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广东粤剧_小学作文

广东粤剧_小学作文

广东粤剧_小学作文
广东粤剧_小学作文

广东粤剧

本文是关于小学作文的广东粤剧,感谢您的阅读!

在广东什么最受欢迎的呢?当然是出了名的广东粤剧。粤剧是广东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也是我国南方影响非常大的一个剧种。由于它产生于广东,所以称被为粤剧。

这得从明末清初说起。

当年,弋阳腔、昆山腔、梆子、徽调、汉调等,传入广东,广东的一些本地戏班汇百家之长,所唱声腔是一唱众和,被称为“广腔”。清代道光年间,广州的戏班分为本地班和外江班。清嘉庆道光年间,高腔、昆山腔逐渐衰落,“本地班”遂以梆子为主要唱腔。后来又以“梆簧”作为基本唱调。此时的本地班已经与外江班“判然迥殊”,进而逐渐形成粤剧。

粤剧的基本声腔为“梆簧”,并保留有弋阳腔与昆腔的部分曲牌以及南音、粤讴、木鱼、龙舟、板眼等广东民间说唱的曲调和民歌、乐曲、时代曲、小调等民间小曲。一段唱腔中,梆子腔、二黄腔、西皮腔、牌子曲各成段体,从不互相渗杂,一腔到底。粤剧唱腔音乐以板腔体为主,曲牌体为辅。板腔体有梆子、二黄两类,梆子有首板、慢板、中板、芙蓉、叹板、煞板等板式;二黄也有首板和慢板,还有二流、滚板等板式。

粤剧的乐器可多了,主要分为管弦乐和打击乐两大部分。前者以高胡、二弦、扬琴、喉管为主要领奏乐器。除民族乐器外,粤剧音乐还大胆地采用西洋乐器,如小提琴、大提琴、萨克管等中低音乐器。

粤剧的戏服更是五花八门,让你看的头晕眼花。粤剧的戏曲服装是经过长时期的实践,改良后而形成现今传统程式化的形态。粤剧服装的分类有蟒、甲、褶子、帔及衣五种。

粤剧的角色原分为末、生、旦、净、丑、外、小、夫、贴、杂10大行, 以后行当愈来愈繁多,到了清末民初,按照“戏班论位”的惯例排列是:武生、小武、花旦、正旦、正生、总生、小生、公脚、大花面、二花面、男丑、女丑,此外还有武旦、夫旦、六分、拉扯、五官虎、手下等。戏班实际上只看重武生、小武、小生、花旦和丑五行,其余行当成为次要的行当。

粤剧开场时,男常“小跳”,女多“拗腰”的表演,亦颇罕见。粤剧的剧目以

生旦戏为多,重唱轻做,文戏多于武戏,并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创造一些新的表演程式,又从电影、话剧中借鉴和吸取表演技巧,形成自由灵活,通俗而细腻,偏重写实的表演风格。

粤剧就是这样,一代代地师传身授下去。

粤剧初探

粵劇初探戴淑茵博士(學與教材料供教師參考) 粵劇歷史背景及傳統 據陳守仁的研究,早在乾隆五十一年(1786)粵劇已經漸成雛型,於香港新界元朗大樹下天后廟有戲曲演出活動(陳守仁,2007),直至1920年代末,朱次伯(?-1922)演出傳統劇目《寶玉哭靈》時,把粵劇粵曲從官話及古腔時期過渡到白話及平腔,粵劇開始使用廣府話演唱,至1930年代,廣州方言(粵語)正式取代官話。 1930年代,粵劇出現長達九年的「薛馬爭雄」時期,當時薛覺先(1904-1956)建立「覺先聲劇團」及「覺先聲男女劇團」等,而馬師曾(1900-1964)組織「太平劇團」,演出多齣粵劇經典劇目,包括《胡不歸》、《嫣然一笑》、《賊王子》和《苦鳳鶯憐》等。 1941年日軍佔領香港後,粵劇演出未有間斷,不過不及1930年代的興盛。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香港粵劇的編劇、音樂及演員人材輩出,為香港粵劇此後的發展奠定了穩固的基礎。編劇名家包括李少芸(1916-2002)、陳冠卿(1920-2003)、唐滌生(1917-1959)及潘一帆(1922-1985)等。音樂名家如王粵生(1919-1989)、朱毅剛(1922-1981)及林兆鎏(1917-1979)等。當時活躍的演員如余麗珍(1923-2004)、新馬師曾(1916-1997)、陳錦棠(1906-1981)、靚次伯(1905-1992)、黃千歲(?-1993)、芳艷芬(生於1929年)、何非凡(1919-1980)、紅線女(生於1927年)、任劍輝(1913-1989)、白雪仙(生於1928年)、吳君麗(生於1930年)、麥炳榮(1915-1984)、鳳凰女(1925-1992)、林家聲(生於1933年)和梁醒波(1908-1981)等。 這個年代的粵劇劇目很多成為經典,當今仍然經常上演,如《洛神》(1956年4月;芳艷芬、陳錦棠及黃千歲合演)、《牡丹亭驚夢》(1956年11月;任劍輝、白雪仙合演)、《帝女花》(1957年6月;任劍輝、白雪仙合演)、《紫釵記》(1957年8月;任劍輝、白雪仙合演)、《雙仙拜月亭》(1958年1月;吳君麗、何非凡合演)、《白兔會》(1958年6月;吳君麗、何非凡合演)、《西樓錯夢》(1958年9月;任劍輝、白雪仙合演)及《再世紅梅記》(1959年;任劍輝、白雪仙合演)等。 1960至80年代,麥炳榮及鳳凰女領導的「大龍鳳劇團」先後開山了《十年一覺揚州夢》(1960;徐子郎(1936-1965)及劉月峰(1919-2003)合編)和《鳳閣恩仇未了情》(1962;徐子郎與劉月峰合編)等,林家聲及陳好逑先後開山了《雷鳴金鼓戰笳

