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对领导权变理论的认识

对领导权变理论的认识

对领导权变理论的认识
对领导权变理论的认识

对领导权变理论的认识

领导权变理论主要包括:费德勒的权变理论、罗伯特·豪斯的路径- 目标理论、保罗·赫塞和布兰查德的情景领导理论。

一、费德勒的权变理论

图1 费德勒模型

费德勒提出的权变理论领导模型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权变理论,他认为,领导效能取决与下属相互作用的领导风格和情景对领导者的控制及影响程度之间的合理匹配。

(一)费德勒模型中的三种情景变量:

1、领导者与下属之间的相互关系:领导者得到被领导者用户和

支持的程度(下属对领导的喜爱、尊敬和信任的强弱)

2、任务结构:下属所从事的工作或任务的明确性

3、职位权力:组织赋予领导者正式地位所拥有的权利

(二)模型的架构

1、在非常有利情境(高度控制情境)下工作导向的领导的领导者

即能兼顾与部属关系和工作的要求,而比关系导向的领导者

更效能.

2、在中度有利情境(中度控制情境)下强调增进彼此关系的关系

导向领导,要比工作导向领导更占优势,而其领导效能也较高.

3、在非常不利的情境(低度控制情境)下工作导向的领导者效

能较佳.

(三)模型缺点

情景变量太过于复杂而难以得到有效评估,因此需要增加更多可以量化的变量来加以改进和弥补。

(四)总结

根据费德勒的观点,个人的领导风格反映了个人的人格特性,故而相对不变。所以费德勒认为提高领导的有效性只有两种途径:一是调换领导者以适应环境;二是改变环境以适应领导者。

二、路径-目标理论

罗伯特·豪斯的路径-目标理论认为,领导者的效率是可以能激励下级达成组织目标,并在工作中使下级得到满足来衡量,领导者可以而且应该根据不同的环境因素来调整自己的领导方式和作风。(一)环境因素

1、下属的特点(受教育程度、下属参与管理、承担责任的态

度、自身的独立自主性)

2、工作环境的特点(主要指工作本身的性质、正式组织、非

正式组织)

(二)路径-目标理论领导方式的分类

1、指令型领导方式:给下属明确的任务目标,明确职责,严密

监督,通过奖惩控制下属的行为。

2、支持型领导方式:对下属友好,平等对待,关心下属的生活

福利。

3、参与型领导方式:鼓励下属参与任务目标决策和解决具体问

题。

4、目标导向型领导方式:强调目标设置的重要性,领导者通

过为下属设置富有挑战性的目标和鼓励下属完成这些任来

管理下属。

(二)总结

路径-目标理论强调领导的有效性取决于领导行为、下属、任务之间的协调配合。其基本观点是:领导者的职责在于帮助其下属实现个人目标并确保这些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或群体目标相一致。

三、保罗·赫塞和布兰查德的情景领导理论

S3 S2

S4 S1

图三领导情境理论模型

保罗·赫塞和布兰查德的情景领导理论的核心就是必须根据员工状态确定与转换领导风格,领导者不仅要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领导风格,对相同的人也要根据他们的不同触景而采取不同的领导风格。

(一)理论的关键情景因素

下属的成熟度(工作成熟度和心理成熟度)

(二)四种领导风格

该理论提出任务行为和关系行为这两种领导维护,对两种维度进行细分化为高、低两个维度,在组合形成四种领导风格。

1、指导型领导风格(高任务、低关系)

2、推销型领导风格(高任务、高关系)

3、参与型领导风格(低任务、高关系)

4、授权型领导风格(低任务、低关系)

