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于景观格局与过程的云南省典型地区道路网络生态效应_富伟

基于景观格局与过程的云南省典型地区道路网络生态效应_富伟

基于景观格局与过程的云南省典型地区道路网络生态效应_富伟
基于景观格局与过程的云南省典型地区道路网络生态效应_富伟

基于景观格局与过程的云南省典型地区

道路网络生态效应

3

富 伟 刘世梁

33

 崔保山 张兆苓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

摘 要 利用概率连接度指数的量化分析方法,分析了云南省典型地区道路网络对景观格

局、生态过程以及景观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道路网络加剧了区域景观的破碎化程度;道路网络对不同生态过程的迁移路径结构、数目以及分布的影响有所不同,影响程度随迁移扩散能力的增加而增加;道路网络总体上降低了景观维持生态过程连续性的功能(不同情景平均下降超过10%),使各个斑块在景观中的功能退化(平均下降超过40%),影响程度随迁移扩散能力的增加而增加.

关键词 景观格局 生态过程 景观功能 道路网络文章编号 1001-9332(2009)08-1925-07 中图分类号 X171 文献标识码 A

Ecolog i ca l effect of road network i n the typ i ca l area of Y unnan Prov i n ce ba sed on i n tegra ti on of l andscape pa ttern and process.F U W ei,L IU Shi 2liang,CU I Bao 2shan,ZHANG Zhao 2ling

(S tate Key L aboratory of W ater Environm ent S i m ulation,S chool of Environm ent,B eijing N or m a l U niversity,B eijing 100875,Ch ina ).2Ch in .J.A ppl .Ecol .,2009,20(8):1925-1931.

Abstract:By using the quantitative index of ‘p r obability of connectivity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effects of r oad net w ork on the landscape pattern,ecol ogical p r ocess,and landscape functi on in the typ ical areas of Yunnan Pr ovince .Road net w ork accelerated landscape frag mentati on,and changed the structure,number,and distributi on pattern of ecol ogical p r ocess dis persal paths,with the effects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dis persal ability .The r oad net w ork generally reduced the landscape functi on in maintaining ecol ogical p r ocess connectivity by >10%and the patch functi on by >40%,and the effect als o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dis persal ability .Key words:landscape pattern;ecol ogical p r ocess;landscape functi on;r oad net w ork .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71237)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3CB415104)资助.33通讯作者.E 2mail:shiliangliu@https://www.wendangku.net/doc/ac16180877.html, 2009201204收稿,2009206215接受. 作为重要的人为干扰源,道路对各种生态过程

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其影响尺度从种群一直到景观[1-2].伴随着景观生态学的发展,道路网络在景观尺度上的生态效应逐渐受到关注,道路网络与景观格局和过程的关系成为道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3]

.目前,大尺度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对道路网络生态效应的研究更侧重于道路网络对景观格局及

其动态的影响分析[4-7]

,小尺度研究更侧重于道路

建设影响下的生态过程和功能的变化分析[8-11]

.要实现大尺度上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耦合,必须解决两方面的问题:景观格局发生变化的位置和数量规模;一定景观格局变化所产生的生态效应,即生态

过程和功能会发生哪些变化,它们又对景观格局产

生什么样的反作用[12]

.景观连接度的概念和方法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较好地解决以上两个问题,实现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耦合.景观连接度表示景

观促进(或阻碍)资源斑块之间运动的程度[13]

,受景观要素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生态过程以及研究目的和对象等因素的影响,是景观要素中生态过程进行

相对顺利程度的测度指标[14]

.连接度指数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与生态过程相联系的功能连接度指数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格局与过程耦合研究的量化方法[15-16].其中,部分指数在不同尺度上可较好地反

映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变化[17-18]

.目前,相关研究只应用部分指数进行了城市绿地系统的连通性分析,并未深入研究连通性与特定生态过程之间的相

互关系[19]

.

应用生态学报 2009年8月 第20卷 第8期

Chinese Journal of App lied Ecol ogy,Aug .2009,20(8):1925-1931

云南省作为连接东南亚、南亚的便捷通道,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期间修建的一系列交通要道,势必带动道路网络在该区的进一步扩展.另外,云南省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承载着多样的生态过程.基于云南省典型地区内道路网络对景观格局[4]、土地利用及覆被变化[20]以及生态系统功能影响[21]的研究,从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耦合的方向进一步深入研究道路网络的生态效应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研究基于连接度的概念,利用最小耗费距离改造的概率连接度(PC)指数,通过模拟不同生态过程的情景,从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耦合的角度分析了云南省典型地区道路网络的生态效应,旨在为优化区域路网和景观格局以及维护区域景观对生态过程的承载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11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的景洪市和勐海县交界处(2117°—2211°N,10014°—10018°E),为1600km2的正方形区域.该区植被类型主要有热带季节雨林、山地雨林、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暖性针叶林、竹林、灌丛和草丛等[4].虽然研究区林地生态系统分布广泛,但具有生态适宜性、承载生态过程的林地斑块(郁闭度> 30%、面积>25h m2的天然林地斑块)却仅占总面积的10191%[18].由于该州地处边境,多条通往老挝和缅甸的过境公路、213线和214线等国道以及州内经济干线的穿越,对生态系统尤其是林地生态系统产生强烈干扰.各等级道路通过直接切割、破碎化源斑块以及间接阻碍各种生态过程等,对区域生态系统产生负效应.

112 数据获取

本研究所采用的道路矢量数据源于数字化的1∶100万云南省交通图和1∶25万中国基础地理信息中的公路图.将研究区道路要素分为以下5类:高速公路、一级道路、二级道路、三级道路和四级道路.典型区域景观类型图采用遥感解译的2004年T M影像(解译精度大于90%)[22].

113 研究方法

通过量化破碎化来分析景观格局的变化;通过计算两两斑块间迁移的最大概率,在模拟不同生态过程的情景下分析道路破碎化以及阻隔效应对生态过程的影响;通过计算整个景观连接度指数以及各个斑块的相对重要性,分析不同生态过程对景观格局的反作用(景观功能变化).

11311景观格局分析 针对源斑块,根据真实道路宽度生成缓冲区,与源斑块叠加、切割.通过道路网络对源斑块的切割所导致斑块数目、面积以及分布的变化来反映景观格局的变化.

11312生态过程分析 针对各种基质及道路廊道,根据各级道路影响生态系统面积的范围,利用A rc V ie w软件对高速公路、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公路及以下分别建立、500、250、100和25m的缓冲区[23].将土地利用图中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合并为林地、草地、耕地、滩涂、盐碱地和沼泽地、居住和建设用地(包括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和建设用地)等类型,并分别赋予阻力值.根据相关研究以及区域景观性质,对不同要素赋予不同的阻力值:各等级道路阻力值为8;除源斑块外的林地以及草地和耕地的阻力值为2;居住和建设用地的阻力值为6[24].

利用A rc V ie w将以上要素转化为35m×35m 的栅格文件.为了反映道路网络的阻隔效应,将分别在有道路和没有道路的情况下,计算任意2个斑块之间的最小耗费距离[20].

d ij=∑

n

i=1

∑n

j=1

(h

ij

×R)(1)

式中:d

ij

为斑块i与j之间的最小耗费距离;h

ij

为斑块i与j之间的水平距离;R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阻力值.

利用最小耗费距离模型,借助A rc V ie w模拟生态过程在不同斑块中的迁移路径.生态过程发生迁移扩散的最大概率公式如下[17]:

p3ij=max(p ij)=max(eθd ij)(2)

式中:p

ij

3为斑块i和j之间所有可能的路径中的最

大迁移概率;p

ij

为斑块i和j之间的迁移概率;d

ij

为斑块i和j之间的最小耗费距离(m);θ为常数,指连接度与耗费距离的模拟系数,由距离以及迁移扩散概率的赋值确定.

由于区域景观对多种生态过程具有承载能力,可通过设置特定迁移扩散能力来模拟不同生态过程的情景,在不同情景下分析道路网络对不同生态过

程的影响.迁移扩散距离d

ij

为12000、8000、4000和2000m时,生态过程迁移扩散的概率p ij均为015. 11313景观功能分析 在景观尺度上,本研究采用景观功能量化的指标———概率连接度指数(p r oba2 bility of connectivity,PC)来分析道路网络对景观功能的影响[17].

6291应 用 生 态 学 报 20卷

PC =

∑n

i =1

n

j =1

a i ?a j ?p 3

ij A 2

L

(3)

式中:a i 为斑块i 的面积(m 2

);a j 为斑块j 的面积

(m 2);p ij 3为斑块i 和j 之间所有可能的路径中的最

大迁移概率;A L 为整个景观的面积(m 2

).

