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篇一: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小数乗整数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小数乗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乗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的能力。为了能让学生轻松的掌握新知,我努力的做到了以下几点:\r

一、复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及整数乘法中由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为学生学习“小数乘整数”做好了铺垫,尤其是掌握了积的变化规律,为学习小数乗整数的算理有很大的帮助。\r

二、创设了一个“购买风筝”的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自然的引出了小数乗整数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探索新知。\r

三、在学习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如解决实际问题时,我让学生小组合作思考交流解决的方法,在师生的交流学习中,让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计算方法,从而得到许多有创造性的解决办法。然后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方法。

总之,这节课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思考交流的学习中,给不同的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课前,对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担心几点:1、学生能不能理解例题中1008除以100的原因?2、学生能不能发现积的小数位数就是因数的小数位数之和?3、下午上新课,效果会不会不如早晨?学生会不会有意见?

例题出示,提出问题,列式、估算,都没问题。提出用竖式计算后,学生埋头计算,自己巡视了一圈,个别学生不知道如何计算,便轻声提醒把算式看作整数进行计算;个别学生面对1008,虽然把小数点点在了两个0之间,却不知道为什么点在这。告诉我看估算结果的;多数学生知道,因为两个因数都乘10,积就乘100,要使原来的积不变,需要将现在的积除以100。几个学生一说整个计算过程,其他学生恍然“哦!原来使这样啊!”于是一通都通。“试一试”自然没问题。计算法则耶使学生自己总结的。因为在小数乘整数的教学中很注意让学生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所以在这里只要在“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中添上“一共”就行了。最后黑板上只有五个字“算、看、数、点、化”。提醒学生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检查验算。

今天的例2依旧利用下午第二节课上的,例题出示,说说有关数学信息,提出第一个问题后学生自己列竖式计算,根本不需要我去讲解就说出了在“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用0来补

足”的注意点。后面的“试一试”自然一帆风顺。

从两天的作业看,学生出错不是方法上,都是算错,不进位、看错数,7×7=46等。所以对

这部分自己的评判是“过!”下周一上例3。

课后没事,写“教学反思”,感受是:“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和移动小数点位数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基础上教学的。虽然最初担心学生不理解积的小数位数就是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和。但是,由于自己在教学小数乘整数时非常注意让学生通过计算整理计算法则,发现注意点(能化简的要化简,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用估算的方法检查验算。所以在本部分的教学中自己才轻轻松松地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这两个例题的顺利教学,提醒自己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每单元的知识教学,一定要踏踏实实的讲解到位,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双基的训练,每个知识点都要让学生过。不要炒夹生饭,这样才能让自己后期的教学顺利进行。

2、学生的学情不一样,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基础也不同,要尽量抓住课堂上的四十分钟,多关注后进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多给他们说话、板演的机会。

3、课前注意钻研教材,注意要教学的内容与前期教学内容及后期教学内容的联系,对学生学习情况要清楚地了解,对学生可能出现疑问的地方进行预设,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要随机应变。”

求积的近似值教学反思

注重“创设情境”是《数学课程标准》中一个新的亮点。它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然而,“创设情境”是教师个人的任务还是由师生共同完成,是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两种不同的做法。下面就“积的近似值”教学,谈几点自己的思考。

首先,要避免情境由教师备课时一个人精心设计好,避免问题由教师提出来,避免学生始终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的自主性便大打折扣。要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自然生成问题情境。本课教学从讨论“买菜时应该考虑了解哪些信息呢”入手,了解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时的真实想法。在充分尊重了学生看法的基础上提供相关信息,使每位学生都成为情境的创设者。本课还创设了“填写发票”的问题情境,通过联系刚才大家解决的问题,提出“你能帮卖方填写一张发票吗?”,使学生产生“填写发票”的需要。然后指导学生亲自尝试填写发票的过程,在填写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填写发票的方法,从而获得了“必要的数学”。在这个解决问题的情境中,思考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根据学生随时出现的问题加以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始终是问题情境的主动参与者。创设情境并非是教师的专利,教师应该积极引导每位学生参与到情境设计的过程中,使情境真正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其次,要避免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而造成的信息量比较少,讨论的焦点要避免停留在“积应该保留几位小数”上,要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积的近似值”的应用价值。本课教学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根据计算结果帮卖方开发票写金额)产生疑惑,并尝试自己解决,进而在交流中加深理解、达成共识(钱应根据实际情况保留两位小数),再进而能正确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最后,要充分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加大信息量,力求针对性强,且具较强的开放性。学生讨论的焦点也最终落脚在“哪种结果更合理”上。从而在讨论合理性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积的近似值”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力求每位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在例5教学后,安排三个层次的练习加深理解:其一,举出老师生活中购买东西的例子,有的钱保留一位小数(商场不收分了),有的钱保留整数(自由市场讨价还价,了解一下去尾法保留),让学生认识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保留;其二,通过一道应用题的练习,让学生按老师的要求进行多次保留,比较哪个值最精确,从而让学生明确,数位越多越精确;其三,安排一道计算结果正好是两位小数不需要保留的应用题,让学生明确取近似值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在最后的巩固练习中结合生活实际,根据3个商场的价目表,让学生设计购买3样东西的方案,由于学生要考虑到价格、质量、路程、时间、信誉等问题,因此出现了多种方案,是一道开放题。学生既得到了技能训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连乘、乘加、乘减”是“小数乘法”这个单元的内容。生活中需要用连乘获乘加、乘减解决的实际问题很多,教材选择了“学校图书室用正方形瓷砖铺地”这一学生较为熟悉的素材,设计了“用100块瓷砖来铺,够吗?110块呢?”的问题情境。通过解决这一问题,呈现了小数连乘、乘加两种算式,通过这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学习小数连乘、乘加运算,使学生体会到小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的一样,小数的混合运算也是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有了整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经验,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并不困难。但是要注意的是,教学时应当让学生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理解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道理一样,避免盲目地进行知识的迁移。因此本节课,我努力做好以下两点:(1)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现代教育中,知识不再是教育追求的根本目的,而是实现创新的手段。因此,要让学生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并不难,完全可以进行知识的迁移。但这样一来,学生对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就相当于死记硬背。所以,本课我采用教材给我们提供的情境,启发学生用不同思路解决,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到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并同时体会到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相同。

(2)把数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意把数学活动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如:从学生们较为熟悉的铺地砖的活动引入,使学生易于从生活经验出发,便于学生的理解,也便于学生用不同思路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认同本节课所要领悟的规律。巩固练习时,我特别注意应用本课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良好情感。

“连乘、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连乘、乘加、乘减”是“小数乘法”这个单元的内容。生活中需要用连乘获乘加、乘减解决的实际问题很多,教材选择了“学校图书室用正方形瓷砖铺地”这一学生较为熟悉的素材,设计了“用100块瓷砖来铺,够吗?110块呢?”的问题情境。通过解决这一问题,呈现了小数连乘、乘加两种算式,通过这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学习小数连乘、乘加运算,使学生体会到小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的一样,小数的混合运算也是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有了整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经验,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并不困难。但是要注意的是,教学时应当让学生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理解小数

四则混合运算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道理一样,避免盲目地进行知识的迁移。因此本节课,

我努力做好以下两点:(1)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现代教育中,知识不再是教育追

求的根本目的,而是实现创新的手段。因此,要让学生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

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并不难,完全可以进行知识的迁移。但这

样一来,学生对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就相当于死记硬背。所以,本课我采用

教材给我们提供的情境,启发学生用不同思路解决,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到小数

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并同时体会到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和整数

的相同。(2)把数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意把数学活动

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如:从学生们较为熟悉的铺地砖的活动引入,使学生易于从生活

