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深圳地铁一期工程防排烟问题探讨

深圳地铁一期工程防排烟问题探讨

深圳地铁一期工程防排烟问题探讨
深圳地铁一期工程防排烟问题探讨

深圳地铁一期工程

防排烟问题探讨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沈哲强☆ 胡维撷 岳孝方

摘要 通过对火灾工况的理论计算和现场试验,详细分析了深圳地铁一期工程中地铁车站防排烟系统的设计,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改进措施和相关建议。

关键词 热释放率 烟羽质量 挡烟垂壁 防排烟系统

Dis c us si o ns o n s m o k e c o ntr ol a n d e xtr a c ti o n

i n S h e nz h e n M e tr o Ph a s e1

By Shen Z heqiang★,H u Weixie and Y ue X iaofang

Abst r a ct A nalyses t he design f or t he smoke cont rol and ext raction of She nzhen Met ro Phase1in details by t heoretical calculation and field experime nts.Discusses t he p roblems existed a nd p resents some imp roving measures a nd related suggestions.

Keywor ds heat release rate,smoke plume mass,ha ng wall,smoke cont rol a nd ext raction syste m

★Shanghai Tunnel Engineering&Rail Transit Design and Res earch Institute,Shanghai,China

深圳地铁一期工程由1号线与4号线组成,共设19个车站,于2004年12月28日开通试运营。笔者所在单位承担了一期工程中环控系统的设计工作,并承担了岗厦站、会展中心站、皇岗站、华侨城站的工点设计,除皇岗站受香港落马洲支线及出入境联检楼工期的影响延期外,其他车站均已完成设备安装及装修工作。从2004年10月开始,深圳市公安局、消防局对全线18个车站(皇岗站除外)以及区间隧道进行了全面的消防验收,包括车站防排烟系统、区间隧道防排烟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备监控系统、市政消防供水系统、气体灭火系统、事故照明等。

本文通过对火灾工况的理论计算、现场试验,对深圳地铁一期工程中地铁车站防排烟系统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探讨,并对《地铁设计规范》[1]中相关条文提出了具体的补充建议。

1 火灾工况烟气计算

计算中火灾扩散以及烟气模型主要参考《民用建筑防排烟技术规程》[2]中第5.2节排烟系统设计计算以及N FPA(National Fire Protection Association,美国消防协会)92A[3],N FPA92B[4]防火设计规范相关内容,计算中的主要尺寸参考现场热烟试验的相关数据。

1.1 热释放量

在热烟试验中,热源采用两个800mm×600 mm的燃烧盆,各装5kg乙醇燃料。布置形式如图1所示。根据乙醇的燃烧值(30.2MJ/kg)、单位面积的燃烧率(0.024kg/(s?m2))以及其他相关参数,上述工况下的热释放率约为0.73MW/ m2,热释放量稳定值按0.7MW计算,并据此对烟气产生速度、清晰层高度、烟羽质量流量以及烟气

☆沈哲强,男,1976年2月生,大学,工程师

200070上海市天目西路290号康吉大厦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021)63178818

EΟmail:szqiang@https://www.wendangku.net/doc/ab15808497.html,

收稿日期:20050414

图1 热烟试验设备布置

量进行理论计算。

1.2 火灾增长

一般火源在潜伏期内燃烧的热释放率很低,当火源增长至一临界点后,其热释放率与时间的2次幂成正比,为了模拟火灾初期至热释放量稳定的实际增长情形,可将此表示成理想的抛物线方程式,见式(1)。

Q=α(t-t s)2(1)式中 Q为热释放量,kW,取0.7MW;α为火灾增长系数,kW/s2,计算中采用特快增长系数;t为时间,s;t s为初始时间,s,文中按0计算。

根据N FPA92A,火灾增长时间t g定义为从有效燃烧至热释放量达到1055kW之时间,火灾增长系数及火灾分类如表1所示。

表1 火灾增长系数及火灾分类

分类增长系数α/(kW/s2)火灾增长时间t g/s

特快0.187675

快0.0469150

普通0.0117300

慢0.0029600

由上可得,从火灾开始到热释放量稳定的时间为61s。

1.3 清晰层高度

最小的清晰层高度计算公式如下。

H q=1.6+0.1H(2)式中 H q为最小清晰层高度,m;H为排烟空间的建筑高度,m。

地铁车站站厅层建筑高度一般为4.5m,站台层建筑高度一般为4.2m,本文以站台为例进行计算,则H q为2.0m。

1.4 烟羽质量流量及烟气量

站台火灾、轴对称型烟羽的计算公式如下。

Z1=0.166Q c25(3)Mρ=

0.071Q c13Z53+0.0018Q c Z>Z1

0.035Q c Z=Z1

0.032Q c35Z Z

(4)

式(3),(4)中 Z1为火焰极限高度,m;Q c为热释放量的对流部分,一般取0.7Q,kW;Mρ为烟羽质量流量,kg/s;Z为燃烧面到烟层底部的高度,m。

按照式(4),对热释放量稳定条件下烟羽质量流量的计算如下。Q c=0.7Q=0.7×0.7×103 kW=490kW;燃烧面高度0.25m,烟层底部高度取用站台层挡烟垂壁的底高度3.25m,Z=3.0 m,Z1=2.0m,则Mρ=4.37kg/s。

烟气层温度计算为:Δt=Q c/(Mρc p)=110℃,式中Δt为烟气平均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c p 为空气的比定压热容,kJ/(kg?℃),取1.02kJ/ (kg?℃)。

排烟量(即火灾产生的烟气量)计算为:V= Mρ(t+273)/(ρ0(t0+273))=5.0m3/s,式中V为

排烟量,即火灾产生的烟气量,m3/s;ρ

为环境温

度下气体的密度,kg/m3,通常t0=20℃时,ρ

= 112kg/m3;t0为环境温度,℃;t为烟气温度,℃, t=t0+Δt。

1.5 与热烟试验相关数据的比较

在热烟试验中,清晰层高度基本保持在2.0~2.2m,满足上述清晰层高度的要求。

根据测点测量结果,火源上方烟气温度最高值为120℃,与理论计算的烟气层温度(Δt+t0=130℃)基本一致。

2 系统基本布置及防排烟模式

防排烟系统的验收包括车站大系统、车站小系统以及区间隧道通风系统。以车站一端为例,各车站公共区空调通风管路布置可参见图2,即各车站每端设置2台组合式空调机组、2台回排风/排烟风机以及相应的各类风阀,每端站厅、站台各设置2根送风管、2根回排风/排烟风管。

各车站站厅、站台的排烟量均按《地铁设计规范》[1]第1911139条计算,即“地下车站站台、站厅火灾时的排烟量,应根据一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按1m3/(m2?min)计算。当排烟设备负担两个防烟分区时,其设备能力应按同时排除两个防烟分区的烟量配置”。

各车站的防排烟系统与空调系统合用通风管

图2 车站公共区通风系统布置

道,回排风系统兼作排烟系统,在火灾报警确认后,切换至火灾排烟模式。

站厅、站台公共区的排烟模式为:

当站台层公共区发生火灾,则关闭站台层送风系统和站厅层回排风系统,启动组合式空调机组向站厅送风,由站台层回排风系统排除烟气至地面,使站台层形成负压,楼梯口形成向下气流,便于人员安全疏散至站厅层;当站厅层公共区发生火灾,则关闭站厅层送风系统和站台层回排风系统,启动组合式空调机组向站台送风,由站厅层回排风系统排除烟气至地面,使站厅层形成负压,新风经出入口从室外进入站厅,便于人员从车站出入口安全疏散至地面。

