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结合微观辨证治疗脾胃湿热型胆汁反流性胃炎-李枝锦

结合微观辨证治疗脾胃湿热型胆汁反流性胃炎-李枝锦

结合微观辨证治疗脾胃湿热型胆汁反流性胃炎-李枝锦
结合微观辨证治疗脾胃湿热型胆汁反流性胃炎-李枝锦

176

第18卷 第7期 2016 年 7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8 No. 7 Jul .,2016

结合微观辨证治疗脾胃湿热型胆汁反流性胃炎

李枝锦,袁祺肇,吴平财

(海口市中医医院,海南 海口 570216)

摘 要:

目的:观察中医宏观辨证结合胃镜下微观辨证治疗脾胃湿热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经胃镜检查确诊并中医宏观辨证为脾胃湿热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铝碳酸镁片、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口服,治疗组60例采用连朴饮基础方的基础上,根据胃镜下微观辨证加味用药,8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对比治疗前后胃脘胀满、胃脘疼痛、早饱、嗳气等临床症状的变化,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总积分,治疗前后胆汁反流程度、胃黏膜组织学以及胃镜下微观征象变化。结果:疗程结束,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8.3%、内镜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0%、内镜总有效率为68.3%,治疗后治疗组的症状总积分以及主要中医症状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能显著改善内镜下胆汁反流分级、胃黏膜组织学病变及微观征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结合内镜下微观辨证治疗脾胃湿热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良好,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内镜下胆汁反流分级、胃黏膜炎性病变、胃黏膜组织学病变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微观辨证;脾胃湿热;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57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6) 07- 0176- 04

收稿日期:2015-10-14

作者简介:李枝锦(1985-),男,江西赣州人,主治中医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医内科临床。

Effect Observation on Treating Spleen-stomach Dampness-heat Type Bile Reflux Gastriti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croscopic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Microcosmic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LI Zhijin,YUAN Qizhao,WU Pingcai

(Haikou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aikou 570216,Hain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spleen-stomach dampness-heat type bile reflux gastriti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croscopic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microcosmic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Methods :120 cases of spleen-stomach dampness-heat type bile reflux gastritis patients were randomly and equally diw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was orally given hydrotalcid and Citrate moser will benefit,the treatment group on the basis of that was orally given Lianpu Drink and othe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the ba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icrocosmic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Both types of treatment last 8 weeks to observe clinical symptoms,the degree of bile reflux,mucosal lesions and microscopic signs under gastroscop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At the end of the course,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88.3%,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gastric mucosa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86.7%,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80% and 68.3%,P <0.05).The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score of symptoms and TCM syndrome effect(P <0.05).The treatment group can significantly relieves the degree of bile reflux,mucosal lesions and microscopic signs under gastroscope,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groups(P <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the spleen-stomach dampness-heat type bile reflux gastriti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croscopic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microcosmic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is favorable. It can significantly relieves the degree of bile reflux,mucosal lesions and microscopic signs under gastroscope. Therefore,it is worth to be widely used clinically.

Keywords:microcosmic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spleen-stomach dampness-heat;bile reflux gastritis;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lux gastritis,BRG)为

慢性胃炎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十二指肠液(包括胆汁、胰液和肠液)反流入胃引起的胃黏膜损害[1],由

于幽门括约肌功能不全导致胆汁反流入胃,削弱或

破坏胃黏膜屏障功能,胃黏膜受到消化液作用产生炎性反应、糜烂、出血和上皮化生等病变[2]。近年来,

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16.07.053

18卷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随着胃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普及,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检出率逐年增长。中医虽无胆汁反流性胃炎病名,但根据其症状,可以归属为“胃脘痛”“嘈杂”“呃逆”“呕胆”

“胆瘅”等病证范畴。随着中医药现代化步伐,电子胃镜作为传统中医“望诊”的延伸,其胃黏膜微观征象的微观辨证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笔者采用中医宏观辨证结合胃镜下微观辨证治疗脾胃湿热型胆汁反流性胃炎取得了较好临床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西医诊断标准

1.1.1 内镜诊断标准

内镜诊断标准[3]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慢性胃炎的内镜分型分级标准及治疗的试行意见》;内镜下胆汁反流程度根据Kellosalo等[4]提出的标准分为:Ⅰ级,黏液湖清亮,淡黄色,少量胃液潴留,黏膜无黄染;Ⅱ级,黏液湖呈黄色清亮,中等量胃液潴留,黏膜局部或散在黄染;Ⅲ级,黏液湖呈淡绿色或深绿色,黏膜广泛黄染,大量胃液潴留。

1.1.2 病理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2年,上海)病理诊断标准和分类。[2]

1.1.3 HP诊断方法

胃镜检查时取距幽门2~3 cm胃窦部小弯侧黏膜一块,作快速尿素酶试验(试剂由福建三强生化有限公司生产)。[5]

1.2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深圳)脾胃湿热证:主症:(1)脘腹痞满;(2)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或数。次症:(1)食少纳呆;(2)口干口苦;(3)身重困倦;(4)小便短黄;(5)恶心欲呕。主症必备,加次症2 项以上即可诊断。[6]

1.3纳入标准

(1)能耐受并接受电子胃镜检查者;(2)符合BRG的内镜诊断标准;(3)中医宏观辨证为脾胃湿热证;(4)治疗前4周内未服用抑制胃酸分泌剂及胃肠动力药物;(5)均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签署同意书;(6)门诊患者,性别不限,年龄在18~65岁者。

1.4排除标准

(1)不符合本病的纳入标准者;(2)胃镜检查禁忌症不能耐受胃镜检查者;(3)合并有消化性溃疡、消化道肿瘤等,有胃大部切除术等消化系统疾病手术史者;(4)胃黏膜病理有重度异型增生或病理诊断疑有恶变者;(5)中医宏观辨证证型非脾胃湿热者或有明显兼证者;(6)孕妇、哺乳期妇女或在服药期间可能怀孕者;(7)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者,有精神病或患有痴呆者;(8)对治疗药物过敏者;(9)不具备法律能力或法律能力受限者;(10)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试验的患者。1.5一般资料

120例患者均是海口市中医医院消化内镜室2014年3月—2015年3月经电子胃镜检查确诊为胆汁反流性胃炎,并经我科中医主任医师辨证为脾胃湿热证的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内镜分级等分布见表1、表2。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胆汁反流内镜分级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人口学资料比较

组别例数男/女年龄(岁)平均年龄(岁)

治疗组6032/2819~5235.8±7.4

对照组6030/3022~5536.2±8.0

组间比较χ2=0.425t=0.403

P值0.512>0.050.523>0.05

表2 两组临床特征比较

组别例数I级II级III级病程(月)平均病程(月)治疗组603513126~2010.6±2.6

对照组603812105~189.8±2.5

P值0.316>0.050.127>0.05

2 研究方法

2.1治疗方法

2.1.1 对照组

给予铝碳酸镁片(北京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3410,0.5 g/片),0.5 g/次,3次/d,餐后1 h嚼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住友制药(苏州)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10022,5 mg/片],5 mg/次,3次/d,餐前口服。

2.1.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给予连朴饮为基础方并根据电子胃镜下微观证象进行辨证加味用药组方作汤剂口服,连朴饮处方:制厚朴15 g,川黄连5 g,石菖蒲10 g,姜半夏10 g,豆豉10 g,焦山栀10 g,芦根20 g。微观辨证用药:黄色黏液附着多者加薏苡仁15 g,泽泻15 g;黏液湖色深黏稠者加贝母10 g,瓜萎15 g;见新鲜出血点斑者加生地10 g,生柏叶10 g;见陈旧性血迹者加白及10 g,仙鹤草10 g;胃窦蠕动减弱者加木香10 g,枳实10 g;幽门闭合差者加茯苓15 g,白术15 g;HP阳性者加蒲公英10 g,土茯苓10 g;炎症细胞侵润者加金银花10 g,赤芍10 g;肠上皮化生者加莪术10 g,山慈姑10 g;固有腺体减少者加丹参10 g,三七10 g;轻中度异型增生者加半枝莲10 g,白花蛇舌草10 g。基础方+微观辨证用药组方,每日1剂,水煎2次,共煮取200 mL,取100 mL/次,每日2次,餐后口服(中药均由海口市中医医院中药房提供,煎药房煮取)。

两组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治疗后均行电子胃镜检查并做组织学活检、快速尿素酶试验。治疗期间禁食烟、酒、辛辣、肥甘厚味,少食多餐,饮食不宜过热,保持心情舒畅。

2.2疗效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胃脘胀满、胃脘疼痛、早饱、嗳气等临床症状的变化;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总积分比较;治疗前后胆汁反流程度、胃黏膜组织学以及胃镜下微观征象变化。

2.3疗效标准

2.3.1 主要症状疗效评价标准

主要症状(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部疼痛)的记录与评价。按公式计算症状改善百分率。痊愈:症状消失;显效:症状改善百分率≥80%;进步:80%>症状改善百分率≥50%;无效:症状改善百分率<50%。恶化:症状改善百分率负值。痊愈和显效病例数计算总有效率。[6]

