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心理学》资料

《教育心理学》资料

《教育心理学》资料
《教育心理学》资料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题1.5分, 共30分)

1.客观性原则又称为。

A.价值中立原则

B.价值判断原则

C.价值干预原则

D.价值参与原则

2.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是。

A.主客体的相互作用

B.环境与教育的作用

C.个体新需求与原有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D .个体新需求与现有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3.大学生的观察力具有的特点是。

A.主动性、持久性、单维性

B.被动性、持久性、单维性

C.主动性、短暂性、单维性

D.主动性、持久性、多维性

4.下列不属于广义学习的是。

A.猫抓老鼠

B.教练收徒

C.教师做家教

D.小孩想睡觉

5.“学习对某一信号做出反应”这种学习类型,指的是。

A.认知学习

B.信号学习

C.连锁学习

D.概念学习

6.提出“认为强化是塑造行为和保持行为强度所不缺少的关键”的观点的心理学家是。

A.巴甫洛夫

B.华生

C.斯金纳

D.布鲁纳你

7.小明为了得到外婆的物质奖励而认真学习,他出现的这种学习动机是属于。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学习成就动机

8.学习了“m(a+b)=ma+mb”就自然而然地认为“lg(a+b)=lga+lgb”,这是学习中的。

A.一般迁移

B.具体迁移

C.正迁移

D.负迁移

9.学习了“猫科动物”的概念后再学习“老虎”、“花猫”、“美洲豹”等,这种知识的学习是一种。

A.并列结合学习

B.上位学习

C.下位学习

D.命题学习

10.写作技能是一种。

A.认知策略

B.动作技能

C.学习技能

D.心智技能

11.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多次重复的过程,指的是。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12.没有固定的答案,这类问题较难解决,往往需要创造性思解决的问题是指。

A.界定清晰的问题

B.界定模糊的问题

C.好解决的问题

D.难解决的问题

13.儿童道德发展具有惩罚服从与相对主义的特征是说明儿童道德发展阶段正处于。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超习俗水平

14.神经症的青年患者发病年龄阶段为。

A.14-25岁

B.18-25岁

C.18-30岁

D.18-40岁

15.指导教学模式与下列哪种教学方法类似。

A.讨论法

B.讲授法

C.实验法

D.练习法

16.一个班的班集体是。

A.非正式群体

B.正式群体

C.小团体

D.同辈群体

17.某一测验在多次施测后所得到的分数的稳定、一致性的程度,叫做。

A.效度

B.区分度

C.难度

D.信度

18.如果某位教师经常出现“学生怎样评价我呢”、“学生会喜欢我吗”等担心的问题,说明该教师的成长是在。

A.关注情境阶段

B.关注学生阶段

C.关注自我阶段

D.关注生存阶段

19.自我中心时期的年龄阶段是。

A.3-13、14岁

B.14岁以后

C.3岁前

D.3岁-成人

20.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这个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

B.布鲁姆

C.乔姆斯基

D.班杜拉

二、多选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题2分, 共20分)

1.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般原则是。

A.科学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主观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2.联结学习理论的主要人物代表有。

A.桑代克

B.斯金纳

C.苛勒

D.布鲁纳

3.依据奥苏伯尔的观点,他认为同化模式包括。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概念学习

4.学习了汉语后,再学习英文翻译在头脑中就自然先出现汉语的语法来翻译英文,这种情况的产生是由于受到的影响。

A.迁移

B.定势

C.心向

D.思维

5.下列属于模象直观的是。

A.图片

B.图表

C.录像

D.模具

6.下列有哪些是属于培养创造型人格的途径。

A.具有幽默感

B.依赖别人

C.独立自信

D.想象丰富

7.练习进程的总趋势表现形式有下列哪些形式。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不确定

D.先后速度不一致

8.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方法有。

A.头脑风暴法

B.保护好奇心

C.戈登技术

D.具有幽默感

9.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可以分为。

A.直觉的道德情感

B.想象的道德情感

C.爱国的道德情感

D.伦理的道德情感

10.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

A..智力发展正常

B.情绪反应适度

C.意志品质健全

D.人格统一完整

三、判断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题1.5分, 共30分)

1.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是在20世纪50年代。 ( )

A.对

B.错

2.遗传素质和生理成长是儿童心理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和基础。( )

A.对

B.错

3.儿童生理自我发展的年龄阶段为3岁末-14周岁。( )

A.对

B.错

4.程序教学的理论是在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的基础上提出的。( )

A.对

B.错

5.布鲁纳认为学习就是类目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 )

A.对

B.错

6.需要层次理论的最低层次是安全需要。( )

A.对

B.错

7.在精选教材时必须选择那些具有重大价值的科研成果作为教材的基本内容。( )

A.对

B.错

8.在知识的感知中需要充分运用变式与比较。( )

A.对

B.错

9.识字是一种操作技能。( )

A.对

B.错

10.计划策略是一种资源管理策略。( )

A.对

B.错

11.最早用实验方法研究问题解决的心理学家是苛勒。( )

A.对

B.错

12.道德行为是品德的标志和表现。( )

A.对

B.错

13.失望无助感是一种人际关系压力。( )

A.对

B.错

14.请用自己的话列出与之相对应的句子是采用了教学目标表述中的行为目标表述方法。( )

A.对

B.错

15.群体一般是由3人至50人组成。( )

A.对

B.错

16.平常所说一门课程60份为及格,这种评价是一种常模参照评价。( )

A.对

B.错

17.学生的年龄特征会对教师的威信产生影响。( )

A.对

B.错

18.通过课外活动满足学生的各种爱好和需求,这是从间接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动机。( )

A.对

B.错

19.大学生自我期望的意向更崇高。( )

A.对

B.错

20.心向就是一种定势。( )

A.对

B.错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有2小题,8个问题,每问2.5分,共20分,答案为不定项选择。)

1.小红是个初二女生,自上学时起,她学习努力,成绩一直很好,爸爸妈妈很为自己的女儿感到自豪,常夸她学习努力认真,并希望她长大以后能够出国留学。小红在父母的严格要求和期望下,成绩在班级里一直名列前茅。但上学期的期末考试题目小红感觉不适应,结果成绩不太理想,晓芸很难过,爸爸妈妈的

心里更不好过,他们忽然觉得自己以前对女儿的前景判断过于乐观。特别是这学期开学后,小红的月考成绩又有下降,爸爸妈妈的心里开始笼罩上一层阴影。为了不给孩子增加心理压力,他们再也不提晓芸将来的打算,但奇怪的是,小红非但不“领情”,相反倒常坐在桌边发呆,暗地里哭泣,认为辜负了父母的期望,自己的能力水平有限已经无法向前发展,没有努力学习是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的主要原因。

(1)小红将学习成绩下降归结为自己的不努力的结果这是把学习成败归结于。

A.内部归因

B.外部归因

C.稳定性归因

D.不稳定性归因

(2)小红将学习成绩下降归结的因素有。

A.能力高低

B.任务难度

C.努力程度

D.外界环境

(3)从小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成败归因对个体具有的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

A.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

B.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

C.改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

D.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行为

(4)小红的事例体现了成败归因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这个理论提出者是。

A.布鲁纳

B.班杜拉

C.斯金纳

D.维纳

2.张与小刘是好朋友,小张成绩比较差,作业经常做不出的,所以常要小刘帮助他完成。但是这次教师布置的作业小张又不会做,小张望把小刘的作业拿来抄,小刘为了不影响和小王的好朋友关系,出于对好朋友的关心,给了小张袭,小张很感激。但是后来老师知道情况后,小刘被老师批评严厉批评。

(1)小刘遇到的是一种情境。

A.难以抉择

B.道德两难

C.为难

D.尴尬

(2)从事例中可以看出他们这个时候的道德发展水平是处于。

A.自律阶段

B.习俗水平

C.前习俗水平

D.后习俗水平

(3)小学生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时期,它的关键年龄是在。

A.二年级

B.一年级

C.四年级

D.三年级

(4)小学生的自觉纪律形成要经过依靠外部教育阶段、过渡阶段和。

A.自觉行动阶段

B.自我约束阶段

C.自我规范阶段

D.将纪律原则变成自觉行动阶段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 单选题(每题1.5分, 共30分)

1.赢得“教育心理学之父”美誉的心理学家是。

A.班杜拉

B.皮亚杰

C.马斯洛

D.桑代克

2.需要层次理论是由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所提。

A.阿特金森

B.马斯洛

C.维纳

D.班杜拉

3.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4.在教学中,教师采用模型、图片、幻灯、电影及录像等进行教学,这种直观形式属于。

A.实物直观

B.模像直观

C.言语直观

D.综合直观

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人的遗忘的规律是。

A.均衡的,先快后慢

B.均衡的,先慢后快

C.不均衡的,先快后慢

D.不均衡的,先慢后快

6.如果要想记忆效果好,过度学习的程度应保持在。

A.120%

B.130%

C.140%

D.150%

7.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A.思维

B.练习

C.反思

D.想象

8.在练习的中后期往往出现进程的暂时停顿现象,称为。

A.平原现象

B.起伏现象

C.低谷现象

D.高原现象

9.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迁移可以分为。

A.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B.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C.正迁移和负迁移

D.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10.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这种迁移称为。

A.同化性迁移

B.顺应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

D.排列性迁移

11、相同要素说的主要提出者是。

A.贾德

B.苛勒

C.奥兹伯尔

D.桑代克

12.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A.刺激情境B.既定疑问 C.思维状态D.思维起点

13.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称为。

A.明确问题B.模糊问题 C.有结构问题D.无结构问题

14.以下问题属于无结构的问题是。

A..数学应用题B.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C.《背影》的作者是谁 D.2008年奥运会主办方是哪个国家

15.个体对自己在各种我念关系中角色、地位、权力、人际距离等方面的意识属于。

A.生理自我

B.我念自我

C.心理自我

D.理想自我

16.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转折期”是。

A.大学一年级

B.大学二年级

C.大学三年级

D.大学四年级

17.个体想象中化人的目中自己的形象,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由此而产生的自我感,称为。

A.投射自我

B.过去自我

C.理想自我

D.现实自我

18.某人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有极强的自尊心,同时又有自卑,好嫉妒,看问题主观、片面,常常言过其实,怪癖古怪、、、。该人的人格属于。

