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文化产业管理概论复习资料

文化产业管理概论复习资料

文化产业管理概论复习资料
文化产业管理概论复习资料

文化产业管理概论复习资料

绪论

文化产业管理研究的必要性:一、消费需求的转变促使经济转型二、文化产业迅猛发展的内在要求三、文化产业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势(详细内容参见书3-6页)

第二节

文化产业的定义:是以文化产品及其活动为主体对象,按照工业标准从事文化产品的生产、再生产、储存、分配并提供相关管理服务的行业。

最早提出“文化产业”的人为: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阿多诺,霍克海默

文化产业管理的定义:是对文化产业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的研究内容:对文化产业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活动的一般规律的总结,以及文化产业经济活动对经济系统的影响和作用的规律的分析。

人类财富分为:一、是原材料等物质资源通过体力劳动形成的物质载体

二、是品牌、造型、技术等要素在脑力劳动的凝结下形成的精神内容。人类劳动的一般结果必然有两个基本要素构成:一是精神内容,一是物质形式。

公共产品的概念:是指由政府或者非营利性机构免费或低费提供给

消费者使用的物品与服务。

准公共产品的概念:是指公共性与私有性两者兼备,介于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之间的物品与服务。

私人产品的概念:是指消费者支付了一定的费用就取得其所有权的,并排斥他人消费的物品与服务,这类产品由企业提供。

微观管理的概念:涉及企业内部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协调等基本的管理职能和过程。

文化产业管理的中观层次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协调问题;二是文化产业各行业的管理与协调发展问题。

宏观管理和调控的主体是国家,宏观管理的具体执行这是各级政府机构。

文化产业宏观管理的主要任务:保持产业工序的基本平衡,促进结构优化,引导文化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文化产业宏观管理的主要问题是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于精神需求和消费的多样性,造成供给和需求结构上的矛盾;二

是从经济系统整体来讲,伴随着经济总量的波动,发生着需求结构的变化,文化产业的发展对经济总体结构调整起到促进作用。

第三节

文化产业管理的基本原则:1、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

原则2、公益性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相分离的原则3、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和保护原则

二、文化产业管理的目标

宏观管理目标规定了对文化产业进行宏观调控的方向。

宏观管理的目标:1、建立健全文化产业管理机制,促进文化产业的有序发展2、推动文化艺术的本体发展,丰富人民的文化精神生活

3、调整和优化文化产业的结构,实现国民经济总体产业结构的提升

4、促进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统一

5、促进文化产业的收入分配的合理化

6、制定国家文化战略,宣扬本国文化,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和对话

中观管理对地区和行业的发展进行引导,对地区和行业市场进行规范。

中观管理的目标:1、形成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主导性行业

2、促进地区主导文化行业发展的产业聚集和关联

3、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形成文化产业的对外辐射和吸引

微观管理则是对微观主体内部各项经营活动的协调。

微观管理的目标:1、建设组织发展的资源基础,实现组织的可持续性增长

2、形成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建立和完善组织的各项规章制度

3、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管理骨干和业务骨干

4、形成具有持续创新动力的组织文化

三、文化产业管理的主要手段:1、行政手段2、社会监督与引导手段3、法律调控手段(国家常用的手段)4、经济手段5、技术手段

第四节

文化产业管理研究的基本方法:一、归纳方法和演绎方法二、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四、文化研究与经济管理研究

第一章文化产业的意识形态管理

文化产业具有经济和意识形态的双重属性。

我国与西方文化监管模式上的差异:1、西方主要是通过法律监管,采用事后监管的模式2、政府文化意识形态的管理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进行事前的监管和干预。

国家意识形态在企业文化管理中的价值功能:

1、国家意识形态文化建设的纲领关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价值目

标和指标,极其有利与企业文化管理提高职工素质目标的实现。

2、国家意识形态“四有新人”的建设目标,实际上也是企业文化

管理对职工素质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

3、国家意识形态培养国民忠诚的品质以及提高国民科技文化素质

的价值要求,对于企业文化管理培养企业职工对企业的忠诚以

及自觉的提高专业和创新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4、企业是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微观主体,微观企业的文化管理目标

实现了国家意识形态的教育目标才能落到实处,而这是相互制

约,相辅相成的。

5、中国意识形态的建设与其他国家不同,有其特殊性,即国家意

识形态管理的投入不仅表现在硬件设施的建设上,也表现在软

件建设上。

6、国家意识形态对企业文化管理活动的经济和文化的意义表明,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中,企业文化管理活动离不开

国家意识形态的指导及其所提供的价值理念。

第一节

从制度经济学角度看,意识形态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意识形态是一种节约机制2、意识形态在相互冲突行为之间的选择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3、意识形态以“维持”和“创新”两种方式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4、任何一个成功的意识形态必须克服“搭便车”(意即不负任何费用从他人那里得到好处)的问题,其基本目的在于促进一些群体不再按有关的成本与收益的简单的,享受主义和个人计算来行事。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是指一些专门机构的形式,包括:

宗教、教育、法律、政治、工会、信息、文化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文化产品以两种物化形态存在:一是既有物质形态又有文化符号并用于交换的文化物品;而是以交换为直接目的向社会提供劳务形态的文化服务,它除了传统的艺术表演外,还包括旅游、网络、策划、培训等广泛的文化服务。

第二节

一、意识形态管理的政治功能

1、首先是政府通过意识形态的传播、宣传,通过各种工具,如文

艺、教育等,来赢得公民对其统治地位、权力结构、社会制度

的心理认同和支持,达到政治合法化的功能。

2、其次是意识形态管理的政治动员功能。

3、是意识形态的政治团结功能。

二、对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协调功能

政府意识形态管理的范围应该包括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两个方面,是对两种不同类型文化产品的管理。它的政治功能主要体现在:一是要面向大众与市场,通过对公益文化事业的建设向社会提供私人所不能生产的公共性文化产品,并通过公共文化产品的提供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推进代表主流意识形态的精英文化和高雅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对文化产业的政策规范和监督,协调主流文化意识形态与大众文化的关系。

三、对大众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协调功能

第三节

制度主要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管理功能:

