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导学案1-5节

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导学案1-5节

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导学案1-5节
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导学案1-5节

一、学习先知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实例了解有那些不同形式的能量。

2、常识性了解什么是能源;什么是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及其特点;什么是不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及其特点。

(二)自主预习:

(一)导学能量的来源

阅读教材p148页第一自然段,想想议议,完成下列问题。

1、凡是能够提供的物质资源叫做能源,他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如、是当今人类利用的主要能源。

2、多种多样的能源

化石能源:、、属化石能源,他藴含着化学能,是我国目前的主要能源物质,其储量有限,如果过度开发会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

水能、风能、潮汐能他可以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得,藴含着能,他与太阳能地热能一样具有、供应持久的特点,但是它的分布不稳定和不均匀。

自然界中的各中生物进行生命活动必须的能源来自,他是一化学能的形式藴含。但是它有一定的环境污染。还有一种能源就是核能,他是原子核发生变化时释放的能量,能量巨大,但存在放射性污染。二、导学环节新- 课-标 -第 -一-网

(二)导学能源的分类

阅读教材P148页至149页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1、能源家族可从不同角度划分,从其产生的方式可分为和。比如风能、太阳能、地热能以及核能可以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得的是。我们使用的电能是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叫。

2、从能源是否可再利用的角度可分为

和。如我们生活中的越用越少,

而且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

源,、和。另一种是在自然

界中能源源不断得到的能源,

如、、。

3、由生命物质提供的能源称为。日常生活

中我们生火取暖是木材给我们提供了。日常生活

中的食物给我们提供了,在生活中我们常说某

些食品含有的“热量”多,就是指的。(填

“热量”、“内能”、“生物质能”或“温度”)

4、目前世界能源消耗情况,其中90%以上是不可再生能

源,石油大约占40%、煤占35%、天然气占20%。目前我

国的能源结构主要以煤为主,其比重大约为:煤68.%、

石油、天然气24%,其他(水电、核能、新能源发电)7.3%。

【要点归纳】

1.生活中的能源可分为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可再生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2.能源的广泛使用,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进步,但并

非所有的能源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以,我们

要不断的开发新能源。

三、当堂检测X| k |B| 1 . c|O |m

1、我国曾在南海海底发现了一种俗称“可燃冰”的冰块

状天然气水合物,能源总量可达全国石油总量的一半,

燃烧1m3的“可燃冰”释放出的能量与燃烧164m3的天然

气释放的能量相等,由此可判断“可燃冰”()

A.具有较多的内能 B. 具有较多的化学能

C.只有燃烧时才有内能 D.没点燃时只具有化学能

2、不同的能源物质提供给人类利用的能量形式是不同的,

其中生物质能提供的是()

A.电能 B. 动能 C. 势能 D. 化学能

3.关于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煤,石油,天然气以及水能,风能,太阳能是一次能

B.核能,电能,地热能是二次能源

C.煤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主要能源

D.生物质能是一次能源

4.关于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 B.核能是可再生能源

C.一次能源中只有石油,煤和天然气

D.二次能源中只有电能和核能

5.下列能源中属于一次能源的是()①风能②地热能

③电能④核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6.下列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①石油②太阳能③

天然气④生物质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7.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煤、石油是当今人类利用的主要能源,它们是可再生

能源

B.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的能源,人类可以无尽地开发利用

C.如果大量利用太阳能,可能使太阳能在短期内消耗殆

D.水能和风能可以从自然界里得到,是可再生能源

8.关于能源的利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太阳能、地热能、核能属于新能源

B.我们用来照明的电能是二次能源新课标第一网

C.我们用的太阳能热水器取热是利用一次能源

D.我国煤的储量很大,不必开发太阳能的利用

9、现在城市的太阳能LED照明路灯,它主要由太阳能电

池板、LED灯头等部分构成。LED是一种发光二级管,通

过电流能够发光,可以把电能直接转化成能。太阳

能是(选填“一次”或“二次”)能源,清洁无污

染。

10.太阳能把地面的空气晒热,太阳能转化为________

能;空气流动成风,又转化为________能;植物吸收太阳

能,发生光合作用,太阳能转化为植物的________能;古

代植物在地质变迁中变为煤、石油、天然气,转化为这

些燃料的________能。

四、学生/教师反思:

一、学习先知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核能、裂变、聚变、链式反应的有关知识(2)了解核电站的常识,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二)自主预习:

一、温故知新

能源的种类繁多,为了便于认识和研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能源进行分类:在液化气、煤、石油、电能、天然气、太阳能、风能、核能、水能中,属于一次能源的有,属于二次能源的有,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有,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有,属于常规能源的有,属于新能源的有,属于清洁能源的有,属于非清洁能源的有。从上述分类中可看出,我们要大力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是。

二、导学环节

板块一:

原子核和核能阅读教材P151页地一、二自然段,完成下列任务。

1、原子的核式结构

原子由位于中心的和绕核高速旋转的组成。整个原子的质量都集中在上。其中带正电,带负电。他们所带电量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对外部不显示带电的性质。原子核由和组成;质子带电,中子电,质子与中子的质量几乎是的,一个质子的质量大约是电子质量的多倍。

2、核能

由质子、中子依靠强大的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所以原子核相当牢固,要使他们分裂或重组是相当困难的,但一旦发生分裂或重组就会释放出惊人的,这就是。X k B 1 . c o m

3、两种获得核能的途径

一是大质量的原子核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分裂,变成较小的两个或多个原子核,会释放核能,称之为,简称裂变。另一种途径是在一定条件下两个或多个质量小

