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皇史》

《教皇史》

《教皇史》
《教皇史》

《教皇史》

本书作者利奥波德·冯·兰克是19世纪西方最著名的历史学家之一,客观主义史学之父,“兰克”学派的创始人。

1795年12月21日,兰克出生于德国图林根的维埃小镇一个中产阶级的书香门第。少年兰克有志于古典文学,1814年进入莱比锡大学主修语言学和神学,当时他对历史学根本不感兴趣。1818年兰克来到法兰克福一所高级中学教授拉丁和希腊古典文学。在此期间,他仔细阅读了希罗多德、色诺芬、塔西陀等人的著作,1824年他的第一部著作《拉丁和条顿民族史》的出版,为这位年轻的史学家博得了极高声誉,柏林大学也聘他讲课。1827年他的第二部著作《西班牙君主国》出版。之后他出国作学术考察。他广泛地研究了意大利除梵蒂冈以外的档案文件,在此基础上,他“最出名的,而且也许是最好的””《教皇史》第一卷于1834年出版了,1836年又出版了第二、三卷。该年他被任命为柏林大学教授,1841年被任命为普鲁士国家史官,这使他能接触到国家文件,写作《普鲁士史》。1865年兰克在70寿辰之日被封为贵族。1871年,兰克退休,但他仍以惊人的精力著述不已。1874年,兰克对《教皇史》进行了修订与增补,延续到教皇庇护九世,在83岁高龄时,他又制订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写一部能总括全人类知识的《世界史》。在两名助手的协助下,至1886年他去世时,《世界史》已出版了6卷。

兰克对19世纪德国乃至西欧史学的贡献,不仅在于他数量惊人的著述,更在于他在柏林大学开设研究生班,培养了一大批著名的历史学家,从而形成了“兰克学派”。其中著名的有德国的惠芝、吉泽布雷希特;瑞士的卜布克哈特;美国的班克罗夫特;英国的阿克顿;法国的摩诘等。“兰克学派”主张不偏不倚的“客观主义”和“如实直书”,使史学获得了独立,也使19世纪成为了“史学的世纪”。

汤普森:《历史著作史》,第三分册,下卷,商务印书馆,1992年,第224页。

《教皇史》共分三卷,前两卷是按时间为序,以人物为中心,描写了三百多年间罗马教廷的沿革。内容包括中世纪教皇的统治;对教皇国内部模式、行政和财政制度、教皇家族的成长及势力以及建筑、艺术保护的分析等。论述的核心是反宗教改革运动。第三卷则是手稿、原始资料的摘录及详论的汇编。

《教皇史》的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62年出版)是节选本。它把原书中有关教皇席克斯特第五的片断,编撰在一起构成一个连续的整体。下面就把中译本的《教皇史》作一个简

单介绍。全书共分六节:

第1节,席克斯特第五。讲述了席克斯特第五从一个出身卑微的放猪娃登上教皇宝座的过程。1521年12月8日,席克斯特第五出生于贫寒之家,为人看过果树,放过猪,在别人的接济下才进入学校读书。因有辩论的“特殊才能”使他受到枢机主教卡庇的庇奥的关心。1552年他向异端裁判所检举批判命定论的行为,取得了大裁判官吉斯莱利的信任。从此,他不断受到重用,先是被任命为芳洛各僧团的总监,1570年又担任枢机主教,最后在美第奇家族的支持下,1585年被选为教皇。

在这一叙述过程中,兰克始终注意对席克斯特能登上教皇宝座原因的分析。综括起来,他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席克斯特本人“品质完美”,有“聪明才智”和“道德操守”,他使用了“各种各样的策略和手段”。第二,教廷内部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席克斯特被选为教皇乃是意大利几个大家族相互之间关系造成的。第三,“存在着一种神奇力量”,“上帝啊,从还在娘胎里的时候,您就是我(席克斯特)的庇佑者了。”可见,兰克既有详尽地分析史料,抓住问题本质的客观主义精神,同时也深受“天启哲学”的影响。

第2节,盗贼之清除。教皇“举措严酷”,命令各贵族、城市清除盗贼;由盗匪亲属支付悬赏费;许诺揭发同党的匪徒可赦免;用在食物中下毒、执行火刑等残酷手段对付匪徒。这些严刑峻法的结果是:匪徒发生分化,骚乱被根绝,教皇国呈现出“一片享受和平与安全的乐土”的景象。

