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江西师范大学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实施方案

江西师范大学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实施方案

江西师范大学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目标

通过实施本方案,到2020年力争建成校级在线课程300门,立项省级在线课程30门,认定4门国家级在线课程;初步实现“三全两高一平台”的发展目标:“三全”即在线课程建设覆盖全部专业,学习空间建设覆盖全体师生,信息数据收集覆盖教学全过程,“两高”即教学信息化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显著提高,“一平台”即建成我校信息化教学支撑服务综合平台,实现数字资源、优秀师资、信息数据的有效利用,助力本科教育服务新模式、人才培养新模式和教育管理新模式。

二、建设内容

(一)在线课程体系建设

加强我校在线课程建设。每年通过项目申报等形式建设50门左右各类在线课程,重点支持建设具备较好条件基础的思政课、通识课、公共基础课、创新创业教育课、适合线上教学的专业核心课等。

每年各学院至少规划1-2门在线课程建设,学院须按此任务完成申报指标。充分利用我校与慕课平台合作的契机,引进优质在线课程资源作为我校课程体系的补充,逐步建成

具有我校学科专业特色的,课程应用与教学服务相融通在线课程资源体系。

(二)在线课程应用推广

学校组织在线课程教学应用审核遴选,按教师申报、学院审定、学校审核、授予上线应用资格、课程挂网上线等流程进行。

利用优质在线课程资源创新教育教学方式,以校级在线课程先行试点,减少课堂教学学时,增加在线教学学时。通过线下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团队协作学习,而后在全校逐步推广。改革评教评学方式,建立和完善混合式教学模式下信息化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和学生评价体系。

(三)学习空间建设

1.完善网络学习空间

建设和完善我校网络教学平台(PC端)和移动教学平台(app端),使其成为集成线上教学、资源推送、教学/学习生涯记录、大数据收集等功能的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

教师拥有网络个人教学空间,上传课程资源、开展备课授课、师生互动、网络研修、指导学生学习等活动;

学生拥有网络个人学习空间,开展预习、作业、自测、拓展阅读、网络选修在线开放课程等学习活动,养成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服务的良好习惯。

2.重构物理学习空间

重新定义物理学习空间,物理学习空间设计从传统讲座型设计转变为基于项目合作、教师引导、团队展示、自主学习、自由讨论等多样化的空间设计。计划建设5-10间精品

智慧教室、虚拟仿真实验教室,对30间录播教室和多媒体教室改造并具备如下特点:适合小班教学,独立可拼接的座椅,多屏互动,学生终端,互动录播系统,云端管理平台。

(四)信息化教学支撑服务综合平台

建成信息化教学支撑服务综合平台。综合平台应包括智慧教务管理系统、智慧教学系统、课堂互动系统、选修学分系统、资源库系统、社交系统等,为教务管理部门、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可控可管的网络空间开展教务管理、教学活动、师生分析、教学综合分析、教学研究、社区讨论等。

四、具体措施

(一)组织领导

教务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负责制定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有关政策、组织和协调专家组。

教务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负责在线课程立项、建设、验收、上线运行;网络教学平台的管理与维护,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

专家组负责研究与制定有关政策、课程规划、遴选评价标准、参与项目评审验收、指导学院工作。

(二)经费保障

每年投入1025万元,其中525万元用于在线课程资源建设和应用推广;500万元用于教学空间环境建设、改造、升级和维护。

(三)审核机制

在线课程建设实行申报立项和验收审核两种方式。学校每年4月开展一次在线课程建设申报立项,12月组织一次验收审核。对于采用申报立项方式建设的网络课程,学校给予

经费支持(重点建设课程20-30万/门,校级培育课程15万/门,常规建设课程2-6万/门),采用中期检查、动态管理、审核评价进行管理。

(四)激励机制

在教育部认可的慕课(MOOC)平台上开课,首轮教学按照3倍教学工作量计,第二轮及以后按2倍教学工作量计。

在校网络教学平台上开课(即SPOC),须提前向教务处申请开课,首轮上线开课按照1.5倍教学工作量计,第二轮及以后开课按1.2倍教学工作量计(详见下表)。未经开课申请的SPOC按常规教学工作量计。

学校鼓励主讲教师实施助教制,课程负责人选拔符合要求的助教,指导并督促其完成助教任务。

获得省级、国家级认定的在线开放课程,按学校相关文件进行相应奖励。

(五)信息化教学队伍建设

培养一支信息化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和技术保障队伍,加强对行政管理人员、教学名师和普通教师的分类培训;支持技术保障队伍建设。

教务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根据培训对象的需求和信息技术发展,采用集中学习、讲座、论坛、午餐会等形式,组织开展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大数据分析应用、教学软硬件使用等培训,每年计划培训教师300人次。

(六)技术条件保障

学校提供录播教室、摄影棚等支持课程资源建设;认定一批课程资源制作公司供课程团队自主选择;构建多元、安全、稳定的在线开放课程运行环境,为在线开放课程上线运行提供MOOC平台及SPOC平台;智慧教室及改造教室助力混合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团队协作式学习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