的原子核聚合在一起,变成大质量的原子核会释

放,称之为,简称核聚变。

板块二:

铀核裂变与氢核聚变阅读教材P151~152页第一、二、三

自然段,完成下列任务。

1、铀核裂变与链式反应新课标第一网

(1)裂变:用轰击铀核(铀235)时,铀核会分

裂成大小相差不大的个中等原子核,同时释放

出,这种现象叫做裂变。

将火柴搭成如图所示结构,点燃第一根火柴后,会发生什

么现象呢?答:。

(2)链式反应:一根火柴点燃两根,两根点燃四根,如

此像锁链一样持续下去。这就像用中子轰击铀235原子

核,铀核分裂时释放出核能,同时还会产生几个新的中

子,这些中子又会轰击其它铀核……于是就导致一系列铀

核持续裂变,并释放出大量核能。这就是链式反应。1kg

的铀全部裂变,释放的能量超过优质煤完全燃烧时释

放的能量。目前原子弹和核电站中使用的燃料主要是铀

235,核能是一种能源(选填“再生”或“不可再

生”)。

(3)核电站中的能量转化过程:是核能转化为水

和水蒸气的能,蒸汽轮机获得能,最后

转化为。(4)核废料对环境的影响

核裂变的原料以及发生裂变反应后产生的核废料都具有

很强的、长期的放射性污染,对生命体有

致命的伤害,因此核废料的处理一般采用法。

三、当堂检测

1、组成原子核的粒子是()

A.带正电的质子和带负电的电子

B.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

C.带正电的质子、带负电的电子和不带电的中子

D.带负电的电子和不带电的中子

2、关于核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核能很小,无法利用

B.核能巨大但,现在无法利用

C.核动力航母利用的是核能

D.核能是可再生能源

3、关于裂变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所有原子核都能发生裂变反应释放能量

B.裂变反应是重原子核吸收中子后发生的

C.原子弹是利用链式反应释放的能量w W w .x K b 1.c o M

D.核电站是利用可控链式反应释放的能量

4、氢核聚变阅读教材P152页最后三段内容,完成下列任

务。

(1)氢核聚变:较轻的核(氘、氚)在结合

成新的较重的原子核,同时释放更大的,这

种现象叫做聚变,也称为热核反应。太阳内部进行大规模

的聚变,释放的核能以电磁波形式向外辐射,这就是太阳

能。太阳内部发生的就是这种热核反应。核聚变释放出来

的能量为裂变的四倍以上。

(2)和平利用核能

现在人类对核能的利用有:一是利用核能发电,二是应

用到军事领域。

1.核电站是利用_______发电的,它的核心设备是

_______,其发生的_______是可以控制的。

2.核聚变是指质量很_______的原子核,在_______下结

合成新的_______来获取核能的途径。

3.获取核能有两条途径:一是原子核的________,二是

________;用人工控制的办法释放核能的装置叫做

________,利用核能发电的电站叫做________。

4.原子弹和核电站都是利用链式反应,两者的本质区别是

原子弹爆炸时发生的链式反应是,核反应堆中

发生的链式反应是。(选填“不可控制的

链式反应”或“可控链式反应”)。

四、学生/教师反思:

一、学习先知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太阳能的优点.

第二单元导学案

6、雪 鲁迅 学习目的: 1学习文章运用强烈的对比手法。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 学习重点: 体会景物描写的特点。 学习难点: 理解文章语言的深层含义。 学习方法:和谐学习法 学习时间:2课时 学习过程 1选择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3分) A.畸形(q )1 诘责(j ) 1 文绉绉(zh o u) 眼翳(y )i B.胡髭(z )1 黝黑(y o u) 一绺绺(li u ) 颔首(h n 两) c.直戳(ch o u)解剖(p o u) 诱惑(y u) 摹画(m c) D.滞留(zh )1 桀然(c n) 庶祖母(sh 脊背(j )1 2、选择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组 ( ) (3分) A .嬉戏 野蛮 托辞 匿名 B .枪毙 温厚 心慰 禁锢 C .粗劣 酒肆 貂皮 敦实 D .争执 脾气 激荡 枝桠 3、下列作品、作家及内容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 .《藤野先生》 ――鲁迅一一 藤野先生 B .《我的第一本书》 胡适 ――父亲 C .《再塑生命》一一海伦 凯勒一一莎莉文老师 D .《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 预习自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磬口( ) 忙碌( ) 脂粉奁( ) 灼灼( ) 嘻笑( ) 褪尽( ) 朔方( ) 凛冽( ) 2.解释下列词语。 (1) 作者简介。 (2) 背景介绍。 4,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考如何划分课文层次 在理解课文第一部分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