对全线各车站站厅或站台公共区均进行了冷烟试验(以3kg烟饼为烟源进行试验),通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启动排烟模式,其中部分车站以火灾区域两个烟感器报警确认后自动切换至排烟模式,其余车站以火灾区域一个烟感器报警并通过人工确认以启动排烟模式。

由于各站的回排风管布置、送排风口的大小和位置各不相同,各站的排烟效果也各有不同,消防试验中各动作基本时间如下(以连续时间计)。

1)点烟:0s;2)第一个烟感器报警:约70s (最快为30s,最慢为90s);3)第二个烟感器报警,火灾确认:约75s;4)系统阀门完成动作:约100s;5)系统按火灾模式开始排烟:约120s;6)系统排烟完成:6~10min。

3 存在问题

地铁车站防排烟系统的效果,不仅仅涉及到环控火灾模式的合理选定,同时还涉及到风亭位置、环控设备性能、安装调试质量、挡烟垂壁设置以及火灾报警系统和设备监控系统的可靠性,是一个综合性能的体现。以下为本次验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3.1 风亭串烟

风亭按照《地铁设计规范》[1]1212142~1212145条进行设计,满足规范要求。由于受规划条件及其他影响,风亭高度受到限制,其进、排风口在同一高度,水平方向进、排风口最小间距不小于5m。

在消防验收过程中,受风向影响,部分车站的排风亭与新风亭存在串烟现象。

3.2 挡烟垂壁的设置

根据装修设计的统一原则:车站采用镂空吊顶,且吊顶的镂空率均在50%以上;挡烟垂壁设置在吊顶内。

冷烟试验中,由于烟气无热压作用,沉降较快,挡烟垂壁的效果不甚明显。而在热烟试验中,烟气受热压作用影响,移动速度较快,而挡烟垂壁过高,不足以形成有效的蓄烟空间,不能有效阻止烟气蔓延,影响排烟效果。

3.3 防排烟系统烟气回流

在火灾初期,产生的烟气尚不足以引起烟感器报警,同时通风空调系统仍按正常送风、回排风的模式运行,即此时的烟气必然会与回排风相混合。在通风季,排至室外;在空调季,回风先进入空调机组再进入车站公共区。

在烟感器报警确认火灾模式后,回风/排风的转换风阀(即图2中的DM2风阀),从动作到完全关闭仍需要一定的时间,本工程中采用的钢制组合式风阀关闭时间约为25s,在此段时间内,仍存在烟气回流至公共区的问题。

4 相关技术探讨及建议

笔者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较具体的实施方法,以期能更好地为相关地铁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4.1 风亭串烟

为减少以及避免进、排风亭的串烟问题,建议设计风亭时(尤其是排风亭)采用高风亭,并尽量增

加进、排风亭之间的间距。

由于地铁风亭受规划条件及周边构筑物影响

较大,不同城市的地铁、不同的地铁车站差异性较大,应根据具体现场设计条件和车站形式合理布置,在此不多作探讨。4.2 挡烟垂壁的设置

《地铁设计规范》[1]

第19.1.38条规定“防烟分区可采用挡烟垂壁等设施实现。挡烟垂壁等设施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0.5h 。”但此条中未明确在不同吊顶方式下,挡烟垂壁的高度究竟应如何设置才更为有效。《城市轨道交通设计规范》[5]第26.2.6条中规定如下:“挡烟垂壁从吊顶面下突出不应小于0.5m ,且应升到结构顶板底部,挡烟垂壁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0.5h ”。

台湾《各类场所消防安全设备设置标准》

(1996年)中对挡烟垂壁的规定如下:“防烟壁需以不燃材

料建造,自天花板下垂五十公分以上的垂壁或具有同等以上阻止烟流动构造者。若天花板为非不燃材料或穿孔式板组成,则防烟壁需贯穿天花板,从楼板往下延伸,而天花板下方段为垂壁有效距离”。从功能上讲,挡烟垂壁是利用其不燃性能,形成一定的蓄烟空间,减缓烟气向水平方向的扩散,再利用机械式排烟系统将烟气排除,以保证人员的安全疏散。

图3为挡烟垂壁设置示意图

。以车站站台层

图3 挡烟垂壁设置示意图

为例,现大部分车站回排风管采用上排风(烟)方

式,其排风(烟)口与吊顶平齐,即标高为3.0m 。站台层结构高度为4.25m ,挡烟垂壁底的标高为3.25m ,即挡烟垂壁高度为1.0m 。由上可知,排烟风口的高度低于挡烟垂壁的高度,即使烟气进入吊顶空间积聚,此时排烟风口亦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与消防热烟试验实际情况相比较,烟气受热压作用,蔓延很快。在排烟工况下,由于不能形成有效的蓄烟空间,排烟效率受到一定影响。

参照本文中第1.4节烟羽质量流量及烟气量

中相关数据,可计算出烟气沉降速度及烟气跨越防

烟分区(挡烟垂壁)所需的时间。

以站台火灾模式、轴对称型烟羽进行计算,火灾产生的烟气量V 为5.0m 3/s ;以10m 宽度的岛式站台为例,扣除自动扶梯、楼梯等部分面积外,站台层防烟分区的面积约为500m 2,挡烟垂壁高度为1.0m ,则烟气沉降速度v ′=0.01m/s ;烟气跨越防烟分区(挡烟垂壁)所需时间t ′=100s 。此时间是将该防烟分区的空间假设为全空,并将烟气理想化进行计算的,即烟气需将该防烟分区的空间完全填满后再蔓延至其他区域;而实际上由于吊顶空间内布满各种风管、桥架、线槽等,烟气可利用的空间大大减小,且烟气蔓延不可能按理想状态进行,即烟气实际跨越防烟分区(挡烟垂壁)的时间远小于此数值,考虑上述因素,有效因数取0.5,则实际所需时间为50s 。

根据第1.2节,火灾开始到热释放量稳定的时间为61s ,因此从火灾开始到热释放量稳定再至稳定热释放量下烟气蔓延,跨越挡烟垂壁的总时间为61s +50s =111s <120s (系统开始排烟时间),即系统尚未排烟,烟气已蔓延过挡烟垂壁。若将挡烟垂壁设置于吊顶面下0.5m ,则挡烟垂壁高度为1.75m ,t ′=1.75m/(0.01m/s )=175s ,同理取实际时间87.5s ,61s +87.5s =148.5s >120s ,此时挡烟垂壁起到阻烟、蓄烟的功能,系统排烟效率将大大提高。

根据以上内容,建议《地铁设计规范》[1]

第1911138条中补充“挡烟垂壁从吊顶面下突出不应小于0.5m ,且应升到结构顶板底部,挡烟垂壁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0.5h ”,以提高蓄烟能力及排烟效率。

4.3 防排烟系统烟气回流

《地铁设计规范》第1911135条规定“当防烟、排烟系统与事故通风和正常通风与空调系统合用时,通风与空调系统应采用可靠的防火措施,且应符合防烟、排烟系统的要求,并应具备事故工况下的快速转换功能”。条文说明中指出:地下车站可提供给通风与空调系统利用的空间是很有限的,实际工程中,往往将防烟、排烟系统与事故通风和正常的通风与空调系统合用。此种情况下,为安全起见,确保火灾发生时能及时有效地满足防烟、排烟和事故通风的要求,需要对通风与空调系统采取可

