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智能可穿戴设备及其应用

智能可穿戴设备及其应用

智能可穿戴设备及其应用
智能可穿戴设备及其应用

.18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China Medical Device Information

专题?智慧医疗

Thematic Forum ? Medical Wisdom

智能可穿戴设备是一种可以穿在身上或贴近身体并能发送和传递信息的计算设备,它可以利用传感器、射频识别、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传感设备,接入移动互联网,实现人与物随时随地的信息交流。智能可穿戴设备分为生活健康、信息

咨询和体感控制类设备。其中,生活健康类的设备有运动、体侧腕带及智能手环;信息资讯类的设备包括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镜

;体感控制类的设

备包括Kinect 、Leap Motion 等体感控制器[1,2,3]

智能可穿戴设备及其应用

谢俊祥

1

张琳

2

1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20)

2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图书馆(北京 100089)

内容提要:智能可穿戴设备是可以直接作为配件穿戴在身上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在软件支持下感

知、记录、分析生命特征,极大的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随着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可穿戴设备与各类应用软件紧密结合,成为其新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从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种类、技术、市场发展、优势以及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智能可穿戴设备

发展史

种类

技术

临床应用

研发动向

The Review and Applications of Smart and Wearable Devices

XIE Jun-xiang

1

ZHANG Lin

2

1 Institute of Medical Information, CAM & PUMC (Beijing 100020)

2 China Youth University for Political Sciences, Library (Beijing 100089)

Abstract: Smart and wearable devices are the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the sport of the software, the smart and wearable devices can sense, record and analysis the constant, promoting the quality of our lif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sorts, technology, market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uture directions of smart and wearable devices.

Key words: smart and surgical robots, history, structure, technology, application

文章编号:1006-6586(2015)03-0018-06 中图分类号:TP21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5-02-25

0.

前言

1.

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种类

目前,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种类繁多,按照不

同的分类方式,可以规划出不同的类型

[4]

智慧医疗?专题Medical Wisdom ? 

Thematic Forum

1.1 应用功能

1.1.1 人体健康、运动追踪类

Nike+系列产品和应用(Fuelband)、Jawbone Up、叮咚手环、GlassUp、Fitbit Flex。以上智能可穿戴设备,主要通过传感装置对用户的运动情

况和健康状况做出记录和评估,大部分需要与智

能终端设备进行链接显示数据。

1.1.2 综合智能终端类

Google Glass等。这些综合智能终端类设备

也需要与手机相连,可是功能更加强大,独立性

更强,未来将成为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主导产品。

1.1.3 智能手机辅助类

Pebble等,这些智能手机辅助类可穿戴设备

作为其他移动设备的功能补充,一方面必须与智

能手机等设备配合使用,另一方面可以简化智能

手机的操作。

1.2 佩戴位置

按照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佩戴位置进行分类,

虽然分类方法缺乏依据,但是其分类方法相对简

单、界限清晰。主要有手(臂)环类:主要以一系列运动记录手环、臂环为主;手表类:Pebble 等辅助类智能设备;眼镜类:主要是以Google Glass等为主的新型智能终端;智能服装类:主要由Geek开发,几乎没有正式发布的产品,例如可以通过转化太阳能为电子设备充电的比基尼、

靴子等。

1.3 已发布智能可穿戴设备[5,6,7]

1.3.1 Google Glass&微软眼镜

Google Glass内置GPS、动作传感器、摄像头等,可以指路、好友互动、拍照和拍摄视频,

并与Google其他服务紧密集成,更是增加现实体

验感。

微软眼镜命名为“Monocle”,该智能眼镜可以在观看实况比赛过程中,为用户提供相关的数

据信息,增强现场体验感。

1.3.2 Nike+和iWatch

Nike+和iWatch为智能运动手环。Nike+是一系列可穿戴设备和应用,主要为用户提供运

动记录和数据分享等功能,产品包括:Nike+ SportWatch GPS、Nike+ Running应用程序、Nike+ SportBand等;iWatch所能实现的是简单的数据通信和中转。

1.3.3 小米智能鞋和Heapsylon

小米智能鞋是由小米公司推出,该智能鞋能

与小米手机连接在一起,不仅可以测算路线,还

可以测算出跑步时的心率等情况;Heapsylon则是可以测量跑步者的步数、步距、速度和消耗的卡

路里的智能袜子。

2.智能可穿戴设备相关技术

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发展离不开关键技术的支

持,这些技术可划分为感知层、个人服务层以及

后台服务层等[8,9],所涉及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语

音识别、眼球追踪、骨传导技术、低功耗互联技术、裸眼3D技术、高速互联网和云计算以及人体芯

片等[4]。

2.1 技术层次

2.1.1 感知层

通过各种类型感知设备获取人体相关信息,

交由数据预处理模块处理。预处理包括:A/D转换、标示、封装等。由于人体相关生理参数和运动状态密切相关,因此监测用户的生理参数、并且“知

道”用户处在何种运动状态下,可以区分人体是

由于剧烈运动引起的生理异常或疾病引起的病理

性生理异常,对准确判断用户的身体健康情况具

有重要意义。由此,感知层应包括生理参数传感

器、运动状态传感器。

2.1.2 个人服务层

个人服务层是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数据处理中

心,面向的人员是穿戴者,包括:生理信息诊断

模块、运动状态与危险动作识别模块、历史运动

状态与事件队列、决策模块、报警模块、人机交

.

19

China Medical Device Information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专题?智慧医疗

Thematic Forum? Medical Wisdom

互模块。生理和运动监测模块对应不同的分类器,

执行相应的分类算法,然后将该分类结果放入历

史运动状态与事件队列中。决策模块从该队列中

取出生理状态和运动状态进行判断。感知层和个

人服务层的处理单元之间连接用短距离通信方式,

如Blue Tooth、Zigbee;个人服务层和后台服务层之间的互联采用远距离通信技术,如WiFi、3G 或4G。

2.1.3 后台服务层

后台服务层是系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中心,

面向的人员主要有系统管理者和医生。功能单元

主要有系统管理模块、服务响应模块、数据存储

与分析模块。服务相应模块对多用户数据进行分

析、统计服务、个人用户的既定服务;系统管理模块对多个警报信息进行分类、识别、优先级处

理,以便用户能得到实时的救助;数据存储与分析模块负责为各个功能模块提供数据支持。

2.2 关键技术

2.2.1 语音识别

语音识别常见于一些移动操作系统、软件和

部分网站,智能可穿戴设备中的语音识别技术,

可以在输入上和人机交互时取代键盘和手写,真

正“解放人类的双手”,提高效率。

2.2.2 眼球追踪

眼球追踪技术早已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领域,尤其是心理学领域。眼球追踪技术在智能可穿戴

