朝洪武之末,始建御器厂,督以中官。”(《重建敕封万硕侯师主佑陶碑记》)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定,凡烧造供用器皿等物,须要定夺制样,计算人工物料。如果数多,起取匠人赴京,置窑兴工或数少,行移饶、处(龙泉)等府烧造。”(《大明会典》《陶器》)建文(4年):

洪武三十五年(1402)六月-十二月,改陶厂为御厂。

“明惠宗建文四年(1402),壬午,始开窑烧造,解京供用。”(汪汲《事物会原》卷二十八.古饶器条)

永乐(22年):

永乐四年十月丁未:“回回结牙思进玉碗,上不受,命礼部赐钞谴还。谓尚书郑赐曰:‘朕朝夕所用中国磁器,洁素莹然,甚适于心,不必此也。'况此物今府库亦有之,但朕自不用。”(《明太宗实录》)

永乐七年,“天妃,永乐七年封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以正月十五日,三月二十三日,南京太常寺官祭。”(《明史。礼四》南京神庙条)

永乐十年敕工部重建六月-十二月,改陶厂为御厂。

永乐十年敕工部重建梵宇,皆准大内式,中造九级琉璃塔,赐额“大报恩寺”。(明葛寅亮《金陵梵刹志》)

“永乐十七年御制佛曲成,并刊佛经。至大报恩寺,当日夜本寺塔现舍利光如宝珠”。(明《纪录汇编卷一百七十八四友斋丛说摘抄》“释道”)

“......抄造纸(答+刀),烧造瓷器,采办梨木板及诸品海味果子等项,悉皆停罢。......。”(《永乐二十二年八月十五日所下即位诏》)

洪熙(1年):

洪熙元年(1425)

四:“下西洋诸番国宝船,悉皆停止。如已在福建太仓等处安泊者,俱回南京,将带去货物,仍于所在官司入库。”

五:“往迤西撒马儿罕.失剌思等处买马等项及哈密取马者,悉皆停止,将给赐缎匹,瓷器等件,就于所在官司入库。

十一:各处营造采办木植,如已起运者,随到所在堆垛,其未采办者悉皆停止。(《明实录。仁宗实录》)

洪熙元年(1425):正月十五日,“......并江西饶州烧造瓷器官窑,仍前禁止外,其各处山场,......。”(《洪熙元年正月十五日郊祀覃思诏》)

洪熙元年(1425):五月,仁宗朱高炽崩逝。

洪熙元年(1425):九月己酉条:“命行在工部(即北京工部)江西饶州造奉先殿太宗皇帝几筵,仁宗皇帝几筵白磁祭器。”(《明实录。宣宗实录》)

宣德(10年):

:“......赐公端砚,御用笔墨及白磁酒器,茶钟,瓶罐,香炉之类。”

“命行在工部,凡用工,军民人匠,每月人与米五斗,钞四

:“内官张善伏诛。善往饶州监造磁器,贪(黑+卖)酷虐,

”《明实录》)

朕惟工部掌百工山泽之政令,度民力因地利顺天时以成国家之务......,

”(《明宣宗实录》)

:“南京大报恩寺自永乐十年十月十三日兴

工,至今十六年之上,尚未完备,......今特赉而等即将未完处,用心提督,俱限今年八月以里都要完成。”(明

张惠衣《金陵大报恩寺塔志》)

宣德三年(1428):七月,“己巳,(明)使臣昌盛,尹凤,李相至,赉赐白素磁器十桌,白瓷青花大盘五个,小盘五个。”(《李朝实录.世宗(草+壮)宪大王实录》)

宣德四年(1429):三月:“官府但知役之,而不知养之,岂政理哉,凡工匠役内府者悉月给食米三斗。”(《明宣宗实录》)

宣德四年(1429):九月甲辰朔,赐杨荣:“......赐白金,珍珠,钞币,白磁器苏合香丸等物。”(《杨文敏公集》)

宣德四年(1429):十一月甲辰,“使臣金满来,赉曰:‘......兹谴内官金满来敕谕王,特赐白磁器十五桌。'”(《李朝实录。世宗(草+壮)宪大王实录》)

宣德五年(1430):二月丁亥:“上闻中官督江西泰和县采寒水石者,虐民特甚,命急召还,岁令民自采纳”(《明宣宗实录》)

宣德五年(1430):九月丁卯:“罢饶州烧造磁器。于行在工部奏谴官烧造白磁龙风纹器皿毕,又请增烧,上以劳民费物,遂命罢之。”(《明宣宗实录》)

宣德六年(1431)春正月甲午条:“赐撒马而罕使臣卜颜耷法儿等钞,彩币表里有差。初行在礼部奏:‘卜颜耷法儿等进‘速来蛮‘石一万斤,多不堪用,今还,请薄其赏。'上曰:‘厚往薄来,怀远之道。撒马而罕去中国最远,毋屑屑与较,可加厚谴之。'故有是赐。”(《明实录宣宗实录》)

宣德八年(1433):尚膳监题准烧造龙凤瓷器,差本部官一员,送出该监式样,往饶州烧造各样瓷器四十四万三千五百件。(《大明会典卷一百九十四

工部十四》明徐溥等)

宣德十年(1435)正月壬午条:“各处罢办诸色(丝+宁)丝,纱罗段匹及一应物件并续造段匹,抄造纸札,铸造铜钱,烧造饶器,煽炼铜铁,采办梨木板及各处烧造器皿,买办物料等件,悉皆停罢。其差去官内外官员人等,即便回京,违者罪之。”(《明实录.英宗实录》)

宣德中以营膳所丞专督工匠。(《江西大志.陶书》)

宣庙崩,太后(宣宗母张太后)即命将宫中一切玩好之物,不急之务悉皆罢去,革中官不差。(《天顺日记》明李贤)

正统(14年):宣德十年即位

正统初(1435):曾一度减免征役、造作。御器厂亦曾停烧。(《明史》《江西大志》)

正统三年(1438):十二月丙寅“命都查院出榜,禁江西瓷器窑场烧造官样青花白地瓷器于各处货卖,及馈送官员之家。違者正犯处死,全家谪戌口外。(《明英宗实录》)

正统六年(1441):五月己亥“行在光祿寺奏……其金龍金鳳白瓷罐等件, 令江西饒州府造”。

”(《明史.食货六.烧造》)

”(《明史.食货六.烧造》);

景泰(7年):

景泰五年(1454):减饶州岁造瓷器三之一。(郭子章《豫章大事记》)

天顺(8年):

天顺元年(1457):“仍委中官烧造”(《《浮梁县志》》);

天顺三年(1459):十一月乙未“光禄寺奏请于江西饶州府烧造瓷器共十三万三千有余,工部以饶州民艰难,奏减八万,从之”(《《江西大志。陶书》》);

天顺八年(1464):正月(英宗病死,成化帝入继大统,其即位诏书中停止在景德镇烧造瓷器命令。)“江西饶州府,浙江处州府,见官差内官在彼烧造瓷器,诏书到日,除已烧完者照数起解,未完者悉皆停止,差去官员即便回家”(《《明史》》卷八十二);

成化(23年):

本朝督陶中官:朱元佐......。

成化间,遣中官之浮梁景德镇,烧造御用瓷器,最多且久,费不赀。(《明史.食货六.烧造》)成化元年即位诏书“江西饶州府,浙江处州府见差内官在彼烧造磁器,诏书到日,除已烧完者照数起解,未完者悉皆停止,差委官员即便回京,违者罪之。.....光禄寺器皿及喂养牲口桶....等件,自天顺五年以前拖欠未完者悉与免。”(《明宪宗实录》卷一,页9)

至三年,实录与其他书籍没有提烧造活动。

成化四年(1468):成化四年奏准,光禄寺瓷器仍依四分例减造。(《大明会典卷一百九十四工部陶器》)

成化十六年三月:“以岁欠,减光禄寺供用物。”(《明史.宪宗本纪》)

成化十八年(1482):闰八月壬申条记武臣后卫仓副使应时用建言六事谓:“饶州烧造御器,必命内臣监督,自后宜止降式,委诸有司,以免供给之费。”(《明实录.宪宗实录》)即成化十八年闰八月:“仓副使应时用请罢饶州烧造御器。”(《明史.宪宗本纪》)

成化二十年(1484):正月“诏减贡献。”(《明史.宪宗本纪》)

成化二十三年(1487):八月崩(四十一岁),九月壬寅其子孝宗即位,发出停止“一切不急之务”诏书,命令“江西烧造瓷器内官回京”。

弘治(18年):

