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版)文学理论名词解释及问答

(完整版)文学理论名词解释及问答

(完整版)文学理论名词解释及问答
(完整版)文学理论名词解释及问答

名词解释

1、文学活动四要素说

美国当代文艺理论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传统》中提出,认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四个要素组成,这四个要素组成了文学活动的一个整体,文学就是在这样一个循环中向前发展的。

2、模仿说

是一种最古老的艺术起源理论。它认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善于摹仿,艺术即起源于人类的摹仿本能,艺术是摹仿自然和社会人生的产物。代表人物有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斯多德。前者摹仿自然、后者摹仿社会人生。

3、文学的审美功能

任何文艺作品都具有一定的审美理想,这种审美理想往往能够对于人们的审美趣味、审美要求、审美观念、审美能力产生有力的感召和塑造作用。这就是文学的审美功能。

4、客体“自然说”

认为文学的客体是独立于人之外的自然。这里的“自然”最初指的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后来泛指社会生活。

5、案头剧

剧本作为一种文学文体,具有双重性,既是戏剧又是文学,因此,一个好的剧本应当具备戏剧价值和文学价值,对那些无法演出的剧本就叫做案头剧或叫书斋剧。

6、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一个分支,以人类社会的一切文学现象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和探讨文学的性质、特点、规律、功能、构成和价值,解决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及方法。包括五大部分的任务:文学活动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构成论、文学接受论。

7、文学的审美主体性

文学这种意识形态饱含了作家对社会生活的主体感受和体验、认识和评价,渗透了主体强烈的思想感情,而且这种感情在文学创作中是不可或缺的,而政治、哲学、法律这些意识形态是不能饱含个人情感的。

8、精神生产

精神生产指的是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科学、哲学、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和艺术活动都属于精神生产。

9、诗歌韵律

音律也称声律、声韵或韵律,是文学的语音层面的基本形态之一,是由声调、语调和韵的变化和协调而形成的内部和谐状况。

10、艺术构思

指作家在感知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围绕一定的创作目的,将储存在头脑中的审美信息进行艺术处理,对生活中的各种表象进行整合,从而构成新的形象,并安排好情节。

11、巫术说

主张原始人的一切创作活动都包含着巫术的意术,都是原始巫术的直接表现,因为巫术的思维法则的推动才促成了艺术的诞生。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文化人类学家泰勤与弗雷泽。

12、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不仅是一般的意识形态,而且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作为一般的意识形态是文学的普遍性,作为审美意识形态是文学的特殊性质。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是指文学具有形象性、情感性、个体性的一种意识形态。

13、浪漫主义(理想型)文学

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在欧洲盛行的文学思潮。它是对古典主义的

一种反叛。浪漫主义侧重表现的是理想境界,注重于主观情感的抒发。其次在艺术形象的构思上,按照作家主观的情感逻辑而不是生活本身的逻辑,去想象和创造形象和理想境界。最后它往往着力于寄寓了主观理想的大自然的抒写。

14、舞台指示

舞台指示是指剧本中叙述性的文字说明。包括对人物形象、人物心理活动、情感变化、场景、氛围的描写,时间、地点、动作的说明,灯光、布景、音响效果的说明等。

15、文学

文学是作家借助语言塑造艺术形象,以表现他对人生的审美感受和理解的一种意识形态。

16、文学作用的整体性

所谓文学作用的整体性是指文学作品所产生的社会效果,应该以它在整个社会中产生的作用和文学的全部内容来衡量,而不能只看到作品在一时一地、在个别人身上产生的影响,也不能仅凭某些细节、某些场面去估计它可能产生的影响为前提。

17、戏剧

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

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综合艺术。

18、语言形象的间接性

作为语言艺术,文学形象不具有直接的现实性,用语言表现的形象只能以概念符号的形式呈现,需要通过接受者的想象和联想才可能间接地被感知。它要求接受者必须在理解语言的前提下,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才有可能通过想象感知和把握文学形象。

19、戏剧台词

台词是戏剧表演中角色所说的话语。是剧作者用以展示剧情,刻画人物,体现主题的主要手段。也是剧本构成的基本成分。戏剧的台词一般包括对白、独白和旁白。西洋歌剧中的台词以诗体唱词为主;在中国戏曲中,则是韵文体的唱词和散文体的念白的综合运用。

20、游戏说

认为艺术与游戏一样,是一种非功利性的纯粹审美的生命活动。文学艺术是自由的,是人类剩余精力所自由游戏的结果。艺术起源于人类摆脱物质与精神束缚、追求自由天地的游戏本能。代表人物是席勒与斯宾塞。

21、象征型文学

指十九世纪末,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后,在现代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和社会思潮影响下产生的与传统文艺观、审美观相对立的一种文学,它是形形式式的现代主义文学的总称。

22、诗歌节奏

在各种文学样式中,诗歌是最讲究节奏性的。所谓诗歌的节奏主要指诗句中长短、强弱不同的音有规律地变化。

23、文学史

文学史是文艺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文学的发展历史,总结文学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规律。

24、小说结构

小说结构是小说作品的形式要素,是指小说各部分之间的内部组织构造和外在表现形态。结构一部小说的过程,就是小说家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按照塑造形象和表现主题的要求,运用各种艺术表现手法,把一系列生活材料、人物、事件分轻重主次合理而匀称的加以组织和安排的过程,包括小说作品情节的处理、人物的配备、环境的安排以及整体的布置等。小说情节结构的基本类型有6种,即线状结构、网状结构、画面结构、象征结构、写实结构、散文结构。

25、艺术思维

艺术思维就是指在艺术创作活动中,想象与联想,灵感与直觉,理智与情感,意识与无意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经过复杂的辩证关系构成的思维方式,他们彼此渗透,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艺术思维。其中形象思维是主体,起主要作用。

26、散文的多样性

散文的多样性是指散文的取材和样式。散文的取材是最广的,几乎无所不包,没有不可以在散文家笔下表现的。因此有人说:“散文是生活的博物馆”。散文样式的多样性是指散文可以使用许多文体,出了常用的文体外,还可以用戏剧、小说、诗歌文体来写散文。

27、戏剧布局

戏剧布局也叫戏剧结构,从全局出发,对作品的情节进行安排,元剧作家又称“布关串目”。戏剧的布局要有利于演员用形体和言语动作的表达,有利于观众看得明白又有兴趣,有利于反映丰富多彩的复杂的社会生活。

