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Women in Love两译本评析

Women in Love两译本评析

30

2014年9月JOURNAL OF GUANGDONG PEIZHENG COLLEGE Sept. 2014

Women in Love 两译本评析

邓 群

(广东培正学院 外国语学院, 广东 广州 510830)

摘 要:在众多的Women in Love 的中译本中,黑马所翻译的《恋爱中的女人》和郑达华等人所翻译的《恋爱中的女人》是两种比较有影响的译本。从人物描写翻译、语言的准确性和表现力、语言的生动性、语言的形式美等四个方面比较而言,郑达华译本优于黑马译本。

关键词:恋爱中的女人;准确性;表现力;生动性;形式美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O-10267(2014)03-0030-06收稿日期:2014-06-29;修回日期:2014-09-01

作者简介:邓群(1982-),女, 广东培正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D?H?劳伦斯是英国现代著名作家, 也是20世纪文学史上最具争议、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Women in Love 是劳伦斯最有代表性的小说之一。由于其主题、结构、人物刻画和语言等方面的复杂性和原创性,该小说自问世起,就广泛受到评论界的关注。各种不同文学批评流派的代表人物从各自的角度对它进行阐释,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众人对该小说译介的热度也是很高的,据笔者不完全统计,20世纪80年代以来, Women in Love 的中译本有近三十种。

然而小说Women in Love 的中译本虽多, 但是关于其众多中译本的研究却很少。“《恋》的翻译研究没有引起学界重视。……至今没有一篇关于译者的翻译风格、翻译的得与失、译者的经验等方面的文章。”[1]众多译本给了读者选择的空间, 同时也令读者良莠难辨、无所适从,而译本研究本可以为读者提供一些参考, 而且还可以促进翻译作品质量的改进。

据笔者掌握的资料,1992年叶胜年在《镇江师专学报》上发表过一篇《浅析Women in Love 译文中的若干问题》的文章,就他所接触到的长江文艺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由李建等三人翻译的《恋

爱中的女人》,以及浙江文艺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由郑达华等四人的译本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这篇文章之后,直到2012年,才有梁淑英尝试从女性主义的视角解读李政译本和黑马译本,还有宁芳莲尝试从直译、意译的角度解读黑马译本和王立军等人的译本,2013年宁芳莲还以泰特勒翻译三原则分析了Women in Love 的三个译本来作为她申请硕士学位的论文。笔者认为,这些文章说明Women in Love 的中译本的研究不足问题已经引起重视, 但这些研究还不够深入,都是对Women in Love 的部分译本进行的尝试性的解读。

笔者尽力搜获了多个译本,在阅读比较后, 尝试解析其中两个译本:2006年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发行的郑达华等译的《恋爱中的女人》以及1999年译林出版社出版的黑马的译本。笔者希望自己的工作能为对此作品有兴趣的读者或研究者提供些许参考。郑译本是《世界文学名著经典文库》中的一本,这套名家名译彩色插图本,据说是“代表了该名著在我国的翻译水平和译者的创作水平”。[2]黑马(1993年前使用本名毕冰宾)被认为是国内系统研究和译介劳伦斯的第一人, 为劳伦斯作品的翻译和研究做出过很大贡献。黑马翻译

的《恋爱中的女人》再版次数较多,也是最有影响的译本之一。黑马译本在网上很容易搜到,还有很多译本是在黑马译本基础上修改而成的。网上读者对1999年译林出版社出版的译本关注的比较多,所以笔者选择了该译本进行评析。

一、文学翻译重在审美效果

对于文学翻译的标准,历来的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论述不一。从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来看,翻译者离不开翻译理论的指导,所以每个文学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定遵循着一定的翻译标准,而这个标准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而对于文学翻译的读者来说,评价文学译本的好坏也必定会有一定的标准。

