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若干关系的辩证思考

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若干关系的辩证思考

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若干关系的辩证思考
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若干关系的辩证思考

社会科学研究 2005151

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若干关系的辩证思考

贾松青

1摘要2

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应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统一,按照舆论统放适度的原则,

以/一0(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导/多0

(多样化的社会意识),以/多0促/一0,

/一0

/多0共生,/一0/多0共荣。应坚持阶级性与普世性相统一,既要正视意识形态斗争的客观现实,坚守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也要认识到,人民内部矛盾是现阶段意识形态领域的主要矛盾,民主的方法是解决意识形态领域矛盾的主要方法,/以人为本0是主流意识形态的核心价值之一;既要承认意识形态的阶级性,也要承认意识形态的普世性,充分尊重和努力扩大普世价值,以维护世界和平并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谐与稳定。应坚持批判性与包容性相统一,正确把握批判与包容、继承与创新的内在逻辑关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体,以民族传统文化为根,以西方文化为用,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化,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西方文化的本土化,建设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

1关键词2

主流意识形态;主导性与多样性;阶级性与普世性;批判性与包容性

1中图分类号2D 0-0

1文献标识码2A

1文章编号21000-4769(2005)05-0027-08

1作者简介2

贾松青,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四川成都 610071。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意识形态的主导性与多样性、阶级性与普世性、批判性与包容性之间的关系,是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中几个带全局性、原则性的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拟就这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准确把握/统0与/放0,坚持主导性和多样性相统一

从古至今,舆论事关天下治乱、社会兴衰、政权安危,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功能,因此历代执政者都非常重视舆论的掌

控。而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执政者掌控舆论的做法大相径庭,其社会政治效果也就迥然相异。纵观历史,秦王朝在扫平诸侯、一统天下之后,焚书坑儒,愚弄黔首,以吏为师,不施仁义,以致二世而亡。环视当代,苏共在相当长时间内实行文化禁锢,强制舆论一律,教条主义盛行,思想保守僵化,严重阻滞了社会发展;其后又从一个极端跳向另一个极端,完全放弃舆论控制,致使资产阶级思潮泛滥成灾,马列主义湮没不彰,加之其他政治经济因素,结果在内外敌对势力的夹击下,一个拥有88年历史、1500万党员的大党一朝解散,党亡政息,国家解体。与苏共败亡

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们党自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牢牢掌握舆论的主导权,坚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统一思想中解放思想,从而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文化空前繁荣,社会长期稳定。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舆论统之过紧,必然窒息社会发展的生机和活力,即使能维持政权于一时,却绝难保江山于久远,其结局不是在沉默中逐渐衰亡,就是在沉默中火山爆发。反之,舆论放之过松,则会邪说蜂起,众口铄金,人心涣散,引发社会动荡,政权不稳。唯有舆论统放适度,宽严不误,才能促进社会发展,维护国家稳定。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推进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必须立足中国国情,总结历史经验,既不能搞思想禁锢,独存马列,拒斥百家,也不能搞自由泛滥,放任异端,贬损马列;而是要坚持马列主导与百家争鸣相结合,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相协调。实行这一原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需要,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

毋庸置疑,/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0112任何社会、任何国家,都有其主流意识形态。主流意识形态构成一个社会思想文化的中枢和支柱,构成一个民族精神信仰的基础和载体,它是引导人们行动的风标,是支撑社会的稳定器。在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流意识形态既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也就必然同时在整个意识形态领域居于指导地位,并且这种指导地位是一元化的。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指导地位具有双重涵义:其一是主流意识形态只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能搞指导思想多元化,否则主流意识形态就不再姓/社0;其二是整个意识形态领域只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也不能搞指导思想多元化,否则整个意识形态就会陷于群龙无首的混乱状态。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成为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思想,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人类思想史上最具科学性、革命性和影响力的伟大学说,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成功地指导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不断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如果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会导致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坍塌和整个意识形态失序,就会引起人心混乱和社会动荡,就会断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丧失党的执政地位。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咬定青山不放松0,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毫不含糊,毫不动摇。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关键在于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仅要靠行政组织来支持,靠新闻媒体来帮衬,更重要的是靠自身的理论魅力。思想的地位最终取决于思想本身的力量。一百多年前,马克思主义起于青萍之末,被视为欧洲共产主义的幽灵,而终成巨响雄风,震撼世界,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真理,总是能够追随历史的足迹,与时俱进,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进入21世纪,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国际政治风云变幻莫测,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问题层出不穷,在这种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更要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的说服力、感召力、凝聚力和穿透力,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蓬勃的生机和旺盛的生命力。

发展马克思主义,要以理论创新为动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0理论创新就是马克思主义永葆蓬勃生机、无穷魅力的源头活水。我们要树立超越意识,勇于放弃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某些不合时宜的观点,让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实践的洪流中不断自我修正和自我发展。要树立开放意识,让马克思主义在与世界上各种重要思潮的对话竞争中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不断补充和丰富自己。要树立时代意识,立足中国国情,紧跟世界进步潮流,把握当代社会发展趋势,创建现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

发展马克思主义,要以研究问题为契机。问题是理论发展的起点,理论在科学地研究和解答问题中前进。问题有意义,答案才重要;问题具有根本性,理论才有彻底性;问题富有挑战性,理论才有突破性。我们要时刻倾听实践的呼声,树立问题意识,勇敢地面对和科学地解答当代社会实践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要注重研究和解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具有全局性、前瞻性和挑战性的重大问题,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发展马克思主义,要以传播艺术为支撑。增强马克思主义的说服力、凝聚力、影响力和穿透力,必须注意宣传教育方式,讲究传播艺术,重塑马克思主义真切、亲切、平凡、伟大的形象。我们要以具体充实、丰富多彩的内容真实有效地

宣传马克思主义,摈弃假话、大话、空话、套话;要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民间话语宣传马克思主义,摈弃生硬呆板、枯燥乏味的党八股;要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宣传马克思主义,摈弃盛气凌人的说教和居高临下的灌输。

不言而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舆论一律,万马齐喑。恰巧相反,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与承认、尊重社会意识的多样化和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0的方针是辩证统一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由此导致了人们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和趋势。这种多样化的社会意识具体表现为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辩证地看,多样化的社会意识对于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具有促进、补充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多样化的社会意识就其主体而言,是社会开放和文明进步的产物,它标志着人们个性的张扬、思想的活跃和创造力的释放,推动着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因而在价值取向和社会功能上与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形成良性互动的关系。其次,多样化的社会意识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反映了大众的声音,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只有倾听来自实践的大众的呼声,才能不断从中汲取丰富的思想营养,避免思想的停滞和观念的僵化,保持蓬勃的生机和青春的活力。再次,多样化的社会意识显示了社会主义社会精神世界的绚丽多彩,满足了人们日益丰富充实的精神需求。社会主义社会如果只有一元化的指导思想,而没有多样化的社会意识,就会声音单调、色彩灰暗、精神贫乏。正如一首交响乐不能只有主旋律而没有其它旋律的配合,一元化指导思想的红花还须多样化社会意识的绿叶扶持。而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对于多样化的社会意识则具有引领、整合功能,主要表现在:第一,一元化的指导思想是一种具有高度的科学性、革命性的理论学说,它能大大提升多样化社会意识的品质。第二,一元化的指导思想能消解伴随着多样化社会意识大潮出现的某些落后腐朽的思想残渣,避免它横行泛滥,造成社会污染。第三,一元化的指导思想能有效地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意识,使之形成一种有序的协调的精神现象。正如没有主旋律的音乐决非美妙动听的乐章,缺乏一元化指导思想主心骨的多样化社会意识,只是一片混乱无序的杂音。同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与贯彻/双百0方针也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只有贯彻/双百0方针,保证各种学术观点、学术流派平等地自由地展开争鸣交锋,才能激发创造精神,拓展研究视野,提高研究水平,发展和繁荣学术。另一方面,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保证学术研究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避免思想上理论上的混乱,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综上所述,处理/一0与/多0的关系,我们要按照舆论统放适度的原则,坚持以/一0导/多0、以/一0带/多0;以/多0促/一0,以/多0补/一0;/一0/多0共生,/一0 /多0共荣。

