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秦汉时期的政治和经济讲义

秦汉时期的政治和经济讲义

秦汉时期的政治和经济讲义
秦汉时期的政治和经济讲义

阶段二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

课时1秦汉时期的政治和经济

1.政治:(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①秦始皇*;②皇帝制度的创立及特点;③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特点及影响。(2)汉代政治制度的承袭与创新:①中外朝制度;②刺史制度;③察举制。

2.经济:(1)秦汉时期的农耕技术。(2)秦汉时期手工业发展与“丝绸之路”。(3)秦汉时期的商业发展。

注:带*部分为选修的内容或选修、必修皆有的内容。

[主干梳理]

考点一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秦朝统一

(1)条件???①各诸侯国力图通过兼并战争统一天下。

②人民经受长期分裂和混战后,渴望统一。③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日益强大。

(2)经过: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3)结果: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内容

①皇帝制度???a.创立: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

自称“始皇帝”。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b.权力: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大权。c.特点:皇帝至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

②三公九卿制度???a.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b.御史大夫: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监察百官。

c.太尉:管理全国的军务。

d.诸卿分掌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

③郡县制???a.郡守: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

b.县令或县长:县的长官,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郡守和县令均由皇帝直接任命。

(2)影响?????①军政大事先朝议再由皇帝最后裁决,一定程度上减少了

决策失误。

②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把全国都纳入国家

政治体制之中。

③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二)汉代政治制度的承袭与创新 1.君主专制的演进

(1)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 (2)汉武帝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人,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2.中央集权的发展:郡国并行制

(1)背景:郡县、封国并存,封国有时与朝廷对抗。

(2)措施:武帝在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的基础上,颁布“推恩令”。

(3)结果: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3.选官制度:察举制

(1)概况: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 (2)选官标准:孝廉。

(3)特点: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

(三)选修部分: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选修4) 1.秦统一六国

(1)客观条件???①商鞅变法后,秦国确立封建制度,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为统一天下提供了条件。②战国时代久经战乱的人民都渴望统一。

(2)主观条件???①广泛吸引各国贤士。

②策略得当:先弱后强,远交近攻,分化离间。

(3)过程: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大业。 2.建立集权统一国家

3.秦始皇的暴政

(1)焚书坑儒:对思想文化严加控制。

(2)修筑长城???①工程艰巨,民夫大量死亡。

②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汗水和智慧的结晶,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

(3)大兴土木:仿建六国王室宫殿、修建阿房宫、修骊山墓。 (4)徭役兵役:伐南越、戍边疆。 4.评价

(1)功绩:统一中国,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2)过失:暴政导致秦朝速亡。 考点二 秦汉时期的社会经济 1.农业的发展

(1)耕作方式???①西汉赵过推广耦犁,东汉时推广到珠江流域。

②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耕作技术???①西汉时,赵过推广代田法。

②西汉发明播种工具耧车。

(3)耕作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

(4)水利灌溉???①汉朝出现漕渠、白渠、龙首渠等。

②曹魏时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

2.手工业的进步

(1)概况: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行业都收归官办。 (2)成就

①冶金业???a.西汉时期,出现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

b.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

②制瓷业: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

③纺织业???a.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

b.丝织技术相当成熟,能织出二十多个花色品种。

c.西汉时期,中国丝绸远销欧亚。

3.古代商业

(1)商业发展???①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总体水平不高。

②由于开通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外贸易发展。

(2)城市发展:西汉长安城东、西有“市”九处。

(3)政府政策:汉武帝实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措施,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巧学妙思]

[图解历史] 秦朝的统一

★“图穷匕见”来自荆轲刺秦王的典故,体现了秦朝统一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

[构图解史] 秦朝皇帝制度

[以图证史] 皇权的象征——虎符

[辨析比较] 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不同

[构图解史] 秦中央集权制度

[构图解史] 早期政治制度与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关系

[概念辨析] 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

[图解历史] 西汉中外朝制度

[图画证史] 汉代二牛抬杠的耦犁

★反映了牛耕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更加广泛,促进了农业的进步。

[易错易误] 官营手工业生产的产品不投放市场

官营手工业生产不计成本,产品不投放市场,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国家的需要,即使有一些官营手工业产品流入外国,也主要是由统治者作为赠品,赏赐给外国人的。

[图解历史] 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关系

[微点拓展] “盐铁官营”政策

“盐铁官营”政策是中国封建社会政府为打击富商大贾、增加财政收入而实行的对盐和铁的垄断经营政策。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汉武帝时加强,此后历朝历代不同程度地都加强了盐铁专卖。

1.历史概念——官僚政治

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之上,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央或地方行政权力体系,包括有关官僚机构的组织运作与官僚的活动及一套完整的制度规定。从战国末期到秦朝,伴随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官僚政治逐步确立,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独特特点。

2.政治现象——外戚干政

外戚亦称外家,指封建社会中的君主的母族、妻族,即君主母亲或妻妾娘家的人。外戚干政是指外戚利用皇帝年幼或者无能而把持朝廷政权的现象,外戚干政现象是君主专制下皇权专制的结果,往往会造成政治黑暗或朝廷内部矛盾争斗。

3.历史概念——汉代田庄经济

田庄是汉代社会地主阶级经营地产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它以大土地所有制为基础,以超经济人身强制的劳役地租或实物地租为剥削形态,有着严密的生产管理体系,是能够自给自足的进行生产、生活的经济实体。

4.史学争鸣——田庄经济的性质和地位

一种观点认为,汉代田庄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单位,很少与外界有商品往来,即使有商业活动,也是在田庄内部进行,即“闭门成市”。另一种观点认为,汉代田庄不是一个封闭式的经济状态,而是“一个基本自给自足的半封闭式经济单位”,“剩余产品也进入商品流通之中”,

汉代田庄“在汉代商品经济的运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田庄既是商品市场的重要供应者,又是商品经济的重要经营者”,促进了汉代商业的发展。

主题一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史料研读]

史料一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道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

——刘建军编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史料二“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史料三(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史料四秦在中央设立了最高监察机构御史府,其长官是御史大夫。在御史大夫之下设御史中丞、侍御史、监察史等各级监察官员,而以监察史负责地方各郡的监察事务。汉承秦制,以御史大夫为全国最高长官,全国最高监察机构亦称御史府,又称御史大夫寺,别号“宪台”。汉代在御史大夫之下设有御史中丞和中丞,其具体的职务是内掌图书秘籍,外督十三部刺史,举劾案章,居殿中察举非法。御史中丞之下设御史、侍御史,其具体职责是监察违法、举劾违失、受理中央诸公卿奏事,典法度、掌律令、督察部刺史等。汉代在完善中央御史府机构的基础上,还先后设立了丞相司直和司隶校尉。司直系丞相属官,司隶则直属皇帝。汉代在地方设立监察区,汉武帝时将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称为州部,各州部均设刺史一名,直接听命于皇帝及皇帝属下的中央御史府。

——《从秦到明清监察制度的变迁》┃解读史料┃

1.史料一为后人的史学评论。解读时注意理解“封建制”“官僚制国家”,史料充分反映了国家形态从“封建制”到“官僚制”的演变。

2.史料二为历史文献史料。史料信息“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说明了皇帝

制度具有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皇权专制的基本特点。

3.史料三为后世史学评论。史料信息“‘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说明西周实行分权的分封制、秦在全国推行君主专制下的郡县制,这是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重大变化。

4.史料四为后人对中国政治制度的评述。史料“以监察史负责地方各郡的监察事务,汉承秦制”“直接听命于皇帝及皇帝属下的中央御史府”说明秦汉时期监察制度的传承与创新,反映了秦汉皇权专制下监察制度的演变。

┃运用史料┃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难以实现”的原因,说明后来中国又是如何实现制度的“重新建构”的?

