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昆明植物所2008届秋季博士毕业研究生学位论文摘要汇编

昆明植物所2008届秋季博士毕业研究生学位论文摘要汇编

昆明植物所2008届秋季博士毕业研究生学位论文摘要汇编
昆明植物所2008届秋季博士毕业研究生学位论文摘要汇编

昆明植物所2008届秋季博士毕业研究生学位论文摘要汇编

一、高竹林 博士,导师:郝小江 研究员

学位论文题目:三种萝藦科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学位论文摘要:

本论文对三种萝藦科植物:乳突果(Adelostemma gracillimum Hooker)、蓝叶藤(Marsdenia tinctoria R.Br.)和古钩藤(Cryptolepis buchananii Roem. et Schult.)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应用硅胶柱层析、反相(RP-18)柱层析、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和半制备HPLC等多种分离材料和分离技术,结合现代波谱分析方法和化学方法,从以上三种植物中分离并鉴定了50个化合物(从各种植物中重复分离到的未计入),其中新化合物16个。化合物的结构类型涉及C-21甾体及其苷、木脂素、三萜、酚性化合物、联苯类、鞘胺醇类等。新化合物的结构如下:

1、乳突果苷元3-O-β-D-葡萄吡喃糖基-(1→4)-β-D-磁麻吡喃糖基-(1→4)-β-D-夹竹桃吡喃糖基-(1→4)-β-D-夹竹桃吡喃糖基-(1→4)-β-D-洋地黄毒吡喃糖苷;

2、乳突果苷元3-O-β-D-葡萄吡喃糖基-(1→4)-β-D-磁麻吡喃糖基-(1→4)-β-D-磁麻吡喃糖基-(1→4)-β-D-夹竹桃吡喃糖基-(1→4)-β-D-洋地黄毒吡喃糖苷;

3、乳突果苷元3-O-β-D-葡萄吡喃糖基-(1→4)-β-D-夹竹桃吡喃糖基-(1→4)-β-D-夹竹桃吡喃糖基-(1→4)-β-D-洋地黄毒吡喃糖苷;

4、乳突果苷元3-O-β-D-葡萄吡喃糖基-(1→4)-α-L-磁麻吡喃糖基-(1→4)-β-D-磁麻吡喃糖基-(1→4)-α-L-磁麻吡喃糖基-(1→4)-β-D-夹竹桃吡喃糖基-(1→4)-β-D-洋地黄毒吡喃糖苷;

5、乳突果苷元3-O-β-D-葡萄吡喃糖基-(1→4)-β-D-磁麻吡喃糖基-(1→4)-β-D-夹竹桃吡喃糖基-(1→4)-β-D-夹竹桃吡喃糖基-(1→4)-β-D-磁麻吡喃糖苷;

6、乳突果苷元3-O-β-D-葡萄吡喃糖基-(1→4)-β-D-磁麻吡喃糖基-(1→4)-β-D-夹竹桃吡喃糖基- (1→4)-β-D-磁麻吡喃糖苷;

7、乳突果苷元3-O-β-D-葡萄吡喃糖基-(1→4)-β-D-葡萄吡喃糖基-(1→4)-β-D-夹竹桃吡喃糖基-(1→4)-β-D-夹竹桃吡喃糖基-(1→4)-β-D-磁麻吡喃糖苷;

8、乳突果苷元3-O-β-D-葡萄吡喃糖基-(1→4)-β-D-葡萄吡喃糖基-(1→4)-β-D-磁麻吡喃糖基-(1→4)-β-D-夹竹桃吡喃糖基-(1→4)-β-D-夹竹桃吡喃糖基-(1→4)-β-D-磁麻吡喃糖苷;

9、乳突果苷元3-O-β-D-葡萄吡喃糖基-(1→4)-β-D-葡萄吡喃糖基-(1→4)-β-D-夹竹桃吡喃糖基-(1→4)-β-D-夹竹桃吡喃糖基-(1→4)-β-D-洋地黄毒吡喃糖苷;

10、乳突果苷元3-O-β-D-葡萄吡喃糖基-(1→4)-β-D-葡萄吡喃糖基-(1→4)-α-L-磁麻吡喃糖基-(1→4)-β-D-夹竹桃吡喃糖基-(1→4)-β-D-洋地黄毒吡喃糖苷;

11、乳突果苷元3-O-β-D-葡萄吡喃糖基-(1→4)-β-D-葡萄吡喃糖基-(1→4)-α-L-磁麻吡喃糖基-(1→4)-β-D-磁麻吡喃糖基-(1→4)-α-L-磁麻吡喃糖基-(1→4)-β-D-夹竹桃吡喃糖基-(1→4)-β-D-洋地黄毒吡喃糖苷;

12、乳突果苷元3-O-β-D-葡萄吡喃糖基-(1→4)-β-D-葡萄吡喃糖基-(1→4)-β-D-夹竹桃吡喃糖基-(1→4)-β-D-磁麻吡喃糖基-(1→4)-α-L-磁麻吡喃糖基-(1→4)-β-D-夹竹桃吡喃糖基-(1→4)-β-D-洋地黄毒吡喃糖苷;

13、cynanchone A 的碳酸甲酯衍生物;

14、12-O-乙酰基-20-O-(N-甲基)-邻氨基苯甲酰基肉珊瑚苷元3-O-6-去氧-3-O-甲基-β-D-阿洛吡喃糖基-(1→4)-β-D-夹竹桃吡喃糖基-(1→4)-β-D-磁麻吡喃糖基-(1→4)-β-D-磁麻吡喃糖基-(1→4)-β-D-磁麻吡喃糖苷;

15、12-O-乙酰基-20-O-(N-甲基)-邻氨基苯甲酰基肉珊瑚苷元3-O-6-去氧-3-O-甲基-β-D-阿洛吡喃糖基-(1→4)-β-D-夹竹桃吡喃糖基-(1→4)-β-D-磁麻吡喃糖基-(1→4)-β-D-磁麻吡喃糖苷;

16、12-O-乙酰基-20-O-(N-甲基)-邻氨基苯甲酰基肉珊瑚苷元3-O-β-D-葡萄吡喃糖基-(1→4)-6-去氧-3-O-甲基-β-D-阿洛吡喃糖基-(1→4)-β-D-夹竹桃吡喃糖基-(1→4)-β-D-磁麻吡喃糖苷。

最后,综述了1990-2008年间发表的萝藦科植物中的裂环C-21甾体及其苷。

二、房立真 博士,导师:刘吉开 研究员

学位论文题目:炭球菌素全合成和四种云南高等真菌化学成分的研究

学位论文摘要:

炭球菌素(Concentricolide)是从高等真菌炭球菌(Daldinia concentrica)中分离得到的一种结构新颖的化合物。其具有显著的抗HIV-1病毒活性(EC50 0.31μg/ml),可以有效地阻断HIV-1病毒结合和进入细胞,抑制HIV病毒复制,显示出较强的阻断融合活性,能降低免疫系统被损害的速度。作为小分子化合物,其细胞毒性低,体外抗HIV-1的活性显著,选择指数S.I. =222,全合成炭球菌素并进一步研究其药理活性对于发现新型治疗艾滋病的药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论文第一部分综述了炭球菌素母体结构6-氢-1,7-二氧环戊二烯并[E]茚-8-酮的合成以及苯并呋喃和γ-乙基苯并呋喃酮内酯的构建方法。尝试了两种以完全不同的起始原料为出发点的炭球菌素全合成路线。其中以3-乙烯基呋喃和γ-内酯为原料,通过Diels-Alder反应的路线已首次完成了炭球菌素的消旋全合成。另一条路线中以环己酮2-羰基乙酯为起始原料,完成了γ-乙基呋喃酮内酯官能团的构建,并得到了该条反应路线中最关键的中间体:5-Ethyl-8-oxabicyclo[4.3.0] non-1-ene-3,9-dione, 最终目标产物的合成正在进行中。这条合成路线也为合成其他具有苯并呋喃酮内酯类的活性天然产物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论文中还设计了炭球菌素的不对称合成路线。

本论文第二部分研究了四种云南野生高等真菌的化学成分,利用多种分离手段和材料分离得到了60多个化合物,并借助现代波谱技术鉴定了其中43个化合物,包括4个新化合物。从中药竹黄中分离得到的结构新颖的苝醌类化合物hypocrellin D,该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光动力活性和细胞毒活性;从红汁乳菇中分离得到了结构新颖的愈创木烷型倍半萜。

三、涂铁要 博士, 导师:孙航研究员

学位论文题目:茄科Nolaneae,天仙子族和茄参族的分子系统学与生物地理学研究

学位论文摘要:

茄科是一个世界广布的大科,共有42个族,约92属,近2300种。Nolaneae、天仙子族(Hyoscyameae)和茄参族(Mandragoreae)是茄科中关系较近的三个族。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作者分别构建了这三个族的叶绿体和(或)核基因的系统发育。结合已知的茄科和近缘科的化石资料,利用贝叶斯方法推测了这三

个族的分异时间,进而探讨了这三个族一些类群的性状进化以及历史生物地理学问题。

1、Nolaneae的分子系统学与生物地理学

除了太平洋加拉帕戈斯群岛特有的Nolana galapagensis,Nolaneae所有其他种类分布于智利和秘鲁的太平洋沿岸的沙漠地区以及安第斯山区。利用4个叶绿体片段(ndhF, psbA-trnH, rps16-trnK和trnC-psbM)和2个核基因片段(LEAFY和GBSSI)构建的Nolaneae的系统发育表明叶绿体联合序列、LEAFY 序列以及GBSSI基因序列均强烈支持Nolaneae为一单系类群。一些分支包括N. acuminata类群和Alona的部分类群得到了所有序列数据的强烈支持。叶绿体和LEAFY系统表明分布于智利的种类,包括Nolana sessiliflora, N. acuminata 类群以及Alona类群是Nolaneae中最先分化的类群,由此可推测该族现存种类的祖先可能源自智利。LEAFY系统中三个具有强烈支持率的分支同时也分别得到SINE(short interspersed elements)或者SINE-like插入片段的支持。分布于秘鲁的种类聚在智利的分支当中,因此可能是从智利扩散而来的。在叶绿体、LEAFY和GBSSI系统中,加拉帕戈斯群岛的特有种Nolana galapagensis均和秘鲁的种类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表明该种来自于秘鲁而非智利。该种和智利的种类在形态上的相似性可能是趋同进化的结果。叶绿体系统、LEAFY系统和GBSSI 系统除了上述一致的地方,相互之间也存在一些冲突,这些冲突可能意味着该族植物的网状进化历史。对其他导致不同基因树之间相互冲突的可能的原因例如lineage sorting、长支吸引(long branch attraction)、基因复制(gene duplication)等也进行了讨论。

2、天仙子族的分子系统学与生物地理学

天仙子族是茄科当中分布区仅仅局限于欧亚大陆的两个族之一。利用6个叶绿体序列(ndhF, psbA-trnH, rps16-trnK,trnC-psbM,atpB和rbcL)联合分析构建的系统发育表明包括颠茄属(Atropa)、天蓬子属(Atropanthe)、山莨菪属(Anisodus)、天仙子属(Hyoscyamus)、泡囊草属(Physochlaina)、马尿泡属(Przewalskia)和赛莨菪属(Scopolia)在内的7属植物构成单系类群。其中颠茄属和由其他6属植物聚成的一支构成姐妹群。我们的结果还表明和天仙子族构成姐妹关系的是分布于南美或起源于南美的一支包括Nolaneae、枸杞族

