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912,海南改省风云

1912,海南改省风云

1912,海南改省风云
1912,海南改省风云

1912,海南改省风云中国·海南https://www.wendangku.net/doc/a016891907.html, 发布时间:2008-11-18

00:11:00 来源:海南日报字体[ 大中小]

孙中山,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于1912年9月在北京粤东新馆举行的集会上,提出琼州改省的远见卓识。

海南文昌人宋耀如,孙中山革命的忠实追随者,有革命“理财人”之称。

1912年8月28日,孙中山在北京广东会馆与欢迎者合影(第二排正中系领带者为孙中山),随后于9月11日在此发表主张琼州改设行省的重要讲话

梁士诒,广东三县水人,前清进士出身,曾任铁路总局局长,邮传部大臣,是袁世凯心腹重臣。

邓铿,名士元,字仲元,广东嘉应人。1913年1月任琼崖镇守府镇守使,是年3月来海南之前,曾任广东都督府参谋长。

前言:1912年8月,孙中山应袁世凯之邀,离开上海,前往北京。民国元年的海南改省运动,就始于他的这次北上;但至翌年7月,“二次革命”发生,在海南意气风发为建省做过渡准备的琼崖镇守使邓铿,就任不及半年被袁世凯通缉而逃离海南,由此终结了这次改省进程。一年时间中发生的一切,尽管过去了九十多年,海南也已在人民手中建省二十年,但这一切仍然像醇香的老窖,年代愈久,益发令人回味无穷,在无穷回忆中掂量历史,洞悉未来。

1 孙文北上

1912年元旦,孙中山离开上海赴南京,晚十时在南京总统府举行临时大总统就任典礼,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并发布宣言。

但是,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之前,革命军方面曾经与袁世凯达成默契,只等他正式宣布赞成共和制,就推举他为临时总统。孙中山当选临时总统之时,1911年12月29日,就曾经至电袁表示“暂时承乏,而虚位以待”。就职后又补发了一个准备“推贤让能”的电报,保证总统一席随时可以让给袁世凯。

1912年2月12日,清宣统皇帝溥仪下诏退位,历时268年的清王朝,至此正式结束,同时亦意味着中国封建帝制就此终结。翌日,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孙中山随就践行诺言,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咨文,并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总统。4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之职,至此,从就职到辞职,他只做了四十五天的临时大总统。实际担当政务也只三个月。这被看成是民国史上最短的一任总统,也是中华文明史上在任最短的开国元勋。

孙去袁来,在这历史分野的时刻,对于地处最南方的海南而言,许多海南先进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直至于1925年孙中山逝世。由是我们看到,海南这时的历史活动,便是围绕南北两个轴心而运转开来。8月,孙中山应袁世凯之邀北上,民国元年发起的琼州改省运动,就发轫于他来到北京之后。

2 铁路计划

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后,孙中山以在野之身,游历长江一带地区,鼓吹实行民生主义,进行实业建设。

这时,老谋深算的袁世凯已经意识到,至少在短期内,孙中山不会成为自己严重的对手。他为了调和各方关系,以团结南方为词,要搞个袁、孙、黎(元洪)、黄(兴)四巨头聚首会议,以表现国内和谐、团结的形象。于是自4月开始,便迭次电邀孙中山赴北京访问。孙中山为谋共和建设,遂应袁世凯之邀,8月18日乘轮离沪北上赴京。8月24日孙中山抵京,就此在北京住了约一个月,多次参加欢迎会、宴会,与袁会晤达到十三次,被认为是孙、袁的蜜月期。

孙中山这次北方之行,最为世人所注目的,是他雄心勃勃的建设二十万里铁路计划。这个事多少与海南有些联系。不仅仅是因为,孙中山在他的《建国方略》之《实业计划》中,有大陆铁路修到雷州半岛最南端的海安,然后于“海安再以渡船与琼州岛联络”的规划,及“异日本(大)陆及此岛完成之后”的期许。

还因为,海南文昌人宋耀如,这时已从过去孙中山革命的“理财人”,变身为全国铁路督办孙中山的“铁路会计”(9月9日袁世凯以总统命令发表“特授孙文以筹划全国铁路之全权”),他们一起周游中国,到达此时铁路能到达的一切地方。再下延至1936年,宋子文首次还乡海南,计划修建环岛铁路之时,论者或谓宋子文既是继父亲宋耀如的遗志,亦抱有实现孙中山遗愿之宏图。此事的前前后后,得有专文始能说清楚,现在最直接的事,就是孙中山的这次北上,开启了民国史上海南改设行省运动的契机。

3 改省萌芽

9月11日下午三时,广东旅京同乡会,在北京粤东新馆,举行欢迎孙中山集会,有三十余人参加。这个欢迎会,就是运动琼州改省进程的一个里程碑。孙中山在会中的答问,阐述了琼州改省的远见卓识,其思想影响直至海南岛解放的前夕。

先是欢迎会上,主席梁士诒登台述说欢迎孙先生之旨。

孙中山随即上台发言:“今日诸君皆同乡,至亲,不必客套,故弟今日不演说,改为谈话会,无论政治、实业种种问题,如诸君下问,兄弟必定详答。”语毕,孙中山下台,与同乡诸人列台坐下。