“孝宗初,撤回中官,尋復遣,弘治十五年復撤。”(《明史.食货六.烧造》);

“弘治三年(1490):冬十一月甲辰,停工役,罢内官烧造瓷器。”(《明史.本纪第十五孝宗》);

弘治三年(1490):十一月“甲寅,内阁大学士刘吉等言:……近来工役繁兴与军民困苦,如沙河桥自成化十四年被水冲坏……又如江西磁器,内府所收计亦足用,今又无故差内官烧造、未免扰人……乞将沙河桥南海子做工军士尽放回营休息,烧造磁器内官停止不差……。上曰:灾变叠见,朕深忧惧,思图消复惟在恤民,今卿言天寒军士久劳,工役及烧造内官骚扰地方,诚宜停止,江西烧造磁器,内官不必差。”

:“……各处额办派办物料

重以骚扰,百姓何以堪命?伏望一遵旧制,非常额一切停止,

“礼科都给事中宁举等以灾异言十事”,其中一节财用谓:“近

者屡差内臣往陕西苏杭织造驼绒缎匹,饶州烧造瓷器,凡诸工作动费不赀,况所差者假公营私,用一造百,……乞取回各处督造内臣,减光禄寺无名供应,以安民心……。上纳之”

弘治十五年(1502):三月“罢饶州督造瓷器中官。”(《明史.本纪第十五孝宗》);

弘治十五年(1502):三月癸未,孝宗“命取回饶州府督烧瓷器内官”

“弘治十五年奏准,光禄寺岁用瓶坛自本年为止,已造完者解运,未完者量减三分之一”。

十六年(1503):七月江西按察司佥事任汉上地方事宜,其中有:“一谓江西地狭产薄而科赋比常加倍,景德镇烧造瓷器所费不赀,卫所军士有半年不得支粮者,乞暂将解京折量银两并起解运,兑军粮未减半坐派多剩留以济军士,其军需颜料并瓷器之类亦暂停免二三年”。

弘治十六年(1503):十一月,“罢营造器物。”(《明史.本纪第十五孝宗》);

同年十二月“已未,吏部尚书马文升奏……乞将弘治元年以来所派一应物料量为停免……工部复奏弘治十年以前及十三、十四年分派所宜蠲免停止者十七事疏上俱从之”。

正德(16年):

“正德初,置御器厂,专管御器。陶有匠,官匠凡三百余,而复募;盖工致之匠少,而绘事尤难也;画役募人,日给工食。”(《江西大志》);

“正德初,置御器厂,专管御器者,复用中官。”(《江西大志》);

正德六年:“御器厂,即旧少监厅,在月波门外,宣德间创。每岁贡瓷,太监驻此检封以进。”(《《饶州府志.公署.本府.鄱阳县》》)

正德十五年(1520):十二月己酉命太监尹辅往饶州烧造瓷器。(《明武宗实录》)

“正德末復遣。自弘治以來,燒造未完者三十餘萬器。”(《明史.食货六.烧造》);

嘉靖(45年):

“嘉靖初,遣中官督之。給事中陳皋謨言其大為民害,請罷之。帝不聽。十六年新作七陵祭器。三十七年遣官之江西,造內殿醮壇瓷器三萬,後添設饒州通判,專管御器廠燒造。”(《明史.食货六.烧造》);

嘉靖二年(1523):嘉靖二年,令江西烧造瓷器,内鲜红改为深矾红。(《大明会典卷二0一》)嘉靖八年(1529):烧造瓷器2570件。(《江西大志陶书》)

嘉靖九年(1530):嘉靖九年,诏革中官,以饶州府佐二官一员,专督钱粮。(《江西大志陶书》)

嘉靖九年(1530):烧造青色瓷砖405块。(《江西大志陶书》)

嘉靖九年(1530):嘉靖九年,定四郊各陵瓷器:圆丘青色,方丘黄色,日坛赤色,月坛白色,行江西饶州府如式烧解。(《大明会典卷二0一》)

嘉靖十年(1531):烧造瓷器12300件。(《江西大志陶书》)

嘉靖十一年(1532):春二月乙巳,逮饶州知府祁勒下狱,以稽圆丘瓷也。(郭子章《豫章大事记》)

6160件。(《江西大志陶书》)

10件。(《江西大志陶书》)

948件。(《江西大志陶书》)

(《明史.食货六.烧造》)

(郭

1510件。(《大明会典卷二0

43件。(《江西大志陶书》)

嘉靖二十年(1541):烧造瓷器27300件。(《江西大志陶书》)

嘉靖二十一年(1542):烧造瓷器2830件。(《江西大志陶书》)

嘉靖二十二年(1543):烧造瓷器16410件。(《江西大志陶书》)

嘉靖二十三年(1544):烧造瓷器70950件。(《江西大志陶书》)

嘉靖二十四年(1545):烧造瓷器1920件。(《江西大志陶书》)

嘉靖二十五年(1546):二十五年二月戊子,停今年烧造,从光禄卿孙桧奏也。瓷器27300件。(郭子章《豫章大事记》)

嘉靖二十五年(1546):烧造瓷器103200件。(《江西大志陶书》)

嘉靖二十六年(1547):烧造瓷器120260件。(《江西大志陶书》)

嘉靖二十七年(1548):烧造瓷器9200件。(《江西大志陶书》)

嘉靖二十九年(1550):烧造瓷器1000件。(《江西大志陶书》)

嘉靖三十年(1551):烧造瓷器10830件。(《江西大志陶书》)

嘉靖三十一年(1552):烧造瓷器44780件。(《江西大志陶书》)

嘉靖三十三年(1554):烧造瓷器100030件。(《江西大志陶书》)

嘉靖三十三年(1554):“嘉靖三十三年進貢回回青三百一十斤八兩”(《明會典》)

嘉靖三十三年(1554):陶有料价,明时初系布政司公币支给,嘉靖二十五年,烧造数倍,十百加派合省随粮带征银一十二万两,专备烧造,节年支尽。三十三年又加派银二万两亦烧造支尽。(《浮梁县志》

乾隆本)

嘉靖三十四年(1555):烧造瓷器1470件。(《浮梁县志》乾隆本)

嘉靖三十四年(1555):三十四年己丑,下饶州府同知杨锡文、通判陈炼子抚臣逮问,以瓷器不堪也。(郭子章《豫章大事记》)

嘉靖三十五年(1556):烧造瓷器34891件。(《浮梁县志》乾隆本)

嘉靖三十六年(1557):烧造瓷器31580件。(《浮梁县志》乾隆本)

嘉靖三十七年(1558):三十七年遣官之江西,造內殿醮壇瓷器三萬,後添設饒州通判,專管御器廠燒造。”(《明史.食货六.烧造》);

嘉靖三十八年(1559):烧造瓷器29260件。(《浮梁县志》乾隆本)

嘉靖四十三年(1564):南康通判陈学乾议(管厂官)一年一代。(《浮梁县志》乾隆本)

嘉靖四十四年(1565):添设本府通判,驻本厂烧造,后因停止取回,赴京别选。(《饶州府志》)

隆庆(6年):

“隆慶時,詔江西燒造瓷器十餘萬。”(《明史.食货六.烧造》);

隆庆五年(1571):都御史徐栻疏,题称该内丞运库太监崔敏题,为缺少上用,各样瓷器单开要烧造,里面鲜红碗、锺、瓯、瓶、大小龙缸、方盒,各项共十万五千七百七十桌、个、对......。(《浮

(管厂官)仍于各府轮选。(《饶州府志》)

(《浮梁县志》乾隆本)

万历十三年(1585):四月乙卯“使持御史疏至阁传烧造瓷器内有屏风、烛台、棋盘、花瓶已造成者采进,未造者可停止。阁臣附奏云,臣等又闻烧造数内新式大龙缸亦属难成,请并停之、票入,上欣然从焉。”(《明神宗实录》)

万历十四年(1586):八月庚午“江西巡抚陈有年题减瓷器,上传谕票拟照旧烧,金辅臣奏言......鲜红等项器皿,从来烧无一成......”(《明神宗实录》)

九月壬寅“巡按江西监督御史孙旬等题称,瓷器烧造难成者乞行减免,上命足敬者暂时停止,其余照旧烧解。”(《明神宗实录》)

万历十五年(1587):十二月壬午“江西巡抚陈有年请将难成瓷器尽行免造......从之。”(《明神宗实录》)

万历十九年(1591):“万历十九年命造十五万九千,既而復增八萬,至三十八年未畢工。”(《明史.食货六.烧造》);

