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校教学质量控制理论研究

高校教学质量控制理论研究

高校教学质量控制理论研究
高校教学质量控制理论研究

战略成本管理若干问题研究论文(doc 30页)

战略成本管理若干问题研究论文(doc 30页)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次贷危机与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的今天,传统的管理手段已经不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在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等方面有相应的转变与创新,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能否为社会提供质量高、成本低的产品,能否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战略成本管理如今已成为各行业争相讨论的热门话题,要适应瞬息万变的外部市场环境,取得持续性的竞争优势,企业就必须把重点放到制订竞争战略上来,而传统的成本管理仅仅是在如何降低成本上做文章。不可否认,在成本管理中,降低成本作为企业的一种经营手段是不容置疑的,但事实上在企业采用不同竞争战略的情况下,当以保证企业产品的差异化(如售后服务)为重点时,可以适当提高成本,同样也能达到取得竞争优势的目的。所以,现在社会所需要的不再是浅显、片面的考虑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而是深入分析、多角度的看待问题。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虽然为企业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市场与更多的机遇,但也让企业开始面临国际市场的竞争。国际上一些实力雄厚的房地产企业纷纷进入我国,竞争更加激烈,可以说本土企业的外部环境相当恶劣。而我们也与国际上的大企业存在着很大的距离。因此,为保证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来控制房地产企业的生产成本,不再是单纯的以降低成本为目标。我们必须在管理上有所创新,采用战略的思想,进行企业的管理和成本的控制。 1.2 国内外研究情况 1.2.1 国外战略成本管理的研究现状 战略成本管理(Strategic Cost Management)思想是上世纪80年代由英国学者肯尼斯.西蒙兹提出,他从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这一角度对战略管理理 第 2 页

传媒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

传媒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休闲娱乐的需求不断增长,传媒业的发展在这样的形势下发展速度非常快。而传媒业的发展不得不重视的一个问题就是财务管理,而财务管理最重要的就是内部控制。虽然近些年一些传媒企业的内部控制已经取得比较成功的改革,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它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因此本文主要就是研究传媒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况以及出现的问题,并且根据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传媒企业;内部控制;问题以及对策 一、内部控制的涵义以及其必要性 内部控制简答来讲就是一个保护企业经济资源与会计信息的体系,确保企业经济资源安全、会计信息真实。其手段是利用企业单位本来的分工,分工就会而产生的制约与联系的关系,这些关系就能将整个企业联系成一个整体、系统,从而方便真正控制和掌握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 而内部控制的必要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首先来讲它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都面临越着来越激烈的竞争,因此建立完善一套适合现代时代的企业管理制度显得极为重要,而这个制度的建立必须做好内部控制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强化内部管理,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其次有利于提升国际竞争力,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信息技术地位的提升,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简单是国内竞争了,而是整个世界的竞争。但是在竞

争不断加剧的情况下,风险也变的越来越难以把握。因此建立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提高企业经营效率的同时,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增加抵御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接着就是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制度与决策的执行,当建立完善好一套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保证企业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工作高效完成,才能真正发挥内部控制体系应有控制作用。这样一来企业制定的各项政策与制度,企业工作人员的执行情况会大幅度的改善。另外就是有利于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对于公司而言是极为重要的,它是企业内部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是企业进行有效决策的信息基础。还有就是加强企业风险的防范,在当今这个知识经济、信息网络时代,企业所面临的国内竞争以及国际竞争都变的越来越激烈,同时企业经营所承担的风险也是不断加剧。一个想要不断发展、不断强化自我的企业就必须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前列,就必须加强企业风险的管理,加强对风险的预防。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健全企业的风险管理系统,促进企业开展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等工作,加强企业对自身薄弱环节的有效控制,保障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传媒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从控制角度来看 1.控制环境还有待提高。内部控制环境包含的内容及其广泛,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是内部控制工作人员所处的工作环境、整个内部控制体系所形成的道德价值观念以及内部控制体系硬件和工作人员组织在一起的能力。而内部控制环境还有待提高的方面主要就是内部控制治理结构混乱,内部组织如同虚设;股份不均,一股独大;人事部门的岗位分配不合理;审计部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高校教育成本控制核算研究意义及存在问题

