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孙向阳主编的《土壤学》重点

孙向阳主编的《土壤学》重点

孙向阳主编的《土壤学》重点
孙向阳主编的《土壤学》重点

孙向阳主编的《土壤学》重点

(总3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土壤学复习重点

绪论

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

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

思考:为什么说土壤是不可再生的资源

第一章地质学基础

矿物的定义及分类

几种常见造岩矿物的主要特征

如正长石和斜长石的主要区别

表1-1 摩氏硬度表(选择题)

岩石及三大类岩石的名称

三大类岩石的主要结构和构造

岩浆岩按照SiO2的含量的分类及代表性岩石的特点

几种主要沉积岩的特征(矿物组成)

几种主要变质岩特征

第二章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

风化的定义及类型及联系。

风化产物的生态类型和地球化学类型

土壤形成的大小循环学说及二者关系

土壤形成的五大因素

第三章土壤生物

土壤生物都有哪些及适应的土壤酸碱性特点

第四章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的定义及组成

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包括定义和简单的过程了解)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土壤有机质肥力的作用

腐殖质的特点(富里酸、胡敏酸与腐殖质的品质关系)

第五章土壤质地、结构和孔性

土壤基本粒级组成、土壤质地的含义

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特征

常见结构体名称

团粒结构的肥力意义

土壤孔隙度、土壤容重、比重的含义

土壤密度的应用计算

土壤孔性的影响因素和调节

第六章土壤水

土壤水的类型及其有效性

土壤水的有效性及范围

田间持水量定义

土壤水分含量计算

第七章土壤空气和热量

土壤空气与大气组成的差异

土壤热量的来源(主要是太阳辐射)

土壤热容量和导热率的定义、土壤中各组分热容量和导热率的大小排列第八章土壤胶体和土壤离子交换

同晶异质代换作用、可变电荷、永久电荷

土壤胶体的类型

2:1和1:1型黏土矿物特点(从阳离子交换量方面和保肥性方面区别)(应用:南北方土壤中黏土矿物类型的差别)

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阳离子交换量的定义

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的特点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影响因素

盐基饱和度的定义

不同阳离子交换能力大小及对陪补离子的有效性大小顺序

第九章土壤酸碱性及缓冲性

土壤酸性的产生原因及调节

活性酸和潜性酸的含义(交换性和水解性酸的大小比较)

土壤碱性产生原因及调节

土壤缓冲性的含义及产生原因

第十一章土壤养分

土壤养分包括元素

氮、磷、钾元素的形态和有效性

第十二章土壤与林木营养诊断

营养诊断的几种方法

第十三章肥料与林木施肥

肥料的含义

肥料的分类

硝态氮肥与铵态氮肥的异同点

生理中性、酸性、碱性肥的区分

林木施肥的原理和原则

第十四章土壤退化与土壤质量

土壤退化的含义

几种主要土壤退化的类型(了解)第十五章土壤污染与防治

土壤污染的含义

土壤污染物及来源(了解)

土壤污染的防治方法(了解)

2010年中科院土壤学复试题目

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土壤学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75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9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答案错选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 以下属于粘土矿物的是:( ) A.斜长石 B.石英 C.伊利石 D.正长石 2. 土壤的容重一般为()。 A. <0.8 g/cm3 B. 0.8-2 g/cm3 C. 2-2.5 g/cm3 D. >2.5 g/cm3 3. 在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种植水稻后,土壤中的pH值会发生变化,pH值会()。 A. 南方变高,北方变低 B. 南方变低,北方变高 C. 同时升高 D. 同时降低 4. 一般土壤中所含的主要原生矿物为()。 A. 石英 B.高岭石 C. 水云母 D. 蒙脱石 5. 最适宜农作物生长的结构体为()。 A. 块状 B. 核状 C. 柱状 D. 团粒状 科目名称:土壤学第1页共4页

6. 土壤有效水的计算一般为()。 A. 凋萎系数减去田间持水量 B. 田间持水量减去凋萎系数 C. 饱和含水量减去凋萎系数 D. 饱和含水量减去田间持水量 7. 石灰可用于改良()。 A. 盐土 B. 酸性土 C. 碱性土 D. 中性土 8. 土壤缓冲性能最强的土壤为:() A. 壤土 B. 砂土 C. 粘土 D. 砂壤土 9. 土壤塑性出现时的含水量称为土壤含水量的()。 A. 上塑限 B. 下塑限 C. 塑性指数 D. 流限 10.在水平状态下,水分在不(非)饱和流动中的主要推动力为()。 A. 溶质势 B. 温度势 C. 基质势 D. 压力 .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 土壤科学三大学派中,其中农业化学派的代表人物是______,他的最大贡献是产生并推动了______工业的发展。 2. 土壤结构的稳定性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三个方面。 3. 气候南涝北旱、土壤PH南_________北___________是限制我国粮食产量的主要因子。 4. 生产上秸秆还田时,往往需要配合施用一定量的无机氮肥,其目的是______,其原因是______。 5. 土壤潜性酸可划分为pH NaCl表示的______酸度以及pH NaOAC表示的______酸度两种。 科目名称:土壤学第2页共4页

