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相等的算式

相等的算式

相等的算式
相等的算式

相等的算式

学法指导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一定坐过跷跷板吧?如果有两个小朋友坐跷跷板,一个重一点儿,一个轻一点儿,跷跷板就会一头高,一头低。跷跷板的两边如果一样高呢,那就说明这两个小朋友的体重相等。在数学王国中,如果不同算式的结果一样,它们就是相等的算式。例如:

1+7=2+6=3+5=4+4,这是加法相等的算式;

12-4=13-5=14-6=15-7,这是减法相等的算式;

2×5 =1×10,这是乘法相等的算式;

8÷4 =10÷5,这是除法相等的算式;

还有许多相等的算式,如:1+3=2×2 ,12÷3=9-5,等等。

要写出结果相等的算式,总的思想方法是匹配。

1.要写出相等的加法算式,就要先找出一个加数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从最大数到最小数之间一共有多少个数,与之匹配的另一个加数就有多少个,也就有多少种不同的填法了。

2.要写出相等的减法算式,就要先找出被减数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从最大数到最小数之间一共有多少个数,与之匹配的减数就有多少个,也就有多少种不同的填法了。

3.如果要写积相等的算式,就要想积相同的乘法口诀有哪几句。

4.如果要写商相等的算式,就要想和这个商相关的乘法口诀有哪几句。

这种题目有的育多种答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但只要我们能有条理地分析,从不同的角度全面思考,就可能写出全部的答案。

根据乘法口诀,你能写出几道积是l2的乘法算式?

口×口=12

【分析与解答】

要写出积是12的乘法算式,就要想积是12的乘法口诀有几句。积是12的乘法口诀有二六十二、三四十二这两句,根据这句口诀,就能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小朋友们还知道,1和一个数相乘,还等于这个数。因此还可以写出1×12= 12、12×1=12两个乘法算式。根据小朋友已有的知识,能写出6道积是12的乘法算式,它们是:

你全部想出来吗?

试一试1

小朋友,根据已有的知识,你能写出几道积是16的乘法算式?

口×口=16

小朋友,根据乘法口诀,你能写出几道商是3的除法算式?

口÷口=3

【分析与解答】

我们知道,根据一句乘法口诀可以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与3有关的乘法口诀有9句: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三四十二……三九二十七。口诀里的得数作被除数,几个三就用几作除数,写出的除法算式,商都是3。所以表内除法商是3的除法算式有9道:

3÷1=3 6÷2=3 9÷3=3

12÷4=3 15÷5=3 18÷6=3

21÷7=3 24÷8=3 27÷9=3

这些是根据乘法口诀写出的商是3的除法算式。等小朋友以后学习了笔算除法,还能写出许多商等于3的除法算式呢!如30÷10 =3,60÷20=3。

试一试2

小朋友,根据乘法口诀,你能写出几道商是5的除法算式?

口÷口=5

你能在下面的加法竖式里填上适当的数,使计算结果等于55吗?

想一想,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填法?(两个加数交换位置算一种填法。)

口口

+口口

5 5

【分析与解答】

两位数加两位数,和要等于55,如果随便写一种填法,并不难。只要先任意填一个比55小的两位数,再通过“和减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求出另一个两位数就可以了。但要知道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填法,就要有条理地思考。可以这么想:最小的两位数是10,与10匹配的另一个加数就是55 -10= 45,就可填出10 +45= 55。再把10依次加l、加2、加3……,45依次减1、减2、减3……,就可填出10 +45=11+44=12+43=……=27+28=55。由于两个加数交换位置算一种填法,只要求出10~ 27或28~ 45共有多少个数,就知道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填法了。27-10+1=18(种)或45-28+1=18(种)一共有18种不同的填法。

试一试3

你能在下面的加法竖式里填上适当的数,使汁算结果等于36吗?

想一想,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填法(两个加数交换位置算一种填法。)

口口

+口口

3 6

你能在下边的减法竖式里填上适当的数,使计算结果等于55吗?

想一想,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填法?

口口

—口口

5 5

【分析与解答】

可以这么想,最大的两位数是99,要使差是55,与99匹配的减数是99-55=44,所以可以填99-44=55。把99依次减1、减2、减3……,把44也依次减l、减2、减3……,就可得到99-44=98-43=97—42=······=65-10=55。只要算出65—99或10~ 44共有多少个数,就知道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填法了。99 - 65 +1= 35(种)或44-10+1= 35(种),一共有35种不同的填法。

试一试4

你能在下边的减法竖式里填上适当的数,使计算结果等于35吗?

想一想,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填法?

口口

—口口

3 5

你能在口里填上合适的数,使两边算式的得数相等吗。

5×3+5=口×口口×2=口÷8

6×6-6=口×口 24÷口=口×3

3×口-3=口×口口÷4=口÷7

【分析与解答】

这六道题都可根据乘法口诀来解答。左边三道是一种类型,可以根据等号左边算式的意义,想出相应的乘法口诀,再写出等号右边的算式。5×3+5表示3个5加1个5是4个5,就想到四五二十:6个6减1个6是5个6,就想到五六三十。因此,可以这样填:

3×口-3=口×口这道题,可先填出等号左边口里的数,再根据其意义,写出等号右边的等式,可以这么填:

右边三道需要把等号两边的数联系起来想:

口×2=口÷8,如果等号左边的口里填1,1×2 =2,2×8=16,等号右边的口里就填16;如果左边口里填2,2×2=4,4×8=32,右边的口里就填32······

可以这样想,要使等事情两边商都是1,就填

,要使商都是2,就填,要使商都是3,就填……试一试5

你能在口里填上合适的数,使两边算式的得数相等吗?