(Lycieae)以及Jaboroseae。在2个茄科化石点和2个旋花科化石点的基础上,利用贝叶斯法推测出欧亚大陆的天仙子族和南美姐妹群的分异时间在10个百万年左右。这一相对年轻的分异年龄表明隔离分化假说不适合用来解释天仙子族和南美姐妹群的洲际间断分布模式。天仙子族的祖先在到达欧亚大陆之后发生了一次快速的分化形成了族下的大部分属。天仙子族下各属种间的系统关系和分化时间表明,相对于青藏高原隆起和中亚干旱,迁移扩散和冰川作用能更好地解释现存的天仙子族植物在欧亚大陆的分布模式。

3、茄参族的分子系统学与生物地理学

茄参族是茄科中另外一个分布区仅限于欧亚大陆的族。该族曾被分类学家置于天仙子族中。利用6个叶绿体基因(ndhF, psbA-trnH, rps16-trnK,trnC-psbM,atpB和rbcL)联合分析了该族所有4种植物的种间关系以及分异时间。结果表明包括所有4种植物的茄参族为单系类群。茄参族和茄族、酸浆族等有更近的亲缘关系。利用贝叶斯方法,我们推测茄参属与其姐妹群的分异年龄为10.3个百万年。这一结果表明茄参族是独立于天仙子族到达欧亚大陆的。茄参属种间形态上的差异可能是不同地区的种类承受不同的选择压力的结果。

四、张书东 博士,导师:李德铢研究员

学位论文题目:云南巧家药山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学位论文摘要:

云南巧家药山(以下简称巧家药山)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总面积202.25km2, 包括药山片区和杨家湾片区。地处27°08′54″~27°25′31″N,102°57′47″~103°10′13″E之间。该地区海拔517~4041.6m,主体海拔2400~4041.6m,占总面积的94.6%。庞大的山体和中国-日本植物亚区与中国-喜马拉雅亚区交汇点的区系位置,为该地区种子植物的保存与交流提供了充分的条件。然而,对于本地植物区系却鲜有研究。

通过野外调查、室内标本鉴定和文献的查阅,形成巧家药山种子植物名录。初步统计显示,巧家药山有种子植物180科809属2366种(含种下单位)。结

合APG系统和相关植物类群系统发育和生物地理学的研究进展,本文从科、属、种三个方面对该地种子植物区系进行统计和分析,结论如下:

1、通过对种子植物科、属、种三个层次地理成分的比较分析表明,巧家药山种子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复杂,联系广泛;本地区种子植物区系性质具有明显的温带性,并深受热带植物区系的影响。与热带区系的联系主要以泛热带和热带亚洲为主;与温带区系的联系主要以北温带和东亚成分(包括中国特有成分)为主,区系具有明显的古老性。

2、巧家药山种子植物区系的特有现象明显,从科、属、种等不同等级,以及东亚、中国、云南高原地区、药山等不同的地理尺度均有代表。

3、巧家药山种子植物区系与邻近地区具有明显的间断现象。而这种现象可以表现在不同的尺度上,其中与滇西北的间断分布尤其显著,值得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4、通过巧家药山种子植物区系的综合分析以及与邻近地区区系相似性的比较得知,巧家药山植物区系在植物区系划分中的地位是:东亚植物区,中国-喜马拉雅植物亚区,云南高原地区。

5、巧家药山种子植物区系具有较为明显的水平和垂直替代现象。主要表现为一些属内的姐妹种或近缘种的替代。

6、巧家药山的现代种子植物区系主要是由热带亚洲成分、北温带和东亚成分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中融合发展而来的。

五、袁莉博士,导师:杨祝良研究员

学位论文题目:兜兰属和杓兰属几种植物的菌根研究

学位论文摘要:

兜兰属(Paphiopedilum)和杓兰属(Cypripedium)都属于杓兰亚科,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但是两属植物的分布、生境及生活习性却又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兜兰属多为常绿植物,地生或附生,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杓兰属植物冬季休眠,皆为地生,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在种子萌发、幼苗种植或成年植株异地栽培中,兜兰属植物较易成功,但杓兰属植物却存在较大困难。在兰科植物的整个生活史中,菌根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菌根形成是兰科植物进化史中的一个关

键事件。本文对兜兰属和杓兰属6种植物的菌根结构和菌根真菌、半自然条件下杏黄兜兰菌根化及两种兜兰根部存在的一些“机会真菌”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

1、对硬叶兜兰(P. micranthum)、杏黄兜兰(P. armeniacum)、长瓣兜兰(P. dianthum)、黄花杓兰(C. flavum)、紫点杓兰(C. guttatum)和西藏杓兰(C. tibeticum)根解剖结构进行对比观察,发现成年的兜兰和杓兰植株都有菌根,兜兰根被细胞多层,其中生长有大量真菌;杓兰植物没有根被,表皮由一层活细胞构成。在兜兰中,只有部分皮层细胞形成菌根;而在杓兰中,菌根真菌几乎侵染了所有的皮层细胞。在杓兰植物的根皮层中,存在着大量的淀粉粒,而兜兰植物的皮层却很少见到淀粉粒。根被有利于兜兰植物在干湿多变的生境中保持水分,菌根真菌侵染皮层的程度可能反应了落叶植物杓兰对菌根营养的需求程度大于常绿植物兜兰,皮层中的淀粉粒有助于杓兰度过休眠期。

2、运用真菌分离与直接扩增植物根中菌根真菌的ITS片和mtLSU片段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上述六种兰花的菌根真菌。在200多个植物根的DNA样品中,得到真菌ITS序列175条,mtLSU序列80条。将这些序列与Genbank中的有关序列对比,结果表明大部分真菌(160条ITS序列,76条mtLSU序列)都属于胶膜菌科(Tulasnellaceae)真菌,只有少数为其它真菌(“机会真菌”),如镰刀菌(Fusarium solani)、枝孢霉(Cladosporium lignicola)和青霉(Penicillium sp.)等。首次发现兜兰属植物的菌根真菌和杓兰属植物菌根真菌一样,同属于胶膜菌科真菌,具有非常强的专一性。基于ITS序列构建的系统树显示,形成菌根的真菌可以聚为十一个分支,各分支可能代表了一个或两到三个亲缘关系较近的真菌物种。在与兜兰或杓兰形成菌根的多个分支真菌中,各种杓兰或兜兰都能与两个以上的分支的真菌形成菌根。不同真菌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与多个分支的真菌形成菌根能增强兜兰或杓兰对于环境改变的适应能力。

3、基于ITS序列构建的系统树,首次发现在与一种兰花形成的多个分支真菌中,每种兰花一般都有一个或两个分支的真菌是其主要的菌根真菌,我们称之为优势菌根真菌。生长在相似小环境中的不同兜兰或杓兰具有一些相同的菌根真菌,但其优势菌根真菌却不相同。何种真菌能够成为优势菌根真菌,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植物本身决定的,环境因子影响次之。

4、营养充足的条件下,杏黄兜兰可以脱离菌根真菌而萌发并生长发育成幼苗。由种子萌发的杏黄兜兰无菌幼苗移栽到兰圃温室,在半自然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便长出新根。本研究发现幼苗的老根不形成菌根,但新根却能形成菌根,并首次对杏黄兜兰菌根化过程进行了跟踪,对菌根真菌进行了分子鉴定,发现其属于专一性很强的真菌(如 Clade 8 和 Clade 6)。首次发现硬叶兜兰成年植株从野外移栽到昆明和兴义的兰圃温室栽培一段时间后,优势真菌由原来的 Clade 11 变为 Clade 8(美孢胶膜菌Tulasnella calospora)。美孢胶膜菌能和许多兰科植物形成菌根,但是我们发现其并不与杓兰属植物形成菌根。杓兰植物成年植株异地栽培后生长发育不良的原因之一可能是新环境中缺乏其专一性菌根真菌或环境不适宜于其菌根真菌的生长。兜兰成年植株异地栽培后优势菌根真菌的改变和半自然条件下杏黄兜兰菌根化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兜兰比杓兰容易栽培的原因,也为兰科植物试管苗快速菌根化和该科植物的迁地保护指明了方向。

5、除胶膜菌科真菌外,兜兰和杓兰的根部还存在一些“机会真菌”,这类真菌和兜兰或杓兰的关系尚不清楚。分别用硬叶兜兰与 4 种“机会真菌”及杏黄兜兰无菌苗与 7 种“机会真菌”共培养发现,其中部分真菌是兜兰的致病菌,部分对其生长无害。选择两种无害的“机会真菌”M2(Chaetomium sp.)和M7(Umbelopsis sp.)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它们都能促进硬叶兜兰的幼苗生长,M2能为硬叶兜兰提供一定的氮源,但M7促进幼苗生长的原因尚不清楚。兰科植物根部的真菌物种复杂多样,它们与其宿主植物的关系也许各有不同,在研究兰科植物与真菌相互作用时,不应忽视这些“机会真菌”。

六、廖头根 博士,导师:朱华结研究员

学位论文题目:新肉球菌素类似物的合成及手性叔醇的旋光研究

学位论文摘要:

本论文主要围绕以天然产物新肉球菌素(Neoengleromycin)为模板,合成了其类似物并进行了体外抗肿瘤活性的筛选工作。设计并合成了光学纯手性叔醇分子,运用量子力学和自创矩阵模型的方法进行了旋光计算,参考该分子的实验值对计算方法进行了评价。

第一部分主要综述了异羟肟酸的物理及化学性质,天然异羟肟酸的主要来源,综述了异羟肟酸类化合物的主要合成方法,异羟肟酸的生物活性和其作为氧化催化剂、金属离子的高效萃取剂的应用。

第二部分以L-天冬氨酸为基本骨架,通过对末端羧基,α-氨基和N-OR酰胺基进行结构修饰,设计合成了178个新肉球菌素类似物异羟肟酸类化合物,其中116个苄基酯类异羟肟酸化合物,62个异羟肟酸类化合物。部分化合物经过了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213aj有很强的抗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活性(<10 ng/mL, DDP IC50=50 ng/mL),此外,化合物216ac和化合物216ai有和DDP在同一个数量级的抗人淋巴瘤细胞株(Raji)的活性。发现了一种在温和条件下将酰胺官能团转化到氰基官能团的方法,在CDMT/NMM存在下,可以将L-天冬酰胺末端酰胺转化成氰基。

第三部分介绍了导师自创矩阵模型的假设、推导和讨论。通过量子力学和导师自创矩阵模型的方法,完成了对4个手性叔醇的旋光计算工作,并完成了其中2个化合物的绝对构型的测定工作。运用Gaussian 03计算软件,在多个计算层次计算了手性叔醇的旋光值。合成了(S)-3-苯基3-己醇,通过X-Ray研究证实了(S)-3-苯基3-己醇的绝对构型。同时完成了(R)-3-(2-甲基-苯基)3-己醇的旋光计算、合成和拆分工作,通过了X-Ray研究证实了该化合物的绝对构型。部分完成了其它2个化合物的合成和手性拆分的尝试工作。

七、赵沛基 博士,导师:沈月毛 研究员

学位论文题目:安丝菌素生物合成中酰胺N-糖基化和氨甲酰化的后修饰

学位论文摘要:

本论文通过遗传学、生物化学和化学的分析,对橙色束丝放线菌产生的安丝菌素后修饰糖基转移酶基因asm25异源表达及其体外催化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而在分离到安丝菌素酰胺N-(氨甲酰基)糖苷类化合物后,分析安丝菌素生物合成基因簇,只发现一个编码氨甲酰基转移酶的基因asm21,文献报道基因的功能是催化C-7 位羟基的氨甲酰化,因此我们推测Asm21除催化C-7 位羟基的氨甲酰化外,还可能催化安丝菌素葡萄糖苷糖基的氨甲酰化,具有催化的二重性。对后修饰基因asm21进行敲除、回补和对突变株无细胞提取物进行活性测

定,体内验证Asm21的催化功能;通过asm21异源表达,确定了Asm21体外的双重催化功能。

通过asm25的克隆和异源表达及包涵体复性获得可溶性活性蛋白,发现温度、pH、重金属离子对Asm25催化活性的影响较大。在最适条件下,获得了Asm25的动力学参数,K m(PND-3) = 17.79 μM,K B (UDP-glucose) = 87.30 μM。k cat=V max / [E]=0.0021/0.16=1.3×10-2s-1。在不同的安丝菌素(合成的中间产物)、安沙类化合物(格尔德霉素、利福霉素及naphthomycin A)以及indolin-2-ones作为受体,以UDP-glucose, ADP-glucose, GDP-glucose, UDP-galatose, UDP-N-acetyl glucosamine 和 UDP-glucuronic acid作为供体,发现Asm25在体外催化过程中,对糖基供体有严格的选择性,而对苷元受体具有一定的广谱性。

通过对asm21基因敲除,获得了asm21的突变株BLQ16,分别以安丝菌素酰胺N-糖苷P-3(AGP-3)和proansamitocin (PA)作为底物,用突变株BLQ16和HGF051(安丝菌素聚酮合成基因asmB缺失突变株)的无细胞提取物进行做活性测定,在HGF051的无细胞提取物进行反应体系中,分别以AGP-3和PA作为底物,检测到了AGP-3和PA氨甲酰化的产物,而在BLQ16无细胞提取物进行反应体系的反应产物中没有检测到氨甲酰化的产物,从体内验证了Asm21 的二重催化功能;克隆了asm21的基因,构建了在链霉菌中的表达系统,在变铅青链霉菌Streptomyces lividians T7中进行异源表达,同样分别以AGP-3和PA作为底物,对pJTU3205/S. lividians T7表达的总蛋白进行活性检测,检测到了AGP-3和PA氨甲酰化的产物,从体外证明了Asm21 的二重催化功能。

八、程 辟 博士,导师:陈纪军 研究员

学位论文题目:几类含氮化合物的合成、分离及其抗HIV-1、 HBV活性研究

学位论文摘要:

本论文由五章组成,内容如下:

b-芳基-硝基乙烯 (NOF) 能够有效抑制HIV-1 RT,但是这类化合物在C8166细胞中的毒性较大。对NOF类化合物的硝基进行还原-乙酰化得到N-乙

酰基-b-芳基-1,2-脱氢芳香乙胺衍生物(6),将化合物6中酰胺氮原子进一步烷基化得到N-乙酰基-N-烷基-b-芳基-1,2-脱氢芳香乙胺。这两类化合物在C8166中的细胞毒性明显降低,同时保持了对HIV-1 RT的抑制作用并具有明显的构效关系,即芳香环为邻位取代苯时对HIV-1 RT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以3,4-二甲氧基苯乙胺或3,4-二羟基苯乙胺 (dopamine) 与各种芳香醛通过Pictet-Spengler反应合成了36个1-芳基-6,7-二甲氧基(羟基)-1,2,3,4-四氢异喹啉衍生物。体外抗HIV-1活性筛选表明1-芳基-6,7-羟基-1,2,3,4-四氢异喹啉的细胞毒性较1-芳基-6,7-二甲氧基-1,2,3,4-四氢异喹啉显著降低。在此基础上,我们发现了三个具有进一步研究价值的1-芳基-6,7-羟基-1,2,3,4-四氢异喹啉衍生物。

首次发现4-苯基-6-氯-喹啉-2-酮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 具有一定程度抑制作用。以对氯苯胺为原料通过多步反应合成了3-取代-4-芳基-6-氯-喹啉-2-酮及其扩环类似物5-芳基-7-氯-1,4-苯并二氮啅衍生物共21个。体外抗HBV活性数据表明3-羟乙基-4-芳基-6-氯-喹啉-2-酮(化合物E1–E3) 在HepG 2.2.15细胞中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 和乙型肝炎e抗原 (HBeAg) 分泌都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首次对防己科植物夜花藤(Hypserpa nitida Miers)干燥全株的90%乙醇提取物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总共分离得到生物碱13个,分别为hypserpamine A (1), phenolbetain (2),尖防己碱 (acutumine3),N-去甲基尖防己碱(acutumidine 4),去氯尖防己碱 (dechloroacutumine 5),异尖防己碱(dauricumine 6),N-去甲基异尖防己碱 (dauricumidine 7),前荷叶碱(pronuciferine 8),奥可梯木种碱 (glaziovine9),(S)-番荔枝碱(S-reticuline 10),hypserpamine B (11),木兰碱 (magnoflorine 12) 和laurifoline (13)。其中化合物1和11为新的生物碱。使用Hep G2.2.15细胞系,测定了化合物1–13的体外抗HBV活性。活性最强的化合物为dauricumidine (7),它对HBsAg的IC50值为0.450 mM,选择指数达到了4.13。

Pictet-Spengler (P-S) 反应是合成四氢异喹啉和b-咔啉衍生物的有效方法,在构建含氮杂环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论文第五章对近年来P-S反应的催化体系、反应的选择性,改进型的P-S反应以及固相P-S反应进行了文献综。

九、李春顺 博士,导师:郝小江 研究员

学位论文题目:两种虎皮楠属植物中生物碱成分研究

学位论文摘要:

本论文以两种虎皮楠属植物长序虎皮楠及西藏虎皮楠的果实及枝叶为材料,对其生物碱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运用多种分离手段,结合现代波谱分析技术,从两种虎皮楠属植物中共分离鉴定了 75 个生物碱成分(有 55 个不同结构的化合物),其中含有15 个新虎皮楠生物碱,并有 3 个新骨架类型的生物碱。

第一章长序虎皮楠(Daphniphyllum longeracemosum Rosenth.) 中生物碱成分研究。从其果实提取物的总碱部分分离鉴定了35个生物碱,其中有 9 个新化合物。化合物 1–3 具有新颖的骨架类型。本文对新颖骨架的化合物生源合成途径进行了推导。其叶子提取物的总碱部分分离鉴定了 25 个生物碱,其中 5 个新化合物。再次分离得到了虎皮楠生物碱与环烯醚萜苷通过 Diels-Alder 反应的生成的新类型的虎皮楠生物碱。值得一提的是,从该植物两个部位中均分离得到了二萜生物碱,以 aconitine-type C-19 型生物碱为主。

第二章西藏虎皮楠(Daphniphyllum himalense (Benth.) Mull.-Arg.) 中生物碱成分研究。从其枝叶提取物的总碱部分分离鉴定了 13 个虎皮楠生物碱,其中1个新化合物。从其果实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 2 个生物碱。第三章综述了自2007 年至 2008 年 4 月以来的 55 个虎皮楠生物碱及2005 年至 2008 年4 月以来的 41 个 C-19 型二萜生物碱的新进展,并对它们的生源关系进行了讨论。

十、高雪梅 博士,导师:孙汉董 院士

学位论文题目:三种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

学位论文摘要:

本论文由四章组成。第一章和第二章详细论述了两种南五味子属药用植物:狭叶南五味子(Kadsura angustifolia) 和冷饭团(Kadsura coccinea) 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从狭叶南五味子藤茎中共分离鉴定了38个化合物,包括31个木脂素,2个三萜,1个黃酮和一些小分子萜类化合物,其中12个为新的木

脂素,并对部分化合物进行了抗HIV活性筛选。从冷饭团藤茎的70%丙酮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39个化合物,包括20个新三萜1个新的木脂素,对部分三萜进行了细胞毒活性筛选。第三章介绍了对香茶菜属植物冬凌草(Isodon rubescens) 化学成分的研究,从中分离鉴定了20个二萜类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5为新二萜。论文的第四章为五味子科和木兰科植物中木脂素研究进展的综述。我们在此总结了1978年以来五味子科植物中的木脂素成分共248个,2000年以来木兰科植物中的木脂素成分共52个。

通过波谱分析和晶体X-衍射等手段,从上述三种植物中共鉴定了97个化合物,38个为新化合物。已鉴定的化合物类型涉及木脂素、三萜、二萜、黄酮和其它酚性成分等,新化合物类型包括二萜、三萜和木脂素。首次从南五味子植物中发现了降三萜类化合物,加深了对五味子科植物化学成分的认识,丰富了三萜的骨架类型,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五味子科药用植物资源提供了新的化学物质基础。

十一、康前进 博士,导师:沈月毛 研究员

学位论文题目:美登木素生物合成的几个问题初探

学位论文摘要:

本论文在美登木素化合物生物合成研究以及我们课题组前期对于高等植物来源的该类化合物生源探讨基础之上,从以下方面展开了研究。

第一部分主要从滑桃树茎皮中分离得到23个化合物,包括强心苷、木质素、萜类、甾体、鞣花酸和其它类型,其中10个为新化合物。对分离到的鞣花酸类和部分苯丙素类化合物进行了抗氧化活性测定,显示新化合物14的抗氧化活性较好;新化合物14、19、21对H2O2诱导的PC12凋亡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根据美登木素生物合成的特点,对用AHBA合酶基因和CT基因筛选为阳性的滑桃树内生菌Strepomyces sp. M27m3和另一株AHBA合酶基因筛选为阳性的滑桃树内生菌Streptomyces sp. 5B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分别获得了2个新的环二肽和3个新的萜类化合物。

第二部分对美登木素生物合成过程中特殊延伸单元 “glycolate” 的酰基载体蛋白功能进行了研究,实验证据表明Asm14不仅可以合成“glycolate”,而且对聚

酮链延伸具有重要作用。同时,选择了基因asm14 以及来源于格尔登素产生菌的同源基因gdmJ,对asm14 和asm14-17 两个突变株进行了回补,结果表明asm14 和gdmJ 具有一定的功能互补性。

论文的第三部分还对其它微生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

本论文的最后一部分主要是对I 型PKS生物合成途径中的“glycolate” 特殊延伸单元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十二、易 平 博士,导师:邱明华 研究员

学位论文题目:四类天然产物或类药分子的对接和构效研究

学位论文摘要: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omputer-Assisted Drug Design, CADD)已经深入应用到药物设计的各个方面。本论文围绕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主要技术和应用,展开了博士学位论文,本论文共六章。

第一章主要论述虚拟筛选在天然产物筛选应用中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并对虚拟筛选的过程和技术作了一定的综述。

第二章对虚拟筛选建库常用的化学信息学数据库平台MDL作了介绍,对用MDL建库的重要化学数据库作了综述,最后我们用MDL化学信息学数据库平台所建的云南天然药物信息系统。

第三章对64个天然产物香茶菜二萜类化合物的抗K562细胞毒活性用三维构效CoMFA分析方法作了研究。

第四章通过对石杉碱甲和乙酰胆碱酯酶的构效分析,理性的指出了可能提高活性的合成途径,并据此合成了十三个石杉碱甲衍生化合物,最后用对接的方法指出了这十三个衍生化合物的活性和乙酰胆碱酯酶的构效关系。