二、科学认识/异0与/同0,坚持阶级性和普世性相统一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看待意识形态问题。按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意识形态同世界上其他事物一样,既具有个性(/异0),又具有共性(/同0),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对立,是辩证统一的。意识形态个性最重要的表现是阶级性,意识形态共性最核心的要素是价值的普世性。

阶级性是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属性,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史观认为,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由社会存在产生并受它制约的。社会意识依赖和反映社会存在的本质特点,决定了社会意识尤其是其中的意识形态部分,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阶级性。一定的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社会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中,总是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一定阶级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一定阶级的意志和愿望,为一定阶级的利益服务。由于存在不同的阶级和阶级利益的对立,也就形成了不同的甚至对立的意识形态。而阶级之间发生的阶级斗争,又导致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一定的阶级总是维护和发展自己的意识形态,反对和消解敌对阶级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构成了阶级斗争史上一道惊心动魄、纷繁复杂、色彩斑斓、别有韵味的风景线。

现在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矛盾已经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但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并且必然反映到意识形态领域。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着一些新情况

新挑战:一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用各种手段向我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文化扩张,竭力推行资本主义的政治模式和价值观念,实施对我/西化0、/分化0的图谋。二是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国际文化交流和传播日益频繁,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乘机而入,侵蚀和毒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三是在思想文化界,政治多元化、经济私有化等噪音、杂音时有出现,影响和冲击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等等。上述情况表明,在当前各种文化互相碰撞、互相竞争、互相交融的背景下,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是十分尖锐的。因此,我们务必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切实筑牢思想政治防线,坚守占领思想文化阵地,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健康发展。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现阶段我国的社会矛盾、利益关系和党的历史方位同以前相比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因而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状况、斗争方式以及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取向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

第一,人民内部矛盾成为意识形态领域的主要矛盾。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大规模的疾风暴雨般的阶级斗争更是早已成为历史陈迹。尽管敌我矛盾仍然长期存在,但突出的、大量的、经常表现出来的是人民内部矛盾;尽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社会阶层和利益关系日益多元化、复杂化,利益对立和利益冲突经常发生,但它们本质上仍然属于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对立和冲突,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我国现阶段社会政治关系中的主要矛盾,由此决定了它也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主要矛盾。国内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和斗争,确有少量是对抗性的,但主要是非对抗性的,这是一个基本的事实。如果看不到这一点,在意识形态领域重蹈/以阶级斗争为纲0的覆辙,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草木皆兵,杯弓蛇影,人为地夸大敌我矛盾,任意地搞阶级斗争扩大化,就会形成意识形态的零和博弈状态,就会堕入无休止无边界的内斗内耗内乱的陷阱之中,以致威胁国家稳定,破坏社会和谐。

第二,民主的方法成为解决意识形态领域矛盾的主要方法。正确处理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是一门政治科学和政治艺术。意识形态是特殊领域,归属精神世界,精神世界的问题宜于用精神的方法来解决。人民内部在思想意识上的矛盾属于是非问题。毛泽东同志说得对:/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0122他把这一民主的方法概括为/团结)))批评)))团结0132公式。由于现阶段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因而解决意识形态领域问题的主要方法只能是民主的方法。依照毛泽东同志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观点,总结我国进行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我们处理意识形态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应实行/三个坚持0,即坚持正面疏导,坚持说服教育,坚持和风细雨。对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少量对抗性矛盾,则要注意划清思想与行为、守法与违法的界限,除极少数必须依法处理者外,其余的要尽可能用非对抗性方式来解决,坚持攻心为上,力促反侧自消,切忌激化矛盾,扩大事态,以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凝聚一切力量,化消极力量为积极力量,万众一心,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第三,/以人为本0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核心价值。革命党与执政党的意识形态是大异其趣的。革命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旧有的阶级统治,夺取国家政权,因此意识形态突出阶级属性,奉行/斗争哲学0。执政党的基本任务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维护国家稳定,促进各社会阶层的协调合作,因此意识形态突出民众利益,主张社会和谐。正是基于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这一历史方位的重大变化,我们党提出了/三个代表0重要思想,并在十六大将它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在/三个代表0的系统中,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0的出发点和归宿。十六大之后,我们党又进一步提出科学发展观,并明确地把/以人为本0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这是/三个代表0重要思想在理论逻辑上的延伸和发展。随后我们党又一反过去/以阶级斗争为纲0的陈旧理论,勇敢地创造性地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理念,强调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们党这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标志着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人民性或/以人为本0已经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核心价值之一。

总之,如果取消意识形态斗争,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文化阵地,就会犯右的错误;相反,如果人为地夸大阶级斗争,重演/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0的悲剧,就会犯/左0的错误。右倾搞垮中国,左倾搞死中国;右倾左倾,皆为党国之祸。我们要坚持有/左0反/左0,有右反右,既不能以/左0反右,也不能以右反/左0;在反右时注意防/左0,在反/左0时注意防右,努力提高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确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沿着正确轨道不断前进。

承认意识形态的阶级性,并不排斥意识形态的普世性。意识形态的阶级性和普世性,是个性和共性、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辩证统一,二者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意识形态的普世性来源于人类在基本特性和基本需求上的共同性,来源于人类面临的生存环境和生存方式的共同性,来源于人类对超越自然、实现人性的追求,也来源于世界上各种不同文化、不同意识形态的碰撞和交融。意识形态的普世性首先表现在那些作为底线的最基本的价值上,例如/摩西十戒0中的/不许杀人0、/不许偷盗0、/不许奸淫0等戒律,儒家文化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0的道德黄金律等等,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0的人类公认的普世价值。意识形态的普世性还表现在那些兼有普遍性和差异性的价值上,譬如人权、民主、自由、平等、法治等等,这些价值既是当代世界不同民族国家和不同意识形态共同确认和追求的,同时又被不同的民族国家和不同的意识形态用不同的话语观念作出不同的诠释。

大凡意识形态体系,都具有阶级性和普世性双重属性。例如,儒家学说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它提出的/三纲五常0等伦理观念,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具有明显的阶级性;而它所倡导的/天人合一0思想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0的道德律令,则是一种普世价值。用唯物辩证法观照整个意识形态,其阶级性和普世性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一方面,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各个阶级的意识形态是普世价值的载体,离开了各个阶级的意识形态,便不存在普世价值。另一方面,个性中具有共性,各个阶级的意识形态总是或多或少含有普世价值,并共同构成人类普世价值的丰富内涵。一般说来,不同阶级的意识形态,有着不同的社会功能和价值含量,不能等量齐观,但它们都有各自的长处和短处、优势和缺陷,因此具有互补性。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碰撞和交融,对各方都是一种自我修正、自我更新和自我丰富,从而推动整个人类精神文化向前发展。正如罗素所说:/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过去已经多次证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0142同时历史还表明,不同文化、不同意识形态碰撞和交融的过程,也是普世价值被不断发现、传播和扩大的过程。今天,在全球化背景下,各种不同文化、不同意识形态的碰撞和交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频繁、广泛和深刻,从而导致普世价值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比如,由于能源、环境、反恐等问题本身带有全球性,促使人们开始从人类整体思考问题,于是产生了/全球伦理0、/全球意识0等新的普世价值。