7×2+7=口×口口×4=口×9

8×6-8=口×口口÷5=口×3

9×口=口×口口-2=口÷3

把0、l、2.3、4.5、6、7、8、9这十个数填在口里(每个数只能用次),使下面的等式成立。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分析与解答】

要将0到9这个十个数分成和相等的五组加法算式,关键要知道每组算式的和是多少。因为0+1+2+3+4+5+6+7+8+9=45,所以每组算式的和是45÷5=9。这样,我们就可以很快将0到9这十个数写成和是9的5组加法算式,再填在口里:

试一试6

把1、2.3.4.5.6.7、8这几个数填在口里(每个数只能填一次),使下面的等式成立。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课内练习

1.在下面的加法坚式里填上适当的数,使计算结果等于68。

口口

+口口

6 8

2.在下面的减法竖式里填}二适当的数,使计算结果等于68。

口口

一口口

6 8

3.在口里填上适当的数,使两边算式的得数相等。

2×3+2=口×口口×2=口÷8

5×6-5=口×口 24÷口=口×3

4×口—口=口×口口÷4=口÷7

4.将1~9九个整数分别填入口里,使等式成立。

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

5.你能在口里填上合适的数,使下面的等式成立吗?想一想,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填法?

口-28=28-口

6.小朋友,你能把64拆分成四个数,分别填人方框中,使等式成立吗?

口+3=口-3=口×3=口÷3

*7.在口中填人三个相邻的一位数,使等式成立。

50-口=口×口

课外练习

1.在下面的加法竖式里填上适当的数,使计算结果等于49。

口口

+口口

4 9

2.在下面的减法竖式里填上适当的数,使计算结果等于49。

口口

—口口

4 9

3.想一想,下面算式的方框里各有几种填法?

8×口一口=口×口口÷4=口÷5 口×4=l6÷口

4.将1~8这八个数分别填人下面八个方框中,使等式成立。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5.在口里填上适当的数,使等式成立。

口-36=36-口

6.将18拆分成四个数,分别填人方框中,使等式成立。

口+2=口-2=口×2=口÷2

*7.按要求在括号里填数,使等式成立。

填相同的数:口+口=口×口

填不同的数:口+口=口×口

*8.用16、17、18、19这四个数(每个数只用一次),组成一道加减混合运算。

口+口一口=口

得数是6

得数是6、7的加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8~49页的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得数是6、7的加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会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知道根据一幅图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初步体会两个相加的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的合理性,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2、培养学生初步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的意识,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口算复习 1+4 *2+3 3+1 *4+1 1+2 1+1 3+2 打*的让学生说说怎么想的? 二、创设情境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3月12日是什么节日吗?(植树节) 出示植树图,让学生观察: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推工具车来的有几人?排队来的又有几人? 帮助学生整理:图中的小朋友来植树,1人推着小车,5人排着队。 提出问题: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 二、探究理解 1、引导列式。 想一想,求一共来了多少人,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用加法算?可以怎样列式? 小朋友自己试一试写出一道算式。 交流列式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列式,先板书出一道算式。 大家都来想一想: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得数6是怎样算出来的?要求一共有多少人,还可以怎样列式? 启发学生说出另一道算式,教师板书。 这道算式又表示什么意思呢?得数6 又是怎样算出来的? 2、讨论理解。

提问:这两道算式有什么不同?它们的计算结果都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要求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可以把推车来的1人和排队来的5人合起来,也可以把排队来的5人和推车来的1人合起来。列出的加法算式可以是1+5 =6,也可以是5+1=6。 齐读两个算式。 三、完成“试一试” 看图说出图意:左边有3个青辣椒,右边4个红辣椒。 求一共多少个,能不能列出不同的算式?自己试一试。 组织交流,要求说出每道算式个表示什么意思,得数是怎样算出来的。教师板书。 小结:求一共多少个辣椒,可以用左边的3个加右边的4个,也可以用右边的4个加左边的3个。因为3和4合起来是7,所以3+4或4+3都等于7。 集体读算式。 四、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先用学具照样子摆一摆,再根据摆的学具填写算式和得数。 引导学生独立说一说,每组的两道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得数各是怎样算出来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是怎样计算的。(教师板书算式) 根据算式的有序排列,说明本课学习的内容并板书课题。 集体读一读得数是6、7的加法算式,并说说怎样记这些算式比较容易。 3、“想想做做”第3题。 先各自连线,再要求得数是6、7的加法算式各有哪些?(教师板书算式)根据算式的有序排列,说明本课学习的内容并板书课题。 集体读一读得数是6、7的加法算式,并说说怎样记这些算式比较容易。 4、“想想做做”第4题。 比比谁做得又对又快。 5、猜一猜:出示数字 6、7,让学生猜猜后面躲着哪个算式?

分析化学计算公式汇总

分析化学主要计算公式总结 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1)误差 绝对误差δ=x-μ相对误差=δ/μ*100% (2)绝对平均偏差: △=(│△1│+│△2│+……+│△n│)/n (△为平均绝对误差;△1、△2、……△n为各次测量的平均绝对误差)。(3)标准偏差 相对标准偏差(RSD)或称变异系数(CV) RSD=S/X*100% (4)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真值落在μ±1σ区间的几率即置信度为68.3% *置信度——可靠程度 *一定置信度下的置信区间——μ±1σ

对于有限次数测定真值μ与平均值x之间有如下关系: s:为标准偏差 n:为测定次数 t:为选定的某一置信度下的几率系数(统计因子) (5)单个样本的t检验 目的:比较样本均数所代表的未知总体均数μ和已知总体均数μ0。 计算公式: t统计量: 自由度:v=n - 1 适用条件: (1) 已知一个总体均数; (2) 可得到一个样本均数及该样本标准误; (3) 样本来自正态或近似正态总体。 n=35, =3.42, S =0.40,

(备择假设 , (6)F检验法是英国统计学家Fisher提出的,主要通过比较两组数据的方差 S^2,以确定他们的精密度是否有显著性差异。至于两组数据之间是否存在系统误差,则在进行F检验并确定它们的精密度没有显著性差异之后,再进行t 检验。样本标准偏差的平方,即(“^2”是表示平方):S^2=∑(X-X平均)^2/(n-1)

两组数据就能得到两个S^2值,S 大^2和S 小^2 F=S 大^2/S 小^2 由表中f 大和f 小(f 为自由度n-1),查得F 表, 然后计算的F 值与查表得到的F 表值比较,如果 F < F 表 表明两组数据没有显著差异; F ≥ F 表 表明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 (7)可疑问值的取舍: G 检验法 G=S x x - 第4章 酸碱滴定法 (1)共轭酸碱对Ka 与Kb 间的关系:KaKb=Kw (2)酸碱型体平衡浓度([ ]),分析浓度(c )和分布系数(δa )之间的关系 (3)一元强酸溶液的pH 的计算 [H + ]= 2 4w 2K c c ++ 精确式 pH=-lg c 近似式 (4)一元弱酸溶液pH 的计算 [H + ]=w a ]HA [K K + 精 确式(5-11) ( 关于[H + ]的一元三次方程)

