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四章 第五节学案

第四章 第五节学案

第四章 第五节学案
第四章 第五节学案

第四章第五节“乌金之乡”——山西省

学科:八年级地理下编制人:罗敏审核人:使用人:日期:

教学目标:

1、了解山西省的位置和地形

2、了解山西的农业发展条件、主要农业区及主要农作物

3、熟悉山西煤炭的储量、分布及运输

4、了解山西名胜古迹,灿烂文化。

教学重点:丰富的煤炭资源

(引入)“十年中国看深圳,百年中国看上海,千年中国看西安,五千年中国看山西”,山西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素有“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文献之邦”的美称,今天我们就去看一看这充满神秘的土地——山西。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位置和地形、河流

【读图】地图册40页

①山西省与我国哪些省区相邻?

②山西以什么地形为主?

③山西省名称的由来?

④山西省的地势有何特点?

⑤黄河及其支流汾河、沁河的流向有何相同点?(自向流)

【练习】91页活动4

二、农业

①山西的农业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②主要农作物的哪些?

三、丰富的煤炭资源

①山西为什么多煤炭?

【读图】90页图4—11

山西省主要煤田分布在哪些地区?

著名的煤矿:

精讲点拨

①为什么晋煤要外运?

②晋煤外运有哪些主要方式?和

③山西的煤炭运往上海和北海,应选择何种运输方式和运输路线?(往上海主要选择铁路和水运结合,至渤海,改运至上海;往北海主要选择铁路运输:同浦线、太焦、焦枝、枝柳)

91页活动3

四、丰富的旅游资源

【读图】91页图4—13

五台山、云岗石窟、天龙山、浑源县空寺、平遥古城、武乡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平型关战役遗址、壶口瀑布、大同火山群等

课堂测试

1.下列省级行政区中,位于黄土高原的是()

A.河南省 B.山东省 C.山西省 D.湖北省

2.下列河流中流经黄土高原的是()

A.长江 B.海河 C.淮河 D.黄河

3.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的堆积是()

A.流水侵蚀作用 B.风力沉积作用

C.流水沉积作用 D.冰川沉积作用

4.下列城市中以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基础的是()

A.郑州 B.安阳 C.大同 D.商丘

5.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

A.内蒙古高原 B.青藏高原

C.云贵高原 D.黄土高原

6.下列关于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A.黄土深厚 B.地面破碎,沟谷众多

C.水土流失严重 D.地面平坦,植被茂盛

7.下列名胜古迹不在山西省的是()

A.大同云冈石窟 B.平遥古城

C.五台山光佛寺 D.嵩山少林寺

8.在我国西电东送战略中,从陕西省、山西省及内蒙古自治区输送到京津唐地区的电力是()A.风力发电 B.水力发电

C.核能发电 D.火力发电

9.作为山西省与河北省地理分界线的是()

A.黄河 B.贺兰山

C.太行山 D.吕梁山

[板书设计]

第五节“乌金之乡”——山西省本课反思:

一、位置和地形、河流

二、农业

三、丰富的煤炭资源

四、丰富的旅游资源

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一章第2课时元素周期表学案鲁科版必修第二册

第2课时元素周期表 课程标准核心素养 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编排规则及结构特点。 2.能描述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3.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构建“位”“构”“性”关系认 识模型;发展对元素及其化合物 化学性质的认识模型。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元素周期表方格中的信息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横行 ?? ? ??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 由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递增 ②纵列 ?? ?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 由上到下电子层数递增 (2)周期 周期 类别 周期 序数 起止元素 原子序数 包括元素种数 核外电子 层数短周期 1 1~ 2 2 1 2 3~10 8 2 3 11~18 8 3 长周期 4 19~36 18 4 5 37~54 18 5 6 55~86 32 6 7 87~118 32 7

列 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族 序 数 Ⅰ A Ⅱ A Ⅲ B Ⅳ B Ⅴ B Ⅵ B Ⅶ B Ⅷ Ⅰ B Ⅱ B Ⅲ A Ⅳ A Ⅴ A Ⅵ A Ⅶ A 类 别 主族副族Ⅷ族副族主族 族最 外 层 电 子 数 1 2 1~2(钯除外) 3 4 5 6 7 8( He 为 2 )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七主七副七周期,0族Ⅷ族镧锕系。 2.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推断 (1)原子结构示意图法 (2)稀有气体原子序数(2、10、18、36、54、86、118)定位法 ①比大小定周期 比较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与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大小,找出与其相邻近的0族元素,那么该元素就和序数大的0族元素处于同一周期。 ②求差值定族数 a.若原子序数比相应的0族元素多1或2,则该元素应处在该0族元素所在周期的下一个周期的ⅠA族或ⅡA族。 b.若原子序数比相应的0族元素少5~1时,则应处在同周期的ⅢA~ⅦA族。 c.若原子序数与相应的0族元素相差其他数,则由相应差找出相应的族。 1.判断正误 (1)最外层电子数是2的元素,都是ⅡA族元素。( ) (2)氧元素为第ⅥA族元素,故其最高正价为+6价。( ) (3)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主族序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学案】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