/ 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 高校教育成本控制核算研究意义及存在问题 姚小菊,张文惠,任正学 (石家庄铁道大学,石家庄050043) [摘 要]高校教育成本控制是使教育成本达到预期目标而采取的一定管理形式和方法。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高 校必须构建合理的教育成本核算和控制机制,努力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文章从成本控制的涵义入手,分析了教育成本及成本控制的意义,指出了教育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教育成本控制存在的措施,旨在控制持续增长的高校教育成本。 [关键词]教育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控制原则;问题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3.04.009[中图分类号]F275.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3)04-0016-02 1 高校教育成本控制的现实意义1.1有利于高等教育的公平 合理的教育成本核算是制定高校收费标准的重要依据,是实行我国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政策的出发点,有利于促进高教公平的实现。《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其他部门,根据在校学生人均教育成本,规定高校年内经费开支标准和筹措的基本原则”。可见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指标是合理确定财政拨款和收费标准的重要依据,各高校间成本可比性差,难以满足学生、家长及全社会了解高校教育成本信息的要求。因此,高教成本要建立一种由国家、个人与社会共同合理分担与补偿的机制,首先就必须进行教育成本的核算,为其提供合理的决策依据。 1.2有利于教育投资的需求 任何投资都是以得到合理回报为目的的,教育投资也是一样。政府通过投资,希望有一批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才;社会和企业通过投资,希望培养一批专门人才,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家长和个人通过投资,希望能学以致用,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这些投资人在作出决策前,必须利用教育的相关信息,对投资前景进行预测,避免盲目性,其中重要的信息之一就是教育成本,所以,要全面实施教育成本核算,加强财务管理,以使投资得到必要的补偿。 1.3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 我国高教经费既有严重的短缺的一面,又存在使用效率不高的一面,教育资源浪费现象较严重。比如,师生比偏高,规模效益差,人力资源使用效率低;离退休职工人数过大,非教学人员在教职工中所占比重偏大,高校人员经费支出比年年攀升,真正用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资源偏小;各院系(部)设备重复建设多,闲置设备教多,使用率不高等。造成这些人、财、物的极大浪费现象的原因就是因为长期以来高校成本核算与管理滞后,未树立起教育成本观念,忽视经济效益。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已成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必须引入成本核算与管理机制,合理确定全校办学规模,对各院、系、部定编、定岗、定员,并在全校范围内合理调配教学办公设施和设备及物资,使校内资源得到合理有效配置,使有限的教育资源能得到充分利用。 1.4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强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我国高校管理制度出现“所有者缺位”,即出资者主要是国家,国家不要求得到资产偿还,也不分享经济利益,而是将这些资产交给高校自行经营和管理。而在经营和管理的过程中,有些高校尽管已经开始重视办学成本问题,但计划经济体制意识仍然存在,资金管理意识淡薄,财务运行机制不够健全,核算内容简单化,没有研究数据间的内在联系;财经纪律不严,过分强调领导财权的运用,忽视相应的经济责任,即使建立了分级责任制,也没有落实等等。因此,高校应将教育成本核算与考核指标纳入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使成本与绩效相匹配,增强成本的可比性和可分析性,为决策者及相关信息使用者及时提供人、财、物等教育资源的使用情况并从中发现问题,研究和提出改进措施,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高校应重视教育成本的控制,加强成本管理,力争以最少的教育资源消耗,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大学生。只有这样,高校才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5有助于提高抗风险能力与偿债能力 市场经济的确立和运行,高校面临着我国国内经济转轨带来的严重挑战,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和资源配置的“扶强”特性,使得高校间竞争更加激烈。高校为了获得核心竞争力,一方面必须有效地控制各院、系、行政部门的成本费用,降低教育成本,从而降低保本点,扩大安全边际,增强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多渠道筹措办学资金。现在许多高校都与银行开展了“校银合作”,通过贷款来解决办学中遇到的困难;也有些高校向社会筹集资金,形成教育经费,以弥补政府对高校教育投入的不足。由此可见,高校进行教育成本控制能够更加充分发挥教育财务管理的作用,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筹集到更多的经费。 1.6有利于对教育资源使用实施有效监督 教育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而高等教育又是重中之重。国家之所以斥巨资投资高等教育,目的就是在于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需协调一致而达到此目的的先决条件之一,就是确保高等教育能够按社会需要协调发展。所有这一切,都依赖国家各级政府及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进行强有力的监督管理。因此加强对高校内部管理的监督职能,是对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只有保持正常的教育发展秩序,建立良好的教育发展环境,高校才能步入整体协调发展的轨道。教育财务监督是一种经济约束。从教育成本控制的角度对高等教育事业进行必要的监督,是整个教育行政管理监督管理机制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对高校经济行为和资金运动的控制和监督,使学校各院、系、部门的经济行为处于法制和政策允许的范围之内;通过对节 [收稿日期]2012-12-06 [基金项目] 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资助项目(201103278)。[作者简介] 姚小菊(1971-),女,河北定州人,石家庄铁道大学高级会计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财务管理、成本会计。 中国管理信息化 C 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 2013年2月第16卷第4期 Feb.,2013Vol .16,No .4 16