(三)模型解读

1、当下属成熟度为M1,即下属对于完成某一任务无能力,又不

情愿并无信心时,领导者可以采用指导型领导风格S1。

2、当下属成熟度为M2,下属缺乏能力,但却愿意或有信心从事

工作时,领导者可以采用推销型领导风格S2。

3、当下属成熟度为M3,有能力,但却不愿意或无信心从事工作,

领导者可以采用参与型领导风格S3。

4、当下属成熟度为M4,有能力,且愿意并有信心从事工作,领

导者可以采用授权型领导风格S4。

四、总结

领导权变理论已经成为主流的领导理论,所以它具有先进性,但它也有局限性。管理实践是种非常复杂的活动,用简单的

两维模型来说明,这样对管理活动的指导作用非常有限,因为在

实际活动中经常碰到非常规问题。再者,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

用地位低估了,管理活动本身就是以人为主体的。领导权变理论

还需要不断完善。

管理者情境与领导风格的对应菲德勒权变领导理论

管理者情境与领导风格的对应:菲德勒权变领导理论 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是动荡不安的。在政治上,民权运动对官僚体系造成了持续冲击;在经济上,石油危机使豪华轿车失去了廉价动力;在国际上,日本与德国的经济崛起对美国企业形成了严重威胁。这种局势,使变革的呼声充斥朝野。但是,变革什么?如何变革?向哪里变?却依然迷茫。动荡不安的外部环境,使一批学者开始抛弃那种寻找一种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思路。他们强调在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具体条件寻求不同的且适合于特定情境的管理模式、方案或方法,于是,产生了一种管理取决于所处环境状况的著名理论,即权变理论。所谓权变理论,就是寻求不同环境下的管理方式匹配关系。最浅显的表述就是:如果环境为A,那么X措施是恰当的;而如果环境是B,那么Y 措施是恰当的。美国学者菲德勒,就是这种权变理论的研究者之一。他把权变理论运用于领导模式研究。提出了权变领导模式(Contingency Leadership Model)。至今这一模式依然在有关研究中居于领先地位。 弗雷德.菲德勒(Fred E. Fiedler),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他早年就读于芝加哥大学,获博士学位。毕业后留在芝加哥大学任教。1951年,他移居伊利诺伊州,担任伊利诺伊大学心理学教授和群体效能实验室主任。1969年,菲德勒前往华盛顿大学,担任华盛顿大学心理学与管理学教授,同时兼任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和比利时鲁汉大学客座教授。菲德勒的理论成果主要反映在他的一百多篇论文和四部学术著作中,其中的代表性论文包括《让工作适应管理者》(1965)、《一种领导效能理论》(1967)、《领导效率的个性因素和环境因素》(1968)、《如何使领导更有效率:对老问题的新解答》(1972)、《领导方式训练和经验的效果:对一种权变模型的说明》(1972)、《权变模型—领导效用的新方向》(1974)、《领导游戏:人与环境的匹配》(1976),以及《领导方式与有效管理》(1974,与马丁?切默斯合著)等。其中发表于《哈佛商业评论》1965年9-10月号的《让工作适应管理者》,是菲德勒首次提出权变领导模式的论文,比较完整地展现了他的基本思想。领导风格和LPC问卷 领导是什么?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解释。但不管怎样解释,都离不开部下,没有部下,领导就什么都不是。领导风格的差异,其实质就是领导与部下的关系差异。用大棒驱使部下是一种风格,用胡萝卜诱导部下是另一种风格。在这两种风格之间,还可以细分出数量不等的中间类型。一般来说,动不动就挥舞着大棒的领导者,其行为多数带有专断性,目标指向也倾向于完成工作;而时不时拿出胡萝卜诱惑人的领导者,其行为多数带有参与性,目标指向也倾向于人际关系。所谓的独裁与民主、工作导向与关系导向,都是对领导风格的二分式归类。 显然,这种二分式归类有着简单化的嫌疑。现实中的领导,往往不是这种非黑即白的极端状态,而是处于两极之间的过渡状态。另外,这种二分式归类还忽略了相应的前提。例如,领导与部下是对立关系还是合作关系,这是不容忽视的本质前提。如果是对立关系,那么,领导者的行为宗旨是控制部下,拿起大棒是表现威严,拿起胡萝卜则是表现伪善。而如果是合作关系,那么,领导者的行为宗旨是激励部下,拿起大棒是为了工作,拿起胡萝卜是为了友好。不过,这些问题,已经有不少人进行了相应研究,所以不在菲德勒的关注范围之列。菲德勒关心的是,如何从实证的角度,对两种领导风格进行准确判断。

组织行为学领导案例分析

惠普公司前CEO卡莉·费奥瑞纳案例分析报告 一、案例简介 1999年7月,卡莉·费奥瑞纳正式加入惠普,出任惠普ceo。当时惠普市场收益低迷,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卡莉可谓受命于危难之际。在她出任ceo之后,采取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狂飙突进式改革举措,强调速度。事实上也帮助惠普走出了低迷,市场份额开始回升。 但是2002年,费奥瑞纳按照自己一贯的管理风格,独断专行,力排众议,在自己的一手推动下,惠普公司以190亿美元收购了康柏电脑,这一决定遭到了众多非议。然而,合并后的惠普表现不尽如人意:她预想的1+1>2并没有实现,反而小于2。市场占有率不断下滑,利润率未见提升。为提高在个人电脑市场上的占有率,惠普与戴尔等大打价格战,从而严重蚕食了公司利润。自2002年以来,惠普个人电脑业务的利润率只有1%。去年第四季度,在个人电脑市场上,惠普的占有率降至15%,戴尔则升至15.9%,惠普因此痛失个人电脑市场头把交椅宝座。此外,与康柏的合并没有推动惠普其他业务的发展。过去一年,IBM(美国商用机器公司)和戴尔在网络服务器市场上的占有率持续提高,而惠普的占有率则从28.7%降至26.6%。自2001年9月以来,惠普股价下跌了约15%,而其竞争对手戴尔的股价差不多翻了一番。于是女强人采取了裁员、革除和更换高管的措施企图挽回败局。但是非但不能取得效果,反而因强硬、固执、独断无情的领导风格得罪了不少人,在公司失去人心,怨声载道。在2005年2月9日,经过了一年多的会议裁决和卡莉的苦苦挣扎,无力挽回败局的卡莉终于还是在一片消极评论中被惠普辞退,从而结束了费奥瑞纳在惠普的5年半的职业生涯,也终结了硅谷的神话。 曾经的世界第一女ceo,女强人,可谓成也性格,败也性格。下面我将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范围局限内,简单分析一下惠普公司前女CEO卡莉?费奥瑞纳在惠普的职业生涯从辉煌走到被辞退的的原因。 二、案例分析 目前,从卡莉·费奥瑞纳的整个职业生涯来看,她是一位成功者,因为他是全明星级别的世界性女ceo,享誉世界;然而就其出任惠普ceo五年多时间的领导方式及结果是失败的典型案例。 1.特质理论和性格、气质的心理学理论解读卡莉?费奥瑞纳的个性特征。 事实上,卡莉的领导是维系在其非凡魅力之上的独揽大权、高度专权式的家长制作风,而惠普需要的是一个懂得经营现代企业的ceo,并非一个封建暴君。 在领导的特质理论中,也强调了魅力、热情、勇气、外倾性、责任心等共性来标榜领导,而这位女强人恰恰缺少了情绪智力这一特质,这也是她致命之处,这导致了她与下属关系的紧张并且怨声载道。