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 一、学习目标 1、能区分光源和非光源。 2、通过探究,归纳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3、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现象;列举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实例。 4、记住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2、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难点: 1、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2、光线。 三、器材准备 分组器材:激光笔一支、果冻一个、软橡皮管一根、带孔的纸板两张、大头针几枚、平面镜一面、白屏一张、装了水的玻璃杯(水中满了少量墨水)。 教师教具:小孔成像演示器(用蛋糕盒自制)、氦氖激光器(或激光笔)、水槽两个、浓度不同的糖水四种、40瓦电灯等。 四、学习活动 (一)思考:为什么白天我们能看到许多物体,而漆黑的夜晚却看不到?日食是怎样形成的? (二)认识光源: 阅读课本P69页,思考什么是光源?。 常见的光源有哪些?。 (三)探究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1、应用桌面上的器材,通过开放性实验探究:光在空气、水、以及果冻这些介质中如何传播? 先开放性分组实验,然后小组间交流实验结果 方法一:用激光笔发出光束向滴了少量墨水的水中投射,观察光在水中____传播。 方法二:用激光笔发出光直接照射果冻,观察光在果冻中_____传播。 方法三:将激光射过拉直了的橡皮管,若橡皮管弯曲______射过。 我们可归纳出:光在空气、水、果冻、玻璃等介质中______传播。 2、探究光在同种介质中是否沿直线传播 观看教师演示:光在非均匀糖水中传播的实验 教师演示:如图,在支架上固定一个薄水槽,其中放置一个白屏来显示光的路径,事先配有四杯浓度不同的糖水,将它们按浓度从大到小依次倒入水槽(四种糖水的量按一定的比例),由于各层糖水间相互混合,所以水槽内形成了从上到下浓度逐渐变大的不均匀糖水。将一束激光从透明水槽侧面沿白屏表面75°左右的入射角,由最上层溶液斜向下射入非均匀糖水,可见激光路径在非均匀糖水中______。 再观察对照实验,用激光光束斜射入同种均匀的蔗糖溶液中,光的路径是____。

元素周期表导学案(超好)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 一.回顾基础知识 1.我会写1至20号元素符号: 2、写出下列元素的元素符号:铁锌溴碘锰钡银 汞铂金 3、写出下列单质的化学式: (1)常温下为气态的非金属单质:氢气氧气氮气氯气 (2)常温下为固态的非金属单质:碳硅硫磷 (3)稀有气体单质:氦气氖气氩气 (4)金属单质:钠镁铝铁铜 二、元素周期的编排原则: (1)按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2)将相同的元素排成一横行,共有个横行 (3)把相同的元素按递增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列,共有列。 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七个周期分长短,三短三长一不全。 十八纵行十六族,七主七副八和零。 1、族的序数一般用罗马数字来表示,零族的序数记为 2、填写下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C O Na Cl Ar S Al Si 3、指明下列原子序数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4号 9号 16号 18号 4、填写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原子序数== === ==== 周期序数== 主族族序数== 5、各周期包括的元素种类及最后的元素的原子序数 第 周期元素种类最多,第3列元素种类最多,第14列的化合物种类最多(因含碳构成有机物) 6、同周期相邻主族元素原子序数可能相差____、____或____。 7、同主族相邻周期的元素的原子序数可能相差____、____、____或____。 8、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为2的元素 (填一定或不一定)是第ⅡA 族的元素。 巩固练习 1、如果发现第七周期零族元素,则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 A. 109 B. 118 C. 173 D. 222 2.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取决于该元素原子的 A .相对原子质量和核外电子数 B .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 C .相对原子质量和最外层电子数 D .电子层数和次外层电子数 3.下列不能作为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排列的顺序的依据是 A 、原子的核电荷数 B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C 、原子的质子数 D 、原子的中子数 三 四 五 六 二 最后元素的原子序数 元素种类 七 一 周期序数

电势差 教案

高中物理(新课标)课堂教学教案年月日

[例题1](投影教材24页)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求解。培养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题之后教师要帮助学生及时总结点评: 在应用公式q W U AB AB =或AB AB qU W =时,对各物理量的符号的处理方法: 计算时将各量的正、负号代入公式,并根据结果的正、负号进行判断。例如:将一个电量5100.1-?-=q C 的电荷从电场中的A 点移到B 点,电场力做功为4100.2-?-=W J ,则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5 4100.1102--?-?-==q W U AB AB V=20 V 。AB U =20V 表示A 点电势比B 点电势高20 V 。 (三)小结:对本节内容要点进行概括。 巩固练习: 1、求两点间的电势差 在如图所示的电场中,把点电荷q =+2×10-11C ,由A 点移到B 点,电场力做功W AB =4×10-11J 。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U AB 等于多少?B 、A 两点间的电势差U BA 等于多少? 解:由静电力做功与电势差的关系得 210 21041111=??==--q W U AB AB V 2-=-=AB BA U U V 2、求静电力做功 如图所示的电场中,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U AB =20 V ,将点电荷q = -2×10-9C ,由A 点移到B 点,静电力所做的功是多少? 解:电场力所做的功 W AB =U AB ·q =20×(-2×10-9)= -4.0×10-8J 3、电场知识的综合应用 电场中A 、B 两点的电势是?A =800 V , ?B = -200 V ,把电荷q = -1.5×10-8C 由A 点

