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克思对潜意识观点的奉献

马克思对潜意识观点的奉献

马克思对潜意识观点的奉献
马克思对潜意识观点的奉献

马克思对潜意识观点的奉献

前意识还扮演着“检查官”的作用,它不许那些与社会的伦理道德相悖的原始欲望和冲动,以及能使人产生焦虑的不良情绪进入意识,并把它们压抑到潜意识中去,使意识和潜意识隔离开来。弗洛伊德认为,在人类的心理结构中,潜意识是人心灵的本质,心理学就是要通过心理分析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人们的潜意识。弗洛伊德说:“精神分析认为人类的精神活动大部分是潜意识的,我们能意识到的东西只这占全部意识的一小部分,就像海面上露出的冰山一角。我们以前习惯于把心理和意识混为一谈,认为心理学就是研究意识的科学。但精神分析偏要挑战这个成见,把那些看不见的思想和欲望都看成是一种意识,即潜意识。”〔1〕弗洛伊德主要采取梦的解析、自由联想、“过失”及早期经验的方法来分析人的潜意识,窥探人的心理本质。弗洛伊德认为:人在放松状态下的自由联想、梦都是潜意识的投射或直接反映。“过失”是潜意识心灵的直接写照,弗洛伊德说:“生活中到处都有过失,过失本质上是一种内心潜意识的流露。”〔1〕弗洛伊德认为:早期经验对人的影响最为深刻,但是由于遗忘而变成了人的潜意识,可是它总是在不自觉地左右着人的心灵。我们说,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说反映了人类心理活动的部分规律,但不是全部。所以说,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说过于狭窄,它限制了潜意识理论的发展。

荣格对潜意识理论的文化拓展荣格作为弗洛伊德的得意门生继承了他的学说,并对他的潜意识内涵作了全新的修改。荣格认为,潜意识有两个层次:个人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对此,他也有一个形象的比喻:高出水面的一些小岛代表着个体意识的觉醒部分,属个体的有意识;由于潮汐运动才露出水面下的陆地部分代表着个人潜意识,所有的岛最终以为基地的海床就是集体潜意识。虽然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是在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但有着本质的区别。弗洛伊德的潜意识概念仅限于那些受到压抑的本能,主要是个人的特性,荣格把它归结为“个人潜意识”。但荣格认为“个人潜意识”的内容是情结,而不是弗洛伊德所说的“力比多”。情结具有情绪色彩,是一组一组被压抑的心理内容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的潜意识丛,如恋父情结、批评情结、权力情结等。有恋母情结的人会在直接或象征性的与母亲这个概念有联系的活动中,耗费大量的光阴。有恋父情节、性爱情结、权力情结、金钱情结或其他类型的情结的个人也都如此。荣格认为个人潜意识不是潜意识的全部内涵,个人潜意识有赖于更深一层的“集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具有超个体的集体性质,它是种族共同心灵的遗留物。它不是个体在后天经验中获得的,而是本能的遗传。这种遗传既包括生物学意义的遗传,也包括历史文明的沉淀,“种族的记忆”、“原始的意象”等。荣格说:它是“一种不可计数的千百年来人类祖先经验的成绩,一种每以实际仅仅增加极小极少变化和差异的史前社会生活经验的回声”。〔2〕所以荣格认为,潜意识是一种个体情节

和族系文化的积淀,它不为个人所觉察、所意识,然而却处处制约着个人的精神、心灵和行为方式。荣格认为集体潜意识内容在意识中不能被意识,但人们可以通过梦、幻觉、想象和象征等形式来了解它。