土壤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二、填空题 1、五大成土因素是指母质、气候、地形、时间、生物,其中生物是主导因素。 2、土壤基本粒级有石砾、砂粒、粉粒、粘粒。 3、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能力的因素是电荷价、离子半径和离子浓度。 4、按照吸附机理可以把土壤吸附性能分为交换性吸附、专性吸附和负吸附。 5、产生阳离子专性吸附的土壤胶体物质是铁、铝、锰的氧化物及其水化物,被专性吸附的阳离子主要是 BⅠ、BⅡ族和其它过渡金属离子。 6、土壤钾元素形态可分为水溶态钾、交换性钾、非交换性钾、矿物态钾。 7、若土壤的容重为,质量含水量为20%,则土壤的孔隙度为 50% , 空隙比为 1:1 ,三相比为固:液:气=50:: 。 8、旱作土壤有效水含量为田间持水量与萎焉系数的差值。 9、良好的土壤结构性,实质上是具有良好的空隙性,即要求总孔隙大 而且大小孔隙合理分布,有利于土壤水、肥、气、热状况的调节和植物根系活动。 10、根据土壤胶体表面的结构特点,大致可将土壤胶体表面分为硅氧烷型表面、水合氧化物表面、有机物表面、等3种类型,2:1型粘土矿物的表面属于硅氧烷类型。 11、根据土壤水分所受力的作用,土壤水分类型分为吸附水、毛管水、重力水。 12、土壤三相的导热率顺序是固>液>气,热容量顺序是液>固>气。 13、土壤潜性酸包括交换性酸和水解性酸,其中交换性酸度更能代表潜性酸度。 14、一个良好的土壤应该能使植物吃得饱、喝得足、住得好、站得稳。 15、土壤微生物营养类型的多样性包括土壤微生物类型多样性、土壤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土壤微生物营养类型多样性、微生物呼吸类型多样性。 16、土壤胶体电荷产生的原因有同晶替代、吸附、断键、解离。 17、土壤碱度的液相指标是总碱度,固相指标碱化度。 18、土壤水分含量的常用表示方法有质量含水量、容积含水量、相对含水量、土壤水贮量。 19、1:1型粘土矿物是由 1层硅片和1层铝片结合而成,代表矿物是高岭石;2:1型粘土矿物由 2层硅片和1层铝片结合而成,胀缩型如蒙脱,非胀缩型如伊利石。

2020年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考研招生情况、分数线、参考书目、录取名单、备考经验

一、资源与环境学院简介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资环学院)成立于2004年,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基础学院之一。著名自然地理学家秦大河院士任名誉院长,著名环境科学专家江桂斌院士任院长。师资队伍及科研遵循“三统一、四融合”的科教融合办学方针,资环学院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承办,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与植物研究所协办。学院与欧美、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大学和研究机构有着密切的学术合作,具有多个硕、博士生联合培养项目,为有志于出国深造的研究生开辟了一条便捷途径。资源与环境学院的研究生除了可申请教育部设立的各种奖学金外,还可以申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奖学金”、“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等各类奖学金,同时,实行“研究助理”、“管理助理”和“教学助理”制度,有利地保证了研究生正常生活与学习需求。 资源与环境学院2019年预计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30名(包括: 预计接9收推免生10名;环境材料与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约4名;建筑研究与设计中心约4名)。 二、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招生情况、考试科目 三、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分数线 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 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

四、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考研参考书目 842土壤学 1、黄昌勇主编.土壤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2、黄昌勇、徐建明主编.土壤学(第三版).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821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下册),武汉大学,第五版,2007,高等教育出版社 五、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复试原则 1.英语测试。满分100分,包括:英文自我介绍(不超过3分钟)(20分)、英文听力会话(30分)、科技文献翻译(50分)。 评分标准:从语法、词汇、表达与交流等方面考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2.业务能力测试。满分100分,包括:本科阶段课程学习情况;科研工作情况;专业知识问答。 评分标准: (1)现有专业知识与硕士期间计划从事的科研活动的吻合程度(20分) (2)掌握知识的广度、深度和扎实程度(20分) (3)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研究兴趣(20分) (4)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20分) (5)科研能力、发展潜力以及综合素质(20分) 3.复试成绩 = 英语测试成绩× 30﹪+业务能力测试成绩× 70﹪ 六、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录取原则以及录取名单(2018) 录取成绩= (初试成绩÷5)×50﹪+复试成绩×50﹪ 录取原则: 1.综合素质和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2.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3.复试成绩未达到60分者,不予录取。 4.各专业按录取成绩择优录取。

2020年本科插班生《土壤学》》考试大纲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20年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 《土壤学》课程考试大纲 一、适用专业:资源环境科学 二、试题类型:名词解释;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问答题等。 三、考试形式:笔试,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四、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黄昌勇徐建明主编,《土壤学》(第三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年8月。 主要参考书: 1.吕贻忠李保国主编.《土壤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2.熊顺贵主编.基础土壤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 3.黄巧云主编.土壤学.北京:农业出版社,2006 4.林大仪谢英荷主编.土壤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 5.孙向阳主编.土壤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年1月 五、基本内容 绪论 1.掌握土壤、土壤肥力的基本概念 2.掌握土壤在地球表层系统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3.熟悉土壤的主要功能 4.了解土壤学科体系、研究方法与内容 5.了解土壤学科的发展概况 第一章土壤矿物质 1、了解土壤矿物质的矿物学和化学组成 2、掌握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的构造特征、种类和特性 3、熟悉我国土壤黏土矿物分布规律