【初中教育】最新九年级物理全册16、4变阻器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word版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初中教育】最新九年级物理全册16、4变阻器教学设计新版 新人教版word版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变阻器的构造,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2.能正确使用变阻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物,动手操作来完成知识的教与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变阻器改变电阻的道理,使学生体会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 变阻器的原理及使用。 难点 根据要求正确使用变阻器。 教具准备 接线板、演示用电流表、干电池组、开关、导线若干、小灯泡、铅笔芯各一支、滑动变阻器、调光台灯。 教学流程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你有什么办法在不改变电源两端电压的情况下,逐渐改变小灯泡的亮度? 二、合作探究 1.变阻器 按P68“想想做做”图16.4-1连接电路。 用刀将铅笔剖开,仔细取出铅笔芯,注意不要折断。用铅笔芯代替前面实验中镍铬合金丝(铜丝)。 铅笔芯是导体还是绝缘体?铅笔芯接入电路,电灯能发光,所以铅笔芯是导体。如果想要改变接入电路中的铅笔芯的长度,谁有办法,请来操作一下。 [生]将连接铅笔芯的导线一端打开,并使其在铅笔芯上滑动。滑动过程中灯泡的亮度发生了变化。连入电路的铅笔芯越长,灯越暗;连入电路的铅笔芯越短,灯越亮。 [师]我们在这个过程中电源没动,是同一个电源,灯泡的亮暗却可发生变化,说明通过灯泡中的电流大小不同,灯亮时电流大,灯暗时电流小。 [生]相同电压下,电流大、电阻小;电流小、电阻大。铅笔芯越长,电阻越大;铅笔芯越短,电阻越小。 [生]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有关。在相同粗细的条件下,导体越长,电阻越大;导体越短,电阻越小。可以通过改变导体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师]这就是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播放视频:滑动变阻器

山东省临清市四所高中化学必修2学案第1章第1节元素周期表(1)学案(人教版必修2)

【导学案】 学校:临清实验高中学科:化学编写人:黄亦新审稿人:李萌 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1) 课前预习导学案 一、预习目标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了解周期和族的特点。 二、预习内容 1.原子序数: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期表编排规则 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周期。 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族。 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三、提出疑惑

课内探究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理解原子结构与周期和族的关系 3.根据原子序数推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学习重难点: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根据原子序数推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二、学习过程 探究点一:元素周期表结构如何理解? (各小组讨论三分钟,然后给出个部分的最佳答案) 1、画出硫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理解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2、元素周期表有多少个横行?多少个纵行? 3、周期序数与什么有关? 4在每一个纵行的上面,分别有罗马数字Ⅰ、Ⅱ、……及A 、B 、0等字样,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 5 6 7、分析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 到ⅡB 之间的元素名称,它们的偏旁部首有什么特点?说明什么? 8初步学会画周期表框架结构图(仅限主族和零族) 训练例题1:(2006年广东化学-2)同主族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差值可能为( ) A .6 B .12 C .26 D .30 探究点二:如何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分组讨论5分钟,然后回答方法) 1.由原子结构来确定,原子序数= ; 电子层数= ; 最外层电子数= ; 例如;某元素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有三个电子,可知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 2、 由原子序数确定,已知原子序数画原子结构示意图,据电子层数推断周期数,据最外层电子数判断其所在的族序数; 例如11号元素,Na , 位置 。 训练例题2:已知某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判断其位于第几周期,第几族?

新课改下的卤素离子的检验教学设计 精选教育文档

新课改下的“卤素离子的检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内容 出自五年制专科《化学》第一册第一章――卤素离子的检验。 2.编者意图 把本节内容编排在卤族元素一节之后。目的是让学生充分利用两节的旧知识,通过实验探索的方法,学习本节内容并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 3.重点难点 掌握卤素离子的检验方法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本节的难点。 4.突破方法 利用实验引导探究法分组实验,开发学生的潜能。 5.教学目标 据化学新课改的要求、化学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如下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掌握卤素离子的检验方法;会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②能力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等科学抽象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③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精神。④情感目标:通过学生亲自探究的活动,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法与学法

1.教法 因本课时分两大知识块,根据各自知识的特点,为帮助学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现代教学观、课程观学习观,更好地体现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性和课堂教学过程的互动性,积极渗透研究性的方式。采取如下的教学方法:①实验引导探究法:以实验为先导,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载体,以实验观察、分析、综合和归纳为最基本方法,自己得出结论,强化知识的开发和吸纳。②问题解决法:以问题为中心展开自学讨论。③自学归纳法。 另外,在教改方面,本课的演示实验为试管实验,简单易行,安全可靠,所以改演示实验为边讲授边实验,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在教材处理上“以学论教”,从学生的需要、学生的问题、学生的活动和学生的收获出发,强调教材处理的过程性、生成性、体验性,实现课程与教学活动的整合。将教材内容变成有关学生学习的内容,实现教师价值引导与学生自助建构的统一,并通过学生的自身感受、理解和领悟,实现教材的转化和创新。 2.学法 课堂教学不单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要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掌握三种学 习方法(观察归纳法、自学阅读法和学习迁移法)。. 三、教学程序

