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城市要种树这一点虽说是共识,

城市要种树这一点虽说是共识,

城市要种树这一点虽说是共识,

城市要种树这一点虽说是共识,但种什么树却大有讲究。以穿衣为喻,人都要穿衣.但穿什么衣却有不同选择。有钱人当然主要不为保暖遮羞,而是要体面,要独具风采;钱少的人就不能不量力而行;穷人自然图便宜,过得去就可以了。而对于做衣服的、卖衣服的,当然是经营高档衣服利润高;还有,大户人家、大酒店,即使囊内没钱,奴仆和侍应生也要衣着光鲜,那是主人的面子嘛。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恰当的是()。

A.城市种树,不应该选择高档树种

B.城市种树,对树种的选择要讲科学

C.城市种树,不应搞政绩工程

D.城市种树,在树种选择上应量力而行

解析:应选择C

而表示并列,所以抽共性可知:钱多—保暖、体面;钱少—量力;没钱—对付;卖衣服—高利润;大户大酒店—为了面子,没钱也穿好的。

重点在而后的两种现象,与量力而行不符。抽共性就是按照实际需要来穿衣,能力的考虑上可以滞后。

二年级奥数植树问题练习及答案(提高班)

二年级奥数应用题练习 1.把一根粗细均匀的木头锯成6段,每锯一次需要3分钟,一共需要多少分钟? 2.把一根粗细均匀的木头锯成5段需要20分钟,每锯一次要用多少分钟? 3.一根木料长10米,要把它锯成一些2米长的小段,每锯一次要用4分钟,共要用多少分钟? 4.公园的一条林荫大道长300米,在它的一侧每隔30米放一个垃圾桶,需多少个垃圾桶? 5.学校有一条长60米的走道,计划在道路两旁栽树。每隔3米栽一棵,(两端都栽),那么共需多少棵树苗? 6.测量人员测量一条路的长度。先立了一个标杆,然后每隔5米立一根标杆。当立杆第10根时,第1根与第10根相距多少米? 7.一个圆形池塘,它的周长是27米,每隔3米栽种一棵树.问:共需树苗多少株? 8.有一正方形操场,每边都栽种5棵树,四个角各种1棵,共种树多少棵? *9.有9棵树,要求栽成8行,每行3棵,应该怎样栽? ◎开动脑筋:小叮当家有个老式的钟,每敲响一下延时3秒,间隔1秒后再敲第二下。他每天就听着这个钟起床,假如从第一下钟声响起,小叮当就醒了,那么到小叮当确切判断出已是清晨6点,前后共经过了几秒钟? 参考答案 1. 15分钟 2. 5分钟

3. 16分钟 4. 11个 5. 42棵 6. 45米 7. 9株 8. 16棵 9. 只有9棵树,要求栽的行数多,使我们自然想到正方形有4条边,两条对角线,就有了6行,再把对边的中点连起来,又是2行,一共有8行了。这样就有9个交点,每边3个交点,在交点处栽树,正好9棵树栽成了8行,每行3棵。栽法如图20-4所示。 ◎小叮要确切判断是否清晨6点,他一定要等到“间隔1秒”结束后而没敲响第7下,才能判断出是清晨6点。(3+1)×6=24秒

(完整版)《种树郭橐驼传》原文及欣赏

《种树郭橐驼传》原文及欣赏 《种树郭橐驼传》是唐代柳宗元的作品。该文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下面就是小编跟大家分享一篇《种树郭橐驼传》原文及欣赏,欢迎大家阅读! 《种树郭橐驼传》原文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种树郭橐驼传》翻译/译文 译文 郭橐驼,不知道他起初叫什么名字。他患了脊背弯曲的病,脊背突起而弯腰行走,就像骆驼一样,所以乡里人称呼他叫“橐驼”。橐驼听说后,说:“这个名字很好啊,这样称呼我确实恰当。”于是他舍弃了他原来的名字,也自称起“橐驼”来。 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城西边。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凡是长安城里经营园林游览和做水果买卖的豪富人,都争着把他接到家里奉养。观察橐驼种的树,有的是移植来的,也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长得高大茂盛,结果实早而且多。其他种树的人即使暗中观察、羡慕效仿,也没有谁能比得上。