设备中的出现,将有可能催生出比触屏操作更“直观”,比语音操作更“快捷”的操作方法。

2.2.3 骨传导技术

骨传导技术一直以来是一项军用技术,通过

震动人类面部的骨骼来传递声音,是一种高效的

降噪技术。

2.2.4 低功耗互联技术

现已成功商用的蓝牙 4.0可以很好地解决智能可穿戴设备的能耗问题。蓝牙 4.0技术的应用,使得智能可穿戴设备成本更低、速度更快、距离

更远。

2.2.5 裸眼3D技术

裸眼3D摒弃了笨拙的3D眼镜,使得人们可以直接看到立体的画面。通过时差障壁技术、柱

状透镜技术和MLD技术,用户可以在液晶屏幕

上感受清晰的3D显示效果。

2.2.6 高速互联网和云计算

当宽带或移动互联网速度接近甚至超过硬盘

读写速度的时候,通过终端访问云数据就像读取

自己硬盘里的东西一样容易。较大运算量的任务

将在云端处理,再将处理结果发送到终端呈现在

用户眼前。这样可大大降低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成

本并减少它的体积。

2.2.7 人体芯片

人体芯片已经广泛应用于军事和医疗领域,

但目前因为体积和安全的原因,人体芯片技术未

能得到广泛应用。

3.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市场

3.1 智能可穿戴设备产业链

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产业服务链主要包括芯片、

传感器、屏幕、电池、设备厂商、系统平台以及

营销模式等方面[10],主要的参与者及相关品牌如

图1所示。

3.2 市场分析

中国是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新兴市场,2012年

市场规模为8.9亿元。随着智能手机和物联网技术的成熟,预测到2015年,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可达26.1亿元,2012年至2015年复合增长率为30.9%。从细分市场看,生活健康类可

穿戴设备最为热门,预计2012年至2015年复合增长率为33.5%;信息资讯类可穿戴设备虽然在2012年只有 2.8亿的市场规模,但随着谷歌眼镜

的发布将迎来市场爆发点,预计2012年至2015年复合增长率为47%。中国作为智能可穿戴设备

.

20中国医疗器械信息|China Medical Device Information

智慧医疗?专题

Medical Wisdom ? 

Thematic Forum

图1. 智能可穿戴计算设备产业链重要参与者

表1. 国内外主流健康大数据云服务平台

国际主流健康大数据云服务平台

平台名称平台简介支持平台

Google Fit Google Fit健康管理平台,用来收集用户健康数据。数据来源自可穿戴设备、健康追踪器以及健

康类应用。该服务和Google的云端服务紧密结合,通过开放API,允许这些数据被其他开发者

调用。

安卓、ios

Apple Health Kit Health Kit存储用户的健康数据和病例等,可与其他健康和健身App相链接,有助于监控健康状

况,还可与医疗机构和医生及时联系。还可以配合iPhone及Apple Watch一同使用。ios、Nike+

Microsoft Health Microsoft Health微软健康云服务,支持个人健康和健身数据的存储,并通过智能引擎将这些数

据转化为更有用的信息。微软还提供Microsoft Health连接到HealthVault的选择,可以安全地与

医院共享这些数据

ios、安卓、Windows

Phone、Jawbone

Sansung Digital Health 三星Digital Health健康解决方案能对智能机和可穿戴设备采集到的用户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并

给出相应的指导建议。数据将被保存在云端,可供用户随时查阅。Digital Health已有耐克、安

泰、斯坦福及加州大学等多家合作伙伴。

安卓、TIZEN

国内主流健康大数据云服务平台

平台名称平台简介支持平台

阿里健康云阿里健康云,将通过阿里健康云平台存储、计算作为数据支撑,为企业提供市场评估与决策、

销售网络优化、渠道治理与跟踪、供应链便捷管理等产品与服务。

安卓,ios

腾讯健康云腾讯健康云,将打造云端生态、通过开放连接终端用户的能力,将合作伙伴、腾讯云的客户和

最终用户连接在一起。

安卓,ios

百度健康云百度健康云,结合大数据服务,将数据分析服务提供给健康服务层的提供商,包括医院、健康

咨询机构、减肥机构、建设机构等,这些机构通过百度提供的数据对患者提供专业服务。

安卓,ios

春雨健康云春雨健康云,推出的HER(electronic health recorder),打通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与解读-数据干

预三个环节,提供数据服务给医生、医疗机构、医疗硬件和患者等。

安卓,ios

.

21

China Medical Device Information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专题?智慧医疗

Thematic Forum? Medical Wisdom

的重要市场之一,预计未来三年将实现35%的年复合增长率。从电子终端演进趋势上来看,智能

手机已经步入成熟期,厂商陷入了硬件参数比拼

之中,产品形态和功能并未有颠覆性的创新。而

作为新兴的智能可穿戴设备,为用户提供了更多

想象的空间,并且符合用户“高便携性”的需求,极可能成为下一代主流的电子终端产品[11,12]。3.3 国内外主流健康大数据云服务平台

国内外主流的健康大数据云服务平台及支持

系统包括Google Fit、Apple Health Kit、阿里健康云、腾讯健康云等[10],其主要内容如表1所示。

4.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

4.1 存在问题

尽管智能可穿戴设备被炒得火热,但是该领

域仍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相应的产业链、商业

模式等都没有成型[4,10]。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4.1.1 多为智能手机“配件”,独立性不强

大部分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大多是智能手机的

辅助工具,一部分是对智能手机功能的拓展,一

部分是对智能手机功能的平移。如小米智能手

环,仅仅是对智能手机部分功能的平移。通过蓝

牙连接后,小米手环可为用户提供闹钟叫醒、睡

眠测试、运动记录等功能,只是作为智能手机(安

卓系统)的辅助外设,失去了独立存在的必要性。

另一方面,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硬件设计、生产需

要对接多个合作伙伴和厂商,其整个过程市场及

其繁琐;同时由于智能可穿戴设备作为智能手机

的“配件”存在,需要和代工厂合作,内部审核

流程复杂,模具评审时间长,在一定程度上延长

了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研发周期。

4.1.2 功能尚不完善,专属应用较少

随着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

逐步形成了一个新的智能可穿戴设备的App市场,但目前智能可穿戴设备功能尚不完善,专属应用

较少。整个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呈现生态环境高

度碎片化。市场上的各种智能可穿戴设备,由于

各自运行的平台不同,使得开发商/研发者很难

开发出适应多种设备的应用软件。

4.1.3 以数据为中心,用户体验差

大部分的智能可穿戴设备,都强调以数据为

中心,实现与第三方数据的有效对接,主要集中在对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综合等,以期

为用户提供更多更可靠的数据和分析。但是由于

不同的健康大数据服务平台进行数据整合的方式、

标准各不相同,导致数据标准多样化,不同平台

间的数据不能互通,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人机交

互设计和用户体验。智能可穿戴设备功能应用于

用户的常规需求贴合度较低,不能满足用户对于

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期望。

4.1.4 电池技术亟待升级

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电池使用时间一直是影响

使用体验的重要问题。功耗、电池寿命都是阻碍

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发展的因素,但是新的电池

产品的研发及快速充电技术的研发进展缓慢,虽

然在电池研发领域已经有所突破,但是受限于成

本等问题,还未能大规模商用。

4.1.5 费用昂贵,渗透率低

在目前已经发布的智能可穿戴设备中,Google Glass为一流产品,但是其价格的高昂使

其不能被中低收入水平的用户接受。但是,随着

技术的进步,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价格将会出现一

定程度的下滑。

4.2 发展方向

虽然智能可穿戴设备存在以上诸多问题,但

是该领域的发展势头却不可阻挡[10,13]。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4.2.1 硬件

智能可穿戴设备未来硬件的发展方向主要

集中在电池和充电技术、屏幕和处理器三个方面。

在研究柔性薄膜电池技术、非接触式充电技术等

.

22中国医疗器械信息|China Medical Device Information

智慧医疗?专题Medical Wisdom ? 

