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知识点汇编

知识点汇编

知识点汇编
知识点汇编

知识点汇编

第一部分 地球与地图(七年级上册)

一、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

(1)地球的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2)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3)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3.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

①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自转。②地球的自转周期:地球自转一周为一天,约24小时。③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④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A.昼夜交替现象 B.地方时

注:北京时间就是中国首都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o经线上的地方时。

(2)地球的公转

①地球的公转的定义:地球绕太阳的旋转就是公转,公转一周(即周期)为一年。②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注:公转轨道面与地轴总是保持66o34′的夹角。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③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球现象:A.季节的变化。B.五带的划分。

a.地球五带的划分依据:主要是根据有无太阳直射现象,或者是有无极昼、极夜现象来划分的。

b.根

1.地球绕着固定的轴转动,称之为地轴,它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北极(N )和南极(S )。

2

34.几个重要的分界

几条重要的纬线 五带的分布北极圈 (66.5°N ) 南极圈 (66.5°S ) 北回归线 (23.5°N ) 南回归线 (23.5°S ) 赤道 (0°) 北寒带 北极圈(66.5°N ) 南极圈(66.5°S ) 北回归线(23.5°N ) 南回归线(23.5°S ) 赤道(0°) 北温带

热 带 南温带

南寒带

南、北半球

三、地图

1.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A :方向:

B 比例尺= 图上距离 / 实地距离 (分子相同的情况下,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或1/100 000

b. 文字式 如“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千米”

c. 线段式 0 1 2 3 4千米

C 及山高、海深的数字等,叫做注记。(记住地图上常见的图例)

2.地形图

(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越陡;等高线越稀疏,代表坡越缓。

(4)地形类型: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盆地

赤道0o 低纬度 中纬度带 中纬度 高纬度

高纬度 60oN 30oN 30oS

60oS 90oN 赤道北半球 南半球 o

第二部分世界地理I(七年级上册)

一、海洋与陆地

1.世界海陆比例:海洋占71%,陆地占29%(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2.全世界共有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各大洲的分界线

①亚洲和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②亚洲和非洲: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③南美洲和北美洲: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④亚洲和北美洲:白令海峡(沟通太平洋和北冰洋)(其他几个海峡或运河也要注意)

二、世界地形

1.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2.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类型。

海底地形:

三、海陆变迁

1.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的,它们是由于各大板块的相互运动(水平运动:相离或相碰挤压;垂直方向的运动:上升或下降)造成的。

2.火山、地震: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以及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是世界上地震和火山活动最剧烈的地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3.六大板块:。

附:①面积最大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亚洲和太平洋;

②面积最小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大洋洲和北冰洋;

③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南极洲和北冰洋;

④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

⑤面积最大的平原和高原分别是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

⑥最高的高原和山脉分别是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

⑦最深的海沟是马里亚纳海沟;⑧面积最大的盆地是刚果盆地;

⑨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⑩陆地最低点是死海。

四、居民与聚落

1.人口与人种

(1)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已突破60亿。目前,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在持续增长。(2)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3)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在中低纬度地区,而在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区,人口更为集中。中低纬度的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如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等;而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湿热的热带雨林,都不适宜于大量人口长期居住。(4)人口增长过快带来了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难以解决的问题;人口增长过慢造成了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5)人种是根据人类的体质方面的特征(包括:肤色、毛发、头型、脸型等)所划分的人群,共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美洲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也属于此类人种

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的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

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

2

(1)目前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的是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2)汉语是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3)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为世界三大宗教(注意三大宗教的典型代表建筑P50)。

①基督教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②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

③佛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东南部和南部。

3

(1)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在河流支流与干流汇合处,或者河流入海处,及地形、气候条件优越处,往往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2)城市问题主要表现在: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工业污染、噪声干扰、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等。五、世界气候

1.天气与气候

白色代表云雨区(白色越白,降水机率和强度越大);

绿色代表陆地;蓝色代表海洋(或河流)。

(3

请记住P58中的“主要天气符号”,注意区分不同天气现象的表示符号,及对应的合适活动。

2.气温与降水分布

(1)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

(2)气温:指空气的温度,常用摄氏度(℃)表示。(测量仪器:温度计)

①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当中,陆地上在北半球,最热月出现在7月,最冷月出现在1月;南半球相反。

(3)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A.从低纬(赤道)地区向高纬度(两极)地区,气温逐渐降低

B.同纬度地区,海陆气温不一。(纬度相同地区,夏季:陆地上空气温相对较高,海洋上空气温相对较低;冬季相反)

C.同纬度,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一般而言,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降低0.6℃) 非洲是最炎热的大陆,南极洲是最寒冷的大陆。(除南极洲以外,亚洲是最冷的大陆)

3.主要降水条件与类型

(1)基本条件:a.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

b.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2)类型:a.对流雨; b.地形雨(迎风坡的降水相对多);

c.锋面雨;

d.台风雨

(3)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规律:

A.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B.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C

(1)纬度位置:不同纬度地带,接受太阳热量的多少不同,不同纬度的气温和降水产生差异。

①气温情况: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②降水情况:赤道地区多,两极地区少。

(2)海陆因素:海陆热力性质有差异,陆地吸热快,放热也快;海洋吸热慢,放热也慢。

①同纬度(气温):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②同纬度(降水):近海地带受海洋湿润影响,降水多,远离海洋的地方,降水少。

③近海受不到海风吹拂的地区,降水也少。

(3)地形因素: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是每升高100米,降低0.6℃。

①同纬度(气温):高山、高原的气温较低,平原的气温较高。

②同纬度(降水):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洋流因素

①在寒流经过的沿岸地区,气温较低,降水较少。

②在暖流经过的沿岸地区,气温较高,降水较多。

6.气候类型的判断

第一步,根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确定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是否受海洋影响特别显著。

第二步,根据气温高低确定气候带。

第三步,根据降水量或气温高低确定气候类型。如热带四种气候、亚热带两种气候可按降水量及其季风分配来区分。寒带气候异常则可根据气温区分。

六、世界的发展差异

1.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1)不同类型的国家:

A.领土面积大小排列: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约960万km2)、美国、巴西

B.人口数量多少排列:中国(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总人口数约12.95亿)、印度、美国C.政治体制的差异: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

D.经济差异:中国、巴西等是发展中国家;美国、日本是发达国家

(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叫做地区。如百慕大地区、克什米尔地区)

(2)。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通常可把世界上的国家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A.发达国家大多分布于北美洲、欧洲、大洋洲,主要有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除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外,都分布于北半球。

B.发展中国家以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国家为主,主要分布于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包括中国、巴西等国。

(3)发达国家利用其掌握的高技术和发展中国家购买来的廉价原材料,制造技术含量高的工业品,获取高额利润。而发展中国家,由于上长期受帝国主义和主义的侵略剥削,大量资源被掠夺,生产品种单一,建设资金不足,生产效率不高,导致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目前、发展中国家抓住发达国家产业升级的契机,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加大与其他发展中国家或发达国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其中,中国与巴西是其中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注意:“南北对话”、“南南合作”的含义)

2.国际合作

(1)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是导致当代世界诸多矛盾与冲突的根源。

(2)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

3.国际组织

(1)联合国(UN),是规模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全球性国际组织。总部设在美国纽约。

(常任理事国:中、美、英、法、俄)

(2)世界贸易组织(WTO),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3)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简称国际奥委会),总部设在瑞士洛桑。旗帜为“五环标志”

奥运精神“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其理想是“和平、友谊、进步”。

(4)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5)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6)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总部设在奥地利的维也纳。

(7)红十字会,旗帜为白底红十字。

第三部分世界地理II(七年级下册)

第一章认识大洲

一、亚洲和欧洲

1.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为一体,合成亚欧大陆。

(1)亚洲东、南、北三面濒临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亚洲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洲。

(2)欧洲北、西、南三面濒临北冰洋、大西洋、地中海,东与亚洲相连,南与非洲相望。

2.亚洲地形的三大特征:A.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山地和高原约占总面积3/4,除南极洲以外海拔最高的大洲);B.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死海湖面);C.地势中部高,四周低(中部为青藏高原,四周是平原)。(亚洲大陆东侧和东南侧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典型的弧形排列的群岛,为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组成部分。)

A.气候复杂多样(地跨寒、温、热三带,且地形复杂多样);B.大陆性特征显著(地域辽阔,南北的温差极大,沿海和内地的干湿差异悬殊);C.季风气候显著(地处世界最大的大陆与濒临世界最大的海

.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入海;

B.内流区面积广大

主要河流:A.外流河:长江(长度和流量都居亚洲首位,世界第三)、黄河、湄公河(我国境内称为澜沧江,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一条国际河)、印度河、恒河等。

B.内流河:锡尔河、阿姆河(两河最终注入于咸海)

几个独具特色湖泊:贝加尔湖(世界上最深)、里海(世界最大)、死海(湖面海拔最低)

6.亚洲的人口与国家: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2000年总人口达36.7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大多数在亚洲<中国(13亿多)、印度(10亿多)、印度尼西亚、日本、孟加

拉国、巴基斯坦>。

7.时间:

以经过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0°经线的地方为标准时间,往东往西各取7°30’(共15°,一个时区)划为中时区(又称零时区)。

在格林尼治所在的中时区分别向东向西,每隔经度15°划为一个时区,东、西各划出12个时区,全球共24个时区。

时差:每隔一个时区,时间相差1小时,东边时刻早于西边的时刻。(即东加西减)