《种树郭橐驼传》原文及翻译

古文鉴赏《种树郭橐驼传》原文及翻译 《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文。文章通过对郭橐驼种树之道的记叙,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养树”的法则,并由此推论出“养人”的道理,指出为官治民不能“好烦其令”,指摘中唐吏治的扰民、伤民,反映出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和改革弊政的愿望。这种借传立说,因事出论的写法,别开生面。文章先以种植的当与不当作对比,继以管理的善与不善作对比,最后以吏治与种树相映照,在反复比照中导出题旨,阐明事理。文中描写郭橐驼的体貌特征,寥寥几笔,形象而生动;记述郭橐驼的答话,庄谐杂出,语精而意丰。全文以记言为主,带记言中穿插描写,错落有致,引人入胜。 【原文】 种树郭橐驼传 作者:[唐]柳宗元 郭橐驼[1],不知始何名。病偻集资[2],隆然伏行[3],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4],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5]。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6],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7],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8],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9],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10],若甚怜焉[11],而卒以祸。旦暮吏来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12],督尔获;早缫而绪[13],早织而缕[14];字而幼孩[15],遂而鸡豚[16]。’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缀饔飧以劳吏者[17],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18]。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嘻曰:“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 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选自中华书局排印影宋刻世綵堂本《柳河东集》【注释】 [1]橐(tuó驼)驼:骆驼。[2]偻(lǚ吕):脊背弯曲,驼背。[3]隆然:高高突起的样子。[4]为观游:修建观赏游览的园林。[5]蕃:繁多。[6]孳(zī滋):生长得快。[7]莳(shì事):移栽。[8]土易:换了新土。[9]官理:为官治民。唐人避高宗名讳,改“治”为“理”。[10]长(zhǎng掌)人者:指治理人民的官长。[11]怜:爱。[12]勖(xù序):勉励。[13]缫(sāo骚):煮茧抽丝。而:通“尔”,你。[14]缕:线,这里指纺线织布。[15]字:养育。[16]遂:长,喂大。豚(tún屯):小猪。[17]飧(sūn孙):晚饭。饔(yōng 雍):早饭。[18]病:困苦。 【译文】 郭橐驼,不知道原先叫什么。由于得了佝偻病,后背高高隆起,俯伏着走路,好象骆驼的样子,所以乡里人称呼他“橐驼”。橐驼听到这个外号,说:“好得很,用它来称呼我确实很恰当。”于是舍弃他的原名,也自称“橐骆”了。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城的西郊。橐骆以种树为职业,凡是长安城的豪绅人家修建观赏游览的园林,以及卖水果的商人,都争相迎请雇用他。看橐骆所种植的树木,或者移栽的树木,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高大茂盛,果实结得又早又多。其他种树的人虽然偷偷地察看仿效,都不能赶上他。 有人问他原因,他回答说:“我郭橐驼并不能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生长得快,只不过能够顺应树木自然生长的规律,使它按照自己的习性成长罢了。一般说来,种植树木的习性要求是:树根要舒展,培土要

古文鉴赏《种树郭橐驼传》原文及翻译

〒文鉴赏《种树郭橐驼传》原文及翻译 《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文。文章通过对郭橐驼种树之道的记叙,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养树”的法则,并由此推论出“养人”的道理,指出为官治民不能“好烦其令”,指摘中唐吏治的扰民、伤民,反映出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和改革弊政的愿望。这种借传立说,因事出论的写法,别开生面。文章先以种植的当与不当作对比,继以管理的善与不善作对比,最后以吏治与种树相映照,在反复比照中导出题旨,阐明事理。文中描写郭橐驼的体貌特征,寥寥几笔,形象而生动;记述郭橐驼的答话,庄谐杂出,语精而意丰。全文以记言为主,带记言中穿插描写,错落有致, 引人入胜。 【原文】 种树郭橐驼传 作者:[唐]柳宗元 郭橐驼[1],不知始何名。病偻集资[2],隆然伏行[3],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4],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

且硕茂、早实以蕃[5]。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6],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7],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8],其培 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9],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10],若甚怜焉[11],而卒以祸。旦暮吏来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12],督尔获;早缫而绪[13],早织而缕[14];字而幼孩[15],遂而鸡豚[16]。‘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缀饔飧以劳吏者[17],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18]。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嘻曰:“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

《种树郭橐驼传》公开课教案

《种树郭橐驼传》 一、导入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过好语言关。这篇文章共490余字,注解有60多处,大家预习时应该能读懂课文。读文言文时要特别注意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掌握它们的常用意义。 本文在语言上有一个特点,就是词性活用现象很丰富。下面老师就重点检测一下大家在这方面的掌握情况。 二、检测预习情况(投影): 三、引导学生提问 1、在预习中,大家对这篇文章的语句、文意等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2、如果没有学生提问,看来同学的预习效果不错,对课文的理解很到位。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的文题,从课文的文题我们可以看出这篇文章的体裁是什么?(传记)。(投影)齐读 本文是给“郭橐驼”这个普通人作传,并且主要只介绍了他的一种技艺,那么,柳宗元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传”?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研讨这篇《种树郭橐驼传》。 四、朗读感知课文,抓住关键问题,从最强信息切入对课文的阅读。 (一) 指导学生解读郭橐驼的“种树经”。 1、本文的传主是郭橐驼,作者从哪些方面为他作传? 姓名、形貌、籍贯、技能 2、他的形貌有何特点,他如何看待自己的身体上的残疾,从反映出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他是个驼背,乡里人给他取外号“驼”,他不仅不生气,还说“甚善,名我固当”,并且自己也叫自己“橐驼”。可见他很豁达、乐观,这种自信也许正暗示着他也许是个“世外高人”。形丑而豁达,身残而自信。 3、为什么他外形丑陋却能如此豁达,身体残疾却充满自信,是什么让他豁达,给了他自信?(郭橐驼有种树技艺高超,看来是:一技在手,自信自然有啊)橐驼种树种得极好,我把它概括为:天下奇绝。请一同学来读一读第二段,其他同学们来找一找“绝”在哪里?