陈发檀发言:“谓中国有两大岛:一台湾,一琼州。台湾已被日本占去,惟余琼州,万一再为法占,则全国受影响。若欲整顿,非将琼州改为一省不可。其改省之理由,首在建设榆林军港,启发天然物产,及移八府之民以实边防。但一切行政之费,非得中央政府扶助及借外债不可。此事请孙先生帮忙。”

此次参加欢迎会的,还有海南琼山人陈定平(定坤),他早年即参加同盟会、鼓吹革命。

4 孙梁之谈

陈发檀发言后,梁士诒接着表态支持,说是受陈君的“萌芽”启发。

梁士诒说:“广东僻处一隅,去中原颇远,且山多田少,民食不足自给。从前粤人争往外洋谋食,近因各国禁阻华工,粤华侨恐无立足地。近虽有殖民于东三省或蒙古之说,然其地苦寒,与粤人体质不相宜。琼本广东九府之一,粤人移此,必能相合。然非改为省,而请中央政府协济,则此事原不易言。昨与孙先生谈及此事,今日又得琼州陈君为之萌芽,诸君以为然,则请研究如何进行可也。”

这里不但提出琼州改省的“华侨原因”,直指应研究如何进行,而且透露梁士诒昨日已就琼州改省事宜,与孙中山交换过意见。是则民国元年琼州改省之“萌芽”说,不只陈发檀,还有梁士诒本人。不过,毕竟是公开场合,因此陈发檀在会上“非将琼州改为一省不可”之发言,其意义有如梁士诒之“萌芽”说,并被孙中山看为“诚急务也”;而孙当日的一席话,实为民国肇建之后琼州改省之议先声。是故后人评说,陈发檀关心桑梓,其论高瞻远瞩。只是他后来因不满曹锟非法解散国会,被迫出都,南返乡间,读书自娱以终。

此时的梁士诒,可不是一般的人物。他是广东三县水人,前清进士出身,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曾任铁路总局局长、邮传部大臣,助袁称帝。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临时大总统,曾是倾覆清廷的功臣、也是袁氏心腹重臣的梁士诒受袁信任,参与机密,出任总统府秘书长,时人称“梁财神”、“二总统”。5月他又兼任交通银行总理。

孙中山这次北京之行,袁世凯就令他的亲信梁士诒出面全程接待,并参与会谈。孙与袁共十三次谈话,内容十分广泛,内政、外交、党派、建设等等,而每次会晤只孙中山与袁世凯、梁士诒三人,可见此人的非同小可。

5 另立一省

孙中山当日是怎么回答陈发檀、梁士诒的发问的呢?

虽然有“弟今日不演说”之言在先,且有到台下与同乡诸人列台同坐之举动在后,因此但见孙中山随即起立回答,列数琼州的地理条件、资源禀赋、海防地位、军事价值和经济意义,把琼州改省的理由,阐述得至为充分而生动,并把琼州改省的结论坐实到“急务”的高度,真无愧是革命先行者的宏大叙述,眼光之深远、见解之卓越,恐无人出其右。

孙中山说:“近日江苏人欲将江北改省,然其地与江南仅隔一扬子江耳,改省与否,无关紧要也。”这是以对比,反证琼州改省是紧要的。江北改省如何无关紧要?1905年1月27日,清廷谕准设江淮巡抚,2月24日江苏籍京官上奏,论江淮建省,不便有四。3月14日复有翰林院侍读学士上奏,谓苏淮分省,利少弊多,可将淮扬镇改为提督。旋各衙门交来说帖,主不必设省者有七十四件,主设省者或复设漕督者仅七件。于是,4月21日谕:“苏淮分省,于治理既多不便,著即毋庸分设,江淮巡抚,即行裁撤。”苏淮终是不能分省,由此从旁证的角度,为海南改省找说词,真是用心太苦。

那么,琼州改省为什么是紧要的呢?

孙中山说:“琼州则孤悬海外,当民国之最南,其海峡之最狭者,亦与内地口岸隔八十里,万一不能关照,失去琼州,则高、廉、雷等府及广西之太平等处大有危险。今为边防起见,宜将琼州另立一省。”将琼州改省立意于巩固边防,立意于维系两广的安全,具有高深的洞悉力,“其五指山内黎峒所未辟之地,则移广东八府之人以实之,则琼州或可自守矣。况琼州有一榆林港,极合军港之用。此港为欧亚航路所经,如立为军港以守之,则不特可以固保中国之门户,且可以控制南洋一带。”这既是补充,也是立足于琼州的有利条件,拓展改省长远意义的认识。

孙中山还从实业开发的层面,阐明琼州改省的意义:“至于实业,则琼州四面滨海,海物甚丰。琼多山木,其材木足供数省铁路上枕木之用。农田一岁数熟,矿产蕴藏尤富。琼地又能种树胶之木,近日树胶之用极广,每树胶一磅,值银数元,一树能出十余磅。琼之糖产、槟榔等又极丰。假如国家一旦多故,若为外人所占,则大利外溢,贻患无穷。”

说到此,孙中山又联系到条件远不如琼州优越的檀香山,来唤起国人对琼州改省的注意:“试看檀香山面积不过六七千方里,从前粤人侨此者四万,日本人七万,土人数十万,亦足供殖民之用。今琼地万余方里,地大于檀,产腴于檀,而人文更非檀人可比,美人为海防起见,尚极力保全檀香山,为何中国不以琼州为意乎?”檀香山是兴中会的发祥地,是孙中山最早从事革命活动的海外基地。现今“檀香山”则是夏威夷首府火奴鲁鲁的别名。夏威夷于1898年成为美国领地。美国为海防起见,极力保全檀香山,那国人还能不重视“地大于檀,产腴于檀,而人文更非檀人可比”的琼州乎!