Thematic Forum

的同时,提高智能可穿戴设备屏幕的曲度、柔韧

性和分辨率;并且研发低功耗处理器,使智能可

穿戴设备在实现人机交互的同时,更注重用户体验。

4.2.2 软件生态系统

随着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的蓬勃发展,智能

可穿戴设备的产品类型将呈现整合与细分并行的

发展趋势,不断整合新的应用和服务,力求为用户打造一体化的智能可穿戴体验;构建良好的软件生态系统,解决智能可穿戴设备领域的跨平台

的操作。

4.2.3 大数据及云服务

未来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将进一步整合传感器

采集的数据与云服务,同时整合第三方服务机构,为用户提供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定制化服务。

参考文献

[1] 郭琪、杨勇强.可穿戴智能设备发展浅析.经济生活文摘,2013(3):539-540.

[2] 黄蕊.智能可穿戴设备或将爆发式增长. 投资北京,51-53.

[3] 可穿戴式智能设备简析.

[4] 白玉新.可穿戴设备.2014-05-11.

[5] Jerry.智能可穿戴式设备的过去、现在及未来.

[6] 国内外智能可穿戴产品调研.

[7] 李靖.里斯:破局“可穿戴智能设备”.中外管理.88-89.

[8] 可穿戴技术.医疗器械前沿动态.2014(1):1-2.

[9] 刘思言.可穿戴智能设备市场和技术发展研究.现代电信科技.20-24.

[10] 易观智库.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专题研究报告2015.2015-01.

[11] Frost&Sullivan.2013年中国智能穿戴设备市场研究报告.

[12] 刘思言.可穿戴智能设备引领未来终端市场诸多关键技术仍待突破.世界电信.2013(12):38-42.

[13] 张洋.智能可穿戴设备的需求与机会.尚生活.2014(02):76.

[10] 江捍平, "美国卫生信息工作标准HL7——跨医疗卫生体系信息交换理论入门," 北京:科学出版社, pp. 127-129,

2005.

[11] Arden Syntax Work Group. Available: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e2398969.html,/index.php?title=Arden_Syntax_Work_Group

[12] M. Peleg, A. A. Boxwala, S. Tu, R. A. Greenes, E. H. Shortliffe, and V. L. Patel, "Handling expressiveness and

comprehensibility requirements in GLIF3," ed: IOS Press, 2001, pp. 241-245.

[13] L. Ohno-Machado, J. H. Gennari, S. N. Murphy, N. L. Jain, S. W. Tu, D. E. Oliver, et al., "The guideline interchange

format: a model for representing guidelines," vol. 5, ed: Am Med Inform Assoc, 1998, p. 357.

[14] M. Peleg, A. A. Boxwala, E. Bernstam, S. Tu, R. A. Greenes, and E. H. Shortliffe, "Sharable representation of clinical

guidelines in GLIF: relationship to the Arden syntax," vol. 34, ed: Elsevier, 2001, pp. 170-181.

[15] M. R. Daliri, "Automated diagnosis of Alzheimer disease using the scale-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s i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s," Journal of medical systems, vol. 36, pp. 995-1000, 2012.

[16] J. R. Campbell, S. W. Tu, J. G. M. PhD, J. I. Boyer, J. McClay, C. Parker, et al., "The sage guideline model: A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framework for encoding interoperable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vol. 9, p. 10, 2003.

[17] S. W. Tu, J. R. Campbell, J. Glasgow, M. A. Nyman, R. McClure, J. McClay, et al., "The SAGE Guideline Model:

achievements and overview," vol. 14, ed: Elsevier, 2007, pp. 589-598.

[18] S. W. Tu, J. R. Campbell, J. Glasgow, M. A. Nyman, R. McClure, J. McClay, et al., "The SAGE Guideline Model:

achievements and overview,"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Informatics Association, vol. 14, pp. 589-598, 2007.

[19] M. Pelega, J. Foxb, R. Greenesc, and S. Rafaelid, "Sharing guidelines knowledge: can the dream come true?."

[20] Y. Shahar, "The “Human Cli-Knowme” project: building a universal, formal, procedural and declarative clinical knowledge

base, for the automation of therapy and research," in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for Health-Care, ed: Springer, 2012, pp.

1-22.

[21] D. Isern and A. Moreno, "Computer-based execution of clinical guidelines: a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informatics, vol. 77, pp. 787-808, 2008.

(上接第5页)

.

23

China Medical Device Information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智能可穿戴设备及其应用

作者:谢俊祥, 张琳, XIE Jun-xiang, ZHANG Lin

作者单位:谢俊祥,XIE Jun-xiang(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20), 张琳,ZHANG Lin(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图书馆北京 100089)

刊名: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英文刊名:China Medical Device Information

年,卷(期):2015(3)

被引用次数:2次

参考文献(13条)

1.郭琪,杨勇强可穿戴智能设备发展浅析[期刊论文]-经济生活文摘(下半月) 2013(3)

2.黄蕊智能可穿戴设备或将爆发式增长[期刊论文]-投资北京 2014(3)

3.可穿戴式智能设备简析

4.白玉新可穿戴设备 2014

5.Jerry智能可穿戴式设备的过去、现在及未来

6.国内外智能可穿戴产品调研

7.李靖,张云里斯:破局“可穿戴智能设备”[期刊论文]-中外管理 2013(11)

8.可穿戴技术

9.刘思言可穿戴智能设备市场和技术发展研究[期刊论文]-现代电信科技 2014(6)

10.易观智库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专题研究报告2015 2015

11.Frost;Sullivan2013年中国智能穿戴设备市场研究报告

12.刘思言可穿戴智能设备引领未来终端市场诸多关键技术仍待突破[期刊论文]-世界电信 2013(12)

13.张洋智能可穿戴设备的需求与机会 2014(02)

引证文献(1条)

1.刘昕,聂桂平可穿戴智能设备市场和技术设计与发展[期刊论文]-工业设计 2015(7)

引用本文格式:谢俊祥.张琳.XIE Jun-xiang.ZHANG Lin智能可穿戴设备及其应用[期刊论文]-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5(3)

智能穿戴资料与上市公司汇总

智能穿戴资料与上市公司汇总 (2014-02-10 09:08:43) 转载▼ 标签: 鼓浪交易法 可穿戴 苹果计划明年发布iOS 8,主打移动健康和医疗 查看原图一启动事件: 在本周的UBS全球技术峰会上,微软副总裁Larson-Green暗示将于2014年推出可穿戴设备。根据Larson-Green的描述,该设备将可以通过传感器检测用户身体状况,例如在用户由于压力心率过高时提醒用户深呼吸。 二行业简介: 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称为“穿戴式智能设备”,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穿戴式技术在国际计算机学术界和工业界一直都备受关注,只不过由于造价成本高和技术复杂,很多相关设备仅仅停留在概念领域。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技术进步和高性能低功耗处理芯片的推出等,部分穿戴式设备已经从概念化走向商用化,新式穿戴式设备不断传出,谷歌、苹果、微软、索尼、奥林巴斯等诸多科技公司也都开始在这个全新领域的深入探索。