得数是6

《得数是6、7的加法》教学案例 东方市第一小学文婷 2013——2014年第一学期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8-49页的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得数是6、7的加法。 2、通过观察、比较,初步知道交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不变。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初步学会从一道加法算式推想出相应的另一道加法算式。 2、进一步巩固加法的含义:初步学会看一幅图列两道加法算式,培养初步的比较、联想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学具盒、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2= 2-1= 5-5= 3+2= 5-3=

5+0= 1+4= 3+1= 2+3= 4-2= 选“3+2”指名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看图写算式。 ○○○○○ ○○○○○ ()+()= ()()+()=() 二、创设情境 出示植树图,让学生观察。问: 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推工具车来的有几人?排队来的又有几人? 提出问题: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 三、教学新课 1、引导列式。 (1)想一想,求一共来了多少人,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用加法算?可以怎样列式?

(2)小朋友先商量商量,再写出算式。 (3)交流列式情况。 (4)根据学生的列式,板书: 1+5=6 (5)指名说说这道算式的意思,得数6是怎样算出来的? (6)再想一想,求一共多少人,还可以怎样列式? (7)启发学生说出另一道算式,板书: 5+1=6 (8)再问,这道算式又表示什么意思呢?得数6又是怎样算出来的? 2、讨论理解。 问:这两道算式有什么不同?它们的计算结果都表示什么意思? (1)生回答。 (2)小结。(指出列出的加法算式可以是1+5=6,也可以是5+1=6。)(3)把两道算式读一读。 四、完成“试一试”

复杂峰型的耦合常数及化学位移标注法

复杂峰型的偶合常数及化学位移标注法 (1) ddd (doublet of doublet of doublets) 特点:8 条谱线,相对高度大约为1:1:1:1:1:1:1:1 J1= a-b(a,b 为化学位移值,峰值,下同)×核磁兆数(如为500MHz,则剩以500); J2=[(a+b)/2-d]×核磁兆数; J3=[(a+b)/2-e]×核磁兆数; 化学位移值为(d+e)/2 实例:

1.58 (ddd, J =14.5, 13.0, 5.5 Hz, 1H ) 更简单的偶合常数计算法: 第一条线减去第二条线的值乘以核磁兆数(我们核磁为500MHz,下同)(1.613-1.602)×500=5.5Hz (注:用第七条线减去第八条线结果相同(1.558-1.547)×500=5.5Hz) 第一条线减去第三条线的值乘以核磁兆数 (1.613-1.587)×500=13.0 Hz 第一条线减去第四条线的值乘以核磁兆数 (1.613-1.584)×500=14.5 Hz 其他简单的ddd 峰 实例: 4.02 (ddd, J =12.5, 5.0, 3.0 Hz, 1H ) (4.041-4.035) ×500=3.0 Hz (4.041-4.031) ×500=5.0 Hz (4.041-4.016) ×500=12.5 Hz (2) dt (doublet of triplets) 特点:6 条谱线,两个明显的三重峰,积分值为1

实例: 2.40 (dt, J =15.0, 2.5 Hz, 1H) 偶合常数计算法: 第二条线减去第五条线的值乘以核磁兆数 (2.419-2.389)×500=15 Hz (注:用第一条线减去第四条线乘以核磁兆数亦可) 用第一条线减去第二条线乘以核磁兆数 (2.424-2.419)×500=2.5Hz (3) td (triplet of doublets) 特点:6 条谱线,一个明显的三重峰(三重峰的每一个峰再分裂成两个峰),积分值为1

小学数学一年级得数是6、7的加减法

小学数学一年级得数是6、7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得数是6、7的加减法,让学生经历由具体情境抽象出得数是6、7的加减法的过程,能够正确地计算得数是6、7的加减法。 2、通过游戏等方式,使学生在具体的观察与动手操作活动中学会得数是“6”和“7”的加减法,发展学生的数感。 3、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直观的参与到讨论得数是6、7的加减法活动中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6”、“7”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 教具准备:磁扣磁板挂图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能说说你们喜欢做什么游戏吗?今天教师也要和你们一起来做游戏,你们欢迎我吗?那我们今天就来做一个猜数游戏。(板书课题:猜数游戏) 师:对于能够积极参加游戏并遵守游戏规则的同学老师将会奖励他一枚笑脸,谁得到的笑脸最多,谁就是今天游戏的获胜者。 师:游戏规则是这样的:1、能认真听老师提出的要求。2、能倾听小朋友们的发言。3、回答问题声音响亮,说话完整。听清楚游戏规则了吗?好,下面我们先来做一个单手猜数的游戏。 二、猜数游戏 1、数数 师:请同学们数出我在黑板上贴了多少枚棋子?(师贴,生数) 师:好,现在我从中拿出一部分,谁来猜猜我手中有多少枚棋子? (学生或许猜多了或者是少了,教师给予相应的“多了”或“少了”的提示) 师:他猜的对不对呢,请同学们一起来数数。(师在黑板上贴出来) 2、拆分“2”与“4” 师:现在老师把这6枚棋子分成2堆,注意观察,老师左边摆了几枚棋子,右边摆了几枚,一共是多少枚棋子呢?谁能完整的说一说? 生:左边摆了2枚,右边摆了4枚,一共摆了6枚。 师:根据这个你能列出2个加法算式吗? 生:2+4=6 4+2=6 (板书2+4=6 4+2=6 ) 师:那么如果老师把这6枚棋子贴在黑板上2枚,谁知道我手中握着几枚? 生:4枚。 师:你怎么肯定是4枚? 生:因为一共是6枚,减掉黑板上的2枚,所以手中就有4枚了。 师:你能列出减法算式吗? 生:6-2=4 (板书6-2=4) 师:如果我在黑板上贴了4枚,谁知道我手中又有多少枚呢? 生:2枚 师:你怎么知道是2枚呢?用减法算式表示呢? 生:6-4=2 (板书6-4=2) 3、学生带领做游戏 师:刚才同学们猜的有理有据,所以都猜对了,那么还是这6枚棋子谁愿意当小老师领大家来做这个游戏呢?