领导理论的意义及方法

题目:叙述课程讲述的领导理论。并且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你所在单位实际情况,谈谈领导理论的实际应用意义和应用方法。 引言 领导行为理论是研究领导有效性的理论,是管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影响领导有效性的因素以及如何提高领导的有效性是领导理论研究的核心。本文主要针对领导行为理论进行详细论述,以及根据所在单位的实际情况,讲述领导领导行为理论的实际应用意义和应用方法。 一. 领导行为理论的概述 领导行为理论是研究领导有效性的理论,是管理学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影响领导有效性的因素以及如何提高领导的有效性是领导理论研究的核心。 领导理论的研究成果可分为三个方面,即领导特性理论、领导行为理论和领导权变理论。由于领导特性理论忽视下属的需要、没有指明各种特性之间的相对重要性、缺乏对因与果的区分、忽视了情境因素,导致它在解释领导行为方面的不成功。 领导行为理论集中研究领导的工作作风采和行为对领导有效性的影响,主要研究成果包括:K.Lewin的三种领导方式理论、R.Likert的四种管理方式理论、领导四分图理论、管理方格理论、领导连续统一体理论等等,这些理论主要是从对人的关注和对生产的关心两个维度,以及上级的控制和下属参与的角度对领导行为进行分类,这些理论在确定领导行为类型与群体工作绩效之间的一致性关系上取得了有限的成功,主要的缺点是缺乏对影响成功与失败的情境因素的考虑。领导行为与领导的有效性之间的关系显然依赖于任务结构、领导成员关系、领导权威、下属的主导性需求等情境因素,领导权变理论弥补了这一缺陷,提出领导的有效性依赖于情境因素,并且情境因素可以被分离出来,它的研究成果包括菲德勒权变模型、情境领导理论、路径目标理论和领导者参与模型。但由于实践者很难确定领导成员关系、任务结构等权变变量,领导权变理论相对于实践者显得过于复杂和困难,使它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978年,Burns在对政治型领导人进行定性分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领导过程应包含交易型和变革型两种领导行为,这一分类为领导行为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1985年,Bass正式提出了交换型领导行为理论和变革型领导行为理论,它比以往理论采取更为实际的观点,是以一个“走在大街上的”普通人的眼光看待领导行为,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领导行为理论的意义和应用 领导行为理论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理论,学习领导行为理论不仅体现在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同事还体现在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的态度与认识上。 领导行为理论目的在于通过极大地提高领导人领导水平和领导艺术提高,来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一目标。现阶段中国的物质生产水平还较低,劳动者的生活还不富裕,要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就必须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所以,领导行为理论的作用就相当重要了。 中国正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的目标是实现四个现代化,

权变领导理论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 Fred Luthans. The Contingency Theory of Management: A Path Out Of the Jungle [J]. Business Horizons, Jun 1973, 16(3):67-73. M. Bennett. Testing Management Theories Culturally[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977, (62):578~581 Paul R. Lawrence & Jay W. Lorsch. Differentiation and Integration in Complex Organizations [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67, Jun, 1-47. 常改. 浅谈:领导理论的发展[J]. 改革与开放,2009,05:127. 陈寒松,张文玺. 权变管理在管理理论中的地位及演进[J]. 山东社会科学,2010,09:105-108. 陈亮,王保平. 试论四维度领导行为权变理论模型的建立——以过渡型社会为背景[J]. 生产力研究,2006,06:237-239. 郭宇立. 领导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10,09:47-48. 胡剑影,蒋勤峰,赵兰琪. 国外领导理论研究评述[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8,11:93-96. 姜凌燕. 领导理论的历史发展与演变[J]. 领导科学,2009,26:22-24. 李随成,樊相宇.领导理论的新进展[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1998,02:60-63. 潘旭明. 领导理论的演进及其对组织绩效的影响[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04:49-55. 苏若葵.关于权变领导理论与领导行为理论的进一步探讨[J].中国市场,2008,39:104-105. 孙利虎.从近代西方领导理论视角剖析领导行为[J].生产力研究,2012,11:166-168. 唐宗清. 权变领导论的基本思想、主要模式及对校长工作的启示[J]. 教育评论,2001,06:46-48. 王沛. 当代领导心理学的理论与研究述评[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3:86-92. 许欢,彭忠益. 试论现代西方领导理论的演进[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05:87-90. 阎德民,王西昆. 权变领导理论评介[J]. 领导科学,1988,06:19-21. 郑晓明.领导权变理论述评[J].应用心理学,1990,01:19-24. 周世建.论菲德勒有效领导的权变模式[J].理论学刊,1989,05:27-32. 朱昌远.权变领导论[J].领导科学,1988,03:28-30.

对领导权变理论的认识

对领导权变理论的认识 领导权变理论主要包括:费德勒的权变理论、罗伯特·豪斯的路径- 目标理论、保罗·赫塞和布兰查德的情景领导理论。 一、费德勒的权变理论 图1 费德勒模型 费德勒提出的权变理论领导模型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权变理论,他认为,领导效能取决与下属相互作用的领导风格和情景对领导者的控制及影响程度之间的合理匹配。 (一)费德勒模型中的三种情景变量: 1、领导者与下属之间的相互关系:领导者得到被领导者用户和 支持的程度(下属对领导的喜爱、尊敬和信任的强弱) 2、任务结构:下属所从事的工作或任务的明确性 3、职位权力:组织赋予领导者正式地位所拥有的权利 (二)模型的架构 1、在非常有利情境(高度控制情境)下工作导向的领导的领导者

即能兼顾与部属关系和工作的要求,而比关系导向的领导者 更效能. 2、在中度有利情境(中度控制情境)下强调增进彼此关系的关系 导向领导,要比工作导向领导更占优势,而其领导效能也较高. 3、在非常不利的情境(低度控制情境)下工作导向的领导者效 能较佳. (三)模型缺点 情景变量太过于复杂而难以得到有效评估,因此需要增加更多可以量化的变量来加以改进和弥补。 (四)总结 根据费德勒的观点,个人的领导风格反映了个人的人格特性,故而相对不变。所以费德勒认为提高领导的有效性只有两种途径:一是调换领导者以适应环境;二是改变环境以适应领导者。 二、路径-目标理论

罗伯特·豪斯的路径-目标理论认为,领导者的效率是可以能激励下级达成组织目标,并在工作中使下级得到满足来衡量,领导者可以而且应该根据不同的环境因素来调整自己的领导方式和作风。(一)环境因素 1、下属的特点(受教育程度、下属参与管理、承担责任的态 度、自身的独立自主性) 2、工作环境的特点(主要指工作本身的性质、正式组织、非 正式组织) (二)路径-目标理论领导方式的分类 1、指令型领导方式:给下属明确的任务目标,明确职责,严密 监督,通过奖惩控制下属的行为。 2、支持型领导方式:对下属友好,平等对待,关心下属的生活 福利。 3、参与型领导方式:鼓励下属参与任务目标决策和解决具体问 题。 4、目标导向型领导方式:强调目标设置的重要性,领导者通 过为下属设置富有挑战性的目标和鼓励下属完成这些任来 管理下属。 (二)总结 路径-目标理论强调领导的有效性取决于领导行为、下属、任务之间的协调配合。其基本观点是:领导者的职责在于帮助其下属实现个人目标并确保这些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或群体目标相一致。