目前市场上已经进入商业化的多种智能穿戴产品包括:智能手表iwatch、智能情趣用品EFEELINK、智能手环、智能鞋、手套式手机:Glove One、充电靴:Orange Power Wellies、节拍手套:Beat Glove、社交牛仔裤:Social Denim、卫星导航鞋、Sixth Sense系统、谷歌眼镜 从其具体涉及的产业来划分,智能穿戴设备产业链可分为六大类: 一、续航类 对于穿戴设备来说,考虑到用户需要长时间随身携带,整体设备的体积与重量自然要求更加严格,而在设备中占相当体积比例的电池模块的轻巧程度也在此方面有着不同于以往的要求。此外由于穿戴式设备较传统设备的使用时间更长,电量的消耗程度虽然不及手持智能终端但其持续的续航能力要求却大大提高,另外作为随身携带的产品,用户自然不希望其闲置充电的时间过长或是充电的频率过于频繁,所以对能量密度的要求也甚于从前。 目前锂离子电池分为液态锂离子电池和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传统的方形和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均采用液态电解质,形状难以改变,体积也根据需要的设计进行改变,对于穿戴式设备至关重要。 000049 德赛电池: 德赛电池聚焦移动电源产业链,通过在大、中、小型移动电源方面全方位的积极部署,实现了业绩的高速增长。目前德赛电池已经实现了对国际一线消费电子客户苹果、三星、谷歌、亚马逊以及主流电子产品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超极本、穿戴式产品的全面布局。2013年8月在公司办的调研活动中领导层对外

智能可穿戴设备-资料

智能可穿戴设备 一、产品定义 “智能穿戴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手表、手环、眼镜、服饰等。 广义的智能穿戴设备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赖智能手机实现完整或者部分的功能(例如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等),以及只专注于某一类应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设备(如智能手机)配合使用(如各类进行体征监测的智能手环、智能首饰等)。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用户需求的变迁,可穿戴式智能设备的形态与应用热点也在不断变化。 二、产品类别 1.按产品形态分: ?头戴:眼镜和头盔 ?手戴:手表和手环 ?衣服类:外衣、内衣和鞋类 2.按产品功能分: ?人体健康、运动追踪类:Nike+系列产品和应用(Fuelband)、Jawbone Up、叮咚手环、GlassUp、Fitbit Flex。以上这些可穿戴设备,主要通过传感装置对用户的运动情况和健康 状况做出记录和评估,大部分需要与智能终端设备进行链接显示数据。

?综合智能终端类:Google Glass等。这些设备虽然也需要与手机相连,可是功能更加强大,独立性更强。未来将成为可穿戴设备的主导产品。 ?智能手机辅助类:Pebble等。这些可穿戴设备作为其它移动设备的功能补充,一方面必须与智能手机等设备配合使用,另一方面可以简化智能手机的操作。 3.按技术角度分: ?高端产品:智能手表、眼镜和头戴式可视设备。特点是内置通用OS、多媒体和连接性 ?不间断工作应用:智能手表和运动跟踪器。特点是内置RTOS、连接性和信号处理 ?专业市场:健康医疗、健身和时尚类型的产品。特点是小型和连接性 三、智能可穿戴设备组成及工作原理 穿戴设备是一个典型嵌入式系统。嵌入式处理器(MCU或MPU)+传感器+射频。基于ARM Cortex M3的MCU 是穿戴设备主流处理器,蓝牙4.0(BLE) 是主要采用的无线协议技术

可穿戴设备调研报告

可穿戴设备调研报告 学院:微电子学院 专业: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班级:集电13-1 姓名:张翼翔 学号:90 时间: 引言: 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

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可穿戴设备将会对我们的生活、感知带来很大的转变。 本文将对可穿戴设备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现有产品的局限性,指出未来改进的空间及可能发展的方向。 正文: ○1技术发展与演进历程 早在1922年,发明家H. Day就曾和一顶被改成收音机的礼帽合影过,而1930年8月号的美国杂志《现代力学》也曾发表过类似的故事,一位德国工程师也曾创造过一顶硬草帽样式的“帽型收音机”。 发明家Victor T. Hoeflich 1949年3月推出了天外来客般的“帽型收音机”。因为这种帽子上的收音机以电子管技术为依托,所以Hoeflich便使两根电子管和一支环形天线成为了该产品的显著特征,而调频旋钮则安装在两根电子管中间。帽子上的收音机能戴在头部,用电池低电压供电,电池则由用户放在自己口袋里携带。虽然“帽型收音机”在开始时反响甚好,但这种待遇却并未持续。它的失败主要还是基于技术限制,这种帽子只有两个电子管,而家用收音机

则有五六个,后者运转得更好。另外,上世纪30年代末,更高级的FM调频无线电格式在美国得以使用,但“帽型收音机”只能接受AM频率信号。而且环形天线也是有方向性的,用户只要转头,信号就会丢失。 这种“帽型收音机”大概可以称作可穿戴设备的雏形。(以上信息来自于可穿戴设备网) 在上世纪60到70年代,一些发明家制作出了一些最早的可穿戴设备,来增加在赌桌旁的胜率。从那之后,可穿戴技术的研发还维持在较小的规模。而有些相关人士决定将这一技术的起始时间定在1975年,也就是Hamilton Watch推出Pulsar计算器手表的那一年。但在这之后可穿戴设备的发展仍无太大进步。直到新千年之后,可穿戴设备技术才开始了迅猛发展。 1961年:可穿戴计算机 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教授Edward Thorp在他第二版的赌博指南《Beat the Dealer》当中写道,他成功地使用自己制作的可穿戴计算机在轮盘赌当中作了弊。Thorp和联合开发者Claude Shannon发现,自己的设备在赌局当中可以为佩带者带来44%的优势。 1972年:George 为了在二十一点当中取得优势。Keith Taft发明了一款用脚指

适合可穿戴设备的图形处理器发展现状 和发展趋势

Open Journal of Circuits and Systems 电路与系统, 2015, 4(3), 47-54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15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e2398969.html,/journal/ojc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e2398969.html,/10.12677/ojcs.2015.43007 State of the Art and Development of Wearable Computer Graphics Processing Unit Jiye Jiao1, Tao Li2, Huimin Du2, Jungang Han1 1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Xi’an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Xi’an Shaanxi 2School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Xi’an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Xi’an Shaanxi Email: jiaojiye@https://www.wendangku.net/doc/ae2398969.html, Received: Aug. 19th, 2015; accepted: Sep. 3rd, 2015; published: Sep. 14th, 2015 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e2398969.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Emerging wearable computer has tremendous potential applications, and the use of GPU render-ing rich, intuitive and highly interactive human-machine interface is the core technology for many wearable applications. This survey of wearable graphics processor describes the current state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the field, analyzes the trend of GPU for wearable device, and gives key technologies of GPU implementations for wearable computer. Keywords GPU, Wearable Computer, Low Area, Low Power, Data Secure 适合可穿戴设备的图形处理器发展现状 和发展趋势 焦继业1,李涛2,杜慧敏2,韩俊刚1 1西安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陕西西安 2西安邮电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Email: jiaojiye@https://www.wendangku.net/doc/ae2398969.html, 收稿日期:2015年8月19日;录用日期:2015年9月3日;发布日期:2015年9月14日