A.把利益冲突改变为利益协调,权责对称,将一种具有“外部性”

成本或收益的行为尽可能并恰如其分的“内在化”,如产权制度。B.协调与管理经济人行为及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相互关系,最终达到政治经济制度的平衡,高效率运行。

C.制度还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经济管理功能,即通过系统化的制度建设,达到治理违法乱纪行为,保护合法权益,合理配置风

险的社会目标。

西方社会,意识形态管理的主要机器——大众媒介被赋予两项主要的

政治任务:培植良好的市民价值观,传播促使民主政府恰当行使职能的必要新闻、观点、辩论。

西方国家对文化产业的监管主要经历哪几个阶段:

1.早期的文化监管着重于对图书、报刊等纸质媒介的监督。(从

15世纪中期——19世纪)

2.无线电和电子技术的发展(20世纪初——20世纪80年代)

3.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

文化监管机构

1.设置专门的文化部门或者行业管理机构

2.公安、海关、邮政、工商等机构。

3.情报、安全、国防等部门。

4.税务部门

5.教务部门

6. 通讯部门

管理学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管理学概论考试试题及 答案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一、判断(10个,每个 1分,共 10分) 1、从生产过程来看,技术创新可划分为要素创新、要素组合创新和产品创新。 2、甘特图是在霍桑试验基础上提出的横道图。 3、力场分析理论是波特提出来的。 4、技术技能对管理人员非常重要,因为它能使管理人员通过分析,确定问题所在,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5、权力的分配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制度分权和授权。 6、当一个人以他人的期望为行为准则时,那么他的道德阶段处在惯例阶段。 7、管理幅度、管理层次与组织规模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当组织规模一定时,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正比关系。 8、现代企业管理学认为,企业管理的重点在于经营,而经营的核心是计划。 9、外部招聘比内部招聘的选择范围更大,因此,更容易找到优秀的人才。 10、决策理论学派是从Barnard创始的社会系统学派中独立出来的。 二、单选题( 20个,每个 1分,20分) 1、一个管理者所处的层次越高。面临的问题越复杂,越无先例可循,就越需要具备() A、领导技能 B、组织技能 C、概念技能 D、人事技能 2、“管理就是决策”是 ( )的着名观点。

A、赫茨伯格 B、戴尔 C、西蒙 D、亨利 .福特 3、Max Weber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 A、人际关系理论 B、官僚组织理论 C、团体力学理论 D、权变管理理论 4、法约尔管理原则中,组织内每一个人只能服从一个上级并接受他的命令,这一原则是() A、统一命令原则 B、等级链原则 C、统一指挥原则 D、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原则 5、最先提出科学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法约尔 B、韦伯 C、甘特 D、泰罗 6、19世纪末 20世纪初,()的出现,是管理学形成的标志

2020文化产业管理考试大纲

研究方向:文化产业管理研究 考试科目:711艺术理论 812文化产业学 711《艺术理论》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 本考试旨在全面考察考生对艺术学基础理论的系统掌握。 二、考试基本要求 1. 准确把握艺术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 2. 了解掌握艺术学理论的基本课题及其主干问题。 3. 熟练运用艺术学理论知识分析相关问题。 三、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艺术本体论 (一)艺术活动的构成及其基本特征 (二)关于艺术发生的诸种学说及艺术发展规律的思考 (三)关于艺术活动的功能的理解 第二部分艺术类型论 (一)艺术分类的基本方式 (二)造型艺术的类别及其美学特征 1.绘画(概念、种类、基本特征、相关史料) 2.雕塑(概念、种类、基本特征、相关史料) 3.摄影(概念、种类、基本特征、相关史料) 4.书法(概念、种类、基本特征、相关史料) (三)实用艺术的类别及其美学特征 1.建筑(概念、种类、基本特征、相关史料) 2.园林(概念、种类、基本特征、相关史料) 3.工艺与设计艺术(概念、种类、基本特征、相关史料) (四)表情艺术的类别及其美学特征 1.音乐(概念、种类、基本特征、相关史料) 2.舞蹈(概念、种类、基本特征、相关史料) (五)语言艺术的类别及其美学特征

1.文学体裁(诗歌、散文、小说的概念及各自的艺术特征) 2.语言艺术的基本特征 (六)综合艺术的类别及其美学特征 1.戏剧与戏曲(概念、种类、基本特征、相关史料) 2.电影与电视(概念、种类、基本特征、相关史料) 第三部分艺术创造论 (一)关于艺术创作主体——艺术家的认知与理解 (二)关于艺术创作过程的认知与理解 (三)关于艺术创造的心理学要素与特点的认知与理解 第四部分艺术作品论 (一)关于艺术作品内容、艺术形式的认知与理解 (二)关于艺术形象、艺术典型、艺术意境的认知与理解 (三)关于艺术风格、艺术流派与艺术思潮的认知与理解 第五部分艺术接受论 (一)艺术传播的内涵、构成、不同方式及特点 (二)艺术鉴赏的特点与过程 (三)关于艺术批评的特点与形态分类 (四)关于艺术批评家的素养 第六部分艺术美学论 (一)艺术审美类型 1.优美与壮美 2.悲剧、崇高与荒诞 3.喜剧、丑与滑稽 4.艺术形式美的内涵以及创造规律 (二)艺术审美价值 1.高雅与通俗 2.民族的与世界的 812《文化产业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全面考察考生对文化产业相关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及运用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文化产业管理概论》试卷B答案

《文化产业管理概论》B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文化创意产业指源自创意或文化积累,透过智慧财产之形成及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及就业机会潜力,并促进全民美学素养,使国民整体生活环境提升的产业。 2、文化资源一般是指具有文化特征和人类精神活动痕迹,具有人文价值和传统价值的资源 3、场域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型。 4、知识产权是文化资产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权利者对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民事权利,属于无形资产的一种。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1、答题要点: 新闻出版发行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文化信息传输服务、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工艺美术品的生产、文化产品的辅助生产,文化用品的生产、文化专用设备的生产。 2、答题要点: (1)后工业化的城市群表征为高科技与文化联姻,多样性的文化资源和文化想象力与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共同推动。 (2)个性化时代的经济动力表现为作为资本的文化与创意,文化资本、创意阶层和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3)政府在发展文化产业中作用凸显,运用灵活的文化政策推进具有创造性的未来产业。 (4)文化产业的区位特点越来越依托于中心城市,出现文化产业的城市集群,文化产业成为文化中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产业,文化产业与城市发展形成深刻的良性互动。 3、答题要点: 文化物品制造技术:平面出版物、音像制品、工艺品等行业中的印刷、刻录、制作等技术和工艺。