第二章土壤有机质 1、熟悉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含量与组成 2、掌握影响土壤有机质分解和转化的因素 3、掌握土壤腐殖酸的性质 4、掌握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5、了解土壤有机质的管理 第四章土壤水、空气和热量 1、掌握土壤水分形态与性质 2、掌握土壤水分含量的计算 3、掌握土壤空气的组成与运动 4、了解土壤通气性 5、掌握土壤热特性 第五章土壤的形成发育过程 1、掌握土壤形成因素及其在土壤发生中的作用 2、熟悉基本土壤的形成过程 第六章土壤结构与力学性质 1、熟悉土壤粒级的概念及分级、各粒级土粒的组成和物理性质 2、掌握容重、土壤孔性、土壤孔度的基本含义,熟悉土壤孔隙的类型及孔度分级 3、掌握土壤质地的含义和分类、土壤质地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土壤质地改良的基本措施 4、熟悉土壤结构的种类及特点,掌握团粒结构的形成过程、机制及其在土壤肥力上的意义。 第八章土壤胶体表明化学 1、熟悉土壤胶体的类型与构造 2、掌握土壤胶体表面性质 3、掌握土壤胶体对阳离子的吸附与交换 4、了解土壤胶体对阴离子的吸附与交换

(完整版)土壤学复习题含答案,推荐文档

《土壤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土壤 2.土壤容重 3.土壤退化 4.土壤养分 5.BS 6.同晶替代 7.富铝化作用 8.土壤圈 9.粘化作用 10.土壤肥力 11.CEC 12.土壤质量 13.土壤结构性 14.可变电荷 15.土壤呼吸强度 16.有机质腐质化 17.田间持水量 18.土壤热容量 19.土壤污染 20.有机质矿质化 (二)填空题 1.土壤肥力因素有、、和。 2.人们常说的五大圈层系统分别为、、、、。 3.土壤热量的来源主要有、和三种。 4.影响土壤可塑性的因素主要有、、等。 5.目前我国土壤退化的类型主要有、、、等。 6.五大自然成土因素分别是、、、、。 7.交换性阳离子可以分为和,其中,Al3+为,NH4+和Ca2+为。 8.土壤养分元素根据植物的需要量可以划分为和。 (三)简答题 1.制备1mm和0.25mm的土壤样品时,为什么必须让所称取的土壤全部通过1mm和0.25mm 孔径的筛子? 2.为什么说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和农业生产的基地?

3.为什么土壤的水解酸一般大于交换酸? 4.今有一容重为1.2g/cm3的紫色土,田间持水量为30%。若初始含水量为10%,某日降雨30mm,若全部进入土壤(不考虑地表径流和蒸发),可使多深土层含水量达田间持水量?5.影响土壤CEC的因素有哪些? 6.为什么磷肥的利用率一般比较低? 7.土壤空气与作物生长有何关系? 8.为什么说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9.简述土壤空气与近地面大气的主要差异。 10.简述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 11.砂土和粘土肥力水平有何差异? 12.我国南北土壤酸碱性有何差异,原因何在? 13.农业生产中如何提高磷肥利用率? (四)问答题 1.试述我国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规律及其原因,并谈谈有机质在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上的重要作用。 2.为什么农业生产中播种、施肥、灌溉都要考虑土壤质地状况? 3.“以水调气,以水调肥,以水调热”是一项重要的农业生产管理措施,为什么? 4.为什么说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上具有重要作用。 二、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土壤:能产生植物收获的地球陆地表面的疏松层次; 2.土壤容重:指单位体积自然土体(包含孔隙)的干重; 3.土壤退化:指土壤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降低; 4.土壤养分:指主要由土壤供给的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5.BS:盐基饱和度是指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率; 6.同晶替代:层状硅酸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其它大小相近,电性相同的离子取代,而矿物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7.富铝化作用: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矿物发生强烈化学风化,铝、硅、铁和盐基物质发生分离,硅和盐基物质被大量淋失,铝和铁在土壤中发生相对富积; 8.土壤圈:覆盖于陆地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 9.粘化作用:指土壤中粘粒的形成和积累过程。 10.土壤肥力:在植物生长的全过程中,土壤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所需的水、肥、气、热的能力; 11.CEC:单位质量的土壤所含有的交换性阳离子(+)的多少; 12.土壤质量:土壤质量是土壤在生态系统界面内维持生产,保障环境质量,促进动物与人类健康行为的能力;

2017年中科院土壤学考研参考书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土壤学》考试大纲 本《土壤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地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学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土壤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是农林业生产的必需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土壤学是许多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土壤组成和性质、土壤环境过程、土壤退化与保护和管理等部分。要求考生对土壤学的基本概念有较深入的理解,能够系统地掌握土壤形成、土壤性质、土壤退化与管理等内容,掌握土壤研究的基本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 (一)土壤学概况 1、土壤在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2、土壤基本概念,土壤肥力,近代土壤学的发展及主要学术观点 3、土壤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二)土壤矿物质 1、土壤矿物质的元素组成和矿物组成 2、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非硅酸盐粘土矿物 3、土壤粘土矿物的分布规律 (三)土壤有机质 1、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含量及组成 2、简单有机化合物、植物残体、土壤腐殖质的分解和转化,影响分解和转化的因子 3、土壤腐殖质的形成、性质,土壤腐殖质-粘土矿物复合体,土壤腐质酸的分组,土 壤腐质酸的性质 4、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土壤有机质管理 (四)土壤生物 1、土壤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类型多样性,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微生物营养类型多样 性,微生物呼吸类型多样性 2、影响生物活性的环境因子,包括温度、水分、pH、通气性等 3、菌根,土壤酶及活性物质 4、土壤动物及微生物与物质分解和转化的关系 (五)土壤质地和结构 1、土壤三相组成,密度,容重,孔隙 2、土粒,粒级,土粒组成与性质,机械组成与质地,不同质地土壤特性与改良 3、土壤结构体,团粒结构 4、土壤的孔性与孔度,多级孔度模型,当量孔径,土体构造 (六)土壤水 1、土壤水的类型划分及有效性,水分含量表示方法,水分含量测定方法 2、土水势及其分势,土壤水吸力,土壤水能态的定量表示,土水势测定,水分特征曲 线 3、饱和土壤中的水流,非饱和土壤中的水流,土壤中的水汽运动,入渗、土壤水的再 分布和土面蒸发