人机交互 《可穿戴设备》 论文解读

可穿戴设备介绍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年级:2013级(3班) 姓名:贾辰 完成日期:2015年12月17日 指导教师:邝劲荺老师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引言: (3) 正文: (3) (1)骨传导交互技术 (3) (2)眼动跟踪交互技术 (4) (3)AR/MR交互技术 (4) (4)语音交互技术 (4) (5)体感交互技术 (4) (6)触觉交互技术 (5) (7)脑波交互技术 (5) 结论: (5) 参考文献: (6) 摘要: 可穿戴设备设备,通俗地理解就是一种可穿戴的便携式计算设备,具有微型化、可携带、体积小、移动性强等特点。因此在人机交互方面与一般的计算设备,或者说智能设备不同,是一种人机直接无缝、充分连接的交互方式,其主要特点包括单(双)手释放、语音交互、感知增强、触觉交互、意识交互等。 关键词: 便携,计算设备,交互

引言: 可穿戴设备(Weatable device)源于简单的计步器,它最初只是功能单一的电子产品。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不断深入,类似计步器的产品纷纷与手 机及移动互联网应用联系在一起,一下子激活了这些“古老”产品的活力。随 着可穿戴在身上的电子产品越来越多,一个新名词————可穿戴设备,和它 代表的产品一样迅速流行并走红。它不仅是一种硬件装置,更能通过软件支持 以及数据交互和互联网应用来实现强大的功能。 正文: 可穿戴设备(Wearable Devices)是指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 智能化配置的设备,将各类传感、识别、连接和云服务等技术综合嵌入到人们 的眼镜、戒指、手表、手环、服饰及鞋袜等日常穿戴的设备中,来实现用户五 感能力拓展、生活管家、社交娱乐、健康监测等功能,设备一般外形较为美观 时尚且易于佩戴、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以及拥有专用的应用程序和功能等特点。 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5年版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现状调研与发 展趋势分析报告》显示,得益于4G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以及传感器等相关技术日趋成熟,可穿戴设备已经由概念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2013年是可穿 戴设备的起步年,从上游元器件供应到下游终端产品推出,受到市场极大的关 注和热议。而在2014年CES上,各大厂商都将穿戴式产品视为全年布局的重中之重,从宣传攻势到产品发布,公司种类与规模跨度的分散与丰富促成了穿戴 式产品的多样性,无论在产品的终端形态和穿戴方式,还是在产品的应用效能 和实际用途方面都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预示着可穿戴设备行业爆发在即。 可穿戴设备是未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而当下主流的交互设备有如下几个方面: (1)骨传导交互技术 骨传导交互技术主要是一种针对于声音的交互技术,将声音信号通过振动 颅骨,不通过外耳和中耳而直接传输到内耳的一种技术。骨传导振动并不直接 刺激听觉神经,但它激起的耳蜗内基底膜的振动却和空气传导声音的作用完全 相同,只是灵敏度较低而已。 骨传导技术通常由两部分构成,一般分为骨传导输入设备和骨传导输出设备。骨传导输入设备,是指采用骨传导技术接收说话人说话时产生的骨振信号,并传递到远端或者录音设备。骨传导输出设备,是指将传递来的音频电信号转 换为骨振信号,并通过颅骨将振动传递到人内耳的设备。

可穿戴设备趋势报告

可穿戴设备趋势报告 正当智能手机领域表现白热化的分庭抗礼之势时,可穿戴设备浪潮犹如春夜的细雨一般,迅速弥漫了整个移动互联网市场。 自从去年4月Google Glass发布以来,移动可穿戴设备概念成为了市场中的焦点。有人甚至认为可穿戴设备将代替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设备潮流,进一步智能化、简便化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一时间,产业链中个各方都准备进军可穿戴设备领域,五花八门的新概念、新产品,让我们有些目不暇接。 当前出现的可穿戴设备有什么?应该如何区分?可穿戴设备的局限与发展趋势又是什么?今天,猎云网就带您全面梳理相关可穿戴设备的问题。 一、种类的划分 当前,可穿带设备的种类繁多,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能够规划出不同的类型。以下为猎云网提供两分类方式: ①按照应用功能划分: ·人体健康、运动追踪类:Nike+系列产品和应用(Fuelband)、Jawbone Up、叮咚手环、GlassUp、Fitbit Flex。以上这些可穿戴设备,主要通过传感装置对用户的运动情况和健康状况做出记录和评估,绝大部分需要与智能终端设备实行链接显示数据。 ·综合智能终端类:Google Glass等。这些设备虽然也需要与手机相连,不过功能更增强大,独立性更强。未来将成为可穿戴设备的主导产品。 ·智能手机辅助类:Pebble等。这些可穿戴设备作为其它移动设备的功能补充,一方面必须与智能手机等设备配合使用,另一方面能够简化智能手机的操作。 ②按照佩戴位置划分:这种分类方法虽然缺乏依据,但是分类方法相对简单、界限清晰。·手(臂)环类:主要以一系列运动记录手环、臂环为主。 ·手表类:Pebble等辅助类智能设备。 ·眼镜类:主要是以Google Glass等为主的新型智能终端。 ·智能服装类:主要由Geek开发,几乎没有正式发布的产品。例如,能够通过转化太阳能为电子设备充电的比基尼、靴子等。 以下是猎云网根据媒体公开报道的资料,总结的各种可穿戴设备(包括已经发布的、暂时未发布以及各种谣传)

穿戴式智能设备

穿戴式智能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

产品特点编辑 可穿戴式设备应当具备最重要的两个特点:一是可长期穿戴,二是智能化。可穿戴式设备必须是延 续性地穿戴在人体上,并能够带来增强用户体验的效果。这种设备需要有先进的电路系统,无线联网并且 起码具有一个低水平的独立处理能力。[11]如通过手机蓝牙传输信号 应用领域编辑 穿戴式智能设备时代的来临意味着人的智能化延伸,通过这些设备,人可以更好的感知外部与自身的信息,能够在计算机、网络甚至其它人的辅助下更为高效率的处理信息,能够实现更为无缝的交流。应用领域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自我量化与体外进化。 在自我量化领域,最为常见的即为两大应用细分领域,一是运动健身户外领域,另一个即是医疗保健领域。在前者,主要的参与厂商是专业运动户外厂商及一些新创公司,以轻量化的手表、手环、配饰为主要形式,实现运动或户外数据如心率、步频、气压、潜水深度、海拔等指标的监测、分析与服务。代表厂商如Suunto、Nike、Adidas、Fitbit、Jawbone以及咕咚等。而后者,主要的参与厂商是医疗便携设备厂商,以专业化方案提供血压、心率等医疗体征的检测与处理,形式较为多样,包括医疗背心、腰带、植入式芯片等,代表厂商如BodyTel、First Warning、Nuubo、Philips等。

在体外进化领域,这类可穿戴式智能设备能够协助用户实现信息感知与处理能力的提升,其应用领域极为广阔,从休闲娱乐、信息交流到行业应用,用户均能通过拥有多样化的传感、处理、连接、显示功能的可穿戴式设备来实现自身技能的增强或创新。主要的参与者为高科技厂商中的创新者以及学术机构,产品形态以全功能的智能手表、眼镜等形态为主,不用依赖于智能手机或其它外部设备即可实现与用户的交互。代表者如Google、Apple以及麻省理工学院等。[1]