弗罗姆对潜意识理论的人本主义延伸埃利希?弗罗姆是现代西方著名的心理学家,潜意识是弗罗姆整个理论体系的基石,也是研究其学术思想的一把钥匙。他论述了潜意识的基本特征,挖掘了潜意识的意义,把潜意识与人本主义的思想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发展了心理学中的潜意识理论。弗罗姆从新定义了潜意识,认为:“‘意识’与‘潜意识’是指人内心的一种主观状态。”〔3〕意识是指某人知道了某些情感、欲望或判断。潜意识则是某人不知其内在体验时的心理状态。主要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首先,潜意识包含着人性的真相。在弗罗姆看来,意识是虚妄想像的,而潜意识是真实的,包含着人性的一切真相。其次,潜意识是丰富和深密的。由于意识是容许通过社会制约的情感与思想,代表的只是人类社会模式化的小部分体验。所以意识不仅虚妄不实,而且还单薄浅显,代表的只是一个“偶然的社会人”。潜意识则不同,它包含着人类一切纯粹普遍性的观念,包含着人的全部潜能。再次,潜意识既受社会制约,同时又是超越社会的。第四,潜意识是人类获救的希望源泉。弗罗姆认为每一个个人都是“普遍的人”、“完整的人”,都具有人的全部潜能,人类的使命就是去实现这些潜能。但由于语言、逻辑、禁忌等“社会过滤器”的压抑作用,大部分潜能只存在于“潜意识”的领域。只要我们能化潜意识为意识,人就可以实现“普遍的人”的全部潜能,从而获得解放、自由和全面的发展。弗罗姆认为,弗洛伊德将潜意识看作是被压抑的本能欲望,人们只要认识了这些被压抑的冲动,就可以提高自我驾驭的能力。也就是说,弗洛伊德之所以要认识潜意识,其目的是要用理性去驾驭和控制潜意识的不良能量。弗罗姆认为,这种认识只局限在心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领域,并不能使人真正获得解救。而弗罗姆的目标是要拯救整体的人,而不仅仅是心理疾病的治疗。在弗罗姆看来,意识是虚妄想像的,没有显著的价值。潜意识则不同,它包含着人类一切潜能,最重要的是它包含着人性的良知。如果没有社会环境的压抑和扭曲,这些人性的良知就可以生长出来,召唤我们返回自身,成为彻底发展潜能的人。弗罗姆认为正常的人本身就有发展、成长、生产性的倾向,只有当社会环境缺乏生产性倾向、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时,人才会变得邪恶。但是弗洛姆主张用中国禅宗的办法和意识的悟力去发现自己的潜意识,这使得他的潜意识学说带有了神秘的宗教色彩,在认识的途径上导致了唯心主义。

马克思关于潜意识理论的内涵

马克思认为,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潜意识从本质上说也是人脑、通过感觉、知觉、记忆及思维等心理形式对个体实际生活经历的反映。但是它的形成有其自己的特殊性。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承认潜意识,而且认为潜意识也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对此,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指出:“从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中还可以描绘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反响的发展。甚至人们头脑中的模糊幻象也是他们的可以通过经验来确认的、与物质前提相联系的物质生活过程的必然升华物。”〔4〕在这里,马克思所说的“模糊幻象”包含着我们所说的潜意识。马克思认为,潜意识的本质从来源上也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但是有它自己的独特性,具体表现为:

一是在无意识状态下形成的潜意识心理。马克思把对心理活动能够清晰地察觉到的意识称为有意识。而把对自我心理活动的动因无法察觉到的意识称为潜意识。马克思的反映论认为:人在清醒的状态下,总要在众多的事物中选择一个或几个事物作为心理知觉的对象。作为心理知觉的对象在人的意识中就会清晰地突现出来,而其它的事物则变成了模糊的背景。这样,人在正常的壮态下,大脑中就等于输入了两种信号。一类是知觉的对象,它清晰可见、意义明确。另一类是以知觉的背景为信号,它以“模糊幻象”为基本特征。这种“模糊幻象”同样与我们正在进行的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感受建立起了相应的条件反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潜意识。由于心理背景的刺激物与心理感受之间的条件反射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建立起来的,于是便形成了人们的潜意识。如,人在明月当空的夜晚,与朋友闲暇散步,心情无限地舒缓、安逸。这时,由于人的心理活动主要指向了朋友,并感受着闲暇和安逸,因此,这是人的有意识心理活动。所以这一美好、幸福的信息也能有意识地回忆或再现出来。但是在这一环境中,作为心理背景的深蓝色的天空,也与当时人的感觉和心态建立起了相应的条件反射。因此,深蓝色也就具有了舒缓安逸的心理意义。但是由于这种意义是在无意识的心理背景中建立起来的,所以它也就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具有了潜意识的特征。同样,经过一夜的休息,早晨人们的精力一般较为充沛,迎着初升的太阳开始了新的一天。初升太阳的温暖和桔黄色作为心理活动的背景与早晨人们的积极心态建立了内在的联系,因此,桔黄色也就具有了积极向上、兴奋性的特征。于是,再当人们在生活中一看见桔黄色时,就会莫名其妙、自动化地反映出来了向上的心理意义。同样,夜晚的天空又是黑暗的,黑暗的夜晚会发生许多未知的事情,因此,黑色又具有了神秘、恐怖的含义。上述这些内容都是人们无意识的心理背景与人的内心感受之间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因此,便形成了人们的潜意识。同理,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反映到大脑中的背景色彩、背景语言、背景动作和背景形象和内容等都会与当事人的心态建立起内在的联系,形成了人们丰富多彩的潜意识。我们平时所讲的环境熏陶其实有两个作用,一是知觉对象直接强化着人们的有意识心理,二是知觉背景不自觉地强化着人们的潜意识心理。