经验出发,便于学生的理解,也便于学生用不同思路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认同本节课所要

领悟的规律。巩固练习时,我特别注意应用本课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

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良好情感。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首先出示两组算式:

0.7× 1.2

1.2×0.7

(0.8×0.5)×0.4 0.8×(0.5×0.4)

(2.4+3.6)×0.5 2.4×0.5+3.6×0.5

让学生先分组计算再观察每组算式有什么特点,实际上这三组算式分别运用的是整数乘法的

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但是这三组算式都是小数乘法,也符合吗?通过让学生观察、计

算,自己找出每组中两个算式的关系,自己探究出“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

于小数乘法也适用。”培养了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作用只是引导点拨,

决不把规律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计算、观察、发现。

学到了知识,然后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才是数学学习的真谛。既然发现了整数乘法运算

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再运用这些定律使小数计算变得简便,这一步教学能激起学生

运用新知识的欲望。接着出示:

0.25×4.78×4 4.8×0.25

0.65×201 1.2×2.5+0.8×2.5

在简算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不足之处:只重视了运算定律,而忽视了口算能力,在练习时,乘法分配律的逆向应用不够灵

活.。

针对这一现象我认为在练习课时要加以改进。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

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不断的感悟和体验中学习知识。

小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

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不同就主要在小数点上了。同一个题可以有多种方法解决,22.4÷7,22.4千米,是一周跑的总路程,问平均每天跑多少千米。孩子们想到了三个方法,第一个就让我惊讶,他把22.4先乘10,除以7之后,得数再除以10,从而得到正确答案。他很好的应用了除法的计算规律,这是在四年级时学过的。第二个学生把22.4千米转化为22400米,除以7之后得3200米,再转化为3.2千米。这个学生利用了转化的思想,转化是数学中很重要的一种思考方法,也常常被使用。第三个学生很干脆:“用竖式计算就可以。”呵呵,这可正是我们所需要的。于是,她一边说,我一边在黑板上写,当商了3之后,她说要先点上小数点,我问为什么。其他学生也看着她,是一样的问题。她说:“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显然,这名学生是预习过的,对教材中的这句话非常熟悉。我怕有学生对“商”和“被除数”不明白,特意在这儿多问了几句,说明哪一个是“被除数”,哪一个是“商”。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做了几个练习,有六名学生板演,都做得不错。

例2是一种新的情况,列出算式为5.6÷7,有好几个学生张口就说出了答案。但列竖式的时候,遇到了问题:根据上面的例题知道,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可是商的小数点前面没有数啊?这也难不倒孩子们,立刻就说出:“添0”。我纠正:“是商0,当整数部分不够除的时候,商0,点小数点。”

在整数除法中,当有余数的时候,就不再计算了;现在学了小数,就可以添0继续算下去。例3就是这样一种情况,算式为1.8÷12,竖式中商了0.1之后,余数是6,教材中问:“接下来怎么除?自己试试。”有学生是预习过的,知道可以添0后继续计算。可也有学生有疑问:“为什么要添0呢?”我让孩子们讨论这个问题,是啊,为什么可以添0继续算?也许是熟视无睹了吧,我都没想过这个问题!讨论一段时间后,几个学生发言,但都不合适。于是,我引导他们往数的意义上去考虑,商1的时候,是把1.8看作18个十分之一;余数为6,添0(0也可以看作是落下来的)后,即为60个百分之一,这样就可以继续计算了。

篇二: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计算教学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

握,关系着学生观察、记忆、思维等能力的发展,关系着学

生学习习惯、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开学的第一节课,学生学习小数乘法中“小数乘整数”

这一节课。新课程的教学在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意义的同

时,强化了算理的研究与算法的探索。在新课开始后,让学

问题并列出算式。这时要求学生思考“这

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当学生发现自己对“小

数乘法”这个新知识还不理解时,就会产生求知的渴望,都

希望自己成为“探索者”,把做题的方法弄个明白,于是我

让学生动脑想想“怎样计算58.6× 6”,他们就会去思

考、去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寻求答案。在这个过程

中,学生已有的知识就象种子一样,生长成新的知识。接下

来学生开始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有的学生用连加的方法计

算的,针对这一算法有学生提出异议,认为这种方法太麻烦;

还有学生把“58.6× 6”看作“586× 6”,然后再

把所得的积缩小10倍。这时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这一方法大

胆质疑,有学生问:“为什么要把58.6看作586来乘”、

“为什么要把积缩小10倍”?

将这些问题直接抛给了学生,目的是引起学生的争论,

在争辩中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拓展了学生与学生直接交

流的空间,让学生与学生直接对话,加深学生的印象,明确

了把新问题转化成我们旧知识来解决,感受到了比数学知识

更重要的“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另外还有学生想出了课

本上没有给出的方法,把58.6分成58和0.6两部份,分别

和6相乘:58×6=348、0.6×6=3.6、3.6+348=351.6。在这

里,不但看到了多种观点的分享、沟通和理解,更多的是多

种观点的分析、比较、归纳和整合的互动过程,最终在教师

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刻理解。

俗话说两个人每个人一个苹果,相互交换,每人还是只有一

个苹果,如果两个人每人有一种好的解题方法,相互交换,那

么每人就有两种方法.这就是我们培养学生多元化思维的目

标所在,只有多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发散思维,互相交流,才能

达到预期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一题多解,经过日积月累也

会有多题一解的效果.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师:秋天到了,人们都在广场放风筝。有三个小同学也想去放风筝,他们想买一样的风筝(展示例题图)。大家仔细观察,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思想,

并为下面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整数提供条件

二、自主探索

1.说一说如果是你,想买哪种风筝?

2、根据学生汇报情况,教师提出:xx同学说想买3.5元一个的风筝,那么买这样的三个估计需要多少钱呢?

师:你们能不能准确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

可能可想出几种不同的方法?

方法1:连加。

方法2:化成元角分计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后相加。

方法3:竖式笔算35角×3=105角。

方法4:竖式笔算3.5元×3=10.5元。

在实际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自主地进行估算、笔算,在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计算能力的同时,让学生懂得估算也是检验笔算的一种方法。在探

究计算方法时,教师为学生搭建了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平台,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同时又了解了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竖式笔算。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比较看这个乘法算式,与以前学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然后让学生尝试解决0。72×5 使得同学们自己体会脱离元角分怎么计算理解算理算法。师:仔细观察乘法算式,谁能给大家解释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3点:怎样把乘数转化乘整数;乘积如何处理;积末尾的如何处理。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

三,最后互动交流,总结概括

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知识潜能及合作能力,并自主获取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教师作为一名点拨者、合作者在重点处启发引导,帮助学生较好的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举例说明计算方法,给不同的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在练习的设计上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既加强了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理解,又使学生能够

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篇三:五年级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五年级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小数乘法,计算教学是学生最感到枯燥无味的知识,但教材安排了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景进行教学。通过例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一位小数乘一位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两位小数乘一位整数的计算教学。根据我以往的教学经验知道在实际的学情中,有大部分学生都会算小数乘法,知道当成整数计算,然后点上小数点,但对于为什么要这么算,竖式应该如何写还很模糊。

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开始对学习充满兴趣,积极的思考,运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能正确判断积里面的小数位数。

然而也有很多不足,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应变能力有待提高,有时忽略学生的想法,没能及时捕捉到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教学在动态中延续不够,说明老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倾听和思考,在今后的的教学中我会多注意这些细节.