二年级植树问题教案

植树问题 知识点总结: 核心问题——段数(间隔)与棵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两端都种(没有障碍物)——棵数=段数+1 两端都不种(两端都有障碍物)——棵数=段数-1 只种一端(一端有障碍物,另一端没有)——棵数=段数 封闭路——棵数=段数(与“只种一端”情况相同) 总长=每段距离×段数 同类问题: 锯木头——段数=刀数+1 爬楼梯——间隔数=终点楼层—起点楼层 敲钟——敲钟次数=间隔数+1 做题方法: (1)明确种树方式,在题目标记,题目很少直接给出种树方式,往往有 陷阱,比如说“门前,门口,电线杆.....”都是不能种树(2)知道“段数”求“棵数”,知道“棵数”求“段数”。 段数=总长÷每段距离 特别点睛: 我们每只手有5 根手指,却只有4 个“间隔”(并非5 个),由此可见,如果仔细观察的话,我们会发现我们的身边有各种与“间隔”有关的现象。这一讲我 们通过“植树问题”,学习了不同情况下“段数(间隔)”与“棵数”之间的数量 关系,不仅掌握了解决“植树问题”应用题的方法,还将这种方法拓展到了“锯

木头”、“爬楼梯”等同类问题中。 例题讲解: 1、园林工人在一条长100 米的公路一侧植树,每隔10 米种一棵,一共要种多少棵树? 解析:种树方式:两端都种 段数:100÷10=10段 棵数:10+1=11棵 2、在“少年儿童活动中心”门前,有一条长40 米的路,现在公路的一侧种树,每两棵树相隔5 米,一共要种多少棵树? 解析:种树方式:门前不种树,一端种一端不种 段数:40 ÷5=8 段 棵数:8 棵 3:爷爷从1 楼爬到4 楼用3 分钟,照这样的速度,他从1 楼爬到5 楼用多长时间? 解析:从1 楼到4 楼要爬3 个楼层(即3 个间隔)用3 分钟,那么 爬1 个楼层用3 ÷3=1 分钟,从1楼到5 楼要爬4 个楼层, 共用时间1×4=4 分钟 注意:好多同学写5-1=4分钟,小朋友们考虑一下这样写好不好?现在老师把题目 改成:爷爷从1 楼爬到4 楼用9 分钟,照这样的速度,他从1 楼爬到5 楼用多长 时间?解答:爬1 个楼层用9 ÷3=3分钟,从1楼到5楼要爬4 个楼层, 共用时间3×4=12 分钟 4、公路边两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是50 米,现在要在这两根电线杆之间种树,每隔5 米种一棵,一共要种多少棵树? 解析:种树方式:电线杆不种树,所以是两端不种类型 段数:50 ÷5=10 段 棵数:10-1=9 棵

种树郭橐驼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 。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家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迁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 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 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 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注释: 本文选自《柳河东集》。这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散文。柳宗元在参加“永贞革新”前两年,即贞元十九年至二十一年(803 —805) ,曾任监察御史里行,是御史的见习官,可以和御史一样“分察百僚,巡按郡县,纠视刑狱,肃整朝仪” ,可以到各地检查工作,民事、军事、财政都可以过问,品秩不高而权限较广。这篇文章,可能就是在此期间写的,是针对当时地方官吏扰民、伤民的现象而作的。这篇文章可以看成是柳宗元参加“永贞革新” 的先声。 【译文】 郭橐驼,不知最初叫什么名字。他患有伛偻病,耸着背脊,弯着腰,脸朝下走路,就像

《种树郭橐驼传》公开课优秀教案

种树郭橐驼传 一、导入 从古至今,有很多很多的奇人异事。比如古有无盐,相貌丑陋,却以极高的德行赢得齐宣王的尊重而立为王后;今有文喜得,癖好吃活蛇,越毒越越觉得美味。大千世界,无所不有,今天我们要学习《种树郭橐驼传》。 二、作者柳宗元 题解: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人,代宗大历八年(773年)生于长安,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世称柳柳州或柳河东。传记散文是其文学创作的重要部分,有《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梓人传》、《童区寄传》、《段太尉逸事状》等名篇。与寻常史传文不同,其传记散文往往借题发挥,指斥时弊,思想深刻,感情厚重,堪称奇文。 三、解惑(投影1):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过好语言关。这篇文章490余字,注解就60多处,应该在预习时能读懂课文。但有十来个同学的预习情况还是令老师崩溃。 这些意思我就不讲了,稍微点一些重要的语法现象。

解惑二词类活用: 补充:两个名词并列,前一个作动词用。可根据其在谓语的位置判断其词性。如项羽军霸上。讲解3时插入:乡里的人给他起那么难听的外号,他居然欣然接受,说:甚善,很好,给我起这个名字本来就很恰当。是不是自暴自弃啊——豁达、自信。 解惑三:古今异议 其实: 1、不抑耗其实而已古义:它的果实 2、虽曰爱之,其实害之今义:实际情况是 故乡: 故乡人号之“驼”古义:故:所以乡:家乡今义:家乡 既然:(怎么读) 既然已古义:已经这样今义:连词,表示先提示前提,而后加以推论。

