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砌体施工方案12讲课教案

砌体施工方案12讲课教案

砌体施工方案12讲课教案
砌体施工方案12讲课教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六安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工程地点位于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本砌体工程主要为框架架构填充墙施工,涉及少量砖混结构例如地磅房等。砌体施工最大高度为41.6米,墙体采用煤矸石空心砌块及非粘土实心砖,配合砌筑,在墙体-0.06米处设置防潮层。防潮层以下采用M7.5水泥砂浆、其余采用M5水泥混合砂浆。

二、编制依据

1、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4、钢筋混凝土过梁(03G322-1)

三、施工准备

1、主要材料准备

(1)砖:砖的品种、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应规格一致。进场后,要批量进行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2)水泥:采用普通32.5硅酸盐水泥,水泥进场应有出厂合格证并及时取样送检,复试合格后,才能使用。不同品种、不同标号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

(3)砂:采用中砂,砂的含泥量不超过5%不得含有草根等杂物。

(4)水:采用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5)外加剂:采用砂浆王,掺量不得大量水泥用量的0.2%。

(6)砂浆:砂浆配合比由实验室提供,施工时应严格进行计量,以保证砂浆强度。配合比采用重量比,用标志牌悬挂在搅拌机附近醒目处。

2、施工机具

搅拌机、手推车、磅秤、水平管、筛子、线坠、线绳、卷尺、皮数杆、砌砖工具等。

3、资源准备

(1)劳动力需用量及进出场计划:组织二支40人左右的砖砌体施工队伍进场施工。

(2)材料需用量及进出场计划:由项目部每日按需供应。

(3)机械设备需用量及进出场计划:塔吊、升降机、搅拌机已到位。

4、施工前准备工作

(1)施工作业人员按施工进度计划的要求组织进场,工长应对作业人员进行施工技术、安全交底。

(2)先做好样板墙,经验收合格后照样板房操作和验收。

(3)对于各层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上、下交叉施工,各作业层必须做好安全防护。根据建筑施工图纸和结构施工图纸,熟悉主体结构楼面上的控制线以及各轴线与控制线之间的关系,并应弹好建筑物的主要轴线、砌体的砌筑控制边线、门窗洞口平面位置线,经项目部检查复线,确认合格,方可施工。结合安装施工图纸,熟悉各预留孔洞的部位。

(4)各楼层弹好建筑+0.50m控制线,以便控制好门窗洞口的标高。

(5)拉结筋、构造柱顶端植筋完成,砌体与柱、墙相连处,用拉结筋连接,根据空心砖的模楼你很好皮数杆,并按规范要求植入拉结,其规格为Φ6.0,延伸长度=900mm,,端部设90°弯钩。

(6)根据施工图纸的要求预制好所需的门窗洞口过梁,并用墨汁做好成型日期的标识。制成后养护并分类堆码整齐。

四、施工方法及操作工艺

1 、施工顺序:

弹线、整理钢筋、拉结筋、清理基层排砖砌3皮烧结实心砖(200mm高)砌至梁及板下口15cm 构造柱施工砌体徐变1周非粘土实心砖斜砌顶紧

2、施工要点

(1)搅拌砂浆

砌筑砂浆采用机械集中搅拌,不得在施工现场随意添加水或水泥,不得在施工现场自行抖料,不得将砂浆直接放置在楼面上,采用专门的容器或隔离措施。砂浆用量根据砌筑用量配置,水泥砂浆必须在3h内用完,水泥混合砂浆必须在4h内用完,不允许使用过夜砂浆。

(2)组砌方法

空心砖采用全顺法,实心配砖采用全丁法,上下皮垂直灰缝相互错开1/2

砖长,墙的转角处、交接处,为错缝需要加砌配砖,配砖为1/2砖,位于墙外角;页岩空心砖采用侧砌,其孔洞呈水平方向,上下皮垂直灰缝相互错开1/2砖长。

(3)排砖撂底

排砖时先用丁砖试摆,看墙体是否符合排砖模数,如不符合模数应调整排砖方法或灰缝大小,不能移动门窗位置。砌块尽量选择主规格从转角处开始砌筑,砌块排列时,应先根据砌块尺寸、楼层净高、墙长及水平、垂直灰缝厚度等计算皮数及排数。根据皮数杆最下面一层砖的底标高,拉线检查混凝土表面标高,如第一层砖的灰缝大于30mm时,先采用细石混凝土找平,处理好后根据砖种类及尺寸在墙柱画好皮数。

(4)砖墙砌筑

各楼层砖墙底部均先砌筑三皮烧结实心砖。各填充墙砌至板、梁底下口12mm,待砌体沉实后(至少7天)再用斜砌法把下部砌体与上部板、梁间用砌块逐块敲紧填实。要求斜砖座浆及塞缝必须饱满,斜砖端头采用预制等腰直角三角形混凝土块(混凝土强度等级C25)。

注:(1)梁底斜砖必须以45度斜砌,砂浆要饱满,砌至砖墙两边时用预制的等腰三角形砼块填充。

(2)梁下斜砌砖在砖墙砌完一周后方可砌筑;

(3)填充墙砌体排砖时,应由上至下进行,首先预留斜砌高度,其次根据剩余尺寸调整。

砌筑前,根据砖的模数,立好皮数杆,然后进行挂线砌筑。每层砖都要穿线

看平,使水平缝均匀一致,平直通顺;砖墙的灰缝要横平竖直,水平灰缝厚度为10mm。

砌筑时,按“三、一”法进行砌筑,即“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的顺序操作。具体方法:水平方向,将砂浆均匀铺在砖面上(铺浆长度不得超过750mm,施工期间气温超过30时,铺浆长度不得超过500mm)。竖向用砖刀将砂浆刮在砖壁上,厚度为15mm,然后将砖放在已铺好的砂浆上用手挤揉,使竖向灰缝应挤出砖面5mm高,再用砖刀刮掉。并保证水平灰缝和竖直灰缝为1cm。