得数是6和7的加减法

得数是6、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2、43、44页。 教学目的 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图意,正确列式,理解加法、减法算式含义,会计算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和7以内的减法。 2.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和6、7的减法。通过观察和比较,使学生初步知道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教学准备 卡片、小棒、数字卡片、圆片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算式,说得数。 3+1 4+1 3+2 4+0 3-3 5-3 5-0 2+2 4-3 3-2 5-4 1+3 2.复习6和7的组成(看到一个6或7的组成,你还能想到什么?) 6 6 6 ╱╲╱╲╱╲ () 1 4 ()() 3 7 7 7 ╱╲╱╲╱╲ 6 ()()2 4 () 二、新授课 1.教学5+1和1+5。 (1)出示小朋友数小棒图。 观察:图上有几个小朋友在数小棒?他们坐的位置是怎样的?桌上有几根小棒?小棒放在什么地方? (2)指导学生摆小棒列算式。 ①每一个同学拿出6根小棒,左边摆5根小棒,右边摆1根小棒,谁能说一说这一幅图的意思?从左往右看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 列式:5+1=6 为什么5+1等于6?谁能说说你是怎样想?(可以这样想:5和1组成6,所以5+1=6) ②请大家从右往左看,想一想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

列式:1+5=6 为什么1+5等于6?谁能说说你是怎样想?(可以这样想:1和5组成6,所以1+5=6) ③比较:看的是同一幅图,为什么却能列出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呢?(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然后由教师进行总结。) 教师:刚才同学们看的是同一幅图,由于看的方向不一样,小棒的排列顺序就是不一样。从左往右看,小棒的排列是5和1,从右往左看,小棒的排列是1和5。由于观察的方向不同,所以就写出了两个不同的算式。全班同学齐读两个算式。 问:这两个算式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先引导学生说相同点:两道题都是加法,相加的两个数都是5和1,得数都是6。不同点:相加的两个数调换了位置。 小结:从看小棒图中,我们知道了一幅图可以列两个加法算式,在加法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调换了位置,得数不变。 2.教学4+2和2+4。 (1)让学生用小花操作:左边摆4朵小红花,右边摆2朵小黄花。 教师:请同学们认真看自己摆的小花。从左往右看,先是几朵小红花?后是几朵小黄花?(先是4朵小红花,后是2朵小黄花。)一共有几朵花?怎样列算式? 算式:4+2=6 (2)比较4+2=6的2+4=6。 问:如果不看图,怎样想4+2等于几呢?(想:4和2组成6,所以2加4等于6。) 怎样想:2加4得几呢?(4加2得6,因为调换4和2 的位置,得数不变,所以2加4等于6。) 3.教学7-1和7-6。 (1)指导学生摆圆片列算式: 学生动手先摆7个圆片,然后用小棒分出6和1。 提问:这幅图是什么意思?从左往右看,7分成了哪两部分?从7里面去掉被小棒分出去的部分,还剩多少个小圆片?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列式:7-1=6 提问:这幅图从右往左看,7分成了哪两部分?从7里去掉被小棒分出去的部分,还剩多少个小圆片?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列式:7-6=1 (2)提问:计算7-1时怎样想算得快?(7可以分成1和6,所以7-1=6)7-6为什么等于1?(7可以分成1和6,所以7-6=1)。 (3)讨论:为什么同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减法算式?(因为同一幅图观察的角度不同,顺序不同,所以可以列出不同的两个减法算式。)全班同学齐读两个算式。

分析化学(第二版)主要计算公式汇总

v1.0 可编辑可修改 分析化学(第二版)主要计算公式总结 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1)误差 绝对误差δ=x-μ相对误差=δ/μ*100% (2)绝对平均偏差: △=(│△1│+│△2│+……+│△n│)/n (△为平均绝对误差;△1、△2、……△n 为各次测量的平均绝对误差)。 (3)标准偏差 相对标准偏差(RSD)或称变异系数(CV) RSD=S/X*100% (4)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真值落在μ±1σ区间的几率即置信度为% *置信度——可靠程度 *一定置信度下的置信区间——μ±1σ

对于有限次数测定真值μ与平均值x之间有如下关系: s:为标准偏差 n:为测定次数 t:为选定的某一置信度下的几率系数(统计因子) (5)单个样本的t检验 目的:比较样本均数所代表的未知总体均数μ和已知总体均数μ0。 计算公式: t统计量: 自由度:v=n - 1 适用条件: (1) 已知一个总体均数; (2) 可得到一个样本均数及该样本标准误; (3) 样本来自正态或近似正态总体。 例1 难产儿出生体重n=35, =, S =, 一般婴儿出生体重μ0=(大规模调查获得),问相同否

双侧检验,检验水准:α= ,v=n-1=35-1=34 3.查相应界值表,确定P值,下结论 查附表1, / = ,t < / ,P >,按α=水准,不拒绝H0,两者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6)F检验法是英国统计学家Fisher提出的,主要通过比较两组数据的方差 S^2,以确定他们的精密度是否有显著性差异。至于两组数据之间是否存在系统误差,则在进行F 检验并确定它们的精密度没有显著性差异之后,再进行t 检验。样本标准偏差的平方,即(“^2”是表示平方): S^2=∑(X-X平均)^2/(n-1) 两组数据就能得到两个S^2值,S大^2和S小^2 F=S大^2/S小^2 由表中f大和f小(f为自由度n-1),查得F表, 然后计算的F值与查表得到的F表值比较,如果 F < F表表明两组数据没有显著差异;