A.冲动型人格

B.强迫型人格

C.偏执型人格

D.焦虑型人格

19.大学生中最常见的心理疾病是。

A.恐惧症

B.神经衰弱

C.强迫症

D.焦虑症

20.男女双方并非兴趣相投,身心相悦而恋爱,而是为满足某种虚荣心或精神空虚而恋爱,称为。

A.早恋

B.性恋

C.轻率恋

D.虚恋

二. 多选题(每题2分, 共20分)

1.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般原则是。

A. 客观性原则

B. 发展性原则

C. 实践性原则

D. 系统性原则

E. 教育性原则

2.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的方法有。

A.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

B.运用各种方法唤醒学生的求知欲

C.满足学生的缺乏需要

D.采取有趣的教学方式呈现知识

3.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同化学习

4.心智技能的特点是。

A.动作对象的物质性

B.动作对象的观念性

C.动作进行的内隐性

D.动作结构的简缩性

5.加里培林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A.活动的定向阶段

B.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C.有声的言语阶段

D.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E.内部言语阶段

F.自动化阶段

6.学习策略的教学方法有。

A.指导教学法

B.程序化训练法

C.定形训练法

D.交互式教学法

E.合作学习法

7.以下各项中属于迁移现象的是。

A.一目十行

B.举一反三

C.触类旁通

D.闻一知十

E.过目不忘

8.发现问题取决于以下因素。

A. 智力B.认知过程 C.主体活动积极性

D.主体的求知欲望 E.主体的知识经验

9.提出假设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两个条件。

A. 创造力B.求知欲望

C.个体思维的灵活性D.已有知识经验E.好奇心

10、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包括。

A.自我认识

B.自我体验

C.自己调控

D.自己安慰

三. 判断题(每题1.5分, 共30分)

1、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理论科学与应用科学的交叉学科。()

2、观察法是通过心理测验来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

3、1879年,德国人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心理学著作,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

4、注意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 )

5、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不是同步的。( )

6、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策略起着控制执行的作用,控制自己的内部行为。( )

7、桑代克认为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 )

8、华生认为学习是由强化练习引起的潜在反应能力的较为持久的改变。( )

9、负强化就是惩罚。( )

10、桑代克是教育心理学体系和联结主义学习心理学的创始人。( )

11、心理治疗的对象可以是一般人,目的在于助人成长。( )

12、后面学习的内容对前面学习的内容的干扰作用称后摄抑制。( )

13、在问题解决中,发现具体的解决方法是在明朗期。( )

14、对于复杂问题,中等偏低的兴奋水平比较有利。( )

15、气质类型和性格特征无所谓好坏之分。( )

16、记忆的三个系统中,记忆的信息是未能加工的原始信息,保持时间0.5-2秒,称为短时记忆。( )

17、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最高层次的需要是求知的需要。()

18、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19、行为主义学派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苛勒,后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斯金纳。( )

20、从内容上来划分,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

四、案例分析题(每题4问,每问2.5分,共20分)

1、王某,女,大四学生,22岁。对食品安全问题不放心4个月,伴反复检查、苦恼2个月。具体表现为:不敢在外边的饭店吃饭,担心饭店的菜洗不干净。不敢吃牛肉干,害怕得疯牛病,不敢吃猪肉,猪饲料中激素太多。尤其是“福寿螺”事件后,不仅小龙虾之类,甚至海鲜类的食物也拒绝吃了。米饭也是尽可能少吃,因为大米上的农药实在是太多了。该学生认为吃饭实在是令人头痛的事,导致进食量越来越少,体重明显下降。因而,每天要同学监督她进食,遭到她的强烈反对,为此经常争吵。近2个月来开始担心寝室门没关好,每次不管出门还是晚上睡觉前都需要反复检查,为此经常上课迟到,感觉非常辛苦,也想控制不检查那么多次,但又不放心。

(1)该求助者的问题最可能属于()

A、一般心理问题

B、严重心理问题

C、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D、精神病性障碍

(2)该女士的情绪问题主要有()。

A、焦虑

B、烦躁

C、抑郁

D、敌对

(3)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可能是( )。

A、性别因素

B、性格因素

C、婚恋因素

D、爱情因素

(4)对于该女士的问题,比较恰当的心理调节方式是()。

A、转介精神科治疗

B、认知治疗

C、进行医学治疗

D、生物反馈治疗

2、盛夏酷暑,几只口干舌燥的狐狸来到一片葡萄园。一串串又大又紫、晶莹剔透的葡萄挂满枝头。众狐狸馋涎欲滴,急不可耐地急相跃起。无奈葡萄架太高,哥儿几个使尽浑身解数,葡萄依然可望不可及。第一只狐狸跳了几下摘不到,从附近找来一个梯子,爬上去满载而归。

第二只狐狸跳了多次仍吃不到,找遍四周,没有任何工具可以利用,笑了笑说:“这里的葡萄一定特别酸!”于是,心安理得地走了。第三只狐狸高喊着“下定决心,不怕万难,吃不到葡萄死不瞑目”的口号,一次又一次跳个没完,最后累死在葡萄架下。

第四只狐狸因为吃不到葡萄整天闷闷不乐,抑郁成疾,不治而亡。第五只狐狸想:“连个葡萄都吃不到,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呀!”于是找个树藤上吊了。

第六只狐狸吃不到葡萄便破口大骂,被路人一棒子了却性命。

第七只狐狸抱着“我得不到的东西也决不让别人得到”的阴暗心理,一把火把葡萄园烧了,遭到其他狐狸的共同围剿。

第八只狐狸想从第一只狐狸那里偷、骗、抢些葡萄,也受到了严厉惩罚。

第九只狐狸因为吃不到葡萄气极发疯,蓬头垢面,口中念念有词:“吃葡萄不吐葡萄皮……” 另有几只狐狸来到一个更高的葡萄架下,经过友好协商,利用叠罗汉的方法,成果共享,皆大欢喜!

(1)第二只狐狸使用的是哪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A、合理化

B、投射

C、退行

D、幻想

(2)关于心理防御机制,说法不正确的是?()

A、心理防御机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个体的压力,有利于保持心理平衡

B、心理防御机制全都是起消极作用的。

C、经常地使用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可以使个体形成自卑、退缩的性格

D、未雨绸缪是一种积极的心理防御

(3)从应对挫折的角度来讲,这些狐狸表现出的应对方法不包括()

A、冷漠

B、敌对

C、自责

D、偏执

(4)建设性防卫机制主要有()

A、认同

B、敌对

C、升华

D、偏执

参考答案

一、1D 2B 3D 4B 5C 6D 7B 8D 9C 10A 11D

12A 13C 14C 15 B 16C 17A 18C 19B 20D

二、1ABCD 2ABCD 3ABC 4BCD 5ABCDE

6ABCDE 7BCD 8BCDE 9AD 10ABC

三、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四、1、(1)C(2)A(3)B(4)B

2、(1)A(2)B(3)B(4)AC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单选题: (20题,每题1.5分,共30分)

1、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学校教育情境中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A.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

B.学生的学

C.教师的教

D.学生身心发展

2、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并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称为。

A.观察法

B.调查法

C.个案法

D.测验法

3、赢得“教育心理学之父”美誉的心理学家是。

A.班杜拉

B.皮亚杰

C.马斯洛

D.桑代克

4、需要层次理论是由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所提。

A.阿特金森

B.马斯洛

C.维纳

D.班杜拉

5、下列属于负强化的例子是。

A.杀鸡儆猴

B.当孩子犯错时拿走他最喜欢的玩具

C.孩子去医院看病不再发烧了

D.孩子表现不好就饿他一会儿, 表现好才给吃的

6、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7、在教学中,教师采用模型、图片、幻灯、电影及录像等进行教学,这种直观形式属于。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综合直观

8、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人的遗忘的规律是。

A.均衡的,先快后慢

B.均衡的,先慢后快

C.不均衡的,先快后慢

D.不均衡的,先慢后快

9、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A.思维

B.练习

C.反思

D.想象

10、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迁移可以分为。

A.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B.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C.正迁移和负迁移

D.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11、以下各项中属于认知策略的是。

A.精加工策略

B.计划策略

C.监视策略

D.调节策略

12、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称为。

A.明确问题B.模糊问题 C.有结构问题D.无结构问题

13、以下不涉及问题解决过程的学说有。

A..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B.苛勒的顿悟说

C.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D.杜威的分阶段说

14、个体想象中他人的心目中自己的形象,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由此而产生的自我感,称为。

A.投射自我

B.过去自我

C.理想自我

D.现实自我

15、人际关系是由多种心理成分构成的,其中是基础性成分。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成分

D.意志成分

16、某人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有极强的自尊心,同时又有自卑,好嫉妒,看问题主观、片面,常常言过其实,怪癖古怪。该人的人格属于。

A.冲动型人格

B.强迫型人格

C.偏执型人格

D.焦虑型人格

17、男女双方并非兴趣相投,身心相悦而恋爱,而是为满足某种虚荣心或精神空虚而恋爱,称为。

A.早恋

B.性恋

C.轻率恋

D.虚恋

18、如果要想记忆效果好,过度学习的程度应保持在。

A.120%

B.130%

C.140%

D.150%

19、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这种迁移称为。

A.同化性迁移

B.顺应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

D.排列性迁移

20、个体对自己在各种社会关系中角色、地位、权力、人际距离等方面的意识属于。

A.生理自我

B.社会自我

C.心理自我

D.理想自我

二、多选题(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A. 介于心理科学和教育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B. 理论科学与应用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C.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2、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般原则是。

A. 客观性原则

B. 发展性原则

C. 实践性原则

D. 系统性原则

E. 教育性原则

3、对遗忘的原因的解释,主要为。

A.衰退说

B.干扰说

C.同化学

D.动机说

E.先天说

4、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的方法有。

A.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

B.运用各种方法唤醒学生的求知欲

C.满足学生的缺乏需要

D.采取有趣的教学方式呈现知识

5、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技能是先天素质的后天因素的融合体

B.技能是一种长期形成的习惯方式

B.技能是符合法则的活动方式

D.技能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间环节

6、学习策略的教学方法有。

A.指导教学法

B.程序化训练法

C.定形训练法

D.交互式教学法

E.合作学习法

7、问题解决的特征为。

A..认知性B.操作性C.目标指向性D.问题空间性

8、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的主要方法有。

A.比较法

B.投射法

C.反省法

D.访谈法

9、良好人际关系建立的途径有。

A.塑造良好的第一印象

B.主动交往

C.移情

D.避免争论

10、大学生择业心理障碍的调适,主要应做到。

A.保证良好的体魄

B.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C.及时排解不良情绪

D.科学地进行择业心理调适

E.做好择业的心理准备

三、判断题(20题,每题1.5分,共30分)

