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外美史名词解释(中)

中外美史名词解释(中)

中外美史名词解释(中)
中外美史名词解释(中)

第一章世界史前美术

【母神雕像】在欧洲许多国家出土了一大批圆雕和浮雕女裸体原始雕像。这些雕像的共同特征是夸张女性的生理特点,突出表现女性的乳房、臀部、大腿等,体现出原始时期人们对于母性生殖的崇拜,被人们称为“原始的维纳斯”。在维也纳的威伦道出土的女性雕像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

【拉斯科洞窟壁画】法国的拉斯科洞窟壁画发现于1940年,描绘了大量的野马、野牛和驯鹿等原始动物。原始画家用粗壮而简练的黑线勾画出轮廓,并用红、褐、黑色渲染出动物的体积和结构。气势雄壮,富有动感,充满粗犷的原始气息和野性的生命力。

【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制作年代稍晚于拉斯科洞窟。绘画中最突出的是《受伤的野牛》。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轮廓线比较细,而且有明暗向背的粗细浓淡变化,与色彩渲染结合紧密,通过动态表现动物身体的结构,明暗起伏更为丰富,感情也更加细腻。

【拉文特岩画】属于中石器时代艺术,主要分布在西班牙的拉文特地区。是表现人类活动的情节性绘画。它们以人类狩猎为主要情节,以表现人物、动物的运动和速度为主要的特点,人物以剪影的效果表现出来,以拉长的四肢和夸张的动作表现人物的动势。岩画富有生活气息,但忽略了细节刻画,用色单纯。

【巨石建筑】新石器时代的美术成就主要是巨石建筑,这是用重达数吨的巨石垒成的宗教性纪念物。巨石建筑盛行于欧洲,包括石柱、石台、石栏等形式。英格兰南部的圆形巨石栏“斯通亨治”是最典型的代表,以其雄伟的环形结构、宗教的庄严肃穆和悲剧性的壮美而引人瞩目。

第二章古代东方美术

【正面律】古埃及艺术具有严格的程式,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正面律。正面律表现在圆雕中,即人物无论是站立或安坐,都需正面直对观众,头部和身体保持笔直状态;表现在浮雕和壁画中,即人物的头部为正侧面,眼睛、肩及身体为正面,腰部以下又是正侧面。

【方尖碑】是古埃及崇拜太阳的纪念碑,也是除金字塔以外,古埃及文明最富有特色的象征。方尖碑用整块花岗岩制成。碑身刻有象形文字的阴刻图案。外形呈尖顶方柱状,由下而上逐渐缩小,顶端形似金字塔尖,塔尖常以金、铜或金银合金包裹。

【乌尔的“军旗”】是一件苏美尔人制作的镶嵌画,即在涂满沥青的木箱上用贝壳、天青石碎块、粉红色石灰石镶嵌成战争与和平两幅不同的画面。以分层叙事的构图展开情节。人物造型注意身份和表情的刻画,采用类似正面律的画法。画面四周和各层之间用几何形装饰,色彩对比鲜明,具有浓厚的装饰性。

【萨尔贡铜像】约创作于公元前2300年的阿卡德王朝。是神化的帝王肖像。雕像塑造写实而夸张,神情庄重威严,个性坚毅。

【纳拉姆·辛纪功碑】是阿卡德王朝时代的雕塑作品。以写实的手法刻画了纳拉姆辛王率军征服山地部落的历史场面。画面采用了对角线的构图,生动表现了军队翻山越岭的远征,这种安排使画面产生了动感和空间感。

【汉谟拉比法典碑浮雕】汉谟拉比是古巴比伦王朝鼎盛时期的国王,他在位时颁布了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法典刻在磨光的玄武岩石碑上,上部为浮雕,下部为楔形文字。浮雕刻画了太阳神沙玛什向汉谟拉比国王授予法典的场面:太阳神形体高大,正襟危坐,正在向汉谟拉比授予权杖和法环,汉谟拉比神情肃穆,举手宣誓。太阳神的威严和汉谟拉比的谦恭形成有力的对比,整个场面充满了庄严肃穆的宗教气氛。

第三章古代希腊罗马美术

【爱琴美术】在创造希腊古典文明的主要民族多利安人和伊奥尼亚人到达希腊本土之前,地中海东北部的爱琴海地区就曾经存在过从氏族社会到奴隶社会初期的国家。在艺术史上,这一文化被称为“爱琴文化”或“克里特—迈锡尼文化”。从广义来说,它也可作为希腊美术的一部分。爱琴美术主要有季克拉基斯美术、

克里特美术和迈锡尼美术。

【狮子门浮雕】迈锡尼卫城的“狮子之门”在一块三角形的大石板上刻着一根柱子,两旁有一对狮子相对而立,造型粗壮有力,是西方最早的纪念碑装饰雕刻。

【希腊柱式】神庙是古希腊城市最主要的大型建筑,其典型形式是围柱式,即建筑周围用柱廊环绕。公元前6世纪,这些形式已经相当稳定,有了成套定型的做法,即以后古罗马人所称的“柱式”。希腊时期典型的柱式包括3种,即多立克式、爱奥尼克式、科林斯式。

【帕提农神庙】是为雅典城邦守护神雅典娜而建的祭殿。采用了希腊建筑中最典型的长方形围柱式建筑样式,神庙建立在一个长约70米、宽约30米的三级台阶上。它的屋顶是人字形坡顶,东西两端有山墙,这是古希腊建筑最基本的形式。它的柱子采用了多利克式,列柱的比例为17:8,柱高10.5米,东西三角楣有高浮雕装饰,檐壁采用了浮雕饰带。它结构匀称,比例合理,有丰富的韵律感和节奏感。建筑结构和装饰因素、纪念性和装饰性、内容和形式取得了高度的统一,是世界艺术史上最完美的建筑典范之一。【希腊瓶画】是希腊陶器上的装饰画,依附于陶器而得以流传下来,代表了希腊绘画风貌。其内容丰富,寓意深刻,风格多样,技艺精湛,装饰性很强,艺术水平极高,在希腊美术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曾出现过东方风格、黑绘制风格和红绘制风格等。

【鲁多维奇宝座浮雕】宝座背面刻着阿芙罗蒂德从海水中诞生的情形,阿芙罗蒂德从海中升起,两个山林水泽女神扶着她,构图完全对称,人物动作平静而富有节奏。阿芙罗蒂德湿体透衣,山林水泽女神下垂的衣纹显示出身体的曲线,整个画面充满着和缓的音乐感。

【掷铁饼者】是希腊雕刻家米隆代表作。这个作品是古希腊雕塑艺术的里程碑,显示出希腊雕刻艺术的完全成熟。雕塑刻划的是一名强健的男子在掷铁饼过程中最具有表现力的瞬间,赞美了人体的美和运动所饱含的生命力,体现了古希腊的艺术家们不仅在艺术技巧上,同时也在艺术思想和表现力上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菲底亚斯】希腊古典时期最伟大的雕刻家,他设计了雅典卫城,创作了卫城中大量雕刻和装饰浮雕。他发展了米隆的成就,在写实方面达到了更高的境地。他追求的是一种理想的风格,其作品创造了典雅、静穆的形象,是古典雕刻的理想美典范。

【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为纪念打败托勒密舰队的一场古希腊海战而建造的。作者将底座做成战舰的船头,雕像面对大海,迎面吹来的海风使女神的衣服紧贴身体,向后扬起。女神张开的双翅像是在欢呼胜利,体现出胜利的喜悦和豪迈的心情。女神的衣纹刻的很深,造成较强的阴影,衣纹贴在身体上的螺旋形变化加强了人物的动感和生命力。

【米洛斯的阿弗洛狄忒】是一尊著名的古希腊大理石雕像,表现的是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阿佛洛狄忒,造型具有古典的理想美,它融合了希腊古典雕刻中优美和崇高两种风格,以其空间的体积感和女人体的柔美而具有永恒的魅力。是古代希腊美术进入高度成熟时期的经典之作。体现着古代希腊的人文主义精神。

【拉奥孔】表现了特洛伊祭司拉奥孔与他两个儿子被两条大蛇缠住,正在极力挣扎、痛苦不堪的情形。但这里表现的肉体的痛苦多于内心世界的激动,对外在气氛、戏剧效果的追求胜过对心灵活动的揭示,因而显得不够深沉、含蓄、朴实。

【庞贝壁画】18世纪,意大利的庞贝城被发掘出来,其中保留了大量的壁画。根据这些壁画,罗马壁画被划分为庞贝第一、二、三、四风格。第一风格为镶嵌风格,墙面无壁画装饰,用色彩造成彩色石板镶嵌的幻觉效果;第二风格为建筑风格,在墙面上用色彩描绘出各个建筑细部,并在空间部分画上非常写实的各种景物;第三风格为埃及风格,强调平面感,描绘精致,在墙面用色彩描绘静物和小幅神话场面,具有典雅的装饰美;第四风格为庞贝的巴洛克风格,在墙上描绘逼真的景物,繁琐富丽,色彩华丽,具有空间感和动感。

【科洛西姆斗兽场】代表了罗马建筑的顶峰。它是古罗马最大的椭圆形竞技场,设计者巧妙的安排了一系列的环形拱和放射状的拱,对观众的坐席和通道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它建有内外圈环形走廊,外圈供观众出入和休息用,内圈供前排的观众使用。楼梯安排在放射形墙垣之间,分别通向各观众席。

【纪功柱】是罗马帝国纪念性建筑的另一种形式,留存至今的图拉真纪念柱是其代表作。它是图拉真皇帝为纪念对达契亚人的胜利而建的,是一个用大理石砌成的大柱子,由底座、柱身、柱顶三部分组成,共38米。柱顶立有图拉真皇帝的铜像,柱身环绕着23圈浮雕带,以写实的手法叙述了图拉真征服达契亚人的战争经历。

【马尔可·奥里略骑马像】它创作于公元2世纪下半叶,是保存到今天唯一的古代骑马铜像,虽然把马尔克·奥利略当作一个军事首领来塑造,但他的动作、面部表情却含有哲理性,有些颓废、消极和静观的色彩。

【法尤姆肖像画】公元1至4世纪间在埃及出现的一种为死者描绘的胸像或肖像,据说出自希腊人之手。由于这类肖像在埃及法尤姆地区发现最多,故名法尤姆肖像。

第四章世界宗教美术

【镶嵌画】在拜占庭艺术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这种以小彩色玻璃和石子镶嵌而成的建筑装饰画,色彩鲜明璀璨。成为教堂内部装饰的主要形式。

【圣像画】是指基督教产生后,教会为了表达信仰或帮助信徒们祈祷默想而在礼拜堂等地描绘的有关基督教圣灵、圣父、圣子的画像。圣像画是西方最主要的绘画类型,也是最早集中表现的绘画题材。

【手抄本插图】加洛林王朝重视恢复古典文化,在宫廷罗致了文人学者整理古籍,著书立说,自然也促进了书籍插图艺术的发展。《圣马太》是《查理曼福音书》的插图,它在风格上力图恢复古代的写实手法,在构图、造型和人物的精神状态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充分显示出“宫廷派”绘画所具有的写实技巧。【加洛林文艺复兴】公元8世纪,法兰克国王查理曼建立起加洛林王朝,他的理想是恢复昔日罗马的繁盛,在文化上恢复罗马的传统,并借此恢复罗马帝国的封号。于是他召集了一批文人学者在首都阿琛收集整理古籍,让艺术家仿照古典样式进行创作,以宫廷为中心形成了复兴古典文化的潮流,历史上称之为“加洛林文艺复兴”。这次复兴的重大意义在于将北欧的日耳曼精神与地中海文明成功地融合在一起。