答案(1)原因:诸侯争霸,周王室衰微,宗法制原则遭到破坏。(2)实现: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从贵族制(“世卿世禄”制)向官僚制转变。

2.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秦所创制度的显著差别是什么?反映了怎样的政治发展趋势?

答案(1)差别: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中央下的地方分权体制,秦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2)趋势:反映了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趋势。

3.根据史料四,概括秦汉监察体系的特点。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汉监察体系的作用。

答案(1)特点:以皇权为中心;相对独立,垂直体系;层次分明,相对完备。(2)作用:确保皇权的至高无上,加强了中央集权;确保了监察权运作的相对独立性,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权力的滥用与地方势力的膨胀。

[史论归纳]

1.贵族政治与官僚政治的区别

2.西周与秦朝政治制度的比较

主题二“重农抑商”政策下的艰难发展——秦汉时期的工商业

[史料研读]

史料一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

……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徙豪杰诸侯强族于京师。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史料二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

——《汉书·贡禹传》史料三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晁错《论贵粟疏》┃解读史料┃

1.史料一为历史文献类原始史料。从史料中农工商的地位和作用角度理解材料的内涵。

2.史料二为历史文献类记载。史料主要表明汉代官营手工业规模大、从业人员多、耗费大。3.史料三为古人的专题论著。史料主要论述了商业和商人的危害,表明作者主张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运用史料┃

1.根据史料一、二、三,概括秦汉手工业、商业发展的特点。

答案商业有一定的发展,富裕大商人很多,但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定位;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法律上轻视商人。

2.综合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秦汉统治者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反而没有抑制住商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答案(1)商业利益比农耕大得多,推动了众多人从事商业。(2)人们社会生活的需要及封建统治者追求享乐奢侈的生活,而离不开工商业。(3)汉代“开关梁,弛山泽之禁”,促进商业的发展等。

[史论归纳]

1.秦汉时期商业发展的原因

(1)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有利于商业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

(2)汉代“开关梁,弛山泽之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3)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和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商业的发展。

(4)两汉时期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外贸易发展起来。

2.古代中国“重农抑商”的表现

(1)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商业为末,形成轻视商人的价值取向。

(2)在土地问题上,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农民大量破产,稳固农业生产基础。

(3)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

(4)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通过国家立法、征收重税、国家垄断经营等方式打击商人。

[真题研析]

考法1从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角度考查中央集权的特点、影响

【考题1】(2016·课标全国Ⅲ,25)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

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

解析据题干“……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可知,汉朝实现对全国统治的原因是继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故选择B项。材料中的“文书”为国家档案文献,而非儒家典籍,故A项错误。根据“文书之力也”可知,文书发挥了重要作用,故C

项错误。“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在材料中并没有提及,故排除D 项。 答案 B

【素养解读】 高考命题注重运用学科素养考查论证和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本题从“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角度考查西汉中央集权加强的特点及影响。具体解读如下:

考法2 从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角度考查君主统治的特点

【考题2】 (2015·课标全国I ,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 A .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 .“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 .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 .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解析 据题干信息可知,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现象,外戚属于母族亲属关系,汉代外戚干政反映出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故选C 项;“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故外戚也可能掌握相权,与选项“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信息不符,故A 项错误;“家天下”观念强调的父系血缘关系,与外戚干政无关,故B 项错误;刘氏同姓诸侯王反映的是父系血缘关系,与外戚干政无关,故D 项错误。 答案 C

【素养解读】 全国卷高考命题以学科素养考查为主,本题从“历史解释”和“唯物史观

”两方面考查对汉代君主专制统治下历史现象的理解。具体解读如下:

考法3 从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角度考查经济发展的现象

【考题3】 (2017·课标全国Ⅲ,25)《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

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解析材料“从事……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说明很多人发家致富,体现了当时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西汉时期政府采取“重农抑商”政策,B 项错误。儒家思想一直奉行重义轻利的观念,故A项错误。材料未反映出地方豪强控制了郡县,故D项错误。

答案 C

【素养解读】本题运用“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角度考查西汉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具体解读如下:

[连线命题人]

【命题素材】秦汉政治体制的继承与发展

自古就有“汉承秦制”之说,在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法律、职官等领域内考察,这是非常准确的概括。秦所创设的皇帝制度,把最崇高的名号、最显赫的地位、最根本的权力集中到君主一人身上,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的确立。它通过朝议和文书、舆服、后宫、陵寝等相关规定,把“君尊臣卑”的政治伦理制度化,树立了绝对皇权的统治秩序。故自汉及清,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不替。自上而下的专制官僚体制,取代了此前的贵族等级制。中央有以丞相为首的政治中枢机构。秦王朝全面推行郡县制,意义同样重大。秦始皇采纳了廷尉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推广郡县制。郡县作为中央政府辖属的地方行政机构,各级长官的任免、考核、奖惩之权,悉操于中央政府和皇帝之手。与此前的分封制相比较,郡县制把中央集权制的特点给以充分展示。汉初的统治体制是“郡国并行”制,即“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景帝时期突然爆发的“吴楚七国叛乱”,把“郡国并行”体制的潜在危机,以最直接的方式展示出来。在平定了叛乱之后,景帝挟战胜之威,继续推行削藩政策,剥夺了诸侯王亲理国事的权力。朝廷对封国的控制力已大大强化。经过景帝、武帝两代经营,汉初诸侯王国的威势和地位不复存在,“郡国并行”之制名存实

亡,国家政体复归为典型的郡县制。

——摘自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刘芃:教育部考试中心研究员,命题中心主任。刘教授非常重视考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把握,突出对重大历史概念的考查,关注考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善于从微观的角度去发现历史的大意。★朱汉国:历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兼任教育部教师教育专家委员、教育部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负责人等职。多年来致力于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中国近现代社会史研究。

【解读观点】本段评论性材料,从历史解释角度分析了秦创立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及“汉承秦制”的文明传承。材料肯定了秦朝政治制度的意义及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转型的影响,推动了贵族政治体制向官僚政治体制的转变。

【命题预测】

依据材料及所学,分析秦汉时期“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主要表现,并谈谈如何理解这一变化。

点拨第一小问,结合三公九卿制及郡县制的史实来总结概括;第二小问,结合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的阶段特征回答。