篇四: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小数乗整数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小数乗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乗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的能力。为了能让学生轻松的掌握新知,我努力的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复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及整数乘法中由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为学生学习“小数乘整数”做好了铺

垫,尤其是掌握了积的变化规律,为学习小数乗整数的算理有很大的帮助。

二、创设了一个“购买风筝”的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自然的引出了小数乗整数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探索新知。

三、在学习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如解决实际问题时,我让学生小组合作思考交流解决的方法,在师生的交流学习中,让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计算方法,从而得到许多有创造性的解决办法。然后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方法。

总之,这节课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思考交流的学习中,给不同的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连乘、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连乘、乘加、乘减”是“小数乘法”这个单元的内容。生活中需要用连乘获乘加、乘减解决的实际问题很多,教材选择了“学校图书室用正方形瓷砖铺地”这一学生较为熟悉的素材,设计了“用100块瓷砖来铺,够吗?110块呢?”的问题情境。通过解决这一问题,呈现了小数连乘、乘加两种算式,通过这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学习小数连乘、乘加运算,使学生体会到小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的一样,小数的混合运算也是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本节课,我努力做好以下两点:(1)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现代教育中,知识不再是教育追求的根本目的,而是实现创新的手段。因此,要让学生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并不难,完全可以进行知识的迁移。但这样一来,学生对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就相当于死记硬背。所以,本课我采用教材给我们提供的情境,启发学生用不同思路解决,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到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并同时体会到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相同。(2)把数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意把数学活动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如:从学生们较为熟悉的铺地砖的活动引入,使学生易于从生活经验出发,便于学生的理解,也便于学生用不同思路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认同本节课所要领悟的规律。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

用。首先出示两组算式:

0.7×1.2 ○1.2×0.7 (0.8×0.5)×0.4 ○8×(0.5×0.4)(2.4+3.6)×0.5 ○2.4×0.5+3.6×0.5

让学生先分组计算再观察每组算式有什么特点,实际上这三组算式分别运用的是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但是这三组算式都是小数乘法,也符合吗?通过让学生观察、计算,自己找出每组中两个算式的关系,自己探究出“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培养了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作用只是引导点拨,决不把规律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计算、观察、发现。

既然发现了整数乘

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再运用这些定律使小数计算变得简便,这一步教学能激

起学生运用新知识的欲望。接着出示:

0.25×4.78×4 4.8×0.25 0.65×201 1.2×2.5+0.8×2.5

在简算的过程中让

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不足之处:只重视

了运算定律,而忽视了口算能力,在练习时,乘法分配律的逆向应用不够灵活.。

针对这一现象我认

为在练习课时要加以改进。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让学生在不断的感悟和体验中学习知识。

<<小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

小数除法,与整数

除法的不同就主要在小数点上了。同一个题可以有多种方法解决,22.4÷7,22.4千米,是一

周跑的总路程,问平均每天跑多少千米。孩子们想到了三个方法,第一个就让我惊讶,他把22.4先乘10,除以7之后,得数再除以10,从而得到正确答案。他很好的应用了除法的计

算规律,这是在四年级时学过的。第二个学生把22.4千米转化为22400米,除以7之后得3200米,再转化为3.2千米。这个学生利用了转化的思想,转化是数学中很重要的一种思考

方法,也常常被使用。第三个学生很干脆:“用竖式计算就可以。”呵呵,这可正是我们所需

要的。于是,她一边说,我一边在黑板上写,当商了3之后,她说要先点上小数点,我问为

什么。其他学生也看着她,是一样的问题。她说:“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显然,这名学生是预习过的,对教材中的这句话非常熟悉。我怕有学生对“商”和“被除数”

不明白,特意在这儿多问了几句,说明哪一个是“被除数”,哪一个是“商”。剩下的事情就

简单了,做了几个练习,有六名学生板演,都做得不错。

例2是一种新的情况,列出算式为5.6÷7,有好几个学生张口就说出了答案。但列竖式的时候,遇到了问题:

根据上面的例题知道,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可是商的小数点前面没有数啊?

这也难不倒孩子们,立刻就说出:“添0”。我纠正:“是商0,当整数部分不够除的时候,商

0,点小数点。”

在整数除法中,当

有余数的时候,就不再计算了;现在学了小数,就可以添0继续算下去。例3就是这样一种

情况,算式为1.8÷12,竖式

中商了0.1之后,余数是6,教材中问:“接下来怎么除?自己试试。”有学生是预习过的,

知道可以添0后继续计算。可也有学生有疑问:“为什么要添0呢?”我让孩子们讨论这个问题,是啊,为什么可以添0继续算?也许是熟视无睹了吧,我都没想过这个问题!讨论一段

时间后,几个学生发言,但都不合适。于是,我引导他们往数的意义上去考虑,商1的时候,

是把1.8看作18个十分之一;余数为6,添0(0也可以看作是落下来的)后,即为60个百

分之一,这样就可以继续计算了。

篇五:五上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小数

乘法教学反思

五年级一班

小数乗整数,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小数乗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乗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的能力。为了能让学生轻松的掌握新知,我努力的做到了以下几点:

1、复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及整数乘法中由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为学生学习“小数乘整数”做好了铺垫,尤其是掌握了积的变化规律,为学习小数乗整数的算理有很大的帮助。

2、创设了一个“购买风筝”的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自然的引出了小数乗整数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探索新知。

3、在学习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如解决实际问题时,我让学生小组合作思考交流解决的方法,在师生的交流学习中,让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计算方法,从而得到许多有创造性的解决办法。然后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方法。

总之,这节课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思考交流的学习中,给不同的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小数乘小数”

课前,对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担心几点:

1、学生能不能理解例题中1008除以100的原因?

2、学生能不能发现积的小数位数就是因数的小数位数之和?

3、下午上新课,效果会不会不如早晨?学生会不会有意见?

例题出示,提出问题,列式、估算,都没问题。提出用竖式计算后,学生埋头计算,自己巡视了一圈,个别学生不知道如何计算,便轻声提醒把算式看作整数进行计算;个别学生面对1008,虽然把小数点点在了两个0之间,却不知道为什么点在这。告诉我看估算结果的;多数学生知道,因为两个因数都乘10,积就乘100,要使原来的积不变,需要将现在的积除以100。几个学生一说整个计算过程,其他学生恍然“哦!原来使这样啊!”于是一通都通。“试一试”自然没问题。计算法则耶使学生自己总结的。因为在小数乘整数的教学中很注意让学生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所以在这里只要在“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中添上“一共”就行了。最后黑板上只有五个字“算、看、数、点、

化”。提醒学生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检查验算。

今天的例2依旧利用下午第二节课上的,例题出示,说说有关数学信息,提出第一个问题后学生自己列竖式计算,根本不需要我去讲解就说出了在“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用0来补足”的注意点。后面的“试一试”自然一帆风顺。

从两天的作业看,学生出错不是方法上,都是算错,不进位、看错数,7×7=46等。所以对这部分自己的评判是“过!”下周一上例3。

课后没事,写“教

学反思”,感受是:“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和移动小数点位数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基础上教学的。虽然最初担心学生不理解积的小数位数就是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和。但是,由于自己在教学小数乘整数时非常注意让学生通过计算整理计算法则,发现注意点(能化简的要化简,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用估算的方法检查验算。所以在本部分的教学中自己才轻轻松松地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这两个例题的顺利教学,提醒自己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每单元的知识教学,一定要踏踏实实的讲解到位,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双基的训练,每个知识点都要让学生过。不要炒夹生饭,这样才能让自己后期的教学顺利进行。

2、学生的学情不一样,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基础也不同,要尽量抓住课堂上的四十分钟,多关注后进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多给他们说话、板演的机会。

3、课前注意钻研教材,注意要教学的内容与前期教学内容及后期教学内容的联系,对学生学习情况要清楚地了解,对学生可能出现疑问的地方进行预设,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要随机应变。”