【彩色玻璃窗画】在罗马式时期已经开始使用,是由几百块小彩色玻璃组合而成,它们中间用铅线连接起来而形成教堂中所展示的彩色玻璃画。夏特尔大教堂的玻璃装饰画是哥特式的典型代表。

【桑奇大塔】是印度现存最古老的佛塔,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时代。塔身呈半球形覆钵状,周围有围栏和四座塔门。塔门上的佛传故事浮雕以象征手法暗示佛陀的存在。桑奇大塔东门上的圆雕《桑奇药叉女》,全身扭曲成S形曲线,初创了表现印度女性人体美的“三屈式”规范。

【犍陀罗雕刻】在加腻色加时代,犍陀罗艺术家打破了印度早期佛教雕刻仅以象征物暗示佛陀的惯例,仿照希腊、罗马神像的模式创造了希腊化风格的犍陀罗佛像,即希腊、罗马的写实人体加上印度佛陀的象征标志。代表作品有片岩雕刻《苦行的释迦》等。

【阿马拉瓦蒂派】南印度的阿马拉瓦蒂,也创造了南印度特征明显的阿马拉瓦蒂像。阿马拉瓦蒂的浮雕女性形象,曲线柔美,动态活泼,被誉为“印度雕刻的最娇艳最纤秀的花朵”。

【阿旃(zhān)陀石窟】是印度佛教建筑、雕刻、绘画的综合体,尤以壁画闻名于世。阿旃陀壁画采用印度传统绘画的“平面法”和“凹凸法”。不少佳作都属于印度传统美学“味论”推崇的“味画”。眷恋世俗的“艳情味”和皈依宗教的“悲悯味”两种矛盾的审美情感基调往往纠缠在一起,构成了阿旃陀壁画的特殊魅力。

【泰姬陵】是莫卧儿皇帝沙贾汗为他的皇后修建的陵墓,由波斯建筑师乌斯塔德·艾哈迈德设计,根据伊斯兰教的乐园意象设计成“天国的花园”。由殿堂、钟楼、尖塔、水池等构成,全部用纯白色大理石建筑,

用玻璃、玛瑙镶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泰姬陵是印度穆斯林艺术最完美的瑰宝,誉为“完美建筑”,又有“印度明珠”的美誉。

【波斯细密画】波斯中世纪艺术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在手抄经典或民间传说、科学等书籍中,和文字相配合的一种小型图画。始于《古兰经》边饰图案,14~16世纪为其全盛期。色彩美丽,富于装饰性。主要画家有比塞特等。

第五章欧洲文艺复兴美术

【乔托】是佛罗伦萨画派的创始人,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的伟大先驱者之一。乔托的艺术是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的分水岭,他不仅表现出卓越的绘画技巧,同时也奠定了文艺复兴艺术的现实主义基础。代表作品有《逃亡埃及》、《哀悼基督》等。

【马萨乔】继承和发展了乔托的艺术传统,以科学的探究精神,将解剖学、透视学的知识运用于绘画。马萨乔开始合乎规律的运用透视及其数学原则,但又不失美学感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现实主义的奠基者,对欧洲美术史上的现实主义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代表作品有《出乐园》、《纳税钱》等。

【多纳太罗】是15世纪意大利最杰出的雕塑家,他的雕塑创作彻底摆脱了哥特式风格的痕迹,复兴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样式。他的代表作品有《加塔梅拉塔骑马像》,是当时首次出现的完全世俗性质的形象。【波提切利】是欧洲文艺复兴早期佛罗伦萨画派的最后一位画家。注重用线造型,强调优美典雅的节奏和富丽鲜艳的色彩。他的画多取材于文学作品中的古代神话传说,不再限于宗教题材,这就更能自由的抒发个性和世俗的感情,洋溢着人文主义的乐观精神。作品有《维纳斯的诞生》、《春》。

【佛罗伦萨画派】是15世纪意大利绘画雕刻的艺术中心,乔托是佛罗伦萨画派的创始人。佛罗伦萨画派主要是以人文主义精神来画宗教题材,但不同的画家也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它的发展决定了这个时期意大利艺术发展的主流,同时也影响了这一时期的其他画派。代表画家有乔托、马萨乔、波提切利等。

【威尼斯画派】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以威尼斯为中心形成的著名画派。追求色彩的热烈明朗与辉煌灿烂,美术题材从宗教转向了世俗,带有一种享乐主义的情调。代表画家有贝利尼、乔尔乔涅、提香等。

【翁布里亚画派】翁布里亚画派虽然受到佛罗伦萨画派的影响,但保留了自己的风格,不像佛罗伦萨画派那样注重理性,翁布里亚画派的画风柔和平静,具有装饰性。代表画家有弗朗切斯卡、佩鲁吉诺。【春】构图不拘常规,人物被安排在一片森林之中,中间是维纳斯,右边是撒花的花神,左边是三美神,三美神的动态和衣褶线条充分体现出波提切利所擅长的线条的节奏感。整幅作品充满柔情的诗意,尽情表达了画家对美好事物的爱恋,洋溢着人文主义的乐观精神。

【蒙娜丽莎】代表了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一位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构图呈金字塔形,使人物显得更加端庄、稳重。这幅肖像画的意义在于通过一个普通市民女性的形象表达了人对自身的肯定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大卫像】米开朗基罗为故乡佛罗伦萨创作的雕像,他表现的是建功立业以前的大卫,一个充满愤怒和力量的年轻人。这种力量也是人文主义者向往的自由的人所具有的巨大潜力。也正因为这点,这件作品成为文艺复兴时代英雄的象征。

【雅典学院】是拉斐尔最辉煌的作品,他把古代思想家和科学家的聚会安排在一个有拱门的大厅内,两边有阿波罗和雅典娜的雕像。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来看,这幅作品都标志着人文主义思想在文艺复兴时代美术中的最终胜利,也标志着人文主义思想与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密切联系。

【沉睡的维纳斯】是乔尔乔涅最成功的油画作品。作品中的维纳斯展示出造化之美,没有任何宗教女神的特征,表现了人具有生命力的肉体和纯洁心灵之间的美的统一。这副画在形体、色彩、柔和的线条和景色的层次上都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这种充满人文精神的美的创造,是符合文艺复兴时期理想“美”的典范的。

【样式主义美术】是16世纪初出现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一种艺术风格,后发展到欧洲其他地区。是文艺复兴艺术衰落后出现的一种保守倾向,是对米开朗基罗等大师的模仿,但只追求形式而丧失了其精神。以追求风格自居,如夸张变形的手法,强调细节的修饰,突出个性的表现等等,遂被后人视为样式主义流派。代表画家有蓬托尔莫、罗索等。

【根特祭坛画】尼德兰早期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由扬·凡·埃克和胡伯特·凡·埃克共同制作完成,是一种多翼式“开闭形”祭坛组画,主体部分《羔羊的礼赞》,人物端庄自然,栩栩如生,花鸟景物绚丽多彩,充满生机。画家热烈地赞颂了人类与大自然,对现实世界采取了肯定的积极态度。《根特祭坛画》可以称为世界上第一件真正的油画作品,色彩鲜明,辉煌艳丽,经过数百年之后,画面仍然如初,这在当时的确是一种绘画技法上的突进。

【扬·凡·艾克】尼德兰文艺复兴美术的奠基者,大部分作品是宗教画,他却突破了宗教画的传统技法,非常重视对人物性格和心理的刻画,非常注意写实,细心研究了光和色的表现,还对油画方法做了重要改进,在他的笔下展示了展示了现实世界丰富多彩的景象和现世人生的生活,冲破了中世纪的禁欲主义,体现了人文主义观念。

【博斯】15世纪末尼德兰画家,他的画作中经常出现一些幻想的漫画式形象,这些形象以现实生活为依据,同时写实性手法与浪漫主义手法紧密结合,对天主教主教、封建主等人物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作品有《愚人船》、《干草车》等。

【丢勒】是德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以深刻而严肃著称,充满人文主义精神,即使在宗教画中也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塑造了真实生动的人物形象,作品有《四使徒》等。

【多瑙河画派】16世纪,德国风景画成为独立的绘画科目,多瑙河画派为此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个画派并不是学院意义上的画派,确切地应称之为“多瑙”风格,标志着风景画的一种风格。代表画家有阿尔特多费尔、胡贝尔等。

【枫丹白露画派】是16世纪活跃在法国宫廷的美术流派。1530年前后,意大利的两位大师罗索和普里马蒂乔接受了法国枫丹白露王宫的内部装饰工作,为王宫创作壁画和雕刻。此间,一大批法国画家与这些意大利艺术家经常来往,形成了枫丹白露画派,其风格体现了样式主义的倾向,并创造出一种将壁画和灰泥边饰结合在一起的新形式。

【格列柯】16世纪西班牙画家,作品中的形象常常是变形的,经常反映出苦闷、怀疑、沉思、骚动不安的情调。他不满意西班牙的上层社会,但又无法从贵族圈子里走出来和下层人民接触,是一位独具一格地反映西班牙危机时代的伟大艺术家。作品有《拉奥孔》等。

第六章欧洲十七、十八世纪美术

【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6世纪后半期的意大利,盛期于17世纪,18世纪逐渐衰落。巴洛克艺术有如下特点:它有豪华的特色;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有激情性;有运动感;表现语言具有综合性;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贝尼尼】是意大利巴洛克风格中最著名的雕刻家、建筑家、画家。他的艺术不仅继承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精神与传统,也继承了希腊艺术的传统,是继米开朗基罗之后,罗丹之前最有才能的雕刻家之一。他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由于身居高位,在艺术创作上日益脱离生活。作品有《阿波罗和达芙妮》等。【鲁本斯】佛兰德斯画家,作品笔法洒脱自如,整体感强。将文艺复兴美术的高超技巧及人文主义思想和佛兰德斯古老的民族美术传统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热情洋溢地赞美人生欢乐的气势宏伟、色彩丰富并具有强烈运动感的独特风格,成为巴洛克美术的代表人物。作品有《抢劫留西帕斯的女儿》、《三美神》等。【卡拉瓦乔主义】就是以卡拉瓦乔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作品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宗教题材世俗化,大胆的怀疑批判社会,具有进步意义,不仅对当时意大利国内有影响,同时也影响了欧洲各国的现实主义画

家。卡拉瓦乔主义的主要特点概括来说有以下几点: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二、具有鲜明的人民性;

三、出现了一些对社会批判的因素;四、在艺术技巧上的革新。

【委拉斯贵支】西班牙17世纪最著名的绘画大师。是一位坚持真实的画家,是一位有着非常鲜明的民族特色的画家,也是17世纪为数不多的有批判色彩的画家之一,他塑造的人物不但真实生动,同时也注重揭示他们的内心世界。代表作品有《教皇英诺森十世像》等。

【戈雅】西班牙18世纪最著名的绘画大师。浪漫主义的伟大先驱,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现代性和实际的历史感。对19世纪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美术产生了重要影响。作品有《穿衣玛哈像》、《1808年5月3日夜枪杀起义者》等。