得数是6.7的加法

《得数是 6、7的加法》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学科第一册第 52、5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一图一式”到“一图两式”的过度学习,让学生初步体会两个加数位置交换得数不变的合理性。体会数量之间的关系。 2.鼓励学生在观看多媒体动画课件中提出问题,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掌握所学的知识。在观察、思考和操作中,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的意识以及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 3.联系实际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从日常生活出发,从多方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发展初步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亲爱的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的课堂来了一位新同学,认识吗?看!他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1、出示图 2、求一共带来几个水果?你会列式吗? 二、导入: 谈话: xx羊告诉我: 这些果树都是大哥哥、大姐姐们在春天种下的,你知道吗《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在这一天,有许多小朋友们踊跃参加植树活动。 你们看!又有一群小朋友来植树了。 三、新课: 1.教学例题: 师: 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 一一来说自己看到的信息。 师: 同学们,你们说得非常棒,你们想不想听听喜羊羊给我们提出什么问题呢?生: 想。 师: 喜羊羊说“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师生齐读)

师: 看到要求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这一问题,你认为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生: 加法。(板书: 加法) 师: 你会列算式吗? 生:5+1=6 师:5+1表示什么意思? 生: 排队的5人加上运树苗的1人。 师: 谁还能列出不同的算式呢? 生:1+5=6 师:1+5表示什么意思? 生: 运树苗的1人加上排队的5人。 师:6表示什么意思? 生:6表示一共有6人。 师:

得数是6、7的加法

得数是6、7的加法 常州市东方小学陆琴花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初步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和是6、7的加法。 2.使学生从小朋友参加植树活动的情境中知道根据一幅图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体会两道相应的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与现实问题间的联系,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 教学重点: 理解图画应用题,明确图意。 教学过程: 游戏:分与合 一、探究理解 1.创设情境、观察列式。 (1)谈话: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植树能绿化家园,改善我们的环境,你们看小朋友也去参加植树活动了。 师:仔细观察,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排队来的有几人?推工具车来的有几人? 帮助学生整理:小朋友们来植树,排队来的有5人,推工具车来的有1人。 (2)师: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都认为是6人?怎样列式?(生列式) 师板书5+1=6 1+5=6 5+1=6这个算式在画面上你是按什么方向观察的呢? 这样列式是用画面中哪一部分的人数和哪一部分的人数合起来?谁能完整的说一说5+1=6表示什么意思?(2人说) 师: 5+1=6表示排队来的5个人和推车来的1个人合起来一共来了6个人。 1+5=6是怎样观察的呢?表示什么意思?6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2.讨论理解。 (1)师:小朋友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用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解决了同一个问题。你发现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不同的地方?1和5交换了位置,得数没变?为什么呢? (2)小结:相加的两个数1、5位置虽然交换了,但都是表示把这两个数合起来的意思,得数都是6。 (3)应用:我们学过的算式中也藏着这样的规律,老师报一道算式,你还能报出另一道算式吗?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两道加法算式吗? 3.完成“试一试”。 谈话:春天悄悄过去了,经过阳光明媚的夏天,我们迎来了丰收的秋天,看,辣椒丰收了! 让学生说说图意。 (1)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辣椒,你能很快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吗?

各种的化学位移值经验计算方法及常见氢核的化学位移

各种的化学位移值经验计算方法及常见氢核的化学位移 1.烷烃和取代烷烃中1H的化学位移 (1)可从表4-6直接查得取代基碳上的质子化学位移值。取代基对碳上的质子化学位移也有一定影响,在计算碳上的质子化学位移值时,应将表4-7中位的各种取代基影响值加到表4-6中的化学位移值上。 32 X CH3X CH2X CHX -R 0.9 1.3 1.5 -CH=CH2 1.7 1.9 2.6 -CH=CH-CH=CH2 1.8 CH2=CH-C=CH2 2.0 2.2 2.3 -CH=N- 2.0 - - -C CH 2.0 2.2 - -COOR,-COOAr 2.0 2.1 2.2 -CN 2.0 2.5 2.7 -CONH2,-CONR2 2.0 2.0 2.1 -COOH 2.1 2.3 2.6 -COR 2.1 2.4 2.5 -SH,-SR 2.1 2.4 2.5 -I 2.2 3.1 4.2 -NH2,-NR2 2.1 2.5 2.9 -CHO 2.2 2.2 2.4 -Ph 2.3 2.6 2.9 -Br 2.6 3.3 4.1 -NHCOR,-NRCOR 2.9 3.3 3.5 -Cl 3.0 3.4 4.0 -OCOR 3.6 4.1 5.0 -OR 3.3 3.3 3.8 -N+R3 3.3 3.4 3.5 -OH 3.4 3.6 3.8 -OAr 3.7 3.9 4.0 -OCOAr 3.9 4.2 5.1 -NO2 4.3 4.4 4.6 注:表中R表示烷基,Ar表示芳香基。 32 X CH3-C-X CH2-C-X CH-C-X X CH3-C-X CH2-C-X CH-C-X -C=C-0.1 0.1 0.1 -Br 0.8 0.6 0.25 -COOH,-COOR 0.2 0.2 0.2 -NHCOR 0.1 0.1 0.1 -CN 0.5 0.4 0.4 -Cl 0.6 0.4 0 -CONH20.25 0.2 0.2 -OH,-OR 0.3 0.2 0.2 -COR,-CHO 0.3 0.2 0.2 -OCOR 0.4 0.3 0.3 -SH,-SR 0.45 0.3 0.2 -OPh 0.4 0.35 0.3

得数是6.7的加法的教案

《得数是6、7的加法》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学科第一册第52、5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一图一式”到“一图两式”的过度学习,让学生初步体会两个加数位置交换得数不变的合理性。体会数量之间的关系。 2.鼓励学生在观看多媒体动画课件中提出问题,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掌握所学的知识。在观察、思考和操作中,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的意识以及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 3.联系实际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从日常生活出发,从多方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发展初步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亲爱的小朋友们,今天啊,聪明的喜羊羊也来参加我们的课堂学习,我们让他跟大家打个招呼吧!他呀,带来了一些口算题,想考考大家。 2+2= 2-1= 5-5= 3+2= 5-3= 2+3= 二、导入: 谈话:你参加过植树活动吗? 植树能绿化我们的家园,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所以小朋友们踊跃参加植树活动,你们看又有一群小朋友来植树了。 三、新课: 1.教学例题: 师:你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一一来说自己看到的信息。 师:同学们,你们说得非常棒,你们想不想听听喜羊羊给我们提出什么问题呢? 生:想。 师:喜羊羊说“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师生齐读) 师:看到要求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这一问题,你认为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解