浅析广东粤剧院演艺大楼剧场设计

浅析广东粤剧院演艺大楼剧场设计 赵启尚广东省轻纺建筑设计院510080 摘要:本文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出发,结合作者在广东粤剧院演艺大楼项目中的建筑设计实践经验,以综合性粤剧剧场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并对设计过程中的得失进行总结。 关键词:粤剧;剧场;建筑设计 1.项目背景及概况 广东是戏剧文化大省,除了粤、潮、汉三大剧种外,还有正音戏、白字戏、西秦戏、采茶戏、花鼓戏、山歌剧、花朝戏、白戏、雷剧、琼剧等剧种。而其中,以粤剧作为广东众多戏曲剧种之首。近年来,为达成建设广东“文化大省”这一目标,有关政府部门对粤剧及粤剧文化的扶持可谓不遗余力。广东粤剧院演艺大楼正是这一系列建设项目中的一项重点工程。 广东粤剧院所处城市位置为广州老城区之一――东山区的区庄,此处交通便利,居民区密集,且人文环境气氛浓厚、粤剧爱好者众多。广东粤剧院演艺大楼总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而一个约800座的综合性甲级剧场则是大楼设计的核心内容 2.设计原则 2.1具有良好的视听条件 看得满意、听得清楚,是观众、听众对剧场建筑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剧场建筑设计成败的关键。室内设计必须根据人的视觉规律和室内声学特点,解决视听的科技问题,因此剧场建筑室内设计具有高度的科学性。根据粤剧的戏剧特点,剧场内声响以直达声为主,电声为辅,设计过程中应充分地考虑这一特点。另外,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剧场,还应考虑其它剧种演出时的视觉及声响效果要求。 2.2满足综合性剧场的设计要求 由于各种流行音乐的冲击,80年代以来粤剧观众的不断流失,造成现在粤剧演出的上座率并不高。为提高演艺大楼剧场的使用效率,减低剧团的负担,增加剧团的经济效益,必须提高剧场的兼容性,使其具有适应多种剧种演出的能力。

粤剧简介

粤剧简介 【粤剧源流】 一、百川汇海 粤剧是由多种唱腔溶汇而成。明清以来,流入广东的海盐、弋阳、昆山、梆子等诸腔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间音乐,逐渐演进成南方一大戏曲剧种。 明清以来,弋阳腔、昆山腔由“外江班”传入广东,继而出现了广东“本地班”,所唱弋腔是一唱众和,称为“广腔”。 清嘉庆、道光年间,高腔、昆腔逐渐衰落,“本地班”遂以梆子为主要唱腔。后徽班影响日益扩大,又以“梆簧”(即西皮、二黄)作为基本唱腔,同时也保留了部分昆腔、弋腔,并吸收广东民间乐曲和时调,逐渐形成粤剧。现在保

留的粤剧传统剧目大多数以唱梆子腔为主。 二、波汹浪涌 咸丰四年(1854),粤剧艺人李文茂响应太平天国起义,率领梨园弟子,编成文虎、猛虎、飞虎三军。清政府残杀艺人,并禁“本地班”演出,长达15年之久。在禁演期间,粤剧艺人为了生活,或“插掌子”(搭班)加入徽汉等剧的外江班,或“借衣乞食”,挂京、汉、徽、湘等皮黄戏班招牌演出,因而促成梆子与二黄的合流。随着徽汉各班的普遍流传,粤剧中二黄的比重超过了梆子。 三、掀起狂澜 辛亥革命前后,在民族民主革命浪潮的影响下,一些具有爱国思想的粤剧演员受“春柳社”新剧的影响,对粤剧进行改良革新运动,经金山炳、朱次伯等人的反复尝试和实践,在1920年前后完成了从“戏棚官话”到广州方言的重大

变革,改用平喉(本嗓)唱方言,完全脱离了梆子腔用假嗓的高亢唱法,梆子和二黄一律唱低八度,使梆子、皮黄在风格上和谐统一起来。 1920年前后,不少粤剧大班吸收了话剧、歌剧和电影的部分营养,使表演更富于生活气息,同时由于受资本主义商业化的影响,迎合资产阶级和小市民的荒诞剧也相应产生。 四、新潮逐浪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积极挖掘、继承优秀传统,艺术上也全面革新,演出了不少优秀剧目,而且培养了一批新人。1958年,广东粤剧院成立,1960年和1962年先后成立广东粤剧学校和广东粤剧学校湛江分校,粤剧历史上第一次有了培养接班人的综合性专业学校。 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粤剧像

粤剧粤曲列表

粤剧歌曲目录 001惆怅杜鹃花.mp3 002文千岁 - 禅院钟声 - 粤剧.mp3 003粤剧 - 啼笑姻缘 - 原唱.mp3 004鹅潭夜月红线女.mp3 005郭凤女魂梦绕山河梁玉嵘.mp3 006梁玉嵘、粤剧 - 惆怅沈园春.mp3 007粤剧 - 鸳鸯泪洒莫愁湖.mp3 008搜书院之柴房自叹红线女粤曲.mp3 009七月落薇花-梁玉嵘-.MP3 010楼台泣别叶幼琪蒋文端.mp3 011啼笑姻缘长亭送别黄少梅郭凤女.mp3 012山伯忆祝黄少梅.mp3 013搜书院初遇诉情马师曾红线女吕玉郎.mp3 014孔雀东南飞之惜别 - 粤剧李宝莹.mp3 015梁山伯祝英台之草亭结拜 - 粤剧李宝莹.mp3 016卖油郎独占花魁.mp3 017 搜书院之初遇诉情 - 粤剧钟丽容.mp3 018游园惊梦 - 粤剧牡丹亭李宝莹.mp3 019文千岁、粤剧 - 唐伯虎点秋香之求神.mp3 020香君守楼红线女.mp3 021新马师曾许仙出家.mp3 022粤剧 - 庵遇.mp3 023粤剧 - 白玉红梅.mp3 024粤剧 - 白云晚望.mp3 025粤剧 - 百年经典.mp3 026粤剧 - 碧玉簪之并蒂花开.mp3 027粤剧 - 边个话我傻.mp3 028粤剧 - 陈笑风.mp3 029粤剧 - 春风得意 - 倪惠英.mp3 030粤剧 - 春宵.mp3 031粤剧 - 崔莺娘.mp3 032粤剧 - 打神红线女.mp3 033粤剧 - 狄青夜闯三关之追夫.mp3 034粤剧 - 帝女花 - 任剑辉白雪仙.mp3 035粤剧 - 帝女花之相认.mp3 036粤剧 - 多情君瑞俏红娘.mp3 037粤剧 - 鹅潭夜月.mp3 038粤剧 - 分飞燕.mp3 039粤剧 - 风雪卑田院.mp3 040粤剧 - 凤阁恩仇末了情.mp3 041粤剧 - 凤烛烧残泪未干.mp3 042粤剧 - 芙奴传之二.mp3 043粤剧 - 观柳还琴.mp3 044粤剧 - 光棍姻缘.mp3 045粤剧 - 光绪皇夜祭珍妃之祭珍妃.mp3 046粤剧 - 光绪皇与珍妃.mp3 047粤剧 - 汉武帝初会卫夫人.mp3 048粤剧 - 红梅记之石牢咏.mp3 049粤剧 - 红线女.mp3 050粤剧 - 红烛泪 - 丽莎.mp3 051粤剧 - 胡不归.mp3 052粤剧 - 胡不归之哭坟.mp3 053粤剧 - 胡不归之慰妻.mp3 054粤剧 - 花木兰 - 谁说女子不如男.mp3 055粤剧 - 花田错会 - 倪惠英梁玉嵘.mp3 056粤剧 - 还琴记之一.mp3 057粤剧 - 魂断马嵬坡.mp3 058粤剧 - 火网梵宫十四年.mp3 059粤剧 - 祭潇湘.mp3 060粤剧 - 祭玉河之哭阿娇.mp3 061粤剧 - 江山美人之龙凤店.mp3 062粤剧 - 锦江诗侣二关国华蒋文端.mp3 063粤剧 - 锦江诗侣一关国华蒋文端.mp3 064粤剧 - 客途秋恨 - 邓志驹.mp3 065粤剧 - 孔雀东南飞之惜别.mp3 066粤剧 - 李宝莹夜送寒衣.mp3 067粤剧 - 李香君之香君守楼.mp3 068粤剧 - 梁山伯与祝英台.mp3 069粤剧 - 梁山伯与祝英台 - 之楼台会.mp3 070粤剧 - 梁山伯与祝英台愿为蝴蝶绕孤坟.mp3 071粤剧 - 梁山伯与祝英台之十八相送.mp3 072粤剧 - 柳毅传书之洞房.mp3 073粤剧 - 柳毅传书之花好月圆.mp3 074粤剧 - 六号门之卖仔.mp3 075粤剧 - 楼台会之二.mp3 076粤剧 - 楼台会之一.mp3 077粤剧 - 罗家宝.mp3 078粤剧 - 卖花女.mp3 079粤剧 - 梦会太湖.mp3 080粤剧 - 牡丹亭之游园惊梦.mp3 081粤剧 - 穆桂英挂帅 - 李敏华.mp3 082粤剧 - 平湖秋月 - 红线女.mp3 083粤剧 - 七月落薇花.mp3 084粤剧 - 情僧偷到潇湘馆.mp3 085粤剧 - 情殉劫后花梁玉嵘.mp3 086粤剧 - 任剑辉红线女游龙戏凤.mp3 087粤剧 - 三笑姻缘之求神.mp3 088粤剧 - 傻仔 - 洞房梁醒波任冰儿.mp3 089粤剧 - 山伯临终.mp3 090粤剧 - 十八相送 - 文千岁李宝莹.mp3 091粤剧 - 十绣香囊.mp3 092粤剧 - 双星恨 - 天仙别梁耀安.mp3 093粤剧 - 司马琴挑.mp3 094粤剧 - 搜书院.mp3 095粤剧 - 苏三起解 - 李宝莹.mp3 096粤剧 - 投荔曲.mp3