郑达华在《中国翻译》1999年第六期《文学翻译重在审美效果》一文中提到文学作品具有审美价值:“文学作品的这一特殊性就要求文学翻译能给读者提供一个与原文的审美效果相等的审美客体,以让译文读者通过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来实现作品的审美价值。只要译文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不管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是用直译还是意译,归化还是异化,形似还是神似,紧扣原文还是进行‘再创作’,都是可取的。”[3]他提到,为了使文学译文的审美效果能同原文的审美效果相等或尽量相近,“翻译文学作品,就要尽量把原文中人物的神态、动作和口气表现出来,以让读者感知人物的性格。” [3]语言不仅要准确且具有表现力,还要生动形象,“以生动的语言给读者提供艺术的画面和具体的形象”

[3],而且还要尽量保持语言的形式美。郑达华在他的另外一篇文章《再论文学翻译重在审美效果》一文中又进一步提到:“含蓄的描写能引起读者的想象,使读者从中获得审美的愉悦。”[4]论述了文学翻译应保持原文的含蓄描写和原有形象的重要性, 并提到译者在处理原文中一些含蓄的语言时应尽量少用直白的语言进行“直露”的翻译,不能由于过分强调“增译”和“释义”,而剥夺了译文读者原本能经过自己的想象和理解就可以享受的审美愉悦。该论文还探讨了如何翻译比喻等修辞手法以及如何帮助译文读者理解外国典故的问题。这两篇文章很好地阐释了郑达华关于文学翻译的一些主张,即为译文读者提供一个与原文价值相等的审美客体的目的最重要,为达到这个目的,翻译手法可以不拘一格。

郑达华提出的文学翻译重在审美效果的标准,看似简单,却给文学翻译者和文学翻译读者提供了很好的标尺,本文作者尝试借用该标准来解读上文所提到的Women in Love的两个译本。

二、译文比较

(一)人物描写

任何小说,都是以人物为中心的, 一部小说的美感,也是同人物性格的塑造分不开的。劳伦斯被认为是奥斯丁传统的优秀继承人。Women in Love 的主题场景本来无非是婚礼、沙龙、交友、旅行等司空见惯的生活,但在这些场景中,人物性格的锋芒毕现,人物之间对话的张力、彼此内心的冲突很是激烈。“翻译文学作品,就要尽量把原文中人物的神态、动作和口气表现出来,以让读者感知人物的性格。” [3]例如:

1.原文:“Now then, three ha’porth o’ coppers, let’s see thee shoot thy gun.” Insults were chalked on the walls and the fences, the servants left[5]214.

郑译:“喂,一个半便士,你开枪呀。”墙上和栅栏上写满了骂人的话,仆人也都走光了[2]223。

黑马译:“才三个半便士,让我们看看你们放枪吧。”说着他们还在墙上和篱笆上写上骂人的话[6]244。

小说的背景是作家的故乡诺丁汉郡——一个自然条件恶劣的矿区。在劳伦斯的作品中,有一项重要的设计,那就是他根据需要,使用其父亲和钱伯斯农庄人们所讲的诺丁汉——德比郡方言。方言不仅是一种合乎现实的手段,也是一种在表达感情上较之上层语言更直接、更强烈的英语形式。矿工们用的应该是诺丁汉——德比郡方言,“你开枪呀”简洁有力,“让我们看看你们放枪吧”这个表达不够口语化,“我们”和“你们”读起来很拗口,表现不出矿工们绝望和轻蔑的语气。

2.原文:Gerald had feared and despised his father, ...[5]207

郑译:杰拉尔德原先既害怕又蔑视自己的老子.......[2]216

黑马译:杰拉德从小到大既害怕父亲又看不起父亲……[6]236

黑马译本“father”就翻译成了“父亲”,很中规中矩的处理;郑译本译者没用“父亲”而用了“老子”似乎更能表现出杰拉尔德对父亲的感情,

31

不是敬重而是对父亲诸多方面的不认同。

3.原文:Sometimes I think it is a curse to be alive ,”said Gerald, with sudden impotent anger [5]198.

