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心理学思维导图

教育心理学思维导图

教育心理学思维导图
教育心理学思维导图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概述

基本内涵

发展阶段

研究方法与原则(5原则7方法)教官理发系

概念 学科性质 研究内容 作用

三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与反思过程 五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初创时期(1920以前)

发展时期(1920~1960) 成熟时期(1960~1980) 完善时期(1980以后)

第二章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第二章

心理发展概述

认知发展与教育

中小学生人格、社会

化发展与教育

学生的个别差异个体的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中小学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定向性与顺序性

不平衡性

差异性

连续性与阶段性

童年期

少年期

青年初期

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

注意个体差异

学习准备状态

抓住关键期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人格概述

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

概念

特征

结构

生物遗传、社会(家庭、学校教

育、同辈群体)、个人主观因素

认知

差异

性格

差异

认知能力的差异

认知方式的差异

表现早晚差异

发展水平差异

智力类型差异

群体差异

场独立型-场依存型

冲动型-沉思型

具体型-抽象型

辐合型-发散型

特征差异(奥尔波特、卡特尔)

类型差异

第三章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

学习概述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派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的

内涵

学生学习

的分类

巴经典

桑试误

斯操作

班社会

苛勒-格式塔学派:完形-顿悟学习理论(可恶)

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发布)

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哦)

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假信息)

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知识观

学习观

教学观

学生观

教师观

概念

分类

加涅

奥苏贝尔

其他

学习水平分类(8)

学习结果分类(5)

学习要遵循的原则:准备律、联系律、效果律

强化VS 惩罚

程序教学(小贩定错饭)

普雷马克效应(祖母效应)

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结构!

有意义学习的条

件!

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情境性

“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

第四章

学习心理学习动机

学习策略

学习迁移

知识的学习

技能的形成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学习动机概述

学习动机理论

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概念

成分

分类

学习动机对学习的作用: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需要层次,成就动机,成败归因,自我效能感

学习策略及其种类

学习策略的训练与教学

概念与特征

分类

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

概念及种类

理论

学习迁移与教学

早起的迁移理论

当代的迁移理论

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

概括化理论、关系理论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产生式

迁移理论、情境性迁移理论

影响迁移的因素

如何促进学生有效迁移

知识学习的概念、分类、表征、类型

知识学习的过程:获得(感知、理解)、保持、应用

操作技能(形成阶段、培养途径)、心智技能(形成阶段、培养途径)

问题解决概述

创造性及其培养

过程

策略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发现、理解、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算法式、启发式

概念

特征

影响因素

创造性的培养

态度与品德态度与品德的实质与结构

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

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条件

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皮亚杰、科尔伯格

第五章教学心理

教学设计

课堂管理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媒体设计

教学评价设计

分类(布卢姆):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

教师为中心

学生为中心(发现学习、合作学习、情境教学)

个别化教学

常模参照评价

标准参照评价

课堂管理概述

课堂群体管理

课堂纪律管理

概念及功能

目标

影响因素(教师的领导风格、班级规模、班级性质、

对教师的期望)

概述以及分类

课堂结构与课堂纪律

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

课堂问题行为及其应对

第六章心理健康与教师职业心理

第六章

心理健康概述

学生心理辅导

教师职业心理

内涵

心理评估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辅导及目标(学会调适、寻求发展)

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

中小学常见的心理问题

教师的职业角色心理(教师威信)

教师的职业心理特征

教师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

教师的职业成长心理

教师的职业心理健康

认知特征

人格特征(教学效能感)

行为特征(教师期望效应)

专家型教师VS 新手型教师

教师成行的阶段与途径

教育心理学知识框架结构图(个人整理)

教育心理学知识框架结构图 第一编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3)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①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 ②教育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分支的关系(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1)早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2)教育心理学的创建 (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发展的特点: ①内容庞杂,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 ②对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少,对教育实践作用不大。 (4)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建设与发展趋势 ①内容趋于集中;②各派的分歧日趋缩小;③注重学校教育实践。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与意义 (1)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2)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①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

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有助于帮助教育者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第四节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①客观性原则;②系统性原则;③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④教育性原则。(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①教育心理实验 ②观察法 ③调查法 问卷法、访谈法、教学经验总结法 (3)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综合化趋势 ①注意采用多种方法研究和探讨课题; ②强调并大量采用多变量设计; ③注意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 第二章教育与心理发展 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 (1)心理发展的概念 (2)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①心理发展是一个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的过程; ②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内蒙古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归纳