第五章是细胞周期检测点Weel激酶(Checkpoint Kinase Weel)抑制剂的对接与3D-QSAR研究,通过对接的构象和直接应用对接的相对位置叠合的方式,得到了高预测性的CoMFA和CoMSIA模型,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中性的带有氢键供体和氢键受体大小和苯基差不多的4-取代值得进一步合成研究。

第六章是c-Jun氨基末端激酶-1(C-Jun N-terminal kinases,JNKs)抑制剂的对接与3D-QSAR研究。

学位论文题目:云南金平红头瑶药浴植物的民族植物学研究

学位论文摘要:

瑶族药浴是瑶族人民一种重要的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手段,为瑶族人民几千年来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时至今日,掌握瑶族传统药浴知识的人群却越来越少,为了挽救瑶族药浴这一宝贵的传统知识,我们采用民族植物学方法对云南金平红头瑶药浴传统知识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共收集整理了110种药浴植物,记录了其瑶名、入药部位、功效等。调查发现药浴主要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炎、跌打损伤、皮肤病以及妇科病,其中有5种植物是首次记录其药用特性,54种为首次记录其以药浴方式预防和治疗疾病。为了阐述红头瑶传统药浴知识的科学合理性,我们选取瑶族药浴中应用广泛、疗效可靠、且资源量较大的药浴植物之一的荷花藤(Aeschynanthus bracteatus)进行深入系统的植物化学成分研究。结果从该植物中一共得到59个化合物,类型主要包括苯乙醇苷类、酚类、木脂素类、黄酮类、萜类等,其中4个为新化合物(aeschynanthosides A–D, 1–4)。抗炎药理活性研究表明,在这59个化合物中,有13个对LPS诱导RAW 264.7巨噬细胞产生的NO有较明显的抑制活性(IC50 < 90 μg mL?1),8个对pNF-κB-luc诱导RAW293巨噬细胞产生的NF-κB有较好的抑制活性(IC50 < 70 μg mL?1),其中化合物calceolarioside A (5)和1,3-dihydroxy-1-(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propan-2-one(29)对NO和NF-κB均有较好的抑制活性(IC50分别为74.9、46.3和51.3、42.3 μg mL?1)。此外,我们还对松叶青兰(Dracocephalum forrestii)进行了系统的植物化学成分研究,从全草中一共分离鉴定了69个化合物,类型主要包括木脂素类、苯乙醇类、酚类、萜类、黄酮类等,其中新化合物6个,分别为:9’-O-n-butyl lithospermate,3-methoxy-4-hydroxy phenylethanol 8-O-(6-O-syringoyl)-β-D -glucoside,3,4,5-trimethoxy-phenylethanol β-D-glucoside,1-hydroxy-4-allylbenzene2-O-β-D-apiofu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 ,4-O-(β-D-glucopyranosyl-(3→1)-α-L-rhamnopyranoside)phenylethylcinnamam ide,methyl 5,8,9-trihydroxy-6Z,11Z-dien-pentadecanoate。

学位论文题目:中国濒危植物长蕊木兰的繁育系统和遗传多样性研究

学位论文摘要:

长蕊木兰(Alcimandra cathcartii Dandy,木兰科Magnoliaceae)是国家I 级保护野生濒危植物,本文重点研究了繁育系统和AFLP遗传多样性,结合生态学、生物学特性、居群染色体特征、开花和传粉生物学特性及历史事件,综合分析了其生存状态和成因,提出了保护建议。结论如下:

1、长蕊木兰自然更新能力差。居群间核型存在分异。

2、蜜蜂科昆虫是最主要的传粉者,甲虫类也是重要传粉者。长蕊木兰具混合交配繁育系统。自然座果率、蓇葖率和结实率低。缺乏异交花粉和同株授粉或近亲交配导致的近交衰退是重要原因。

3、长蕊木兰有一个生物多样性中心—云南东南部,但居群内遗传变异很低(H e = 0.1220),接近自交种(H e = 0.12)。主要原因为地质和历史气候变化及人为干扰导致的生境片段化、一定程度的等位基因随机丢失、有限的基因流(花粉/种子散布)和自交亲和但缺乏异交花粉的繁育系统特征等。

4、多数居群的遗传多样性都未能代表该物种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因此应避免居群生境的进一步破碎化。在保护计划中,应特别关注具最高遗传变异和最多特有条带的东南部居群。迁地保护时至少在3个自然居群中采样才能保护到≥95%的遗传变异,PB、DU或JH居群具较特殊的、地方适应性较强的基因型,可作为优先考虑的源居群。

十五、孙宝玲 博士,导师:张长芹 研究员

学位论文题目:中国蓝果树属分类学与极度濒危植物云南蓝果树保护生物学

学位论文摘要:

蓝果树属(Nyssa L.)是东亚-北美间断分布的孑遗植物属。中国植物志记载我国分布7种,其中5种为中国特有。本文通过对蓝果树属植物的形态性状和分子系统学的比较分析,结合野外观察和标本查证对中国蓝果树属植物进行了分类修订,确定了极度濒危植物云南蓝果树(Nyssa yunnanensis W. C. Yin)的分类地

位和保护单元,并对云南蓝果树进行了资源调查、细胞学、传粉生物学和保护遗传学研究,探讨了其濒危原因及相应的解危措施。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形态学研究:通过对中国分布的6种蓝果树属植物的33个质量性状和19个数量性状进行统计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云南蓝果树与华南蓝果树(N. javanica (Bl.) Wanger.)能明显区分,是个好种;中国蓝果树(N. sinensis Oliv.)、瑞丽蓝果树(N. shweliensis (W. W. Smith) Airy-Shaw)、上思蓝果树(N. shangszeensis Fang et Soong)和文山蓝果树(N. wenshanensis Fang et Soong)不能明显区分。薄叶蓝果树(N. leptophylla Fang et Chen)由于模式标本无采集人及采集地点,无法采集数据,未进行统计分析。

2、分子系统学研究:以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e Decne.)、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为外类群,除了选取中国分布的蓝果树植物外,还选取了北美的多花蓝果树(N. sylvatica Marsh)、水蓝果树(N. aquatica L.)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核基因ITS片段和5个叶绿体基因片段的单独最大简约性分析和联合分析,支持形态学研究的结论。云南蓝果树与华南蓝果树是蓝果树属植物的基部类群,二者亲缘关系较近。中国蓝果树、瑞丽蓝果树、上思蓝果树和文山蓝果树应予以归并,他们与多花蓝果树的亲缘关系更近。

3、中国蓝果树属植物的分类修订:结合上述对中国蓝果树属植物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的研究结果,对中国蓝果树属植物进行了分类修订,认为中国目前只分布三个种,即云南蓝果树、华南蓝果树和中国蓝果树,薄叶蓝果树(N. leptophylla Fang et Chen)做存疑种处理。

4、极度濒危植物云南蓝果树的生物学特性:该植物分布范围狭窄,仅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的普文,现仅有两个居群,野外个体数量仅为37株,常绿大乔木,形态上的雄性两性异株植物,是热带北缘针阔叶混交林的上层树种,生长在溪边沟谷,林下无幼苗,自然更新差。

5、云南蓝果树的种子萌发特性研究:观察了云南蓝果树种子萌发形态,初步研究了萌发基质、光照、人工破坏内果皮和pH梯度碱液处理对云南蓝果树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云南蓝果树种子(带内果皮)平均大小为0.94 cm×0.52 cm×0.17 cm(长×宽×厚),千粒重约234.3 g,有萌发瓣;红土/腐殖土/泥炭土(v/v/v,1:1:1) 为云南蓝果树种子萌发的适宜基质;种子在光、暗条件下都能

萌发;人工破坏内果皮能明显地提高种子的萌发率;碱液处理对云南蓝果树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由此推断:内果皮坚硬可能是云南蓝果树濒危的原因之一。

6、云南蓝果树的细胞学研究:云南蓝果树的染色体数目为2n=44,与前人研究该属其他植物的染色体数目相同,不同在于该种存在B-染色体,可能与该种濒危有一定的关系。

7、云南蓝果树的传粉生态学研究:通过研究云南蓝果树的开花物候、花粉萌发率和形态、性别比例、传粉媒介及交配系统,结果表明云南蓝果树的雄花比两性花开花早10-15d,但花期同时结束;雄性花花粉的萌发率最高为97.8%,而两性花的花粉不能萌发,雄花的花粉为三孔沟有萌发孔,而两性花的花粉为球形无萌发孔;36种访花昆虫中,只有蜂类和蝇类4种昆虫为有效传粉者;存在风媒,但以虫媒为主;两性花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不结果实,用雄花花粉给两性花人工授粉的结实率为47%;两个野外居群的性别比例分别为1:1.7和1:2,性比偏雌;但在居群水平上花的性别比例偏雄。由此可知:云南蓝果树是形态上的雄性两性异株,功能上的雌雄异株植物。异交繁殖,性别比例失衡于1:1,都可能是导致该种濒危的原因。

8、云南蓝果树的保护遗传学研究:通过ISSR分子标记手段,分别比较分析了居群间父代、居群内父代与子代间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云南蓝果树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除水井居群外,其他居群内的子代的遗传多样水平都高于其父代。

保护措施:首先要加强政府宣传,就地保护;通过人工繁育的引种驯化手段增加居群个体数量,然后引种回归。

十六、袁 琳 博士,导师:沈月毛 研究员

学位论文题目:植物内生真菌及与植物细胞共培养的化学成分

学位论文摘要:

本论文以从药用植物内生真菌中寻找活性化合物为主线,以云南美登木和喜树中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为研究对象,从内生真菌纯培养及其与植物细胞共培养的化学成分研究两方面开展工作,取得了以下结果:

在对四株来源于喜树及云南美登木内生真菌的化学成分研究实验中,我们分离得到四十余个化合物,结构类型涉及萜类、聚酮、生物碱及麦角甾醇类,其中新化合物18个;并从中筛选到一个同时具有抗肿瘤和抗细菌活性的聚酮类化合物,以及一个有抗真菌活性的劳丹烷型四降二萜。

我们还建立了云南美登木愈伤组织与云南美登木内生真菌的共培养体系,筛选了七株云南美登木内生真菌,从中选择了Alternaria alternata Ly83与愈伤组织进行共培养。在TLC检测和抗菌活性测试的基础上,从纯培养和共培养的真菌Ly83中分离鉴定了26个化合物,结构类型主要包括混合萜、聚酮、环肽和麦角甾醇类,其中新化合物10个;并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进行了共培养的补充实验。此外,我们还从纯培养的愈伤组织中分离鉴定了16个已知化合物,结构类型主要包括齐墩果烷型、乌苏烷型及木栓烷型的三萜和谷甾醇类。

最后,在综述部分总结了截止到2008年报道的从植物内生真菌中分离得到的有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

十七、蒋举兴 博士,导师:朱华结 研究员

学位论文题目:含相思子碱结构特征的手性配体及其对映选择性

学位论文摘要:

许多药物的对映异构体活性差异常常达成百上千倍,甚至完全相反。因此不对称合成一直是有机合成的热门领域之一。而手性催化一直是不对称合成的一种重要组成方法,并且该方法也已比较成熟。基于天然产物的手性配体(催化剂)一方面丰富了催化剂骨架结构的多样性,另一方面也很有希望发展成为催化ee (dr)值高、价格低廉、使用条件简单、通用性优良和对环境友好的手性配体(催化剂)。本论文从相思子碱abrine和(D)-色氨酸出发,合成分离得到17个四氢-β-咔啉化合物,其中13个为多手性中心配体,发现了一个配体在催化二乙基锌对2-甲酰基苯甲酸甲酯的加成反应中催化ee值>99%。同时对这一系列配体的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证明个别晶体中存在的新型二氢键(homodihydrogen bond)和C-H/π弱相互作用(C-H/π weak interactions)等使这类配体的许多性质差异很大。另外从天然氨基酸出发经酯化、苯甲酰化和用硼氢化钠对酯和酰胺进