粤曲和广东民歌

粤曲和广东民歌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粤曲《荔枝颂》,让学生初步感知广东粤曲的特点,萌发对粤曲的兴趣和对粤曲艺术家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地方文化的情感。 (二)引导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广东民歌的风格,激发学生尝试用客家方言演唱客家山歌。 二、教学内容 1、欣赏粤曲《荔枝颂》 2、欣赏学唱客家山歌、渔歌、咸水歌、小调、舞歌、牧歌、儿歌。 3、欣赏交响诗篇《土楼回响》第五乐章《客家之歌》 三、教学安排 1、重点:引导学生在欣赏、学唱的过程中,通过感受、议论、,理解“真正创作音乐的是人民”的内涵,体会作曲家是如何从民间音乐中吸取素养进行创作的,从而达到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2、难点:激发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鼓励学生用方言演唱民歌。 3、课时安排:3课时 四、教材分析 1、《荔枝颂》:粤曲是广东、港澳、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西江流域一带人民群众爱好的艺术品种。广义上粤曲是指广东省内的各个曲艺品种,如粤曲演唱、木鱼、龙舟、南音、粤讴等以及潮州歌册、客家板歌、惠东渔歌等等。但通常所说的粤曲是指粤曲演唱,或称广东曲艺。粤曲是广州方言区流行最广的一大曲种,已有150多年历史。它以广东、港、澳为主要活动基地,流行地区扩及两广。可以说凡有粤籍华人聚居的世界各地,均有粤曲的演唱。粤曲原为粤剧的曲调,后来逐渐形成独立的曲种。粤曲的特点是音乐性极强,注重听觉艺术,讲究唱工;唱腔属于皮黄系统的板腔体,梆子、二黄、牌子曲、小曲、歌谣构成整体;分平喉、子喉、大喉三种喉腔。 红线女,粤剧表演艺术家。原名邝健廉,广东开平人。 红线女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在继承粤剧名旦董华唱腔的基础上,又吸收京剧、昆曲、歌剧和西洋歌唱技巧,形成独树一帜的“女腔”,是当代粤剧舞台上流传最广的唱腔流派。 代表剧目有《关汉卿》、《昭君出塞》、《李香君》、《搜书院》、《山乡风云》等。她于1947年涉足影坛,所主演影片除粤剧《关汉卿》、《搜书院》、《沙家浜》、《李香君》外,还有故事片《慈母泪》、《胭脂虎》、《秋》、《我是一个女人》等。 2、“客家山歌”包括客家山歌文学(即歌词)与客家山歌音乐(即腔调)两个部分,它们互相联系,又彼此独立。客家山歌,伴随着客家民系的形成而诞生,伴随着客家民系的迁徙而远播。 客家山歌与其它民歌一样,是劳动过程中产生的(如种田、牧牛、捕鱼、采茶、伐木、挑担、驶船、抬轿等),这从一些客家山歌的歌词中可以看出。人们在生产劳动中,为了协同劳动动作,或者为了减轻疲劳、排解寂寞与忧愁,便会哼出(或喊出)有旋律的声音,这些原始形态的“歌”,延至现代仍不难发现,例如:蕉岭县的《林工号子》全曲只有反反复复的“嘿呀”、“嘿嘟”、“嘿哟”几个虚词。另外客家山歌与客家人日常生活、民俗歌舞、宗教活动等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客家人音乐的歌词文学性很强,曲调质朴含蓄、抒情奔放、细腻缠绵、风格独特。 客家山歌较集中的传播区主要有粤东北的梅州、兴宁、蕉岭、五华、大埔;赣南的万安、遂川、兴国、瑞金;闽西的宁化、长汀、龙岩、上杭等。代表曲目有《新绣荷包两面红》、《送人离别水东西》、《八月十五月团圆》(粤)、《打只山歌过横排》(赣)、《八月十五看月光》《大