解惑四: 1、旦视而暮抚旦:名作状,在早上 2、不亦善夫!吾问种树,得养人术。 不是很好吗!我请教养树(的方法),(却)得到了养民的法术。”传播这件事来作为官吏的戒示。 3、而木之性日以离矣本性 凡植木之性方法 则其天者全其性者得矣解释:那么它的天然(品质)保全而它的本性(就)不会丧失了。 4、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宾语前置(忌不自信) 5、以子之道,移之官理解释:把你的(种树)经验,挪到当官治民上 6、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怎么读) 关于文章内容的问题,老师已经板书在白板上,我们将在梳理课文内容的过程中逐个地解决: 1、作者写作本文的用意是什么 2、为什么即使别人模仿他种树的秘诀也达不到和他一样的效果 3、为什么放纵比督促的结果好那么多呢 4、为什么说“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这与本文主题有什么关联,在本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5、文章所用的是什么手法 四、授业: 1、作者写作本文的用意是什么 提示:真有这个人吗仅仅写了他种树吗 写了一个有种树绝技的人,通过揭秘他的种树经,并与他人种树的对比,由此阐明了一个道理。什么道理在最后两段找,找出一个与“种树经”相应的词。

种树郭橐驼传译文

种树郭橐驼传 译文: 郭橐驼,不知道他最初叫什么名字。他患了脊背弯曲的病,脊背突起,弯腰走路,就像骆驼样子,所以乡里人称呼他叫“橐驼”。橐驼听到后说:“很好啊,这样称呼我确实恰当。”于是他放弃了原来的名字,也自称起“橐驼”来。 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城西边。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凡是长安城里要修建观赏游乐的园林的富豪人家,以及种树卖果盈利的人,都争着迎请和雇佣郭橐驼。看到橐驼所种植的树木,或者是移栽的树木,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长得高大茂盛,果实结得又早又多。其他种树的人虽然偷偷地观察,羡慕效仿,却没有人能比得上他。 有人问他﹙种树种得好的﹚原因,他回答说:“橐驼我并不能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生长得快,只不过能够顺应树木的自然生长的规律,使它按照自己的习性生长罢了。但凡要种的树木的习性:树根要舒展,培土要均匀,根部用土要用原来培育树苗的土,捣土要结实。这样做了以后,就不要再动,不要再忧虑它,离开后不要再去看它。树木移栽的时候要像对待孩子一样精心细致,栽好后置于一旁要像丢弃了它们一样,那么树木的天性就得以保全,而能按照它的生长习性去生长了。所以我只是不妨害它的生长罢了,并不是有能力使它长得高大茂盛;我只是不抑制损伤它结果罢了,也并不是有能力使它果实结得又早又多。别的种树人却不是这样,让树根拳曲还换上新土;他们培土的时候,不是过紧就是太松。假如有与此方法相反的人,却又对树木太过于溺爱,也忧虑的过多,早晨去看,晚上又去摸摸,已经离开了,又回头去看看。更严重的,用指甲划破树皮来查看它是否还活着,摇晃树来看它是否栽结实了,这样树木的生长习性就一天天丧失了。虽然说是爱护树,这实际上是害了它,虽说是担心它,这实际上是仇恨它。所以都比不上我。我又有什么本领呢?“ 问的人说:“把你种树的道理,移用到为官治民上,可行吗?”橐驼说:“我只知道种树罢了,为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但是我住在乡里,看见那些当官的喜欢不断地发号施令,好像是很怜爱(百姓)啊,而最终却给百姓带来祸害。每天早晚那些小吏跑来大喊:‘长官有令:催促你们耕地,勉励你们种植,督促你们收割。早些煮蚕茧抽蚕丝,早些纺线织布,养育你们的小孩,喂大你们的鸡和猪。’一会儿击鼓集聚大家,一会儿敲木梆召集大家,我们这些小百姓停止吃早、晚饭去应酬慰劳那些小吏,尚且不得空暇,又怎能使我们繁衍生息,民心安定呢?所以我们既困苦又疲乏。像这样(治民反而扰民)与我种树的行业大概也有相似的地方吧?” 问的人颇有感慨地说道:“不也说得很好吗!我问种树,却得到了治民的方法。”我记录下这件事,把它作为官吏们的鉴戒。

种树郭橐驼传字词知识点及全文翻译

《种树郭橐驼传》字词知识点及全文翻译 课内文言文复习:重点词句(包括课下注释 和特殊文言现象整理、文学常识、 思想内容、写作手法 、通假字字而幼孩 (而,通尔”你们的 、古今异义其实 1.不抑耗其实而已(其实,它结果实 2.其实害之(其实,它实际上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名我固当 (名,称呼 ②早实以蕃 (实,结果实 ③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爪,掐 2.名词作状语 ①旦暮吏来而呼曰 (旦暮,从早到晚 ②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日,一天天地 3.意动用法 ①驼业种树 (业,以,,为职业 4.使动用法 ①非有能硕茂之也 (硕,使,,长得高大;茂,使,,长得茂盛②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蕃,使,,多结果 ③鸣鼓而聚之 (鸣,使,,发出声音,敲击;聚,使,,聚集④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蕃,使,,多;安,使,,安定