在斑块尺度上,采用斑块的相对重要性指数(dI )衡量景观中源斑块的功能,识别对迁移扩散具

有重要作用的斑块的变化,其计算公式如下[25]

:

dI =I -I ′

I

×100%

(4)式中:I 为景观中所有斑块的PC 值;I ′为去除任意斑

块后由其他斑块所组成景观的PC 值.114 数据处理

借助A rcGI S 软件对道路网络建立缓冲区,并计算区域景观的破碎化程度.2 结果与分析

211 云南省典型地区道路网络对景观格局的影响

各等级道路网络加剧了区域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尤其是对承载各种生态过程的源斑块的数目、大小以及空间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考虑道路网络切割的情况下,研究区斑块数目从70个增至124个,但斑块总面积却由研究区面积的10191%下降

到10161%,斑块的平均面积由266190h m 2

减少到

126193hm 2

(图1).由于该区高等级公路沿线穿越的源斑块数目有限,虽然道路的真实宽度较大、占用斑块面积较大,但对景观破碎化的影响较低;而由于较低等级道路(四级道路)的网络结构及其广泛的分布,对源斑块影响较大,最为明显的是研究区西侧

的斑块破碎化程度较高.在道路网络分布较密集的地区可能导致完整的大型斑块分割为多个邻近的以道路两侧为分割线的小型斑块,较小斑块则随着面积变小而失去承载能力.

212 云南省典型地区道路网络对潜在生态过程迁

移扩散的影响

道路网络除了直接破碎源斑块、降低其对生态过程的承载能力,还可通过间接的阻碍作用共同影响不同生态过程在斑块之间的迁移扩散.本研究利用不同生态过程下任意2个斑块的最大迁移概率

p ij 3

,分析道路网络作用对潜在生态过程的影响.

总体上,道路网络的破碎化效应可将大型斑块切割为邻近的小型斑块,增加了发生生态过程可能采用的路径数目,与没有道路时相比,景观中可能的迁移路径数目从2145条增至7626条,增加了生态过程扩散的中间过程.一方面,道路网络的阻隔作用增加了生态过程在任意2个斑块间的耗费距离,破碎化作用增加了斑块之间迁移扩散的中间过程,进而显著增加了小概率的迁移扩散路径数目;另一方面,由于破碎化导致多个邻近小型斑块取代原有大型斑块,在这些小型斑块之间增加了多条较短路径,

增加了部分高概率迁移扩散路径的数目(图2). 通过不同生态过程的情景对比可知,随着迁移扩散能力的增加,由研究区道路网络所增加的斑块间迁移路径中,高概率的迁移路径数目逐渐增加.这表明,道路网络导致的邻近破碎化斑块之间迁移扩散路径的增加对于迁移扩散能力较弱的生态过程(d ij =2000,p ij =015;d ij =4000,p ij

=015)的影响较弱,而对迁移扩散能力较强的生态过程(d ij =8000,

图1 研究区道路网络影响下的景观格局变化

F i g .1 Landscape pattern change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r oad net w orks in the study area .

a )无道路网络W ithout r oad net w orks;

b )有道路网络W ith r oad net w orks .下同The sa me bel ow .

7

2918期 富 伟等:基于景观格局与过程的云南省典型地区道路网络生态效应

图2 研究区道路网络对不同生态过程在斑块之间迁移扩散的影响

F i g.2 Effect of r oad net w orks in the study area on the m igrati on of ecol ogical p r ocesses bet w een patches.

A:最小耗费距离为2000m,迁移扩散概率015Least2cost distance equaled2000m,p ij equaled015;B:最小耗费距离4000m,迁移扩散概率015 Least2cost distance equaled4000m,p ij equaled015;C:最小耗费距离8000m,迁移扩散概率015Least2cost distance equaled8000m,p ij equaled 015;D:最小耗费距离12000m,迁移扩散概率015Least2cost distance equaled12000m,p ij equaled015.下同The same bel ow.

p ij=015;d ij=12000,p ij=015)的影响较强.总之,道路网络的阻隔作用对不同生态过程的影响都较显著,比较而言,对迁移扩散能力较弱的生态过程的影响更强.

213 云南省典型地区道路网络对景观功能的影响在景观尺度上,道路网络的叠加影响了景观维持不同生态过程的连续性.在不同生态过程的情景下,研究区道路网络的景观连接度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平均下降11173%;随着迁移能力的增加,道路网络使景观连接度降低的程度逐渐增加(图3).道路网络对景观功能具有负效应,它通过直接占用和破碎化斑块,降低了源斑块的面积和质量,同时,通过阻隔效应,增加了生态过程的阻力以及中间过程,降低了生态过程发生的概率.

图3 研究区道路网络对景观维持不同生态过程功能的影响

F i g.3 Effect of r oad net w orks in the study area on functi on of landscape f or different ecol ogical p r ocesses.

在斑块尺度上,道路网络导致斑块维持不同生态过程的功能的重要性值平均下降46132%.随着斑块维持生态过程的不同,道路网络对斑块功能的影响程度具有差异,迁移扩散能力越强,斑块功能的退化越明显.由图4可以看出,在不同生态过程的情景下,对生态过程具有重要作用的斑块的功能退化较强烈,不同情景之间的下降程度也较接近.在迁移能力较弱的生态过程情景下(d

ij

=2000,p

ij

=015;d ij

=4000,p

ij

=015),对迁移扩散具有重要作用的斑块的功能值降低可通过其他斑块重要性值的增加得到部分补偿;而在迁移扩散能力较强的生态过程情景

下(d

ij

=8000,p

ij

=015;d ij=12000,p ij=015),一些对景观中生态过程扩散具有重要作用的斑块,其功能的退化不能通过其他斑块重要性值的增加得到补偿,因此退化较严重,其中,中部大型斑块的功能值的降低对区域整体连接度值影响较大(图5).

综上所述,道路网络对景观维持特定生态过程的功能的影响程度取决于生态过程的性质.无论是景观尺度还是斑块尺度,道路网络对迁移扩散能力较强的生态过程的影响均较大.对于迁移扩散能力较弱的生态过程,由于其发生范围较小,迁移扩散的路径较分散和孤立,破碎化以及阻隔而致的迁移路径丧失对整个景观的总体功能以及各个斑块功能的影响较小;对于迁移扩散能力较强的生态过程而言,

8291应 用 生 态 学 报 20卷

则情况相反,当对迁移扩散具有重要作用的斑块发生退化之后,其对总体景观以及斑块功能的影响较强.

3 讨 论

道路网络的生态效应是道路生态学研究的重点,特别是大尺度上的道路网络生态效应研究是目前各方关注的焦点.本研究从云南省典型地区入手,针对道路网络的负效应,在景观尺度上,从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耦合的角度,利用景观连接度的评价指数,通过模拟不同生态过程的情景,对道路网络的生态效应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等级的道路网络中,与高等级道路网络相比,低等级道路网络对区域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具有更强烈的影响,可显著改变景观要素的分布格局,使许多小型斑块积聚分布取代单一的大型斑块分布.道路网络的叠加改变了生态过程的迁移路径,其影响程度随迁移扩散能力的增加而增加.较近距离的迁移路径由于破碎化加剧而增加,而较长距离的迁移路径由于阻隔作用加剧而逐渐减少.由于迁移扩散能力较强的生态过程所含长距离迁移路径较多,所以受到的影响较大.道路总体上降低了景观中斑块维持生态过程顺

9291

8期 富 伟等:基于景观格局与过程的云南省典型地区道路网络生态效应

利进行的功能,并根据不同生态过程的性质对斑块功能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影响程度随迁移扩散能力的增加而增加.

本研究结果表明,连接度的概念和方法可作为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耦合的重要途径,在描述与景观格局变化相关的生态过程的变化以及景观功能的变化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在研究方法的选取中,虽然一些研究显示道路网络对一些昆虫和小型哺乳类的迁移具有促进作用,但大部分研究认为动物将道路视为阻隔源.另外,在最小耗费距离模型应用于现实的规划与评价中,均将道路要素视为重要的阻隔源.同时,道路网络对生态过程的促进作用取决于路域的合理规划和管理[26].本研究主要采用类似空白实验的方法,对未进行规划和管理的道路网络生态效应进行探讨,因此,主要选取阻隔效应进行量化.

在利用最小耗费距离模型量化阻隔效应时,不仅需考虑道路要素的影响,而且也要考虑其他景观组分的影响,但本研究为了明确道路网络的生态效应,只将道路要素的影响进行提取.本文中各景观要素的阻力值是基于以往研究,根据区域自身的特性,采用专家打分的方法进行赋值[24].其中,道路作为单一景观要素,各等级道路的阻力值采用等值.但是,与利用真实道路宽度进行缓冲分析相比,根据不同等级道路影响域范围进行缓冲分析能更准确地反映不同等级道路影响程度的差异.

本文是景观连接度在道路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其输入参数只需特定生态过程的迁移扩散距离,有别于种群生态学中连接度侧重于动植物种群的动态[27],所以不需要进行特定动植物生态过程的实验研究与调查.为了表示道路网络对不同生态过程影响的差异,本研究采用情景分析的方法,利用迁移扩散能力模拟一系列生态过程下的连接度变化,该方法的选择是由本研究目的所决定,若进行小尺度上自然保护区的规划以及管理研究,采用样带等调查方法则较为可行.