二是心理能量的自发状态而表现的潜意识。导致人们心理活动的刺激动因,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第一,来源于有机体的内部刺激。如饱、饿、干渴等引起的心理活动。第二,来源于外部刺激。如危险的信号、社会的要求、亲人的希望等引起的心理活动。第三,来源

于主观的动机和愿望。如个人的想法、打算、理想和信念等引起的心理活动。第四,来源于个体内部的潜意识信号的刺激。马克思认为,大脑中最活跃的信号左右着人的心理状态,马克思说:“信仰不是别的,只不过是理性在人身中活跃的表现。”〔5〕最活跃的信号左右着心理活动的内容。在大脑中哪些信号最活跃呢?主要有:外界强刺激储存在大脑中的记忆,包括重大的创伤、对个人有重大影响的事件等;童年最深刻的记忆;大脑中反复强化的信号等等。强信号的主要特征是感觉和表象的鲜活性及情感体验的强烈性。因为这些信号的能量较强,在生活和工作中常常会自主兴奋,尤其是在人较为疲劳、压力较大或受到相关的刺激情况下,大脑的功能便会减弱、自我控制的意识也会下降。这时,这些强的信号就会绕过意识的控制、不自主地呈现出来,表现为潜意识。

三是自动化的心理习惯而导致的潜意识。在人们的生活中,由于长期地重复某一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便形成了自动化的反射模式。这些模式一旦建立起来,便形成了下意识的习惯。这些习惯往往不被意识所察觉,产生自动化的行为,表现为潜意识。另外,社会的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宗教和各种自然科学知识,它们本来是一种有意识的存在,如果个体经过长久的积淀,也会转入到大脑的深层,形成文化的潜意识。

四是暂时性遗忘而导致的潜意识。遗忘的学说有许多理论,其中一种理论认为:外界输入到大脑中的信息永远也不会消失,只是由于受到某种干扰后而不能提取。但是随着条件的转换或某种因素的刺激,遗忘的信息就会重新的浮现出来。因此,有些遗忘的信息尽管不能有意识地重现出来,用语言来描述。但是它仍然存留在大脑中,并以“模糊幻象”的形式起着相应的作用。马克思认为,潜意识主要是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心理反映,其主要特点是它的无意识性,但是对人的心理仍然起着较为重要的影响。当潜意识与当前所从事的心理活动相互协调时,潜意识就提高意识活动的效益。当潜意识与当前所从事的心理活动相矛盾时,潜意识则干扰其心理活动的效益。因此,正确地认识潜意识,恰当地处理好潜意识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才能更好地提高人类心理活动的效益。

马克思关于意识与潜意识辩证关系的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自然界中死的物体的相互作用包含着和谐和冲突;活的物体的相互作用则既包含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合作,也包含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斗争。”〔6〕马克思的这一思想深刻地揭示了意识与潜意识的辩证心理规律,具体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当人的潜意识和意识处于合作状态时,就会导致快乐和愉悦的心理,提高其心理活动的效益。人们的任何行为都不是单纯的有意识行为,而是有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它们之间的相互契合与斗争。首先,当人的潜意识与当前所从事的有意识活动相互协调时,有意识的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就会显得格外地顺畅和愉悦。所以

说,人们对所从事的活动要真爱,形成融合的心态,要善于用自己的有意识去调整自己的潜意识,使潜意识与有意识有机地相契合,这样才能使意识活动更加协调、灵活、恰当、合理地处理问题,提高心理活动的效益。其次,当人们所从事的有意识活动与人们大脑中所积淀的潜意识经验和愿望相一致时,人们便会产生相应的兴趣和爱好,为心理活动提供内在的动力。也就是说,当外界的刺激与潜意识的积淀相吻合时,内部的潜意识便会被激活,上升为显意识,表现为强烈的兴趣和爱好,为有意识活动提供良好的心理状态。再次,健康愉悦的心态可以触发人的潜意识与有意识契合,使潜意识和有意识的心理活动相互协调,达到最佳的效率状态。所以马克思认为,要善于处理好意识与潜意识的辩证关系,注重调整人们的心理状态,提高心理活动的效益。马克思在分析青年人的择业心理时指出:“每个人眼前都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至少他本人看来是伟大的,而且如果最深刻的信念,即内心深处的声音,认为这个目标是伟大的,那它实际上也是伟大的。”〔7〕在这里马克思所说的“内心深处的声音”就是人们的潜意识心理。所以马克思认为,只有当意识与潜意识相互协调、有机契合时,人的认识才能更加准确、可信和有效,心理活动才能处于最佳状态。