1、通过访谈、问卷、作品分析等对人的心理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是观察法()。

2、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唯一因素()。

3、教师运用归因理论对了解学生学习动机、改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这一理论并非“放之四海皆准”()。

4、对于知识保持效果来说,过度学习优于适度学习,且越过度越好()。

5、在技能练习的过程中进步并非总是直线上升的,有时会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这就是高原现象()。

6、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外界条件允许,通过努力人一般都能达到真正的理想自我()。

7、短时记忆遗忘的特征是指信息保持大约为5秒到1个小时的记忆()。

8、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在学习活动中是属于负迁移()。

9、后继的学习对先前学习发生的影响,即后继学习引起先前学习中所形成的认知结构的变化,是属于负迁移()。

10、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必须从迁移能力的培养入手,否则问题解决也就成为空谈()。

11、个体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主观意识()。

12、集体凝聚力的大小是班集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13、健康就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

14、人的心理看不到也模不着,所以一个人是不是心理健康是很难判断的()。

15、去做心理辅导的人都是不健康的人()。

16 、在高校中教师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传授知识,至于其它方面可以忽略不计()。

17、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对少数或个别学生进行较长时间的多方面深入研究的方法是个案法()。

18、皮亚杰是最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对知识进行了较为权威的界定()。

19、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和桑代克·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是典型的强化动机理论()。

20、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将所学的知识经验应用于各种不同的实际情境中,解决现实的各种问题()。

四、案例分析题: (不定项选择,可单选,可多选。每题4问,每问2.5分,共20分,)

1、小丽,女,19岁,某大学二年级的学生。从小母亲就一直在外打工,跟母亲很少有交流,寄宿在姨妈家。觉得自己是个麻烦、累赘,故打小就少言寡语,也从没有过表姐妹们一般的嬉闹、撒娇。中学的学习还算不错,但觉得不是自己的功劳,都是老师优秀的结果;高考算顺利,但也觉得是自己的运气好。来到大学后,感到大学里的同学个个都比自己强。计算机比同学差很多,外语就更不用说,口语、听力差得厉害,同学连听都听不懂。而且,大学强调全面发展,同学们都能说、能写、会交际、会唱歌跳舞,体育运动也很棒,还有很多特长,自己却一点特长都没有。学的是机械专业,虽然成绩还好,但自认为就是学得再好,动手能力也不行,绝对无法胜任以后职业世界的要求。就这样,小丽上课没有精神,情绪十分低落,也觉得活着没有意义,还要花费母亲辛苦打工的钱,对自己完全没有信心,而且,也不和任何人交往。(1)请分析小丽最主要的心理问题是。

A、强烈自卑,不自信

B、自我意识不健全

C、学习上的不如意

D、情感上的孤独和寂寞;

(2)小丽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A.情绪方面

B.行为方面

C.认知方面

D.意向方面

(3)小丽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A.成长环境的影响

B.情感的缺失

C.不合理的认知

D.个性的缺陷

(4)针对小丽的情况,你认为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正确认识和接纳自我

B、积极的人生态度,家人的支持和关怀

C、人际关系的改善

D、学会学习,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刘某,男,大二学生,有一段时间宿舍陆续有人丢了东西,只有自己什么东西都没丢。因睡在上铺,自己的东西整理的井井有条,重要的物品都锁在柜子里,所以没丢过东西。但没丢东西不等于偷过别人的东西,有二个同学经常嘀嘀咕咕,指桑骂槐,言下之意是我偷了他们的东西。指桑骂槐谁还听不出来?我就质问他们说谁?他们说:“说谁谁自己知道,谁偷了别人的东西我们就说谁!”我特别气愤就和他们吵了起来,后来隔壁宿舍的同学过来劝阻才算罢休。但我从此心情特别的不爽,也不愿回宿舍,曾跟老师提出来想调换一下宿舍。他们诬蔑我偷东西,这口气我实在咽不下去。我的性格直爽,脾气也不好,惹急了我,没准控制不住自己,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1)刘同学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A、适应方面的问题

B、学习方面的问题

C、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

D、情感方面的问题

(2)刘同学出现的问题主要在失控。

A.情绪方面

B.行为方面

C.观念方面

D.意向方面

(3)刘同学产生问题的原因是。

A、都是同学对自己的无端诬陷,跟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

B、是自己有问题,偷了他人的东西

C、同学和自己都没有问题,要怪就怪偷东西的人

D、同学和自己都存在着问题

(4)对待该生的问题,你从哪几方面来引导他。

A、帮助该生对自己的个性进行分析,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B、凡事学会冷静处理,不能意气用事

C、学会宽容和谅解同学

D、坦诚的跟同学进行和解性的交谈,化解矛盾等

答案:

一、单选题:

1、A

2、A

3、D

4、 B

5、B

6、D

7、B

8、C

9、 B 10、C

11、A 12、C 13、C 14、A 15、A

16、C 17、D 18、D 19、A 20、B

二、多选题:

1、A B C

2、A B C D E

3、A B C D

4、A B C D

5、A C D

6、A B C D E

7、A B C 8、A B C 9、A B C 10、B C D E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四、案例分析:

1、(1)B (2)C (3) ABCD (4) ABCD

2、(1)C (2)AB (3) D (4) ABCD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

一、单选题(20题, 每题1.5分, 共30分)

1.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学校教育情境中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A.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

B.学生的学

C.教师的教

D.学生身心发展

2.需要层次理论是由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所提出。

A.桑代克

B.马斯洛

C.维纳

D.班杜拉

3.下列属于负强化的例子是。

A.杀鸡儆猴

B.当孩子犯错时拿走他最喜欢的玩具

C.孩子去医院看病不再发烧了

D.孩子表现不好就饿他一会儿, 表现好才给吃的

4.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失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

A.可能选择

B.犹豫不决

C.回避这项任务

D.坚决选择

5.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6.根据知识的不同表述形式,将知识划分为。

A.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B.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C.感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

D.理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7.在已经形成的某些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这种学习属于。

A.上位学习

B.并列学习

C.派生类属的下位学习

D.相关类属的下位学习

8.在教学中,教师采用模型、图片、幻灯、电影及录像等进行教学,这种直观形式属于。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综合直观

9.如果要想记忆效果好,过度学习的程度应保持在。

A.120%

B.130%

C.140%

D.150%

10.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A.思维

B.练习

C.反思

D.想象

11.在练习的中后期往往出现进程的暂时停顿现象,称为。

A.平原现象

B.起伏现象

C.低谷现象

D.高原现象

12.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迁移可以分为。

A.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B.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C.正迁移和负迁移

D.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13.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称为。

A.认知

B.元认知

C.技能

D.操作

14.问题是在给定信息和目标状态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A.刺激情境

B.既定疑问

C.思维状态

D.思维起点

15.在先前活动中形成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是( )。

A.定势

B.功能固着

C.原型启发

D.问题情境

16.以下问题属于无结构的问题是。

A.数学应用题

B.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C.《背影》的作者是谁

D.2008年奥运会主办方是哪个国家

17.个体对自己在各种社会关系中角色、地位、权力、人际距离等方面的意识属于。

A.生理自我

B.社会自我

C.心理自我

D.理想自我

18.个体想象中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自我感,称为。

A.投射自我

B.心理自我

C.理想自我

D.现实自我

19.个体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是。

A.他人意识

B.无意识

C.主观意识

D.自我意识

20.某人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有极强的自尊心,同时又有自卑,好嫉妒,看问题主观、片面,常常言过

其实,怪癖古怪……。该人的人格属于。

A.冲动型人格

B.强迫型人格

C.偏执型人格

D.焦虑型人格

二、多选题(10题, 每题2分, 共20分)

1.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般原则是。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实践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E.教育性原则

2.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的方法有。

A.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

B.运用各种方法唤醒学生的求知欲

C.满足学生的缺乏需要

D.采取有趣的教学方式呈现知识

3.教师在对学生实施奖励时,应该。

A.依据分数的高低进行奖励

B.注意创造一种竞争的学习氛围

C.对学生的努力和进步进行奖励

D.帮助学生作努力定向的归因

4.对遗忘的原因的解释,主要有。

A.衰退说

B.干扰说

C.同化说

D.动机说

E.先天说

5.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技能是先天素质的后天因素的融合体

B.技能是一种长期形成的习惯方式

C.技能是符合法则的活动方式

D.技能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间环节

6.影响迁移的因素有。

A.学习对象的相似性

B.原有认知结构

C.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D.学习者的智力水平

7.以下各项中属于迁移现象的是。

A.一目十行

B.举一反三

C.触类旁通

D.闻一知十

E.过目不忘

8.提出假设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两个条件。

A.创造力

B.求知欲望 C.个体思维的灵活性 D.已有知识经验

E.好奇心

9.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包括。

A.自我认识

B.自我体验

C.自己调控

D.自己安慰

10.大学生自我体验发展的特点是。

A.片面性

B.丰富性

C.敏感性

D.强烈性

E.自学性

三、判断题(20题, 每题1.5分, 共30分)

1.赢得“教育心理学之父”美誉的心理学家是桑代克。

2.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认知内驱力。

3.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人的遗忘的规律是均衡的,先慢后快。

4.构成学习动机的主要成分是学习期待和学习需要。

5.无论是对优生还是差生,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

6.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这种迁移称为重组性迁移。

7.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转折期”是大学一年级。

8.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并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称为观察法。

9.大学生中最常见的心理疾病是恐惧症。

10.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这是学习的模仿。

11.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12.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行为的原因和内部动力。

13.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14.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进行某一活动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15.动作技能的特点是动作的观念性、内隐性、简缩性。

16.鲁班发明锯是情绪和动机状态影响问题解决的效果。

17.长时记忆是指保持时间从1分钟到许多年甚至终身的记忆。

18.自我意识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基本标志。

19.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是前摄抑制。

20.要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必须加强发散思维训练。

四、案例分析题(2题, 每题4问,每问2.5分,共20分)