求积的近似值教学反思

五年级一班

注重“创设情境”是《数学课程标准》中一个新的亮点。它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然而,“创设情境”是教师个人的任务还是由师生共同完成,是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两种不同的做法。下面就“积的近似值”教学,谈几点自己的思考。

首先,要避免情境由教师备课时一个人精心设计好,避免问题由教师提出来,避免学生始终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的自主性便大打折扣。要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自然生成问题情境。本课教学从讨论“买菜时应该考虑了解哪些信息呢”入手,了解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时的真实想法。在充分尊重了学生看法的基础上提供相关信息,使每位学生都成为情境的创设者。本课还创设了“填写发票”的问题情境,通过联系刚才大家解决的问题,提出“你能帮卖方填写一张发票吗?”,使学生产生“填写发票”的需要。然后指导学生亲自尝试填写发票的过程,在填写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填写发票的方法,从而获得了“必要的数学”。在这个解决问题的情境中,思考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根据学生随时出现的问题加以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始终是问题情境的主动参与者。创设情境并非是教师的专利,教师应该积极引导每位学生参与到情境设计的过程中,使情境真正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其次,要避免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而造成的信息量比较少,讨论的焦点要避免停留在“积应该保留几位小数”上,要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积的近似值”的应用价值。本课教学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根据计算结果帮卖方开发票写金额)产生疑惑,并尝试自己解决,进而在交流中加深理解、达成共识(钱应根据实际情况保留两位小数),再进而能正确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最后,要充分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加大信息量,力求针对性强,且具较强的开放性。学生讨论的焦点也最终落脚在“哪种结果更合理”上。从而在讨论合理性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积的近似值”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力求每位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在例5教学后,安排三个层次的练习加深

理解:其一,举出老师生活中购买东西的例子,有的钱保留一位小数(商场不收分了),有的钱保留整数(自由市场讨价还价,了解一下去尾法保留),让学生认识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保留;其二,通过一道应用题的练习,让学生按老师的要求进行多次保留,比较哪个值最精确,从而让学生明确,数位越多越精确;

其三,安排一道计算结果正好是两位小数不需要保留的应用题,让学生明确取近似值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在最后的巩固练习中结合生活实际,根据3个商场的价目表,让学生设计购买3样东西的方案,由于学生要考虑到价格、质量、路程、时间、信誉等问题,因此出现了多种方案,是一道开放题。学生既得到了技能训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连乘、乘加、乘减”是“小数乘法”这个单元的内容。生活中需要用连乘获乘加、乘减解决的实际问题很多,教材选择了“学校图书室用正方形瓷砖铺地”这一学生较为熟悉的素材,设计了“用100块瓷砖来铺,够吗?110块呢?”的问题情境。通过解决这一问题,呈现了小数连乘、乘加两种算式,通过这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学习小数连乘、乘加运算,使学生体会到小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的一样,小数的混合运算也是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有了整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经验,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并不困难。但是要注意的是,教学时应当让学生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理解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道理一样,避免盲目地进行知识的迁移。因此本节课,我努力做好以下两点:(1)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现代教育中,知识不再是教育追求的根本目的,而是实现创新的手段。因此,要让学生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并不难,完全可以进行知识的迁移。但这样一来,学生对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就相当于死记硬背。所以,本课我采用教材给我们提供的情境,启发学生用不同思路解决,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到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并同时体会到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相同。(2)把数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意把数学活动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如:从学生们较为熟悉的铺地砖的活动引入,使学生易于从生活经验出发,便于学生的理解,也便于学生用不同思路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认同本节课所要领悟的规律。巩固练习时,我特别注意应用本课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良好情感。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2)通过运用迁移的方法学会新知识,培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1)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2)熟练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计算法则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辅垫 出示上好佳薯片:每袋薯片售价2元,买3袋共用多少元?30袋?300袋?3000袋呢?感悟:单价一定时,购买的数量越多,用的钱就越多,购买的数量越少,用的钱就越少。出示表格: 因数 2 2 2 2 因数 3 30 300 3000

积 6 60 600 6000 观察:积的变化与因数的变化有没有什么规律? 二、联系生活、指导探索 1、初步探索: 出示品客薯片:每盒薯片售价9.8元,买4盒 (1)估计:大概要用多少元? (2)探索:应付多少元?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方法一:9.8+9.8+9.8+9.8=39.2(元) 方法二:10×4=40元 2角×4=8角40元-8角=39元2角 方法三:9.8×4=39.2(元)竖式计算 (3)点拨:为什么这样列式? 表示什么意思? 怎样列竖式计算? 重点点拨:把9.8×4转化为什么数相乘? 小数点怎样处理?为什么? 小组讨论与看书自学相结合 反馈:重点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小数点这样处理?教师板书过程小结:说一说9.8×4的计算过程 2、深入探索: 迁移:0.98×4=

0.098×4= 说一说想法,算出答案。 观察:仔细观察题组,这三题有何相同之处?有何不同之处? 你发现积的小数的位数受什么数的影响?与因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计算小数乘法时怎样很快的找到积里小数点的位置? 小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3、运用计算方法: 口答:2.5×15 1.14×5 0.013×20 把它转化成()×(),在从积的()边数出()位点上小数点? 再用竖式计算。 三、活学活用、拓展延伸 1、针对性练习: 因数 12 12 0.012 0.12 因数 36 0.36 36 3600 积 432

《小数乘整数》评课稿

《小数乘整数》评课稿 张金勤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乘整数的计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小数乘整数是小数乘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学习小数乘小数的基础,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在在学生初步明白算理的情况下探索出小数乘整数的方法。通过连续4节课的听课学习,经过我们教研组的认真分析研究,我们认为这四节课具有以下的一些特点: 一、在对比练习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情境自然过渡到例题的学习。 教师充分挖掘身边的资源,利用学生熟悉的西瓜作为学生学习的素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加学生对数学的亲却感,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愿望和动力。但四位教者的引入入方法各有不同,王根娣老师是在唤醒学生整数乘法和小数加法的基础上引入的,也就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储备的基础上引入的,学生已经感知小数点的位置和因数中的小数点位置有关,这样学生对于例题的学习已水道渠成,表现出信心十足;孙其强老师则不一样,通过让学生挑西瓜,通过幽默的语言,夸张的表现手法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进入例题的学习,课堂气氛非常轻松;张老师则通过水果超市购水果,加强整数乘法和小数乘法的对比进入例题,王美玲老师直接更改价目牌进入例题学习,四位老师对素材的处理各有侧重,效果各有不同。 二、运用转化的思想,加强算理的渗透和教学,有较浓的“数学味”。 四位教者都能够在例题出示后,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索0.8×3的计算方法,首先:0.8×3的意义就是求几个0.8相加的和,得出小数加法,还有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计算,0.8元就是8角,24角就是2.4元,最后通过分数的意义来理解0.8表示8个0.1,8个0.1乘3表示24个0.1,就是2.4,在学生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出示竖式,并通过点小数点,学生在初步理解和观察的基础上,使学生初步感知到:小数与整数相乘时,因数中的小数是几位小数,积也应该是几位小数。 三、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给学生以最大的自主探索空间。 四位老师都能在猜一猜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己尝试计算,从表面上看,这样做延长了教学过程,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形成过程,才能真正掌握小数乘法计算的算法。通过计算器验证的方法,并在计算后通过进一步观察,比较积和因数的小数位数,由此归纳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把探索规律与相应的乘法计算结合起来教学,有利于学生把握这一规律的本质,提高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数乘整数教案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三、教具:PPT课件、课堂练习纸 四、教法:讲授法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生:秋季。 师:在这个秋高气爽的金秋九月最适合放风筝啦,咱们也去风筝店里逛一逛吧,哇!风筝店里的生意好火爆呀!看!小明和他的同学也来了,他似乎遇到了一点数学问题,同学们愿意帮助他吗?小明想知道买3个3.5元的风筝需要多少钱?(出示多媒体课件) 列式:3.5×3同学们看这个乘法算式,与以前学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学生会发现,算式中有小数或小数乘整数。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板书:小数乘整数。) 引出课题 (二)探索新知