1学生朗读课文第1至3段,思考如何划分两个层次? 2、第一自然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细致地描写了江南的雪? 3、在第二至三自然段中,找出描写孩子们塑雪罗汉的动作与神情的词语,体会其作用。 第一部分作者满怀_______________ ,回忆江南雪冬的自然美景。虽是回忆,却是展望。虽是冬天,却已听到春天的脚步声。在苦寂中,作者回忆儿时的生活。因为儿童是人类的春天,写儿童不怕严冬,朝气蓬勃,更加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行文虽未免流露寂寞的心情,但却闪烁着理想的光芒。 第二课时预习自测| 阅读文章第二部分,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 导学提纲: 1、这部分可分为哪两个层次? 2、第四自然段,作者用什么写法来描绘朔方飞雪的 3、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含义 (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用“冰冷的” “坚硬的” “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结构和典型例题解析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结构和典型例题解析 【考纲要求】 1、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能源,人类利用能源的过程,不同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2、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3、了解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4、能说出不同能源的特点; 5、了解在现实生活中能量转化与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知识网络】 【考点梳理】 考点一、能源 凡是能够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都可以叫做能源。 要点诠释: 1、人类利用能源的历程: (1)钻木取火是人类从利用自然火到利用人工火的转变,导致了以柴薪为主要能源的时代的到来。 (2)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以机械动力代替人力和畜力,人类的主要能源从柴薪向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转化,利用化石燃料的各种新型热机的问世,使化石能源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能源。 (3)物理学家发明了可以控制核能释放的装置---反应堆,拉开了以核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利用的序幕。 2、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像化石能源一样,风能、太阳能、地热能以及核能,是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的,这些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统称为一次能源。我们使用的电能,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所以称电能为二次能源。 我们今天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是千百年前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所以称为化石能源。 常见的化石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气。

常见的一次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气、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等。 常见的二次能源有:电能。 考点二、核能 质子、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原子核十分牢固,要使它们分裂或者重新组合是极困难的。但是,一旦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分裂或者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相互结合,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核能是新能源,它有两种主要形式:核裂变能和核聚变能。 要点诠释: 1、核裂变:快速的裂变反应可以引起猛烈的爆炸,原子弹就是利用快速裂变制成的,我们还可以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把核能用于和平建设事业。“核反应堆”就是控制裂变反应的装置。 2、核聚变:除了裂变外,如果将质量很小的原子核,例如氘核(由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构成)与 氚核(由一个质子和两个中子构成),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原子核,会释放出更大的核能,这就是聚变,有时聚变也称为热核反应。 3、核能的利用:我国是核能资源丰富的国家,现已具备了建造核电站的物质和技术基础,现已在 浙江和广东建设了核电站,分别是浙江秦山核电站、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核电站的建立给人类解决能源危机带来了希望,在不可再生资源日趋珍贵之时,适度发展核电是人类的一种选择,全世界已经建成几百座核电站,核电发电量接近全球发电量的1/5。 考点三、太阳能 1、太阳能是氢原子核在超高温时聚变释放的巨大能量,太阳能是人类能源的宝库,如化石能源、 地球上的风能、生物质能都来源于太阳。 2、太阳能的利用 (1)间接利用太阳能:化石能源(光能----化学能) 生物质能(光能----化学能) (2)直接利用太阳能:集热器(有平板型集热器、聚光式集热器)(光能----内能) 太阳能电池:(光能----电能)一般应用在航空、航天、通讯、计算器、手表等方面。 (3)太阳能来源丰富,不需要运输,无污染,但由于能量比较分散且受季节、气候和昼夜变化的影响很大,给大规模利用太阳能带来一些新的技术课题。 考点四、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能量的转化、能量的转移,都是有方向性的。 我们是在能量的转化和转移中利用能量的,因此,不是什么能量都可以利用,能量的利用是有条件的,也是有代价的,所以我们应节约能源。 2、能源的消耗给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燃料燃烧时产生的有害气体、大量的粉末污染了环境, 危害人体健康,影响植物正常生长,还会使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加剧温室效应,核能的使用也可造成辐射污染。 3、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化石能源、核能会越用越少,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所以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而水的动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能,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地得到,所以它们属于可再生能源。 人类生活中,还广泛利用食物等生命物质中存储的化学能,这类生命物质提供的能量称为生物质能。 常见的不可再生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气、核能等。 常见的可再生能源有:风能、水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 (2)21世纪能源消耗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世界化石能源的使用年限存在严重危机,人们期待未来的理想能源的开发。未来的理想能源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必须足够便宜,可以保证多数人用得起;相关的技术必须成熟,可以保证大规模使用;必须足够安全、清洁,可以保证不会严重影响环境。 【典型例题】 类型一、能源

第四章相互作用高一物理导学案

高一物理导学案020(10月13日)

《第四章相互作用》检测题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各组力中按同一方式命名的是() A 重力、支持力、摩擦力 B 弹力、动力、阻力 C 拉力、压力、支持力 D 重力、弹力、阻力 2、关于物体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重心就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 B 物体的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集中作用点 C 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它的几何中心 D 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不可能在物体外 3、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书的重力就是书对桌面的压力 B 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相平衡 C 书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 书对桌面的压力性质属于弹力,是书的形变而产生的 4、下面有关弹力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A 只要物体接触就一定产生弹力 B 只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才产生弹力 C 只有受弹簧作用的物体才会有弹力作用 D 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存在弹力 5、关于摩擦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静摩擦力产生在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滑动摩擦力产生在两个相对运动的物 体之间 B 静摩擦力可以作为动力、阻力,而滑动摩擦力只能作为阻力 C 有摩擦力一定存在弹力,切摩擦力的方向总与相对应的弹力方向垂直 D 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大小成正比 6、A、B两个相同的物体并排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如图)现以力F推动A、B一起 向右运动,则对B的受力分析正确的是() A B受重力、支持力 B B受重力、支持力、A给它的弹力作用 C B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 D B受的支持力是地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7、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物体A和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现以水 平力F拉B,而两物体均保持静止,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A和B之间不存在摩擦力的作用 B A和B之间存在静摩擦力的作用 C B与桌面间存在静摩擦力的作用 D 若撤去外力F,则A和B之间,B与水平面间都不存在摩擦力 8、如图所示,重力为20N的物体在动摩擦因数为0.1的水平面向左运动,同时受到大小为6N,方向水平向右的水平力F的作用,则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为() A 2N 向左 B 2N 向右 C 6N 向左 D 8N 向右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案)