二是当人的潜意识和有意识处于“斗争”状态时,就会导致矛盾和焦虑的心理,干扰其心理活动。马克思认为,人的意识与潜意识即联合又斗争。当人的潜意识与意识相协调、契合时,潜意识为意识服务,提高心理活动的效益。当人的意识与内在的潜意识发生矛盾和冲突时,潜意识就会干扰其心理活动。轻者,降低其心理活动的效率,导致思维迟钝、记忆力减弱,或出现口误、笔误等问题。较为强烈的冲突则会导致个体的焦虑心理。焦虑心理问题的产生有许多原因,如对未来的担心、因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害怕坏的局面等等。但是意识与潜意识的内在冲突,往往是导致一个人焦虑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们应通过意识与潜意识的心理分析,不断地去化解个体内心中的矛盾和冲突,使意识和潜意识处于良好的和谐状态。

三是潜意识为意识的创造和决策提供直觉和灵感。人们大脑中活动的信号可以分为有意识与潜意识两大类。有意识对人的心理活动有着明确的感知,但是它只能加工有限的信息,而大量信息则储存在大脑深层次的潜意识中。有学者统计,人的大脑每秒钟只能接收14~15条有意识的信息,每天负载一般不超过8600万条的逻辑信息。而潜意识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可以在有意识的目标引导下,以直感和非逻辑的方式加工信息,这种方式就是潜意识的创造性活动。翻开科学发展的历史,许多科学的定律、定理、命题、假说和理论等,往往都有潜意识的功劳或潜意识的参与。爱因斯坦在谈及定律、命题时说:“物理学家的最高使命是要得到那些普遍的基本定律,由此世界体系就能用单纯的演绎法建立起来。要通向这些定律,并没有逻辑的道路只有通向那种以对经验的共鸣的理解为依据的直觉,才能得到这些定律。”〔8〕如量子力学奠基人普朗克发现量子论时,是受梦中一个又一个点冲击他的启示;

著名化学家凯库勒,受梦境中蛇头咬住自己尾巴构成一个环的启示,结果发现了苯分子的环状结构;爱因斯坦许多问题的解决,大多是在散步时豁然开朗的;我国科学家钱学森对航天工程的巨大贡献,与其夫人悠扬的琴声和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有着直接性的联系等。科学创造和技术发明的实践告诉我们,发现科学的真理是一种逻辑与非逻辑、线性与非线性、渐变性与突变性、清晰性与模糊性的辩证统一过程。它离不开幻想、直觉、灵感等这些潜意识因素。当某一积累达到一定的量,在缺少有意识干扰的条件下,潜意识就会自动地开启它的思维运作,把产生的灵感及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提供给有意识。

马克思潜意识学说的特点

马克思以反映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潜意识学说,与精神分析派的潜意识说比较起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社会性。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是由本我构成的,主要来源就是“力比多”。因此,它主要表现为本能的欲望和要求,是一个内在的“坏小孩”。所以弗洛伊德的潜意识说带有生物性、本能性和遗传性的特点。因此,在弗洛伊德的潜意识说中,潜意识与现实的超我永远是对立的,只能以口误、笔误和失误的形式出现。并且还需要自我去协调“超我”去适当地满足潜意识的要求,否则潜意识与意识的冲突就会导致心理疾病。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是人类“恶”的根源。马克思潜意识理论的根基是实践的反映论,因此,它具有社会性的特点。首先,从潜意识的形成上看,它主要来源于社会。这一思想不仅解决了潜意识理论的唯心和唯物问题,也为研究潜意识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否则,在人的生物领域永远也不能正确地回答人的潜意识。其次,从潜意识的具体内容上看,主要是个体实际经历的无意识反映。这一思想为正确、全面地分析人的潜意识提供了理论支持,并为解决这一问题找到了社会实践的必然联系。防止了个人的主观猜测和臆断,打破了潜意识在来源问题上的神秘色彩。