现时代,如何认识和对待普世价值是一个事关中国和世界命运的重要问题。固然,在两种制度、两大阵营根本对峙的/冷战0年代,在刀光剑影、你死我活的革命战争时期,突出意识形态的阶级性和阶级斗争,既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然而,当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的主题,发展与和谐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目标,我们理应将另一只眼睛投向普世价值。因为,在承认、尊重多元文化和不同意识形态的前提下,不断发现和扩大普世价值,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社会和谐,这对当代人类肯定是一种福音而不是祸害。纵观人类历史,普世价值的认同越多,文明冲突和社会冲突就越少;普世价值的认同越少,文明冲突和社会冲突就越多。无论一个国家还是整个世界,普世价值的缺位,常常成为国家内斗、内乱和世界冲突甚至世界战争的根源之一。因此,在坚持我国意识形态的社会主义原则的同时,我们应该充分尊重和努力扩大普世价值,以推进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谐与稳定,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三、正确对待/战0与/和0,坚持批判性和包容性相统一

意识形态的阶级性及意识形态斗争的基本表现形式是意识形态批判。在哲学的意义上,意识形态批判是一种否定,没有否定,就不可能有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化。意识形态批判正是先进意识形态诞生的助产婆,也是先进意识形态不断开辟发展道路的清道夫。但是否定如果不包含着肯定,事物就失去了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新事物只有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才能获得自己生存发展的基础。因此,先进意识形态

的批判,要摈弃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摈弃虚无主义的历史观,坚持否定与肯定、批判(/战0)与包容(/和0)、继承与创新相统一。

意识形态批判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尤其在风雷激荡、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意识形态批判更是非常激烈尖锐。而历史上进步的意识形态对落后腐朽的意识形态的批判,曾经谱写了人类文明史上光辉灿烂的篇章,成为推进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之一。在中国,先秦时期/尊人0观念对/尊神0观念的批判,孕育了朴素唯物主义。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想家对宋明理学的批判和对君主专制主义的抨击,把中国古代思想推向启蒙的高峰。/五四0时期,新文化运动高举科学民主的大旗,猛烈地冲决封建主义旧思想、旧道德、旧文化的千年罗网,开辟了中国文化发展的新纪元。在西欧,文艺复兴时期的启蒙思想家反对神性,提倡理性;反对神本,提倡人本;反对封建专制,提倡自由民主,有力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为人类文明贡献了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作为人类最先进的意识形态体系,马克思主义更是具有批判性。马克思宣称:/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0152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中,马克思先是批判了黑格尔的思辨哲学、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国民经济学家的经济学等各种理论,后来又批判了蒲鲁东主义、拉萨尔主义和巴枯宁主义等各种社会思潮。批判是贯穿马克思著作的一根基线,就连马克思许多著作的标题或副标题都冠有/批判0的字眼,如5黑格尔法哲学批判6、5神圣家族: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6、5政治经济学批判6、5哥达纲领批判6和5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6等等,其中5资本论6对资本主义作了科学的全面的彻底的批判,堪称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不朽著作之一。马克思的批判精神不仅震撼了他所处的时代,而且深远地影响着后世,以至当代西方著名的思想家哈贝马斯、德里达等人都把马克思主义最宝贵的遗产归结为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

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之所以具有恒久强大的生命力,在于马克思主义的批判不是一般意义的批判,而是一种辩证的批判,即在否定中有肯定,在批判中有包容,在变革中有继承,按照列宁的那句名言,就是在泼脏水时不要将婴儿也倒掉。一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其他优秀思想文化成果的历史。正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批判地继承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批判地继承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也正是因为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将自己纳入世界文明发展大道,坚持与时俱进,保持开放性,所以才能不断丰富发展,迄今生机勃勃,魅力无穷。

考察人类文明史,我们会发现,一个民族国家的文化或意识形态愈是具有包容性和整合力,它就愈是丰富博大,历久弥新;一个民族国家的文化或意识形态愈是缺乏包容性和整合力,它就愈是苍白贫乏,衰朽无力以至渐行消亡。世界上曾经出现过多种光华璀璨的文明,然而星移斗转,沧海桑田,历经千年风雨,大多数文明盛极而亡,消失在历史的天空。惟有中华文明如九曲黄河,奔腾不息,递生代长,从未间断,迄今具有生命力,就在于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熔铸各家,兼收并蓄,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整合力。如作为中华文明主干的儒家,倡导和而不同,以儒为主,杂糅佛老,于是自隋唐至两宋,儒释道渐行合流。特别是两宋不少著名儒家代表人物,既以孔孟为宗,而又出入佛老,及至朱熹,更是纵横千古,会通百家,集理学之大成,将儒家推向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

历史是一面镜子。今天,面对全球化的浪潮,面对各国跨文化对话和交融的格局,面对当今世界各国政党意识形态由互相排斥、互相冲突转向互相借鉴、互相包容的/中间化0趋势,我们要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其主体),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意识,弘扬中华文明的开放传统,以海纳百川、熔铸万物的广阔胸襟和恢弘气度,大胆地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广纳博采世界各国文化以及各政党意识形态的长处和合理因素,以丰富和繁荣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正如列宁所说:/必须取得资本主义遗留下来的全部文化,并且用它来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取得全部科学、技术知识和艺术,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生活。0162因为/共产主义是从人类知识的总和中产生出来的0172。

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0/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

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0遵循这一方针,我们认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体,以民族传统文化为根,以西方文化为用;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化,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西方文化的本土化,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本路径。

民族传统文化是先进文化之根。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现代是传统的继续,立足传统才能面向现代。民族传统文化是先进文化的根基,脱离了这个根基,先进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科学地继承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铸就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建设先进文化必须弘扬这种精神。中国传统文化蕴涵有/天人合一0的哲学观念,和而不同的和谐思想,民胞物与的博爱情怀,君轻民贵的民本主义,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厚德载物的宽容品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0的责任意识等等,这些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不仅是建设中国先进文化必须合理继承的宝贵精神遗产,而且其中一些思想观念还是医治西方社会弊病的良方妙药,对当代人类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当然,中国传统文化并不全是金子,它也含有垃圾,比如朕即天下的专制主义、内圣外王的人治思想、尊卑有序的等级观念、三纲五常的封建礼教、存理灭欲的整体主义、重农抑商的治国主张、尚文轻技的价值取向等等,这些都是先进文化应该抛弃的思想糟粕。

面向现代化的先进文化需要民族传统文化,民族传统文化同样需要现代化。文化不是一潭静止不动的死水,而是一条日夜奔腾生生不息的河流,它永远向着未来开放。民族传统文化要在现代社会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就必须跟随时代的步伐不断进行自我扬弃和自我更新,就必须实现自身的现代化。民族传统文化要与现代生活契合,要与现代精神接轨,要与现代文明交融,进行创造性转化。这是建设先进文化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内容。

西方文化是先进文化之用。相对中国传统文化而言,西方文化是一种异质文化,它在思维方式、人文旨趣、治国方略等诸多方面与中国传统文化恰成鲜明对照,因而二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罗素曾经说过:/假如中国人对于西方文明能够自由地吸收其优点,而扬弃其缺点的话,他们一定能从他们自己的传统中获得有生机的成长,一定能产生一种糅合中西文明之长的辉煌业绩0182。西方文化中包含的科学精神、民主思想、法治观念、人权理论,以及自由意识、公共意识、市场意识等等,既是西方文明的积极成果,也是人类共有共享的积极成果,它们所蕴涵的/现代性0,不仅推动着当代西方社会向前发展,而且是中国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 /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0192毫无疑义,吸收和借鉴西方文化中的/现代性0,是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先进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否则,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是一句空话就是大打折扣。但是,对西方文化实行/拿来主义0,决不是照抄照搬,更不是全盘西化,而是要辩证取舍,择善而从,为我所用,使之适合中国国情,适合社会主义需要,即使之本土化。本土化是吸收和借鉴西方文化/现代性0的前提和基础,西方文化/现代性0的基因只有深深融入中华文化的血液之中,深深扎根在中国的土地上,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不然的话,西方文化的/现代性0对于中国就是一种有弊而无利的精神舶来品,充其量不过是少数文人把玩的无生命的塑料花。至于西方文化中落后腐朽的东西,我们理所当然要坚决抵制和批判,这里不再赘述。