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泉州一中李春阳【学习任务分析】 1、本节第一部分“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热 传导过程和能量转化、转移的是有一定方向的”,让学生知道热力学第二定律,接着引入热机效率问题,在这部分教学中,应使学生体会科学家不畏艰辛的探索精神,结合实例理解为什么热机具有效率,怎样提高热机效率。体会物理学与技术发展的互动关系。 2、第二部分“能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要让学生了解能源对人类文明的意义和有能源带来 的环境问题,引入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让学生认识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材料,提出自己的见解。思考怎样探索和使用未来的理想能源 3、通过本节的学习,第一要求学生了解我国和世界的能源状况,我国发展能源的方针和对策。 第二要求学生要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学习者分析】 1、学校处于市区中心,大部分学生家庭情况优越,对于能源的地认识不足,特别是对如何节 约能源以及能源对环境的危害认识不够深刻。 2、长期以来,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地位平等,以人为本,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 地位。 3、本节课为物理规律与实际生活的结合课程,重点为物理规律与实际问题的辩证关系,课堂 教学要大量引用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比如地里,历史等,要求学生课前预习。 4、探究式教学重视的是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而不是结论,探究过程是产生创造思维的温床,过 于重视结果可能会导致丧失探究热情,扼杀学生探究的欲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常规能源,什么是新型能源 (2)知道能量转化的效率 (3)知道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以及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实现 (4)通过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认识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5)了解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使学生认识能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分析事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大量的能源消耗带来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2016第二单元导学案答案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重点难点】 1.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操作。 2.了解空气的组成、各成分的用途并认识空气污染的危害。 3.如何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的方法。 学习内容一 空气的组成 【学习指导】 阅读课本第26-27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拉瓦锡实验的原理:(1)汞+氧气――→加热 氧化汞 (2)氧化汞――→加热 汞+氧气 实验现象分析:实验(1)中的现象是银白色的液体变成了红色的粉末。 容器里空气体积减少约1/5,消耗掉的是氧气;容器里剩余的约4/5体积的气体是氮气。 实验(2)中的现象是红色的粉末变成了银白色的液体。 实验结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 课本中实验2-1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讨论交流】 1.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说明空气中含有什么样的气体? 2.为什么红磷燃烧时只消耗了钟罩或集气瓶内的气体的1/5而不是全部呢? 【温馨交流】 1.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说明空气中含有氧气。 2.红磷燃烧时只消耗了氧气,约为总体积的1/5,剩下不支持燃烧的氮气约占4/5。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不是单一的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空气中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 【名师归纳】 1.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在我们的实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 可能存在的原因有:(1)装置漏气;(2)红磷的量不足;(3)没有冷却就打开了弹簧夹。 2.空气含氧量测定实验的关键:装置气密性好,红磷量要求足量且要等到集气瓶冷却到常温才开始记录水面位置。 【反馈练习】 1.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A ) A .氮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2.现有一充满空气的瓶子,要将其中的氧气除去,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成分。下列物质在瓶中燃烧可达到目的的是(D ) A .木炭 B .硫磺 C .铁丝 D .红磷 3.下列关于稀有气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C ) A .曾被称为惰性气体 B .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C .都不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 .稀有气体有广泛的用途 4.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①液面上升小于1/5的可能原因是:红磷的量不足;装置的气密性不好;未待冷却就打开了弹簧夹。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是它们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是燃烧生成物是气体,反应前后瓶内压强无变化,水不会进入集气瓶。 学习内容二 混合物和纯净物 【学习指导】 阅读课本第27页的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纯净物可以用专门的符号表示,如:氮气(N 2)、氧气(O 2)、二氧化碳(CO 2)、红磷(P)、五氧化二磷(P 2O 5)。 2.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这些物质之间没有发生反应,各自保持着各自的性质。例如:空气中的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都保持着各自的性质。 【讨论交流】 混合物与纯净物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温馨点拨】

(完整版)初中物理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

初中物理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 1. 人类开发利用能源的历史:火→化石能源→电能→核能。 2.能源的种类很多,从不同角度可以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常规能源传统能源和新能源;清洁能源和非清洁能源等。 3.核能获取的途径有两条: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聚变也叫热核反应。原子弹和目前人类制造的核电站是利用重核的裂变释放能量的,而氢弹则是利用轻核的聚变释放能量的。 4.核电站主要组成包括:核反应堆、热交换器、汽轮机和发电机等。 5.太阳能是由不断发生的核聚变产生的,地球上除核能、地热能和潮汐能以外的所有的能量,几乎都来自太阳。人类利用太阳能的三种方式是:①光热转换太阳能热水器;②光电转换太阳能电池;③光化转换绿色植物。 6.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保持不变。 7.能量的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 1、可持续发展 (1)、化石能源:由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能源(2)、一次能源: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3)、二次能源: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得到的能源。如:电能(4)、生物质能:由生命物质提供的能量。如:食物中的化学能(5)、不可再生能源: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如:化石能源、核能(6)、可再生能源:可以在自然界里得到补充的能源。如:水的动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7)、人类家族中现在常用的能源是化石、电能能源,注:在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地热能、核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电能中:A、属于一次能源的是: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地热能、核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B、属于二次能源的是:电能C、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太阳能、地热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D、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煤、石油、天然气、核能 2、核能 (1)、核能: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2)、裂变:用中子轰击比较大的原子核,使其发生裂变,变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3)、核电站就是利用核能来发电的,核电站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核反应堆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可以控制的。(4)、聚变:氘核与氚核,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原子核,会释放出更大的核能。这就是聚变。聚变目前是不可以控制的(5)、今后开发理想的能源应该具有这样的一些特点:A、必须足够丰富,可以保证长期使用B、必须足够便宜,可以保证多数人用得起C、相关的技术必须成熟可以保证大规模使用D必须足够安全、清洁,可以保证不会严重影响环境(6)、开发和利用新能源,特别是太阳能和核能的开发,对我们解决能源问题将有重大的意义。(7)、直接利用太阳能有两种途径,一是:用集热器把水等物质加热另一个途径是:用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总结 一、能源家族