1.李某,男,大三学生,身体瘦小,皮肤偏黑,眼睛近视,身体素质差,体育成绩常处于全班最后一名,性格内向,参加活动不积极,人缘不是很好,同学们都认为他过分敏感,不好相处.有一次,因为跑步落在女生后面,引起同学们的哄笑。从此,该生变得更加沉默和孤僻。一天晚上外出未归,次日发现他在学校后山上上吊自杀身亡。

(1) 该生自杀的根本原因是。

A.其身体素质差

B.其人缘不好

C.体育成绩不好

D.过分自卑引起的自我否定

(2) 该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属于。

A.自我意识方面的问题

B.学习能力问题

C.恋爱问题

D.性心理问题

(3) 如果要避免该生自杀,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A.该生积极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

B.正确评价自我 ,接纳自我

C.得到集体的关照

D.提高自己抗挫折能力

(4) 帮助该生正确认识自我的主要方法有。

A.比较法

B.投射法

C.反省法

D.访谈法

2.大二男生王某,经常会想一些没有意义的问题,比如,一个定理为什么这样理解,而不那样理解,明明知道那样理解是与事实不符合,也知道书上说的是对的,但老是想……这种情况严重影响正常生活,为此他感到非常苦恼。

(1) 该生出现的症状属于是。

A.强迫症

B.焦虑症

C.恐惧症

D.疑病症

(2) 该生出现的症状主要体现在。

A.情绪方面

B.行为方面

C.观念方面

D.意向方面

(3) 该生出现的症状隶属的范畴是。

A.人格障碍

B.神经症

C.性变态

D.精神病

(4) 对待该生出现的症状,你认为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放松疗法

B.采取顺其自然的方法

C.思维阻断法

D.多参加集体活动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答案

一、单选题(20题, 每题1.5分, 共30分)

1.A

2.B

3.D

4.C

5.D

6.B

7.A

8.B

9.D 10.B

11.D 12.C 13.B 14.A 15.A 16.B 17.B 18.A 19.D 20.C

二、多选题(10题, 每题2分, 共20分)

1.ABCDE

2.ABCD

3.CD

4.ABCD

5.ACD

6.ABC

7.BCD

8.AD

9.ABC 10.BCD

三、判断题(20题, 每题1.5分, 共3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四、案例分析题(2题, 每题4问,每问2.5分,共20分)

1.(1) D (2) A (3) ABCD (4) ABC

2.(1) A (2) C (3) B (4) ABCD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题目

一、单选题(共20题,每小题1.5分)

1.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C

A.理论科学

B.应用科学

C.交叉科学

D.实践科学

2. 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对少数或个别学生进行较长时间的多方面深入研究的方法,称为。B

A.测验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3. 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是。A

A.个体内部矛盾

B.个体心理水平

C.个体生理水平

D.个体遗传条件

4. 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C

A.遗传条件

B.社会环境

C.学校教育

D.实践活动

5. 大学生的情绪一旦被激发,往往会在较长时间内影响个体的心理与行为,这说明大学生的情绪情感发展具有。B

A.丰富性

B.心境化

C.波动性

D.复杂性

6.下列属于负强化的例子是。D

A.杀鸡骇猴

B.当孩子犯错时拿走他最喜欢的玩具

C.孩子去医院看病不再发烧了

D.孩子表现不好就饿他一会儿, 表现好才给吃的

7.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D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8.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 D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欲望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9.在教学中,教师采用模型、图片、幻灯、电影及录像等进行教学,这种直观形式属于。B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综合直观

10.如果要想记忆效果好,过度学习的程度应保持在。D

A.120%

B.130%

C.140%

D.150%

11.在练习的中后期往往出现进程的暂时停顿观象,称为。D

A.平原观象

B.起伏观象

C.低谷观象

D.高原观象

12.关于个人自己认识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称为。B

A.认知

B.元认知

C.技能

D.操作

13.以下各项中属于认知策略的是。A

A.精加工策略

B.计划策略

C.监视策略

D.调节策略

14.以下问题属于无结构的问题是。B

A..数学应用题B.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C.《背影》的作者是谁 D.2008年奥运会主办方是哪个国家

15.问题解决是指使用常规方法来解决有结构的、有固定答案的问题。A

A.常规性B.发明性 C.创造性D.无结构的

16.以下不涉及问题解决过程的学说有。C

A..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B.苛勒的顿悟说

C.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D.杜威的分阶段说

17.个体对自己在各种我念关系中角色、地位、权力、人际距离等方面的意识属于。B

A.生理自我

B.我念自我

C.心理自我

D.理想自我

18.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转折期”是。C

A.大学一年级

B.大学二年级

C.大学三年级

D.大学四年级

19.某人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有极强的自尊心,同时又有自卑,好嫉妒,看问题主观、片面,常常言过其实,怪癖古怪、、、。该人的人格属于。C

A.冲动型人格

B.强迫型人格

C.偏执型人格

D.焦虑型人格

20.大学生中最常见的心理疾病是。B

A.恐惧症

B.神经衰弱

C.强迫症

D.焦虑症

二、多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

1. 大学生情绪情感的特点是。A B C D

A. 情绪情感体验的波动性

B. 情绪情感体验的延续性和心境化

C. 情绪情感体验的丰富性与深刻性

D. 情绪情感的复杂性

2.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一般喜欢的工作。AD

A.极其容易

B.有风险

C.成功概率为50%

D.极其难

3. 教师在对学生实施奖励时,应该。CD

A.依据分数的高低进行奖励

B.注意创造一种相互竞争的学习氛围

C.对学生的努力和进步进行奖励

D.帮助学生作努力定向的归因

4.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A B C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同化学习

5.影响迁移的因素有。A B C

A.学习对象的相似性

B.原有认知结构

C.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D.学习者的智力水平

6.以下各项中属于迁移现象的是。B C D

A.一目十行

B.举一反三

C.触类旁通

D.闻一知十

E.过目不忘

7.问题解决的特征为。A B C

A..认知性B.操作性 C.目标指向性D.问题空间性

8.专家具有哪些特征。A B C D E

A. 专家比新手更能有效地组织信息

B.专家记忆容量较大,因而提取信息的速度更快

C.专家善于应用直接推理的方式解决问题

D.专家花更多的时间来进行问题的表征,且在更深的层面上表征问题

E.专家有更强的认知与自我监控能力

9、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包括。.A B C

A.自我认识

B.自我体验

C.自己调控

D.自己安慰

10.大学生人际交际中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 A B C

A.认知障碍

B.情绪障碍

C.人格障碍

D.学习障碍

三、判断题(共20小题,每小题一分)。

1.奖励是塑造行为的有效手段,因而奖励越多越好。(×)

2.对大多数学习而言,集中学习的效果好于分散学习(×)

3.拥有某一领域丰富的知识经验就能有效解决问题(×)

4.定势对迁移只起阻碍作用(×)

5.技能是一种本能的形为(×)

6.健康模式的心理评估旨在了解健康状态下的心智能力及自我实现的倾向(√)

7.学习动机可以影响学习效果,同时学习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学习动机(√)

8.从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来看,发现问题是首要环节(√)

9.理解问题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经与方案(×)

10.学校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不是通过迁移实现的,定势是影响学习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

11.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12.通过综合归纳获得的学习是概念学习(×)

13.营造校园文化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种重要方法。(√)

14.严重的精神障碍必须交精神科医生处理。(√)

15.按照学习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化水平进行的划分,可以分为普通迁移与特殊迁移(×)16..学习化学中的锂、钠、钾等金属元素概念时,它们相互之间的影响属于垂直迁移(×)

17.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需要调整原有的经验,形成一种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这种迁移方式称为重组性迁移(×)

18.发展的顺序是不可逆的,也不能超越。(√)

19.在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先天遗传起决定作用(×)

20.在早上起床后学习或学习开始时学习重要内容就可以克服倒摄抑制的影响。(×)

四、案例分析题(两个案例,共8个小题,每小题2.5分)

(一)小张与小刘是某艺术院校大三的学生,同在一个宿舍生活。入学不久,两个人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小张活泼开朗,小刘性格内项,沉默寡言,小刘逐渐觉得自己象一只丑小鸭,而小张却象一位美丽的公主,心理很不是滋味,她认为小张处处都比自己强,把风头占尽,时常以冷眼对小张。大学三年级,小张参加了学院组织的服装设计大赛,并得了一等奖,小刘得知这一消息先是痛不欲生,而后妒火中烧,趁小张不在宿舍之机将她的参赛作品撕成碎片,扔在小张的床上。小张发现后,不知道怎样对待小刘,更想不通为什么她要遭受这样的对待?

1、以上案例中,可以把小刘的情况诊断为()心理问题B

A、学习

B、人际交往

C、环境适应

D、消费

2、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问题表现在()A、B、D

A、认知障碍

B、情绪障碍

C、自我意识障碍

D、人格障碍

3、小刘的心理问题主要是由()因素引起。A

A、本体

B、家庭

C、学校

D、社会

4、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A、B、C、E

A、人格障碍

B、神经症

C、性变态

D、社交障碍

E、精神病

(二)英语四级考试成绩出来了,李明看到自己的成绩很不高兴,没有通过,接连几天都闷闷不乐,心理想:“如果靠前半个月没有去玩电脑游戏就好了,肯定不会考得这么差。下次报考四级一定要努力复习才行”。

1、李明把这次考试成绩差归因为()B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运气好坏

E、身心状态

2、这个因素是()C、E

A、稳定的、可控的

B、稳定的、不可控的

C、内部的

D、外部的

E、不稳定的、可控的

3、下列属于维纳归因的三个维度的是()A、B

A、内部的和外部归因

B、稳定的和不稳定的

C、能力高低

D、努力程度

E、运气好坏

4、归因理论是由社会心理学家海德首先提出,他认为人类有()种需要B

A、一

B、二

C、三

D、四

E、五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

一、单选题: 20题, 每题1.5分, 共30分

1.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A.理论科学

B.应用科学

C.交叉科学

D.实践科学

2.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按照研究目的,控制或变更某些条件,对被试的心理活动表现及其变化进行研究的方法,称为。