靠的防火措施,且应符合防烟、排烟系统所需达到的各项要求,且必须设计一套可靠的控制系统,确

保发生火警时能从正常通风与空调模式快速转换为防烟、排烟运行模式。其中,如何实现及界定“快速切换”成为关键所在。

根据本文中相关内容进行如下分析。1)系统各部分动作时间

假设火灾开始,烟气同时产生,该时间为t 0,本计算中t 0=0s ;

本工程中,列车按6节编组,车站平均长度为200m ,环控机房设置在车站的两端,即风管最长为100m ,风管干管风速以5m/s 计算,则第一缕烟气回流至空调机组的时间t 1=20s 。

根据本文第2章中相关内容,第一个烟感器报警时间t 2=70s ;第二个烟感器报警,火灾确认,t 3=75s ;系统阀门完成动作,t 4=100s ;系统按火灾模式开始排烟,t 5=120s 。2)系统各动作时间相互关系

系统各动作时间与火灾增长曲线的关系如图4所示,其中t 为火灾开始到热释放量稳定的时间,t =61s 。由上可得,t 4-t 1=80s ,表示在这段时间内始终存在烟气回流,虽然此时的烟气产生量并不多,且回排风总量中烟气的含量甚微,但是此部分烟气仍将被送至公共区

图4 系统各动作时间与

火灾增长的关系曲线

3)改进措施

根据上述分析,对系统“快速切换”的改进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①提高烟感器的反应灵敏度,缩短系统火灾报警的确认时间。

此部分主要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工作范畴。只有在火灾报警确认之后,系统切换的动作才能真正开始执行,故提高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预警能

力,缩短火灾报警的确认时间,才能真正保证系统的快速切换。

②转换风阀应能快速关断,缩短风阀动作时间。

现设计中采用的转换风阀(图2中DM 2风阀)为钢制组合式风阀,其关闭时间约为25s 。为缩短风阀动作时间,可设置电动风阀(电磁信号)快速关断;或优化钢制组合风阀的执行器,亦可达到快速关断,提高系统的切换性能。4)相关建议

如何界定“快速切换”,其具体的时间参数应如

何确定?参考《民用建筑防排烟技术规程》[2]

第41415条文规定“排烟系统与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宜分开设置。当合用时,应符合下列条件:1、系统的风口、风道、风机等应满足排烟系统的要求;2、当火灾被确认后,应能开启排烟区域的排烟口和排烟风机,并在15s 内自动关闭与排烟无关的通风、空调系统”。此条文虽针对一般民用建筑而言,但对系统切换提出了明确的时间要求,对同类功能的系统具有可比性。在地铁车站设计中,由于空间有限,防排烟事故通风系统往往和正常空调通风系统合用,则其转换时间亦可参考《民用建筑防排烟技

术规程》[2]

建议《地铁设计规范》第1911135条补充:当防烟、排烟系统与事故通风和正常通风与空调系统合

用时,通风与空调系统应采用可靠的防火措施,且应符合防烟、排烟系统的要求,当火灾工况被确认后,应在15s 完成系统转换功能。参考文献

[1] 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G B 50157—2003 地铁设

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2] 公安部上海消防科学研究所,上海市消防局.D G J

08—88—2000/J 10035—2000 民用建筑防排烟技

术规程[S ].上海:上海市工程建设标准化办公室,

2000

[3] NFPA92A.Recommended practice for smoke Οcontrol

systems[S],2000

[4] NFPA92B.Guide for smoke management systems in

malls[S],Atria and Large Area ,2000

[5]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上海轨道交通

学科研究发展中心.D G J 08—109—2004/J 10325—

2004 城市轨道交通设计规范[S].上海:上海市建设

工程标准定额管理总站,2003

地铁建筑防火设计要求

第一章地铁建筑防火设计要求 地铁建筑结构特殊,不同于其他普通建筑,其防火应根据其建筑特性和火灾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建筑防火 (一)耐火等级 1)地下的车站、区间、变电站等主体工程及出入口、风道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 2)地面出入口、风亭等附属建筑,地面车站、高架车站及高架区间的建、构筑物,耐火等级不得低于二级。 3)控制中心建筑耐火等级应为一级。 4)车辆基地内建筑的耐火等级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确定,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的有关规定。 (二)防火分区 1)地下车站站台和站厅公共区应划为一个防火分区,设备与管理用房区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使用面积不应大于1500㎡。 2)地下换乘车站当共用一个站厅时,站厅公共区面积不应大于5000㎡。 3)地上的车站站厅公共区采用机械排烟时,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5000㎡,其他部位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500㎡。 4)车辆基地、控制中心的防火分区划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14)的有关规定。 (三)防火隔离措施 1)两个防火分区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墙和甲级防火门分隔。当防火墙设有观察窗时,应采用甲级防火窗;防火分区的楼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 的楼板。 2)重要设备用房应以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 3)防火卷帘与建筑物之间的缝隙,以及管道、电缆、风管等穿过防火墙、楼板及防火分隔物时,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将空隙填塞密实。 (四)装修材料要求 1)地下车站公共区和设备与管理用房的顶棚、墙面、地面装修材料及垃圾箱,应采用A级不燃材料。 2)地上车站公共区的墙面、顶面的装修材料及垃圾箱,应采用A级不燃材料,地面应采用不低于B1级难燃材料。设备与管理用房区内的装修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1995)的有关规定。 3)地上、地下车站公共区的广告灯箱、导向标志、休息椅、电话亭、售票机等固定服务设施的材料,应采用不低于B1级难燃材料。 4)装修材料不得采用石棉、玻璃纤维、塑料类等制品。 (五)防烟分区

地铁车站通风系统简介培训课件

地铁车站通风及排烟系统简介 1 地铁车站概况 地铁车站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乘客的出行提供服务的场所。地铁车站的站位选择、车站规模、布置方式等对运营效果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地铁车站一般由站厅、站台、管理及设备用房、换乘通道、地面出入口、风亭、风道等部分组成。 地铁站台是地铁车站内供乘客上、下列车的平台,根据运营功能要求,地铁站台主要分为岛式站台、侧式站台和混合式站台。 岛式站台:站台位于上、下行行车路线之间,这种站台布置形式称为岛式站台。 如图 2.1 所示。岛式车站具有站台面积利用率高、能灵活调剂客流、乘客适用方便等优点,因此,一般常用于客流量较大的车站。 (2)侧式站台:站台位于上、下行行车路线的两侧,这种站台布置形式称为侧式站台。如图2.2 所示。

侧式站台也是一种常用的车站类型。侧式车站站台面积利用率、调剂客流等方面均不及岛式车站,因此,侧式车站多用于客流量不大的车站或高架车站。 (3)岛、侧混合式站台:岛、侧混合式站台是将岛式站台及侧式站台同设在一个车站内,可同时在两侧的站台上、下车,也可适应列车中途折返的要求,但投资较大。如图2.3所示。 2 地铁通风及排烟系统组成 地铁通风系统是多系统构成的一个复合系统,各系统之间相互配合、协调运作,维持地铁内舒适的环境。在有屏蔽门的地铁车站中通风系统主要包括车站通风系统和隧道通风系统。车站通风系统包括公共区通风系统和设备管理房通风系统;隧道通风系统包括区间隧道通风系统和车站隧道通风系统。各系统同时兼作防排烟系统。如下图2.4所示:

图2.4 地铁通风排烟系统系统构成 2.1车站公共区排烟系统 地铁车站公共区域由站厅层公共区和站台层公共区组成,其防排烟系统一般与正常的通风空调系统合设,在火灾发生时由正常的通风系统转成排烟系统:关闭空调风机,打开相应的排烟风机进行排烟。 (1)站厅层防排烟系统 站厅层公共区是地铁乘车的中转站,是连接地面与站台的枢纽,是上下车乘客的必经之地,其安全性对整个车站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按照现行的《地铁设计规范》规定:地下车站站厅、站台的防火分区应划分防烟分区,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2000m2,且防烟分区不得跨越防火分区,站厅、站台公共区的排烟量按60m3/h·m2计算,当排烟设备负担两个防烟分区时,其设备能力应按同时排除两个防烟分区的烟量配置;按照规定应将站厅层公共区用挡烟垂壁划分成多个防烟分区,当站厅公共区发生火灾时,停止车站空调系统的运行,关闭厅、站台送风系统及站台层回/排风系统,将站厅层回/排风系统切换到排烟模式,烟气经过排烟风管(道)到风井排出,因此造成站厅层的负压使得烟气得以控制而不会扩散至站台层,站厅的新风由地铁的出入口补入。 (2)站台层防排烟系统 站台公共区域是乘客候车以及上、下车的地方,人员的密度也最高,另外站台空间窄而狭长,蓄烟能力较弱,离出入口楼梯距离较远,火灾模式下烟气蔓延的方向又与乘客疏散的方向相同,增加了站台火灾的危险性,比站厅层发生火灾时的疏散和防排烟困难。地下车站站台公共区域与站厅层公共区域应划分成一个防火分区,同样根据《地铁设计规范》应用挡烟垂壁划分为多个防烟分区,风量

2018新版《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规范

重要消2018新版《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规范将从今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于2018年05月01日联合发布,2018年08月01日实施。 前言▼▼▼▼▼▼▼▼▼▼▼▼▼▼▼▼▼▼▼▼▼▼▼▼▼▼▼▼▼▼ 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2006 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定、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6]77 号)的要求,本标准由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会同上海市公安消防总队等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本标准制订过程中,编制组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深入调研了建筑防烟排烟系统设计和工程应用情况,认真总结了火灾事故教训和建筑防烟、排烟系统工程应用实践经验,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标准规范,吸收了先进的科研成果,广泛征求了设计、监理、施工、产品制造、消防监督等各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共分9 章和7 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有:总则,术语和符号,防烟系统设计,排烟系统设计,系统控制、系统施工,系统调试,系统验收和维护管理等。 本标准中以黑体字标志部分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标准由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公安部消防局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由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本标准执行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公 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址: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金科南路69 号,邮政编码: 610036),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目录

地下室通风及防排烟系统设计

地下室通风及防排烟系统设计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土地利用率也越来越少。为了能够更好,更充分发挥土地的作用,摩天高楼早已是屡见不鲜,地下土地的利用花样也越来越繁杂。地下室通风问题早已成为地下土地利用中的难题和难关,虽然随着技术的进步,地下室通风以及防排烟设计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本文就主要围绕地下室通风及防排烟系统设计作了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地下室;通风设计;防排烟系统;系统设计 一.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用地已经十分拥挤,用地紧张已经成为了城市开发建设的阻碍因素,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已经成为了缓解城市用地紧张的重要途径之一。地下室的通风以及防排烟设计是保证地下室安全使用的重要条件之一,所以加强地下室的通风以及防排烟设计十分必要。 二.建筑地下室的特点 大型地下室是当今建筑的一大特征,住宅建筑地下室主要功能区域有:汽车库、自行车库、电气设备用房、水泵房、柴油发电机房等。其主要特点是建筑面积较大,一旦发生火灾,疏散扑救工作较地上建筑困难。同时地下室水电通风等管线多而且复杂,位于塔楼下的区域结构异形柱较多,影响管道走向,且要保证汽车库等的层高要求等。因此需要设置经济合理的通风及防排烟系统,以保证地下室各功能区平时使用要求及火灾时人员疏散及消防扑救的要求。 三.地下室通风设计的要求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的颁布和实施,大多数民用建筑都要求设计带人防工事的地下室,汽车库和设备用房,战时转换成人防工事,且大多数为五、六级二等人员掩蔽所。对于平战结合的防空地下室,通风系统的设计通常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系统:平时的送风、排风系统;消防时的防烟、排烟系统;战时的送风、排风系统。其中送风系统有清洁式通风、滤毒式通风、隔绝式通风。通风系统较多,相互转换复杂,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应做好各通风系统的相互转换,以简化系统,节约投资,并减少平战转换工作量。 四.各功能区通风及防排烟设计 1.汽车库 根据规定,面积超过2000m2的地下汽车库应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机械排烟系统可与人防、卫生等排气、通风系统合用。住宅建筑地下室一般根据使用功能和建筑面积划分为不同的防火分区,汽车库被划分为多个单独的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面积大约为4000m2。因此,在设置有直通室外的汽车道和采光天井且

《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变更管理办法(修订稿)》

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工程变更管理办法(修订稿) 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二零一五年十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分类 (2) 第三章职责 (3) 第四章原因责任 (6) 第五章变更程序 (7) 第六章时限制度 (11) 第七章计量支付 (11) 第八章文件组成 (11) 第九章责任处理 (12) 第十章附则 (13)

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工程变更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依据目的]根据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深地铁[2015]474号《关于印发《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建设总部层级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为规范工程变更管理工作,依据政府有关法律、法规、条例和规范,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定义]本办法所称工程变更,系指施工图经业主批准后至工程正式验收前变更施工图的活动。(招标图到施工图的变化按业主建设总部设计中心的相关办法执行)。 第三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业主建设总部管理的以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承发包的施工合同或施工总承包合同。集团其他类似合同的工程变更可参照执行。 第四条[管理原则]工程变更须坚持“先批准,后变更;先设计,后施工”的原则。未经批准自行变更和施工的由责任方承担全部责任,并不予以验收和计量。 第五条[见证备案]工程变更过程中,应按照《深圳经济特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条例》的有关规定,及时通知审计机关派员现场见证、书面报审计机关备案。 第六条[避免反复]工程变更必须深入调查、充分论证、一次变更到位,避免“反复变更”(即同一工点或地段或部位因一个初始诱因发生2 次或以上同一变更内容者,因变更引起的其他专业需要单独申请的变更不属此列)。 第七条[严禁拆分]单个原因引起的连续的不可分割的工程变更,为一项工程变更,严禁拆分工程变更。在施工前难以确定变更范围的,可先由项目主管部门召集有关各方召开洽商会,论证变更方案,形成洽商纪要先行实施,在变更范围确定后由提议单位及时补办变更手续。