行了化学选择性还原得到酰胺基β-氨基醇。最后对最近六年有机锌试剂在不对称催化加成反应中应用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十八、马 杏 博士,导师:许建初 研究员

学位论文题目:柯街流域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的水文响应研究

学位论文摘要: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和气候变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备受关注。位于喜马拉雅山区东部柯街流域在过去的 40 多年中,土地利用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气温也有明显变暖的趋势,研究环境变化下山地流域水文过程的响应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践意义。本文在两个空间尺度上运用水文学原理和水文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流域内水文气象背景条件;运用RS&GIS及景观生态学方法分析流域土地利用背景条件;构建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模拟流域气候变化、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水文过程影响;利用水贫困、产洪及水退化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流域水资源管理状况。研究结果表明: SWAT模型可运用于柯街流域;过去40多年流域水文循环过程主要受气候变化影响(影响率在80%以上),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起调节作用;水文循环过程参数随降雨的增加而线性增加,随气温的增加而减少(蒸发除外);林地增加、草地和耕地减少导致流域地表径流和河道总径流减少,增加壤中流、基流和实际蒸发量;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综合水文响应不是两者变化的简单线性叠加;草地覆被与林地覆被相比,草地覆被能有效增加地表径流和河道总径流量,减少实际蒸发量。流域内存在的主要水问题是水贫困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取水途径和水资源管理机构。

十九、马晓霞 博士,导师:杨崇仁 研究员

学位论文题目:五种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学位论文摘要:

基于C-21甾体化合物是一种植物来源的神经甾体的科学设想,对富含这类成分的萝藦科植物开展了化学成分的研究。从鹅绒藤属植物青阳参(Cynanchum otophyllum)的根中分离得到15个以青阳参甙元(qingyangshengenin)或告达亭(caudatin)为甙元的C-21甾体配糖体,其中12个为新化合物。这些C-21甾体

《走进植物王国》导学案及教案

《走进植物王国》综合实践活动课导学案 导学站 神奇的大自然里生活着多姿多彩的植物,我们就生活在这绿色的海洋中。这次活动我们将遨游植物王国,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有趣的探索,了解美丽神秘的植物王国,揭示更多隐藏的奥秘。 观看视频 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搜索、调查访问、实地观察等不同的方法,你认识了哪些植物?观看视频了解植物王国的神奇、有趣。 学习研究报告的写法 搜集研究报告,学习写法。 《走进植物王国》研究报告 研究的内容 研究的方法 观察情况和资料整理 汇报方式 我创意我做主 我创意我做主,每个小组选择一种自己研究的植物,创意时间里每 个小组根据研究内容,选择不同的汇报方式,选好后,小组分好工,按 活动方案开展活动。 ◆ 我是小小研究员 ◆ 制作有趣的叶贴画 ◆ 自制美丽的叶脉书签 ◆ 我是电脑小高手 ◆ …………………… 制作有趣的叶贴画 红果果将在创意时间里教你们如何制作叶贴画,当然更少不了最最聪明的挑 战者。你是不是很感兴趣 呢,除了卡纸外,快点准备树叶、剪刀、双面胶、水 彩笔开始做吧。 绿泡泡提醒你:小组长要分工明确,小组的成员还要团结合作哟! ◆制作有趣的叶贴画◆自制美丽的叶脉书签◆我是小小研究员◆……………………

创意作品步骤: 1、你想做一幅什么样的叶贴画?(确定贴画的主题) 2、你想做的叶贴画由几部分组成的?(构思图画) 3、选适合的叶子开始制作吧!每一部分应用什么样的叶子? (树叶的样子像什么?几张叶子搭配起来又像什么?) 4、最后,别忘了用水彩笔为你们创做的叶贴画写上名字! 这样,一幅生动有趣的叶贴画就做好了。 祝贺你们!好想欣赏一下你们有创意的作品哟! 自制美丽的叶脉书签 绿泡泡将在创意时间里教你们如何自制叶脉书签,当然更少不了心灵手巧的挑战者。你是不是很感兴趣呢,快点准备好树叶、旧牙刷、丝线、水彩笔或水粉开始 做吧。 红果果提醒你:小组的成员可以分工合作,也可以自己独立制作! 创意作品步骤: 1、把桂花树叶放在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20分钟左右,当叶肉酥烂时,用 镊子取出叶片,放在盛有清水的水槽中备用。(由于氢氧化钠有腐蚀性,加热时间较长,老师已经帮你们准备好了。) 2、从清水里取出叶片,用手掌托住,在水中用旧牙刷轻轻地刷叶片的正面和背面,刷去叶肉,露出叶脉。 3、把叶脉片放在书中或卫生纸里吸干。 4、取出压平的叶脉片,用水彩笔或水粉在叶脉两面涂上颜色,稍干后再压平。 5、在叶柄处系上一条彩色丝线,就得到了一张精致美丽的叶脉书签了。 6、如果你能发挥想象力,把书签装饰一下就更好了! 我是电脑小高手 小咕咚将在创意时间里教你们如何上网搜集资料、制作幻灯片,当然更少不了最最聪明的挑战者。你是不是很感兴趣呢? 创意作品步骤: 1、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幻灯片?(确定幻灯片的主题) 2、你想用几幅幻灯片展示?(构思图画) 3、制作幻灯片动作,进行文字说明,可有音乐背景。 这样,一幅图文并茂的幻灯片就做好了。 请欣赏我的电脑作品。 探索之旅新干线

中国科学院在各地的分院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在各地的分院、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作为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在我国工学理学等自然科学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化学物理、材料科学、数学、环境生态学已步入世界先进行列。中国科学院成立于建国初期,响应国家号召,在全国范围内,设立研究分院,截止2016年已有分院12所,分别为北京分院、沈阳分院、长春分院、上海分院、南京分院、武汉分院、广州分院、成都分院、昆明分院、西安分院、兰州分院、新疆分院;下设包括微生物研究所、近代物理研究所、武汉岩土力学研究、物理研究所、生物物理研究所、兰州物化所在内的研究单位114个,涉及理工、基础化学物理、数学、微生物、生态等各个学科领域。中国科学院拥有2所直属高校(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所共建高校(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上海科技大学)、130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210多个野外观测台站。 中国科学院的组织架构图中国科学院院士数据据2016年1月中科院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有院士777人,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48人,化学部131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43人,地学部127人,信息技术科学部90人,技术科学部138人;此外中国科学院还拥有外籍院士82人。截至2016,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地分布在全国25个省、直辖市、自治

区,其中,北京市380人,上海市92人,江苏省42人,辽宁省21人,湖北省21人,陕西省18人,香港特别行政区18人,安徽省16人,以上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共有院士608人,占全体院士的83%;院士性别比例男性占94%,女性占6%。中科院2017度的科研项目2017年,中国科学院下属植物研究所、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昆明植物研究所、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多个研究单位的“大气辐射特性自动检测仪”、“地表反射自动观测高精度辐射计”、“多角度地表光学反射特性自动观测仪”、“高精度太阳辐射计”、“太阳直射自校准辐照度仪”、“光学遥感卫星智能化高精度地面定标系统”数十个科研项目,通过了我国第一家第三方科技成果评价机构——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召开的评价会。

昆明市园林常用植物

昆明市园林常用植物(花灌木篇) 1.海棠石榴 Punica granatum var. pleniflora,亦称重瓣石榴、千瓣石榴,安石榴科落叶灌木,原产中亚。夏季盛花时一片火红,常用作庭园配植或建筑物基础栽植。 2.海桐 Pittosporum tobira,海桐花科常绿灌木,原产东南沿海。作园林丛植,也有作绿篱 用的。 3.华东山茶 Camellia japonica,也称山茶花、川茶,山茶科常绿灌木,原产我国华东、日本。著名庭园花木,栽培历史悠久,有数百个品种,常丛植、配植或庭前列植。 4.木槿 Hibiscus syriacus,锦葵科落叶灌木,原产我国中部。夏季开白、粉、紫等色花, 用于园林配植,也有用作绿篱的。 5.扶桑 Hibiscus rosa-sinensis,亦称朱槿、大红花、丈元红等,锦葵科常绿灌木,原产云南及广东。夏季开红、粉、黄等色花,部分品种不耐寒,常需保护越冬。用作庭园配植,也有用 作绿篱的。 6.木芙蓉 Hibiscus mutabilis,亦称芙蓉花,锦葵科落叶灌木,原产我国南北。适应性强, 常植于池畔、水滨,也可丛植于庭前、屋旁。 7.贴梗海棠 Chaenomeles japonica,蔷薇科落叶灌木,原产我国中部。用于园林配植。 8.月季 Rosa chinensis,也称月月红,蔷薇科落叶灌木,原产我国。为著名的传统花木, 世界各国广为栽培。用作庭园丛植或群植。 9.玫瑰 Rosa rugosa,蔷薇科落叶灌木,原产我国。用于庭园配植。 10.榆叶梅 Prunus triloba,蔷薇科落叶灌木,原产我国北部。春季观花,用于庭园配植。 11.郁李 Prunus joponica,蔷薇科落叶小灌木,原产我国中部。春季开白色或粉红色花, 常2~3朵簇生,植株小,用于庭园配植。 12.火棘 Pyracantha angustifolia,亦称火把果,蔷薇科常绿灌木,原产我国西南,昆明地区山间野生分布极为常见。秋季观果,用于庭园丛植,也有用作绿篱的。 13.栒子多种 Cotoneaster spp.,蔷薇科常绿灌木,原产我国西南,昆明地区山间野生分布。 用于庭园丛植,也可用作绿篱。 14.蜡梅 Chimonathus praecox,蜡梅科落叶灌木,原产我国中部。花开冬季,甚香,作 庭园丛植或配植。 15.紫荆 Cercis chinensis,苏木科落叶灌木,原产湖北。春季开花于老枝,萌蘖性强,耐 修剪,用作庭园丛植或配植。

快乐旅行_六年级作文

快乐旅行 暑假里最快乐时光,就是外出旅行了!在旅行中我学习到很多知识,增长见识,开阔了眼界。 一、走进植物王国 马来西亚是热带海洋性气候,常年气温很稳定在25-35之间,并且受到季风影响他们只有雨季和旱季(百度上了解的)。这就是马来西亚到处都是绿色植物的原因。 你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看见高大的棕榈树,繁多的果树,还有许多叫不上名字的花花草草。妈妈是一个特别喜爱花草的人,她会拍许多树木和花的照片,还会将这些花、草、树呀,指只给我看,并不时用她手机上的“花伴侣”软件进行照片比对,告诉我这是什么花,那是什么草,为什么树上会寄生斛类植物? 我和妈妈就这样边看,边查资料,一趟旅行让我了解了许多有关植物的知识。我认识了3类棕榈树,油棕主要是产棕榈油的,我们吃的饼干、用的香皂里都能找到它们;药用棕最值钱的,据说它可以提纯抗癌症成份;高的的椰子树也是棕榈科的。 二、交通枢纽——-马六甲海峡 本次旅行中,我们在马六甲海峡停留2天,住在波德申。对于马六甲海峡,之前我没有一点认知。 到达马六甲海峡时,展望在我眼前的就是大海、穿梭在海面上巨大的货轮。让我认知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是从百度上。马六甲海峡,