万历十九年(1591):正月甲子“工科杨其休等题请停减烧造瓷器,不允。工部复疏称,午楼瓷器见贮甚多,供用未乏,烧造即不准停,亦当量减。大学士申时行亦以为言,不报。”(《明神宗实录》)

万历十九年(1591):四月辛酉“请停江西数年烧造,以苏民困,依议行。”(《明神宗实录》)万历二十二年(1594):二月辛酉“工部以江西土瘠民贫,连年灾侵,请停减烧造瓷器,不从。”(《明神宗实录》)

万历三十年(1602):二月甲申“江西税监潘相、舍人王四等于饶州横恣激变,致毁器厂。相诬奏通判陈奇可不能捕救,得旨系逮......”(《明神宗实录》)

万历三十年(1602):十二月甲申“大学士沈一贯等言......(潘)相又请添解送瓷器船只每府各造一只,每只当费万金,江西十三府当费十三万。”(《明神宗实录》)

万历三十四年(1606):三月己亥“江西矿税太监潘相以矿撤缺,望移住景德(镇),上疏请专理窑务......从之。”(《明神宗实录》)

万历三十五年(1607):六月乙卯“工部右侍郎刘元震......言......查江西烧造自万历十九年,内丞运库止派瓷器十五万九千余件,已经运完,所有续派八万余件,分为八运,除完七运外,只一万余件,所当不多,宜行停止,或令有司如数造完......。”(《明神宗实录》)

泰昌(0年):

天启(7年):

崇祯(17年):

附录:

饶州通判,专管御器厂烧造。是时营建最繁,近京及苏州皆有砖厂。隆庆时,诏江西烧造瓷器十馀万。万历十九年命造十五万九千,既而复增八万,至三十八年未毕工。自后役亦渐寝。(《明史.食货六.烧造》)

景德镇陶瓷介绍

一、作为全国唯一一个主管陶瓷产业的部门的领导,您认为对于景德镇市而言,陶瓷意味着什么呢? 陶瓷是景德镇的立市之本、称都之源。景德镇历史悠久、手工业单一,这在世界城市发展史中是绝无仅有的。这也说明陶瓷造就了今天的景德镇,没有陶瓷就没有景德镇的今天,充分显示了陶瓷是景德镇立市之本、称都之源的特殊地位。郭沫若来到景德镇考察时,曾写下“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的名句,称颂景德镇瓷业是瓷国的高峰。 二、中国陶瓷历史上,景德镇的地位举足轻重。您可不可以和我们的记者简要介绍一下景德镇陶瓷发展的历史呢? 东汉时代,景德镇出现了制陶业。 唐代,景德镇瓷器被称为“假玉器”,并有“陶窑”和“霍窑”之称。 五代,景德镇陶瓷进入普遍兴烧时期,全市包括五代以后各代古窑址共有30多处。 宋代,所烧造的青白瓷遍于全国,远销外洋。 元代,在制瓷原料方面,采用了瓷石、高岭土的二元配方。 明代,形成了官搭民烧、官民竞市的兴旺局面,成为“天下窑器所聚”的全国制瓷业的中心。 清代,形成了青花瓷、玲珑瓷、粉彩瓷和颜色釉四大系列。 三、景德镇是中国非常著名的瓷都,而陶瓷又是起源于中国。但放眼全球,现在不仅仅中国,英国,比利时等国家的陶瓷产业发展的也非常迅速。从中国瓷都角度来看,景德镇的陶瓷产业和其他国家相比,独有的竞争优势在哪里呢? 第一,水源丰富,瓷土优良。昌江属长江流域鄱阳湖水系,地下水资源可动量l.66亿立米。重要制瓷原料高岭土,最早就产自景德镇东45公里今属鹅湖镇的高岭山,世界通用的制瓷粘土的命名就来源于此。景德镇附近的星子、余干、临川等县也蕴藏着大量的优质制瓷原料

第二,集各地名窑之大成。景德镇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使之融化于自己已有制瓷技艺之中,在制瓷技术上,不管工艺多么复杂,制造多么困难,景德镇都能制,还发展和创造了很多新工艺、新技术,出现了许多绝技。 第三,独特的产、学、研、贸基地 1、景德镇市政府组建的江西省陶瓷工业园已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并按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标准打造,现已形成了原料、成型、花纸、颜色釉、烧炼、包装、销售等较完整的产业体系,成为全国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之一。 2、景德镇陶瓷专业人才济济,不仅有陶瓷学院、陶瓷工艺美院,而且有着众多的陶瓷世家和专业技术人才。 3、科技部已批准《省部共建景德镇国家陶瓷科技城试点方案》并组建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后设立了日用陶瓷研究、建筑陶瓷研究、热工及设备研究以及装备陶瓷研究等四个技术研发平台。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硅酸盐协会陶瓷分会、中国陶瓷协会信息中心和人才培养中心、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陶瓷艺术专业委员会、全国日用陶瓷检测中心、全国日用陶瓷标准化中心等一批国家级科研机构和专业协会都在中国唯一的一所陶瓷高等学府----景德镇陶瓷学院建立。 4、利用景德镇的陶瓷文化资源和“景德镇”品牌,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举办一年一度的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将景德镇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陶瓷商品集散地及会展中心之一。 四、目前,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到一个怎样的水平了呢? 1、景德镇市通过加快调整陶瓷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实施品牌战略、陶瓷总量、出口、税收、产业集群建设、固定资产投资上取得了“四个突破、一个增长”的佳绩,实现了陶瓷产业的平稳快速发展。

景德镇名称的由来及其所属管辖的变迁

景德镇名称的由来及其所属管辖的变迁 班级:09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班学号:200910330114 姓名:付瑞明 对景德镇来说,宋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朝代。在宋代之前,景德镇曾有过好几个名称:新平镇、昌南镇、陶阳镇。历史发展到宋代,南北名窒林立,突出的有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而当时的景德镇瓷业生产也进入一个崭新时期,唐末、五代就有相当规模的青白瓷(影青瓷)这时更成为全国的代表产地。由于这里拉制的瓷器"土白壤而甜,质薄腻,色滋润",真宗景德年间(公元1004-1007年),皇帝赵恒派人到景德镇,要这里为皇家制造御用瓷器,底书"景德年制"四字。由于"其器光致茂美,当时则效著行海内,于是天下咸称景德镇瓷器,而昌南之名遂微"。从此以后,这里就叫"景德镇",名称延用至今,到现在已有近一千年的历史。这件事在蓝浦所著的《景德镇陶系》中说得很清楚。 以瓷都闻名天下的景德镇位于江西省的东北部,毗邻浙江、安徽,是我国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景德镇同时也位于“五山两湖”(黄山、庐山、龙虎山、三清山、九华山、千岛湖、鄱阳湖)风景区的中心,是我国的王牌旅游景点之一。不过,景德镇以瓷器著称,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制瓷历史,其名称来历与瓷器息息相关:北宋真宗景德年间(公元1004年~1007年),由于该地烧制的精美御瓷获真宗赞赏,瓷器上底款书“景德年制”,于是“天下咸称景德镇”,景德镇由此得

名,并且名扬天下。千百年来,景德镇陶瓷艺术成为中国和世界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 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这是景德镇瓷器的真实写照。历史上,景德镇的艺术陶瓷是根据宫廷画家设计好的画面、图案或根据民间沿袭下来的优秀图案,由专门的画工将其复制在胚胎瓷器上再经过烧制而成。由于品质佳,在唐、宋、元、明、清,景德镇便是皇宫用瓷的生产基地。瓷器从一产生便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尤其到了明代,景德镇便已成为全国的制瓷业中心,所产瓷器不仅受到国人的青睐,而且还远涉重洋到了海外,同样受到热烈欢迎。 景德镇市域春秋时属楚东境,秦为九江郡番县辖地,汉属豫章郡鄱阳县。东晋时称新平镇。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新平县。镇为县属,因在昌江之南,故又称为昌南镇。八年撤县,开元四年(716年)复置,县治设在新昌江口,故称新昌县。天宝元年(742年)改名浮梁。镇先后隶于新昌、浮梁县。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因镇产青白瓷质地优良,遂以皇帝年号为名置景德镇,并沿用至今。元代,浮梁县一度升为州,镇属州。明代州又改称为县,此后景德镇在行政上一直属县辖区。 清乾隆之后,由于各种社会原因,景瓷生产从巅峰走向下坡路,产量、器质、品种、造型等都呈明显萎缩状态。特别是鸦片战争之后,战事频繁,政局动荡,外贸入侵,市场缩小,景瓷生产也受到严重摧残。延续500多年之久的御器厂也寿终正寝。民国五年(1916),浮梁县治从旧城(今浮梁县)迁至景德镇。1927年~1929年景德镇曾