内蒙古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归纳 欢迎来到内蒙古招生考试信息网,这里为您提供最新的内蒙古教师招聘考试、内蒙古特岗教师考试、内蒙古教师资格考试等相关资讯,并且提供内蒙教师考试真题、模拟题、面试指导等备考资料及内蒙教师考编培训等,内蒙古中公教师预祝众考生考试成功! 内蒙古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归纳一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和行为的一门科学,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心理和行为,既包括人的心理和行为,也包括动物的心理和行为,但以人的心理和行为为主。 2、人的心理现象一般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两个方面。 3、个体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活动三个方面。 4、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 5、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他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6、构造主义心理学,代表冯特,意识结构为研究对象,基本的心理元素,研究构成要素。 7、行为主义心理学: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其研究路线可以用“刺激-反应”(S-R)公式来表示,这是早期的行为主义,也称为“古典行为主义”。后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被称为“新行为主义”。 8、格式塔式心理学(完形心理学):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 9、精神分析学说是由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派注重对人类异常行为的分析和动机、无意识现象的研究。他提出了由本我、自我、超我组成的人格结构模型。 10、认知心理学:1967年,奈赛尔《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是现代认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狭义的认知心理学,特指信息加工心理学。 内蒙古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归纳二 1、在心理学中,发展是个体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具有顺序性的系统变化。所谓系统变化是指发展所包含的变化不是随机、混乱、无组织的,而是系统、有组织的。 2、心理发展不但包括新的心理与行为特点和能力的出现、已有心理与行为机能的增强,还包括已有特点与能力的衰退或消失。

教育心理学发展历程

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1、初创时期(20世纪20s以前) 卡普捷烈夫(俄):1877年;《教育心理学》冯特(德):1879年;科学心理学 桑代克1903年著成《教育心理学》1913-1914年扩充成《教育心理学大纲》,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及其测量》 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立的标志 2、发展时期(20s-50s) 20s和30s:吸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维果斯基:文化发展论、内化说 40s:弗洛伊德→重视情感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特点:1.内容庞杂,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2.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少,对教育实践作用不大。 3、成熟时期(60s—70s) 60s:布鲁纳(J.S.Bruner):课程改革运动。 60s起,国际教育心理学发展呈现如下趋势:1内容趋于集中2各派的分歧日趋缩小3注重学校教育实践70s: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意义的获得与保持的进程; 加涅:系统总结了已有的学习研究成果,对人类的学习进行系统分类,并阐明了不同类型学习的内部与外部条件 晚年以来:逐渐转向教育过程中学生心理的探讨,并重视教学手段的改进。 4、完善时期(80s以后) 从纯理论向综合性的应用项目发展基础研究课题与应用性研究课题结合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4教育性原则 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关系 同化:是将新的客体或事件纳入到已有的图式中去。“把外界元素整合于一个正在形成或已形成的认知结构,即外物同化于认知结构。” 顺应:为适应新的情境而改变已有图式的过程,皮亚杰称之为顺应。“认知结构受被同化刺激物的影响发生创造性的改变,即认知结构顺应于外物。”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与传统智力理论有什么不同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1、语言智能2、逻辑—数理智能3、知觉—空间智能4、身体—动觉智能5、音乐—节奏智能6、人际智能7、内省智能8、自然观察智能 加德纳的教育观:人与人的差别主要在于人与人所具有的不同的智力组合,因此,应该实行“以个人为中心的教育”。 当代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他认为,人的智力由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三种相对独立的能力构成。 斯滕伯格的智力理论由智力成分亚理论、经验亚理论、情景亚理论三部分构成 成分亚理论:涉及智力的内部构成成分。是个体对初级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元成分、操作成分、知识或的成分) 经验亚理论:涉及内部成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指根据经验调整所运用的成分从而获益的能力。 情景亚理论:涉及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它是指在日常生活中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环境的能力 教学启示:(1)教师需要关注每一种学习行为对发展智力的作用,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智力的全面发展。教师不仅要加强智力的学术性方面,也要强调其实践性方面,还要考虑学生的文化背景方面。(2)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认识、利用并发挥自己的智力优势。