日期: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要减去一天。(反之加一天)

二、非洲

“阿非利加”是“阳光灼热”。非洲位于东半球的西部,地跨赤道南北。它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及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与亚洲之间隔着狭长的红海,并以苏伊士运河为陆上分界。非洲有54个独立国家,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国家。非洲大陆高原面积广大,被称为“高原大陆”。

位于非洲北部的撒哈拉大沙漠,是世界最大的沙漠。

炎热的气候:非洲是世界上干旱区面积最大的一个洲。

非洲热带草原的面积在各大洲中最大。

气候特点:气温高;干旱地区广;气候类型以赤道为界南北对称分布。

丰饶的资源:非洲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多样,被誉为“富饶大陆”。

金刚石、黄金、铬铁矿、磷酸盐等的储量和产量都居世界前列。

三、美洲是“亚美利加洲”的简称——“新大陆”。

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北美洲平均海拔较高,地势起伏较大,地形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高地。

第二章了解地区

一、东南亚

1.位置: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2.范围: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3.地形: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4.气候:中南半岛——热带季风气候;马来群岛——热带雨林气候

5.河流: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湄南河、湄公河、红河

6.马六甲海峡: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的海上

通道。

7.著名物产: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等热带经济作物的最大产地。主要特产及出口最多的国家如下:马来西亚(锡),菲律宾(椰子和椰油),泰国(天然橡胶、棕榈油),印度尼西亚(石油),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8.人口:居民主要属黄色人种,东南亚是世界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9.国家和首都:

(1)新加坡——“花园城市”;马来西亚(吉隆坡);越南(河内);老挝(万象);柬埔寨(金边);泰国(曼谷);缅甸(内比都)

(2)印度尼西亚——“千岛之国”、“火山国”,东南亚面积最大和人口最多的国家,首都为雅加达。二、南亚

1.位置和范围: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以南,到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南亚次大陆。

2.三大地形区: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部——印度河和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3.两大河流:印度河(注入阿拉伯海)和恒河(注入孟加拉湾)

4.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西南风,冬季盛行东北风),乞拉朋齐为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方。5.农作物:水稻主要分布于印度东北部和西部沿海地区、孟加拉国西部;小麦主要分布于西北部干旱少雨地区;黄麻以恒河下游地区种植面积最广;棉花主要分布于德干高原西部地区。

6.宗教: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佛教(斯里兰卡和不丹),印度教(印度和尼泊尔),伊斯兰教(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马尔代夫)

7.主要国家: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人口超过10亿,首都新德里,印度的电脑软件产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三、西亚(P46)

1.位置:三洲五海之地 三洲:亚洲、非洲、欧洲 五海: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内陆湖)

2.气候:西亚气候炎热干燥,沙漠面积广大。 (北回归线穿过该区,造成相当部分地区高温少雨)

3.物产:A .农业的类型:畜牧业(养羊)是传统的经济部门

灌溉农业(枣椰树)和节水农业(最突出的是以色列)

B .主要矿产:石油

①在世界上的地位:西亚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为丰富、石油产量和输出量最多的地区。

②石油分布: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③主要产油国: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和伊拉克

④石油输出线路:

a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

b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日本 ⑤石油主要输往地区或国家:西欧、美国、日本

四、欧洲西部(P53)

1.欧洲西部是指欧洲的西半部。北临北冰洋少、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内海和海湾。(见P53图2-25)

2.欧洲联盟(简称EU ),已发展成为强大的政治、经济实体,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3.欧洲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早的大洲,各国工业部门较为齐全,综合实力雄厚,因地制宜发展有特色的工业部门,大多数属于发达国家。(如: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

4

曼德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 →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西欧 好望角→大西洋→西欧

目前,欧洲西部是国际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是欧洲在三大著名旅游国。

五、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P58)

1.北极地区: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周围海陆详见P58图2-29)

2.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太平洋和南印度洋的一部分。(周围海陆详见P59图2-31)

南极洲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一个洲,其中,南极大陆为冰雪高原。

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酷寒、烈风、干燥(降水稀少)

南极地区平均气温比北极地区更低,原因:

a.纬度高,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量少;

b.冰雪反射作用;c.海拔高;d.海陆因素

3.资源:a.淡水资源(冰雪量多)

b.矿产资源(北极地区:石油、天然气、金属等;南极地区:煤、铁、石油等)

c.生物资源(北极地区:北极熊、海豹、海象等;南极地区:企鹅、磷虾等)

4.人口:北极圈内,住着因纽特人和拉普人,而南极洲则没有国家和定居人口。

5.科考活动:中国在南极地区所建考察站:

a.长城站;

b.中山站(因其纬度位置高,在南极圈以内,故可以见到极昼极夜现象)。

第三章走近国家

一、日本(P66)1.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东临太平洋,西隔日本海与俄、朝、韩、中国

相望。是东亚的一个岛国。

2.领土组成: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四个大岛及其附近的岛屿组成。

首都:东京民族:大和民族通用语言:日语国花:樱花

3.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小(最大的平原:关东平原)。多山地与丘陵,使得日本的河流短小湍急。因为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火山、地震活动频繁。(富士山是日本最高的活火山)4.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特征:四季分明,降水较多,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明显。降水多+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发达的科技、高素质的劳动力和高效率的管理,成为世界发达的资本

5.经济:日本利用其便利的海运

二、埃及(P72)

1.领土:非洲东北部+西奈半岛(亚洲)——以苏伊士运河,是一个地跨亚、非两洲的国家。

2.人口:以阿拉伯人为主,多信奉伊斯兰教,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其首都开罗,是非洲最大的城市。3.气候:北回归线从其南部经过,整个国家大部分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特征:终年炎热,干燥少雨),南部地中海沿岸则以地中海气候为主(特征: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4

5

6.河流、运河:

A.尼罗河:世界第一长河,主要流经热带草原地区,为其两岸和三角洲成为埃及的主要农业区提供了较丰富的条件(水源、土壤等),被埃及人民称为“母亲河”。

B.运河:苏伊士运河——亚洲、非洲的分界线,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印度洋和大西洋)。

7.主要城市:开罗(首都)、亚历山大。

四、法国(P41)

1.法国领土轮廓大致呈六边形,西临大西洋,东南濒临地中海,东、东北及南部方位与其他国家相邻。其首都巴黎,位于巴黎盆地中(地跨塞纳河两岸)。(P81)

2.地形、地势:法国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3.气候:A.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气温变化小,全年降水分配比较平均

B.地中海沿岸地区,夏季气温高,降水少。

五、美国(P84)

1.领土:由美国“本土”(北美洲中部的美国国土主体部分)、阿拉斯加州(北美洲西北部)、夏威夷州(太平洋中,属于大洋洲)三部分,共50个州和一个特区。

2.位置:

A.海陆位置:美国主体部分东临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北与加拿大接壤。

B.纬度位置:地跨热带(夏威夷州)、温带(“本土”部分)、寒带(阿拉斯加州)

3.经济:高度发达,工农业总产值居世界首位。

在对外贸易方面,美国既是输出工农业产品最多、出口贸易额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进口小汽车、石油、纺织品最多的国家。

A.农业: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小麦、大豆、玉米,乳肉居世界前列,是世界上出口粮食最多的国家,但咖啡、可可、天然橡胶等热带农产品需要大量进口。

农业生产特点:

a. 农业地区专门化

b. 农业生产机械化

B.工业:自然资源丰富,交通运输发达。科技力量雄厚,使之成为世界上的工业大国。

(a.“夕阳工业”——传统工业;b.新兴工业——以高技术为核心的工业部门)

东北部地区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区,近年来,工业逐渐由东北部向南部、西部发展。4.人口与城市

A.人口:以白色人种为主,有色人种则以黑人为主。

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和五大湖附近。大部分生活在城市之中。

六、巴西(P90)

1.巴西位于南美洲,是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

2.位置:A.海陆位置:东临大西洋,西与安第斯山脉相接壤。

B.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赤道~南回归线之内(因此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

3.地形:以平原(亚马孙平原)和高原(巴西高原)为主。

A.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受热带雨林气候影响,终年高温多雨,形成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世界动植物王国”、“地球之肺”之称)。

B.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气候以热带草原为主,全年气温较高,有着明显的干湿季区分。(为巴西的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条件,如:牛肉大量出口)。

4.主要河流:亚马孙水系地跨高温多雨的赤道南北,向东注入大西洋,是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长度仅次尼罗河,居世界第二位,在洪水季节,其河面变宽,有“河海”之称。

其水量丰富的原因:a.支流多,且多分布于赤道南北;b.流域面积广;c.南、北、西部比较高的地形,加之风向的影响,使这个区域易形成地形雨、对流雨,因此水量特别丰富。

5.经济:发展迅速的经济,是南美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发展中国家里的典型代表)。

A.拥有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B.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蔗糖、香蕉、剑麻产量居世界首位)。

资源:铁矿的产量与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水力资源丰富(伊泰普水电站——世界第二大水电站,位于巴西与巴拉圭交界处)。

6.人口与城市:

A.人口:巴西是南美洲人口最多的国家,以白种人为主,还有混血种人。

B.城市:a.圣保罗——巴西第一大城市;b.里约热内卢——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海港;c.巴西利亚——首都。