中国三大瓷都介绍

中国三大瓷都介绍 景德镇陶瓷介绍 悠久的制瓷历史 中华向号瓷之国,景德镇历称瓷之都。瓷器是中国的伟大发明,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而景德镇又是这个瓷器之国的代表。外国人的瓷器称中国之名,又是瓷器之称。 莹莹白玉瓷,漫漫瓷都路。作为被人武称为“瓷都”的景德镇,制瓷历史悠久。史书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景德镇古代叫新平镇)。早在汉代,当时的这个地区就已可能在商周原始瓷器的基础上,烧制出器表施有釉的“青瓷器”。这样,景德镇地区的制瓷历史已有两千年。 史书上的景瓷生产 据有关史料记载,汉代以后的景德镇地区,已有各种各样的瓷器生产。晋代时,有个叫赵慨的人,曾为当时景德镇地区瓷器质量的提高作出过巨大贡献,因而被后世人尊称为"师主",历朝立庙祭祀。到了3公元583年,南朝的皇帝陈叔宝为了造豪华的庭台楼阁,下诏令要这里窑户烧造雕镂精巧的陶瓷柱,以供皇家使用。隋代,隋炀帝又要这里造"狮象大兽"两座献给皇宫。这说明当时的景德镇地区制瓷业已有相当的技艺水平,瓷器产品有了较大的影响。

强盛的唐帝国建立之后,高祖李渊武德年间(公元618-626年),当时又叫昌南镇的景德镇地区瓷业生产有了更大的发展,出了两个出名的制瓷人物,一个叫陶玉,一个叫霍仲初,他们所造的瓷器"莹如玉""土惟白壤,体稍薄,色素润",送到京都出售,被称为"假玉器",轰动市场,皇帝下令作贡品,"于是昌南瓷名天下"。 蜚声中外的德化瓷器 福建德化县是我国著名的陶瓷产区,也是外销瓷器的重要基地。德化瓷业已有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瓷器质地洁白坚硬,工艺精良、造型雅致,色泽莹润。远在宋、元时代就进入国际瓷坛,蜚声海内外。曾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为中国“三大瓷都”。 宋元时代,德化瓷器随着泉州港商业的繁荣和海外贸易的发展而畅销海外。现已发现了30 多处宋元时代瓷窑遗址,在东南亚、东非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发现不少当时德化瓷的遗物,就是历史的见证。北宋时代德化以碗砰仑窑为代表的窑场,其制瓷工艺已采用轮制、模印和胎接成型的技术。以龙窑大量烧制青瓷、青白瓷、白瓷的各式碗、盘、杯、碟、瓶、罐、壶、盒、洗、花瓶;少量烧制黑釉茶碗等。使用刻花、划花和印花等装饰手法,于瓷器表面饰以莲瓣、牡丹、云水、蕉叶、缠枝花卉等花纹以及篾纹、菊瓣、葵纹、麦穗、卷草等几十种饰纹。这些产品在日本、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

景德镇陶瓷出口现状分析

一.瓷简介 历史悠久的江南名城,曾与汉口镇、镇、朱仙镇并列为全国四大名镇。素以盛产瓷而著称,是中外著名的瓷都,其制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史籍记载,“新平冶,始于汉世”,可见早在汉代就开始生产瓷。宋景德元年(1004年),宫廷诏令此地烧制御瓷,底款皆署“景德年制”,因此而得名。自元代开始至明清历代皇帝都派员到监制宫廷用瓷,设瓷局、置御窑,为宫廷烧制瓷器的历史达900余年,创造出无数瓷精品,尤以青花、粉彩、玲珑、颜色釉四大名瓷著称于世。“用瓷”、“apec”用瓷及国宾馆用瓷以及各类艺术瓷倍受世人赞赏。瓷器享有“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的美誉。郭沫若先生曾以“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的诗句盛赞灿烂的瓷历史和文化,瓷把与世界紧密相连。 作为瓷都和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皇家瓷器和民窑瓷器生产地。不仅盛产名瓷,而且保存着历代瓷精品、古代制瓷作坊的遗址、古窑及与制瓷有关的古代建筑,还有高层次的瓷研究和教学机构,是瓷生产、博览、研习和瓷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位于莲社路的瓷馆,建于1954年,珍藏古代瓷片数万片,古今瓷珍品2500余件,从五代到现代各时期代表性的瓷作品:五代的青瓷、白瓷;宋代的青白瓷;元代的青花瓷、卵白瓷、釉里红;明代的青花瓷、五彩瓷、斗彩、各类颜色釉瓷;清代的数十类精品瓷。现代各瓷工厂、瓷研究所和瓷名家的作品也都有收藏。 的瓷大量系生活用瓷和设用瓷,以白瓷为著,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之称,品种齐全,曾达三干多种品名。瓷质优良,造型轻巧,装饰多样。在装饰方面有青花、釉里红、古彩、粉彩、斗彩、新彩、釉下五彩、青花玲珑等,其中尤以青花、粉彩产品为大宗,颜色釉为名产。釉色品种很多,有青、蓝、红、黄、黑等类。仅红釉系统,即有钧红、郎窑红、霁红和玫瑰紫等,均用"还原焰"烧成。产品驰名世界。

景德镇陶瓷行业调查报告

景德镇陶瓷行业调查报告 据史籍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早在汉代景德镇就开始生产陶瓷。宋景德元年(1004年),宫廷诏令此地烧制御瓷,底款皆署“景德年制”,景德镇因此而得名。 自元代开始至明清历代皇帝都派员到景德镇监制宫廷用瓷,设瓷局、置御窑,创造出无数陶瓷精品,尤以青花、粉彩、玲珑、颜色釉四大名瓷著称于世。“毛泽东用瓷”、上海“APEC”用瓷及国宾馆用瓷以及各类艺术陶瓷倍受世人赞赏。景德镇瓷器享有“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的美誉。郭沫若曾以“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的诗句盛赞景德镇灿烂的陶瓷历史和文化,陶瓷把景德镇与世界紧密相连。 景德镇雄踞长江之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素有“江南雄镇”之称,历史上与广东佛山、湖北汉口、河南朱仙镇并称全国四大名镇,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和国家甲类对外开放城市。1953年6月国务院批准景德镇市为江西省地级市,现辖一市一县两区,即乐平市、浮梁县、珠山区、昌江区,面积5256平方公里,人口152万,其中市区人口50万。 景德镇以陶瓷闻名于世,在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旧时家庭作坊的民间艺人开始自发生产和经营陶瓷业,而90年代开始随着国营陶瓷企业的衰退,各级工艺美术师和瓷厂技工逐步走出企业转向个体经营,私营陶瓷生产企业开始兴旺。 景德镇陶瓷产业主要分为艺术瓷和日用瓷二大类,但由于今年景德镇的陶瓷企业对市场的变化未能快速反应,已丢失了相当一部分的日用瓷市场,外地产瓷地区如潮州已占据了日用瓷市场的主导地位,佛山的建筑卫生瓷也是市场的领导人。现时景德镇陶瓷的优势主要在艺术瓷,据调查的情况来看,店铺也以经营艺术瓷的居多。 陶瓷市场主要分为以下二类: 一类是自发形成的陶瓷市场,分布很散、细分程度不高、市场结构管理乱、道路人车混杂、鼓舞环境差、消防隐患大。产品品质、陈设低档和购物环境差的原因造成陶瓷产品大多走着低档价格路线,但市场很活跃,人气旺。主要有解放路、樊家井、东风瓷厂(现已改成国际贸易广场)、老厂、雕塑瓷厂。