A.教育经验总结法

B.教育心理实验法

C.实验室实验法

D.个案研究法

3.赢得“教育心理学之父”美誉的心理学家是。

A.班杜拉

B.皮亚杰

C.马斯洛

D.桑代克

4.下列属于负强化的例子是。

A.杀鸡骇猴

B.当孩子犯错时拿走他最喜欢的玩具

C.孩子去医院看病不再发烧了

D.孩子表现不好就饿他一会儿, 表现好才给吃的

5.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欲望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6.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7.在教学中,教师采用模型、图片、幻灯、电影及录像等进行教学,这种直观形式属于。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综合直观

8.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人的遗忘的规律是。

A.均衡的,先快后慢

B.均衡的,先慢后快

C.不均衡的,先快后慢

D.不均衡的,先慢后快

9.动作技能的物点是动作的。

A.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B.物质性、内隐性、展开性

C.观念性、外显性、展开性

D.观念性、内隐性、简缩性

10.在练习的中后期往往出现进程的暂时停顿观象,称为。

A.平原观象

B.起伏观象

C.低谷观象

D.高原观象

11.关于个人自己认识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称为。

A.认知

B.元认知

C.技能

D.操作

12.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这种迁移称为。

A.同化性迁移

B.顺应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

D.排列性迁移

13. 以下各项中属于认知策略的是。

A.精加工策略

B.计划策略

C.监视策略

D.调节策略

14.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A.刺激情境B.既定疑问 C.思维状态D.思维起点

15.以下不涉及问题解决过程的学说有。

A.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B.苛勒的顿悟说

C.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D.杜威的分阶段说

16.个体对自己在各种我念关系中角色、地位、权力、人际距离等方面的意识属于。

A.生理自我

B.社会自我(教材书稿有误,写的我念自我)

C.心理自我

D.理想自我

17.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转折期”是。

A.大学一年级

B.大学二年级

C.大学三年级

D.大学四年级

18. 某人能了解现实,正视现实,有责任心,爱岗敬业,遵纪守法…这说明该人。

A.人格统一完整

B.自我意识正确

C.人际关系和谐

D.行为反应适度

19.男女双方并非兴趣相投,身心相悦而恋爱,而是为满足某种虚荣心或精神空虚而恋爱,称为。

A.早恋

B.性恋

C.轻率恋

D.虚恋

20. 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

A.可能选择

B.犹豫不决

C.回避这项任务

D.坚决选择

二、多选题: 10题, 每题2分, 共20分

1.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主要包括。

A. 大学生学习心理研究

B. 高校教学心理研究

C. 高校德育心理研究

D. 高校德育心理研究

E. 高校教师心理研究

2.构成学习动机的主要成分是。

A.学习归因

B.学习诱因

C.学习期待

D.学习需要

3.教师在对学生实施奖励时,应该。

A.依据分数的高低进行奖励

B.注意创造一种相互竞争的学习氛围

C.对学生的努力和进步进行奖励

D.帮助学生作努力定向的归因

4.知识应用的一般过程包括。

A.分析探题

B.相应知识的重现

C.探题类化

D.解题与验证

5.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技能是先天素质的后天因素的融合体

B.技能是一种长期形成的习惯方式

C.技能是符合法则的活动方式

D.技能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间环节

6.影响迁移的因素有。

A.学习对象的相似性

B.原有认知结构

C.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D.学习者的智力水平

7.专家具有哪些特征。

A. 专家比新手更能有效地组织信息

B.专家记忆容量较大,因而提取信息的速度更快

C.专家善于应用直接推理的方式解决问题

D.专家花更多的时间来进行问题的表征,且在更深的层面上表征问题

E.专家有更强的认知与自我监控能力

8.提出假设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两个条件。

A. 创造力B.求知欲望

C.个体思维的灵活性D.已有知识经验E.好奇心

9. 自我意识的理解主要有。

A.提高认识水平

B.丰富感情世界

C.发展意志能力

D.促进道德形成

E.激发创造潜能

10. 大学生择业心理障碍的调适,主要应做到。

A.保证良好的体魄

B.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C.及时排解不良情绪

D.科学地进行择业心理调适

E.做好择业的心理准备

三、判断题: 20题, 每题1.5分, 共30分

1.我们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目的在于掌握高校教书育人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从而进一步搞好科研,教学与管理工作。()

2.世间存在的一切现象都有它的道理(规律)。由此可知,成功必有规律,失败必有原因。()

3.高创造性者的特征是具有幽默感,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能容忍模糊与错误,喜欢幻想,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具有独立性。()

4.大学生的动机都是有意识的动机。()

5. 数学学习中形成的认真审题的态度及其方法影响到物理、化学等学科中的审题活动,可称之为负迁移。()

6.人类的一切活动都与我们的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了解心理现象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自己、他人与整个世界。()

7.人类动机对活动具有引发,指引和激励的功能.需要是由动机转化来的。

8. 陈述性知识主要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而程序性知识主要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9. 做笔记是阅读和听讲时常用的二种精细加工策略,教师应注意讲慢一点、重复复杂主题材料、在黑板上写出重要信息等。()

10.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是诱因,驱使有机体产生一定行为的外部因素称为诱因。()

11. 元认知策略就是个体调节和控制认知行为的方法与规则,它是个体在学习中,随着经验的增长而逐渐发展起来。()

12.定势对解决问题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

13.根据创造的产品是否人类首创,创造可以分为真正的创造和类似的创造。大学生的创造一般属于真正的创造。()

1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差异性原则要求消除学生的差异性、独特性,使学校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

15. 心理健康的人乐观开朗,热爱生活,积极向上,总能保持良好的心态,而不会产生消极的情绪。()

16. 学习行为以学习动机为中介,对学习效果产生影响。

17. 掌握了“义务即免费”的知识后,得出“义务教育即免费教育”,这种迁移是正迁移。()

18. 教育心理学为实际教学提供一般性的原则或技术。()

19. 陈述性知识主要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而程序性知识主要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20. 英文单词“Tiger”可以联想成“泰山上一只虎”,这种方法叫做关键词法,是记忆术的一种。()

四、案例分析题: 2题, 每题4问,每问2.5分,共20分

1.周恩来同志是全国各族人民敬爱的总理。他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在青少年时代,就富有革命理想,有一次,老师提出“为什么读书”的问题,要同学们回答。有的说“为了明礼而读书”,有的说“为了光宗耀祖而读书”,还有一个学生说“为了帮助父亲记账而读书”,弄得哄堂大笑。当老师问到周恩来时,他站起来响亮而严肃地回答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1)从上述叙述中可以看出,周总理的学习动机是:()

A.高尚的动机

B.低级的动机

C.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D.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2)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是:()

A.学习动机会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B.学习动机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

C.学习动机可以影响学习效果,学习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学习动机

D.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是以学习行为为中介的。

(3)根据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

A.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

B.课题难度要适当,学生经过努力要可以完成

C.课题应由易到难呈现,以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感

D.在某一课题失败时,可先完成有关基础课题,使学生下次在原来失败的课题上获得成功感

(4)从上述叙述中可知()。

A.动机是活动的动力

B.学习动机决定学习的方向

C.学习动机影响学习的效果

D.学习动机能增强学习的努力程度

2.李某,男,大三学生,身体瘦小,皮肤偏黑,眼睛近视,身体素质差,体育成绩常处于全班最后一名,性格内向,参加活动不积极,人缘不是很好,同学们都认为他过分敏感,不好相处.有一次,因为跑步落在女生后面,引起同学们的哄笑。从此,该生变得更加沉默和孤僻。一天晚上外出未归,次日发现他在学校后山上上吊自杀身亡。

(1) 该生自杀的根本原因是。

A.其身体素质差

B.其人缘不好

C.体育成绩不好

D.过分自卑引起的自我否定

(2) 该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属于。

A.自我意识方面的问题

B.学习能力问题

C.恋爱问题

D.性心理问题

(3) 如果要避免该生自杀,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A.该生积极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

B.正确评价自我 ,接纳自我

C.得到集体的关照

D.提高自己抗挫折能力

(4) 帮助该生正确认识自我的主要方法有。

A.比较法

B.投射法

C.反省法

D.访谈法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20题, 每题1.5分, 共30分

1. A

2. B

3.D

4. D

5. D

6. D

7. B

8. C

9. A 10. D

11. B 12.A 13. A 14.A 15.C 16.B 17.C 18. A 19.D 20.C

二、多选题: 10题, 每题2分, 共20分

1. ABCDE

2.CD

3.CD

4.BCD

5.ACD

6. ABC

7. ABCDE

8. AD

9.ABCD 10.BCDE

三、判断题: 20题, 每题1.5分, 共30分

1.√

2.√

3.√

4.×

5.×

6. √

7.×

8.×

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四、案例分析题: 2题, 每题4问,每问2.5分,共20分

1.(1)AD (2)CD (3)ABCD (4)ABCD

2. (1) D (2) A (3) ABCD (4) ABC

高等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

一、单选题

1.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学校教育情境中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A.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

B.学生的学

C.教师的教

D.学生身心发展

2.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失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

A.可能选择

B.犹豫不决

C.回避这项任务

D.坚决选择

3.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人的遗忘的规律是。

A.均衡的,先快后慢

B.均衡的,先慢后快

C.不均衡的,先快后慢

D.不均衡的,先慢后快

4.在教学中,教师采用模型、图片、幻灯、电影及录像等进行教学,这种直观形式属于。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综合直观

5.如果要想记忆效果好,过度学习的程度应保持在。

A.120%

B.130%

C.140%

D.150%

6.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A.思维

B.练习

C.反思

D.想象

7.在练习的中后期往往出现进程的暂时停顿观象,称为。

A.平原观象

B.起伏观象

C.低谷观象

D.高原观象

8.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

A.方案

B.学习计划

C.技能

D.思维程序

9.以下各项中属于认知策略的是。

A.复述策略

B.计划策略

C.监视策略

D.调节策略

10.有人记忆马克思的生日“1818年5月5日”时,联想为“马克思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产阶级呜呜地哭”,这是使用了。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复述策略

11.会讲英语的人学习德语,学得比其他人快,这是属于。

A.正迁移

B.负迁移

C.纵向迁移

D.逆向迁移

12.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A.刺激情境B.既定疑问 C.思维状态D.思维起点

13.以下问题属于无结构的问题是。

A.数学应用题 B.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C.《背影》的作者是谁 D.2008年奥运会主办方是哪个国家

14.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转折期”是。

A.大学一年级

B.大学二年级

C.大学三年级

D.大学四年级

15.个体想象中他人心目中自己的形象、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由此而产生的自我感,称为。