二是可训性。弗洛伊德把潜意识看成了人的本能愿望,主要靠自由联想去发现,而后靠自我意识去调控。所以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不能得到真正的改变,而只能靠自我意识去调控。荣格和弗罗姆虽然认为潜意识有社会性,但是他们都主张潜意识只能依靠自己的悟性,甚至用禅宗的办法去发现和调整。马克思认为,潜意识也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后天形成的。因此,它具有可塑性、可训性和可控性的特点。首先,反复强化可以改变人的潜意识。研究表明,一种心态反复强化21天,则会转化为人的潜意识,自动化地左右人的心理状态。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如果用凸透镜呈现倒立的世界,人们的感知就会产生倒立的混乱。必须经历21天的实践矫正,才能恢复其正常的心理习惯。因此,反复强21天人的心理状态就会进入人的潜意识系统,呈现出自动化的状态。其次,形象生动的信号强化激发人的潜意识。与潜意识沟通的方式主要是图像、符号和意向,而语言的逻辑作用较小。马克思认为,形象

的、生动的表象最容易激活大脑中相应的信号系统,主导着人的心理状态。马克思指出:“信仰不是别的,只不过是理性在人身中活跃的表现。”〔5〕因此,经常回忆或想象成功、自信的场面和表象,则可以启动个体成功的经验和机制。经常回想失败和焦虑的情境,则会使人不自觉地启动失败的经验和机制。再次,思想观念可以调节潜意识。潜意识既执行好的想法,也执行坏的想法。当你产生一种思想观念,这种思想观念的意义就会暗示相应的潜意识,按照思想观念的意向运作,这就是潜意识的工作方式。所以说,心态往往决定一切。

三是转换性。马克思认为,意识和潜意识不仅相互联系、相互斗争,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有意识通过不断的积累就转化为潜意识,潜意识在有意识意向和状态的引导下,会不自觉地为意识服务,并以直觉或灵感的形式转化为有意识。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2·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 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 ·学习理论,武装头脑,要努力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以指导实践下功夫 ·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之一的坚定信念,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辨别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 ·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3·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技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意义:·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违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2)物质世界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 (3)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4)从根本说上,世界上除了运动的物质,什么也没有。一切事物、现象的共同本质和本原是物质,意识和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6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就是要【 A 】 A.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B.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直接答案 C.把马克思主义当作现成的公式裁剪历史事实 D.一切从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出发 2.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D 】 A.丰富的 B.发展的 C.精神的 D.实践的 3.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及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是( B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B.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D.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 5.“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说【 D 】 A.规律仅仅存在于自然界 B.规律是无法认识和把握的 C.规律不具有客观普遍性 D.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6.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D 】 A.人的认识是先于经验而获得的 B.思维能够正确地认识现实世界 C.人的认识是从外部世界得来的 D.思维能够能动地认识现实世界 17.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实物构成上的比例是【 C 】 A.资本的有机构成 B.资本的价值构成 C.资本的技术构成 D.资本的数量构成