马克思主义是先进文化之体。文化整合是以一种文化为主体,对其他不同性质、不同形态、不同形式的文化进行规范、吸纳和改造,从而在主体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互补互动中实现文化整体的创造和发展,而不是无主从无规律的文化混合。1102对民族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进行科学的整合,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体。因为马克思主义是最具科学性、革命性、开放性和整合力的思想体系,以马克思主义为体,才能真正实现对民族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继承、超越和辩证综合。中国自近代以来,中西体用之争一直是思想文化史上聚讼纷纭、莫衷一是的焦点问题,然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已经证明,只有坚持/以-马.为体,兼容中西0,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和答案。

所谓/以-马.为体0,当然是指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体。显然,在当代只有用发展着

的马克思主义才能科学地整合民族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为此,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化。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化?简言之,就是赋予马克思主义以当代内涵和当代特征。其中,发掘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思想,并通过社会变革、制度安排和体制机制创新实现它,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当代化的重要内容和重要途径。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既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终极目的。在5共产党宣言6中,他们写下了这样一段激昂有力、震撼世界的至理名言:/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0在5资本论6中,马克思进一步确认共产主义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0。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思想,穿越时空的隧道,为解决当代人类的问题提供了基本原则和指明了根本方向,它不仅对批判当今资本主义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相分裂的异化现象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反映了当代人类普遍的迫切的需求,而且代表了当代人类的最高理想;不仅是照亮当代社会的光芒四射的灯塔,而且是引领未来社会的永不消失的航标。所以说,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思想,最富有当代内涵和当代特征,而且是一种终极文明。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思想为内核,辩证综合民族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就能构建出一种熔传统与现代于一炉、集中西文化之长于一身、连现实与未来于一体的新的先进文化。这种新的先进文化,无疑是当代人类文化发展的最高形态,是人类文明史上最辉煌的成果,它在给中国带来光明和希望的同时,也给世界带来光明和希望。

1参考文献2

1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1M2.人民出版社,1972.52.

122132毛泽东选集:第5卷1M2.人民出版社,1977.368,369.

142罗素.中西文化之比较1M2.时代文艺出版社,1988.8.

15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1M2.人民出版社,1972.218.

162列宁全集:第36卷1M2.人民出版社,1959.43.

172列宁全集:第39卷1M2.人民出版社,1959.298.

182转引自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1M2.广州文化出版社,1989.

192邓小平文选:第3卷1M2.人民出版社,1993.373.

1102参阅张慧彬.论先进文化在当代中国文化中的作用1J2.学习与探索,2003,(6).

(责任编辑:张小路)

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几个方面突出问题

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几个方面突出问题▲牢牢占领意识形态阵地既是国家核心利益所在,也是国际较量中的重要筹码。 ▲当今世界,争夺话语权、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规则制定权、文化领导权等“软权力”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 ▲思想领域的争锋、较量从来不会消失,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任务艰巨。 牢牢占领意识形态阵地既是国家核心利益所在,也是国际较量中的重要筹码。当今世界已经离开了“暴力与金钱控制的时代”,“核弹与火箭”退居幕后,“意志与思想”走向台前。争夺话语权、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规则制定权、文化领导权等“软权力”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作为这场“无硝烟战争”的参与国,基于国际、国内各种压力,中国被推到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意识形态建设面临诸多挑战。 一是西方敌对势力的文化渗透威胁我国意识形态安全。苏联解体及西方敌对势力对后社会主义国家一系列“颜色革命”的成功,使中国成为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重要目标国家。西方敌对势力除了在经济、政治领域推行和平演变战略以外,更注重通过文化渗透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文化渗透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直接的文化宣传,即利用现代传媒手段进行长期思想渗透。最典型、最常用的是广播电台和电视的覆盖式宣传。美国的CBS、CNN等媒体发

布的信息量,是世界其他国家发布的总信息量的100倍。这种直接的文化渗透规模大、成本低、覆盖面广,正如《华盛顿邮报》宣称的,“西方世界在寻找瓦解共产主义方法,花费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和亿万美元,却发现答案就在电视新闻里”。如今,借助互联网,直接的文化宣传更获得了便捷、高效、广泛、强势的高科技平台,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另一个重要阵地;第二种是以文化商品为载体,向社会大众渗透西方的各种价值观。二战之前,西方敌对势力就注重文化输出与国家地缘战略的结合并用,二战之后更加重视通过全面的文化输出对他国施加影响。美国好莱坞电影成为典型代表,甚至有媒体称好莱坞电影是“铁盒里的大使”。通过这种方式传播文化价值观念,更具隐蔽性和迷惑性,往往能达到“无为而治”、“润物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第三种是以教育和学术交流为掩饰,向高层学者、知识分子等社会精英进行价值观渗透。西方敌对势力通过名目众多的基金会,如福特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福布赖特基金会等,拉拢和利用高层社科研究人员和知识分子,意在培养从内部瓦解社会主义的“文化基因”,通过他们的辐射作用传播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影响社会大众。 二是各种社会思潮影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认同。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其指导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中国人民的选择。在思想领域,争锋、较量从来不会消失。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各种社会思潮竞相登场,既有主张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的新自由主义,也有主张改良、倡导民主、自由的民主社会主义,更有借歪曲、诋毁党的历史和领袖人物虚化中国共产党历史

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网络风险防范机制的建构

第32卷第1期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1月Vol.32,No.1 Journal of Jisho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Jan.2011政治学研究 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网络风险防范机制的建构* 杨文华 (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秦皇岛 066004) 摘 要:网络时代的意识形态没有终结。在宽松的网络空间中,意识形态的冲突依然存在。跨境交流的网络信息、宣泄情绪的网络舆论以及形形色色的网络思潮正行使着意识形态的功能,消解着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优势。 为此,应运用新的知识、技术、文化条件,以科学的信息预警维护网络主权,以有效的舆论疏导赢得网络认同,以多样化的红色文化传播拓展网络阵地,以文化力、传播力和感染力的提升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反渗透功能。从而建构全方位的风险防范机制,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安全。 关键词:网络风险;信息预警;舆论引导;主流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074(2011)01-0106-04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HB10GJ009) 作者简介:杨文华(1970-),女,河北秦皇岛人,博士,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当前,西方发达国家加强了对网络的意识形态控制,全面展开了对网络信息、网络舆论和网络思潮的牵制。它们充分利用技术的尖端优势以及全球化的竞争机制获得了巨大收益,使网络资源不断向自身集中,并且以物质的强势奠基了文化攻势。对于执政党而言,建立意识形态的网络风险防范机制,是应对挑战的必然选择。 一、网络信息的预警机制 网络信息是跨境自由交流的。开放、无国界、无政府的网络信息突破了党和政府对媒体的控制范围,极易为各种不法分子和敌对势力所利用。西方国家利用网络信息向我国倾销它们的精神文化产品,传播世俗生活方式和实用主义思想,使民众在无知无觉中接受西方价值观,进而怀疑和否定自己的主流文化。要赢得这场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权,应建立一种科学的信息预警机制,守护信息边疆。对特殊信息的传播进行检测,对信息传递进行有序化管理,以降低网络使用带来的意识形态风险。 (一)预警环节的设置。网络技术设计的初衷是要建设一个没有地域限制的自由领域,因此,在网络中用户极易隐藏自己的身份或通信内容。网络信息无源可查,但却可以深层次地影响网民的心理和价值判断。伴随网络技术的进步、网络规模的扩大和带宽的增长,网络用户数量急剧暴涨,大量网络工具软件被迅速应用,而网络协议安全性却日趋滞后,使得网络无序化问题日益严重,意识形态的网络安全面临严峻挑战。目前,尽管我国在网络安全方面已经开发了大量的应用软件,但是,它们都只限于对来自一侧攻击者的防范,对于大范围的意识形态渗透并无显著效果。境内外一些组织或团体仍然可以通过公告和发匿名信的方式向安全网络中随机地发送秘密信息。这种具有特殊性质的信息传递不是通常的网络安全系统所要防范的,但却是意识形态安全检测的重点内容。 为此,必须建立科学的预警机制,它包括检测、分析、判断、预测等环节。在检测环节,严格信息过滤,把好网络端口,通过路由路径控制系统进行信息源追溯和查究;完善网上信息实时监测和跟踪系统,收集特殊信息并对其进行处理、发掘,及时把握网络信息动态。在分析环节,对现有的网络信息渗透手段进行分类总结、统计和技术分析,从中找出有害信息分布的规律、栏目、网站、重点时段和重点地址段,根据有害信息的蔓延规律和分布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封堵,寻找弱点进行突破。在判断环节,判断信息对抗的总体形势,提出技术防范对策。在预测环节,结合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技术,进行网络信息反馈,对可预见的、可能出现的网络信息渗透手段做出预估,评价不同信息在网络空间的中长期发展趋势及其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四个环节前 *收稿日期:2010-12-16