除设置构造柱的部位外,砖墙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且必须设置拉结筋,没墙高每隔500mm在灰缝中配2Φ6.5水平钢筋,埋入长度每边不小于1m,末端应带180度弯钩。

空心砖转角处拉筋布置图

对不能同时砌筑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内处墙交接处必须留斜槎,槎子长度不应小于墙体高度的2/3,槎子必须平直,通顺。砖墙分段位置应变形缝或门窗口角处。墙垛、门窗洞口两侧、单片墙端部、墙的转角处,交接处,窗台面及与其他剪力墙、柱交接处应用实心砖砌筑,砌筑长度不小于240mm。

(5)构造柱设置

构造柱的设置详构造柱平面布置图。构造柱配筋均为纵筋4Φ12,钢筋采用植筋植入结构梁板中,箍筋为Φ6.5@200,上、下600mm范围内箍筋加密为100。

(6)圈梁设置

当墙高大于4m时,应在墙中设置现浇带,现浇带做法为:墙宽×120,纵筋为4Φ8,且与柱或构造柱内预留钢筋的锚固长度为400,不能锚入柱内时,应弯入转角700,箍筋为Φ6.5@200。现浇带钢筋宜通长设置,搭接长度不小于35d。

(7)过梁设置

洞口宽度≥300mm时均须设置钢筋砼过梁。具体构造作法详下表:

(8)构造柱施工

每楼层主要砌体施工完成后集中进行构造柱施工,构造柱模板用木胶合板和50×100木方拼制,加固采用钢筋及对拉杆加固。构造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25。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有利用混凝土浇筑的部位、模板上口留设漏斗形进料口,进料口必须比构造柱上端高出50以上,以保证构造混凝土充盈密实。待构造柱模板拆除后,除进料口多余的混凝土。

构造柱支模及浇筑图

砖墙与构造柱的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每个马牙槎高为300,马牙槎应先退后进,退进宽度为6。当退进宽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调整排砖方法和用实心砖砌筑。

构造柱的马牙槎上下通顺,安装模板前沿砖边缘粘贴泡沫条,保证浇筑混凝土时不漏浆,填充墙清洁美观。

9)圈、过梁施工

钢筋砖过梁砌筑前,应先支设模板。砌筑前,先铺15mm厚的砂浆层,把钢筋放在砂浆层上,使弯钩向上,然后再铺15mm砂浆层,使钢筋位于30mm厚的砂浆层中间,之后按墙体砌筑形式与墙体同时砌筑。钢筋砖过梁底部的模板,应在砂浆强度不低于设计强度的50%时,方可拆除。

当采用预制过梁时,搁置预制梁、板的砌体顶面应找平,安装时应座浆,座浆采用1:2.5水泥砂浆。

10)砌体施工用脚手架

①垃圾坑砌体脚手架:由于垃圾坑砌体施工高度较大,危险性较大,为保证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在垃圾坑内侧搭设双排脚手架,脚手架杆采用直径48mm 的焊接碳钢脚手架管,管壁厚度为3.2mm,立杆间距为0.9米,大横杆间距为1.2米,小横杆间距为2.7米,剪刀撑按3步四跨布置,脚手架内侧立杆距离垃圾坑壁板静距离为250mm至300mm,施工作业层满铺脚手板并采用8#铁丝绑扎固定。垃圾坑外侧脚手架搭设同垃圾坑内侧。砌体及砂浆上料采用3台5吨卷扬机。

②框架结构填充墙砌体施工脚手架:框架填充墙外墙砌体及抹灰施工采用外脚手架,外脚手架搭设同结构施工外脚手架搭设方式。内墙抹灰高度小于6米的采用工具组合式活动脚手架,高于6米的搭设双排脚手架,搭设方式按垃圾坑砌体施工内壁脚手架搭设方式。

五、砌体与水电配合

1、管线密集处砌长预留时,200mm砌体不得在管线处完全断开,应用实心砖将墙体砌筑一半,一半预留管槽,禁止对空心砖打凿;100mm砌体在管线处完全断开,加设1根Φ6.5拉接筋,管线处安装完毕后用C20细石混凝土补平;水平留设电线、水管槽时采用C20混凝土补实。管线非密集处由水电安装时用手提切割机切槽,水电在墙体剔槽时必须在墙身画好线,管线安装后,抹灰班组先用细石混凝土补平后再进行抹灰施工。

2、砌体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保护好安装好的线管、水管,如预埋好的管线影响砌体施工,不得私自将线管折断或铲除,要及时通知水电工现场处理。

3、管道井支架处砌筑实心砖,按建筑图留设消防箱、配电箱、风井以及管线密集处留洞或留槽。风井随砌随做好内壁抹灰,不得在风井部位留设施工临时孔洞,防止建筑垃圾阻塞风井。

4、当墙体预留开关箱、配电箱、风井等安装洞口宽度300mm以及300mm以内的按照钢筋砖过梁的方式施工洞口上部砌体设2Φ6.5@200,洞口宽度300mm 以上的按照过梁处理;开关箱、配电箱等在200mm墙体留洞时背部砌筑是为实心砖将墙体砌筑一半,一半预留洞口;开关箱、配电箱、消防箱等在100mm墙体留

洞时背部砌筑时在洞口处完全断开,加设1根Φ6.5拉接筋,箱体安装完毕后背部用C20细石混凝土补平。

5、砖墙管线集中处处理措施:满灌C20细石混凝土,分层嵌塞密实。

工艺流程:清理湿润模板安装、加固满灌C20细石混凝土模板拆除养护和成品保护。

a、清量湿润:将预留1/2厚墙未砌处内废渣、垃圾等杂物清理干净,并在满灌C20细石混凝土前一天自上而下浇水湿透。

b、模板安装、加固:模板采用竹胶合板、木方拼装。模板安装时,先按墙边线立好一侧墙模板,然后设置对拉螺杆进行加固,最上下一排距楼板和项端的距离不能超过300。在另一侧1/2厚墙做钢筋支撑加固体系,以免在满灌C20细石混凝土时影响1/2厚墙体的稳定。模板下口用水泥砂浆进行护脚,防止漏将。模板一次安装到位。