28、文学活动

文学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阅读、批评等活动的总称。文学活动是一个交往结构(对文学活动的整体观照)

29、文学的认识功能

人们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往往可以了解到各个时代的社会生活风貌,获得丰富的历史知识、社会知识和人生经验,提高观察生活、熟悉生活、认识人、理解人的能力,这就是文学的认识功能。

30、劳动说

认为劳动是文学产生的原因。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倡导者是俄国的普列汉诺夫。

31、文学的意识形态性

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它是对物质和存在领域的反映,它和一切意识一样是第二性的东西,是对第一性的社会存在的反映,是思想观念上的东西。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文学具有一般意识形态的性质。

32、“三一律”

西方古典主义戏剧理论的结构原则。它规定戏剧的情节、地点、时间必须完整一致,即每剧限于单一的故事情节,事件发生在一个地点并于一天内完成。这个规定曾经长期影响欧洲戏剧文学的创作。

33、文学体裁三分法

所谓“三分法”,就是依据文学作品塑造形象的不同方式,把它分为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三大类。抒情文学,以直接抒发作者感受和情绪的方式塑造艺术形象;叙事文学,以描写生活事件、刻画人物性格来塑造艺术形象。它的分类标准比较统一。在西方相当流行。但忽视了各类体裁的文学作品在体制、结构、语言等反面的特点,比较笼统,不够精确。

34、诗歌

诗歌是一种特殊的运用语言的方式,也是语言的原始形式。所谓诗歌是一种有节奏有韵律地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文体。

35、小说

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事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或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事性虚构作品。小说可以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小小说。

36、剧本

剧本是指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文体,是戏剧的文学成分。剧本主要由台词和舞台指示组成。

37、文艺学

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的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

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这三个分支分别有不同的研究对象。

38、现实主义(现实型)文学

所谓现实主义文学是指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通过典型化的描写,来揭示社会本质方面的一种文学类型。共同特征:(1)遵循生活的本身的发展逻辑真实地表现生活。(2)强调对生活作典型化的概括和提炼。(3)强调细节描写的真实性,语言运用朴素。

解答题

1、为什么说文学起源学说中的劳动说更具合理性?

①首先,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②其次,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

③再次,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

④最后,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2、你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发展与艺术发展的“不平衡关系“?

①“不平衡”有两种典型的体现:一种情况是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级,另一种情况是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呈正比例电热。

②其实,“不平衡关系”只是说明了文学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一个方面,而这一关系的另一方面则是两者发展上的平衡关系,就是说,经济的、物质生产的活动的发展水平会最终制约文学发展水平。

3、言意矛盾表现在哪些方面?举例论述。

意的丰富性;言的局限性;个体人生的生命体验。

4、你怎么理解情感在文学创造中的作用与价值?

①作者在认知感受生活中总是带有情感;

②情感本身是文学的表现内容;

③文学的情感总是寄托于形象,形象中内含情感。

5、简述小说的审美特征。

1)人物的具体真实性。

2)故事的曲折生动性。

3)环境的充分具体性。

4)叙事的技巧性。

6、文学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

②对经济基础起破坏、瓦解作用;

③在瓦解旧的经济基础的同时,促进新的经济基础的产生。

7、简述审美意识形态的特征。

①无功利与功利;

②形象与理性;

③情感与认识。

8、你如何理解语言形象的间接性?举例分析。

间接性(相对于绘画而言)

①语言塑造的形象是一连串的抽象;

②语言必须在了解意义的前提下通过想象和联想才能完成;

③形象的间接性既是文字的短处,也是文学的长处。

9、“理解”这种思维机制在文学创造中有什么作用?

①理解是对对象有意识,有理性的思考;

②对情节进行提炼,对结构作出安排,对人物的运筹,对主题进行开掘,对人物进行评价;

10、为什么说诗歌最大限度地突出了语言文本的形式美?

①诗通过各种语言修辞的运用使语言在句式上整齐的美,对声调上扬

的美,对韵律上回环的美却得到充分发挥;

②诗以美视美听来唤起读者的读感;

③读者读诗对于诗歌语言本身的兴趣甚至会超过对诗歌意义的兴趣;

④由于汉语单词、单句、诗句组合的灵活特点,因而更易唤起读者对语言的兴趣。

11、政治对文学发展会产生哪些影响?

①政治制度及其方针政策,对文学发展具有强制作用;

②政治思想对文学发展具有影响作用。

12、为什么说在阶级社会中,文学会存在阶级性?

①作家生活在一定阶级社会中,他们的思想观点,感情爱好等会带上阶级的烙印;

②文学把人作为自己的表现对象,而人在阶级生活中,总是属于一定阶级的,总会打上一定的阶级烙印。

13、你如何正确理解文学的社会作用?举例说明。

①文学的作用是精神的;

②文学的作用是以社会存在为前提的;

③文学的作用是整体的;

④文学的作用是有限的。

14、创作个性在作家的创作中有何意义?

①创作个性是作家长期不懈努力的灵性之化;

②创作个性是作家创作型和深刻性的突出表现;

③创作个性是个别性和社会性的高度统一。

15、情感这种思维特征在创作中有何作用?

(1)作家在感知生活时是一种以情观物的活动;

(2)情感是文学表现的重要对象;

(3)情感附着于形象,形象寄托着情感。

16、你如何理解文学是“人学”这一命题?

①文学有自己的特殊的反映对象,即人;

②文学也描绘自然现象,但它所描绘的是人所生活的自然现象;

③文学描写人与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不一样;

④文学是主体的而非平面的表现人或人生;

⑤文学表现人由外而内的延伸,表现人类生活矛盾的内在性。

17、文学具有哪些方面的功能?

①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

②娱乐功能;消遣功能;

18、为什么说作家的审美感知是主动性的?