答案(1)表现:三公九卿等中央官员均由皇帝直接任命和罢免,其待遇是国家发给俸禄,不再封地;郡县长官也由皇帝直接任免,也由国家给予俸禄,由此形成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打破了分封制下王侯共治天下的政治格局。

(2)理解:官员是国家机器内的官员,国家供给俸禄,不是终身制;国家所有权力悉归中央政府和皇帝,诸侯王国名存实亡。

[高考题组]

1.(2015·课标全国Ⅱ,25)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解析从材料可知,汉宣帝强调天子与称职郡守能维护天下稳定,后被历代帝王重申,可知古代

重视地方官吏的管理,故选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中央和地方权力关系的变化,故B项错误;“良二千石(郡太守)”意思是称职的郡守,不是采用汉代的地方行政制度,故C项错误;D项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不符,排除。

答案 A

2.(2012·课标全国,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解析解答抓住关键信息: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的原因是“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田宅逾制”,这说明汉武帝的做法是要抑制豪强,目的是缓解土地兼并,故选C项;“经济支柱”说法错误,A项排除;B项无从反映;题干反映的是政治手段,D项排除。

答案 C

3.(2016·课标全国Ⅰ,25)下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解析据题干中“汉代画像砖”和画像砖中集体劳作的场景,可以判断画像砖反映了汉代田庄上的农业生产情况,故选D,排除A。画像体现的是生产场景,看不出精耕细作,排除B;汉代土地制度是地主土地私有制,排除C。

答案 D

[模拟题组]

1.(2018·陕西榆林模拟)秦始皇宣称:“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人迹所至,无不臣者。”汉高祖即位后为他父亲祝寿时说:“始大人尝以臣亡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刘邦的二哥刘仲)力。今某产业,所就孰与仲多?”殿上群臣皆呼万岁。这反映了()

A.刘邦开创的伟大基业远超秦帝国

B.秦汉为中国广袤疆域奠定了基础

C.统治者把全国土地看作是其私产

D.西汉继承并扩大了秦帝国的疆域

解析刘邦开创的伟大基业远超秦帝国不是材料主旨,故A项错误;秦汉为中国广袤疆域奠定了基础不是材料主旨,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六合之内,皇帝之土”及材料中刘邦所说的“产业”得出统治者把全国土地看作是其私产,故C项正确;西汉继承并扩大了秦帝国的疆域材料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答案 C

2.(2018·新疆乌鲁木齐调研)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追尊秦庄襄王,并通过营建极庙、陵墓、刻碑等措施反复强调其“始皇”的身份,将自己置于“帝者之祖”的位置。其主要目的是() A.恢复周朝的宗法制度B.强化政权的合法性

C.消除前朝的政治影响D.开创新的皇帝制度

解析据题干材料“追尊秦庄襄王,并通过营建极庙、陵墓、刻碑等措施反复强调其‘始皇’的身份,将自己置于‘帝者之祖’的位置”不难得知,秦始皇一方面是在强调自己的世系,另一方面又在彰显皇帝制度的开创性,这都是在强化新生秦帝国的合法性,故选B项;“恢复周朝的宗法制度”,这只是秦始皇这些举措的客观效果,且周朝的宗法制度在此时根本没有被废除,故A项错误;“消除前朝的政治影响”,属于脱离材料的主观臆断,故C项错误;同样,“皇帝制度”并不是其主要目的,故D项错误。

答案 B

3.(2018·四川德阳调研)汉朝建立初期,封瓯越、闽越的少数民族首领为王;承认原秦朝南海郡尉赵佗自立的南越国;放弃秦朝已开拓的西南夷地区,不设置行政机构。这些做法表明统治者()

A.大体承接了秦朝政制

B.依据形势调整统治策略

C.奉行无为而治的思想

D.大力简化地方行政层级

解析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汉初汉高祖刘邦为巩固统治大封功臣为地方诸侯,说明其是根据当时的具体形势采取了相应的统治政策,故选B项;A、C、D三项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答案 B

4.(2018·山东菏泽模拟)西汉初期,丞相有选用官吏、弹劾百官以及执行诛罚的权力。凡有重要的政事,如立新君、立储、封赠、赏罚等事,往往由皇帝委托丞相主持,召集百官集议,集议的结果由丞相领衔上奏于天子,再由皇帝和丞相共同决策定议。这表明西汉初期()

A.中央集权的程度出现弱化

B.官员民主意识非常强烈

C.相权承袭秦制并有增益

D.官僚政治形态开始显现

解析据材料“西汉初期,丞相有选用官吏、弹劾百官以及执行诛罚的权力。凡有重要的政事,如立新君、立储、封赠、赏罚等事,往往由皇帝委托丞相主持,召集百官集议,集议的结果由丞相领衔上奏于天子,再由皇帝和丞相共同决策定议”可以得出相权承袭秦制并有增益,故选C 项。

答案 C

5.(2017·河南部分重点高中联考)下表是根据东汉《四民月令》统计的田庄内商业贸易(部分月份)状况。材料可以说明东汉()

A.土地兼并现象盛行B.地方经济独立性强

C.田庄自给自足特征D.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解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东汉田庄进行各类粮食及农副产品买卖的情况,地主田庄的多种经营,保证了各类生活资料基本上都可以自给自足,不需要依赖外界供应,故选C项;《四民月令》统计的田庄内商业贸易(部分月份)状况,没有涉及土地兼并,故A项错误;表格中也没有涉及地方经济,故B项错误;材料说的是地主田庄的多种经营,自给自足特征,商品经济迅速发展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

答案 C

6.(2018·广东汕头模拟)汉代《盐铁论》称“铁器兵刃,天下大用,非庶众所宜事也”。汉初曾禁止商人向岭南地区的南越王国贩卖铁器,迫使南越王赵佗三次谢罪,南方许多农业部落,纷纷请求内附,自愿改为汉郡县。这表明当时汉王朝()