(完整版)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心理学 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心理学(66,69,p2) 知识(64,67,69,p191) 集体(59,64,66,67,68,69,p119) 心理发展(59,66,68,69,p17) 社会助长(68,p120) 成就动机(68,p72) 自我意识(66,67,p103) 最佳刺激水平理论 教学目标(64,p ) 意识(59,p103) 最佳刺激理论(59,67,p ) 简答题 成熟的自我意识有哪些表现(69,p105) 学习迁移的概念及其类型(69,p85-86)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66,67,69,p130)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64,69,p13) 心理咨询的主要形式(59,68,p152) 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理论(68,p40) 教师智慧与教师能力的关系(64,68,p ) 正迁移负迁移(举例)(66,68,p85) 教学测验的种类(59,67,p256) 高等教师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功能(67,p170) 简述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能力(59,67,p184-185) 群体对个体影响,(66,p120) 教学测量与评价(66,p268) 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59,64,p96) 情绪情感的分类(64,p) 第一章绪论 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 66闭,69闭名词解释)P4 是研究高等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3 教师的教学心理规律。 4 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2.大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与教育 3.“学”与“教”的心理规律 4.大学生品德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5.大学生身心健康与审美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6.大学生的心理卫生与教育 7.大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智力开发及测量 8.现代教育技术与个别化教学 9.大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 5客观性原则、发展 性原则、理论联合实际原则、教育性原则 6 69闭 1.观察法 2.实验法(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 3.问卷调查法 4.个案分析法 一个完整教学过程包括6环节: 1、明确教学目的 n 激发学习动机 n 树立行为目标 n 掌握学习内容 2、分析任务n 知识的准备 n 能力的要求 n 实现的步骤 3、确定学生原有水平 n 心理发展水平 n 知识能力水平 n 个体差异 n 需求差异 n 动机强弱 4、设计课程 n 合适的教材 n 适当的教法 n 理论讲授 n 实践环节 n 课外练习 n 考试要求 5、教学n 学生的学习 n 老师的教学 n 教学互动 n 教学相长 6、评价 n 心理学提供测量工具 n 心理学提供测量常模 n 心理学提供评价方法 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协调各个环节间的关系,从而使整个教学系统整体优化,提高教学系统的效率。n 举例分析 n 详见教材P2。 第二章高校学生的身心与认知发展 1P17(66闭,68闭,69闭)) 是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就是心理活动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2 (1 )生理变化对心理发展产生影响的方式 直接作用:身体变化与心理发展之间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间接作用:通过个人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的折射而起作用 (2)体态变化的影响 (3)早熟与晚熟的影响 3P27 大学生的认知发展就是思维发展。所谓思维是以已有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进行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1)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见教材P27(大学生的形式逻辑思维继续完善;大学生的辩 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成主要的思维形态。) 2)在常规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在显著发展; 3)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 4P28 1.--的波动性 2. --的延续性和心境化 3. --的丰富性与

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347心理学真题点评

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347心理学真题点评 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347心理学专硕真题点评出来了!今年的真题又有什么新的动向呢,博仁考研教研室的老师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份20人大347心理学专硕真题点评,如下: 院校参考书: 1.理查德·格里格, 菲利普·津巴多(2003)心理学与生活,人民邮电出版社. 2.戴维·迈尔斯(2006) 社会心理学(第8版).人民邮电出版社. 3.舒华, 张亚旭(2008) 心理学研究方法, 人民教育出版社. 4.张厚粲, 徐建平(2015)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3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戴海琦(2015) 心理测量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命题特点: 首先,题型为纯主观题,一共15道题目; 其次,侧重于对心理学与生活的考察; 第三,以基础性内容为根源,查看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情况。 历年真题对比分析 20年人大是第一年考心理学专硕,学校公布官方参考书目 在考察内容上,考点都相对基础,但是在论述里出现了超纲题。 题量分析: 整个卷子来说题量适中,一共15道题,5道名词解释,5道简答题,5道论述题。 考试的答题时间并不宽松,不仅考察知识的识记,同时也侧重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 试题难度分析: 各题型既有基础性考点,也有应用性考点,名词解释与简答题主要以基础性知识为考察重点,但强调对知识的灵活掌握,有一定难度,论述题有基础也有提高,需要考生在全面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拓展学习,难度较大。 试题难度分析:(名词解释) 例如: 创伤后应激障碍