得数是6

《得数是6的加法》(第一课时),适合培智一年级学生。得数是6的加法 教学目标: 1.通过情景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得数是6(1+5=6、5+1=6)的加法,初步理解加法意义。 2.通过理解图例初步引导学生理解算式的意思,锻炼看图知意和语言表达能力。 3.能用学具计算加法算式,锻炼动手操作能力。 4.在数学活动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 1.会读、会写所学的加法算式。 2.能根据情境图说简单的句子,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3.在老师的指导下能用学具学着计算,锻炼动手操作能力。 1.能跟读所学的加法算式。 2.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遵守课堂纪律。 教学重(难)点: 掌握得数是6的两个加法算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小朋友们,我们又新学了两个加法算式,还记得吗?(出示学过的加法算式,学生口算。)

二、探索新知 1.情境创设 你们知道3月12日是什么节日吗?(植树节)小朋友们去种树呢,你们看。 有几个人去种树?(训练C组的学生数数,并说句子“有5个人种树”) 看又来了1个推车的小朋友,现在一共有几个人?(训练C 组的学生数数,并说“一共有6个人“) 有5个人种树,又来了1个人,一共有6个人。你能连起来说说吗?(指导A、B组的学生说) 那用加法算式怎么表示呢?(让A组的学生尝试说) 是5+1=6,跟老师一起读。(领读) 谁会读这个加法算式的?(关注C、D组的学生) 这个5指的是谁?1呢?6呢? 2.动手操作 对了,有5个人种树,又来了1个人,一共有6个人。这个加法算式是5+1=6.我们再一起把这个算式读一读。(学生齐读) 我们来摆一摆这个加法算式,你想怎么摆呢?(请A组的学生试着说) 来看老师是怎么摆的?先摆5个,再摆1个,合起来一共是6个,就是5+1=6。(课件出示)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课时得数是6、7的加法》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第5课时得数是6、7的加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52--5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和是6、7的加减算式。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发展初步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初步感受简单的函数思想。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由一道加法算式的得数推想出另一道相应的加法算式的得数,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投影片、画图,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复习5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摘苹果: 1+2 2+3 2+2 3-1 5-1 4-0 5-4 3+0 3-2 4-2 4+1 0+5 2 、复习6、7的合成 夺星大战:☆☆☆☆☆ 5 1 4 3 1 6 4 2 2 5 3 、情境导入:创建“绿色校园”的活动正在我们学校积极开展。植物既能绿化我们的家园,又能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你们看,又有一群小朋友来植树了!(出示例题情境图) 二、思索探究: 1、教学例题: 1)观察情境图:谁来说说这副图的意思?

谁能根据图的意思提一个问题?指名答。 课件出示: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可以怎样列式呢?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5+1=6 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得数6是怎么算出来的?还可以怎样列式呢?指名说。师板书: 1+5=6 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得数6又是怎么算出来的?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这一幅图列出了两道算式。 2)思索探究:看这两道算式,观察加号前面的数、加号后面的数和得数,你们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和想法告诉你的小伙伴?(同桌交流)组织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求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可以把推车来的1人和排队来的5人合起来,也可以把排队来的5人和推车来的1人合起来。列出的算式可以是1+5=6,也可以是5+1=6。 4)齐读两道算式。 2、教学“试一试”。 1)师:小朋友种完树,来到菜园,看见了……,出示课件,你看明白了吗? 请小朋友同桌互相说一说。 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听?指名学生回答。 2)谁能提出一个问题考考大家?指名说。 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辣椒可以怎样列式呢? 请小朋友打开书翻到52页的试一试,自己填一填。 3)指名学生汇报。 这样列式是什么意思呢?得数都是几?为什么得数都是7呢? 4)观察这两道算式,你又发现了什么呢? 3、小结:刚才我们看了一幅图,列了两道算式,两道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调换了位置,得数不变。 4、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得数是6、7的加法算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研究的内容。(出示课题,师板书) 三、组织练习。

化学位移计算公式

化学位移计算公式https://www.wendangku.net/doc/ab15714818.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各种的化学位移值经验计算方法 1.烷烃和取代烷烃中1H的化学位移 (1)可从表4-6直接查得取代基碳上的质子化学位移值。取代基对碳上的质子化学位移也有一定影响,在计算碳上的质子化学位移值时,应将表4-7中位的各种取代基影响值加到表4-6中的化学位移值上。 表4-6 不同取代基时CH3X、CH2X和CHX的质子化学位移(δ/ppm) X CH 3X CH 2 X CHX -R 0.9 1.3 1.5 -CH=CH2 1.7 1.9 2.6 -CH=CH-CH=CH2 1.8 CH 2=CH-C=CH 2 2.0 2.2 2.3 -CH=N- 2.0 - - -C≡CH 2.0 2.2 - -COOR,-COOAr 2.0 2.1 2.2 -CN 2.0 2.5 2.7 -CONH2,-CONR2 2.0 2.0 2.1 -COOH 2.1 2.3 2.6 -COR 2.1 2.4 2.5 -SH,-SR 2.1 2.4 2.5 -I 2.2 3.1 4.2 -NH2,-NR2 2.1 2.5 2.9 -CHO 2.2 2.2 2.4 -Ph 2.3 2.6 2.9 -Br 2.6 3.3 4.1 -NHCOR,-NRCOR 2.9 3.3 3.5 -Cl 3.0 3.4 4.0 -OCOR 3.6 4.1 5.0 -OR 3.3 3.3 3.8 -N+R3 3.3 3.4 3.5 -OH 3.4 3.6 3.8 -OAr 3.7 3.9 4.0 -OCOAr 3.9 4.2 5.1 -NO2 4.3 4.4 4.6 注:表中R表示烷基,Ar表示芳香基。 表4-7 取代基X对β位CH3、CH2、CH质子化学位移值的影响 X CH 3-C-CH 2 -C-CH-C-X X CH 3 -C-CH 2 -C-CH-C-X