领导权变理论

领导权变理论及其运用 摘要:介绍了领导理论的大致发展历程,并描述了领导权变理论的发展过程极其五种重要的权变模型,并应用领导权变理论进行了相关的案例分析。 关键词:领导权变理论 一.领导理论概述 领导理论是研究领导有效性的理论[1]。影响领导有效性的因素以及如提高领导的有效性是领导理论研究的核心.近半个世纪以来,领导理论是管理学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2].人们一般将领导理论的研究成果分为三个方面,即领导特质理论,领导行为理论,领导权变理论,按照时间的顺序,也有许多学者把这个三个方面分成先后的三个阶段。特质理论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比较流行,其研究之重点在于认定领导者的素质或个性特点,旨在分离出一种或几种领导者具备而非领导者不具备的特质。如Birs早期研究发现用于区别领导人和非领导人的79种特质等,但是而后研究者后来纷纷认定仅仅依靠特质并不能充分解释有效的领导,完全基于特质的解释忽视了领导者与下属的相互关系以及情景因素。因此,在20世纪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中叶,有关领导的研究集中在探讨领导者偏好的行为风格上,即领导行为理论,此时的研究者探讨的是有效的领导者在行为方面有什么独特之处。如艾奥瓦大学、俄亥俄州大学和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以及管理放个理论等。但是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人们越来越明确的认识到,领导成功与否比领导者特质和行为更为复杂,这使地人们开始注意情境因素在有效领导中的影响,权变领导理论就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的,权变领导理论把领导者个人特质、行为者行为及领导环境相互联系起来,从而创造了一套比较完善的领导理论体系,它综合了特质和行为理论,并且能够解释非常复杂的领导现象,并且具有相当强的实践指导作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实际领导工作者对领导理论的需要。 二.权变理论的发展过程 (一)费德勒模型 最早对领导权变理论做出理论性评价的人是心理学家费德勒。他于1962 年提出了第一个综合的权变模型,即费德勒的权变模型。该模型指出,有效的群体绩效取决于两个方面的恰当匹配:其一是与下属发生相互作用的领导者风格;其二是领导者能够控制和影响情境的程度[3]。该模型假设在不同的情境中总会有某种领导风格最为有效。

权变理论

一、概念 权变理论(Contingency Approach/Contingency Theory)又称应变理论、权变管理理论(Contingency theory of management) 二、权变理论发展综述 权变理论是20 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经验主义学派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管理理论。是西方组织管理学中以具体情况及具体对策的应变思想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管理理论。进入七十年代以来,权变理论在美国兴起,受到广泛的重视。权变理论的兴起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七十年代的美国,社会不安,经济动荡,政治骚动,达到空前的程度,石油危机对西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企业所处的环境很不确定。但以往的管理理论,如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等,主要侧重于研究加强企业内部组织的管理,而且以往的管理理论大多都在追求普遍适用的、最合理的模式与原则,而这些管理理论在解决企业面临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时又显得无能为力。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再相信管理会有一种最好的行事方式,而是必须随

机制宜地处理管理问题,于是形成一种管理取决于所处环境状况的理论,即权变理论,“权变”的意思就是权宜应变。 权变理论 权变理论认为,每个组织的内在要素和外在环境条件都各不相同,因而在管理活动中不存在适用于任何情景的原则和方法,即:在管理实践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发展变化随机应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普适的管理方法。成功管理的关键在于对组织内外状况的充分了解和有效的应变策略。权变理论以系统观点为理论依据,从系统观点来考虑问题,权变理论的出现意味着管理理论向实用主义方向发展前进了一步。该学派是从系统观点来考察问题的,它的理论核心就是通过组织的各子系统内部和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组织和它所处的环境之间的联系,来确定各种变数的关系类型和结构类型。它强调在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部条件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具体条件寻求不同的最合适的管理模式、方案或方法。其代表人物有卢桑斯、菲德勒、豪斯等人。权变理论的核心概念是指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管理模式。管理与其说是一门理论,更不如说是一门实操性非常强的技术;与其说它是一门科学,更不如说它是一

菲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

一:菲德勒的生平与著述 菲德勒是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权变领导理论的奠基人,是国际上公认的领导科学和管理绩效问题的研究权威。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毕业后一直致力于组织管理学,尤其是领导科学方面的研究。菲德勒著述颇丰,其较著名的著作有《领导效能论》,《领导效率的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如何使领导更有效率?对老问题的新解答》,《领导方式训练和经验的效果:对一种权变模型的说明》,《领导方式和管理效率》,《领导效能新论》等,菲德勒还获得了多项科学和职业荣誉。 二:菲德勒权变领导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时有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各种社会组织的兴衰严重地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而领导者的领导绩效也主要取决于环境条件。组织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领导者要取得良好的工作效绩,必须重视对环境的研究,此前,各种领导理论着重研究的是组织内部的人事和组织结构,很少涉及环境对组织及领导的影响,这些理论研究不能有效的帮助各种社会组织解决环境变化给他们及其领导者带来的困难。这就成了权变领导模式产生的一个重要时代背景。 此外,随着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人们很难辨别人与人之间的实际性差异,这时,如果不采取情境性的观点,不研究特定群体中的特定领导者的行为规范和生活价值观,就无法理解受多种因素影响的领导效率问题,这些因素也成为全变领导模式产生的重要因素。 三:菲德勒权变领导模式的理论渊源 菲德勒的权变理论也是在广泛吸收各种领导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创造的,他的权变领导模式是在吸收了特质论和行为论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0世纪以来,西方的领导科学研究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首先是领导者特制研究阶段,其研究的重点在于认定领导者的素质或特征,从而了解究竟何种人才适合充当,担任领导者。最早的人格特质理论主张一个成功的领导者是由于其具有非凡的人格特质,人们将这种理论称之为传统特质理论。其次是领导者行为研究阶段,随着现代科学,尤其是心理学发展,研究者们的研究旨趣在于描述领导者的行为或领导方式,了解一个领导人该做什么和如何做好。理论研究是第三个发展阶段,他认为,领导的特质比任何其他因素更能决定一个组织的成败。 菲德勒的权变领导模式还受到情境论的影响,他的“情景控制”与“情境论”的环境变量有很多相同之处。情境论极为重视组织结构和组织所处的环境条件,强调组织沟通系统和工作与设计任务。工作绩效是根据组织目标完成的客观情况进行评估的,人员的提升是依据其工作绩效而非人际关系的优劣。菲德勒对情景因素进行了划分,通过定量分析,得出了“情境控制”的标准尺度。