郑译:“有时我想活着真他妈的受罪。”杰拉尔德说道,突然无可奈何地发起火来[2]207。

黑马译:“有时我觉得活着就是一种诅咒。”杰拉德突然用一种苍白的愤然口吻说[6]226。

“有时我觉得活着就是一种诅咒”,是原文的直译,很文绉绉;“有时我想活着真他妈的受罪”更加直接有力,更能表现出杰拉尔德无奈加气恼的情绪。

4.原文:“Well—its my duty to help them out of it.”

“It’s your duty to invite all the rats in the world to gnaw at your bones.”[5]205

郑译:“唉—我应该帮助他们解脱。”

“你应该把全世界的老鼠都叫来啃你的骨头才对。”[2]214

黑马译:“……我有责任帮助他们解脱。”

“你的责任就是邀请全世界的老鼠都来啃你的骨头。”[6]235

这两句对话是杰拉尔德的父亲和他母亲之间就该不该救济穷人而发的。原著中杰拉尔德的父亲是个好施善事而不愿同妻子作对的和事佬,而他的妻子是个对他的行为极为不满又好寻衅的女子。一个“唉”字把一个老人在那咄咄逼人的老婆面前的神态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你应该……才对”翻译出了恶狠狠的挖苦和责难。黑马译本老矿主的话省掉了语气词,显得有些理直气壮,效果差了些,矿主妻子的话斩钉截铁不拖泥带水,“你的责任”与“我有责任”同“我应该”与“你应该”一样,针锋相对,所以咄咄逼人的神态也能够表现出来。

(二)语言的准确性和表现力

语言的准确性和表现力对文学创作来说至关重要。同样,在翻译文学作品时,语言准确性和表现力也决定了译文是否能保持与原文一样的审美效果。语言的准确性和表现力,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通常,准确的译文语言自然就能具有与原文相同或相近的表现力。有时候,一些字面上看似准确的翻译,却没有原文那样丰富的表现力,所以笔者认为要做到语言准确而又有表现力,深刻理解原文是必不可少的。例如:

1.原文:“Y ou don’t think one needs the experience of having been married?” she asked.

“Do you think it need be an experience? ”replied Ursula.

“Bound to be , in some way or other,” said Gudrun , coolly. “ Possibly undesirable , but bound to be an experience of some sort.” [5]1

黑马译:“你不认为一个人需要结婚的经验吗?”她问。

“你认为结婚是一种经验吗?”厄秀拉反问。

“肯定是,不管怎样都是,”戈珍冷静地说,“可能这经验让人不愉快,但肯定是一种经验。”[2]1郑译本:“你不认为一个人需要经历一下结婚的生活吗?”她问道。

“你认为结婚是一定要经历的事?”厄秀拉反问。

“从某一方面来讲,必然是这样,”古德伦冷漠地说,“可能它会令人讨厌,但这必然是生活中的一种经历。”[6]1

这段是姐妹俩关于是否有必要结婚的讨论,此处“experience of having been married”翻译为“需要结婚的经验”是原文的直译,实际上是有歧义的,是一个人准备结婚了,需要向结过婚的人获取经验,结婚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吗?很显然不是,是需要经历一下结婚的意思,所以笔者觉得郑译本在这个地方的处理更好。

2.原文:And all this while Thomas Crich was breaking his heart, and giving away hundreds of pounds in charity. Everywhere there was free food,a surfeit of free food. Anybody could have bread for asking, and a loaf cost only three-ha'pence. Every day there was a free tea somewhere, the children had never had so many treats in their lives. On Friday afternoon great basketfuls of buns and cakes were taken into the schools, and great pitchers of milk,the school children had what they wanted. They were sick with eating too much cake and milk [5]215.

