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十六章所得税-所得税会计概述

第十六章所得税-所得税会计概述

第十六章所得税-所得税会计概述
第十六章所得税-所得税会计概述

2015年全国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内部资料

中级会计实务

第十六章 所得税

知识点:所得税会计概述

● 详细描述:

预备知识:应交所得税的计算

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一)纳税调整增加额

1.按会计准则规定核算时不作为收益计入财务报表,但在计算应纳税所

得额时作为收益需要交纳所得税。

☆甲公司2015年税前会计利润为720万元,2015年12月12日向A公司销售一批商品,开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销售价格为2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34万元,款项尚未收到;该批商品成本为120万元。甲公司在销售时已知A公司资金周转发生困难,但为了减少存货积压,同时也为了维持与A公司长期建立的商业关系,甲公司仍将商品发往A公司且办妥托收手续。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不考虑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应交所得税=[720+(200-120)]×25%=200(万元)。

2.按会计准则规定核算时确认为费用或损失计入财务报表,但在计算应

纳税所得额时则不允许扣减。

☆乙公司2015年税前会计利润为780万元,2015年12月31日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万元。乙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不考虑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应交所得税=(780+20)×25%=200(万元)。

(二)纳税调整减少额

1.按会计准则规定核算时作为收益计入财务报表,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

额时不确认为收益。

☆丙公司2015年税前会计利润为820万元,2015年取得国债利息收入20万元。丙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不考虑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应交所得税=(820-20)×25%=200(万元)。

2.按会计准则规定核算时不确认为费用或损失,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则允许扣减。

☆丁公司2015年税前会计利润为820万元,2015年发生研究阶段支出

40万元计入管理费用。丁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不考虑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应交所得税=(820-40×50%)×25%=200(万元)。

所得税会计概述:

(一)所得税会计的特点

所得税会计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异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准则规范的是资产负债表中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减少未来期间应交所得税的暂时性差异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未来期间应交所得税的暂时性差异形成递延所得税负债。

【举例1】某企业2015年12月1日取得一批存货,成本为100万元。2015年12月31日,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万元。税法规定,企业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在发生实质性损失时允许税前扣除。2016年将上述存货全部对外销售,2016年由税前会计利润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纳税调整减少20万元,由此2016年会少交所得税的金额=20×25%=5(万元)。

【答案】

站在2015年12月31日看,由于此项存货的存在,以后期间会少交所得税5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5万元。

即,2015年12月31日,存货的账面价值=100-20=80(万元),存货的计税基础为100万元。

由于存货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不一致,产生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从而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资产。

【举例2】某企业2015年12月31日预提产品质量保证费用100万元

,2016年实际发生产品质量保证费用100万元。税法规定,企业计提的产品质量保证费用在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扣除。2016年由税前会计利润计算应纳

税所得额时应纳税调减100万元,2016年少交所得税的金额=100×25%=25(万元)。

【答案】

站在2015年12月31日看,以后期间会少交所得税25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25万元。

即:2015年12月31日,负债(预计负债)账面价值为100万元,负债(预计负债)计税基础为0。

由于预计负债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不一致,产生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从而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资产。

(二)所得税会计核算的一般程序

所得税核算程序如下图所示:

例题:

1.不考虑递延所得税对资本公积、商誉等特殊情况的影响,采用资产负债表

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的情况下,不能使所得税费用减少的因素有()。

A.本期转回的暂时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借方发生额

B.本期应交的所得税

C.本期由于暂时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借方发生额

D.本期转回的暂时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贷方发生额

正确答案:B,D

解析:本期应交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资产贷方发生额会增加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负债借方发生额和递延所得税资产借方发生额会减少所得税费用。

2.关于所得税的表述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本期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发生额不一定会影响利润总额

B.企业应将所有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

C.负债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D.资产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正确答案:A,C,D

解析:本期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发生额可能计人资本公积和商誉,选项A正确;有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并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如免税合并产生的商誉等,选项B错误。

3.下列关于所得税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本期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发生额不一定会影响本期所得税费用

B.企业应将所有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

C.企业应将所有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D.资产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正确答案:A,D

解析:,选项A,本期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发生额可能计入资本公积和商誉,不影响当期所得税费用;对于选项B、C,有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并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有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也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4.下列各项资产和负债中,因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一致形成暂时性差异的有()。

A.交易性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小于初始确认金额

B.已计提减值准备的投资性房地产

C.已确认公允价值变动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D.因违反税法规定应缴纳但尚未缴纳的滞纳金

正确答案:A,B,C

解析:选项A,负倩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会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选项B,企业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在发生实质性损失之前税法不承认,因此不允

许税前扣除,资产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会形成暂时性差异;选项C,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公允价值的变动税法上也不承认,会形成暂时性差异;选项D,因违反税法规定应缴纳但尚未缴纳的滞纳金是企业的负债,税法不允许扣除,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相等,不产生暂时性差异。

5.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产生暂时性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会计和税法对资产的入账价值不同所产生的。()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解析:资产在初始确认时的入账价值,税法一般是认可的,资产的暂时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续计量过程中会计准则规定与税法规定不同而引起的。