①作家的审美感知是积极主动的选择信息、鉴别信息、组织信息;

②作家的审美感知是一种有意识的观察;

③有意观察的目的,是要发现生活中的美和价值,在普通事物中发现常人发现不了的精妙之处。

19、简述现代主义(象征型)文学的一般特征。

①现代主义文学是指,在19世纪末期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以后,在现代非理性主义产生的与传统文艺观和审美观相对立的文学;

②表现人的全面异化,发掘人的内心引力的潜意识;

③追求新奇怪诞的表现手法

20、简述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请举例论述。

①小说是人物、故事展开的场所;

②展示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具体性,以及故事的合理性、可能性;

③说明故事的时间、地点、社会条件;

④烘托人物的心境,揭示人物性格的变化;

⑤展示社会风貌和风俗习惯。

21、举例论述语言艺术的特征。

①语言形象的间接性;

②展示人生的深广性;

③展示思想的复杂性和微妙性。

22、现实主义作品与自然主义作品有哪些区别?

①注重人物的社会性和生物性;

②强调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与强调人物的先天性;

③强调对生活进行艺术概括与强调对生活作自然记录。

23、文学创造主体(作家)必须具有哪些方面的修养?

①心理素质的修养;

②才识结构的修养;

③个性的修养。

24、诗歌语言为什么需要对常规语言进行偏离的处理?

①诗歌要求高度凝练,因为必然会出现语言表达上的跳跃和省略;

②音韵和格律的要求,而在句法上打破常规,出现语序颠倒,语词错误等情形;③诗歌必须通过内在形式的熔铸,来传达诗情、诗意、诗味等。

25、演一出戏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①要有扮演剧中角色的人,即演员;

②要有可供表演的依据,即剧本;

③要有演出的场地,即舞台;

④要有演出的对象,即观众。

26、小说家为什么总是想方设法加工曲折生动的故事?

①完整曲折生动的故事才能刻画生动具体的人物形象;

②多方面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

③充分展示人物的性格。

27、戏剧的矛盾冲突包含哪些冲突?举例分析。

①角色与角色之间的冲突;

②同一角色内心的冲突;

③角色和环境的冲突。

28、诗歌的外在特征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从视觉上,分行排列,错落有秩,句式整齐;

②从听觉上,合辙押韵,抑扬顿挫,节奏分明,合于音律。

29、为什么说文学的审美功能是文学的基本功能?

①审美功能是指读者在阅读作品中,在精神上获得一种愉悦和满足;

②文字的认识、教育功能需要通过审美功能才能实现;

③文字如果缺乏审美价值,读者就不会去阅读,任何功能都不可能实现。

30、简述现代主义创作思潮产生的原因。

①社会根源: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使社会矛盾加剧,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使人类在精神上感到空前的贫困和压抑;

②思想根源:直接受到了现代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

31、你如何理解戏剧要具备富有动作性的台词?

①富有动作性的台词是戏剧语言的独有属性;

②富有动作性的台词是指人物说话时必须与动作结合起来;

③富有动作性的台词才能达到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④才能揭示人物关系,推动矛盾的发展;

⑤动作性是指人物的手势、表情及腔调和形体动作。

32、为什么说体裁分类中的三分法比较具有科学性?1)按照塑造艺术形象的不同进行分类,有一个统一的分类标准。2)合符文学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3)能保证在文学的范围内进行。

4)有助于人们认识和探讨各类文体的特点和规律。

33、怎样理解情感评价的文学意义?

1)是对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评价

2)艺术真实已经是包含了情感评价

3)艺术形象是理智与情感的统一

4)情感评价是文学创造的本质

5)文学创造正是这一属性的表现

6)文学创造展示真的同时也展示善。

34、为什么说“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1)人物无法展示自己。

2)气氛会变得冷清。

3)结构会变得松散。

4)不能吸引观众。

35、谈谈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理想型文学的区别。1)现实型文学重再现,理想型文学重表现,象征型文学重意蕴。2)现实型与理想型文学的再现和表现都具有直接性,象征型文学则用暗示的方式。

3)现实型与理想型文学的意义是明确的,象征型文学则是朦胧的。

五、理论分析题(共10分)

(一)

莫泊桑说:“无论是在一个国王、一个凶手、一个小偷或者一个正值的人身上,在一个娼妓、一个女修士或者一个卖菜的女人身上,

我们要表现的,终究是我们自己。”分析这一段话所包含的文学原理。

①文学的真实是主观的真实,体验真实,作家写任何一个人却融入自己的想象,他想象自己作为一个人物会怎么做,因而某种意义上作家表现任何人都在表现自己.如郭沫若:我就是蔡文姬

②文学提供的“真实”都被主观化、心灵化;艺术把客体世界变成主体的认识与感悟、情感与意志的对象物。文学活动中的“对象化”过程,也就是文学的主体性的显现过程。被主体化、感情化和个性化了的生活。

③或许作家只有把客体加以情感化、主体化,而且把自己的主体加以对象化时,才能创造具体生动的感人艺术形象.只有这时客体才成为作家认识自己表现自己的描写对象。

(二)

鲁迅认为:“即使悲壮淋漓的诗文,也不过是纸片上的东西,于后来的武昌起义怕是没有大关系的。”你如何理解这段话的意义?用学过的文学理论原理分析。

①文学的作用是精神的。

作为审美的社会意识形式,文学作用于社会生活,是通过陶冶人的性情,塑造人的灵魂的途径实现的。这种作用是精神的,它虽然归根到底会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进而促使社会历史的变革,但它毕竟不能等同于物质作用,没有物质作用的那种直接性和立竿见影的社会效果。

文学专业考研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专业考研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以下内容需要回复才能看到 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文学观念:对文学的看法,“什么是文学”,变化中的,因民族、时代、群体、人而不同。 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交流的语言艺术。 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记者。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以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表演艺术:通过表演来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 造形艺术:运用一定的材质在空间塑造立体或平面形象的艺术。 语言艺术: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的艺术。 视界融合:同一对象,人们视界与历史已有视界交融。 文化: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广义、狭义、符号学。 文学文化:揭示人的自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 品质阅读:从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和情节。 价值阅读:发现文本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阅读。 物理境:事物纯然的客观存在。 心理场:事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存在。 审美:处于活跃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同性的、认识与情感的、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文学的认识性:以社会的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文学的情感性:文学认识总是以情感评价方式表现出来。 文学的假定性:文学的虚拟性。 文学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经验:个人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体验:把自己置身于价值世界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的意义和诗意。 诗言志: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 诗缘情:诗歌是抒发人的感情的。 教化: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文学思想。 文艺复兴:14~16世纪,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目标。 启蒙主义:18世纪,高扬“自由平等博爱”旗帜,反封建、反传统、反教会,唤醒民众的文学思想主张。 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是特殊的语言建构,是艺术手法,主张“陌生化”。 结构主义:由结构主义方法论所联系起来的文学思潮,功能层、行动层、叙述层。 新批评:文本主义,认为批评应着力于文本的字义、结构的分析。 西方现象学:以现象学哲学为基础,一方面否认审美对象的初始实在性和审美价值的最终理智判断;一方面强调感觉 和知觉的直观性和审美经验在各价段的决定作用。 接受美学:建立某种“召唤结构”,有待读者响应,从而构成对话关系。 召唤结构:文学作品具有意义空白和含义不确定,召唤读者去填充和确定。

