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多投影仪无缝拼接显示中的颜色校正技术比较研究

多投影仪无缝拼接显示中的颜色校正技术比较研究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第13卷

距离最短,因此该点的像素亮度最大;类似的,由于投影图像边界的像素点到投影仪镜头中心的距离最长。因此这些点的像素亮度也最小。同时,投影仪和投影屏幕之间的夹角变化也会导致投影图像亮度的不均匀衰减。

(2)输出颜色的帧间变化

如图1(b)所示,无缝拼接投影系统中,不同投影仪的投影图像之间也存在着颜色差别(指亮度差别),称之为输出颜色的帧间变化Ⅲ’¨J。这主要是由于不同投影仪的投影输出特性,以及不同投影仪的放置位置和投影方向的不同造成的。另外,不同投影仪的各种投影参数的设置,例如亮度、对比度和缩放的设置不同等等因素也是造成输出颜色的帧间变化的原因。文献[21]中指出,对于相同型号的投影仪来说,相对于输出颜色的亮度的帧间变化,其色度的帧间变化可以忽略不计。二

(3)输出颜色的重叠区变化

无缝拼接系统的重叠区定义为多个投影仪投影图像的重叠范围。由于在这个区域内,所有像素的亮度值是由多个投影仪在该位置的投影光亮度交叠而成的,因而形成了一个高亮区(如图1(C)所示),明显区别于相邻的非重叠区的亮度。对于相同型号的投影仪形成的重叠区,其色度与相邻的非重叠区的色度相差不大。但是对于不同型号投影仪来说,重叠区的像素亮度和色度与非重叠区均不相同¨“。

(a)输出颜色的帧内变化(b)输出颜色的帧间变化(c)输出颜色的重叠区变化

图l投影仪输出颜色的空间变化特性

Fig.1Spatialcolorvariationofprojector

2.2投影屏幕和投影环境的影响

影响输出图像颜色变化的客观原因是投影屏幕的非兰伯特特性(non—lambertian),这是导致空间中不同位置的观察者看到一幅图像内相同位置的像素亮度不同的主要原因唧’,特别是对于后向投影显示系统,这种亮度不同现象更加明显。另外,投影环境也会对投影输出图像的颜色变化产生影响,例如环境光的强度,颜色等等。

3颜色校正技术

针对上述两种造成颜色失调的原因,近几年来,许多研究机构和研究者着手研究各种颜色校正技术,目的是补偿或消除由颜色失调对多投影仪无缝拼接显示所造成的影响。根据现有的各种技术解决颜色失调问题的原理和实现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3种:基于边缘融合的校正技术、基于单一投影光源的校正技术和基于颜色/亮度输出匹配的校正技术。3.1基于边缘融合的校正技术

最初阶段的多投影仪投影输出的无缝拼接显示颜色校正技术的侧重点是解决投影仪之间投影输出重叠区的亮度增加问题。考虑到造成投影输出重叠区域亮度增加的原因是由于多个投影仪在投影输出重叠区域投影光的叠加,因此可以通过减少每个投影仪在投影输出重叠区域内投影光的强度来解决。例如,考虑一个处于两个投影仪P,和P:投影输出重叠区域的像素点石,该像素点的亮度,(茹)来自于两个投影仪的贡献之和。设两个投影仪在该点能够投出的亮度为,,.(茗)和‘,(菇),则满足式(1)的投影输出重叠区的所有像素点均可以达到与非重叠区相一致的亮度。

,(茗)=口。(茗),,.(茹)+口:(童)‘,(石)(1)其中,aI(石)+口2(算)=1,且0≤口l(互),a2(茗)≤1。函数d(名)比较典型的有线性函数、余弦函数和指数函数等。进而可以将上述原理推广到解决多个投影