6.下列关于计税基础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计税基础等于初始确认成本

B.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不考虑减值准备

C.预计负债的计税基础均为0

D.应付职工薪酬的计税基础通常等于账面价值

正确答案:C

解析:选项C,如果预计负债的相关支出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扣除,则计税基础=0,如果不允许税前扣除,则计税基础=账面价值。

7.甲公司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适用所得税税率为25%。2014年末甲公司存货的账面余额是500万元,可变现净值为400万元,存货跌价准备的期初余额为20万元。假设不考虑其他因素,则甲公司2014年末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是()万元。

A.25

B.20

C.5

D.-25

正确答案:B

解析:2014年末存货发生减值,计提减值后的账面价值=400万元,计税基础=500万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余额为100万元,则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100X25%=25(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余额=20X25%=5(万元),所以

当期应计提金额=25-5=20(万元)。

8.下列交易或事项中,可能会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有()。

A.企业一项固定资产,会计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税法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折旧年限相同

B.因违反相关法规被处罚的罚款

C.企业发生的税法允许税前弥补的亏损额

D.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发生公允价值变动

正确答案:A,D

解析:选项B,税法不允许税前扣除,产生的是非暂时性差异;选项C,产生的是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9.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会减少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暂时性差异。()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解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会增加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暂时性差异,而不是减少应纳税所得额。

10.资产和负债项目,如果其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均会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解析:负债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11.未作为资产和负债确认的项因,如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确定其计税基础

,则该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属于暂时性差异。(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解析:

12.下列各项中,能够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有()

A.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的资产

B.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的负债

C.超过税法扣除标准的业务宣传费

D.按税法规定可以结转以后年度的为弥补亏损

正确答案:A,B

解析: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计税基础,会计和税法总计允许扣除金额一样,都是原购入成本, 现在税法允许扣除多导致计税基础小 ,以后期间税法会允许扣除少, 是以后多缴税, 应纳税差异;负债和资产相反,负债账面价值低于计税基础是应纳税差异。

企业会计准则操作指南——所得税-会计继续教育试题及答案教案资料

一、单选题 1、下列事项中,在确认递延所得税时,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是( C )。 A、因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时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B、因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与税法折旧年限的不一致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C、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暂时性变动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D、因企业合并时购买方资产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不一致而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A B C D 2、下列关于无形资产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C )。 A、内部研究开发形成无形资产的加计摊销额属于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B、内部研究开发形成无形资产的加计摊销额属于非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C、内部研究开发形成无形资产的加计摊销额属于暂时性差异,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D、内部研究开发形成无形资产的加计摊销额属于非暂时性差异,不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A B C D 3、下列各项目,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做纳税调增的是( C )。 A、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加计摊销 B、坏账准备的转回 C、期末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升 D、确认交易性金融负债公允价值上升 A B C D 4、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的规定,下列资产、负债项目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不得确认递延所得税的是( C )。 A、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B、期末按公允价值调增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 C、因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初始确认的商誉 D、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务确认的预计负债

A B C D 5、下列事项会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但是不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是( A )。 A 、自行研发无形资产资本化金额按照150%加计摊销 B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小于初始入账成本 C 、交易性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大于初始入账成本 D 、以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计提减值准备 A B C D 6、下列各项负债中,计税基础为零的是( C )。 A 、因欠税产生的应交税款滞纳金 B 、因购入存货形成的应付账款 C 、因确认保修费用形成的预计负债 D 、为职工计提的应付养老保险金 A B C D 7、下列关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所得税影响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D )。 A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B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计算应交所得税时不做纳税调整 C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处置时取得价款与初始成本的差额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D 、根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产生的暂时性差异确认的递延所得税,应当计入所得税费用 A B C D 8、下列业务中涉及的差异,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是( C )。 A 、企业持有一项固定资产,会计规定按10年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税法按8年采用直线法

第一章 会计电算化概述

第一章会计电算化概述 第一讲会计电算化简介 一、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信息化的初级阶段,是会计信息化的基础工作。 【例题·判断题】在电子计算机日益普及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况下,会计信息化成为会计发展的大趋势。() 『正确答案』√ 【例题·多选题】下列有关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化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信息化的基础工作 B.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的初级阶段 C.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信息化的初级阶段 D.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的基础工作 『正确答案』AC 『答案解析』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信息化的初级阶段,是会计信息化的基础工作。 【例题·判断题】会计信息化是在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基础上,以构建和实施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为指引,集成管理企业的各种资源和信息。() 『正确答案』√ 二、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四阶段及特点 【要求】掌握四个阶段的名称,以及每个阶段对应的主要内容(驴唇要对马嘴)。 【例题·单选题】在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过程中,适应会计准则制度的发展要求引入会计专业判断的阶段是()。 A.渗透融合阶段 B.探索起步阶段 C.集成管理阶段 D.推广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A