《文学理论教程》练习题

《文学理论教程》练习题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一、填空 1、文艺学的三个分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学理论的任务一般规定为五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学的四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学四要素的提出者是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 1、文艺学 2、文学理论 三、思考题 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一、填空 1、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是德国哲学家______________。 2、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是毛泽东在______________中提出的。 三、思考题 建设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应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 一、填空 1、提出艺术是“摹仿的摹仿”的是古希腊哲学家______________。 2、《尚书》中提出的______________命题被朱自清先生称为是中国诗论的开山纲领。 3、文学艺术起源的主要学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学发展的终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 1、生活活动 2、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三、思考题 1、简述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 2、简述文学起源的几种学说。 3、简述物质生产与文学生产发展上的不平衡关系。 4、为什么说文学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 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一、填空 1、提出“诗缘情”的是______________。 2、话语的五个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学的双重性质是指它既是______________的,又是______________的。 二、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导论(1--2 章)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发展过程、相关知识、文学的基本规律、文学活动中的个案的学科。 2、文学活动:由文学创作活动、文学接受活动组成的一个循环运动,它包括世界、作家、作品、读 者四个要素。 3、文学理论:研究文学活动的基本规律、基本原理、范畴、文学研究的方法的一门学科。 4、文学批评: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对作家、作品、读者、文学思潮作理性的分析、研究的一门学科。 5、文学史:以历时方法,记载文学活动的过程,并对重要的现象作必要的阐释的一门学科。 6、文学哲学:用哲学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原理、认识论、方法论来指导研究文学活动与社会生活关 系、作家的创作、读者的阅读性质、机制的一种文学理论形态。 7、文学心理学:文学活动中的基本环节文学创作、作品、接受过程,是作者心理、读者心理不断转 换过程,采用心理学的视角(精神分析学、投射理论)如研究文学活动的一种文学理论形态。 8、文学符号学:运用语言学、符号学的研究原理,对文学文本进行信息译码的一种文学理论形态。

9、文学社会学:把文学活动作为子系统放在社会大系统中研究,从社会文化、政治、经济、道德、 伦理、宗教等多重角度,研究作家、作品、读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重点是作品与社会历史的对应关 系的一种文学理论形态。 10、文学价值学:研究文学活动中的文化价值的形成、转移、增值、变化的过程的一种文学理论形态。 11、文学文化学:把文学活动研究的各种理论、视角、方法综合起来的一种文学理论形态。文学理论 的发展历史存在一个倾向,由古老的文学文化学,到后来的各种形态的兴起分化,到现在又向文学文化学回归。 12、文学信息学:文学语言作为一种符号系统,负载传播信息,由编码到译码,是一个信息的生成与 转换过程,由这种研究方法构成的一种文学理论形态。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它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原著中所阐述的文艺学思想的核心,列宁斯大林毛泽 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革命领袖思想中所包涵的文学理论为主体,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所论述的理论为补充的文学理论体系。 2、文学活动论:文学活动是人的活动的大系统中的子系统,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一种途径,是 人的精神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促成人的全面的发展。 3、本质力量对象化:是人的活动的特性。人的劳动实践,不同于动物的活动,是有意识的活动,在 劳动之前就有了蓝图,人按照预先的设计有目的、有计划的加工改造对象,使对象打上主体的烙印,

文学理论必背名词解释

文艺学: 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 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文学观念 对文学的看法,“什么是文学”,变化中的,因民族、时代、群体、人而不同。 文学 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交流的语言艺术。 文学四要素 世界、作家、作品和记者。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以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表演艺术 通过表演来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 造形艺术 运用一定的材质在空间塑造立体或平面形象的艺术。 语言艺术 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的艺术。 视界融合 同一对象,人们视界与历史已有视界交融。 文化

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广义、狭义、符号学。 文学文化 揭示人的自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 品质阅读 从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和情节。 价值阅读 发现文本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阅读。 物理境 事物纯然的客观存在。心理场 事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存在。 审美 处于活跃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审美意识形态 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同性的、认识与情感的、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 一。 文学的认识性 以社会的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文学的情感性

文学认识总是以情感评价方式表现出来。 文学的假定性 文学的虚拟性。 文学的真实性 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经验 个人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体验 把自己置身于价值世界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的意义和诗意。 诗言志 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 诗缘情 诗歌是抒发人的感情的。 教化 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文学思想。 文艺复兴 14~16世纪,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目标。 启蒙主义 18世纪,高扬“自由平等博爱”旗帜,反封建、反传统、反教会,唤醒民众的文学思想主张。俄国形式主义 文学是特殊的语言建构,是艺术手法,主张“陌生化”。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大全

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中国特色: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当代性: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概括当代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的新问题。必须面对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随着科学的发展,世纪出现了许多新的学科,诸如符号学、解释学、现象学、价值学、信息论等。 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生产劳动中,人改造了自然,使自然变化了人化的自然;同时,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改造了自己,使自己被自然所丰富所改造。 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作者、世界、作品、读者 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指文学活动不同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围绕作品这个中心,作者与世界、读者之间建立起来的是一种话语伙伴关系。其中,分别够成了若干对主体间性关系,包括自我与自我、自我与现实他者、自我与超验他者以及自我与潜在他者。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和对象的关系始终处于发展与变化之中。一方面是主体的对象化,另一方面是对象的主体化,正是在主体对象化和对象主体化的互动过程中,才生动地显示出了文学所特有的社会的和审美的本质属性。文学本体论:英美新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本体地位提出这一观点,代表人物是兰塞姆,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和作者。 劳动说:文学原始发生的主要学说之一,把劳动作为文学的起点。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指文学进程、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有时甚至是反方向的发展。这种不平衡有两种典型的体现:一是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随生产力的发展,它的繁荣阶段也就过去了。另一种情况是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呈正比例,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可能在文学艺术上反而领先。 文学的含义:简言之,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籍中的审美意识形态。当然文学的含义是变化发展的。 话语:话语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利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 话语蕴籍: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大二文学理论教程试卷及答案