第一节 走进神奇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第一节走进神奇 教学目标 1.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自然界让人惊叹的神奇。 2.通过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让学生感受生活中人类智慧结晶的神奇。 3.通过解释一些神奇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科学知识,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4.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让学生体验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2)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难点 (1)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2)根据教材内容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3)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具准备 饮料罐、玻璃杯、钻子、筷子、装有水的碗、拉链、圆珠笔、烧杯、冰棒、茶壶、实物投影仪、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大自然的神奇 师:清同学们观看媒体动画。(动画中配有配乐朗诵:浩潮太空,群星闪烁,它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生活的地球在宇宙的什么地方?当夕阳西下,天边为何常有红色的霞光?当天公“发怒”时,狂风暴雨常伴随电闪雷鸣,是闪电在前,还是雷声领先?生发万物的大地,为什么有时会山崩地裂,喷吐岩浆?流淌的江河,为何既能输运航船、灌溉良田,也会奔腾咆哮、冲垮河堤、摧毁房屋?巍巍雪山,高耸人云,为何甚至一声喷嚏就可能导致雪崩?变幻莫测的龙卷风,为何平地而起,直冲云霄,来势汹汹?) 师:看了刚刚播放的媒体动画,你有什么感受? 生:大自然很神奇,惊心动魄,令人震惊。 师:看了刚刚播放的媒体动画,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甲:我最想知道天上的星星从哪里来? 生乙:我最想知道雷鸣与闪电是怎样产生的?是闪电在前,还是雷声领先? 生丙:我最想知道龙卷风是怎么产生的? …… 师:以上大家提问题提得很好,希望今后再接再励,学会善于提问题。 教师简要回答学生提出的部分问题,如天上的星星是宇宙大爆炸形成的;闪电是云层和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教案

第四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信息、阅读材料,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能源,资源及日常诸多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及其可行的做法,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认识科技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提高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并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贡献。 2.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有理想,有抱负,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能源的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能源的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用具:挂图、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平板式集热器的箱面是玻璃,内表面涂黑,这是因为( ) A.黑色物体容易反射太阳光的能量 B.黑色物体容易吸收太阳光的能量 C.黑色物体的比热容大 D.黑色物体的密度大 2.人类历史上不断进行着能源革命,_______是人类在能量转化方面最早的一次能源革命,__________的发明,直接导致了第二次能源革命;物理学家发明的__________是以核能为代表的第三次能源革命。 (二)引入新课 人类面临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日益恶化的危机,人类如何应对这方面的危机是我们共同的课题。 (三)新课教学

学习过程及指导: 一、揭示目标 教师提问: 1、人类在耗用能源的同时,对环境会不会造成影响?(学生回答) 2、目前作为人类主要能源的化石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学习回答) 3、能源的消耗迅速增长,会不会出现能源危机?人类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学习回答) 本节的学习目标是: 1、知道21世纪的能源趋势 2、知道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3、理解“理想能源”有哪些特点? 二、指导自学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独立回答下列问题: 自学思考题: 1.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的方向性 2、21世纪消耗能源的速度是增快还是减慢? 3、目前人类主要应用什么能源?是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4、消耗能源时对环境人造成哪些影响?产生哪些危害? 5、未来的“理想能源”要满足哪几个条件?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四、教学探究 (一)点拔指导 1、21世纪消耗能源的速度明显加快 2、目前人类主要应用化石燃料,例如:煤、石油 3、消耗能源时,会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人类活动排入大气的酸性气体形成酸雨,可致水、土壤酸化,对植物、建筑构件造成危害 4、未来“理想能源”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必须足够丰富,可以保证长期使用; 第二、必须足足够便宜,可以保证多数人用得起;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 第一课时直线、射线、线段和角 使用时间:月日班级:四()班姓名: 温馨寄语:在合作中成长在交流中收获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自学课本第38、39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学习内容:教材第38-39页 学习目标: 1、能说出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点及三者之间的区别。 2、会用角的表示方法表示角,能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3、培养学生关于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空间观念。 一、自主学习 1、认识射线、直线和线段(自学课本第35页) (1)、生活中射线的例子 (手电筒、汽车灯、太阳射出的光线)。 射线只有个端点,可以向端延伸。 (2)、直线 直线端点,可以向端延伸。 (3)、画一条射线和一条直线。 (4)、线段 线段有个端点,延伸。 (5)、画一条线段。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画直线、射线和线段方法: 三、认识角(自学课本36页) 1、角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2、角用什么符号表示 3、角的画法:①画出一点,从这一点引出一条射线;②从这一点 再引出另一条射线;要求:写出各部分名称,并用∠1表示。