孙中山极力赞成琼州改省,并称“诚急务也”,因而会后,陈发檀等人以琼州改省之议既经孙先生赞成,可草成议案提交国会讨论。但是,又顾虑到国会议员未知琼州之实况及其重要,故而写成《琼州改设行省理由书》。理由书由孙中山领衔发布,发起人包括孙中山与梁士诒、陈发檀等共三十六人。

6 三个原因

1988年海南建省,孙中山关于海南建省的思想遂引起人们的注意,不过论者多说民国元年9月孙中山在广东旅京同乡会上训辞,阐述海南改省的五大理由,实际是条理清楚的琼州改省五大理由,是见于“会”后草成的理由书当中,而非孙中山当日的发言。至于有的还用今天的话语置换原话,而将“巩固海防”改为巩固国防、“启发天

然富源”改为开发天然资源、“行政之便宜”改为行政之便利等等,都是不应该的。

《琼州改设行省理由书》,短短两千余字,把一个地方改省的理由,陈述得细致透彻而不失偏颇,声情并茂而不失文采,即文学价值论亦是一篇范文。它完全媲美于二十七年前(1885年8月17)大学士左宗棠的台湾改省奏折,而一并留存了中国两大岛改省的不灭记忆。当时左宗棠也是为固东南海防门户、开发台岛内陆山区,而奏请台湾建省的。左宗棠奏明台湾改省原因及经过,同现孙中山领衔发布的《琼州改设行省理由书》,有异曲同工之妙。

《琼州改设行省理由书》的第一部分,是写这帮同人,为什么有琼州设行省之动议?原因有三个。

曰:“窃琼州一岛,孤悬海外,面积十万方里,人口数百万。其位置在北纬十八度二十二分,东瞰小吕宋,西连东京湾,南接安南,北倚雷州半岛。四面港口,星罗棋布,南有榆林、三亚之险,北有海口、铺前之固,东有清澜、博敖,西有洋浦、英潮。贸易船舶之所辐辏,商贾货物之所云集,山海物产之所鳞屯,此固海疆之要区,南方之屏障也。只以行政区划隶于广东,位为外府,政府轻视之,故居民安陋就简,因循苟且,不能应时势而发达,有形势之险而不知固守,有天然之富源而不知利用。”海南有这么好的地理、物产、海防条件,为什么不能应时势而发达?这是因为行政区划上隶于广东,不受政府重视,致使人民因循苟且、随遇而安,有天然富源而不知开发利用。巧合的是,延至1980年代初,中央决定海南开放、实行特殊政策,理由也是海南“孤悬海外,政策可以从宽。”

曰:“法国垂涎是岛,历有年所,前清时代,尝有海南岛不割让之条约。频年以来,各国政府皆注意此土,故各国学者、政治家、旅行者不绝于道,探险者纷至沓来,而吾国人昧然也。”既然西方列强已经觊觎,虎视眈眈,国人岂能不觉醒,继续昏睡百年?所谓海南岛不割让之条约,发生于1895年台湾割让日本的两年后,即1897年的清廷“海南岛不割让照会”。斯时清廷总理衙门被法国所迫,作海南岛不割让与他国之声明。这可是当时的一件大事,以致于四十多年的1939年,日本人占领海南岛后,法国人仍然拿来“说事”。

曰:“夫以中国之大,仅有台湾及海南二大岛。甲午之役,台湾割让于日,日人经营十年之久,自铁道开设,行政、教育制度整理以来,昔者硗确之区,今变为膏腴之府,旅行台湾者,不胜今昔之感焉。夫同一物也,视管理之才不才,而地位自异。爱惜而保护之,则其势可以参天;轻视而废弃之,则朝不保夕矣。凡物既然,国家之领土,何独不然。今台湾既去,海南之势甚孤,倘一旦为外国所占领,微特该岛人民受蹂躏之祸,恐牵一发而动全身,即神州大陆亦必受其影响。”联系台湾来说海南,有永恒的注意力和说服力,也是国人三百年来的思维定律,至今不绝。因为以中国之大,仅有此两兄弟之岛。琼台比较,至少可追溯到清康熙年间,至今三百多年。

“同人所以有改设行省之议”,原因在此三点,亦已足矣。

7 五大理由

《琼州改设行省理由书》核心的内容,是以“试为诸位先生缕析陈之”的方式,阐述琼州宜改设行省的五大理由:

理由之一,在于“巩固海防,琼州宜改设行省也”。“夫琼州位置极南,为大西洋舰队所必经之路,南洋之门户也。昔日、俄战争之际,巴尔梯克舰队东来,经过该岛,吾国人所共闻而共见矣,而榆林、三亚二港正当其冲。查该港广袤,能容巨舰,可以避风,外有诸小岛环之,为天然之海军根据地,德之基尔、日之佐世保莫是过也。吾国海军诸港如旅顺、威海、胶州湾、广州湾等地,次第借租于外国,其余可为海军根据地者无几,倘再舍此而不顾,恐后患有不可胜言者。自世界大势变迁,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其海上权力优胜者,其国力常占优胜。”“今我国海军虽不克与列强争胜,然有海军根据地,置而不顾,甚非国家永久之大计、巩固边防之政策也,倘改为行省,则琼州之军港易于建设。其理由一也。”从军事尤其是制海权着想,从海军根据地建设着眼,琼州改为行省,是为国家永久之计、巩固边防之策,将使琼州成为国家海疆之要区、南方之屏障。