-- 文学概论试卷: 1.文学作品的外在形态指————————,——————————。 2.象征型文学的特点是——————和————————。 3.文学意境的特征是————————,————————,——————————。 4.文学接受从总体上说,发生于读者对本文的阅读。但这种发生,又是读者在特定——————的的基础上,在特定————————的支配下,在特定————————的影响下展开的。 5.文本一般可分三个层面,即————————,————————,—————————。 6.叙事的构成有:————————,————————,———————。 7.文学批评的形态有:————————、————————‘————————‘——————。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小说 2.理想型文学 3.叙事 4.文学典型 5.文学风格 三、辩析题(每题5分,共10分) 1.文学类型就是文学体裁 2.文学消费等同于一般的商品消费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什么是角色?什么是行动元?二者的关系? 2、诗歌的主要特征? 3、风格的特性? 五、论述(每题20分,共40分) 1、举例论述现实型文学的特征。 2、举例论述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 一、填空补缺(每空1分,共20分) 1.文学作品的外在形态指————————,——————————。

-- 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文学类型、文学体裁。 2暗示性、朦胧性。 3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 4期待视野、接受动机、接受心境。 5话语层,形象层,意蕴层。 6、叙事内容,叙事话语,叙事动作。 7、伦理批评,社会历史批评,审美批评,心理批评,语言批评。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1分),叙述故事情节(1分)的文学样式(1分)。2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1分)表现主观理想(1分)的文学样式(1分)。 3.叙事用话语(1分)虚构(1分)社会生活事件的过程(1分)。 4.典型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1分)、富于魅力(1分)的性格(1分)。 5.文学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1分)和具体话语情景相结合造成的(1分)相对稳定的整体话语特色(1分)。 三.辨析(每题5分,共10分) 1.错(2分)内容不同1分,定义2分, 2.错(2分),原因:文学消费具有双重性,不同于一般商品消费。一般物质商品消费严格按等价交换原则进行,而作家的创造性劳动无法估价(1分);一般的物质商品消费有有形或无形的价值损耗,有一个必然被淘汰的过程,但文学产品则不同,各个时代的优秀产品具有永久价值(1分);文学产品的消费不只是简单的商品消费,更是一种文化信息的传播与接受,往往具有再创造性质,它要求消费者本人的积极参与(1分)。 四.简答(每题5分,共20分) 1.答:角色定义(2分);行动元定义(2分);两者关系(1分)。 2.定义:诗是一种词语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样式。是语言的加强形式,艺术中的艺术。特点:3分。 3.独特性(1分),稳定性(1分),多样性(1分)。综合阐述(2分)。 五.论述(每题20分,共40分) 1.再现性(5分)、逼真性(5分)、综合阐述并举例(10分)。 2、特征性(5分)、艺术魅力(5分)、举例并阐述(10分)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第一编导论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文艺学: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文学活动:以文学创作、文学欣赏和文学批评、文学消费为主要内容的活动的总称。其一,它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四元素构成。其二,它在意向上可分为两个过程,一是从创作到作品到欣赏接受的过程,这是一个精神过程。二是从文学生产到产品形成再到交换买卖的过程,这是一个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过程。3.文学理论: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建立起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方法。 4.文学批评: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的一切文学现象进行阐释和评价的科学。5.文学史:叙述和研究文学发展过程、分析评价各个时代的作家、作品和文学思潮的学科。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其它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发展了的文学理论。它有五大基石,分别是: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生产论、文学交往论。 2.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一切社会活动都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因而文学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人的本质力量通过文学创造和文学欣赏展现出来。 3.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一切文学作品的客观材料和主观情思,都只能来源于社会生活,这是历史唯物主义在文学领域的运用。4.艺术生产论: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现代社会,艺术成为商品,因而艺术是生产,为资本创造价值,并受物质生产水平的制约。 5.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即文学是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是意识形态中以审美为目的和归宿的特殊部门,所以是审美的意识形态。 6.艺术交往论:马克思主义把文学理解为一种交往和对话。它以作品为中心符号,构成了作家与作家、作家与此岸世界(现实生活)、作家与读者、作家与彼岸世界(理想世界)的交往对话关系。这样,文学活动就是由世界、作家、作品、读者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或曰对话结构。 第二编文学活动 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 1.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2.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就是人通过实践把自己的能力、智慧、理想、思想等本质力量展现出来,或曰转化成一个可感的对象。文学就是一种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3.文学活动四要素:按照艾布拉姆斯的观点,文学活动由四个要素构成:世界(即生活)、作者、作品、读者。这四要素相互依存。 4.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P46):按照哈贝马斯的理解,任何两个具有言语和行为能力的主体都可以用符号(语言)作为中介达成一种对话关系。文学作为一种语言符号系统,更是一种交往对话结构。围绕作品这个中心,作者与世界、读者建立起一种话语伙伴关系,分别构成若干对主体间性关系,包括作者与作者、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汇总情况(2)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汇总(2) 叙述声音:体现叙述者叙述动作的口气或基本态度。显在叙述者、隐在叙述者。 三分法:把文学作品为成三大类:叙事作品、抒情作品、戏剧作品。 抒情作品:表现传达作者以情感为核心的内在心性的文学作品。 情感:人对与之人发生关系的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情绪: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体验。人对外界刺激带有特殊色彩的主观态度。 审美情感:审美主体对客观审美对象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所作出的一种心理反应、态度和体验。 艺术情感:对客观现实与表现对象持特定审美态度的一种情感体验。 表现论: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表现情感,又称情感论。 托尔斯泰传达论:借助“外在符号”“传达”“感情”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兴,抒发情感;观,反映社会生活;群,沟通人与人;怨,批评时政。 抒情原则:在创作过程中,处理情感与理性、现实、语言等关系问题上,有意无意遵循的原则。 古曲主义:拥护王权;理性绝对化,否定感情的意义;