师:那我们要怎么计算这个算式呢?学生独立计算。 回答预测: 方法1:3.5+3.5+3.5=10.5元。 方法2:3.5元=3元5角,3元×3=9元,5角×3=15角,9元+15角=10.5元 方法3:竖式笔算35角×3=105角=10.5元。 (三)理解算理 1、比较发现 师:同学们可真棒!在上述三种算法中,有的同学根据乘法的意义把3.5×3看成是3个3.5连加最后得出10.5的结果;有的同学化成元角分计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后相加;还有的同学是利用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把3.5元看成是35角算出结果;刚才有同学说了,3.5元等于35角,我们先把3.5元看作35角来试着算一算。 3.5元扩大到它的10倍→ 35角 × 3 × 3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 0.5 元←缩小到它的1/10 1 0 5角 105角就等于10.5元

人教版小数乘整数教案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2?3页例1例2及“做一做”,练习一第1? 5 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掌握小数乘整数的一般方法,会比较熟练地进行笔算。 2. 使学生经历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过程,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3. 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乘整数的一般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一)课件呈现,寻找信息 1. 课件呈现“放风筝”的情境以及各种不同形状的风筝。 2. 课件呈现“买风筝”的情境(例1的主题图),画面上醒目地显示四种形状各异、价格不同的风筝。 3. 设问:从图中你能看出哪些数学信息? (二)提出问题,揭示课题

1.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先来解决“买3个蝴蝶风筝多少钱”的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教师板书或PPT课件呈现:3.5 X 3 =) 2. 追问: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呢? 3. 引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自主尝试,感悟算理 (一)感知算理 1. 算一算:3.5 X 3,可以怎样计算? 给足时间,让每一位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独立计算出买3个蝴蝶风筝所需的钱数。教师 巡视,注意发现学生中的不同计算思路。 2. 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的计算思路可能有:用加法进行计算;改写为复名数进行计算;化“元”为“角”进行计算等。 (二)重点分析、研讨化“元”为“角”算法的算理 1. 组织全班学生对上述多种不同解法逐一进行分析、评价和充分肯定。 2. 引导学生着重分析化“元”为“角”的计算方法。 (1)师:上述几种算法中,你认为哪种算法比较简单?这种算法中的关键是什么? (2)学生分析、对比、讨论后,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话总结、概括:先把 3.5元转化为35 角, 再计算35角X 3,最后将结果105角转化成10.5元。 (3)教师边小结边适时板书(或PPT课件动态呈现)如下竖式计算过程: (4)小结:刚才我们在解决“买3个蝴蝶风筝多少钱”的问题时,想到了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我们发现以“元”作单位的小数乘整数,可以转化成以“角”(或“分”)作单位的整数乘整数来进行计算。

五年级上数学评课小数乘整数_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数学评课-小数乘整数人教新 课标 学习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我想这是听课带给我的最大感受。整堂课乐老师围绕“以学定教”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数学思维能力。所谓“以学定教”就是在教学中自始至终坚持一切从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学习的愿望和需要,恰当地确立教学的目标要求,合理地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灵活地调节教学的内容与进程,使课堂教学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和主动发展的过程。 一、以学定教,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让学生先学 本堂课乐老师很好的体现出了“以学定教”,在探索3.5×3的计算方法时,充分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放手让学生自己先去尝试探索计算的方法。学生出现了各种个性化的算法:有的学生根据乘法的意义想到用加法计算出结果,有的学生把它转化成整数乘整数来计算结果,有的学生利用人民币之间的进率算出结果,有的学生用竖式来计算。在组织比较中让学生优化算法,了解用竖式最具普遍性。这堂课教学时,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先尝试着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在交流中展示个性化的思考,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让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发展。而乐老师只是作为本堂课的点拨者、组织者,在重难点处点拨应该怎么做、组织学生较好的总结出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二、以学定教,注重启发学生思考数学 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为了让学生建构小数乘整数的法则,教师用多种形式组织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观察交流,引导学生体验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运用启发性的谈话,让学生思考新知识能不能转化成整数乘整数的方法来计算,这里既有知识的“借鉴”,也有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上的“借鉴”。“借鉴”沟通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能较好地运用自己原来掌握的旧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形成整体认知结构。乐老师通过3.5×3的教学初步让学生感知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是相同的。接着让学生计算0、72×5、2.3×12,通过计算让学生进一步感知积

《小数乘整数》 优秀教学设计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课题:小数乘整数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小数乘整数是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在学习了小数的性质、积的变化规律、以及整数乘法的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为后面学习小数乘小数、积的近似数、小数乘法的意义起了一个铺路搭桥的作用。教材主要通过情境的创设——买3个风筝、每个风筝3.5元,从而引发学生的探索需要。教材首先让学生根据原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方法,然后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出示了例2,进一步优化算法,最终掌握小数乘整数的法则。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正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重要阶段,控制与调节自己的情感的能力已逐步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也已初步具备。随着主体意识的觉醒,开始认识到学习是一种义务,出现了意识较强的学习动机,因此在教学中、在指导学生学习中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本课主要是在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分析问题,然后让学生试着去算一算小数乘整数怎么算,最后在交流反思的过程中,掌握算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教学,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掌握小数乘整数的法则,从而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以及估算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亲历探索小数乘整数的算法,优化小数乘整数的算法,体验用竖式的清晰明了,渗透转化和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积累估算策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合作中培养协作精神,在探究中培养创新能力,在体验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严谨,在评价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掌握小数乘整数的法则。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运用估算的策略。 教学方法: 教法:根据新课程理念,注重实效,主要采用遵循学生发展规律的直观演示法、观察

人教版小数乘整数教案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2~3页例1、例2及“做一做”,练习一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掌握小数乘整数的一般方法,会比较熟练地进行笔算。 2.使学生经历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过程,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3.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乘整数的一般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一)课件呈现,寻找信息 1.课件呈现“放风筝”的情境以及各种不同形状的风筝。 2.课件呈现“买风筝”的情境(例1的主题图),画面上醒目地显示四种形状各异、价格不同的风筝。 3.设问:从图中你能看出哪些数学信息?? (二)提出问题,揭示课题 1.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先来解决“买3个蝴蝶风筝多少钱”的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教师板书或PPT课件呈现:3.5×3=)

2.追问: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呢? 3.引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自主尝试,感悟算理 (一)感知算理 1.算一算:3.5×3,可以怎样计算? 给足时间,让每一位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独立计算出买3个蝴蝶风筝所需的钱数。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学生中的不同计算思路。 2.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的计算思路可能有:用加法进行计算;改写为复名数进行计算;化“元”为“角”进行计算等。 (二)重点分析、研讨化“元”为“角”算法的算理 1.组织全班学生对上述多种不同解法逐一进行分析、评价和充分肯定。 2.引导学生着重分析化“元”为“角”的计算方法。 (1)师:上述几种算法中,你认为哪种算法比较简单?这种算法中的关键是什么? (2)学生分析、对比、讨论后,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话总结、概括:先把3.5元转化为35角,再计算35角×3,最后将结果105角转化成10.5元。 (3)教师边小结边适时板书(或PPT课件动态呈现)如下竖式计算过程: (4)小结:刚才我们在解决“买3个蝴蝶风筝多少钱”的问题时,想到了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我们发现以“元”作单位的小数乘整数,可以转化成以“角”(或“分”)作单位的整数乘整数来进行计算。