得数是6、7的加法

1128 得数是6、7的加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2~53页例5、“试一试”及“想想做做”第1~7题。 教学目标: 1.是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算式。 2.使学生从具体情境中理解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体会两道相应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与现实问题的联系,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植树图,让学生观察。 提问: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推工具车的有几人?排着队的有几人? 整理小结:图中的小朋友来植树,1人是推着工具车来的,5人是排队来的,合起来一共有6人。 提出要求:你能根据图意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吗? 【设计说明:在学生直接提取图中的基本信息之后,要求他们根据这些信息,列出两道加法算式,既有利于学生感知加法算式与相关实际问题的内在关联,又避免了过早要求学生列式解答实际问题,较好地把握了教学要求的分寸。】 二、探究理解 1.根据学生的列式,先板书出一道算式。 提问: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得数6是怎么算出来的? 追问:还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另一道算式,并让学生说说它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2.讨论理解。 提问:这两道算式有什么不同?它们的计算结果都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根据图意,可以把推车来的1人和排成队的5人合起来得到一共有6人植树;也可以把排成队的5人和推车来的1人合起来,同样得到一共有6人植树。列出的加法算式可以是1+5=6,也可以是5+1=6。 读一读这两道算式。 【设计说明:结合具体情境,从加法的含义出发,突出对比,让学生在思考中体会两道算式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对加法含义的认识和对加法计算方法的理解。】

化学位移计算公式

各种的化学位移值经验计算方法 1.烷烃和取代烷烃中1H的化学位移 (1)可从表4-6直接查得取代基碳上的质子化学位移值。取代基对碳上的质子化学位移也有一定影响,在计算碳上的质子化学位移值时,应将表4-7中位的各种取代基影响值加到表4-6中的化学位移值上。 32 X CH3X CH2X CHX -R 0.9 1.3 1.5 -CH=CH2 1.7 1.9 2.6 -CH=CH-CH=CH2 1.8 CH2=CH-C=CH2 2.0 2.2 2.3 -CH=N- 2.0 - - -C CH 2.0 2.2 - -COOR,-COOAr 2.0 2.1 2.2 -CN 2.0 2.5 2.7 -CONH2,-CONR2 2.0 2.0 2.1 -COOH 2.1 2.3 2.6 -COR 2.1 2.4 2.5 -SH,-SR 2.1 2.4 2.5 -I 2.2 3.1 4.2 -NH2,-NR2 2.1 2.5 2.9 -CHO 2.2 2.2 2.4 -Ph 2.3 2.6 2.9 -Br 2.6 3.3 4.1 -NHCOR,-NRCOR 2.9 3.3 3.5 -Cl 3.0 3.4 4.0 -OCOR 3.6 4.1 5.0 -OR 3.3 3.3 3.8 -N+R3 3.3 3.4 3.5 -OH 3.4 3.6 3.8 -OAr 3.7 3.9 4.0 -OCOAr 3.9 4.2 5.1 -NO2 4.3 4.4 4.6 注:表中R表示烷基,Ar表示芳香基。 表4-7 取代基X对位CH3、CH2、CH质子化学位移值的影响 X CH3-C-X CH2-C-X CH-C-X X CH3-C-X CH2-C-X CH-C-X -C=C-0.1 0.1 0.1 -Br 0.8 0.6 0.25 -COOH,-COOR 0.2 0.2 0.2 -NHCOR 0.1 0.1 0.1 -CN 0.5 0.4 0.4 -Cl 0.6 0.4 0 -CONH20.25 0.2 0.2 -OH,-OR 0.3 0.2 0.2 -COR,-CHO 0.3 0.2 0.2 -OCOR 0.4 0.3 0.3

得数是6、7的加法

得数是6、7的加法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48~49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得数是6、7的加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 2、使学生从具体情境中理解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体会两个相加的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的合理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与现实问题的联系,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两道相应的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能用数的分与合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体会交换两个加数位置,得数不变的合理性。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每人准备6个小花片 教学过程: 一、前提准备,导入新课 谈话:小朋友们,3月12日是植树节,阳光小队的小朋友也参加了植树活动,咱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二、教学新知、引导探究 (一)教学例题 课件演示学生植树的画面,提问: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师:白菜老师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出示:一共有多少人植树?) 师:现在谁能把这几句话连起来完整地说一说图意?(原来有5个小朋友,又来了1个小朋友,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 师:小朋友说得真棒!我们来看,在图的上方有5个同学,又来了一个推车的同学,求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该怎样列式呢?先想一想,再和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说一说。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列式的? 板书:5+1=6 师:5+1=6中的5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得数6表示什么?(5表示原来的5个小朋友,1表示后面来的1个小朋友,6表示一共来了6个人植树。)谁能完整地说一说5+1=6这道算式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得数6是怎么算出来的呢?还有谁的算法跟他的不一样? 师:小朋友的方法可真多呀,我们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也可以用想合成的方法,这么多的方法,你们觉得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 师:有没有同学想出的算式跟他的不一样? 板书:1+5=6 师:这道算式表示的又是什么意思?仔细观察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先想一想,再把你的发现告诉你旁边的小朋友。 师:谁来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师:两个不同的算式,算出来的得数怎么会是一样呢?

得数是6的加法

《得数是6的加法》教学设计 执教者:韩金媚教学时间:2015年11月16日教学目标: 1.通过情景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得数是6(1+5=6、5+1=6)的加法,初步理解加法意义。 2.通过理解图例初步引导学生理解算式的意思,锻炼看图知意,语言表达能力。 3.能用学具计算加法算式,锻炼动手操作能力。 4.在数学活动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掌握得数是6的两个加法算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小朋友们,我们又新学了两个加法算式,还记得吗?(出示学过的加法算式,学生口算。) 二、探索新知 1.情境创设 你们知道3月12日是什么节日吗?(植树节)小朋友们去种树呢,你们看。 有几个人去种树?(训练C组的学生数数,并说句子“有5个人种树”) 看又来了1个推车的小朋友,现在一共有几个人?(训练C 组的学生数数,并说“一共有6个人“)