7.“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强调的是【 D 】 A.直接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 B.书本知识是根本不可靠的 C.间接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 D.真理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的 8.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真理的发展是一个【 C 】 A.从主观真理走向客观真理的过程 B.从局部真理走向全面真理的过程 C.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D.从具体真理走向抽象真理的过程 11.下列各项中,属于技术社会形态序列的是【 C 】 A.原始社会 B.封建社会 C.工业社会 D.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12.下列关于人的本质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D 】 A.人的本质不是后天的而是先天的 B.人的本质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 C.人的本质不是变化的而是永恒的 D.在阶级社会里人的本质是有阶级性的 13.群众路线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 A 】 A.一切为了群众 B.一切依靠群众 C.从群众中来 D.到群众中去 14.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的是【 C 】 A.人与人的关系 B.生产关系 C.人与自然的关系 D.交换关系 15.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B 】 A.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了价值增殖 B.货币所有者购买到劳动力商品 C.货币投入流通带来剩余价值 D.货币可以购买到生产资料 16.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属于【 A 】 A.不变资本 B.流通资本 C.可变资本 D.流动资本 4.下列选项中,表示要坚持适度原则的是【 C 】 A.因地制宜 B.对症下药 C.注意分寸 D.实事求是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 一、唯物的观点 1、世界是物质的(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绝对、无限;相对、有限的统一) 3、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可知论 二、辩证的观点 1、世界不是既成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恩格斯)——辩证法基本思想 2、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辩证法总特征 3、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①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普遍性、特殊性;内因、外因;主要方面、次要方面;主要矛盾、次要矛盾。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②质量互变规律:质、量、度。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③否定之否定规律: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4、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原因、结果;必然性、偶然性;可能性、现实性;内容、形式;本质、现象 三、实践的观点 1、客观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基本特点 2、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3、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飞跃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4、真理:客观性;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 四、实事求是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党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五、生产力是最革命因素的观点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六、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的观点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七、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 群众路线——党的根本路线——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八、阶级的观点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九、资本主义一定要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观点 1、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 2、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剩余价值规律 3、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条件:人(工人阶级)、财(社会财富)、物(社会化大生产) 十、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高理想的观点 1、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共产主义的性质:①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②实行社会公有制和按需分配;③经济的计划调节管理和商品经济的消失;④阶级的消灭和国家自行灭亡;⑤精神境界极大提高;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⑦全人类的彻底解放。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综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综述 唯物论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是不依赖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人类改造自然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必须以承认自然和社会的客观存在为前提。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物质,而且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有效改造世界的立足点。 立足国情,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坚持唯物主义的重要表现。我们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法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种多样的。 现象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叫因果联系。把握因果联系,才能提高活动的自觉性。 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的关系,是客观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重要形式。办事情既要从整体着眼,又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事物的普遍联系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发展是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的过程。判断新事物的标准,就是看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无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要把事物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发展。 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定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思想路线。 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矛盾双方既互相排斥,又互相依存,并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正确对待矛盾,首先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还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两点论,防止片面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要重点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 一:马克思主义来源与创新 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创新: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他们在这一时期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作了分析批判,对资本主义时代发展提出的理论课题作了科学的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阐明了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二: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什么 马克思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四: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五: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六: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这是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而言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第一章 一: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的定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 三: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论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四:联系特征 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最后,联系具有多样性。 1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观点作者:国家宗教事务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编 出版者: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12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宗教问题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完善的。它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宗教问题的基本理论,它的实践基础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宗教工作实践。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察分析宗教现象和宗教问题,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 一是对宗教的认识和分析不能仅从宗教本身出发,不能单纯用精神性的因素去解释宗教现象,要到宗教所赖以生存的社会经济基础中去寻找宗教的根源和本质,要从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出发来认识和说明宗教。二是社会的发展决定着宗教的发展,只有结合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才能找到宗教发展的客观规律。三是作为远离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宗教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能动性,要认识到宗教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经济社会生活的影响和作用,认识并把握其规律,从而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作用。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观点,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宗教的本质、宗教的产生和发展、宗教产生和存在的根源及其消亡条件、宗教的社会作用,以及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待宗教的基本态度和原则等。这些基本观点,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宗教问题上的立场、观点、方法,是它的精髓。 宗教的本质 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这种反映采取了幻想的方式。宗教以超自然、超人间力量的形式反映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并把这种力量神圣化,使之成为主宰人们日常生活的支配力量,这是宗教之为宗教的根本,是一切宗教的基本特征和本质规定。宗教作为远离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相对独立性较大,经济基础对它的决定性作用以及它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往往同政治、法律、道德等因素相交织,使宗教问题的复杂性突现。 宗教的产生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主张在社会历史中探寻宗教的起源,认为宗教是在原始时代从人们关于他们自身的自然和周围的外部自然的原始观念中产生的。在原始时代,人们还完全不知道自己身体的构造,并且受梦中景象的影响,于是就产生一种观念:他们的思维和感觉不是他们身体的活动,而是一种独特的、寓于这个身体之中而在人死亡时就离开身体的灵魂的活动。由于十分相似的原因,通过自然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绪论_题库(含答案)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 A.马克思B.爱因斯坦C.达尔文D.牛顿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3.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 A.不仅指马克思思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 A.马克思思格斯创立时期的经典理论 B.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它的发展 C.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5.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 A.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 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 A. 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8.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 ) A.马克思B.亚当?斯密 C.大卫?李嘉图D.威廉?配第 9.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指( ) 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 10. 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A. 合理内核 B. 基本内核 C. 精髓 D. 核心 11.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最直接的理论基础是() A. 古希腊哲学 B. 近代欧洲哲学 C. 德国古典哲学 D.英国经验论哲学 12.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讽刺家”的是( ) A. 费尔巴哈B.傅立叶C.欧文D.圣西门 13.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 ) A.德国D.奥地利C. 中国D.俄国 14.“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 A.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15.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 A.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科学性 C.阶级性 D.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16.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 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必背考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①从它的创立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②从它的阶级属性上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③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3.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 4.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5.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原因:①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以总结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最新成就为依据的、关于整个物质世界的科学图景,从根本上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6.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①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②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③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7.马克思主义重要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①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③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8.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共产主义。 9.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10.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11.方法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12.哲学: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13.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两大类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内容复习(2013年修订版) 一、绪论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什么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2-3页) (1)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是由一系列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②狭义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创造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③广义的马克思主义:既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创造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等对其继承和发展,推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它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特征,体现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3)①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②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③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上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4)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既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创造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等对其继承和发展,推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是什么?(4-8页)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历史条件: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要求 (2)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马克思主义是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德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的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趋势和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①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②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③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科学社会主义