四、特殊句式 1?宾语前置 故不我若也 (不我若”即不若我”意为不如我” 比不上我” 译:所以(他们都比不上我。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何以”即以何”意为拿什么” 用什么” 凭什么” 译:又拿什么来使我们的生产增加,并且使我们的生活安定呢? 吾又何能为哉? (何能为”即能为何”意为能做什么” 译:我又能做什么呢? 2.判断句 1.官理,非吾业也 译:做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 3.固定句式 1.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其,,乎,表示揣测的固定句式,意为大概,,吧” 译:像这样,那么和我种树行当中的那些人大概也有相似的地方吧

五、一词多义 1.而 ①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表承接,连词 ②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表转折,连词,但是 ③旦视而暮抚 (表并列,连词 ④字而幼孩 (通尔”你们的 2.以 ①早实以蕃 (相当于而”而且,连词,表并列②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把,介词 ③以致其性焉尔 (来,连词,表目的 六、全文翻译

种树郭橐驼传公开课教案

种树郭橐驼传公开课教 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种树郭橐驼传》 一、导入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过好语言关。这篇文章共490余字,注解有60多处,大家预习时应该能读懂课文。读文言文时要特别注意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掌握它们的常用意义。 本文在语言上有一个特点,就是词性活用现象很丰富。下面老师就重点检测一下大家在这方面的掌握情况。 二、检测预习情况(投影): 三、引导学生提问 1、在预习中,大家对这篇文章的语句、文意等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2、如果没有学生提问,看来同学的预习效果不错,对课文的理解很到位。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的文题,从课文的文题我们可以看出这篇文章的体裁是什么?(传记)。(投影)齐读 本文是给“郭橐驼”这个普通人作传,并且主要只介绍了他的一种技艺,那么,柳宗元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传”?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研讨这篇《种树郭橐驼传》。 四、朗读感知课文,抓住关键问题,从最强信息切入对课文的阅读。 (一) 指导学生解读郭橐驼的“种树经”。 1、本文的传主是郭橐驼,作者从哪些方面为他作传? 姓名、形貌、籍贯、技能

2、他的形貌有何特点,他如何看待自己的身体上的残疾,从反映出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他是个驼背,乡里人给他取外号“驼”,他不仅不生气,还说“甚善,名我固当”,并且自己也叫自己“橐驼”。可见他很豁达、乐观,这种自信也许正暗示着他也许是个“世外高人”。形丑而豁达,身残而自信。 3、为什么他外形丑陋却能如此豁达,身体残疾却充满自信,是什么让他豁达,给了他自信?(郭橐驼有种树技艺高超,看来是:一技在手,自信自然有啊)橐驼种树种得极好,我把它概括为:天下奇绝。请一同学来读一读第二段,其他同学们来找一找“绝”在哪里? “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无论是把树作为观赏的豪富人还是卖果子为生的人都争着雇佣他,可见他的技术很全面。“或移徙,无不活”,我们常说“树挪死,人挪活”,但郭橐驼种的树移植了还能活,这也是他奇特之处。“硕茂,早实以蕃”,他种的树枝繁叶茂,结果早且多,说明他种的树质量高,品质优。“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别人怎么都模仿不如他,这是他的独门本领。(投影) 看来,郭橐驼种树有“四绝”:一绝——技术全面;二绝——树挪能活;三绝——树品质优;四绝——独门本领。 4、郭橐驼种树有他的绝技,为什么?因为他有一本“种树经”(板书“种树经”)。他是怎样介绍自己的“种树经”的?自由朗读课文,找

二年级·植树问题(已整理)讲课讲稿

植树问题 例1 :小朋友们植树,先植1棵树,以后每隔3米植1棵树。现已经植了9棵树,问第1棵树和第9棵树相距 多少米? 练习1:在路的一侧插彩旗,每隔5米插一面彩旗,从起点到终点共插了10面彩旗。这条路多长? 练习2:在学校的走廊两边,每隔4米放一盆菊花,从起点到终点一共放了18盆菊花,这条走廊长多少米? 例2:在36米的走廊一侧摆花盆,两端都摆,平均每隔6米摆一个花盆,一共需要摆多少盆花?练习1:在长72米的跑道一侧插彩旗,如果平均8米插一面,两端都插,一共需要多少面彩旗? 练习2:在马路的一侧竖电线杆,平均每隔5米竖一根,如果两端都竖,45米长的马路一共需要多少根电线杆? 例3:在一条长36米的大路两旁种树,每隔4米栽一棵,如果起点和终点都种一棵,一共种多少棵树? 练习1:从学校门口到教学楼的楼道长24米,计划在两旁从起点每隔3米摆一盆花,一共准备几盆花?