症状改善百分率=(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

177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18卷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

2.3.2 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临床痊愈:主要症状、体

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5%;显效:主要

症状、体征明显改善,70%≤疗效指数<95%;有效:

主要症状、体征明显好转,30%≤疗效指数<70%;

无效:主要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疗效

指数<30%。[7]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

分)/治疗前积分×100%。

2.3.3 内镜下胃黏膜疗效评定

分别对胃镜下红斑、糜烂、出血和胆汁反流的

情况加以统计,计算各单个镜下表现的改善等级及

总积分改善程度。痊愈:胃黏膜正常;显效:胃黏膜

病变积分减少2级以上;有效:胃黏膜病变积分减少

1级;无效:胃黏膜病变无改变或加重。[7]

2.3.4 胃黏膜组织学疗效评定

分别对病理状态下慢性炎症、活动性和IM的情

况加以统计,计算各单个病理表现的改善等级及总

积分改善程度。痊愈:胃黏膜病理无明显异常;显效:

胃黏膜病理积分减少2级;有效:胃黏膜病理积分减

少1级;无效:胃黏膜炎症程度无改变或加重。[7]

2.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所有数据,计

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

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8.3%,对照组

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比较

组别例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60132218 7 88.3*

对照组601116211280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31<0.05。

3.2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的症状总积分与对照组相比有

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比较(x—±s)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

治疗组6018.42±4.23 7.78±2.11*

对照组6017.67±3.9211.04±2.37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24<0.05。

3.3两组治疗前后主要中医症状学疗效(积分)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进行治疗前后主要中医

临床症状学积分统计学比较,治疗组能显著改善胃

脘胀满、胃脘疼痛、嗳气、早饱、口苦、恶心呕吐症状,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主要中医症状学疗效(积分)比较(x—±s)

症状

治疗组对照组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胃脘胀满 3.78±1.43 1.23±0.72* 3.81±1.53 2.12±0.68胃脘疼痛 3.69±1.51 1.18±0.67* 3.65±1.49 2.25±0.91嗳气 2.35±0.96 1.03±0.46* 2.32±0.89 1.62±0.77早饱 2.26±0.870.99±0.57* 2.31±0.91 1.43±0.49口苦 1.94±0.780.87±0.43* 1.88±0.75 1.37±0.51恶心呕吐 1.17±0.690.44±0.32* 1.18±0.640.73±0.45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3.4两组胃镜疗效比较

治疗组内镜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内镜总有效率为6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胃镜疗效比较

组别例数痊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60844 8 86.7*

对照组606351968.3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9<0.05。

3.5两组治疗前后胆汁反流程度变化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能改善内镜下胆汁反流程度分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7。

表7 两组治疗前后胆汁反流程度变化比较

胆汁反流程度

治疗组对照组

治疗前例数治疗后例数治疗前例数治疗后例数0级 0 8* 0 6

I级3538*3834

II级13 8*1211

III级12 6*10 9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6两组患者胃黏膜组织学疗效比较

两组均能改善胃黏膜组织学病变,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改善急慢性炎症细胞侵润、肠上皮化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8。

表8 两组患者胃黏膜组织学疗效比较

胃黏膜组织病理

治疗组对照组

治疗前例数治疗后例数治疗前例数治疗后例数

急性炎症细胞侵润12 7*1310

慢性炎症细胞侵润3530*3432

固有腺体减少 4 3* 3 3

肠上皮化生 6 3* 7 6

异型增生 3 3 3 3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7两组治疗前后内镜下微观征象变化比较

治疗组能明显改善胃黏膜糜烂、新鲜出血点斑、陈旧性血迹、黏液湖黏稠、幽门闭合差、胃窦蠕动减弱等内镜下微观征象,且有较好的抗幽门螺杆菌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9。

表9 两组治疗前后内镜下微观征象变化比较

内镜微观征象

治疗组对照组

治疗前例数治疗后例数治疗前例数治疗后例数胃黏膜糜烂5328*5137

新鲜出血点斑12 3*11 7

陈旧性血迹17 7*1913

黏液湖黏稠12 6*10 9

幽门闭合差3927*3834

胃窦蠕动减弱3419*3224

幽门螺杆菌阳性4229*3930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4 讨论

微观辨证的概念首先由沈自尹于1986年提出,即:在临床上收集辨证素材的过程中引进现代科学,特别是现代医学的先进技术,发挥它们长于在较深入的层次上,微观地认识机体的结构、代谢和功能的特点,更完整、更准确、更本质地阐明证的物质基础,从而为辨证微观化奠定基础,简言之,是试用微观指标认识与辨别证[8]。微观辨证是对中医四诊的深化和扩展,扩大了四诊信息收集的范围,尤其是丰富了微观层面上资料的收集,提高了诊断“证”的准确度,同时微观辨证有助于判断疾病的预后与转归,

178

18卷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易于判断疾病的性质与严重程度,为疾病的宏观调控提供一定的指导[9]。

胆汁反流性胃炎(BRG)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其发生机制与胃运动功能障碍[10]、胃肠神经肽和胃肠激素分泌异常有关[11]。BRG与胃黏膜肠化生、萎缩、异型增生有关[12],且胃黏膜的萎缩和肠化生程度与胆汁反流程度有关,长期胆汁反流能导致胃柱状上皮增生逐渐加重,最终有致癌作用[13]。中医学无BRG病名,根据其上腹部疼痛、腹胀、嗳气、口干口苦等临床症状特点可归属于“胃脘痛”“嘈杂”“呃逆”“呕胆”“胆瘅”等病证范畴。《素问·五脏生成》云“脾之合肉也”,《素问·痿论》云“脾主身之肌肉”,而幽门括约肌亦为“肌肉”组成,为脾所主,如果脾胃为湿热所困,气机升降失常,可使“肌肉”运动失利,幽门松弛,致使胆汁反流。现代研究表明[14-15],脾胃湿热证患者胃收缩减弱、排空降低,胃黏膜局部炎性因子增加,而保护因子减弱。

连朴饮出自清代医学家王孟英《霍乱论》,其基本功效是燥湿化浊、清透湿热,理气宣通、调达中州。方中黄连清热燥湿,厚朴行气化湿,共为君药,使气行则湿化,湿化则热除;石菖蒲芳香化湿;半夏和胃燥湿;重用芦根清热和胃;佐以栀子、豆豉清宣胸脘郁热,使热邪外达。微观辨证用药:黄色黏液附着多者为湿气盛,加薏苡仁、泽泻利湿;黏液湖色深黏稠者为热盛煎湿成痰,加贝母、瓜萎清热化痰;见新鲜出血点斑者为热盛迫血外溢,加生地、生柏叶凉血止血;见陈旧性血迹者为瘀血停滞,加白及、仙鹤草活血祛瘀;胃窦蠕动减弱者为胃气失降,加木香、枳实以行气降胃;幽门闭合差者为脾胃虚弱,加茯苓、白术健运脾胃;HP阳性者湿热毒重,加蒲公英、土茯苓清热化湿解毒;炎症细胞侵润者为血热,加金银花、赤芍清热凉血;肠上皮化生者为痰瘀互结,加莪术、山慈姑化痰祛瘀;固有腺体减少者为胃络瘀滞,加丹参、三七活血祛瘀;轻中度异型增生者为瘀毒阻络,加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凉血活血。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16-19]:王氏连朴饮有抑制胃黏膜细胞凋亡、调控基因蛋白Bcl-2及P53过度表达、修复胃黏膜的作用;其可通过下调脾胃湿热模型大鼠胃黏膜P53、Bcl-2及COX-2蛋白水平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其胃黏膜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失衡,进而达到对胃黏膜损伤的修复作用;亦可降低ALD、ADH和β-EP的释放水平,起到清热祛湿功效;能恢复血清IL2、IL6水平,调节HPA轴功能,具有抗湿热应激的作用。白及[20]能够刺激胃黏膜合成及释放内源性前列腺素,从而对胃黏膜起保护作用。仙鹤草[21]可能通过改善胃黏膜微循环与血流,减轻黏膜炎症,加速黏膜修复,从而达到清热护膜、益气生肌的作用。薏苡仁[22]可通过提高机体免疫、镇痛抗炎等作用保护胃黏膜,且对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蒲公英[23]具有直接抑杀H.pylori的作用。

通过本临床研究,笔者认为电子胃镜能够直观地“望诊”胃黏膜形态以及获得胃黏膜组织病理等微观征象,借助镜下征象可提高胃炎辨证的准确性并为治疗提供参考。微观辨证是宏观辨证补充,是中医传统辨证论治在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值得中医药工作者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 1 ] 王滨,孙天燕,王晓宇,等.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研究与分析[ J ] .

医学研究杂志,2010,39 ( 1 ):97-98.

[ 2 ]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 J ] .中华消化杂志,2013,3 ( 1 ):6-11.

[ 3 ]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慢性胃炎的内镜分型分级标准及治疗的试行意见[ J ]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4,21 ( 2 ):77-78.