权变理论概述

权变理论之我见 领导权变理论中“权变”一词有“随具体情境而变”或“依具体情况而定的意思”。领导权变理论主要研究与领导行为有关的情境因素对领导效力的潜在影响。该理论认为,在不同的情境中,不同的领导行为有不同的效果,所以又被称为领导情境理论。 一、权变理论简述 (一)权变理论兴起的背景介绍 1、权变理论兴起的时间:20 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经验主义学派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管理理论。是西方组织管理学中以具体情况及具体对策的应变思想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管理理论。进入七十年代以来,权变理论在美国兴起,受到广泛的重视。 2、时代背景介绍:七十年代的美国,社会不安,经济动荡,政治骚动,达到空前的程度,石油危机对西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企业所处的环境很不确定。但以往的管理理论,如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等,主要侧重于研究加强企业内部组织的管理,而且以往的管理理论大多都在追求普遍适用的、最合理的模式与原则,而这些管理理论在解决企业面临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时又显得无能为力。 (二)权变理论的中心思想 1、企业组织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开放型的子系统,受环境的影响。因此,必须根据企业组织在社会大系统中的处境和作用,采取相应的组织管理措施,从而保持对环境的最佳适应。 2、组织的活动是在不断变动的条件下以反馈形式趋向组织目标的过程。因此,必须根据组织的近远期目标以及当时的条件,采取依势而行的管理方式。 3、管理的功效体现在管理活动和组织的各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因此,必须根据组织的各要素的关系类型及各要素与管理活动之间相互作用时的一定函数关系来确定不同的管理方式。 (三)制约权变理论的因素 ·组织规模; ·组织对于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组织资源与经营活动的差距; ·管理人员对员工先入为主的假想; ·战略; ·科技,等。 (四)权变理论的理论基础 ?超Y理论:1970年由美国约翰·莫尔斯(J.J.Morse)和杰伊·洛希(J.W.Lorscn) 根据“复杂人”的假定,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理论。 ?★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而且随着人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

领导权变理论与企业管理

领导权变理论与企业管理 当前,人性化治理在治理界风行一时,许多企业标榜自己是以人为本的企业,而且有的企业将“以人为本”写入了企业文化手册和企业战略规划当中。但是在轰轰烈烈的“以人为本”运动的背后,我们的企业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了吗? 然而,究竟什么样的治理才真正的人性化治理?人性化的治理具体体现在那些方面?面对这样的提问和置疑,大多数的企业家顾左右而言其它。 何谓人性化治理?指的就是一种在整个企业治理过程中充分注重员工人性要素,以充分发掘员工的潜能为己任,从而达到最佳经营效果的治理模式。在人性化治理的具体内容上,可以包含很多要素,如对人的尊重,充分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给人提供各种成长与发展机会,注重企业与个人的双赢战略,制订员工的生涯规划等等。但这其中最重要的是企业的治理人员首先要牢固树立起人性化治理的理念,明确怎样才能真正发掘出员工的潜能。 “人性化治理”是由现代行为科学演变出来的一种新的治理概念,对于这一概念的研究也便成为人性治理学。随着知识时代的来临,人作为知识、聪明的主体变得越来越重要,合理开发人的内在潜能已成为现代治理的重要课题。人性化治理——一种以围绕人的生活、工作习性展开研究、使治理更贴近人性,从而达到合理,有效地提升人的工作潜能和高工作效率的治理方法。 有人认为,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低效益的原因是股权结构和激励机制等内部机制所致,但我认为是外部机制不完善使然,这不仅因为三角结构是最符合理论要求的制度构架,还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我国虽然存在“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而且这种股权过分集中的结构确实存在着诸多弊端,比如,不利于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与各产权主体的期望目标相吻合,不利于中小个人股东权益的实现,不利于使公司在更大范围内接受股东的监督等等。但是“一股独大”问题的妥善解决只能依靠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府等外部机制的支持才能得以实现,甚至当前十分棘手的产权问题也是如此。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德国的公司治理结构同样是股权高度集中,据统计,64%的大企业有占控股地位的大股东。而从实际运作效果来看,德国公司历史上很少或几乎没有出现过重大恶性事件也没有明显觉察出德国公司相对于英美公司在决策效率上的差异。 Mark Roe教授认为,公司结构既可能股权分散,也可能股权集中。因此可以肯定,无论是美国的股权分散还是德日的股权集中,包括我国国有企业的“一股独大”都有其特定的历史的原因,可以说是经济、政治因素的必然。笔者认为,在我国国有企业“一股独大”的问题目前不可能从股权结构上予以根本解决的情况下,构建和完善与“一股独大”相适应的外部机制对于解决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问题更具现实性和紧迫性。 其次,我国国有企业在经理人员的薪酬问题上确实存在一些不足,但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重。一方面,国内对经理人员的薪酬的问题认识是不太符合实际情况的。我们现在谈高管人员报酬,往往言必称美国,讲的也主要是美国大型公司CEO报酬情况。可以说,这样的认识本身是相当片面的,实际上,美国之外的大型公司CEO们的报酬水平与美国同类公司的CEO们相比,差别是十分显著的。 再者,内部监管低效是外部监管不利的结果。毫无疑问,当没有外部监管的情况下,实施内部