文化信息传播技术:平面媒体信息、广播影视媒体信息、网络媒体信息的采集、编辑、制作、复制、传播等技术。 文化服务技术: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体验服务和服务于文化物品和文化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某个环节。 4、答题要点: (1)故事创意要坚持正面价值导向的标准 (2)故事创意要坚持深度价值拓展的标准 (3)故事创意要坚持普世价值弘扬的标准 (4)故事创意要坚持生活价值展示的标准 三、论述题(每题不少于300字,每题16分,共32分) 1、论述要点: 基于绝对优势理论的资源型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制造型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基于增长理论的生态型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基于竞争优势理论的内容型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基于竞争优势理论的平台型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2、论述要点: (1)文化资本具有经济功能,可以转换为经济资本。 (2)文化资本处在一种制度化的社会网络中,既可以直接转化为社会资本,也可以借助社会资本,扩大经济资本。 (3)文化资本与经济资本、社会资本之间的资本转换通过象征资本的交换而达成 四、材料分析题(共16分) 分析要点: 桃米村灾后建设属于文创造镇开发模式。 (参考答案)文创造镇开发模式是城镇化驱动要素的根本转变、是城镇化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是城镇化发展主体的根本转变、是城镇化发展空间的根本转变。

专科管理学概论A1A2A3卷复习题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仅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 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人员配备指的是 A. 设计和维持一种有助于有效的集体活动的组织结构的活动过程 B. 对管理者进行恰当而有效地选拔、培训和考评,以保证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 C. 将若干工作任务组合起来构成一项完整的职位 D. 对组织内每个成员的行为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 2 ?麦克莱兰的激励需求理论认为人的三种基本需要是 A.安全、成就、权力 B. 生理、成就、权力 C.成就、权力、激励 D.成就、权力、社交 3?当团队成员还是作为个体在思考,缺乏与其他成员集思广益,行为表现更多的是争执、竞争和戒备等时,这表明团 队发展进入 A.形成阶段 C.规范阶段 D. 4. 需要层次理论是由下面哪位学者提出的 A.郝茨伯格 B.亚当斯 C.马斯洛 5.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法治”中的“常法”是指 A.要保持法的稳定性 B. 要制定统一的法律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要使法律固定不变 6. 从组织外部招聘管理人员可以带来“外来优势”是指被聘干部 A.没有历史包袱 B.能为组织带来新的观念 C.可以迅速开展工作 D. 具有广告效应 7. 饮料生产企业一般处于不确定性很低的外部环境中,这种环境指的是 A.简单和稳定的环境 B .复杂和稳定的环境 C.复杂和动态的环境 D .简单和动态的环境 &信息沟通是一过程,沟通过程取得成效的三个关键环节是 A.编码、译码、反馈 B. C.编码、译码、沟通渠道 9. 滚动计划法的特点是 A.远细近粗 B.远粗近细 10. 管理信息系统基于不同的 _____ B.震荡阶段 执行阶段 D. 科特 (A ) D. 沟通主体、编码、译码 沟通主体、沟通渠道、接收者 C. 人人有计划 D. 层层有计划 ,通过特定的体系结构,完成信息处理的各项活动。 D. 人才平台。 管理平台 B. 技术平台 C.信息平台 11. 在组织结构中,管理层次少而管理宽度大的结构是 A.矩阵结构 B. 高耸结构 C.扁平结构 D. 离散结构 12. 把社会学和系统论的思想应用于管理,创立了协作社会系统理论的人是 C. 马斯洛 D. 弗鲁姆 巴纳德 马斯洛 提出来的。 C. 马斯洛 D. 弗鲁姆 14. 组织中管理者监督管辖其直接下属的人数越是适当,就越能保证组织有效运行, A.目标统一原理 B.管理宽度原理 C.责权一致原理 D.分工协作原理 15. 管理者在企业中极少或根本不关心生产,他们只关心的是人的领导方式 是 A. 9.1 型管理 B. 5.5 型管理 C. 1.9 型管理 D. 9.9 型管理 16. 通过做好周密的计划和准备来进行的控制称为 A.现场控制 B. 直接控制 C. 间接控制 17. 当组织规模一定时,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呈 A.赫次伯格 B. 麦克莱兰 13.在激励理论中的双因素理论是由 A.赫次伯格 B. 麦克莱兰 马斯洛 是指 D.前馈控制

全国201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化产业与管理试题

全国201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化产业与管理 试题 课程代码:04122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第一次明确使用“文化产业”这个概念,并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文件是A.《中共中央关于“八五”规划的建议》 B.《中共中央关于“九五”规划的建议》 C.《中共中央关于“十五”规划的建议》 D.《中共中央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 2.红色代表喜庆、吉祥、热情、革命等意义,它来自于红色的 A.所指层面B.能指层面 C.形式层面D.表现层面 3.就生产技术而言,文化生产古代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 A.社会分工的出现B.私有制的出现 C.铁器的产生和使用D.火的使用 4.在造纸和印刷术发明之后人类社会创造的最主要和最重要的文化经济形态,也是农耕时代最成熟的文化经济形态是 A.物质形态B.非物质形态 C.手工作坊形态D.机器复制形态 5.最早提出“产业中心将逐渐由有形财物生产转向无形服务的生产”这一观点的人是A.麦克·卢汉B.丹尼尔·贝尔 C.威廉·配弟D.阿多诺