[ 4 ] Kellosalo,Alavaikko M,Laitinen S. Effect of biliary tract procedures on duodenogastric reflux and the gastric mucosa[ J ] .

Scand J Gastroenteol,1991,26 ( 12 ):1272-1278.

[ 5 ] Zaman C,osaki T,Hanawa T,et al. Helicobacter pylori represses proton pump expression and inhibits acid secretion in human

gastric mucosa[ J ] .Gut,2010,59 ( 7 ):874-881.

[ 6 ]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J ]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0,18 ( 3 ):207-208. [ 7 ] 李乾构,周学文,单兆伟.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 M ]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21- 28.

[ 8 ] 沈自尹.微观辨证和辨证微观化[ J ] .中医杂志,1986,32 ( 2 ):

55.

[ 9 ] 闻斐斐.慢性胃炎内镜微观辨证研究[ D ] .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4:18-19.

[ 10 ] 孔建华,杨昭徐.胃排空障碍在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病中的作用[ J ] .中华内科杂志,2005,44 ( 11 ):852-853.

[ 11 ] 高瑞梅,许琳,孟欣颖,等.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胃黏膜胃动素、血管活性肠肽的表达[ J ]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

18 ( 7 ):722-725.

[ 12 ] DIVON M F,MAPSTONE N P,NEVILLE P M,et al. Bile reflux gastritis and intestinal metaplasia at the cardia[ J ] .Gut,2002,

51:351-355.

[ 13 ] 李慧,田耀洲,魏兰福,等.内镜下胆汁反流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J ] .江苏医药,2014,40 ( 5 ):557-558.

[ 14 ] 张向菊,劳绍贤,王建华,等.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的胃排空功能分析[ J ] .新中医,2001,33 ( 3 ):18-19.

[ 15 ] 罗云坚,黄穗平,陈慧,等.慢性胃炎中医证候与胃窦十二指肠运动及胃炎程度的相关性[ J ]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0,17 ( 3 ):241-244.

[ 16 ] 廖莹峰,文小敏,任玺,等.王氏连朴饮对脾胃湿热证大鼠胃黏膜细胞凋亡调控基因蛋白的影响[ J ] .新中医,2012,44

( 9 ):122-123.

[ 17 ] 黄琴,王晶,王和生,等.王氏连朴饮对脾胃湿热证模型大鼠胃黏膜P53、Bcl-2和COX-2蛋白表达的影响[ J ] .中药新药

与临床药理,2014,25 ( 6 ):694-696.

[ 18 ] 钱益啸,李云鹏,陈景良.王氏连朴饮对脾胃湿热证大鼠血清ALD、血浆ADH和β-EP影响的研究[ J ] .湖南中医药大

学学报,2015,35 ( 2 ):17-19.

[ 19 ] 廖莹峰.王氏连朴饮对脾胃湿热证大鼠Thl/Th2细胞因子、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蛋白Bcl-2、P53的实验研究[ D ] .广州:

南方医科大学,2013:20-27.

[ 20 ] 芮海云,吴国荣,陈景耀,等.白及中性多糖抗氧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J ]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6 ( 4 ):

94-98.

[ 21 ] 谢传星.重用仙鹤草治疗消化性溃疡[ J ] .中国民间疗法,2004,12 ( 5 ):9.

[ 22 ] 胡少华,肖小年,易醒,等.薏苡仁的研究新进展[ J ] .时珍国医国药,2009,20 ( 5 ):1059-1060.

[ 23 ] 胡伟,王红,程丽,等.蒲公英对幽门螺杆菌体外抑菌作用的实验研究[ J ] .胃肠病学,2006,11 ( 6 ):365-366.

179

望诊习题

望诊习题 一、填空题 1、狭义的神是指。 2、失神的面色表现是。 3、失神的临床意义是。 4、假神的临床意义是。 5、正常面色是。 6、主色是指。 7、面色青主。 8、面色红主。 9、面色黄主。 10、面色白主。 11、面色黑主。 12、囟门凸起多见于证。 13、瘿瘤多由所致。 14、发黄稀干枯者,为。 15、五轮学说认为,黑睛属,称为轮。 16、小儿食指络脉色淡为,色滞为。 17、呕吐物清稀无臭,多为呕;呕吐物秽浊酸臭,多为呕。 18、淡白舌主。 19、黄苔主。 20、察舌质重在辨,察舌苔重在辨。 二、单选题 1、惊风证面色青的特点是() A、阵发性面青B、鼻柱口周发青C、青紫D、青黑E、青黄2、水饮证面色黑主要是() A、黑而干焦B、黧黑C、眼眶黑D、口周黑E、青黑3、目眦红赤多属于() A、心火B、肺火C、肝火D、脾火E、胃火 4、小儿昏睡露睛为() A、肝虚B、肾虚C、肺虚D、脾虚E、心虚 5、小儿食指络脉诊法适用于( ) A、七岁以下B、十岁以下C、一岁以内D、三岁以内E、二岁以内6、口糜的主病是()

A、心脾积热B、肝胆湿热C、小肠实热D、胃火E、肝火 7、面目肌肤俱黄,黄而晦暗如烟熏属于() A、萎黄B、黄胖C、阴黄D、阳黄E、淡黄 8、“苦笑貌”,多见于() A、麻风病B、肝风内动C、破伤风D、狂犬病E、白喉 9、气虚的面色多为() A、白而无华B、淡白C、苍白D、黄白E、青黄 10、下列除___以外,均可出现囟陷() A、吐泻伤津B、气虚C、脾胃虚寒D、惊风E、血虚 11、小儿食指络脉色紫红主病() A、里热B、表热C、血瘀D、惊风证E、里寒 12、痰少而粘、难咯出者多属() A、热痰B、风痰C、寒痰D、燥痰E、湿痰 13、辨病邪深浅与性质及胃气存亡重在察() A、舌质B、舌色C、舌形D、舌苔E、舌态 14、漫肿无头,肤色不变,不热少痛者为() A、痈B、疖C、疔D、疽E、丹毒 15、面色黎黑而肌肤甲错属于() A、瘀血B、肾虚C、水饮D、肾绝E、脾虚 三、多选题 1、望面色中,黑色主病是() A、惊风B、寒证C、水饮D、瘀血E、气滞 2、主病有寒热之分的舌象是() A、绛舌B、紫舌C、青舌D、灰苔E、黑苔 3、有神的病人可表现为() A、肌肉不削B目光精彩C、神志清楚D、面红如妆E、语言清亮4、以下哪些不属恶色() A、青如草兹B、白如枯骨C、黑如乌羽D、赤如血E、黄如蟹腹 5、瞳仁缩小的主病是() A、肝阳上亢B、中毒C、肝胆火炽D、劳损肝肾E、肺经热盛 6、过度肥胖的人易致() A、相火亢盛B、聚湿生痰C、易患痨嗽D、易患暴厥E、血虚生风7、绛舌的主病是() A、表热B、湿热C、肺热壅盛D、阴虚火旺E、热入营血8、腻苔的主病是()

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偏方

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偏方 反流性食管炎是因为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俗称“烧心病”,因为正常情况下胃酸只存在于胃中,当反流人食管时灼烧或刺激食管而产生“烧心感”。以下介绍一付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偏方,患有反流性食管炎的朋友不妨一试。 香附15克,枳实10克,炒白术12克,陈皮10克,清半夏10克,佩兰10克,茯苓15克,独活3克,竹茹10克,五倍子10克,元胡10克,生山楂10克,夜交藤15克,丹参15克,马齿苋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1次,连用7—14剂,可有效。 左金丸治“烧心”有奇效 在消化科门诊和住院病人中,经常见到“烧心”泛酸、呕恶口苦、胃脘胀痛、嘈杂似饥、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的病人,胃镜检查常有食管或胃黏膜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糜烂、溃疡,表面或附有黄绿色胆汁。这种情况,多属现代医学的反流性食管炎、胆汁反流性胃炎、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等疾病等,属于中医“胃脘痛”、“吐酸”、“反胃”、“嘈杂”等范畴。中医认为,此类疾病与肝胃有密切关系,其病机属肝失条达,郁而化火,横逆犯胃,肝胃不和。 面对这种情况,我在临床习用左金丸治疗,而且每能获得满意疗效。左金丸,又称回令丸,萸连丸,出自《丹溪心法》。方中黄连味苦性寒,入心、肝、胃、大肠经。功能清热泻火,燥湿解毒。主治热病邪入心经之高热,烦躁,谵妄或热盛迫血妄行之吐衄,湿热胸痞,泄泻,痢疾,心火亢盛之心烦失眠,胃热呕吐或消谷善饥,肝火目赤肿痛,以及热毒疮疡,疔毒走黄,牙龈肿痛,口舌生疮,聤耳,阴肿,痔血,湿疹,烫伤等。内服煎汤1.5克~3克;研末每次0.3克~0.6克,