练习2:一座大桥全长63米,在大桥两旁从头到尾,每隔9米安装路灯,一共需要多少盏路灯? 例4:在一条长36米的大路两侧栽树,从起点到终点一共栽了20棵树,已知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都相等。问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是多少米? 练习1:在一条32米长的公路一侧插彩旗,从起点到终点共插了5面彩旗,相邻两面彩旗之间距离相等。相邻两面彩旗之间相距多少米? 练习2:在公园的一条长48米的路的两侧放椅子,从起点到终点共放14把椅子,相邻两把椅子之间的距离相等。相邻两把椅子之间相距多少米? 例5:在一条49米长的马路一边植树,每隔7米植一棵,如果两端都不植,一共需要植多少棵树? 练习1:在42米长的围墙上安装宣传栏,每隔6米安装一个,如果两端不安装,一共需要安装多少个? 练习2 :在一条56米长的绳子上打结,每隔8米打一个结,如果两端都不打,一共需要打多少个结? 例6:在周长为32米的圆形池塘边栽树,每隔4米栽一棵,一共可以栽多少棵?

二年级奥数之植树问题含答案

植树问题 【例题1】 一条路长72米,在路的一边每隔8米栽1棵松树,从头到尾一共可以栽多少棵松树? 思路导航:每隔8米栽一棵树,72里面有9个8,这个9其实就是把72米平均分成了9个间隔,因为从头到尾都要栽树,所以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即9+1=10(棵),也就是棵数比间隔数多1. 解:72÷8+1=10(棵) 答:一共可以栽10棵松树. 练习1 1.学校门前的一条路长42米,在路的一边从头到尾栽树,每7米栽一棵,一共能栽多少棵? 2.教室前面到教室后面长8米,从头到尾每隔2米摆一盆花,一共摆了多少盆花? 3.学校门前的一条路长56米,为迎接国庆节,在路的一边从头到尾都插上彩旗,每7米插一面,一共要插多少面彩旗? 【例题2】 同学们在一条公路的两边从头到尾每隔6米栽一棵树,共栽了22棵,这条公路长多少米?思路导航:在路的两旁栽树,共栽了22棵,那么每边栽了22÷2=11棵,由此可知,就是把这条路的每边分成了11-1=10(段),又因为每段是6米,10×6=60米,这就是这条公路的长了 解:22÷2=11(棵)11-1=10(段)6×10=60(米) 答:这条公路长60米。 练习2

1.少先队员在路的两旁每隔5米栽一棵树,起点和终点都栽了,一共栽了72棵树,这条路长多少米? 2.绿化小组在学校的过道两边摆放月季花,每隔2米摆一盆,起点和终点都摆了,一共摆了24盆,这条过道长多少米? 3.两根同样长的绳子上,每隔2米挂一个灯笼,起点和终点都挂,共挂了12个,每根绳子长多少米? 【例题3】两栋楼之间每隔2米种一棵树,共种了5棵树,这两栋楼之间相距多少米? 思路导航:种5棵树,两栋楼之间应有6个间隔。也就是说如果在两栋楼之间种树,树的棵树比间隔数少1,每隔2米种一棵树,两栋楼之间相距6个2米,2×6=12(米)。 解:5+1=6(个)间隔2×6=12(米) 答:这两栋楼之间相距12米. 练习3 1.两栋楼之间每隔1米种一棵树,一共种了8棵树,这两栋楼之间相距多少米? 2.两根栏杆之间,每隔2米放一辆自行车,一共放了19辆,这两根栏杆之间相距多少米? 3.两棵树之间相距220米,园艺工人在这两棵树之间等距离补栽21棵树,从第1棵到第15棵树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

古诗种树郭橐驼传翻译赏析

古诗种树郭橐驼传翻译赏析 《种树郭橐驼传》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文。名“传”,实际上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而言的。这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散文。文章通过对郭橐驼种树之道的记叙,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养树”的法则,并由此推论出“养人”的道理,指出为官治民不能“好烦其令”,指摘中唐吏治的扰民、伤民,反映出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和改革弊政的愿望。这种借传立说,因事出论的写法,别开生面。全文以记言为主,带记言中穿插描写,错落有致,引人入胜。 【原文】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

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注释】 ①橐驼:同"橐驼",骆驼。 ②偻:曲背。隆然:这里指脊背高耸的样子。伏行:指弯着腰走路。 ⑧固:确实。当:适合,恰当。 ④为观游:布置观赏游玩的场所。争迎取养:即争着把他雇到家

