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填仓节调研报告

填仓节调研报告

填仓节调研报告
填仓节调研报告

民俗学课程论文

最后的节日关于添仓节的调研报告

China

2014/6/8

中国计量学院

人文社科学学院

1

目录

摘要: (3)

关键字: (3)

一、认识添仓 (3)

二、添仓起源 (4)

1、凄美传说 (4)

2、文献记载: (5)

三、今日添仓: (6)

1、山西添仓 (6)

2、满族添仓 (7)

3、洛阳添仓 (8)

结语: (9)

参考文献 (9)

最后的节日

——关于添仓节的调研报告

摘要: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从人类社会产生之日起到现在,粮食是人们难分难舍的一部分。而对于粮食的需要就让人们对一些神灵产生敬畏之情。从小到大,每年都会过“小添仓”“老添仓”,却从来不知道这几个字是这样写的,直到学民俗学,才知道山西民间对有谷神的信仰,这信仰集中体现在“添仓节”的民俗活动中。正月二十俗称“小添仓”,预祝夏粮丰收;正月二十五为“老添仓”,预祝秋粮丰收;有的地方是正月二十三为“添仓节”。本文将从“添仓节”的起源,风俗等方面介绍一下这个濒临消失的节日。

关键字:

添仓节、起源、风俗、现状

节日,又被称为“时空以外的时空”,主要是指民间传统的周期性的集体参加的事件或活动,例如春节、端午、中秋等。节日也就成了人们集中表现传统的宗教信仰习俗的重要场所。平常中国人的泛神思想不是很明显,然而在节日的时候会突出表现出来。例如春节期间家中几乎到处是神。添仓节就与其中一神有关,那就是仓神。

一、认识添仓

添仓节,具体日期是在每年旧历正月的二十五日,添仓是指农家往仓房囤子里增添粮食。是当年要在原有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增加收成,多多增产,这就寄托了人们对于来年粮食丰收的良好愿望。填仓节又传说为老鼠娶亲日。是日夜晚

不点灯,称为鼠忌。

有些地方在正月二十三日一并过填仓节。填仓节民俗要在院内或场面打灰窖。用簸箕盛草木灰,用棍棒均匀敲打,在地上撒出三环套或五环套圆圈,意为粮仓或者粮囤。讲究的人家还要在灰窖旁边撒画出耙子、扫帚、甚至扇车等图案。小填仓日的灰窖,象征夏粮丰收,要在圆圈中心放置少许夏粮;大填仓日的灰窖,象征秋粮丰收,圆圈内则放秋粮。然后用砖石将粮食盖住,称为压仓。再将鞭炮点燃,在圈内爆响,取意粮食爆满粮仓。在农村还有捉“添仓牛牛”的习俗。晚间,大人领着娃娃秉烛到墙壁缝隙找寻,若捉到“添仓牛牛”便高兴起来,预示着今年的收成丰收大有。“灰撒囤,籽添仓”的添仓节,作为春节这串鞭炮的余响,在给春节画了一个圆满句号的同时,又为新的一年带来企盼和祝福。新的一年定会五谷丰登、粮食满仓。

二、添仓起源

节日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来源于宗教仪式活动,有的来源于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有的来源于人们特殊的生产、生活和交流方式。添仓节的成因又是怎样?通过资料查阅及询问老年人,整理如下。

1、凄美传说

据说由女娲炼石补天的传说演变而来。据《淮南子》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滥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禽野兽横行,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女娲炼五色石,于正月二十五以石补天,斩断巨龟四足以撑天之四极,治洪水,杀猛兽,百姓才得安居。宋代之前称此日为“天穿节”。

然而还有不同说法,就是另一个凄美传说。按照民间传说,填仓节是为了纪念一位好心的无名仓官。

相传古时山西曾连续大旱三年,赤地千里,颗粒无收。官府不管百姓死活,大灾之年照样强征皇粮,以致连年饥荒,饿殍遍野,尤其是到了年关,穷人个个告借无门,走投无路。一位负责看守朝廷粮仓的官员于心不忍,毅然打开“天仓

(指皇帝的粮仓)”救济穷人。这位仓官知道自己的行为触犯了王法,朝廷一旦追究下来,难免祸及地方百姓。为了救护百姓,仓官就在百姓运走粮食后放了一把大火把“天仓”给烧了,仓官自己也自焚于大火中。这件事发生在农历正月二十五。