四、课堂检测: 1、过一点可以画()条射线。 2、把5厘米长的线段,向两端无限延长,得到的是一条()。 A:直线 B:线段 C:射线 3、直线()端点,可以()延伸,射线()端点,可以()延伸,线段()端点,()无限延伸。 4、一条射线长100厘米。() A:正确 B:不正确 5、完成教材第39页做一做和第44页第1题 五、课堂小结 我学会了: 。 六、拓展延伸 1、数一数下面图形中有几条射线、线段和直线? 直线()条射线()条线段()条2、数一数,下面图形 有()个角。 七、研学案评价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优教教案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要点课标要求 1.能量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理解能量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 2.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了解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3.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了解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及其优点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在我们使用能源的过程中,你是否注意到这样一些现象:工作时间较长的机械的外壳会很烫手;汽车制动时,由于摩擦动能转化成为轮胎、地面和空气的内能;汽车行驶过程中要用大量的水吸收多余的热。这些消散掉的内能能否在次被收集起来提供机械做功,继续为我们服务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下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了解一下能源利用中的物理知识。 探究点一能量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 活动1:冬天,火炉把自己的内能传递给房间里的空气,供人们取暖;到了春天,能够把这些内能重新收集真情为,来年再用吗?显然不能。一般情况下,内能只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不能相反。否则会引起其他的变化,消耗别的能。再如,冰箱里的热量不会自动转移到外部,而必须消耗其他的能量(电能)才能把热量转移出来使冰箱内部变交冷。可见,涉及热现象的能量转化过程是有方向睡,不可逆的,消散掉的内能不能被收集起来再利用。同学们可以讨论、交流一下,看看哪些能量可以被利用,哪些不能? 归纳总结:前面学习过的化石能源、核能、太阳能可以被利用,风能、水能、地热能也能被利用。机械摩擦产生的内能不能被利用,空气摩擦产生的内能也不能被利用。

探究点二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活动1:人类在耗用各种能源时,特别是目前石油、煤炭占了能源的绝大部分,而且年消耗量在不断增长,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造成影响。现在我们来看下影像,了解一下它对环境有哪些影响呢? 同学们交流讨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活动2:学生通过各种媒体,可能对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有一些初步的认识。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举出能源消耗还会对环境造成哪些影响,并且在老师的指导下,把课本P179“想想议议”表中的空格填上,使学生认识到过量使用能源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探究点三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活动1:阅读课本相关内容,讨论交流后回答:能源按是否可以再生利用的方式怎么分类? 学生回答: 1.不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核能等; 2.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水能、电能、沼气等 未来的理想能源 活动2: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不仅留给子孙后代的越来越少,而且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根据学过的有关能源的知识,以及课本上提出的条件,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说一说哪些是未来的理想能源,并说明其道理,同时在课堂上展开讨论。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弹力导学案

学 生 教 师 夏老师 日 期 2013/08/03 年 级 新高一 学 科 物理 时 段 16:50-18:20 学 情 分 析 新课 课 题 第三章 相互作用 (弹力) 学习目标与 考点分析 1、知道形变的概念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压力、支持力和绳力的拉力都是弹力,并能判定弹力的方向。 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掌握胡克定律计算弹力。 学习重点 难 点 1、判断弹力的方向及计算弹力的大小 2、利用假设法判断弹力的有无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本次课程内容 一、形变 定义: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__________或_________的改变叫做形变。 二、弹性形变 1、弹性形变:发生形变的物体在________后能够__________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2、弹性限度:如果物体形变过大,超过一定限度,物体的原来形状将__________完全恢复,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 三、弹力 1、定义: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_________,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2、弹力产生的条件: (1)两物体直接_____________ (2)发生__形变(相互挤压)______________ 3、弹力的方向: (1)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都垂直于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 濠知教育暑期学科导学案ggggggggggggangganggang

(2)绳的拉力方向沿着绳指向绳_________________的方向。 四、胡克定律 1、弹力的大小跟________的大小有关,____________越大弹力越大。 2、胡克定律: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F跟弹簧_________或_________的长度x成__________。 3、公式F=kx,其中k为劲度系数,单位是_________,符号_____________,x表示弹簧长度的变化量,即|原长一现长|。 【范例精析】 例1一个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关于物体和地面受力情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 B.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物体发生了形变 C.物体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 D.物体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物体发生了形变 解析:地面受到向下的压力,这个压力的施力物是物体,所以应该是因为物体的形变产生了对地面的压力,故B是正确的选项。 物体受到向上的弹力,这个弹力的施力物是地面,所以应该是地面的形变产生了对物体的弹力,故C也是正确的选项。 本题正确的选项是BC。 拓展:通过本题可以看出,弹力也是成对产生的。甲对乙挤压使乙产生形变,乙就会对甲产生弹力;同时乙对甲的弹力也使甲产生形变,甲的形变就对乙产生了弹力。一个物体的形变只能对别的物体产生弹力,不能对自己产生弹力。 正确解答 C 例2.如图3-2-1所示,一个球形物体静止于光滑水平面,并与竖直光滑墙壁接触,A、B两点是球跟墙和地面的接出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受重力、B点的支持力、A点的弹力作用 B.物体受重力、B点的支持力作用 C.物体受重力、B点的支持力、地面的弹力作用 D.物体受重力、B点的支持力、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作用 解析:本题要排除二个干扰,一是地面的弹力就是B点的支持力;二是A点有没有弹力,在A点球虽然与墙壁接触但相互间没有挤压,所以在A点没有弹力。那么怎么样判断A点没有相互挤压的呢?我们可以用假设法,设想A处的墙壁撤消,球仍然保持静止状态,所以在A 处没有弹力。 本题正确的选项是B。