A.投射自我

B.过去自我

C.理想自我

D.现实自我

16.个体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是。

A.他人意识

B.言观意识

C.主观意识

D.自我意识

17.判断“张三与李四正处在热恋中”这一行为是否正常,关键看其。

A.智力发展是否正常

B.人格是否统一完整

C.心理特征是否符合年龄特征

D.自我意识是否正确

18.大学生中最常见的心理疾病是。

A.恐惧症

B.神经衰弱

C.强迫症

D.焦虑症

19.某人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有极强的自尊心,同时又有自卑,好嫉妒,看问题主观、片面,常常言过其实,怪癖古怪。该人的人格属于。

A.冲动型人格

B.强迫型人格

C.偏执型人格

D.焦虑型人格

20.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主要组成是。

A.心理障碍学生

B.正常学生

C.有重度心理问题的学生

D.大多数学生

二、多选题

1.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般原则是。

A. 客观性原则

B. 发展性原则

C. 实践性原则

D. 系统性原则

E. 教育性原则

2.构成学习动机的主要成分是。

A.学习归因

B.学习诱因

C.学习期待

D.学习需要

3.知识应用的一般过程包括。

A.分析课题

B.相应知识的重现

C.课题类化

D.解题与验证

4.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技能是先天素质与后天因素的融合体

B.技能是一种长期形成的习惯方式

C.技能是符合法则的活动方式

D.技能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间环节

5.影响迁移的因素有。

A.学习对象的相似性

B.原有认知结构

C.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D.学习者的智力水平

6.训练学习策略的教学方法有。

A.指导教学法

B.程序化训练法

C.完形训练法

D.交互式教学法

E.合作学习法

7.以下各项中属于迁移现象的是。

A.一目十行

B.举一反三

C.触类旁通

D.闻一知十

E.过目不忘

8.专家具有以下特征。

A. 专家比新手更能有效地组织信息

B.专家记忆容量较大,因而提取信息的速度更快

C.专家善于应用直接推理的方式解决问题

D.专家花更多的时间来进行问题的表征,且在更深的层面上表征问题

E.专家有更强的认知与自我监控能力

9.大学生自我体验发展的特点是。

A.片面性

B.丰富性

C.敏感性

D.强烈性

E.自觉性

10.促进心理健康的原则主要有。

A.生理与心理的统一

B.个体与群体的统一

C.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D.防治与发展的并重

E.校内与校外的并重

三、判断题

1.通过调研教师的论文、教案、总结、学生的作文、日记、试卷、手工艺品等,以了解其心理特点的方法属于个案法。()

2.大学生学习动机具有多元化、直接性、社会性、职业性等特点。()

3.无论是优生还是差生,一般情况下对学习结果进行归因时尽可能引导其进行内在——不稳定性归因。()

4.对有关历史生活知识的领会,不能缺少言语直观。()

5.知识的主观表征是指知识在头脑中的组织结构,并具有多种表征类型,主要包括概念、命题、表象和变式。()

6.机械识记效果劣于意义识记,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要用机械识记来记忆知识。()

7. 运动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8.学习电脑打字、游泳、投篮、写字、心算、解习题、绘画等活动,都属于技能训练。()

9.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迁移。()

10.定势对迁移具有消极影响作用。因此打破已形成的僵化定势是教师教学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11. 某生在学习上总是制定好计划,根据计划安排学习进程,及时总结不足,并进行针对性的改进。该生是在利用资源管理策略来规划自己的学习。()

12. 合作学习法,主要是用来帮助成绩差的学生阅读领会,它是由教师和一小组学生(大约6人)一起进行的。()

教育心理学考试题

教育心理学 一、单选题 1.教育心理学中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A)的不同解释上。A.学习过程B.教学过程C.评价过程D.反思过程 2.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D)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A.杜威B.加涅C.乌申斯基D.桑代克 3.(C)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A.罗杰斯B.鲁宾斯坦C.杜威D.布鲁纳 4.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到达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C)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5.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C)A.自主感对羞耻感B.主动感对内疚感C.勤奋感对自卑感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6.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A)A.场依存性B.场独立性C.冲动型D.反思性 7.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提供学习策略的指导,并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何种角色(D)A.平等中的首席B.管理者C.反思者D.促进者

8.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激励 和赏识后常常表现出学习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我们所说的(C)A.扇 贝效应B.南风效应C.罗森塔尔效应D.巴纳姆效应 9.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定期进行梳理,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经 验,同时不断听取学生、同事、专家的反馈,这种反思方法属于 (A)A.行动研究B.撰写日记C.观摩讨论D.案例分析 10.某教师认为学校管理混乱,与领导沟通不畅通,自己疲于应付教 学活动,常常心情烦躁、易怒、情绪紧张。按照他的说法,造成这种压 力的原因是(B)A.社会对教师群体重视不够B.学校管理体制不健全 C.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D.自身的心理素质问题 11.下面哪种情况发生了学习?(D)A.小李从亮处走进暗室,视 力显著提高B.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C.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 夺冠D.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 12.下面哪种学习不属于学习的主体分类?(C)A.人类学习B.机 器学习C.网络学习D.动物学习 13.下列哪种学习不属于加涅所划分的学习结果类型?(B)A.态度B.习惯C.言语信息D.运动技能 14.下面哪种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C)A.科学家探索新材料 B.小学生通过编打油诗背诵圆周率的小数点后十位 C.中学生听讲座,理 解概念之间的关系D.儿童尝试错误走迷宫

(完整)高等教育心理学精华版(复习资料)

心理学精华版 心理学概念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 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和心理动力四个方面。 问题:是指在给定的信息和目标状态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境。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情境引起的,需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来解决某种疑难的过程。 强化:是指驱使力对具有一定诱因的刺激物发生反应后的效果。 记忆:人脑对过去经历过事物的反应。 气质: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特征。 性格:是一个人习惯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较为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 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的三个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马斯洛五大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元认知:个体对自己的认识过程和结果的意识。 能力:是指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时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与现实性。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心理现象及规律的学科。 高效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教的心理学现象及规律的学科。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标志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 心理动力:主要包括需要,兴趣,动机,信念,价值观。 依据操作学习原理,强化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1.正强化:给予一种好刺激。例如企业对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职工颁发奖金。 2.负强化:去掉一个坏刺激。例如企业不允许在工作时间打个人电话 3.正惩罚:施加一个坏刺激。这是当不适当的行为出现时,给予处罚的一种方法。 4.负惩罚:去掉一个好刺激。这种惩罚比之正惩罚更为常用。当不适当的行为出现时,不再给予原有的奖励。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例如,学生不仅知道注意听课可以带来理想的成绩,而且还感到自己有能力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时,才会认真听课。人们在获得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后,自我效能感就成为了行为的决定因素。内部动机指的是人自发的对所从事的活动的一种认知。内部动机直接与活动本身有关,由于做某种事能激发人的兴趣,令人愉快,活动本身就是行动者所追求的目的。通俗来讲,就是无需外力作用的推动,这种动机称为内部动机。 外部动机:指那种不是由活动本身引起而是由与活动没有内在联系的外部刺激或原因诱发出来的动机。

(完整版)北师大教育心理学电子版教程

北师大教育心理学课堂讲义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论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和教的基本规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不限于学校情景中学和教的基本规律,应扩展为各个年龄阶段、各个范围里学习和教学过程中交互作用的规律。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和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 二、学习与教学的要素(五要素) (一)学生 学生特征的多样化使得教学过程多姿多彩,学生的差异包括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二)教师 学生式学习的主体,但并不否定教师的指导地位。教师在组织教学、协调其他各种因素中起关键作用。教师这一要素包括: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 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学中具有异常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宏观上是由社会发展所提出的要求决定的。农业社会注重知识经验的传授,工业社会强调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信息社会注重处理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四)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过去,教学媒体被视为教学环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教学媒体已成为教学中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因素,不仅影响着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的大小,而且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和容量的大小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教学环境

专升本学前教育心理学课本重点

一、绪论 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从出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0-6.7岁) 2.心理发展的特点 ①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 ②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③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关键期、危机期) ④发展具有个别差异 3.关键期和危机期的定义 关键期(也称敏感期、临界期)这种形成某种反应或学习某种行为的大好时机就是关键期 危机期是指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的行为,如常与人发生冲突、违抗成人的要求等。3岁、7岁11-12岁都是发展的“危机年龄” 4.对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认识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指的是各年龄阶段上儿童所表现出来的、与其他年龄段不同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5.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 (一)客观性 (二)发展性 (三)教育性 6.观察法及其运用是的注意事项

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包括其言语、表情和行为,可以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观察法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最基本方法。 注意事项:1.观察前要做好准备,根据一定的理论知识和研究题目确定观察目的和记录要求 2.观察室尽量使儿童保持自然状态,最好不要让儿童意识到自己是观察对象 3.观察记录要详细、准确、客观,不仅记录儿童的行为表现,还应记录引起行为的诱因。记录可运用事先设计好的表格,也可采用适当的仪器设备 4.观察应排除偶然性,一般应在校场时间内系统地反复进行 二、新生儿心理的发生(0-1个月) 1.新生儿无条件发射的种类 刚出生的儿童适应变化了的环境,主要依靠低级中枢实现的本能活动—‘无条件反射 (一)无条件食物发射 (二)无条件防御反射 (三)无条件定向反射 (四)抓握发射 (五)巴宾斯基发射 (六)惊跳反射

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时间:2015-03-07 分类: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哪项不归之于学习与教学的系统过程中。(C )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反应过程 D、评价/反思过程 2、在皮亚杰看来,当学生的思维已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能作出一定的概括时,他的思维水平已进入( D ) A、感知动作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下列规律中,不属于尝试——错误学习论的主要规律的是(D )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接近律 4、学生由过分重视成绩名次而产生的学习动机属于(B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5、举一反三属于(A )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D、负迁移 6、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属于(C )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 7、运算技能属于哪种技能(B )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动作技能 D、运动技能 8、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 B ) A、过度学习 B、深度加工 C、组块化编码 D、及时复习 9、创造思维的核心是(C ) A、直觉思维 B、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0、根据柯尔伯格的分类,中学生的道德主要处在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他律水平 11、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D ) 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 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 12、在教学设计时,下列哪项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涉及的主要内容(D ) A、确定学生原有基础 B、分析使能目标 C、分析支持性条件 D、分析学习结果 13、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被称为(C ) A.群体凝聚力B.群体规范C.课堂气氛D.人际关系 14、衡量一个测验能否测量出所要测量的特征或品质的指标被称为(A ) A.效度B.区分度C.信度D.难度 15、福勒等认为,当教师较多地关注"学生是否喜欢我"、"同事怎样看我"、"领导怎样评价我" 时,他此时主要处在教师成长历程的( A ) A、关注生存阶段B 、关注情境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成就阶段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6、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17、在中学生人格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的影响。