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海峡,呈东南-西北走向。它的西北端通印度洋的安达曼海,东南端连接南中国海。海峡全长约l080 公里是一个重要的国际贸易交通港埠。(百度百科)怪不得我们参观 时看见了古堡,古堡上有大炮,郑和下西洋时也在这里驻军,这说明自古它就是交通要道。妈妈还说:“一带一路中一个重要投资,就是 我们国家和马来西亚一同开发马六甲海峡!”虽然我不全明白,但我 看见海上不停穿梭的货轮,我想这个海峡一定是很重要的交通枢纽。 三、感受不一样的文化 旅行之中,不论是在新加坡还是马来西亚,都会看见许多头部包着纱巾、穿着长衫人;我们吃的饭菜里没有猪肉,基本上是鸡肉、鱼肉、虾肉,许多菜中都有咖喱;参观中随处可以看见清真寺,看见做礼拜的人们;在许多住家门口悬挂着阿拉伯文字书写的牌匾。这些都让我很好奇,我询问了妈妈才知道原来马来西亚是全民信教的国家,是一个穆斯林国家,人们衣食住行都必须尊重伊斯兰教教义。 在马来西亚还有许多华裔,他们的爷爷奶奶都是中国人,是在过去下南洋讨生活的福建人的后裔。他们基本上都会说汉语,还保留着我们中国人的许多习惯;他们还和当地的马来人结婚,创造出的“娘惹餐”很好吃哦! 我想大家在阅读完我的文章后,一定也想去感受一下异国风光吧!那就将东南亚之旅快快加入你的寒假计划中吧!

热带病研究所导师简介

热带病研究所导师简介 中医临床基础(100502) 符林春研究员 符林春,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热带医学研所所长,广东省卫生系统“五个一工程”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咨询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热带医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热带病和寄生虫分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长期从事疟疾和中药抗病毒研究。主持或参与青蒿素类四个一类新药八种制剂的临床研究,参与青蒿素类复方研究,这些药物已成为最优秀的抗疟药,广泛使用于全球疟疾的防治。参与脑型疟的救治研究,使脑型疟病死亡率控制在10%以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正参与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研究成果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次,省部级一等奖3次,主持和参与各级政府科研项目2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曾获“全国首届杰出青年中医奖”,国家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高校青年教师研究类二等奖。已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0多名,博士后研究人员2名。 陈沛泉研究员 陈沛泉,男,广东省罗定市人,1949年9月出生。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员,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温病学(热带病)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学会会员,广东省热带医学学会常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库专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库专家。 陈沛泉研究员从事病原生物学和中医药防治热带病的教学与研究30多年,参与青蒿素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团结协作,发现了青蒿素类药的杀虫速度要比国际上常用的甲氟喹、奎宁、氯喹等快得多; 适当延迟长疗程,治愈率可达90%以上; 用于脑型疟救治,死亡率低于10%;海南南部恶性疟原虫对氯喹、哌喹的抗性曾经相当严重;甲氟喹、氯喹、哌喹、奎宁等对恶性疟原虫配子体无效,在首剂给药后3-4周还可感染蚊媒,而青素类药首次给药后14天即可阻断恶性疟传播;目前海南恶性疟对青蒿琥酯和双氢青蒿素是敏感的;复方双氢青蒿素有望成为WHO一线抗疟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涉足生物技术,把体内、体外试验联系起来,对药物阻断疾病传播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有较深入的见解。当前的研究方向是以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手段对中医药防治热带病(传染病)的作用机理和实用方法进行深入探讨。先后参加或主持完成WHO、国家、部(省)、厅(局)级和对外合作科研项目20多项,多次以专家身份出国进行合作研究、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40多篇。已经培养和协助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10多名。 陈沛泉研究员教研作风严谨,成绩显著,曾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南粤优秀教师”;获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部(省)级科技进步奖5项。 李常青研究员 李常青,男,1965年9月生,湖南华容人,研究员,中医临床基础专业导师。 学术特长: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脂肪肝的临床医疗实验研究工

昆明城市居住区常用园林植物应用类型分类统计

附录1 昆明城市居住区常用园林植物应用类型分类统计 Ⅰ常绿乔木类 科名中文名拉丁名应用率(%) 苏铁科苏铁Cycas revolute Thunb.30.5 松科雪松Cedrus deodara(Roxb.)G. Don80.6 柏科龙柏Sabina chinensis Ant.cv.Kaizuka 40.5 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L.)Franco 35.2 罗汉松科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llus(Thunb.)D.Don11 木兰科 毛果含笑Michelia sphaerantha C.Y.Wa ex Z.S.Yue 5 云南拟单性木兰Parakmeria yunnannesis 6.5 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 L. 20 山玉兰Magnolia delavayi Franch. 12 樟科云南樟Cinnamomum glanduliferum(Wall.)Nees 7 滇润楠Machilus yunnanensis Lec. 5 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40 蔷薇科石楠Photinia serrulata Lindl. 4.5 木犀科女贞Ligustrum lucidum Ait. 41.5桂花Osmanthus fragrans(thunb.) Lour. 95.1 常绿乔木类合计:15种 Ⅱ落叶乔木类 银杏科银杏Ginkgo biloba L.10.5 杉科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5.1 木兰科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Hemsl.) Sarg. 2 蔷薇科云南樱花Prunus cerosoides65 紫叶李Prunus Ceracifera cv. atropurpleurea 55.5 梅花Prunus. mune Sieb. et. Zucc.12 垂丝海棠Malus halliana (Voss.) Koehne17.5 西府海棠Malus micromalus Mak. 2 豆科洋紫荆Cercis variegate L15 龙爪槐Sophora japonica var. pendula Loud. 30 国槐Sophora japonica L. 22 合欢Albizzia julibrissin Durazz.10 悬铃木科法国梧桐Platanus orientalis L. 8.2 杨柳科垂柳Salix babylonica 14 榆科滇朴Celtis bungeana Bl.7 桑科桑树Morus alba 11 杜仲科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 2 石榴科石榴Punica granatum L.15.4 柿树科柿树Diospyros kaki Thunb.12 无患子科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 Laxm. 6.1

植物干细胞维持与分化的分子机理研究-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植物所简报 2007年第85期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2007年11月27日 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植物干细胞维持与分化的分子机理研究”项目启动会召开 11月24日,由植物所承担的“十一五”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植物干细胞维持与分化的分子机理研究”项目启动会植物所召开。出席会议的领导和专家有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家洋院士,河北师范大学孙大业院士,中科院生物局副局长苏荣辉、生物医药处处长韩华等,来自植物研究所、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首都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农业大学以及厦门大学的项目各课题组负责人也出席了会议。 植物所副所长种康研究员主持了启动会。马克平所长代表项目第一承担单位对到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对项目的实施表示衷心地祝贺。生物局苏荣辉副局长在随后的讲话中对该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希望科学家们努力工作,争取做出好成绩。接着,项目首席科学家胡玉欣研究员介绍了项目的研究目标、任务和参加单位的

情况,各课题负责人分别汇报了各自的研究进展及计划及进度安排。李家洋副院长在听取汇报后发表讲话,对该项目的研究内容和目标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对本项目的顺利实施寄予了厚望,他鼓励大家切实地加强交流,在创新性成果上多下功夫,不要仅局限在发表文章上。 下午,与会人员围绕研究方向的凝聚和具体研究方案的实施展开了认真协商与讨论,并就项目的研究内容、分工协作及定期交流机制等方面充分发表了意见。与会专家就如何紧密围绕科学问题、如何实现各课题协作攻关等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生物局韩华处长对项目的管理、执行以及如何加强与动物干细胞研究领域科学家的交流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会议决定建立相关研究小组,实行定期碰头制度,做到明确方向、共享资源,并通过项目的实施,力争使我国的植物干细胞的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2006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了蛋白质研究、量子调控研究、纳米研究、发育与生殖研究四个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为落实《规划纲要》的部署,2006-2007年,科技部已批准82个重大项目立项,其中“发育与生殖研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1项,“植物干细胞维持和分化的分子机理研究”是其中之一,项目首席科学家为植物所胡玉欣研究员,该项目于2007年批准,前两年的经费为1187万元,计划于2011年8月结题。 (信号中心供稿)

构建生态城市背景下昆明市城市园林景观植物群落的植物配置

构建生态城市背景下昆明市城市园林景观植物群落的植物配置 构建生态城市背景下昆明市城市园林景观植物群落的植物配置 【摘要】依据城市的植物群落的材料构成,可将城市景观植物群落划分为草坪、花境、疏林草地、密林以及复层树群等几种类型。按照植物群落的基本功能,可以将其分为生产型、文化型、科普型、环保型、游憩型以及观赏型几种。同时,还包括道路绿地群落和滨水绿地群落等两类具有特殊位置的类型。本文总结了昆明市城市园林景观植物群落的具体范式、配置手法以及植物组成等资料,从而为城市园林景观植物群落的实施、设计和规划提供了指导。 【关键词】生态城市;城市园林景观;植物群落;植物配置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若缺乏独具特色的绿荫和花草,则无法达到降低声浪喧嚣和雾尘污染的目的,而且,城市居民也无法享受到清秀的山峦和蔚蓝的天空。所以,城市园林景观配置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包括草坪、花卉和树木在内的植物材料能够为城市园林绿化和环境改善提供保证和基础,而城市园林建设艺术水平和观赏效果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园林植物配置情况的影响。城市园林配置应遵循艺术性和科学性的基本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凸显出城市园林景观的艺术效果,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并举。 城市园林景观建设形式较为丰富,不同的地点、场合和地区需要实现不同的种植方式和植物组成,满足不同的功能要求。因为植物是具有生命的有机体,且时刻处于生长变化之中,因而不同的植物组合也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然而,植物群落配置也是有章可循的,因而在城市园林景观植物群落的植物配置时,应对其具体范例、配置方法和植物组成进行综合分析。 1 自然式配置 昆明市城市园林景观植物配置无需完全遵守严格的种类和株数规定,株间距无需固定,且不要求严格的中轴对称排列。应遵循变化自然、生动活泼、参差错落、互相掩映、有大有小、有疏有密、有远

走进植物王国

综合实践活动课课例 活动年级:三年级 活动单元:三年级(上)“走进植物王国”单元 活动主题:校园里的植物 主题的提出:本单元的主题是“身边的植物”,那么就要从身边熟悉的植物去了解、探询。而我校早在2002年就被评为省级“绿色学校”,校园的植物种类丰富,这为学生对植物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虽然大家天天面对这么多的植物,但许多学生并没有仔细地观察过这些植物。因此,提出这个活动主题,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等方面的能力。 设计思路:在教材本单元第一课的活动延伸中有一项活动:观察并记录校园绿色植物,而“校园里的植物”就安排在该课后进行活动。主要按照如下顺序进行:了解校园内主要的植物种类及分布——学生分组调查、研究、记录一些植物特征——汇报、交流研究成果,了解不同植物绿化的作用——做植物“身份证”——编成宣传小报(电子报或手抄报)。 活动目标: 1、在能力目标上,能对校园内的植物进行简单的考察、调查,并写成简单的考察记录,通过观察、统计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处理信息和计算能力。 2、在情感态度上,让学生懂得爱护植物、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职责,学会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3、在知识方面,学生可以了解一些植物分类和植物特征等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 实施方案: 第一阶段:了解校园植物(1节课) 第二阶段:分组调查、记录(1周,利用课外时间活动) 第三阶段:汇报交流,做植物“身份证”(1节课及课外,约1周) 第四阶段;宣传小报、植物“身份证”展示(1节课)