分析:该题为名词解释,为基础性考点,也是平时复习的重点,人大的名词解释分值较高,注意答案的全面性,难度较低。 试题难度分析:(简答题) 例如: 请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的行为能否被塑造” 分析:该题属于半开放性题目,考察知识的实际应用,要求考生能够完全理解并掌握知识点,同时也需要考生在复习时注意知识点的总结,有一定难度。 试题难度分析:(论述题) 例如: 请论述班杜拉的社会认知学习理论,并基于该理论给出对儿童攻击行为进行教育的建议。 分析:该题属于社会心理学的相关内容,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拓展学习及总结能力。 分科目分值分布 题型科目名词解释 (5×10) 50分 简答(5×20) 100分 论述题(5×30) 150分 总分300 分 心理学与生活 4 3 2 160 实验心理学 1 20 测量 1 10 统计 1 1 50 社会 1 30 综合 1 30 总分50分100分150分300分 考研复习方法 中国人民大学专硕347属于自主命题,在真题考察当中比较灵活,需要在复习过程当中注意总结,不能拘泥于死读书,而是多去学习知识的框架,以便于应对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活题。我们在今年的讲义编写当中增加了高频考点标注以及分章节思维导图,省去了学习过程中的手写框架时间。 除此之外复习是非常讲究方法的,很多同学认为把该学的知识点背下来,就能得高分。实际上这是远远不够的,院校考试当中更加注重的是知识的运用和语言逻辑思维的考察。背诵所有人都会,但是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

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 11.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 12.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1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14.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 A.男优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C.女优于男 D.男女总体水平,有年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 15.依照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练习律和:( ) A.准备律 B.刺激律 C.失败一成功律 D.成功一成功律 16.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创始者是(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加涅 D.苛勒 17.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 A.完形一顿悟说 B.认知一结构学习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8.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 ) A.可能选择 B.犹豫不决 C.回避这项任务 D.坚决选择 19.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20.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主要是一个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它包括三个阶段,即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 )

教育心理学思维导图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概述 基本内涵 发展阶段 研究方法与原则(5原则7方法)教官理发系 概念 学科性质 研究内容 作用 三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与反思过程 五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初创时期(1920以前) 发展时期(1920~1960) 成熟时期(1960~1980) 完善时期(1980以后)

第二章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第二章 心理发展概述 认知发展与教育 中小学生人格、社会 化发展与教育 学生的个别差异个体的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中小学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定向性与顺序性 不平衡性 差异性 连续性与阶段性 童年期 少年期 青年初期 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 注意个体差异 学习准备状态 抓住关键期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人格概述 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 概念 特征 结构 生物遗传、社会(家庭、学校教 育、同辈群体)、个人主观因素 认知 差异 认知能力的差异 认知方式的差异 表现早晚差异 发展水平差异 智力类型差异 群体差异 场独立型-场依存型 冲动型-沉思型 具体型-抽象型 辐合型-发散型

第三章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 学习概述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派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的 内涵 学生学习 的分类 巴经典 桑试误 斯操作 班社会 苛勒-格式塔学派:完形-顿悟学习理论(可恶) 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发布) 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哦) 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假信息) 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知识观 学习观 教学观 学生观 教师观 概念 分类 加涅 奥苏贝尔 其他 学习水平分类(8) 学习结果分类(5) 学习要遵循的原则:准备律、联系律、效果律 强化VS 惩罚 程序教学(小贩定错饭) 普雷马克效应(祖母效应) 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结构! 有意义学习的条 件! 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情境性 “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理论及代表人物

教育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 1、神话起源说—— 2、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法国) 3、心理起源说——孟禄(美国) 4、劳动起源说——马克思(前苏联) 5、中国史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乐正克 6、西方较早讨论教育问题的着作——《论演说家的培养》(《雄辩术原理》)——昆体良(古罗马) 7、非制度化教育思潮——库姆斯、伊里奇 8、雄辩与问答法——苏格拉底(古希腊) 9、《理想国》——柏拉图(古希腊) 10、《政治学》——亚里士多德(古希腊) 11、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萌芽——《大教学论》——夸美纽斯(捷克) 班级授课制,泛智教育。 12、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培根(英国) 13、自然主义教育——《爱弥儿》——卢梭(法国) 14、教育学进入大学讲坛——康德(德国)、《林哈德与葛笃德》——裴斯泰洛齐(瑞士)