目前,景观连接度的概念和方法在城市区域以及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和管理中应用较广泛,但在道路网络的生态效应研究中的应用较少.本研究在相关方法论的基础上[18],利用最小耗费距离改造了原有的计算公式,将景观组分的特性对生态过程的影响进行量化,使其成果更益于指导道路网络的景观生态规划和管理.参考文献

[1] Andrews A.Frag mentati on of habitat by r oads and utility

corridors:A revie w.A ustralian Zoologist,1990,26:

130-141

[2] L i Y2H(李月辉),Hu Y2M(胡远满),L i X2Z(李秀

珍),et al.A revie w on r oad ecol ogy.Chinese Journal

of A pplied Ecology(应用生态学报),2003,14(3):

447-452(in Chinese)

[3] W ang Z2S(汪自书),Zeng H(曾 辉),W ei J2B(魏

建兵).Some landscape ecol ogical issues in r oad ecol o2

gy.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生态学杂志),2007,

26(10):1665-1670(in Chinese)

[4] L iu S2L(刘世梁),W en M2X(温敏霞),Cui B2S(崔

保山),et al.Effects of r oad net w orks on regi onal eco2

syste m s in South west mountain area:A case study in

J inghong of Longitudinal Range Gorge Regi on.A cta Eco2

logica S inica(生态学报),2006,26(9):3018-3024

(in Chinese)

[5] L iu S2L(刘世梁),W en M2X(温敏霞),Cui B2S(崔

保山),et al.Spatial analysis of r oad net w ork and eco2

syste m affected in LRGR.Journal of M ountain Science

(山地学报),2008,26(4):459-456(in Chinese) [6] Saunders SC,M islivetsMR,Chen JQ,et al.Effects of

r oads on landscape structure within nested ecol ogical

units of the Northern Great Lakes Regi on,US A.B iolog2

ical Conservation,2002,103:209-225

[7] Ha wbaker TJ,Radel off VC,Ha mmer RB,et al.Road

density and landscape pattern in relati on t o housing den2

sity,and ownershi p,land cover,and s oils.L andscape

Ecology,2004,20:609-625

[8] Hu Z2J(胡忠军),Yu C2Q(于长青),Xu H2F(徐宏

发),et al.Ecol ogical effects of r oads on terrestrial ani2

mals.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生态学杂志),

2005,24(4):433-437(in Chinese)

[9] Boar man W I,Sazaki M.A high way’s r oad2effect zone

f or desert t ort oises(Gopherus agassizii).Journal of A rid

Environm ents,2006,65:94-101

[10] Jaeger JAG,Fahrig L.Effects of r oad fencing on popu2

lati on persistence.Conservation B iology,2004,18:

1651-1657

[11] Carr L W,Fahrig L.Effect of r oad traffic on t w o a mphib2

ian s pecies of differing vagility.Conservation B iology,

2001,15:1071-1078

[12] LüY2H(吕一河),Chen L2D(陈利顶),Fu B2J(傅

伯杰).Analysis of the integrating app r oach on land2

scape pattern and ecol ogical p r ocesses.Progress in Ge2

ography(地理科学进展),2007,26(3):1-10(in

Chinese)

[13] Tayl or P D,Fahrig L,Henein K,et al.Connectivity is a

vital ele ment of landscape structure.O ikos,1993,68:

571-573

[14] Chen L2D(陈利顶),Fu B2J(傅伯杰).The ecol ogi2

cal significance and app licati on of landscape connectivi2

ty.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生态学杂志),1996,

15(4):37-42(in Chinese)

[15] Gonzalez JR,Barri o G,Duguy B.A ssessing functi onal

0391应 用 生 态 学 报 20卷

landscape connectivity for disturbance p r opagati on on re2

gi onal scales-A cost2surface model app r oach app lied t o

surface fire s p read.Ecological M odelling,2008,211:

121-141

[16]Kindl m ann P,Burel F.Connectivity measures:A re2

vie w.L andscape Ecology,2008,23:879-890

[17] Saura S,Pascual2Hortal L.A ne w habitat availability

index t o integrate connectivity in landscape conservati on

p lanning:Comparis on with existing indices and app lica2

ti on t o a case study.L andscape and U rban Planning,

2007,83:91-103

[18]Pascual2HortalL,Saura S.I m pact of s patial scale on the

identificati on of critical habitat patches f or the mainte2

nance of landscape connectivity.L andscape and U rban

Planning,2007,83:176-186

[19] Xi ong C2N(熊春妮),W ei H(魏 虹),Lan M2J(兰

明娟).Analysis of connectivity on greenland landscape

in metr opolitan regi on of Chongqing City.A cta Ecologica

S inica(生态学报),2008,28(5):2237-2244(in

Chinese)

[20] L i H2M(李红梅),Ma Y2X(马友鑫),Guo Z2F(郭

宗峰),et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c16180877.html,nd use/land cover dyna m ic change in

Xishuangbanna based on RS and GI S technol ogy.Jour2

nal of M ountain Science(山地学报),2007,25(3):

280-289(in Chinese)

[21] W en M2X(温敏霞),L iu S2L(刘世梁),Cui B2S(崔

保山),et al.Effect analysis of r oad net w ork on ecol ogi2

cal capacity in Lancang R iver Valley.A cta Scientiae C ir2

cum stantiae(环境科学学报),2008,28(6):1241-

1248(in Chinese)

[22] L iu S2L(刘世梁),Yang Z2F(杨志峰),Cui B2S(崔

保山),et al.Effects of r oad on landscape and its eco2

l ogical risk assess ment:A case study of Lancangjiang

R iver Valley.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生态学杂

志),2005,24(8):897-901(in Chinese)

[23] L i S2C(李双成),Xu Y2Q(许月卿),Zhou Q2F(周

巧富),et al.Statistical analysis on the relati onshi p be2

t w een r oad net w ork and ecosystem frag mentati on in Chi2

na.Progress in Geography(地理科学进展),2004,23

(5):77-85(in Chinese)

[24] W u J2F(武剑锋),Zeng H(曾 辉),L iu Y2Q(刘

雅琴).Landscape ecol ogical connectivity assess ment of

Shenzhen City.A cta Ecologica S inica(生态学报),

2008,28(4):1691-1701(in Chinese)

[25]Pascual2Hortal L,Saura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c16180877.html,paris on and devel opment

of new graph2based landscape connectivity indices:T o2

wards the p ri orizati on of habitat patches and corridors f or

conservati on.L andscape Ecology,2006,21:959-967 [26] For man RTT,A lexander LE.Roads and their maj or ec2

ol ogical effects.A nnual Revie w s of Ecology and Syste m2

atics,1998,29:207-232

[27]Tischendorf L,Fahrig L.On the use of connectivity

measures in s patial ecol ogy:A rep ly.O ikos,2001,95:

152-155

作者简介 富 伟,女,1985年生,硕士.主要从事景观生态学研究,发表论文1篇.E2mail:fu wei78@https://www.wendangku.net/doc/ac16180877.html,

责任编辑 杨 弘

1391

8期 富 伟等:基于景观格局与过程的云南省典型地区道路网络生态效应

滨水景观的设计特色

滨水景观的设计特色 ?作者:王玥富楷来源:点击量:47 更新时间:2011-10-12 9:49:00 ?在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中,青岛高新区发展目标定位为“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高新产业的集聚区、生态文明的示范区”,担负着建设青岛第三代生态科技新城的使命。这座承载众多期待的未来生态科技之城,不仪要寻找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新路径,还要探索新城发展的新模式,为城市发展开拓全新的空间。那么对于高新区景观设计来说,充分发掘滨水空间对高新区的城市价值和在功能及形象上的定位,是景观设计创新的基本出发点。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人们为了生活,聚居于城市;人们为了生活得更好,居留于城市”。本文以青岛高新区咸水湖景观设计为例,将打造活力滨水空间的作为设计目标。 1 设计背景 1.1项目区位 青岛高新区咸水湖位于高新区核心区,毗邻红岛连接线和墨水河入海口生态湿地,区域位置重要,是城市绿化景观体系中重要的节点。规划面积约57万平米,其中陆地面积约26万平方米,水面约31万平方米。 1.2上位规划 根据《青岛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总体规划》(2008-2020 年),结合生态水系网络、道路绿化和城市生活设施布局,规划在新城区内重点建设羊毛沟滨水公园带、滨海湿地公园带和6处大型城市公园,并按国家规范标准配套组团级、居住区级公园。