地铁车站公共区防排烟浅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b15808497.html, 地铁车站公共区防排烟浅析 作者:季钧李江平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4期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国内很多城市为了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的状况,兴起了一股地铁建设的热潮。地铁车站作为一种公共交通设施,有别于一般的地下建筑。具有空间封闭,通道狭小,疏散通道数量有限,人员密度大等特点,这些因素决定了在地铁车站中一旦发生火灾等事故,疏散、救援是极为困难的。文章分析了地铁车站公共区的防、排烟系统,地铁车站公共区防排烟的具体设计,最后给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地铁车站公共区防排烟特点建议 中图分类号:U2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地铁作为缓解城市交通紧张的有效工具在许多国家的城市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地铁空间狭小,密闭性高且人流密度大,一旦发生火灾就可能造成群死群伤的灾难性后果,给国家和社会带来极不利的影响。根据有关研究和火灾调查分析,火灾伤亡中以烟气中毒窒息伤亡为主,真正在火灾中烧死的人员比例非常低。因此,地铁防排烟系统在地铁 火灾中对于人员的安全救援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一、地铁车站公共区的防、排烟系统 1、地铁车站公共区防、排烟分区的划分 (1)地铁车站公共区防、排烟分区存在的问题地铁车站一般由站厅层、站台层组成,从使用功能上可划分为公共区和设备管理用房区,通过3~ 4个出入口与地面连通。地铁车站可 划分为三个防火分区,其中站厅、站台公共区划分为一个防火分区,车站两端的设备及管理用房各划分为一个防火分区。将采用屏蔽门系统的地铁车站划分为四个防烟分区当然是可行的,但是对于采用非屏蔽门系统的车站,由于车站和车站的轨道区相连通,且排烟管与列车轨顶排风道共用,如何将车站区和轨道区分开,车站轨道区面积是否应计算在防烟分区面积之内是设计人员必须考虑的问题。《地铁设计规范》(GB5015-2003)规定:地下车站站厅、站台乘客疏散区应划分为一个防火分区,防烟分区不能跨越防火分区。从中可以看出,站厅、站台公共区的防火分区不包括轨道区,那么防烟分区当然也不应该包含车站轨道区。但对于采用非屏蔽门系统的车站,其排烟管及排烟口却布置在车站轨道区内,这显然是一对矛盾。 2、车站公共区防、排烟分区新思路 列车发生火灾时,列车应首先驶入车站,疏散人流,通过站台层公共区的列车轨顶排风道进行排烟。其火灾救援模式和站台层公共区的火灾是一样的,且采用了同一个排烟系统,两者无法隔离,应将车站轨道区和车站公共区划分一个防火分区。对于采用牵引网供电的地铁,因

2018新版《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规范

重要消息:2018新版《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规范将从今天开始实施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于2018年05月01日联合发布,2018年08月01日实施。 前言 ▼▼▼▼▼▼▼▼▼▼▼▼▼▼▼▼▼▼▼▼▼▼▼▼▼▼▼▼▼▼ 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200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定、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6]77号)的要求,本标准由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会同上海市公安消防总队等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本标准制订过程中,编制组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深入调研了建筑防烟排烟系统设计和工程应用情况,认真总结了火灾事故教训和建筑防烟、排烟系统工程应用实践经验,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标准规范,吸收了先进的科研成果,广泛征求了设计、监理、施工、产品制造、消防监督等各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共分9章和7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有:总则,术语和符号,防烟系统设计,排烟系统设计,系统控制、系统施工,系统调试,系统验收和维护管理等。 本标准中以黑体字标志部分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标准由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公安部消防局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由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本标准执行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金科南路69号,邮政编码:610036),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完整版)防排烟系统施工方案

防排烟系统施工方案 通风管道制作 1. 选料 风管和部件的板材应按设计要求选用,各系统的板材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制作前,首先检查所用材料必须有产品合格证明材质证明,若无上述文件,不得使用。 钢板应为优质板,不得有锈斑;外观上无氧化物和针孔、麻点、起皮等缺陷。 其他辅材不能因具有缺陷导致产品强度的降低或影响使用效能。 接到加工单后,负责加工制作的责任师必须预先计算分析所需材料的数量,材料部门严格把关,确保节约材料。 2. 下料 严格遵守设计图纸及国标相应的规定。板材在下科前必须进行校平。弯头、 异径管等零部件必须采用联合角咬口。做好材料的节约工作,做到大料不小用,整料不零用,利用边角料加工小的零部件。 3. 剪切 剪切前进行下料复核,以免有误。复核后,接线形状采用机械剪板机,电 动手剪及手动手剪进行剪切。剪切过程中要仔细、认真、不得跑线。剪切后,在咬口前进行剪口倒角,倒角必须用专用倒角工具,以免出现误差。

4. 咬口 风管的咬口需按规定进行,圆形风管采用单平咬口,圆形风管部件采用单立咬口,矩形风管角咬口采用联合角咬口及接扣式咬口,拒形风管弯头、异径管等部件必须采用联合角咬口。咬口不得出现半咬口及胀裂等清况,以免成型后的风管漏风。对管径大的风管,需进行拼接,拼接缝要求平整,单节风管尽量减少拼接缝。 5. 折方 咬口后的板料进行折方,首先需核对折方线,确认无误后进行折方,折方的关键是位置正确、角度准确,尤其对变径弯头及变径三通等零部件的折方角度必须准确以免影响管径。 6. 成型 风管成型前,应检查下料、咬口折方等工序是否无误,核对下料的几何尺寸是否正 确。风管合口必须用木制榔头及木制打板,以免损坏镀锌层。风管合口必 须打实、打严以免漏风,且四边平齐 7. 铆接 风管与角钢法兰连接,管壁厚度< 1.5mm ,采用翻边柳接;铆接部位应在法兰外侧,管壁厚度>1.5mm ,采用沿风管周边将法兰满焊。矩形风管边长大于等于630mm

防排烟系统设计的规定与要求

防排烟系统设计的规定与要求一、防排烟系统在防灾救灾中起的重要作用 当今世界很多重特大火灾事故造成人员大量伤亡和财产的重大损失,主要是火灾现场中的浓烟与烈焰。两者之间更为危害的还是浓烟。浓烟给火灾现场受困人员向外逃生增添 和浓烟排走,就不会造成如此重大的伤亡事故。很多高层建筑、地下工程、交通隧道、公共娱乐场所火灾事故造成人员重大伤亡的惨重教训,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设计安装好防排烟系统和确保系统的性能长期良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火灾事实告诉我们防排烟系统在火灾发生时能有效地控制烟气的蔓延;且排烟迅速及时,对救人、救灾工作起着关键的作用。它关系到救灾救人成功与否的重要消防设施,必须要设计安装好,维护保养好,保证使用期内长期的性能良好状态。

今天,我给大家讲防排烟系统,首先介绍一下什么是防排烟系统。 按建规要求在建筑中必须设置的所有防烟设施组成的系统叫防烟系统。(如图) 按建规要求在建筑中必须设置的所有排烟设施组成的系统叫排烟系统。(如图) 防烟系统的作用是—— 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 二、防排烟系统的规范要求和标准 1、国家《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明确一、二类高层建筑下列部位应设排烟设施:(1)长度超过20米的内走道;

(2)面积超过100㎡,且经常有人停留或“易燃物较多的房间”; (3)高层建筑的中庭和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 2、下列部位应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 (1)不具备自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 (2 (3 3 (1 (2 (3 (4 4 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利用敞开的阳台、凹廊或前室内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自然排烟时可不设防烟设施。 5、排烟窗设置在什么位置? 排烟窗宜设置在上方,并应有方便开启的装置。