仪的投影输出重叠区间的亮边问题。

第7期吕品等:多投影仪无缝拼接显示中的颜色校正技术比较研究1275

基于上述原理的颜色校正技术则称为边缘融合技术。该技术的具体实现方法又分为软件实现和硬件实现两种。其中软件实现方法是通过修改对应于每个投影仪的图像帧缓存的alpha通道的数值来达到改变投影仪投影输出重叠区间的投影光亮度的目的ⅢJ21(如图2(a)所示)。硬件实现方法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一种是在投影仪镜头边沿放置物理掩模Ⅲ1,另一种是在投影光的通路上放置光学掩模‘24∞3(见图2(b)),两种方法都能够实现改变投影仪在投影输出重叠区间的投影光亮度的目的。

(a)边缘融合校正技术的软件实现(b)边缘融合校正技术的硬件实现图2边缘融合校正技术的两种实现方法

Fig.2Two—implementationmethodsofedgeblending

3.2基于单一投影光源的校正技术

基于边缘融合的校正技术主要考虑的是解决多投影仪输出的重叠区颜色变化问题。随着无缝拼接显示系统使用时间的增长,另一个重要因素——投影仪输出颜色的时间变化特性对显示颜色失调影响也越来越显著,而这是基于边缘融合的校正技术所不能解决的。鉴于此,文献[26]、[27]提出了一种基于单一投影光源的校正技术。通常情况下,因为每个投影仪的驱动光源是独立的,所以它们的特性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当显示系统建立之初,这种差异可能还不明显,但是随使用时间的增长,这种差异会逐渐积累,从而导致每个投影仪在相同输入的条件下,输出的颜色发生失调。因此,一个直观的解决办法就是统一所有投影仪的驱动光源。

具体的实现方法是先对无缝拼接显示系统中的所有投影仪使用一个灯泡产生驱动光源;然后由该光源产生的光,再通过光纤分配器和多条光纤分别送到每个投影仪的投影显示系统作为驱动光源。由于每个投影仪的驱动光源都相同,并且随投影系统使用时间的变化而同步变化,因此投影出来的色彩也就能保持一致,而且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得不一致。另外,在投影系统的输出端,采用了由费聂耳平铺光学镜头组成的硬件掩模系统,用来解决重叠区亮度增加的问题。上述两点的结合,较好地解决了无缝拼接显示系统的颜色失调问题。

3.3基于颜色/亮度输出匹配的校正技术

基于单一光源的校正技术虽然较好地解决了不同投影仪投影图像的颜色不一致现象,但是由于受制于单一驱动光源的功率和散热问题,目前最多只能支持9个投影仪,并且该技术并不能解决颜色输出的帧内变化问题,因此不适用于十几个甚至几十个投影仪构成的更大规模的无缝拼接显示系统。针对这种情况,文献[20]、[21]、[28]、[29]提出了基于匹配所有投影仪颜色输出的色彩校正技术,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一技术的理论基础是,在CIE.XYZ颜色空间内,每个投影仪都具有各自不同的、独立的颜色输出范围(gammutoutput)。而通过获得每个投影仪的颜色输出范围,即可先得到一个公共的颜色输出范围,再通过修正投影仪的颜色查找表或修改送人投影仪的输入图像的像素值来达到直接或间接地匹配所有投影仪的颜色输出范围的目的。这样,经过校正后的投影仪,其输出的颜色无论是在帧内,还是在帧间就一致了。再结合3.1节讨论的技术就能彻底解决多投影仪无缝拼接显示的色彩失调问题。