(一)模拟手工记账的探索起步 1.时间:20世纪80年代起步(掌握)。 表现:主要处于(实验试点)(理论研究)阶段。 2.特征:并没有主动将其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3.事件:这时期的会计核算软件,实质上是将电子计算机作为一个高级的计算工具 用于会计领域。 确定了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的评审制度和标准。 4.缺点: 系统开发的目标是使会计人员摆脱手工账务处理过程中繁杂易错的重复劳动,在其应用过程中还不能实现最大限度的数据共享,容易造成电算化会计数据资源的浪费,也无法使实现电算化的会计信息与企业其他信息系统进行有效融合,从而在企业内部造成一个个信息“孤岛”。 【例题·判断题】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1981年8月,长春一汽,提出电算化概念。 【例题·多选题】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在20世纪80年代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A.大力推广 B.总结提高 C.理论研究 D.实验试点 『正确答案』CD 【例题·单选题】将电子计算机作为高级计算工具应用于会计领域的阶段是()。 A.渗透融合阶段 B.探索起步阶段 C.推广发展阶段 D.集成管理阶段 『正确答案』B 【例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中最容易造成信息孤岛的是()。 A.模拟手工记账 B.与其他业务结合 C.引入会计专业判断 D.与内控相结合建立ERP系统 『正确答案』A (二)与其他业务结合的推广发展 1.时间:20世纪90年代 2.特征:企业积极研究对传统会计组织的业务处理流程的重新调整,从而实现企业内部以会计核算系统为核心的信息集成化,在企业组织内部实现会计信息和业务信息的一体化。 3.事件:企业开始将单项会计核算业务电算化整合、扩展为全面电算化,将企业内部的信息“孤岛”与企业连接起来。 【例题·多选题】下列有关会计信息化推广发展阶段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实现会计管理和会计工作的信息化 B.实现以会计核算系统为核心的信息集成化 C.实现了由单机应用向局域网应用的转变 D.实现会计信息和业务信息的有效共享和利用 『正确答案』BD 【例题·单选题】企业开始将单项会计核算业务电算化统合扩展为全面电算化的阶段是()。 A.探索起步阶段 B.渗透融合阶段 C.推广发展阶段 D.集成管理阶段

关于新会计准则-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关于新会计准则-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执行,并将逐步在其他企业中开始实施。现就《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以下简称《所得税准则》)与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对所得税务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进行比较分析。 一、采用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的差别: 《所得税准则》规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采用应付税款法或者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核算。 《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小企业应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所得税。 即《企业会计制度》允许企业选择采用应付税款法、纳税影响会计法(包括递延法和利润表债务法),而《小企业会计制度》只允许采用应付税款法,《所得税准则》只允许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 二、不同会计核算方法的主要差别 应付税款法,是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产生的差异在当期确认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该方法不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按照当期计算的应交所得税确认为当期所得税费用。在这种方法下,当期所得税费用等于当期应交的所得税。 纳税影响会计法,是将本期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的会计处理方法。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所得税被视为企业在获得收益时发生的一项费用,并随同有关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同一期间内,以达到收入和费用的配比。在具体运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时,税率变动情况下的会计处理有两种可供选择的方法,即递延法和债务法。采用递延法核算时,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不需要对原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进行调整,但是,在转回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时,按照原所得税率计算转回;

第一章会计电算化概述

第一章会计电算化概述 一、会计电算化 (一)会计电算化的概念 会计电算化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以下简称计算机)为主体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广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与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训、会计电算化的宏观规划、会计电算化的制度建设、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的培育与发展等。 (二)会计电算化的作用 (1)提高会计数据处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提高会计核算的水平和质量,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 (2)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使财务会计管理由事后管理向事中控制、事先预测转变,为管理信息化打下基础; (3)推动会计技术、方法、理论创新和观念更新,促进会计工作进一步发展。 (三)会计电算化的管理体制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管理体制是:财政部管理全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地方各级财政部门管理本地区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各单位在遵循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和财政部门会计电算化发展规划的前提下,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具体组织实施本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工作。 财政部门管理会计电算化的基本任务是:制定会计电算化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制定会计电算化法规制度,对会计核算软件及生成的会计资料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情况实施监督;促进各单位逐步实现会计电算化,提高会计工作水平;组织开展会计电算化人才培训。 二、会计核算软件 (一)会计核算软件的概念 会计核算软件是指专门用于会计核算工作的计算机应用软件,包括采用各种计算机语言编制的用于会计核算工作的计算机程序。凡是具备相对独立完成会计数据输入、处理和输出功能模块的软件,如账务处理、固定资产核算、工资核算软件等,均可视为会计核算软件。 企业应用的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sPlanning,简称ERP)软件中用于处理会计核算数据部分的模块,也属于会计核算软件畴。 (二)会计核算软件的分类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 ——所得税》应用指南 一、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的,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的,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一)资产的计税基础 本准则第五条规定,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 通常情况下,资产在取得时其入账价值与计税基础是相同的,后续计量过程中因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与税法规定不同,可能产生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的差异。 比如,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应以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如果按照税法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即其计税基础保持不变,则产生了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假定某企业持有一项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为1000万元,期末公允价值为1500万元,如计税基础仍维持1000万元不变,该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500万元即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二)负债的计税基础 本准则第六条规定,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等负债的确认和偿还,通常不会对当期损益和应纳税所得额产生影响,其计税基础即为账面价值。但在某些情况下,负债的确认可能会影响损益,并影响不同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使其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之间产生差额。比如,上述企业因某事项在当期确认了100万元负债,计入当期损益。假定按照税法规定,与确认该负债相关的费用,在实际发生时准予税前扣除,该负债的计税基础为零,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企业应于资产负债表日,分析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两者之间存在差异的,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及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企业合并等特殊交易或事项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应于购买日比较其入账价值与计税基础,按照本准则规定计算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二、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按照暂时性差异与适用所得税税率计算的结果,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以及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本准则第十一条至第十三条规定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情况除外。沿用上述举例,假定该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不存在