土壤学考题

一、名词解释(10X2)5英5汉) 1、E同晶置换(Isomorphous replacement)this is the substitution of one element for another in ionic crystals without change of the structure. 是指硅酸盐矿物中的硅氧片或水铝片中的配位中心离子,被大小相近的离子所取代,它使其化学组成发生改变,但晶层结构未变的现象。 2、基质势(matric potential)In the case of unsaturated, soil by soil adsorption and capillary force constraints, the water potential of pure natural free water below the water potential of the reference standard. 在不饱和的情况下,土壤水受土壤吸附力和毛管力所制约,其水势自然低于纯自由 水参比标准的水势。 3、土壤容重(Soil bulk density)Natural state unit volume of soil (including intergranular pores) weight 4、土壤胶体(Soil colloids)Soil solid, liquid and gas in mutual dispersed colloidal state, the solid phase particle diameter is generally less than 1μm, soil colloids often refers to these solid particles. 土壤中的固相、液相和气相呈相互分散的胶体状态,其固相颗粒直径一般小于1μm, 土壤胶体常指这些固相颗粒。 5、毛管水:受毛管压力作用而保持在土壤孔隙中的水分 6、当量孔径:土壤孔隙的形状和连通情况非常复杂,孔径的大小也变化多端,它们并非有规则的形状,在土壤学上所说的孔隙直径是指与一定的土壤水吸力相当的孔径,称当量孔径或有效孔径。 7、土壤:土壤是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特征的,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物质层。 8、矿化:进入土壤的有机质,分解为简单无机化合物,释放出矿质营养的过程。 9、腐殖化:使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形成新的、较稳定的有机化合物,使有机质及其养分保蓄起来的过程。 10硝化:铵态氮被微生物氧化为亚硝酸盐并进一步氧化为硝酸盐的过程。 11、氨化作用:分解含有机物产生氨的生物学过程。 二、选择(10X1.5) 1、不属于盐基离子的是(铝离子)土壤胶体上吸附的交换性离子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致酸离子,如氢离子、铝离子;另一类是盐基离子,如钾离子、钠离子、钙离子、镁离子、铵离子等。 2、土壤P在什么情况下有效性最高(中性条件) 3、改良酸性土壤通常要用石灰或石灰石粉。 4、一般情况下矿质土壤颗粒的密度为(2.65) 三、填空题 1、五大圈层系统为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岩石圈和生物圈。 2、土壤有机质转化可分为矿质化和腐殖质化。

中科院考博土壤学名词解释(生态学方向)

土壤学(soil science):广义的土壤科学。发生土壤学指土壤是地壳表层岩石、矿物风化的产物,在气候、生物、地形等环境条件和时间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自然体。农业土壤学则主要研究土壤的物质组成、性质、及其与植物生长的关系,通过耕作措施来提高土壤肥力和生产力等。 土壤:发育与地球陆地表面而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多孔结构表层。 土壤剖面:由成土作用形成的层次为土层,而完整的垂直土层为土壤剖面,其深度达到基岩或达到地表沉积体的相当深度为止。 土壤肥力:土壤在植物生活过程中,同时不断的供给植物以最大数量的有效养料和水分的能力。 土壤原生矿物:指那些进过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未改变化学组成和结晶结构的原始成岩矿物。 硅氧四面体:1个硅离子和4个氧离子构成。3个氧离子构成三角形的底,硅离子位于3个氧离子之上中心低凹处,第4个氧离子位于硅离子的顶部。 铝氧八面体:1个铝离子和6个氧离子构成。6个氧离子排成2层,每层都有3个氧离子排成三角形,但上层氧的位置与下层氧交替排列,铝离子位于两层氧的中心空穴内。 同晶替代:组成矿物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有机质土壤:把耕层土壤含有机质20%以上的土壤。 土壤腐殖质(humus):除未分解和半分解动植物残体及微生物体以外的有机物质的总和。有机质的矿化过程:有机化合物进入土壤后,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发生氧化作用,彻底分解而最终释放出二氧化碳、水和能量,所含的氮磷硫等营养元素在一系列特定反应后,释放成为植物可利用的矿质养料。 腐殖化过程:各种有机化合物通过微生物的合成或在原植物组织中的聚合转变为组成和结构比原来有机化合物更为复杂的新有机化合物。 土壤有机质的周转:有机物质进入土壤后由其一系列转化和矿化过程所构成的物质流通。土壤有机质的周转时间:当土壤有机质水平处于稳定状态时,土壤中有机质流通量到达土壤有机质所需的时间。 激发效应:当土壤中加入新鲜有机物质会促进土壤原有有机质的分解。它分为正负激发效应,正激发效应能加速土壤微生物碳的周转,引起土壤微生物量的增加,加速原有有机质的分解。腐殖化系数:单位重量的有机物质碳在土壤中分解一年后的残留碳量。 根圈(rhizosphere)植物根系及其所影响的范围。 根/土比值:根圈土壤微生物与邻近的土壤微生物数量之比。 菌根(mycorrhiza):存在于一些树木的活性部分的真菌菌丝,是真菌和植物菌根的共生联合体。 土壤密度: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括粒间空隙的容积)的质量。2.6-2.7g/cm3 土壤容重: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包括土粒和空隙)的质量或重量,1-1.5g/cm3。浸水容重:干土质量除以沉淀体积,反映浸水条件下土壤结构状态和淀实程度。 土壤孔隙度:全部空隙容积与土体容积的百分率。 空隙比:土壤空隙容积除以土粒容积。 单粒:固相骨架中的矿质土粒可以单个的存在。 复粒:在质地粘重及有机质含量较多的土壤中,许多单粒相互聚集成复粒。 机械组成:根据土壤机械分析,分别计算其各粒级的相对含量。 土壤质地:根据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 土壤结构:土粒的排列、组合形式。