景德镇四大名瓷

景德镇传统四大名瓷 中国有三大特产闻名于世界,分别是:陶瓷、丝绸和茶叶。 今天我为大家讲解的是三大特产之一,陶瓷中的瓷器,即“瓷都”景德镇的传统四大名瓷。景德镇的传统四大名瓷包括:青花瓷、玲珑瓷、粉彩瓷以及颜色釉瓷。 青花瓷 古人说:五彩过于华丽,殊鲜逸气,而青花则较五彩隽逸。青花瓷虽然色泽单一,但看来并不觉得单调。在绘瓷人手下寥寥数笔,错落有致,别有一番情趣,淡妆浓抹总相宜。 青花瓷创烧于元代,至明代,景德镇的青花瓷更以胎釉精细、青花浓艳、造型多样而负盛名;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年间的青花瓷烧造更为成熟;新中国成立以后,青花器皿由过去的单件为主,发展为配套为主,画面更加精美。 青花瓷的烧造历史最为悠久,一直居四大名瓷之首,享有“瓷国明珠”的美誉。其主要是以色料在胚胎上描绘纹样,然后上透明釉,施釉后经1300度左右高温一次烧成,釉色晶莹,透彻素净,明净雅致。画以墨为韵,瓷以青为贵,青花瓷,至美至纯,透着一种素净,低调奢华的古韵。 玲珑瓷 玲珑瓷在隋唐时就有了,其上有米粒大小的图案,剔透明净犹如水滴,被称为玲珑瓷,历史悠久,为景德镇的四大传统名瓷之一。 玲珑瓷的制作非常精细,是在细薄的胚胎上通过镂雕工艺,雕镂出许多有规则的“玲珑眼”,这些洞眼呈半透明的亮孔,十分美观,被喻为“卡玻璃的瓷器”,然后施釉多次,再人窑烧制而成。玲珑瓷往往和青花相配,碧绿透明的玲珑和色呈幽兰的青花互为衬托,清新古朴,给人一种极致的美。 在瓷器的逐步发展中,“玲珑眼”的形状也从传统的米粒,发展到月牙状、流线状、圆珠状、菱角状、多角状等多种规则、不规则的形状,有时还与“半刀泥”相结合,组成各种图案。二“玲珑眼”的釉色也有原来的单一碧色发展为红、黄、绿、蓝交相辉映的“五彩玲珑”,更是丰富和增强了玲珑瓷的表现力和艺术魅力。

景德镇陶瓷历史

对文化的影响 大瓷网(daciwang)小编:景德镇是"瓷器之国"的代表和象征,制瓷历史悠久,瓷器精美绝伦,闻名全世界,固有"瓷都"之称.景德镇生产瓷器的历史源远流长,唐代烧造出洁白如玉的白瓷,便有“假玉器”之称。在宋代御赐殊荣,即皇帝宋真宗将年号景德赐给景德镇,于是景瓷驰名天下。之后,历经元,明,清三代,成为“天下窑器所聚”的全国制瓷中心。时至清康,雍,乾三朝,瓷器发展到历史颠峰。2000多年的制瓷文化和技艺的深厚积淀,为景德镇奠定了举世公认的瓷都地位.景德镇瓷器"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尤其是熔工艺,书法,绘画,雕塑,诗词于一炉,真是"贵逾珍宝明逾镜,书比荆关字比苏".典雅秀丽的青花,五彩缤纷的彩绘,斑斓绚丽的色釉,玲珑剔透的薄胎,巧夺天工的雕塑,无一不是中华文化艺术的瑰宝.在乾隆时期,景德镇的瓷窑很多,而且分布很广,除官窑外,还有民窑两三百处,工匠数以万计.这个时期生产的青花瓷画面清晰干净,色彩翠蓝光艳,给人以清新明快之感.五彩瓷器色调强烈,富丽堂皇,较之明代又有发展.创作的粉彩瓷器色调柔和,层次分明,富有立体感。在瓷胚上用西洋油画激发作画,再入窑烧制成的珐琅彩瓷器,融汇中西,异常精美,是皇宫的专用品。在这些绚丽多彩的名贵瓷器,通过各种渠道,沿着路上"丝绸之路",海上"陶瓷之路","行于九域,施及外洋"为传播中华文化艺术,经贸交往,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世界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宋代时期的发展 宋代,景德镇瓷器以灵巧、典雅、秀丽的影青瓷而着称于世。这种影青瓷(青白瓷)是在五代烧制青瓷和白瓷的基础上烧造成功的。影青瓷瓷胎加工精致细腻,有“素肌玉骨”之誉,釉色白里泛青,青中有白,莹润如玉,加上釉下瓷胎刻有各种精细的花纹,三者互相结合,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形成“颜色比琼玖”的影青瓷。其具有精细秀丽,清澈典雅,“光致茂美”的卓约风姿,成为我国陶瓷史上一个极其珍贵的品种,从而使得景德镇跻身于宋代名窑之林。 宋代景德镇制瓷业已呈现繁荣局面,据考古发现,宋代窑址分布多至30处,有窑“三百余座”,陶瓷的器型也发展到数百种之多。宋代的景德镇不仅烧造出了温润如玉、品种繁多的影青釉刻花瓷,而且成功地烧造出大批造型各异、风格独特的影青釉瓷雕和仿造出了多种颜色釉瓷器。 元代时期的发展 元代景德镇成功地烧造出青花瓷和釉里红瓷,这是两种极具特色和名贵的品类。青花着色力强,呈色稳定,纹饰永不褪脱,且风格幽靓典雅,素净秀丽。光润透亮的青花釉与素雅明净的白胎巧妙配合,互相衬托,颇具中国水墨画之特色,并且标志着由素瓷转为彩瓷的新时代的到来;元青花以其多层次,满画面,主次分明的装饰特征和以彩绘为主兼刻、划、印花的装饰技法,为我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釉里红以铜红料在胎上绘画纹饰罩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使釉下呈现红色花纹瓷器,烧成难度大,色彩艳丽,以至于到今天它还是一个极其珍贵的瓷器品类。釉里红可以单独装饰瓷器,亦可以与青花结合,称作青花釉里红,两者相映生辉,极其名贵。

景德镇制瓷历史

景德镇制瓷历史 景德镇是“瓷器之国”的代表和象征,制瓷历史悠久,瓷器精美绝伦,闻名全世界,故有“瓷都”之誉称。景德镇生产陶瓷的历史源远流长,唐代烧造了洁白如玉的白瓷,便有“假玉器”之称。在宋代御赐殊荣,即以宋真宗皇帝的年号景德赐给景德镇,于是景瓷驰名天下。尔后,历经元、明、清三代,成为“天下窑器所聚”的全国制瓷中心。时至清康、雍、乾三朝,景瓷的发展跃为历史颠峰。2000多年的制瓷历史,丰富的陶瓷资源,绚丽的陶瓷艺术,陶瓷文化和艺技的深厚积淀,为景德镇奠定了举世公认的瓷都地位。 汉代时景德镇的地区就在商周原始瓷器的基础上,烧制出“器表施有釉”的“青瓷器”。两晋、南北朝时期,新平镇陶器生产已经逐渐向瓷器过渡,虽然当时烧制的温度不是很高,烧品质量还不算不乘,但式样和釉色已达到较高水平,新平镇因此名声渐起。到隋唐,这里烧制出名副其实的瓷器,完成了由陶到瓷质的飞跃。隋炀帝又隋代,要这里造"狮象大兽"两座献给皇宫。这说明当时的景德镇地区制瓷业已有相当的技艺水平,瓷器产品有了较大的影响。强盛的唐帝国建立之后,高祖李渊武德年间(公元618-626年),当时又叫昌南镇的景德镇地区瓷业生产有了更大的发展,出了两个出名的制瓷人物,一个叫陶玉,一个叫霍仲初,他们所造的瓷器"莹如玉""土惟白壤,体稍薄,色素润",送到京都出售,被称为"假玉器",轰动市场,皇帝下令作贡品,"于是昌南瓷名天下"。 五代时期的青瓷和白瓷 如果说,唐朝之前的景瓷生产情况还只限于文字记载,那么唐末,五代之后的景德镇瓷器生产就有充足的瓷器实物证明了。本世纪五十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景德镇市区的黄泥头、白虎湾、胜梅亭、盈田等地发现了很多的五代窑址,挖掘出了大量的瓷器碎片。这些瓷器碎片确切地证明了那个时期这里烧造的瓷器是青瓷和白瓷,而且以青瓷为多。这个时候生产的瓷器器型主要是盘、碗、壶、水盂、、碟等。瓷胎有厚有薄,釉色是被称为"蟹壳青"的青釉,近似越窑的色彩,有些瓷器略带绿色,与玉器很象,被称为"假玉器"是很贴切的。唐末,五代时,这里除烧制青瓷外,又是南方烧造白瓷最早规模最大的窑场,仅白虎湾一处就有30多座。从现存的大量出土资料看,白瓷色调纯正,洁白度高达70度,吸水率、透光度都达到现代瓷的标准,瓷质超过越窑,冠于当世。 历史发展到宋代,南北名窑林立,突出有汝、官、钧、定、哥五大名窑,而景德镇的瓷业生产也进入一个崭新时期,从宋代开始,景德镇独创了一种叫做青白瓷(j影青瓷)的新品种,这种瓷器青中有白,白里泛青,釉色像玉一样润泽有光,在温润的釉色下,刻花、印花的纹饰清晰可见。真宗景德年间(公元1004-1007年),皇帝赵恒派人到景德镇,要这里为皇家制造御用瓷器,底书"景德年制"四字。由于"其器光致茂美,当时则效著行海内,于是天下咸称景德镇瓷器,而昌南之名遂微"。从此以后,这里就叫"景德镇",名称延用至今,到现在已有近一千年的历史。这件事在蓝浦所著的《景德镇陶系》中说得很清楚。公元十一世纪末到十二世纪初,由于战事频起,北方诸名窑相继陷落宋室南迁之后,政治、经济重心南移,制瓷技艺更向景德镇集中,在瓷业生产上集南北名窑之大成,工艺水平有突破性进展,生产规模也越来越大,从而使景德镇制瓷业进入大发展时期,成为"业陶都会"。据蒋祈所著的《陶记》称,当时的景德镇有窑300余座,形成全镇"村村陶埏,处处窑火"的胜景。祖籍今乐平市的南宋文学家洪迈,在他的《斋隋笔》中就有"浮梁巧烧瓷,颜色比琼玖"的记载。当时景德镇所产的青白瓷洁白细腻,体薄透光,青中有白,白中显光,所以有"琼玖"、" 饶玉"的美称。在品种方面,有日用瓷、化装用具、弈具、博具和瓷雕等等,而且造型精巧,刻印花