高校财务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校财务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内部控制是组织基于精准的管理目标,能够利用自我调整、约束、监管、规划等一系列措施,确保资产与财务资料的安全、准确与完整。关于高校财务出现的高校财务工作环境复杂化,财务人员应对能力不足;财务人员缺乏风险防控意识,未能规避可预测风险;财务内部控制机制信息流通不流畅,且控制手段具有局限性三个显著的内部控制问题,相关人员应形成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控制手段;财务内部控制;高校;高校管理方式;高校财务

引言 财务信息化、现代化的实现,既是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更是高校整个管理方式的大跨越。关于高校财务内部控制问题的研究,利于管理人员在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建立具有前瞻性、科学性的管理思想与管理手段。因此,相关人员需对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核心要素进行全面的了解。以此为切入点,对财务内部控制问题进行具体、深入分析。由此,形成更加可靠、可操作性的解决对策。促使高校财务管理效能获得大幅提升,令高校在充足资金、充沛人才的支撑下,迈入新的发展进程。 一、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核心要素 (一)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是整个控制系统的前提条件,更是优化与完善高校财务内控系统的基础。从某种角度来说,控制环境是控制系统的基底。而其优化与完善的程度,决定着财务工作的推进与完成效果。 (二)监控体系 监控是整个内控系统的保护屏障,相较控制环境而言,其位于系统的顶部。而关于高校财务内部控制问题与对策的研究,

需认识到监控体系的完善性对财务管理工作成效所产生的 影响。通常情况下,财务监管制度的科学制定与落实,可更好地对程序进行控制与管理。尤其针对财务工作所形成的控制活动、风险预测与分析等,都可作为内控系统的核心构成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财务管理的成败,甚至高校整个管理效能的提升。 (三)信息交流与共享 现代教育背景下,高校财务部门信息交流与共享的灵活性、实效性,将会对指令的上传下达产生直接性的影响。倘若财务战略规划、制度规范、工作标准与核心内容等,不能完整、准确的传递到各个岗位中,会大大降低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甚至会因信息阻碍,使管理人员不能及时发现问题,给高校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 二、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校财务工作环境复杂化,财务人员应对能力不足 高校财务控制环境主要有治理职能与管理职能,其会因外界环境的变化而产生新的变化。需要财务人员能对工作环境的复杂程度进行科学预测,并以正确的控制意识安排各项工作。目前,大部门财务部门缺乏控制环境变化的自觉性,并不具备显著的风险防范意识。面对复杂的财务内控环境,财务人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管理办法解析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按照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教高[2008]5号)文件要求,所有高等职业院校每年度须按要求填报《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并向教育部报送,为确保数据采集工作的顺利实施,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是反映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和运行状态的重要信息,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实施常态管理、动态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主要依据,状态数据的采集工作今后作为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列入日常工作计划。 第三条各部门应充分认识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建设工作的重要性,确保数据采集与报送的真实、准确、有效。 第四条数据采集的范围为学校本部及三个分部。 第二章组织机构 第四条为保证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学校成立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管理领导小组(简称:数据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校长

副组长:教学副校长 成员:教学管理工作部主任、校长办公室主任、计划发展部主任、人力资源部主任、质量管理工作部主任、科技部主任、学生管理工作部主任、后勤管理工作部主任、信通中心主任、南区分部主任、灞桥分部主任、咸阳分部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建设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学管理工作部。 办公室主任由教学管理工作部主任担任,副主任由教学管理工作部副主任担任,数据采集平台管理专责由迎评创建专责担任。 第五条数据平台建设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 (一)部署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工作; (二)负责对相关数据真实性及有效性进行审查; (三)负责对状态数据统计结果进行研究与分析,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第六条数据采集平台建设管理办公室的主要职责 (一)负责状态数据采集的组织工作; (二)负责对各部门填报任务进行培训和解释; (三)负责状态数据采集的技术工作; (四)负责数据采集平台的上报工作; (五)负责状态数据的管理工作; (六)负责数据采集平台的日常维护。 第七条各部门(单位)的负责人为数据采集的第一责任人,全