黑马译:托玛斯?克里奇一直在伤心,已经施舍出去几百英镑了。到处都摆着食品供人们白吃,食品都过剩了。无论谁只要张口要,就可以得到面包,每条面包只要花三个半便士。每天都免费供应茶点,矿区的孩子们从未如此这般地吃大户呢。星

32

期五下午,又给学校送去整筐整筐的果子面包和大罐大罐的牛奶,孩子们得到了他们想要的东西,由于面包和牛奶吃得太多,他们都吃腻了[2]244。

郑达华译:整个骚乱过程中,托马斯. 克里奇伤透了心,他施舍了几百镑钱。到处摆出了免费的食物,多得过了头。不管谁要吃都可以得到一块值一个半便士的面包。每日总要在一个地方免费提供茶点。孩子们长到这么大还从来没有享受过这么多的款待。礼拜五下午,大篮大篮的面包和饼送到了学校,还有大桶大桶的牛奶。学校的孩子个个放开肚皮又吃又喝,结果由于吃得过多反而病倒了[6]223。

“The school children had what they wanted”翻译成“孩子们得到了他们想要的东西”和“学校的孩子个个放开肚皮又吃又喝”,理解上无可厚非,表达上来说显然前者是英文原句式的直译,后者意译,后者表达更自然流畅些,更能表现出老矿主愤愤不平且幽怨的心理。这段翻译还有两个地方需要商榷。第一、“three-ha'pence”到底是三个半便士还是一个半便士?这儿应该是很容易引起歧义的,ha'pence 是一枚半便士的硬币,三个这样的硬币就是一个半便士,按照中文的习惯,笔者认为应该翻译为“一个半便士”;第二、“a loaf cost only three-ha'pence”中“only”到底该怎样理解?“每条面包只要花三个半便士”是从原文直译过来的,但是在译文中逻辑不通,“白吃”为什么又要花钱呢?郑译本把这里翻译成了“都可以得到一块值一个半便士的面包”,译文逻辑通了,但是纠结于原文的读者不免疑惑“only”明明是”只要,仅仅”的意思啊。

(三)语言的生动性

“一部小说成功与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看作者是否能创造艺术形象,而艺术形象的创造则需要通过生动的语言进行细节描写。文学翻译同样要注意这个问题,尤其在翻译比喻等修辞手法时,更要做到以生动的语言给读者提供艺术的画面和具体的形象。”[3]语言的生动性不仅仅体现在善用修辞手法上,也体现在句式的变化和精炼的词语上等,甚至是语言的形式美、含蓄美也能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创作时要注意语言的生动性,翻译时更要留意语言的生动性。例如:

1.原文:And all the while, his wife had opposed him like one of the great demons of hell. Strange,like a bird of prey, with the fascinating beauty and abstraction of a hawk, she had beat against the bars of his philanthropy, and like a hawk in a cage, she had sunk into silence. By force of circumstance,because all the world combined to make the cage unbreakable, he had been too strong for her, he had kept her prisoner [5]204.

郑译:可他的妻子却像地狱中的魔王似地一贯同他唱对台戏。奇怪的是,她像一只猛兽,既有色彩夺目的华丽羽毛,又有鹰的凶猛神态。她拍打着他那慈善事业的笼子栏杆,像只笼中之鹰似的一声不吭。由于环境的力量和整个世界的联合力量,这笼子变得牢不可破。他对她来说太强大了,他把她像一个囚徒似地关住了[2]213。

黑马译:他的妻子一直像地狱里的魔鬼一样同他作对。奇怪的是,她像一只扑食的苍鹰,迷人而心不在焉,同他的慈善博爱行为作斗争,然后又像笼子里的鹰一样沉默起来。因为周围的一切都联合起来组成了这难以冲破的牢笼,他的力量就显得过于强大,使她成了囚犯[6]234。