第四部分中国地理I(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1.位置:

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辽阔的疆域:陆地大国:①国土辽阔——陆地面积约960万km2,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位居世界第三位。领土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②陆疆20000多千米。③陆上邻国有14个——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海洋大国:①辽阔海域(自北向南):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其中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

②海岸线长(18000km)。③隔海六国——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

(顺口溜)陆上邻国——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和阿;西南巴印和尼丹;南部还有缅老越。隔海相望——印尼马文菲日韩。

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参照课本P7和P8)。

简称“三字经”:京津沪,黑吉辽,内蒙古,晋陕甘,青新宁,冀鲁豫,苏浙皖,湘鄂赣,川黔滇,桂粤闽,藏琼台,渝澳港(掌握部分省区的形状及以河流和历史为简称的省区)。

3.人口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总人口为13亿多,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1%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人口国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人口分布:东多西少,以黑龙江省的黑河市至云南省的腾冲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沿海、沿河、沿湖地区人口多,干旱荒漠地区人口少;平原、盆地人口多,山地、高原人口少;经济和交通运输发达地区及城镇密集、工业发达的地区人口多,偏僻的农业、牧业地区人口少;汉族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4.民族

(1)我国共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分布最广的是回族,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数量最多。

(2)民族分布:汉族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西南等边疆地区。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3)民族节日:那达慕大会——蒙古族;泼水节——傣族;维吾尔族、回族——开斋节;藏族——雪顿节;白族——三月三。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一、中国地形

1.

2.

(1)东西走向:天山—阴山—燕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2)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3)南北走向:贺兰山,横断山。

(4)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

(5)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

3.

1.气温:

(1)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主要影响因素:纬度位置、冬季风。

(2)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气温最低的地方是青藏高原;

冬季气温最高的地方是南海诸岛,气温最低的地方是漠河。

(3)温度带(自南向北):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2.降水

(1)分布:(空间上)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时间上)降水集中在夏秋两季,年际变化大(南小北大)。

(2)干湿地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3.几条特殊的线:

A.1月份0℃等温线——秦岭――淮河;

B.400mm、800mm等降水量线

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4.我国气候特征: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复杂多样。

气候类型:热带、亚热带及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

夏季风盛行来自太平洋的东南风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冬季盛行来自西伯利亚和蒙古的西北风。

夏季风的进退:推进迟缓,徘徊在南方——“南涝北旱”;推进迅速,在北方滞留时间长——“北涝南旱”。

5.我国的气候灾害

寒潮:发生在冬半年,出现的急剧降温、霜冻、大风和雨雪天气;

梅雨:主要分布在江淮地区(即长江中下游地区),时间为6月初

沙尘暴:主要发生在春季,集中分布在西北、北方地区

台风: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7.8月),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

洪涝:主要发生在夏季季节,此时降水多。

干旱: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西北和华北地区最为严重

洪涝和干旱是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候灾害,其主要原因是我国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

三、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1. 外流河: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珠江、辽河、黑龙江、淮河等。

内流河: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湖泊:洞庭湖、鄱阳湖、太湖、青海湖等。

2.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流经11个省,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丰富、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我国的第一大河。

3.长江干流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其中自源头至宜宾是长江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沱沱河、通天河、金沙江)。

4.长江洪水对中下游平原地区危害最为严重(“九曲回肠”——荆江河段),因此,防洪成为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而另一方面,由于其横贯东西,江阔水深,终年不冻,宜宾以下四季通航,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被称为“黄金水道”。

5.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地点:湖北宜昌和江西湖口。

水电:长江三峡工程和葛洲坝。

长江主要支流: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和赣江。

6.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流经9个省区,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是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7.黄河的综合治理:一方面在上、中游,特别是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泥沙下泄;另一方面在下游(地上河)修堤筑坝,加固黄河大堤。

8.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地点:内蒙古河口和河南旧孟津。

水电:小浪底、龙羊峡、刘家峡黄河主要支流:湟水、汾河、渭河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1.自然资源的概念: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

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自然资源丰富、人均占有量不足。

种类: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

2.水资源:河流水和湖泊水是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其中农业耗水量最大。

分布:南多北少。(而耕地分布却是南少北多)

①空间分布不均的措施是跨流域调水,目前我国正在建设中规模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南水北调。

②解决水资源的季节差异大,我们可以加大兴修水利工程(如修水库等)。

③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措施。

3.土地资源:

我国土地资源现状: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的土地比重较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因此“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A.耕地的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

B.草地的分布: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高原和山地、以及青藏高原区。

C.林地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和东南部的山地。

4.矿产资源:我国矿产资源具有分布广泛,相对集中的特点。

北方以煤、铁、石油等矿产为主,而南方则以有色金属矿产为主。

我国有丰富的能源资源,目前,在我国能源资源中,煤的储量和产量均居首位。

主要的煤矿:大同

神府——陕西;鸡西、鹤岗——黑龙江。

主要的油田:大庆——黑龙江;胜利——山东;华北——河北;

辽河——辽宁;中原——河南;克拉玛依——新疆。

主要的铁矿:迁安——河北;鞍山、本溪——辽宁;攀枝花——四川

马鞍山——安徽,石碌——海南。

主要的有色金属矿及产地:大余钨矿、德兴铜矿——江西;锡矿山锑矿——湖南;白云鄂博稀土

矿——内蒙古。

(上述各矿产要结合P55-56图6.13-6.16,在图上找到其各自的位置)

5.海洋资源:

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乌贼

四大渔场: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海沿岸渔场和北部湾渔场,其中舟山渔场为我国第一大渔场。

四大盐场:长芦盐场、淮北盐场、布袋盐场和莺歌海盐场,其中长芦盐场为我国最大的盐场。

矿产分布:海岸带——滨海砂矿;

大陆架——石油、天然气和海洋生物资源;

深海海盆——锰结核

保护“蓝色国土”:海洋污染——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占80%)、石油污染、赤潮——对近海养殖业是毁灭性灾害

6.气候资源:太阳辐射量最多的是青藏高原,最少的是四川盆地。

第四章中国的区域差异

一、秦岭——淮河线

1.1月份0℃等温线和800mm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基本上以秦岭——淮河一线、400mm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等三条地理

二、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1.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

2.南方地区有我国“鱼米之乡”的美称。(淡水鱼产量居全国之首)。

3.四川盆地土壤以紫色土为主,有“紫色盆地”之称,其中的成都平原素有“天府之国”之称。

4.东北平原——“黑土地”,长城以北为春小麦,长城以南为冬小麦

三、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1.青藏地区

(1)青藏高原地势高,形成独特的高寒气候。气候冬寒夏凉、太阳辐射强烈(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

(2)牲畜: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3)能源资源:太阳能资源(拉萨有“日光城”之称)、地热能、水能。

(4)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煤、钾盐、铅锌矿等,柴达木盆地被称为“聚宝盆”。

(5)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是黄河、长江和澜沧江上游最主要的涵养区,也是一些动植物的栖息地,因此,这个地区的生态环境的改善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

(6)交通: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公路和青藏铁路(西宁——拉萨)

(7)农业: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河谷农业),农作物主要是青稞、小麦、豌豆、油菜。

2.西北地区

(1)气候特点:干旱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

(2)依靠黄河,在其沿途地区形成灌溉农业: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合称为“塞外江南”);在内陆地区,依靠高山的冰雪融水,发展种植业(绿洲农业):如吐鲁番盆地、河西走廊。

(3)畜牧业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大草原、河西走廊、天山牧场;畜种:三河牛、三河马、细毛羊等。

补充:我国四大工程

(1

(2)西电东送:黄河、长江、珠江水电华北、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3

(4)青藏铁路:西宁——拉萨

第五部分中国地理II(八年级下册)

第一章中国的主要产业

一、农业——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1.广义的农业分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

2.我国农业的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的国家,是世界上最早栽培茶树的国家,又是最早种桑养蚕的国家。

3.我国农业的发展:粮食、肉类、棉花、花生、油菜子、水果等农产品的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

4.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

南方—水稻(农作物)—大米(主食);北方—小麦(农作物)—面食(主食)

5.商品粮基地:①三江平原(春小麦);②松嫩平原(春小麦);③洞庭湖平原(水稻);④鄱阳湖平原(水稻);⑤成都平原(水稻、冬小麦);⑥珠江三角洲(水稻);⑦江淮地区(水稻);⑧江汉平原(水稻)

6.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

纤维作物:棉花生产集中分布在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疆是我国优质长绒棉产区。

油料作物:油菜子的最大产区是长江流域;花生分布较为普遍,山东、河南两省为主要产区。

糖料作物:甘蔗主要分布在华南及四川盆地,最大产区为广西;甜菜主要分布黑、吉、内蒙古和新。

饮料作物:茶叶主要产区有福建、浙江、云南等。

热带经济作物:椰子、可可、咖啡、天然橡胶等,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

7.农产品出口基地:山东半岛、太湖平原、闽南三角地区、珠江三角洲

新型农业:外向型农业(以出口创汇为主)、观光农业、生态农业、大棚农业等。

8.畜牧业:

我国西部、北部的四大牧区: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主要畜种:三河牛、三河马、细毛羊、牦牛、藏绵羊等。

我国东部、南部农耕区的畜牧业,以畜禽饲养为主。四川、湖南、河南是我国商品生猪的主要产区。

二、工业——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1.工业类型

重工业以生产生产资料为主的工业,如能源、钢铁、机械、化工工业等;