A.垄断战略资源,提高财政收入

B.重农抑商,打击工商业经济

C.运用经济手段,维护王朝统治

D.削藩置郡,加强中央集权

解析据题干“汉初曾禁止商人向岭南地区的南越王国贩卖铁器”导致“迫使南越王赵佗三次

谢罪,南方许多农业部落,纷纷请求内附,自愿改为汉郡县”,表明汉朝运用经济手段,维护统治,故选C项。

答案 C

国际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国际政治经济学》笔记整理 一、导论 (一)国际政治经学的产生: 1、时间:60年代末(经济全球化开始跨越国界) 2、地点:欧美(欧洲一体化道路,用经济手段解决安全问题 美国二战后成为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取得了支配世界的地位,马歇尔计划,援助第三世界,使用经济手段达到政治目的) 3、引入国内的背景: (1)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推动。因为国际政治经济学是国际关系学的一个分支。 (2)90年代中后期扩大改革开放,因为国际政治经济学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而引进国内。 (二)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概念 1、学科范畴 国际政治经济学(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国际关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国际体系中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制约的关系。 它有多个维系。 从政治对经济的影响看 (1)国际政治角度看,国家间政治安全问题影响着国际经济的合作。 (2)国内政治角度看,国内政治制度、政策的制定都会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 从经济对政治的影响看 (1)国际经济关系领域中,各种经济因素(资本、技术、劳动力)的跨国流动,都能够对国家间政治关系(如国际体系、格局)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2)国内经济发展的稳定与否,都与国内政治局面稳定息息相关。 与其他相近学科相比较: (1)政治经济学,研究国家领土范围内政治与经济的相互影响,解决经济决定政治,以及如何使政治适应经济的问题。与之相比,国际政治经济学跳出了经济活动的国界限制,经济行为体更加多样化,跨国公司与政府在国际范围内进行政治与经济的互动。 (2)国际政治学,安全是主题,经济是议题,研究的核心概念是安全而非经济,更加关注军事与外交,经济只是一个外在变量。与之相比,国际政治经济学中,政治与经济是同等地位,经济是学科研究的主题和内在变量。 (3)国际经济学,单纯地分析国际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领域出现的问题,与之相比,国际政治经济学更加注重从政治的角度分析国际经济。 2、研究意义 (1)全球层面:有利于理清国际经济体系、秩序和国际政治之间的关系。(例如布雷顿森林体系) (2)区域层面:有利于区域内经济的发展带动区域内政治关系的变革。(例如欧共体)(3)国家层面:有利于使国家在面临全球化大潮的关键时期对国家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做出正确的决策。 3、思想来源:重商主义《国富论》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一篇:政治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和范畴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本章重点难点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3、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与阶级性 学习目的 了解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 A、揭示生产力发展规律的科学 B、反映人与自然界相互关系的科学 C、为各阶级共同利益服务的科学 D、揭示社会生产关系发展规律的科学 2、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在() A、17世纪初期产生的 B、17世纪中叶产生的 C、18世纪初期产生的 D、18世纪中叶产生的 3、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社会生产关系也就是() A、政治法律关系 B、神会历史关系 C、人文教育关系 D、经济利益关系 4、在人类的各种社会关系中起支配与制约作用的是() A、宗教关系 B、生产关系 C、政治关系 D、家族关系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 A、利益性的统一 B、科学性的统一 C、抽象性的统一 D、规范性的统一 6、具有高度科学性和真理性的政治经济学是() A、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B、古典政治经济学 C、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D、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7、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整个思想体系是为() A、各个阶级的共同利益服务的 B、无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 C、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 D、小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 参考答案:1、D 2、B 3、D 4、B 5、B 6、C 7、C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 A、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诸环节和谐方面的关系 B、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诸方面经济关系的总和 C、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体系 D、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关系 E、包括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三)秦汉时期的政治解析版

课时检测(三)秦汉时期的政治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周武王灭商后,封商纣王之子于殷。秦王嬴政灭东周国,又封一地给东周君,让他们“祭祀先祖”。材料反映出秦王嬴政( ) A.受宗法传统影响B.极力推广分封制 C.加强了中央集权D.扩展王朝的疆域 解析:选A 秦王嬴政让东周君“祭祀先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出嬴政深受宗法传统的影响,故A项正确;秦王嬴政给东周君一封地的目的在于让其“祭祀先祖”,而不在于极力推广分封制,且秦朝推行郡县制,故B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及秦王嬴政加强中央集权的任何措施,故C项错误;秦王嬴政给东周君一封地与扩展王朝疆域无关,故D项错误。 2.(2019·昆明一中测试)秦统一后,秦郡的划分十分重视地理区域的作用,往往一郡自成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每郡都以肥沃盆地或平原为核心而推广于四周之高原或山地。这样的划分客观上( ) A.消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 B.遵循“犬牙交错”的区划原则 C.有利于古代经济的发展 D.弱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经济控制 解析:选C A项说法绝对,错误;B项是元代行省设立的特点,故B项错误;以地理单元为郡范围在客观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划分郡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故D项错误。 3.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指出:今日看来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材料中的“独制”与“地方分权制”相比,其不同在于( ) A.郡守与县令都由地方推荐任职 B.郡守与县令世代镇守地方 C.郡守与县令都由君主直接任命 D.县令接受郡守的监督任命 解析:选C 依据所学,秦朝郡县制下,郡守与县令皆由皇帝任命,而非地方推荐,故A项错误;秦朝时采用“殿最”制考核官员,而非世代镇守,故B项错误;依据所学,郡守与县令都由君主直接任命,便于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故C项正确;依据所学,县令由皇帝任命,而非郡守任命,故D项错误。 4.(2019·长郡中学调研)秦简中有名称的法律共有二十九种,涉及经济的有《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工律》《工人程》《均工》《徭律》《传食律》《牛羊

当代政治经济学讲义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1.世界经济从出现到现在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其中第二个时期是 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时期。 B,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形成时期。 C,过渡时期经济体系形成时期。 D,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对立时期。 E,新经济时期。 2.国家间建立和发展正常关系的主要基础是 A. 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相近B.政治经济制度基本相同 C.相互尊重领土完整、主权平等和不干涉内政D.经济相互依赖 3.当今世界存在的发展问题,其核心是 A.西方国家的发展 B.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C.东方国家的发展 D.发达国家的发展4.为维护自己的国防独立,1966年退出了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的国家是 A、英国 B、联邦德 C、法国 D、意大利 5.)当今,东西关系的实质是( )

A,和平问题B,发展问题C,战争问题D,革命问题E,生态问题 6.发展中国家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纲领性文献之一 A.《关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宣言》B.《世界第三理论》绿皮书 C.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D.不结盟理论 7. 20世纪90年代初的世界政治格局转换的最鲜明特点是( ) A,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后发生的B,美国战胜苏联的结果 C,在和平条件下苏联一极的崩溃D,社会主义运动遭到严重挫折 8.美国总统制的特点是 A.总统由全体公民选举选举人团而产生B.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 C.总统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D.总统由选举委员会任命 9.南南合作的主要机构是( ) A,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B,石油输出国组织C,南方首脑会议D,七十

七国集团E,西非经济共同体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长期困扰世界的中东问题,其核心是( ) A,宗教问题B,水源问题 C,石油问题D,巴勒斯坦问题E,民族问题 11.“布拉格之春”是出现在捷克的 A.一个持不同政见者的地下组织 B.一场音乐会 C.一场社会主义改革运动D.一个反对派论坛 12,原东欧国家中没有完全照搬苏联政治经济模式的国家是( ) A.波兰B.南斯拉夫C.匈牙利D.民主德国 13独立国家联合体是 A.国家的一种形式B.超国家的政治经济实体 C.非常松散的国家之间的联合形式D.设立权力有限的中央政权机关 14. 亚太经合组织的性质是( ) A.超国家一体化组织B.关税同盟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讲稿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原理 南京气象学院经济贸易系于波