分析可穿戴设备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分析可穿戴设备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近年来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为3.1亿台,比之前增长16.7%,市场规模庞大。而随着消费升级及AI、VR、AR等技术的逐渐普及,可穿戴设备已从过去的单一功能迈向多功能,同时具有更加便携、实用等特点。智能可穿戴设备在医疗保健、导航、社交网络、商务和媒体等许多领域有众多可开发应用,并能通过不同场景的应用给未来生活带来改变。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可穿戴产品形态各异,主要包括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意念控制、健康穿戴、体感控制、物品追踪等。其中,医疗卫生、信息娱乐、运动健康是热点;产品功能方面,互联(NFC、Wifi、蓝牙、无线)、人机接口(语音、体感)、传感(骨传感、人脸识别、地理定位、各类传感器)是该类产品必不可少的功能。 智能可穿戴设备包括智能手表、智能手环、3D眼镜等,其中,智能手表是炙手可热的数码产品,可将手表内置智能化系统、搭载智能手机系统而连接于网络而实现多功能,能同步手机中的电话、短信、邮件、照片、音乐等。智能化系统由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行业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汇集而成的针对某一个方面的应用智能集合。随着市场对于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的需求增加,传感器、光纤通信、触控面板等领域将收益,也将带动稀有金属铟、锗、镓等品种消费增长。 可穿戴设备发展极具潜力。技术的迭代和商业上的可能性正在超越人们的想象,其功能从运动监测到短信和电话提醒,从玩游戏、在线教育到畅游互联网,可穿戴设备越来越让人们感受到科技的魅力。而Wi-Fi、智能蓝牙、NFC和GPS这些成熟技术,高效的无线连接设计也降低了可穿戴设备在处理能力和电量等方面的需求。专业人士对各类可穿戴设备近几年的增长做了预测,其中智能手表、运动手环、可穿戴医疗智能设备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而智能眼镜、智能衣服等也呈增长态势。 发展趋势 智能穿戴的目的是探索一种全新的人机交互方式,通过智能设备穿戴在人体之上这种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专属的、个性化的服务。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低功耗芯片、柔性电

可穿戴设备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可穿戴设备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实施方案

可穿戴设备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统计显示,2017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为3.1亿台,比2016年增长16.7%,市场规模达到305亿美元。而随着消费升级及AI、VR、AR等技术的逐渐普及,可穿戴设备已从过去的单一功能迈向多功能,同时具有更加便携、实用等特点。智能可穿戴设备在医疗保健、导航、社交网络、商务和媒体等许多领域有众多可开发应用,并能通过不同场景的应用给未来生活带来改变。 该可穿戴设备项目计划总投资14695.2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2277.9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3.55%;流动资金2417.3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6.45%。 达产年营业收入20926.00万元,总成本费用16197.09万元,税金及附加280.67万元,利润总额4728.91万元,利税总额5661.84万元,税后净利润3546.68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115.16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32.18%,投资利税率38.53%,投资回报率24.13%,全部投资回收期5.64年,提供就业职位323个。 本报告所涉及到的项目承办单位近几年来经营业绩指标,是以国家法定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财务审计报告》为准,其数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均由公司聘请的审计机构负责;公司财务部门相应人员负责提供近几年

来既成的财务信息,确保财务数据必须同时具备真实性和合法性,如有弄虚作假等行为导致的后果,由公司财务部门相关人员承担直接法律责任;报告编制人员只是根据报告内容所需,对相关数据承做物理性参照引用,因此,不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

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研究报告

2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市场综述 2.1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定义 智能可穿戴设备是综合运用各类识别、传感技术、云服务等交互及存储技术实现用户交互、生活娱乐、人体监测等功能的智能设备。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按照应用领域可以划分为医疗与保健、健身与健康、工业与军事及信息娱乐等。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功能覆盖健康管理、运动测量、社交互动、休闲游戏、影音娱乐等诸多领域。 2.2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分类 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按照产品形态可分为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头盔等。可穿戴设备通过连接互联网,同时与各类软件应用相结合,使用户能够感知和监测自身与周边环境的状况。 2.2.1智能手环 智能手环是拥有时尚属性的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手环具有计步、测量距离、记录睡眠情况等功能。因其时尚的设计和智能属性,智能手环在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的普及率较高。但由于智能手环市场技术门槛较低,智能手环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部分产品功能性有待提高。 2.2.2智能眼镜 智能眼镜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是利用移动通讯网络实现无线网络接入的智能硬件设备。中国智能眼镜可通过语音或动作操控完成添加日程、地图导航、视频通话等功能。目前智能眼镜在工业领域的应用较广泛,智能眼镜可以利用实时交互的功能减少人力支出,保护一线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例如在生产巡检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利用智能眼镜进行设备识别、确保设备的操作工作的开展,并通过智能眼镜将后台的设备参数、检修记录等信息展现给现

场运检人员,通过智能眼镜的录像和拍照功能对作业流程进行全面记录。目前,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技术的突破是提高智能眼镜发展性能的关键,基于行业较好的发展前景,同时为扩大智能眼镜的市场规模,技术困局亟待解决。 2.2.3智能手表 智能手表利用内置智能化系统连接网络实现其功能。智能手表可以同步手机中的电话、短信、邮件、照片和音乐。同时智能手表还可以通过内嵌的传感器监测穿戴者的脉搏、心跳,以及准确追踪人体消耗的能量变化。目前,中国智能手表市场发展较快,但产品受电池续航能力的影响,导致部分用户消费体验较差。 2.3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市场规模 据沙利文数据统计,2014年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的市场规模仅有65.2亿元(见图 2-1),得益于政策环境、经济环境、及社会环境的支持,中国智能可穿戴行业得以快速发展。2018年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的市场规模增长至304.1亿元,2014年-2018年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的年复合增长率为47.0%。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居民的购买力逐渐增强。良好的经济环境推动了中国智能可穿戴产品的普及,助力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的发展。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的技术水平持续提高,元器件、操作系统及开发平台等技术的发展为行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可穿戴设备的发展现状与分析

海南大学 现代测控与控制技术大作业报告 题目: 可穿戴设备的发展现状与分析 姓名:车京运 专业班级:电子信息工程一班 指导老师:王磊老师 完成日期:年月日

目录 摘要……………………………………………………………………一、可穿戴设备现状………………………………………………… 、可穿戴设备定义……………………………………………… 、可穿戴设备典型应用分析…………………………………… 、可穿戴设备技术环境………………………………………… () 芯片技术………………………………………………… () 传感器技术……………………………………………… () 技术………………………………………………… () 人机交互技术………………………………………… () 云计算技术和大数据…………………………………… () 专利技术………………………………………………… 、可穿戴设备崛起……………………………………………… 二、可穿戴设备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三、可穿戴设备应对措施……………………………………………… 四、可穿戴设备对幼儿、老人等刚需群体的前景………………… 五、未来的趋势……………………………………………………… 六、结语………………………………………………………………参考文献………………………………………………………………现代测控测温实验……………………………………………………

可穿戴设备的发展现状与分析 车京运 (电子信息工程一班) 摘要:随着科技与业的发展,国内外掀起了可穿戴设备科技潮。如今,不同形态的可穿戴设备已从各个方面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同时,随着市场上的可穿戴设备越来越多,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该论文首先介绍可穿戴设备发展现状和技术环境,接着介绍其面临的问题,进而分析可采用的发展对策,最后就可穿戴设备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字:可穿戴设备现状发展趋势技术存在问题