【纺织女】是西班牙画家委拉斯贵支的作品。描绘了西班牙皇家壁毯工场的女工劳动场景。在欧洲绘画史上,这是第一幅直接描绘劳动生活的油画。这些劳动女性形象的出现,说明了这位西班牙画家新的审美意识的觉醒。他用沉稳的笔触,着力表现她们健康、丰满、美丽的背部,塑造了充满生命力的真实的女性形象,整个画面洋溢着一种朴素自然的气氛。

【1808年5月3日夜枪杀起义者】是西班牙画家戈雅的作品。这幅画反映了1808年人民反抗拿破仑侵略的历史事件。在这幅画中,戈雅并没有把起义者看做是失败者,而是把他们描绘成为英勇顽强、临危不惧的英雄,这与那些内心怯弱的刽子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色彩对比强烈,光源从下面照射上去,更渲染了动荡不安的气氛。

【波伦亚学院】是欧洲最早的美术学院,由著名画家卡拉奇兄弟创立。学院产生的原因是为了继承先辈大师的艺术传统,总结先人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培养新的艺术人才,企图把年轻的艺术家引向所谓的正路,使他们不受样式主义美术和卡拉瓦乔主义美术的干扰。学院派的主张是力求订出一些法则,使人遵循。由于过分强调法则,所以学院派的画家比较保守,缺乏创新精神。他们作品的题材大都是描绘宗教和神话。在技法上比较偏重于素描而轻视色彩,为古典主义美术的发展奠定了基调。

【凡尔赛宫】位于法国巴黎,为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立面为标准的古典主义三段式处理,即将立面划分为纵、横三段,建筑左右对称,造型轮廓整齐、庄重雄伟,被称为是理性美的代表。其内部装潢则以巴洛克风格为主,少数厅堂为洛可可风格。

【古典主义】十七世纪流行于法国的艺术思潮,是为国王及其精英服务的艺术。主张模仿古希腊、罗马的艺术形式,尊重传统,崇尚理性,要求均衡、简洁,表现出严正、高贵、酷爱秩序的特点。后为浪漫主义所代替。

【普桑】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美术的领导者。作品大多取材神话、历史和宗教故事。画幅通常不大,但是精雕细琢,力求严格的素描和构图的完美,人物造型庄重典雅,富于雕塑感;作品构思严肃而富于哲理性,具有稳定静穆和崇高的艺术特色。作品有《诗人的灵感》、《四季》等。

【阿尔卡迪亚的牧人】17世纪法国画家普桑的作品,以一块石碑作为画面的中心,上面的铭文指出这便是传说中的乐土。竭力辩认字迹的几位牧人或立或跪,环状的构图把人体与幽雅的风景组成诗一般和谐的世界。是法国古典主义绘画典范。

【洛可可艺术】18世纪前半期在法国居统治地位的艺术样式,又称“蓬巴杜风格”。它以上流社会男女的享乐生活为对象,描绘全裸或半裸的妇女和精美华丽的装饰。它一方面浮华做作,缺乏对神圣力量的感受;另一方面却以法国式的轻快优雅使绘画完全摆脱了宗教题材。画面愉悦亲切、舒适豪华,在反映现实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代表画家有华托、布歇、弗拉戈纳尔。

【荷兰画派】17世纪前荷兰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产生了荷兰画派,它继承了15世纪、16世纪尼德兰民族艺术传统,以写实、纯朴为其特点,很少受到当时流行于欧洲的巴洛克风格的影响。把现实生活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新兴的资产阶级和中下层平民开始成为绘画中的重要角色,增加了绘画艺术反映现实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代表画家有哈尔斯、伦勃朗等。

【荷兰小画派】17世纪是荷兰绘画的黄金时代,除了哈尔斯与伦勃朗这样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大师之外,还涌现出了一批出色的画家,被称为“荷兰小画派”。他们之所以被称为“荷兰小画派”,是因为一是作品的画幅较小,适宜悬挂装饰;二是不表现重大的社会题材,特别注重对生活细节的描绘,迎合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代表画家有维米尔、霍赫等。

【团体肖像画】17世纪前半期,荷兰盛行团体肖像画。但是团体肖像画的订件者往往要求画家对每个人都给以平等的表现机会,这使画家不能安排中心人物和一定情节来统一画面和构图,由此不得不造成某种缺憾。著名的团体肖像画作品有哈尔斯的《圣乔治射击手连军官的宴会》、伦勃朗的《夜巡》等。

【伦勃朗】17世纪荷兰最杰出的画家,在肖像画、风俗画、历史画与风景画等方面都有惊人的成就。一生经历坎坷却勇敢坚定地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他独到地运用明暗来灵活地处理复杂画面中的明暗光线,使主体更加突出。肖像画生动传神、独具风采。代表作品有《杜普教授的解剖学课》、《夜巡》等。【荷加斯】18世纪英国画家,艺术理论家。被称为“英国绘画之父”,是英国第一位在欧洲嬴得声誉的、富于民族特色的美术家,荷加斯同时也很关心理论问题,他撰写的《美的分析》就是一本至今仍有影响的美学著作。作品有《妓女生涯》、《文明婚礼》等。

【夜巡】1642年,伦勃朗创作了阿姆斯特丹射击手连队的群像,即举世闻名的《夜巡》。画家描绘了射击手连队在夜间紧急集合出发的情景,十分出色地处理了明暗关系。是一幅主题性绘画作品,一幅情节性群像,突出表现了射击连队英勇斗争、决心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但由于没有把每个订件者排列在画面同等重要的位置而遭到诋毁。

第七章欧美十九世纪美术

【新古典主义美术】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上半期兴起于法国而风靡西欧的艺术思潮。新古典主义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在艺术形式上,强调理性而非感性的表现;在构图上强调完整性;在造型上重视素描和轮廓,注重雕塑般的人物形象,而对色彩不够重视。法国新古典主义美术的杰出代表有大卫和安格尔。【马拉之死】是法国画家大卫的一幅名画,它因马拉的特殊身份和简洁有力的形式而为人们所熟知。作品以严谨的写实手法表现了马拉遇刺的情景,作者对遇刺战友的崇敬通过刚劲的画笔溢于画外。

【拉斐尔前派】19世纪40年代,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的一批青年学生为了反对当时学院派传统,反对浅薄的绘画,使绘画具有拉斐尔以前那样的纯朴风格和道德内容,能发挥改良社会的功能,为此他们成立了拉斐尔前派兄弟会。亨特是拉斐尔前派的领袖,他的《觉醒的良心》显示了拉斐尔前派的特点。代表画家还有罗塞蒂、米莱斯等。

【拿撒勒派】19世纪初德国青年画家组织。维也纳美术学院的一些学生不甘受困于当时德国学院派艺术,主张向古代大师学习。以恢复纯粹的基督教精神为己任,提出回到中世纪和天主教教义中去的口号,画派成员身着德国古代服装,蓄基督式长发,言行颇似传说中活动在巴勒斯坦拿撒勒地区的耶稣,因此被称为拿撒勒派。

【马赛曲浮雕】吕德为法国巴黎凯旋门所作的巨形浮雕。表现志愿军出发的场面,代表马赛曲的形象在振臂高呼,每个人都迸发出势不可挡的钢铁力量,激昂的斗志和强烈的动感使观众的英雄主义油然而生。是一座歌颂法国大革命的史诗性作品。

【自由引导人民】是一幅由法国画家德拉克罗瓦为纪念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而创作的油画作品。场面宏伟,构图组织井然有序。作品中的上界女神半裸的出现在街垒上,手持上了刺刀的步枪,率领起义者冲锋陷阵。是画家的代表作。

【巴比松画派】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的重要画派,19世纪30至70年代,以卢梭为首的一批画家聚集在巴黎近郊枫丹白露森林的小镇巴比松,专门从事风景画的创作,被称为巴比松画派。他们注重户外写生,力求真实的描绘自然景物,他们对空气感和光的探索,对同一景致在不同时刻的气氛变化所作的研究,为

印象派的出现开辟了道路。

【柯罗】法国巴比松画派的代表画家。他的风景画不事夸张,不施艳丽色彩,描写的大部分是色调柔和的清晨或傍晚,有时画面还笼罩在轻烟薄雾之中,其寂谧、优美之感有如梦境。他热爱自然,忠实于自己的眼睛,自然而然的形成了抒情诗一样的艺术。作品有《孟特芳丹的回忆》等。

【哈得逊河画派】19世纪,风景画开始在美国流行,一批经常以哈得逊河沿岸风光为题材的风景画家被称为“哈得逊河画派”,这标志着美国美术开始摆脱欧洲的影响,逐步显露出自己的品格,因此哈得逊河画派也被称为美国风景画派。代表画家有科尔、杜兰德等。

【泰纳】法国19世纪杰出的文学批评家、历史学家、艺术史家、文艺理论家、美学家。构建起以“三因素”说和“特征说”为核心的文化历史学的美学思想体系。所谓“三因素”,指的是“种族、环境和时代”。【康斯特布尔】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风景画家。强调直接向大自然学习,追求人的精神与自然的一致。作品真实生动地表现瞬息万变的大自然景色,并在此过程中发展了油画技法,是英国画家中最早完整地领会油画造型语言的大师之一。作品有《干草车》、《跃马》等。

【列维坦】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风景题材的绘画发展迅速,并出现了所谓“情绪风景”的作品。“情绪风景”的任务是使大自然人格化,通过自然状态表达人类的感情世界,列维坦就是确立“情绪风景”画的画家。作品有《伏尔加河上的傍晚》、《白桦丛》等。

【画室】法国画家库尔贝的作品,是库尔贝生活环境的集中反映,画中有画家,各种模特儿,工人和妇女,还有孩子。这些毫不相干的人物被安排在一个画面中,没有任何做作之处地概括出该画副标题所示:我的十年生活。

【拾穗者】是法国画家米勒创作的著名油画,画面描绘了农村秋季收获后,人们从地里拣拾剩余麦穗的情景,是现实主义艺术风格的典型代表作。

【思想者】法国雕塑家罗丹的作品,这座人体坐像本是巨型雕塑《地狱之门》中的一部分。塑造了一个强有力的男子,他俯身低头,手撑着下巴,仿佛为眼前惨景所震动,正陷于痛苦的沉思,《思想者》之名正是由此而来。这种苦闷的内心情感,通过作者对面部表情和四肢肌肉起伏的艺术处理,生动地表现出来。【巴尔扎克像】法国雕塑家罗丹的作品,表现了巴尔扎克在灵魂的召唤下,夜间披衣起床的情景。人物的全身都被裹在宽大的睡袍之中,以突出哪头发散乱、硕大智慧的头颅。手法的奔放可比中国画酣畅的泼墨。

【库尔贝】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的代表画家。是位画路极宽,手法多样的大师,作品中源于生活的真实美摧毁了新古典主义的理想美,也摧毁了浪漫主义的夸张美,代表了个体主义的时代精神。达到了画品渊懿、精卓宏丽的崇高境界。

【罗丹】19世纪法国振兴和发展雕塑艺术的一代宗师,他反对陈腐的法则,追求自由的表现,强调生动的感受,致力流动的效果,使雕塑具有了明显的块面起伏与光影变化。代表作品有《思想者》、《加莱义民》等。

【门采尔】是德国19世纪的现实主义绘画大师,也是欧洲最著名的历史画家、风俗画家之一,更是杰出的素描大师。作品广泛而深刻的表现了德国的社会生活风俗,其取材之广,数量之多,没有一个艺术家可以与之相比。尤其是对德国工业生产和工人生活的描绘,为同时代欧洲画坛所罕见。