第65讲_所得税会计概述

第十三章所得税 本章考情分析 项目内容 主要变 化 ( 1 )删除“特殊交易或事项产生的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相关的知 识点表述; ( 2 )删除“与子公司、联营企业、合营企业投资等相关的暂时性差 异” 相关的知识点表述; ( 3 )删除“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产生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 税” 相关的知识点表述; ( 4 )删除“与企业合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 相关的知识点表述 考试形 式 本章在考试中既可以单独出题,也可以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前期差 错更正等结合出题。本章曾在多年考试中以主观题考察, 2017 年、 2018年、 2019年连续涉及综合题考点 目录 第一节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 第二节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与计量 第三节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基本知识链接 应交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 税前会计利润 +纳税调整增加额 -纳税调整减少额 【小新点】“所得税费用”与“递延所得税负债” 同增同减,与“递延所得税资产” 增减相反。 基本知识思路引导 【核心思路】将资产看做“收入”,将负债看做“费用”。

第一节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 一、所得税会计概述 二、资产的计税基础 三、负债的计税基础 四、暂时性差异 一、所得税会计概述 所得税会计是研究处理会计收益和应税收益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企业会计准则第 18号——所得税》采用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 在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的情况下,企业一般应于每一资产负债表日进行所得税核算。企业进行所得税核算时一般应遵循以下程序 : 1.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定资产负债表中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外的其他资产和负债项目的账面价值。 【提示】确定账面价值时应注意“备抵科目”。 2.按照会计准则中对于资产和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方法,以适用的税收法规为基础,确定资产负债表中有关资产、负债项目的计税基础。 【提示】税法“计税基础”可能与会计“账面价值”不一致。 【小新点】应补提的 =应有金额 -已提的( >0补提, <0冲减) 【举例】 假设资产负债表日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为变),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为 60万元:100万元,企业所得税税率预期不变为25%(预期不

会计电算化概述

第一章会计电算化概述 第一节会计电算化简介 本节要点 会计电算化的含义及其特征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阶段 会计电算化的作用 会计信息化 会计软件 ERP与ERP系统 会计信息系统 XBRL 主要内容 会计电算化 一、会计电算化的含义(经济越重要,会计越重要) 1、狭义的会计电算化: 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具体来说,就是利用会计软件,指挥各种计算机设备替代手工完成或完成在手工下很难完成,甚至无法完成的会计工作的过程。 2、广义的会计电算化: 是指与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会计电算化的宏观规划,会计电算化的制度建设,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的培育与发展等。 3、站在会计人员角度: 由专业人员编制会计软件,由会计人员及有关操作人员操作会计数据,指挥计算机替代人工来完成会计工作的活动。 4、会计电算化的目标,即用会计电算化工作所要完成的任务,是通过现代化的手段,提高会计工作地位,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促进管理的现代化,提高经济效益。目前的会计电算化已经发展成为一门融科学计算、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学为一体的新型科学和实用技术。 5、随着会计电算化内容的日益广泛,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归纳。按照会计电算

化的层次和提供信息的深度,一般将其分为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会计核算电算化、会计管理电算化和会计决策电算化。 会计核算电算化:是会计电算化的初级阶段 会计管理电算化:在会计核算电算化的基础上,利用会计核算系统提供的数据和其他有关信息,借助计算机会计管理软件提供的功能和其他信息,帮助财会人员合理地规划和运用资金,已达到节约生产成本和费用开支,最终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会计决策电算化:会计电算化的高级阶段。(注意决策支持系统,辅助人们进行决策,而不是替代人们进行决策) 二、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阶段(13年的教材是4大阶段,14年的是3大阶段) (一)模拟手工记账的探索起步阶段(单项会计业务处理阶段) 1、会计电算化的初级阶段 2、目标:会计核算电算化 3、内容:利用计算机替代手工成批处理大量数据(即各项会计核算任务,设置会计科目、填制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编制报表等内容)。 4、基本特征:程序简单,程序和数据相互联系,无数据管理 (二)与其他业务结合的推广发展(会计业务综合处理阶段) 1、会计电算化的丰富发展阶段 2、完整的会计核算软件系统: 账务处理、报表处理、往来管理、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材料核算、成本核算、销售核算。 3、内容:企业其他部门的日常核算纳入计算机管理,与会计电算化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一套完整的会计核算系统。 4、基本特征:程序已构成一个系统,以文件来实现一定的数据管理,程序和数据相互独立,使用灵活。 (三)构建会计信息系统的初中级阶段+与内控相结合建立ERP系统的集成管理(管理信息系统阶段 构建会计信息系统的初中级阶段(引入会计专业判断的渗透融合阶段) 1、会计电算化的高级阶段 2、目标:实现会计管理的电算化 3、内容:这一阶段要在会计核算电算化提供信息的基础上,结合其他数据和信息,借助于