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或熬膏,或浸汁用。吴茱萸性热,味辛苦。功能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主治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等。入煎剂内服1.5克~4.5克,外用适量。 左金丸是黄连和吴茱萸按6:1的比例入药,共为末,水泛为丸,每服3~6克,一日两次。温开水送服。亦可作汤剂,用量参考原方比例酌定。功能泻火,疏肝,和胃,止痛。主治肝失条达,郁而化火,横逆犯胃,肝胃不和所致的脘胁疼痛,口苦嘈杂,呕吐酸水,不喜热饮,舌红苔黄,脉象弦数等症。脾胃虚寒者忌用。《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火热当清,气逆当降,故治宜清泻肝火为主,兼以降逆止呕。方中重用黄连为君,既能清泻肝火,又可清泻胃热,一药两清肝胃,达到标本兼治。然气郁化火之证,纯用大苦大寒之黄连既恐郁结不开,又虑折伤中阳,故又少佐辛热之吴茱萸疏肝理气解郁,佐制黄连之寒,和胃下气降逆,引领黄连入肝。二药合用,辛开苦降,一清一温,肝胃同治,泻火而不至凉遏,降逆而不碍火郁,相反相成,使肝火得清,胃气得降,诸症自愈。《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卷4:“左金丸独用黄连为君,从实则泻子之法,以直折其上炎之势。吴茱萸从类相求,引热下行,并以辛燥开其肝郁,惩其扞格,故以为佐。然必本气实而土不虚者,庶可相宜。” 左金丸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疾病概述 单纯胆汁直接接触胃粘膜一般不引起损害但可通过其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胆盐与胃酸结合可增强酸性水解酶的活力破坏溶酶体,膜溶解脂蛋白而破坏胃粘膜的屏障碍作用H+逆向弥散增加进入粘膜和粘膜下层可刺激肥大细胞而释放组胺后者又刺激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最终导致胃粘膜炎症糜烂出血胆汁与胰液混合后胆汁中的卵磷脂与胰液中的磷酸酯酶A起作用而转化为溶血卵磷脂如返流入胃也可造成胃粘膜屏障的损害。胃泌素可刺激胃粘膜细胞增殖以加强其屏障作用防止H+的逆向弥散但在BillrothⅡ式胃切除术后胃泌素分泌减少约50~75%这可能是本综合征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 胃切除术后胆汁返流入胃是常见现象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发生症状其发病原因还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胃排空障碍,返流液在胃内滞留时间长pH升高,残胃中需氧菌及厌氧菌更易生长这些细菌可使胆盐游离而引起胃粘膜炎症从而出现症状,②胆酸成分改变Gadacz发现胆酸成分正常者不发生症状而去氧胆酸明显增高者常有症状,③胃液中存有细菌,有症状患者的胃液中都有革兰氏阴性杆菌或假单胞菌使用强力霉素可减轻症状;而无症状者的胃液中均无细菌存在,④胃液中钠浓度,钠浓度超过15mmol/L者易发生胃炎而钠浓度低于15mmol/L 者无胃炎。 临床症状 胃部饱胀感或不适,往往饭后加重,或有胃痛,或胃部发凉,可伴腹胀、嗳气、反酸、烧心、恶心、呕吐、胃振水音、肠鸣、排便不畅、食欲减退和消瘦等;严重的还可有胃出血,表现为呕血或排黑便(柏油样便)以及大便潜血试验呈阳性等。 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生首先要有幽门功能丧失或幽门关闭不全的基本条件,如在胃切除或胃肠吻合术后胆汁可直接返流入胃;某些病人并无手术史十二指肠内容物,可通过关闭不全的幽门返流入胃引起返流性胃炎;胆囊切除后储存胆汁的功能丧失,胆汁持续流入十二指肠,如通过关闭不全的幽门而返流入胃同样可以引起返流性胃炎。 中医辨证治疗 1、脾虚肝郁 四逆散合四君子汤化裁:甘草(炙)15g枳实12g柴胡12g芍药12g党参15g 白茯苓15g白术15g陈皮12g 水煎服 2、脾胃虚弱 香砂六君子汤化裁:党参15g白茯苓15g白术15g陈皮12g半夏9g木香9g 砂仁9g甘草9g生姜6片水煎服 3、脾胃虚寒 理中汤合黄芪建中汤化裁:人参3g干姜6g甘草(炙)6g白术15g饴糖30g 桂枝9g 芍药18g生姜9g大枣6枚黄芪5g炙甘草6g 水煎服 4、肝胃不和 柴胡疏肝散合旋覆代赭汤化裁:陈皮(醋炒)6g柴胡6g川芎5g枳壳(麸炒)5g芍药5g甘草(炙)6g香附5g旋覆花9g 代赭石30g生姜15g半夏9g 人参6g 甘草(炙)三两9g大枣4枚水煎服 5、胃阴不足

胆汁反流行性胃炎的最佳治疗方法(最全最精)精编版

随着胃镜检查的普及,使胆汁反流性胃炎更容易发现了。 胆汁中的胆酸盐、碳酸氢盐及十二指肠液中的卵磷脂、胰蛋白酶类等,是消化脂肪、蛋白质不可缺少的物质。如果它们「安分守已」地呆在十二指肠中,就不会出现胆汁反流性胃炎了。但是,如果由于各种原因,使胆汁倒流到胃内,这些反流液就成了一群地地道道的「捣乱分子」,能引起许多胃炎症状。 药物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犹如消灭「入境之敌」。为了便于读者记忆,不妨将一些最新的治疗方法,称为几种「打法」。 一「关门法」 在胃和十二指肠交界处,有一个环形肌内圈,医学上称为「幽门括约肌」。平时它紧闭着,不让十二指肠内的液体(包括胆汁)反流入胃,只在胃中食物已经消化完毕时,才适时开入,使食糜得以进入肠内,接受进一步消化。 如果各种原因使幽门括约肌压力下降而关闭不严,或十二指肠出现了逆向蠕动,「坏分子」们就得以乘隙而入。 某些药物通过加强调控神经肌肉的作用,可使幽门括约肌关闭.门关严了,反流自然可以减少了. 常用药物有:1吗丁林,每次10毫克,每天3-4次;2普瑞博思,5-10毫克,每天3-4次 ;3胃复安,每次10毫克,每天3-4次。 以上药物任选一种即可。应当注意的是,上述药品应在饭前

15-30分钟服用,服用时间不得少于2周。 二「驱逐法」 胆汁等一旦进入胃内,如能加强胃的蠕动,使这些「不速之客」还没有来得及胃黏膜接触,就被赶出「大门」,自然就不会损害胃黏膜了。如果再加强十二指肠的正向蠕动,减少其病态的逆向蠕动,也有利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前面介绍的那些常用药品,就有这样的功能。 三「收编法」 胆汁既已入胃,也可以采取办法,设法在胃内对它们加以处置,「就地收缩」。 有一类药物,如思密达,就有吸附胆汁等物质的作用。思密达的片状结构,就像有夹层的威化饼干那样,有大量的吸附能力,从而吸咐胆盐,消除有毒的溶血性卵磷脂(引起胃炎的「罪魁祸首」之一)。思密达还可以薄薄地覆盖在受损伤的胃黏膜上,隔离有害因素的侵害。 服用时,将1袋思密达(3克)倒入50毫升温水中摇匀,使它的样子像牛奶一样,就可以服用了。 以上这些治疗方法,如果能配合运用,则效果更好。 一部分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在胆系疾病(如胆石症、胆囊炎以及胆囊切除后);或与一些十二指肠疾病(如幽门管或十二指肠溃疡、胃次全切除手术后等)有关,也应针对这些疾病进行治疗,才更有效。

八纲辨证歌诀全篇

八纲辨证歌诀全篇 八纲辨证总纲领百病有因各不同脏腑辨证是核心气血津液辨分明外感热病层次辨判断疾病证侯型八纲辨证-表证表证邪犯肌表证鼻塞流涕头身痛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发热恶寒有无汗咳嗽苔白脉浮升里证里证表传或内生病位深在于内中脏腑气血病属里凡非表证皆包容寒证寒证感受寒邪证阳虚阴盛寒内生恶寒喜暖四肢冷面色苍白便溏清口淡不渴喜热饮舌苔白滑迟紧绷热证热证感受热邪证或为阳盛阴虚成躁烦口渴喜冷饮发热喜凉面目红大便秘结小便赤舌红苔黄脉数洪虚证虚证正气虚不足机体抗病能力低形瘦神靡泛力气气短懒言眩晕悸汗出欲卧便溏利舌质淡嫩脉虚细实证实证邪气有余盛正气未衰能抗争呼吸气粗语长重胸腹胀满拒按痛热烦便秘尿赤涩舌老苔厚脉实雄阴证阴证闭目羞见明神静懒言气微轻喜热恶寒四肢冷大便自利小便清舌淡苔白脉沉迟阳虚寒盛虚寒征阳证阳证开目欲见明神烦多言气粗宏壮热恶寒渴饮冷便秘尿赤面目红舌红苔黄脉洪数阳气亢盛实热征阴虚证阴虚形瘦眩失眠口燥咽干五心烦颧红唇赤潮热汗脉搏细数舌绛干阳虚证阳虚神疲乏力气口淡不渴便溏利畏寒肢冷蜷卧睡面白舌淡脉迟虚亡阴亡阴阴液衰竭征汗多粘湿手足温渴喜冷饮气粗急舌红绛干脉细频亡阳亡阳