这段描写的是老矿主托玛斯?克里奇的妻子的形象,在丈夫无形的控制下桀骜不驯而又无可奈何地屈服,时不时地对抗一下她的丈夫来发泄一下自己的郁闷。“one of the great demons of hell”,“a bird of prey”,“a hawk in a cage”这些比喻使她的形象一下子就生动鲜明起来了。关于老矿主妻子的形象,郑译本和黑马译本都保留了原文的修辞手法,很有画面感。不同的是,原文中的“with the fascinating beauty and abstraction of a hawk”郑译本处理为“既有色彩夺目的华丽羽毛,又有鹰的凶猛神态”,是根据情景和上下文把鹰的形象具体化了;而黑马译本则翻译成了“迷人而心不在焉”,作了抽象化的处理,形象鲜明了且又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两种处理各有千秋,笔者认为黑马译本更贴近原文一些,再加上简短却又动词化了的表述, 所以“扑食的苍鹰”, “迷人而心不在焉”读起来更加生动,更加有表现力。而“the bars of his philanthropy”,很清楚地说明他丈夫的慈善事业就是囚禁她的牢笼的笼条。郑译本翻译成了“他那慈善事业的笼子栏杆”是原文修辞的直译,黑马译本放弃了原文的修辞手法,直接把此处翻译成了“同他的慈善博爱行为作斗争”。笔者认为虽然修辞手

33

法的运用可以使语言生动,但是读起来却有点拖沓冗长,所以此处放弃修辞手法反而要好一些。

(四)语言的形式美

王力先生的语言形式美理论观认为,语言的形式美也被称为是语言的音乐美,语言也像音乐一样有“整齐的美、抑扬的美、回环的美”。实际上语言形式的美不限于诗的语言,每个作家选词造句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他们的作品会出现双关语、同音异义词以及排比、对偶、对照和音韵等表达手法,这些都能让读者领会到语言的形式美。例如:

1.原文:There was a crisis when Gerald was a boy, when the Masters' Federation closed down the mines because the men would not accept a reduction. This lock-out had forced home the new conditions to Thomas Crich. Belonging to the Federation, he had been compelled by his honour to close the pits against his men. He,the father,the Patriarch,was forced to deny the means of life to his sons,his people. He,the rich man who would hardly enter heaven because of his possessions, must now turn upon the poor,upon those who were nearer Christ than himself,those who were humble and despised and closer to perfection, those who were manly and noble in their labours, and must say to them:“Ye shall neither labour nor eat bread”. [5]213

郑译:杰拉尔德小时候,曾经发生过一次劳资纠纷。当时矿主协会因为矿工不愿减少工资而决定关闭煤矿。这种以关闭煤矿胁迫工人的做法使托马斯. 克里奇陷入从未遇到过的困境。因为他属于协会,受荣誉所迫,只得关闭矿井来对付他的矿工。这位德高望重的父亲被迫去断绝他的儿子们、他的矿工们的生计。他这位因为太富而难进天堂的富人此刻却不得不去压榨那些穷苦人,那些离基督比他更近的人,那些忍辱负重却更臻于完善的人,那些在他们的劳动中显得伟大高尚的人,而且还不得不对他们说:“汝既不劳作,亦不得食。”[2]221黑马译:杰拉德小时候矿上闹过一次危机。因为矿工们拒绝接受减员,工头协会就关闭了矿井。封闭矿井迫使托玛斯?克里奇接受了新的条件。他是工头协会的成员,他被迫同意封闭矿井以保全自己的信誉。他一向以父亲和家长自居,现在他被迫断绝了他的“儿子”们的生活资源。他认为自己太富有,天堂是不会接受他的。现在,他不得不把矛头对准比他更接近基督的穷人,这是些卑贱者,被侮辱的人,可他们是完美的,在劳动中他们是高尚的人,可他必须对他们说:“你们不劳动就不得食。”[6]242

劳伦斯用讽刺的语气把一个信奉上帝,假仁假义的伪善的老矿主表现得入木三分。原文中“He,the father,the Patriarch”和“ his sons,his people”通过对照,讽刺语气毕现,四个“those who”引导的分句构成排比更是加强了语气。两个译本都翻译出了讽刺的语气。但细细读来,与“他一向以父亲和家长自居”相比,“这位德高望重的父亲”显然更有讽刺效果;四个“那些”保留了原文的排比的修辞手法,读起来更有气势,更有表现力。“汝既不劳作,亦不得食”和“你们不劳动就不得食”都能表现出老矿主底气不足的语气,有些读者不喜欢在阅读西方作品时看到中国特征过于明显的成语、俚语一类的翻译,认为很破坏作品的整体氛围,但是文言的句式在这里有讽刺其伪善的效果。相比之下郑译本中的译文更注意语言的形式美,所以表达更流畅自然,更富有感染力。