第一节 走进神奇

§1-1走进神奇 【教学目标】 1、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到自然中的神奇,这些来自大自然的神奇是让人惊叹的。 2、通过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神奇,而这些神奇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3、通过解释一些神奇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科学,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重点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课时】1课时 【教具】多媒体、水、塑料瓶、塑料绳、玻璃杯、磁铁、铁钉、三棱镜、光源漏斗、乒乓球 【教法】讲解、实验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同学们好!从现在起,我们要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物理学。物理是一门非常有趣、非常有用的自然科学。可以这么说,我们身边处处有物理。希望大家喜欢物理,去观察、实验、思考。下面看 二.新课讲授 1、在自然中 自然现象中有很多神奇的现象,请看书上图1-1-----图1-7: ⑴浩瀚太空,群星闪烁,它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复活的地球在宇宙的什么地方? ⑵当夕阳西下,天边为何常有红色的霞光? ⑶天公“发怒”是怎么回事?雷雨过后为什么经常会出现彩虹? ⑷生发万物的大地,为什么有时会山崩地裂,喷吐岩浆? ⑸江河为何有时也会“发怒”? ⑹巍巍雪山,高耸入去,为何甚至一声喷嚏高可能导致雪崩? ⑺风是怎样形成的? 观看录像:海市蜃楼片段。 介绍:1988年6月的一次凌晨,旭日自海面冉冉升起,先出现的是一个扁平的太阳,突然人们发现在它的上方,又出现了一个太阳,奇怪怎么有两个太阳呢? 电脑模拟雷电的产生。 介绍雾凇:冬天,我国东北松花江畔百里长堤上常会出现满眼的玉树琼花——雾凇(又称“树霜”)。这是我国的四大自然景观之一。这是怎么回事呢? 自然真美丽,真神奇。 请同学们举出一些自然界的神奇现象来。 学生举例(约5-10分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生活中 在我们生活中也会呈现另一些神奇。 看课本图1-8------图1-13 学生举例,你在生活中见到哪些些神奇的现象? 下面我们看几个有趣的现象

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单元复习优秀教案设计(物理教案).docx

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单元复习 主备人:董龙坤(曹庄中学) 【复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结合实例对能源进行分类,说出不同能源的特点,了解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2)了解获得核能的两种途径,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3)知道太阳能的由来及特点,了解利用太阳能的两种方式,与太阳能利用率相关的计算。 (4)进一步了解在现实生活中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5)了解世界和我国的能源状况,了解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及未来理想能源 的满足条件。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和探讨过程,为学生形成对包括社会问题在内的各方面问题的可持 续发展意识奠定了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亲身讨论、探究过程中感受、关注能源可持续发展问题,逐渐从情 感参与角度对能源可持续发展问题形成正确的态度、价值观。 【复习重点】 1.知道哪些是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能源。 2.了解核裂变和核聚变。 3.知道直接利用太阳能的主要方式。 4.了解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具有方向性。 【复习难点】 1.了解核裂变的利用。 2.了解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具有方向性。 3.太阳能利用率和水吸收的热量相结合的有关计算。 4.了解能源危机等问题,以引起对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视。 【学具准备】 PPT 课件和学生导学稿 【前置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章知识网络图 【复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