电势差(导)学案

5 电势差 答案:(1)电势 (2)无关 (3)φB -φA (4)-U BA (5)标量 (6)电压 (7)伏特 (8)V (9)qU AB (10)U AB 1.电势差 (1)定义:电场中两点间电势的差值叫做电势差,也叫电压。 (2)表达式:设电场中A 点的电势为φA ,B 点的电势为φB ,则A 、B 间电势差U AB =φA -φB ;B 、A 间电势差U BA =φB -φA ,显然U AB =-U BA 。 (3)单位:电势差和电势的单位都是伏特(1 V =1 J/C )。 (4)矢标性:标量,但有正负,正负代表电势的高低。 如U AB =-6 V ,表示A 点的电势比B 点的电势低6 V 。 谈重点 (1)电场中两点的电势差,由电场本身的初、末位置决定,与零势能面的选取无关。在确定的电场中,即便不放入电荷,任何两点间的电势差都有确定的值。 (2)谈到电势差时,必须明确所指的是哪两点(两位置)的电势差。A 、B 间的电势差记为U AB ,B 、A 间的电势差记为U BA ,U AB ≠U BA ,在这里一定要注意下标及下标顺序! (3)电势差等于两点的电势之差,反过来,某点电势也可看成该点与零电势点的电势差,φA =U AO ,φO =0。 【例1】在电场中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U AB =75 V ,B 、C 两点间的电势差U BC =-200 V ,则A 、B 、C 三点的电势高低关系为( ) A .φA >φ B >φ C B .φA <φC <φB C .φC >φA >φB D .φC >φB >φA 解析:U AB =75 V ,φA -φB =75 V ,φA =φB +75 V ;U BC =-200 V ,φB -φC =-200 V ,φC =φB +200 V ;φC >φA >φB 。 答案:C 2.电势差与静电力做功的关系 (1)推导:电荷q 从电场中从A 点移到B 点,由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可得 W AB =E p A -E p B ,由电势能与电势的关系φ=E p q 可得E p A =qφA ,E p B =qφB 。所以W AB =q (φA -φB )=qU AB ,所以有U AB =W AB q 。 即电场中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电场力做的功与试探电荷q 的比值。 (2)U AB =W AB q 的三点说明 ①电势差U AB 与q 、W AB 及移动电荷的路径均无关,仅与电场中A 、B 的位置有关,故电势

滑动变阻器学案

变阻器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明确滑动变阻器的原理。 2.通过观察模型知道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并进一步知道电路符号。 学习难点: 通过观察实验、对比、探究等方法,学会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 一、课前讨论 为什么调节收音机音量开关时,喇叭音量会变化? 二、新课学习 探究活动1:如何用导体(铅笔芯)改变灯泡的亮度? 1、断开开关,将调好的电流表按右图连接好电路。 2、将铅笔芯接在AB 位置,闭合开关,将触头从B 端滑向A 端。 3、实验中接入电路中铅笔芯的长度变 (长,短)时,接入的电阻变 ,电流将变 ,电灯变 。 探究活动2: 认识滑动变阻器 1、滑动变阻器的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 来改变电路中 的大小,进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 2、认识滑动变阻器的主要构造,它的结构示意图是 。它在电路图中用符号 , 表示。 探究活动3: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歌: 串入电路,一上一下,关键在下;同上同下,没有变化;接入电路,拨到最大。 三、课堂练习: 1.滑动变阻器是根据改变 来改变电路中的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 的原理制成的. 2.某个变阻器上标有“10Ω 0.5A ”字样,这表示此变阻器的阻值变化范围是 ,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 A ,通常在使用前应将电阻值调至 . 3.图3表示的是滑动变阻器的四种接法,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⑴电阻值变大的是 ;⑵电阻值变小的是 ;⑶电阻值不变的是 ; 丙

图5 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如图1所示的电路,AB 是一段电阻丝,当导线夹由A 向B 移动的过程中,接入电路的电灯亮度将 ( ) A .变亮 B .变暗 C .不变 D .无法判断是否变化 2.下列用电器中,不需要变阻器的是 ( ) A .普通家用的白炽电灯 B .电视机或收音机 C .无级调光书写台 D .调温电熨斗 3.如图5所示,闭合开关,滑片P 向右移动时,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电流表示数变小 B .灯泡变亮 C .灯泡变暗 D .电路中的电阻变大 4、如下左图所示是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示意图,若滑片向左移动后,电阻变大,则接入电路 中的接线方式为( ) A.a 、b B.a 、c C.b 、d D.a 、 d 5、如上右图所示,为了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左 移动时,灯泡变亮,则图中导线的E 端应接在滑动变阻器的( ) A .A 接线柱上 B .B 接线柱上 C .C 接线柱上 D .D 接线柱上 三、实验题 9.如图7所示为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小灯泡亮度的实物连接图. ⑴在方框内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⑵在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应该放在 端.(选填“A ”或“B ”) ⑶若要使灯泡变亮,滑片P 应向 端滑动,这时电流表的示数将 (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变阻器2课时 图 7 B D

《氮族元素》复习学案(一)

高三化学《氮族元素》复习学案(一) 知识点[N2、NO x、NH3、NH4+] 注:我已上传了该学案的多媒体课件,配套使用效果更好 新大纲要求: 1、氮族元素简介(B) 2、氮气的化学性质(C) 3、氨气的物理性质(B)、氨气的化学性质(C)、氨气的用途(B)、氨气的实验室制法(C) 4、铵盐(B) 学习过程: 一、概述:氮族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________,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递变规律:随核电荷数增加,得电子能力________,失电子能力________;非金属性________,金属性____________。氢化物的稳定性________,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________。 〖针对性训练〗 已知某元素X的原子序数为3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3价 B、X元素是第四周期的主族元素 C、X原子的第3电子层含有18个电子 D、X的氧化物的水溶液呈强酸性 二、氮气: 电子式___________,结构式____________,分子极性__________。 [问题]氮气为什么常温下很稳定? 1、物理性质:__色____味_____。标况下的密度______,___溶于水,在空气中约占总体积的______。 2、氮气的化学性质:(按要求举例说明) (1)氧化性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氢气的反应)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Mg的反应) (2)还原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O2的反应) 3、氮的固定: 4、制备:(补充实验) (1)实验室:( ①NH4Cl(溶液) + NaNO2(溶液) NaCl+ N2↑+ H2 ②NH3+ CuO Cu+ N2↑+ H20 (2)工业:蒸发液态空气法 5、用途:(阅读课文相关内容) 氮在自然界中如何循环? 第 1 页共5 页