为了纪念这位好心的仓官,之后每年这天清晨,人们都重补被烧坏的“天仓”,用柴草灰撒成圆圆的粮囤形状,并在囤中撒以各种作物种子,再用瓦盖上,祈求一年风调雨顺,五谷满仓,也以此表达人们填满“天仓”救仓官的深情厚意。晚间要点灯烧香祭祀仓神,凡是与饮食有关的地方均要置灯,俗称“点遍灯,烧遍香,家家粮食填满仓”。后人相沿成俗,正月二十五这天便成为填仓节,也称添仓节、天仓节。

2、文献记载:

1、民谣

“过了年,二十二,填仓米面作灯盏。拿箕帚,扫东墙,拾到昆虫验丰年。”

2、《东京梦华录》

《东京梦华录》“正月二十五日,人家市牛、羊、豕肉,恣飨竞日。客至苦留,必尽而去。名曰填仓。”

3、《帝京岁时记胜》

清代潘荣陛《帝京岁时记胜》填仓条载,每年正月二十五日,全家加菜盛餐;有客来,必苦留,使之醉饱而去。俗称填仓,取预祝填满谷仓的吉兆。

4、正史记载

天仓,星官名,属娄宿,共六星。《晋书?天文志》说:“天仓六星,在娄南,仓谷所藏也。”更确切地说,“仓谷”所藏之星是“胃星”,如《史记?天官书》所记载:“胃为天仓。”唐张守节正义:“胃主仓廪,五谷之府也。占:明则天下和平,五谷丰稔;不然,反是也。”看来胃星负责粮仓,关系着五谷丰歉,是人们需要祈卜的。仓廪不仅事关天象,也与人体相关,这种观念起源很早。战国末期成书的《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认为:“脾胃者,仓廪之宫,五味出焉。”即因胃可包容五谷,所以是仓廪之官。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也解释

胃为谷府。古人将对人体的认识比附天象,认为胃星是天仓。诚如前引光绪《宁津县志》作者所说:“以胃星为天仓,所谓以人合天也”,“而吾乡则以灰画仓囷之形,而置种粒于中,仍仰观天象而祈年”,道出了天仓节的来历。古人基于天仓之说,又产生了仓神。光绪《宁津县志》引《春秋纬》说:“天廪仓神名均。”而后世俗传仓神则有韩信、萧何等人。

三、今日添仓:

现在的添仓节似乎越来越简单,在春节过后正月二十五应该是最后一个节日了,记得小时候,要等到过完添仓节,欢乐的正月才算真正落下帷幕可是后来慢慢的发现好多人家都不再过这个节日了。因在外读书,无法实地调研,为此,我查阅了资料,问了爷爷奶奶关于这个节日的一些习俗。总体来讲,现在的添仓节基本分三个地方的,也就是山西、洛阳和满族的添仓节。

1、山西添仓

添仓节的具体日期是在每年旧历正月的二十五日。添仓节在山西各地的过节方法也不尽相同。有的地方添仓节这天,象征性地往粮仓里添加粮食,有的地方则在添仓节这一天吃春饼、煎饼,并把饼投入到粮仓,名曰填仓、添仓。有的地方在添仓节,做“雨灯灯”,灯灯用谷面捏成,共捏十二个,小碗大小,每个灯顶端捏一个灯盏,灯盏边缘捏一个小豁口,每个豁口各代表一年四季中的一个月。灯盏蒸熟后,揭开锅先看那些月的灯盏里积的汽水最多,

则证明了那个月雨涝。再根据种庄稼在那个月需雨水最多,推断这一年收什么,作为本年安排种植的依据。

古代民间祈年节俗,在农历正月二十五。《京岁时纪胜》:“(正月)念五日为填仓节。”届期,人们或饱食以表示填满了仓,或用灰等围出仓的形状,在其中放些粮食以示仓满,或祭祀仓笼之神,以祈一年粮丰仓满。填仓节分大小,小填仓在农历正月二十,为祭以祈年丰,亦称“小天仓”、“小添仓”;大填仓则在二十五。《介休县志》:“二十日,名‘小天仓’。煮黄米糕,燃灯礼佛。”《大同志》:“二十日,为‘小添仓’;二十五日,为‘大添仓’,添买米面、

柴炭等物。”

各地过法不一,山西添仓独具特色。经过寻找,找到几张珍贵图片。

山西面食为主,面塑成就更是誉满中外,少不了的就是

平时的心灵手巧。添仓节时要用莜面制作许多灯。一块

莜面在她的手里搓一搓、捏一捏,挤压挤压、再通过、

夹、盘、叠、剪、割、镶嵌、组合就成了一组栩栩如生

的面人面马了,你看那仓官爷爷头顶灯呱呱,满脸胡须,肩上搭着品袋,体态憨厚地抱着一口大缸。

天色一暗,吃过饭后,孩子们开始放炮,大人们开始敬神了,所有天地灶君,观音门神这些家内供着的神灵一个也不能少,都要一一焚香礼拜,然后将点着的狗儿面向外放于门外的窗台上,别小看这个狗儿,他除了看家外还有一件功能,就是不生男孩子的妇女,偷吃了别人家的狗儿可以生出小子来,你还小看吗?因而,以前不生男娃的妇女们,常常在二十五的夜色里去偷别人家的狗狗吃,以讫求生儿。