6.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分期是 A.原始社会时期、农业社会时期、工业社会时期 B.农业社会时期、工业社会时期、后工业社会时期 C.原始社会时期、农业社会时期、信息社会时期 D.工业社会时期、后工业社会时期、信息社会时期 7.文化发展到工业革命时代,得以实现跨时空传播和全球交流的重要特征是A.可记录性B.可复制性 C.可消费性D.可传播性 8.被纳入国家统计指标体系中的文化、艺术属于 A.第一产业B.第二产业 C.第三产业D.第四产业 9.艺术授权产业的核心是 A.单件原作B.复制 C.非规模经济D.传统工艺 10.文化产业组织是现代产业组织的一种特殊形态,这是指它的 A.市场行为客体构成的特殊性B.文化和意识形态性 C.市场结构关系复杂性D.个性化程度高 11.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演出公司申请取得承担涉外演出业务应具备注册资本A.50万元以上B.100万元以上 C.200万元以上D.500万元以上 12.在现代世界经济体系中,所谓“看得见的手”是指 A.市场机制B.自发的市场调节 C.政府宏观调控D.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的结合 13.把企业划分为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等,其划分标准是 A.企业所属B.企业规模 C.企业属性D.企业不同生产要素所占比重 14.文化资源的属性包括民族性、地域性、经济性和 A.社会性B.国家性 C.公共性D.政治性 15.主要集中于精神及观念方面的文化竞争力,属于其构成层次的 A.核心层B.中坚层 C.展现层D.扩张层 16.制定文化产业的总体发展方向和指导方针,并通过相应的税收、财政和价格政策,对文化实行调控和指导,这是文化产业管理目标中的 A.长期目标B.短期目标

文化产业概论题库_含答案

文化产业概论 第一章文化产业的基本概念 一、阅读理解 德国哲学家卡西尔在《人论》中说:“一切文化形式都是符号形式,因此,‘我们应当把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如何理解这句话? 答:一方面,只有通过符号的创造,人类才能创造文化。人类的一切思想,都是通过语言符号来建构和传达的,我们情感和对世界人生的感觉,只有通过一系列的符号才能够充分地捕捉和表达。另一方面,任何符号,都是一定文化的体现,一切文化,都是符号,没有符号,就没有文化。 二、文化的三要素是什么? 答:精神要素:文化的精神内容,主要指哲学、艺术、宗教、伦理道德等思想意义层面的内容。是文化要素中最有活力的部分,是人类创造活动的动力。 表达要素:文化的表现形态,是表达特定精神意义的物质形态。 规范要素:是人们行为的准则,包括思维规范,如约定俗成的语法规则、艺术程式、风俗习惯,明文规定的如法律条文、群体组织的规章制度等。各种规范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为补充,共同调整着人们的各种社会关系。 三、文化创意产业 答: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意为手段、以文化内容创作成果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保护为特征的产业。 四、内容产业 答:内容产业又叫数字内容产业,指利用数字化手段和信息技术提供图像、文字、影像、语音等内容服务的产业,其范围包括移动内容、互联网服务、游戏、动画、影音、数字出版和数字化教育培训等多个领域。 五、文化产业的基本特征 答:1、产品的精神性 人类的精神构成了文化产品的基本内核,尽管文化产品也有一定的物质形态,但物质形式只是一定精神文化内容的载体,精神的内容才是文化产品的本质。 2、消费的娱乐性 文化产品的精神性,使人们在文化消费的时候,能得到教育价值、认识价值和娱乐价值,但对于一般大众文化消费而言,娱乐价值是文化产品价值的主要和基础的价值。人们的喜闻乐见,就成为文化产品的首要要求和价值判断的主要标准。 3、产业的依附性 产业的依附性,是指相对于其他产业而言,文化产业对物质生产力水平和政策、制度环境有更大的附属性和依赖性。(1)文化产业的发展高度依赖于社会的物质生产力水平;(2)文化产业的发展高度依赖于政策制度环境。 六、材料分析 如何看待学者明星化的社会现象?(《百家讲坛》和《公开课》) 答:1、学术乃天下之公器,学术走向大众是有必要的 学者明星化并不一定是一种文化堕落的现象,因为学者所研究的学术是应该被公民大众所共同享有的,因此,应该鼓励学术走向大众,从而发挥学术更多的作用。 2、在鼓励学者、媒体、大众亟需“文化自省” (1)学者关键要做好真正的学问,给公众展现更科学化、立体化的思想与知识谱系,拒绝“学术失身”与“学术泡沫”;(2)大众对于媒介照单全收的心理也需要有所调整,需要提升媒介素养;(3)媒体最关键的是坚守自己的文化立场,坚守正确的文化导向,而不是一味地倒向市场与消费。 七、从文化产业的依附性谈如何适应国家政策制度环境 答:1、经营者要多研究国家的政策制度环境,尊重文化市场所在国家的法律、法规和风俗习惯; 2、国家管理者应该尽可能地创造宽松的政治环境,为发展文化产业创造良好的政策制度条件。 八、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答:1、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1)从生产的角度看:文化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产生重要影响;

《土地管理概论》重点总结

《土地管理概论》重点总结土地管理概论 (一)名词解释: 土地:地球表层的一部分,由岩石、土壤、地形、气候、水文、生物等 自然要素所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的活动成果。 土地类型:根据土地的性状、地域和用途等方面存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将土地归并成若干个不同的类别。 土地生产力:土地各组成因素综合作用的表现,同时也取决于人类科学 技术水平和经济水平。土地生产力可以区分为自然生产力和人工生产力。土地自然生产力是指自然状态下土地的生物生产量,是土地生产力的基础。土地的人工生产力又称为劳动生产力,是在人类通过劳动对土地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形成的。 土地的人口承载力:指在一定的行政区域内,根据土地资源的自然生产 潜力及不同的投入水平所能生产的食物,可能供养一定生活社会水平的人口数量。 土地管理:指国家为维护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保障土地的合理 利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理、保护,对土地资产的流转、收回等各项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 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指一个社会用其全部的资源和当时的技术所能生产 的各种产品和劳务的最大数量的组合。 环境问题:广义的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环境的运动变化而给人类造成 的一切有害影响和危害。它包括由火山、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所引起的第一类环境问题或原生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作用于自然界并反过来对人类自身造成有害影响和危害的第二类环境问题,又称认为环境问题或次生环境问题。 清洁生产:是以节能、降耗、减污为目标,以管理、技术为手段,实施 工业生产全过程控制污染,使污染物的产生量、排污量最小化的一种综合性措施。 生态农业:是根据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在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 基础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集约经营管理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