领导权变理论分析

领导权变理论分析 领导权变理论认为每个领导者所处的组织都面临着不同的内在的功能环境以及外在的可变因素,因此领导过程中不存在适合每一种情境的决策指导方案。 一、费德勒模型 第一个综合的领导模型是由弗莱德费德勒提出来的,他认为影响一个领导者作出正确的领导决策的因素简单来讲有两个,一是领导者所处的决策情境,二是领导者的个人特质和行为风格能否与决策情境相匹配,一个领导活动能否成功进行,这是关键因素。费德勒认为能够影响领导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1.领导者与其成员之间的关系1。这历来就是一个值得探究的因素,领导者与下属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关系,溯源而上,我国古代的皇帝制就是典型的例子,伴君如伴虎,由此可见领导者通常是处于主导地位的,因为他可以决定被领导者的晋升,决定是否采纳被领导者的意见甚至是被领导者的去留。而下属此时处在一个较低的地位中,需要通过良好的表现来得到领导者的满意,所以在这样一个不平等的关系中,领导者与下属之间的互相作用会在极大程度上影响领导效果的产生。2.任务结构2。一般来说,在一个庞大的工作过程中,需要员工在工作内容方面严密的协调及链接,所以每个员工通过分配得到的工作任务内容必须是明确的。同时如果员工长期所处理的内容只是枯燥的例行公事,那么长时间过后,员工就会失去工作的激情,应付任务的程度反而会愈加增多,那么组织中就缺乏创造力。 3.领导者所处职位的固有权力。从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来看,领导者的职位权力在领导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职位权力象征着领导地位,标志了领导与下属的之间的关系,制约了下属的行为,显示出领导者的主体价值。 费德勒开发出“最难共事者问卷”的工具来确定领导个体的风格,主要让作答者找到一个最难共事者,然后根据所给的形容词来评估这个人,从而确定大众所能接受的领导风格,,根据LPC的问卷结果,确定了两种领导风格分别为任务导向型和关系导向型,任务导向型即这个人的LPC分数过低,不被大多数成员喜欢,说明他是以工作为主,而关系导向型则是这个人的LPC分数较高,他与组织成员的关系较为密切,比较在乎别人对他的看法,在注重工作的基础上,更加注意成员之间的关系处理情况。其次是确定情景,确定情景是依靠三个权变变量来 1领导学原理刘建军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2

菲德勒权变领导理论读后感

菲德勒权变领导理论读后感 菲德勒认为能够决定领导者领导效果的是环境条件,他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领导效果完全取决于环境条件是否有利。简单地概括,当环境条件非常有利或者非常不利的情况下,工作导向型的领导者容易取得成效;如果环境条件处于中等有利情况下,员工导向型的领导者容易取得成效。领导效果取决于环境条件,而影响环境条件的根本因素有三个,他据此得出三个最为重要的结论:第一,领导者与成员的关系。这是指下属对其领导人的信任、喜爱、忠诚和愿意追随的程度,以及领导者对下属的吸引力。通俗地说,就是上下级之间的关系,这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起决定作用。 第二,职位权力。即领导者所处职位的固有权力,其所处的职位能提供的权力和权威是否明确充分,在上级和整个组织中所得到的支持是否有力,对雇用、解雇、晋升和增加工资的影响程度大小。这一地位是由领导者对其下属的实有权力所决定的。假定一位部门经理有权聘用或开除本部门的员工,那么他在这个部门中就比上级经理的地位权力还要大,因为上级经理一般并不直接聘用或开除一个部门的员工。 第三,任务的具体化。这是指下属担任的工作任务的明确程度,指工作团体要完成的任务是否明确,有无含糊不清之处,其规范和程序化程度如何,是否能够让下属明确他所承担的任务的上下所属的关系。 根据这三种因素的情况,领导者与成员关系或好或差,任务具体化程度,职位权力或强或弱,菲德勒将领导者所处的环境条件从最有利到最不利,划分为八种不同的情境或类型。其中,三个条件齐备是最有利的环境,三个条件都缺少是最不利的环境,每个领导者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这是菲德勒理论核心的部分,这个理论给我们的启示还表现在另外一个方面:改变领导风格比改变环境条件要困难得多。按照菲德勒的说法,领导风格是很难改变的,这是一个基本的事实。但你可以调整环境条件,让环境条件适合领导者的风格。 菲德勒从领导风格入手,但是并没有局限在领导风格当中,他很明确地知道,没有什么固定的最优领导方式,任何领导形态均可能有效,关键是要与环境情景相适应,即应当根据领导者的个性及其面临的组织环境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领导方式。菲德勒指出,适用于任何环境的独一无二的最佳领导风格是不存在的,某种领导风格只能在一定的环境中才能获得最好的效果。任何领导形态均可能有效,其有效性完全取决于所处的环境是否适合。菲德勒的理论对其后的领导学和管理学的发展则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我们观察今天的领导成效给予了一个全新的角度。 局限:并非所有验证性案例研究都支持此结论;LPC打分法不够精确,带有一定任意性;未能提示LPC所反映的个性是怎样影响领导效果的。