C、满灌C25细石混凝土:灌C20细石混凝土前先浇水湿润模板,然后分层以满灌C25细石混凝土嵌灌完毕,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细石混凝土浇灌期间派专人护模等,发现问题立即停止浇灌,并应在已浇灌的细石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毕。

d、模板拆除:模板拆除,应使细石混凝土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受人损坏,一般为细石混凝土浇完后一天。

六、砌筑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所有砌筑材料应有产品合格证书、产品性能检测报告。

2、所有砖砌体砌筑应确保:

A、砂浆饱满度不能小于80%。

B、所有接槎必须灰浆密实,缝、砖平直,每接槎处水平灰缝厚度小于5mm或透亮的缺陷不得超过5个。接槎留法必须符合施工规范规定。

C、上下错缝必须砖、无包心砌法;窗间墙墙面无通缝。

D、构造柱的留设位置必须正确,大马牙槎先退后进;上下顺直;残留砂浆清理干净。

E、预埋拉接筋数量均应符合设计规定,留置的间距偏差不得超过一皮砖。

3、砖砌体尺寸、位置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注:每层垂直度偏差大于15mm时,应进行处理

4、在墙上留置施工洞口,其侧边离交接处墙面不应小于500cm,洞口净宽度不应超过1m。

5、不得在下列墙体或部位设置脚手眼:

A、120mm厚墙、料石清水墙和独立柱;

B、过梁上与过梁成600角的三角形范围及过梁净跨度1/2的高度范围内;

C、宽度小于1m的窗间墙;

D、砌体门窗洞口两侧200mm(石砌体为300mm)和转角处450mm(石砌体为600mm)范围内;

E、梁或梁垫下500mm范围内;

F、设计不允许设置脚手眼的部位。施工脚手眼补砌时,应使用与砌块同标号的细石砼填塞。

6、设计要求的洞口、管道、沟槽应于砌筑时正确留出或预埋。宽度超过300mm 的洞口上部,应设置过梁。

7、砌筑砂浆应通过试配确定配合比,当砌筑砂浆的组成材料有变化时,其配合比应重新确定。施工中当采用水泥砂浆代替水泥混合砂浆时,应重新确定砂浆强度等级。

8、砌筑砂浆应采用机械搅拌,自投料完算起,搅拌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A、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不得少于2min;

B、水泥粉煤灰砂浆和掺用外加剂的砂浆不得少于3min;

C、掺用有机塑化剂的砂浆,应为3min~5min。

七、砌体施工的安全防护措施

1、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扣好帽带。

2、在操作之前必须检查环境是否符合安全要求,道路是否通畅,机具是否完好牢固、安全设施和防护用品是否齐全,经检查符合要求后才能施工。

3、用小车装砖时要先取高处后取低处,防止倒塌伤人,运送砌块、砂浆时应注意稳定,进入吊篮应停放平稳,禁止整车材料倾卸。

4、严格检查作业面附近的预留洞口、临边的封蔽、防护设施,严禁在封蔽不符合要求的预留洞口上作业。

5、砌砖的使用工具应放置稳妥,斩砖时应面向墙内斩砖,严禁随意向下扔砖头杂物等。

6、脚手架上堆砖,只允许单行侧摆三层,工作完毕后应清扫干净。

7、墙身砌体高度超过地坪1.2m以上时,应搭设脚手架,脚手架搭设牢固,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8、脚手架上堆砖高度不得超过3皮侧砖,同一块脚手板上的操作人员不应

超过2人。

9、楼层施工时,堆放砖块等物品不得过多,以防超过其使用荷载。

10、不准用不稳固的工具或物体在脚手板面垫高操作,更不准在未经过加固的情况下,在一层脚手架上随意叠加一层,脚手板不允许有空头现象。

11、同一垂直面上交叉作业时,必须设置安全隔板防护。

12、施工现场所有接电工作必须由专业电工实施,其他人员不得乱拉乱接电源,同时做好防水措施,以防发生漏电、触电事故的发生。

目录

1、工程概况--------------------------------------------------------------------1

2、编制依据--------------------------------- --------------------------- ------1

3、施工准备--------------------------------------------------------------------1

4、施工方法及操作工艺----------------------------------------------------2

5、砌体与水电配合----------------------------------------------------------6

6、砌筑施工质量保证措施------------------------------------------------7

7、砌体施工的安全防护措施---------------------------------------------8

六安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砌体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会审安全:

质量:

十三化建六安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项目部

2013年11月12日

高频电子线路 第四讲

第四讲 LC调谐小信号谐振放大器及集中选频放大器

图2.2.1 单调谐放大器 (a) 电路 (b)交流通路 将晶体管用小信号电路模型代入图2.2.1(b)则得图2.2.2(a)所示电路。保证晶体管工 作在甲类状态 晶体管的输出及负载电阻 均通过阻抗变换电路接入。 自耦变压器匝比 n 变压器初次级匝比 G ie C ie ? i m U g G oe C oe 13112N n N = g m ≈I EQ mA /26mV

图2.2.3 单调谐放大器的增益频率特性曲线 图2.2.2 单调谐放大电路小信号电路模型 (a) 小信号电路模型 (b) 变换后的电路模型并联谐振回路的有载电导等于 2212 o L T p G G G G n n =++ 故单调谐放大器的选择性比较差。为了减小内反馈的影响,提高谐振放大器工作稳定性,常采用共发-共基2.2.4所示。 图2.2.4 共发-共基组合电路谐振放大器 图中,V1接成共发组态,V2接成共基组态,由于共基组态输入阻抗很小,使放大器输出电路通过内反馈对输入端的影响很小,故放大器的稳定性得到 很大提高。 二、多级单谐振回路谐振放大器 若单级调谐放大器的增益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采用多级单调谐放大器级若每级谐振回路均调谐在同一频率上,称为同步调谐,若各级谐振回路 C i G ie ..'0 o 2 U n U =oe 21 G n oe 21 C n C P G 13L i L 21 G n