有5个人种树,又来了1个人,一共有6个人。你能连起来说说吗?(指导A、B组的学生说) 那用加法算式怎么表示呢?(让A组的学生尝试说)是5+1=6,跟老师一起读。(领读) 谁会读这个加法算式的?(关注C、D组的学生)这个5指的是谁?1呢?6呢? 2.动手操作 对了,有5个人种树,又来了1个人,一共有6个人。这个加法算式是5+1=6.我们再一起把这个算式读一读。(学生齐读)我们来摆一摆这个加法算式,你想怎么摆呢?(请A组的学生试着说) 来看老师是怎么摆的?先摆5个,再摆1个,合起来一共是6个,就是5+1=6。(课件出示) 现在由我们小朋友摆一摆了,就像老师这样摆,能吗? 先用雪花片摆一摆,摆完以后说说这个加法算式。(学生动手操作) 3.课堂休息 现在我们跟着这些小朋友们一起去植树吧!(儿歌欣赏) 4.加数交换 现在老师要考考小朋友们了。 你能说说这个图的意思吗?(让A组的学生试着说) 你能列一个加法算式吗?(让B组的学生试着说) 你能读读吗?(领读、个别读)(关注C、D组的学生)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得数是6的加法算式,你能读读这两个加法算式吗?(个别读)

一年级数学上册 得数是6,7的加法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得数是6,7的加法教案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第 48、49页内容。 教材简析: 教学从得数是 6、7的加法开始由过去的一图一式过渡到一图两式,重视学生对加法含义的认识及内在联系的体会。教材安排了两组算式作为例题,其余一些得数是6或7的加法,都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合作等方法去探索,学会计算,以及促进学生学习数学,并感受方法与过程。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进一步理解加法含义的基础上,掌握计算和是 6、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一幅图列两道加法算式的学习,体会两道算式之间的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直观图让学生初步认识加法问题的数量关系,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由“一图”列出“两式”,并能正确、合理的计算出“两式”结果。 教学难点:

根据一副图写两个算式。 教学准备: 教师: 教学主题图,黄圆片4个,红圆片2个,2个邮箱贴图,7个辣椒图片。 学生: 黄圆片4个,红圆片5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奠定基础 我们已经学习了6.7的合成,下面我们来开开小火车。 师: 出示卡片6(生: 依次说出6的合成);出示卡片7(生: 依次说出7的合成)。 同学们可真棒,今天我们就在学习了6.7的合成的基础上,一起来学习《得数是 6、7的加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复习旧知,为新知打下基础,简洁明了。] 二、运用情境,探索交流 (一)、创设情境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阳光小队的队员又出发了,你们瞧!(教师出示主题图)。[设计意图: 从植树这个生活情境入手,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1.他们在干什么呀?(植树)观察一下,你看到了什么? (原来有5个小朋友去植树,又来了1个小朋友。) 2.xx: 你观察的可真仔细。根据这个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3.xx: 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加法) [设计意图: 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复习看图说3句话,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便于以下的教学。] (二)学习5+1和1+5 1、师: 好,你怎么列式回答的?(5+1=6) 这里的5表示什么意思?(原来有5个小朋友);1表示什么意思?(后来来的一个);那6呢?(一共有6个小朋友)。 师: 我们知道了每个数字的意思,那谁能合起来说说这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呢?(原来的5个小朋友和后来的1个小朋友合起来就是6个小朋友。) [设计意图:

得数是6

得数是6、7的加法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吸铁石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奠定基础 这节课老师要先和大家做几个数学小游戏,准备好的小朋友坐正 1幻灯片出示我们先来对口令,请看清楚要求 2 下面我们来开火车火车火车哪里开 小朋友表现都不错,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加法 二、运用情境,探索交流 (一)、创设情境 (1)观察图意。 请看图,图上有几个小朋友? (原来有5个小朋友去植树, 咱们接着看(出示图:又来了2个小朋友),现在呢? 又来了1个小朋友。) 2.师:你观察的可真仔细。 刚才白菜老师给我们提出了个问题你听清楚了吗? 你会像白菜老师那样提问吗?谁来说说? (原来有5个小朋友去植树,又来了2个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你说的真完整,谁还会像他这样完整的提问? (二)、学习5+1和1+5 .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计算?你会列式吗? (5+1=6) 说说看,这个算式是表示什么意思? (左边的5个小朋友和右边的1个小朋友合起来就是6个小朋友 师总结:课件出示:把左边的5个小朋友和右边的1个小朋友合起来我们可以用算式5+1表示。 2 师:那么,根据这幅图,你们还可以列出不同的算式吗? 生(1+5=6) 那这个式子表示什么意思啊?(后来的一个小朋友和原来的5个小朋友合 起来是6个小朋友。) 师总结:课件出示:把右边的1个小朋友和左边的5个小朋友合起来我们可以用算式1+5表示

3 那谁知道1+5=多少,怎么想的? (5和1可以合成6。) 这里的5表示什么。1 表示什么,6呢 1+5呢? (1和5可以合成6。) 师:谁有和他不同的算法? 生:看到5+1=6,想到1+5=6..师:这个算法又快又好,你真聪明! 这里的1表示什么。5 表示什么,6呢 4那小朋友观察这两道算式有什么不同? 师:哦,大家都发现了,1和5的位置交换了,但是最后得数相同,因为都表示合起来有6个小朋友 小结看到一幅图我们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你们都学会了吗?下面我来考考你们。 (三)学习3+4和4+3 试一试 1、师:(摆出小辣椒图片)图上有什么?谁来说说看? 左边有3个绿辣椒,右边有4个红辣椒 谁来提个问题? (左边有3个绿辣椒,右边有4个红辣椒,一共有几个辣椒?) 、师谁能列出算式?先学生自己说一说,再提问。 生:3+4=7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师:你是怎么算的?)3和4可以合成7; 师:还有小朋友和他想的不同吗? 生:4+3=7 (师:你是怎么想的?) 4和3合成7 除了用几和几合成几?还可以怎么想? (它是谁的好朋友)谁来说说看? 看到了3+4=7就想到了4+3=7。 4.练习:(想想做做第一题) 小朋友真棒!看一幅图能写两道算式,下面我们一起来摆圆片,看看你们能根据摆出的圆片说出两道算式吗 我请一个同学帮我摆 提问:看着摆的小圆片,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考考大家呀? 生:左边4个圆片,右边2个圆片,一共摆了多少个圆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