其实现过程分为以下3步:(1)首先通过点光线测量设备(例如色度仪,分光度辐射计)在一个固定位置(通常为投影屏幕的正前方)测量每个投影仪的

颜色输出范围(图3(a));(2)进行颜色输出空间的匹

第7期吕品等:多投影仪无缝拼接显示中的颜色校正技术比较研究

(-)全景图像的亮度衰减图(b)单个投影仪的亮度衰减图

图4基于亮度输出匹配的校正技术中的亮度衰减图

Fig.4TheLAMforthecalibrationbased

on

theluminancematching

无论是基于颜色输出匹配的校正技术还是基于亮度输出匹配的校正技术,它们都是通过使投影显示区域内所有像素的色彩或亮度响应趋于严格一致来达到解决多投影仪无缝拼接显示中颜色失调问题的目的,但由于这会导致显示图像的亮度和对比度取决于整个显示区域中亮度对比度最差的那个像素心虬3h381,从而严重影响显示效果。为解决这一问题,文献[18]、[39]、[40]根据人眼的感知特性,即根据人眼分辨不出在一定范围内的亮度差异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非严格一致性亮度输出匹配的校正方法,从而把颜色失调问题的处理转化为一个最优化问题,而优化的目标则是在实现投影图像亮度一致性的同时,最大化图像的显示质量,即最大化显示图像的亮度动态范围。而文献[41]则提出要同时考虑投影仪的亮度输出特性和被投影图像的亮度特性,在色彩空间平滑约束下通过拓展输入图像的亮度动态范围,以达到提高投影显示图像亮度的目的。

4颜色校正技术比较

在各种颜色校正技术未被研究前,由于通常的色彩校正是先通过手工调整每个投影仪的参数(如亮度、对比度、缩放等),然后经过人工判断来完成的,因此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其色彩校正的准确性和拼接显示效果都比较差。而前文所述的3种颜色校正技术,在解决多投影仪无缝拼接显示的色彩失调问题时,更多的是强调客观评价标准和尽可能少的人工干预。但是由于各种校正技术假设的前提条件各不相同,例如基于边缘融合的方法是假设输出颜色的帧内和帧间变化可以忽略;基于单一投影光源的校正方法是假设不存在重叠区,并且灯泡发出的光能够均匀到达每个投影仪的投影系统;基于亮度输出匹配的方法则假设帧内、帧间和重叠区的色度变化可以忽略等等。上述不同的假设前提条件,造成了各种校正技术在解决色彩失调问题上的侧重点不同,从而使每种技术应用于无缝拼接显示的效果各不相同,也存在各自特有的优缺点,现简述如下:

(1)基于边缘融合的校正方法不仅解决了投影仪重叠区的亮度变化问题,同时也考虑到了输入颜色变化对颜色失调的影响。该技术的软件实现方法计算复杂性相对比较低,但是不能解决投影仪固有的“黑电平”现象。而硬件方法虽然没有计算量的要求,但是对光学掩模和物理掩模的安装、调试都不方便,造成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都比较差。不论是软件,还是硬件实现方法,由于都忽视了投影仪输出颜色的帧内和帧间变化问题,所以只有当形成重叠区的各投影仪的亮度范围基本一致时,才会有好的显示结果。这一要求在系统初始建立,且规模比较小(2—4个投影仪组成的系统)时,可以通过调整每个投影仪的亮度和对比度等参数来实现,但是随着系统使用时间和规模的增长,该要求则越来越不容易满足,从而严重影响显示效果。

(2)基于单一投影光源的校正技术,该技术通过硬件手段很好地解决了多投影仪颜色输出随时间的变化和投影仪投影图像之间颜色输出的色彩变化的问题,取得了比较好的显示效果,但是由于整个校正技术的实现是基于复杂的光学设备,所需要的专业技术性强,并且受制于灯泡功率和散热的因素,其最大只能支持由9个投影仪组成的投影阵列,所以

严重影响了基于该技术的整个无缝拼接显示系统的

多投影仪无缝拼接显示中的颜色校正技术比较研究

作者:吕品, 张金芳, 王宇心, LV Pin, ZHANG Jin-fang, WANG Yu-xin

作者单位:吕品,LV Pin(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综合信息系统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0;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张金芳,王宇心,ZHANG Jin-fang,WANG Yu-xin(中国科

学院软件研究所综合信息系统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0)

刊名: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IMAGE AND GRAPHICS

年,卷(期):2008,13(7)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43条)

1.Kurtenbach G.Fitzmanrice G Applications of large displays 2005(04)

2.Funkhonser T.Li K Large-format displays 2000(04)

3.Humphreys G.Hanrahan P A distributed graphics system for large tiled displays 1999

4.Humphreys G.Buck I.Eldeidge M Distributed rendering for scalable displays 2000

5.Humphreys G.Eldridge M.Buck I A sealable graphics system for eluators 2001

6.Buck I.Humphreys G.Hanrahan P Tracking graphics state for networked rendering 2000