运用民族规范语,恪守“三一律”;明显的保守性。 灵感:文思敏捷、思维活跃、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很顺利的创作心境。 抒情策略:创作时,在语法或修辞采用某种方法和手段以达到抒情的目的并强化抒情效果。 原型意象:在某种抒情传统中长期反复使用并因之产生了固定内涵的模式化意象。 抒情母题:在某种抒情传中基于某种原型意象而形成的内涵相对固定的大型主题。 抒情小品文:一种短小而富有抒情意味的散文。 抒情的语法策略:从语言的结构方式这一角度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 抒情的修辞策略:运用各种修辞方式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 文学风格: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和言语结构中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的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创作个性:作家的气质禀赋、世界观、艺术观、审美趣味、艺术才能、审美追求等主观因素综合而的一种习惯性的行为方式。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升华。它支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显现。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1)

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文学观念:对文学的看法,“什么是文学”,变化中的,因民族、时代、群体、人而不同。 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交流的语言艺术。 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记者。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以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表演艺术:通过表演来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 造形艺术:运用一定的材质在空间塑造立体或平面形象的艺术。 语言艺术: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的艺术。 视界融合:同一对象,人们视界与历史已有视界交融。 文化: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广义、狭义、符号学。 文学文化:揭示人的自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品质阅读:从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和情节。 价值阅读:发现文本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阅读。 物理境:事物纯然的客观存在。 心理场:事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存在。 审美:处于活跃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同性的、认识与情感的、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文学的认识性:以社会的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文学的情感性:文学认识总是以情感评价方式表现出来。 文学的假定性:文学的虚拟性。 文学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经验:个人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体验:把自己置身于价值世界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的意义和诗意。 诗言志: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 诗缘情:诗歌是抒发人的感情的。 教化: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文学思想。 文艺复兴:14~16世纪,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目标。 启蒙主义:18世纪,高扬“自由平等博爱”旗帜,反封建、反传统、反教会,唤醒民众的文学思想主张。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是特殊的语言建构,是艺术手法,主张“陌生化”。 结构主义:由结构主义方法论所联系起来的文学思潮,功能层、行动层、叙述层。 新批评:文本主义,认为批评应着力于文本的字义、结构的分析。 西方现象学:以现象学哲学为基础,一方面否认审美对象的初始实在性和审美价值的最终理智判断;一方面强调感觉 和知觉的直观性和审美经验在各价段的决定作用。 接受美学:建立某种“召唤结构”,有待读者响应,从而构成对话关系。 召唤结构:文学作品具有意义空白和含义不确定,召唤读者去填充和确定。 新乐府:以新乐府得名,关心民苦,揭露时弊,有现实主义倾向。 古文运动:以儒学为旗帜,以复古为口号,以文体改革为中心,以维护唐王朝为目的的散文革新运动。韩愈,柳宗元 物感说:我国古代提出的一种心与物关系的学说。 心物交融说:刘勰,关于作家艺术构思与客观事物的论点。

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

名词解释 绪论 文学理论:广义来说,文学理论又称文学学,通常是关于文学的学问。由于:“文学学”一词出现了两个“学”重叠,不大符合汉语表达习惯,所以,习惯上称为“文艺学”,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语世界“文学理论”在中国文学界得到广泛传播,取代了“文艺学”而流行而来。文学理论是从文学活动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从有文学活动开始就有说明这些活动的言论。而且随着文学活动的深入发展,这些言论也变得愈加系统,形成文学理论。 第一章 唯物史观:P 社会结构:P 意识形态:P 艺术掌握:P20 艺术生产:P22 人对世界的审美活动,意识形态生产。建立在对现实世界的真实感 受的基础上,以审美情感去体验、发现和反映世界的美,并创造出美的精神世界,让人不仅从中受到美的陶冶、而且认识世界、弘扬人的价值,在各种精神生产中,艺术生产是一种最富于创造个性的“真正自由的劳动”。 马克思主义人论:P24 美的规律:P28 美的规律反映的是客观存在的美的事物的内在关系,具有客观性。美 的规律的表现形式又是变化的、相对的,因时间、空间和事物性质以及创作主体、评价主体的不同而变现为不同的形式。正确认识和把握美的规律,是成功进行文学创作和批评的基本要求。 现实主义创作原则:P29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原则,既是唯物史 观和“美的规律”思想的体现,又是对他们所处时代的文学实践经验的总结。马克思恩格斯所强调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美的规律的思想在叙事文学创作中的具体运用和体现。它要求作家真实描写现实的社会关系,塑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美学的、历史的批判标准:P30 文学价值观:P 第二章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童庆炳版 )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1、文艺学: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 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也叫文学学。 文艺学是文学实践的理论总结,又受到文艺实践的检验和修正, 并给以文学实践以指导。文艺学包括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 批评、文学史。 2、文学史:指以文学产生、发展、演变的状况以及文学发展的经验 与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其基本任务是或揭示各个历史时 期的经济状况、审美文化、政治文化、哲学文化、和宗教文化等 对文学发展、演变的作用和影响,或揭示各个历史时期文学发展 的继承与革新的关系,或通过对具体文学现象的研究,特别 是“确立每一部作品在文学传统中的地位。” 3、文学理论:指对文学作整体和系统的研究,即关于对文学原理、 文学范畴与判断标准进行研究的一门人文学科,它以文学批评和 文学史为依据,但又高于文学批评和文学史。具体而言,它的研 究对象为完整的文学活动,包括作品、艺术家、作者和欣赏者四 个基本要素。其基础内容为文学创作论、文学文本——作品论、 文学接受论、文学观念论和文学发生发展论。 4、再现说:文学观的一种。它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 品”的对应关系,主张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模仿和 再现。它强调社会生活对文学的本源地位,强调文学对生活的依 赖关系,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同时在一定意义上忽视了 文学艺术与创作主体的关系,忽视了作家在创作活动中的主观能 动性(个性) 5、实用说:一种出现很早、影响久远的文学观。“实用说”的文学观 从功能角度来界定文学,强调文学是一种教化的手段,如中国古 代的“兴观群怨”说、“文以载道”说 、西方贺拉斯的“寓教于乐”说等都把文学的道德教化功能摆在首位,它同时也注意到 了文学的审美特点。 6、文以载道:关于文学社会作用的一种观点。由中唐时期韩愈等 古文运动家提出,经宋代理学家的解释得到完善。它的意思是 说“文”像车,“道”像车上所载之物,通过车的运载可以到达目的 地。文学也就是传播儒家之道的工具,它注重文学的教化功 能。 7、表现说:文学观的一种,表现说主张文学艺术是作家内心世界