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 在电脑屏幕上出示:我校被评为省绿色学校的铜牌。 问学生对绿色学校了解多少。 教师做简单介绍,突出我校植物绿化的重要性。 学生交流:平时观察到学校的植物种类、数量。 出示学校植物分布图(电子图),任意点击某一区域即可显示植物的名称、图片。(此“植物分布图”为钱蓉和阮欣雅老师制作的校本课程中的网页)提出问题:校园中的每种植物有什么特点,对绿化有什么好处呢? 怎样去调查、研究? 学生分组设计活动方案。 交流:(根据学生的发言概括) 1、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 2、每组调查不同的植物(教师进行协调,保证每组研究的数量大致相同,而种类不同。) 3、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活动,安排好大致的活动时间,如:星期一的第几节课后活动。 4、根据老师提供的植物分布图,找到植物相应的位置,观察特点;再利用书报、网络查找相关的资料,对某种植物的种类、特征及作用做好记录,有条件的可以拍下照片。(该活动可以在小组中根据实际情况,再进行明确的分工。) 5、遇到问题,向老师或有经验的人寻求帮助。 6、注意安全。 教师引导学生修改、完善活动方案。 第二阶段: 在一周的时间内学生自行进行调查、研究。 教师根据学生的活动计划,课间适当的深入到他们中间了解活动开展的情况,给予指导。 第三阶段:

昆明地区常用植物品种

昆明地区常用植物品种 注:划线部分为昆明地区常用的物种。 常用花木种类根椐园林绿地的功能和植物的观赏特性,可分为如下各类:宜单株种植的庭园花木如桂花、大树杨梅、柚子、天竺桂、白皮松、五针松、白玉松、香樟、雪松、银杏、榉树、麻栎、重阳木、乌桕、苦楝、皂荚等是适宜单株种植的庭园树,总之一句话,作为孤植树应满足树形、树冠自然舒展饱满。 宜搭配种植的庭园花木应遵循:①常绿树种+落叶树种②多层次的乔木、球、灌结合③疏密结合,忌没有变化。 宜成片种植的庭园花木如雪松、紫玉兰、日本樱花、冬樱花、紫叶李、黄槐、碧桃、云南棕榈、加纳利海枣、银杏、水杉、池杉、红叶乌桕、山茶、柳杉、棕榈、毛竹、刚竹、哺鸡竹、罗汉竹、凤尾竹、紫竹、碧竹、菲白竹、碧玉间黄金竹、梅、桃、腊梅、李、黑松、圆柏、剌柏、侧柏、扁柏、女贞、青栎、蚊母、夹竹桃、八角金盘、白鹃梅、桃叶珊花、杜鹃、苏铁、丝兰、柿、榆叶梅、紫荆、月季、玫瑰、金钟花、木芙蓉、木槿等都宜成片种植于庭园。 宜成丛种植的庭园花木如竹类、姜棕、旱伞竹、小蒲葵、南天竹、针葵、苏铁、丝兰、金钱松、墨西哥落羽杉、白蜡、珊瑚树等都适宜丛植于庭园。 宜做行道树的花木城区宜植香樟、杜英、银杏、天竺桂、广玉兰、小叶榕、滇润楠、乐昌含笑、滇朴、刺桐、栾树、元宝枫、悬铃木、国槐、臭椿、剌槐、泡桐、青桐、枫杨、喜树、银桦、白蜡、白杨、白榆、七叶树、榉树、鹅掌揪、无患子、重阳木、垂柳、旱柳、梓杉、墨西哥落羽杉、白榆、旱柳、垂柳、白杨、乌桕、枫杨、朴树、女贞、苦楝等。 宜作绿篱、色带的花木观叶常绿有:小叶女贞、金叶女贞、红继木、春鹃、鸭脚木、八角金盘、红叶石楠、满天星、蜘蛛兰、肾蕨、南天竹、银边草、麦冬草、茶梅、天门冬、瓜子黄杨、桃叶珊瑚、绣球花、雀舌黄杨、大叶黄杨、珊瑚树、海桐、女贞、月桂、蚊母、桧柏、梅、郁李、麻叶绣球、锦带花、小檗、枸骨、紫珠、枸橘等。带棘有:火棘、枸骨、枸橘、云实、柞木、小檗、剌叶桂等。落叶有:木槿、杞柳、紫穗槐、溲疏、紫叶小檗、枸杞等。 宜作球型的花木如海桐、小叶女贞、金叶女贞、金叶连翘、大叶黄杨、枸骨、红继木、毛杜鹃、黄金榕、含笑、非洲茉莉、龟甲冬青、龙柏、木樨榄、火棘、瓜子黄杨、雀舌黄杨、罗汉松、杨梅、油橄榄、桂花、石楠、珊瑚树、胡颓子、厚皮香、蚊母、月桂、侧柏、花柏、桧柏、栀子花等都适宜作球型树种。 适宜作藤架(垂直绿化)的花木如爬山虎、油麻藤、鹰勾藤、鸡血藤、炮仗花、紫藤、爬藤蔷薇、凌霄、金银花、叶子花、络石、扶芳藤、猕猴桃、七姐妹、木香、葡萄、地锦、长青藤、南蛇藤、北五味子、薜荔、大血藤、拔葜、爬藤榕、木通、胶东卫矛、云南羊蹄甲等都适宜作藤架树种。

植物妈妈有办法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2、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走进了植物王国,在那里收获了许多知识的果实。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植物王国,去那里继续探索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秘密。(板书课题。) 1、以课件形式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旅行 蒲公英 纷纷 苍耳 苍翠 如果 已经 很好 山洼 蹦跳 观察 知识 娃娃 纷纷 豆子 山洼 2、多音字组词。 二、研读感悟。1.整体感知,把握脉络。 范读课文。说说这首诗一共有几节?都介绍了哪些植物妈妈? 1、学习第一节。 (1)、自由读。①齐读。读了这节后,你知道了什么? ②学生汇报。(这节主要写了什么和提出了什么问题。) 启发提问:谁读懂了“四海为家”这个词语?你能联系整篇课文说一说吗? (“四海”指到处,“四海为家”指植物的种子传播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2)、指导读好问句,读出疑问的语气。 2、学习第二节。植物妈妈为孩子的旅行各想了奇妙有趣的办法,蒲公英妈妈是用什么办法让孩子旅行的?轻声读一读第二节。 (1)、出示课件:蒲公英传播种子的动画。学生看动画,听老师朗d ? ( ) w ?i ( ) zh à( ) ji àng ( ) d ěi ( ) w ai ( ) zh á( ) xi áng ( ) 得 为 炸 降

读第二节。 (2)、比赛朗读。谁能比老师读得更好?指名读,读中指导。(3)、看动画课件,蒲公英的种子乘着风纷纷出发,理解“纷纷”。然后给学生试着用“纷纷”造句。 (4)、趣味对话练习。蒲公英妈妈的孩子就要去旅行了,临行时,它和妈妈说些什么呢? 如:妈妈:“孩子,你们已经长大了,广阔的田野、高高的山冈才是你们的家。我为你们准备好了降落伞,风儿一来,我们就告别您老人家,到别处去安家。”) 多有趣的办法,多美的情景,请大家大声地读读,并背诵。注意要读的轻柔、缓慢。 3、学习第三、四节。 (1)、自由朗读。 (2)、小组交流:结合画面想一想,说一说,苍耳妈妈和豌豆妈妈是用什么办法让孩子去旅行的?你比较喜欢哪位“妈妈”的办法,为什么? (3)、出示“苍耳”的种子。看看它是什么样子的?摸一摸,结合课前观察说一说有什么感觉?结合课文理解“铠甲”,知道在文中指苍耳带刺的硬壳。 (4)、启发表达:小兔子带着苍耳的种子到哪里去呢?相机画图理解“山洼”。 (5)、“蹦着跳着”能换成哪个词?(蹦蹦跳跳)配上动作练读第四节。(6)、指名读第三、四节。

中科院所有研究所

北京市 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力学研究所 物理研究所 高能物理研究所 声学研究所 理论物理研究所 国家天文台 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理化技术研究所 化学研究所 过程工程研究所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大气物理研究所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遥感应用研究所 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数学科学学院 物理学院 化学与化工学院 地球科学学院 资源与环境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计算机与控制学院 管理学院 人文学院

外语系 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 电子电气与通信工程学院 华大教育中心 动物研究所 植物研究所 生物物理研究所 微生物研究所 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心理研究所 计算技术研究所 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半导体研究所 电子学研究所 自动化研究所 电工研究所 软件研究所 国家科学图书馆 微电子研究所 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青藏高原研究所 光电研究院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信息工程研究所 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筹)天津市 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河北省 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 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山西省 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辽宁省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 金属研究所 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吉林省 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 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上海市 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上海天文台 声学研究所东海研究站 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上海药物研究所 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植物所植物学考研试题

中国科学院植物所1998年植物学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 无限维管束同源器官颈卵器心皮聚合果无融合生殖核型胚乳花程式孢蒴内始式 二、蕨类植物比苔藓植物在那些方面更能适应陆生环境。 三、试比较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主要异同点。 四、何谓木材的三切面?它们的概念怎样?以双子叶禾本植物为例,写出三切面的特征。 五、以水稻为例,叙述禾本科植物花序及花的详细组成。 六、试述被子植物由小孢子母细胞发育为花粉粒的全过程。 七、写出图中数字所指花序类型和胎座类型的名称。……(图略) 中国科学院植物所1999年植物学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 有丝分裂次生结构形成层侵填体花程式和花图解真核生物颈卵器世代交替孢子和种子 C3和C4植物 二、试举例说明高等植物根的变态及其主要功能。 三、何谓光合作用,简述提高光合作用的几种途径。 四、试比较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茎的特点。 五、试比较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中国科学院植物所2000年植物学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 管胞凯氏带居间生长合轴分枝孢子、合子与种子平行进化景天酸代谢双名法 石松类植物单性结实 二、简述植物细胞中各类细胞器的形态特征与主要特征与主要功能。 三、何谓次生生长?分别以根和茎为例简要说明之。 四、试说明苔藓植物的主要进化特征。 五、白果(银杏)和苹果两种“果”的用法各指什么,试分辨之。 六、请写出下列植物拉丁文的中文属名及所在的科betula eucalyptus ficus ginkgo mangnolia populus quercus rhododendron salix ulmus 中国科学院植物所2001年植物学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 细胞器减数分裂心皮管胞有限花序子实体世代交替地衣楔叶植物通道细胞 二、植物有那些主要的组织,简要说明它们的功能。 三、简述茎尖的结构及其进一把发育形成的结构或组织。 四、简述花在自然演化过程中的主要进化方向。 五、试以海带为例,说明褐藻类植物的生活史。 六、请写出下列拉丁文的中文属名及其所在的科名。Vitex stipa eucalypms syringe carex poa quercus ligustcum camellia pinus