15、科学教育思潮的兴起,课程体系——《教育论》——斯宾塞(英国) 16、实验教育学——梅伊曼、拉伊(德国) 17、发展性教学理论——《教育与发展》——赞科夫(前苏联) 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理论知识主导作用原则(重理性原则)、理解学习过程原则、对差等生要下功夫的原则 18、范例教学——瓦.根舍因(德国) 19、和谐教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 20、《教育漫话》——洛克(英国) “白板说”、绅士教育、国民教育思想与民主教育思想。 2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德国) 传统教育学代表、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四段教学法、统觉观念。 23、实用主义教育学——《民本主义与教育》——杜威(美国) 现代教育学代表、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重组、在做中学、儿童中心主义。 24、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着作——《教育学》——凯洛夫(前苏联) 25、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着作——《新教育大纲》——杨贤江 26、设计教学法——克伯屈(美国)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精编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整理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总结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2.构造主义者认为心理是由不同的元素构成,代表人物是冯特(实验法)。 3.机能主义者认为心理学应研究心理的功能、机能,代表人物:詹姆斯(意识 流)。 4.行为主义者认为心理学应研究可观察、可操作的行为,强调S-R联结。 5.完形主义者(格式塔)认为心理是一个完形,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6.佛罗伊德提出了本我、自我、超我。 7.1903年,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标志着科学的教育心理学诞生。 8.教师职业角色意识形成的过程: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同阶段、角色信念阶 段。 9.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使学生朝向期望的方向去发展。 10.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11.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 习、并列结合学习。 12.尝试-错误学习理论的基本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13.知识学习的三个过程:知识获取、知识保持、提取和应用。 14.桑代克用“形状直觉”理论支持了相同元素说。 15.柯勒用“纸下觅食”实验支持了关系转换说,批判了相同元素说。 16.贾德用“水下打靶”实验支持了经验泛化说。 17.知识的分类:陈述性知识(表征方式为命题、命题网络、图式)和程 序性知识(表征方式为产生式)

18.知识的获得:知识的直观、知识的概括。 19.重复、抄写、画线、记笔记属于复述认知策略;口诀记忆法、谐音记 忆法、做笔记属于精细加工策略;列提纲、画图属于组织策略。 20.记忆按内容分为五种:形象、情景、语词逻辑、动作记忆;按时间长 短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容量为7+-2个组块)、长时记忆。 21.创造性的基本特征是发散思维,即求异思维。 22.皮亚杰用“三山实验”说明了幼儿自我中心阶段。 23.态度的结构: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 24.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依存——认同——内化。 25.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 26.刺激控制教学模式基于强化理论;科学探究教学模式基于认知发展学 习理论;现行组织者教学模式基于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27.服从与从众的区别在于是否为压迫性的。 二、名词解释题 1.学习:就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凭借经验而形成的相对持久,稳定的行为和行为潜能的变化。 2.人格:又叫个性是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3.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4.从众: 在群体压力之下,个体放弃原有的观点和行为和群众保持一致的现象。 5.记忆: 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应。 6.心理学: 研究人的心理,行为,规律的学科。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汇总word版本

心理学简答题汇总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1)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与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其中认识过程的主要内容有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2)个性心理具体表现在人的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三个方面。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性格。 2、学习心理学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有什么意义? (1)在理论上:心理学的研究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科学的论据。心理学理论有助于克服和批判各种唯心主义思想。心理学研究有助于邻近学科的发展和学习。 (2)实践意义:心理学对指导人的实践活动、提高生产劳动效率有重要意义。心理学有助于做好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学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提高医疗效果。心理学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研究心理学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4)教育性原则。 4、唯心主义心理观与唯物主义心理观的区别是什么? (1)唯心主义认为心理是不依赖于物质而存在的,心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2)唯物主义认为心理的产生有赖于物质的存在,物质是第一性的,心理是第二性的,心理是物质的产物。 5、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关系怎样? (1)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2)两种信号系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独有的;第二信号系统是在第一信号系统的基础上建立的,第二信号系统调节和控制着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两种信号系统协同活动,产生人的心理。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知识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知识点章节题型内容 、名词解释1.高等教育心理学 2.个性心理 二、辨析题 第一章高等 教育心理学 概述1 .高等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高校教师如何教的一门科学。 2.教育工作中的“是为了不教”。(教育工作中的“教是为了不教”的说法有道理吗?) 3.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要是研究大学生学习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4.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没有多大现实意义。 5.高校里有些老教师以前从没学过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同 样上得很好,有的还当了教授,可见学不学这门课没多大关系。 6.有些优秀教师虽然没有学过《高等教育心理学》,但却 是一位名符其实的优秀教师。因此,个别青年教师说:不学高等教育心理学照样可以当好教师。你对此论有何看 法? 7.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无非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事和学会做人,高等教育的目的也不例外。你对此论有何看法? 三、简答题1.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征及其对象。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3.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4.简述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5.试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四、论述题1..结合《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体会,谈谈学习该课程的现实意义。