理由之二,在于“启发天然富源,琼州宜改设行省也”。“吾国天然富源之地虽多,而琼州富源尤为各地之冠。是地富于矿产,有金、银、铜、铁、铅、锡、煤炭、煤油诸矿。甘蔗、蕃茂取汁可以制糖,森林阴翳,伐木可以为舟,钓鱼之丝,鱼埕之场,胶树、蚕桑、槟榔、椰子、菠萝、龙眼、荔枝、芝麻、番薯、橄榄、茄楠、沉香、橙柑、黄皮、芭蕉诸植物,不能胜举。地广人稀,牛羊成群,牧畜之场在焉;丛林峻岭,麋鹿、猿、豺、猿、兔、狸、獭、山猪栖息其间,狩猎之区存焉。总之,琼州一岛,动、植、矿三界莫不丰富,只以交通不便,一切货财,自生产地以至于市场,其运搬之费不赀,其价不足以偿生产费用,人情乐于苟安,故任其天然物产自生自灭而不顾。加以法律行政制度未能完备,保护未周,故投资者视为畏途,是以该岛富源,至今未启发耳。今民国成立,振兴实业,诚为急务,倘不改为行省,则实业之发达无由。”这完全是着眼于琼州丰富的天然富源,强调开发琼州实业之重要性。

理由之三,说明建省之急务,在于实现民族平等发展、地方文化发达:“文化政策,琼州宜改设行省也。琼州黎、汉杂处,黎居中心,汉处四围,一切言语、风俗、习惯、宗教、道德、感情、思想与汉族异。”“今共和宣布,五族平等,断无有异视上古遗族之理。”“且琼州居民,普通教育,尚未普及,又限于一府,故大学及诸种高等学校,不能设备。以海防要地,而人才不足以副之,甚非保卫之策。然则,欲发达该岛文化,非改设行省不为功。”

理由之四,是考虑由国内移民于海南开发,设想周详而细致。“国内移民殖民政策,琼州宜改设行省也。夫殖民、移民有二:外国殖民、移民及国内殖民、移民是也。琼州人口甚稀,而广州等处人口过剧,因生计困难,故近来移往海外者,实繁有徒。国力不振,故各国对我华侨不以同等相视,设诸种条例以苛待之,其惨状有不堪言者。夫我有地利而不自启发,流居异域,使外人牛马视而奴隶贱之,甚非得策也。同人非谓海外移民、殖民为不必要,但吾国今日状态,国内移民、殖民为尤必要。倘改琼州为行省,则人口过多之地,必源源而来,资本亦因之而流入,不久必变为富庶之区。”

理由之五,是考虑行政上的便利,就所谓“行政之便宜上,琼州宜改设行省也”,其便利之一是“琼之地理、风俗、言语与各府不同,由琼至省,必经海道千余里之遥,由省御琼,有鞭长莫及之叹。地方情形,长官不必周知,长官命令,早发不能夕至,其不便一也。”便利之二是“该岛风俗、言语、习惯与广州异,以言语、风俗、习惯不同之人民合为一省,行政区划之分配,甚不得当,不便二也。倘改为行省,则无上述之弊。”

8 三条驳议

《琼州改设行省理由书》对琼州改省三大原因、五大理由,披沥详陈,似尚嫌不够,于是再设置三大驳议,力求将改省的理由阐述得更为完整而有说服力。驳议是设置别人的悖论,再一一加以反驳。

驳议之一:“琼州土地狭小,财力不足,不宜改省者一。”理由书反驳说:“夫台湾一岛,其幅员与琼州相等,自日本经营之后,每年岁入数千万。倘琼州改为行省,数年经营之后,其收入必有可观,无庸疑也。且欧美诸小国,其面积不如琼州之广,人口不如琼州之多,尚自立为一国,以数百万之住民,十万方里之土地,而不能划为一省直隶中央者,断无是理。是第一之驳议,不足信也。”

驳议之二:“(琼州)一改为行省,恐各省纷纷效尤,何所底止,不宜改省者二。”

理由书反驳说:“琼州宜改行省,既有上陈五大理由,他省之欲效尤者,无从藉口。是第二之驳议,不足信也。”

驳议之三:“昔江北改省之议,不能通过,琼州与江北,何异其选,不宜改省者三。”

理由书反驳说:“琼州与江北不同,查江苏面积最狭,江北改为行省,则江苏必受其影响,而琼州改省,广东不受其害,反得其益,其不同一也。琼州系海外孤岛,文明各国,其政府皆重视岛地,诚以岛地有特别视之理由在焉。美国诸岛,皆自为一州,若夫落利大、檀香山等岛,其面积不若海南,而自为一州,其故可知。而江北则非岛也,其不同二也。前清时代,张之洞督粤时,尝倡琼州改省之议,后岑春萱(煊)督粤,亦有是议。夫以前清因循苟且,尚因琼州地理重要,不能漠视,况民国成立,凡百设施,在发奋有为之时代乎?而江北则不然,其不同三也。由是观之,第三之驳议,亦不足信也。昔唐贞观五年置都督府于琼州,是改省之说,乃所以复古制,非创议也。”

由此三驳,足见琼州改省理由之充分,他地无法“复制”。诚如书中所言,这些质疑琼州改省的观点“似是实非”。

行文至此,理由书以请求的话语这样结尾:“民国百度维新,行政区划宜亟改良,以固边防而启利源,兴文化而奖殖民,乞诸位先生赞成琼州改设行省。琼州幸甚!民国幸甚!”