《土壤学》考试大纲

《土壤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大纲的性质 土壤学是林学、农学、环境学、生态学、土壤学和地理学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报考林业院校土壤学科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考试课目。为了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的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北京林业大学土壤学或植物营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绪论 土壤、土壤学、土壤肥力等概念,土壤的特点,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第二章土壤的地学基础 常见矿物及岩石的识别特征 常见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地形地貌及景观特征 第三章土壤的形成过程 岩石的风化及母质类型:物理风化、化学风化、风化产物的地球化学类型和母质类型土壤的形成及发展: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 土壤剖面及形态特征:什么是土壤剖面,自然土壤剖面和耕作土壤剖面的构型及形态特征 第四章土壤有机质和土壤生物 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组成和类型 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包括矿质化过程和腐殖质化过程,腐殖质的组分及特点 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土壤生物的类型,重点掌握土壤细菌的生理类群,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的概念。 第五章土壤的物理性质 土壤的机械组成,土壤粒级的矿物组成和理化特性,土壤质地和肥力的关系 土壤结构:土壤结构的类型和划分,土壤结构形成的机制 土壤孔隙度、比重(土粒密度)、容重(土壤密度):土壤比重、容重和孔隙度的概念及关系 第六章土壤的化学性质

土壤的酸碱性:土壤酸碱度的来源和类型、土壤酸碱性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土壤酸碱性的改良 土壤的交换性:土壤胶体的概念及类型、同晶置换、pH相关电荷的概念、胶体带电的原因;阳离子交换的概念、阳离子交换过程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盐基饱和度的概念、影响离子交换的因素、离子交换在土壤肥力上的意义 土壤的缓冲性的概念、为什么土壤具有缓冲性? 第七章土壤水、空气和热量 土壤水分:土壤水分的类型及对植物的有效性,土水势的概念,pF曲线及其意义,田间持水量和凋萎系数的概念、土壤有效含水范围及影响因素 土壤空气:土壤空气的组成特点以及和大气交换的过程 土壤的热量状况(一般了解) 第八章土壤养分 土壤养分的来源和消耗 土壤中氮的形态、有效性、氮素循环 土壤中磷的形态、有效性、磷素循环 土壤中钾的形态、有效性、钾素循环 微量元素的植物吸收形态及在植物体内的流动性 第九章植物营养与施肥原理 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及其生理功能 植物对土壤养分的吸收过程 施肥的基本原理 肥料的概念和类型:常见的无机和有机肥料及施用 合理施肥的原则 第十章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 土壤退化:概念和类型,了解我国土壤退化的类型及形成原因 土壤质量:概念,评价指标,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土壤污染:概念,土壤组成和性质对污染物毒性的影响,土壤污染的治理方法 土壤分类与分布:土壤分类的原则和方法,我国不同时期分类制的特点,1995年系统分类方案的特点,诊断层和诊断特性的概念;土壤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我国主要土壤

《土壤学》绪论课的讲授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d18197279.html, 《土壤学》绪论课的讲授探讨 作者:尹力初黄运湘袁红崔浩杰张玉平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51期 【摘要】土壤學是高等农林院校诸多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基于该课程内容广泛、概念繁多、知识抽象,理论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学生普遍反应学习难度较大。为激发学生对土壤学的学习兴趣,教师理应讲好绪论。由此,本文就土壤学第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和课堂安排展开探讨。 【关键词】土壤学 ;教学内容 ;绪论 【基金项目】1.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十三五”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湖南农业大学教改项目“新形势下问题导向驱动农业资源与环境类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51-0023-01 《土壤学》是农林高等院校农业资源与环境、农学、生态、园艺、园林、植保和土地规划等诸多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土壤学教研室教师及其他同行普遍发现,讲好第一堂课“绪论”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直接影响他们对该门课程的系统掌握。因此,“如何上好第一堂课?”是土壤学老师理应好好思考的问题。我们认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采用艺术性的语言加上生动的课件固然重要,但更应注意教学内容及其课堂安排,下面就此内容展开探讨,以供同行参考。 一、系统介绍土壤科学的发展概况 (一)古代朴素的土壤学认识: 18000年前当人类开始种植农作物以来,人们就开始了土壤的认知过程,就开始有意识地选择他们心中理想的土壤去栽种植物。世界最早的有关土壤学记录为我国夏代《尚书》的禹贡篇,距今大约4100多年。但古代人们对土壤的认识只是一些纯朴而简单的经验总结,还谈不上科学观点。 (二)近代土壤学科学观点: 直到近200年来,有关古代人们对土壤的朴素经验才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土壤学”。人们对土壤的认识摆脱了直观化、经验化、零碎化的描述,逐渐深入化、系统化。其中,依次出现了三个具有深远影响的土壤学代表学派:

孙向阳主编的《土壤学》重点

土壤学复习重点 绪论 ?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 ?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 ?思考:为什么说土壤是不可再生的资源? 第一章地质学基础 ?矿物的定义及分类 ?几种常见造岩矿物的主要特征 ?如正长石和斜长石的主要区别 ?表1-1 摩氏硬度表(选择题) ?岩石及三大类岩石的名称 ?三大类岩石的主要结构和构造 ?岩浆岩按照SiO2的含量的分类及代表性岩石的特点 ?几种主要沉积岩的特征(矿物组成) ?几种主要变质岩特征 第二章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 ?风化的定义及类型及联系。 ?风化产物的生态类型和地球化学类型 ?土壤形成的大小循环学说及二者关系 ?土壤形成的五大因素 第三章土壤生物 ?土壤生物都有哪些及适应的土壤酸碱性特点? 第四章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的定义及组成 ?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包括定义和简单的过程了解)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土壤有机质肥力的作用 ?腐殖质的特点(富里酸、胡敏酸与腐殖质的品质关系) 第五章土壤质地、结构和孔性 ?土壤基本粒级组成、土壤质地的含义 ?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特征

?常见结构体名称 ?团粒结构的肥力意义 ?土壤孔隙度、土壤容重、比重的含义 ?土壤密度的应用计算 ?土壤孔性的影响因素和调节 第六章土壤水 ?土壤水的类型及其有效性 ?土壤水的有效性及范围 ?田间持水量定义 ?土壤水分含量计算 第七章土壤空气和热量 ?土壤空气与大气组成的差异 ?土壤热量的来源(主要是太阳辐射) ?土壤热容量和导热率的定义、土壤中各组分热容量和导热率的大小排列 第八章土壤胶体和土壤离子交换 ?同晶异质代换作用、可变电荷、永久电荷 ?土壤胶体的类型 ?2:1和1:1型黏土矿物特点(从阳离子交换量方面和保肥性方面区别)?(应用:南北方土壤中黏土矿物类型的差别) ?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阳离子交换量的定义 ?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的特点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影响因素 ?盐基饱和度的定义 ?不同阳离子交换能力大小及对陪补离子的有效性大小顺序 第九章土壤酸碱性及缓冲性 ?土壤酸性的产生原因及调节 ?活性酸和潜性酸的含义(交换性和水解性酸的大小比较) ?土壤碱性产生原因及调节 ?土壤缓冲性的含义及产生原因 第十一章土壤养分 ?土壤养分包括元素

(完整版)土壤学名词解释

1、土壤、土壤肥力、土壤肥力的相对生态性。土壤:是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土壤肥力:土壤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和水、空气、热的能力。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生态上不同的植物,他们所要求的土壤生态条件是不同的。 2、试述土壤在植物生长中的特殊作用。1、营养库的作用2、养分转化和循环作用 3、雨水涵养作用 4、生物的支撑作用 5、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的作用 3、为什么说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土壤资源的相对不可再生性)? 土壤资源的相对不可再生性:土壤资源与光、热、水、气资源一样被称之为可再生资源。但从其自然属性来看又是不可再生的,是有限的自然资源。1、土壤资源数量的有限性(土壤形成的时间长★土地被占用的面积逐渐扩大★土地退化日趋严重★人口剧增)2、土壤资源质量的可变性(土壤肥力在物质循环和平衡中不断获得发育和提高★高强度、无休止的向土壤索取,土壤肥力将逐渐下降和破坏)3、土壤资源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覆盖在地球表面各种不同类型的土壤,在地面空间位置上有相对的固定性,在不同生物气候带内分布着不同的地带性土壤。★土壤资源的空间分布还受区域性地形、母质、水文、地质等条件的影响。★人类的耕作活动也改变了土壤的性状,从而影响土壤的空间分布。 1矿物鉴定特征、种类及主要造岩矿物矿物的物理性质★颜色根据矿物呈色的原因,分为自色、他色和假色三种。 ★条痕条痕就是矿物粉末的颜色,将矿物在未上釉的瓷板上进行刻划,其留下的粉末痕迹就是条痕。★透明度和光泽 透明度是矿物允许可见光透过的程度。光泽是矿物表面对光线反射所呈现的光亮。 ★硬度矿物抵抗外力摩擦或刻划的 能力称为硬度。★解理和断口矿物 受外力作用后,沿着一定方向的平行面裂 开,这种现象称为解理,而裂开后形成的 光滑平面则称为解理面。而破裂成不平 坦、不规则的 断面,则称之为断口。 种类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1.原生矿物(岩 浆)由地壳深处熔融状态的岩浆冷凝固 结而形成的矿物称原生矿物2.次生矿物 (表生或变质)原生矿物经物理、化学 风化作用,组成和性质发生化学变化,形 成的新矿物称次生矿物。 主要造岩矿物石英,正长石,斜长石,黑 云母,白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揽石, 蛇纹石绿泥石,高岭石,方解石白云石, 磷灰石,磁铁矿,赤铁矿,褐铁矿,石膏, 滑石,蛭石 2岩石的种类及成因,主要成土岩石 自然界的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 岩、变质岩三大类 岩浆岩:岩浆岩是地球内部岩浆侵入地壳 或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分为:喷出岩, 侵入岩(深成岩,浅成岩) 沉积岩:沉积岩是由地壳表面早期形成的 岩石经风化、搬运、沉积、压实、胶结硬化 而形成的岩石。一般分为机械沉积岩、化学 沉积岩和生物沉积岩三类。 变质岩:原来存在的岩石在新的地壳变动 或岩浆活动产生的高温、高压下,使岩石的 矿物重新结晶,重新排列,改变其结构、构 造和化学成分,而形成的新岩石。主要的变 质岩:片麻岩, 石英岩,板岩,结晶片岩,千枚岩, 大理岩 3地质内外力及主要地形 根据地质营力还可把地质作用分为内力 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由地球内部的能 —主要是重力能和放射性元素蜕变产生的热 能所引起。由地球以外的能源引起的是外力 作用。 常见的内力作用地形:1.平原(高原, 高平原,低平原,洼地)2山地 地质外力作用和地形地质的外力作用是向 着与内力作用相反的方向进行,各种外营力 均在雕刻着地表,侵蚀着和破坏着地势高低 的基本形态和地壳构造。外力作用主要是通 过流水、冰川、风和海流等作用进行的。 1矿物鉴定特征、种类及主要造岩矿物 矿物的物理性质★颜色根据矿物呈色的 原因,分为自色、他色和假色三种。★条痕 条痕就是矿物粉末的颜色,将矿物在未上釉 的瓷板上进行刻划,其留下的粉末痕迹就是 条痕。★透明度和光泽透明度是矿物允许 可见光透过的程度。光泽是矿物表面对光线 反射所呈现的光亮。★硬度矿物抵抗外 力摩擦或刻划的能力称为硬度。★解理和断 口矿物受外力作用后,沿着一定方向的 平行面裂开,这种现象称为解理,而裂开后 形成的光滑平面则称为解理面。而破裂成不 平坦、不规则的断面,则称之为断口。 种类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1.原生矿物(岩 浆)由地壳深处熔融状态的岩浆冷凝固结而 形成的矿物称原生矿物2.次生矿物(表生 或变质)原生矿物经物理、化学风化作用, 组成和性质发生化学变化,形成的新矿物称 次生矿物。 主要造岩矿物石英,正长石,斜长石,黑云母, 白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揽石,蛇纹石绿 泥石,高岭石,方解石白云石,磷灰石,磁 铁矿,赤铁矿,褐铁矿,石膏,滑石,蛭石 2岩石的种类及成因,主要成土岩石 自然界的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 岩、变质岩三大类 岩浆岩:岩浆岩是地球内部岩浆侵入地壳 或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分为:喷出岩, 侵入岩(深成岩,浅成岩) 沉积岩:沉积岩是由地壳表面早期形成的 岩石经风化、搬运、沉积、压实、胶结硬化 而形成的岩石。一般分为机械沉积岩、化学 沉积岩和生物沉积岩三类。 变质岩:原来存在的岩石在新的地壳变动 或岩浆活动产生的高温、高压下,使岩石的 矿物重新结晶,重新排列,改变其结构、构 造和化学成分,而形成的新岩石。主要的变 质岩:片麻岩, 石英岩,板岩,结晶片岩,千枚岩, 大理岩