其中咸水湖公园是围绕咸水湖周边建设以游憩、休闲为主的城市生活性公园,同时结合滨水岸线建设中小行游艇码头等设施,联系河口地区和胶州湾。 根据《青岛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总体规划》(2008-2020 年),水系布局规划将培育形成“一带、一轴、两湖、三环、多廊道”的水系形态结构,营造“一湾环抱、水脉相融”的生态景观。其中: 一带——疏通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与红岛交界处水系,形成水系景观带。 一轴——沿羊毛沟水系形成城市发展轴。 两湖——中央泻湖与咸水湖。 三环——结合盐田改造,沿三个岛群周边形成环状水系。 多廊道——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内部形成多条水系景观廊道。 上层规划确定了核心区2个重要的休闲中心。一是以中央智力岛为核心形成高新区的商务休闲中心;二是以咸水湖环境为依托形成城市生活休闲中心,是满足居民和商务人士生活休闲、假日娱乐等需求的重要的城市节点。 2 设计理念

城市道路绿化带设计说明

经济技术开发区道路景观绿化设计 城市道路不仅仅是连接两地的通道,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人们公共生活的舞台,是城市人文精神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延续变迁的载体和见证,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是构成区域文化的灵魂要素。 第一部分现状分析 一、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2.气象概况 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但冬夏长春秋短降水和气温的年际和季节变化较大。 路线所经区域的气象概况 温度:年平均气温在15.4℃,冬季一月份平均气温0.4℃,;夏季炎热七月份平均气温26.4℃。年日照总时数为2026.80小时,相对湿度54%。 降雨:年平均降雨量580-608mm多集中在夏秋二季。 蒸发量:年蒸发量平均700-750mm. 日照:年日照2058.2小时辐射总量为114.0千卡/平方厘米。 风:主导风向夏季为西南风,冬季为东北风。 结冻:最大冻深为35cm。 3.区域内土壤条件 的土壤主要为泥质潮土和沙质壤土,PH值8.38。 4.区域内水资源 地下水位较高,埋藏深度一般为2—5米,水量丰富,水质清洁,是西安市重要的水源地。 二、区位分析 是陕西制造业整合的重要平台,是国家级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核心组成部分。将在3~5年内建成工业总产值超1000亿元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位于泾河以北,西铜高速公路以东,园区交通便利,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目前累计入区项目101个,总投资368.5亿元,已形成商用汽车、重型机械、新材料等为主导的产业格局;总投资150亿元的兵器工业科技产业基地项目建成达产后将新增产值300亿元,未来将重点培育发展军民结合型装备制造业和精细化工产业。 三、规划设计依据 1、相关的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公园滨水景观设计原则

公园滨水景观设计原则 摘要:龟山公园位于巢湖市西郊5公里的龟山脚下,占地面积 10万平方米,是一座依山傍水的亲水休闲公园。但是,尚存在一些 问题,根据龟山公园实际情况与预计规划,以实现游憩、生态、文化等综合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本文论述范围初步拟定为龟山西侧,河流汇入口以东,北至龟山山脚,南至巢湖水体的区块,实际面积约为7.5公顷(本文只着重论述改造水体湿地区块工程)。 关键词:滨水景观;生态;湿地公园 1.总体分析 1.1区位概况 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位于安徽省合肥市,长江淮河之间,湖水经东南河道汇入长江,西部靠近大别山山区,景色秀美,地理位置优越,并且具有便捷的交通。周边半汤温泉、中庙等旅游景点、历史文化景点众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1.2自然条件 巢湖地处中纬度地带特定的地理位置,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降雨量适中,气候较为温和,水热条件较好,但是兼有南北气候之短,季风明显,冬寒夏热,降水时空变化比较大,旱涝灾害较频繁。因位置特殊有明显的过渡性,也具有南北气候之长:光资源优于南方,水热资源优于北方。土壤分布为丘陵地带多为黄壤、黄棕

壤,平原地带多为水稻土;自然植被为落叶阔叶林与针叶林混交区,主要树种为苦楮、栎、马尾松、黑松、杉树等,森林覆盖率16.29%。 1.3现状分析 龟山公园位于巢湖市西郊5公里的龟山脚下巢湖东北岸,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是一座依山傍水的亲水休闲开放式公园。内有尚未开发的龟山山体,海拔126米,酷似一只巨大的神龟探入巢湖畅饮巢湖之水,南为巢湖湖景。本文论述范围初步拟定为龟山西侧,河流汇入口以东,北至龟山山脚,南至巢湖水体的未施工的区块,实际面积约为7.5公顷,本文着重论述如何改造水体湿地区块工程设计。 2.规划设计 2.1规划目标 在景区设计中将景观生态规划观念适当的引入景区总体规划的 理论体系中,在景观规模上,各个景观单位或者独立的生态系统都可以作为一种斑块、狭长的廊道、背景或基质,而现代生态景观设计多将设计作为廊道斑块理论中的一部分,以达到与周围自然生态相融合的效果。所以尊重自然、创造艺术、渗透人文思想,让环境与人们的生活相融相生,以实现游憩、生态、文化等综合效益最大化为本次设计的目标[1]。 2.2设计理念 本次设计以“改善环境,生态环保”为主题,利用自然的恢复再造能力,对风景区的景观加以美化,对景区的水质加以改善。辅以“渔家”、“灵龟”等设计元素,力求将有关巢湖当地的特色文化与生态功

交通景观设计

交通景观设计 1.道路绿化的作用及功能: 1)保护生态环境:(1)增加庇荫,调节气温,改善小气候;(2)释氧固碳,净化空气,促进碳氧平衡;(3)吸收有害物质;(4)滞尘降尘,过滤有害物质;(5) 减弱噪声;(6)杀菌消毒 2)组织道路交通3)组织城市景观4)体现城市文化5)提供防灾功能 2.道路景观设计的原则:1)与城市道路的性质和功能相适应2)与道路使用者的要求相适应 3)考虑综合效应与可持续发展4)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应防止出 现视觉污染5)生态性,协调性,服务和谐性 3.市花,市树:重庆-黄桷树,山茶花; 4.城市道路的特点: 1)道路交叉点多,区间段短,交通流速较低,通行能力较小 2)交通组织比较复杂,在满足客货车流和人流的安全与畅通时,对道路上行人和公共交通车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等出现各种交通相互交织,容易形成不安全或造成突出的单向交通3)城市道路除满足城市交通,排水,埋设工程管线,通风,日照,防火,逃难的要求以外还要反映城市风貌,城市历史和文化传统,因此功能较高 4)现代城市的道路必须满足交通方便安全和快速的要求,故交通安全和交通管理要求较高 5.城市绿地连接时的两种方式: 6.道路绿地规划的基本原则: 1)要与城市道路的性质,功能相适应2)要满足植物生长对环境的要求 3)保护古树名木4)要使道路绿地景观系统化 5)要立足于环境改善和保护6)要符合国家颁布的行业标准 7.影响城市大气污染的因素:降水,大气湍流,风, 8.街谷: 1)街谷的高宽比(h/w)与街谷污染浓度的关系 当h/w大于0.5时,随其加大,污染降低,增大到1以上,保持相对稳定,比值为1是临界值,街谷污染浓度最低 2)街谷高度比(h2/h1)与街谷污染浓度的关系 上风建筑高度为h1,下风建筑高度为h2,h2/h1〈1,随比值下降,污染浓度下降。 递降型:比值〈1,平行型:比值=1.25,递升型:比值〉1.5 污染浓度:递降型背风侧〉递降型迎风侧;平行型背风侧〉平行型迎风侧〉递升型背风侧〉递升型迎风侧 9.影响景观设计的要素:社会,人文,生态。(地形地貌,道路设计,植被,水体,铺装和设施景观) 10.终南山隧道: 1)隧道内部处理,景观营造 隧道内的照明实行白天、夜间以及白天洞外天气条件有级调控,在隧道入口段、过渡段、出口段根据不同亮度要求设置加强照明。在距检修道0.8米处,还设有诱导灯,采用LED光源。诱导灯为琥珀色,间距10米,其中每40米为一盏疏散指示灯,在火灾状态下可指示人员安全快速逃离现场,每120米,为一盏蓝色诱导灯,帮助司机与前车之间保持安全距离。特殊灯光带,缓解驾驶员视觉疲劳,保证行车安全。通过不同的灯光和图案变化,可以将特长隧道演化成几个短隧道,从而消除驾驶员的焦虑情绪和压抑心理。 11.道路透视图:

道路景观论文道路绿化论文

道路景观论文道路绿化论文 浅谈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 摘要:道路绿化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随着城市现代化道路交通的发展,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带来了城市现代化和城 市道路建设的突飞猛进,我国道路绿化为适应新的功能要求,在不断 的创新中发展提高,出现了一条又一条绿化带宽阔、层次丰富、林荫夹道、景观多样、芳草如茵、行车通畅、行人舒适的现代化城市道路,形成了多行密植、层次丰富,落叶树与常绿树相结合,绿化与美化相结合,用大树绿化城市道路等北京城市道路绿化的特点与特色。 关键词:绿化作用存在问题景观营造 一、道路绿化在现代化城市中的功能及在大园林中的作用 道路是城市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空间环境,在大部分的城市中,道路的面积约占所有土地面积的四分之一。kevin Lych在《城市意象》一书中把构成城市意象的要素分为五类,即道路、边沿、区域、结点和标志,并指出道路作为第一构成要素往往具有主导性,其它环境要 素都要沿着它布置并与它相联系。街道不仅仅是连接两地的通道,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人们公共生活的舞台,是城市人文精神要素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延续变迁的载体和见证,是一种重要的文化 资源,构成区域文化表象背后的灵魂要素,上海浦东的世纪大道、南京东路步行街、外滩滨江路景区、苏州观前步行街都是成功的范例。因此,加强道路建设,讲究道路空间的艺术设计,追求“骨架”与整体的

平衡和谐,是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的有效途径。据观测资料,在城市中40m宽的林带能降低噪音10分贝一15分贝,4m宽的绿篱可减弱噪音约6分贝;根据苏联的测定,树木下空气的含尘量比露天广场中的空气含尘量低约42%;又根据北京的测定,多排树木的道路比没有树木的道路能减弱风速约50%。 此外,城市道路是现代化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担负着城市疏散交通的重要功能,是现代化城市必备的重要基础设施。现代化的城市道路,在满足交通等道路使用功能外,搞好道路的绿化美化,能起到防眩光、缓解驾车疲劳、调节心情稳定情绪等作用。 二、道路绿化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了绿化与地下管网、架空线路的矛盾。在埋有地下管网的地段上盲目栽植大型乔灌木,结果使植株生长势减弱,甚至因根系无法伸展,吸取不到所需养分而死亡;在有架空电线的下面盲目栽植毛白杨、垂柳等大型乔木,因产生树线矛盾不得不疏枝,影响了美化效果,更严重的是大风季节,因疏枝不及时,造成线路中断,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危害。 (二)片面强调绿化,忽视道路的交通功能。在人行道上栽植树型不紧凑的灌木,影响步行或骑车;在较窄的分车带上密植大量的乔灌木,阻挡了行车视线。

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的理念与原则

156浅谈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的理念与原则 王佳玮 福建省闽江学院 摘 要:城市滨水绿地的景观设计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历史与未来的和谐。坚持防洪、生态、景观等多功能兼顾的原则,美观与实用原则,空间层次丰富原则,植物造景可持续发展原则,景观结合文化,突出地方性特色原则等。 关键词:滨水绿地;景观设计;理念与原则 滨水绿地具有调节气候、净化污水、涵养水源、改善空气质量的生态功能,对一个城市来说是非常珍贵的自然资源,也是城市生态绿廊的重要组成部分。滨水绿地景观是一种独特的自然资源景观,极具景观美学价值。因此,充分重视和建设好滨水绿地景观,有助于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城市滨水景观是市民休息、娱乐、观光的理想场所,在提升城市形象、扩展城市休闲空间,发展旅游等方面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有必要对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的理念和原则进行探究。 1 城市滨水绿地的景观设计理念 居住、生存、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三大主题,因此,城市滨水绿地的景观设计要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历史与未来的和谐。 1.1 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满足市民生活娱乐需求的同时,应尽量减少人为干扰与破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就要求我们在滨水绿地景观设计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设计理念。以人为本就是从美学的角度进行景观设计来促使滨水地带的文化氛围的提升,从而让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完美融合。环境艺术设计要充分考虑人们的多维感觉,创造符合现代生活模式,适合各种人群行为及心理需要活动场所和交往空间。在感受人文气息熏陶的同时,融入自然轻松的境地,让滨水绿地美丽景观充满自然气息,打造优美天然景色,并赋予独特的文化氛围和意境。 1.2 人与人的和谐 人与人的和谐既有古人与现代人的和谐统一,也包括今人之间的和谐统一。人们生活在绿地景观空间里休闲、亲昵、亲水、沐浴阳光、交流嬉戏,需要人性化的良好平台。这正是景观塑造与规划的出发点。循着这个目标,将景观造景元素组合成为有序的可持续发展的景观空间,实现天地万物的动感空间互动,既是人与人的和谐,也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1.3 历史与未来的和谐 对绿地中原有的古迹要进行保护和修复,才能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这种生态复原和对原始自然的保护,是对古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只有在地域的自然属性的基础上赋予新时代的建筑、人群、生物和谐共处,才能实现历史与未来互动与融合,彰显城市魅力。因此,要尊重当地历史,努力打造文化景观,使城市滨水绿地的景观有内涵,有灵气。赋予景观文化内涵,把生态文化自然美与人文文化古典美有机完美结合起来,不断提高生活品味和品质,最大限度去追求经典文化与自然生态相互交融的完美融合,天人合一。 2 城市滨水绿地的景观设计原则 2.1 坚持防洪、生态、景观等多功能兼顾的原则 城市滨水绿地的景观设计必须统筹兼顾,整体协调。在有洪水威胁的区域做城市滨水绿地的景观设计,首先要考虑满足河道坑塘防洪的功能与需要。同时在防洪坡段铺设石材,通过形式的变化或者机理的变化塑造不同的视觉体验,以满足休闲和娱乐的功能。其次,还可以利用水生植物或者岸边自然生长的植物进行绿地景观设计,使得游人更加贴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气息。第三,城市滨水绿地的景观设计还要关注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满足现代城市生活多样化的需求。 2.2 坚持美观与实用原则 现代景观设计的成果是供城市内所有居民和外来游客共同休闲、欣赏、使用的,因此,滨水景观设计应将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创造性地融合在一起。把城市、道路与绿地景观巧妙而有机地融合。美观与实用是景观设计中外在形式与景观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的不同侧面,所以要深入挖掘当地人文、植物特色,结合地理位置与城市功能,用恰当的景观描绘手法进行充分的表达,以提高城市滨水绿地的文化品味和实用功能。 2.3 坚持空间层次丰富原则 从近年来的美学视觉来讲,垂直面上的变化远比平面上的变化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与兴趣。所以,滨水景观设计不应仅仅是平面设计,而应是全方位的立体设计。立体设计包括软质景观设计和硬质景观设计。软质景观如在种植灌木、乔木等植物时,先堆土成坡形成一定的地形变化,再按植物特性种类分高低立体种植;硬质景观则运用上下层平台、道路等等手法进行空间转换和空间高差创造。 2.4 坚持植物造景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无论从美学角度,还是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对城市滨水绿地生态景观进行设计,主要都是通过植物绿化来实现的。在景观设计时,主要是根据景观生态为先的设计理念,维护河流生态群落自然结构,坚持以区域乡土树种为主的原则,突出生物多样性特点,建设以本区域植物群落为主,植物造景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生态功能设计模式,改善绿地景观自然环境,创建风景优美,舒适宜人,环境清新的滨水绿地

园林景观设计——(道路篇)