防排烟系统安装设计规范

防排烟系统设计的规定与要求 一、防排烟系统在防灾救灾中起的重要作用 当今世界很多重特大火灾事故造成人员大量伤亡和财产的重大损失,主要是火灾现场中的浓烟与烈焰。两者之间更为危害的还是浓烟。浓烟给火灾现场受困人员向外逃生增添了很多艰难险阻,乌黑的浓烟使人视线不清,找不到逃生之路,呼吸困难,吸入浓烟还会中毒,甚至窒息死亡,逃不出火场。另外,浓烟还给进入火场进行救援的人员增加障碍,使人看不见前进道路,行动延缓,搜救目标看不见,错过了很多救人的时间和机会。有时甚至救人未成,反而被烟火所困,危及救援人员的自身安全。造成火灾现场人员逃生难,救援人员救灾难的两难现象。例如:2003年2月18日韩国大邱市地铁火灾,火灾发生后,车站电力照明设备立即自动断电,没有事故照明灯光,更有毒气浓烟弥漫,浓烟排不出去,地铁站内漆黑一片,车上被困人员无法逃生,救援人员因有毒气浓烟威胁,一时难以接近现场救人,造成140人死亡,99人失踪,130人受伤。又如,2004年8月1日巴拉圭首都亚松森市的“Ycuo Bolanos”多层超市火灾,火灾发生后熊熊大火和滚滚浓烟几分钟内席卷了整个超市,因为没有机械排烟系统排烟,救援人员难以开展有效的救人和救火工作,被烟火围困人员无法逃生,造成464人死亡,520人受伤。这两起特大伤亡的火灾事故足以说明火灾浓烟的危害性,更说明了机械排烟系统的重要性。如果这两起火灾的建筑和车上装设了机械排烟系统,且系统启动运作正常的话,及时启动自动排烟风机,把有毒气体和浓烟排走,就不会造成如此重大的伤亡事故。很多高层建筑、地下工程、交通隧道、公共娱乐场所火灾事故造成人员重大伤亡的惨重教训,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设计安装好防排烟系统和确保系统的性能

新防排烟规范调整汇总

固定窗 4.1.4下列地上建筑或部位,当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时,尚应按本标准第4. 4 .14条?第4. 4. 16条的要求在外墙或屋顶设置固定窗: 1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2500m2的丙类厂房(仓库); 2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3000m2的商店建筑、展览建筑及类似功能的公共建筑; 3总建筑面积大于1000m2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4商店建筑、展览建筑及类似功能的公共建筑中长度大于60m的走道; 5靠外墙或贯通至建筑屋顶的中庭。 注:当符合本标准第4. 4 .17条规定的场所时,可采用可熔性采光带(窗)替代作固定窗。 4. 4 . 14按本标准第4. 1. 4条规定需要设置固定窗时,固定窗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 疋: 1非顶层区域的固定窗应布置在每层的外墙上; 2顶层区域的固定窗应布置在屋顶或顶层的外墙上,但未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以 及采用钢结构屋顶或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屋面板的建筑应布置在屋顶。 4. 4 . 15固定窗的设置和有效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置在顶层区域的固定窗,其总面积不应小于楼地面面积的2%。 2设置在靠外墙且不位于顶层区域的固定窗,单个固定窗的面积不应小于1m2,且间 距不宜大于20m,其下沿距室内地面的高度不宜小于层高的 1 /2。供消防救援人员进 入的窗口面积不计入固定窗面积,但可组合布置。 3设置在中庭区域的固定窗,其总面积不应小于中庭楼地面面积的5%。 4固定玻璃窗应按可破拆的玻璃面积计算,带有温控功能的可开启设施应按开启时的 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4. 4 . 16固定窗宜按每个防烟分区在屋顶或建筑外墙上均匀布置且不应跨越防火分区。 防烟分区 4. 2. 4公共建筑、工业建筑防烟分区的最大允许面积及其长边最大允许长度应符合表 4. 2 . 4的规定,当工业建筑采用自然排烟系统时,其防烟分区的长边长度尚不应大于建筑内空间净高的8倍。

2018新《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如何备考

2018新《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如何备考 防排烟新规,千呼万唤始出来。 而留给各位考生的备考时间也只剩下百余天,再加上新教材也在该新规范正式实施前20天刚刚出版“面世”,很多考生都有一个大大的疑问,这一块到底会怎么考?在接下来的准备中究竟要怎么学?要弄清怎么考怎么学的问题,其实很简单。 本文将从4个方面内容给考生一个明细的知识解读: 第一:面对新教材、新规范,我们如何应对? 第二:新教材修订的重要考点变化? 第三:新规范强制性条款要求 第四:新规范和老规范的内容变化对比 首先,面对新教材、新规范,我们如何应对? 只要我们做到:对照规范,咬紧教材,紧扣大纲,掌握重点,则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压力。 新规范报批稿和最终实施稿内容之间有些细微的差异,而新教材由于早于新规范实施时间出版,和新规范实施稿有一定程度上的“不吻合”,因此我们大胆的预测,今年的防排烟内容不会很深很难。但同时,必须强调一点:由于新规范的出台,那么这一块的分数势必会比往年有所增加,这一点要引起考生足够重视。 我们学习的重点要倾向于,新教材和新规范都做了重要修订的部分。 那么接下来这一块的学习中,我们只需要在常规学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重要变化内容加以强化学习就可以了。下面第二个问题,我来说说重点变化。 第二:新教材修订的重要考点变化?

教材是纲。教材内容变化相对于规范内容的变化更加重要一些,我们要做重点掌握。下面对教材中重要考点的变化做出总结。 1、防烟分区面积 16版教材P85:防烟分区不宜大于2000㎡,长边不应大于60m.当室内高度超过6m且具有对流条件时,长边不应大于75m。 18版本教材P94:防烟分区的最大允许面积,当空间净高小于等于3.0m时,不应大于500㎡;当空间净高大于3.0m、小于等于6.0m时,不应大于1000㎡;当空间净高大于6.0m、小于等于9.0m时,不应大于2000㎡。 新的烟规4.2.4公共建筑、工业建筑防烟分区的最大允许面积及其长边最大允许长度应符合表4.2.4的规定,当工业建筑采用自然排烟系统时,其防烟分区的长边长度尚不应大于建筑内空间净高的8倍。 注:1公共建筑、工业建筑中的走道宽度不大于2.5m时,其防烟分区的长边长度不应大于60m。 2当空间净高大于9m时,防烟分区之间可不设置挡烟设施。 3汽车库防烟分区的划分及其排烟量应符合现行国家规范《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的相关规定。 解读:规范对防烟分区面积做了细化,同时表格中没有18版新教材中修改的小于等于9m的要求,所以按照规范,正确的姿势应该是这样的:防烟分区的最大允许面积,当空间净高小于等于3.0m时,不应大于500㎡;

空调系统、通风系统及防排烟系统设计与施工说明

设计与施工说明(一) 一.工程概况: 1、本项目位于三亚海棠湾B位10号地,建筑面积108279.15平方米。主要分为主体酒店、酒店别墅区及可售别墅区。 2、本设计内容包括空调系统、通风系统及防排烟系统。本次设计范围为酒店地下室后勤区及主楼部分后勤区。 二、主要设计依据: 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 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4、《海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3-2006)。 5、建筑条件图 6,甲方对设计提出的有关文件。 三、室外空调设计参数: 1、夏季空调计算干球温度:35.1°C,湿球温度:28.1°C。 2、夏季风速为.2.6m/s。 3、夏季大气压力:100.34KPa。 4、冬季不采暖。 四、室内通风空调设计参数: 1、室内空调系统设计参数见附表一。 2、通风换气次数 3、冷源系统: a) 空调冷冻水供回水温度:7~12℃。注:(改为6~12℃。) b) 空调冷却水供回水温度:32~37℃。 4.排烟量:房间和走道机械排烟量按每小时每平方米面积不小于60立方米计算。 五、空调冷源设计: 1.本项目空调计算总冷负荷为6988KW后 2.冷冻站设在后勤区负二层,选用3台600RT的水冷式离心机组及1台200RT螺杆式冷水机组。提供7~12管冷冻水。机组采用环保型冷媒,如R134a。冷水机组采用定频式,冷冻水泵及冷却水泵采用变频式。 3.冷却塔放置在室外地坪上。提供32~37°C冷却水。 4.酒店别墅区及可售别墅区采用一拖多联式小型中央空调空调机组。室外机放置于室外地坪上。详见别墅部分设计图纸。 六、空调水管系统设计: 1.本工程采用一次泵变频供水系统;整个项目供水分为二个回路:主楼回路及后勤区回路; 每个区集水器回路供水干管上安装热量表,计量各回路的冷量消耗。每个回路的管道敷设形式和管径大小详见对应的平面图和系统图。 2.本工程的水系统采用膨胀罐定压补水 3,冷冻水系统采用两管制。采用同程式布置。局部为异程式。 七,空调、通风系统设计: (一)空调系统 1,风机盘管系统: 客房、办公类等较小房间采用风机盘管系统提供空调。送风方式根据室内装修情况具体确定。2,全空气单风道空调系统∶