三、结语

文学翻译涉及母语、外语以及文学感悟力,是复杂而艰辛的劳动。翻译出十全十美的文学作品也是不可能的,译者所能做到的完美,不过就是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作为读者的我们没办法苛求完美,但我们总还是期待理想译本的出现。

笔者认为,两个译本总的说来都能为译文读者提供一个与原文价值相等的审美客体。郑译本《恋爱中的女人》很注重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刻画人物的性格,通俗的地方语言和丰富的文学语言相结合,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进行了很明显的再创作,表达通顺易懂又不失味道,语言准确生动,很有表现力,可读性和欣赏性很强。而译林版的黑马译本总体说来语言流畅,能够把译者所理解的劳伦斯想表达的主题传达给读者,能读出劳伦斯的精神气质。但是由于译者更拘泥于原文一些,甚至有些地方过于直译,人物刻画方面与郑译本相比稍逊色一些,而且有些地方对内涵理解也不够深刻,所以用词不够准确生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作品的表现力。

参考文献:

[1] 廖杰锋. 经典重构:《恋爱中的女人》在中国的阐释[J]. 衡阳

师范学院学报, 2009(2):89-94.

34

[2] 劳伦斯. D. H..恋爱中的女人[M].郑达华,等,译.北京:国际

文化出版公司,中国书籍出版社,2006.

[3] 郑达华.文学翻译重在审美效果[J]. 中国翻译,1999(6).

[4] 郑达华.再论文学翻译重在审美效果[J].中国翻译, 2002(7).[5] D. H Lawrence. Women in Love[M]. 南京:译林出版社, 1996.

[6] 劳伦斯 D. H..恋爱中的女人[M].黑马,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

1999.

An Analysis of Two Chinese Translation Versions of Women in Love

DENG Qu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Guangdong Peizheng College, Guangzhou, Guangdong China 510830) Abstract: Of all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versions of Women in Love, the two influential versions are trans-lated by Hei Ma and Zheng Dahua. The thesis makes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versions in respects to char-acter description, the accuracy, expressiveness and vividness of language, and the beauty of language form. And lastly it draws a conclusion that Zheng Dahua’s version is superior to Hei Ma’s.

Keywords: Women in Love; Language Accuracy; Language Expressiveness; Language Vividness; Beauty of Language Form

A Study of the Plight of Internal Logistics i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its Optimal

Management

DONG Peng1; ZHANG Jin-shan2

(1.Planning Dept of Carlisle Rubber Manufacturing Co.Ltd, Meizhou, Guangdong 514759; 2. Department of Man-

agement Engineering, Guangdong Polytechnic Institut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91) Abstract: This study first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current problems facing the internal logistics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its managerial restraints and points out the necessity of establishing swift and high-effi-cient logistics systems. Secondly, some suggestions and strategies have been proposed for the sake of obtaining a stronger control capacity of internal logistics within enterprises, such as enhancing the managerial awareness and accelerating its standardization, constructing the control system, optimizing the general layout, developing the information platform and realizing the sharing of information, making the best use of the third party, enforcing the cultivation of logistics talents and their training, establishing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etc. Thirdly, the thesis illustrates the benefits that the above strategies bring, which help to maximize inventory turnover, shorten the delivery days, improve the flexibility of production, lower the logistics cost, and finally contribute to the high efficiency of the internal logistics within enterprises and the overall economic benefits.

Keywords: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Internal Logistics; Lean Logistics; Production Logistics; Logistics Cost

(上接第25页)

35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