第1章 会计电算化概述

第1章会计电算化概述 一、单选题 1、在()年,我国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会计电算化”的概念。 A、1954 B、1979 C、1981 D、1995 2、在会计软件中,()子系统处于核心地位。 A、账务处理 B、工资核算 C、报表管理 D、固定资产核算 3、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和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工作目标( )。 A、完全相同 B、完全不同 C、不完全相同 D、处理流程相同处理方法不同 4、总账系统与成本核算系统之间存在()。 A、单向发送数据 B、单向接收数据 C、双向传递数据 D、不能传递数据 5、会计电算化改变了( )。 A、会计准则 B、会计目标 C、会计工具 D、会计主体 6、最早将计算机引入到会计数据处理的项目是( )。 A、账务数据处理 B、固定资产数据处理 C、工资数据处理 D、报表数据处理 7、使用会计软件最基本的目的是()。 A、提高单位的总体管理水平 B、替代手工进行会计核算工作 C、简化账务处理流程 D、减少会计部门的人员编制 8、会计电算化是通过()替代手工完成或手工很难完成的会计工作。 A、会计软件 B、计算机 C、会计软件指挥计算机 D、系统软件指挥计算机 9、财政部于()制定并印发了我国第一个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 A、1990年 B、1994年 C、1989年 D、1995年 10、()是一切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基础。 A、会计管理电算化 B、会计核算电算化 C、会计决策电算化 D、会计流程电算化 二、多选题 1、会计电算化按其功能层次分,可以分为()。 A、会计核算电算化 B、会计管理电算化 C、会计决策电算化 D、会计信息电算化 2、会计电算化的费用项目主要是() A 、硬件费用 B 、软件费用C、准备费用D、运行维护费用 3、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具备相对独立的会计数据()的功能 A 、输入B、初始化C、处理 D 、输出 4、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划分为()层次。 A、初级 B、中级 C、低级 D、高级 5、管理型财务软件包括的模块有()。 A、总账 B、报表管理 C、工资管理 D、固定资产管理 6、从会计软件的网络体系结构看,我国会计软件的发展经历了()阶段。 A、NC阶段 B、F/S阶段 C、C/S阶段 D、B/S阶段 7、ERP软件的核心()。 A、物流管理模块 B、财务管理模块 C、生产管理模块 D、资金管理模块 8、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软件由()组成。 A、系统软件 B、数据库软件 C、会计软件 D、开发软件 9、应收账款子系统的功能往往和()子系统相关 A、成本 B、账务 C 、材料 D 、销售

所得税会计准则比较分析-最新范文

所得税会计准则比较分析 【摘要】会计经历了其重心从资产负债观到收入费用观、再到资产负债观的转换过程。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明确指出所得税会计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的确认则是关键所在。根据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影响,暂时性差异也分为两种形式: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新准则规定企业应在资产类科目中设置“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核算企业由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及按能够结转后期的尚可抵扣的亏损和税款抵减的未来应税利润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在负债类科目中设置“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核算企业由于应税暂时性差异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关键词】所得税会计准则比较 会计经历了其重心从资产负债观到收入费用观,再到资产负债观的转换过程。2003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出了关于《对美国财务报告采用以原则为基础的会计体系的研究》的报告。该研究报告通过比较后指出:“在制定准则,特别是在确立目标导向的体系时,采用收入费用观是不恰当的。历史的经验表明:资产负债观为经济实质提供了最有力的概念描述,从而成为准则制定过程中最合适的基础”。在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上,也经历了从应付税款法、递延法、损益表债务法到目前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这样一个核算过程由简单到复杂、计量准确性由低到高的过程。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早在1987年发

布的96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中,就建议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当年和以前年度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所得税纳税影响。1996年修订的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也由原来要求企业采用递延法或损益表债务法改为禁止采用递延法,要求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由此可见,无论从制定准则所依据的基础观念还是所得税会计的核算方法,我国所得税会计准则都顺应了所得税会计发展的国际趋势,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之间实现了实质性趋同。 一、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的确认是关键 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成为新准则体系中实施难度最大的准则之一。该准则明确指出所得税会计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与原来企业适用的《暂行规定》和《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有较大差别。 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要求企业的资产与负债分别根据会计准则与税法的不同要求进行计价,简称会计计价基础和税法计价基础。会计计价基础即账面价值,是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根据会计准则规定在账面上确认的资产或负债的金额。税法计价基础即计税基础,是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根据税法规定为计算应交所得税确认的资产或负债的价值,也是申报所得税时该资产或负债的计税金额。 二、所得税准则的比较分析 1、所得税差异的分类方法不同 在原准则中由于会计制度和税法的目的不同,对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的确认时间和范围也不同,从而导致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