战略成本管理若干问题研究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次贷危机与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的今天,传统的管理手段已经不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在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等方面有相应的转变与创新,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能否为社会提供质量高、成本低的产品,能否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战略成本管理如今已成为各行业争相讨论的热门话题,要适应瞬息万变的外部市场环境,取得持续性的竞争优势,企业就必须把重点放到制订竞争战略上来,而传统的成本管理仅仅是在如何降低成本上做文章。不可否认,在成本管理中,降低成本作为企业的一种经营手段是不容置疑的,但事实上在企业采用不同竞争战略的情况下,当以保证企业产品的差异化(如售后服务)为重点时,可以适当提高成本,同样也能达到取得竞争优势的目的。所以,现在社会所需要的不再是浅显、片面的考虑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而是深入分析、多角度的看待问题。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虽然为企业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市场与更多的机遇,但也让企业开始面临国际市场的竞争。国际上一些实力雄厚的房地产企业纷纷进入我国,竞争更加激烈,可以说本土企业的外部环境相当恶劣。而我们也与国际上的大企业存在着很大的距离。因此,为保证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来控制房地产企业的生产成本,不再是单纯的以降低成本为目标。我们必须在管理上有所创新,采用战略的思想,进行企业的管理和成本的控制。 1.2 国内外研究情况 国外战略成本管理的研究现状1.2.1 战略成本管理(Strategic Cost Management)思想是上世纪80年代由英国学者肯尼斯.西蒙兹提出,他从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这一角度对战略管理理论进行探讨,认为战略成本管理就是“通过对企业自身以及竞争对手的有关成本资料进行分析,为管理者提出战略决策所需信息。”后来,美国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在《竞争优势》和《竞争战略》两本书中提出了运用价值链进行成本分析的一般方法。美国管理会计学者杰克.桑克和戈文德瑞亚等人在迈克尔.波特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于1993年出版了《战略成本管理》一书,通过对成本管理的四个阶段(战略的简单表述、战略的交流、战略的推行、战略的控制)所起的作用进行研究,将战略成本管理的一个或多个阶段对成本信息的管理性运用。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成本管理的理论界和价值界也开始加强对战略成本管理及其竞争情报的应用等研究,提出了具有代表意义的战略成本管理模式—成本企划。这种战略成本管理模式是从事物的最初点开始,实施从分透彻的成本分析,其本质是一种对企业未来的利润进行战略管理的情报研究过程。将成本管理的理念融入到成本管理的方法体系之中去。 1.2.2 国内战略成本管理的研究现状 国内对战略成本管理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由于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要有相对应的现实环境,而当时我国企业的成本管理基本上是处于传统管理的阶段,战略成本管理先进的概念和方法还没有被大多数企业经营者所认识和接受,