(a) (b) 图2.2.7 双差调谐放大器幅频特性曲线 (a) 单级幅频特性 (b) 合成幅频特性 第三节集中调谐放大器 一、陶瓷滤波器 1、陶瓷滤波器的特性 陶瓷滤波器是利用某些陶瓷材料的压电效应构成的滤波器。 所谓压电效应,就是指当陶瓷片发生机械变形时,例如拉伸或压缩,一个是串联谐振频率f s,另一个是并联谐振频率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信息技术全套教案教学设计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教案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容。由于这个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 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1、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有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论语十二章教案3篇

论语十二章教案3篇 《论语》中所体现出的中国士人所追求的道德目标,以及在追求的过程中至死不易的信念。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论语十二章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 论语十二章教案欧 论语十二章的原文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论语十二章的翻译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 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大纲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大纲 一、《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说明 (一)课程代码: (二)课程英文名称:Radio-frequency Electronic Circuits (三)开课对象: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本科 (四)课程性质: 《高频电子线路》是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核心基础课程,也是有关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的必修课程,它是研究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关于信号的产生、发射、传输和接收即信号传输与处理的一门科学。其先修课程有:《高等数学》、《电路分析》、《模拟电子线路》和《信号与系统》。 (五)教学内容 《高频电子线路》主要介绍无线电信号传输与处理的具体基本单元电路的基本原理以及应用于通信系统、高频设备中的高频电子线路的组成、原理、分析、设计方法, 为进一步学习通信原理、电视原理等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非线性电路为主,学习谐振动率放大电路、正弦波振荡电路、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电路、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和反馈控制电路原理、分析方法及其应用,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时数 教学时数:80学时 学分数:4 学分 教学时数具体分配:

(七)教学方式 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 (八)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 考核方式为考试。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20% ,实验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60% 。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 绪论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无线电通信发展简史;掌握无线电通信系统基本组成及相关概念,信号的频谱与调制等特性,了解学习的对象及任务。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通信系统组成 2、信号、频谱与调制及发射机和接收机的组成 3、课程特点、本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 考核要求: 1、通信系统组成(识记) 2、信号、频谱与调制及发射机和接收机的组成(领会) 3、课程特点、本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识记) 第一章高频谐振放大器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高频电路中的元件(电容、电阻、电感等)的特性;熟练掌握LC回路的选频特性与阻抗变换电路、抽头并联振荡回路、石英晶体谐振器的特性;掌握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的工作原理、性能分析、稳定性;了解多级谐振放大器;了解集中选频滤波器等;掌握电子噪声的来源与特性。 教学时数:12学时 教学内容: 1、LC选频网络

弯道跑专业技术教案

《弯道跑》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一个情景,让他们去体验;给学生一个疑问,让他们去释疑;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去放飞;给学生一个目标,让他们去追求,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上快乐的主人,发展个性,升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设计思路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空间是创造的乐土,问题是学习的动力。本课就是按照学生学习的心理顺序来设置情景,寓教于乐,乐中施教。让学生开开心心地玩出花样、玩出水平,实现心中的梦想。通过游戏获取知识和身体上的训练,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知、感悟和体验,进而上升至智慧,逐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方法和能力,从中学会生活,锻炼组织能力,学会与人相处,拓展创新及应用能力。 三、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弯道跑的技术原理,明确跑的目的是发展速度,为中长跑奠定基础。 技能目标:通过弯道跑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技术要领,完成动作,部分学生能达到动力定型。 情感目标:培养团结、拼搏奋进的精神,提高自我安全意识,树立终身体育观念,提高自我健体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四、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课的帷幕拉开,学生带着笑脸,心情愉快地跑进课堂。以问题“弯道跑如何跑得快”为切入点进行导入,让学生尽快进入小主人的角色;通过游戏和徒手操舒展学生的身体,提高学生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为下一内容的体育锻炼架桥铺路。 2、进行富有挑战性的游戏"你追我赶",让学生带着疑问自主练习中解疑,使学生真正感受“乐中学”、“动中练”、“玩中间”、“玩中乐”,全身心投入教学中,活跃教学气氛。学生弯道跑的能力在无限的激情中张扬。 3、领略乐趣:在音乐的伴奏下,师生起舞陶冶身心,让学生产生一种课已尽意犹存的情欲。 五、教学特点: 新课标,新运作,师生互动,学生主体,发展能力,增知促技。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电子教案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的概念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设计教学问题的过程,它包括分析教学问题、设计解决方法及方案、评价和修改教学设计直至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等几个方面。教学设计要求从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出发,综合考虑教师、学生、教材、媒体、评价等诸多方面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强调运用“整体---局部---整体”的思维方式,立足整体、统筹全局、使各教学要素相辅相成,提高和确保教学系统整体的最优效应。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设计是指微观教学设计,包括单元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和微观教学设计。其中课时教学设计是以某堂课的教学为设计对象,而此处的微观教学设计则指以某个教学环节为设计对象。 2、教学设计的操作步骤教学设计一般包括以下步骤:(1)、学习需求分析:从教材的角度出发,课程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需要具备哪些条件?(2)、教学内容分析:课时教学目标是什么?进行学习任务分析,要完成学习任务需要的必备、辅助的知识技能,要教哪些内容。(3)教学对象分析:了解学生学习心理、认知水平、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学习起点水平与学习特点。(4)、确定教学目标:根据课时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制定明确、详细的教学目标。(5)、教学策略设计:主要解决“如何教、如何学”,要同时考虑目标、内容学生、时间、教学条件等要素,从争取整体教学效益的角度正确选择教学策略。如程度教学策略、发现式教学策略、认知教学策略、掌握学习策略、和谐教学策略等。(6)、教学媒体设计:根据学习目标、教学策略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适时使用恰当的教学媒体,在运用媒体上,主张恰如其分,和谐、统一,不要为使用媒体而用媒体,避免与整体教学过程的脱节。(7)、教学过程反馈、调控设计: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的动态活动过程,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预计学生将作出的反应,设计好另外的教学方法、问题和练习,一旦出现非常情况,教师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教学要求、教学策略和方法。(8)教学评价设计:主要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检测不同层次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的评价,总结性评价是指在知识教学完成后的总体评价。 3、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针对信息技术学科新大纲、新教材与以往教材的不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要求教师要从其学科特点出发,根据其教学规律进行教学设计。(1)、从课程特征角度出发设置教学目标的原则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变化,计算机的工具性越来越突出,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信息技术教育是国家对公民开展的信息素养基础教育,其任务是向学生传授计算机文化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所以教学一定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正确确立教学目标,注重教学的基础性,反对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培训化”。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角度出发并结合新大纲的要求,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目标分为认知领域目标、技能领域目标和情感领域目标三个方面,其目标的确定更加突出了信息技术学科的功用性。(2)、从课型的特点出发进行教学设计信息技术课往往是认知和技能相结合,不同的课型侧重点有所不同,从教材编写来看,有理论课、操作技能课、综合实践三类。理论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机器人的作用,计算机和机器人的基本知识,对这类课要定位在了解和理解上,在情感领域让学生破除对计算机的神秘感,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兴趣,教师可运用插图、形象的比喻、进行直观教学,教师可精心设计学生的教学活动,如分组讨论、网络查询等形式。在程序设计学习时,情感领域要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对操作技能课让学生掌握使用计算机工具的正确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操作技能,教师要注重规律性知识的讲授,让学生形成自学能力。技能训练主要根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 说课稿