导论 ●教学目的 通过导论的教学,使学生明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理论基础、研究对象和根本任务,以及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性,正确认识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关于“三个代表”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丰实和发展。 ●教学要点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 1.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独立的以研究社会经济问题为己任的社会科学 政治经济学作为—门学科最早是由法国重商主义者孟克列钦(1575~1622年)提出的。在1915年出版的《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中,孟克列钦使用了“政治经济学”这个名词。这里的“政治”与我们现在一般使用的“政治”概念不同,它是国家范围或社会范田的意思。“政治经济学”就是指所研究的是国家范围或社会范围的经济问题,突破/以往研究社会经济问题只局限于家庭经济或庄园经济,或只作为某一学说的组成部分的限制。从此以后,“政治经济学”—词便被广泛使用,成为研究社会经济问题这门学科的代名称。到1890年马歇尔出版了《经济学原理》—书后,这门学科的名称才逐渐由政治经济学改为经济学。但马歇尔认为,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是通用的,因此,不能把“政怡经济学”理解为既研究政治又研究经济的学科,“政治经济学”也可简称为“经济学”。当今,随着经济学科的发展,经济学分支学科不断增多,于是将政治经济学纳入理论经济学的范畴,以与应用经济学科、管理经济学科相区别。从前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知道,“政治经济学”这个学科名称并不是马克思发明的,因而“政治经济学”就不是马克思主义的专用词。这样,政治经济学就因理论框架、理论观点的不同而区分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非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或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反映客观经济运动规律的经济理论,具有严格的、高度的科学性。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由于无产阶级的经济地位

高考通史复习专题二秦汉时期政治经济文化

高考通史复习专题二秦汉时期政治经济文化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专题二秦汉时期 政治 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 1.背景: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秦朝。 2.基本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 3.具体内容 (1)皇帝制度:秦王嬴政改称“皇帝”,将国家的立法、司法和行政等大权总揽于一人之手。 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地位极其尊崇) (2)三公九卿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太尉,协助皇帝处理军务。 九卿是三公以下的许多重要的官员。 图示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郡县制:在地方分郡县两级;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达到中央集权的目的。 特别提示 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专制主义是指中央的决策方式,主要是帝位终身制与皇位世袭制;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受制于中央政府。 4.作用: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西汉 1.相权:西汉时期,为了削弱丞相的权力,汉武帝建立了中朝。 图示西汉内外朝制度 2.地方割据: (1)背景:西汉初年,刘邦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王驻守各地。以巩固皇权,但中央和封国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公元前154年,爆发了“七国之乱”。 (2)措施:汉武帝时期实行“推恩令”,强干弱枝。 3.监察: ①汉武帝时期把全国划分为十三州,每州设刺史一名,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②东汉末年,州成为郡的上级机构,地方行政体制由郡、县两级制变成了州、郡、县三级。 4.选官制度:察举制和征辟制 (1)创立:西汉汉武帝帝时期。 (2)含义:察举制是让各郡国每年向国家推荐人才,征辟制是中央和地方官府向社会征聘人才。 (3)评价: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官僚队伍的需要,但容易任人唯亲,形成小集团。 要点透析

政治经济学讲义

政治经济学讲义

政 治 经 济 学 熊宇虹

导论 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1、“经济”的含义:A、“经济”的最初含义:晋书中第一次出现,economy 家务,规则; B、“经济”的现在含义:①经济管理、经济制度;②物质资料的生产以及与其相适应的消费、交换、分配的生产和再生产活动;③一个国家国民经济部门或总体的简称。 2、政治经济学的由来 ①古希腊色诺芬家庭管理;蒙克来田1615年第一次把“政治”和“经济”结合; ②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产生于17世纪中叶,古典政治经济学主要人物:A、威廉.佩蒂《政治算术》,B、魁奈《经济表》,③亚当.斯密《国富论》,④大卫.李嘉图 二、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 ①劳动者的劳动——生产劳动:具有一 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在生产 过程中进行(主管条件——人) 的有目的的劳动。 物质资料生②劳动对象: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对之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分类:包括没有经过人工加 产的条件:工的自然物和经过人类劳

动加工的物质资料) ③劳动资料——劳动手段: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 物质条件。——主要是:劳动工具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研究生产关系不是片面、孤立、静止地研究)①劳动者和自然界的关系——生产力(取决于科学技术) 狭义:直接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②生产关系的内容:广义:直接生产过程中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中结成的人与人的关系。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起来构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三、经济规律 1、含义: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中内在、本质、必然的联系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它产生的经济条件是客观的,作用是客观的。①它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②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发生两种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人与人的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设计秦汉时期的政治有答案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设计:秦汉时期的政治(有答案) 秦汉时期的政治一、知识梳理

4 / 1.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设计:秦汉时期的政治(有答案)

A【答案】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海南高考·33.(2017·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而判断孝廉、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 (的高低等。这客观上.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B A.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 D C.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B【答案】,垂二千年而弗能改□□□□“两端争胜,而徒为无益之论者,辨封建者是也。4.《读通鉴论》曰:)(句中省略处应填入矣。” D.行省制度C.郡国并行BA.分封之制.郡县之制 【答案】B 二、基础练习,“皮币”称为汉武帝时,)·1·1.(2019全国高考卷25.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千户侯”定价为40万钱一张。而当时一个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三、巩固练习万钱。朝廷这种做法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 A.加强了货币管理.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B .1(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5)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削弱了诸侯实力C 表1【答案】C 谈到西汉的政权建设,史家常以“汉承秦制”作论。下列项中能2017.2(·2)浙江高考4.·公元纪年郡级政区皇帝纪年)(体现该论断的是前195年郡汉高帝十二年15 .郡县制与刺史制 B A.皇帝制与郡县制 24郡汉文帝十六年164前年D.丞相制与刺史制.皇帝制与封国制C 4 / 2.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设计:秦汉时期的政治(有答案) D【答案】)(.《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了5 D.宗法制.井田制B.分封制 C A.郡县制)( 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表【答案】A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6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答案】C.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B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2. .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D.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C)(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D【答案】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7 .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C D .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观念。这主要体现了B【答案】B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非有功不侯”封子弟为王,3.西汉初年,刘邦封置诸侯王国,功臣为侯,并规定“非刘氏不王,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这表明刘邦推行分封制意在【答案】 A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继承西周的政治体制BA“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8.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否定秦朝的政治体制.确保皇位传承稳固C D)(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答案】C .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 B A.地方无选官权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4. D .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察举制的弊端C)(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答案】 C .选拔最优秀的官吏A .鉴别官员道德水平B.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9 .排除世家子弟入仕C .提升社会文化水平D)(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4 / 3.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设计:秦汉时期的政治(有答案) “”。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B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据《汉书》《后汉书》等.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D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116 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与汉朝在国家治理上的异同。((【答案】C29 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朝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10.“中书、尚书令在西汉为少府属官,在东汉亦属少府,虽典机要,而去公卿甚远。魏晋以()来,浸以华重。唐遂为三省官长,居真宰相之任。”这段话意在指出)同:建立了疆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制定了统一的法律;建立起行政管【答案】13.(1 理制度。A.汉代少府份属九卿,位尊权重B.唐代中书令和尚书令是真宰相