章节 题型 内容 1. 教师胜任力 2.教育机智3教学反思4自我效能感 5.教师期望效应 6.教学监控能力 7.教师角色 8.教学 风格 9.教学效 能感 1. 现代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素质教育改 革的推进,对 高等学校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 多、更高的要求,当代教师不仅要有广博深厚的知 识和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感,还要有符合教育教学工 作的高能力和素质。 2. 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的区别就在于专家教师掌握 更多的知识。 3.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大学教师只 要努力扮演好教学者的角色就已足够。 1.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2. 简述教学效能感的影响和作用。 3. 简述教学反思的过程。 4. 简述如何理解现代教育条件下教师角色的作用? 5. 联系实际分析说明教学效能感对教师和学生的影 响。 6. 简述教育机智的表现方式。 7. 简述教师角色的影响和作用。 8. 简述专家教师的特点 9. 请列举出几种常见的教学反思方法。 10. 试述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内容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11. 简述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与教师胜任力。 12. 简述教师胜任力及其结构。 13 .简述教育机智及其影响因素 1. 请列举出几种常见的教学反思方法, 成良好地教学反思习惯。 2. 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有什么差别, 由新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变。 3. 老一辈教育学者吕型伟 曾说过 “教育是事业,事业 的 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 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请结合高 等教育心理学关于教师角色分类的划分,谈谈自己 对这段话的理解。 4. 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心理健康如何维护。 一、名词解释 二、辨析题 三、简答题 第二章 高等学校教 师心理 四、论述题 并谈谈如何养 如何尽快完成