等到家人都到齐了,开始摆放这些已经点好的灯。先将仓官爷放于门头,再将看门狗放于窗台,将元宝放于正面,鸡盘放在灶台前的灶王爷面前,鼠灯放于旮旯里,那匹驼物的马儿放于碳仓之上,鱼儿上插上香放于碗内,然后置于水缸里,看碗朝那个方向漂,那个方向的庄稼就收成好。其他的灯则放于坑中央,一家人围着,说说笑笑直到灯呱呱里的油全都烧完。

2、满族添仓

正月二十五添仓节时,俗用谷面或软米面捏成仓官爷、谷囤、粮仓及各种家

畜家禽形状的灯若干盏,内包煮熟的红枣豆子,灯芯用细谷梗裹棉花制成。入夜,灯内注油,将粮仓灯放在存粮处,牛灯放在牛圈窗台,鸡灯放在炕头,狗灯放在门上边,猫灯放在墙角等,一一点燃。仓官爷灯高五寸许,头戴红缨帽,左手执簸箕,右手拿斗,骑着马,马身上驮若干口袋。将仓官爷灯放置碗内,飘浮在水瓮内。放时要念:“仓官爷爷饮马来,银钱粮食(或麻子、黑豆)驮着来,麻子炸了油,黑豆喂了牛。”以此乞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满族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棍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还要连着添三回新饭。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

3、洛阳添仓

洛阳老城规矩,新媳妇元宵节回娘家热闹两天后,到了正月十七,必须返回婆家。回来干什么呢?回来要为婆家添仓。洛阳老城的添仓节,定在正月十九,而嵩县的添仓节,却定在正月二十。也有把添仓节叫作“填仓节”的,而且日期多有不同。就我省来说,有的在正月十九,有的在正月二十四,林县(今林州市)更特殊,竟把添仓节分为“小填仓节”和“大填仓节”。

添仓节这一天的活动内容,各地大致相同。其中用白面蒸馍是不能少的一项内容。此日蒸的馍花样翻新,有的似谷穗,有的像麦垛,有的如布袋。这些馍蒸成之后,全家人要分而食之,“填”饱为止,象征新的一年,人人都能饭足肚圆。许多人家,在这天中午要包饺子,但面条下锅时要配面条,说是“金丝缠元宝”。民谚云:“吃布袋,喝好面;一亩地,打两石。”当天,还要将过年时放在香炉里的食物“填”入粮仓,象征新的一年仓中有粮。

偃师、孟津风俗,这一天要撒灰圈地,在圈内放一些粮食,以示“填仓”。栾川合峪一带,把这一天叫“滚缸节”。当地群众平时以缸盛粮,到其时青黄不接,粮缸已空,农人滚缸祈福,盼生活年年有余。洛阳老城是在正月十九添仓,届时把事先准备好的玉米、杂粮装入麦囤或粮缸。嵩县人则在正月二十,用菜籽和黄豆面捏作臼状,称作“灯盏馍”,庆祝添仓节。

吉利区群众对这个节日最为重视,除进行以上的添仓活动外,家中掌柜还要早早起床,到地里背一捆柴草回家,意为“早发财”。这一天出生的孩子,起

名“满仓”,纪念添仓节,盼望仓有粮。

添仓节——是在提醒人们关注农业。昭示春节已远,稼穑日近,童谣云:“添仓节,没啥盼,男去拾粪女纺线”。意思是说:这个节日没啥盼头,过了添仓节,男人走路得带拾粪叉,看见路上有牲畜粪便,就捡拾起来,好把这些“化肥”运到自家田里。女人就更不用说了,织布纺线,缝衣做饭,从此开始了一年的劳作。年,就这样过去了!年的欢乐和温馨,就这样渐行渐远了。

结语:

添仓节是春节结束的标志,也是众多节日开始的标志,然而现在,添仓节越来越淡化,俨然成为“最后的节日”。越老越少的人知道这个节日,更是为数不多的人会去制作那些精致的灯,仅以此文献给小时候记忆中的添仓节。

参考文献

1河洛文化—民俗风情—民间节俗文化系列

2最后的节日梁达

3中国网

4山西民俗网

5山西信息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