轻工业以生产生活资料为主的工业,如纺织、食品工业等。

2.工业布局(沿海内地,城市农村)

辽中南工业基地(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

京津唐工业基地(北方最大的综合型工业基地)

四大工业基地

沪宁杭工业基地(全国最大的综合型工业基地)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

3.主要工业部门

(1)能源工业

①煤炭:我国第一大能源,世界上煤炭产量最多的国家,山西省的煤炭产量最多。

煤炭工业基地:山西大同、阳泉;河北开滦、峰峰;河南平顶山;内蒙古准格尔、霍林河;黑龙江鸡西、鹤岗;贵州六盘水;江苏徐州;安徽淮北、淮南;陕西神府。

②石油:黑龙江大庆油田是目前我国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山东的胜利油田;河南与山东交界处的中原油田;河北的华北油田;新疆的克拉玛依油田。

未来10年内,新疆将成为我国石油生产的“龙头”。

③水力:集中在黄河、长江、珠江、澜沧江、松花江上游。

(2)钢铁工业

①分布:以华北地区和长江流域较为集中。

我国大型钢铁工业基地:东部沿海的鞍山(钢都)本溪、京津唐和上海等,长江沿岸的马鞍山、武汉、重庆、攀枝花等,黄河流域的包头(草原钢城)、太原。

②发展的有利条件:靠近矿产基地,靠近消费市场和交通便利,如上海钢铁工业基地就是依靠便利的交通运输和广阔的消费市场发展起来的。

(3)机械工业

①全国性的大型机械工业基地:辽宁、上海—南京、北京—天津地区

②汽车工业与产地:上海大众,上海别克,一汽大众(吉林),一汽奥迪(吉林),红旗(吉林长春),天津夏利,神龙富康(武汉),东风(湖北十堰、襄樊)

(4)纺织工业

①种类:棉、毛、丝、麻纺织和化纤,其中以棉纺织工业最为重要。

②分布:棉纺织工业基地的分布特点是靠近棉花生产基地,如上海、天津、青岛、石家庄、郑州、西安、武汉等。毛纺织工业主要分布在四大牧区。丝纺织主要分布在江南地区,以苏杭最出名。

三、高技术产业

①产业结构:呈现多元化趋势,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成为制造业中的第一大部门。

②三大高技术产业带: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四大密集区:以北京中关村为中心,以上海为中心,以深圳为中心,以西安—杨凌为中心。

四、交通运输业

(1)公路运输:门对门的服务要求,是短途运输的主要方式。

国道编号:首都放射线(1开头)、南北纵线(2开头)、东西横线(3开头),如莆田境内的324国道的起讫点是福州——昆明。

(2)铁路运输:是一种适宜于长距离运送客、货的现代化运输方式。

“三横五纵”:横:A京包-包兰线 B陇海-兰新线 C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纵:①京沪线②京九线③京哈-京广线④太焦—焦柳线

⑤宝成-成昆线。

重要的铁路枢纽:北京、郑州、徐州、株洲、兰州、成都。

(3)海洋运输

沿海航线以福建厦门为界,分北方沿海航线(以大连和上海为中心)和南方沿海航线(以广州和香港为中心)。

(4)航空运输

航空运输发展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交通运输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国主要的国际航空港有北京、上海、广州和香港。

(5)交通方式的合理选择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贵重或急需的货物,数量不大——空运;②易死亡、变质的活物、鲜货——公路(短程)、铁路(远程);③大宗笨重货物——铁路、水运(依据两地的位置及交通线路);④液体、气体——管道

第二、三、四、五章沿海、陆疆、黄河、长江万里行

一、“祖国心脏”——北京市

1.位置:华北平原的西北部边缘,位于燕山以南、太行山以东地区

2.地形地势:东南部以平原为主,西北部以山地为主,地势特征是西北高,东南低。

3.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以炎热和降雨集中为特征。

4.城市职能: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科研、教育中心。

5.名胜古迹: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故宫、天坛、颐和园、十三陵、明代长城

二、“辽海重地”——辽宁省

1.位置:位于我国东北南部,南抱渤海,东濒黄海

2.矿产地:

铁矿:鞍山铁矿、本溪铁矿煤矿:阜新煤矿、抚顺煤矿石油:辽河油田

3.辽中南工业基地的发展条件:①工业开发早,基础好;②丰富的能源资源;③丰富的矿产资源;④便利的交通运输;⑤广阔的消费市场。

4.城市:鞍山市是全国重要的黑色金属冶炼基地,有“钢都”之称;沈阳市的重型机床和飞机制造业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三、“东方明珠”——上海市

1.位置:地处长江三角洲前沿、我国大陆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与江苏、浙江毗邻,北界长江入海口。

2.发展的有利条件:上海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前沿,我国大陆南北海岸线的中点,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便利,消费市场广阔,为上海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3.浦东新区:成为上海最大的经济增长点,带动长江三角洲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腾飞。

四、“东南侨乡”——福建省

1.位置:北邻浙江,西临江西,南界广东,东望台湾,东濒台湾海峡(东海)

2.自然环境特征: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竹林面积居全国首位。

3.河流与城市的分布特点:闽江—福州,木兰溪—莆田,晋江—泉州,九龙江—漳州,城市分布特点是沿海沿河。

4.旅游资源:

景点:武夷山—南平,鼓浪屿—厦门,湄洲岛—莆田;戏曲:闽剧、梨园戏、莆仙戏、泉漳木偶戏;工艺品:寿山石雕、脱胎漆器

5.侨乡优势:福建省与海外侨胞、台港澳同胞之间的商贸和文化交往日益增多,促进了本省社会经济的发展。

6.交通:横南铁路、鹰厦铁路、324国道

7.农产品出口基地:闽南三角地区。

五、“祖国宝岛”——台湾省

1.位置及组成:东滨太平洋,北临东海,西濒台湾海峡,南邻南海,由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等组成。

2.人口:以汉族为主,约占97%,全省约80%的人口祖籍为福建省,少数民族主要是高山族。

3.地形及气候:台湾山脉(东北——西南走向)集中分布在岛的中部和东部,平原多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势东高西低,最高的山峰是玉山,海拔3952米,最长的河流是浊水溪,最大的湖泊是日月潭,最大的平原是台南平原。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南部沿海是热带季风气候。

4.农产品:森林覆盖率高,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和甘蔗;水果以香蕉、菠萝和柑橘为主。故有“森林宝库”、“东方甜岛”、“东南粮仓”、“水果之乡”之美称。

5.工业:“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以加工制造业为主,进口工业原材料和能源,出口工业制成品。

6.城市:台北(最大的城市)、基隆、高雄(最大的港口城市)、台南(最早发展的城市)

7.与祖国大陆的联系: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与祖国大陆距离近,运输成本大大减少。

六、“岭南热土”——广东省

1.位置及自然环境特征:北倚南岭,南临南海,毗邻港澳;北回归线穿过,气候属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珠江由西江、北江和东江组成,流向大致自北向南,冲积形成珠江三角洲。

2.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地理区位优势明显,海陆兼备,交通发达;是祖国的南大门,对外贸易重要口岸;靠近东南亚、港、澳、台地区,对外开放力度大,积极引进外资和技术;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发展密集型产业(加工制造业);丰富的旅游资源。

3.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光热充足,降雨充沛,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集。

4.城市: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湛江。

七、“繁华都会”——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海上花园”——澳门特别行政区

1.主要经济支柱:香港——对外贸易;澳门——博彩业

2.美称:香港——购物天堂;澳门——海上花园

3.城市发展特点:人口密度大,其中澳门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的省区。

4.祖国内地的影响:祖国内地提供丰富的工业原料和广阔的消费市场。

八、“天山南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和领土最西端帕米尔高原所在的省区

三山: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

两盆: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

3.气候特征: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农业生产依靠灌溉

深居内陆,距海远,受海洋气流影响小,降水少

晴天多,光照特别强烈,瓜果特别甜

4.农业——绿洲农业(盆地的边缘),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

新疆是我国长绒棉的主要产区,哈密瓜、吐鲁番葡萄更是全国闻名。

九、“古朴秦川”——陕西省

1.地形:陕北高原,渭河平原,秦岭,汉江谷地,大巴山脉,高原、山地与平原相间分布。

2.渭河平原(关中平原)农业生产条件:土壤疏松肥沃,气候温和适中,河渠纵横,灌溉便利,号称“八百里秦川”。

3.城市分布特点:宝鸡、咸阳、西安位于渭河平原上,且在陇海线上。

4.旅游资源:秦陵兵马俑、大雁塔、明城墙、延安、西岳华山

十、“天府之国”——四川省

1.四川盆地——紫色盆地;成都平原——天府之国

2.地形特点是四周高,中间低

3.主要交通方式:河运(长江及其支流岷江、嘉陵江等)、铁路(宝成线、成昆线)

4.旅游景点:九寨沟,黄龙寺,青城山—都江堰,峨眉山—乐山大佛

5.城市:成都、攀枝花(钢铁基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宜宾(川酒工业基地)

附:其它省区资料:

§2.2 “华北门户”——天津市:位于北京市的东南,是首都的门户。

§2.3 “燕赵沃野”——河北省:怀抱北京、天津两市。它的中南部属于华北平原。

§2.5 “齐鲁大地”——山东省:简称“鲁”,又称“齐鲁”。对虾、扇贝、鲍鱼等海珍品的产量和出口量皆居全国第一位。城市:“泉城”济南:全市“七十二名泉”中,以趵突泉、珍珠泉、黑虎泉等久负盛名。“黄海明珠”青岛:又称“东方瑞士”。旅游景点:牡丹之乡;大明湖;三孔;水泊梁山;青岛海滨;崂山;蓬莱阁;长岛自然保护区;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天尽头等。

§2.6 “富饶水乡”——江苏省:位于我国东部,长江穿过省境南部注入东海。

§2.8 “钱塘江畔”——浙江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北部为水网密布的杭嘉湖平原,西南和南部为丘陵、

山地。浙江省海岸线曲折,全国岛屿最多的省区。

§2.14 “锦绣壮乡”——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河流众多,水力资源丰富。

§2.15 “天涯海角”——海南省:海南是我国第二大岛,是我国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以高温多雨为主要特征。

§3.1 “雪原林海”——吉林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东与朝鲜、俄罗斯交界。从地形来看,东南部是著名的长白山地,西北部是连阔的松辽平原。

§3.2 “北国粮仓”——黑龙江:南与吉林省山水相连,其地表结构成山环水绕、平原居中的特点。

§3.3 “草原毡乡”——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边缘的大兴安岭山地,降水较多,森林茂盛。中部的多数地方水草丰茂。

§3.5 “雪域高原”——西藏自治区:分布在青藏高原。首府拉萨称为“日光城”。

§3.6 “彩云南国”——云南省:位于我国的西南边疆。这里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气候的垂直差异尤为显著。

§4.1 “江河之源”——青海省:是我国两条大河的发源地。这里有我国最大的湖泊、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

§4.2 “丝路咽喉”——甘肃省:南依青藏高原,北连内蒙古高原,东部是起伏较大的黄土高原,西部乌鞘岭以西、祁连山与龙首山、合黎山之间为著名的河西走廊。

§4.3 “塞上江南”——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贺兰山纵观西北,六盘山绵延南部。这里是回族聚居区,信仰伊斯兰教。

§4.5 “乌金之乡”——山西省:位于华北平原西侧、黄河中游以东的黄土高原上,因地处太行上以西而得名。这里最著名的矿产就是“乌金”煤矿。

§4.6 “中原之州”——河南省:地处中原,号称“天下之中”。

§5.2 “西南山城”——重庆市:主城区是一座古老的山城。

§5.3 “壮美高原”——贵州省:地处云南高原东部,气候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阴雨天多,四季不甚分明。

§5.4 “九省通衢”——湖北省:因地处洞庭湖以北而得名。

§5.5 “芙蓉国度”——湖南省:因地处洞庭湖以南而得名。湖南省三面环山,湘、资、沅、澧四水汇聚于洞庭湖。

§5.6 “物华天宝”——江西省: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省境东、南、西三面环山,呈向北开口的盆状地形。

§5.7 “江淮之滨”——安徽省:位于我国东部,地处长江下游,淮河自西向东穿越省境北部。

第六章走向世界的中国

1.我国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地理环境特色突出,拥有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我国人口总数约占世界21%,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资源却比较少。

2.5个经济特区:厦门、汕头、深圳、珠海、海南省;14个沿海开放城市: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

3.长江上、中、下游产业带的核心:重庆、武汉、上海。

2000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6位;进出口贸易额居世界第8位;外汇储备居世界第2位。其中谷类、肉类、棉花、水果、钢铁、煤炭、水泥、电视机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第六部分张掖地理

汇编语言课程设计

沈阳大学

2.3 MASM的介绍 MASM是微软公司开发的汇编开发环境,拥有可视化的开发界面,使开发人员不必再使用DOS环境进行汇编的开发,编译速度快,支持80x86汇编以及Win32Asm是Windows下开发汇编的利器。它与windows平台的磨合程度非常好,但是在其他平台上就有所限制,使用MASM的开发人员必须在windows下进行开发,历经二三十年的发展,目前MASM的版本已升至6.15,支持MMX Pentium、Pentium II、Pentium III及Pentium 4等指令系统。 2.4总体设计功能 本次课程设计的内容是采用汇编语言设计一个运行于计算机的“霓虹灯”的模拟显示 程序,由$及*字符相间,从两侧向中间螺旋汇聚直至形成一个矩形,这就要求该霓虹灯能够动态地进行变化;霓虹灯模拟显示程序主要是进行程序循环调用,可以通过CMP、JMP、JZ、RET等命令进行跳转。由于是霓虹灯的模拟显示,因此在进行程序循环调用前需要进行数据段定义,以使子程序在进行调用时能够根据数据段的定义来执行,最后显示结果。 定时器中断处理程序:计数器中断的次数记录在计数单元count中,由于定时中断的引发速率是每秒18.2次,即计数一次为55ms,当count计数值为18时,sec计数单元加一(为1秒)。 视频显示程序设计:一般由DOS 或BIOS调用来完成。有关显示输出的DOS功能调用不多,而BIOS调用的功能很强,主要包括设置显示方式、光标大小和位置、设置调色板号、显示字符、显示图形等。用INT 10H中断即可建立某种显示方式。用DOS功能调用显示技术,把系统功能调用号送至AH,把程序段规定的入口参数,送至指定的寄存器,然后由中断指令INT 21H来实现调用。 键盘扫描程序设计:利用DOS系统功能调用的01号功能,接受从键盘输入的字符到AL寄存器,以及检测键盘状态,有无输入,并检测输入各值。 2.5详细功能设计 2.5.1主程序功能 主程序通过调用各个子程序来实现清屏,改变图形等功能,具体调用过程如图1所示。 沈阳大学

编译原理知识点汇总

编译原理的复习提纲 1.编译原理=形式语言+编译技术 2.汇编程序: 把汇编语言程序翻译成等价的机器语言程序 3.编译程序: 把高级语言程序翻译成等价的低级语言程序 4.解释执行方式: 解释程序,逐个语句地模拟执行 翻译执行方式: 翻译程序,把程序设计语言程序翻译成等价的目标程序 5.计算机程序的编译过程类似,一般分为五个阶段: 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及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目标代码生成 词法分析的任务: 扫描源程序的字符串,识别出的最小的语法单位(标识符或无正负号数等) 语法分析是: 在词法分析的基础上的,语法分析不考虑语义。语法分析读入词法分析程序识别出的符号,根据给定的语法规则,识别出各个语法结构。 语义分析的任务是检查程序语义的正确性,解释程序结构的含义,语义分析包括检查变量是否有定义,变量在使用前是否具有值,数值是否溢出等。

语法分析完成之后,编译程序通常就依据语言的语义规则,利用语法制导技术把源程序翻译成某种中间代码。所谓中间代码是一种定义明确、便于处理、独立于计算机硬件的记号系统,可以认为是一种抽象机的程序 代码优化的主要任务是对前一阶段产生的中间代码进行等价变换,以便产生速度快、空间小的目标代码 编译的最后一个阶段是目标代码生成,其主要任务是把中间代码翻译成特定的机器指令或汇编程序 编译程序结构包括五个基本功能模块和两个辅助模块 6.编译划分成前端和后端。 编译前端的工作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编译前端只依赖于源程序,独立于目标计算机。前端进行分析 编译后端的工作主要是目标代码的生成和优化后端进行综合。独立于源程序,完全依赖于目标机器和中间代码。 把编译程序分为前端和后端的优点是: 可以优化配置不同的编译程序组合,实现编译重用,保持语言与机器的独立性。 7.汇编器把汇编语言代码翻译成一个特定的机器指令序列 第二章 1.符号,字母表,符号串,符号串的长度计算P18,子符号串的含义,符号串的简单运算XY,Xn, 2.符号串集合的概念,符号串集合的乘积运算,方幂运算,闭包与正闭包的概念P19,P20A0 ={ε} 3.重写规则,简称规则。非xx(V

汇编语言知识大全

第一章基础知识: 一.机器码:1.计算机只认识0,1两种状态。而机器码只能由0,1组成。故机器码相当难认,故产生了汇编语言。 2.其中汇编由三类指令形成:汇编指令(有机器码对应),伪指令,其他符号(编译的时候有用)。 每一总CPU都有自己的指令集;注意学习的侧重点。 二.存储器:1.存储单元中数据和指令没任何差别。 2.存储单元:Eg:128个储存单元(0~127)128byte。 线: 1.地址总线:寻址用,参数(宽度)为N根,则可以寻到2^N个内存单元。 据总线:传送数据用,参数为N根,一次可以传送N/8个存储单元。 3.控制总线:cpu对元器件的控制能力。越多控制力越强。 四.内存地址空间:1.由地址总线决定大小。 2.主板:cpu和核心器件(或接口卡)用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 线连接起来。 3.接口卡:由于cpu不能直接控制外设,需通过接口卡间接控制。