《植物生态学与土壤学》考试大纲

《植物生态学与土壤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大纲的性质 植物生态学与土壤学课程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植物生态学和土壤学的内容。为帮助考生明确本课程的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主要根据指定参考书《植物生态学》(姜汉侨等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土壤学》(孙向阳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编制而成。适用于报考中国林业科学院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 (一)植物生态学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导论 第一章绪论 生态学的学科范畴、植物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植物生态学发展简史。 第二章植物的生存环境 生物圈的概念、环境因子的分类、环境因子的生态学分析、环境的尺度。 第三章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植物与生态系统的功能、初级生产力的概念、植物与生态系统的平衡、植物与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 第二部分植物群落生态 第三章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 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的分析特征、群落类型的综合特征、群落的垂直与水平结构、群落的外貌和季相。 第四章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 植物群落的形成和发育、植物群落的原生演替、植物群落的次生演替、演替顶极理论。 第五章植被分类及主要类型 植被分类及其研究途径、中国植被分类的原则、单位和标准、地球上的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特征。 第六章植被及植物群落的分布

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地带性植被的过渡类型、区域植物群落的分布、植被制图、植被区划。 第三部分植物种群生态 第七章植物种群的分布与数量 种群概念和植物种群的特点、种群的分布、植物种群的数量特征。第八章植物种群的动态和调节 植物种群数量动态的描述、影响植物种群动态的因素、植物种群调节。 第九章植物种群的质量与种间关系 植物种群的遗传结构、植物种群的基因频率变化、植物种群的生态分化与进化、种群的数量与质量变化、植物种群生态分化中形成的种间关系。 第四部分植物个体生态 第十一章植物的生态适应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植物的生活史格局、植物对极端环境的适应与进化、植物的趋同适应和趋异适应。 第十二章植物与自然生态因子的关系 植物与光的生态关系、植物与温度的生态关系、植物与水的生态关系、植物与土壤的生态关系。 第十三章植物与人类活动的生态关系 植物的引种、环境污染与植物的生态关系、植物生物入侵与生物安全、转基因植物的释放及生态风险。 (二)土壤学考试内容 绪论 土壤、土壤学、土壤肥力等概念,土壤的特点,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 第1篇土壤的形成与发育 第1章地质学基础 常见矿物及岩石的识别特征。 常见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地形地貌及景观特征。 第2章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 物理风化、化学风化、风化产物的地球化学类型和母质类型。

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201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材料 二00九年十月

目录 一、环境与规划学院简介 二、硕士点专业简介 三、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 四、专业目录与参考书目 五、优惠政策 六、特色和优势