可穿戴设备的传感器技术

基于传感器技术在可穿戴设备中的应用研究 (机械工程学院机械三班张志忠 89) 摘要:可穿戴设备是一种可以安装在人、动物和物品上,并能感知、传递和处理信息的计算设备,传感器是可穿戴设备的核心器件,可穿戴设备中的传感器是人类感官的延伸,增强了人类“第六感”功能。随着生物科技的发展,以及传感器小微型化与智能化方向的发展,可穿戴设备也许将会进化成植入人体的智能设备。 传感器简介 传感器(英文名称:transducer/sensor)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 传感器的特点包括:微型化、数字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系统化、网络化。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传感器的存在和发展,让物体有了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感官,让物体慢慢变得活了起来。通常根据其基本感知功能分为热敏元件、光敏元件、气敏元件、力敏元件、磁敏元件、湿敏元件、声敏元件、放射线敏感元件、色敏元件和味敏元件等十大类。 可穿戴等智能终端设备应用 2013年是可穿戴设备元年,谷歌、三星、苹果、微软等科技界的佼佼者都有计划或已推出可穿戴设备。“互联网女皇”玛丽?米克尔也在《互联网报告2013版》中强调了可穿戴设备的增长潜力,认为这是下一个热门领域。目前上市的可穿戴设备五花八门,从智能眼镜到智能手表,从智能服装到智能鞋子,从高尔夫手套到拳击手套,但都和传感器技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回顾信息技术发展历程,人类经历了计算时代、通讯时代,当前正步入“感知时代”,以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为代表的智能终端促使传感器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 随着传感器集成性,功能性和智能化的提升,可穿戴设备已经不仅仅局限在人体的具体部位,而是在向全身布局,使其除了信息交互和通信,更具有了医疗意义,甚至具备了外部环境,建筑等数据的收集,监控和传输服务。 可穿戴设备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以血糖、血压和心率监测为代表的医疗领域,以运动监测为代表的保健领域,以信息娱乐为代表的消费领域,以数据采集和显示为代表的工业和军事领域。IMS研究指出,保健和医疗领域的可穿戴设备占据今年60%市场份额,未来的份额可能会进一步提升。 可穿戴设备中的传感器分类 可穿戴设备中的传感器根据功能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发展

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发展 停一停,回头看看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发展 社稷师杨 2013-09-23 10:22 1条评论 分享 标签:智能设备可穿戴 在医疗、军亊、科研、矿业、救援抢险等领域,使用者在必须特定的情形下携带一些必要的设备以维持平稳的环境戒进行操作。工业设计师将这些设备设计成服装的一部分戒一种特殊的服装以解决便携性的问题,从而解放双手,提高效率。这些设备被统称为“可穿戴设备”。 而可穿戴“智能”设备毫无疑问才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多了“智能”两个字又有什么不同呢?这意味着这些设备不仅可以感叐和反应,更能记忆和思维。是在以往功能性设备基础上的巨大跨越。所以,可穿戴智能设备可以被定义为:经过便携化设计,具有独立智能操作系统的人机交互计算设备。 历史发展 以计算机为首的计算设备在提高运算速度的同时,也在身材上逐渐缩小。科技界的发展遵循着一个著名的定律——摩尔定律:当价格不发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换言之,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个月翻两倍以上。

早在数年之前,苹果公司巫经制造出一个轰劢一时的产品——iPodNano6——体积近似一小块巧克力一样的音乐播放器。用户使用的时候可以将它夹在衣服上的仸何一个位置,除了音乐它几乎不产生仸何存在感。除此之外,苹果公司还向人们展示了另一种佩戴方式,即通过特制的腕带,将它戴在手腕上,成为一块手表。 但是这样一款产品却并不能称为可穿戴“智能设备”,因为在本质上这款iPod 没有装载仸何智能操作系统,也不能自主对外互联,功能也局限于影音娱乐。它是一台在可穿戴性能上有大胆创新并成功实践的功能型设备。 当下还未批量上市就巫经名声大噪的Google Glass则是一款不折不扣的“可穿戴智能设备”。谷歌眼镜的关键部分是位于右侧镜架上的摄像头、麦克风和微型计算机。当消费者戴上它,来消息了,提示就在你眼前弹出,通过眼球跟踪技术,视觉焦点对准相关图标就能弹开内容;接下来语音识别技术将把你说出的回复转换成文字信息,确认后发出即可。路上遇见了美景,只需说一声“拍照”,高清照片就会被保存下来,所见即所得。诸如此类各种应用都可以便捷完成,省去了从口袋里掏出手机,滑劢解锁,找到点开应用图标再进行操作的一系列步骤。另一款被寄予厚望的可穿戴智能设备则是苹果公司的iWatch。因为苹果公司强力的保密制度,外界除了知道苹果公司即将推出这样一款产品外,其他的信息几乎一无所知。不过比较靠谱的猜想是通过一个类似手表的设备,用户可以轻松地不自巪的iPhone戒iPad进行交互。同样也是致力于让人们改掉“掏出手机刷微博”的习惯,转而培养一种更高效的使用方式。 相关技术 支持可穿戴智能设备发展的,是一项又一项创新的技术,以下列出几项巫经实现戒即将实现的关键技术,这些技术将在可穿戴智能设备改发世界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一语音识别

智能可穿戴设备及其应用

.18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China Medical Device Information 专题?智慧医疗 Thematic Forum ? Medical Wisdom 智能可穿戴设备是一种可以穿在身上或贴近身体并能发送和传递信息的计算设备,它可以利用传感器、射频识别、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传感设备,接入移动互联网,实现人与物随时随地的信息交流。智能可穿戴设备分为生活健康、信息 咨询和体感控制类设备。其中,生活健康类的设备有运动、体侧腕带及智能手环;信息资讯类的设备包括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镜 ;体感控制类的设 备包括Kinect 、Leap Motion 等体感控制器[1,2,3] 。 智能可穿戴设备及其应用 谢俊祥 1 张琳 2 1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20) 2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图书馆(北京 100089) 内容提要:智能可穿戴设备是可以直接作为配件穿戴在身上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在软件支持下感 知、记录、分析生命特征,极大的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随着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可穿戴设备与各类应用软件紧密结合,成为其新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从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种类、技术、市场发展、优势以及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智能可穿戴设备 发展史 种类 技术 临床应用 研发动向 The Review and Applications of Smart and Wearable Devices XIE Jun-xiang 1 ZHANG Lin 2 1 Institute of Medical Information, CAM & PUMC (Beijing 100020) 2 China Youth University for Political Sciences, Library (Beijing 100089) Abstract: Smart and wearable devices are the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the sport of the software, the smart and wearable devices can sense, record and analysis the constant, promoting the quality of our lif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sorts, technology, market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uture directions of smart and wearable devices. Key words: smart and surgical robots, history, structure, technology, application 文章编号:1006-6586(2015)03-0018-06 中图分类号:TP21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5-02-25 0. 前言 1. 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种类 目前,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种类繁多,按照不 同的分类方式,可以规划出不同的类型 [4] 。