高校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内控经纬INTERNAL CONTROL WARP/WEFT 高校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葛钰杰同济大学财务处 摘要:随着高校经济业务活动越来越多样化,高校内部控制优化的需求也愈发迫切。本文探讨了目前高校内部控制建设中存在的重视程度低、部门职责不清、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内控专业化队伍缺乏、工作效率低等五大突出问题及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优化高校内部控制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一、研究背景 新世纪以来,伴随着科教兴国伟大战略的实施,我国高校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期,一方面,高校作为整个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方方面面与社会产生联系,也受社会影响,由此,高校的管理和服务都呈现出多元而又复杂的特征;另一方面,动辄数十亿、上百亿的预算资金、扁平化的管理结构使管理难度和风险也随之增大。如何通过高校的内部控制管理降低管理风险,提高行政效率,就成为各高校重点关注的问题。 为了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规范高校内部经济和业务活动,财政部于2015年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教育部于2016年发布了《教育部直属高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指南(试行)》(教财厅[2016]2号),要求各个高校2016年底前完成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文件发布后,各地高校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通过制度化建设和内部流程的梳理优化,建立适合本校校情的内部控制体系,规范财务管理,防控廉政风险,确保高校财务系统安全、高效运作。但是,不可否认,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不同的地区、不同高校间依然存在着较大差异,多头管理、相互推诿、政令不畅等诸多问题依然存在,亟待解决。 二、高校内部控制实施中的问题及原因 (一)领导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搞好内控建设,领导重视是根本,部门合力是关键。作为一个办学实体,主要 承担的是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 的职责,而高校内部职能部门也是围绕着 这一职责设立并开展工作。随着高校的不 断发展,高校间人才、科研成果的竞争日 益激烈。因此,引进人才的水平增强核心 竞争力、获得更多国家科研项目、取得更 多科技奖励等,就成了多数高校及其领导 的关注点及绩效考核指标侧重点。内部控 制建设虽然也是高校制度化建设的重要环 节,但其受重视程度显然还有进一步提高 的空间。 同时,领导的管理视野和知识储备也 是影响内控制度完善的重要因素。由于高 校的领导大多是由专业教授双肩挑担任, 他们在专业领域也许造诣很高、治理能力 很强,对防范高校的财务风险有一定认 识,但繁重的学校管理分散了精力,心有 余而力不足;一些领导由于知识结构的原 因认识还不到位,缺乏科学有效的内部控 制的方法和手段,所谓的重视停留在会议 上、口头上;一些领导在校务管理上头疼 医头、脚疼医脚,缺乏系统化思考,今天 上级抓内控他就重视内控,明天上级抓行 风作风时,就会将相关人员调去搞行风作 风建设。以上种种原因导致了高校在开展 工作的时候难免顾此失彼,难以持续。 (二)部门职责有待进一步厘清 高校内控建设中发挥领导作用的是党 委,而首要责任人是校长,这方面毋庸置 疑。但是基于组织架构、职能分工、人力 资源储备等校情特色,各校内部控制的牵 头部门选择上五花八门,各具特色。各高 校大部分选择由现有部门兼任职责,有 的高校由财务处或审计处牵头,有的学 校由纪委牵头,有的学校由校办牵头。不 同的部门选择各有利弊:财务处、审计处 的人员相对而言受过内部控制建设方面的 教育知识储备较为丰富,相比而言更了解 内部控制建设需要的环节、流程和关键控 制点,但财务业务本身就是内控监督的重 点对象。审计处作为公认的内控建设评价 部门,无法“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 而如果纪委作为内部控制建设牵头单位, 虽然看起来会使得内部控制建设实施较为 顺畅,但在内部控制建设中发挥的是事后 监督作用,无法将管控贯彻到高校内部控 制建设的每一个阶段。校办作为高校中行 政管理的综合协调部门,本身承担着决 策、执行、协调等多方面工作,但由于缺 乏专业人员,目前也尚未具备胜任该项工 作的能力。 (三)“信息孤岛”现象依然严重 2000年以后,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 走上了快车道,各高校根据各个部门自身 建设需要,引进了一批管理系统,比如公 文处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账务处理系 统、收费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等,一定程 度上提升了高校的信息化水平,提高了 高校业务处理的效率。但是,由于各个系 统都是职能部门各自根据需要采购,各个 软件缺乏统一规范的数据接口,也极少有 学校拥有统一的部门及业务编码,所以各 个职能部门的数据相互独立,无法互连互 通,在流程上仍停留在从系统中导出数据 或通过纸质文件传递数据的阶段,这极大 地影响了高校业务处理的效率,也不利于 发现各个业务流程中的业务盲点,更不利 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目前很多学 校的设备和财务的数据共享还停留在年初 财务将项目预算数据发给设备管理部门, 设备部门将数据人工录入电脑,而后根据 录入数据管理一年的设备购置,在这种模 式下,一旦发生预算调整,财务以及设备 系统的变更需要相当多的人力物力消耗, 不利于学校提高工作效率。 (四)内部控制专业队伍有待进一步 充实 队伍建设是影响高校的内部控制质量 的关键因素之一。高校内控涉及到方方面 面,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到 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每个环节都存在 业务流程和关键控制点与风险点。因此, 内控体系并且需要根据高校自身的情况全 面地、系统地、有重点地设计内部控制体 系,兼顾到成本效益同时突出相互制约和 226

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研究-成本核算论文-会计论文

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研究-成本核算论文-会计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1教育成本的核算方法 根据学生每天受的教育情况,教育成本大致可以为7类。①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会产生学费,学校会定期发工资给那些为教学事业做出服务的人员,比如教师、系领导之类的人员。②伴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高校普遍建设有图书馆、多媒体等基础设施,这些是为了方但学生进行学习,在建设中以及在维护中都需要支出费用。③在行政管理中支出的费用。④学生住宿、每日就餐、校园保卫等这些是后勤支出。⑤直接用于学生事务的支出。⑥展开与学生有关的科研的支出。⑦是其他比较杂的,但是与学生接受教育有关的科研费用属于教育成本。根据会计核算原则,首先要确定核算对象,从上述的归类可以总结出,核算对象是指用于学生发展的教育支出,简而言之,是针对高校受教育的学生。然后是核算周期,就是指时间期限。高校对学生的培养是具有周期性的,一般情况下是4年,对于专科院校是3年,但是这样长期积累资费,容易存在遗漏,甚至出现其他方面的问题,为了简单且准确起见,以“年”为单位。在确定对象和周期之后,分别在这7块内容中进行结算,将会得出7个数字,把这7个

数字相加在一起就是高校教育总成本。 2教育成本的控制方法 根据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不仅接受国家的资金支持,还可以从多途径来筹措资金,更多地体现出市场经济成分,那么这就要求高校教育合理控制教育成本,从而适应教育新形势的变化。 2.1从预算计划着手 教育成本的预算是具体实施过程中的一个标准。虽然制定的预算计划中关于教育费用的预测不是很精确,但是也是在经历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决定。在一年结束后,用决算与预算作对比,从而可以衡量出高校教育支出的合理性,还可以起到规范相关工作人员工作活动的作用。既然预算是整个教育活动的开端,控制成本就应该先从预算入手。通过减少预算数额,限制在今后教育中的支出情况,最终有利于减少高校教育成本。 2.2在预算实施过程中减少教育成本 由于高校教育成本种类繁多,大体分为7大类。那么在这7大类中又可以分为许多小类。这就需要工作人员细致地做好分类工作,做好每