最新文化产业概论复习题

模块三文化产业与国家“软实力” 一、填空: 1、文化产业的产品与普通商品的一个最大区别,就是它在生产(符号),它的核心部分是一种(内容产业),即(信息)的生产,而不是物质的生产。 2、WTO协议标志着包括文化产业在内的全球一体化,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类进入了一个人人平等的地球村时代。文化产业发达的国家可以(单向)向全球传播他们的大众文化,他们生产的画面,通过电影、广告和卫星广为传播,超越语言边疆。 3、在未来的文化战争里,落后也要“挨打”。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历史趋势及其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刻领会认识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战略意义。 二、问答题: 目前,世界上关于国家实力的基本理论存在“硬实力”与“软实力”之争。国家“软实力”主要是由文化产 业创造的文化符号构成。请谈谈“软实力”和“硬实力”的区别有哪些? 答:文化产业创造的“软实力”主要包括1制度,价值,文化、2、品牌、服务、软件3、新经济4、信息时代5、理想主义6、间接影响。 而“硬实力”则是指1、军事、经济力量2、产品、硬件设施3、传统经济4、工业时代5、帷唯实主义6、直接影响。 2、加入WTO之后,我国的文化安全将面临哪些挑战?我们应如何面对? 答:主要有来自三方面的挑战:一是对我国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挑战;二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挑战;三是对中国文化产业资本的挑战。 面对挑战,我们应积极应对。一方面,我们应制造和推出大量的高品质的文化产品,以充分满足广大人民的文化娱乐需求;同时在文化管理和运作机制等方面积极地更加坚定不移地执行改革开放政策,更积极地投入到世界大潮中。 模块四:文化产业模式 (一)简单模式 1、简单的文化产业模式由生产者、()和()三个要素组成。由于文化产业出产的是“意义”性产品,而意义是需要有人()才能让社会公众对其独特性价值有所理解和接受;这种理解和接受的过程,就是一般所说的()。由此可见,在文化产业的生产者构成中,不仅需要有()的生产者,而且()的参与也是必不可少的 2、如果没有意义解说者的()生产,文化产品的价值往往是不完整的,是难以为()所接受的;如果没有意义解说者,文化产品就不能实现()价值向市场价值的转换,因此未必有真正的市场。意义解说者就是使文化产品成为消费者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市场价值的()。

管理学概论2011-2012期末复习1

2011-2012第一学期《管理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补充:案例分析要求 1、三结合:结合具体问题、结合相关理论、结合案例内容 2、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序 3、字数要求:每道问答题的字数应不少于200字。 一、参考案例 《光明电子公司的年终考评》 光明电子公司是一家拥有500多名员工的小型电子器件制造企业。公司在三个生产车间之外,还设有生产技术科、购销科、财务科和办公室四个部门。总经理杨兴华任现职已有四年,此外还有两个副总经理张光和江波,分别负责生产技术、经营及人事。临近年底,公司总结了全年的工作,各部门的考核也在按常规进行。 这天,杨总经理一上班就面临了两起“火情”。首先是关于张平辞职的问题。张平是一车间热处理组组长,也是公司的技术骨干,一向工作积极性挺高。但今天一上班就气呼呼地来到总经理办公室递上了一份辞呈。经过了解,张平并非真的想辞职,而是觉得受了委屈。原因是头天因车间主任让他去参加展览中心的热处理新设备展销会而未能及时完成张副总交办的一批活,受到了张副总的批评。经过杨总说服后,张平解开了疙瘩,撤回了辞呈。 张平刚走,又来了技术科的刘工。刘工是厂里的技术骨干。刘工向杨总抱怨自己不受重视,声称如果继续如此的话,自己将考虑另谋出路。经过了解,刘工是不满技术科的奖金分配方案。虽然技术科在各科室中奖金总额最高,但科长老许为了省事,决定平均分配,从而使得自认为为公司立下汗马功劳的刘工与刚出校门的小李、小马等人所得一样。结果是小李、小马等欢天喜地,而刘工却感到受到了冷落。杨总对刘工作了安抚,并告诉刘工明年公司将进一步开展和完善目标管理活动,大锅饭现象很快就会克服的。事实上,由于年初定计划时,目标制定得比较模糊和笼统,各车间在年终总结时均出现了一些问题。 送走刘工后,杨总经理开始翻阅秘书送来的报告和报表,结果上个月的质量情况令他感到不安,不合格品率上升了6个百分点。他准备在第二天的生产质量例会上重点解决这个问题。此外,用户的几起投诉也需要格外重视。处理完报告和报表后,杨总经理决定到车间巡视一下。在二车间的数控机床旁,发现青工小王在操作时,不合乎规格要求,当即给予了纠正。之后又到了由各单位人员协作组成的技术攻关小组,鼓励他们加把劲,争取早日攻克这几个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进度的拦路虎,并顺便告知技术员小谭,公司将会尽量帮助解决他妻子的就业问题。此外,杨总又透露了公司已作出的一项决定:今后无论是工人还是技术人员,只要有论文发表,公司将承担其参加学术会议的全部费用。

《文化产业概论》复习题专升本

《文化产业概论》复习题(专升本) 一、填空题 1、文化产业理论有、、、四部分组成。 2、文化的三要素是指、、。 3、文化产品的基本特征是、、。 4、“3T”指、、。 5、文化产业链的利润实现模式包括、。 6、加拿大文化政策三阶段是指、、。 7、文化经济的特征是指、。 8、文化产业划分为、、三个层级。 9、文化类别的四分法包括:、、、。 10、文化产品的基本特征是、、。 11、“3T”理论是指、、。 12、费思克的“两种经济”论是指、。 13、加拿大文化政策三阶段是指、、。 14、文化经济的特征是指、。二名词解释 1、文化娱乐集合说 2、内容产业 3、文化经济 4、软实力 5、创意级级 6、文化产业 7、知识产权 8、体验经济 三、简答题 1、什么是创意产业? 2、如何构建创意城市? 3、“文明冲突论”的核心观点有哪些? 4、弗莱姆《符号的战争》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5、当代文化创意产业包括那几大类别? 6、“一臂之距”的文化管理原则是什么? 7、什么是创意产业? 8、创意城市理论和“3T”理论的启示。 四、论述题