【巡回展览画派】是19世纪下半叶最主要的进步艺术团体,正式名称为“巡回艺术展览协会”,简称巡回画派。他们遵循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美学主张,在俄国各地举办了近50次巡回展览。画家们站在民主主义的立场上,反映人民生活,历史事件和俄罗斯美丽的大自然。列宾、苏里科夫、谢罗夫等画家都是巡回画派的中坚力量。

【列宾】俄罗斯画家,巡回画派重要代表人物。擅长历史画、风俗画和肖像画,作品表现了人民的贫穷苦难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代表作品有《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意外归来》等。

【苏里柯夫】俄罗斯画家,巡回画派重要代表人物。成名作大部分取材于历史事件,表现人民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他在历史画创作中体现了巡回画派的最高原则。作品有《近卫军临刑前的早晨》等。

【新印象主义】19世纪80年代后期,一群受到印象主义影响的画家发起了一场技法革命。他们不用轮廓线条划分形象,而是用点状的小笔触,通过合乎科学的光色规律进行并置,让无数小色点在观者视觉中混合,从而构成色点组成的形象。这种画法被称为新印象主义,又称分色主义。新印象主义的倡导者是修拉。

【莫奈】法国印象主义画派的创始人之一,善于观察自然景象的变化,捕捉阳光、空气氛围下色调的美。作品忽视物象轮廓的写实,主要用光线和色彩来表现瞬间的印象,追求绘画色彩关系的美。作品有《印象日出》、《睡莲》等。

【凡高】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他的油画作品提高了色彩的强度、亮度和张力,把色彩和线的表现力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挪威画家蒙克和德国表现主义画家受凡高影响最深。作品有《向日葵》、《星夜》等。【高更】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主张舍弃细节和特征的描绘,把感受加以压缩,强烈而集中地表现印象、观念和经验三者的综合,从而使艺术具有力感和率直性,并具有普遍的象征意义。被人们称作是法国绘画中象征主义的首领。作品有《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等。

【象征主义美术】象征主义绘画活跃于1885年至1900年之间的法国,象征主义的哲学基础是神秘主义,信仰哪种理想的彼岸世界。所以象征主义作品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在含义上朦胧晦涩。代表画家有夏凡纳、莫罗和雷东等。

【莫罗】法国是一位融学院写实技巧和象征手法为一体的画家,善于油画和水彩。作品的主要题材是女性人体,大多是希腊、东方神话和圣经故事中的人物。注重笔触和厚涂色彩的美,注重形式感。作品有《在希律王面前跳舞的沙乐美》等。

【蒙克】是挪威画家,现代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绘画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悲伤压抑的情调。他对心理苦闷的强烈的、呼唤式的处理手法对20世纪初德国表现主义的成长起了主要的影响,其主要作品有《呐喊》、《生命之舞》等。

【比亚兹莱】英国画家与平面设计师。作品简洁,一般只有黑白两色;同时又很繁复,精心的线条,细碎的花纹。全面推进了英国在“新艺术运动”中的平面设计领域全面发展。他总是画一些表情诡异的妖冶男女,充满了嘲讽、颓废,甚至色情、邪恶。书上用“恶之花”来形容他。

【新艺术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源于法国继而在整个欧美产生巨大影响的设计运动。新艺术运动在各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风格,名称也不相同。新艺术运动一方面力图打破承袭传统形式的所谓历史风格,探索新的艺术方向;另一方面崇尚蓄含于自然之中的生命活力,并力求体现在自己的设计中。是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之间的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

第八章欧美二十世纪美术

【桥社】1905年成立的德国表现主义美术社团。主要成员有黑克尔、米勒等。他们主张创作者与欣赏者处于平等地位。桥社的不少画家画风景和裸体,表现人和自然的原始性,歌颂性解放,反抗资产阶级虚伪的道德观。在形式上,他们追求平面感和注意线的表现力。

【青骑士社】1911年成立的德国表现主义美术社团。主要成员有康定斯基、马尔克等。青骑士社画家总的来说并不关注于对当代生活困境的表现,他们所关注的是表现自然现象背后的精神世界,以及艺术的形式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青骑士中止了活动。青骑士社对德国以至欧洲的现代绘画起到了推动作用。

【至上主义】1915年至1920年出现于画坛的至上主义是带有俄国玄学和宗教色彩的几何抽象主义。是一种摒弃描绘具体客观事物和反映视觉经验的艺术思潮。它的创始人马列维奇所使用的“新象征符号”是

一些方形、三角形和圆形,他还常使用单纯的黑或白的色彩,如《黑色方形》、《白之白》等。

【构成主义】是俄国艺术家对现代艺术的一大贡献。构成最初只用拼贴形式。俄国艺术家塔特林在莫斯科运用不同材料作为悬挂的浮雕构成物,形式是抽象的。后来,他又把这一观点应用到建筑和机械设计。对现代设计和建筑影响很大。

【巴黎画派】是指20世纪初在巴黎活动的,未参加现代主义流派的艺术家。他们并未结成社团,风格也不相同。他们基本上采用写实的手法,或多或少的受到野兽主义和未来主义思潮的影响。这群才智不凡的艺术家的作品,有很浓郁的感情表现。代表画家有莫迪里阿尼、夏加尔等人。

【风格派】1917年在荷兰出现的几何抽象主义画派,以《风格》杂志为中心。创始人为杜斯柏格和蒙德里安。风格派完全拒绝使用任何的具象元素,主张用纯粹几何形的抽象来表现纯粹的精神。认为抛开具体描绘,抛开细节,才能避免个别性和特殊性,获得人类共通的纯粹精神表现。

【包豪斯学院】20世纪初在德国创办的建筑及产品设计学校。它的创始人是著名建筑设计师格罗比乌斯。包豪斯建立了一整套设计教学方法和体系,给后来的工业设计科学体系的建立、发展奠定了基础,影响到整个艺术设计学科。包豪斯遵循的设计思想和实践观点真正实现了技术和艺术的统一,形成了理性主义的设计原则,开创了面向现代工业的设计。

【毕加索】西班牙画家。1908年与布拉克创立了“立体主义”画风,后来又出现过“新古典主义阶段”,并一度深受“超现实主义”思潮的影响。曾多次以自己的艺术作品声援世界人民正义的斗争。代表作品有《格尔尼卡》、《和平鸽》等。他那极端变形与夸张的艺术语言,毫不疲倦的探索精神,给西方20世纪现代艺术以很大的推动。

【达利】西班牙画家,是超现实主义运动的巨匠。惯用不合逻辑地并列事物的方法,即将自己内心世界的荒诞、怪异加入或替代外在的客观世界,常用分解、综合、重叠和交错的方式,来反映潜意识的过程。他的有些作品含有宗教的神秘感和色情因素。作品有《记忆的永恒》。

【杜尚】纽约达达主义团体的核心人物。早期迷恋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之后采用生活中常见的现成物品来加以组合,改变其位置和环境,使人产生出其不意的惊愕感。杜尚最典型的达达主义作品有《泉》、《新娘的衣服被单身汉们剥得精光》。

【康定斯基】俄罗斯画家和美术理论家。他强调绘画的自律性,强调色彩和形的独立表现价值,主张画家用心灵体验和创造,通过非具象的形式传达世界内在的声音。他的抽象艺术实践开辟了西方抽象主义的先河。

【蒙德里安】荷兰画家,风格派的创始者之一,以几何图形为绘画的基本元素,并在其间安排原色红、黄、蓝,作品表现出爵士音乐的节奏。对西方现代抽象艺术和建筑设计艺术影响很大。代表作有《百老汇爵士乐》。

【布朗库西】罗马尼亚雕刻家。他的作品着眼于造型的纯粹性,把单纯性与表现事物的本质联系起来加以认识,表现出作者对简洁的抽象美的探求。代表作有《沉睡的缪斯》等。

【亨利·摩尔】英国雕刻家。他用有机形体创造了抽象画的生命形态,作品多以人体为母体,或躺卧,或坐立,有放在室内的,而更多的置放在室外环境中。他在雕塑形体上采用绳索、洞孔来表现新的空间,并探索雕像与周围空间的关系问题,这些都对现代雕塑艺术给予了重大启示。作品有《国王和王后》等。【贾科梅蒂】瑞士超现实以及存在主义雕塑大师、画家。他的雕塑表现人的孤独无援和“空无”的忧伤,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们心灵所遭受的创伤以及他们追求自由的强烈愿望。作品有《行走的人》等。【抽象表现主义】是一种艺术思潮,并无统一的风格特征,它继承了凡高到超现实主义追求艺术的抽象化、直接性、自动性和表现潜意识自我等方面的探索成果。强调作者行动的自由性和无目的性,把创作行为本身提高到重要位置。代表画家有波洛克、克兰等。

【行动绘画】抽象表现主义画家波洛克1947年开始使用“滴画法”,把巨大的画布平铺于地面,用钻有

小孔的盒、棒或画笔把颜料滴溅在画布上。其创作不作事先规划,作画没有固定位置,喜欢在画布四周随意走动,以反复的无意识的动作画成复杂难辨、线条错乱的网,人称“行动绘画”。

【活动雕塑】美国雕刻家考尔德是活动雕塑的创始人。他用金属片做材料,这些金属片敷着明亮的色彩,由轴和线联结,利用极为单纯的动力,空气的流动产生运动。造成动态雕塑“有组织的反复无常”,从而使那些在造型上偏于规则和机械的建筑环境变得活动而富有生气。代表雕刻家还有马丁、里基等。

【欧普艺术】欧普艺术是一种精心计算的视觉的艺术。是使用明亮的色彩,造成刺眼的颤动效果,使静止的图案让观看者在主观上产生了强烈的错觉,误认为它们是在动的,从而达到视觉上的亢奋。因此欧普艺术又被称为“光效应艺术”和“视幻艺术”,它是继波普艺术之后,在西欧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出现的一种新的风格流派。

【极少主义】出现并流行于20世纪50、60年代的一种现代艺术流派,主要表现在绘画领域。主张把绘画语言削减至仅仅是色与形的关系,用极少的色彩和极少的形象去简化画面,摒弃一切干扰主体的不必要的东西。

【照相写实主义】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艺术流派,也称“超级写实主义”。主要特征是利用摄影成果做客观、逼真的描绘。这个流派认为艺术家不应含主观感情,用大众共同的眼睛来观察和反映,以为如此作品便能为更多的观众所了解,传达的范围也更加普遍。

【波洛克】美国画家,是抽象表现主义运动中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其创作时摒弃画家常用的工具、材料,不做事先规划,作画没有固定位置,以反复的无意识的动作画成复杂难辨、线条错乱的网,人称“行动绘画”。此画法构图设计没有中心,结构无法辨识,具有鲜明的抽象表现主义特征。主要作品有《秋韵:第30号》、《大教堂》等。

【沃霍尔】美术最著名的波普艺术家。常用放大的海报或杂志广告,用丝网印的方式印刷在画布上。他的作品中包含同一形象的无数次重复,以使人们对经过他处理后的常见形象有新奇感。

【考尔德】美国雕刻家,活动雕塑的创始人。他用金属片做材料,这些金属片敷着明亮的色彩,由轴和线联结,利用极为单纯的动力,空气的流动产生运动,造成动态雕塑“有组织的反复无常”,从而使那些在造型上偏于规则和机械的建筑环境变得活动而富有生气。