学校财务管理内控制度

甘都镇中心学校财务管理内控制度 为规范学校财务行为,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对学校财务进行有效地控制和监督,确保我校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特制定学校财务管理内控制度。 一、目标和原则 学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是:第一,严格执行国家财经纪律和本单位内部制度,保证学校资产安全完整;第二,及时提供正确的会计信息;第三,保证各项经济活动符合效益原则并在法定范围内进行。 学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原则是:在既定目标前提下,遵循合法性、科学性、规范性、适用性原则。即:制定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体现财务管理的要求,合乎财务规范,针对学校的特点,便于操作和执行,有利于控制和检查。 二、基本内容 1、会计事项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 (1)、记帐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 人员、财务保管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避免相互扯皮、推委、越权行事。 (2)记帐人员与经济业务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 财务保管人员要实行职务分离,并相互制约。

2、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程序应当明确 (1)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 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程序应当做到制度化、规范化。 (2)决策和执行程序中应当体现决策人员和执行人员之间 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防止权限失控、决策失误和徇私舞弊。 3.进行财产清查 财产清查制度是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全面或部分地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实地盘点和对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债权债务进行清查核对的一种制度。通过财产清查,确定各项财产的实存数,以查明是否相符,并查明帐实不符的原因和责任。对帐实不符的问题根据有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做到帐实相符,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三、预算管理 1、学校应按规定的程序和时间编制年度预算计划,全部收入纳入预算并根据收入情况统筹安排各项支出,预算外资金必须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 2、学校严格执行经批准的预算计划,坚持收支平衡的原则,不得超预算支出。 3、学校的银行存款账户的开设和变更均应报财政部门批准。 4、学校每个预算年度末应编制本年度决算表,在规定期限内上报县教育局,并在教师大会上予以公示。 二、收入管理

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官方)

自动化专业 Automation 080801 一、专业教育特色 面向各自动化应用领域,在专业培养中注重强电与弱电相结合,测量与控制相结合,生产设备与自动化控制系统相结合,节能环保与新能源开发相结合。在专业竞赛中培育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自动化工程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并在自动化领域某一方向具有专长,在自动化生产、制造领域,从事自动化工程设计、编程、调试和自动化改造与创新,在自动化装置、装备研究开发领域,从事自动检测、控制装置与装备以及自动化生产管理技术的高级应用型自动化专业人才。 三、专业培养规格 1、知识 依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自动化指导性专业规范”,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规律为指导,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加强专业基础教学,强化课程之间的知识联系以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培养。 2、能力 从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依据相关课程的相互关系,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理论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与能力培养体系。主要体现在基础课程统一规划,专业方向灵活设置,大量增加了选修课程和实践性课程。 通过学生电子、电气实训,以及参加“全国电子设计大赛”、“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和“湖北省电子设计大赛”等比赛,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 3、品格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和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正确处理政治思想与业务、基础与专业、学习与健康、知识与能力和素质等关系。遵纪守法,尊敬师长,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和思想品德。 四、专业教学 1、专业的知识体系 (1)通识课程

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课”实践-思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两课”实践-马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英语、体育、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等五门政治理论课和军事理论,法律基础,管理基础等。 (2)学科基础课程 包括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大学物理、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 (3)专业课程 包括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机与拖动基础、自动控制原理、运动控制系统、电气与可编程序控制、计算机控制技术、自动化概论、现代控制理论、DSP技术、过程控制、供配电技术等等方面的课程。 (4)实践教学 包括暑期社会实践、模拟电子课程设计、数字电子课程设计、电气控制系统设计、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器件与仪器认知、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创新等。 2、知识体系的课程教学 3、知识体系的实践教学