学案卤素单质

卤素元素一、卤素元素的原子结构 根据(表2?2)分析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 推测: 不同点: 推测: 二、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 1.与氢气反应

由反应现象可得出的结论: 氧化性: 2.与水反应 2F2 +2 H2O ==== 4HF + O2 剧烈反应 X2 + H2O ≒ HX + HXO 缓慢反应 ( X2:Cl2、Br2、I2) 氧化性: 卤素单质水溶液及有机溶液的颜色 【说明】:有色物质溶液的颜色与有色物质的浓度有关,浓度越大,颜色越深。 3.与碱反应 2F2 + 4NaOH ====== 4NaF + 2H2O + O2↑ X2 + 2NaOH ======= NaX + NaXO + H2O ( X2:Cl2、Br2、I2)

4.与某些盐反应 2NaBr + Cl2 ==== 2NaCl + Br2 2NaI + Cl2 ===== 2NaCl + I2 2KI + Br2 ===== 2NaBr + I2 由反应事实可得出的结论:氧化性: 三、X-的检验方法 AgNO3 白色沉淀 Cl- 1.含X-的溶液→淡黄色沉淀 Br- HNO3 黄色沉淀 I- NaCl + AgNO3 ==== AgCl↓ + NaNO3 产生白色沉淀 NaBr + AgNO3 ==== AgBr↓ + NaNO3 产生淡黄色沉淀 KI + AgNO3 ===== AgI↓ + KNO3 产生黄色沉淀 Cl2(aq) CCl4 黄绿色 Cl-

2.含X-的溶液→→橙红色 Br- 紫红色 I- 四、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 碱金属在物理性质上的相似性和规律性:

高中物理学案:电势差

高中物理学案:电势差 [学科素养与目标要求] 物理观念:1.理解电势差的概念,知道电势差与电势零点的选取无关.2.掌握电势差的表达式 U AB =φA-φB及U AB= W AB q .3.知道电势差的正、负号与电势高低之间的对应关系. 科学思维:1.通过类比电场强度、电势的定义方法,理解U AB=W AB q 的意义,知道电势差U AB与W AB、 q无关.2.会应用公式U AB =φA-φB及U AB= W AB q 进行计算,并在应用中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一、电势差 1.定义:电场中两点间电势的差值,也叫电压. 2.公式:电场中A点的电势为φA,B点的电势为φB,则U AB=φA-φB,U BA=φB-φA,U AB=-U BA. 3.电势差是标量,有正负,电势差的正负表示电势的高低.U AB>0,表示A点电势比B点电势高. 4.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势差与电势的单位相同,均为伏特,符号是V. 二、静电力做功与电势差的关系 1.公式:W AB=qU AB或U AB=W AB q . 2.U AB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正电荷由A点移到B点时静电力所做的功.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电势差与电势一样,是相对量,都与零电势点的选取有关.(×) (2)电势差是一个标量,但是有正值和负值之分.(√) (3)若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差U AB=1V,则将单位正电荷从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功为1J. (√) (4)将电荷量为q的电荷从A点移到B点与将-q从B点移到A点电场力所做的功相同.(√) 2.在某电场中,将一带电荷量为q=+2.0×10-9C的点电荷从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功W=-4.0×10-7J,则a、b两点间的电势差U ab为________V. 答案-200

变阻器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提问: 把夹子P逐渐向左移动,观察并分析:1、连入电路的镍铬合金的长度如何改变? 电阻如何改变? 2、电流表的示数如何改变? 3、灯泡的亮度如何改变? [导]小灯泡的亮度是怎样由暗变亮的? 原来在电路中串联了一个用来改变电阻的装置,叫做变阻器。(板书) 实验室常用的变阻器有两种: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 (一)滑动变阻器 1、构造与符号: (1)出示事物。 (2)讲述构造〈示大屏幕〉 (3)构造示意图及在电路图中的符号。 教师板书符号。 2、原理: [导]滑动变阻器是怎样改变电路中电阻的? 〈示大屏幕〉 介绍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学生观察实 验。 [议、结] A层学生 答:连入电 路的镍铬合 金的长度变 短,电阻变 小。 B层学生 答:电流表 示数变大。 C层学生 答:灯泡变 亮。 学生观察各 自实验桌上 的滑动变阻 器。 学生认真 听。 让一名A层 学生到台前 讲解。 学生动手 画。 [议] 学生思考、 讨论,并自 由发言。 然后让一名 B层学生叙 培养学生 通过观 察,分析 问题的能 力。 培养学生 的观察能 力。 培养学生 的语言表 达能力。 培养学生 的画图能 力。 理解原 理。