【柯勒惠支】德国女画家。她利用油画、版画和雕塑等形式,表现德国社会的贫困、战争的创伤和工人的悲惨遭遇以及被压迫者的奋起反抗。《战争》、《死亡》组画都是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作品。

【古图索】意大利画家。早期作品有强烈的现实性,形式上很有现代感。后期作品把现实和幻想的场景交织在一起,是现实主义语言探索的新成果。作品有《讨论》、《街景》等。

【怀斯】美国新写实主义画家。以精致逼真的写实风格,表现了人与自然的交流与调和。朴实的题材,引发了人们对乡土与自然的怀念情思,创造出独特的怀乡写实风格。

【巴尔蒂斯】法国现实主义绘画大师。早期作品写实而富有魔幻色彩。后期作品更加关注人,关注人的内心世界,细致地揭示人物隐蔽复杂的心理状态。色彩也变的更加丰富、亮丽。作品有《房间》、《孩子们》等。

外建史名词解释高频词汇

历年外建史名词解释真题精华版 1.山岳台:又称观象台,古西亚时期崇拜山岳,崇拜天体,观测天象的高台建筑。特点是由高大的台基、台阶、坡道和庙宇组成。它是古西亚最有特色的建筑,可避水患,也反映了古西亚人对集中式高耸构图和纪念性的追求。 2.新巴比伦城:古西亚时期新巴比伦王国的都城,由旧巴比伦扩建而来。平面近似方形,横跨幼发拉底河。城外有护城河,城内有相互垂直的道路。南北向大道上依次串连着,伊什达门、空中花园、观象台、庙宇、郊外园林等。 3.窣堵坡:佛教的纪念性建筑,主要进行圣骸崇拜。由基座、栏杆、门架、实心半球体和顶部(嵌有宝顶)组成。成为后来塔的原型。 4.支提窟:佛教中特指供奉窣堵坡和佛像的佛殿(石窟佛殿),主要用于举行宗教仪式。 5.米利都城:古希腊希腊化时期一次性规划的希波丹姆式的城市。它采用了方格网城市规划理论,将几何形式和棋盘式道路网作为城市骨架。广场取代卫城成为城市中心,周边有神庙、商店。 6.视差矫正法:古希腊造型艺术上的一种处理手法。将科学技术和艺术美感结合在一起。具体手法有:内部倾斜和柱子侧脚、柱子卷杀、水平中线升起、高处放大和角处加粗。 7.凯旋门:古罗马纪念性建筑之一,为炫耀对外战役胜利而建。一般由矩形厚重的体量、女儿墙、券柱式门组成。其上刻有大量铭文,常位于城市中心或重要出入口。 8.纪功柱:罗马帝国时期,为宣扬皇帝战功而修建的石柱。高度一般为20-30米,多由大理石建成,里面是空心,可以登上柱顶。柱身上叙述功绩和胜利的浮雕,柱顶上是被纪念的人的雕像。 9.巴西里卡:古罗马用作法庭、议事和商业贸易的综合性厅堂建筑。特点是平面一般呈矩形,端部设半圆形龛,内部由柱子分为中厅和侧廊,主入口在长边上。其建筑体量大,结构简单,对后来基督教堂和伊斯兰礼拜寺影响较大。 10.卡瑞卡拉浴场:古罗马时期一座以浴场为中心的建筑综合体,也是古罗马最发达、功能空间最复杂的建筑类型。特点是平面近似方形,有纵横轴线,对称布局。由中部结构空间(冷热温水浴大厅)、大型开敞空间(运动场、花园)、外围辅助空间(图书馆、商店)三个部分组成。结构为全混凝土砖石拱券结构。其规模庞大、空间丰富、装饰华丽、序列严谨。 11.罗马万神庙:古罗马时期的圆形神庙。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的典范。由方形门廊和圆形神殿组成。集希腊式柱式与罗马式穹顶于一体。混凝土浇筑,砖和连续墙承重结构。内部光影变幻,外观雄伟壮观,是现代建筑结构出现之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建筑。穹顶直径43.43米。

中国教育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诸子百家: 指先秦至汉初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后用作当时各学派的总称,泛指学派众多,习惯上就是指“九流十家”,即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加上纵横家、杂家、农家,合称“九流”,再加上小说家则称为“十家”。 2.科举制度: 所谓科举制度,就是封建王朝的一种选士制度。因为它是采取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封建国家所需要的各级官吏的一种制度而得名。基本方法是,由国家设立科目,通过逐级统一考试,按成绩选录人才,分别授予官职。 3.博士祭酒: 博士――太学的教授称博士,其主要职责是“掌教弟子”,以教学为主。但“国有疑事”仍应“掌承问对”,即参加朝廷的政治、学术讨论。此外,还有“奉使”及巡视地方政教等工作。众博士通常推举一名德高望重、明达渊博者为首,西汉称为“博士仆射”,东汉称“博士祭酒” 4.“六学二馆”: ?中央官学有直系和旁系两大系统: 直系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等六学?旁系有:门下省的弘文馆和东宫的崇文馆等两馆 这二馆与国子监所辖的学校又称为“六学二馆” 5.学在官府: “学在官府”(“官师合一”)__学术和学校都掌握在官府中,典章制度、图书、文物等都收藏在宫庭里,担任教师官职的是一些世代相传的为奴隶主贵族服务的文化官吏。“古代惟官有学,而民无学,其原因,一则惟官有书,而民无书,一则惟有其器,而民无器也。”“学术既专为官有,故教育亦非官莫属。”(黄绍箕《中国教育史》) 6.连中三元: 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称“连中三元 7.“焚书坑儒”: 是秦代统制文化学术、镇压知识分子的事件。秦始皇三十四年,以淳于越为代表的儒生向秦始皇进谏,要求废除郡县制,恢复分封制。儒生攻击朝政,主张“师古”,正是从“六艺”中寻找论据,针对这类争议,李斯等人认为,

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外美史名词解释 1、意大利学院派: 1590年,意大利画家卡拉契兄弟创办了著名的波伦亚学院,旨在传承文艺复兴大师的传统,总结前人经验,培养年轻的美术家,并制定艺术法规,强调绘画标准, 避免样式主义和卡拉瓦乔的影响。由于这种办学原则明显缺乏创新精神,带有折衷主义的特点。故而题材较狭窄,多描绘宗教与神话,在技法上重素描轻色彩。可是对以后的古典主义美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折衷主义: 这是17世纪意大利学院派美术的基本特色。主张绘画应有的最高标准是:米开朗基罗的人体、拉斐尔的素描、格累乔的典雅与风韵、威尼斯画派的色彩等等。这种企图培养新的艺术人才的办学思路与模式明显是综合了各家之长的折衷主义。 3、卡拉瓦乔主义: 17世纪由于卡拉瓦乔在当时欧洲画坛的巨大影响,吸引了相当多的敬慕者与追随者,他们的作品深受其艺术感染,无论是题材范围、画面明暗对比、人物写实手法等,多倾向于卡拉瓦乔的现实主义风格,故被称为卡拉瓦乔主义。 4、意大利地方画派: 17世纪意大利的现实主义画坛除了最具影响的卡拉瓦乔之外,还有颇具实力的有现实主义倾向的地方画派和画家:如热那亚画派(代表人物是斯特劳斯)、曼图亚画派(以多菲奇为代表)、那不勒斯画派(萨·洛撒为代表),另外还有威尼斯画派、佛罗伦萨画派和罗马画派等。 5、巴洛克艺术: 17世纪流行的艺术风格之一。这种风格最早产生于意大利的罗马,曾弥漫于欧洲的天主教国家。“巴洛克”这个派生词的由来说法不一:一说来自葡萄牙语或西班牙语,意指不圆的珠子;一说来自意大利语,有任意奇特、怪诞或推论上错误的含义。这个带有贬意的称呼是18世纪的古典主义理论家对这种艺术倾向的蔑视。 6、荷兰小画派: 17世纪的荷兰除了哈尔斯与伦勃朗这样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大师以外,还涌现了一批出色的画家。他们被称为“荷兰小画派”的原因有二:第一是画幅较小,适宜于市民阶层装饰居室;第二是不表现重大的社会题材,特别注重对生活细节的描绘,迎合了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代表画家有:格拉尔德. 特鲍赫、皮特. 德. 霍赫、和加布里尔. 梅蒂绥等。 7、团体肖像画: 17世纪的荷兰美术除了单幅肖像画外还盛行团体肖像(群像)画,订件者往往要求画家对每个人都给以平等的表现机会,这就会使画家不能安排中心人物和一定的情节来统一画面与构图。但是,天才的肖像画家哈尔斯却突破了传统的呆板、平整的布局,尽量将人物安排的错落有致,营造出一种极其热烈的气氛。代表作品如《圣乔治射击手连军官的宴会》等。 8、西班牙“黄金时代”: 17世纪上半叶,西班牙美术人才辈出并出现了一个“黄金时期”(1560-1700)。他的繁荣主要得益于三个条件:一是西班牙文学的有力影响(文学家塞万提斯和戏剧家维加);二是地方画派中现实主义力量的存在和发展;三是意大利卡拉瓦乔艺术的影响。这个时期西班牙绘画的艺术特点是反映生活、表现时代和民族精神。代表画家有里韦拉、苏巴兰和委拉斯贵支。 9、“波德格涅斯”: 17世纪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城流行的一种画风(即西班牙的卡拉瓦乔主义)。波德格涅斯这一名词含有小酒店和小饭馆之意,由于古典主义的理论家们瞧不起描绘下层人民生活的风俗画,于是以嘲弄的口吻把这类作品通称为“波德格涅斯”的绘画。委拉斯贵支就曾受到过这种画风的影响。作品有《卖水的人》、《早餐》、《音乐师》等。 10、罗可可: 18世纪上半叶,法国出现的一种新的艺术样式。那种对岩洞、贝壳、钟乳石的模仿手法,被称为罗可可风格。它从巴洛克艺术的背景中演变出来,同时又反对巴洛克的豪华壮观,既繁华纤秀、浮华做作、矫揉妩媚,又愉悦亲切、轻快优雅,可

中外教育史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外教育史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__________________的需要和人类___________ 的需要。 2、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指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六方面知识和技能。 3、"立五经博士"的文教政策是__________________统治的时期确立的。 4、《___________ 》被认为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指导书,它的作者是南北朝时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四书》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由编定的。 6、朱熹将人性分成"___________ "与"___________ "两个方面,强调学校教育的目的是" ___________"。 7、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___________ 。 8、在中世纪的僧院学校和大主教学校里,___________是全部学科的"王冠"。 9、《大教学论》是___________的教育代表作。 10、基佐法案是法国___________ 时期著名的教育法案。 11、德国最早的一所实科中学是___________创办于___________ 年的"数学、力学、经济学实科中学"。 12、美国的教育在学制上是___________ 制。 13、日本从___________世纪初开始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14、洛克从培养___________ 出发,讨论了范围广泛的教育问题。 15、赫尔巴特的教育代表作是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孔子所认为的最高道德准则是什么?() A、孝 B、礼 C、忠 D、仁 2、汉代著名文献《对贤良策》的作者是谁? () A、王充 B、董仲舒 C、贾谊 D、郑玄 3、韩愈的教育思想区别于其他教育家的最显著特点是什么? () A、人才思想 B、教学思想 C、师道思想 D、"性三品"思想 4、第一部在全国实施的学制是哪一部?() A、癸卯学制 B、壬寅学制 C、壬子学制 D、癸丑学制 5、陶行知最早创办的学校是:() A、晓庄学校 B、育才学校 C、山海工学团 D、自然科学园 6、斯巴达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强调()。 A.智育B.美育C.劳动教育D.军事体育 7、埃拉斯谟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人文主义教育家。 A.英国B.法国C.尼德兰D.意大利 8、美国教育史上著名的《摩雷尔法》旨在资助各州大办()学院。 A.民族B.赠地C.商贸D.社区 9、洛克认为人的好坏乃是()的结果。 A.先天禀赋B.后天教育C.环境影响D.上帝决定 10、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形式阶段"的第3个阶段是()。