一、环境与规划学院简介 环境与规划学院自1986年建院以来,发展迅速,为社会各界培养了地理教育、城乡建设、旅游管理、资源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科学、房地产专业的优秀人才7000余名。现有自然地理学、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和学科教学(地理)三个硕士点,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GIS)、环境科学四个本科专业。全院教职工已形成了一支知识、学历、年龄、职称结构较为合理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师资力量雄厚精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现有教职工46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1人,博士10人,在读博士3人。学院现有9个功能实验室、1个地理科技园(包括1天象馆和1个气象观测园)和1个地矿陈列馆,实验室面积2800m2,仪器设备价值总值近600万元。 近五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XX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XX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XX 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4项,XX省社科规划项目7项,XX省软科学项目15项;XX省教育厅科技攻关项目1项,聊城市社科规划项目6项。学院拥有XX省土地规划乙级资质和国家环境影响评价乙级资质,开展了土地利用规划、生态与环境影响评价及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等项目的编制、设计、论证、咨询等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主持XX市历城区、商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项目和聊城市及东昌府区、莘县、高唐县生态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等横向课题近30项,获得科研经费近300万元,成为聊城大学科技开发的一个亮点。出版专著3部,参编著作、教材8部;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近400篇,其中SCI、EI收录期刊11篇,外文期刊10篇,国家级学报23篇,核心期刊210余篇。获得XX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XX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XX省软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项;XX省高等学校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聊城市社科规划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 每年毕业生考研录取率均在35%以上,一次就业率本科85%以上。近几年,先后主持校级教改项目6项,获得XX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和实验技术成果三等奖1项,XX省高等学校教改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自然地理学》课程获得XX省高等学校基础学科专项资助;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为校级重点学科,

土壤学

土壤学

1.《土壤学》(第二版),西南农业大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1 2.《土壤学》(上、下册),东北林学院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79 3.《区域土壤地理》,刘世全、张明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 4.《中国土壤》,席承藩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5.《四川土壤》,四川省农业厅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6.《中国土壤》,熊毅、李庆逵主编,科学出版社,1987 7.《土壤学》,罗汝英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 8.《中国红壤》,李庆逵主编,科学出版社,1985 9.《中国农业土壤概论》候光炯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79 10.《土壤地理学》,李天杰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11.《土壤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学出版社,1996 12.《土壤农化分析手册》,劳家柽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88 13.《土壤发生与分类学》,张凤荣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14.《土壤肥料学》,王介元,王昌全主编,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 15.《环境土壤学》牟树森,青长乐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 16.《英汉土壤学词汇》,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主编,科学出版社,1975 17.《土壤学名词》,土壤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编,科学出版社,1999 18.《基础土壤学》,熊顺贵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 19.《土壤科学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国土壤学会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20.《土壤环境学》,李天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21.《土壤化学》,袁可能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0 22.《土壤学》,朱祖祥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83 23.《The Natural and Properties of Soils(Eleventh Edition)》,Brandy,N.C. and Well,R.R, prentice Hall 24.《Environmental Soil Science》,Tan,K.H., Marcel Dekker,1994 25.《Soil Microbiology and Biochemistry(Second Edition)》,Paul,E.A.and Clark,F.E.,Academic Press,1996 26.《土壤和环境微生物学》,陈文新主编,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0 27.《土壤物理学(附实验指导)》,华孟,王坚主编,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3 28.《土壤溶质运动》,李韵珠,李保国主编,科学出版社,1998 29.《植物营养元素的土壤化学》,袁可能主编,科学出版社,1983 30.《土壤地理研究法》,赵其国,龚子同主编,科学出版社,1989 31.《土壤学》,林大仪主编,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32.《土壤肥料学》,范业宽、叶坤主编,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33.《土壤肥料学》,吴礼树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34.《土壤肥料学》,谢德体主编,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讲授纲要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章 第一章绪论 向上 目的要求: 使得学生了解土壤在人类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中的重要性、土壤学的任务与土壤学和相关学科的关系;掌握土壤及土壤肥力的内涵。 教学内容:

土壤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土壤学II》学习指导 ——供大农学各专业用 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土壤教研室编 二零一一年八月 绪论

1、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创立了()学说和归还学说,为植物营养和 施肥奠定了理论基础。 2、土壤圈处于()、()、()、()的中心部 位,是它们相互间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换的枢纽。 3、土壤四大肥力因素是指()、()、()和()。 4、土壤肥力按成因可分为()、();按有效性可分为 ()、()。 二、判断题 1、()没有生物,土壤就不能形成。 2、()土壤在地球表面是连续分布的。 3、()土壤肥力的四大因素中,以养分含量多少最重要。 4、()一般说来,砂性土壤的肥力比粘性土壤要高,所以农民比较喜欢砂性土 壤。 5、()在已开垦的土壤上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紧密结合在一起,分不出哪是自 然肥力,哪是人工能力。 三、名词解释 1、土壤 2、土壤肥力

1、土壤生产力和土壤肥力的关系 2、18世纪以来有哪些主要土壤学派? 五、论述题 1、土壤在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中有那些重要作用? 第一章土壤母质与土壤的形成

一、填空题 1、地壳中化学元素含量最高的两种元素是()和(),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是()。 2、按照矿物的起源,矿物可分为()、()两大类。 3、岩石按形成原因分为()、()和()三种类型。 4、按照二氧化硅的含量,岩浆岩可以分为()、()、()、 ()。 5、岩浆岩按成因和产状可分为()、()两类。 6、岩石矿物的风化作用按风化作用的因素和特点可分为()、 ()、()三类。 7、化学风化作用包括四种作用,它们是()、()、()、()。 8、岩石风化的三个阶段是()、()、() 9、土壤形成的五大自然因素是()、()、()、()和时间。 10、发育完全的自然土壤剖面至少有()、()和母质层三个层次。 11、岩浆岩一般具有()构造、沉积岩一般具有()构造、变质岩 一般具有()构造。 二、判断题 1、()高岭石是原生矿物。 2、()伊利石是原生矿物。 3、()云母的解理为不完全解理。 4、()花岗岩是变质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