巧用思维导图做_有为_心理教师_刘淑华

■ 教师成长 〔关键词〕思维导图;有为;心理教师 时下,不少心理教师面临这样的情况:大多数时候孤军作战,甚至有时会被安排其他杂务,以至于一学期下来,似乎总是忙忙碌碌却“无为”。另一方面,强调学生体验式课堂的心理课,也因缺乏系统性和延续性,导致即使心理教师精心备好的课,也有学生觉得“心理课仅供娱乐”而让心理教师感到“无为”。更可惜的是,一些心理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某些细节处理上已经积累了一些独特的技巧或智慧,但却因疏于记录而遗忘,导致一学期下来似乎并无所得。甚至有些心理教师忽略了自身的一些难得的经验或才能而让自己难以“有为”。 在这种背景下,笔者在个人及镇教研组成员的实践基础上,撰写了本文,以供同行交流,促进共同成长。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放射性思考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它通常是从一个中心点开始,以关键词或图像为一个子中心点,以放射线链接子中心点,以一种无穷分支的方式从中心向四周扩散的外在表现图。思维导图形象生动、直观易懂,通过构建这种具体化、可视化的思维模式,有助于专职心理教师梳理知识体系、提高课堂实效、提升心理咨询能力、深化教研内涵、促进专业成长,让努力付出的自己变得“有为”。 一、巧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体系 心理教师首先是一名教师,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是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清晰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并能有技巧地运用专业知识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如何在庞大的知识体 系中,抽取合适的部分与学生分享? 这就需要教师梳理知识体系。有清 晰的知识框架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 余地把知识渗透到活动中,从而提 高课堂实效,让学生在活动中收获 成长。我们针对“自我认识”这一主 题,以初中生教学为例,以华南师范 大学心理学教授刘学兰老师主编的 教材《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理论 来源,采取了以下做法。 1.阅读理论 教师认真阅读教材中关于自我 认识的理论知识,系统、全面地了解 相关概念及逻辑关系。 2.构建导图 利用Xmind软件,制作由“自我 认识”为核心的思维导图。 3.分类标记 初步画完思维导图后,在上 面作标记:需要课堂渗透的知识打 “√”;需要作为心理健康知识详细宣 传的打“P”;心理咨询个案中常见的 主题打“!”。 具体如图1所示。 4.自我剖析 心理教师在所有最小子中心词 汇后面作自我剖析,写出自己的状 况。例如,在“自我认识的教育—— 内容——活动内容——生理我、心理 我、社会我”的分支上,分别写出自 己在这三个维度上是怎样的,用词 汇或词组标记。此外,还可以标记出 备课时哪些内容自己比较擅长,哪 些内容还需要学习和加强了解,教 学时哪些内容是重点和关键,哪些 内容点到即止。 思维导图简明扼要、逻辑清晰, 通过以上四个步骤,不但能发展心 理教师对自我的认识,而且能加深 教师对此课题的深入认识,从而更 高效地开展课堂教学。 根据同样的原理,心理教师可 以利用思维导图构建初中学段整体 知识体系,使日常教学的活动设计 有章可循、有理可依、系统清晰、环 环相扣且顺应学生心理的发展,使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一个系统, 而不是各个主题的拼凑。通过工作 实践摸索出一套适合本校学生实际 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思路。 同时,创建直观、重点突出、逻 辑清晰的思维导图,也有助于锻炼 巧用思维导图 做“有为”心理教师 □ 刘淑华 图1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4年第19期(总第258期)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及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2、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3、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关键期。 5、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及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6、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及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7、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及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8、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这个过程存在着个体之间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个别差异。 9、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0、掌握学习:是指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80-90%的教学评价项目)。 11、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及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2、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13、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它是来自反映的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见43)14、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要求的活动方式,它是来自于活动主体所做出的行动及其反馈的动作经验. 15、行为规范:是用以调节人际交往,实现社会控制,维持社会秩序的思想工具,它来自于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交往经验。 16、强化:是指在刺激-反应联结中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的手段。 17、正强化:通过施加满足刺激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 18、负强化:通过撤消某一厌恶刺激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 19、消退: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 20、惩罚: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 21、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态度和方法。 22、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及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23、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三章-高等教育心理学与高等学校教师重点试题解析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三章高等教育心理学与高等学校教师重点试题解析 [日期:2008-12-22] 来源:云南培训认证网作者:[字体:大中小] 2010年云南省公务员考试考前预测班热报,快速精准的把握行测考点、传授快速解题技巧,点透申论答题思路及方法、预测命题 一、选择题 1.教师实现其中心角色的主要途径是( )。 A:教学B.参与学校管理. C.科学研究D.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某教师认为,“学生骨头轻,不能给他们好脸色看”。具有这种观点的教师最可能的领导类型是( )。 A.仁慈专断型B.放任自流型C.民主型D.强硬专断型 3.教师是学生集体的领导者,是纪律的监督、维持者,所以说教师可以担当起( )。 A.育人的角色B.研究的角色C.代理的角色D.管理的角色 4.教师对自己完成教学任务能力的自我评价与判断称为( )。 A.教师的教学效能感B.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 C.教师的自我强化能力D.教师的自我校正能力 5.教师根据教育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突发事件,迅速做出判断、果断加以处理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教育行为称为( )。 A.教育管理B.教育创新C.教育威信D.教育机智 6.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真正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 A.教学监控的敏感性增强B.教学监控的迁移性增强 C.教学监控由他控到自控D.教学监控达到自动化 A.认知成分B.思维成分C.批判成分D.教师的陈述 10.( )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A.教学效能感B.自我效能感C.自我控制感D.自我统一感 11.( )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A.教学反思B.教学监控C.教学计划D.教学设计 12.( )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 A.教学反思B.教学监控C.教学计划D.教学设计 13.张老师每次和别人说起自己的职业,都会充满自豪感。这说明张老师处于( )。 A.教师职业角色认知阶段B.教师职业角色认同阶段 C.教师职业角色信念阶段D.教师职业角色内化阶段 14.在教学反思过程中,反思最集中体现在( )。 A.积极的验证阶段B.重新概括阶段C.观察与分析阶段D.具体经验阶段 15.在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之后,( )成为影响教师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 A.教学监控能力B.教学反思能力C.教师的威严D.师爱 二、填空题 1.教师的特殊功能是( ),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 2.典型的教学风格有两种形式:( )和( )。 3.角色亦称( ),它指个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相应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并按照一定的社会期望,运用一定的权力来履行相应社会职责的行为。 4.教师职业角色意识的形成过程包括:( )、( )、( )。 5.促进教师角色形成的主要条件有( )、( )、( )。

2021年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必考题库及答案(共260题)

2021年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必考题库及答案(共260题) 1小丽在学习时为了记住数字、年代等枯燥无味的知识,常对其赋予意义,使记忆过程生动有趣,小丽使用的学习策略是()。 A. 复述策略 B. 组织策略 C. 精加工策略 D. 元认知策略 正确答案: C 知识点: 常用的策略性知识 2学习者面对本应自己解决的问题却请求别人替他完成。这种学业求助方式是()。 A. 工具性求助 B. 执行求助 C. 回避求助 D. 结果求助 正确答案: B 知识点: 常用的策略性知识 3学习者借助别人的力量解决问题,但目的是为了独立学习,而非仅仅获得正确答案。这种学业求助方式是()。 A. 工具性求助