什么是意识形态

什么是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属哲学范畴,可以理解为对事物的理解、认知,它是一种对事物的感观思想,它是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意识形态不是人脑中固有的,而是源于社会存在。人的意识形态受思维能力、环境、信息(教育、宣传)、价值取向等因素影响。不同的意识形态,对同一种事物的理解、认知也不同。 意识形态(英文:Ideology,也写作"意识型态")是指一种观念的集合。孔迪亚克的学生特拉西(Destutt deTracy)创制了"意识形态"这一新概念,试图为一切观念的产生提供一个真正科学的哲学基础。拿破仑称帝之际,发现欧陆的哲学家多数对他有所批评,高傲的拿破仑遂以"意识形态家"轻蔑地称呼他们,之后在言语的使用上,"意识形态"偶尔会表现出负面的意涵。在广义的意识形态概念的系谱上,其可追溯至柏拉图《理想国》中的"高贵谎言"(the noble lie)的思想。 意识形态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具有理解性的想象、一种观看事物的方法(比如世界观),存在于共识与一些哲学趋势中,或者是指由社会中的统治阶级对所有社会成员提出的一组观念(这是马克思主义定义下的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神秘特殊的意识形态)、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意识形态的内容,它是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和人与人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反映。意识形态的各种形式起源于以生产劳动为基础的社会物质生活。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各以特殊的方式,从不同侧面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意识形态的有机整体。 意识形态按其阶级内容和它所反映的社会经济形态即生产关系可分为:奴隶主意识形态、封建主意识形态、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无产阶级意识形态。 每个社会的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都是占社会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它集中反映该社会的经济基础,表现出该社会的思想特征。每个社会的意识形态都是复杂的,往往存在3种不同的体系: ①反映该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并为其服务的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②反映已被消灭的旧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意识形态残余。 ③反映现存社会里孕育着的新社会因素并为建立新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服务的新的意识形态。

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思考

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思考 〔摘要〕从“意识形态”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概念转换,体现出列宁在革命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造性发展。在中国尚处于转型期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全球化大背景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价值理想弱化、政治信仰缺失、多元文化并存导致鱼龙混杂等诸多现实问题。当前,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应在全社会X围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创新方法,使马克思主义为普通民众所接受;将新媒体作为宣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有效阵地。 〔关键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15)03-0060-03 长期以来,意识形态问题就是一个全球关注的焦点,当下,学术界又兴起意识形态问题研究的热潮,意识形态革命论、意识形态批判论、意识形态终结论等问题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在我国尚处于转型期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意识形态建设方面出现一些问题在所难免,我们应正视

问题,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一 “意识形态”一词,最早是由法国哲学家、经济学家特拉西提出来的。特拉西所讲的“意识形态”即创建研究观念的方法的科学,“目的是建设一门基础性的哲学理论,即‘观念学’”〔1 〕(P30 )。然而,特拉西的“观念学”只是提出了意识形态概念。真正使“意识形态”概念发生实质变化的是马克思。1841年马克思在其博士论文中首次使用了德语的“意识形态”,后来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他明确“意识形态”为“观念的上层建筑”,并从生活实践出发去阐释意识形态的来源、作用等问题,认为意识形态的本源及其存在方式就是真实的现实生活,由此确立了意识形态唯物史观的地位,从而创建了意识形态的哲学意义。从社会科学角度讲,意识形态就是对既有社会秩序的一种世界观的反映,它既包含政治变迁的历史,也表现出对理想社会的看法。但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意识形态其实就是阶级社会中特殊 利益者假借共同利益而在观念世界的必然反映,本质上是编造幻想、歪曲现实关系。因此,在其著述中“意识形态”实际上是一个否定和批判的概念。之后,列宁承继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概念,明确赋予意识形态肯定的内涵从而改变了其“否定和批判”的性质。在列宁看来,一定的意识形态总会代表一

关于思政课教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的思考

关于思政课教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的思考 我国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思想政治课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关键。构建这一认同需要从国家、社会、学校等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加以反思和规划,需要多个方面齐头并进,相互促进,单独哪个方面都不足以解决本质问题。 标签:思想政治课教师;马克思主义;认同 自从中央接连出台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若干文件,以及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各个层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为进一步掌握和了解上述举措实施近十年来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最新情况,最近一段时间,针对我们承担的教育部2012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背景下的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研究”的规划基金课题,我们以问卷的形式对辽宁、湖北、陕西、山西、浙江、北京和上海等地的28所高校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调研。被调查人员涉及985院校、211院校以及一般院校的思政课教师、高校辅导员以及人文社科教师。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就教师队伍整体而言,多数教师对马克思主义有正确的认识,具备基本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对西方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争夺有清醒的认识。例如,在问到“您是否真正了解和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47.51%的人表示“了解,真正信”;多数教师思想积极向上,在意识形态领域多元化的冲击下依旧坚信马克思主义。例如,对于“您认为我国当前是否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33.72%和43.99%的人分别认为“必须坚持”和“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充分说明高校教师对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和接受程度总体上是积极的、向上的。但调查数据也显示,在多元化思潮的冲击下,高校教师群体的马克思主义认同已经在发生分化,存在着信仰多元化、不重视政治素养提高、对马克思主义缺乏文化自觉、更多从谋生角度看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和构建的重要渠道,高校教师和大学生群体又是国家社会精英的代表,这一阶层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会直接影响其他阶层和群体,所以,强化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认同度和实效性,不仅关系到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更是高校在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和构建中发挥什么样作用,扮演什么样角色的严肃问题。笔者认为,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加以反思和规划,需要多个方面齐头并进,相互促进,单独哪个方面都不足以解决本质问题。 一、从应对国家软实力竞争的战略高度来确立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主导地位是构建认同的根本 新的历史时期,由于苏东剧变和文化全球化的影响,以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制度模式、政治主张、民族精神、国家形象、文化传统影响力等为主要内容的“软