《论语十二章》说课稿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文言文,体会其与现代文的不同,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 2.结合对孔子生平与思想的介绍,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和为学之道。 3.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反复朗读培养文言语感,体会文言和现代汉语的不同。 2.体会《论语》倡导的修身和为学之道。 导入新课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论语>十二章》,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论语>十二章》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它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在《语文课程标准》一书中明确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文化智慧”是语文教学的总目标之一。而这一目标的达成主要依靠对文言文的学习。本课涉及到的《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藉,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课文中所选的《<论语>十二章》,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这三方面内容均归属于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范畴。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养成好习惯”。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也曾说过:“在语文教学上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因此,本文旨在让学生深刻理解语言含义,并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深入养成教育。 二教学对象分析 初一学生刚刚入学,在小学时又强调快乐学习,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够重视,因此学生在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人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信息技术教案 ??????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教学目标: 具体要求: 1.知识方面:理解信息的含义及特征;理解信息技术及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关系;了解当今信息技术发展的情况。 2.能力方面:通过本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进行辩证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信息及信息技术的理论和实际。 三教学难点:信息技术的发展中涉及到的有关概念及其具体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该课在多媒体教室上. 五教学方法:阅读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比喻法 六教学安排: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板书)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在初中我们学了有关信息技术的知识从现在起我们要继续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请看(蓝底白字投影) (教师)从这我们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教育是多么的重要。世纪之交,千年更迭,人类进入了以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为主要特征的新的时代,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好《信息技术》这门课。 ?哪我们看一下今天所要讲的内容:(打出投影片,此投影内容的说明如下)谈到信息技术那我们就要谈“信息” 一:什么是信息 (点击主链接图中的相应超链接,则此片蓝底从上到下打开) 1、什么是信息 ???A:共享信息的人越多,信息的价值就越大 ???比如我有一个科技成果,它是以文字或语言的方式表示的,是一条信息,知道的人越多它的价值就越大。它能够产生巨大的社会或经济效益。信息是一种资源。物质、能量和信息是共同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但信息与物质和能源不同的是物质和能源使用后减少,信息使用以后却不会减少,共享信息的人越多,信息的价值就越大,这就是信息的共享性。 B: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大家谁能举出一个信息不存在的例子(设问)。不论你说不说话,睡不睡觉,你都给别人一个信息。由于宇宙中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任何事物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中。信息是事物运的状态和方式,因此,信息是普遍存在的,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论语》十二章 说课稿

《论语十二章》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论语>十二章》,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论语>十二章》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它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在《语文课程标准》一书中明确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文化智慧”是语文教学的总目标之一。而这一目标的达成主要依靠对文言文的学习。本课涉及到的《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藉,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课文中所选的《<论语>十二章》,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这三方面内容均归属于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范畴。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养成好习惯”。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也曾说过:“在语文教学上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因此,本文旨在让学生深刻理解语言含义,并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深入养成教育。 二教学对象分析

初一学生刚刚入学,在小学时又强调快乐学习,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够重视,因此学生在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论语>十二章》是学生本学期接触的第二篇古文,由于初一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基础较差,就我们班学生来说,对文言文实词、虚词的掌握较差,实词积累少,因此在阅读中存在一定困难。所以本文要在熟练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拔钉子”的方法,掌握重点词语,并且注意积累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知识。 三、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3、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过程和方法: 1、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 2、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四、教学重点

高一体育弯道跑教案

高一体育弯道跑教案 弯道跑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突出“健身育人”的课程理念,充分发挥体育教育的综合功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使每一个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参与锻炼,力求在学生获得新知,增强体育的同时,培养他们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 二、学情分析 现代的高中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好,在家缺少劳动锻炼,田劲课本来就枯燥,又比较累人,选这样的教材上课,可以说是一种挑战,对此,在教学中先以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游戏分组时,把男、女混合两大队,这样做游戏时,搭起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在弯道跑教学中,让学生带着“弯道跑和直道有什么不一样的”问题去进行探究教学,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教学内容 四、学习目标