1、如何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 2、发展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意义?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本质论、发展论、经营管理论、对策论 2、精神要素(文化的精神内容)、表达要素(文化的表现形态)、规范要素(人们的行为 准则) 3、精神性、娱乐性、依附性 4、人才、科技、宽容 5、强势主导型;优势互补型 6、同化、熔炉、多元文化政策 7、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 8、文化产业划分为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三个层级。 9、文化类别的四分法包括:器物、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价值。 10、文化产品的基本特征是精神性、娱乐性、依附性。 11、“3T”理论是指人才、科技、宽容。 12、费思克的“两种经济”论是指金融经济、文化经济。 13、加拿大文化政策三阶段是指同化、熔炉、多元文化政策。 14、文化经济的特征是指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 二、略 三、略 四、略

土地管理概论复习资料考试ABC卷

试题(A)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土地管理:土地管理又称地政管理。它是指一个国家运用法律和行政的手段 对土地财产制度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实施的各种管理措施的总称。 地籍:是区域内反映土地的位置、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等基本状况的簿册。 也称土地广籍。 土地市场:是指土地及其地上建筑物和其他附着物作为商品进行交换的总和。 土地用途管制:指国家为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 发展、通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土地用途区,确定土地使用限制条件, 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确定的用途利用土地的制度。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土地的资源特性,是土地能成为资产的主要原因。 2、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利用的是土地的土地空间承载功能。 3、产生土地报酬递减原理的主要原因是土地容量。 4、在土地管理系统中,地籍管理是基础,土地权属管理和市场管理是核心,土地利用 管理是目的。 5、地籍调查的基本单元是宗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单元是县。 6、土地使用权转让与出租的主要区别是所有权是否转移。 7、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土地管理应着重于土地利用再生产和再开发及防治土地污染。 三、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结合土地资源的特点,及与人口、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阐明土地资源管理的 重要性。 答:土地资源特性包括:客观性、生产性、面积有限性、位置固定性、地域分异性、 可持续发展性、多功能性; (1)土地与人口 土地以其养育功能为人类提供食物和生存、发展、繁衍的环境。土地生产能力决定着其能养活的人口数量,土地与人口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土地的人口承载力。 (2)土地与环境 土地作为人类环境的一个组成要素,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环境质量的好坏。 (3)土地与可持续发展 土地的功能和土地的人口承载力强调土地为人类服务,但是,人类如果只强调向土地索取,而不重视保护和改善土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促进土 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则土地的功能、土地的人口承载力将与人们的期望越来越远。 2、简述我国农用地管制的内容和意义。 答:农用地用途管制就是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的农业用地区,根据规定的使用 条件和方式,对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农田区、林业用地区、水产养殖区等进行用 途管制。对农用地利用进行管理,要针对农用地的资源和利用特性,采用适当的措 施,对农用地的开发、利用、治理、跋扈进行有效管理,具有以下意义: (1)建立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是土地管理方式的重大改革,也是管地方式、用地方式的一个大变革;是深入贯彻中国土地基本国策,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 理,推动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使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得以全面提高的根本举 措; (2)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

管理学概论复习资料

管理学概论复习资料

单选 1.古典管理理论在对人性的假设的问题上,把员工看成是(A ) A、经济人 B、社会人 C、现实人 D、自我实现的人 2.法约尔认为,无论对哪一件工作来说,一个下属人员只应接受一个领导的命令,这是(D )原则的要求。 A、权力和责任 B、纪律 C、集中 D、统一指挥 3.人文主义的管理思想最早体现在(B ) A、泰罗的科学管理运动 B、梅奥的“霍桑试验” C、管理过程学派 D、管理权变理论 4.哪项实验是被后人誉为“泰罗制”的核心(B ) A、“霍桑试验” B、“生铁搬运试验” C、“熵”的试验 D、“从众”试验 5.法约尔的管理思想集中体现在(A )一书中。 A、《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B、《科学管理原理》 C、《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 D、《心理学与工业效率》 6.20世纪初,泰罗( B)一书的发表,是管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A、《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B、《科学管理原理》 C、《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 D、《心理学与工业效率》 7.在行为科学的发展历史中,一个里程碑的研究是(B ) A、生铁搬运试验 B、霍桑试验 C、“熵”的试验 D、从众试验 8.在管理学发展史上,被誉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D ) A、泰罗 B、法约尔 C、巴纳德 D、韦伯 9.通过“生铁搬运试验”,泰罗创立了( A) A、科学管理理论 B、管理科学学派 C、一般管理理论 D、管理组织理论 10.在管理学发展史上,巴纳德被誉为(D ) A、科学管理之父 B、经营管理理论之父 C、组织理论之父 D、现代管理理论之父 11.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B ) A、德鲁克 B、西蒙 C、巴纳德 D、法约尔 12.经验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是(A ) A、德鲁克 B、西蒙 C、巴纳德 D、法约尔