种树郭橐驼传课堂实录

《种树郭橐驼传》课堂实录 师:今天我们要上柳宗元的一篇文章,谁上来把课题写下。 (生板书课题:种树郭橐驼传) 师:她在写课题的时候同学们自己也再比划一下。我发现我刚抽查的两本书本,你们都预习完了对吧,但是有个习惯你们自己看着办,如果今天在课上没问题的也可以,但是如果在课上我发现存在问题,那么绝对不允许这样做,什么问题呢你们的书上不着一字,预习以后书上一点印迹都没有。写好啦,歪歪斜斜的。“种树郭橐驼传”,我刚没看笔顺,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她的笔顺对不对啊字写对了,这里哪个字容易搞错,需要我们注意的 生:“橐” 师:这道题出过,这个字是很多同学会写错的。“橐”,弯的小树,被什么压得直不起腰来被石头压弯的。好,如果要板书的话,要完整地书写课题和作者(师在课题旁补充板书:柳宗元)。关于作者,我们不是第一次走进他,同学们预习时也搜了资料,要把搜集的资料内化为自己的东西,那么关于作者,你现在的积累有哪些 生: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 师:不对,不应该是背书,看你像在背书的样子,你要介绍给大家,用介绍的语气告诉大家。 生:他是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师:你现在已经说到了“唐宋八大家”,分别都是哪些人 , 生:唐代是韩愈、柳宗元。 师:好,“韩柳”并称,是唐代的两个。 生:还有“三苏”,是苏洵、苏轼、苏辙。 师:父子三,“三苏”,已经五个了,还有三个是 生:欧阳修、曾巩、和王安石。 师:好,完整了。他还是有方法的,先是“韩柳”,再是“三苏”,再是欧阳修、王安石和曾巩。好像外围的材料比较多一点,关于柳宗元倒是知之不多,请坐。你说。 生:柳宗元在当官的时候,因为改革失败被贬到永州,在永州他写了很多著名的文章,比如我们初中时学过的有《永州八记》中的《小石潭记》,然后《捕蛇者说》以及“三戒”中的《黔之驴》,然后“三戒”是以寓言的形式写的。 师:说到寓言,《黔之驴》中有没有相关的词语的积累 生:黔驴之技和黔驴技穷。 师:很好,成竹在胸。你想到了初中学过的,然后散文当中有不同的文体,有寓言、有山水游记,都读过。 # 生:还有诗句。 师:你背下。 生:“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师:好的,这首诗的题目是 生:《江雪》 师:非常好。关于柳宗元我们现在积累的比较多了,基本的都介绍到了,那么关于这篇文章,你们在预习当中还有哪些积累呢 生:“传”

种树郭橐驼传翻译与词类活用

《种树郭橐驼传》 郭橐驼,不知最初叫什么名字。他患有伛偻病,耸着背脊,弯着腰,脸朝下走路,就像骆驼一样,所以乡里人给他取了个外号叫“驼”。橐驼听到后说:“很好啊,给我取这个名字当然很恰当。”于是他索性放弃了原来的名字,也自称起“橐驼”来。 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城西边。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凡是长安城里种植花木以供玩赏以及种植果树出卖水果的富豪人家,都争着接他到家中雇用他。大家看到橐驼种的树,即或移植,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长得高大茂盛,结果又早又多。别的种树人即使暗中观察模仿,也没有谁能比得上。 有人问他种树的诀窍,他回答说:“我郭橐驼并不是有什么特别的本事能使树木活得久、生长快,只是能顺应树木的天性,来让它的本性尽量发展罢了。大凡种植树木的方法是:它的根要舒展,给它培土要均匀,它带的土要是旧的,给它筑土要紧密。已经这样做了之后,就不要再去动它,也不必担心它,种好以后离开时可以头也不回。将它栽种时就像抚育子女一样细心,把它种完后就像丢弃它那样不再去管。那么它的天性就得到了保全,因而它的本性就不会丧失了。所以我只不过不妨害它的生长罢了,并不是有什么能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诀窍;只不过不抑制耗损它的果实罢了,也并不是有什么能使果实结得又早又多的诀窍。别的种树人却不是这样,种树时树根卷曲,又换上新土;培土如果不是过分就是不够。如果有与这做法不同的,又爱得太深,忧得

太多,早晨去看了,晚上又去摸摸,离开之后又回头去看看。更过分的做法是抓破树皮来验查它是死是活,摇动树干来观察栽得是松是紧,这样树的天性就一天比一天远离了。这虽说是爱它,实际上是害它,虽说是担心它,实际上是仇恨他。所以他们都比不上我啊,其实,我又有能特别做些什么呢?” 问的人说:“把你种树的方法,转用到作官治民上,可以吗?”橐驼说:“我只知道种树的道理而已,作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但是我住在乡里,看见那些当官的喜欢不断地发号施令,好像很怜爱百姓,结果却给百姓带来灾难。早早晚晚那些小吏跑来大喊:‘长官命令:催促你们耕地,勉励你们种植,督促你们收割,早些煮蚕茧抽蚕丝,早些织你们的布,养好你们的小孩,喂大你们的鸡猪。’一会儿打鼓招聚大家,一会儿鼓梆召集大家,我们这些小百姓放下饭碗去招待那些小吏尚且不得空暇,又怎能使我们人丁兴旺,人心安定呢?所以我们既这样困苦,又这样疲劳。如果这样比较,它与我种树的行当大概也有相似的地方吧?” 问的人说;“这不是很好吗?我问种树,却得到了治民的方法。”于是,我把这件事记载下来,作为官吏们的鉴戒。 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病偻(脊背弯曲) 2、甚善,名我固当(本来) 3、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仿效 4、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滋长,繁殖,生长得快 5、官命促尔耕,勖尔植勉励 6、早织而缕线,这里指纺线织布 7、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使(我们人口)兴旺8、传其事以为官戒也戒鉴 9、其莳也若子(种植,移植) 10、根拳而土易(拳曲,伸展不开)(更换) 11、摇其本以观其疏密(树干) 12、移之官理(治,统治) 13、字而幼孩(养育) 13、遂而鸡豚(成,养大) 14、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晚饭)(早饭) 二、通假字 (1)既然已“已”通“矣”,了