粤剧粤曲表演人才培训

粤剧粤曲表演人才培训 发表时间:2018-04-27T11:20:56.360Z 来源:《文化研究》2018年第3期作者:彭雪玲 [导读] 粤剧粤曲是岭南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其历史悠久,体现着本土戏曲艺术的魅力,对粤剧粤曲表演人才的培训展开探讨十分必要。彭雪玲 开平市文化馆广东开平 529300 摘要:粤剧粤曲是岭南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其历史悠久,体现着本土戏曲艺术的魅力,对粤剧粤曲表演人才的培训展开探讨十分必要。本文从多个方面出发,对粤剧粤曲表演人才的培训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措施,为粤剧粤曲表演人才的培训提供参考。 关键词:粤剧粤曲;舞台表演;培训 粤剧粤曲在我国具有较为悠久的历史,是我国广东地区特有的艺术形式,相较于初始的粤剧粤曲表演而言,当前粤剧粤曲表演经过大量粤剧演员的努力探索及创新,吸收其他艺术的精华,已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并提高了粤剧粤曲艺术的感染力。与此同时,粤剧粤曲表演人才的培训也越来越受重视。 1.注重培养表演人才的特性 在粤剧粤曲表演中,不仅对学生的表演技巧具有较高的要求,而且还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综合表现能力。如何才能使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围绕这一培养目标?我认为,应以粤剧表演程式作为贯穿整个教学的主线,以唱腔念白为切入点,以技术技能训练为基础,以剧目为内容,目的是在舞台上展示人物形象和展示粤剧综合艺术的美。 目前,粤剧表演专业教学缺乏对粤剧表演程式的系统学习和把握,在吸收与借鉴其他戏曲艺术时往往丢失原有的粤剧表演特色;也由于生源逐渐外地化,教学中出现了“下四府粤剧”、“广西粤剧”这种生源过分单一集中的现象,使其粤味不足,加之文化市场对其的直接影响和因教师对行当掌握不全,使教学迷失了对支撑粤剧表演“六柱制”的重视。广东粤剧学校作为全国唯一的一所粤剧专业学校,必须牢牢地把握粤剧这一传统地方戏曲的特性,在课程设置和实施教学中必须对粤剧表演程式学习和系统进行严格准确的把握,重点抓好唱腔念白,使学生达到字正腔圆,有纯正粤味的教学标准。此外,戏曲教学也不能千人一面,而应该追求教学的“个性特色、个性特点、个性魅力”,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致力于达到“两个追求”的教学效果。 (1)追求教材特色化,即所选用的教材具有个性化特色。由于戏曲表演基本功训练是共性化的训练,这些都是戏曲演员必须掌握的表演基础。然而从表演艺术来看,共性往往小于个性,决定一名成功演员的风格多样、丰富首先要突出个性,因为共性导致了表演的类同,个性才能形成戏曲表演的变化。所以我们在选择教材时,从行当及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入手,按学生各自的身体条件及表演特性将其合理划分,做到因材施教,特色化教材、个性化组合编排,对学生分别进行个性化培养,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表现力和提高他们的技术技能水平。 (2)追求教师的魅力,教师在已有的戏曲程式里发展其创造与想象的魅力,这是对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一个戏曲作品或一堂课的成功与否,相当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再创造能力。作为教师要具备活跃的思维和积极的创造状态,这样才能使教学更具特性和创造性。 2.科学训练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重点 科学的训练包含合理的专项训练内容、适当的训练程序、必要的训练设施等,诸多教学因素统一于粤剧表演教学的训练中。 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方法,不是主观随意的,而应对自己专业的教学特点和规律有基本的分析和了解,并用专业知识,采取合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解决训练中的问题。正如其他学科一样,应依据教学对象的年龄、能力和教材的内容,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初学者一般多是十一、二岁的少年,他们模仿能力强,却不易理解教师对动作的理论讲解和分析。因此,对于初学者应该更多地采用直观教学(即教师给学生做反复的动作示范)。此外,初学者做动作时往往自我知觉比较迟钝,不善于按照教师的要求自觉对动作进行自我纠正。因此,教师要耐心细致地纠正学生的动作差误。一般来说,有两年以上训练基础的学生,对动作已有了初步的理解,自我纠正的能力会相应提高。这时,教师除了做必要的示范外,更要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适量的理论分析的诱导,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实践证明,当教学方法同教学对象相适应时,学生就能较快地、正确地掌握老师所教授的动作,并能及时地纠正自己动作练习中出现的各种毛病,教学质量也有明显的提高。要使训练科学化,首先必须规范训练方法。但目前这方面的教学还比较模糊,随意性很大。在课堂上有时同一个动作,不同的教师所讲授的要领和方法却完全不同,这容易给学生造成概念上的混乱,使学生对动作的理解产生困惑,影响教学进度和质量。要解决这些问题应以教师的实践经验和体会为基础,集众之长进行集体备课,把训练内容、方法、要求及各种专业术语统一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教案,要求教师参照执行。 3.合理选材是表演人才培训的基础 在培训过程中,选材是重要的基础内容,合理的选材十分必要。合理选材是科学训练的首要环节,材料选好了,科学训练才有基础。粤剧表演艺术有很多行当,对演员的选材也各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在招生前应当进行人才设计,确定所需的不同类型和标准。如以“武功”行当为主的学生,人才的挑选必须上下身比例适中,有耐力。这种类型的苗子,便于掌握身体的平衡、避免上重下轻;而尖子学生的选材必须以灵活,有较好声音和体型及协调性见长。从科学选材的要求上看,一般传统的目测是不够的,而应采用科学的生理、心理、骨骼、肌肉、神经、血型的测试方法和手段,对选材对象的素质和潜能进行预测,然后根据不同的需要,按类型进行行当的筛选。 4.建设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 搞好师资队伍的建设的培训优秀粤剧粤曲表演人才的关键。现有的任教老师,大都是从舞台上退下来的演员,这些教师有一定的舞台实践经验,但缺乏专业理论知识。他们面对艺术教育发展的一些新课题和要求,特别是对专业理论的研究,显得力不从心,这是粤剧人才培养教学中遇到的一个难题。邓小平同志说:“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这段话揭示了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基本规律——学校教育功能的发挥和社会效益的取得,关键的因素是教师。所以,只有把教师队伍建设好,使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同步进行,才能使粤剧表演专业教学步入新的良性发展轨道。同时,还要求教师们掌握扎实的本学科、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较熟练的讲授技能。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出既有艺术高质量,又有艺术创造能力的人才!事实上,有成就的艺术家、艺术教育家,都是虚怀若谷、广采博收而后成功的。此外,教师必须严谨治学,勇于开拓,关爱学生,诲