景德镇陶瓷对人类的巨大贡献

景德镇陶瓷对人类的巨大贡献 摘要:景德镇陶瓷对全人类的贡献是多方面亦是巨大的。无论从其功用、陶瓷的美学价值、经济与社会价值,还是从人类历史进程来讲都具有重大意义。景德镇陶瓷位于众陶瓷行之首,深刻地、巨大地影响了人类,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字:景德镇、陶瓷、人类、发展、拍卖、世界、艺术 正文: 景德镇在陶瓷界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自古至今都是至高无上的。景德镇陶瓷对全人类的贡献是多方面亦是巨大的。无论从其功用、陶瓷的美学价值、经济与社会价值,还是从人类历史进程来讲都具有重大意义。景德镇陶瓷位于众陶瓷行之首,深刻地、巨大地影响了人类,作出应有的贡献。 “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是景德镇陶瓷的一大特色。首先从“白如玉”来讲,我们都了解玉的材质,玉的难得,所以玉的价值高。景瓷能与玉媲美,也就是说,那些对玉的需求可以变相从对陶瓷取得满足,因此景瓷一直是皇家贵族享用之物。从某中角度讲,景瓷能仿玉就是对人类的贡献。接着“明如镜”,就不是说人们不用买镜子了,其暗含的是其美学价值。总体来说,这十二个字就是在描写景瓷的技艺之高超。景瓷的价值体现了景德镇陶瓷对人类的巨大贡献。 以景德镇瓷博会拍卖行历年来对景德镇制成品成交记录为例。

2013中国景德镇国际艺术陶瓷拍卖会20日下午在景德镇举行。拍卖会历时近5小时,共拍出艺术品103件,成拍率72.03%,总成交额(含佣金)6196.96万元,摘得历年瓷博会国际艺术陶瓷专场拍卖会成交额桂冠。据了解,在2012景德镇国际艺术陶瓷拍卖会上,参与竞拍的197件景德镇近现代艺术陶瓷作品中有124件作品流拍,拍出的73件作品中最高价格为60万元,个别拍品更是以100元的“萝卜价”起拍。景德镇华艺拍卖有限公司总裁蒋卫民说,艺术瓷收藏市场经历了长时间的沉淀后,今年出现了回暖迹象。各大拍卖公司也将陆续举行秋季拍卖会,景德镇国际艺术陶瓷拍卖会成交情况预示各大拍卖公司将在今秋迎来艺术瓷收藏市场的“春天”。 景德镇陶瓷在拍卖行的价格跌宕起伏,但是近年有所上升。从交易记录不难看出景德镇陶瓷的贡献。景德镇陶瓷从促进了世界陶瓷的研究与发展。通过景德镇品牌的影响,新工艺、新材质、新装饰的冲击与震撼,世界陶瓷相互影响,相互学习,相互研究,共同发展。本质上说,促进陶瓷的交流,从而从今整个世界陶瓷的发展,促进陶瓷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景德镇对人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艺术方面:景德镇陶瓷传入欧洲后,欧洲人开始了解景德镇对青花和彩釉瓷造型曲线美和彩绘的艺术神韵,不再简单地鉴别瓷器胎釉质地的优良,不再把注意力集中对金属的镶嵌方面上,开始把陶瓷考虑为真正的艺术。明末清初,荷兰东印度公司销售的景德镇瓷器遍及各国,景德镇的青花瓷器有的描绘底特的声调街道建筑,有的描绘水车和磨坊。而受此影响,荷兰德尔夫

景德镇陶瓷发展现状

文化调查报告————浅谈景德镇陶瓷文化现状 龚秋逸 摘要:进入景德镇后我们深入采访了景德镇当地文化,采访了景德镇陶瓷制作师傅,寻找从古流传至今的传统陶瓷制作工艺。走访景德镇,需找景德镇陶瓷文化,通过采访、观摩、实践参与的方式深刻了解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博大,参与陶瓷制泥、立胚、烧制、绘画的所有过程、了解并适当掌握陶瓷制作过程。通过我们自己的参与来寻找失传的陶瓷技术工艺。深入景德镇陶瓷制作作坊,走访景德镇陶瓷店铺,寻找景德镇真正运用传统陶瓷制作工艺的陶瓷制作基地,并通过采访的模式来需找并完善我们所不知道的知识。参与并了解陶瓷的制作工艺。我们先通过在景德镇的招待人寻找的仍然使用陶瓷传统工艺的千祥云陶瓷有限公司,并参观和了解了其坐落于景德镇郊区的陶瓷制作基地,并在其基地通过绘画的方式制作了属于个人的陶瓷艺术作品。并参与和实践了关于陶瓷的传统柴窑烧制过程。并通过手中的摄像机来记录陶瓷的制作过程。 关键词:陶瓷;文化;景德镇 实习总结: 景德镇,中国瓷都位于江西省。相信世界上的人们可能不知道中国其他地方,但一定知道中国瓷都景德镇,景德镇从汉代就开始生产陶瓷。宋景德元年(1044年),宫廷诏令此地烧制御用瓷,底款皆署“景德年制”,景德镇因此而得名。 自元代开始至明清历代皇帝都派员到景德镇监制宫廷用瓷,设瓷局,置御窑,创造出无数陶瓷精品,尤以清青花,粉彩,玲珑,颜色釉四大名瓷闻名与世界。景德镇瓷器享有“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的美誉。景德镇灿然的陶瓷历史文化将景德镇与世界精密相连。 德镇在中国陶瓷史和世界陶瓷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在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陶瓷文化,有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2005年7月12日,一件“鬼谷下山”元代青花图罐,在伦敦拍出2.45亿人民币,创下历来亚洲艺术品拍卖的最高成交价,同时刷新当时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价格的世界纪录。2010年10月7日,一只清乾隆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在香港拍出2.5266亿港元。11月,一件清乾隆年间的官窑瓷瓶,在伦敦以5.5亿元人民币的天价,刷新了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世界纪录。在古代瓷器拍卖价格不断攀新高的同时,近现代及当代陶瓷拍卖也是如火如荼。 2008年10月,首届景德镇国际艺术陶瓷拍卖会上,154件艺术陶瓷竞拍成功,成交额为3448万元人民币。在2009年举行的第二届景德镇国际艺术陶瓷拍卖会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创作的粉彩瓷板画《黄山四千仞》拍出782万元人民币的高价,创造了中国当代艺术陶瓷拍卖的新纪录。 2010年9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创作的第二块《三顾茅庐》瓷板画,在北京卖出1300万元人民币,刷新了中国当代艺术陶瓷单件成交价记录。 这无疑表现了中国陶瓷在世界艺术品上的惊人成就,但拥有这些成就的也只剩下中国历史

景德镇瓷器翻译

原文: 景德镇(Jingdezhen)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以瓷器而闻名,历来被誉为中国的“千年瓷都”。在景德镇出产的各类瓷器中,尤以青花瓷(blue and white porcelain)最为突出。清代是青花瓷的鼎盛时期,景德镇青花瓷以其烧造精致而独占鳌头。新中国成立后,在景德镇设立了人民瓷厂(People'sPorcelain Factory)专门生产青花瓷。景德镇青花瓷造型优美,色彩绚丽,装饰精美,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素有“永不凋谢的青花”之称。青花瓷远销世界各地,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 参考译文: Located in the north-east of Jiangsu sphere, Jingdezhen, which is notorious for porcelain. It always has the title of Millennium Porcelain Capital in China. In English, the word "China" has become the synonym of "China", which fully shows that the magnificence of porcelain can assuredly represent China. However, in producing a great variety of porcelains in Jingdezhen,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is the optimum especially. The blue and white in the peak was at Qing dynasty, which was at the top of the craft on account of the exquisite. After the foundation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public's Porcelain Factory builds up for specializing in Green Flower Porcelain, which has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Chinese people's daily life. Because the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has a splendid moulded, and bright colors shining, with beautifully decorated, people enjoy it. Which is one of the four distinguished traditional chinaware, consequently always has never fallout's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The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has been selling all over the world, the pretty was so gorgeous that the folks around the world enjoy it.