阳气已衰竭汗多冷清肢冷厥口淡不渴气微弱舌质淡润脉微绝病因辨证-六浮病辨证伤风发热汗恶风喉痒咳嗽头晕痛伤风病证舌苦薄白脉浮缓风疹时发时隐踪或皮瘙痒无定处或为游走关节痛寒邪病证表寒发热恶寒风无汗头身骨节痛舌苔薄白脉浮紧直中吐泻腹冷痛暑邪病证(1)暑温暑温高热烦渴汗头痛气粗短赤便舌红苔黄脉洪数或为短气神疲倦或为抽搐牙关紧或反张弓神昏谵(2)中暑中暑感受暑邪病突然发生头晕痛胸闷恶心时呕吐口干渴饮体倦松甚则昏仆不省人发热烦渴大汗生或身无汗肢厥冷或兼抽搐反张弓湿邪病证湿侵头重肢体倦二便不爽口中淡胸闷纳少腹胀满关节疼痛重着酸舌苔白腻脉濡缓或为浮肿女带缠燥邪病证(1)凉燥凉燥恶寒热无汗头痛不渴口鼻干舌淡苔白脉浮弦鼻塞咳嗽少有痰(2)温燥温燥发热微恶寒鼻咽干燥口渴烦舌红苔黄脉浮数干咳稠粘带血痰火证壮热恶热烦口渴尿赤大便干舌红苔黄脉实数吐衄便血昏发斑七情病的辨证-喜伤证喜则气渙伤心气神不守舍人自迷精神恍惚举止乱语无伦次脉虚细怒伤证盛怒伤肝气上逆头晕目眩面目赤甚则昏厥或呕血怒后情志多抑郁胸胁胀满脉弦硬急燥易怒善太息忧伤证忧愁过度伤肺脾情志沉郁乏力气纳少便溏脉虚缓少气咳嗽痰清稀思伤证思则气结伤心脾食少便溏乏力气失眠健忘心惊悸形体消瘦脉沉细悲伤证悲则气消心肺虚意志消沉常哭泣面色惨淡脉

-反流性食管炎中医治疗最佳经验方

反流性食管炎中医治疗最佳经验方 反流性食管炎中医治疗最佳经验方 辨证分类1、肝胃不和证:胸骨后及胃脘部有灼热感或疼痛,胁胀痛,嗳气,呕吐酸水或苦水,大便不爽,苔薄白,脉弦。疏肝和胃。 2、痰气阻膈证:胸脘胀痛,伴有灼热感,嗳气,呕吐痰涎或酸水,苔白腻,脉弦滑。祛痰理气宽膈。 3、痰热结胸证:胸骨后灼热疼痛,甚者吞咽梗塞,呕吐苦水、酸水,或见咳嗽,吐粘痰,口渴,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弦数。清热化痰宽胸。 4、瘀滞化热证:胸脘胀闷、灼热、疼痛,甚者咽下困难或疼痛,呕吐酸水、苦水,或伴呕血,嗳气不畅,口渴,大便不爽,舌质青紫或见瘀斑,苔薄黄,脉弦涩或弦细数。理气化瘀、清热和胃。 5、胃热阴虚证:胸脘灼热疼痛,呕吐酸水、苦水,或有呕血,面赤颧红,五心烦热,形体消瘦,口干,大便秘结,舌红少苔,脉细数。清胃滋阴。辨证论治(1) 肝胃郁热: 主症:心窝灼热,口苦胁痛,时有泛酸,纳差,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疏肝泄热,行气和胃。

处方:化肝煎加减:青皮10g、浙贝母10g、白芍10g、丹皮10g 、栀子10g 、吴茱萸3g 、黄连3g 、白芨10g、郁金10g 、JUI楝10g 、甘草6g 。 (2) 痰气交阻: 主症:吞咽不利,呃逆,嗳气,泛吐痰涎食物,舌质偏红,苔薄腻,脉弦滑。 治法: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处方:半夏厚朴汤加减:法夏10g、厚朴10g 、茯苓10g、苏叶6g 、浙贝10g、陈皮10g、郁金10g、丹参15g 、甘草6g、生姜10g。 加减:上述证中,疼痛明显者可加九香虫、三七、木香;反酸明显者选加瓦楞子、乌贼骨。 针灸治疗(1) 体针:主穴为内关,足三里,备穴为肝俞、胃俞、上脘、公孙。用平补平泻法。 (2) 耳针:取神门、胃、食管,中度刺激并留针。单方验方 (1) 左金丸:5g,2次/日。适用于肝胃郁热者。 (2) 乌贼骨粉:3~5g,3次/日。饭前服用。 反流性食管炎- 自我保健措施 1、药物保健① 可用乌拉坦碱、吗丁啉或西沙必利每次1-2片,每日2-3次。以增加下端食管括约肌压力,加速食管和

反流性食管炎中医治疗最佳经验方

反流性食管炎中医治疗 最佳经验方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反流性食管炎中医治疗最佳经验方反流性食管炎中医治疗最佳经验方 辨证分类1、肝胃不和证:胸骨后及胃脘部有灼热感或疼痛,胁胀痛,嗳气,呕吐酸水或苦水,大便不爽,苔薄白,脉弦。疏肝和胃。 2、痰气阻膈证:胸脘胀痛,伴有灼热感,嗳气,呕吐痰涎或酸水,苔白腻,脉弦滑。祛痰理气宽膈。 3、痰热结胸证:胸骨后灼热疼痛,甚者吞咽梗塞,呕吐苦水、酸水,或见咳嗽,吐粘痰,口渴,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弦数。清热化痰宽胸。 4、瘀滞化热证:胸脘胀闷、灼热、疼痛,甚者咽下困难或疼痛,呕吐酸水、苦水,或伴呕血,嗳气不畅,口渴,大便不爽,舌质青紫或见瘀斑,苔薄黄,脉弦涩或弦细数。理气化瘀、清热和胃。 5、胃热阴虚证:胸脘灼热疼痛,呕吐酸水、苦水,或有呕血,面赤颧红,五心烦热,形体消瘦,口干,大便秘结,舌红少苔,脉细数。清胃滋阴。辨证论治(1)肝胃郁热: 主症:心窝灼热,口苦胁痛,时有泛酸,纳差,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疏肝泄热,行气和胃。 处方:化肝煎加减:青皮10g、浙贝母10g、白芍10g、丹皮10g、栀子10g、吴茱萸3g、黄连3g、白芨10g、郁金10g、JUI楝10g、甘草6g。 (2)痰气交阻:

主症:吞咽不利,呃逆,嗳气,泛吐痰涎食物,舌质偏红,苔薄腻,脉弦滑。 治法: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处方:半夏厚朴汤加减:法夏10g、厚朴10g、茯苓10g、苏叶6g、浙贝10g、陈皮10g、郁金10g、丹参15g、甘草6g、生姜10g。 加减:上述证中,疼痛明显者可加九香虫、三七、木香;反酸明显者选加瓦楞子、乌贼骨。 针灸治疗(1)体针:主穴为内关,足三里,备穴为肝俞、胃俞、上脘、公孙。用平补平泻法。 (2)耳针:取神门、胃、食管,中度刺激并留针。单方验方(1)左金丸:5g,2次/日。适用于肝胃郁热者。 (2)乌贼骨粉:3~5g,3次/日。饭前服用。 反流性食管炎- 自我保健措施 1、药物保健①可用乌拉坦碱、吗丁啉或西沙必利每次1-2片,每日2-3次。以增加下端食管括约肌压力,加速食管和胃的排空,减少反流。②口服制酸剂、消胆胺、藻朊酸和硫糖铝每次1克,每日3次,可缓解症状。③口服组胺H2受体阻断剂泰胃美,每次800毫克,早晚各1次。雷尼替丁每次150毫克,早晚各1次,法莫替丁每次40毫克,早晚各1次。酸泵阻断药洛塞克,每次20毫克,每日1次。能有效地抑制胃酸分泌,明显改善或控制症状,使糜烂和溃疡愈合。④避免应用使下端食管括约肌压力降低的药物。包括黄体酮、茶碱、前列腺素E、抗胆碱药、β

中医诊断试题

1 以下哪一项为失神的表现 A.目光暗淡 B.精神充沛 C.面色红润 D.表情活泼 E.神态清晰 2 以下哪一项为有神的表现 A.目光暗淡 B.精神萎靡 C.神志恍惚 D.表情活泼 E.面色晦暗 3 两颧潮红,见于 A.虚阳上越

B.阳虚发热 C.阴虚内热 D.阳明实热 E.心火亢盛 4 面色黄而虚浮,多见于 A.气血两虚 B.寒湿郁滞 C.湿热交蒸 D.脾胃虚寒 E.以上都不是 5 五色分属五脏,则赤色属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 6 五色分属五脏,则黄色属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 7 以下哪一项证侯不是“青色”的主证 A.瘀血证 B.痛证 C.寒证 D.惊风证 E.脾虚证