由是观之,《琼州改设行省理由书》,充分发挥孙中山的琼州改省思想,深刻阐述琼州改设行省的理由而充分富有远见,尤其列数巩固海防、启发天然富源、文化政策、国内移民殖民政策、行政之便宜五大理由,又列举江北改省不能通过的理由为显明之例,更以琼州为岛地而“文明各国,其政府皆重视岛地”和“美国诸岛,皆自为一州”为参照对比,对琼州改省如此用心,实有史以来所罕见。

9 贞观之误

不能不感动于海南先辈们的用心,为了琼州能改省,非但阐述五大理由、设置三大驳议,还搬出前清时代两任两广总督张之洞(在任时间1884-1889)、岑春萱(煊)(在任时间1903-1906),皆倡琼州改省之议,甚至更将海南改省的历史,上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意以“复古制”,以期获得更多支持。

若论张之洞时代的海南改省事,那又是一篇大文章。这里无暇顾及,仅想指出理由书中“昔唐贞观五年(631)置都督府于琼州,是改省之说,乃所以复古制,非创议也”的史实小瑕。

《琼州改设行省理由书》起草者的用意是:早在唐太宗时代,海南就设置都督府,就直属中央政府了,现在动议改省仅是恢复旧制而已,并非新的创议。国内其它地方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所以海南改省不必担心引起其它地区群起仿效。

但史实表述欠准确。在《新唐书》地理志中,“琼州琼山郡,下都督府。贞观五年(631)以崖州之琼山置”这句话,很容易读成琼州为下都督府,是贞观五年析崖州之琼山置。又由于这句话语焉不详,至使该书接下的琼州“自乾封(666-667)后没山洞蛮,贞元五年(789),岭南节度使李复讨复之” 这句话也不完整,即省缺了此时置琼州都督府的史实。《新唐书》还缺少此前设置崖州都督府的记载。理由书“复古制”之说的小疵瑕,可能缘于此。

唐朝前期与“复古制”说相关的史实,是在海南置“两府一州”,即置崖州都督府、琼州都督府和琼州。依《旧唐书》并依时间顺序,则(一)崖州都督府,那是在唐太宗贞观元年(627)置,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因唐时的崖州在今之琼山境内,故崖州设都督府,实为在今琼山境设都督府。(二)琼州,置在唐太宗贞观五年(631),析崖州之琼山置琼州,至是海南始有琼崖之称,迄今一千三百七十多年。(三)琼州都督府,这已是琼州之名出现一百五十八年之后,唐德宗贞元五年(789),从岭南节度使李复之请,设置琼州都督府,而取消崖州都督府。“琼州”之所以能指称海南全岛,就开始于此时。

海南历史之曲折复杂,由唐初的这点事就见一斑。贞观年号与贞元年号、贞观五年与贞元五年皆一字之差,再加上崖州与琼州之混淆,很容易造成差误。窃以为,理由书的那句话,应更正为“昔唐贞观元年(627)置都督府于崖州”。但这一改,又带来问题,就是时人概念中的“崖州”地望,是在南部的崖县,而非北部的琼山县。这又多了几分疑惑与茫然,难达词意。如果改为“昔唐贞元五年(789)置都督府于琼州”,则改省“历史”又缩短了一百五十八年。真难为我们的先贤了。

最先于627年设置的崖州都督府,先是领有岛上的崖州、儋州、振州共三州,待琼州(唐太宗贞观五年即631年置)、万安州(唐高宗龙朔二年即662年置)出现后,一并领焉。后于789年废崖州都督府,新置的琼州都督府,一并领有当时海南岛上的琼州、崖州、振州、儋州、万安州等五州。

海南历史上两置都督府,采取由中央直接统治的方式,表明唐朝对海南岛的重视,及统治的加强。

模范试验

海南改省的理由已经说得无以复加,而且又有孙中山的带头推动,更有袁世凯的心腹红人梁士诒襄助,那么这次改省为什么不能如愿而流产呢?

很有些文献,将原因归结于1913年3月国民党代理事长宋教仁被刺案。略谓孙中山先生领衔发布理由书不久,袁世凯指使人暗杀宋教仁,欲用武力镇压革命,致使国民党人多数亡命海外,琼籍国会议员陈发檀等也南归,议案遂告落空,改省方案无从实施。实际上,宋教仁被杀,只是对琼州改省造成初步影响,而非决定性影响。

1913年3月,“二总统”梁士诒回广东三水老家。通常认为,他这次回家名为七十岁父亲做寿,实际还肩负为袁世凯在政治上进行活动的任务。而从他在广东,与广东都督胡汉民的几次谈话中,我们得知,海南改省之事,此时仍在谋划进行中。