贡春侠老师《小数乘小数》评课《小数乘小数》评课

《小数乘小数》评课 贡春侠老师教学的《小数乘小数》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的教学目的仍是利用转化的策略,把小数乘小数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计算。对于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想法。 1、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课上先复习以前学过的小数乘整数,让学生说思考过程,这样为接下来的学生将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奠定了基础。3.21× 5=16.05进行计算这道题的设计思路很好,既让学生复习了整数乘小数又复习了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的规律,还自然引出了本科的知识,可谓是一箭三雕。 2、该放手时就放手,让学生自己计算,总结算理。在教学新的知识“4.1×3.2”时,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计算,因为已经有了基础,学生计算起来没有太大问题。在学生计算的基础上再让他们总结算法,做到了不仅让学生学会怎么计算,更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这么计算,还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3、创设生活情境,引出数学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小巧搬新家引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我们学习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的计算是一种需要,学生在学起来更有积极性。 4.贡老师在计算前加入了估算。在计算教学中估算往往是被忽视的,但是估算在计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生活中很多地方都会用到估算。如果在计算前先进行一下估算,这样就为计算结果找了个参考,如果计算结果跟估算结果差距较大,那就说明计算出现了问题,也可以提高的准确性。贡老师虽然提到了,但是没有与计算结果做比较。 5.学生上课练习的时间比较少,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做题,然后再做讲解。 6.新课讲完要及时引导学生总结,不应该等练习讲完了再总结,就没有什么意思啦! 通过贡老师的一堂数学课,不仅发现她在教学中亮点,也看到了其在课堂管理中的好方法,值得我今后继续学习。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2.通过运用迁移的方法学会新知识,培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使理解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辅垫 (一)读题列式,并说一说各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4个13是多少?18个20是多少? 小结:整数乘法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演示动画:小数乘整数?复习 提问:通过刚才的计算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三)演示动画:小数乘整数?引入 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指导探索 (一)出示例1 花布每米13.5元,买5米要用多少元? (二)讨论:1.用加法怎样列式?用乘法怎样列式? 2.13.5×5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3.你觉得哪个算式比较简便? 4.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有什么联系? (三)教师提问:小数乘整数该怎样计算呢? 教师提示: 1.能不能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呢? 2.能不能用前面复习中得到的规律来解决呢? (四)演示动画:小数乘整数?例1 教师提问:为什么要把675缩小10倍呢? (五)请学生看书学习今天的内容第1页,觉得重要的地方画下来. 四、质疑小结 (一)今天我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请同学概括一下. (二)提问:计算小数乘整数时为什么可以转化成整数乘法进行计算?依据是什么? (三)你对今天学习的内容还有什么问题? 五、反馈调节 (一)说出下列各式的意义. 0.9×4 63×6 8.4×15 (二)列出乘法算式,再算出来. 14个9.76的和是多少? 5个2.05的和是多少? 4.95的7倍是多少? (三)根据填结果. ()() ()()

人教版五上《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上《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上《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小数的乘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除法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除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能正确应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会应用所学的运算定律及其性质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在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的基础上,掌握确定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位置。 教学课时: 小数乘法(9课时左右)(机动3课时左右)

第一课时小数乘整数 教学内容:p2-3 例1、例2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过程。 3.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 教学准备: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秋天到了,人们都在广场放风筝。有三个小同学也想去放风筝,他们想买一样的风筝(课件展示例题图)。大家仔细观察,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意图: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思想,并为下面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整数提供条件。] 二、探索新知 (一)了解小数乘整数 1.根据图意,教师提出:××同学说想买3.5元一个的风筝,那么买这样的三个估计需要多少钱呢?学生思考并汇报。 师:你们能不能准确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 学生独立计算。 指名汇报(可能想出几种不同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叙述板书: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整数》听评课记录

小数乘整数听评课记录 回顾这节课,重点就是引导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竖式计算的算理。在学习中,学生感到困难的并不是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而是对算理的理解和表述。 小数乘法竖式的写法,与小数加减法不同,通常是写成末尾对齐。这一“小问题”,教师本来可以一句话的告诉学生,也就能把问题“小事化了”,但管老师却“小题大做”,通过几个环节让学生陈述想法,及时加以引导,得出结论。首先:0.8×3的意义就是求几个0.8相加的和,通过用以前的知识即乘法的意义算出得数,继而启发学生用元角分的知识换算解答,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计算:0.8元就是8角,24角就是2.4元,再用小数单位来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0.8表示8个0.1,8个0.1乘3表示24个0.1,就是2.4。在学生表示理解的基础上管老师又出示了第二个竖式2.35乘3,这一次运用计算器验证的方法,引导学生“聚焦”于因数中小数位数的多少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多少的比较, 思考积中小数点的位置应当如何处理。学生明白了,这个小数点可不是随便点上的,而是与因数的小数位数有关的——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如此几个环节层层递进,使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竖式写法的道理豁然开朗。这样,由“告诉后的接受”改为“思考后的发现”,学生对“末位对齐”的书写不再停留于形式的记忆,而是在尝试、思考、交流的过程中获得理解。“小题大做”是把学生学习过程中

的“问题”作为教学资源,其意图,不仅仅是解决竖式书写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以此为切入口,让学生领悟、体会并明晰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的策略。 回顾全课的教学经历,教师围绕“算理理解与算法掌握”、“计算方法的选择”等问题不断地刷新自己的思考与实践,把小数乘法的教学,设计成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学生学得较为扎实。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说课稿 小数乘小数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说课稿小数乘小数 ?小数乘小数?的教学基础无非是四年级中因数的变化惹起积变化的规律和五年级小数乘整数的知识,我们的教员都以这两点为打破口,教学细节存同求异各有方法,可以看出五位教员都是对教材停止了深化的研讨的。五节课的基本思绪迥然不同常,都是紧紧依托先生已有的知识和阅历,经过教员引导、先生自主探求、讨论交流,在不时发生疑问中,自但是又流利的停止新知识的学习,基本环节大致都分为: 1、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引出可探求的数学效果。生活即教育,数学的知识只要来源于贴近先生的生活实践,那么先生的学习才有能够是积极的自动的。五节课,五位教员区分经过新校园教室面积的计算、篮板面积的计算、房屋面积的计算,从小数乘整数的式子引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式子。先生看法到这样的计算确实是一种需求,从先生集体的内心发生急于需求弄明白怎样计算的激动,而自然过度到小数乘小数的教学中。先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发生兴味,为进一步学习探求发明了良好的心思预备条件。 2、尝试计算、自主探求,自动取得小数乘小数的算理。这一环节大致都是让先生预算,掌握预算的技巧,然后联络原由的学习阅历先生独立尝试小数乘小数的计算,然后重点都放在对小数乘小数的算理的了解上,都做到了不只让先生学

会怎样计算,更让先生了解为什么要这么计算。在这一环节中,五位教员的组织方式是多样的,有团体独立自学尝试,有同桌交流相互讨论,有大组协作入手实际的。先生的思想在这段教学中失掉了锻炼与开展。 3、运用计算法那么,实际联络处置效果。数学来源于生活,肯定又回归于生活并高于生活。五位教员在先生初步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那么与算理的基础让,运用生活化的练习让先生的知识失掉系统的整理与稳固,并不时拓展提高先生的思想才干。 我是最后一个评课的,前面评课的教员比拟片面的对课停止了评价,我只要几点思索和大家一同共免: 1、关于预算。 预算的方法比拟多样,依据不同的算式,正确的答案可以在预算结果的左右,也可以在两个预算结果的中间,只需先生能说出预算的方法,那么这样的预算都是有效的。而有的教员在课中的预算只触及到一种,似乎有所缺陷。 预算放在哪里?本节课许多教员都是把预算作为教学的一 个环节,这个环节可以放在哪?算式初始,可以依据算式停止预算,大致把准确的结果框定一个范围,也可以放在得出正确结果以后,对这个结果用预算的方法停止检验。所以有的教员即使上课中末尾把预算这一环节遗忘了,也大可不用把那预算的环节僵硬的拔出教学进程中,让其他教员都知道