会计学原理课后习题与答案

会计学原理课后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总论 思考题及练习题 一、思考题 1、什么是会计?会计有什么特点? 答: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对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和综合的核算和监督并在此基础上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预测和控制以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2、什么是会计的职能?会计的基本职能是什么? 答:会计的基本职能是进行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 会计的核算职:能就是为经济管理搜集、处理、存储和输送各种会计信息。 会计监督:是指通过调节、指导、控制等方式,对客观经济活动的合理、合法有效笥进行考核与评价,并采取措施施加一定的影响,以实现预期的目标。 3、会计的要素是什么?会计的要素主要有哪些? 答:会计要素是指对会计对象按经济性质所作的基本分类,是构成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主要因素。 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六个方面。 4、简述我国会计规范体系的主要内容。

5、什么是会计基本假设?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 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6、什么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主要有哪些?答: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 7、会计核算有哪些专门方法? 答:会计核算的方法(专门方法) 1、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对会计对象内容进行归类和监督 2、复式记账:两个或以上账户相互联系地记录经济业务 3、填制和审核凭证:提供记账依据,明确经济责任 4、登记账薄:系统的归集和汇总 5、成本计算:计算耗费 6、财产清查:保证信息真实、准确,账实相符 7、编制会计报表:传递和报送会计信息 关系:1.经济业务发生后,先要取得合法凭证; 2.根据设置的账户,按复式记账方法登记账簿; 3.根据账簿记录进行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在账实相符基础上编制财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所得税的处理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所得税的处理 本文要试谈使用應付税款法核算所得税的企业如何应用资产负债表债务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 标签:新会计准则企业所得税处理 0 引言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首次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执行,并鼓励其他企业提前执行,力争在不久的时间内涵盖我国大中型企业。《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时确了我国所得税会计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会计处理,这与绝大部分企业和上市公司目前采用的应付税款法有很大的差异;同时《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明确了企业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的规定,在首次执行日坚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形成的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进行追溯调整,并将影响金额调整留存收益。本文要试谈使用应付税款法核算所得税的企业如何应用资产负债表债务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 1 资产负债债务法理论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所得税会计的关键在于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一经确定,即可计算暂时性差异并在此基础上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及递延所得税费用。 1.1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以企业取得资产和负债时的金额确定其计税基础,在资产负债表日对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进行比较,所产生的差异称暂时性差异。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按照税法规定允许抵减以后年度利润的可抵扣亏损,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按照暂时性差异与适用所得税税率计算的结果,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及相应原递延所得税资产,应当以未来期间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该应纳税所得额为未来期间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实现的应纳税所得额,以及因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在未来期间转回相应增加的应税所得,并应提供相关的证据。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应当分别作为非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单独列示。 1.2 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转回。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后,相关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于以后期间转回的,应当调整原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及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费

第一章--会计电算化概述(OK)1答案

第一章会计电算化概述 一、单选题 1、(判断)狭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 对) 2、(判断)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管理体制是财政部管理全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地方各级财政部门管理本行区域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对) 3、(判断)会计电算化注重会计信息的处理,会计信息化则注重会计信息的共享和深度利用,二者没有区别。(错) 4、(判断)广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与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有关的所工作,包括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人才的培养、宏观规划、制度建设、市场的培育与发展等。(对) 5、(判断)会计电算化,软件是基础。会计软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水平。(对) 6、(判断)物料需求计划,制造资源计划Ⅱ、企业资源计划都是会计软件。(错) 7、(判断)U8、3都是国内开发的主要系统。(对) 8、(判断)公司的3是国内开发的主要系统。(错) 9、(判断)通用会计核算软件一般是指由专业软件公司研制,公开在市场上销售,能适应不同行业,不同单位会计核算与管理基本需要的会计核算系统。(对) 10、(判断)专用会计软件一般在软件中固定会计核算规则,例

如用户无需设置会计科目、工资项目、会计报表、因为这些已由软件设置妥当,用户无需设置就能使用。(对) 11、(判断)用于企业管理,因而不便于会计核算。(错) 12、(判断)系统一般分为采购、销售、库存以及财务管理等部分。(错) 13、(判断)Ⅰ、Ⅱ、Ⅲ、都是企业管理软件。(错) 14、(判断)会计核算软件一般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账务管理等子系统.(错) 15、(判断)通用会计核算软件功能多,因而软件质量往往不高。(错) 16、(判断)是在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对) 17、(判断)软件一般分为分销、制造、财务三大部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对) 18、(判断)会计软件系统可以是一个独产的系统,也可以是的一个子系统。(对) 19、(判断)通用会计核算软件适合于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需求的企事业单位使用。(对 20、(判断)一般地,通用会计核算软件不需要初始化处理就能正式使用。(错) 21、(判断)会计核算软件一般包括账务处理、应收应付、固定资产核算、成本核算、工资核算、存货核算、报表生成和财务分