三、归纳总结、心中有数 四、反馈质疑、巩固提高[结]通过我们师生共同学习,大家知道了滑 片在电阻线圈上滑动,可以改变连入电路的 电阻丝的长度,从而改变电阻,这就是滑动 变阻器的原理。 板书原理(见板书设计)3作用: [导]滑动变阻器有什么作用? 示大屏幕加以演示。 主要用来控制电路中的电流。 4、使用方法: [导]根据滑动变阻器的原理,滑动变阻器应 如何连接? 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 根据上面的事物图实验,实验后思考问题。 (1)[议]〈示大屏幕〉 把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 ①能不能同时只使用C,D接线柱?为什 么? ②能不能同时只使用A,B接线柱?为什 么? ③你能不能总结出滑动变阻器有哪些正确 接法? [结]教师总结并板书: 接线柱接法:一上一下。 (2)教师讲解,在连接电路时,一般应将 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值调至最大。[议]〈示大 屏幕〉 ①使用A,D两接线柱,应把滑片P移到哪 一端阻值最大? ②如果使用A,C两接线柱,应把滑片P移 到哪一端阻值最大? 述原理。 A层学生回 答。 学生观察实 验,看小灯 泡的亮度变 化,体会 [议] 学生分组讨 论,并自由 发言。 学生按照大 屏幕上的事 物图连接电 路。 [议、结]学 生实验后回 答: 1题B层学 生回答:不 能,此时电 阻丝没接入 电路,阻值 为零。 2题C层学 生回答:相 当于定值电 阻。 3题A层学 生回答: AC、AD、 BC、BD。 [议、结] 1题A层学 生回答:(B 端) 2题B层学 明确滑动 变阻器作 用 充分发挥 教师的主 导作用和 学生的主 体作用, 既突出重 点,又突 破难点; 既培养了 学生的科 学探究能 力,又培 养了学生 的合作意 识和创新 精神。 培养学生 分析、解 决问题的 能力。 培养学生 理论联系图2 A B D C

氮气和氮的固定教学设计分析.doc

氮气和氮的固定教学设计分析

氮气和氮的固定 教材分析: 本章教材在章引言中,介绍了氮族元素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在这之前高一已介绍过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的知识,氧族元素、碳族元素等元素化合物的 知识,学生对于运用理论指导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所以本章没有将这部分内容单独编节,而是作为章引言介绍。 本章第一节的主要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氮气,包括:氮气的物理性质,氮 分子的结构,氮气的化学性质,氮氧化物的污染,氮气用途;二是磷,包括: 磷的化学性质,磷的同素异形体白磷、红磷的区别与转化。 “教材只是课程的一种范例”。在教材节的教学设计方案中,我们根据设 计的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新的设计,将氮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整合为“氮气和氮的固定”,将章引言与磷的有关知识整合为下一节课时内容,将氮氧化 物的污染的相关内容安排到硝酸一节处理。这样处理第一课时是因为氮元素在自 然界的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人类活动对氮元素在自然界中循环的 影响也越来越大。氮元素在自然界的循环又是具体的物质循环。让学生了解氮元 素在自然界的循环,了解化学物质、化学反应在自然界循环中重要作用,了解化 学物质、化学反应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可以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的化学知 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体会化学对人类、社 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这也是将本课时的课题定为“氮气和氮的固定”的重要 原因。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通过对“氮的固定”的原理、方法的探究,使学生掌握N2的性 质、用途,了解 NO 、NO 2的性质; 2.使学生了解氮分子结构对氮气性质的影响。 过程方法:通过对固氮原理、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氧化还原思想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通过实验探究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固氮原理、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氧化还原思 想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通过实验探究解决问题的科学 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氮气的化学性质、氮分子结构对氮气性质的影响。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 光现象》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 1、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真空中(空气中)的速度为3108m/s。 2、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 3、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4、通过对比分析,综合概括等方法比较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发生的条件,规律的异同以及各自特有的光现象。复习重点:对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及其运用等基础知识的复习。复习过程: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 ,分为。 2、光的传播①传播规律:光在是沿直线传播的。②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叫做光线。光线所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③应用及现象:a b c ④研究光的传播时,显示光的径迹的方法有。 3、光的速度真空或空气中c= m/s= km/s光在水中、空气中、玻璃中的传播速度大小关系为。目标检测

1、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对就排直了,这可以用_______________来解释。 2、太阳光垂直照射到离地面一定高度的很小的正方形孔上,则在地面上产生光点的形状是() A、圆形的 B、正方形的 C、不规则的 D、成条形的 二、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 。 3、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的。 4、反射分为和。 使我们从各个方向都能看清物体。 5、对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处理通常有两种方式:①直接得出结论②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推理得出结论。下面的几个结论是通过哪种方式获得的:①光的直线传播②真空不能传声③光的反射定律。目标检测 1、入射光线和平面镜的夹角为20o,那么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__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09 卤族元素学案(无答案)苏教版

考点9 卤族元素 △考纲要求△ 1.掌握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及性质变化规律。 2.了解可逆反应的涵义。 3.掌握卤素单质的性质相似性和递变性及特性。 4.了解卤化银的性质、用途及碘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等知识。 5.掌握卤素离子和碘单质的鉴定方法。 6.通过对卤素结构、性质的比较,培养比较、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考点透视☆ 一、卤素元素 1.位置和结构 ⑴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第ⅦA 族,第十七纵行。 ⑵原子结构 相同点: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 不同点:电子层数不同、原子半径 不同,原子核对外层电子吸引力不同。 卤素原子最外层均有7个电子,它们可获得一个电子形成8电子的稳定结构,故它们均具有强氧化性。因此卤族元素在自然界只能以化合态存在,不能以游离态存在。卤素原子的结构既有相似性(最外层电子均为7个)又有递变性(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依次增多),说明卤素的化学性质也是既有相似性又有递变性。这是结构决定性质的具体体现。 2.卤素的物理性质 卤素单质的分子都是双原子分子。 (1)相似性 卤素单质都有颜色,都有毒性,在水中的溶解度都不大,易溶于苯、四氯化碳(CCl 4)、汽油等有机溶剂。但F 2易与水反应。 (2)递变性 3、卤素的化学性质 ⑴相似性: ①卤素原子最外层都有7个电子,易得到一个电子而成稀有气体元素的稳定结构,因此卤素元素均有-1价。 ②氯、溴、碘的最高正价为+7价,此外还有+1、+3、+5价;其最高价氧化物及其水化物的分子式的通式分别为X 2O 7和HXO 4。 ③卤素元素的单质A.均为双原子分子X 2;b.均能与H 2化合,生成卤化氢;c.均能与金属单质反应生成金属卤化物;d.均能与水反应,其反应通式(F 2除外)为:X 2+H 2O===HX+HXO 易溶于有机溶剂;e.均能与碱反应;f.除F 2外,均能得到其水溶液“卤水”。 ④卤素单质都具有氧化性。除F 2外,其余卤素单质都可用浓氢卤酸和MnO 2反应制备:MnO 2 + 4HX(浓) === MnX 2 + X 2 +2H 2O 。 ⑵递变性(从氟到碘): ①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增大; ②非金属性与单质氧化性减弱; ③与H2化合或水反应由易到难; ④氢化物稳定性减弱; ⑤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减弱; ⑥卤离子还原性增强;