8 以下哪一项病证不是“白色”的主证 A.肺病 B.失血证 C.寒证 D.肾病 E.虚证 9 以下哪一项病证不是“黑色”的主证 A.脾病 B.痛证 C.寒证 D.肾病 E.水气 10 诊断为正常舌象,哪一项是错误的 A.舌质淡红

B.舌苔薄白 C.舌体活动灵活 D.舌体柔软 E.舌质娇嫩 11 观察舌苔以辨别病情轻重、病势顺逆的主要依据是 A.舌苔的厚薄 B.舌苔是否剥脱 C.舌苔有根无根 D.舌苔的颜色 E.舌苔的润燥 12 观察舌苔以辨别疾病寒热属性的主要依据是 A.舌苔的润燥 B.舌苔的厚薄

C.舌苔有根无根 D.舌苔的颜色 E.舌苔是否剥脱 13 望舌以辨别疾病虚实属性,主要观察 A.舌质的老嫩 B.舌体的肥瘦 C.舌苔的厚薄 D.舌质的颜色 E.舌苔的润燥 14 热入营血或阴虚火旺的舌象是 A.红舌 B.紫舌 C.降舌 D.淡红舌 E.青紫舌 15 舌质红,苔黄腻,多见于 A.里热炽盛 B.湿热内蕴 C.阴虚火旺 D.寒湿阻滞 E.以上都不是

传统中医经典名方解析汇总

传统中医经典名方解析 2006年11月04日10:20:58 来源:健康VIP网 桂枝汤 【组成】桂枝10g 赤芍10g 甘草6g 生姜10g 大枣10g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 【特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 【临床应用及研究】 1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的基础方,又是调和营卫、调和阴阳治法的代表方。临床应用以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缓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恶风寒较甚者,宜加防风、荆芥、淡豆豉疏散风寒;体质素虚者,可加黄芪益气,以扶正祛邪;兼见咳喘者,宜加杏仁、苏子、桔梗宣肺止咳平喘。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原因不明的低热、产后及病后的低热、妊娠呕吐、多形红斑、冻疮、寻麻疹等属于营卫不和者。 4使用注意凡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禁用。服药期间禁食生冷、粘腻、酒肉、臭恶等物。 银翘散

【组成】连翘9g 二花9g 桔梗6g 薄荷6g 竹叶3g 甘草6g荆芥6g牛蒡子9g.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 【特征】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临床应用及研究】 1 辨证要点《温病条辨》称本方为“辛凉平剂”,是治疗外感风热表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发热、微恶寒,咽痛,口渴,脉浮数为辨证要点。 2 加减变化渴甚者,为伤津较甚,加天花粉生津止渴;项肿咽痛者,系热毒较甚,加马勃、玄参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纽者,由热伤血络,去荆芥穗、淡豆豉之辛温,加白茅根、侧柏炭、栀子炭凉血止血;咳者,是肺气不利,加杏仁苦降肃肺以加强止咳之功;胸膈闷者,乃夹湿邪秽浊之气,加藿香、郁金芳香化湿,辟秽祛浊。 3 现代运用本方广泛用于急性发热性疾病的初起阶段,如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麻疹、流行性脑膜炎、乙型脑炎、腮腺炎等辨证属温病初起,邪郁肺卫者。皮肤病如风疹、寻麻疹、疮疡疖肿,亦多用之。 4使用注意凡外感风寒及湿热病初起者禁用。因方中药物多为芳香轻宣之品,不宜久煎。华盖散 【组成】麻黄10g 桑皮10g 紫苏10g 杏仁10g 茯苓10g 陈皮10g 甘草10g 【功用】宣肺解表,祛痰止咳. 【主治】肺感风寒. 【特征】咳嗽上气,痰气不利,脉浮数者.

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辨证论治】本病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内引起的食管黏膜炎症。本病可单独存在,也可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或食道癌等病并存,主要表现为泛酸、胸骨后及胃脘部烧灼不适感或灼痛、吞咽不利等。本病属中医“胃痛”,“反胃”等范畴,中医治疗,一般分为以下5型。1.肝气犯胃型: 临床表现:泛酸、胸骨后及胃脘部烧灼不适,胀满作痛,脘痛连胁,嗳气频繁,吞咽不利,大便不畅,每因情志因素而疼痛发作,舌苔薄白,脉弦。治则:疏肝理气。 主方:逍遥散加减。常用药:柴胡、当归、白术、茯苓、梅花、月季花、枳壳、佛手、郁金各10克,白芍30克,甘草5克。中成药:气滞胃痛颗粒,每次10克,每日2次,开水冲饮;柴胡疏肝丸,每次9克,每日2次口服。2.肝胃郁热型: 临床表现:胸骨后及胃脘部烧灼不适,疼痛,痛势急迫,烦燥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治则:泄热和胃。 主方:丹栀逍遥散加减。 常用药:丹皮、山栀子、黄连、黄芩、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栀子、郁金各10克,甘草5克。 中成药:左金丸,每次9克,每日2次口服;三九胃泰颗粒,

每次1袋,每日2次口服,温开水冲服;丹栀逍遥丸,每次9克,每日2次口服。3.瘀血停滞型: 临床表现:胸骨后及胃脘部烧灼不适、疼痛,痛有定处而拒按,痛为针刺或刀割,舌质紫暗,脉涩。 治则: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主方:桃红四物汤加减。 常用药:桃仁、柴胡、当归、川芎、白芍、生地、三七、元胡、蒲黄、枳壳各10克,红花、甘草各5克。 中成药:云南白药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口服;三七片,每次3粒,每日3次口服;元胡止痛片,每次5粒,每日3次口服;中华跌打丸,每次1丸,每日2次口服。4.脾胃虚寒型: 临床表现:胸骨后及胃脘部烧灼不适,疼痛隐隐,吐清水,喜暖喜按,纳食减少,神疲乏力,甚者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质淡,脉软弱。 治则:温中健脾。 主方:理中汤加减。 常用药:党参、白术、陈皮、茯苓、法夏、黄芪各10克,炙甘草、干姜、小茴香、丁香、吴茱萸各5克。 中成药:附子理中丸,每次10丸,每日3次口服;小建中颗粒,每次1袋,每日2次口服,温开水冲饮;温胃舒,每次10克,每日2次,温开水冲饮。5.脾胃阴虚型:

中医的脾虚证包括三种

中医得脾虚证包括三种 中医得脾虚证包括三种脾虚包括三种:1,没有胃口吃东西、不想吃任何食物;2,消化不良,刚刚吃得东西都没有消化就通过粪便排出来;3,吸收营养得功能差. 纳呆,中医症状名,指胃得受纳功能呆滞,故名,也称“胃呆”。即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得症状。如果胃口不好,常有饱滞之感得,称为“胃纳呆滞"。纳就是容纳得意思。中医讲水谷(饮食)由口经食道,进入、容纳于胃,故称胃主受纳(受,接受;纳,容纳)。胃得受纳功能降低,食欲减退,又称纳呆、纳少或食少。食少纳呆之证,大抵不外虚、实两类。所谓实者,就是由邪气有余,干犯胃府而致胃气不降。凡证属实者,皆有实证实脉等一派有余之象。去其有余之邪,则胃气复常,而饮食自能如常。所谓虚者,由于正气不足.其中有脾胃自身之虚者,也有由其她脏腑之虚损而累及于脾胃者。食少纳呆,无不关乎脾胃。脾胃之气健旺,升降自如,则能纳能化;脾胃之气虚或气滞,则出现食少纳呆.食少纳呆有虚实之分。其实者,或由气滞、或因湿困、或由食伤、或因热盛,皆可导致脾胃气机不畅而致食少纳呆。其虚者,不外脾胃阳气虚弱与阴血亏少。大抵实证多见于暂病,虚证多见于久病.亦有虚实挟杂者.纳呆夹杂得症状纳呆食少:伴腹胀便溏,精神疲乏,舌淡者,为脾胃气虚。纳呆脘闷:伴头身重困,便溏苔腻者,属湿邪困脾.纳呆厌食:兼见嗳气酸腐,脘痛胀痛,苔厚腻浊者,为宿食停滞。