第一章 会计电算化概述-会计软件的功能模块(2)——会计软件各模块的数据传递

2015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内部资料 初级会计电算化 第一章 会计电算化概述 知识点:会计软件的功能模块(2)——会计软件各 模块的数据传递 ● 详细描述: 1.存货核算模块生成的存货入库、存货估价入账、存货出库、盘亏/毁 损、存货销售收入、存货期初余额调整等业务的记账凭证,并传递到账务处理模块,以便用户审核登记存货账簿。 2.应付管理模块完成采购单据处理、供应商往来处理、票据新增、付款 、退票处理等业务后,生成相应的记账凭证并传递到账务处理模块,以便用户审核登记赊购往来及其相关账簿。 3.应收管理模块完成销售单据处理、客户往来处理、票据处理及坏账处 理等业务后,生成相应的记账凭证并传递到账务处理模块,以便用户审核登记赊销往来及其相关账簿。 4.固定资产管理模块生成固定资产增加、减少、盘盈、盘亏、固定资产 变动、固定资产评估和折旧分配等业务的记账凭证,并传递到账务处理模块,以便用户审核登记相关的资产账簿。 5.工资管理模块进行工资核算,生成分配工资费用、应交个人所得税等 业务的记账凭证,并传递到账务处理模块,以便用户审核登记应付职工薪酬及相关成本费用账簿;工资管理模块为成本管理模块提供人工费资料。 6.成本管理模块中,如果计入生产成本的间接费用和其他费用定义为来 源于账务处理模块,则成本管理模块在账务处理模块记账后,从账务处理模块中直接取得间接费用和其他费用的数据;如果不使用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存货核算模块,则成本管理模块还需要在账务处理模块记账后,自动从账务处理模块中取得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和折旧费用等数据;成本管理模块的成本核算完成后,要将结转制造费用、结转辅助生产成本、结转盘点损失和结转工序产品耗用等记账凭证数据传递到账务处理模块。 7.存货核算模块为成本管理模块提供材料出库核算的结果;存货核算模

中国与美国所得税会计比较

中国与美国所得税会计比较 所得税会计是研究处理会计收益和应益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是会计学科的一个分支。所得税会计诞生于西方的会计学领域,并经长期研究和实践已发展得较为成熟。美国随着《FASB说明书第96号》的发表,所得税会计已比较规范和完善,而我国所得税会计则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本文通过对中美所得税会计的比较,以期对理解和规范我国所得税会计有所帮助。一、所得税会计核算内容的对比 (一)对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差异原因的对比 会计收益是指根据财务会计准则的规定,通过财务会计的程序确认的、在扣减当期所得税费用之前的收益;应税收益是根据国家税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计算确定的收益。显然,会计收益的计算过程严格地受财务报告须采用的会计程序和方法的限制;而应税收益的计算则受国家税法的约束。对于它们两者产生的具体原因,《国际会计准则12——所得税会计》分为水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两种,我国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的分法,也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美国Nikolail和Bazley合著的《中级会计》把会计收益和应税收益差异的原因分为5种:即永久性差异、暂时性差异、营业亏损抵回与抵后、税收减免及期间所得税分配。但美国协会下设的会计原则委员会于1967年公布的第11号意见书——“所得税会计”,把由于会计准则和税收法规的不同而造成的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之间发生的、在以后能转回的差异,称为“时间性差异”。美国财务会计标准委员会于1987

年公布的替代第11号意见书的《FASB说明书第96号——所得税会计》,则把“时间性差异”这个词扩展为“暂时性差异”。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两国对会计收益和应税收益差异原因的分析实质上是一致的,只是论述的详略程度和表达方式不同而已,都认为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或暂时性差异)是造成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存在差异的两大基本原因。 (二)两国关于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或暂时性差异)内容的对比 尽管我国在1993年7月1日实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以及1994年1月1日起施行《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使我国所得税会计处理开始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但目前还不规范,且我国是采纳国际会计惯例的,而美国属于英美法系,美国所得税会计处理的规定与国际会计惯例也有一定的差别,因此,永久性差异、时间性差异(或暂时性差异)所包含的内容也不尽相同,下面分别予以论述: 1.永久性差异的对比 永久性差异是指由于企业一定时期的应纳税所得与税前会计利润因计算口径不同而产生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本期发生后,不能在以后各会计期间转回。美国把永久性差异分为三种基本类型:(1)有些收入在财务报告上确认为收入,但不要求纳税。如市政债券利息、公司因投保职工死亡而取得的人寿保险所得。(2)有些费用在财务报告上确认为费用,但税法则不允许扣除。如商誉的摊销、高级职员的人寿保险费。(3)有些项目税法规定允许扣除,但按一般公认会计原则

10.企业会计准则讲解—所得税

10.企业会计准则讲解—所得税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所得税 长春市财政局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d7810531.html, 2011-12-17 来源:会计处信息访问量:997 第一节所得税会计概述 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所得税会计是会计与税法规定之间的差异在所得税会计核算中的具体体现。 ●?所得税准则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 二、所得税会计核算的一般程序 ●?按照相关会计准则规定确定资产负债表中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外的其他资产和负债项目的账面价值。 ●?按照准则中对于资产和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方法,以适用的税收法规为基础,确定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 ●?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的,分析其性质,除准则规定的特殊情况

外,分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并乘以适用的所得税税率,确定资产负债表日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应有的金额,并与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相对比,确定当期应予以进一步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金额或应予以转销的金额,即递延所得税。 ●?按照适用的税法规定计算确定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按适用的所得税税率确认当期应纳所得税,即当期所得税。 ●?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之和(差)。 第二节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及暂时性差异 一、资产的计税基础 ●?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纳税利益中可以抵扣的金额。 ●?即某一项资产在未来期间计税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 (一)固定资产 ●?以各种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初始确认时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的入账价值基本上是税法认可的,即取得时的账