4.各类存储器芯片:RAM,BIOS(主板,各芯片)的ROM,接卡槽的 RAM CPU在操控他们的时候,把他们都当作内存来对待,把他们总的看作一个由 若干个存储单元组成的逻辑存储器,即我们所说的内存地址空间。 自己的一点理解:CPU对内存的操作是一样的,但是在cpu,内存,芯片之间的硬件本身所牵扯的线是不同的。所以一些地址的功能是对应一些芯片的。 第二章寄存器 引入:CPU中含有运算器,寄存器,控制器(由内部总线连接)。而寄存器是可以用来指令读写的部件。8086有14个寄存器(都是16位,2个存储空间)。 一.通用寄存器(ax,bx,cx,dx),16位,可以分为高低位 注意1.范围:16位的2^16-1,8位的2^8-1 2.进行数据传送或运算时要注意位数对应,否则会报错 二.字:1. 1个字==2个字节。 2. 在寄存器中的存储:0x高位字节低位字节;单元认定的是低单元 数制,16进制h,2进制b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知识点 V3.0

第一章 1、什么是汇编语言? 2、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过程:编辑源程序,编译(汇编),连接,运行调试 3、汇编语言特点?与机器语言一一对应,直接操作硬件,高效率(空间和时间,运行速度快,目标代码短,占用存储空间少) 4、数制转换 第2章8086计算机组织结构 1、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 2、CPU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运算器和控制器由芯片设计时设计好,不可做任何改动,程序设计员仅能在程序里使用寄存器,寄存器都有相应的名字,如AX,能在程序里直接使用寄存器是汇编语言区别于高级语言的最重要特点,这样就可以直接控制硬件系统。 3、总线结构: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数据总线分8位、16位、32位和64位等,多少位机就是以数据总线来划分,比如8位机、32位机。8086机是16位机,但地址总线是20位,地址总线数量决定了内存寻址空间的大小,如8086有20位地址线,那么寻址空间是:220=210*1K=1M,8086最大寻址空间为1MB,即地址范围:00000H~FFFFFH。控制总线主要传送控制信息,如读写操作,读写操作的主体是CPU,读操作是指CPU从内存或外设读取数据,写操作是指CPU把数据写到内存或外设中。 4、存储器:存储器的最小单元是字节(Byte,由8个位组成),字节的多少就是存储器的容量。每一个字节单元都有一个唯一的编号,这个编号就是字节单元的地址,此地址就是物理地址,对于8086而言,编号的形式为:XXXXXH,如85421H。如果要读写存储器,必须知道某一个字节单元的地址。多个字节单元可以组合成更大的单元(数),比如2个字节单元组合成一个字(Word),4个字节单元组合成一个双字(Double Word)等,规定:这个组合后的大单元是以最小字节单元地址为自己的地址。如85421H字节单元内容为12H,85422H 字节单元内容为34H,那么以85421H地址的字单元的内容就是3412H。 地址取最小字节单元的地址为大单元的地址。 内容排序按照“高高低低”原则:高字节放在高地址里,低字节放在低地址里。 详细请参看2.3节(P30页) 5、8086CPU寄存器 (1)通用类:AX(AH,AL)、BX(BH,BL)、CX(CH,CL)、DX(DH,DL) (2)段寄存器类:CS、DS、ES、SS (3)与偏移地址相关类:SI、DI、SP、BP (4)特殊类:IP、FLAGS 所有寄存器都是16位大小,通用类的16位又可看成2个8位的寄存器组成,区分为高8位(High)和低8位(Low),因此取名为AH和AL,其他类似。 CS:存放代码段段地址,DS:存放数据段段地址,SS:存放堆栈段段地址,ES:存放数据附加段段地址,一般作为DS的辅助使用,比如在一段程序里需要用到2个不同数据段的数据时,其中一个数据段段地址存放在DS中,另一个存放在ES中。 SI、DI:一般用于变址寻址方式,如[BX+SI]、[BX+DI], SP:堆栈段中堆栈栈顶的偏移地址,不可修改,由SS:SP逻辑地址始终指向堆栈的栈顶。 详细参看2.3.2,P32页 BP:一般也用于堆栈,可以作为SP的备份,通常也是用SS:BP逻辑地址表示,BP可以随意修改,因此通过SS:BP可以访问堆栈的任何地方。此外,BP还与BX一样,可以作为基地址

汇编语言-课程设计1

) 汇编语言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课程设计1 实验环境 硬件平台:Intel Core i5-3210M 操作系统:DOSBox in Windows 软件工具:Turbo C , Debug, MASM 实验内容 《 将实验7中的Power idea公司的数据按照下图所示的格式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实验步骤 1.要完成这个实验,首先我们需要编写三个子程序。第一个子程序是可以显示字符串到屏 幕的程序,其汇编代码如下: ;名称:show_str

;功能:在屏幕的指定位置,用指定颜色,显示一个用0结尾的字符串 ;参数:(dh)=行号,(dl)=列号(取值范围0~80),(cl)=颜色,ds:si:该字符串的首地址 ;返回:显示在屏幕上 ¥ show_str: push ax push cx push dx push es push si push di mov ax,0b800h - mov es,ax mov al,160 mul dh add dl,dl mov dh,0 add ax,dx mov di,ax mov ah,cl . show_str_x: mov cl,ds:[si] mov ch,0 jcxz show_str_f mov al,cl mov es:[di],ax inc si inc di 【 inc di jmp show_str_x show_str_f: pop di pop si pop es pop dx pop cx } pop ax ret 2.第二个程序是将word型数据转换为字符串,这样我们才能调用第一个程序将其打印出

C语言与汇编语言互相调用

浅谈C程序中调用汇编模块的方法 C语言是目前非常流行的一种编程语言,除具有高级语言使用方便灵活、数据处理能力强、编程简单等优点外,还可实现汇编语言的大部分功能,如可直接对硬件进行操作、生成的目标代码质量较高且执行的速度较快等。所以在工程上对硬件处理速度要求不很高的情况下,基本可以用C代替汇编语言,编写接口电路的控制软件。但C也不能完全取代汇编语言,如在一些对速度要求很高的实时控制系统中,以及对硬件的特殊控制方面,C有时也不能完全很好胜任,还需要汇编语言来编写。因为汇编语言目标代码更精练,对硬件直接控制能力更强和执行速度更快,但汇编语言编程烦难、表达能力差也显而易见。比较好的解决办法是C与汇编语言混合编程,即用C编写软件的调度程序、用户界面以及速度要求不高的控制部分,而用汇编语言对速度敏感部分提供最高速度的处理模块,供C调用。这种方法提供了最佳的软件设计方案,做到了兼顾速度效率高和灵活方便。由于本人的毕业设计需要C 程序中调用汇编模块的方法来提高ARM定点指令的执行速度,故对这方面进行了学习。学习心得如下: 对于C和汇编语言的接口主要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 一、调用者与被调用者的参数传递 这种数据传递通过堆栈完成,在执行调用时从调用程序参数表中的最后一个参数开始,自动依次压入堆栈;将所有参数压入堆栈后,再自动将被调用程序执行结束后的返回地址(断点)压入堆栈,以使被调程序结束后能返回主调程序的正确位置而继续执行。例如一调用名为add汇编程序模块的主函数:main( ){...... add(dest,op1,op2,flages);......}。在此例中对主函数进行反汇编,主函数在调用add函数前自动组织的堆栈。 . . . lea 0xfffffffe8(%ebp),%eax #flages数组的首地址入栈 push %eax pushl 0xfffffff8(%ebp) #OP2入栈 pushl 0xfffffffc(%ebp) #OP1 入栈 pushl 0xfffffff0(%ebp) #dest地址入栈 call 0x80483f0 #调用add函数 . . 执行完add调用语句后,栈内数据结果如图一所示。 进入汇编子程序后,为了能正确获取主调程序并存入堆栈中的数据,被调的汇编子程序先后要做如下一些工作: 1、保存esp的副本 进入汇编子程序后,子程序中免不了要有压栈和出栈的操作,故ESP时刻在变化。为了能用ESP访问堆栈中的参数,安全办法是一进入子程序后,先为ESP制副本,以后对传递参数的访问都用副本进行。一般可用EBP保存ESP,如: push %ebp mov %ebp,%esp

教育学(知识点汇编)

教育学 知识点汇编1 专题一教育与教育学 考点·学校教育的三要素 考点·教育的本质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经典例题】 “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人格。”这句话体现了教育的本质是()。 A.教会学生知识 B.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C.有目的地培养人 D.教会学生交往 【答案】C。中公解析:教育的根本属性或者说质的规定性是有目的的培养人。 考点·教育的社会属性 考点·教育的功能 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划分——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2.按教育作用的性质划分——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3.按教育功能呈现的形式划分——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经典例题】 思想品德教师在讲授《人生难免有挫折》一课时,为了增强学生对战胜挫折的信心,要求他们课后搜集有关这方面的诗句并进行赏析,这一作业在某种程度上也让学生复习了语文课的部分内容。这体现了教育的()。 A.显性负向功能 B.显性正向功能 C.隐性负向功能 D.隐性正向功能 【答案】D。中公解析:按教育作用的性质划分——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教育的正向功能(积极功能)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教育的负向功能(消极功能)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按教育功能呈现的形式划分——显性功能与隐性