菲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

菲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 菲德勒(1922——)是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权变理论的奠基人,是国际上公认的领导科学和管理绩效问题的研究权威,正如他本人所说,权变模式并不是全新的。他是在广泛吸收多种领导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开始创造的,菲德勒的权变领导模式是在吸收了特质论和行为论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权变理论学派是在70年代形成的一个管理学派,他们把企业看成一个受外界环境影响并且也对外界环境施加影响的开放系统,他们也认为管理中要根据企业所处的环境条件等的变化而相应地作改变。这开创了西方领导理论的一个新阶段,使以往盛行的领导形态学理论研究转向了领导动态学研究的新方向。在管理对象和管理目标保持不变而环境发生变化时,原有的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新的环境条件了,因此管理方式就要改变。当管理对象发生变化而其他的两个没有改变时,管理所施加影响和作用的接受者已经发生了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就很难达到预定的管理目标,因此管理方式也要改变。总之,在环境、管理对象和管理目标这三者之中的任何一个发生了变化,就要改变管理的方式和方法。菲德勒权变理论的思想核心就是:改变环境以改变领导的思想。一个组织的成功和失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管理人员的素质。如何寻找最佳的领导者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但是更重要的是如何改变环境以更好地发挥管理人员的才能。要求企业进行权变管理的因素有很多。首先,企业的环境进行着不断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的规模会变大或者变小,企业或者会进入到一个新的行业,或者也会退回到一个旧的行业,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员工的知识文化素养也在不断提高,竞争对手可能采取了一项新的举措,企业就要做出相应的调整等等,这些都要求企业要根据具体的不同的环境来进行管理。没有一成不变的管理,很多情况都在变化,管理方式也应该随着这些变化而改变。 菲德勒把领导人的特质研究与领导行为的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将其与情境分类联系起来研究领导的效果。他通过15年调查之后,提出:有效的领导行为,依赖于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相互影响的方式及情境给予领导者的控制和影响程度的一致性。 菲德勒认为,领导者的行为及其所要追求的目标具有多样性。这种多样性的存在,是由领导者之间在基本需求方面的差异决定的。因此,应当而且必须以此种需求结构来界定领导方式。这是菲德勒领导权变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所以,菲德勒将领导方式(领导型态)归纳为两类,即“员工导向型”领导方式和“工作导向型”领导方式。前一领导方式以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其主要需要,而以完成任务之需要为辅。后一领导方式则以完成任务为其主要需求,而以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之需求为辅。在这里,菲德勒将领导方式认定为领导者的一种人格特定,这种人格特质是一种具有持久性且不易改变之特征。菲德勒还设计出一种LPC 量表,用以鉴别不同的领导方式,并认为无论何种领导方式均有利弊,十全十美的领导方式是不存在的。 菲德勒不仅对领导方式作了分类,而且还对领导效能作了界定,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地探讨了如何使各种领导方式充分发挥其功能的问题。菲德勒认为,一个领导者,无论他采取何种领导方式,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获取最大的领导效能,要想取得理想的领导效能,必须使一定的领导方式和与之相适应的领导情势相配

(领导管理技能)领导科学基础答案

(领导管理技能)领导科学 基础答案

领导科学基础答案

[第1题](判断题)处于僵化阻碍阶段的领导者其领导行为必然会失败。 正确 错误 [第2题](多选题)领导者为达到不同的目的而采取的领导方式可以划分为三类:() 目标达成型 关心型 群体维持型 两者兼备型 [第3题](多选题)领导生态系统由以下几个方面共同构成:() 领导者 政治因素 被领导者 领导环境 [第4题](单选题)领导环境对领导主体的影响是主要的,因为() 决定了领导主体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影响着领导者的风格 被领导者只能被动地接受 [第5题](单选题)路径——目标理论是于1968年首先由()提出的() 戴文斯 爱特森 耶特曼 汉而瑞克 [第6题](多选题)亨利.法约尔认为所有大企业高级领导应具备的7个素质,共同的因素有()身体健康 有智慧 道德品质好 管理能力强 [第7题](单选题)领导权变理论的贡献一是它使领导具有更强的艺术化色彩;二是() 它使对领导的判断不再局限于道德标准 它使领导具有更高的管理水平 它使领导具有更大的影响力 它使领导具有更好的道德修养 [第8题](多选题)雷定的四种领导方式其中包括:() 献身型 关心型 离心型 协商型 [第9题](判断题)菲德勒的领导理论属于领导特质理论。 正确 错误 [第10题](单选题)领导活动的内容包括引导、指挥、组织、协调、控制与() 教育 管理 学习 执行 [第11题](单选题)人格权威则与领导者的()密切相关。() 自身素质 家庭背景 管理水平 道德修养 [第12题](判断题)人格性权威带动的是被领导者自觉服从和主动追随。 正确 错误

权变管理理论的应用

浅谈菲德勒的权变管理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分工的深入,管理愈来愈呈出现复杂化的趋势,各种管理理论与方法层出不穷,应用环境千差万别。特别在中国加入WTO后,外国企业的大举进入使得国内企业的发展空间受到了挤压,同时又面临着失去本土竞争力的危险,中国企业也在纷纷寻找走出去的路径和模式。菲德勒提出的“权变管理理论“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通过分析菲德勒的权变管理理论,使企业管理者树立权变管理意识,掌握权变管理方法,解决管理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 一、菲德勒的权变管理理论 20 世纪60 年代以后, 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技术和产品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 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生产的社会化程度空前提高。社会需求、市场需求和用户需求的变化越来越快, 外部环境的变化更加捉摸不定。为适应这种企业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复杂化, 权变理论应运而生。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菲德勒。弗雷德?菲德勒是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和管理专家,他从1951年起由管理学和实证环境分析两方面研究领导学,提出了“权变领导理论”,开创了西方领导学理论的一个新阶段,使以往盛行的领导形态学理论研究转向了领导动态学研究的新轨道,菲德勒的理论对以后领导学和管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他在1965年9-10日号(第43卷第5期)哈佛商务评论杂志上的《让工作适合管理者》是菲德勒第一篇系统阐述领导理论的论文。他认为,管理中并不存在什么通用的最好方法, 相反, 管理者必须明确每一情境中的各种变数,了解这些变数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 掌握原因和结果的复杂关系, 从而针对不同情况而作灵活的变通。此外, 管理者还要能够归纳出管理中的情景究竟是由哪些因素所组成, 它们又有多少种存在状态, 又有多少种不同管理方法。这一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对现代企业管理具有重大的影响和指导意义。 菲德勒权变理论的思想核心就是,改变环境以改变领导的思想。一个组织的成功和失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管理人员的素质。如何寻找最佳的领导者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但是更重要的是如何改变环境以更好地发挥管理人员的才能。要求企业进行权变管理的因素有很多。首先,企业的环境进行着不断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的规模会变大或者变小,企业或者会进入到一个新的行业,或者也会退回到一个旧的行业,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员工的知识文化素养也在不断提高,竞争对手可能采取了一项新的举措,企业就要做出相应的调整等等,这些都要求企业要根据具体的不同的环境来进行管理。没有一成不变的管理,很多情况都在变化,管理方式也应该随着这些变化而改变。“权变管理”的思想打破了传统企业管理中所提倡的普遍性管理原理。“没有最好的,只有适合的”就是权变管理的核心思想。这种理论开创了西方领导学理论的一个新阶段,使以往盛行的领导形态学理论研究转向了领导动态学研究的新轨道,对以后的管理思想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权变管理认为并不存在一种适用于各种情况的普适的管理原则和方法,管理者只能依据各种具体的情况行事。管理人员的任务就是研究组织外部的经营环境和内部的各种因素,弄清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势,从而决定采用哪些适宜的管理模式和方法。 二、权变管理理论在企业中的运用 1.管理者只有了解和掌握了“权变”的特征,才能在企业中更好的加以应用 菲德勒首先从管理风格入手进行研究,他定义的管理是指一种人际关系,是指某一个人指挥、协调和监督其他人完成一项共同的任务。特别是在所谓“交互影响的工作群体”中这一