文化产业管理 复习

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及其成果以文化产业之名,行故事产业之实 文化产业:21世纪黄金产业,21世纪最后一块黄金蛋糕,实质:故事产业 文化产业:“相关的组织或个人通过创意(多种手段)整合文化资源形成(新)故事(文本)作品,并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多种表现形式)、发行传播(多种传播媒介)故事产品及衍生产品(多种材质载体),进而形成下游产业(多种类型平台),并不断跨界延伸(一、二、三产业),最终通过服务满足大众精神消费需求的产业类型。 文化产业分类核心:①电视节目产业②广播产业③出版产业④电影产业⑤广告产业⑥动漫产业⑦游戏产业⑧演艺产业⑨会展产业⑩旅游产业主体文化产业①传媒产业②出版产业③娱乐产业④演艺产业⑤体育产业⑥教育产业⑦工艺美术产业⑧文化会展产业⑨文化旅游产业 边缘文化产业①休闲产业:歌舞厅、公园、夜总会、健身房、洗浴城、农家乐、购物中心、咖啡厅②设计产业:时装设计产业、建筑设计产业、景观设计产业、园林艺术设计;③资讯产业:策划规划产业、专利创新产业、知识产权产业、经纪代理产业、顾问咨询产业 文化产业的配套①基础设施②用品生产业③设备生产业④物流产业⑤文化品市场⑥文化服务文化产业:一种内容,多种表现形式的产业 文化产业特征:资源是基础,创意为核心三、内容为王道四、工业化生产五、弹性化盈亏六、娱乐成使命七、高辐射影响构成:点:“增长极” 线:产业链面:产业集群 龙应台:1、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2、品味、道德、智能,是文化积累的总和3、文化,就是一种生活方式 文化产业发展:1、取决于政府认知(①文化是教化手段②文化是精英专利③文化是意识形态④文化石事业建设)2、取决于受众消费(①有足够的高级需求②有足够的闲暇时间③有足够的购买能力④有足够的消费环境)3、取决于产业观念(①中国人的义利观②中国人的商业观③中国人的经济观) 文化产业资源与产业性文化资源比较、广义的说,文化(产业)资源 就是指一切可以产业化的文化存在对象2、文化(创意产业)资源是指 人们从事文化生产和文化活动所利用或可资利用的各种资源,包括一切可以产业化的文化存在对象,以及在产业化过程中所要利用的一些相关资源。不足:两种资源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文化产业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技术资源、人力资源、政策资源、市场资源等 产业型文化资源:一种对受众具有文化吸引力(核心功能),能够被主体拿来进行产业开发利用(支持功能)形成文化产品、服务,并产生经

文化产业概论考试重点

《文化产业概论》 一、名词 1.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又叫版权或著作权,指著作人依法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 品享有的专有权利,一般包括使用权、受益权、署名权等。 2.文化市场机制:是市场经济中各市场主体、客体要素之间的以文化经济联系为主要存在 形态和方式的基本经济联系和相互作用,及其对文化资源配置的调节功能。 3.产业链:是指经济布局和组织中,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之间或相关联行业之间构成的, 具有链条绞合能力的经济组织关系。 4.文化市场结构:是指文化企业与文化企业之间在数量和规模上的关系以及由这种关系所 形成的竞争形式及其存在方式。 5.文化产业经纪人:文化产业的经纪人是指通过合法受托形式代理文化生产者商业活动与 利益、为文化生产者提供业务安排、合同签订、财务收支等服务的个人或机构,如画商、音乐经纪人公司、娱乐投资公司。 6.市场集中:是指文化市场上卖方和买方各自的数量及其在市场上所占的份额。这是确定 文化企业之间竞争程度的一个概念。 7.价值链:是指企业在一个特定产业内的各种活动的组合,它反映企业所从事的各个活动 的方式、经营战略、推行战略的途径以及企业各项活动本身的根本经济效益。 8.文化企业行为:是指文化企业在市场条件下有目的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企业为了获取更 多的利润和更大的市场占有率,适应市场要求而采取的战略性行为。 9.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市场行为使某一产业在产量、价格、 利润、产品质量和品种以及技术条件等方面达到的现实状态。 10.文化市场体系:是指各类文化市场有机联系的文化生态运动系统。包括文化商品市场、 文化生产要素市场、文化服务市场。 11.文化市场规则:是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立法机构和文化行业组织按照文化市场运行的客 观规律制定或沿袭下来的文化行为准则。它是一个由文化法律、法规、制度、政策和惯例组成的文化市场行为约束力体系,也就是制度性规则和运行性规则两类。 12.价值系统:从某项文化产业项目的角度来考虑某一文化企业的价值链,则文化企业的价 值链成为一个更大的活动群中的一环,这家特定文化机构的价值链存在于联结上游供应商、中游生产商和下游分销商的复杂价值链条中,迈克尔·披特称其是“价值系统”。

信息管理学概论复习题.

填空 1、按管理层次分, 在一个组织中, 有 ___________信息、 ___________信息和_____业务 ______ 信息。 2、信息管理经历了 ___传统 ________管理、 ___技术 ________管理到 ____资源 _______管理三个时期。 3、通常认为, 信息资源管理由信息 _____源 ________、信息 ____系统 _____和信息 __服务 _____ 三部分(3S 组成。 4、钟义信提出的信息技术四基元是 ____感测 _技术、 _通信 _____技术、 ____计算机和智能 __技术和 ___控制 _ 技术。 5、诺兰模型把信息系统分为 ___计算机 __________ 时代的信息系统和 ____信息 ______ 时代的信息系统。 6、从概念上看, 管理信息系统由 __信息源 ___________、 __信息处理器 ___________、 _信息用户 ____________和 ___信息管理者 __________四大部件组成。 7、如果以组织边界为界限, 可将信息源分为 _____内部 ________信息源和 ____外部 _________信息源。 8、就组织信息传递的方向看,有 _____水平 ________流和 ____垂直 _________流。 9、一般来说,信息管理部门可下设 ____系统运行 _________部、 ___系统开发__________部和 _信息资源 ____部。 10、伴随着层次从低向高发展,信息管理人员相应地经历了 ____数据库管理员____、 _____ MIS 经理 ________、 ____ CIO _________ 三个阶段。

2010-2011文化经济学——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期末复习题

文化商品需求规律反映()与文化商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A.人们的闲暇时间 B.人们的文化程度 C.人们的收入水平 D.文化商品价格 属于服务形态文化产品的是() A.超级女声李宇春在某电视栏目中表演 B.零点咨询公司为星宇服装公司提供的产品推介策划 C.张三向国家版权局申请专利 D.摄影家任宏上黄山所拍摄的摄影作品 下列产业中属于事业性文化产业的是() A.普通教育部门 B.文艺演出 C.旅游业 D.艺术品经营 文化产业具有意识形态和产业的双重属性,因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文化制度的宏观规制。文化制度指调节文化和文化经济行为的各种行为规范与准则,具体包括三个层次。问,下述哪项以外的其他各项都属于文化制度() A.文化体制 B.文化策略 C.文化政策 D.文化法规 以下属于文化产业的有() A.物资供应和仓储业 B.交通运输业 C.建筑业 D.广播电视 下列各项关于文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文化即人化 B.文化是人的“向文而化”