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

文学理论教程 一、名词解释 文学四要素说:当代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四要素是指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 文学活动的发生:1、巫术发生说2、宗教发生说3、游戏发生说4、劳动说 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够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抒情叙述里的手法:陌生化、典型、意境、意象 陌生化:指在文学创作中,创作者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的需要而采取的一种异于常规的表现手法。它在内容与形式上违反人们习见的常情、常理、常事,同时在艺术上超越常境,打破形式逻辑却又合乎情感逻辑,使读者不但不觉得别扭,反而感到新颖别致,于不经意中把人引入一个奇美的艺术之境。 文学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具有特征性和艺术魅力的美学特征。 意境:抒情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意象:,指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话语蕴藉: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含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文本: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二、简答 1、什么是文学叙事? 简单地说,就是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的过程。其基本特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的过程,即人的社会行为及其结果。第二,叙事是话语的虚构。 2、什么是文学创造(过程,文学构思,创作动机,艺术发现)? 文学创造,是一种旨在创造新的意识形态话语系统的艺术生产活动,其过程十分复杂和细微。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可分为材料储存、艺术发现和创作动机等三个环节。艺术发现是作家被内在积累的材料所引发,并与作家当前由于某种”关注“而形成的心理趋向、优势兴奋中心相连,突然间向外在事物、事件、现象的投射。创作动机就是驱使作价投入文学创造活动的一股内在动力。艺术构思就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善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 3、文学活动的构成? 文学活动由四要素构成: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这四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世界是文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在这里主要指文学活动所反映的客观世界、主观世界。在文学活动中,作者通过文学创作来表达他的感情和情感,并试图以此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和感情。读者之于作品:再创造、只有经过读者阅读鉴赏,作者创作的文本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文学活动系统是由世界、读者、作品、读者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1.文学风格 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文本的有机整体和言语结构中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的持久的审美享受的艺术独特性。 2.情节 情节是指在特定环境中由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的发展变化所构成的一个事件的进程。 3.艺术构思 艺术构思是指作家在特定创作动机的指引下,在已然激起的创作冲动的驱使下,在选定创作对象的基础上运用艺术概括、艺术变形等手法塑造艺术形象、构织故事情节最终形成完整的艺术世界的心理过程。 4.召唤结构 召唤结构是由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德国美学家伊瑟尔所提出的一个范畴,它是指由文学文本中所具有的“空白点”和“未定点”而形成的文本的潜在结构和图式化框架。 8、狭义的文艺学 狭义的文艺学专指文学理论,它是研究文学活动的性质、特征、构成、创造、接受及其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的一门学科。 9、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是以一定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对以文学文本为中心的文学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一种活动。 10、题材 题材是作家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提取出来的、作为艺术创作的直接依据的感性材料,它包括储存在作家头脑中的表象材料和情绪材料。 11、主题 文学文本中为作家所执意所表现的贯穿全篇、统帅全局的基本思想,就是文学文本的主题,又称主题思想。 13、何谓文学文本的结构? 文学文本的结构是指整个文学文本的组织架构,它具有布置全局的作用。 14、何谓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指作家借助语言来塑造形象、表达思想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艺术途径和手段的总和。 15、何谓叙述? 叙述是作家对人物、事件和场景进行概括地交代和说明的一种表达方式,叙事类文学发展的早期多用这种表现手法。 16、何谓对话? 对话是通过人物之间交谈方式来进行的一种艺术手法,它需要对话的双方共同维持才能进行下去。 17、何谓独白?