人才培养方案质量保障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质量保障体系 关于我校修订2001级本科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第三次全教会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实现学校《“十五”发展规划》所提出的要“把学校建设成水平高、特色鲜明的财经大学”的发展目标,特提出2001级本科教学计划修订的原则性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教学计划的修订要以马克思主义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高等教育发展的各项决定、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为依据,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充分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教学计划的修订要将我校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大讨论的成果,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固化在教学过程和人才培养模式中。 2.教学计划的修订要遵循高等财经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全面发展。要处理好政治思想与业务、理论与实际、学习与健康等方面的关系,要培养学生既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又有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扎实的基本本领,还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要突出拓宽专业口径、夯实基础、注重素质和适应学科综合化发展趋势要求的教学内涵,加强各学科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教学及基本素质的培养,强化第一课堂的文化素质教育,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构建适应终身教育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能力结构与基本素质。 3.教学计划的修订要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努力保证在人才培养基本质量的同时,办出本专业的特色和高水平。教学计划的统一性体现在国家对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上,反映的是国家对本科人才的基本要求;多样性体现在各专业制订的人才培养目标、模式上,反映的是自己的优势与特色。各专业要在深入研究社会经济学科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状况及本专业的适应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培养模式,努力将本专业的优势

2017年学校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遇到的困难

2017年学校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遇到的困难2012年11月,财政部发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根据其定义,高校的内部控制,即是指高校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的过程。高校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高校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其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学校层面的内部控制和具体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 一、高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学校层面的内控问题。(1)内控意识薄弱,内控观念落后。高校内控意识薄弱反映在两个方面。首先是高校的管理层往往仅强调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忽视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监督,把内部控制看成是工具手册、文件的集合,只注重制定环节,忽略了执行、监督环节,有时甚至用领导的意志和想法替代内部控制。其次是高校的普通教职工,认为内部控制是学校管理者和财务、审计部门的事情,与自己无关。因此整个高校存在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了解不全面的问题,再加上受到传统办学经验的影响,内部控制观念比较落后、陈旧。 (2)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风险评估要求高校充分了解学校的内部控制环境,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识别重大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将风险减小到最低。但到目前为止,不少高校还没有展开风险控制工作,没有从学校层面以及具体业务层面对学校的风险进行全面系

统的评估。即使少部分高校开展了该项工作也仅仅是考虑到与财务相关的、可以量化的风险,很少考虑难以量化的风险。 (3)内控中沟通协调和联动机制不完善。现阶段部分高校没有制定全面的内部控制制度,或者虽然制定了内控制度,但由于信息、沟通渠道不畅通,造成规章制度不能及时传达,沟通不充分,反馈不及时,同时,又因为高校内部某些决策程序和议事规则不合理、有效权力分配制度混乱、职务分工和制约机制失控,使得各职能部门之间缺乏沟通联系、相互制衡,造成内部控制失效。 (4)监督评价机制不健全。监督包括评估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的过程和所采取的必要补救措施,是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有力保障。但目前大部分高校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较低、审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审计领域和范围较窄,一般仅涉及财务领域审计,而未深入到经营和管理领域,更少涉入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有效性审计。 (5)关键岗位人员缺乏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高校不仅需要建立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更应严格执行。高校管理者和广大教职工既是内控制度运行的主体,又是内控制度运行的客体。作为学校关键岗位人员其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内控 制度的有效性。目前,部分高校关键岗位的管理人员在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上还存在缺陷,导致内控制度执行不力。 2.业务层面的内控问题。(1)预算业务控制中的问题。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关键内容,而预算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核心环节,也是内部控制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预算管理一般包括预算编制、执行、决

广西高校内部控制问题研究探索

广西高校内部控制问题研究探索 摘要: 十八大以来,国家加强了对高校反腐的力度,内部控制作为高校日常管理的手段,也越发显得重要了起来。然而,我国高校内部控制文化起步晚,发展不成熟,成功案例少,对于高校的内部管理工作造成了巨大的阻碍。高校内部管理的不健全,容易对高校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为了避免怎样的状况,近年来国内很多学者相继投入到内部控制的研究中。本文在总结前人对我国高校内部控制研究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广西高校发展的实际现状,依托COSO框架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从控制环境、风险控制、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和评价监督五个方面,揭露广西高校内部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的建议。 关键词:广西高校,内部控制,COSO框架 一、引言 21世纪以来,我国驶入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科学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综合国力日益增强,高等教育事业也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普通高校数量从1999年的1071家到2015年的2553家,十几年间翻了一翻。200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人数94.38万,201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人数达到了795万,学生的规模在不断扩大,每年为社会提供大量的人才供给。我国对教育的投入也不断增加,2015 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26420.58 亿元,比上年增长了7.89%,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15%。 在高等教育取得突飞猛进的时候,高等学校的有效管理、高等学校各项活动的监督控制和高等教育经费的有效使用渐渐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近些年,教育部与财政部订、颁布了许多规章制度,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见》,出台了《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实施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2015年12月,财政部又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这些规章制度对促进高校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从侧面反映出了,高校在内部控制建设,廉洁反腐建设,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上的诸多问题。本文着眼于高校内部控制问题,依据广西高校内部控制问题现状,基于COSO框架,结合内部控制理论对广西高校内部控制的问题进行探索与研究。 二、文献综述 高校的内部控制研究在我起步相对早晚,上世纪八十年代才有所发展。在内部控制领域内成熟的理论多来自于西方发达国家,其中包括1992年,美国的内部控制专口研究委员会发起机构委员会(COSO委员会)发布了《內部控制一一整体框架》报告,明确的提出"内部控制的框架主要有五部分构成:控制环境、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信息和沟通、监督。该五个要素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整体框架"。内部控制框架的五个要素作为一套比较完整的评价指标,为衡量和评价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提供了依据。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壮大,高校学科地不断完善,在高校内部控制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领域,也涌现出了大量优秀的学者和独到的观点,本在对近三年来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成了三类,主要是高校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研究、高校内部控制问题及其对策的研究和高校内部控制要素的研究。 1、高校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研究 孙颖(2016)从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分析着手,结合COSO报告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对高校内部控制中具有主要影响作用的要素进行分析,指出高校在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所存在的问题。并在完善单位内部控制、加强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和健全风险防范机制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吴菁菁(2016)将高校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与国家财政部现已推行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相结合,对高校内部控制的概念、原则、目标等进行总结归纳。深刻阐明了关于