园林景观设计道路概论 摘要:本文对园林绿地中道路规划原则、布局进行了理论探讨,结合实际,详细论证了规划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园路是园林绿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像人体的脉胳一样,贯穿于主园各景区的景点之间,它不仅导引人流,疏导交通,并且将园林绿地空间划成了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不同功能的一系列空间。因此,园路的规划,直接影响到园林绿地各功能空间划分的合理与否,人流交通是否通畅,景观组织是否合理,对园林绿地的整体规划的合理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大量收集与查阅资料、文献,从理论上详细论证与探讨园路在规划中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应注意的问题等,为园林绿地景观的规划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1、园路的类型 园路的基本类型有:路堑型、路堤型、特殊型(包括步石、汀步、磴道、攀梯等),在园林绿地规划中,按其性质功能将园路分为: ①主要园路:联系全园,是罗林内大量游人所要行进的路线,必要时可通行少量管理用车,道路两旁应充分绿化,宽度4-6m。 ②次要园路:是主要园路的辅助道路,沟通各景点、建筑,宽度2-4m。 ③游息小路:主要供散步休息,引导游人更深入地到达园林各个角落,双人行走1.2-1.5m,单人0.6-1m,如山上、水边、疏林中,多曲折自由布置。 ④变态路:根据游赏功能的要求,还有很多变态的路,步石、订步、休息岛、礓、礤、踏级、磴道等。 2、功能与特点 2.1 组织空间,引导游览 在公园中常常是利用地形、建筑、植物或道路把全园分隔成各种不同功能的景区,同时又通过道路,把各个景区联系成一个整体。这其中浏览程序的安排,对中国园林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将设计者的造景序列传达给游客。中国园林不仅是“形”的创作,而且由“形”到“神”的一个转化过程。园林不是设计一个个静止的“境界”,而是创作一系列运动中的“境界”。游人所获得的是连续印象所带来的综合效果,是由印象的积累,而在思想情感上所带来的感染力。这正是中国园林的魅力所在。园路正是能担负起这个组织园林的观赏程序,自游客展示园林风景画面的作用。它能通过自己的布局和路面铺砌的图案,引导游客按照设计者的意图、路线和角度来游赏景物。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园路是游客的导游者。 2.2 组织交通 园路对游客的集散、疏导,满足园林绿化、建筑维修、养护、管理等工作的运输工作,对安全、防火、职工电话、公共餐厅、小卖部等园务工作的运输任务。对于小公园,这些任务可以综合考虑,过于大型公园,由于园务工作交通量大,有时可以设置专门的路线和入口。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知识点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 1 前言 一般来说,城市道路景观是在城市道路中由地形、植物、建筑物、构筑物、绿化、小品等组成的各种物理形态。城市道路网是组织城市各部分的“骨架”,也是城市景观的窗口,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周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些都要求我们要十分重视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 2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原则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2.1 尊重历史的原则 城市景观环境中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场所往往给人们留下较深刻的印象,也为城市建立独特的个性奠定了基础。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尊重历史、继承和保护历史遗产,同时也要向前发展。对于传统和现代的东西,我们不能照抄和翻版,而需要探寻传统文化中适应时代要求的内容、形式与风格,塑造新的形式,创造新的形象。 2.2 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主张不为局部的和短期的利益而付出整体的和长期的环境代价,坚持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的发展相统一。这一思想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的具体表现,就是要运用规划设计的手段,如何结合自然环境,使规划设计对环境的破坏性的影响降低到最小,并且对环境和生态起到强化作用,同时还能够充分利用自然可再生能源,节约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 2.3 保持整体性原则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整体性原则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第一,从城市整体出发,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体现城市的形象和个性。第二,从道路本身出发,将一条道路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统一考虑道路两侧的建筑物、绿化、街道设施、色彩、历史文化等,避免其成为片段的堆砌和拼凑。 2.4 连续性原则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连续性原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视觉空间上的连续性。道路景观的视觉连续性可以通过道路两侧的绿化、建筑布局、建筑风格、色彩及道路环境设施等的延续设计来实现。第二,时空上的连续性。城市道路记载着城市的演进,反映出某一特定城市地域的自然演进、文化演进和人类群体的进化。道路景观设计就是要将道路空间中各景观要素置于一个特定的时空连续体中加以组合和表达,充分反映这种演进和进化,并能为这种演进和进化做出积极的贡献。 3 各类城市道路景观的设计思路

浅析滨水景观设计说明

浅谈滨水景观设计 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现代城市景观空间的享受。尤其是人们对于现代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的要求越来越高,正因如此背景,在景观设计创新过程中就须着眼于现在,放眼于未来,既要有传统的文化内涵,又要富于时代感。在其设计时必须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观念作为总指导和总的中心思想,针对现代城市滨水景观,在设计中就应遵循景观设计的准则、原则:即它的安全性、生态性、审美性以及时代性。具体到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空间,还应该考虑到它的:共享性、亲水性、生态保护性及可持续发展等原则,从而充分体现人性化这一中心理念。 1、滨水景观特点 1.1综合性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设计艺术。由于该类型的景观所设计的对象和考虑的因素都相对复杂,尤其是在做海滨公园景观中的“共享性”即陆地环境与水域空间的结合,更需要从整体上去把握,所以要把握好景观构成的三大要素:景观形象、环境绿化、行为心理。把握住了这三要素也就把握住了景观设计的精髓。在设计中坚持人性化设计的中心理念,将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相互结合,充分体现景观设计的宗旨:即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的和谐统一。也就是说海滨公园景观的综合性还体现在它的“多样的统一”。 景观的综合性不仅仅是单方面的,远景设计研究院提醒滨水公园中的每个部分功能区都是多样的,把多样化的部分有秩序地排列组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这就给人来了有秩序地美感。一旦这种秩序被打乱,就会陷于混乱中而失去了

美感。 1.2多样与统一 再者,“多样与统一”又是景观造型设计中常用的设计原则之一。特别是在设计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环境时,它包含了许多功能、形式、内容等,因此,更需要强调“多样化的统一”,注重在整体环境下的统一设计。在景观设计中始终把握整体全局的设计是统一的关键,在整体的前提下寻求小变化,这样既不失整体风格,统一中又有变化。统一是体现整体秩序的美、和谐的美,是美的标准与尺度。整体统一的表现是一个相互关系的群体,贯穿其景观的综合性,从而使整个景观环境的视觉效果更加柔和而深刻。 归纳起来,景观的综合性是体现在多方面的:它的复杂性、共享性、关联尺度、多样与统一它们是相互联系的,相互影响。而“多样与统一”的设计法则是突出体现整体风格、加强景观环境印象的手段之一,留给人们的整体视觉印象亲切而深刻。因此:在喧闹繁杂的大都市内的环境设计中,“多样与统一”的设计法则尤其显得重要。它将直接影响到人们对滨水景观的视觉感受与审美心理。 海滨公园景观设计是景观设计中最为复杂、综合性很强的的课题,而景观设计师必须通过遵循滨水景观设计的原则进行创新、设计,着眼现实,从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角度出发,为人们提供了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的双重价值。“诗意的栖居”始终是人们内心的向往,而海滨公园景观设计正是通过提高生活品质,提升生活品味,以人为主体,以空间环境为客体,构架着现实通向理想的桥梁。 2、景观设计意义

道路景观设计word版

道路景观设计 1、构成道路景观的要素 (6部分) (1)道路:道路本体,道路植栽,道路附属物,道路占用物; (2)沿街:建筑物,广告牌,围合屏障,空地; (3)远景:自然要素,人工要素; (4)人的活动:步行者,自行车,汽车; (5)地下部分:交通设施,商业设施,能源、通信设施,排水设施; (6)变动因素:季节,气候,时间; 2、道路景观的三种比例 (1) Ds/Dc及Ds/D步行道与车行道幅宽比; (2)道路幅宽D与沿街建筑高度H的比例(D/H); (3)道路延长与道路幅宽的比例(D/ L); 3、形式美的规律 (1)比例 比例是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全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它是精确详密的比率概念。 (2)节奏与韵律 指物体元素有规律地重复或有秩序的发生,就会形成韵律。 节奏是客观事物运动的重要属性,是一种合规律的周期性变化的运动方式。 韵律是一种协和美的格律,“韵”是一种美的音色,“律”是规律,它要求这种美的音在严格的旋律中进行。 (3)和谐(多样统一) 各要素的数量、位置、颜色、形状、线条、动静、质感及比例等,即要有一定的变化来显示多样性,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的相似性。 和谐的广义解释是:判断两种以上的要素,或部分与部分的相互关系时,各部分所给我们的感受和意识是一种整体协调的关系。和谐的狭义解释是统一与对比两者之间不是乏味单调或杂乱无章。 (4)对比 指各要素之间显著的差异,借彼此之间的烘托陪衬来突出各自的特点以求得变化。 把反差很大的两个视觉要素成功地配列于一起,虽然使人感受到鲜明强烈的感触而仍具有统一感的现象称为对比。 (5)对称 对称又称“对等”,是事物中相同或相似形式因素之间相称的组合关系所构成的绝对平衡,是平衡法则的特殊形式。 (6)尺度 是景物、建筑物整体和局部构件与人或人所见的某种特定标准的尺寸感觉。 (7)均衡 均衡是一种等量不等形的组合形式。均衡是根据力的重心,将各种分量进行配置和调整,从而使整体达到平衡的状态,它在表现形式上比对称有更宽的自由度。 (8)调和 指保持差异跳跃性强的同时强调共性,调和强调统一。 4、常用的造景方法 常用的造景方法有借景、对景、分景、框景、夹景、漏景、添景、障景、点景。 (1)借景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视景范围中来。 (2)对景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方法,叫对景;

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论文

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论文 引言 道路绿化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我们的祖先在很早就开始在路边种树,有了进行道路绿化的意识。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就命令在所有街道旁都要种上树,地方官吏就遵旨在他出巡行进的道路上,清水泼街,黄土垫道,在道路两侧种植树木。XX作为六朝古都,早在元朝建大都之时,就在“市”的道路两旁种植树木;随着“三海”水系的形成,在河岸路旁也植了树,初步有了绿化与湖光山色相辉映、游乐与园林景观相交融的景色。栽植树木不仅给道路增加了艺术感染力,丰富了道路的园林景观。 解放前我国城市道路狭窄,路面质量差,有的人行道虽宽,但很少植树,只有少数几条道路上种了树,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道路绿化的雏形。解放以后,随着城市现代化道路交通的发展,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带来了城市现代化和城市道路建设的突飞猛进,我国道路绿化为适应新的功能要求,在不断的创新中发展提高,出现了一条又一条绿化带宽阔、层次丰富、林荫夹道、景观多样、芳草如茵、行车通畅、行人舒适的现代化城市道路,形成了多行密植、层次丰富,落叶树与常绿树相结合,绿化与美化相结合,