纳少厌油:兼恶寒发热者,为感冒所致;兼疲乏身困,胁肋胀痛,或有黄疸者,属肝胆湿热。饥不欲食:兼见胃中嘈杂、灼热,舌红少苔脉细者,为胃阴不足,虚火内扰,若兼胸胁苦满或腹满,心烦喜呕,脉弦者,为少阳胆热或肝胃不与.实证之治以祛邪为主。邪气去则脾胃之气复而自能饮食。因于气滞者,多由情态不遂、喜怒不解而肝郁不疏,肝气郁结不能疏泄则脾胃之气也因而呆滞。此证之治当分久暂而辨虚实。大抵初病可见胸胁胀满或疼痛者,为肝郁不疏,当以疏肝解郁为主。若久病肝郁已解而唯脾胃受损者,宜补益脾胃。若肝郁脾虚者。湿困脾胃,也较多见,或由外湿、或因内湿,皆可困阻脾胃气机而致食少纳呆,其症多见脘腹痞闷,身肢困重,舌苔白腻,治宜芳香辛散之剂等,宣气化湿以苏醒脾胃。食伤脾胃者,在上者以消食与胃为主;在下者以导滞通腑为主。若食伤脾胃,吐泻太甚,或攻伐太过,或迁延日久,脾胃受伤而难存虚证者,按虚证治.因于热盛而食少纳呆者,多见门苦苔黄等一派热象,但清其热,热去则胃气复,自能饮食。虚证之治以补益为主,当分阴阳气血。再辨就是因于脾胃自身之虚,还就是由她脏之病而累及者。对脾胃阳气虚者,可用甘温补益法。若由下焦阳虚,火不生土而致者,可用(补骨脂、肉豆蔻)补命火以生脾上。若脾胃气虚而兼食滞者,可用消补兼施。至于胃阴虚者,前面已经谈过。若由肾阴不足或血虚而致者,可用滋阴补血之品。脾胃气虚或气滞,食滞不化,肝郁乘

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7-10-13T15:00:51.597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15期作者:胡思思 [导读] 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应常规检查幽门螺杆菌,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应用胃粘膜保护剂和促胃肠动力药物基础上行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 温州市人民医院浙江省温州市 325000 摘要: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对胆汁反流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确诊为胆汁反流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口服铝碳酸镁联合西沙必利,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治疗前后患者病情评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94%,对照组显效率为76%,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幽门螺杆菌转阴率,治疗组为91%明显优于对照组14%,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应常规检查幽门螺杆菌,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应用胃粘膜保护剂和促胃肠动力药物基础上行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 关键词:根除幽门螺杆菌;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观察 慢性胃炎中胆汁反流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发病的主要因素,但是从我国目前的研究当中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还不清楚,但是从Hp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关系上来看,其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争议性的关系,那么胆汁反流性胃炎是否能够采用Hp进行根除治疗仍不清楚,也无明确规定。下面文章中将不会选择胆汁反流性胃炎中根除Hp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自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我院消化内科门诊治疗反流性胃炎的患者,其中男46例,女54例,年龄16~80岁,平均年龄43.6岁。全部患者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43.2岁;对照组50例,男23例,女27例,平均年龄44.1岁,2组病人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首先在治疗前期阶段以及后期阶段都要对患者恶心欲吐、上腹痛、反酸烧心等症状要进行详细的记录,症状的不同程度在治疗前后进行评分并记录。无症状为0分;症状轻微为1分,<10min/24h的发作时间;为所产生的症状明显为2分,10min/24h<发作时间<30min/24h 是症状严重;记录为3分,发作时间>30min/24h。 餐前给予对照组嚼服铝碳酸镁1g tid;5mg tid西沙必利,2个疗程8周,然后再根据相关效果情况进行观察治疗,其他解痉剂、制酸剂及影响胃肠动力的药物治疗期间停用,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甲硝唑片(400mgbid)、奥美拉唑(20mgbid)、克拉霉素(500mgbid),服用3种药物时间为1周,患者未改善或自主症状未缓解观察完毕治疗效果后继续服用药物,胃镜下的2组中Hp阳性的患者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 1.3 结果判定 复查需要在停药1月后进行,通过胃镜的方式进行,对患者的胃粘膜情况及胆汁反流进行观察,并通过Hp检查和病理进行活检,病人自觉症状要同时询问。快速尿毒酶和病理染色试验检查Hp,两者均阴性为Hp根除。内无胆汁、自觉症状消失、无充血、水肿粘膜,胃镜检查且病理证实无扩张、充血,为显效;明显自觉症状缓解,充血、水肿明显减少,胃内胆汁不明显者,炎性细胞浸润、下层水肿且病理证实粘膜明显减轻者为有效;无缓解或加重,胃内病变无改善或加重为无效,显效和有效视为好转。 1.4 统计学处理 组间比较采用χ2 检验,取 P<0.05 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评分见表1,治疗后各症状治疗组比对照组评分均数均明显高,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目前公认的胆汁反流与幽门螺杆菌已是常见慢性胃炎的致病因素,在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发病、转归中始终存在究竟起何种作用的争议。胆汁反流改变胃粘液的特性,破坏胃粘膜屏障,使 H+ 逆向弥散,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致使粘膜下血管扩张,血管渗透性增加,炎性渗出增加,导致胃粘膜充血、水肿和炎症细胞浸润。胆汁还可使胃窦 G 细胞分泌胃泌素增加,从而使胰泌素、胆囊收缩素与胃泌素之间的平衡被破坏,导致幽门张力下降,进一步促进胆汁反流,这些因素导致胃粘膜慢性炎症持续存在,形成恶性循环。胆汁反流可与Hp感染并存有观点提出这项想法,但是综合来看,胆酸与Hp对胃黏膜的损伤是具有协同作用的。 经抗Hp治疗对胆汁反流性胃炎合并Hp感染的病人研究显示,易于达到根治Hp目的,在高浓度的胆汁酸作用下,胆汁能直接杀灭Hp,原来的杆状Hp,外形发生了改变,形成了一种表面带有气泡的球状,因为最后浓缩呈团块而失去活性,在抗Hp药物作用下这更加容易被杀灭,胆汁反流性胃炎Hp感染是一个重要因素,可以根除Hp,提高临床疗效,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不明原因的、Hp阳性的宜首先根除Hp。Hp感染的初始阶段,胆汁虽可抑制,但Hp成功定植,胃炎、消化性溃疡形成之后,抑制Hp的定植对Hp感染的结果作用不显著。根除Hp不但可以提高近期临床疗效,而且可以切断“慢性胃炎-粘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这一癌变链条,远期疗效有助于提高。 治疗后各症状治疗组比对照组评分均数均明显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治疗后总的疗效评定,治疗组对明显要高于对照组,

陆长清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经验

2019年7月第26卷第7期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23·陆长清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经验 曹生海 青海省中医院脾胃病科,青海西宁810000 摘要:陆长清主任医师认为,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多为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肝胆疏泄失调是其基本病机,气机郁滞贯穿始终并影响疾病转归。其病位虽在肝胃,但与五脏相关,治以疏肝解郁、理气安胃,五脏并调,自创疏郁安胃汤加减,疗效满意。 关键词:名医经验;陆长清;胆汁反流性胃炎;疏郁安胃汤 中图分类号:R259.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9)07-0123-02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9.07.028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Experience of LU Changqing in Treatment of Bile Reflux Gastritis CAO Shenghai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Qinghai Province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Xining 810000, China Abstract: Chief physician LU Changqing believes that the cause of bile reflux gastritis (BRG) mostly is related to emotional disorder, improper diet, etc. Liver and biliary disorder is the basic pathogenesis of BRG. Stagnation of qi activity runs throughout and affects the outcome of the disease. Although the disease is in the liver and stomach, but it is related to the five-organs. The treatment is not only to dredge the liver and the stomach, but also to adjust the five-organs. The self-made modified Shuyu Anwei Decoction obtained satisfying efficacy. Keywords: experience of famous doctors; LU Changqing; bile reflux gastritis; Shuyu Anwei Decoction 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常见于胆囊疾病如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发育异常(如颈部折迭)、胆囊萎缩或胆囊切除术后,外加胃动力障碍、食管下端括约肌压力下降等因素而引起,可由心理压力、情绪变化、饮食不节等加重或诱发,合并便秘时更易复发。陆长清主任医师为第一、二、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业医近60载,衷中参西,临证强调整体调整为主,调理气机为先,顾护脾胃为本,擅长治疗消化及心脑血管疾病。笔者有幸侍诊陆师左右,受益良多,现将陆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经验总结如下,以管窥其学术思想。 1 病因病机 胆汁反流性胃炎属中医学“胃脘痛”“胃痞”“反酸”“嘈杂”等范畴,多因长期饮食不节,或过食肥甘,或暴饮暴食,或过饥过饱,或情志失调导致。陆师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并参阅历代文献资料,认为本病的病机演变与“郁”相关,属肝胆疏泄失常范畴,其病机不离气机郁滞。肝主疏泄,与胆互为表里,调节胆汁的正常分泌与排泄;胆为中精之府,内藏胆汁,主决断,又为奇恒之腑,有藏有泻,藏泻有序,则五脏安和。若肝气郁滞,疏泄失常,或胆囊切除术后,藏泻失序,则胆汁的分泌与排泄失常,不循常道,上逆犯胃,《灵枢?四时气》云:“善呕,呕有苦,长大息,心中憺憺,恐人将捕之,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临床因情志因素而复发或加重者甚众。 胆为六腑之一,以通为用,以降为和,胆胃失于和降,则气血郁滞,诚如朱丹溪所言:“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临床上,胆汁反流性胃炎以肝胃不和证最为多见[1],表现为胃脘胀满、嗳气反酸、纳少易饱等;若气郁化热,可见口干口苦、急躁易怒、身重乏力、二便失调等症;若木火刑金, 可见咳嗽咯痰,甚则胸胁胀满;长期反复发作,郁火内炽,耗伤心肾之阴,则见神志异常、焦躁烦闷、夜寐不宁、心悸怔忡等症。《王九峰医案》认为:“忧思郁怒,最伤肝脾,木性调达,不扬则抑,土德敦厚,不运则壅,二气无能流贯诸经,营卫循环道阻,肝乃肾之子,子伤则盗母气以自养,致令水亏于下,水不济火,灼阴耗血……忧思郁怒,不解则伤神,肝病必传脾,精虚由神怯,情志乖违,气血交错”,又“心为一身之主宰,所藏者神,心神过用,暗吸肾阴,木失敷荣,肝胆自怯,神不安舍,舍空则痰聚之,心悸多疑。”其将因郁致病的演变及转归阐述极为透彻。临床上,胆汁反流性胃炎表现出涵盖五脏六腑功能失