1、初步学习弯道跑技术和原理,要求90%以上的学生能掌握弯道跑技术,能够理解 速度和向心力的正比关系,并能说出弯道跑的技术要点。 2、通过学习和练习弯道跑,使多数学生能掌握弯道跑的正确的身体姿势和正确的脚 步动作及摆臂动作。 3、让学生在学习和练习中逐步形成坚毅、顽强的良好品质。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弯道跑的身体姿式 教学难点:弯道跑的手臂和脚步动作 六、教学准备 1、红砖10块,多备几块,以防折断

2、在田径场内用划线器画一个“8”字形的两圆,半径10米和一个半径为15米的圆,再画上间隔15米的平行线。 七、教学过程 1、游戏:踩着垫砖过河。游戏方法:游戏者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各队再分成甲、乙组,甲、乙两级各成纵队,面相对站在两条平行线外,游戏开始前甲组第一人两脚踏在砖上做好准备,发令后,甲级第一人用双平将第三块砖向前移 动,再向前移一步,直到移至对岸,将砖交2组排头后站到乙组队尾,乙组排头以相同的方法移回对岸,按此方法依次进行,直到全队做完,以告完成的队为胜。 2、学习弯道跑技术 ①教师启发,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A、教师提出问题,弯道跑和直道跑有什么不同 B、学生绕“8”字弯道跑以慢跑、中速跑、快速跑进行练习。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设计全集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沙后所小学 刘桂明

第1课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如何描述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 3、知道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4、了解信息高速公路; 教学重点与难点:信息的各种心态及其本质含义。 教学方法: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启发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 2、电脑动画课件教学。 教学准备:1、电教室内利用电脑播放自制的教学课件。 2、课前打开电脑。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什么是信息?你知道吗?(学生回答) 简单地说,信息就是指对人么有用的数据、消息。(有用,即有价值。信息具有价值) 2、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举例启发后,请学生自己举例) 只要我们留意一下周围世界,就会发现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十字路口的信号灯……教室里的板书,挂图……图书馆里的书报……春节联欢晚会的现场直播……大自然也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传发出各种各样的信息…… [可用幻灯片展示以上图片] 二、新课教学 解释: “一、信息通常是指数据、消息中所含的意义。” 科学角度研究的信息主要指:一是经过计算机技术处理的资料和数据,如文字、图形、影像、声音等;二是经过科学采集、存储、复制、分类、检测、查找等处理后的信息产品的集合。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存在方式而不是事物本身。它必须借助某种符号才能表现出来,而这些符号通常人们用数据来记录它。 “二、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利用电脑动态展示以下三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1、信息的获取” 人脑的大部分信息是通过视觉和感觉器观获得的; 电脑中的信息主要是通过诸如键盘、鼠标、语音识别等电脑输入设备,扫描仪、传感器等电子感测装置来获取。 “2、信息的传递” 信息只有通过交流才能发挥效益。 烽火狼烟、飞马传书、信鸽远飞——>报纸、电报、电话、广播——>微波、光缆、卫星、计算机网络 “3、信息的处理” 信息处理是指将信息缩小、放大、分类、编辑、分析、计算,加工成某种要

《论语十二章》说课稿

《〈论语〉十二章》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论语>十二章》,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论语>十二章》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5篇课文。它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在《语文课程标准》一书中明确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文化智慧”是语文教学的总目标之一。而这一目标的达成主要依靠对文言文的学习。本课涉及到的《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藉,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课文中所选的《<论语>十二章》,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这三方面内容均归属于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范畴。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养成好习惯”。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也曾说过:“在语文教学上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因此,本文旨在让学生深刻理解语言含义,并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深入养成教育。

二、教学对象分析 初一学生刚刚入学,在小学时又强调快乐学习,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够重视,因此学生在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论语>十二章》是学生本学期接触的第二篇古文,由于初一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基础较差,就我们班学生来说,对文言文实词、虚词的掌握较差,实词积累少,因此在阅读中存在一定困难。所以本文要在熟练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拔钉子”的方法,掌握重点词语,并且注意积累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知识。 三、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 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3、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过程和方法: 1、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 2、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 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完整版)高频电子线路教案

高频电子线路教案 说明: 1. 教学要求按重要性分为3个层次,分别以“掌握★、熟悉◆、了解▲”表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其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学习目标。 2. 作业习题选自教材:张肃文《高频电子线路》第五版。 3. 以图表方式突出授课思路,串接各章节知识点,便于理解和记忆。

1.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无线电通信发展简史 第二节无线电信号传输原理 第三节通信的传输媒质 目的要求 1. 了解无线电通信发展的几个阶段及标志 2. 了解信号传输的基本方法 3.熟悉无线电发射机和接收机的方框图和组成部分 4. 了解直接放大式和超外差式接收机的区别和优缺点 5. 了解常用传输媒质的种类和特性 讲授思路 1. 课程简介: 高频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 课程的重要性课程的特点 详述学习方法 与前导课程(电路分析和模拟电路)的关系课程各章节间联系和教学安排参考书和仿真软件 2. 简述无线电通信发展历史 3. 信号传输的基本方法: 图解信号传输流程 哪些环节涉及课程内容两种信号传输方式:基带传输和调制传输 ▲三要素:载波、调制信号、调制方法 各种数字调制和模拟调制方法 ▲详述AM、FM、PM(波形) 4. 详述无线电发射机和接收机组成: ◆图解无线电发射机和接收机组成(各单元电路与课程各章对应关系) 超外差式和直接放大式比较 5. 简述常用传输媒质: 常用传输媒质特点及应用 有线、无线 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天波、地波 各自适用的无线电波段(无线电波段划分表) 作业布置 思考题: 1、画出超外差式接收机电路框图。 2、说明超外差式接收机各级的输出波形。