用大树绿化城市道路等XX城市道路绿化的特点与特色。 一、道路绿化在现代化城市中的功能及在大园林中的作用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尽情地享受到现代化带来的各种文明,与此同时也导致了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的密集、人工设施的充斥、机动车辆的增长、自然环境的污染等这些对环境的人为改变,使原有区域的碳氧平衡、水平衡、热平衡等因素随之改变。平衡被破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正在越来越突出地凸现出来。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逐步认识到,要在接受大自然赠与的同时,必须要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在城市中,特别是车辆拥挤的道路、立交桥和交叉路口等这些环境污染较严重的地区,大量种树、栽花、种草能起到人为强化自然体系的作用,利用绿色植物特有的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的功能;吸收有害物质,减轻空气污染的功能;除尘、杀菌、降温、增湿、减弱噪音、防风固沙的功能等等生态效益,应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根本出路。 道路是城市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空间环境,在大部分的城市中,道路的面积约占所有土地面积的四分之一。kevin Lych 在《城市意象》一书中把构成城市意象的要素分为五类,即道路、边沿、区域、结点和标志,并指出道路作为第一构成要素往往具有主导性,其它环境要素都要沿着它布置并与它

滨水景观设计说明 (1)

平原新区滨水带景观设计说明 一、项目背景 地形地貌 蒙山县四周群山环抱,境内丘陵起伏,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湄江纵贯其中。县境东西宽43公里,南北长70公里。北部的新圩镇、文圩镇、蒙山镇及西河镇为盆地。南部的黄村、汉豪、陈塘为峡谷地。县境西连大瑶山。西北部的骛山,属萌诸岭山脉,海拔1104米,是全县的最高峰。东北部有鸡冠山脉,从荔浦县的猪头山起延伸经蒙山、昭平两县,成为两县的天然分界线。北部有白面山,西南部有百崖顶、大道岭,南部有高山岭。 水文状况 县内有大小河流159条,均发源于金秀大瑶山山脉和鸡冠山山脉等山系,其中较大的江河有24条。湄江是蒙山江河的主流,属西江水系,是西江支流蒙江的上游,发源于大瑶山,从县西北新圩镇的坝头村入境,流经新圩镇、西河镇、蒙山镇(县城)、黄村镇、汉豪乡、陈塘镇,下经藤县在蒙江镇汇入浔江,全长107。50公里,县内流程86。86公里,水位最高为112。61米,最低为106。61米。主要的支流有壬山河、茶山河、瓦冲江、百合江、夏宜河等河流。 气候特征 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县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夏季长,酷热;冬季短,严寒期短,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为19。7℃,平均最高气温24。5℃,极端最高气温38。5℃(1971年7月22日),极端最低气温一4。5℃(1955年1月12日)。全县太阳年辐射总量为102。03千卡/平方厘米,平均年日照总量为1581小时。年平均降雨量为1738。7毫米,最多为2529毫米(197年),最少为1138。3毫米(1958年)。降雨季节分布不均匀,雨季一般始于4月中旬,终于8月下旬。主要气象灾害有:倒春寒、冰雹、狂风。暴雨、寒露风、霜冻等。 土壤状况 全县分为水稻土、旱地土、山地土3个立类。水稻上有7个亚类,18个上属,43个土种,均宜种植水稻。旱地土多分布在村庄前后及河流两岸、河谷地带,是多种农作物适生地。但大部分耕作层浅,保水保肥力差。一般山地上以山地黄红土、山地紫色土、山地红土

道路交通景观设计分析

道路交通景观设计分析

道路交通景观设计分析 摘要:为了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改善乘车环境,另一方面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本文通过对道路交通景观总体地分析和了解,探讨道路交通景观设计的基本定义,以及道路交通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具体分析了不同类型道路交通的景观设计,加强其在实际设计工作中的运用的目的。结果表明随着道路交通建设的快速展开,道路沿线的环境景观问题日益突出,建立科学的符合我国国情的道路交通景观设计及评价理论显得十分迫切。 关键词:道路景观景观设计交通环境以人为本 1.引言 1.1研究背景 随着道路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交通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其安全、迅速、经济、方便、舒适,而且要求改善乘车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给乘客以精神上美的享受,所以对城市道路景观的研究变得日益迫切。 1.2国内外研究概况 景观设计概念的提出已经有100 年了,它是一门集艺术、科学、工程技术于一体的应用学科,然而在我国,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它还没有被学术工程界完整地接受和理解,我们对道路交通景观设计理论也一直缺少深入的研究。开展道路景观设计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无论设计内容或设计手段都处于比较低的水平。现有的研究也仅限于对城市道路用地范围内的绿地进行绿化美化方面的探讨,全面系统地道路景观问题的研究并没有得到必要的重视与关注。 国外的道路景观行业,对于道路沿线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景观绿化非常重视,已由以往的普通绿化发展到目前的生态道路或景观生态绿化。它强调道路景观应综合考虑生态功能、景观美化功能、同周边环境协调功能、交通附属设施功能等多方面的完美结合。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城市道路景观理论的研究上已逐渐成熟,经过经济迅猛发展之后,都已经转到对以往忽视的环境生态问题,生活品质问题的研究上,他们注重从人的行为活动、环境心理出发,创造舒适宜人的城市道路景观环境