5、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根本要求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根本要求 习近平 今天,我围绕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谈一些自己的体会和认识,与同志们交流。 一、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高思想理论水平的根本要求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这个问题,进一步提出党员领导干部要作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表率。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贯穿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的精髓所在。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才能从根本上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和辨别是非能力,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才能全面、正确地理解和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各项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新胜利而奋斗;也才能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克服和避免摇摆性、片面性、盲目性,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因此,我们党郑重提出的党员领导干部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要求,既要求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这一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又要求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留给我们的传家宝。毛泽东同志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论联合政府》等著作,就是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写出来的指导中国革命的重要著作。1938年10月,他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时明确指出,我们“不但应当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他们研究广泛的真实生活和革命经验所得出的关于一般规律的结论,而且应当学习他们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他1941年在《改造我们的学习》这篇重要文献中,针对当时党内存在的理论脱离实际、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严重问题,再次指出许多同志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只会片面地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个别词句,而不会运用他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具体地研究中国的现状和中国的历史,具体地分析中国革命问题和解决中国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笔记(全)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最新整理)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单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多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近代自然科学取得三大发现新成就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已经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弃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 (多选)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考试大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 (多选)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它们代表了19世纪上半叶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单选)黑格尔最卓越的贡献是辩证法,他是哲学史上第一个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 有意识地叙述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哲学家。

(单选)费尔马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位代表,是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 (单选)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来没有完全赞同和接受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只是吸收了他的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同时摒充了他的抽象的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清除了他的理论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杂质。 (单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欧洲哲学的全部积极内容,其中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多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哲学存在两个分离:一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二是唯物主义自然马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相分离。 (单选)英国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完成于英国工业革命后的19世纪初,创始人是威廉。配第,中间经济亚当。斯密的发展,到大卫。李嘉图结束。 (多选)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指19世纪上半叶以对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多选)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这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坚定的自然科学基础。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多选)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者。马克思1845年春天写作的《关于费尔马哈的提纲》和马克思、恩格斯1845-1846年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是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 学院:刑事侦查学院 专业:刑事科学技术年级:2011级 姓名:方宁馨学号:2011052202

