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新教学方式在农村基

浅谈新教学方式在农村基

浅谈新教学方式在农村基础教育中的制约因素

潘广林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教学活动造成了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等不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现象。甚至的人把这样的教学过程称为“培养失败者”的过程。很显然,传统的教学方式必须在很大程度上改革,由原来的传统的知识性教学转向现代化的发展性教学。发展性教学不再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再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而是强调预设的教案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潜在和开放地接纳始料未及的体验,鼓励师生互动,鼓励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课堂教学要促进师生互动,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必须多样化,积极探索多种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做到: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失误和错误等等。

新教学方式的出现和取代,无疑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次革命。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一种新生的事物在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遭到旧事物的阻碍甚至扼杀。新教学方式也不例外,在其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的同时,它的推行与实施也有不少的制约因素。以下是本人对这些制约因素的粗浅探讨,借以抛砖引玉;同时,如能让更多的农村基础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这些因素,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推进农村基础教育工作,那本人将不胜荣幸。

制约因素之一,基础教育管理思想和方法滞后。

新课程理念的演进先从基础教育铺开,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基础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精神、措施没有相继出台(如对教师的评价措施、实施办法等),这势必会影响到广大基础教育工作者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接纳和领会。一些教师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宁愿保持其原有的教学方式。此外,诸多学校并没有改变对教师教案的抽查及评价制度,仍采用原有的抽查方式检查教师照抄的教案,照抄到位的就评价为“优”、“良”、“备齐”等,抄不到位的(跟不上教学进度)就评价为“差”、“较差”、“不合格”、“不到位”等,完全忽视教案应体现课程目标、重点难点、课堂设计、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解答等。这些现象均反映出管理思想和方法的滞后,有碍于新课程理念推进的广度和深度,进而影响到教师对教学方式的研究、革新、交流、总结、升华。

制约因素之二,资金短缺,设施落后,影响课堂教学的多样化。

许多学校设施落后,信息闭塞,不能为教师在网上查寻资料、学生从网上获取信息提供条件,更不能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也打击部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不能充分展示新课程强大的生命力。

制约因素之三,师资力量不够。

农村基础教育中,许多学校教师严重缺编,教师负担太重。许多教师都有跨课头、跨年级现象。甚至跨两个课头、两个年级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教师每星期课时达到二十课时。这种情况下很难保证其上课的质量。在课程教学中严重影响课堂设计,往往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甚至有的教师仍退向“独角戏”、“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有的学校某些教师面临的是几百名学生,对学生情况的了解不够,这必然会影响到课堂设计,有的课堂设计甚至只是教师“一厢情愿”,严重脱离学生实际。凡此种种,都是与新课改背道而驰的。可见,师资力量的配备与教学方式存在很大联系。而广大农村确实存在师资力量不足,教师疲于应付的现象,影响了新课程理念的全面推进。

制约因素之四,教师素质影响。

广大农村教师任务繁重,信息闭塞,这势必影响到教师的再学习和教学。先前推行的素质教育就曾引出许多误区,如“素质教育就是重德育轻智育”、“素质教育就是课外教育,或者是课堂活动教育”等等,至今仍没有彻底摆正。新课程改革出台后,许多教师不得要领,上级要求的“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短时期内也很难彻底完成。许多学校培训的教师达不到本校的二分之一,且培训过的教师中大多数无实践经验,正在摸索当中。少数培训过的教师不得精髓。如果用培训过的基层教师再去培训未培训的教师,明显的师资不足,深度不够。因此,教师的素质也在影响着新课改的推行。

制约因素之五,学生素质影响。

推行普九教育后,学生素质良莠不齐,造成新教改诸多情况下不能推行或难于推行:一些学生初中毕业后水平只相当于小学二三年级水平;一些学生习惯于“接受式”学习;一些学生根本不愿学习;一些学生违纪现象特严重......凡此种种,均影响课堂教学甚至影响广大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不利于新课程的推行。

总之,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推行目前仍存在诸多制约因素。要达到课改目标,任重道远。在这样一个不断探索、创新和深化的教育改革实践过程中,我们仍需加大力度,扩大影响面,扎扎实实地把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

主要参考书目:

1、杨扬主编《历史教学实施指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朱汉国、王斯德主编《走进课堂——初中历史新课程案例与评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作者:潘广林

联系地址:贵州省三都民族中学

邮编:558100

联系电话:135********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