意识形态领域

意识形态领域 意识形态领域是意识形态方面、范畴、范围内的精神层次的概念,属上层建筑,重点在意识形态,而意识形态一般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系统的思想观念,代表了某一阶级或社会集团(包括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又反过来指导这一阶级或集团的行动,依据这个定义,它有三个特征:第一是群体性,即不是个别人的思想观念,而是已被某个群体(阶级或社会集团)所接受的思想观念,代表这个群体的利益并指导其行动;第二是系统性,即不是支离破碎的想法和观念,而是形成了体系;第三是历史性,即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 中文名: 意识形态领域 核心内容: 价值观 范围: 意识形态方面、范畴 属: 上层建筑 目录 11概念内涵 22当前问题 33解决方法 44精神需求 概念内涵 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是价值观。意识形态有很多不同的领域,有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知识论的、伦理的等等。 在社会研究中,政治意识形态是一组用来解释社会应当如何运作的观念与原则,并且提供了某些社会秩序的蓝图。政治意识形态大量关注如何划分权力,以及这些权力应该被运用在哪些目的上。比如说,20世纪中最具有影响力与最被清楚界定的政治意识形态之一就是共产主义,它是以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学说为其基础。其他的例子有:无政府主义、资本主义、社群主义(communitarianism)、企业自由主义(corporateliberalism)、基督民主主义(christian-democracy)、法西斯主义、君主主义、民族主义、纳粹主义、保守主义、自由主义、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主义(social- democracy)。「系统意识形态」(systematic ideology)是指将意识型态当作意识形态来进行研究(而非研究个别的意识形态)。(参见条目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型态。)意识形态受欢迎的程度有部份原因是受到道德事业家(moral entrepreneur)的影响,他们常常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行动。政治意识形态是指提

关于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一.调查背景 建国6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有力领导和不懈努力之下,我国取得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巨大胜利。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外的巨大变化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严峻挑战。本文试图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现状进行调查与思考,以史为鉴,分析当前国内意识形态重点热点问题,有效应对挑战,为促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统治地位得以有效巩固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思考。 二.调查过程 (一)引言: 大家好!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政治学院的学员。欢迎您参加本次关于“关于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现状的调查与思考”的问卷调查。此次调查是我的暑假社会调查作业,也是为了解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现状,分析原因并找出相应的对策,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统治地位。本次调查采用匿名形式,我将严格保密您的信息,请放心作答。感谢您的参与! (二)调查问题: 1、你的性别 (单选题 *必答) ○男

2、您现在所在年级 (单选题 *必答)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3、您对社会意识形态的态度? (单选题 *必答) ○坚信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 ○不怎么关心,什么制度都无所谓 ○不相信社会主义制度,认为其他社会制度比较好 4、您对当前我国社会制度的认识? (单选题 *必答) ○认同而且满意 ○认同但有些不满意 ○不认同也不满意 5、您是否对共产主义有坚定的信仰? (单选题 *必答) ○是 ○不好说 ○没有 6、对于国家现在的政治管理模式是否认同? (单选题 *必答) ○认同 ○不认同 7、您是否认同现在国家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单选题 *必答) ○认同 ○不认同 8、你对我国现行的法制建设有什么看法? (单选题 *必答) ○取得了很大进步 ○取得一定进展,但是仍然任重道远 ○基本停滞不前 9、您和家人的生活中有谈到社会意识形态问题吗? (单选题 *必答) ○从没涉及过 ○偶尔涉及过,但没认真讨论过 ○认真的和家人讨论过 ○发生了倒退 10、您认为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修养怎样? (单选题 *必答) ○很高

当代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

·现代管理2012/8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性和多样性的关系,科学对待非主流意识形态,推进主流意识形态与时俱进,事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发展大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一、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是一种自觉地反映一定社会集团(在有阶级的社会就是阶级经济政治利益的系统化、理论化的思想观念体系,是一定社会集团、阶级的政治理想、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世界观基础,反映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自觉的、系统的思想观念体系。但是,任何社会的意识形态都不可能只有一种纯粹的形式。这是因为,一定的意识形态是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政治制度决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政治制度不同,意识形态的性质也不同。然而,任何国家或社会,其内部总是或有不同的阶级、阶层,或有不同的所有制形式,或有不同的文化传统;其外部总是要不同程度地受到其他国家、民族意识形态的影响。因而,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领域,不可能只有一种意识形态。一个国家的一定时期,尽管可能存在多种意识形态,但各意识形态的地位并不是平起平坐的,而总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占据主导地位。 在当代中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即主流意识形态。这是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基本政治经济制度的精神力量,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体现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体现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理论指导、舆论力量、精神支柱和文化条件,它引导和激励全党和全国人民为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团结奋斗。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有多少种所有制、有多少个阶级,就有多少种反映其利益的意识形态。因此,意识形态不可能只有一种,而是多种多样的。在当代中国,事实

关于意识形态的差别

关于意识形态的差别,为什么会有这种意识形态以及与当今中国社会的关系 1.首先说一下什么是意识形态 根据维基百科的介绍,当我们将意识形态视其为一种无价值偏见的概念时,意识形态可视为是想像、期望、价值及假设的总合。若考虑政治的层面,则意识形态是“所有政治运动、利益集团、党派乃至计划草案各自固有的愿景的”总和。而在其他领域中,意识形态也有所不同。 2.导演及其简介 每一部好的电影都与其导演密切相关,在明白了意识形态的含义之后,想要理解这部电影的内涵,不得不说一下王家卫其人。 王家卫(Karwai Wong),1958年7月17日出生于上海,香港电影导演、监制及编剧,擅长文艺电影。1988年王家卫首次执导电影《旺角卡门》,1990年执导第二部影片《阿飞正传》,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奖及金马奖最佳导演奖。1994年执导影片《东邪西毒》,是一部颠覆传统的武侠片。1997年导演影片《春光乍泄》,获得第50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是第一位获此奖项的香港导演。2001年,获香港政府颁授铜紫荆星章。2004年拍摄电影《2046》,2006年5月21日,在法国戛纳获法国政府颁授荣誉军团骑士级勋章。2013年执导电影《一代宗师》,获第3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以上都是一些很冗余的个人介绍及其获得的荣誉。最值得我们关注的是王家卫导演的电影是一个具有独特的、颓废的或者说是虚无的世界,他有着别树一帜的电影触觉和细腻的感情刻画。正是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导演执导的影片《东邪西毒》给了我们颠覆性的感受,他为这部影片打上了深深的个人烙印。而其中有关意识形态的内容也值得我们去思考。 3.正式开始 “其实王家卫只拍了一部电影的话,那应该是《东邪西毒》”---杜琪峰 这部影片的小说原型是金庸大师的《射雕英雄传》。故事发生在沙漠,我认为沙漠的意象是代表城市,现代文明使得城市呈现出一片荒芜和缺乏生机。故事探讨了现代社会中各色人等的精神困顿,抚慰当代人的情感伤疤。 首先来说说洪七这个角色。 洪七,来自乡下,没有穿鞋的外表,“不会留下骆驼不管”,“认为对就去做”,这些表明了他是个淳朴率真的人,代表了纯真的自我。洪七为了一个鸡蛋去杀太尉府的刀客,当欧阳峰问及缘由时,他说:“我的刀没以前快了”,“和你在一起我发现没有了自己”。虽然个人觉得为一个鸡蛋杀人不值得,但是洪七却说:“我觉得痛快”。看到这里我觉得洪七和欧阳峰分别代表了两个时间段的意识形态:传统的和现代的。一个淳朴善良但是现状是濒于饿死,另一个冷漠无情却小有富足。从这点其实我觉得已经折射出一些现代的中国社会现象,过去物质匮乏的年代我们身上有美好的品德以及崇高的信仰,而现在物质丰盈我们却又人情淡漠。镜头转向欧阳峰在劝他做一个杀手时说:“考虑一下,不过要快,因为肚子很快又饿了”。这就是现代文明以物质对传统文明所作的胁迫。传统肯定情意(洪七),现代则强调追逐利益(欧阳峰不会为一个鸡蛋而杀人)。当洪七发现没有自己时,代表现代文明对传统文明的阉割。而洪七发现没有了自我于是为一个鸡蛋而杀人则代表了传统文明对现代文明的反抗,正如我们现在对本身的思考。但是下场是断指,这里我觉得一时的胜利只是美好愿望,我们终究要淹没在社会的大潮中。后来洪七问山的那边是什么,欧阳峰告诉他是另一

论20世纪以来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演变及其功能(1).