弘扬粤剧文化

继承和弘扬粤剧文化开拓岭南文化新未来 黎淑贤高二1班 18 粤剧,汉族地方戏曲,原称大戏或者广东大戏,源自南戏,自公元1522年~1566年(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糅合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的表演艺术。粤剧,由原来的一种戏剧,一种富贵人家的娱乐消遣,通过岁月的洗礼和沉淀,渐渐地,它上升为一种文化,甚至是一种潜藏的精神力量,一直在广东人和粤语存在的地方生根发芽。 对广东来说,粤剧极具地方特色,是岭南文化的一种艺术传达方式。对中国来说,粤剧历史悠久,是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粤剧是粤族同人乡音互通、情性互达的一条纽带,在异国他乡,喜欢粤剧的人们也习惯用这种吹拉弹唱的艺术方式来宣泄自己的乡音乡情,寄寓自己对本土文化的依恋。随着广东华侨的增多,粤剧文化已广传海外,具强大影响力和生命力,不少著名的剧团演员远赴海外演出,深得民心。 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乐韵悠扬的粤剧似乎与时代的步伐错位,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休闲娱乐的方式也逐渐多元化,纵使粤剧本身的内涵能反映时代精神,人们都已经不能停下急促的脚步去欣赏,更莫说是研究了。两者渐行渐远,不得不令老一辈担心粤剧的未来,将要何去何从,毕竟挑起这文化担子不能仅靠个体……当今时代,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的低位越来越重要,而国家政策也支持每个地方有自己的特色文化,发展地方特色文化产业。面对时代发展得大潮流,要做到继承和弘扬粤剧文化开拓岭南文化新未来,粤剧的发展与衰落这对矛盾得靠我们自己去解决。 对80后、90后而言,他们不喜欢粤剧,或许并不讨厌,只是对传统粤剧“冗长又程式化”的表演麻木,让喜欢新鲜、喜欢刺激的青少年对粤剧望而却步。甚至,粤剧被标签化,因为粤剧是许多老人的精神寄托,只有老人才喜欢。粤剧相比其他的时代文化,粤剧需要一定得创新,一招一式都是老前辈所定下来的板式,也未必为现代人所认同的;但对于资深的爱好者而言,篡改未必能接受。因此,粤剧大可以分为两派——其一为创新派,要取其精华,批判继承,保留必须的唱功和表演技巧,但要再其中渗透现代气息,如表演形式的创新,与杂耍想结合;表演道具的创新等等。另一派就是传统派,老一辈的板式弥足珍贵,我们便提倡学习。但是戏行当中有这么一句话:学其者生,似其者死。曾经以为前辈指点,挑一位功底深厚的前辈进行模仿,忌翻唱,而钻研的是方法。言则要求我们在前辈的基础上进行艺术表演的创新。走两个不同的风格,满足更大的需要。 对于粤剧文化,要把粤剧商品化经营,把一部分的剧团独立,改由原来的政府支持为民营,自负盈亏,一改坐等收成的作风,经过“鲶鱼效应”磨练,剧团会更加努力地自寻出路,也有利于推动“送戏下乡”活动。另一方面,粤剧的改良,其市场价值越来越大,可成为促进经济的文化商业路线。在时代文化的激流当中,要在社会有一席之地,首要之事是要有独立的品牌,打响头炮,就像现在的喜羊羊系列,由动画到玩偶,市场率商品率越高,所占的市场份额越高,地位也就举足轻重。剧团大可以通过泥塑、玩偶、抱枕等实物在市场上伴随相对应的专业性营销,出品DVD等视像产品,价廉而物美,何愁无客? 保障粤剧文化不没落便离不开政府的领导与支持。据了解,各地方政府十分重视粤剧的发展,像是香港便有年度的“粤剧文化节”,又因为名家老倌云集,

广东粤剧简介

广东粤剧简介 广东粤剧,汉族地方戏曲,原称大戏或者广东大戏,源自南戏,自公元1522年~1566年(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揉合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的表演艺术。粤剧每一个行当都有各自独特的服饰打扮。最初演出的语言是中原音韵,又称为戏棚官话。到了清朝末期,知识分子为了方便宣扬革命而把演唱语言改为粤语广州话,使广东人更容易明白。粤剧名列于公元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公元2009年9月30日,粤剧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肯定,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粤剧花旦造型: 广东粤剧: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不久,积极挖掘优秀剧码、继承粤剧传统,在艺术上也全面革新,而且培养了一批新艺人。公元1958年,广东粤剧院正式成立。公元1960年和公元1962年先后创立广东粤剧学校和广东粤剧学校湛江分校。在粤剧历史上,是第一次有了培养接班人的综合性专业学校。 同时期电影开始蓬勃,粤剧吸引力大减。可是后来创作的粤剧电影重新把粤剧带入电影院,使粤剧重获昔日光辉。当时著名的粤剧电影有“蟹美人”、“龙王三宫主”、“黄飞虎反五关”、“万里琵琶关外月”、“四郎探母”、“宝莲灯”、“双仙拜月亭”、“红娘”、“夜光杯”、“千面美人鱼”、“香罗冢”等等。

20世纪50年代末,香港的粤剧形势不妙,当时红伶芳艳芬因为结婚而退下来,薛觉先、马师曾、红线女离开香港,连红透半边天的新马师曾都不大热衷于演出。幸好后来麦炳荣和凤凰女组织班霸“大龙凤剧团”,有谭兰卿加入,并由林家声担当小生,演出很多著名剧目《百战荣归迎彩凤》、《刁蛮元帅莽将军》、《三夕恩情廿载仇》《彩凤荣华双拜相》、《凤阁恩仇未了情》等。不久,陈好逑与林家声另立新班“大龙凤剧团”。及后新的剧团纷纷迭起,包括羽佳的庆红佳剧团、何非凡的非凡响剧团、林家声的庆新声剧团。 《三夕恩情廿载仇》小生花旦造型: 广东粤剧很受群众欢迎,不但深受广东人喜爱,而且深受云、桂人民和港澳同胞以及海外华人的喜爱,是中国最先走向世界的剧种,可见其魅力四射。如今,粤剧剧目已多达一万一千多个,堪称世界之最。它结合广东本地民间曲调,吸取弋阳腔、昆山腔、秦腔、徽班等地方戏曲的优点,逐渐发展形成,流行于广东、广西、香港和澳门等地。

粤剧有关资料

粤剧有关资料 戏服 一般小武的造型,他穿上的戏服成为靠。 粤剧早期服饰主要是模仿明朝衣冠式样,并加以改良为戏服。清朝时期,京剧越来越受欢迎,交流逐渐增多,服装制度亦渐受京剧影响,而且当时新剧目加入朝廷官员角色,部分戏服也有清朝官服的式样。传统京剧服装可分为:蟒、靠、褶、帔、衣。而然传统粤剧服装可分为: 1、“蟒”:取材自朝廷的官礼服,是剧中王侯将相、后妃大臣于朝会大典穿着。 2、“靠”:又称“甲”,即将士用的铠甲,是剧中武将的战袍。分“大靠”、“靠仔”、“改良靠”等。亦有人用“扣”字代替“靠”字。它的式样是:圆领、围