权变理论案例分析

权变理论案例分析——刘成耀的领导方式刘成耀在从西部的一所财经大学拿到会计专业的学士学位后,到一家大型的会计师事务所的贵阳办事处工作,由此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9年后,他成了该事务所的一名最年轻的合伙人。事务所执行委员会发现了他的领导潜能和进取心,遂指派他到遵义开办了一个新的办事处。其最主要的工作是审计,这要求员工具有高度的判断力和自我控制力。他主张员工之间要以名字直接称呼,并鼓励下属参与决策制定。 不久后刘成耀又被安排到乌鲁木齐办事处当主管。他采取了他在贵阳遵义工作时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样的管理方式。他上任后,更换了几乎全部25名员工,并制定了短期的和长期的客户开发计划。为了确保有足够数量的员工来处理预期扩增的业务,很快,办事处有了约40名员工。 但在贵州成功的管理方式并没有在乌鲁木齐取得成效,办事处在一年时间内就丢掉了最好的两个客户。刘成耀马上意识到办事处的人员过多了,因此决定解聘前一年刚招进来的12名员工,以减少开支。 他相信挫折只是暂时性的,因而仍继续采取他的策略。在此后的几个月时间里又招聘了6名员工,以适应预期增加的工作量,但预期中的新业务并没有接来,所以又重新削减了员工队伍,13名员工离开了乌鲁木奇办事处。 伴随着这两次裁员,留下来的员工感到工作没有保障,并开始怀疑刘成耀的领导能力。事务所的执行委员会了解到这一问题后,将刘成耀调到昆明办事处,在那里,他的领导方式显示出很好的效果。 这个案例运用了领导的权变理论,领导权变理论提出领导的有效性依赖于情境因素,并且情境因素可以被分离出来。刘成耀在两处领导显现出不一样的效果,是因为跟他所处的环境因素有关系。而他失败的原因在于没有一个特定的管理模式可以在两处套,在所谓“因地制宜”,在乌鲁木齐(一半以上是其他民族人)没有采取相适应本地区的、适应于招聘的人员的一些性格特征,比较不容易获得成功。掌握并运用随机制宜领导理论,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大一些。

(领导管理技能)领导权变理论

领导权变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领导权变理论是继领导者行为研究之后发展起来的领导学理论。这一理论的出现,标志着现代西方领导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本世纪以来,西方领导学研究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首先是领导者特质研究阶段,其研究之重点在于认定领导者的素质或特性,从而了解究竟何种人才适合充任领导者,如早期一些领导学家研究发现用于区别领导人和非领导人的79种特质等;其次为领导者行为研究阶段,其研究旨趣在于描述领导者行为或领导方式,即了解作为一个领导者应该做些什么以及如何做好,如卢因的三种领导风格理论,布莱克和穆顿的管理方格图等;第三,是领导的权变理论研究阶段,其研究目的在于探究领导方式与团体组织效能之关系。 权变理论在其出现后即以它特有的魅力而使以往的领导理论黯然失色。 首先,权变理论统合了领导现象的复杂性。领导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社会现象。一种领导现象的出现,不仅是领导者本人的行为结果,而且还有赖于周围的领导环境。领导者特质研究和领导者行为研究皆以领导者为出发点,而以领导者个人之内在素质或行为来探究领导现象,程度不同地忽略了与领导现象相关的领导环境的重要作用,忽略了被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的作用。领导是一种动态的群体过程或社会关系,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交互影响是领导过程之本质。在领导过程中,领导者是发生影响作用的主体,被领导者是被影响的客体。没有被影响的客体,发生影响作用的主体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据,若忽略对被领导者的研究,便难于了解领导现象之全貌,因而有偏颇之嫌。权变领导理论研究把领导者个人特质、行为者行为及领导环境相互联系起来,从而创造了一套比较完善的领导理论体系。 其次,权变理论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它为人们提供了一套有效的领导方法。领导者特质研究重点在于分析领导者应具备的各种特质,以此作为选拔领导者的依据,而没有涉猎领导方法之领域。领导者行为研究虽已涉足领导方法领域,但其研究旨趣是企图从众多的成功领导者的行为中概括出一套理论的、固定不变的和放之四海皆适用的领导方式。而权变领导理论则以领导者个人特质、领导者行为及领导环境交互影响来解释领导现象,否认有任何固定不变、普遍适用的领导方式的存在,认为任何领导方式在与环境作适当搭配下,均可能成为最有效能的领导方式,因此它没有提出有关最佳领导方式之主张,而代之以领导方式与情境搭配之模式。 第三,权变领导理论更切合实际领导工作者的需要,由于领导本身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社会现象,加之研究者的观点和研究方法的不同,不论是领导者特质研究还是领导者行为之研究,所得研究结果都矛盾丛生,使实际领导工作者有无所适从之叹。由于权变领导理论以统合之方式和权变之观点解释了领导现象的复杂性,吸收了前人的有益研究成果,从而为人们提供了研究领导现象的新途径和提高领导效能的新方法,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领导理论与领导实际的距离,满足了实际领导工作者对领导理论的需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