电势差(导)学案

学案6电势差 [目标定位] 1.理解电势差的概念及正、负值的含义.2.会用U AB=φA-φB及U AB=W AB q进行有关 计算. 一、电势差 [问题设计] 如图1所示,A、B、C为同一电场线上的三点,取B点电势为零时,A、C两点的电势分别为8 V和-6 V.A、C两点间的电势差U AC是多少?C、A两点间的电势差U CA是多少? 图1 答案U AC=φA-φC=14 V U CA=φC-φA=-14 V [要点提炼] 1.电场中两点间电势的差值叫做电势差,也叫电压. 2.电场中两点间电势差的计算公式:U AB=φA-φB,U BA=φB-φA,U AB=-U BA. 3.电势差是标量,有正负,电势差的正负表示电势的高低.U AB>0,表示A点电势比B点电势高. [延伸思考] 1.上面的问题中,若取C点电势为零,A、C两点间的电势差U AC是多少?C、A两点间的电势差U CA是多少?A、B两点的电势分别是多少? 答案U AC=φA-φC=14 V U CA=φC-φA=-14 VφA=14 VφB=6 V 2.选取不同的零电势参考面,电场中某点的电势、两点之间的电势差也会随之改变吗?答案电场中某点的电势会改变,电势与零电势参考面的选取有关.两点间的电势差不会改变,电势差与零电势参考面的选取无关. 二、静电力做功与电势差的关系 [问题设计] 电荷量为q的电荷沿如图2所示的曲线由电场中的A点运动到B点,已知A、B两点的电势分别为φA、φB,则:

图2 (1)电荷在A 、B 两点具有的电势能分别为多少?此过程静电力做功W AB 为多少? (2)由上述问题是否可以得出静电力做功与电势差的关系? 答案 (1)E p A =qφA E p B =qφB W AB =E p A -E p B =q (φA -φB ) (2)U AB =φA -φB =W AB q [要点提炼] 1.静电力做功与电势差的关系:W AB =qU AB 或U AB =W AB q . 2.公式W AB =qU AB 或U AB = W AB q 中各物理量符号的处理方法: (1)带正、负号进行运算:把电荷q 的电性和两点间的电势差U 的正负代入;功为正,则说明静电力做正功,电荷的电势能减小;功为负,则说明静电力做负功,电荷的电势能增大. (2)只将绝对值代入公式运算:即在计算时,q 、U 都取绝对值,算出的功也是绝对值,至于静电力做的是正功还是负功,可以根据电荷的正、负及电荷移动的方向与电场线方向的关系进行判断. (3)用关系式W AB =qU AB 进行相关计算时要注意W 与U 的角标要对应,不要造成混乱,因为U AB =-U BA ,W AB =-W BA . 一、对电势和电势差的理解 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势差与电势一样,是相对量,与零电势点的选取有关 B .电势差是一个标量,但有正、负之分 C .由于电场力做功跟移动电荷的路径无关,所以电势差也跟移动电荷的路径无关,只跟这两点的位置有关 D .A 、B 两点的电势差是恒定的,不随零电势面的不同而改变,所以U AB =U BA 解析 电势具有相对性,与零电势点的选择有关.而电势差是标量,有正、负之分,但大小与零电势点的选择无关.故A 错误,B 正确;由于U AB =φA -φB ,U BA =φB -φA ,故U AB =-U BA ,故D 错误;电势差为电场中两点电势之差,与移动电荷的路径无关,故C 正确. 答案 BC 例2 在电场中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U AB =75 V ,B 、C 两点间的电势差U BC =-200 V ,则A 、B 、C 三点的电势高低关系为( ) A .φA >φB >φC B .φA <φC <φB C .φC >φA >φB D .φC >φB >φA 解析 U AB =75 V ,φA -φB =75 V ,φA =φB +75 V ;U BC =-200 V ,φB -φC =-200 V ,φC =