第3节,行政之主要特点。兰克充分利用第一手史料,对席克斯特第五的行政做出了客观分析。在他的笔下,席克斯特是个有作为的教皇。他注意对世俗政权的维护与扩充;对边区的人善良而慷慨;他比前任更有决心和活力地执行一些政策;他增加八个新的理事会。兰克认为教皇在行政上也有过失,例如在实际中没有坚持对枢机主教个人品质的高标准;形成一种新的援引亲属的方式。

第4节,财政。评述了席克斯特第五增加财政的措施、目的与后果,席克斯特登位之初,面临的是一种“财库完全空竭”的窘境。他开始严肃认真地从事充实财库的工作,他依靠出卖官职、发行公债、征收重税等手段,至1588年已积累了450余万银斯库都。教皇的财政政策加重了全国负担,维护了主教的统治。

第5节,席克斯特第五的公共建筑。叙述了他当政时期的公共建筑及其意图。他的功绩主要有:修筑了引水人罗马城的巨大水道;他把方尖塔移竖在圣彼得教堂前;他完成了圣彼得教堂圆顶的浩大工程;建筑了拉特朗宫。兰克正确指出席克斯特对古代艺术品不加爱惜,他的公共建筑更多地表现了他的宗教意图。

第6节,席克斯特第五的晚年,把重点转向了对外关系上。教皇宗教狂热的个性,使他提出了狂妄的政治计划:他企图“把罗马奉为公认的基督教世界的中心”。因此,他要联合天主教国家反对新教的法王亨利四世。但威尼斯却接近新教的法国,使教皇改变了对法的态度。1590年,他接见了法王使者。教皇态度的改变使教派内部出现分化,激起了西班牙的强烈不满,导致国内局势动荡不安。1590年8月27日,席克斯特第五去世。人们对他的不满完全爆发出来,捣毁了他在位初的雕像,通过了不允许教皇在世时立像的决议。

《教皇史》成书于19世纪30年代。兰克称本书的写作意图是以平静的客观精神来阐明教廷是欧洲历史发展中的一个因素。历史的“目的只不过是要陈述实际发生的事情”;可以说“如实直书”是《教皇史》最鲜明的特点之一。他始终把教廷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加以陈述。书中的重点是反宗教改革运动,但兰克作为一名虔诚的路德派信徒,却以不偏不倚的客观主义态度来评价历代残酷迫害新教的天主教首脑。这是难能可贵的,也是兰克倡导的“如实直书”的治史作风的最明显的体现。

兰克能做到“如实直书”地描写天主教的历史,并为人们所信服,重要原因之一是他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教皇史》第三卷就是手稿与原始文献的汇编。更重要的是,他不是简单地堆积史料,而是对其进行科学的批判和考辨,从而能纠正种种历史的谬传,对许多重要问题能发前人之未发,评价更为中肯,也就更能为人们所信服。但在其影响下,轻视理论,过分重视史料,把历史学变成了史料学,是兰克之后出现的一种不良倾向。

《教皇史》不仅是历史研究方面的伟大成就,而且是一部艺术作品。这主要体现在他对人物的刻画上。在兰克的笔下,教皇保罗四世、瑞典国王克里斯蒂纳、尤其是教皇席克斯特第五,都是那么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语言的简洁,叙事的生动自然,使《教皇史》受到了当时欧洲各教派人民的喜爱。这对于我们今天开辟历史研究的“市场”,是有益的启迪。

另一方面,《教皇史》的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首先,他既根本做不到绝对“客观”,也不可能绝对“科学”,他的立场是保守的。他对席克斯特用残酷手段清除匪徒的结果的赞美(这里的匪徒实际是宗教改革者和起义的农民),就是其保守性的表现。对席克斯特登上教皇宝座原因的分析强调上帝的作用,又表明他带有客观唯心主义的倾向。其次,《教皇史》把历史研究领域局限在政治史和外交史上,而忽略了对科学、文学等的研究;他运用的材料也难以概括各国、各民族宗教文化或任何其他领域。最后,兰克过分强调史料的作用,其缺点,前已有述。

正如汤普森在《历史著作史》中所总结的:“兰克对史学的巨大贡献就是……他竭尽全力求得一种方法,以便在历史中找到客观的真实……他决不进入神秘或空想的领域……但兰

克并不是一位‘科学家’,而且并不‘客观’。他只使用外交文件,只从政治人手……兰克把整个一代人引上了歧路……”。这种评价可能过于偏激,但在一定程度上抓住了兰克史学的要害,对兰克史学的批判还是深刻中肯的。

高校世界历史配套教材·近代史卷刘文涛陈海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