1. 第二章选频网络 第一节串联谐振回路 第二节并联谐振回路 第三节串、并联阻抗的等效互换与回路抽头时的阻抗变换 目的要求 1. 掌握串联谐振回路的谐振频率、品质因数和通频带的计算 2. 掌握串联谐振回路的特性和谐振时电流电压的计算 3.掌握串联谐振回路的谐振曲线方程 4.了解串联谐振回路的相位特性曲线 5.了解电源内阻和负载电阻对串联谐振回路的影响 6.掌握并联谐振回路的谐振频率、品质因数和通频带的计算 7.掌握并联谐振回路的特性和谐振时电流电压的计算 8.掌握并联谐振回路的谐振曲线方程 9.了解并联谐振回路的相位特性曲线 10.了解电源内阻和负载电阻对并联谐振回路的影响 11.了解低Q值并联谐振回路的特点 12.熟悉串并联电路的等效互换计算 13.了解并联电路的一般形式 14.熟悉抽头电路的阻抗变换计算 讲授思路★◆▲ 1. 选频网络概述: 选频网络(后续章节的基础) 谐振回路(电路分析课程已讲述)滤波器 单振荡回路耦合振荡回路(耦合回路+多个单振荡回路) 并联谐振回路 2. 详述串联谐振回路: 串联谐振回路电路图 详述回路电流方程的推导(运用电路分析理论) 谐振状态特性 ★计算谐振频率、特性阻抗、能量关系、★幅频特性曲线、▲相频特性曲线阻抗特性、电压特性、空载品质因数 ▲计算有载品质因数★计算通频带 (电源内阻和负载电阻对品质因数的影响) 串联谐振回路适用场合 3. 简述并联谐振回路: 参照串联谐振回路的讲述过程 运用串联、并联电路的对偶性

《论语》十二章说课稿

《论语》十二章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我们所效法。《论语》文简义长,质朴含蓄;语言形象,富含哲理;易于成诵,琅琅上口,是旧时传统教育下蒙童的必读书。近几年来,社会上重新掀起读《论语》、学《论语》的热潮,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的编写也顺应了这种形势,在原来十则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两则,有的谈学习方法和态度,有的谈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之道,其丰富的语言精华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对于心理发展正处于萌芽状态的初中生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二)教学目标 《新课标》对7-9年级文言文学习的总体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 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初一学生接触文言文时间不长,缺乏古文功底,学习上可能有畏难情绪,但是初一的学生也有他们明显的优势,他们有对初中学习的新鲜感,他们乐于探索,勇于展现,竞争意识强烈,而新课标背景下的中学的文言文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从朗读训练到理解文章字句的意思到挖掘文章的精神内涵,都应由教师引导学生采用互动的形式完成,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文言文的能力,使他们能通过学习,自主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掌握一些浅显的文言文基础知识,打好扎实基础,提升他们的文学鉴赏品位,从而为今后的文言文学习奠定基础。 因此,我对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有以下设想: 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2、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要求读准字音,注重节奏与语气,并在诵读中加以体会其内在含义 3.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4、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的学习经历,理解《论语》蕴含的精华思想,深入理解孔子将治学和修身结合的思 想境界,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开阔胸怀。 教学重点:: 1. 能准确流畅的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 2、积累、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高频电子线路教案 第一章 绪论

信息源是指需要传送的原始信息,如语言、音乐、图像、文字等,一般是非电物理量。原始信息经换能器转换成电信号(称为基带信号)后,送入发送设备,将其变成适合于信道传输的信号,然后送入信道。 信道是信号传输的通道,也就是传输媒介。 有线信道,如:架空明线,电缆,波导,光纤等。 无线信道,如:海水,地球表面,自由空间等。 不同信道有不同的传输特性,同一信道对不同频率信号的传输特性也是不同的。 接收设备把有用信号从众多信号和噪声中选取出来,经换能器恢复出原始信息。4.通信系统的分类 按传输的信息的物理特征,可以分为电话、电报、传真通信系统,广播电视通信系统,数据通信系统等; 按信道传输的信号传送类型,可以分为模拟和数字通信系统; 而按传输媒介(信道)的物理特征,可以分为有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系统。 二、无线电发送与接收设备 1. 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射设备

(1)高频放大器:由一级或多级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组成,放大天线上感生的有用信号;并利用放大器中的谐振系统抑制天线上感生的其它频率的干扰信号。可调谐。(2)混频器:两个输入信号。频率为f c 的高频已调信号,本机振荡器产生的频率为f L 的本振信号。将频率为f c 的高频已调信号不失真的变换为载波频率为 的中频已调信号 (3)本机振荡:用来产生频率为fL = fc ± fI的高频振荡信号,f L 是可调的,并能跟踪f c。 (4)中频放大器:由多级固定调谐的小信号放大器组成,放大中频信号。 (5)检波器:实现解调功能,将中频调辐波变换为反映传送信息的调制信号。(6)低频放大器:由小信号放大器和功率放大器组成,放大调制信号,向扬声器提供所需的推动功率。 3. 调制基本原理 为什么无线电传播要用高频? 由天线理论可知,要将无线电信号有效地发射,天线的尺寸必须和电信号的波长

人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教学目标: 具体要求: 1.知识方面:理解信息的含义及特征;理解信息技术及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关系;了解当今信息技术发展的情况。 2.能力方面:通过本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进行辩证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信息及信息技术的理论和实际。 三教学难点:信息技术的发展中涉及到的有关概念及其具体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该课在多媒体教室上. 五教学方法:阅读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比喻法 六教学安排: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板书)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在初中我们学了有关信息技术的知识从现在起我们要继续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 请看(蓝底白字投影) (教师)从这我们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教育是多么的重要。世纪之交,千年更迭,人类进入了以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为主要特征的新的时代,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好《信息技术》这门课。 哪我们看一下今天所要讲的内容:(打出投影片,此投影内容的说明如下)谈到信息技术那我们就要谈“信息” 一:什么是信息? (点击主链接图中的相应超链接,则此片蓝底从上到下打开) 1、什么是信息?