靠领、紧袖口、靠身分前后两片,长至足部,前片中部略宽,称“靠肚”,靠肚上绣虎头形谓之“武靠肚”;只绣一般花纹的谓之“文靠肚”。但现今粤剧已无此分别了。双腿的两侧各有一块保护腿部的“靠腿”,京剧称“靠牌子”。背部有“背虎壳”,上插三角形靠旗四支,早期曾有插六支旗,亦有四方形的靠旗,后只有三角形靠旗,旗的颜色是与靠相同,旗内多绣祥纹或龙纹。靠旗即是“令旗”,是将帅重要象征之一。插旗的方式是将旗插在背虎壳上而向外扩散,因而给人有威武的感觉。有些靠有“护心镜”在胸前。而不用靠旗的称“软靠”。靠的纹样多用鱼鳞纹或丁字纹,以模仿真甲上的甲片。而色彩是与蟒袍一样,有正五色及间五色的靠。 3、“褶子”:又称“海青”,是剧中广泛使用的便服。 4、“开氅”:又称“海长”,是剧中武将权臣在非礼仪场合穿着的便服。 5、“官衣”:又称“圆领”或“补子”,是剧中文武百官办理公事时穿着的官服。 6、“帔”:又称“帔风”,是剧中王侯将相、后妃大臣家居穿着的便服。 7、“衣”:凡不入以上六类的各式人等穿着的服装。 材料方面以布质为主,后期增加了胶片或者铜托小镜点缀戏服。在50-60年代初珠片戏服大行其道。根据《广东戏

粤剧粤曲知识竞赛题

1、粤剧是广东省的地方剧种之一。流传于广东、及港澳和东南亚、海外粤籍华侨居住的地区。 A、湖南 B、广西 C、贵州 D、北京 2、1956年,周恩来总理把粤剧誉为。 A、南国牡丹 B、南国红豆 C、南国木棉 D、南国玉兰 3、获得第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动画片类最高奖项——华表奖优秀美术片奖的粤剧动画电影改编自同名粤剧。 A、《关汉卿》 B、《昭君出塞》 C、《山乡风云》 D、《刁蛮公主戆驸马》 4、清代,为方便粤剧艺人往来各乡演出,有一种专供戏班使用的交通工具, 是。 A、红船 B、马车 C、牛车 D、小船 5、粤剧唱腔主要包括三种不同性质的调式:正线、和,显示出粤剧音乐的独特风格。 A、中线 B、反线 C、乙反线 D、正反线 6、粤剧的基本声腔有梆子、、西皮、牌子、小曲等,在发展过程中,还不断吸收广东地方民间说唱艺术,如南音、粤讴、龙舟、木鱼、板眼以及等,但仍以梆黄为主要声腔。 A、二黄 B、广东音乐 C、昆曲 D、独白 7、粤剧中的唱腔,根据不同角色而有所分别,每类角色有不同的嗓子和专用唱腔,大致分为平喉、、大喉三种。 A、升喉 B、子喉 C、假喉 D、小喉 8、粤剧梆、黄唱腔使用的板式,惯称为“板”,或叫“板路”。其中,自由板有:首板、、叹板和。 A、滚花 B、流水板 C、尾板 D、煞板 9、粤剧唱腔的基本节奏有四种,分别是:慢板、 _、和散板。 A、快板 B、中板 C、急板 D、流水板 10、跳罗伞架是粤剧传统功架之一,一般是指哪个行当的表演基本程式?。 A、刀马旦 B、彩旦 C、小旦 D、老旦 11、在戏曲舞台上,为了表现人物的激愤、惊恐、疯癫或绝望挣扎等的感情,前辈的艺人们创造了一种叫的表演形式。 A、甩发(水发) B、假发 C、束发 D、扬发

粤剧大全

粤剧大全 篇一:粤曲名家资料 什么是粤曲 粤曲广东最大的地方曲种。流行于广东、广西的粤语地区、港澳及 海外粤籍华侨聚居的地方。源于戏曲声腔,清道光初期,由八音班的乐工清唱而萌发。同治初期,经失明女艺人“师娘”继承发展趋于成熟。后由自弹自唱发展为用乐队伴奏。乐器主要有高胡、扬琴、琵琶、月琴、唢呐等。 粤曲名家 粤曲各个时期均产生有杰出人才。“师娘”时期有月英、汉英、翠燕、馥兰、群芳、二妹等。“女伶”时期人才辈出,代表性人物是大喉唱家熊飞影,子喉唱家张琼仙(又名张玉京)和四大平喉唱家的小明星(邓曼薇)、徐柳仙、张月儿和张惠芳。这个时期的著名乐师中,被誉为“四大天王”的吕文成、尹自重、何大傻、何浪萍是佼佼者。此外,还有著名撰曲家王心帆、吴一啸、曾浦生、陈冠卿、杨子静等。建国后,粤曲更是人才济济,著名演员有李少芳、关楚梅、黄佩英、何丽芳、白燕仔、谭佩仪、黄少梅、李丹红、何紫霜、何世荣(失明艺人)、陈燕莺、赖天涯等。著名乐师有梁秋、方汉、朱海、陈萍佳、苏文炳、屈庆、黎浩明、汤凯旋等。著名撰曲家有蔡衍棻、陆风、丁枫、陈自强、刘汉鼐、潘邦臻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还

培养出一批优秀青年演员和乐师。 粤曲传统曲目有八大名曲:、、、、、、、。 红线女 粤剧表演艺术家、粤剧红派表演艺术创始人,广东开平人,红 线女从艺60多年来,演过近百个粤剧,拍过90多部电影,成功地塑造了古今中外各类妇女的艺术形象。她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在继承粤剧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借鉴京剧、昆剧、话剧、歌剧、电影以及西洋歌唱技巧,加以融合创造,开创了独树一帜的红腔。代表作、、更被视为粤剧唱腔的经典。曾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南国红豆”。2009年10月11日荣获首届“中国戏剧终身成就奖”。 文千岁 文千岁, 香港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出身於戏剧世家。文千岁曾演出长剧超过百套,如、、、、、、等;折子戏有、、、、等。曾灌录粤曲唱片盒带超过一百八十多款。历年来曾获云雀奖、「粤剧艺术家贡献奖状」、「潇洒腔曲王」荣誉奖等。文氏功底扎实、文武全才、声线甜润、唱腔流畅、吐字清楚,唱功早受行内及观众赞赏,曾拜师高胡大师余其伟教授门下学习高胡,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粤剧艺术家。 任剑辉 (1913年 2月4日—1989年11月29日),原名任丽初,又名任婉仪,广东南海西樵人,一九一二年农历十二月廿九日出生。她自幼喜爱粤剧,