高校教育成本控制问题探讨

高校教育成本控制问题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施及高校教育成本的不断增加,高校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对教育成本的核算和控制就显得非常必要。在阐述我国高校教育成本控制意义的基础上,探讨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在教育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加强我国高校教育成本控制的一些措施,如加强人力和物力资源成本控制,建立高校教育成本信息系统及成本控制的监督约束机制等,为高校进行教育成本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校教育成本;成本控制;监督约束机制;资源优化配置;成本信息系统 成本控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企业根据一定时期内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对成本形成过程中发生的一切费用进行严格的计量和监督,并及时揭示和纠正偏差,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高校教育成本控制就是高校管理者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活动的要求制定成本计划,对学校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消耗进行计算和监督,通过比较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的偏差并加以纠正,以达到预定的成本目标并实现高校资源充分优化组合的管理活动。 一、我国高校教育成本控制的意义 对我国高校教育成本实施成本控制的意义在于:(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资源运行效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公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也快速增长,这就迫使高等学校的规模迅速扩展。那么对于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用于高等教育的经费增长远远跟不上人员增加的速度,如何克服这种不匹配的经济状况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对已有的教育资源进行优化、加强管理,提高资源的运行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说教育成本控制也就成了一个必然的抓手。(二)高等教育面临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挑战。受过去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管理者在对高等教育资源分配时通常采用均衡增减分配法或平均分配法,即在对教育资源进行分配时,不同性质的专业都能够机会均等地分得同样的教育资源,而不考虑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这样就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近年来,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

北京市属高等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实施国家和北京市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巩固拓展“质量工程”和“创新工程”建设成果,提升北京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规范和加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项目管理,确保项目建设取得实效,依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市教委《关于进一步提高北京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项目建设以促进北京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为目标,坚持“育人为本,突破创新;丰富内涵,共享资源;分类发展,彰显特色;提高质量,服务社会”的基本原则,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进一步确立人才培养在高等学校中的中心地位,加大教学投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加强教学基本建设,优化教学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项目包括专业建设、本科生培养、研究生培养、高职学生培养、国际交流合作、教师教学促进、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发展等八个方面建设内容。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北京市属普通高等学校。 第五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项目资金由市财政专项安排。 第二章项目建设内容 第六条专业建设项目指支持高校分层次、分类别地开展专业建设,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推动专业综合改革,提

高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的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群建设项目:支持高校间同类专业或相近专业之间的合作,建立合作建设机制,深化专业建设内涵,形成专业集群合力; 2.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支持高校强化优势特色专业,促进与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相关紧缺专业及新能源、信息网络、新材料、农业和医药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 3.新专业建设项目:支持高校主动适应国家和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及学校办学目标加强新设置专业的建设; 4.专业综合改革项目:遴选部分专业开展“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推进培养模式、教学团队、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专业发展重要环节的综合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促进人才培养水平的整体提升。 第七条本科生培养项目指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等方面对本科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有积极作用的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本科课程改革项目:支持高校进一步完善本科生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考核评价方式,改善教学效果,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2.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项目: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继续支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建设,鼓励高校开展多院系联合或全校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3.实践教学改革项目:支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内创新基地、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等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开展实践教学综合改革,加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4.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资助大学生个人或创新团队开展科研活动,带动广大学生在本科(高职)阶段得到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训练; 5.大学生学科竞赛项目:资助北京大学生通过学科竞赛培养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