在 2013 年的冬天,中国北京等大部分地区有持续多日的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这和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过度消耗能源,不注重可持续发展有着 必然的联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学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 第二十二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设计意图 :以人们普遍关注的雾霾天气为问题的切入点引出课题,既可以培 养学生的环保节能意识,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地引导进入本节课的复习。) 二、专题复习 设疑: 你知道人类使用能源的历程吗?你知道能源怎么分类吗? 【专题一】能源 (一)知识点聚焦 1.凡是能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叫做 。 2.第一次能源革命: ____是标志着以柴薪作为主要能源的时代的带来。 第二次能源革命: ____的发明使人类以机械动力代替人力核蓄力,人类的主要 能源由柴薪转向煤。 第三次能源革命:物理学家发明了可以控制核能释放的装置 —— ____,拉开 了以核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序幕。 3.我们今天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是千百万年前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 能源。 (1) 从产生的方式: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统称为 能源, 如 、 、 、 、 ;无法从自然界直 接获取,必须通 过一 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 的能 源称为 能源, 如: 、汽油、煤油、焦炭等。 (2) 从能否再生:能源越用越少,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属 于 能源。如 、 ;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地 得到的能源属于 能源。如 、 、 。 (3) 从开发早晚:人类已经利用多年的能源称为 能源,如 、 ; 新近才开始利用的能源称为 ,如 、 、 。 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称为 4.能源分类: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能描述各种能量和我们生活的关系.2.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3.能通过具体实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4.能结合实例,说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点. 5.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6.了解世界和我国的能源状况,对能源的开发利用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能量”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能量”一词,学生对这个词本身比较熟悉,但对作为物理概念(物理量)还是比较陌生的,教材从八年级上学期开始渗透光能、热能,到电学板块时直接提出了电能的概念,将词义变成物理量,从而有了单位及计算的方法,同时粗略地渗透动能的概念,九年级又形成了动能、势能、机械能、内能等概念.“能量”作为主线之一,也贯穿在整套教材当中.本章在前面学过的各种能的知识基础之上,对能源知识做了常识性的介绍,对“能量”概念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和总结.本章教材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学的最后一章,起着至关重要的压轴作用.它使得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学的目的在此达到高潮,物理教育教学的意义得以充分的体现.从知识方面看,对能量、能源及转化有全面的认识,从价值观方面看,培养了学生的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对于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本章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形成对能源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其他的目标都是为了这一终极目标服务的,这一终极目标又为学生形成对包括社会问题在内的各方面问题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奠定了基础. 学生从学习物理开始就接触光能、热能,到学习电能时就涉及了电能与其他形式能的相互转化问题,后来又逐渐学习了动能、势能、机械能、内能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学习了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能源是提供能量的物质,与能量是密不可分的,学生对各种能量的了解与学习,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节能环保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话题,这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核电站、核武器等内容也是学生的兴趣点,太阳能热水器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太阳能电池、太阳能路灯也是学生心存疑惑争于探究的问题.但本章知识的综合性和抽象性也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原子能、核能以及能量的转化、转移,虽然学生对太阳能很熟,但是没有原子核和核能为基础理解起来是困难的.因此本章应该重视核能、太阳能这两节内容的教学.教学中要尽量关注学生对于能量转移和转化事实的积累和认识,尽量让学生参与以期获得一些规律性知识和结合社会发展的深层次思考.首先通过实例介绍能源的不同分类:可再生、不可再生;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常规能源、新能源.核能应用的两种方式,核聚变、核裂变,主要以视频课件为主.以核能为基础,教师讲解太阳内部的反应来理解太阳能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并引导学生介绍太阳能应用的优缺点,能源革命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掌握内容,而能的转移和转化的方向性可以通过实例让学生分析归纳自主探究得出,能源与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6-12)作者:我爱我家 第6课时除法的验算 教学内容:除法的验算 学习目标: 1、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养成检验的习惯。 2、进一步利用除法解决问题,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利用乘除法的关系,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除法的验算 二、出示目标: 1、掌握除数的验算方法。 2、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三、自学指导: 1、每本红笔记本7元,用100元钱能买几本,剩几元?书中已列式,你在草稿本上列竖式 计算一遍,怎样检验得数是否正确? 看蓝衣服男孩的验算方法,学会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2、每本蓝笔记本5元,用100元能买几本? 列式计算,看绿衣服男孩是怎样验算没有余数的除法? 4、解答提出的问题用什么法?为什么用? 四、先学 1、下面自学开始,比谁自学后,汇报题目做的好。 2、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要保证学生看够3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 3、做一做 a) 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好,下面就来考考大家,要比谁做 的又对又快,比谁字体端正,数字要写得大些,数字间要有一定的间距。 b) 板演练习,请三名同学上讲台板演。25页“做一做”其余学生写在练习本上。 c) 讲述: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上的练习。(要求:学生认真看板演的同学做的是否有错误,还要检查自己做的是否正确) 五、后教 过渡:到底谁对、谁错呢?下面请大家讨论,还要说“为什么” (1)讨论几道题的第一步? 学生回答,教师要启发学生注意: 有余数除法验算时,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2)讨论第二步: 学生回答,教师要启发学生注意: 没有余数的除法除法验算时,商×除数=被除数 (3)同桌互批。全对的请举手?做错的同学请举手,错在哪里?请说一下。 六、当堂训练 1、26页1题(计算并验算)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设计[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设计 实习生姓名实习学校实习班级高一年级班 原任课教师本校指导教师授课时间 课题课时课型 一、教材分析 (一)本课的背景和作用分析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人教版)物理1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的教学内容,是建立在初中力的相互作用、重力的大小、力的图示及示意图基础之上的。重力 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力,在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中,已提到了“只在重力作用下”。所以,本节内 容既是运动的延续,又是下一章牛顿运动定律、受力分析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基本相 互作用的引入,也为学生初步建立了统一的概念。因而,本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在物理学习中 的地位可想而知。 (二)学习《重力基本相互作用》的三维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分析 学生在学习重力之前,初中已学习了力的相互作用、重力的大小、力的图示等相关内容,已初步 掌握了物体为什么会受到重力及力的相互作用,会区别、画力的图示、示意图。本节通过重力、基本 相互作用的学习,将进一步了解引入重心的思想和找重心的方法及影响重心的因素。在教学中要注意 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探讨、观察、猜想、实验、总结等形式,促使学生掌握找重心的方法及影响重心 的因素,并运用力的图示、示意图表示重力,为后面学习受力分析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学生通过自 学和看、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统一的进程的和分类。 2、过程与方法分析 物理学习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学习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学会科学探究。因此本节重在体现知识点的引入及探究过程上,不仅要做到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注意力。也要让学生经历从物理现象概括物理规律的过程。通过一定的探究过程,寻找物理规律,让学生尝试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老师的提示,猜想并加以验证。同时,在基本相互作用方面,通过学生自学的过程,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成功的体验。教师还可对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做一补充和展示相关资料,还可通过让学生查资料的作业形式,让学生了解这方面的最新动态。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分析 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两条途径,一方面是引入物理学史,另一条途径是通过实验探究。本节在这两方面都有所体现:在对找重心及影响重心的因素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要经历思考、观察、合作、交流与讨论,才能对找重心的方法及影响重心的因素进行初步设想,然后运用实验探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归纳、总结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科学探究习惯。通过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学习态度,经历不同层次的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在基本相互作用方面,通过学生自学和教师对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史的补充和相关资料的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