会计学原理第一章

会计学原理绪论 总论 会计: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会计基本职能: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 核算职能:是指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记录、计算和报告的环节,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和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 算账是指在记账的基础上,对企业单位一定时期的收入、费用(成本)、利润和一定时期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进行计算。(行政、事业单位是对一定时期的收入、支出、结余和一定时期的资产、负债、净资产进行计算) 报账是在算账的基础上,对企业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行政、事业单位是对其经费收入、经费支出、经费结余以及财务状况),以会计报表的形式向有关方面报告。 监督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 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和前提,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 除了基本职能,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等职能。会计对象:能用货币表现的各种经济活动。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一

通常又称为价值运动和资金运动。 资金运动包括个特定对象的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即资金的循环和周转)和资金退出。 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包括:资金的投入、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包括供应过程、生产过程和销售过程)以及资金退出三部分。既有一定时期的显著运动状态(表现为收入、费用、利润),又有一定时期的相对静止状态(表现为资产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第一节会计概述(了解) 会计是在社会生产实践中产生的。 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财务会计)并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逐步开展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会计) 第二节会计核算方法(了解) 设置账户:设置账户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和监督的一种专门方法。 复式记账:复式记账是通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对应的账户中,双重平衡地记录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的一种专门方法。 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对于任何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取得原始凭证,并按照审 二

会计电算化(教案)

理论教案:1-1 第一章会计电算化概述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教师自我介绍、与学生沟通、交流感情 知识目标:了解本学科要学习的知识内容 能力目标:通过本学期学习学生能顺利通过会计上岗证的考试 教学重、难点: 1、会计电算化的概念与作用 2、会计核算软件 3、企业资源计划ERP 第1节会计电算化的概念与作用 一、介绍本学科学习的知识内容 1、会计电算化概述 2、会计电算化的基本要求(包括:会计电算化法规制度、软件的要求、岗位及权限的要求等) 3、会计电算化工作环境(硬件、软件、网络、安全等) 4、会计核算软件的操作(用友) 二、会计电算化的概念 1、会计电算化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术语,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的一种通俗称呼,其目标就是通过建立电子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 2、会计电算化是一个目标也是一个过程,一般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全面实现计算机代替手工会计核算工作,实现(预测)、(计划)、(控制)、(决策)之类的会计管理工作。 3、财务会计电算化 4、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电算化 三、会计电算化的作用 1、提高会计数据处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提高会计核算的水平和质量,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 2、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使财务会计管理由事后管理向事中控制、事先预测转变,为管理信息化打下基础 3、推动会计技术、方法、理论创新和观念更新,促进会计工作进一步发展 四、我国现行会计电算化的管理体制 1、财政部管理全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 2、地方各级财政部门管理本地区的会计电算化工作 3、各单位在遵循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和财政部门前提下,具体组织实施本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工作 第2节会计核算软件 一、会计核算软件的概念 指专门用于会计核算工作的计算机应用软件。 会计核算软件以(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为核心,以(会计制度)为依据,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基础,以(会计数据)为处理对象,以提供(会计信息)为目标。 二、会计核算软件的分类 分为通用会计软件和专用会计软件。

中、美及国际会计准则所得税会计比较

中、美及国际会计准则所得税会计比较 一、所得税会计中的相关定义 各国在对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之间的差异分类时有所不同:美国及国际会计准则将差异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而我国则将差异区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 1.永久性差异。它是指某一会计期间,由于会计制度和税法在计算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口径不同所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本期发生,不会在以后各期转回。 2.时间性差异。它是指税法与会计制度在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我国《会计制度》使用了时间性差异这一概念。 3.暂时性差异。与我国不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09号公告(FAS 109)及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公告(IAS 12)中,都采用了暂时性差异的概念。它是指在资产负债表内一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金额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 4.时间性差异与暂时性差异的区别。所有的时间性差异都是暂时性差异,但并非所有的暂时性差异都是时间性差异。时间性差异侧重于从收入或费用角度分析会计利润和应税利润之间的差异,揭示的是某个会计期间内产生的差异。暂时性差异则侧重于从资产和负债的角度分析会计收益和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反映的是某个时点上存在的此类差异。它是指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与其列示在财务报表上的账面金额之间的差异,该差异在以后年度当财务报表上列示的资产收回或列示的负债偿还时,会产生应纳税金额或可抵扣税金额。 二、中、美及国际会计准则关于所得税会计的比较 1.主要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①应付税款法。该方法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产生的差异均在当期确认为所得税费用。这一方法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其所得税费用与收入不配比,资产负债表也未能很好地反映的资产与负债的真实情况。②递延法。是将本期时间性差异产生的影响所得税的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并同时转回原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对本期所得税的影响金额。在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对递延税款的账面余额不作调整。③损益表债务法。该方法与递延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在所得税税率变更时,需要调整递延税款账面余额。它以损益表为基础,侧重于时间性差异,将时间性差异对未来所得税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