防排烟系统设计的规定和要求内容

防排烟系统设计的规定和要求 -----------------------作者:-----------------------日期:

防排烟系统设计的规定与要求 一、防排烟系统在防灾救灾中起的重要作用 当今世界很多重特大火灾事故造成人员大量伤亡和财产的重大损失,主要是火灾现场中的浓烟与烈焰。两者之间更为危害的还是浓烟。浓烟给火灾现场受困人员向外逃生增添了很多艰难险阻,乌黑的浓烟使人视线不清,找不到逃生之路,呼吸困难,吸入浓烟还会中毒,甚至窒息死亡,逃不出火场。另外,浓烟还给进入火场进行救援的人员增加障碍,使人看不见前进道路,行动延缓,搜救目标看不见,错过了很多救人的时间和机会。有时甚至救人未成,反而被烟火所困,危及救援人员的自身安全。造成火灾现场人员逃生难,救援人员救灾难的两难现象。例如:2003年2月18日韩国大邱市地铁火灾,火灾发生后,车站电力照明设备立即自动断电,没有事故照明灯光,更有毒气浓烟弥漫,浓烟排不出去,地铁站漆黑一片,车上被困人员无法逃生,救援人员因有毒气浓烟威胁,一时难以接近现场救人,造成140人死亡,99人失踪,130人受伤。又如,2004年8月1日巴拉圭首都亚松森市的“Ycuo Bolanos”多层超市火灾,火灾发生后熊熊大火和滚滚浓烟几分钟席卷了整个超市,因为没有机械排烟系统排烟,救援人员难以开展有效的救人和救火工作,被烟火围困人员无法逃生,造成464人死亡,520人受伤。这两起特大伤亡的火灾事故足以说明火灾浓烟的危害性,更说明了机械排烟系统的重要性。如果这两起火灾的建筑和车上装设了机械排烟系统,且系统启动运作正常的话,及时启动自动排烟风机,把有毒气体和浓烟排走,就不会造成如此重大的伤亡事故。很多高层建筑、地下工程、交通隧道、公共娱乐场所火灾事故造成人员重大伤亡的惨重教训,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设计安装好防排烟系统和确保系统的性能长期良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火灾事实告诉我们防排烟系

防排烟系统设计规范

一.建筑防排烟的一般规定 1.1 建筑中的防烟可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或机械加压送风方式;排烟可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或机械排烟方式。 1.2 民用建筑下列部位应设置防烟设施: 1 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 2 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 3 高层建筑的避难层(间); 4 人民防空工程避难走道的前室; 1.3 民用建筑下列部位应设置排烟设施: 1 高层建筑面积超过100m2、非高层公共建筑中建筑面积大于300 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 2 总建筑面积大于200 m2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 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半地下建筑或地下室、半地下室; 3 多层建筑设置在一、二、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大于200 m2或设置在四层及四层以上或地下、半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高层建筑内设置在首层或二、三层以及设置在地下一层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4 长度超过20m的疏散走道;多层建筑中的公寓、通廊式居住建筑长度大于40m的地上疏散走道; 5 中庭; 6 非高层民用建筑及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中,建筑占地面积大于1000 m2的地上丙类仓库; 7 汽车库。 1.4

防烟与排烟系统中的管道、风口及阀门等必须采用不燃材料制作,且风道不宜采用土建风道;当防排烟系统采用金属管道时,其钢板厚度按《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高压系统选用。 1.5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排烟系统和补风系统的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20m/s; 2 采用内表面光滑的混凝土等非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15m/s; 3 机械加压送风口不宜大于7m/s;排烟口不宜大于10m/s;机械补风口不宜大于10m/s,公共聚集场所不宜大于5m/s;自然补风口不宜大于3m/s。 1.6 加压送风机、排烟风机和用于排烟补风的送风机宜设置在通风机房或室外屋面上。风机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h的隔墙和1.5h的楼板及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隔开。若确有困难时,可设置在吊顶等专用空间内,空间四周的围护结构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0h的不燃烧体,风机周围应有大于600mm的操作空间。若风机设在屋面上,应有防护措施,防止雨水、虫、鸟等异物等进入。 1.7 防烟与排烟管道在防火阀、排烟防火阀两侧各2.0m范围内的风管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5h,以保证火灾时防火阀、排烟防火阀正常工作。 1.8 机械加压送风管道和用于机械排烟的补风管道不宜穿过防火分区或其他火灾危险性较大的房间,当必须穿越时,应在穿过处设置防火阀,加压送风管道防火阀的动作温度为70℃,补风管道防火阀的动作温度可为280℃。 1.9 防烟系统和补风系统的室外进风口宜布置在室外排烟口的下方,且高差不宜小于 3.0m;当水平布置时,水平距离不宜小于10m。09年最新修订防排烟设计规范(修订稿) 一.建筑防排烟的一般规定 1.1建筑中的防烟可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或机械加压送风方式;排烟可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或机械排烟方式。 1.2民用建筑下列部位应设置防烟设施: 1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 2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 3高层建筑的避难层(间); 4人民防空工程避难走道的前室; 1.3民用建筑下列部位应设置排烟设施: 1高层建筑面积超过100m2、非高层公共建筑中建筑面积大于300 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

地铁通风及设备.ppt.Convertor

第一章地铁通风空调工程概述 地铁通风空调系统是应地铁特殊的环境需求而产生。 原因: 1.温度:基本与外界隔绝,高密度列车运行、设备运转和大量乘客的集散产生的热量,地层的蓄热,若不及时排除,空气温度 2.湿度:地铁周围土壤通过地铁围护结构渗湿量也较大,空气湿度,乘客难以忍受,地铁设备正常运行也会受到影响。 3.新鲜空气:巨大的客流,补充新鲜空气,保证地铁内的空气环境。 必须设置通风空调系统,对地铁内部的空气温度、湿度、气流速度和空气质量等空气环境因素进行控制,为乘客和工作人员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并满足地铁设备正常运行的需要。 第一章地铁通风空调工程概述 概述 通过空气处理机组、风机、冷水机组、冷却塔、水泵、风阀、消声器、变频多联空调机、BAS系统等设备的工作,实现对地铁线路的站厅、站台、隧道正常工况时的 通风空调;阻塞、事故、火灾等工况时的通风的工程。 地铁通风空调系统是地铁环控系统的主体部分。 第一节地铁通风空调工程的组成 一、组成