功能,教育的显性功能指教育活动依照教育目的,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吻合的结果。教育的隐性功能指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性的功能。在题干中,思想品德课的老师为了增强学生的信心要求学生搜集相关的诗句赏析,但在某种程度上让学生学习了语文课的内容,这是非预期的功能,是隐性功能,同时也是促进学生的学习是正向功能,因此体现了教育的隐性正向功能。故本题选D。 考点·教育的起源 【经典例题】 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化》一书中提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这一观点符合教育起源学说中的()。 A.神话起源学说 B.生物起源学说 C.心理起源学说 D.劳动起源学说 【答案】B。中公解析:教育生物起源论者认为,人类教育发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主张生物起源的代表人物有利托尔诺、沛西·能等。故本题选B。 考点·古代社会的教育 1.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出现在夏朝。 2.中国奴隶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教育特点是政教合一,学在官府。 3.春秋时期,私学兴起;战国时期,私学呈现大繁荣大发展的局面。 4.中国的封建社会时期,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四书五经。 5.古希腊的斯巴达重视军事体育的教育,具有尚武的特征;而雅典则具有崇文的特征。 【经典例题】 下列关于古代社会教育,表述不正确的观点是()。 A.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 B.奴隶社会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 C.教育与生产劳动从结合走向分离 D.采用集体个别施教的组织形式 【答案】B。中公解析:封建社会的教育与奴隶社会的教育不同的是在强调教育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同时,还强调教育的等级性或宗教性。教育的等级性就是指在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不同官职出身的人的子弟接受不同等级的教育。因此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是在封建社会。故答案选B。 考点·近现代教育 1.近代教育的特征 (1)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倡导以法治教 (5)出现了双轨制

《北冥有鱼》知识点汇编

《北冥有鱼》知识点整理 一、内容:(掌握重点字词)北冥(通“溟”,大海)有鱼,其名(名称)曰鲲(k n)(传 说中的大鱼)。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连词,表承接关系)为鸟,其名为(叫)鹏(传说中的大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奋起,这里指鼓起翅膀)而飞,其翼若(像)垂(悬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就)将徙(迁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池)也。齐谐者,志(记载)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在 水面上)击(拍打,这里指鹏鸟奋飞而起双翼拍打水面。)三千里,抟(tuán)(环旋着往上飞)扶摇(旋风)而上者九(表虚数,不是实指)万里,去(离开)以(凭借)六月息(这里指风)者也。”野马(春天林泽中的雾气。雾气浮动状如奔马,故名“野马”。)也,尘埃(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也,生物之以息(气息)相吹(吹拂)也。天之苍苍(深蓝),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尽)邪?其(指代“鹏”)视下(往下)也,亦若是(这样)则已(罢了)矣。 二、【译文】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离开北方的大海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方才停歇下来”。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 三、文学常识:节选自《庄子·逍遥游》。庄子,名周,战国时期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代表作《庄子》。《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所著。现存33篇,包括内篇、外篇、

汇编课程设计

燕山大学 汇编语言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计算机钢琴程序 交通灯控制系统 学院(系):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年级专业: 10级计算机科学2班 学号: 100104010113 学生姓名:马强 学号: 100104010116 学生姓名:夏洋 指导教师:何海涛、邹晓红 完成日期: 2013年7月3日

目录 1.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 2 - 1.1课程设计目的................................................................................................................ - 2 - 1.2课程设计的意义............................................................................................................ - 2 - 2.题目一:计算机钢琴程序....................................................................................................... - 2 - 2.1系统的主要功能............................................................................................................ - 2 - 2.2总体设计方案................................................................................................................ - 2 - 2.2.1扬声器驱动方式................................................................................................. - 2 - 2.2.2延时原理............................................................................................................. - 3 - 2.2.3键盘控制发声程序............................................................................................. - 4 - 2.2.4设计总结............................................................................................................. - 5 - 2.3作品使用说明................................................................................................................ - 6 - 3.题目二:交通灯控制系统....................................................................................................... - 6 - 3.1系统的主要功能............................................................................................................ - 6 - 3.2 系统工作原理............................................................................................................... - 6 - 3.2.1 8259的工作原理................................................................................................ - 6 - 3.2.2 8255A的工作原理:...................................................................................... - 7 - 3.2.3 8253的工作原理:............................................................................................ - 7 - 3.3总体设计方案................................................................................................................ - 7 - 3.3.1程序流程图......................................................................................................... - 8 - 3.3.2接口电路图....................................................................................................... - 11 - 3.4交通灯的设计总结...................................................................................................... - 11 - 4.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 12 - 5.参考文献................................................................................................................................. - 12 - 6.附录:程序代码..................................................................................................................... - 12 - 6.1计算机钢琴程序代码.................................................................................................. - 12 - 6.2交通灯控制系统代码.................................................................................................. - 14 -

浅谈计算机编程语言的发展

浅谈计算机编程语言的发展 信息学院103班潘红10263210 摘要:一九九三年美国的克林顿政府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从而在这十多年间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一场信息风暴,信息技术几乎触及了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毫不夸张的说没有了信息技术,现代文明的生活将无从谈起;作为信息技术中最重要的部分,计算机技术无疑是其发展的核心问题,而我们知道计算机只是一台机器,它只能按照计算机语言编好的程序执行,那么正确认识计算机语言的过去和未来,就是关系到计算机发展的重中之重。1.引言 在计算机科学中,编程语言是用来编写可被计算机运行的一系列指令(计算机程序)的人工语言,于英语等自然语言相类似,编程语言具有词汇、语法和句法。然而,自然语言不适合计算机编程,因为它们能引起歧义,也就是说它们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可以用多种方式进行解释。用于计算编程的语言必须具有简单的逻辑结构,而且它们的语法、拼写和标点符号的规则必须精确。 2.计算机编程语言的发展历史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当计算机刚刚问世的时候,程序员必须手动控制计算机。当时的计算机十分昂贵,唯一想到利用程序设计语言来解决问题的人是德国工程师楚泽(konrad zuse)。几十年后,计算机的价格大幅度下跌,而计算机程序也越来越复杂。也就是说,开发时间已经远比运行时间来得宝贵。于是,新的集成、可视的开发环境越来越流行。它们减少了所付出的时间、金钱(以及脑细胞)。只要轻敲几个键,一整段代码就可以使用了。这也得益于可以重用的程序代码库。随着c,pascal,fortran,等结构化高级语言的诞生,使程序员可以离开机器层次,在更抽象的层次上表达意图。由此诞生的三种重要控制结构,以及一些基本数据类型都能够很好的开始让程序员以接近问题本质的方式去思考和描述问题。随着程序规模的不断扩大,在60年代末期出现了软件危机,在当时的程序设计模型中都无法克服错误随着代码的扩大而级数般的扩大,以至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一种新的思考程序设计方式和程序设计模型-----面向对象程 序设计,由此也诞生了一批支持此技术的程序设计语言,比如eiffel,c++,java,这些语言都以新的观点去看待问题,即问题就是由各种不同属性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消息传递构成。面向对象语言由此必须支持新的程序设计技术,例如:数据隐藏,数据抽象,用户定义类型,继承,多态等等。 3.计算机编程语言的发展现 目前通用的编程语言有两种形式: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 2.1汇编语言 汇编语言的实质和机器语言是相同的,都是直接对硬件操作,只不过指令采用了英文缩写的标识符,更容易识别和记忆。计算机编程人员用汇编语言使机器语言程序编写起来更简单一些。在汇编语言中,每条语句大致对应一条机器语言指令。汇编语言的语句是借助易于记忆的命令编写的。在典型的汇编语言

小学奥数30个经典知识点汇编大全知识分享

小学奥数知识点汇编大全(含30个经典知识模块) 1.和差倍问题 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 已知条件几个数的和与差几个数的和与倍数几个数的差与倍数 公式适用范围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倍数关系 公式①(和-差)÷2=较小数 较小数+差=较大数 和-较小数=较大数 ②(和+差)÷2=较大数 较大数-差=较小数 和-较大数=较小数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和-小数=大数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小数+差=大数 关键问题求出同一条件下的 和与差和与倍数差与倍数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4.植树问题 基本类型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封闭曲线上植树 基本公式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

棵距×段数=总长 关键问题确定所属类型,从而确定棵数与段数的关系 5.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 基本思路: 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 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 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 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 6.盈亏问题 基本概念:一定量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分组,产生一种结果:按照另一种标准分组,又产生一种结果,由于分组的标准不同,造成结果的差异,由它们的关系求对象分组的组数或对象的总量.基本思路: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变化,根据这个关系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对象的总量. 基本题型: ①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②当两次都有余数;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余数一较小余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③当两次都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不足数一较小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基本特点: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 7.牛吃草问题 基本思路:假设每头牛吃草的速度为“1”份,根据两次不同的吃法,求出其中的总草量的差;再找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即可确定草的生长速度和总草量。 基本特点:原草量和新草生长速度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两个不变的量。 基本公式: 生长量=(较长时间×长时间牛头数-较短时间×短时间牛头数)÷(长时间-短时间);