外建史复习——名词解释

朴素建筑观:原始社会反映了一种朴素的建筑理论,即注重建筑的功能,主要是防御侵害。祭祀建筑居中,居住建筑围绕其四周,有利于防御。原始社会末期,技术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从无意间到有意的装饰环境,主要采用卵石、贝壳、植物、花卉,反映主人的身份、地位、兴趣、爱好。原始建筑出现装饰受到功能、技术、形象三个因素影响。 古埃及 玛斯塔巴:古埃及早期的帝王台式陵墓。分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上为祭祀用砖砌厅堂,仿照上埃及住宅,像略有收分的长方形台子,在一端入口。地下为墓室。上下有台阶或斜坡甬道相连。后来的金字塔就是从此发展起来的。 古爱琴 美加伦室:最早见于古爱琴文化的王宫建筑中,很可能是进行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它的型制一般为一巨型房间,房间中心是一壁炉。围着壁炉,四根柱子支撑着屋面,墙壁饰有壁画。入口处为门廊,通常有两根柱子。这种建筑形式被认为是古希腊神庙建筑的起源。 古希腊 古典建筑:指古代希腊、罗马时期,创造了以石制梁柱为基本构建的建筑形式,在文艺复兴及古典主义时期进一步发展,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成为历史悠久的建筑体系。严格的讲,指的是希腊的古典时期和罗马的共和时期的建筑。 柱式:古希腊、罗马的石制建筑的各个结构部分之间,以及各个构建本身的处理逐渐形成固定的做法,这种固定做法称为柱式。古希腊三柱式: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和科林斯柱式。古罗马五柱式:塔司干柱式、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混合柱式。 古罗马 巴西利卡:一种综合用于法庭、交易所大厅的建筑,平面呈长方形,两端或一端有半圆形龛,中间被2~4排柱纵分为三或五部分,中间部分宽且高,有高侧窗采光。屋顶为木构架。对后来的基督教建筑和伊斯兰教建筑影响较大。 建筑十书:是对罗马建筑的总结,奠定了欧洲建筑体系,成为文艺复兴后建筑教学上的基本教材。 拜占庭 帆拱:沿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方形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在券的定点作水平切口,余下的四个角上球面三角形部分,称为帆拱。 哥特 哥特:适合基督教思想的建筑。哥特本是欧洲的游牧民族,后来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理论家认为12-15世纪欧洲的艺术文化是对古典艺术的破坏,就蔑称这个时期为哥特时期。 飞扶壁:哥特建筑所特有,是一种飞券,在每间十字拱四角的起角处抵住,从中厅两侧凌空越过侧廊上方,将墙体所受到的压力传递到离此一定距离的墩柱上,解决水平分力的作用。 文艺复兴 帕拉第奥母题:维琴察巴西利卡的底部处理在每间中央按适当比例发一个券,而把券脚落在两颗独立的小柱子上。小柱子距大柱子1m多,上面架着额枋。于是,每个开间里有3个小开间,两个方的夹着一个发券的,而已发券的为主,在小额枋之上,券的两侧各开一个圆洞。

《中外教育史》第一次作业

《中外教育史》练习题一答案 一、填空 1.1912年 2.黄炎培 3.学校式、社会式、家庭式 4.“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5.湖南自修大学 6.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 7.福州马尾船政局 8.《教育史ABC》、《新教育大纲》 9.为政治斗争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贯彻群众路线,坚持勤俭办学。 10.康有为 11.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12.《巨人传》 13.世俗性 14.《教育敕语》 15.《初等教育法》 16.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 17. 《教育学》 18. 朗格郎 19. 《民主主义与教育》 20. 教育部 21. 《教育漫话》 22. 杜威 23. 系统 24. 《教育赦语》 25. 地方分权制 26.恩物 27、有教无类 28、教学相长 29 、性三品 30、康有为 31、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二、名词解释 1.察举制 所谓“察举”又称荐举,就是“乡举里选”。当朝廷用人时,由地方官推荐,再由中央核准,然后由皇帝亲自策问,对优异者分别加以录用。 察举制是我国汉代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丞相、列侯、刺史、守、相等推举,经过考核,任以官职。它始于武帝时,为汉代重要出仕途径之一。察举制奠定了我国古代选士制度的基础。汉代察举科目繁多,大而言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经常举行的科目,称常科;另一类是不经常举行的科目,这种科目是皇帝根据需要临时指定的特别选举科目,称特科或特举。 2.书院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它以私人创办和组织为主,是相对于官学之外的民间性学术研究和教育机构。书院教育的存在,弥补了封建官学的不足,填补了许多学术文

化研究领域的空白。一般认为书院之名起于唐代,书院制度的形成则在宋代。 3.稷下学宫 “稷”是指当时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齐国在稷门之下所设的学校称稷下学宫,亦称稷下之学。稷下学宫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的办学形式,是战国时期学术上“百家争鸣”的场所,也是当时私学空前发展的一个标志。同时,它又意味着封建制官学的萌芽。稷下学宫的出现,与战国时期养士之风的盛行和学术上的“百家争鸣”是分不开的。从办学性质来看,稷下学宫是官私合营的,其在办学特点上也自然而然地继承了官学和私学的许多特长,兼具官、私学的优长于一身。 4.朱子读书法 朱熹一生酷爱读书,他对如何读书有着深切的体会,并对如何指导学生读书有丰富的经验。关于这方面,他在平时对学生所述的语录,比较宋儒其他教育家更为多而详尽,内容十分丰富。他的学生弟子汇集他的平日之训加以概括,归纳为“朱子读书法”六条:一曰循序渐进,二日熟读精思,三曰虚心静虑,四曰切己体察,五曰著紧用力,六曰居敬持志。 5.太学 太学是中国古代官立的高等学府。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一般认为太学始于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该年汉武帝设五经博士,置博士弟子50人,这是西汉太学建立之始。至东汉,太学迅速发展。魏晋至明清,太学绵延不衰。太学的建立,使地主阶级有了培养统治人才的正式官立大学,它标志着中国封建官立大学制度的确立。 6.《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是颜之推的著作,共20篇文章。在《颜氏家训》中,颜之推用大量的历史和现实的事例阐发深刻的道理,把封建士大夫的立身、治家、修学、处事等等问题都包括在其中,使它成为我国封建时代家训的集大成之作,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部完整而系统地论述家庭教育的教科书。在封建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 7.墨子 墨子,名翟,鲁国人,春秋战国时杰出的思想家、卓越的政治家、躬行实践的伟大教育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翟“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政治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推行教育,主张建设一个民众平等、互助的“兼爱”社会。教育目的是培养实现这一理想的人,这就是“兼士”或“贤士”。 8.存天理、灭人欲 朱熹认为教育的宗旨是“明人伦”,是“存天理,灭人欲”。朱熹的教育宗旨,是以“人性论”为基础的。他认为,人的天赋秉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天地之性”;二是“气质之性”。所谓“天地之性”,它是禀受“天理”而成的,是符合封建纲常的。所谓“气质之性”,是天理与人欲混杂的,即存在着违背天理、违背封建社会伦理道德的各种欲望。因此,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变化人的“气质之性”,保存其中的天理,灭尽其中的人欲。 9.颜之推 颜之推(公元530——595年),字介,梁朝金陵(祖籍琅邪,今山东临沂人)。被称为是6世纪后期“最博学而有思想”的学者,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杰出的教育家。他的主要著作是《颜氏家训》一书,共20篇文章。在《颜氏家训》中,颜之推用大量的历史和现实的事例阐发深刻的道理,把封建士大夫的立身、治家、修学、处事等等问题都包括在其中,使它成为我国封建时代家训的集大成之作,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部完整而系统地论述家庭教育的教科书。在封建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 10.六书 孔子继承了西周以来“六艺”兼备的教育传统,整理了“六书”作为实施“六艺”教育

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与简答

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与简 答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5、古代埃及美术特色: 1)埃及艺术是为法老和少数贵族服务的,歌颂王权,强调国家的政权和等级制度。 2)宗教对埃及艺术产生影响,艺术是为死者服务的,埃及艺术称为"来世的艺术"。 3)埃及艺术的形式,是壮丽、宏伟、明确、稳定,有严格的规范,又具有写实基础上的美化。 6、金字塔建筑艺术特色: 1)金字塔是古王国法老的陵墓。 2)金字塔具有庞大的体积和重量,给人以精神上的压力。 3)金字塔外观匀称、稳定。它象征了法老的威严和地位,说明了埃及人顽强的意志力。 7、古埃及雕刻程式有: 1)、姿势必须保持直立,双臂紧靠躯体,正面直对观众: 2)、根据人物地位的尊卑军定比例的大小: 3)、人物这种刻画头部,其部位非常简略; 4)、面部轮廓写实,又有理想化修饰,表情庄严,感情表现很少; 5)、雕像着色,眼睛描黑,有的眼睛用水晶、石英等材料镶嵌,以达到逼真的效果。 ⑹、固定的色彩程式,男子皮肤多为褐色,女子多为浅褐色和淡黄色,头发为蓝黑色,眼圈为黑色。 9、古希腊美术史通常分为荷马时期、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 1)荷马时期荷马时期最早的造型艺术作品是几何纹风格的陶瓶,造型俭朴,大小不一,用于敬神和陪葬。这一时期又被称为"几何风格时 2)古风时期瓶画:3种风格:东方风格、黑绘风格和红绘风格。"古风的微笑"古风时期的雕刻受埃及影响,人物处于正面直立的僵硬状态。无论男女像,在表情上都带有千篇一律的微笑,通称为"古风的微笑"。 建筑:希腊的建筑主要是神庙。古风时期,希腊神庙建筑形成了它的典型形式--围柱式,即建筑周围用柱廊环绕。这时两种基本的建筑柱式已经形成:多利亚式和伊奥尼亚式。古典时期雅典卫城建筑群。其主要建筑是献给雅典娜女神的巴底农神庙。古典盛期最伟大的雕刻家是狄亚斯,他设计了雅典卫城建筑,菲狄亚斯巴底农神庙。他写了《法则》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人体各部分的比例,提出头与人体之比为1:7。 10、万神殿的拱券建筑的杰出代表。纪念柱是罗马帝国纪念性建筑的另一种形式,图拉真纪念柱是其代表作。拱券建筑:把拱顶的重量集中到四角的墩子上,无需连续的承重墙,空间因此更为开敞。 11、绘画罗马时期的绘画主要包括镶嵌画和壁画。庞贝城有名的壁画《密祭》。 12、欧洲中世纪美术特点: 1)欧洲中世纪艺术称为基督教艺术。 2)基督教起源于中东,当它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在欧洲确立时,也带来东方的一些文化特征。 3)公元10世纪前后,才形成了相对统一的基督教艺术风格。 13、拜占庭建筑的特点