文学理论教程名词解释

1、文学概念:广义文学(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总称,包括今天所谓的文学和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狭义文学(是指今日通行的文学,即包括情感、虚构和想象等综合因素的语言艺术行为和作品,如诗、小说、散文等) 折中义文学(介乎广义文学和狭义文学之间而又难以归类的口头或书面语言作品) 2、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蕴含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3、原始意象:按容格的解释,就是“人类远古的深层集体无意识”,是自远古人类在生活中形成的、并且时代遗传下来的深层心理经验,是一种亘古绵延、无所不在、四处渗透的最深远、最古老和最普遍的人类思想,即人类精神本体。 4、艺术构思: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指导下,以心理活动和艺术概括方式,创造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意象序列的思维过程。 5、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对文学活动的特殊性质的概括,指文学是一种交织着无功利与功利、形象与理性、情感与认识等综合特性的话语活动。 6、精神生产:指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科学、哲学、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和艺术(7种)都属于精神生产。 (精神生产的概念首见于《德意志的意识形态》,此后在《共产党宣言》《剩余价值理论》等著作中多次出现) 7、文学创造材料: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刺激或信息。 8、物化阶段:是文学创造过程的最后阶段。它是指作家将在构思过程中已基本酝酿成熟的形象和意念转换为文学符号,并固定在纸张上,使其成为可以流通和消费的意识形态话语系统的阶段。 9、艺术发现:是作家在社会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材料的基础上,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感知。 10、艺术真实: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要求作家以主观性感知与诗艺性创造,在其营构的假定性情境中表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的认识与感悟。 (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艺术真实,情感把握,形式创造) 11、情感把握: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要求作家对自己的创作对象作情感性体验和评价。情感把握作为一种主体心理过程,内隐着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宗教和审美等社会性需要与态度,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对社会生活的情感性评价。 12、形式创造: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作家要赋予自己的创作对象以艺术形式。形式创造既体现为对内容的内在结构的把握,又体现为利用语言材料及艺术手段(结构、体裁、韵律、表现手法)使之呈现出外在形态。可见,艺术形式这个概念,从质的规定性上说,它必然是也只能是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与形态,是语言材料及各种艺术手段的有机组合。13、诗:是一种语言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诗可以分为抒情诗与叙事诗,韵律诗与自由诗等。诗的基本特征是:凝练性,跳跃性,音乐性) 14、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清情节的文学样式。可以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等。(小说的基本特征是: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15、文学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置身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文学散文的基本特征是:题材广泛多样,结构自由灵活,抒写真实感受)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观念:文学观念就是对文学的看法,是对“文学是什么”的回答。文学观念是发展变化的。 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客观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客观说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 文以载道:中唐时期韩愈等古文运动家提出,经宋代理学家的解释得到完善。“文以载道”的意思是说“文”像车,“道”像车上所载之货物,通过车的运载,可以达到目的地。如果车装饰得很漂亮,却不载物,那么车再美也是无用的。可见文学也就是传播儒家之“道”的手段和工具。这样的文学观念偏于文学的教化目的。 寓教于乐:古罗马时期的思想家贺拉斯提出。认为文学的摹仿要达到“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这是一种既重视摹仿又重视读者得到快感和教益的文学观念。 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 价值阅读:价值阅读表示阅读者“试图尽可能敏锐和准确地描述出他在作品中所发现的价值”。当然这里所说的价值,首先是文化价值。 审美:审美是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的条件下,对于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情致:由黑格尔提出。情致是两个方面的互相渗透,一方面是个体的心情,是具体感性的,是会感动人的,另一方面是价值和理性,可以作为认识。但这两个方面完全结合在一起,不可分离。因此,对那些情致特别微妙深邃的作品,它的情致往往是无法简单地用语言传达出来的。 虚静:中国古代文论概念。“虚静” 就是使人的精神进入一种无欲无得失无功利的极端平静的状态,这样事物的一切美和丰富性就会展现在眼前。所以“虚静”可以理解为审美活动时的心理状态。 艺术真实性:简括地说,艺术真实性是指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体验:所谓体验是经验中见出意义、思想和诗意的部分。 “出入”说:王国维提出。作家的体验不但要能“入”,而且要能“出”:诗人对宇宙人生,须人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人乎其内,故能写入。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入乎其内”就是“移情”式体验。“出乎其外”就是体验主体对体验的反刍。 文学文本:文学文本是供读者阅读的包含完整意义的实际语言形态,是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的基本存在方式。 文学语言组织:文学语言组织是文学文本的最基本层次和直接现实,它是一种具有表现目的和表现性及个性。 语言层面:语言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两种形态。 节奏:节奏是文学语言层面的基本形态之一,是语言在一定时间里呈现的长短,高低和轻型,高低和轻重型。 音律:音律也称声律,声韵或韵律,是文学的语言层面的基本形态之一,是由声调,语调和韵的变化和协调而形成的内部和谐状况。 文法层面:文法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面之一,它是文学语言组织在语词,语句和篇章方面的构面法则。文法通常有三类:词法、句法和篇法。 词法:词法,又称字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内语词的构成法则。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一、名词解释 1、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三个分支之一,它是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2、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像空间,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3、审美形象:由文学的文本结构所呈现的富于意义的审美感性形态,它是文学的特有存在方式。审美形象既具有感性特征,同时又渗透想象、虚构或情感等精神过程。 4、话语蕴藉: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5、创作动机:是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活动的一股内在动力,对整个创作过程起支配作用的隐的或显的意图或意念,它是作家所有文学活动能否实现的枢纽,也是每一具体的文学创造过程能否完成的关键。 6、艺术发现:是作家被内在积累的材料所引发,并与主体当前由于某种“关注”而形成的心理趋向、优势兴奋中心相联系,突然间向外在事物、事件、现象的投射。 7、艺术真实: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意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 8、文学意象:即观念意象及其高级形态的审美意象,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 9、净化:就是读者通过阅读作品而达到的一种“杂念去除,趋向崇高”的自我教育效果,它是文学作品审美价值得以实现的另一重要标志,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的又一表现。 10、有我之境:是指那种感情比较直露、倾向比较鲜明的意境。 无我之境:指那种情感比较含蓄,不动声色的意境画面。 11、共鸣: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的重要标志。 12、文学创造的客体:文学创造的客体主要有两种解释,一是客体即“自然说”,另一种是客体即“情感”说。我们则认为文学创造的客体是特殊的社会生活,是人在一定现实关系中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以及人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的统一体。 二、简答 1、文学理论有哪些形态? 基本形态: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文学理论期末考试试题库整理

1、什么是文艺学? 2、什么是文学理论?(学科归属、研究对象、品格) 3、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 4、艾布拉姆斯《镜与灯》中的“镜”与“灯”各指什么? 5、文学活动的构成?例:什么是模仿论/表现论等?(四要素即四种理论视角) 6、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例:巫术发生说等概念?哪一种最合理?为什么?文学活动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的原因? 7、文学的含义?(三种含义) 8、什么是审美?审美指什么? 9、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的属性? 10、怎么理解文学是一般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 11、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表现? 12、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13、文学语言的主要特征? 14、什么是话语蕴藉? 15、什么是精神/物质生产?关系? 16、文学创造与科学、宗教活动的区别? 17、文学创造的客体与主体? 名词解释 1.话语:文学是一种话语。话语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 即一定的说话人和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包含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等要素。 2.陌生化(P142):以不常见的称谓来描写事物,而以作者或任务似乎从未见过此事物。 而不得不以陌生化的眼光把事物原原本本的具体的描写出来。从而使艺术描写不落俗套,产生一种奇特的新鲜感。 3.有意味的形式(P176):由英国文艺批评家克莱夫·贝尔提出,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有 意味的形式”。“意味”是指形式背后表现或隐藏的艺术家的独特的审美情感,情感是意味的唯一来源。艺术是艺术家创造的,能激发观赏者审美情感的纯形式,是美的形式,即“有意味的形式”。 4.艺术真实(P153):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意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 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这是一种特殊真实,是主体把自己的“内在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儿创造出来的审美化真实。) 5.熟悉的陌生人:别林斯基认为,每一个典型对于读者都是熟悉的陌生人。“熟悉”是因 为它来自生活,使读者能从这一典型形象联想到某些类似的人物。“陌生”是因为有这样个性特征的人似乎从来没有过,是寄托作家审美理想的新生命,指文学典型具有独特的个性,文学典型来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既有个性又有共性,是古今唯一的独创,是一个读者熟悉的陌生人。 6.艺术发现(P127):作家在内心积累了相当多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无意识地依据自己 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领悟。 7.期待视野P324:在文学阅读之先河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 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即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读者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既定心理图示,叫做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