ARM中C语言调用汇编语言方法浅析

ARM中C语言调用汇编语言方法浅析在嵌入式系统开发中,目前使用的主要编程语言是C 和ARM指令汇编。在一些对性能非常敏感的代码块,基于汇编与机器码一一对应的关系,这时不能依靠C编译器的生成代码,而要手工编写汇编,从而达到优化的目的。 一、在C语言中内嵌汇编 在C中内嵌的汇编指令包含大部分的ARM和Thumb指令,不过使用与单纯的汇编程序使用的指令略有不同,存在一些限制,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 ①不能直接向PC 寄存器赋值,程序跳转要使用B或者BL指令; ②在使用物理寄存器时,不要使用过于复杂的C表达式,避免物理寄存器冲突; ③R12和R13可能被编译器用来存放中间编译结果,计算表达式值时可能把R0-R3、R12及R14用于子程序调用,因此避免直接使用这些物理寄存器; d 一般不要直接指定物理寄存器; ④让编译器进行分配内嵌汇编使用的标记是__asm或asm关键字,用法如下:__asm{instruction [; instruction]}或asm("instruction [; instruction]")。 下面是一个例子来说明如何在C中内嵌汇编语言: //C语言文件*.c #include void my_strcpy(const char *src, char *dest){ char ch; __asm{ loop: ldrb ch, [src], #1 strb ch, [dest], #1 cmp ch, #0 bne loop } } int main(){ char *a="forget it and move on!"; char b[64]; my_strcpy(a, b); printf("original: %s", a); printf("copyed: %s", b); return 0; } 在此例子中C语言和汇编之间的值传递是用C语言的指针来实现的,因为指针对应的是地址,所以汇编中也可以访问。

汇编语言基础知识

汇编语言基础知识 汇编语言是直接在硬件之上工作的编程语言,首先要了解硬件系统的结构,才能有 效地应用汇编语言对其编程,因此,本章对硬件系统结构的问题进行部分探讨,首先介绍了计算机的基本结构、Intel 公司微处理器的发展、计算机的语言以及汇编语言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寄存器、内存组织等汇编语言所涉及到的基本知识。 1.1 微型计算机概述 微型计算机由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和总线构成。CPU 如同微型计算机的心脏,它的性能决定了整个微型计算机的各项关键指标。存储器包括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 ,RAM )和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 ,ROM )。输入输出接口电路用来连接外部设备和微型计算机。总线为CPU 和其他部件之间提供数据、地址和控制信息的传输通道。如图1.1所示为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结构。 外部设备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电路中央处理器 CPU 地址总线 数据总线 控制总线 图1.1 微型计算机基本结构 特别要提到的是微型计算机的总线结构,它使系统中各功能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变 为各个部件面向总线的单一关系。一个部件只要符合总线结构标准, 就可以连接到采用这种总线结构的系统中,使系统功能得到扩展。 数据总线用来在CPU 与内存或其他部件之间进行数据传送。它是双向的,数据总线 的位宽决定了CPU 和外界的数据传送速度,8位数据总线一次可传送一个8位二进制数据(即一个字节),16位数据总线一次可传送两个字节。在微型计算机中,数据的含义是广义的,数据总线上传送的不一定是真正的数据,而可能是指令代码、状态量或控制量。 地址总线专门用来传送地址信息,它是单向的,地址总线的位数决定了 CPU 可以直接寻址的内存范围。如 CPU 的地址总线的宽度为N ,则CPU 最多可以寻找2N 个内存单 元。

汇编语言知识点

第一章 十进制与二进制之间的转换(P2) 降幂法 除法 十进制与六进制之间的转换(P5) 降幂法 除法 补码表示:正数:采用符号—绝对值法 负数:先写出对应的正数的补码表示,然后再将其按位数求反,最后末尾加1,就可以得到负数的补码表示 补吗运算:二进制数按位求反后在末尾加1 第二章 一、存储容量 1K = 1024 =210 (Kilo)1M =1024K = 220 (Mega) 1G = 1024M = 230 (Giga) 1个二进制位:bit (比特)8个二进制位:Byte(字节)1Byte = 8bit 2个字节:1 Word (字)1Word = 2Byte = 16bit 二、存储单元地址和内容 1.存储器以字节(8 bit)为编程单位 2.每个字节单元都有唯一的地址编码 3.地址用无符号整数来表示(编程用十六进制表示) 4.一个字要占用相继的两个字节 5.低位字节存入低地址,高位字节存入高地址 6.字单元地址用它的低地址来表示 7.机器以偶地址访问(读/ 写)存储器 三、物理地址= 16 段地址+ 偏移地址 四、存储器的分段: 20 根地址线:地址范围00000H ~ FFFFFH (1MB) 机器字长16位:仅能表示地址范围0000H ~ FFFFH (64KB) 小段:每16个字节为一小段,共有64K个小段 段起始地址:小段首地址 段的大小:64K 范围内的任意字节 五、存储器的逻辑分段优点: 允许程序在存储器内重定位; 允许实模式程序在保护模式下运行; 有利于程序和数据的分离。 六、中央处理器8086/8088寄存器组: 通用寄存器 数据寄存器:AX,BX,CX,DX 变址寄存器:SI、DI 指针寄存器:SP、BP 控制寄存器:IP、FLAGS 段寄存器:CS、DS、SS、ES

(新)汇编语言课程设计四则运算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汇编语言》课程设计四则运算器的设计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控制11-2班 姓名: 倪天天 学号:2011025745 指导教师:郝维来 2013年6月28日

摘要 计算器是最简单的计算工具,简单计算器具有加、减、乘、除四项运算功能。想要用汇编语言实现简单的计算器,就必须通过对数据存储,寄存器的使用,加减乘除相关指令以及模块的调用等汇编语言知识进行运用,以实现一个基本功能完善,界面友好,操作简便易行的计算器。用汇编语言实现简单计算器还涉及到输入输出模块的设计,加减乘除运算的判断以及退出程序的判断的设计。通过对各种指令的合理使用,设计各个功能模块。当实现各个程序模块后,通过程序的调用最终实现一个简单的计算器。 关键词:计算器,汇编语言,四则运算,功能模块

Abstract Calculator is the easiest calculation tools, a simple calculator with addition, subtraction, multiplication, division four arithmetic functions. Want to use assembly language to achieve a simple calculator, you must pass on the data storage, register usage, addition, subtraction, and related instructions such as assembly language module calls the use of knowledge in order to achieve a basic functional, user-friendly, easy to operate easy calculator. Using assembly language to achieve a simple calculator also involves the design of input and output modules, the judgment of arithmetic operations and exit the program to judge design. Through the rational use of various commands, design various functional modules. When implementing various program modules, through a call to the ultimate realization of the program a simple calculator. Keyword:Calculator, assembly language, four arithmetic, functional modules

浅谈对C语言的认识

浅谈对C语言的认识 摘要:C语言作为一种通用的命令式计算机编程语言,提供了有效利用汇编语言的途径,使低级的机器指令能以简易的方式进行编译。随着C语言的国际标准化,它已经成为有史以来使用最广泛的编程语言之一,对计算机编程领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计算机编程爱好者和专业人士都应当学习C语言,为学习高级编程语言奠定坚实的编程基础。本文从C语言的语法特点、数据结构、应用以及衍生等方面进行简要介绍,旨在提供入门知识的浅显参考。 关键字:C语言;语法特点;数据结构 一、C语言的语法特点 1. 字符集 C语言的基本字符集包括基本拉丁字母小写和大写字母(a-z,A-Z)、十进制数字(0-9)、特殊图形字符(!@#$%^&*()[]{};:’”,<.>/?`~\|)以及空白字符(空格、水平制表符、垂直制表符、换页符、换行符)。虽然换行符只是表示文本行的结尾,实际并不需要与某个字符对应,但是为了方便,C语言中它仍然被认为是一个字符。字符串文字使得C语言可以进行多字节字符编码,并且C标准库中自带字符串操作函数。C语言的可执行字符集包含相同的字符,以及警报、退格和回车等。随着C语言标准的不断修订,对扩展字符集的支持逐渐在增加。

2. 关键字 C语言中定义了一些特殊的关键字,只能用于C语言编译本身使用,而不能用于如命名之类的操作。在C语言标准C89中有32个常见关键字,如double、int、Char等数据型关键字,以及if、else、break、Continue等控制型关键字。后来的C99和C11标准又分别提出了5个和7个关键字,如_Bool、_Alignas等。大多数最新的关键字都是以下划线开头,后面跟着一个大写字母。当C开始支持这些扩展关键字时,以前留存的C程序代码没有使用过这些关键字,因此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在无需任何改动的情况下仍可继续使用。 3. 运算符 运算符是语句表达式中,用于指定执行该表达式时要执行的具体操作。C语言支持相当多的运算符,如加(+)、减(-)、乘(*)、除(/)、余(%)等算术符,赋值符(=)、大于(>)、小于(<)、不大于(<=)、不小于(>=)等关系符。C语言遵循Fortran和PL/I的语言习惯,用等于号(=)来表示赋值,但与ALGOL 等语言不同,C使用(==)来检验是否相等。如果混淆这两个运算符(=和==),很容易导致意外的错误,并且在很多情况下不会产生错误信息,例如条件表达式if (a==b+1)和if (a=b+1)都可以编译通过,但运行结果是截然不同的。 二、C语言的数据结构 C语言中的数据是静态的,有各种大小的整数类型(有符号和无符号)、浮点数和枚举类型,以及派生类型,包括数组、指针等。 1. 指针 C语言支持使用指针,这是一种在内存中记录对象或函数的地址或地址引用的数据类型。指针可以被间接用于访问存储在指向地址的数据,或调用指向函数,通过赋值或指针算术即可操作指针。指针在C语言中用途繁多,例如文本字符串通常使用指针指向字符数组,动态内存分配使用指针执行,许多如树这样的数据类型通常采用指针链接在一起的方式进行动态分配结构对象。指针的使用需格外小心,因为它们通常是未选中的,可以使指针变量指向任意位置,这可能会导致意外的错误。所幸的是,C语言允许指针类型之间进行操作和转换,能够有效地将指针指向安全的地方。 2. 数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