A:共享信息的人越多,信息的价值就越大 比如我有一个科技成果,它是以文字或语言的方式表示的,是一条信息,知道的人越多它的价值就越大。它能够产生巨大的社会或经济效益。信息是一种资源。物质、能量和信息是共同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但信息与物质和能源不同的是物质和能源使用后减少,信息使用以后却不会减少,共享信息的人越多,信息的价值就越大,这就是信息的共享性。 B: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大家谁能举出一个信息不存在的例子(设问)。不论你说不说话,睡不睡觉,你都给别人一个信息。由于宇宙中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任何事物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中。信息是事物运的状态和方式,因此,信息是普遍存在的,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C:信息也会过时 (提问)大家谁能举出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总结:信息的时效性要求及时获得和利用信息,这样才能体现信息的价值。 D:信息离不开载体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不是事物本身,因此,它不能独立存在,必须借助某种符号和物体才能表现出来,而且同一信息还可以借助不同的载体来表现。比如新闻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来表现。信息离开载体就不能存储和传递。掌握了信息的定义和特征,对信息进行观察、了解和利用这就是信息活动,它与我们的是日常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二:信息活动(板书) 信息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存储--------------------信息传递(板书) (点击主链接图中的相应超链接,则此片蓝底以百叶窗形式打开) 在此可以让一位同学上来指出计算机的各个部位。(检测一下学生的掌握情况) 计算机从只能处理数值到能处理各种声音及影像信息,从孤立的到相互之间的网络联系,计算机向网络化和多媒体化方向发展。 3:计算机网络 请看(点击主链接图中的相应超链接,则此片从无到有同时配解说) 可通过作图加比喻法。讲述此内容 4:多媒体计算机向多媒体方向发展,那什么是多媒体呢? (点击主链接图中的相应超链接,则此片从无到有出现同时配解说) 计算机的发展方向:(在信息革命处已提及,此处重提,强调一下)

【推荐】论语十二章评课-范文模板 (1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论语十二章评课 篇一:论语十二章说课稿 《论语十二章》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论语十二章》。本次说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 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论语〉十二章》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五篇课文。它选自于我国儒家 经典著作《论语》。《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藉。课 文中所选的《〈论语〉十二章》,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 三方面内容。其丰富的语言精华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对于心理发展正处于萌芽 状态的初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二、学情分析 这是升入七年级后第二次学习文言文。七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活动能力,善 于思考并且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只是在对文言文这一语言形式的把握上还略 有欠缺,而且学习兴趣较低。教学时应注重培养学生学古文的兴趣,并要求他 们能通过学习,自主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掌握一些浅显的文言文基础知识,打好扎实基础,从而为今后 的文言文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了解《论语》和孔子;积累文言词汇和名句,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合作探究法和读写结合法倾吐阅读感悟,使阅读产生现实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 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 实践的意识。 五、教法学法分析 1、诵读法。反复诵读,体会文章内蕴,在读中理解、领悟每一语录的主旨,力争当堂背诵。 2、质疑、合作、探究法。可就章节的内容提出问题,并共同解决。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组织教学,并形成自己的认识。 3、竞赛与自由表达法。以竞赛的形式让学生能快速背诵课文,并让学生联系生活畅谈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 4、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应用多媒体及电子白板等电教化辅助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扩大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 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前有位老师,他学识渊博,但从不自傲。有一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 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一个问题是: “鹅的叫声为什么大?”他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 “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他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他的学 生说,我不如那个孩子,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你能猜出故事中的老师是谁吗? [设计意图:故事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引出孔子及《论语》。] (二)作家作品介绍 孔子(前551~前479),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高频电子线路教案(完整)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案 一、讲授题目:本课程的研究对象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知道本课程的研究对象,方法及目标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接收设备的组成及原理 教学难点:接收设备的组成及原理 四、教学过程 高频电子线路是电子信息、通信等电子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它的研究对象是通信系统中的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的各种高频功能电路的功能、原理和基本组成。 *消息(NEWS,MESSAGE): -- 关于人或事物情况的报道。 -- 通信过程中传输的具体对象:文字,语音,图象,数据等。 *信息(INFORMATION): -- 有用的消息 *信号(SIGNAL): -- 信息的具体存载体。 *输入变换器 -- 将输入信息变换为电信号。 *发送设备 -- 将输入电信号变换为适合于传输的电信号。

*传输信道 -- 信号传输的通道。 -- 有线信道:平行线、同轴电缆或光缆,也可以是传输无线电波。 -- 无线信道:自由空间或某种介质。 *接收设备 -- 将输入电信号变换为适合于变换的电信号。 *输出变换器 -- 将接收设备输出的电信号变换成原来的信息,如声音、文字、图像等。 通信系统方框图 通信系统分类: 1)按通信业务分类 *单媒体通信系统:如电话,传真等 *多媒体通信系统:如电视,可视电话,会议电话等 *实时通信系统:如电话,电视等 *非实时通信系统:如电报,传真,数据通信等 *单向传输系统:如广播,电视等 *交互传输系统:如电话,点播电视等 *窄带通信系统:如电话,电报,低速数据等 *宽带通信系统:如点播电视,会议电视,高速数据等

2)按传输媒体分类 a)有线传输介质: *双绞线(屏蔽双绞线,非屏蔽双绞线) 损耗大,几千比特/秒~ 几百兆比特/秒 *同轴电缆 损耗小,价高,抗干扰能力强,几百兆比特/秒 *光纤 损耗小,价高,抗干扰能力强,带宽大,体积小,重量轻,几千兆比特/秒。实例: 光纤在几千米距离内,数据率= 2 GHZ / S 同轴电缆在1千米距离内,数据率= 几百MHZ / S 双绞线在1千米距离内,数据率= 几MHZ / S b)无线传输信道:自由空间或某种介质。 无线电接收设备的组成与原理 无线电接收过程正好和发送过程相反,它的基本任务是将通过天空传来的电磁波接收下来,并从中取出需要接收的信息信号。 下图是一个最简单的接收机的方框图,它由接收天线、选频电路、检波器和输出变换器(耳机)四部分组成。 最简单的接收机方框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