《小数乘整数》-优秀教学设计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探索需要。(3分钟) 1.激发兴趣,出示情境。 A.鼓舞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今天是我们开学以来的第一堂数学课,希望我们以最饱满的精神和最清晰的头脑去迎接它。相信你们一定能够有更大的进步,相信良好的开端乃成功的一半。 B.创设情境,生活入手。 新学期,开始了,同学们一定买了不少学习用具,学校也为我们每个班级购置了不少学习用具,袁老师也买了一些教学用品,我买了3本漂亮的笔记本,每本3.5元,请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情预设1:老师总共花了多少钱? 学情预设2:老师总共花了多少元? 嗯,是的,你很勇敢!老师就欣赏那些敢于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的同学。 (板书:一总共花了多少元?) 2.列出算式,观察比较。 那怎样列式呢?——3.5x3= 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习的乘法算式有什么区别?

学情预设:以前我们学的都是整数乘整数,今天学习的是小数乘整数。 你观察真仔细,这是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构建法则。(20分钟) 1.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哟,这可是新知识呀,相信你们一定行!先自己独立想想,能不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然后算一算,老师到底要花多少钱呀? 2.交流方法,算法多样。 同学们,都奋斗完毕,那在自己小组里边说说我是怎么算的?待会儿我请同学来说一说。教师注意学生的算法,待会有目的地、有顺序地展示学生的算法。 3.展示算法,明白算理。 交流好了,那老师收集了同学们的一些算法,我们一起来看看,请你们先站在旁边,轮到哪位展示的时候哪位就过来! 学情预设1: 哦,你是用加法来做的,不错,它表示的是3个3.5相加! 学情预设2: 写得真清楚,你是用单位转换来算的!是先把3.5元转化成3元5角。 学情预设3:,105角=10.5元 你也是用单位转换的方式来做的,不过你有两个特点,一是把3.5元转化成35角,二是用了竖式计算。你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苏教版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备课讲稿

苏教版小数乘整数教 学设计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55~56页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第1~4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并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能力,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探究并学会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吃西瓜吗?看屏幕(出示例题场景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西瓜,夏天每千克0.8元;冬天每千克2.35元。 出示问题: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冬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 师:你会列式吗? 师:请大家观察这2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师:是的,2道算式中,一个因数是小数,一个因数是整数,都是小数和整数相乘。(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师:第一个问题你能算出结果吗? 生1:用加法0.8+0.8+0.8=2.4元; 生2:化成角计算,0.8元=8角,8角×3=24角,24角=2.4元; 生3:0.8看作8个0.1,8个0.1乘3得24个0.1,就是2.4。 师:从同学们交流算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在计算小数乘整数的时候,都是把它先看做——整数乘整数。 师:那谁能用竖式计算0.8×3? 学生尝试计算,师展示两种写法: 0.8 0.8 ×3 ×3 2.4 2.4 交流:应该怎样列竖式?把0.8看作多少来计算的? 师强调看作整数乘,把末位对齐。 师:第二个问题你能算出结果吗?谁先来估计一下,大概是多少? 师:也就是说,买3千克西瓜的钱数,比6元多,比9元——少。

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小数乘小数》资料:说课稿

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 《小数乘小数》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义务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小数”的第一课时,我从以下五个方面说课: 一、说教材: 教材把小数乘除法分为两个单元,分别是第七单元整数乘小数和第九单元小数乘小数。小数乘小数是在整数乘法,小数乘整数及积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既是小数除法学习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基础,因此,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小数乘小数第一课时是直接在积上点小数点,而无需在位数不够时用0来补足。教材编写的结构特点如下: 第一,突出转化思想和推理活动。在教学新知识的时候,转化的价值经常表现在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新的数学问题。教材引导学生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在获得新知识的同时体验转化策略。计算小数乘小数,把两个因数都看成整数,如果它们分别乘10,积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把整数乘整数的积回归到小数乘小数的积,要除以100。这个过程是严密的推理过程,应用了乘法中积的变化规律和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教材组织学生开展推理,由“扶”到“放”地安排推理活动,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第二,细致安排计算法则的教学。为了让学生主动建构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教材从实际出发,把法则的教学分两步进行:第一步,乘法和除法各先安排一道例题,通过转化和推理得出计算法则。第二步,再分别安排一道例题,解决使用法则的难点。教材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适度分离,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法则。 第三,计算方式多样化。本单元以笔算为主,同时也适当安排口算、估算和用计算器计算。口算是掌握笔算方法后进行的,直接说出比较容易的小数乘、除法的得数,能进一步巩固处理小数点的方法和技巧。估算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在不要求精确结果的情况下使用,替代了笔算。计算器用于计算较繁的小数乘、除法和探索规律。计算方式多样化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与灵活性。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小数乘整数》教学活动设计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郑顺巧【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体会小数乘整数的含义,学会小数乘整数的计算,能口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的得数,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2.使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积累计算学习的经验,培养分析、推理和抽象、归纳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主动参加探索活动,感受探索活动的成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积的小数点的定位。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创设情境。 谈话:同学们,西瓜是营养丰富的水果,但在不同的季节,西瓜的单价也会发生明显变化。请大家观察这里的西瓜价格。 出示例l两幅情境图。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问题(l)和问题(2)。 引导: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可以怎样列式?(板书:0.8×3=)为什么这样列式? 冬天买3千克呢?(板书:2.35×3=)这个算式表示的什么意思? 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引入:以前我们学习的是两个整数相乘,是整数乘法。这两道算式里都有一个乘数是小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 二、主动探究,获得算法 1.学生探究0.8×3并交流想法。

引导:o.8×3表示什么意思?你能用已有的知识计算结果吗?和同桌器办法计算结果,并把你的方法记录下来。 交流:你是怎样算的? 结合交流集体讲评,引导理解不同算法(交流时出现几种理解几种): (1)用加法算:3个0.8相加。(2)换算成“角”算:0.8元是8角。24角就是2.4元。 (3)联系小数的意义画图推算:0.8里面有(8)个0.1,3个0.8就是(24) 个0.1,也就是2.4.(结合方法说明.用方格图表示出一共24个0.1即2.4的结果) (4)用竖式笔算:(如有出现.学生自己说说汁算过程) 追问:大家用不同方法算出的得数是多少? 2.学习笔算方法。 说明:小数乘整数可以用竖式笔算。小数乘法列竖式时,可以把末位对齐。(板书列竖式) 提问:竖式中算几乘几,结果应该得多少?[在积的位置先板书“24”(3 ×8=24),再根据学生回答点小数点成“2.4”] 为什么得数是一位小数2.4呢?能把你的想法和大家交流交流吗?