国际政治经济学讲义

《国际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国际关系学院杨毅 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国际政治经济学是20世纪70年代在欧美首先出现的新兴学科,而且是跨越政治学、经济学和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它主要研究世界体系中的经济要素(包括资本、技术、劳动力以及信息)的跨国流动对国际体系、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国家内部政治结构和过程的影响,反之亦然。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从研究议题上看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全球层面的问题,包括国际贸易体系、国际金融与货币体系、跨国生产(跨国直接投资)、国际环境、国际秩序(资本主义体系)以及全球化;一类是区域层面的问题,包括区域化、国家联盟经济;一类是国家层面的问题,包括发展问题、转型问题,经济安全问题、国家竞争力问题等。 本课程跨越政治学、经济学和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边缘和交叉研究方法,注重政治和经济相结合,在教学上旨在通过对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形成与演化的介绍,使学生掌握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分析框架,明晰在全球经济日益一体化的今天,政治与经济、国家与市场、权力与财富之间的关系。本课程提倡综合视角和使用多元方法的研究特色,注重分析性和描述性相结合;同时注重从国际关系中的现实问题出发,注重基础理论与现实问题相结合,培养既懂政治又明经济的复合型人才 教学内容与课程安排 在课程安排上,本课从导论、范式及专题三个方面对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知识进行介绍。导论部分介绍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学科特点,学科发展过程、研究议题及研究方法;范式部分从不同的理论视角来解释和分析国家政治体系与国际经济体系的关系;专题部分则通过对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具体问题领域进行分析,使学生对国际关系中的国家与市场、权力与财富的关系有更直观深入的了解。 课程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讲导论 教学重点与难点:掌握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含义;理解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它的建立与发展对国际关系理论所带来的重大影响。 一、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学科界定 二、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三、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1、“霸权衰退”与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范式的确立 2、全球化与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转向 四、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在中国

政治经济学讲义

政治经济学 讲义 CH1 总论 §1、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政治经济学的由来 经济:古希腊的含义,中国古汉语的含义。 经济学的产生: 古希腊学者色诺芬(BC430—BC354)的《经济论》 (中国孔子BC551—479)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BC384—BC322)的《政治论》(中国孟子BC372—289)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法国的孟克列钦(1575—1622)(中国此时已明末清初)《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1615) 政治一词,源于古希腊城都、社会、国家的意见。 重商主义认为金银是财富的唯一形式,局限于流通领域。 威廉·配第:(1623—1687)《赋税论》 区分了“自然价格”与“政治价格” 两大贡献:认识到劳动创造价值,劳动量决定价值量; 认识到商品价值量与劳动时间成反比。 两大误区:混淆了价值与交换价值;混淆了价值与使用价值

亚当·斯密:(1723~1790)《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研究》贡献:(提出了较为完整的劳动价值论)

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指出:“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注意到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区别。 = 生活耗费的劳动 误区:价值混淆了耗费劳动与购买劳动 = 交换中购买的劳动 二元论 大卫·嘉图(1772—1823)《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6年)生于伦敦一个富有的犹太家庭 贡献:区分了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认识到直接的活劳动和间接的物业劳动 区分了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 论述了工资与P的相对关系,说明了工人创造的价值,在工人与资本家之间分配,有相互关电系,是相对的。 提倡贸易自由“比较成本说” 缺陷:没有区分劳动与劳动力 不能用历史的眼光分析资本主义经济 两大茅盾:劳动与资本交换与价值规律的矛盾 等量资本得到等量报酬与价值规律的矛盾。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卡尔·亨利希·马克思(1818.5.5—1883.3.14);出生于律师家庭。《政治经济学批判》1859;《资本论》1867第一卷、1885年第

政治经济学讲义65309341

政治经济学讲义 1.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市场经济同样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主要表现为:对未来供求关系的平衡具有较大的盲目性;不能自动引导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平衡;不能保证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针对上述缺陷,国家必须从总体上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调控,宏观调控实质上是政府调节,宏观调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只有采取有效的宏观管理和调控,才能合理利用和分配资源,才能承担市场机制无法完成的诸如收入分配、环境保护、社会公共产品(医疗、教育等)等职能。因此,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是现代经济的基本要求和特征,两者缺一不可。 (1)国家调控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2)国家调控是弥补市场调节缺陷的需要;(3)国家调控是国家经济职能的具体体现。 2.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指流通中的货币量(纸币)超过了商品流通所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涨经济现象。通货膨胀在一定时期内可以增加部分需求,出现经济的虚假繁荣,但通过增发货币所增加的需求,由于没有相应的社会财富作保证,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产和有支付能力需求之间的矛盾。严重的通货膨胀不仅危及经济的正常运行,甚至会引发社会动荡。引起通货膨胀的具体原因主要有,成本推动、需求拉动、结构失调等因素。结构失调是指因经济结构发展失衡而造成的不良经济运行结果。例如,农业歉收或减产会导致农产品和相关价格的上涨,并带动其他工业产品上涨。此外,现代经济结构使生产要素因为技术的门槛高或准入条件苛刻等原因,不能从落后部门、衰落部门向先进部门转移,但这些部门却在工资、价格方面向先进部门看齐,结果就会导致一般价格水平上涨。 3.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生产技术条件不变和工人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构成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原理。靠延长工作日的方法来增加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有限度的,即生理条件的限制和社会道德因素的限制,资本家想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而工人为保护自己的劳动能力不受残害和破坏,要求维持正常的劳动时间,因此,工作日的长短,取决于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结果。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 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构成了资本主义剥削方式的一个重要特点。 超额剩余价值产生于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由于个别资本家首先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但仍按社会价值出售而取得的更多的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也是由工人的劳动创造的。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和动力是为了获得超额剩余价值。但所有企业这样做的结果,使资本普遍地获得了相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作为各个资本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而实现的。

2021届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同步练习卷: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

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 一、选择题 1.(2020·唐山摸底)西汉初年,就封国的官制而言,王国的傅、相由中央任命,王国仅有二千石以下官吏的任免权,而相“总纲纪、统众官”。这一措施( ) A.意在防范封国的离心倾向 B.导致封国威胁到中央集权 C.是“无为而治”具体体现 D.促进了地方经济恢复发展 2.(2020·武汉部分学校起点考试)汉文帝、景帝、武帝时期都尽力削夺宗藩权力,但主要是裁抑先帝所立宗藩;与此同时,他们又尽量封自己的儿子为王。这一现象主要说明西汉前期( ) A.对血缘族群力量的依赖 B.血缘亲疏决定政治稳定 C.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日趋激化 D.分封制取代郡县制成为主流 3.(2020·中原名校质评)先秦时期实行爵禄制,有爵即有禄,采邑或禄田世袭领有。秦汉时期实行爵禄分离的爵秩制:爵级用以保证贵族身份和维系政治忠诚;禄秩则用以录人用事,有职方有禄,职高则禄重,按劳取酬。这一变化表明秦汉时期( ) A.贵族政治的影响仍存在 B.官僚政治制度尚未确立 C.封建等级制度趋向瓦解 D.选官用人制度日益成熟 4.(2020·清华大学高三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测试)朝议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朝议有廷议和集议之分。有争议当朝议论,皇帝从诸多争议中选择一种意见,是为廷议;皇帝不在场,而是“下其议”于百官,最后汇总于皇帝,是为集议。朝议制度( ) A.便于皇帝集思广益B.易造成权臣的专政 C.是君权衰微的产物D.标志着君主制确立 5.(2020·济南二模)下表反映的是秦朝九卿的名称和职能。据此可知秦朝( )