景德镇陶瓷

一、景德镇陶瓷文化遗产主要有哪些? 1、物质文化遗产。 (1)、不可移动文物(地面、地下文物) 据2003年第三次文物普查统计,全市有地面文物300余处,绝大多数与陶瓷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如窑房、作坊、码头、民居、瓷行、树行、寺庙、教堂、古井等;老城区地下60%都是历代窑业堆积物。其中有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景德镇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可移动文物 广义地讲,景德镇可移动文物不可胜数,如海内外各大博物馆和收藏家收藏的景德镇瓷器;墓葬、窖藏出土和海底沉船打捞的瓷器等。 狭义地讲,可移动文物主要指本地收藏的出土和传世瓷器。官窑博物馆藏有1982年以来出土的瓷片十数吨,修复器1000余件(还在不断修复);民窑博物馆藏有大量五代至明代中晚期出土标本;陶瓷馆藏有景德镇五代至现代生产的完整器数千余件,其中现代瓷每年还在不断增加;另外还有多家私人艺术馆、博物馆的大量藏品。 2、非物质文化遗产 景德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因陶瓷而形成的,有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已列入国家级名录)、景德镇传统瓷窑作坊营造技艺(已列入国家级名录)、景德镇传统制瓷原料加工配制技艺、景德镇传统颜色釉瓷烧制技艺、景德镇传统青花瓷制作技艺、景德镇传统粉彩瓷制作技艺、景德镇传统古彩瓷制作技艺、景德镇传统珐琅彩瓷制作技艺、景德镇传统玲珑瓷制作技艺、景德镇传统雕塑瓷制作技艺、景德镇传统特种工艺瓷制作技艺、景德镇传统制瓷柴窑烧成技艺、景德镇传统制瓷工具制作技艺、景德镇瓷用毛笔制作技艺、景德镇瓷业习俗(已列入省级名录)等。 大而言之,“景德镇”三个字也是景德镇的一项极其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将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列入国家向联合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以此促进其保护、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也为世界文化遗产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三、景德镇陶瓷文化遗产面临哪些问题? 1、物质文化遗产 根据我们调查掌握的情况看,除国保、省保单位因为直接在文博单位监管使用下,受到良好的保护外,大多数市、县级以下保护单位的保护现状令人担忧。这些保护单位产权有公

浅谈景德镇瓷器从宋代到清代的发展史(古代史结课论文)

浅谈景德镇瓷器从宋代到清代的发展史 【摘要】: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素有“瓷器之国”之称。景德镇是我国陶瓷主要产地之一,制瓷历史悠久,闻名中外,享有瓷都之誉。这里千年窑火不断,其瓷器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本文将从经济的角度,以宋元明清作为分期来阐述景德镇瓷器从宋至清的发展变化。 【关键字】:景德镇瓷器经济发展史 一.宋代景德镇瓷器的发展 北宋时期是中原经济大发展时期,宋朝农业、印刷业、造纸业、丝织业、制瓷业均有重大发展。航海业、造船业成绩突出,海外贸易发达,和南太平洋、中东、非洲、欧洲等地区50多个国家通商。北宋时有河北曲阳定窑、河南汝州汝窑、禹县钧窑、开封官窑、浙江龙泉哥窑、江西景德镇景德窑、福建建阳建窑等七大名瓷窑,和分布在各地的许多大小瓷窑,所产宋瓷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出口货物包括瓷器、糖、纺织品、茶叶等,宋朝造船技术水平是当时世界之冠。宋朝商业繁盛,通行的货币有铜钱、白银。由于商品入口,宋朝大量铜钱、白银外流,造成硬通货短缺。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民办纸币“交子”,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改为官办“会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官方纸币。所有的这一切都为瓷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北宋的统治者对瓷器的工艺非常重视,建立一系列制作水平高超、工艺精良的官窑,在民间,也有民窑。官窑是政府控制专供皇家用品的窑场,规模巨大,技术精勘,而多数民窑则以烧造民用瓷为主,其中技艺精绝者也被政府指定烧造贡物。由于手工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宋代陶瓷在技术上和艺术上都有很高成就,成为宋代工艺美术品中最为突出的一种。元代时江西景德镇已发展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所烧制的青花及釉里红釉,开创了彩绘瓷的新局面。民间的制作工艺总体上没有官窑制作水准高,但是个别的民窑制作的瓷器具有自己的特色。磁州窑和吉州窑是宋代南北两座民窑。磁州窑在河北磁县观台镇和彭城地区,宋属磁州故得名,以烧造白地黑花和黑釉剔花而著名,黑白对比,效果显著,朴素单纯,有浓厚的民间特色。吉州窑在江西吉安,树叶纹和剪纸装饰独具特色,另有白地画黑花和玳瑁釉等多种装饰工艺。 公元十一世纪末到十二世纪初,由于战事频起,北方诸名窑相继陷落宋室南迁之后,政治、经济重心南移,制瓷技艺更向景德镇集中,在瓷业生产上集南北名窑之大成,工艺水平有突破性进展,生产规模也越来越大,从而使景德镇制瓷业进入大发展时期,成为"业陶都会"。据蒋祈所著的《陶记》称,当时的景德镇有窑300余座,形成全镇"村村陶埏,处处窑火"

景德镇概述

景德镇概述 景德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雄踞长江之南,素有"江南雄镇"之称,历史上与广东佛山、湖北汉口、河南朱仙镇并称全国四大名镇,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和国家甲类对外开放城市。1953年6月政务院批准景德镇市为江西省直辖市,现辖一市一县两区,即乐平市、浮梁县、珠山区、昌江区,面积5256平方公里,人口152万,其中市区人口50万。 景德镇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西北与安徽东至县交界,南与万年县为邻,西同波阳县接壤,东北倚安徽祁门县,东南和婺源县毗连,坐落在黄山、怀玉山余脉与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居东经116°57′-117°42′,北纬28°44′-29°56′,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山峰层叠,河流密布,山环水绕,景色秀丽。市区平均海拔320米,年平均气温17℃,年降雨量1763.5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09.8小时。 景德镇是中外著名的瓷都,制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史籍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可见早在汉代就开始生产陶瓷。宋景德元年(1004年),宫廷诏令此地烧制御瓷,底款皆署"景德年制",景德镇因此而得名。自元代开始至明清历代皇帝都派员到景德镇监制宫廷用瓷,设瓷局、置御窑,创造出无数陶瓷精品,尤以青花、粉彩、玲珑、颜色釉四大名瓷著称于世。"毛泽东用瓷"、上海"APEC"用瓷及国宾馆用瓷以及各类艺术陶瓷倍受世人赞赏。景德镇瓷器享有"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的美誉。郭沫若先生曾以"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的诗句盛赞景德镇灿烂的陶瓷历史和文化,陶瓷把景德镇与世界紧密相连。 景德镇市旅游资源内涵丰富、独具优势。包括陶瓷文化、人文景观、生态环境等,尤以陶瓷资源独具优势。全市现已发现30多处陶瓷历史遗址,如古代著名的瓷用原料产地及世界通称制瓷原料高岭土命名地高岭、湖田古窑遗址、明清御窑厂遗址等等,分别列为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景德镇市的风景名胜和景观众多,有保留完好的明清古建筑村、徽派建筑群、古戏台;有号称中国第二、江南第一的浮梁古县衙;有以三闾大夫屈原命名的古建筑三闾庙;有宋太祖朱元璋作战时藏身的红塔和瑶里的仰贤台、洪源仙境、太阳岛、月亮湖、阳府寺、历居山、翠屏湖等。景德镇也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区,著名的新四军瑶里改编就在浮梁县瑶里镇,红十军的诞生地在乐平市众埠镇。1997年,我市被国家旅游局等单位推介为97’中国旅游年全国35个王牌景点之一。 景德镇市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好。主要矿产有瓷石、高岭土、煤、钨、砂金、铜、萤石、硫磺、石灰石、大理石等,特别是瓷石、高岭土蕴藏量更为丰富,目前探明的储量,仍可开采300多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0.9%,是江西省重点林区之一。距市区50公里处仍保留原始森林,栖息着众多熊、虎、猴类等动物,并生长有红豆杉等珍稀树木。浮梁县瑶里镇的汪湖、白塔寺、梅岭,鹅湖镇的高岭土、东埠村等都是终年云雾缭绕、山清水秀。历史上景德镇特产素有"一瓷二茶"之称,茶叶是景德镇名产之一。早在唐代,景德镇就是全国重要的茶叶集散地,诗人白居易著名诗篇《琵琶行》就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当时,景德镇茶叶税收占全国茶叶税收的八分之三。"浮红"茶在国际上久负盛名,曾获得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质奖。近年培育和研制的名优茶"得雨活茶"、"瑶里崖玉"、"浮瑶仙芝"绿茶畅销市场。"得雨活茶"已被选为人民大会堂特供茶、国宴茶。 景德镇投资环境优越。位于昌九景"金三角"经济区,赣、浙、皖三省交界处,地处国家旅游热线--庐山、黄山、龙虎山、九华山、三清山、鄱阳湖、千岛湖的中心区位(均在150-200公里左右)。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供电、供水、供气十分充足;通讯实现光纤化、网络化、数字化;交通网络四通八达,皖赣铁路、206国道南北纵贯我市,九景高速公路拉近了我市与武汉、南昌及外地的距离,景德镇机场航线通达北京、上海、广