3月4日至6日,梁士诒与胡汉民等谈话,内容涉及财政、盐政、振兴商务、琼州开埠、维持纸币、建设大学等问题,还讲到孙中山的铁路计划及海南建省问题。

梁士诒云:“琼州一埠,孤悬海岛,非开埠实难绥守。去年某君有一条陈呈大总统,论琼州宜速改行省事,颇中款要。当时省馆会议某君提出,旅京粤人亦经赞同。以此件交由财政部筹划需费若干,年限几何,始得成效。但在京各人不如吾粤自己筹画之亲切,且情形也较彼悬揣者为切实。此事本来大借款成立后,则中央资助开办甚快。”

从此段话,我们才知道,“颇中款要”的《琼州改设行省理由书》,是条陈给袁世凯的,而且此事也已交财政部筹划,看看费用多少。至于海南改省所需经费若干问题,也是后来动议海南改省,屡次遇到的问题。梁士诒此时期望“大借款”事成之后,由中央资助,则筹办琼州改省事会甚快。“大借款”之事,早在1911年袁世凯作为清朝新任内阁总理大臣时就提出,并以“善后”为名,实际是用以对付革命。他被南京临时参议院选举为临时大总统后,立即把善后大借款提上了日程。经过长达一年多的复杂谈判,到1913年4 月,终于与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借款合同。合同签署后,在社会上引起巨大震动,全国一片斥责之声。

胡汉民则云:“台湾一埠,从前收入不过八十余万,自日本整顿后,收入顿加数倍。琼州视台湾土地较腴,各项矿业、森林也复不菲。从前外人游历皆极艳羡。但吾粤矿学科及精于测绘人员,尚不免乏才之叹。故历年所勘某地可以开矿、某地可以垦荒,皆不能有实在算出。而从前于保护实业上皆未著成效,故华侨到此领地开荒或办矿者,皆成画饼。此事催促进行,系端吾辈责成。将来征集意见,筹划端绪,必须中央助力,以速其成。”比较海南与台湾,而且结论是琼州土地较台湾丰腴,也都是为琼州尽快改省说词,颇能打动人、说服人。

梁士诒又云:“中山从前所提议平均赋税一事,先从田土入手。大总统(即袁世凯)及少川(即唐绍仪)先生皆力赞此议。若琼州开埠,从此处办起似较他处着手为易。俟有成效,则各处视为模范,岂不甚善!”梁士诒此际,联想到孙中山从前提出平均赋税一事(按似指平均地权),认为从琼州建省办起试验,较他处着手为易,待有成效,则多处视为模范。这亦真是历史的巧合,时至1980年代,海南开放、建省、办经济特区,亦肩负着“试验”以成示范之使命。

胡汉民表示,“一切有梁先生在内维持,实吾粤之幸。”彼此晤谈良久,欣然而散。

改省张本

到了3月6日,国民党广东支部举行欢迎梁士诒大会。梁士诒在会上发表演说,主张兴办实业,以厚民生,建设铁路,开发海洋,讲求森林,发展林业。又谈到移民东三省及建省之事,赞成在海南先设镇守,后为改省张本,

梁士诒说:“广东前议移民东三省及将琼州改省两问题,均关切要。盖广东人口繁多,谋生不易,消纳于外,均甚相宜。但琼州未能改省之故,因条约所载系二十二行省,欲行加入琼州一省,颇费商量。现胡都督拟于琼州先设镇守,后为改省张本,用意甚善!”至此,我们始知,紧锣密鼓进行的琼州改省,现在未能即改的原因,牵涉到对外交涉。而省未改成,胡汉民则计划在海南先设镇守,以做为改省的准备。

演说完毕之后,梁士诒等便离开广州,返三水故里祝寿去了。祝寿事毕,梁士诒又回到广州。

3月23日下午,出席由广州总商会及广州商团公所联合举行的茶会。梁士诒发表演说,强调此行除为家君祝寿外,还承大总统命令,“察政治之良否,视人心之向背。”他还报告在广州与胡汉民、陈炯明协商决定的问题,事实上讨论了

全省政治、金融、实业、裁兵、剿匪等项。又提到“将琼州开作镇守府,实行殖民政策。”至此,在海南先行设镇守府,以此为改省张本,已成事实。

1913年1月8日,北京政府公布《划一现行各省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等,规定地方官厅由省、县两级改为省、道、县三级。省设民政长,道设观察使(道尹),县设县知事。广东设六道:广肇罗道、南韶连道、惠潮嘉道、高雷阳道、琼崖道、钦廉道。广东省民政长由胡汉民兼任。但是,此时却由袁任命邓铿为琼崖镇守府的镇守使,表明北京政府的上述地方官厅制度,暂时还通行不到海南。

镇守府不在地方官厅系列,显然与北京政府官厅制度不同,实际是民初海南改省之动议的衍生物。就是说,先设镇守府这个过渡性机构,为海南建省预先做好安排,奠定基础。这与后来1949年国民党政府将海南先行改为特别行政区,以作为海南建省的筹备一样,都是异曲同工的事情。而1984年成立海南行政区人民政府,1986年对海南实行计划单列,这些都是海南建省的铺垫。海南建省上下百年,真的好不容易。