奉常宗教、礼仪和教化 A. B.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了贵族政治 C.确立了强干弱枝的中央集权制度 D.政治体制有明显家国同构色彩 6.(2020·江西名师联盟调研)陈旭麓说:“自从有了民主政治的理想之后,官僚政治就一直成为人们憎恶的抨击的对象。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从历史角度看,官僚政治的出现也有过它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下列历史现象符合以上观点的是( ) A.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B.九品中正制代替察举制 C.内阁制代替丞相制 D.土地私有制代替井田制 7.秦汉之制,郡守每年秋冬向朝廷申报一年的治状,县也同样要上集簿于郡,中央或郡各对其下属进行考核;与考课相辅的是监察,中央派郡监或刺史以监郡,郡县派督邮或廷掾以监县或乡,刺史、督邮随时按劾有罪赃的守、令或其他官吏。这反映出秦汉时期( ) A.君主专制使分封制在秦汉完全丧失了影响力 B.中央集权制度使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 C.科举制度使选拔的官吏责任感和执行力得以加强 D.监察制度从根本上保证了各级官吏的规范执政 8.(2020·武汉部分学校起点考试)秦朝的《工律》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小大、短长、广夹(狭)亦必等”,还规定由官府有关机构校正衡器的权、斗桶和升,且至少每年应当校正一次。这些规定( ) A.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B.体现对商业活动的重视 C.有利于各地区经济交流D.标志统一国内市场形成 9.(2020·漳州三模)右图是汉代画像砖中的牛耕图。研究者发现,汉代二牛抬杠的耦犁中的铁铧由生铁铸造,比较笨重,需用两头牛才能拉得动。随着钢刃熟铁铁铧的出现和使用,一牛挽犁逐渐取代了耦犁。这表明( ) A.土地私有促进生产发展 B.技术进步推动耕作方式革新 C.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

人大国际政治经济学考博复习资料招生人数-育明考博

人大国际政治经济学专业考博真题报录比复习指导 一、人大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经济学考博部分参考书(育明考博课程中心) 0302Z2国际政治经济学专业 《国际关系理论流派概论》白云真、李开盛浙江人民出版社《国际政治经济学概论》宋新宁、陈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倪世雄 复旦大学出版社 育明陈老师解析: 1、参考书是理论知识建立所需的载体,如何从参考书抓取核心书目,从核心书目中遴选出重点章节常考的考点,如何高效的研读参考书、建立参考书框架,如何灵活运用参考书中的知识内容来答题,是考生复习的第一阶段最需完成的任务。 2、专业知识的来源也不能局限于对参考书的研读,整个的备考当中考生还需要阅读大量的paper,读哪一些、怎么去读、读完之后应该怎么做,这些也会直接影响到考生的分数。 育明教育针对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考博开设的辅导课程有:考博英语课程班·专业课课程班·视频班·复试保过班·高端协议班。每年专业课课程班的平均通过率都在80%以上。根植育明学校从2006年开始积累的深厚高校资源,整合利用历届育明优秀学员的成功经验与高分资料,为每一位学员构建考博成功的基础保障(人大考博资料获取、复习经验可咨询李老师扣扣:八九三二四一二二六)特别说明: 1、参考书是理论知识建立所需的载体,如何从参考书抓取核心书目,从核心书目中遴选出重点章节常考的考点,如何高效的研读参考书、建立参考书框架,如何初步将参考书中的知识内容对应到答题中,是考生复习的第一阶段最需完成的任务。建议大家可以在专业课老师的指导下来高效率、高质量完成这项工作,为整个备考的成功构建基础。 2、专业知识的来源也不能局限于对参考书的研读,整个的备考当中考生还需要使用相关的参考书笔记、导师课件讲义、各专题总结。读哪一些资料有用、怎么去读、读完之后应该怎么做,这些也会直接影响到考生的分数。 二、2016年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经济学博士生导师介绍 导师姓名宋新宁专业名称国际政治经济学 职称 教授 是否兼职博导 否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1、国际政治经济学 2、欧洲问题研究

政治经济学讲义

政治经济学讲义 导论 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其任务是揭示经济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学习导论要掌握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内容、社会生产方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经济规律及其特点等,为更好学习这门科学奠定基础。 第一节物质资料的生产 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物质资料生产:劳动者按照预期的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加工于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它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 劳动者的劳动: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经验的人在生产过程中有目的的活动。没有人的劳动就根本谈不上生产,任何先进的生产工具,如果没有劳动者去操作,只能是一堆物料。劳动者在生产过程当中起主导作用,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主观因素。区分——劳动力:人的劳动能力劳动者:拥有劳动能力的人劳动:人的劳动能力的发挥 劳动资料:人们用来把自己的脑力和体力劳动传导到劳动对象上去的一切物质资料,主要指生产工具。还包括除劳动对象和生产工具以外的一切其他生产资料,如建筑物、道路等。 劳动对象:劳动加工的对象。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称为生产资料,是人们从事生产所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劳动者只有同生产资料相结合,才能进行生产,创造出物质财富。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客观因素。 无论是生产力十分低下的原始社会,还是生产力比较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的劳动过程都必须具备这三个基本要素,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素,生产都无法进行。除了劳动者和生产资料这两个基本要素外,经营管理、科学技术等要素也在生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因素。 人类要生存就离不开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最基本的生活资料。这些生活资料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才能创造出来。只有物质资料生产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需要才能得到满足,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从而人类社会才能发展。因此,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政治经济学研究出发点:物质资料生产。 二、生产方式的两个方面 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要从自然界获取自己所需的各种物质资料,同自然界发生关系,从而形成社会生产力。物质资料生产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生产,人类生产活动的集体性质决定了人们在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也要发生关系,从而形成社会生产关系。任何社会的生产,都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人与自然界关系——生产力人与人的关系——生产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为生产方式) (一)生产力: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1.衡量:劳动生产率,即单位时间内生产产品的数量。

2018年北大政治学(国际政治经济学)考研参考书

2018年北京大学考研 政治学(国际政治经济学)考研报考复习指导 第2次分享(共5次) 参考书解析、资料推荐、报考须知 育明教育·斯泰朗考研资料分享系列

一、2017年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考研招考总结分析 (3) 二、2018年北大国际政治经济学专业考研专业课参考书权威推荐 (4) 三、北大国际政治经济学专业考研专业课真题分析举例 (5) 四、2018年北大政治学(国际政治经济学)考研专业课复习新攻略(内部资料) (6) 五、北大国际关系学院专业考研报考须知/参考信息 (8) 六、2018年育明教育北大国际关系考研集训营入营摸底测试题一 (10) 七、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考研专业课高分笔记节选 (10) 更多北大国际关系学院考研资讯、高分辅导课程班,可点击咨询陈老师