摘要: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下,尤其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如潮水般涌人的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使一些大学生的理想变得模糊。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由一系列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理论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只有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才能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价值,当代大学生,现实意义 毛主席曾经说过:“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 目前,在一些大学生中存在着轻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有些同学认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本没有必要,以后也用不上,只要考试能过就行了。特别是在一些理工科院校中,同学们甚至认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马克思主义哲学没有用处。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很多大学生都不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这在当前的高校教育中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 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恩格斯适应时代和实践的要求,在批判和改造以往哲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而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的大厦的根基,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入学习,我们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哲学知识,同时,也为构造自己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找到了正确的方向,让我们开始运用哲学的两面性的观点去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和解决问题,找出共性和个性,处理好共性和个性,从而让自己的目光是全面的。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价值 (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正如列宁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工人阶级。”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之所以成为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因为它是完备深刻而无片面性的学所。 第二,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史历史唯物主义的建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证实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此基础上,马克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理论特征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理论特征,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 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也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品质特征。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首先,这种品质特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性是最根本的。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正是科学性的必然要求。其次,这种品质特征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表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与时俱进就是马克思主义根据的变化,尊重和遵循客观规律,不断超越前人和自己的认识过程。所以,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与时俱进的根本要求。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创新就是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认识和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会突破我们。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坚持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是与时俱进品质应有的内涵和社会前进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长期的艰巨过程。儒学范围内的实事求是主要指治学态度和方法,但当时也没有得到大多数学者的共识。因为客观事物,包括自然和社会在不断变化发展,要坚持实事求是就要不断地解放思想,不断地实事求是,不断地解决新问题。坚持实事求是,关键是理论联系实际。道理上承认实事求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能否在实际行动中也坚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全党要坚持,党的领导机关要坚持,每个党员也应该坚持。选择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根据我国具体实际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90年来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指出:“事实充分证明,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党90年的历史,就是在风云激荡中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在风险考验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我们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解决改革、建设、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胜利前进。 怎样认识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 一、选择、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决定的 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90年来,我们党之所以始终毫不动摇地选择、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说,是由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决定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是由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部分组成的思想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科学性和真理性,关键在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历史观和价值观是科学的,能够正确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实践,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思想武器。尽管马克思主义诞生至今已经160多年,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一些具体论断需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但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并没有过时,马克思主义始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借鉴和吸收了世界上最先进、最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晶。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思想体系,是在广泛借鉴和吸收一切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比如,马克思主义在创立时就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⑴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⑵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⑶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上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首先,从真理的本性来看,他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所谓检验着你,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程度。由此可见,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不能是主观认识本身,也不能是客观事物。只有那种能够把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联系和沟通起来,从而使人们能够把二者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真理与谬误的关系真理的发展也是经过谬论的斗争来实现的,真理和谬论是相比对而存在的,没有真理就没有谬论。在确定的对象和范围内,与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与对象不符合的认识就是谬误。一种认识不能在确定的条件下既是真理又是谬误,在确定的对象和范围内,真理与谬误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客观性一是指真理内容的客观性,即真理中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真理是一元的,对于特定的客体而言,真理只有一个。二是指真理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即真理之所以是真理并不是因为某位天才人物决断而是实践检验的结果,而实践本身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性活动。绝对性:是指真理的内容表明了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相对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其基本要素包括: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劳动对象、劳动者。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的重要因素。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这种前提决定的。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构成二者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内在联系构成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关系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两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物质和运动密不可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也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的能力和活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基本观点主要包括: 一、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 1、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发展观的哲学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由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构成的,它是观察问题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辨证唯物主义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本质和一般规律,把辨证唯物主义运用到社会历史领域,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它是科学发展观的直接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问题的基本观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是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的有机整体和复杂系统。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马克思在定义“社会”时曾指出:“生产关系总和起来就构成所谓社会关系,构成所谓社会”。他反对把社会看作是单个人的简单相加,主张把社会看作是个人相互联系的总和,是由个人组成的有机整体。马克思还认为,社会有机体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他指出:“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由此可见,马克思把社会看作是一个有相互联系的诸要素组成的整体系统,并遵循一定的规律而发展。 第一、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是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认为共产主义是“个人的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不再 是一句空话的唯一的社会”。1在《共产党宣言》中,做出“各个人的自由发展为一切人自 由发展的条件”的理论概括。2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强调“建立在个人全面 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3在《资本 论》中,更明确地把共产主义表述为“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 式”。4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把人的自 由全面发展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目的:“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 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 发展的条件。”③人的全面发展,实际上就是符合人的本质和需要的发展,就是 让每个人的创造能力和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主义 者的目的是……把社会组织成这样:使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完全自由地发展和 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①马克思强调,在未来的社会中,“社会化的人, 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 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 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⑤为此,马 克思主张通过阶级的解放、社会的解放,最终达到人的解放,实现人的自由而全 面发展。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30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6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4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73 ⑤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926一927 马克思恩格斯深切地关注人的发展、全人类的前途和命运, 把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全人类的解放,作为自己毕生研究的主 题和为之奋斗的最高目标。他们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出 发,批驳了资本主义社会所造成的人的片面、畸形的发展,把人 的发展问题提到了重要地位,科学论述了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 的必然性及其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他们看来,社会发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51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49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年。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10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4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根本要求

今天,我围绕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谈一些自己的体会和认识,与同志们交流。 一、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高思想理论水平的根本要求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这个问题,进一步提出党员领导干部要作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表率。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贯穿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的精髓所在。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才能从根本上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和辨别是非能力,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才能全面、正确地理解和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各项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也才能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克服和避免摇摆性、片面性、盲目性,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因此,我们党郑重提出的党员领导干部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要求,既要求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这一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又要求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留给我们的传家宝。毛泽东同志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论联合政府》等著作,就是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写出来的指导中国革命的重要著作。1938年10月,他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时明确指出,我们“不但应当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他们研究广泛的真实生活和革命经验所得出的关于一般规律的结论,而且应当学习他们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他1941年在《改造我们的学习》这篇重要文献中,针对当时党内存在的理论脱离实际、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严重问题,再次指出许多同志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只会片面地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个别词句,而不会运用他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具体地研究中国的现状和中国的历史,具体地分析中国革命问题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那一年中央还作出决定,“号召我们的同志学习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真地研究中国的历史,研究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对每一问题要根据详细的材料加以具体的分析,然后引出理论性的结论来。”毛泽东同志说:“这个责任是担在我们的身上。”毛泽东同志关于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重要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指针。 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时指出:我们“主要的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是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如果不同实际情况相结合,就没有生命力了”。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学习理论,关键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和解决问题,提高辩证思维的能力,防止形而上学和片面性。”胡锦涛同志指出:“高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 1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