景德镇陶瓷文化

景德镇陶瓷文化 班级: 学号: 姓名:

目录 景德镇陶瓷历史 (1) 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发展………………………………….2、3、4、5 景德镇粉彩瓷艺………………………………………………..6、7、8

景德镇是"瓷器之国"的代表和象征,制瓷历史悠久,瓷器精美绝伦,闻名全世界,固有"瓷都"之称.景德镇生产瓷器的历史源远流长,唐代烧造出洁白如玉的白瓷,便有“假玉器”之称。在宋代御赐殊荣,即皇帝宋真宗将年号景德赐给景德镇,于是景瓷驰名天下。之后,历经元,明,清三代,成为“天下窑器所聚”的全国制瓷中心。时至清康,雍,乾三朝,瓷器发展到历史颠峰。2000多年的制瓷文化和技艺的深厚积淀,为景德镇奠定了举世公认的瓷都地位.景德镇瓷器"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尤其是熔工艺,书法,绘画,雕塑,诗词于一炉,真是"贵逾珍宝明逾镜,书比荆关字比苏".典雅秀丽的青花,五彩缤纷的彩绘,斑斓绚丽的色釉,玲珑剔透的薄胎,巧夺天工的雕塑,无一不是中华文化艺术的瑰宝.在乾隆时期,景德镇的瓷窑很多,而且分布很广,除官窑外,还有民窑两三百处,工匠数以万计.这个时期生产的青花瓷画面清晰干净,色彩翠蓝光艳,给人以清新明快之感.五彩瓷器色调强烈,富丽堂皇,较之明代又有发展.创作的粉彩瓷器色调柔和,层次分明,富有立体感。在瓷胚上用西洋油画激发作画,再入窑烧制成的珐琅彩瓷器,融汇中西,异常精美,是皇宫的专用品。在这些绚丽多彩的名贵瓷器,通过各种渠道,沿着路上"丝绸之路",海上"陶瓷之路","行于九域,施及外洋"为传播中华文化艺术,经贸交往,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世界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景德镇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旅游起步很早,但发展速度较慢。 进入21世纪,景德镇旅游迎来新曙光。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建设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于一体的“江南旅游都市”的发展构想,以陶瓷文化旅游为主线的旅游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近年来,通过整合开发丰富文化资源,景德镇着力打造陶瓷文化博览区、湖田古窑址、龙珠阁(官窑博物馆)、高岭、三宝蓬水碓、浮梁古县衙、彭家弄、东埠古街、御窑遗址博物馆、景德镇陶瓷名人馆等一批旅游精品景区、景点。市委常委、副市长卢正大在剖析旅游的发展原因时指出:“从外因看,整个旅游需求消费的重心正由观光型向文化型转化,文化旅游越来越受到游客的青睐。从内因看,市委、市政府对文化旅游的重视,精品景区、景点的打造,以及旅游环境的改善和旅游服务水平的提高,加上景德镇这一品牌的巨大号召力,都成为了推动文化旅游快速发展的动力。” 景德镇有1700多年的制瓷历史,陶瓷古迹,制瓷技艺,独特的瓷业习俗,构成了景德镇发展文化旅游的优势资源。景德镇陶瓷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已经出土的和仍在地下埋藏着的极其丰富的古代瓷器精品,更为难得的是,景德镇仍然遗存着古代特大规模、相当完整复杂的瓷业体系,这一庞大的瓷业体系是由原料产地、交通道路、水运码头、作坊窑场、商埠民居、城池衙宇、技术民俗等构成的,依托于自然山水、涉及社会经济和人文精神的方方面面,堪称人类与自然完美结合的典范,景德镇保存至今的古代瓷业遗迹以及以此为基础形成的丰富的文化遗产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在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 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虽然有大的发展,但从优势资源和优势品牌所蕴含的巨大潜力来分析,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且,建设“旅游都市”的目标要求也需要我市旅游迈出更大的步子。我们要把景德镇民间传统的制瓷绝技、绝艺进行保护开发,进一步丰富陶瓷文化旅游的内涵。 说到景德镇的陶瓷就不得不说说这里的粉彩了,粉彩瓷绘艺术始于清代,是在陶瓷古彩绘画的基础上,汲取珐琅彩制作工艺而形成的釉上彩瓷装饰艺术,有“始于康熙,精于雍正,盛于乾隆”之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清代陈浏在《陶雅》中赞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鲜娇夺目,工致殊常”。时至今日,粉彩瓷艺的魅力依然迷人,其装饰技法继承传统并推陈出新,拥有了更多的表现形式,有重工粉彩,亦有逸笔写意,有工写兼备,亦有没骨渲染,讲究诗情画意,字韵印趣。 尽管现代粉彩瓷艺的创作正值活力四射之时,但当我们考察其生产市场,对陶瓷艺术工

详解景德镇的四大名瓷

详解景德镇的四大名瓷 景德镇有四大传统名瓷:青花瓷、粉彩瓷、颜色釉瓷和玲珑瓷。 青花瓷 景德镇四大名瓷之首。青花瓷始于唐宋,是以钴为着色剂,直接在胎上绘画,再罩以透明釉,经约1300°C的高温一次烧成的蓝白相间的彩瓷,其主要产地在江西景德镇。因色料充分渗透于坯釉之中,故呈现青翠欲滴的蓝色花纹。青花是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装饰,也是我国陶瓷装饰中较早发明的方法之一。其特点:着色力强,发色鲜艳,呈色稳定,纹饰丰富多彩,明净素雅,永不退色,有中国水墨画的艺术魅力。明清两代,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备受人们喜爱,成为帝王嫔妃、达官贵人的必备之物。就连欧

洲人也常以珍藏青花瓷来炫耀自己的富有。相传15世纪的萨克森国王,竟用4队近卫军向邻国君主换取12个青花瓷瓶,来取悦新的王后,可见它的珍贵。青花瓷是应用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花面呈蓝色花纹,幽倩美观,明净素雅,呈色稳定,不易磨损,而且没有铅溶出等弊病。清代龚在他的《陶歌》中这样称赞青花瓷:“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 青花瓷是元代时期景德镇瓷工的创造发明,当时烧制就已经十分成熟,至明代,景德镇青花瓷就更以胎釉精细、青花浓艳、造型多样而负盛名。清代唐、雍、、乾年间的青花瓷烧造成就更加显著。新中国成立后,青花器皿由过去的单件为主,发展成以配套为主,画面更加精美。 粉彩瓷 景德镇四大名瓷之一。是一种釉上(在瓷胎上)彩绘经低温烧成的彩绘方法,亦称“软彩”。所谓釉上彩,就是在烧好的素器釉面上进行彩绘,再入窑经摄氏600度—900度高温烘烤而成。其彩绘方法:先在高温烧成的白瓷上勾画出图案的轮廓,后用玻璃白打底,再将颜料施于这层玻璃白之上,用干净笔轻轻地将颜色依深浅浓淡的不同需要洗开,使花瓣和人物衣服有浓淡明暗。玻璃白与各种色彩相融合后,便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