小数乘整数评课稿

篇一:《小数乘小数》评课稿 《小数乘小数》评课稿 小数乘小数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的教学目的仍是利用转化的策略,把小数乘小数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计算。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发现和掌握因数中小数位数变化引起积中小数位数变化的规律,形成比较简单的确定积的小数点的方法。 近期,听了丁老师的这节课,我觉得她的课有以下特色: 一、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方法的习得很重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为其它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教学中我们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要让学生学到什么?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g.polya)统计,学生毕业后,研究数学和从事数学教育的占1%,使用数学的人占29%,基本上不用数学的占70%。那么为什么还要全民学习数学?那是因为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极少地使用形式化的数学知识而更多地使用数学思想方法,并贯穿一生。由此可以看出,教数学关键是要教数学思想、学数学核心是在学数学思想方法,因为数学思想方法对人的一生是有着重大影响的。 丁老师的这节课,不管是转化策略的运用还是猜想-----验证方法的实施,都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探索,从而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经常有意识有计划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教学,不仅能使学生会思考,善于思考,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思想方法的成长。 二、随学而教不若随学而导-----------引导的时机很重要 丁老师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发现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变化规律,让学生对算理有了初步的感悟。而在交流例题的算法时适时地追问一句:“你是怎样地用整数的方法计算小数乘小数的?”然后把两种算法进行对比,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这两者的联系,接着再问:“你是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的?”本节课的重难点都得以解决。导在重点处,导在难点时,比起形式化说算理,更有利于学生对算理真正的内化,让学生真正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对本节课的一点个人想法: 小数乘小数,虽然是新知识,但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独立进行计算。原因是五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学习经验与方法,又有足够的知识积累。所以,我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算,再来说说怎样算的就很好。而本节课的学案安排的“猜想----验证”有点形式化,可略去。 以上只是个人一点不成熟的想法,不对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篇二:小数乘整数评课记录 陆郎中心小学评课记录表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2)通过运用迁移的方法学会新知识,培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1)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2)熟练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计算法则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辅垫 出示上好佳薯片:每袋薯片售价2元,买3袋共用多少元?30袋?300袋?3000袋呢? 感悟:单价一定时,购买的数量越多,用的钱就越多,购买的数量越少,用的钱就越少。

出示表格: 观察:积的变化与因数的变化有没有什么规律? 二、联系生活、指导探索 1、初步探索: 出示品客薯片:每盒薯片售价9.8元,买4盒 (1)估计:大概要用多少元? (2)探索:应付多少元?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方法一:9.8+9.8+9.8+9.8=39.2(元) 方法二:10×4=40元 2角×4=8角 40元-8角=39元2角方法三:9.8×4=39.2(元)竖式计算 (3)点拨:为什么这样列式? 表示什么意思?

怎样列竖式计算? 重点点拨:把9.8×4转化为什么数相乘? 小数点怎样处理?为什么? 小组讨论与看书自学相结合 反馈:重点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小数点这样处理?教师板书过程 小结:说一说9.8×4的计算过程 2、深入探索: 迁移:0.98×4= 0.098×4= 说一说想法,算出答案。 观察:仔细观察题组,这三题有何相同之处?有何不同之处? 你发现积的小数的位数受什么数的影响?与因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计算小数乘法时怎样很快的找到积里小数点的位置? 小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3、运用计算方法:

最新小数乘整数教案汇编

(一)小数乘整数 课题一:小数乘整数 教学内容:第55页例1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完成练习十第1-3题。 教学目标: 1、具体情境中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能力,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预习案 复习。 6×9= 2×3= 7×8= 0.6×9= 0.2×3= 8×0.7= 通过以上三组题的练习,你想到了什么? 二、导学案 1、出示例题的场景图,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2、引导:根据图中的信息,要求“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这个问题,你会列式吗? 3、探索计算方法

(1)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算出“0.8×3”的得数吗?先想一想,再算一算。学生各自思考、计算,师巡视,了解学生用什么方法。 (2)交流: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算出的结果是多少? (3)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4、冬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先列加法竖式计算,再列乘法竖式计算。 5、交流:列出的加法计算式是求几个2.35相加的和?列出的乘法算式呢?说说用乘法竖式计算的过程?2.35是几位小数?2.35×3的积是几位小数? 6、猜想:如果用一个三位小数乘3,积会是几位小数?如果用一个四位小数乘3呢? 三、巩固案 1、“试一试”。 出示4.76×12,2.8×53,103×0.25,要求先猜一猜积是几位小数,再用计算器验证。 2、归纳计算方法 讨论:通过刚才的计算和比较,你认为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可以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3、完成练一练第1题。 小结:如果积是小数而且末尾有0,一般要进行化简。 提问:刚才计算的四道题中,还有哪些题目的计算结果需要化简的?

小学数学_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一猜测课题,激发兴趣 出示课题一部分()数乘整数,引发学生思考猜测 【设计意图】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首先是有趣的,其次才是有意义的,通过猜测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激活学生已有的小数加减法的认知基础,为旧知到新知的过渡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出示青岛版教材信息窗的情境图 寻找数学信息,根据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重视学生的问题意识,由过去的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变为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由此引出小数乘整数的算式。 三出示目标,明确要求 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解决0.8×4,进行独立思考 【设计意图】学生独立思考是理性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在独立思考有想法后才能进行小组交流

四小组合作,展示提升 1 生生间碰撞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2 师强化算理。 【设计意图】在关注算法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算法背后的道理,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实现知识的真理解。 五达标检测,反馈练习 我发现: 0.8×4= 3.25×3= 0.8 3.25 × 4 × 3 我思考: 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 8.4 1.63 3 2 × 9 × 8 × 1.9 7 5 6 1 3 04 28 8 32 60 8 我尝试: 下面的算式先看成多少乘多少,再说说积是几位小数 3.7 5 4 2.1 7 × 5 ×0.4 1 × 1 8

我练习: 125×53=6678 12.6×53= 126×5.3= × 六 回头反思,总结提升 《小数乘整数》学情分析 本节课学生的前备知识有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整数乘法运算律、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减法。四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知识为铺垫,也有了较好的数感,这对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正迁移的作用。 在生活中,学生积累了一些小数乘法的初步经验,这对于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建构新知识是十分有益的。学生的思维是以直观的形象思维为主,正在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学生要抽象的用两次转化的思想来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他们的概括、归纳能力还处于薄弱阶段,所以不要求他们准确的用数学语言描述出计算方法。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最新苏教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整数(1)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 小数乘整数(1) 教学内容: 课本第55-56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正确率达到75%。 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及合理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探索、自主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用竖式计算。 教学难点: 计算方法的推导,积的小数位数的确定。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揭示课题。(4分钟左右) 1.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476×12= 103×25= 说说整数乘法是怎样乘的?要注意什么? 2.把下列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算出结果: 0.8+0.8+0.8=0.8 ×()=() 3.明确课题。 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小数乘整数”的乘法。 二、自学例1。(15分钟左右)

1.明确例1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1)个问题该如何列式? 出示例题的情境图,引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问题。 导入: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有几种列法? 预设:0.8+0.8+0.8= 或0.8×3= 2.自学。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0.8×3其实就表示什么意思?所以可以看作( )+( )+( ),用加法竖式计算。(2)还可以先将0.8元转化成(),再算出结果是()。 (3)“小数乘整数”如果列竖式计算的话,应该怎么列呢?为什么要这么列? a.相同数位对齐() b.末尾对齐() (4)“小数乘整数”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中小数的位数关系怎样? (5)计算2.35×3时,你现在会计算这个算式的结果吗?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 为什么这两题既可以列成加法算式也可以列成乘法算式? (2) 说说你是怎样用竖式来计算小数乘整数的? (3)积的小数位数又是如何确定的? 导学要点: 先末位对齐,再按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去计算,最后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中小数的位数一样。 三、练习(13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 1.“试一试”,利用计算器快速找出答案,进一步验证积的小数位数和乘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点拨:你觉得小数乘整数时最应该注意的地方是什么?进一步强调积的小数位数的确定方法。 2.练一练第1题,根据148×23=3404,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4.8×23= 148×0.23= 1.48×23=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