第一节地铁通风空调工程的组成 二,作用 1.为乘客提供过渡性舒适环境: 往返于地面到车站至列车内 2.当列车阻塞在区间隧道时,通风系统向阻塞区间提供通风: 保证列车空调正常工作,维持列车箱内乘客在短时间内能承受的环境条件; 3.在车站或区间隧道发生火灾时,通风系统有效排烟: 向乘客和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新风和通风,使得乘客和工作人员能安全迅速 疏散,为消防人员灭火创造条件; 4.满足地铁车站内管理用房及设备用房的温度、湿度要求: 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环境。 三、基本要求、设计原则和标准《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1.基本要求: 当列车正常运行时,应保证地铁内部空气环境在规定范围内; 当列车阻塞在区间隧道时,应保证阻塞处的有效通风功能; 当列车在区间隧道发生火灾事故时,应具备防灾排烟、通风功能; 当车站发生火灾事故时,应具备防灾排烟、通风功能。 2.地铁隧道、车站室内参数及设计原则(部分): 列车车厢设置空调,车站设置屏蔽门时,地铁隧道夏季的最高温度不得高于40℃; 当地下车站采用空调系统时,站厅层的空气计算温度比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低2—3℃,且不应超过30℃; 站台层的空气计算温度比站厅层的空气计算温度低1—2℃; 当采用空调系统时,每个乘客每小时需供应的新鲜空气量不应少于12.6m3,且系统的新风量不应少于总送风量的10%。 地下车站管理用房及设备用房内每个工作人员每小时需供应的新鲜空气量不应少于30m3,且新风不应少于总送风量的10%。 3. 对噪声控制的标准 地铁的通风空调系统设备传至站厅、站台厅的噪声不得超过70dB(A); 车站管理用房及设备用房的通风空调应有消声和减振措施。 通风空调设备传至各房间内的噪声不得超过60dB(A); 通风空调机房内的噪声不得超过90dB(A)。 这些基本要求、设计原则和标准,能有效保证地铁通风空调工程实现其功能 第二节隧道通风系统 活塞通风: 一般是在车站在两端上下行线各设一个活塞风道及相应的风井 原理: 利用地铁列车在隧道内高速运行所产生的活塞效应(指在隧道中高速运行的列车,会带动隧道中的空气产生高速流动,类似汽缸内活塞压缩气体(如图)的现象)而形成的通风,实现隧道与外界通风换气

洁净室安全疏散门及防排烟系统设计要点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5142 There Are Certain Management Mechanisms And Methods In The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s, And The Provisions Are Binding On The Personnel Within The Jurisdiction, Which Should Be Observed By Each Party.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洁净室安全疏散门及防排烟系统设计要点正式样 本

洁净室安全疏散门及防排烟系统设 计要点正式样本 使用注意:该操作规程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设置的规范,条款对管辖范围内人员具有约束力需各自遵守。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洁净室的消防验收常常困扰业主及工程技术人 员。消防讲究在事故时以最短的路径,畅通无阻地撤 离火灾现场。因此,消防门不能上锁,需直通室外。 而洁净室的污染控制方法之一是靠密闭、压差来实 现,通向室外的门需设置两道且密闭性能要好,消防 门根本不能满足这一要求。这一矛盾一直是消防验收 的主要矛盾之一。所以,在过去,消防验收时,把安 全密闭门打开,验收过后,再把门密封起来,这种做 法隐患很大。后来,经过技术人员的努力,把通向室 外的安全门改为钢化玻璃落地密封窗,旁边配置不锈

钢小锤。火灾时,用小锤击碎钢化玻璃,洁净室内的人员逃离现场。密闭落地窗的密封效果很好,即使是单层,也能满足洁净室要求。 洁净室内的人流、物流通道由于污染控制的要求,设置的室多、门多、且有些门还需连锁。所以,不应作为疏散通道。洁净厂房每一层、每一防火分区或每一洁净区的安全出口数目不应少于2个,规范要求安全疏散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并加闭门器。前已述及,这种安全疏散门不能满足洁净室控制污染的要求。对于洁净厂房的疏散走廊,通常也是洁净走廊,《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073-2001)规定:“洁净厂房疏散走廊,应设置机械防排烟设施。洁净室机械防排烟系统宜与通风、净化空调系统合用,但必须采取可靠的防火安全措施,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2001)的要求”。

关于颁布《深圳市地铁有限公司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试行)》的通知 深地铁[2008]628号

深地铁…2008?628号 签发人:林茂德关于颁布《深圳市地铁有限公司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试行)》的通知 公司各部(室)、各分(子)公司,各参建单位:《深圳市地铁有限公司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试行)》已经2008年我司第29次经营班子会审议通过,现予以颁布,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深圳市地铁有限公司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试行) 二○○八年九月二十三日 主题词:地铁质量验收标准通知 深圳市地铁有限公司办公室 2008年9月23日印发拟稿:张迪打印:李爱华 (共印38份)

深圳地铁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统一标准 一、总则 (一)为了加强深圳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统一深圳市地铁有限公司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保证工程质量,特制订本标准。 (二)本标准适用于深圳市地铁有限公司负责新建、改建或扩建的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并作为轨道交通工程各专项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编制的统一准则。深圳市地铁有限公司负责新建、改建或扩建的其他建筑工程(非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可参照本标准及《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0-2001执行。凡未作规定的,均按国家及深圳市现行有关标准执行。 (三)本办法依据国家及深圳市现行有关建筑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质量的法律、法规、管理标准和有关技术标准,并结合我司轨道交通建筑工程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进行编制。我司轨道交通工程各专项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必须与本标准配合使用。 二、引用文件 (一)《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0-2001 (二)《建设工程监理规范》 GB 50319-2000 (三)《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99-1999

通风及防排烟设计

设计依据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736-2012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0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汽车库、候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划》 GB50067-2014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3-2002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75-2012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189-2015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 50176-93 《建筑气象参数》 GFC15-1-90 《暖通空调制图标准》 GB/T50114-2001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GB 50038-94 《六级人防通风采光窗井通用图集》 GJBT—342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GB50981—2014 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建筑节能法律、法规 空调通风设计计算按惠州市夏季室外气象参数 设计范围 1.防排烟系统; 2.通风系统。 防排烟系统 1防排烟系统设置 地下室 地下室为车库和设备房,按防火分区设通风和排烟共用系统,平时通风换气,火灾时机械排烟。车库排风及排烟量均按换气次数不小于6次/h确定,对不能由车道进行补风的防火分区,设机械送风机补充新风,送风量为排烟量的50% 地下一二层,分别为两个防火分区。 1)地下停车库,两个防火分均区划分为多防烟分区,每个防烟分区面积不大于 500m2。 每个防烟分区选用一台消防柜式离心排烟风机,变频控制,防火分区均为自然进风补充新风系统。 2)生活泵房、消防泵房用各设一台消防轴流排烟风机,平时对设备房排风,火灾时对设备 排烟。 3)配电房用一台消防轴流排烟风机,平时对设备房排风,火灾时不排烟,灭火后通风。 4)发电机房和储油间独立设置一台防爆型排风机,平时对设备房排风,火灾时不排烟,灭 火后通风。 防烟楼梯间、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 1)地下室防烟楼梯间、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均设置加压送风系统,加压风机放在电梯前室。 2)风机的选择以能保证防烟楼梯间余压为40~50Pa,前室余压为25~30Pa为原则;防烟楼 梯间设常开送风口,前室设一个常闭电动送风口,电动送风口与系统相应加压送风机联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