B. 执行求助 C. 回避求助 D. 结果求助 正确答案: A 知识点: 常用的策略性知识 4下列选项中,属于结构良好的问题是()。 A. 如何写好一篇学术论文 B. 如何根据已知条件证明几何题 C. 如何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D.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正确答案: B 知识点: 问题与问题解决 5只需要再现性思维,再现以前已经产生的反应就可以解决的问题类型是()。 A. 常规问题 B. 结构良好问题 C. 一般领域问题 D. 专门领域问题 正确答案: A 知识点: 问题与问题解决 6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的问题解决的模型是()。 A. 顿悟说

B. 尝试—错误说 C. 认知地图 D. 创造性解决问题模型 正确答案: B 知识点: 问题解决的早期模型 7提出问题解决的顿悟模型的心理学家是()。 A. 桑代克 B. 杜威 C. 西蒙 D. 苛勒 正确答案: D 知识点: 问题解决的早期模型 8以人为对象开始研究问题解决模型的心理学家是()。 A. 西蒙 B. 杜威 C. 桑代克 D. 苛勒 正确答案: B 知识点: 问题解决的早期模型 9逐个尝试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以尝试错误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搜索策略是()。 A. 逆推法 B. 启发式

2020心理学考研-西南大学-专硕-真题点评

2020西南大学心理学考研专硕347真题点评 2020年西南大学心理学考研专硕347真题点评出来了!今年的真题又有什么新的动向呢,博仁考研教研室的老师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份西南大学心理学考研专硕347的真题点评,如下: 院校参考书 1.《心理学导论》(第3版)黄希庭人民教育出版社 2.《发展心理学》(第2版)林崇德人民教育出版社 3.《教育心理学》(第3版)张大均人民教育出版社 4.《社会心理学》(第2版)金盛华高等教育出版社 5.《实验心理学》(第1版)郭秀艳人民教育出版社 命题特点: 首先,真题为纯主观题,题型为名词解释+简答+应用分析题和论述题; 其次,知识点考查灵活,有跨章节和跨学科题目出现; 第三,注重对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考察; 最后,该校真题整体难度中等偏上。 历年真题对比分析 参考书目方面:20年较19年没有发生变化。 题型方面:较19年题型题量都没有发生变化。题型保持以往的名解、简答、应用分析和论述四种题型。题量也没有发生变化。 考察内容方面:较往年一样,重视发展心理学的内容,发展占比约为30%。 真题难度方面:较往年一样,西南大学的真题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水准,难度中等偏上。

题量分析: 总体来说题量偏大,4道名词解释+4道简答+4道分析题+3道论述题 答题时间紧张,整张试卷都是主观题,而且多结合实例出现,分析题涉及实验设计比较费时间。 试题难度分析: 名词解释和简答题主要考察基础性的知识,需要考生能够对知识点充分理解和记忆; 分析题和论述题主要考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多涉及到跨学科知识的结合,重视研究方法的考察。总体来说,试题难度比以往上升。 试题难度分析:(基础) 例如: 简述婴儿依恋的发展阶段。 分析:这类题目考察基础知识的背诵和理解,属于发展心理学历年常规重要考点。 科目:发展心理学 试题难度分析:(应用) 例如: 一个乡村的教师要考研究生考试,虽然要工作三年才有机会,但是他成绩优秀破格提前参加,领导们不舍得但是也支持,学生们称呼他准研究生,爸妈承担所有家务全力支持,他自己也知道机会来之不易刻苦学习,但是外语不好,最后没考上。 请根据教育心理学原理分析原因。 分析:这类题目属于案例分析题,题目灵活,难度较高。主要考察学生分析能力以及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 科目:教育心理学 考试科目及范围分析: 考试内容各科均有涉及,如普心,实验,教心、发心、社心等,侧重考查发展心理学内容。其他几门学科分值比重较平均,没有超纲部分题目。但西南大学专硕出题较灵活,对于知识的把握不仅要熟记,同时要注重理解与应用。 特别注意:实验设计以及各种实验范式的理解与记忆。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2、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3、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关键期。 5、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6、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7、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8、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这个过程存在着个体之间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个别差异。 9、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0、掌握学习:是指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80-90%的教学评价项目)。 11、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2、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13、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它是来自反映的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 14、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要求的活动方式,它是来自于活动主体所做出的行动及其反馈的动作经验。 15、行为规范:是用以调节人际交往,实现社会控制,维持社会秩序的思想工具,它来自于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交往经验。 16、强化:是指在刺激-反应联结中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的手段。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