高等教育心理学精华版(高校组)复习资料--超详细

高等教育心理学精华版(高校组) 心理学概念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 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和心理动力四个方面。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和心理动力四个方面。 问题:是指在给定的信息和目标状态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境。问题:是指在给定的信息和目标状态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境。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情境引起的,需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来解决某种疑难的过程。强化:是指驱使力对具有一定诱因的刺激物发生反应后的效果。 记忆:人脑对过去经历过事物的反应。 气质: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特征。 性格:是一个人习惯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较为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 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的三个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马斯洛五大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元认知:个体对自己的认识过程和结果的意识。 能力:是指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时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 性与现实性。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心理现象及规律的学科。高效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教的心理学现象及规律的学科。 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标志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 心理动力:主要包括需要,兴趣,动机,信念,价值观。 依据操作学习原理,强化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1?正强化:给予一种好刺激。例如企业对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职工颁发奖金。 2?负强化:去掉一个坏刺激。例如企业不允许在工作时间打个人电话 3?正惩罚:施加一个坏刺激。这是当不适当的行为出现时,给予处罚的一种方法。 4?负惩罚:去掉一个好刺激。这种惩罚比之正惩罚更为常用。当不适当的行为出现时,不再给予原有的奖励。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例如,学生不仅知道注意听课可以带来理想的成绩,而且还感到自己有能力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时,才会认真听课。人们在获得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后,自我效能感就成为了行为的决定因素。内部动机指的是人自发的对所从事的活动的一种认知。内部动机直接与活动本身有关,由于做某种事能激发人的兴趣,令人愉快,活动本身就是行动者所追求的目的。通俗来讲,就是无需外力作用的推动,这种动机称为内部动机。 外部动机:指那种不是由活动本身引起而是由与活动没有内在联系的外部刺激或原因诱发出来的动机。

《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

读《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有感(一) 最近一直想再读《教育学》、《心理学》,以促进我专业的继续发展。所以当拿到《教育心理学》这本书后,便细细研读起来。全书分别从学生,学习,教学三方面分析,深刻的分析了学生的学习心理,教师的教学心理。作者也是通过一系列的理论和实例的结合帮助读者很好的学习教育心理学。也做到了理论介绍与教学实践的统一,原理阐述的抽象和通俗的统一,使读者真正做到了学会学习和学以致用的统一。 阅读这本书,应该引发我们的一些思考:我是否真的了解学生的内在思维过程呢?我是否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来进行教学呢?如何发挥教师的作用,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呢?如何借助家长和学生伙伴的力量,帮助那些有各种各样心理问题的学生呢?教学中,我是否扎扎实实地制定过教学计划?我是否想法设法去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我是否真的做到了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中心?……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的工作中,真可谓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书中很多有效可行的方法和策略非常清晰地展示,给我提供了活生生的范例,培养了活学活用能力,更锻炼了我的迁移能力。例如,我从中了解了教师对于学生的期望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不仅有积极因素,甚至有消极效应;学到了我们如何去避免教师期望的消极因素:

慎用测验、学生档案和其他教师这些渠道的信息;灵活采用分组策略;确保所有学生得到挑战;课堂讨论中对后进生的反应尤其要慎重;在评价和纪律措施方面一视同仁;告诉所有学生你相信他们都能学会;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任务中;控制自己的非言语行为。还有,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可以选用以下方法帮助他们进行有效的学习:一、集中注意力,将其置身在安静的教室中,分发书面材料时强调相关的刺激而消除或淡化其他无关的刺激,进行口头教学时要强调重要的信息而避免不必要的闲扯。二、指导式教学,强调掌握特定领域内学业技能,而非强调改善基本的知觉过程。三、教授策略,教师可经常在各种环境下使用策略训练,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教学。 随着阅读的增加,感受越来越多;随着感受越来越多,自己变得越来越渺小。教育心理学给我们这些一线教师提供进行科学研究的思路和研究方法,使我们不仅能够理解、应用某些基本的原理和方法,而且还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创造性的研究,去验证这些原理并解决特定的问题。但愿因阅读《教育心理学》而加速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依托教学实践实现语文教学的高效。 读《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有感(二) 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就是心理学与教育结合并逐渐形成一个独立分支的历史过程。教育心理学更注重解决教育实践领域内各种具体的心理学的问题,它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和教之间的相互作用。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主要有“学生与学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卷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曲靖市教师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点精华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学习与发展 1学生的学习特点:学生的学习与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不同,是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组织性;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学生的学习具有多重目的性。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各种能力,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与道德品质的过程。 2学习的类型:加涅根据学习内容把学习分为五类:智慧技能学习;认知策略学习;言语信息学习;动作技能学习;态度学习。加涅根据学习的性质分: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奥苏贝尔根据学习方式分: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潘菽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运动和动作技能的学习;智力技能的学习;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冯忠良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社会规范的学习。 3班杜拉观察学习四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模仿的方式:直接模仿、综合模仿、象征模仿、抽象模仿。 4布鲁纳学习理论主要观点:学习的实质是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发现学习是学习的最佳方式。 5奥苏贝尔提出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备逻辑意义;学习者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的适当观念。 6人本主义学家提出促进意义学习的基本条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中心位置;让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自我的关系;让学生身处一个和谐、融洽、被人关爱和理解的氛围;强调要从做中学。 7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心理发展是一个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的过程;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心理发展各个方面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心理发展是逐渐分化和统一的过程。8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过渡性;闭锁性与开放性;社会性;动荡性。 9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具体运算阶段思维的特征:思维的可逆性;去自我中心;反映事物的转化过程;具体逻辑推理。 10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学习与教学的过程是: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11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教学中的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有效对学生进行干预指导;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二章知识学习与知识迁移 1知识学习类型: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知识学习过程:知识的获得、知识的保持、知识的应用。 2提高直观效果的策略: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3促进知识概括的策略:配合应用正例和反例;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科学地进行比较;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4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说明: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过了相当的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研究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遗忘的原因:衰退说、干扰说、同化说、动机说。 5促进知识保持的策略:复习时机要得当(及时复习、间隔复习、循环复习);复习方法要合理(分散复习、反复阅读与尝试背诵相结合;综合使用整体复习与部分复习);复习次数要适宜(适当过度学习,一般增加原来刚好能背诵学习的50%效果最好)。如何指导学生科学复习:复习及时进行;复习适度超额;善于归纳整理;重视学习反馈;掌握记忆方法;复习方式多样。 7学习迁移的作用: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首先,学习迁移理论是学习理论的必要组成部分,对学习迁移的实质与规律的揭示,可以丰富学习理论,完善学习理论。其次,学习迁移机制是知识、技能向能力转化的心理机制,它是检验教育目的的重要指标。再次,学习迁移的作用在于使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它有助于学生将所获得的经验应用于实际的各种不同情境中去,以解决各种问题,同时又使原有的心理结构更为完善、充实。8学习迁移的分类:正迁移与负迁移;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纵向迁移与横向迁移;特殊迁移与普遍迁移。9早期学习迁移理论有: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桑代克);概括说(贾德);关系说。 10促进学习迁移的条件:学习材料之间的相同要素;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学习定势;认知结构。 11学习迁移规律的应用:提出明确的教学目标;科学精选教学材料;合理编排教学内容;有效设计教学程序;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教育心理学1

第二章心理发展 1、填空题 (1)Piaget认为心理发展就是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环境达到平衡的过程。 Assimilation:主体能够利用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把刺激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把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Accommodation: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改变认知结构以处理新的信息,改变旧观点以适应新情况。 (2)Piaget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3)感知运动阶段儿童认知发展的成就有、、。(客体永恒性,目标定向行为,学习翻转行为) (4)Piaget认为,守恒是阶段儿童具备的能力。 (5)按照Piaget的观点,儿童解决守恒问题的能力依赖于、和三个基本原因的理解。(同一性,补偿性,可逆性) (6)Vygotsky区分了两种心理机能,即和。(低级心理机能,高级心理机能) (7)Vygotsky认为,和在儿童的认知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社会性的相互作用,语言) (8)最近发展区是前苏联心理学家提出的。 (9)按照Vygotsky的观点,教学应着眼于__最近发展区__。 按照我国心理学家关于个体心理发展的分类11、12岁到14、15岁这一期间属于 少年期 。 2、选择题 (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 D )。 A.身心变化 B.机体变化 C.心理增长 D.心理变化 婴儿常常把什么东西都放进自己嘴里,这个例子是皮亚杰理论中的哪个过程?( B ) A、同化 B、顺应 C、平衡 D、去中心化 儿童常常把什么都往嘴里放,是由吃奶向吃饭过渡,改变自己的行为以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因此是顺应。 (2)动作或活动的结构或组织叫( A )。 A、图式 B、同化 C、顺应 D、平衡 (3)主体将环境刺激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