(完整版)二年级奥数植树问题

植树问题 1.为了更直观,我们用图示法来说明。树用点来表示,植树的沿线用线来表示,这样就把植树问题转化为一条非封闭或封闭的线上的“点数”与相邻两点间的线的段数之间的关系问题。 非封闭线的两端都有“点”时, “点数”=“段数”+1。 例题一一座桥长30米,在它的两边每隔5米有一盏灯,第一盏灯在桥的起点,最后一盏灯在桥的终点,桥上一共有几盏灯? 举一反三 1、学校门前的一条路长42米,从头到尾栽树,每7米栽一棵,一共能栽几棵 树? 2、在一条长15米的水泥路上,从头开始每隔3米摆一盆花,一共摆了多少盆 花? 3、少先队员在路的两旁每隔5米栽一棵树,起点和终点都栽了,一共栽了72 棵树,这条路长多少米? 4.一次检阅,接受检阅的一列彩车车队共30辆,每辆车长4米,前后每辆车 相隔5米。这列车队共排列了多长? 题型二 非封闭线只有一端有“点”时, “点数”=“段数”。 例题肖林家门口到公路边有一条小路,长40米。肖林要在小路一旁每隔2米栽一棵树,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题型三 非封闭线的两端都没有“点”时, “点数”=“段数”-1。 例题两座楼之间相距20米,每隔4米种一棵树,一共能种几棵树? 举一反三 1、同学们沿着一段公路的一侧栽树,每隔5米栽一棵树,从公路的一端到另一 端共栽了155棵树(两端都不栽),这段公路有多长? 封闭线上,“点数”=“段数”。 例题一个圆形水池的围台圈长60米。如果在此台圈上每隔3米放一盆花,那么一共能放多少盆花? 举一反三 1、一个长100米,宽20米的长方形游泳池,在离池边3米的外围圈(仍为长 方形)上每隔2米种一棵树。共种了多少棵树? 2、学校有一条40米长的走廊,在走廊的一旁栽树,每隔5米栽一棵: 1)如果两端各栽一棵,共需多少棵树? 2)如果两端都不栽树,共需多少棵树? 3)如果只有一端栽树,共需多少棵树?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种树郭橐驼传》作品译文

高中-语文-资料-打印版 《种树郭橐驼传》作品译文 郭橐驼,不知道他起初叫什么名字。他患了脊背弯曲的病,脊背突起而弯腰行走,就像骆驼一样,所以乡里人称呼他叫“橐驼”。橐驼听说后,说:“这个名字很好啊,这样称呼我确实恰当。”于是他舍弃了他原来的名字,也自称起“橐驼”来。 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城西边。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凡是长安城里修建了观赏游览场所的豪富人或者卖水果的人,都争着把他接到家里奉养。观察橐驼种的树,又或者是移植来的,也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长得高大茂盛,结果实早而且多。其他种树的人即使暗中观察、羡慕效仿,也没有谁能比得上。 有人问他种树种得好的原因,他回答说:“我郭橐驼不是能够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长得很快,只不过能够顺应树木的天性,来实现其自身的习性罢了。但凡种树的方法,它的树根要舒展,它的培土要平均,它根下的土要用原来培育树苗的土,它捣土要结实。已经这样做了,就不要再动,不要再忧虑它,离开它不再回顾。栽种时要像对待子女一样细心,栽好后要像丢弃它一样,那么树木的天性就得以保全,它的习性就得以实现。所以我只不过不妨害它的生长罢了,并不是有能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办法;只不过不抑制、减少它的结果罢了,也并不是有能使它果实结得早又多的办法。别的种树人却不是这样,树根拳曲又换了生土;他培土的时候,不是过紧就是太松。如果有能够和这种做法相反的人,就又太过于吝惜它们了,担心它太过分了,在早晨去看了,在晚上又去摸摸,已经离开了,又回头去看看。更严重的,甚至掐破树皮来观察它是死是活着,摇晃树干来看它是否栽结实了,这样树木的天性就一天天远去了。虽然说是喜爱它,这实际上是害了它,虽说是担心它,这实际上是仇视它。所以他们都不如我。我又能做什么呢?” 问的人说:“把你种树的方法,转用到做官治民上,可行吗?”橐驼说:“我只知道种树罢了,做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但是我住在乡里,看见那些官吏喜欢不断地发号施令,好像是很怜爱(百姓)啊,但百姓最终反因此受到祸害。在早上在晚上那些小吏跑来大喊:‘长官命令:催促你们耕地,勉励你们种植,督促你们收获,早些煮茧抽丝,早些织你们的布,养育你们的小孩,喂大你们的鸡和猪。’一会儿打鼓招聚大家,一会儿鼓梆召集大家,我们这些小百姓停止吃早、晚饭去慰劳那些小吏尚且不得空暇,又怎能使我们繁衍生息,使我们民心安定呢?所以我们既困苦又疲乏,像这样(治民反而扰民),它与我种树的行当大概也有相似的地方吧?” 问的人说:“不也是很好吗!我问种树的方法,得到了治民的方法。”我为这件事作传把它作为官吏们的戒示。 精心校对版本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