7.Li C.Lin H.Shi J Y A survey of muhi-prejector flied display wall ounatmction 2004

8.Yuan G D.Qin K H.Hu W Geometric calibration for multi-projector tiled display based on vanishing point theory 2006

9.Herold M Developing tiled projection display systems 2000

10.Raskar R.Welch G.Cutts M The office of the future:A unified approach to image based modeling and spatially immersive display 1998

11.Ulichney R.Sukthankar R Correcting luminance for obliquely-projected displays 2005

12.Yang R G.Gotz D.Honsley J Pixelflex:A reconfigurable multiprojector display system 2001

13.李斌.向辉多投影仪拼接中的投影仪自动几何校正[会议论文] 2004

14.曹双喜.陈福民多投影仪拼接显示的实现[期刊论文]-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5(02)

15.贾庆轩.宋荆洲.孙汉旭高临场感多投影面虚拟环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期刊论文]-中国工程科学 2006(08)

16.张海.李超.林海一个通用的投影墙软件校正系统[期刊论文]-计算机工程 2006(16)

17.Majumder A Properties of color variation scross multiprojector displays 2002

18.Majumder A A Practical Framework to Achieve Perceptually Seamless Multi-Projector Displays 2003

19.Majumder A.Gopi M Modeling color properties of tiled displays 2005(02)

20.Stone M C Color and brightness appearance issues in tiled displays 2001(05)

21.Stone M C Color balancing experimentel projection displays 2001

22.Yang R G.Majumder A.Brown M Camera based calibration techniques for ecamless multi-projector displays 2005(02)

23.Li K.Chon H.Chon Y Early experiences and challenges in building and using a ecalabla display wall system 2000(04)

24.Chert C J.Johnson M Fundamentals of sealable high resolution seemlessly flied projection system 2001

26.Paihhorpe B.Bordes N.Bleha W P High-resolution display with uniform illumination 2001

27.Moreland J L.Reinseh S HDD:A Single Light-Source Uniform Tiled Display 2003

28.Majumder A.Jones D.McCrory M Using a camera to capture and correct spatial photometric variation in multi-projector displays 2003

29.Wallace G.Chen H.Li K Color gamut matching for tiled display wails 2003

30.Brown M.Majumder A.Yang R G Camera-based calibration techniques for seamless muhiprojector displays 2005(02)

31.Majumder A.Stevens B LAM:Luminance attenuation map for photometric uniformity in projection based displays 2002

32.Chodey R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815954117.html,ylock J Human factor consideration for the interface between electro-optical display and the human visual system 1981(06)

33.Bnskar B.Bear J.Beardsley P iLamps:Geometrically aware and serf-configuring projectors 2003(03)

34.Weissig D.Feldmann I.Schüssler J A modular high-resolution muhi-projection system 2005

35.Schikore D B High-Resolution multi-projector display walls 2000(04)

36.Bresnahan G.Gasser R.Abaravichyus A Building a large-scale high-resolution tiled rear-projectod passive stereo display syste2006m based on commodity components 2003

37.Raij A.Gill G.Majumder A PixelFiex2:A comprehensive,automatic,casually-aligned multi-projector Display 2003

38.Majumder A.Stevens R Color nonuniformity in projection-bseed displays:Analysis and solutions

2004(02)

39.Majumder A.Stevens R perceptual photometric seamlessness in tiled projection-based displays

2005(01)

40.Majumder A.Irani S Contrast enhancement of images using human contrast sensitivity 2006

41.Lee H W.Lee B U Improving brightness for a multi-projector display considering image content 2006

42.Bern M.Eppstein D Optimized color gamuts for tiled displays 2003

43.Harville M.Culbertsen B.Sobel I Practical methods for geometric and photometric correction of

tiled Projector 2006

本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a815954117.html,/Periodical_zgtxtxxb-a200807008.aspx

授权使用:都晓东(wfqinghua),授权号:a0658a08-b38b-49e3-8bb1-9dea0131fe35

下载时间:2010年9月7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