中外教育史选择题

1.墨子教育目的主培养( B ) A.君子B.贤士 C.大丈夫D.鸿儒 2.现存最早的私学蒙养教材是( B ) A.急就篇B.苍颉篇 C.爰历篇D.博学篇 3.“文翁兴学”是在何时?( A ) A.西汉B.东汉 C.西晋D.唐 4.秦代的文教政策是奉行( A ) A.法家的政策 B.儒家的政策 C.道家的政策 D.墨家的政策 5.“重振儒术”是哪朝的文教政策?( B ) A.汉代B.唐代 C.宋代D.明代 6.抗日根据地具体文教政策规定( B ) A.国民教育第一B.干部教育第一 C.儿童教育第一D.社会教育第一 7.《对于教育方针的意见》一文作者是( C ) A.黄炎培B.陶行知 C.蔡元培D.邰爽秋 8.民国初年临时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是( A ) A.蔡元培B.謇 C.黄炎培D.陶行知 9.洋务运动教育的代表人物是( D ) A.康有为B.梁启超 C.严复D.之洞 10.“监生历事”制是哪个朝代管理国子监的措施?( D )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11.民国初年临时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是( C ) A. 陶行知 B. 謇 C. 蔡元培 D. 黄炎培 18.《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提出者是( D ) A.夸美纽斯B.洛克 C.裴斯泰洛齐 D.斯宾塞 19.“自然主义教育”理论的倡导者是( B ) A.洛克B.卢梭 C.裴斯泰洛齐 D.斯宾塞 20.德国著名教育家洪堡德在1810年创办的一所大学是( B ) A.波恩大学B.柏林大学 C.汉堡大学D.哈勒大学 21.英国最早颁布的重要教育法《初等教育法》(也称“福斯特法案”)的时间是( C ) A.1850年B.1860年 C.1870年D.1880年 22.16世纪“耶稣会学校”的创始人是( B )

外建史名词解释(最新版,古代+外近现)

63 ----------------------名词解释------------------------------------ 古埃及建筑 1——牌楼门(sjtu-07) 古埃及庙宇中,轴线上高大、做戒备用的高墙,中部凹下处为出入口,上置厚重的石板眉梁。墙身两面向内倾斜,中间留空,内有楼梯可通至门楣,墙面刻有象形文字及图画。 牌楼门高大雄伟,表达了国王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气势。 2——玛斯塔巴 古埃及早期帝王陵墓。长方形台状,形式源于对当时贵族的长方形平台式砖石住宅的模仿3——太阳金字塔 古埃及法老的陵墓,形式来源于古埃及人对山体外观的理解——方锥形态,永恒的太阳神,太阳照射角锥形的光线 4——方尖碑 古埃及崇拜太阳的纪念碑。常成对地竖立在神庙的入口处。其断面呈正方形,上小下大,顶部为金字塔形,常镀合金。最高50余米,碑身刻有象形文字的阴刻图案。 古西亚建筑 5——山岳台 又称观象台,是古西亚人崇拜山岳,崇拜天体,观测星象的塔式建筑物。常建于一大平台,外形呈阶梯形,顶上有庙或祭坛。 实例:乌尔观象台 6——空中花园 新巴比伦城中,建筑在“梯形高台”之上的花园,被描述成“披着花木盛装的小山” 爱琴文明 7——爱琴文明建筑(sjtu-08) 即希腊上古时代,处于克里特岛和迈西尼城周围的爱琴海一带的建筑文化,创造了杰出的艺术成就。古爱琴建筑最早创造了“正室”的布局形式,成为后来希腊古典建筑平面布局的原型。 代表实例:克诺索斯米诺斯王宫,迈西尼城狮子门,阿托雷斯宝库 古希腊建筑 8——古典建筑(tj-97) 古希腊盛期的建筑和古罗马共和国时期、帝国时期的建筑同称为古典建筑 9——古典柱式(tj-94,98,sjtu-01) 包含古希腊三柱式(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和古罗马五柱式(塔斯干、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组合柱式)。古希腊古典时期发展成熟的特定做法的石质梁柱组合的艺术形式,到了古罗马时期得以继承和发展扩充至五柱式,是西方古典建筑的基本组成部分。10——雅典卫城(sjtu-05)

中国教育史名词解释

1.明人伦:是孟子提出的学校教育的目的,所谓“明人伦”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后世也称为“五伦”。 孟子所提出的以“明人伦”为中心的教育目的决定了教育内容是以孝悌为主体的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 2.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和教学。 孔子的“因材施教”主张改变以往教育“批量生产”的弊端,通过了解学生的特性,使用相对适当的教学方式令学生可以更容易接受学习。 3.有教无类:就是主张打破少数奴隶主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扩大受教育的对象,使那些愿意学习而在经济条件和时间上又允许的人都能入学,不论贫富、贵贱以及“国别”,都可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有教无类”打破文化垄断,让平民百姓可以接受学习,扩大了受教育的范围,使更多的人可以受益,符合教育事业发展趋势。 4.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前770 -前476 )战国(前475-前221 )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百家争鸣”的出现使得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达到空前活跃的状态,产生了大量有思想的理念,同时促进了教育理论的发展和教育经验的丰富。 5.学而优则仕:受过教育的人应该得到一定的官职。 鼓励更多的寒门子弟努力学习,通过学习获得一官半职。但同时也形成了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 6.积微见著:知识是不断积累的。才性虽低,锲而不舍,也可以成绩卓著。 纠正学子一跃而就的错误思想,培养学子正确的学习态度。 7.兼陈中衡:具体说就是“兼陈万物中悬衡焉”,“兼陈”就是把事物的各个方

面或各种情况都展示出来,摆列开来。“中衡”就是通过比较权衡而确定或选择适当的、中正的,有时也简称为“兼权”。 在学习过程中人们的思想方法容易片面,妨碍认识事物的全貌,这就要求在教育中要教导人们辩证的学习。 8.化性起伪:指用礼义法度等去引导人的自然本性,即改造人的本性,使之树立道德观念。 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意义,注重后天的教育,认为人的贵贱、智愚、贫富都决定于后天的教育和学习。 9.“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人的本性是很接近的,后来之所以有较大的差别,是教育和学习的结果。“性”指先天素质,“习”即习染。 强调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肯定了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10.性善论:是一种对人性的看法,认为人之本性趋向善,行善比作恶要容易。 教育以巩固善性和预防“恶”性的沾染为主。 11.性恶论:是对人性的一种看法。主张人之本性趋向恶,作恶比向善要容易。 “性恶论”否定了先天道德论,在一定意义上具有进步意义,在教育理论上也有更积极的意义。 12.道法自然:老子认为,"道"虽是生长万物的,却是无目的﹑无意识的,它"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即不把万物据为己有,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主宰和支配万物,而是听任万物自然而然发展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的“自然”是自然而然的自然,即“无状之状”的自然。 强调教育要不折不扣地遵循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施教。

外国美术史经典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拜占庭艺术:欧洲中世纪以东罗马帝国首都拜占庭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基督教艺术。将西方基督教文化与东方波斯艺术融为一体,在欧洲居统治地位达1000年之久。其建筑运用拱券、穹顶,以彩色琉璃砖做装饰,内部有金色的镶嵌画。其绘画主要是非写实性的抽象艺术式样,如抑制对空间各深度的表现、热衷于线条与色彩的运用等。 2、罗马式建筑:欧洲中世纪中期的基督教建筑样式。罗马式建筑朴素、坚实,广泛采用半圆形拱券,石墙厚重,窗户小且高,内部昏暗,有高大的塔楼。代表建筑有:意大利的比萨大教堂等。 3、哥特式、哥特式建筑:欧洲中世纪后期的基督教艺术,源于法国,遍及全欧洲,代表了中世纪艺术发展的高峰。其建筑具有轻盈、纤细的结构,广泛运用尖券、肋拱,以巨大的彩色玻璃花窗取代墙壁,使得内部空间宽敞、明亮。总体感觉高耸挺拔,充满强烈的向上动感。代表建筑:法国巴黎圣母院。 4、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原意是“在古典规范的影响下,艺术和文学的复兴”。在欧洲的历史上,实际是指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文化思想发展中的一个时期,其实质是以新兴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为出发点的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最先萌芽于南部的意大利,随后推及北部的尼德兰和中部的德国地区。

5、人文主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代表新兴资产阶级文化的主要思潮,是与基督教神权及其禁欲主义相对立的,基本内容是他的世俗性。人文主义的思想家和艺术家崇尚科学、颂扬人的力量,高扬人与自然的美。 6、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着名的科学家、工程师和画家,他将艺术与科学完美结合,发明了“渐隐法”(用模糊的轮廓与柔和的色彩使一个形状融入另一个形状之中),成功地表现出人物微妙的内心活动,作品含蓄,充满哲理思考。代表作有《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 7、米开朗基罗: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着名的雕刻家、画家和建筑师,他的作品充满英雄主义、被压抑的力量与悲壮的激情,充分发挥了人体的表现力。雕塑名作有《大卫》《摩西》,绘画有《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建筑有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 8、拉斐尔: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其作品优雅、秀美,笔下的人物具有温和、高贵的气质,尤其以描绘圣母的形象着称。他所确立的美的样式成为后来学院派的标准之一,代表作有《雅典学院》《西斯廷圣母》等。 9、威尼斯画派: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以威尼斯为中心形成的着名画派。十分强调色彩的运用,画面绚丽,宗教题材作品中的人物完全世俗化了,具有享乐主义的情调。代表画家有贝利尼、乔尔乔纳、提香、委罗内塞、丁托列托等人。

《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教学内容

《中外教育史》复习 资料

《中外教育史》函授复习资料 题型:选择、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材料分析。 一、中国教育史 1.西周教育中基本学科六艺的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 2.孔子总结的教学方法:①学、思、行结合。学是求知的唯一手段,在学习的基础上认真深入地进行思考,最后要学以致用,行是目的;②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③因材施教,前提是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然后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④好学与实事求是的态度,要有好学和乐学、不耻下问的态度,研究任何问题都要重视证据、尊重客观事实、避免主观成见。 3.鸿都门学创办于东汉,鸿都门学在性质上属于一种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学校专以尺牍、辞赋、字画作为教学和研究的内容,它打破了入学独尊的教育传统,这是教育的一大变革,它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学艺术专门学校。 4.开笼放鸟而捕之,解缰放马而逐之,曷若勿纵勿解之为最易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放鸟出笼再捉鸟,解开马的缰绳再去追捕,还不如不要放鸟、不要解开马缰,这样反而更容易。 5.我国古代胎教的内容有:①注意精神因素影响与陶冶。孕妇要“养心”,多看悦目的东西,多听悦耳的声音,多想美好的食物,多诵诗书,多陈说礼乐;②重视饮食影响与调摄,“割不正不食”,饥饱适中,多食清淡食品,戒酒,注意食物禁忌;③选择良好的外界环境,居处简静,优雅、安静的环境,避免不利因素、噪音干扰;④良好的起居与生活习惯,注意卫生保健,劳逸有节。