水生植物在昆明市园林景观中的应1

水生植物在昆明市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学校: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专业、班级:园林工程技术09届1班姓名:向艳娇指导教师:刘俊华 摘要:介绍水生植物的概念分类及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水生植物不仅丰富了园林景观,创造了园林意境,而且还具有净化水体的生态作用,在园林中应用广泛。就水生植物在昆明市园林中的配置原则、形式等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目前水生植物园林应用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在园林中的应用做出进一步展望。 关键词:水生植物园林景观应用 水生植物因其形态优美、色彩丰富、种类繁多,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园林水景布置中,它既能美化环境,又能净化水源,是现代园林造景中必不可少的材料[1,2]。随着园林建设科学性和文化内涵的提高,为适应建设园林城市、生态型园林城市的目标,城市景观绿化受到政府及公众的重视,水生植物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城市园林绿化日益发展,水生植物在城市绿化建设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水生植物的应用将不断扩大到公园景观、湿地保护、盆栽观赏、河道美化、水体净化、小区绿化等多方面。随着近几年来昆明市园林建设的发展,水生植物在昆明市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呈现出蓬勃向上的良好发展态势,特别是新开发建设的呈贡新城景区和各公园工程,让昆明市民越来越多地享受到碧波荡漾、鸟语花香的自然美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随之增高,风景区、城市绿化、地产开发等各个领域对水景绿化关注程度的提高,人们对水生植物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越来越高,这是水生植物发展的大好契机。为此,通过对水生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作初步分析,以期为水生植物的选择和园林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水生植物的定义和分类 1.1 水生植物的定义 水生植物的定义可理解为凡是长在水中或湿土壤中的植物,一大型草本植物

植物王国里的秘密

四年级/第六课 植物王国里的奥秘 课时:2节课 目标:1、通过自主观察、研究活动,引导学生关注植物,关注身边的事物,培养积累习作素材的意识和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2、通过范文引路,增强学生的习作信心与热情,激发表达欲望,培养尽 己所能修改文章的意识和能力。 阅读分析:有趣的树木 回家作业:植物王国里有无穷的奥秘。请选择一两种植物,仔细观察,认真研究,然后把你的发现、你的研究成果写下来。有不清楚的可以请教别人或 查阅资料。 好词 婀娜多姿、花红叶茂、绿树成荫、草木苍翠、生机盎然、枝繁叶茂、果实累累好句: 1、雨后的白莲却另有一种风采。莲叶上水珠滚来滚去,闪闪熠熠,如断线的珍 珠。苞子上清水滴滴,乍开的白莲,更出脱得晶莹可爱,银装素裹,光明似月。 2、那斑驳的树影清晰地投在小路上,好似一幅幅浓淡相宜的剪纸画。 3、落尽了叶的杨树、榆树、槐树,向灰沉沉的苍穹伸张着炭条似的枝杈。 4、六月的森林里,开满了各色各样的野花,灿烂得像撒满了宝石,铺上了锦缎。 4、置身枫树林中,那数不尽的红叶就好似栖满枝头的红蝴蝶。 5、满山的翠竹,在风中摇曳,发出动听的声响,像是谁吹响了一支巨大的竹箫,演奏着一支深沉的乐曲 还记得这颗枇杷树吗? 枇杷开花结果的过程

枇杷的作用: 1、润肺止咳,枇杷核中含有苦杏仁甙,能够镇咳祛痰,治疗各种 咳嗽。果可泡酒,有保健功能,可预防或辅助治疗咳嗽、喉咙疼 等呼吸道疾病和肺部污染疾病。 2、预防流感,枇杷把果实及叶有抑制流感病毒作用,可以预防四 时感冒。 3、补充营养枇杷含有多种营养素,能够有效地补充机体营养成分, 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发挥强身健体的作用。 4、降胃止呕,枇杷叶泄热苦降,下气降逆,为止呕之良品,可治 疗各种呕吐呃逆。叶有清肺胃热,降气化痰的功用,常有与其他药 材制成“川贝枇杷糖浆”。 范文 枇杷树 我家门前有棵枇杷树。每年的秋末冬初,枇杷树便开出了一朵朵淡黄色的小花。枇杷花在腊月开得最盛。枇杷花很小,但很清香,让人陶醉。 过了一段时间,枇杷树上结满了青青的果子,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躲在“琵琶”形的绿叶之间,远远望去,碧绿一片,像是用翡翠装点起来。到了四、五月份的时候,碧绿的枇杷树上挂满了枇杷,它们犹如一盏盏金灿灿的小灯笼,夹杂在绿叶中,真像是金果压枝,灿若群星。枇杷大多像鸡蛋一样大小。枇杷先是青色的,随后才变成黄色。没有成熟的枇杷酸溜溜的,成熟了就甜津津的。一次,我吃着甜津津的枇杷,在想,枇杷有什么作用呢? 为了寻找答案,我就去图书室借有关于植物类的书刊看,终于知道了:枇杷又名"甜蜜",是果中之王。枇杷的全身都是宝,树梗可以用来做中药;树叶可清热、治胃病;果肉的营养很高,它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B、C,常吃对儿童发育很有帮助,而且可以止咳、润肺、清热、利尿。

中科院植物学考研经验分享[张学长]

一、本文适用 1.普本考研 2.考研科研院所 二、学长简介 初试成绩:

聚英奖学金申请表: 三、经验分享 考研心得

本人学校是二本学校——东华理工大学,学的是二本专业——生物技术,最后却考上了中国最好的科研单位——中国科学院!这是为什么?我觉得最重要的两个字,就是坚持! 无论你的出身如何,无论你在本科期间成绩有多么不理想,只要打好了考研备考这一战,你就成功了80%!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坚持! 考研复习计划因人而异,需要结合个人情况。但是对于考研必须要有的就是自信和毅力。据我所知,每个坚持认真复习,觉得自己肯定能考上的同学,最后都考上了。 一下是我结合网上的一些备考总结:

1.开始复习时间:个人感觉,这个并不是越早越好,太早,战线拉得太长。 在中后期会感到疲惫,坚持不住,会有一拨人在暑假前后放弃考研。当然如果你觉得你会非常有毅力,一年如一日,那也可以。再就是要结合自己考研的难易程度,如果报录比很高(比如十几个里面才录取一个),自己想报的学校很好,也可以适当的开始的早一些。 2.日程安排:我的初试科目科目是,政治,英语一,业务课一(植物学),业务课二(遗传学)。 1)对于政治,大可不必太早去看,从来没听说过有人会因为政治分低,被拒之门外的。我觉得,政治

到最后冲刺的两个月开始背就可以了(每个人都有一些政治基础的,大学里面的毛概,中特,马哲,形势与政策等都是政治考试的范畴),政治想低分(50以下)很难,想高分(80以上)也很难,在政治上面也比较难和别人拉开差距。 (北上广地区的政治分数会比其他地区低一些,存在压分成分) 2)对于英语,这个是个长期活,没开始系统准备考研,你也可以每天坚持学习英语,背背单词,读读外文的文章培养语感等,英语学习需要从一而终,尽量一天也不要断。三个阶段:背单词,研究真题,做透真题。对于真题,一定要倍加珍惜,不要太早把真

走进植物王国教学设计

走进植物王国 活动主题:校园里的植物 主题的提出: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进植物王国”,那么就要从身边熟悉的植物去了解、探询。校园的植物种类丰富,这为学生对植物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虽然大家天天面对这么多的植物,但许多学生并没有仔细地观察过这些植物。因此,提出这个活动主题,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等方面的能力。 活动目标: 1、在知识方面,学生可以了解一些植物种类和植物生长情况等知识。 2、在情感态度上,让学生懂得爱护植物、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职责,学会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3、在能力目标上,能对校园内的植物进行简单的考察、调查,并写成简单的考察记录,通过观察、统计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处理信息和计算能力。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 在电脑屏幕上出示:我校植物园的图片。 问学生对绿色学校了解多少。 教师做简单介绍,突出植物绿化的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学生交流:平时观察到学校的植物种类、数量。 出示学校植物分布图(电子图),并显示一些植物的名称、图片。 提出问题:校园中的每种植物有什么特点,对绿化有什么好处呢?怎样才能对它进行调查、研究? 学生分组设计植物考察方案。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修改、完善活动方案。 1、以5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 2、每组调查不同的植物 3、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活动,安排好大致的活动时间。 4、根据老师提供的植物分布图,找到植物相应的位置,观察特点;再利用书报、网络查找相关的资料,对某种植物的种类、特征及作用做好记录。 5、遇到问题,向老师或有经验的人寻求帮助。

6、注意安全。 第二阶段: 在一周的时间内学生自行进行实地考察,记录好植物的名称、外部特征、主要用途等。 教师根据学生的活动计划,课间适当的深入到他们中间了解活动开展的情况,给予指导。 第三阶段:学生汇报交流: 1、我们调查的植物的名称、所属的种类、在学校里的数量、分布的位置。 2、调查植物的绿化作用及相关的资料。 (教师通过电脑补充介绍一些资料。) 讨论:通过调查活动,你对植物考察活动的一些体会? 学生的交流体会: (1)植物给我们生活带来很多好处,我们要好好爱护他们; (2)植物的叶子都很漂亮,做成标本就更好了; (3)发现少数同学不爱护植物,大家要互相监督 教师提示学生通过出制作植物标本等形式来提高大家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帮助同学们认识我们学校的许多种植物,增加知识。 布置任务:课后各组将采集到的树叶制作成标本,并给标本取名。 针对学生提出的给植物制作标本,开展活动。学生讨论、设计。(要求各组根据每组调查的种类设计自己组植物的标本和取名) 第四阶段:展示交流 课前在教室两边展视各个小组制作的植物标本。(优秀作品推荐给学校大队部,在适当的时候向全校同学展示。) 各组派代表介绍自己小组的植物标本和植物标本的取名过程。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科研产出奖励办法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科研产出奖励办法 总则 第一条为了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鼓励科技人员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好成果,不断提高我所科研水平,提高科技产出效率,促进我所科技事业持续稳定的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中所指的科研产出包括公开发表的科技论文(著)、科技成果奖、植物新品种、国家和部省颁标准、专利、药品保健品证书等。 第三条本办法中科技人员是指我所科研岗位的在职职工。其它岗位人员、离退休职工(含在职出国人员)以及符合条件的客座研究人员参照科研岗位人员执行。 第四条科研产出奖励授予所内第一完成人,并由该获奖人主持分配,其中论文奖励中,若有通讯作者,奖励授予通讯作者。本所研究生在读期间所获成果奖励由其导师主持分配。 第五条本办法中所指奖励资金由我所科技成果奖励基金支付。基本任务量的确定按照《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基本任务量确定办法》执行。 第六条本办法中所指科研产出均指以我所为第一完成单位完成的科研产出。单位排名第二及以后的,依次递减50%予以奖励。可标识单位而未标识单位的不予奖励。

科技成果奖 第七条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根据个人排名按照下述标准予以奖励: 1、国家科技成果一等奖: 本单位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奖励20万元,其他根据第六条规定予以奖励。 2、国家科技成果二等奖或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 本单位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奖励10万元,其他根据第六条规定予以奖励。 3、国家科技成果三等奖或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 本单位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奖励5万元,其他根据第六条规定予以奖励。 4、省部级科技成果三等奖: 本单位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奖励1万元,其他根据第六条规定予以奖励。 第八条副省级城市颁布的奖项,比照省级奖励相应降低一个等级,如南京市科技成果一等奖按照省科技成果二等奖给予奖励。本单位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副省级城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奖励0.5万元。 专利 第九条我所个人为第一完成人申请受理与获得授权专利按照下述标准予以奖励: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