鼎新革故

1913年6月,《琼崖镇守使条例》发布。《条例》共有二十一条,从中的确可窥见这个镇守府的部署不同凡响的一面。

前面八条依次是:“设琼崖镇守使于琼崖镇守府,管辖琼崖”,“镇守使于委任范围得管辖军队、民政及统理诸般之政务”,“镇守使关于军政军人之事项,受都督监督;关于民政事项受民政长监督”,“镇守使掌其管辖区域内防备之事”,“镇守使认其必要,维持其管辖区域内安宁秩序时得使用所属部队。关于重大事项仍须同时报告都督”,“镇守使于认为必要之地域内,可以使用其地方之守备,队长或驻在武官兼掌民政事项”,“镇守使于下级官厅之命令或处分,认其违犯本规及防害公益时,可以停止或取消其命令或处分”,及“镇守使统督所部之官吏,如何荐任,官之进退,由都督经由国务总理呈请大总统施行,如系委任官则专行之”。由此观之,镇守府的始作俑者,似真的想在海南有一番作为。

镇守使的职权极大,甚至于袁世凯所鼓吹的“军民分治”,在这里已改为军民合治了。据广东都督兼民政长申明琼崖镇守使权限训令:“查琼崖为海疆要地,情势与内地迥殊,现已特设镇守府,总理军政民政,自当因地制宜,均归该府直接办理,至特别事项,无通令可查照办理者,则呈由本督核办。”这项训令,几乎可以说是为权力至大的琼崖镇守使背书。

1913年1月29日,袁世凯任命邓铿为琼崖镇守府镇守使,兼理军民两政事务。因罢了此前的琼崖绥靖处,改设琼崖镇守府,于是原绥靖处的正副处长古应芬、李福隆俱免,改委邓铿为琼崖镇守使兼办民政事宜,实即掌理军民两政。古应芬后来成为广东名重一时的人物,此时在海南的头衔一说绥靖处总办。

而此时出任琼崖镇守府镇守使的邓铿,在民初广东、海南,更是值得一书的人物。邓铿(1886-1922),名士元,字仲元,广东嘉应(今梅县)人。1911年4月参加著名的黄花岗之役,失败后匿居香港,继续从事革命活动。1913年3月来海南之前,身份先是广东都督府陆军司长,不久因都督府改制,改任都督府参谋长。斯时邓铿实际是以幕僚长资格,周旋于胡汉民与陈炯明之间。1913年,“都督府旋以琼崖为国防重地,决定设置镇守府,胡汉民特保仲元为镇守使,并保授陆军中将。”时与邓铿相契较深的罗翼群,1962年在追记文章中这样说。

罗翼群又说:“邓仲元先生为广东军界中之杰出人物,与朱执信、廖仲恺两先生并世,同有中山先生股肱心膂之目。”“论政治,朱执信、廖仲恺两先生对中山先生之翊赞独多;论军事,则仲元先生运筹帷幄,建立革命武装之贡献特大。”这

虽说是邓铿离开海南后的一段史事,但亦足见其在民国的历史地位。同时也反观出,此时他在海南意欲“革固鼎新”,也是“基因”使然。

邓铿3月到海南后,鼎新革故,致力于交通垦殖、开发利源、移兵为工、建设国防。镇守使署设有军务、实业、内务、教育、军需等科。据当时任镇守使署军务科长的陈国伦后来回忆:“邓当时很有抱负,准备开发琼崖和加强保卫祖国的南大门,带去一班参谋和幕僚人员以及陆军马永平、邓拔的两个步兵团。第一步计划把原来的的旧防营、师船全部遣散,一切重新布置。”

但是,邓铿于海南,留下的还是6月份发生严禁“卖猪仔”的佳话。以致于民国初期官海南者多如过江之鲫,而惟邓铿能扬名至今。

禁“卖猪仔”

何谓“猪仔”?“华侨之初往外洋也,实乃被卖为奴,广东语谓之…猪仔?。从前有古巴招工、南洋招工,澳门等处以此买卖为业者,谓之…猪仔馆?。”(孙中山语)

光绪元年(1875)海口通商,这是延续十六年前琼州开港的历史,而“猪仔”也出现于此后。据记载,清光绪二年至二十四年(1876-1898),从海南出洋的有24万余人,其中大多数是“猪仔”苦力。当时稍有见识的人,都反对这种罪恶勾当,但由于畏惧殖民主义者,从不敢过问。如清末琼崖兵备道郑潆,明知道海口市每年大约有过万“猪仔”出口,但始终不敢干涉。

晚清之世,孙中山在海外华侨间奔走革命时,目击贫苦无告之同胞,被贩至西欧、美洲、南洋等地当“卖身工”,从事奴隶劳动,被贱称曰“猪仔”之苦况,尝叹为“惨绝人道”。为此曾许下宏愿,俟国事鼎革,禁止“猪仔”出口,为刻不容缓之事。故就职南京后,民国元年2月2日即颁令外交部及广东都督,从速妥筹禁绝贩卖“猪仔”及保护华侨办法。邓铿在海南严惩“猪仔栏”,一时成为美谈,实际上他就是果敢实行孙中山的指令。

邓铿到职后,6月破获“猪仔贩子案”一宗,处决人贩子四名。五百多名华工,被遣送回高、雷、钦、廉原籍。而驻海口德、法领事为此提出抗议,并要求赔偿,但遭邓铿严词拒绝。胡汉民、陈炯明起初都对邓铿这样处理此案,表示惊愕不安,认为这班小伙子少不更事,外人招募华工是有条约关系的,事前不请示,就冒失处理,将会惹起交涉,那不是自找麻烦了么?颇有不满之意。后来知道此案了结,并未惹起什么外交麻烦事端到他们头上来,而且海口市两领事都被撤换了,便又常常谈起琼崖镇守使署这班小伙子,是初生之犊不畏虎,敢作敢为。要知道,邓铿这时才二十七八岁。