我国古代胎教的方法有:①监督法,主要用于宫廷,由太师、太宰等监督王后。 ②小劳法,孕妇参加一些轻微体力劳动或户外活动,活动筋骨,流通血脉;③瘦身法,孕妇控制饮食,使胎儿不过于肥胖。 6.《颜氏家训》中国社会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虽然之前有诸葛亮的《诫子书》、陶渊明的《与子俨等疏》和《赤子诗》、嵇康的《家诫》等家庭教育著作,但这些都比较零散,缺乏系统的理论。 7. 公元606年,隋炀帝“始建进士科”,标志着科举考试制度的形成。 8.中国学前社会教育机构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拥有一定的社会基础。①学前教育机构产生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学前教育制度。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出现了洋务官僚办的工业企业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城市手工业和农民家庭手工业的破坏,使不少妇女走进工厂,学前教育完全由家庭承担已不适应。这便从经济上提出了建立学前教育机构的要求。②学前教育机构产生的思想基础。中国进入近代以后,引起了思想文化领域的波动。地主阶级内部出现了部分开明的官僚知识分子,而后出现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和以康有为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他们提出建设学前教育的新主张,为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提供了思想基础。③学前教育机构产生的理论基础。鸦片战争后,进步的思想家、教育家关于改革教育的主张,为清末学前社会教育机构的产生作了理论准备。 9. 20世纪初,梁启超在《论幼学》一文中强调了儿童教育。

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1、古风的微笑: 古希腊古风时期(公元前7世纪-前6世纪)雕刻的主要特征之一,其目的是使雕像更为生动。 其表现是雕像面部嘴唇紧抿,微微上翘,千篇一律的微笑。代表作品有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库罗斯雕像》、雅典卫城博物馆收藏的《科瑞雕像》、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收藏的《克洛伊索斯》等 2、哥特式建筑: 诞生于1137年-1144年之间,兴盛于中世纪高峰与末期的一种建筑风格。它是由发展而来,为所继承。 其影响范围从法国,扩展到到整个西部和不列颠。 哥德式建筑最常见于欧洲的、与。 强调和谐、比例、几何秩序。利用尖肋拱顶、飞扶壁等方法,加以巨大明窗和花窗玻璃,营造出上升感和浓厚的宗教氛围。 代表建筑有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兰斯大教堂,英国的索尔兹伯里大教堂,德国的科隆大教堂等。 3、罗马式建筑 11、12世纪,欧洲基督教流行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教堂建筑采用圆拱代替木结构天顶,坚实而厚重,更接近于古罗马的建筑风格,因而被称为“罗马式”。罗马式风格在西欧同时出现,由各种各样的地域性风格组成。 多见于修道院和教堂,建筑规模宏大,因采用古罗马式的拱顶而得名。还有结实的质量、厚重的墙体、半圆形的、坚固的、拱形的、巨大的以及富于装饰的,给人以雄浑庄重的印象。 最具独创性、最多样化的罗马式建筑出现在法国,如图卢兹的圣赛尔南教堂、奥顿大教堂;意大利的罗马式建筑是比萨大教堂和佛罗伦萨洗礼堂。 对后来的哥特式建筑影响很大。 4、巴洛克艺术 17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巴洛克最初含有贬意,意为“不规则的、扭曲的、形状奇怪的”。这种风格于1600年左右起源于意大利的罗马,随后便散布到欧洲的大部分地区。它是宗教政治和思想发展的在艺术方面的综合反映。这种风格运用夸张的运动性和清晰可辨的细节来营造戏剧、紧张、繁琐、恢宏的效果。这表现在绘画、建筑雕刻等各个领域。代表人物及作品贝尼尼《圣彼得大教堂》、卡拉瓦乔《召唤圣马太》、鲁本斯《下十字架》、委拉斯凯兹《宫娥》、伦勃朗《夜巡》等 5、罗可可艺术

中外教育史试题

1996年 中国教育史 一、简释下列各词(每题4分) 1、有教无类 2、三纲领八条目 3、鸿都门学 4、四书五经 5、朱子读书法 6、“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7、同文馆 8、癸卯学制 9、杨贤江 10、陕北公学 二、回答下列各题(第一、四题必答;第二三题中选答一题;第五六题中选答一题;每人共答四题,每题15分) 1、试述孔子关于道德教育的原则方法及其意义。 2、简述隋唐科举考试制度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作用和对教育的影响。 3、简评宋代三次兴学及其意义。 4、简述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及其历史意义。 5、试述严复在教育的作用及学习西方方面的主张,你有何评价。 6、试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你有何评价。 外国教育史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 1“七艺” 2昆体良 3绅士教育 4自然适应性原则 5教育万能论 6“国防教育法” 8《巴甫雷什中学》 二:问答题(每题30分,共60分) 1试论近代教育心理学化思潮形成的过程,基本主张和历史意义。 2述评欧美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特点

1997年 中国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 1、孔子的“求放心” 2、荀子的“化性起伪” 3、教学相长 4、九品中正制 5、苏湖教学法 6、洪仁玕 7、京师大学堂 8、康有为的“废八股”“变科举”的主张 9、中华基督教教育会 10、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针 二、问答题(第一三题各15分,第二四题各20分,共70分) 1、谈秦皇汉武文教政策指导思想的演变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2、朱熹是怎样用理学观点阐述教育作用的 3、试述蔡元培关于教育方针的理论并加以评价 4、试述清末教育制度的变革及其在中国近代教育发展中的地位外国教育史 一:简答(每题5分,共40分) 1 “五项竞技” 2西塞罗 3修道院教育 4人文主义教育 5《葛笃德怎样教育子女》 6费里法令 7“九五”决定 8永恒主义 二:问答(每题20分,共60分) 1 试论斯宾塞的知识价值论。 2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述评。 3 应如何正确评述教育历史人物?(举例说明)

中外教育史名词解释

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汉代以后也把经孔子整理并作为教材的《诗》、《书》、《礼》、《易》、《乐》、《春秋》称为“六艺”。 学在官府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主要体现在:①礼不下庶人,学术和教育 它规定了孔子办私学的对象,是孔子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教无类”中的“类”是指“种 “有教无类”的本意是在教育对象上,无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华夏与华夷诸族都可以入学。孔子有教无类的提出是针对奴隶主阶级有教有类而言的,表现在:一方面华夷诸族为异类,华夏诸族中被统治的氏族皆同教育无缘;另一方面,居统治地位的氏族内部也有森严的等到级性。孔子冲破了这二个界线,不仅把教育及于蛮夷之邦,而且打破了“礼不下庶人” :孟子强调人性是人类所特有的本质特性,人性表现为“四心”,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下,是非之心。这四种善端视后天 “明人伦”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后世也称为“五伦”。 :设科,即根据考题的难易程度分为甲乙两科,以区别学生程度与授官职位的高低;射策即如今的抽签考试,内容侧重于对经 6年,宋明帝立总明观,置祭酒,设儒道文史四科是集藏书,研究,教学为一体的机构。 始于汉文帝,在汉武帝时期得以确立,是先经考察举荐、再经考试、据考试成绩优劣选任人管的制度,是对太学养士选材的补充。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施行的一种选士制度。具体的实施办法大致是:朝廷在州、郡设立大、小中正官,由他们 人法。这种制度施行之初,试图通过品评,客观、公正地考察人才,但是后来,中正官一职完全被世族把持,这种制度逐渐贵族化了,丧影响了教育的发展。九品中正制的实施,是选士制度发展史上一个不可或缺的过程,对选士制度的完善是有意义的。 制度,以《三经新义》为科考的标准教材;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恢复和发展州县地方学校;恢复和创设武学律学和医学。③崇宁 是北宋教育家胡瑷在苏州、湖州讲学时采用的一种教学及教学管理方法,其主要做法是:设立经义斋和治事斋,创行分斋教学 专业人才。学生可以主修一科,兼学一个或几个副科。胡瑗的苏湖教法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创立的分科教学和学科的必修、选修制度,在 是北宋王安石改革太学体制中创立的教学管理方法。即:太学生员按等差分隶于外舍、内舍、上舍。学员依学业程度,定期考试,格,其上等生可相当于科举及第,由太学推荐朝廷授以官职。三舍法强化了学校的职能,一定程度上也使太学学业与入仕做官直接挂钩, 将国子学分为六斋三个等级,东西相向,左“游艺”,右“依仁”为下等;左“据德”右“志道”,左“时习”右“日新”为 《小学》及做对子,中两斋学习《四书》和做诗律,上。学生按程度分别进入各个斋舍学习,依据升斋考试成绩和品德行为依次递升。 2年,并未曾犯过者,可参加每月一试的私试,实行积分法。每次考1分,中等者得半分,全年累计8分者可充高等生员。 1286年颁布劝农立社的诏令和《社规》,每50家成为一村社,年高通晓农事者为社长,以 1372年)为满足当时官吏不足的需要创10余年者,派到“六部诸司历练政事”,诸司教习政事,并考察其勤惰。历练3个月,进行考核,勤谨者送吏部备案待

中美史 名词解释

中美史名词解释 彩陶P7(中美史) 彩陶是一种制陶的装饰艺术手法,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在橙红色的胎地上呈现出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这样的陶器称为彩陶。 P7(讲义) 彩陶,是指橙红色陶坯上,以矿物质颜料描绘,用赭石,氧化锰作呈色元素入窑烧制。 三星堆P25(中国美术史)P43(中国美术史教程) 1986年夏季在四川广汉出土的商代祭祀遗址,里面出土了大量的大型青铜器,为古蜀国的遗物。里面有大型立人像,大型人面像及人头像和跪坐人像。《青铜立人像》高163.5厘米,下面76.8厘米高的方形台座,其头戴身台上,着有线刻花纹的长袍,赤足华冠,圈手,抱物举在胸前,面目端庄,神态肃穆,身份可能是古蜀某一代蜀王。《大型青通告铜人面像》通高60厘米,宽达134厘米,面部转折棱角突出,两眼凸出眼眶外约30厘米,两长耳上扬,嘴巴阔大,风格粗狂,带有神秘色彩。

战国帛画P29(中国美术史)P50(中国美术史教程) 帛画上端缝裹细竹篾,并系丝绳,其用途是葬仪中的旌幡(也称:铭旌)。长沙楚墓出土的战国帛画1949年长沙陈家大山楚墓《人物龙凤图》质地为平文绢,高31厘米,宽22.5厘米,画一细腰长裙,侧身向左作合掌祈祷状的贵族妇女,在腾龙舞凤的接引下,向天国飞升的景象。画法比较古朴,具有一定的装饰风格。1973年长沙子弹库楚墓《人物御龙图》细绢地,高37,5厘米,宽28厘米,画面正中画一危冠长袍,蓄有胡须,神情潇洒,侧身拥剑的贵族中年男子,头顶华盖,驾驭舟型巨龙向天国飞升的景象,龙尾企立一鹤,龙身下面画一鲤鱼,表示龙正在天河中进行,整体画面人物形象准确,神采生动,不仅追求形似,更注重内在精神气质,用笔劲挺优美流畅,随物象的形体,质地和运动而有粗细,刚柔的变化,已经注重线条的表现力,构图上也体现了一定的艺术造诣,设色用平涂法而略作渲染,造型和用笔技巧上已经脱离了稚拙期进入了新的阶段。为秦汉绘画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战国肖像画特点:人物皆作正侧面的立像,通过其衣冠服饰表现其身份;比例匀称,仪态肃穆,勾线流利挺拔,设色采用平涂与渲染兼用的方法,格调庄重典雅。 甲骨文P31(中国美术史)P51(中国美术史教程) 甲骨文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占卜时的“卜辞”。至今发现的甲骨文有15万片以上,出现的汉子约有4000多个,可辨识的有1700多个。甲骨文都是先用毛笔书写在进行锲刻,为了适应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