粤剧粤曲知识竞赛题

粤剧粤曲知识竞赛题 1、粤剧是广东省的地方剧种之一。流传于广东、及港澳和东南亚、海外粤籍华侨居住的地区。 A、湖南 B、广西 C、贵州 D、北京 2、1956年,周恩来总理把粤剧誉为。 A、南国牡丹 B、南国红豆 C、南国木棉 D、南国玉兰 3、获得第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动画片类最高奖项——华表奖优秀美术片奖的粤剧动画电影改编自同名粤剧。 A、《关汉卿》 B、《昭君出塞》 C、《山乡风云》 D、《刁蛮公主戆驸马》 4、清代,为方便粤剧艺人往来各乡演出,有一种专供戏班使用的交通工具,是。 A、红船 B、马车 C、牛车 D、小船 5、粤剧唱腔主要包括三种不同性质的调式:正线、和,显示出粤剧音乐的独特风格。 A、中线 B、反线 C、乙反线 D、正反线 6、粤剧的基本声腔有梆子、、西皮、牌子、小曲等,在发展过程中,还不断吸收广东地方民间说唱艺术,如南音、粤讴、龙舟、木鱼、板眼以及 等,但仍以梆黄为主要声腔。 A、二黄 B、广东音乐 C、昆曲 D、独白 7、粤剧中的唱腔,根据不同角色而有所分别,每类角色有不同的嗓子和专用唱腔,大致分为平喉、、大喉三种。 A、升喉 B、子喉 C、假喉 D、小喉 8、粤剧梆、黄唱腔使用的板式,惯称为“板”,或叫“板路”。其中,自由板有:首板、、叹板和。 A、滚花 B、流水板 C、尾板 D、煞板 9、粤剧唱腔的基本节奏有四种,分别是:慢板、、和散板。 A、快板 B、中板 C、急板 D、流水板 10、跳罗伞架是粤剧传统功架之一,一般是指哪个行当的表演基本程式?。 A、刀马旦 B、彩旦 C、小旦 D、老旦 11、在戏曲舞台上,为了表现人物的激愤、惊恐、疯癫或绝望挣扎等的感情,前辈的艺人们创造了一种叫的表演形式。 A、甩发(水发) B、假发 C、束发 D、扬发 12、戏曲表演艺术中,常见的刀砍、枪扎、剑刺、棍扫等对打或单人挥舞,以及徒手格斗等武打的舞蹈动作,叫做打把子。演员具备的这种表演的基本

广东戏曲——粤剧

广东戏剧——粤剧 粤剧,汉族地方戏曲,原称大戏或者广东大戏,源自南戏,自公元1522年~1566年(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揉合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的表演艺术。粤剧每一个行当都有各自独特的服饰打扮。最初演出的语言是中原音韵,又称为戏棚官话。到了清朝末期,知识分子为了方便宣扬革命而把演唱语言改为粤语广州话,使广东人更容易明白。粤剧名列于公元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公元2009年9月30日,粤剧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肯定,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粤剧名人 郭凤女 广州粤艺发展中心的国家一级演员,正印花旦,是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的学生,红派艺术的传人。她在70年代末毕业于广东粤剧学校后的二十年间,主演过各类题材风格的长、短剧数十个,其中既有《十三妹大闹能仁寺》、《拦马》、《王子与蛇仙》等刀马旦应工的武打戏,也有《宝玉哭晴雯》、《红娘》等花旦应工的文场戏和《山乡风云》、《家》、《白燕迎春》等现代戏,更有《刁蛮公主憨附马》、《打神》等红派名剧。她的戏路宽广,表演细腻,功架扎实,嗓音甜润,唱腔优。 罗家宝 粤剧表演艺术家。生于1930年,顺德人,家父罗家树是著名的掌板师傅,叔父罗家权势著名的粤剧演员,香港粤剧演艺名人罗家英是他的堂兄弟。罗家宝自幼生於戏剧世家,从小受到了粤剧的熏陶,对前辈艺人薛觉先、白玉堂、桂名扬等名家的表演和演唱特色很有心得,顾集取各家之长,并结合个人的声音条件,创造了独树一帜好听好唱的“虾腔”。 “虾腔”声色浑厚甜润,尤其是中低音区域音质厚实,共鸣犟烈,行腔不事雕饰但极具堂皇华采,高音区域虽然非其所长,但他能根据本身声缐特点,发展出一套跌宕有致。因其小名“亚虾”,“虾哥”、“虾腔”之名由此而来。罗家宝的表演精湛洗炼,儒雅温文,风流倜傥。并被誉?“小生王”。首本名剧《柳毅传书》历演不衰。 文革十年后,他从小生转攻官生,饰演了《血溅乌纱》中的清官严天民、《袁崇焕》中的主帅袁崇焕、《梦断香销四十年》中的诗人陆游,在粤剧人物长廊里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深刻的艺术形象。 2002 年元旦的粤剧新年盛会上,罗家宝获得了广东省所授予的粤剧“突出成就奖”。叱吒了舞台整整一个甲子的罗家宝在2002年11月成功地举办了“从艺60年粤剧艺术系列活动”,包括巡回演出、推出个人自传录、个人曲集、艺术展览和艺术研讨会。在社会上得到了很大的反响。 2.表演方式 自报家门 戏曲中主要人物出场时的自我介绍。它由打引、定场诗、坐场白组成。 打引 是剧中主角第一次上场时,半念半唱一些韵文结构的词句,这叫打引。

广东粤剧院二团

古装轻喜粤剧 皇帝与村姑 金兵灭了北宋,康王逃亡,得民女庄素裙护救。三年后康王登基, 派钦差曹子彬到庄村封赠恩人。素裙隐名拒封,知县乘机以女儿贾玉女冒名夺功,钦差洞悉其奸,郑押司为知县求情,并以智谋找出救驾恩人庄素裙,钦差见庄大惊,原来他当年曾降金追杀宋王,与素裙打过交道, 眼下害怕素裙识破底细,竟诬素裙冒名夺功,遂打入死囚,却将知县女儿送入宫中领赏。 玉女面见康王,感其不忘对民女报恩之情,遂供认冒名之罪,却又死口不露 身份。康王为查清真相,乔装相命先生,到知县家探出真情,复至牢中探望素裙, 才知案情牵涉各部官员;康王一怒之下,闯进明州府告状,谁知官官相卫,皇帝 告状也难白案情。康王慨叹身为一国之君,要报恩也如此之难,最后龙威大震,案才了结。 康王欲封素裙为后,素裙婉言谢绝,康王感其志,念其情,亲笔挥写“江南女子尽封王”以旌表其德。 改编:陈自强 原导演:陈小汉李飞龙重排导演:梁建忠 音乐设计:丘永基击乐设计:莫卫斌 舞美指导:何新荣舞美设计:何俊 灯光设计:林浚服装设计:丘雪梅 唱腔设计:陈小汉陈自强 演员表 康皇........梁耀安庄素裙........麦玉清 贾玉女........岑海雁郑文伦........郭建华 贾知县........洪扬贾夫人........刘建军 庄母........李淑贞曹子彬........祝荣发 徐直........周展忠周知府........朱伯钊 铁木真........李佩伦韩林........赖景江 春兰........梁筠菱夏兰........吴晓雯 秋兰........杨静冬兰........陈柳眉 兵士、太监、宮女等由本团演员扮演