邓镇守使怒打“猪仔栏”的事,在当时影响实在太大,罗翼群追记说:“仲元下车伊始,即出令严禁…卖猪仔?(即贩卖人口出南洋、美洲各地为资本家作苦工,琼崖自清季此风最盛,民初仍未能绝),并严惩为虎作伥之…猪仔头?———即贩卖人口之把头,一时…卖猪仔?之风稍戢。”又民国海南人王家槐著《海南近志》,记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有令严禁贩卖猪仔,以保护华侨。铿到任,访悉海口得胜沙,有船行营此,大怒,派员将船行封闭,严惩行主,释出被卖者若干人,琼人称快。为之语曰:邓镇守使怒打…猪仔栏?,遍传各县。”人贩子设立机构,拐骗“猪仔”,在海口设有“猪仔栏”,主要为法国人所控制。

邓铿在海南意欲“鼎新革故”。不过,形势比人强。正值军阀混战,各据一方的年代,邓铿纵有抱负,也无济于事。是年7月“二次革命”失败,他只得弃职逃离海南。

弃职离琼

1913年3月20日,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在上海车站遇刺,至22日身亡。这是民国成立以来,第一次震动全国的政治阴谋大血案。

到了4月26日,袁世凯不经参议院通过,便与英、法、德、日、俄五国银行团,签订了“善后大借款”合同,举债二千五百万英镑,年利五厘,以盐税作抵。全国闻之大哗。袁试图以扩充军队,准备彻底消灭南方革命党人。这时孙中山沉痛地说:“我的辞职是一个巨大的政治错误”,感到非去袁不可,于是这年7月在上海发布讨袁通电,发动江西、安徽、广东等省革命党人,进行武装讨袁的“二次革命”。7月12日李烈钧在江西湖口宣布独立,举兵讨袁,“二次革命”爆发。这个李烈钧后来还指挥了1918年的光复海南之役。

两个月后,讨袁的“二次革命”,在全国范围内失败,宣告结束。9月15日,袁世凯下令通缉孙中山、黄兴、李烈钧、廖仲恺、朱执信、邓铿等人。袁世凯令:琼崖镇守使、中将邓铿褫职拿办。因此邓铿只得弃职,避往香港。当时,讨袁军事失败,不少军官也弃职潜逃。

邓铿弃职逃走,此时方可认定民初琼州改省努力落空。罗翼群追忆说:“仲元之出镇琼崖,其始颇抱开发实业、建设国防之宏图,曾积极罗致不少文武人员随以俱往,然终以时局不靖,百废未兴,而二次革命之变起,不得己而去职出亡。”邓铿后由粤军参谋长兼任第一师师长,他从各方面极力罗致人才,使成劲旅,后来的陈铭枢、李济深、陈济棠等辈都出自其麾下或门下,在邓铿1922年遭暗杀之后,这些人后来都成为名重一时的军事领袖。

很明显,终结民初海南改省进程的事情,不是宋案的发生,而是“二次革命”的失败。1925年4月15日徐成章发表《中山先生逝世后与琼崖》的文章回忆说:“在民国元年的时候,中山先生辞大总统后,游行北京,即列名与陈发檀、陈发英(均琼人)等发起将琼崖改为行省。后因宋案发生,二次失败,党人多数亡命海外,此琼崖改省问题因之沉默,没有人再提及了。”又海南文昌人陈宗舜(1893-1965)《海南建省运动纪要》记述说:“民国肇造,国会成立,众议员林格兰、陈发檀、陈治安诸先生,先请示国父,并征得粤当局同意,发起建省运动,获得海内外同乡热烈响应支持,经将案提出参众二院,列入议程,惜以二次革命失败,遂告停顿。”大势如此,民初的海南改省只枉有时运不济之叹了。

“二次革命”失败,非但终结了海南改省之事,而且由于讨袁军失败,更导致袁世凯的爪牙龙济光入粤。三年后龙济光又以督办矿务的名义“移驻”海南。所以,自此以后的几年内,海南面对的就是军阀龙济光的时代。

自邓铿海南弃职逃往香港后,继之而来的是龙济光的部将、钦州人陈世华。是年秋,琼崖设绥靖督办,以陈世华任之。海南民主革命先辈林文英,第二年就是死在陈世华的屠刀之下。

自1913年3月袁世凯上台,到1916年6月6日他在北京病逝,这三年多间,海南历史面对的是袁世凯时代。这时不只是海南先辈积极运动琼州改省,而且众多的琼崖革命志士追随孙中山,前赴后继,发起“讨袁之役”。

待袁世凯一命呜呼之后,延至1921年5月,孙中山开府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琼籍国会议员王斧及广东省议会议长郑里铎、江海防司令陈策等琼人,又发起设立琼崖改设行省筹备会,聘胡汉民、廖仲恺、吴铁城诸人为顾问。当时孙中山听取筹备情形,指示琼州改省可名为“广南省”。于是,海南改省运动,才又面临新的一轮勃兴。(文\\钟一)

谨以此文纪念海南建省廿周年

作者谨志

2008年11月16日责任编辑:吴文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