初中物理_变阻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滑动变阻器构造 2、知道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3、会画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示意图和电路符号 4、掌握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和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最后电阻箱的读数方法(二)、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变阻器的使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变阻器改变电阻的道理,产生动手操作使用变阻器的欲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使用。 难点:根据要求正确使用与连接滑动变阻器。 教具: 录音机台灯挂图电路示教版灯泡滑动变阻器 导线若干学生电源开关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录音机打开音乐,然后调节音量旋钮让指示感受声音的变化; 师:为什么调节音量开关时,喇叭音量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学生回答) 2、出示台灯,调节亮度开关,让学生感受灯光的变化, 师:为什么调节开关时,灯泡的亮度为何发生变化呢? (学生回答) 师:类似的电器还有很多,如教室里边的电风扇,它有一个控制风扇转速的开关,洗衣机有一个控制洗涤强弱的开关,烤火用的电炉有一个控制温度的开关等等。通过些例子我们可以知道这些开关虽然分别控制着不同电器不同工作状态,但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都控制了通过用电器的电流。 3、改变电阻 师:如何改变一个电阻的阻值?(学生回答) 师:要改变导体的电阻,改变哪个因素最方便?(学生回答) 4、活动体验:用铅笔芯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分析) 5、活动反思:

师:实验中用铅笔芯来改变电阻,铅笔芯很容易断,怎么办? 生:选用韧性好的电阻丝 师:电灯泡的亮度变化不明显,怎么办? 生:选用更长的电阻丝 6、(参考课本)给学生介绍几种不同的变阻器,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种常见的变阻器——滑动变阻器。 二、新课教学: 板书标题:变阻器 对于滑动变阻器的学习我们要做到四点 ★、知道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了解滑动变阻器构造 ★、会画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示意图和电路符号 ★、掌握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和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最后电阻箱的读数方法师:下面我们分项来学习 滑动变阻器(板书) 1、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滑动变阻器主要作用:就是改变电路中电流.(转动开关可改变音量、亮度,录音机音量大小,灯泡亮度变化都是由于通过它的电流大小不同引起的) 滑动变阻器工作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线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 2、滑动变阻器的构造 再次出示滑动变阻器,指导学生看书,师生共同说出它的构造。 金属棒、滑片、瓷筒、由镍铬合金制成的线圈、支架组成 (指导学生看书,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材料选择:为什么要用镍铬合金线 为了滑动变阻器的调节的范围更大,相同长度和横截面积的条件下,镍铬合金线的电阻比较大点,容易调节。 问题2:线圈为什么要涂绝缘漆? 紧密排绕的镍铬合金线线圈之间如果不涂绝缘漆就会导电,电阻丝就变短,这样滑动变阻器的变阻就不大。 问题3:滑动变阻器上的铭牌表示什么意义? 表示电阻变化的范围和它能通过的最大电流。 20欧1安的含义? 3、结构示意图和符号

精品教案高二化学教案(完整版,包括上下册)

高二教学案 第一章氮族元素 第一节氮和磷 1、使学生了解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 2、使学生掌握氮气的化学性质。 1、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 2、氮气的化学性质

高温、高压 催化剂 第一章 氮族元素 氮(N ) 磷(P ) 砷(As ) 锑(Sb ) 铋(Bi ) 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与递变规律 相似性: (1)最外层均为5个电子,能够结合3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2)在最高价氧化物中,氮族元素都显+5价,分子式为R 2O 5。 (3)在其氢化物中,化合价为-3价,分子式为:RH 3。(锑、铋为金属,无负价) (4)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通式为:H 4RO 4。(因为氮的原子半径小,所以+5 价氮只能有一种含氧酸HNO 3,而+5价磷却有HPO 3和H 3PO 4两种含氧酸) 递变规律: (1)氮族元素单质从非金属逐渐过渡到金属。 (2)元素的非金属性N >P >As ,金属性:Bi >Sb 。 (3)氢化物的稳定性:NH 3>PH 3>AsH 3。其还原性顺序与此恰好相反。 (4)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HNO 3>H 3PO 4>H 3AsO 4。 第一节 氮和磷 一、氮气 1. 氮气的物理性质 2. 氮气的分子结构 3. 氮气的化学性质:(1)氮气与氢气的反应N 2+3H 2 2NH 3 (2)氮气与氧气的反应 N 2+O 2=====2NO 2NO+O 2====2NO 2 3NO 2+H 2O====2HNO 3+NO 无色 红棕色 放电

第一节氮和磷(第二课时)

板书 要点 NO2、NO和O2混合气体的计算 2NO+O22NO2① 3NO2+H2O2HNO3+NO ② ②×2+①得: 4NO2+O2+2H2O4HNO3(Ⅰ) ①×3+②×2得: 4NO+3O2+2H2O4HNO3(Ⅱ) 易混知识点NO2溶于水得HNO3,但其不是HNO3有酸酐 某酸脱去一分子的水,所剩下的部分称为该酸的酸酐。一般无机酸是一分子的该酸,直接失去一分子的水就形成该酸的酸酐,其酸酐中决定酸性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典型题、高考题NO2和O2组成的混合气体40mL通入倒置并装满水的大试管中,充分吸收后剩余5mL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NO2和O2的体积比是多少?(7/1 7/3 ) 课堂练习练习: 1、鉴别红棕色的溴蒸气和二氧化氮,可采用的方法是 A.通入淀粉碘化钾溶液中B.通入硝酸银溶液 C.加水振荡D.通入氯气 2、室温时,将盛有20mL NO2和O2混合气体的量筒倒立在盛有水的水槽中,充分反应后,量筒内残留气体3mL,则原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是 A.12.4mL B.13.6mL C.14.8mL D.17.8 mL 3.5mLNO和15mLNO2的混合气体,通入倒置在水槽充满水的试管里,最后在试管中能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是多少?(10)再通入多少mLO2水可充满试管?(10 7.5 ) 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