看粤剧观后感

tvb的是很好看的,下面我就介绍我喜欢看的 《隔世追凶》郭晋安很早的电视剧,还蛮好看的,讲了是安仔和他爸爸用一个电话在不 同的时代来捉贼。 《谜情家族》也是郭晋安主演的电视剧,是讲了郭晋安的家族里面不断发生了很多悬疑 的事情,最后大结局也蛮好看的。不过我认为女主角不要用伍咏薇,她太老了。嘻嘻!! 《古灵精探》也是郭晋安的主演的,最近好喜欢郭晋安,呵呵!如果楼主不认识郭晋安 也看看他的电视剧吧!很好看的。这部戏里面的他很可爱,是说他会通灵感应捉贼。 《法证先锋》这部戏有两部,都是说他们怎么捉贼的故事!!很精彩!! 《与敌同行》这个就是说郑嘉颖为了报仇而接近郭晋安,还挺好看的!郭晋安第一次演 坏人,演的很到位哦~ 《学警阻击》是说了吴卓羲演一个卧底,要接近卖毒品的老大,而他发现,做卧底的不 止他一个,这个我强烈推荐,大结局超好看得!!! 》情迷黑森林》这个还行,这部戏是说了做蛋糕的事,里面的蛋糕看上去很好吃的,我 也挺喜欢看的! 《我的野蛮奶奶》呵呵!这部电视剧很有趣的,是说了婆婆和媳妇吵架的事,到后来她 们都发现了原来是患难见真情,值得一看! 《野蛮奶奶大战戈师奶》这个是现代的,和《我的野蛮奶奶》有点相同,故事主角一样, 也是说婆婆和媳妇的故事,但是有些情节不一样,楼主也可以看看! 《银楼金粉》是说了以前的年代很封建,是一个重男轻女的时代,女孩子的命运都很悲 惨,不想接受命运....最后故事很精彩,我很喜欢看! 《肥田喜事》是说了男主角歧视肥人,但最后还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女主角这次牺牲色 相,做一个肥人。呵呵!不够还挺好看的,故事情节很搞笑!! 《乱世佳人》也是说了60年代的故事,这个因为很久以前看过,不过我记得还挺好看的, 就是有点情节忘记了!!不过推荐楼主看下吧!! 《男亲女爱》介绍一点比较轻松,好笑的故事吧!这部戏都是围绕搞笑这个话题,里面 有很都故事都很搞笑,我超级喜欢看噢!!我觉得男主角很不错,演的很好!很喜欢,推荐楼 主看! 《流金岁月》是说关于家庭故事,很久以前看的,不太记得了!但我记得故事情节很悬 疑,很精彩,但也不是关于警匪片的那种,有时候有些情节很好笑的!这个我推荐楼主你看! 《憨夫成龙》这个我真是不得不推荐啊!郭晋安是演一个外表看上去三十多岁的人,其 实智商只是7、8岁。女主角宣萱被逼的嫁给郭晋安,不过时间慢慢的过去了,宣萱竟然真的 喜欢上了安仔,不过,最后的结局却是......这个超级好看啊!保证你喜欢看! 《酒店风云》还不错吧!是说了关于家庭和酒店的故事,那些家庭纠纷等等等等,还不 错的,里面马德钟很酷哦!!我很喜欢,吴卓羲也很帅! 《无头东宫》这是很久的片子了,可能楼主还没看过。真的挺好看的!是说了一对好姐 妹换脸的故事,陈妙瑛演的很好哦~~~把没换脸时的坏和换脸后的好人演绎到位,还有向海岚 也一样!!!不过现在陈妙瑛推出tvb了!真可惜! 《奸人坚》听这个剧名可能觉得怪怪的,但是很好看的,黄子华又再次演一个这么邋遢 的人!呵呵!黄子华就是适合演喜剧,这个挺不错的! 《栋笃神探》黄子华演一个神探,听栋笃就知道了,她在里面是演一个智商很好,又恨 好笑的人!剧情思然是警匪片,可是很好笑的!!推荐! 《突围行动》是讲了一对夫妻搞外围的故事,后来警方排除卧底接近他们,他们的儿子 也大义灭亲。这部戏我只是省略的说,其实这部戏也很不错的!喜欢 《十兄弟》讲了十个兄弟的家庭故事,有些情节看了后很温暖。最后....

关于广东粤剧作文500字800字

关于广东粤剧作文500字800字 粤剧作文500字 呼呼的风吹动了柳树叶子。 后生们在幕后定定地站着,双手紧紧地并在裤边上,头抬得高高的,静静的等待着开幕。 “咚咚咚呛”戏曲上演了,这声响震醒了沉睡的人们!震醒了沉睡的天空!震醒了沉睡的万物!可谓惊天动地! 个个角色如猛虎——疯狂地跳跃;如赛车——疯狂的奔跑;如星星—

—疯狂的眨眼;如钢琴——疯狂的嘶叫。 吵!闹! 整个场面宛如波涛汹涌的黄河,宛如滔滔不绝的巨龙,宛如雷轰电击的夜晚,演员们个个生龙活虎。 吵!!闹!!吵地雄伟!闹地壮观! 当戏曲演到中断时,突然安静下来,后生们说话了。 “小二,拿酒来!”我猜这应该是武松。 “客官,别喝那么多,山那头有着凶暴残忍的大老虎。”无疑,这就是《水浒传》中的故事——《武松打虎》。

“大老虎?呵!我是谁,我害怕它不成!”武松大力地拍了拍桌子,叫道。 武松向着那头山走去,突然,“咚”的一声,把我们吓了一跳,随后便是一阵急速的音乐,老虎出现了。 眼看老虎就要追上武松了,我们都为武松拈了一把汗。又是“咚”的一声,武松骑到了老虎的背上。“咚咚呛”,三声下来,老虎死了。 顿时,锣鼓喧天,那是乡亲们在庆祝武松。 吵!吵上加吵! “呛!”,这是戏曲的最后一声响!

呼呼的风迎着后生们走下台。 世界出奇地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十分陌生。 只听见远处有一声渺远的鸡啼! 关于粤剧的作文 戏曲大舞台 “戏曲”对我来说是个陌生的词,只是一个上代人爱看的节目,远远不及现代的动画片,所以我从来没有看过,根本不了解“戏曲”的所有相关资料。

小时候,在沉闷的假期里,按动电视遥控器,不时地会发现有一些关于“社戏”的节目,但我却毫不犹豫地跳过了,看那些有趣的动画片。 很多熟悉歌曲,都来自社戏。比如黄梅戏《天仙配》中的歌,常常在我妈妈嘴边挂着,不时还会哼两下: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 我非常需要认识“社戏”,恰好我上了一节关于“社戏”的课。 课上,我们先听了一首歌叫《唱脸谱》,我觉得很有趣,因为歌里有现代的音调,也有古代的唱法。接下来是交流资料,因为我准备充分,自然也会学得很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