C.文化具有意识形态属性与产业属性的双重属性 D.文化内涵丰富,无法下定义 下列关于文化需求描述不正确的是() A.需求量随收入上升而递减,随收入下降而递增 B.个人需求是构成市场需求的基础,市场需求是所有个人需求的总和 C.文化需求量随文化产品价格上升而递减,随价格下降而递增 D.文化需求是指支付能力的需要 文化企业的战略联盟基于不同的合作目的,形成许多战略联盟类型。问:这些类型中不包括哪一种() A.研究开发型 B.联合销售型 C.技术合作型 D.合资型 属于文化附加值形态的文化产品是() A.百安居为居民王明提供的家庭装潢服务 B.零点咨询公司为星宇服装公司提供的产品推介策划 C.张三向国家版权局申请专利 D.摄影家任宏上黄山所拍摄的摄影作品 多项选择题 1、文化商品的两重属性是指()。 A.商品属性 B.政治属性 C. 意识形态属性 D.提高效率的属性 E体现公平的属性 2、传媒产业也被称为现代文化产业的中枢,主要是因为()。 A.传媒业是最具创意性的文化产业类型 B.传媒业是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子类 C.传媒业是文化产业资源整合的最佳平台 D.传媒业是集中了最多文化资源的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管理概论复习

文化产业管理概论复习 绪论 1、文化产业管理研究的必要性: 1.消费需求的转变促使经济转型 2.文化产业迅猛发展的内在要求 3.文化产业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势 4.文化产业化与国家文化安全 2、文化产业管理研究的特殊性 1.文化产业不同于一般的物质生产部门,包含更多的精神内容。 2.文化产业不同于一般的服务业,为产品注入很高的经济附加值 3.文化产业不同于一般的产业类型,本身是一个复杂的产业集群,且具有较高的产业关联 性 文化产业研究的特殊性决定了文化产业的特殊性 3、文化产业管理研究的基本内容 1.文化产品的本质和价值型产 从文化产业管理的角度,作为管理对象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分为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准公共产品是指公有性与私有性两者兼备,介于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的物品与服务。 2.微观管理,主要表现在为文化企业内部的管理活动 3.中观管理:①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协调问题,②文化产业各行业的管理与协调发展 4.宏观管理:宏观管理与调控的主体是国家,宏观管理的具体执行者是各级政府机构。宏 观调控是对需求和供给总量的调节和管理。文化产业宏观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保持产业供给的基本平衡,促进结构优化,引导文化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4、文化产业管理的基本原则 1.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2.公益性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相分离的原则 3.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和保护原则 5、文化产业管理的目标 ①. 宏观管理目标规定了对文化产业进行宏观调控的方向;中观管理对地区和行业的发展进行引导,对地区和行业市场进行规范;微观管理是对微观主体内部各项经营活动的协调②. 行业和地区微观主体目标的实现和自身的发展壮大可以促进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和行业领先地位的形成,重点行业或者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又可以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总体目标的实现,增加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1.宏观管理目标 ①. 建立健全文化产业管理体制,促进文化产业的有序发展 ②. 推动文化艺术的本体发展,丰富人民的文化精神生活 ③. 调整和优化文化产业的结构,实现国民经济总体产业结构的提升 ④. 促进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统一 ⑤. 促进文化产特的收入分配的合理化 ⑥. 制定国家文化战略,宣扬本国文化,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和对话 2.中观管理目标 文化产业中观管理的目标主要是形成地区或者行业的竞争力,扩大地区在全国和全球的产业竞争优势,促进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形成区域集聚发展 ①. 形成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主导性行业

乡镇国土管理部门土地管理概论

乡镇国土管理部门土地管理概论 一、判断题转贴于:土地估价师考试网 1、土地管理的本质是对土地的行政管理。() 2、土地管理的主体是国家。() 3、土地管理不具有阶级性,目的和特点不受社会制度和土地制度的制约。() 4、各级人民政府的土地管理部门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主管全国土地。() 5、土地资源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保护耕地。() 6、由于土地实行公有制,所以我国土地制度的核心是土地使用制度。() 7、耕地保护和农地用途管制是土地管理的基础。() 8、我国土地管理的主体是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公务员,对象是我国的土地。() 9、土地管理通过协调人地矛盾,从而成为协调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 10、从纯劳动过程角度考察,土地管理要服从分工协作,合理组织的自然规划,这体现了土地管理的社会属性。()转贴于:土地估价师考试网 11、土地管理者的行为具有国家行为特征。() 12、土地管理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但并不是社会稳定的根本保证。() 二、单选题转贴于:土地估价师考试网 1、土地管理()是土地管理体制的核心。

A、职能配制 B、人员编制 C、机构设置 D、政策法规 2、()是土地管理的基础。 A、地籍管理 B、耕地保护和农地用途管制 C、土地利用管理 D、土地总体利用规划的编制 3、1982年8月到1986年6月间,我国的土地管理体制实行()的体制。 A、城乡统一管理 B、城乡分别管理 C、统管与分管相结合 D、土地由国务院所属各部门管理 4、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是从()开始的。转贴于:土地估价师考试网 A、1986年《土地管理法》 B、1988年12月修改后的《土地管理法》 C、1982年《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 D、1982年《宪法》 5、实现国家土地管理职能,保证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全面实施的基本途径是()。 A、土地执法监察 B、地籍管理 C、土地规划管理 D、耕地保护 6、下列不属于《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的内容的有()。转贴于:土地估价师考试网 A、健全土地节约利用和收益分配机制 B、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 C、建立完善耕地保护和土地管理的责任制度,完善征地补偿和安置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