论20世纪以来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演变及其功能(1) 西方政治意识形态包括自由主义、法西斯主义、无政府主义和民主社 会主义等等许多流派,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它以个人主义 为核心,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集中体现着资本主义的政治关系、政治 行为、政治体制和政治价值观,对西方各国的内政外交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 为资本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自由主义,20世纪以来发生了深刻的变革。30年代 的“罗斯福新政”和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撒切尔主义”、“里根革 命,”是两次不同类型的自由主义改革,标志着20世纪自由主义在基本政策层 面上的两次重大转型。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这两次转型使自由主义脱离了19 世纪传统的自由放任形态,极大地影响了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资本主义在 20世纪维护和保持了自己的发展势头和活力。 一、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和第一次转型 1、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 西方主流意识形态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渊源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14?16世纪,资产阶级刚刚 形成,本身的力量十分软弱,尚不能直接提出夺取政权的要求。他们首先在思 想意识形态领域展开了斗争,用人文主义思想反对封建神学,以理性为武器批 判封建特权和等级制度,用人性反对神权,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 反对蒙昧主义。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另一场反封建反教会斗争??宗教改革运动 的发生、发展。通过这场斗争,资产阶级初步形成了新的意识形态。主要代表 人物及其理论有马基雅弗里的共和政体论;马丁?路德的信仰自由和思想自由; 加尔文改革教会的民主思想;在宗教改革时期的一些思想家提出的人民自由、 人民主权等思想;法国一些思想家提出的自由状态、自然权力、人民主权、政 府源于契约思想等等。这些理论观点为近代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提供了重 要的思想材料。 17至 18世纪,在欧美许多国家相继发生了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人民群 众广泛参加的反封建革命运动。一些资产阶级思想家,为适应资产阶级夺取政 权和建立新社会制度的需要,提出了以“自然权利”说、“社会契约”论、 “人民主权”思想为核心的学说。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宣言》 所体现的人权原则和包括的公民基本权利,构成近代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重要 内容。其最显著的特点,是把各项权利,诸如自由权、平等权、参政权、财产 权等,均说成是一切人的、普遍的权利。所有这些为西方主流意识形态奠定了 思想理论基础、基本原则并成为其重要内容。 任何类型的社会意识形态,都是一定经济基础的社会反映,上层建筑 服务于经济基础。西方主流意识形态是以私有制为基础,以保障私有财产不可 侵犯为目的的,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核心是以个人为中 心来对待社会和他人的个人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曾生动 而形象地揭示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特征,他们指出:“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 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 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 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 了。它把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发作,淹没在利己 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

个人意识形态思想汇报

个人意识形态思想汇报 大学生的个人意识形态阵地在宣传工作中很重要,下面就是为您收集整理的个人意识形态思想汇报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个人意识形态思想汇报一近来,我利用业余时间再一次学习了《党章》,对党员标准的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此,我谈谈对”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这方面的认识。 十四大党章第一条至第四条,明确了共产党员的基本条件,提出了三项最根本的要求,是党员必须具备的根本条件。 第一,共产党员必须是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 我觉得,这一规定,反映了党员条件的本质,明确规定了党员应该是什么样的人。我们要求入党的同志都要加强改造自己,努力争取具备工人阶级的先进思想和优秀品质,如果不按这个标准,不管什么人只要想入党就可以随便入党,那么党就会丧失它的先进性,就不成其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了。具备共产主义觉悟,是党员思想入党的集中表现,也是与一般群众区别的重要标志。共产主义觉悟,主要体现在对工人阶级的地位、根本利益和历史使命有正确的认识,有为共产主义事业而献身的精神。要具有共产主义觉悟,我们要

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树立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 第二,共产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除了阶级的利益、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利益以外,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共产党员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表现。因此每个党员在终身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过程中,是要在思想上想着人民,在政治上代表人民,在行动上为了人民,真正做人民的忠实公仆的。以老爷式的态度去对待人民是绝不允许的。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要为振兴中华忘我工作,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就要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关系,在对敌斗争中,在战胜自然灾害的斗争中,在面临困难和危险的时候,要把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奋不顾身,挺身而出,甚至牺牲个人的生命。在物质利益面前,要做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公私分明,克已奉公,把方便让给群众,把困难留给自己,绝不允许以权谋私,假公济私,为个人捞取好处,损害国家、集体和群众的利益。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要在一切工作中真心实意地想念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认真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批评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状况简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517138990.html,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状况简析 作者:张占军 来源:《党史博采·理论版》2015年第09期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迅猛发展,与此同时非主流意识形态范畴的各种思想文化相随而至,不仅有促进主流意识形态发展的一面,更有阻碍、消解主流意识形态发展的另一面,这种双重性、相对性是当前起主导作用的主流意识形态所面临的一种严峻挑战。为了推进主流意识形态与时俱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在深入了解主流意识形态的基础上,对非主注意识形态内涵及特征进行探讨,有效把握二者关系,科学地对非主流意识形态进行整合,使非主流意识形态良性发展并促进主流意识形态的正向发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指导下发展和谐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 [关键词]意识形态;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 意识形态由来已久,涵盖范围极广,是精神层面汇聚凝结在物质层面上升华的具体体现,精神层面源于物质生活,以物质为基础,形成即定的意识形态,同时反作用于其基础,影响物质层面。意识形态引领人类的价值取向,反映利益诉求。正能量的利益诉求,价值取向有助于社会的良性发展,负能量的利益诉求,价值取向不仅不利于社会发展,反而阻碍、扭曲社会的发展,将使社会进入动荡不安,朝难夕虑的混乱难艰境况。可见意识形态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巨大,有必要深入研究意识形态内涵及特征,有效掌控践行正向意识形态,让正能量汇聚并传承,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健康和谐有序发展。 一、解析意识形态内涵 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意识形态就相随而生,其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具有不容忽视的群体精神力量,其上深深烙印着一个阶级、或一个集团、一个群体的思维模式、思想观念、利益诉求。是积淀自然成型的一套思想理论体系,可以作用于特定社会,可以适时规范人类行为。是思想库源,是理论库源,是思想理论依据,可以有效整合社会建构。 意识形态是人们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立场、观点在理论上的系统表现,是一个世界观的思想体系;意识形态是人们的某种信念理性,是一定社会的价值观念体系。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意识形式属于特定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同政治、法律制度等要素一起构成上层建筑的有机体系,为其所在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服务,我们把这类社会意识形式叫做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人们物质关系的直接产物;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是对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直接反映,集中体现出一定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独立性,其发展与社会物质经济关系发展状况不完全一致;意识形态具有能动性,它产生于经济基础,又积极、主动地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参与社会关系的建设。

主流意识形态

主流意识形态 所谓“主流意识形态”,就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社会里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叫做这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包括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法律法规、文学文艺思潮等。主流意识形态一般具有高度的融合力,强大的传播力和极强的认同感。在这个社会里,文学家的感觉是灵敏了一点儿,许多观念,许多现象,许多现象下隐藏的事实,文学家早感到了,社会却还没感到。文学、文学家与这个社会有着莫大的联系,有着奇特的关系,这样的关系也影响着中国文学的发展。 鲁迅说:“我以为文艺大概由于现在生活的感受,亲身所感到的,便影印到文艺去,”人生的经验,生命的体验是文学座屏的源泉,一个作家,如果对当下没有现实体验,那么他的作品就是无病呻吟。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格局,新的任务和环境,作家必须感同身受,写出的作品才不至于离谱,才不至于对社会做出错误的反应,错误的引导。 文学与社会有相互依存的关系,社会的思想、政治、政策等通过文学反应传达,文学跟着社会的脚步行进着,跟着社会的变动而变动着,也先于社会的“感到”把隐藏的真实反应出来。文学,是人民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反应,社会生活是文艺的源泉,但文艺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作家把生活中的题材进行加工才能融进文学作品,才能有更深刻的道理及真理。当代文学亦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反应社会生活,解释社会生活。 但是日新月异的社会格局有可能把文学引向一个偏轨的方向,人们认为文学可以用来宣传、鼓吹、煽动、促进,以达到某政治目的、