肝胆湿热脾胃虚寒有什么区别

肝胆湿热脾胃虚寒有什么区别 脾胃虚寒是身体当中湿热,寒气过于重的一个主要表现,一般来说在临床上看来呕吐恶心,四肢乏中,都是脾胃虚寒的主要因素,一般很多人总是会得上皮肤病身体免疫力低下,得上很多的名利性疾病,那么对于肝胆湿热脾胃虚寒症又该如何治疗,平日里我们又该如何注意呢! 脾胃湿热是湿热内蕴中焦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为脘腹痞闷、呕恶、厌食、肢体困重、大便溏泻、小便短赤不清;或面目肌肤发黄、色鲜明如橘子、皮肤发痒或身热起伏、汗出而热不解。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肝胆湿热是湿热郁结肝胆所表示的证候,临床表示为胁肋胀痛、口苦纳呆、呕恶、腹胀、大便不调、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或身目发黄或冷热往来或阴囊湿疹或睾丸肿胀、热痛或带下黄臭、外阴瘙痒等。 脾胃湿热和肝胆湿热的区别 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的同点:

1、病因雷同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多由感受湿热之邪或偏嗜肥甘厚腻,酿湿生热所致; 2、都有纳呆、呕恶、腹胀等脾胃症状; 3、二者可有黄疸的症状。黄疸是由湿热熏蒸,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溢肌肤所致。二证如呈现黄疸,皆为阳黄; 4、看舌苔均为舌红苔黄腻湿热之象。 二者的不同可从以下方面来斟酌: 1、湿热着重不同。固然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之病因均为湿热,但湿热着重不同。脾胃湿热湿重于热,湿的表现如肢体困重、纳呆、腹胀、大便溏泻表现显明,在电脑旁放香蕉眼不干涩。热的表现相对较轻。肝胆湿热热重于湿。热的表现如身热、口干、口苦、大便干结。小便短赤的表现显著,而湿的表示相对较轻; 很多人总是觉得身体的区别差异非常大,特别是对于脾胃湿热和,肝胆湿热脾胃虚寒证,一般都是可以通过食疗的方式来进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 如果是笼统的提到胃病,很多人可能认识的层面仅限于急慢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胃溃疡等,但是对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认识是少之又少。更不知道它会引起胃溃疡、胃癌、肺炎等危及生命疾病。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临床上常见的胃部疾病,主要是由于从胆囊 排入十二指肠的胆汁和其它肠液混 合,通过幽门,逆流至胃,刺激胃粘 膜,从而产生的炎症性病变。所以积 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刻不容缓。 一、导致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原因 胃排空障碍,返流液在胃内滞留时 间长pH升高,残胃中需氧菌及厌氧菌 更易生长这些细菌可使胆盐游离而引起胃粘膜炎症从而出现症状。胃液中钠浓度,钠浓度超过15mmol/L者易发生胃炎而钠浓度低于15mmol/L者无胃。 胃液中存有细菌,有症状患者的胃液中都有革兰氏阴性杆菌或假单胞菌使用强力霉素可减轻症状;而无症状者的胃液中均无细菌存在。胆酸成分改变Gadacz发现胆酸成分正常者不发生症状而去氧胆酸明显增高者常有症状。 二、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

既然导致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原因这么多,那么如果不幸患上胆汁反流性胃炎怎么处理好呢? 去除病因去除某些加重病情的因素,包括戒烟酒、避免精神紧张,保持心情舒畅,不服或慎服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去痛片和保泰松等。 中医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辨证,大多属于脾胃升降失调、水饮停滞胃脘,兼有肝气郁结。按此辨证结果对症下药,效果比较理想。具体可借助,每日三次,每次一碗。 西医治疗,主要是借助药物和手术两种手段。西药包括胃动力药:此类药物能增加胃肠道蠕动,抑制胆汁反流入胃。吸附胆汁药:考来烯胺,能吸附胆汁,拮抗胆汁中胆酸对胃粘膜的损害作用。 胃黏膜保护剂:硫糖铝,能与胃黏膜的黏蛋白络合形成保护膜,以保护胃黏膜免受胆汁损伤;胃膜素,能在胃内形成膜状物覆盖胃黏膜,以减轻反流的胆汁和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思密达,为胃黏膜保护剂,有加强消化道黏膜屏障作用,有利于胃黏膜的再生;生胃酮,能促使胃黏膜分泌黏液,从而保护胃黏膜;吉福士,有保护胃黏膜、促进炎症愈合作用。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上述治疗方法无效或者效果不显著者,可 行手术治疗。 饮食调养胆

中成药

2009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药品种名单,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下载 序号病证药品名称全国文号数量生产厂家 一内科用药 1 感冒 1 风寒证感冒清热颗粒163 2 风热证银翘解毒颗粒75 3 板蓝根颗粒400 4 暑湿证霍香正气滴丸(水) 5 秋燥证秋燥感冒颗粒 1 辽宁华源本溪三药 6 表里证小柴胡颗粒 62 7 气虚感冒证参苏胶囊 1 贵州信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2 咳嗽 8 风寒束肺证镇咳宁胶囊 1 成都康弘制药有限公司 9 风热犯肺证川贝枇杷口服液 10 燥邪犯肺证二母宁嗽丸53 11 寒痰阻肺证宣肺止嗽合剂 1 甘肃普安制药有限公司 12 热痰阻肺证肺力咳胶囊 1 贵州健兴药业有限公司 13 痰湿阻肺证二陈丸19 14 气阴虚证养阴清肺膏 22 15 肝火犯肺证黛蛤散 3 3 哮病 16 寒痰阻肺证定喘膏 3 17 热痰壅肺证蠲哮片 1 江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18 寒热错杂证降气定喘丸 1 广州中一药业有限公司 19 肺肾两虚证蛤蚧定喘胶囊 1 三金集团桂林三金生物药业有限4 喘病 20 外寒内饮证小青龙颗粒41 21 热邪壅肺证清肺消炎丸 1 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2 热痰阻肺证葶贝胶囊 1 南风集团垣曲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23 痰湿阻肺证咳喘顺丸 4 24 肺肾两虚证金水宝胶囊 1 江西济民可信金水宝制药有限公司 25 脾肾阳虚证痰饮丸 1 西安正大制药有限公司 5 肺痈 26 痰热壅肺证金荞麦片 2 6 温病高热 27 时疫高热清瘟解毒片10 28 气分热盛证瓜霜退热灵胶囊 2

29 营血热盛证紫雪32 30 热入心包证安宫牛黄丸10 7 中暑 31 暑热证清暑益气丸 1 北京同仁堂 32 暑湿证保济丸 6 33 8 胃脘痛 34 饮食积滯证越鞠保和丸18 35 气滯血瘀证元胡止痛片262 36 脾胃气虚证香砂六君丸94 37 脾胃虚寒证桂附理中丸45 38 胃阴虚证阴虚胃痛颗粒 1 辽宁华源本溪三药 39 肝胃不和证气滯胃痛颗粒 40 寒热错杂证荆花胃康胶丸 1 天津天士力9 呕吐 41 肝胃不和证加味左金丸 2 10 吞酸、嘈杂 * 肝胃不和证加味左金丸 2 42 脾虚食滯证香砂平胃丸16 11 痞满 43 脾胃气虚证六君子丸23 44 脾虚食滯证加味保和丸 5 12 泄泻 45 脾虚湿阻证参苓白术丸10 46 脾胃虚寒证补脾益肠丸 2 47 脾肾阳虚证四神丸41 48 食滯胃肠证保和丸241 49 大肠湿热证复方黄连素片123 50 暑湿证六合定中丸55 13 痢疾 51 大肠湿热证葛根苓连微丸 14 腹痛 52 脾胃虚寒证参桂理中丸 5 53 寒凝气滯证十香暖脐膏 5 15 便秘 54 气虚证便秘通 2 55 血虚肠燥证麻仁润肠丸 4 56 阳明实热证牛黄解毒片400 16 食积 57 脾虚食滯证健胃消食片44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