教育心理学发展历程

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1、初创时期(20世纪20s以前) 卡普捷烈夫(俄):1877年;《教育心理学》冯特(德):1879年;科学心理学 桑代克1903年著成《教育心理学》1913-1914年扩充成《教育心理学大纲》,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及其测量》 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立的标志 2、发展时期(20s-50s) 20s和30s:吸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维果斯基:文化发展论、内化说 40s:弗洛伊德→重视情感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特点:1.内容庞杂,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2.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少,对教育实践作用不大。 3、成熟时期(60s—70s) 60s:布鲁纳(J.S.Bruner):课程改革运动。 60s起,国际教育心理学发展呈现如下趋势:1内容趋于集中2各派的分歧日趋缩小3注重学校教育实践70s: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意义的获得与保持的进程; 加涅:系统总结了已有的学习研究成果,对人类的学习进行系统分类,并阐明了不同类型学习的内部与外部条件 晚年以来:逐渐转向教育过程中学生心理的探讨,并重视教学手段的改进。 4、完善时期(80s以后) 从纯理论向综合性的应用项目发展基础研究课题与应用性研究课题结合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4教育性原则 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关系 同化:是将新的客体或事件纳入到已有的图式中去。“把外界元素整合于一个正在形成或已形成的认知结构,即外物同化于认知结构。” 顺应:为适应新的情境而改变已有图式的过程,皮亚杰称之为顺应。“认知结构受被同化刺激物的影响发生创造性的改变,即认知结构顺应于外物。”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与传统智力理论有什么不同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1、语言智能2、逻辑—数理智能3、知觉—空间智能4、身体—动觉智能5、音乐—节奏智能6、人际智能7、内省智能8、自然观察智能 加德纳的教育观:人与人的差别主要在于人与人所具有的不同的智力组合,因此,应该实行“以个人为中心的教育”。 当代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他认为,人的智力由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三种相对独立的能力构成。 斯滕伯格的智力理论由智力成分亚理论、经验亚理论、情景亚理论三部分构成 成分亚理论:涉及智力的内部构成成分。是个体对初级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元成分、操作成分、知识或的成分) 经验亚理论:涉及内部成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指根据经验调整所运用的成分从而获益的能力。 情景亚理论:涉及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它是指在日常生活中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环境的能力 教学启示:(1)教师需要关注每一种学习行为对发展智力的作用,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智力的全面发展。教师不仅要加强智力的学术性方面,也要强调其实践性方面,还要考虑学生的文化背景方面。(2)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认识、利用并发挥自己的智力优势。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汇总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 ●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课件6) ●桑代克学习理论: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 桑代克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试误——联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S——R);学习的过程或联结建立的过程是尝试错误的过程;学习应遵循精简原则,而不是推理原则。 桑代克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提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律:(1)效果律:指从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加强或减弱受到反应结果的影响;(2)准备律:指有机体采取行动时,促使其行动就是一项增强,而阻碍其行动则是一种烦恼。当有机体并不准备行动时,迫使其进行行动则成为一种烦恼;(3)练习律:认为联结的强度决定于使用联结的频次。练习律由作用率和失用律两部分组成。(P56——57) ●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是个体只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别人的行为表现(自己不必实际参与活动),即可获得的学习。(P81)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167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具体定义为: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简单地说,陈述性知识就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P157) 程序性知识: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者操作步骤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包括一系列具体操作程序。P205 ●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为有效完成学习任务而采用的一般性策略,它包括一般的学习程序、规则、方法与自我调控方式等内容。课件P154 ●元认知。 元认知:元认知就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同时也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与调节。 P240 ●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指的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学习所产生的影响。这包括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又包括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同时,所谓的影响,既包括积极影响,又包括消极影响。P276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P426 ●发现学习,有意学习。 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P106、107 有意学习:有意学习是针对机械学习而言的。指的是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点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

教师招聘·六套精华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共六份试卷) (第一卷) 一、单选题 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B.读书法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 A.十五大 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 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A.教育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A.1985年B.1986年C.1987年D.1988年 9.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 A.六三制 B.双轨制 C.分支型 D.五四制 1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11.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A.认识活动B.教师教的活动C.学生学的活动D.课堂活动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完整版-大将军

《当代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道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第一章★ 2.教育心理学中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A)的不同解释上。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3.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D)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杜威 B.加涅 C.乌申斯基 D.桑代克 4.(C)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A.罗杰斯 B.鲁宾斯坦 C.杜威 D.布鲁纳 ★第二章★ 1.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到达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C)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C) A.自主感对羞耻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勤奋感对自卑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4.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A) A.场依存性 B.场独立性 C.冲动型 D.反思性 ★第三章★ 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提供学习策略的指导,并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何种角色(D) A.平等中的首席 B.管理者 C.反思者 D.促进者

3.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激励和赏识后常常表现出学习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我们所说的(C) A.扇贝效应 B.南风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巴纳姆效应 4.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定期进行梳理,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不断听取学生、同事、专家的反馈,这种反思方法属于(A) A.行动研究 B.撰写日记 C.观摩讨论 D.案例分析 5.某教师认为学校管理混乱,与领导沟通不畅通,自己疲于应付教学活动,常常心情烦躁、易怒、情绪紧张。按照他的说法,造成这种压力的原因是(B) A.社会对教师群体重视不够 B.学校管理体制不健全 C.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D.自身的心理素质问题 ★第四章★ 1.下面哪种情况发生了学习?(D) A.小李从亮处走进暗室,视力显著提高 B.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 C.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夺冠 D.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 2.下面哪种学习不属于学习的主体分类?(C) A.人类学习 B.机器学习 C.网络学习 D.动物学习 4.下列哪种学习不属于加涅所划分的学习结果类型?(B) A.态度 B.习惯 C.言语信息 D.运动技能 5.下面哪种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C) A.科学家探索新材料 B.小学生通过编打油诗背诵圆周率的小数点后十位 C.中学生听讲座,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 D.儿童尝试错误走迷宫 ★第五章★ 1.心理学家桑代克的“迷箱”实验,证明了学习是(A) A.建立刺激——反应联结的过程 B.认知同化过程 C.产生顿悟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电子版)

教育心理学 参考书:教育心理学,主编:莫雷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初版 I S B N :9787504139795, 出版时间:2007-1-1 目录 ?第一章绪论(2学时) ?第二章学习理论(5学时) ?第三章学习迁移(4学时) ?第四章知识学习(4学时) ?第五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4学时) ?第六章品德学习(3学时) ?第七章动作技能学习(3学时) ?第八章动机与学习(5学时) ?第九章个体差异与学习(3学时) ?第十章教学心理与教师心理(3学时) 第一章绪论 本章知识要点 1、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含义; 2、熟悉教育心理学的任务; 3、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各种研究方法的特点; 4、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并能列举各个发展历史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其对教育心理学发展的贡献。 重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难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本章复习思考题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关于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各种观点综述。任何学科都有

其独特的研究领域和对象,教育心理学也不例外。但是由于不同的教育心理学家对教育和心理学所持的观点不同,各自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因此他们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看法也不同。 ?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续) ?(二)通过评说各种观点,并结合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现状和具体情况,把教育心理学定义为:?°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种种心理现象的科学?±。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客观性原则 –(二)系统性原则 –(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四)教育性原则 ?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教育心理实验 ?实验室实验 ?自然实验: –(二)观察法 –(三)调查法 ?1、问卷法 ?优点:省事省力,容易量化,适用范围广 ?缺点:不能灵活地、有针对性地、深入地开展资料收集工作。 ?2、访谈法 ?内涵: ?优点:适用范围广,能灵活地有针对性地开展资料 收集工作。 ?缺点:费时费力费财,结果受研究者影响,资料难

教育心理学课本资料版

教育心理学资料—————————教育心理学资料————————教育心理学资料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 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与反思过程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一、帮助教师准确了解问题二、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四、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 瑞士的裴斯泰洛奇在《论教学方法》一书中首次提出“教育要心理学化” 德国赫尔巴特提出“四段教学法”开创了教学心理学的研究。 桑代克,1903年著书《教育心理学》着重探讨了: 《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与测量》是教学反思的三大类型。 维果斯基,强调教育和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提出了“文化发展说”“内化说”鲁宾斯坦,主张在儿童具体活动中去研究心理现象。 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编写者是廖世承 心理发展的含义: 1,时间跨度:毕生发展 2,内容:心理发展主要表现为认知发展、社会性与人格发展两方面。 3,性质:可以是消极的、也可以是积极的 4,影响因素:心理发展是天性与教养或生物遗传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2,方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个体差异性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1,少年期(半成熟,半幼稚,指初中)2,青年初期(生理,心理向成人接近,指高中)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一)学习准备- 二)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其身心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 三)双生子爬楼梯实验——格塞尔成熟机制 四)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进行的教学,是教学的准备性原则(即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 五)二)关键期 六)最易学会和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行动动作的特定年龄阶段。 洛伦兹把”小鹅认亲“这种无需强化,在一定时期容易形成的反应叫做,“印刻”现象如,2-3岁时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最佳期。 认知发展理论

2020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20年《教育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11、下列属于元认知的实例是() A学生考试后,能准确地预测自己的分数 B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 C学生能利用复述策略进行记忆 D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立即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12、当某教师在课堂时,学生不声不响,而当离校或离开课堂以后,学生纪律立即松懈。与这种课堂纪律有关的教师领导类型最可能是() A 专制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无法确定 13、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12---18岁时期发展的特定目标和任务是( ) A成为自主者的阶段 B发展主动性的阶段 C变得勤奋的阶段 D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 14、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们() A学习积极性 B学习自觉性 C要花多少时间 D智力水平 15、短时记忆的容量为()

高等教育心理学精华版(复习资料)(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心理学精华版 心理学概念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 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和心理动力四个方面。 问题:是指在给定的信息和目标状态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境。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情境引起的,需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来解决某种疑难的过程。 强化:是指驱使力对具有一定诱因的刺激物发生反应后的效果。记忆:人脑对过去经历过事物的反应。 气质: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特征。 性格:是一个人习惯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较为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 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的三个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马斯洛五大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元认知:个体对自己的认识过程和结果的意识。 能力:是指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时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与现实性。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心理现象及规律的学科。 高效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教的心理学现象及规律的学科。 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标志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 心理动力:主要包括需要,兴趣,动机,信念,价值观。

依据操作学习原理,强化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1.正强化:给予一种好刺激。例如企业对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职工颁发奖金。 2.负强化:去掉一个坏刺激。例如企业不允许在工作时间打个人电话 3.正惩罚:施加一个坏刺激。这是当不适当的行为出现时,给予处罚的一种方法。 4.负惩罚:去掉一个好刺激。这种惩罚比之正惩罚更为常用。当不适当的行为出现时,不再给予原有的奖励。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例如,学生不仅知道注意听课可以带来理想的成绩,而且还感到自己有能力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时,才会认真听课。人们在获得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后,自我效能感就成为了行为的决定因素。 内部动机指的是人自发的对所从事的活动的一种认知。内部动机直接与活动本身有关,由于做某种事能激发人的兴趣,令人愉快,活动本身就是行动者所追求的目的。通俗来讲,就是无需外力作用的推动,这种动机称为内部动机。 外部动机:指那种不是由活动本身引起而是由与活动没有内在联系的外部刺激或原因诱发出来的动机。 简答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怎样的学科?(研究范围,学科性质,特点)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交的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