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原则

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原则 绿地是道路空间的景观元素之一。一般道路、建筑物均为建筑材料构成的硬质景观,而道路绿地中的植物是一种软质材料,可以人为地进行修整,这种景观是任何其他材料所不能代替的。道路绿地不单纯考虑功能上的要求,作为道路环境中的重要视觉因素就必须考虑现代交通条件下的视觉特点,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协调,力求创造更加优美的绿地景观。 一、道路绿地要与城市道路的性质、功能相适应 城市从形成之日起就和交通联系在一起,交通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现代化的城市道路交通已成为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系统。由于城市的布局、地形、气候、地质、水文及交通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路网。这个路网是由不同性质与功能的道路所组成。对于一个大城市,有快速道路系统、交通干道系统等。也有人提出建立自行车系统、公共交通系统、步道系统等。由于交通的目的不同,不同环境中的景观元素要求也不同,道旁建筑、绿地、小品以及道路自身的设计都必须符合不同道路的特点。 交通干道、快速路的景观构成,汽车速度是重要因素,道路绿地的尺度、方式都必须考虑速度因素。商业街、步行街的绿化,如果树木过于高大,种植过密,就不能反映商业街繁华的特点。又如居住区道路,与交通干道相比,由于功能不同,道路尺度也不同,因此其绿地树种在高度、树形、种植方式上也有不同的考虑。 二、道路绿地应起到应有的生态功能 (1)绿地犹如天然过滤器,可以滞尘和净化空气。据测,在广州有绿化的街道上,距地面1.5m高处的含尘量比没有绿地的街道上含尘量低56.7%,而草坪的飘尘浓度仅为裸露地面的1/5。 (2)行道树尤其是乔木具有遮荫降温功能。太阳光辐射到树冠时,20%-25%的热量反射回天空,35%被树冠吸收,加上树木的蒸腾作用所消耗的热量都有助于降温。据测定,夏季有树荫的地方,一般比没有树荫的地方要低3-6℃。 (3)绿地植物可以增加空气湿度。据测定草坪植物的叶面积一般为地面面积的20倍左右,通过茎、叶的蒸腾作用,能使周围空气中的水分增加20%左右。 (4)树木能吸收S02等有害气体,并能杀灭细菌,制造氧气。 (5)绿地可以隔音和吸收噪音。据南京市测定结果,通过18m宽的林带(两行桧柏一行雪松)噪音减少16dB,通过36m宽的林带,噪音减少30dB。 (6)低矮的绿篱或灌木可以遮挡汽车眩光,也可以作为缓冲栽植。 (7)绿地还可以防风、防雪、防火。 三、道路绿地设计要符合行人(或使用者)的行为规律与视觉特性 道路空间是供人们生活、工作、休息、相互往来与货物流通的通道。在交通空间中有各种不同出行目的的人群,为了研究道路空间的视觉环境,需要对道路交通空间活动人群,根据其不同的出行目的与乘坐不同交通工具(驾驶或骑坐等)所产生的行为规律与视觉特性加以研究,并从中找出规律,作为道路景观与环境设计的一个依据。 四、道路绿地要与其他的街景元素协调,形成完美的景观 街景由多种景观元素构成,各种景观元素的作用、地位都应恰如其分。一般情况下绿地应与道路环境中的其他景观元素协调,单纯地作为行道树而栽植的树木往往收不到好的效果。道路绿地设计应符合美学的要求。通常道路两侧的栽植应看成是建筑物前的种植,应该让用路者从各方面来看都有良好的效果。有些街道树木遮蔽了一切,绿化成了视线的障碍,用路者看不清街道面貌,从街道景观元素协调看就不适宜。道路绿地除具有特殊功能方面的要求以外,应根据道路性质、街道建筑、气候及地方特点要求等作为道路环境整体的一部分来考虑,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现代的道路环境往往容易雷同,采用不同的绿化方式将有助于加强道路特征,区分不同的道路,一些道路也往往以其绿地而闻名于世。在现代交通条件下,要求道路具有连续性,而绿地则有助于加强这种连续性,同时绿地有助于加强道路的方向性,并以纵向分隔使行进者产生距离感(见图4-9)。 道路绿地不仅与街景中其他元素相互协调,与地形、沿街建筑等紧密结合,使道路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前提下,与城市自然景色(地形、山峰、湖泊、绿地等)、历史文物(古建筑、古桥梁、塔、传统街巷等)以及现代建筑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把道路与环境作为一个景观整体加以考虑并做出一体化的设计,创造有特色、有时代感的城市环境。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浅析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浅析 发表时间:2015-11-30T16:44:48.783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17期供稿作者:惠凌 [导读] 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时,要将道路景观融入到道路整体中,充分发挥道路景观的重要作用,采用合理的设计策略,保障城市道路景观工程建设质量。本文对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策略进行简单分析。 惠凌 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景观设计属于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时,要将道路景观融入到道路整体中,充分发挥道路景观的重要作用,采用合理的设计策略,保障城市道路景观工程建设质量。本文对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策略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城市道路;道路景观;景观设计;设计策略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道路交通建设规模逐渐扩大。道路景观作为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规模也同时增大。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从引导功能和景观形象等多方面考虑,尽量为城市建设增加感性色彩。 二.城市市政道路景观设计的原则 1.尊重城市历史的原则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尊重历史、继承和保护历史遗产,同时也要向前发展。需要探寻传统文化中适应时代要求的内容、形式与风格,塑造新的形式,创造新的形象。 2.注重安全性的原则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首要原则,充分考虑行车视距,满足交通安全的需要。利用植物引导视线的功能,设计出具有引导作用的植物空间,树种上选择根系不破坏路基品种。 3.保持整体性的原则 从城市整体出发,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体现城市的形象和个性;从道路本身出发,将一条道路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统一考虑道路两侧的建筑物、绿化、街道设施等。 4.因地制宜的原则 利用现有道路绿化成果,并与现有绿化以及道路整体环境融为一体。根据当地气候和道路环境条件的不同,尽可能减少工程量的前提下,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树木。 5.道路绿化生态原则 在保证生态适应性的前提下,即植物具有抗逆性强、生长发育正常、病虫害少以及易繁殖等性状,又具有水土保持能力强,生物防护性能好的。 6.连续性原则 道路景观设计就是要将道路空间中各景观要素置于一个特定的时空连续体中加以组合和表达,充分反映这种演进和进化,并能为这种演进和进化做出积极的贡献。 7.科学性与艺术性原则 道路绿化设计与一般的绿地设计有所不同,它是动态的绿化景观,要求简洁明快、层次分明,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享受到“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的意境。 8.经济实用性原则 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在达到绿化、美化目的同时,也应充分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选择植物时本着易采购、易施工、易管护及造价低的原则。 9.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主张不为局部的和短期的利益而付出整体的和长期的环境代价,坚持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的发展相统一。 三.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策略 1.基本设计策略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不仅要考虑行人的安全,视觉效果,还要注意交通安全畅通,有引导车流的功能。城市道路景观设计需要从景观和引导功能多方面综合考虑。这样才能给城市注入更多的感性色彩。 城市快速路因为行车速度快,主要承担机动车交通,速度快、流量大、路途广、车距大是这一道路的特征,交叉口多为封闭或立体交叉。景观设计时,就要考虑使用者动态、连续的大宽度视野,应有一种韵律和节奏感,减少行车疲劳。 城市主干道呈现间断流、不连续、短途特点。一般是分出机动车、非机动车、人行道这三种隔断,交叉口大多为平面交叉,由红绿灯控制或者由交警指挥,重要街口是景观带最好的布局地点,这样的地点对景观会有很大的影响,也代表这一地方的特点。道路特点是机动车道行车速度高,在交叉口处行车速度低。那么道路景观的设计上,就要把中央分隔带进行安全性最高化的设计,同时也要考虑非机动车流与行人需求。而对于道路两边的景观设计主要考虑慢速车流与行人边走边欣赏的需要,景观设计要体现细腻、细致、能够品味,同时还要体现整体城市特点,不能破坏城市规划与风格。针对城市主干道的道路景观设计,效果图如下,可以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浅谈道路景观设计

浅谈道路景观设计 道路景观设计是一项新的课题,是道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对道路景观设计的内容、类型等方面的研究,提出设计的建议。对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强调道路景观设计能够提高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的作用。 标签:道路景观;环境;道路线型 1 道路景观设计的内容 道路景观设计的内容对于不同类型的道路的要求也各不相同。道路是环境不可分割的部分,如风景区的道路就应减少对风景的改造,将道路和周边环境相融合。 道路按照主要特性可以分为四类:流线型线路;街景型线路;山道型线路;乡村型线路。 流线型线路(如图1所示)是指供车辆高速行驶在沿线景观中的线路。这种线路一方面要求道路的组合在满足车辆行驶的同时还要使人赏心悦目,并满足司机和乘客的精神需求,使人感觉精神愉悦,赏心悦目;另一方面,道路的景观设计要和道路周围的设施、绿化环境等相融合,在远处看时,要保证公路是环境的一部分,而不是独立的个体,这样就要求道路的外部景观、内部景观、动景观和静景观都要统一、完美。因此,这种道路设计应该满足人的视觉需求和车辆行驶需求,一般都是城市快速干道和高速公路等。 2 道路景观的构成 2.1 内在因素 道路红线以内的景观成为内在因素,按照功能可以分为三类: (1)实用性:路障、路栅、路钟、路灯、电话亭、垃圾筒、人行天桥等。 (2)审美性:花坛、街道树、雕塑、喷泉等艺术品,地面艺术铺装等。 (3)视觉传达性:海报、路牌、路标、交通标志等。 2.2 外在因素 外在因素指背景建筑。背景建筑是形成道路空间的重要因素之一,道路两侧建筑的物质功能、构成形式等都决定着道路的特点。而且建筑物的构成要与道路和谐,它代表着城市的文化和物质,是衡量城市品位的一个重要标准。

浅谈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

浅谈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 关键字:城市景观植物功能道路 摘要:道路是城市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空间环境,人们对城市最直接最经常的感受来自于街道,因此道路的景观构成对城市形象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本文试图从道路绿化的作用,目前存在的问题,应该注重的问题以及道路景观和营造等几方面来展开,强调加强道路建设,讲究道路空间的艺术设计,是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的有效途径。 要害字:道路绿地;分车带 引言 道路绿化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我们的祖先在很早就开始在路边种树,有了进行道路绿化的意识。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就命令在所有街道旁都要种上树,地方官吏就遵旨在他出巡行进的道路上,清水泼街,黄土垫道,在道路两侧种植树木。北京作为六朝古都,早在元朝建大都之时,就在市的道路两旁种植树木;随着三海水系的形成,在河岸路旁也植了树,初步有了绿化与湖光山色相辉映、游乐与园林景观相交融的景色。栽植树木不仅给道路增加了艺术感染力,丰富了道路的园林景观。解放前我国城市道路狭窄,路面质量差,有的人行道虽宽,但很少植树,只有少数几条道路上种了树,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道路绿化的雏形。解放以后,随着城市现代化道路交通的发展,非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带来了城市现代化和城市道路建设的突飞猛进,我国道路绿化为适应新的功能要求,在不断的创新中发展提高,出现了一条又一

条绿化带宽广、层次丰富、林荫夹道、景观多样、芳草如茵、行车通畅、行人舒适的现代化城市道路,形成了多行密植、层次丰富,落叶树与常绿树相结合,绿化与美化相结合,用大树绿化城市道路等北京城市道路绿化的特点与特色。 一、道路绿化在现代化城市中的功能及在大园林中的作用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尽情地享受到现代化带来的各种文明,与此同时也导致了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的密集、人工设施的充斥、机动车辆的增长、自然环境的污染等这些对环境的人为改变,使原有区域的碳氧平衡、水平衡、热平衡等因素随之改变。平衡被破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正在越来越突出地凸现出来。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逐步熟悉到,要在接受大自然赠与的同时,必须要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在城市中,非凡是车辆拥挤的道路、立交桥和交叉路口等这些环境污染较严重的地区,大量种树、栽花、种草能起到人为强化自然体系的作用,利用绿色植物特有的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的功能;吸收有害物质,减轻空气污染的功能;除尘、杀菌、降温、增湿、减弱噪音、防风固沙的功能等等生态效益,应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根本出路。 道路是城市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空间环境,在大部分的城市中,道路的面积约占所有土地面积的四分之一。kevin Lych在《城市意象》一书中把构成城市意象的要素分为五类,即道路、边沿、区域、结点和标志,并指出道路作为第一构成要素往往具有主导性,其它环境要素都要沿着它布置并与它相联系。从物质构成关系来说,道路可以看作是城市的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