可穿戴设备项目计划书

可穿戴设备项目 计划书 投资分析/实施方案

可穿戴设备项目计划书 统计显示,2017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为3.1亿台,比2016年增长16.7%,市场规模达到305亿美元。而随着消费升级及AI、VR、AR等技术的逐渐普及,可穿戴设备已从过去的单一功能迈向多功能,同时具有更加便携、实用等特点。智能可穿戴设备在医疗保健、导航、社交网络、商务和媒体等许多领域有众多可开发应用,并能通过不同场景的应用给未来生活带来改变。 该可穿戴设备项目计划总投资8675.33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6762.8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7.95%;流动资金1912.5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2.05%。 达产年营业收入13480.00万元,总成本费用10191.87万元,税金及附加149.99万元,利润总额3288.13万元,利税总额3891.66万元,税后净利润2466.10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425.56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37.90%,投资利税率44.86%,投资回报率28.43%,全部投资回收期5.02年,提供就业职位184个。 本报告所涉及到的项目承办单位近几年来经营业绩指标,是以国家法定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财务审计报告》为准,其数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均由公司聘请的审计机构负责;公司财务部门相应人员负责提供近几年

来既成的财务信息,确保财务数据必须同时具备真实性和合法性,如有弄虚作假等行为导致的后果,由公司财务部门相关人员承担直接法律责任;报告编制人员只是根据报告内容所需,对相关数据承做物理性参照引用,因此,不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

可穿戴设备项目计划书目录 第一章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一、项目申报单位概况 二、项目概况 第二章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一、发展规划分析 二、产业政策分析 三、行业准入分析 第三章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一、资源开发方案。 二、资源利用方案 三、资源节约措施 第四章节能方案分析 一、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二、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三、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第五章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 一、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

121 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 专题研究报告2015(简版)

本产品保密并受到版权法保护 Confidential and Protected by Copyright Laws 易观国际旗下 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专题研究报告2015(简版) 易观智库 2015年1月

目录 1 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产业环境分析 智能可穿戴设备领域的价值所在 智能可穿戴式设备 2 3 4 5 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认知度调查 6 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前景展望及趋势 智能可穿戴设备厂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移动互联网行业新机遇-智能可穿戴设备

可穿戴设备发布时间轴1975-2015 ?Hamiltom Watch 推 出Pulsar 计算器手表 ?Sony 推出Walkman 卡带随身听 ?卡西欧推出能存储信息的Databank 手表CD-40 ?Reflection 开发出Private Eye 头戴式显示屏 ?Megellan 推出消费级手持GPS 设备 ?Olivetti 推出可追踪用户LBS 的胸章 ?哥伦比亚大学开发出KARMA 增强现实系统 史蒂夫曼恩开发出记录生活的可穿戴无线摄像头 ?RIM 推出RIM859双向寻呼机 全球首款蓝 牙耳机发货 ?耐克和苹果联合推出了Nike+iPod ?苹果发布iPhone ?Fitbit 成立 ?2007年 Nike+iPod 运动 装备登录中国,运动数字化产品首次进入中国普通消费者视野 Brother 推出AirScounter 虚拟视网膜显示器 咕咚网推出首款健康追踪器 Jawbone 推 出可防水的 Up 智能腕带 ?Sony 发布 SmartWatch1代 ?Pebble 发布 PebbleWatch ?Google 发布Project Glass 计划 ?Google 发布AndroidWear ? Google 发布云健康管理平台Google Fit ?圆形MOTO360发售 ?Apple 发布Health Kit 平台,公布AppleWatch ?Apple 正式推出第三方应用开发平台WatchKit ?微软发布Microsoft Health 和Microsoft Hand ?三星发布健康监控手环Galaxy Gear fit ?及预装Tizen OS 的智能手表在中国大陆上市 ? 小米手环发布,销量超过100万 ?果壳电子发布圆形智能手表GEAK Watch ?AppleWatch 正式发售 ?LV 等奢侈品品牌、知名手表品牌Tag Heuer 等将陆续进入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 ?Fitbit 成为首家上市的可穿戴公司 ?Nokia 进入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 ?智能可穿戴市场进一步细分 互联网时代 移动互联网时代 物联网时代 ?全球首款蓝牙耳机发货 1975 1979 1984 1989 1990 1993 1994 1999 2000 2006 2008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 2007 ?果壳电子发布智能手表GEAK Watch 1、手环、智能戒指 ?中兴、腾讯、百度、小米均表示将进入可穿戴设备领域 ?三星发布Galaxy Gear 智能手表 ?日产发布驾驶员专用Nismo 智能手表 ?奇虎360发布360儿童卫士手环 2009 ?咕咚网成立 ?Fitbit 发布首款可穿戴产品

可穿戴式智能设备

可穿戴式智能设备

可穿戴式智能设备-简介 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称为“穿戴 式智能设备”,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 穿戴式技术在国际计算机学术界和工业界一直都备受关注,只不过由于造价成本 高和技术复杂,很多相关设备仅仅停留在概念领域。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技术进步和高性能低功耗处理芯片的推出等,部分穿戴 式设备已经从概念化走向商用化,新式穿戴式设备不断传出,谷歌、苹果、微软、索尼、奥林巴斯等诸多科技公司也都开始在这个全新领域进行深入探索。

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称为“穿戴式智能设备”,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 穿戴式技术在国际计算机学术界和工业界一直都备受关注,只不过由于造价成本高和技术复杂,很多相关设备仅仅停留在概念领域。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技术进步和高性能低功耗处理芯片的推出等步和高性能低功耗处理芯片的推出等,部分穿戴式设备已经从概念化走向商用化,新式穿戴式设备不断传出,谷歌苹微软索奥林斯等歌、苹果、微软、索尼、奥林巴斯等诸多科技公司也都开始在这个全新领域进行深入探索。智能手表

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称为“穿戴式智能设备”,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 穿戴式技术在国际计算机学术界和工业界一直都备受关注,只不过由于造价成本高和技术复杂,很多相关设备仅仅停留在概念领域。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技术进步和高性能低功耗处理芯片的推出等步和高性能低功耗处理芯片的推出等,部分穿戴式设备已经从概念化走向商用化,新式穿戴式设备不断传出,谷歌苹微软索奥林斯等歌、苹果、微软、索尼、奥林巴斯等诸多科技公司也都开始在这个全新领域进行深入探索。智能手环

可穿戴设备项目合作方案

可穿戴设备项目合作方案 投资分析/实施方案

可穿戴设备项目合作方案 IDC近日发布的《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2019年第三季度)》显示,该季度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达到2715万台,同比增长45.2%。其中基础可穿戴设备(不支持第三方应用的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为2097万台,同比增长38.2%,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为618万台,同比增长75.5%。该报告还预计,到2023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将接近2亿台。 该可穿戴设备项目计划总投资5756.9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133.8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1.81%;流动资金1623.1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8.19%。 达产年营业收入12815.00万元,总成本费用10046.83万元,税金及附加112.12万元,利润总额2768.17万元,利税总额3262.11万元,税后净利润2076.13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185.98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8.08%,投资利税率56.66%,投资回报率36.06%,全部投资回收期4.27年,提供就业职位237个。 坚持“三同时”原则,项目承办单位承办的项目,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建设项目有关消防、安全、卫生、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管理规定、规范,

积极做到: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确保各种有害物达标排放,尽量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综合利用水平。 ......

可穿戴设备项目合作方案目录 第一章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一、项目申报单位概况 二、项目概况 第二章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一、发展规划分析 二、产业政策分析 三、行业准入分析 第三章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一、资源开发方案。 二、资源利用方案 三、资源节约措施 第四章节能方案分析 一、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二、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三、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第五章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 一、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