改革目的等,所以,文学成了“给定题目,按要求写作文”,这样做文章,就形同“八股”了,尤其现当代社会,这样的“八股”文章更是把当代文学引向了一条不归路,这样的文章虚伪、无力,误导社会误导人民,更不用谈什么敏感的反应出社会现实问题,感动人,在文学中无价值,在社会中也无价值。 中国当代文学受文艺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影响,对社会生活的反应等多,但是文学并不是千篇一律的,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是一个“派别”的,正如鲁迅批评的一批“北京的文人”,也就是新月社的一些文人,鲁迅讽刺说他们是活在“象牙塔”里的文人,“但‘象牙之塔’里的窗子,到底没有一块一块的面包递进来的呀!”。但创造社的文人有说鲁迅是“二重反革命”。受各种影响,正面的反面的,当代文学在未来发展上,态势也会多样。

关于意识形态的思考

关于意识形态的思考 杨坚 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争论,一方面是马克思剩余价值原理中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结合现实中农民工人这两大弱势群体受到的不公待遇,让我对资本主义以及现在的市场经济存在精神上的抵触;另一方面是计划经济的失败以及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功这两个历史事实,现代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中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霸权地位,让我不得不承认发展市场经济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在当今世界的游戏规则中确实没有什么用。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经常会想到这个问题,但是都没能得出一个能完全说服自己的结论。 根据马克思的理论,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原因。 在封建时期,社会经济以农业为主,农民的经济生活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士农工商中商人社会地位最低,说明古代的工商业在社会中并不被重视。封建社会对应的集权政治,在维护社会秩序、集中社会资源等方面更有优势。因此,在当时的生产力下,高度集权的帝制更容易形成一个稳定繁荣的社会,比如东方的汉唐两朝盛世和西方的罗马帝国。 工业革命以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明确,许多农民离开土地进入工厂,成为社会大生产的一个环节,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形成一次飞跃,伴随的则是一次巨大的社会变革。随着资产阶级的壮大,封建社会被由资产阶级主导的资本主义社会取代。但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资本主义有着不可调和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逐利的资本一方面进行着无限制的生产,被剥削的广大无产阶级却没有能力消费他们生产出来的产品,出现生产过剩。马克思预言资本主义社会最终会灭亡,进入由无产阶级主导的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将在充足的物质条件基础上,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按需分配,解放生产力,消除剥削,实现共同富裕。 可是到目前为止,马克思的预言没有实现,资本主义社会经过自我改良,对无产阶级实施一系列温和政策,基本实现了社会的稳定,并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

意识形态 相关知识

意识形态知识 什么是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一般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系统的思想观念,代表了某一阶级或社会集团(包括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又反过来指导这一阶级或集团的行动, 依据这个定义,可以说意识形态就是一种思想观念,但不是一般的思想观念, 它有三个特征: 第一是群体性,即不是个别人的思想观念,而是已经被某个群体(阶级或社会集团)所接受的思想观念,代表这个群体的利益并指导其行动; 第二是系统性,即不是支离破碎的想法和观念,而是形成了体系; 第三是历史性,即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 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是价值观. 意识形态包括哪些 意识形态的领域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它与非意识形态的其他社会意识形式,如自然科学、语言学、形式逻辑等,既相联系又有区别。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意识形态给社会意识整体以重大影响。意识形态的重要意义可以从一般和特殊两个方面来认识: 意识形态工作又称做思想上层建筑相关方面工作。 意识形态是一个由政治思想、法律、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所组合而成的观念系统,它为经济基础服务。意识形态工作的就是要给人们一种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走的道路是正确的,对于中国来说,我们的意识形态就是坚持独立自主,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而不能一味模仿学习西方的价值观,我们有自己的文化有自己的制度,不必去跟着西方的意识形态走。所以意识形态工作就是做好思想宣传工作,辅助其他工作展开。 价值观与意识形态的区别: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价值观是世界观的核心,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 价值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价值观是一种基本信念。 总之,价值观的本质就是人对事物的价值特性的主观反映。 意识形态是指一种观念的集合。 意识形态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具有理解性的想像、一种观看事物的方法(比如世界观),存在于共识与一些哲学趋势中。 意识形态有三个特征群体性、系统性、历史性。 总之,每个社会的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都是占社会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它集中反映该社会的经济基础,表现出该社会的思想特征。 当前的意识形态领域突出问题是什么 一是西方敌对势力的文化渗透威胁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是各种社会思潮影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认同。 三是苏东剧变削弱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信仰。 四是发展主题与现代化目标淡化了意识形态之间的对立。 五是多元价值取向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 六是信息网络化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控制力形成挑战。

关于意识形态服务的讨论

关于农行、招行意识形态层面的服务差距的讨论 瓯海娄桥支行王定林 近段时间一篇“一次招行和农行服务体验引发的思考:意识形态层面的服务差距”的文章不仅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讨论,更在农行内部引起轩然大波。在此不去讨论该名记者是如何去体验,体验是否带有偏差性。现在银行业不仅面临同业的激烈竞争,更是不断受到微信、支付宝等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从源头上直接截取客户,因此做好客户服务是每个传统银行的必然认识。那银行业应该如何做好服务 么。 诚然做好银行业服务不是头口上叫叫就能做好的。服务是一个系 统工程,是需要体系去支撑。 首先银行需要站在客户角度去设计流程、服务体验。客户来银行 是有办理自己的业务需求,要办理的业务是已经设定好的。银行要区 分主次,在满足客户当前需要的情况下去推荐产品。当前不少网点违 规第三方人员在大堂等金融乱象其实都是考核导向的结果。 第二、系统支撑,特别是技术上支撑。当前银行大大小小系统几 十个,出现一个问题,就会出来新的规章制度去补充,然而银行系统 却不能跟进,导致一线人员疲于登记台帐、死记各种规章制度。好比 该记者的体验,该记者是不知道农行更该一个手机号码是需要4个地 方,手机银行号码、短信通知号码、预留号码、安全认证手机号码等 都需要不同的地方、填不同的单子去更改。

第三、提高员工的服务认识。在该记者的体验中,农行员工确实做的不到位,不能够认识到客户的需求。至于具体原因,可能认为客户仅需要修改手机号码,因为在现实中确实不少客户短信通知一个号码,预留手机号码又是另外一个号码等等,甚至不少客户手机号码就是需要留着别人的手机号码等等。又或者当时银行又比较繁忙,急于办理下一个业务忘记问客户需要更换哪个手机号码。确实这些对客户来说都是借口,没有满足客户的需求。因此要加强员工的服务认识,在工作中特别是细节方面要做到位,满足客户的需求。 服务不是一蹴而就,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仅需要一线员工提高认识,更需要上级部门去理解,认识到网点千差万别,能提供技术支撑,合理安排人员,合理考核导向。从客户的角度去做好服务,满足客户需求才能和真正的对手互联网金融竞争中不至于输的一败涂地。

【党课】意识形态

【党课】意识形态 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 一、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马克思主义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特别是揭示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确立,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三座大山在中国的统治,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伟大成就。 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充分证明,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新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否则,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战胜各种挑战和风险的要求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从总体上看,我国意识形态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是 从国际形势来说,我们面临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和敌对势力西化、分化我国的图谋; 从国内形势来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这对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变更,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给社会的思想进步带来了很大的活力,同时也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实践表明,形势越是复杂,社会越是多样化,就越需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必须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不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动力。我们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只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才能真正发挥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巨大作用。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