正文部分 一、2017年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考研招考总结分析 (一)2017年北大国关学院考研招考总结 1、招生人数 2、考试变化、难度 3、出题导师变化 4、分数线 (二)北大国际关系学院各专业研究生招生介绍 1、各专业简介 2、各专业招生人数 3、各专业竞争大小 (三)北大国际关系学院考研报考须知 1、专业综述 2、跨专业报考 3、竞争大小 4、备考的时间 5、是否需要去北大听课 6、是否公平、是否有歧视 7、专业课辅导班 (四)北大国际关系学院考研专业课复习资料 备注:本部分内容的详细解析,会通过视频讲解的方式分享给各位考生,欢迎大家关注。也可以点击咨询陈老师获取相关介绍。 2017年北大国关学院学术性研究生招生总数为60人,其中普通招考17人,推荐免试43人(普通推免34人,特殊推免9人)。普通招考的招生人数相比前几年有所减少,16年普通招考人数是19人,15年普通招考人数是21人。对参加普通招考的考生来讲,竞争难度越来越大。 国际政治经济学专业今年的招生总人数与前两年持平,但名额的分配上有差别,对外招考3人,推荐免试5人。和2016年相比,对外招考多了一人,所以整体的竞争程度上有所降低,也是国关学院所有学硕中唯一一个竞争降低的专业。正常年份国政经的竞争在北大国关学院所有学硕中并不属于比较大的,报考的性价比非常高。 2017年的专业课试题的难度相比较前几年有一些提升,命题与时事热点结合的越来越紧密。特别是专业一的出题,一方面要求考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非常深入,另一方面要求考生能关注时事并且能够运用理论知识灵活作答。对考生的解题、答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与试题难度提升相对应的就是考生分数的变化,2017年国关学院的复试分数线是345分,和大部分年份持平。但整体上进入复试的考生的分数,以及最终录取考生的分数普遍要比往年低5分左右。 ................

第二练 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

第二练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亲临泰山封禅,并命丞相李斯刻石以纪功。如果让你从书法的角度评价李斯所刻铭文,你认为下列哪一说法最准确 A.圆润纤细,布局均匀,画如铁石,字若飞动B.起笔、运笔、转折、收笔,都能曲尽其妙B.注重规范法度,端庄浑厚,雍容大度 D.自求个性而忽略法度,有意无法 A A项是描述了秦朝字体小篆的特点。 汉高祖刘邦本是楚国沛县人,受楚国文化影响极深。汉王朝建立后,刘邦踌躇满志,纵情放歌。结合所学“楚辞”知识判断,他吟唱的应是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B.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C.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D.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 B 楚辞的特点是采用自由灵活的句式,不是四言体,并且采用了大量的语气词“兮” 中医博大精深,名医辈出,著述甚丰。中医学的奠基之作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痫论》 C.《神农本草经》 D.《本草纲目》 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关系确切表达的是 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统一 B.专制统治需要董仲舒的学说 C.思想统一为政治统一服务D.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 C 政治上的统一要求思想上的统一,思想上的统一反过来巩固了政治上的统一。这时两者之间的关系。 52下图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部分体育项目的图示,其构思主要取材于 A.楷书 B.草书 C.小篆 D.行书 C 图中的奥运会体育运动标识体现了篆书的特点:起笔收笔浑圆,转角处成弧形,线条匀称圆转,字形长圆。 下图为中国古代科技馆网站首页的一部分,如果再添加一个新的链接,最合适的应是 A.浑天仪 B.翻车 C.造纸术D.数学 D 浑天仪可列入天文学栏目;翻车可列入机械制造栏目;造纸术可列入四大发明栏目;网页尚缺少数学栏目 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 秦朝军功授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 A.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国际政治经济学讲义

《国际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国际关系学院毅 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国际政治经济学是20世纪70年代在欧美首先出现的新兴学科,而且是跨越政治学、经济学和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它主要研究世界体系中的经济要素(包括资本、技术、劳动力以及信息)的跨国流动对国际体系、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国家部政治结构和过程的影响,反之亦然。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从研究议题上看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全球层面的问题,包括国际贸易体系、国际金融与货币体系、跨国生产(跨国直接投资)、国际环境、国际秩序(资本主义体系)以及全球化;一类是区域层面的问题,包括区域化、国家联盟经济;一类是国家层面的问题,包括发展问题、转型问题,经济安全问题、国家竞争力问题等。 本课程跨越政治学、经济学和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边缘和交叉研究方法,注重政治和经济相结合,在教学上旨在通过对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形成与演化的介绍,使学生掌握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分析框架,明晰在全球经济日益一体化的今天,政治与经济、国家与市场、权力与财富之间的关系。本课程提倡综合视角和使用多元方法的研究特色,注重分析性和描述性相结合;同时注重从国际关系中的现实问题出发,注重基础理论与现实问题相结合,培养既懂政治又明经济的复合型人才 教学容与课程安排 在课程安排上,本课从导论、式及专题三个方面对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知识进行介绍。导论部分介绍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学科特点,学科发展过程、研究议题及研究方法;式部分从不同的理论视角来解释和分析国家政治体系与国际经济体系的关系;专题部分则通过对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具体问题领域进行分析,使学生对国际关系中的国家与市场、权力与财富的关系有更直观深入的了解。 课程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讲导论 教学重点与难点:掌握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含义;理解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它的建立与发展对国际关系理论所带来的重大影响。 一、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学科界定 二、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三、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1、“霸权衰退”与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式的确立 2、全球化与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转向 四、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在中国

秦汉时期的政治

南通市第三中学活动单 学科历史班级姓名 秦汉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 【阶段特征】 政治上: 经济上: 文化上: 秦汉时期的政治 【明确考纲】 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中央官僚机构与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国并行制;汉朝选官制度。 【梳理主干】 1秦朝的统一:(1)条件: (2)过程: (3)意义:

【重点突破】 【典例分析】 1、(2008江苏)“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zxls教学园地管理打字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 2、(2010江苏)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 A.秦朝 B.西汉 C.南北朝 D.唐朝 3、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4、“封建-郡县”之辩是古代政论的重要命题,也是因时而异、价值多元的命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仆射周青臣进颂曰:“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始皇悦。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藩镇将领)而无叛州。 ……及夫郡邑,可谓理且安矣。何以言之?……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朝拜而不道,夕斥之矣;夕受而不法,朝夕之矣……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则生人之理乱未可知也。 ——(唐)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古之圣人,以公心待天下之人,胙之土而封之国。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然则尊令长之秩,而予之以生财治人之权,罢监司之任,设世官之奖,行辟属之法,所谓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二千年以来之敝可以复振。后之君苟欲厚民生,强国势,则必用吾言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