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广东省建筑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资料统一用表》讲义

《广东省建筑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资料统一用表》讲义

《广东省建筑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资料统一用表》讲义
《广东省建筑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资料统一用表》讲义

《广东省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资料统一用表》

主讲人:黄晓丽

一、《统一用表》的有关文件:粤建质函

“2011年6月1日起执行”。[2011]170号,

二、东莞地区目前的情况:

三、《统一用表》的意义:

四、《统一用表》分为四章。

第一章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一、PDCA循环原理

从实践论的角度看,管理就是确定任务目标,并按照PDCA循环原理来实现预期目标。由此可见PDCA是目标控制的基本方法。

1、计划P(plan)可以理解为计划阶

段,明确目标并制订实现目标的行

动方案。在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中,

策划是指确定安全目标和管理方

案,确定安全控制的组织制度、工

作程序、技术方法、资源配置,还

须对其实现预期目标的可行性、有

效性、经济合理性进行分析论证,

按照规定的程序与权限审批执行。

2、实施D(do)指全面地执行计划的行动方案,在执行过程中要记录执行的

情况,一步一步地实现预期的目标。3、检查C(check)指对计划实施过程进行各种检查,包括作业者的自检,互检和专职管理者专检。

4、处置A(action),也即是改进,对于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项,及时进行原

因分析,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纠正,保持其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分纠偏和预防两个步骤。

图略(《项目管理》P61)

第一节

企业安全管理策划

1、在建项目一览表

本表是以施工企业为统计单位,反映统计周期内承包的在建工程项目概况,也表明需要纳入安全控制的范围。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规定了项目经理的条件,以及“施工单位应当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法规选编P253)2、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文件

一览表

施工企业应建立、实施和保持安全管理

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按照P、D、C、A的循环模式运行。

3、企业安全目标

施工企业必须制定安全目标,安全目标应:

1)符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且形成文件;

2)分解到企业内部相关职能和层次上;3)包括安全指标、管理达标的要求;4)可测量的。

按“目标管理”方法在以项目经理为首的项目管理系统内进行分解,从而确定每个岗位的安全目标,实现全员安全控

制。

4、安全管理方案

包括下列内容:

1)企业安全目标及为实现安全管理目标而规定的企业相关职能和层次的职责和权限;

2)实现目标的控制措施和方法;

3)所需资源(人员、设备、设施、资金、技术等)配置;

5、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计划

1)项目安全目标及为实现安全目标而规定的相关部门或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2)危险源与不利环境因素识别、评价、

论证的结果和相应的控制方式;

3)适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其他要求的识别结果及清单;

4)实施阶段有关各项要求的具体控制活动和方法;

5)检查、审核、评估和改进活动的安排,以及相应的运行程序和准则;

6)实施、控制和改进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所需的资源和提供方式;

7)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文件清单,包括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计划及计划所引用的所在施工企业与项目经理部的通用或专用安全程序、规章制度、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专项安全措施、作业指导书等支持性文件;

8)提供证据所需的安全记录清单,包括直接采用或自行设计的记录表式。

6、在建项目危险源与不利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

(1)危险源的定义

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

《项目管理》P87

(2)两类危险源

第一类危险源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的载体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造成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

事故的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

(3)危险源辩识与风险评价的方法

1)危险源辩识的方法

专家调查法、安全检查表(SCL)法2)危险评价的方法

R=p·f S=L·E·C

R-风险大小S-风险大小

p-事故发生的概率L-事故发生的可

能性

f-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E-人员暴露于

危险环境的频

繁程度

C-事故后果的严

重程度

施工企业的危险源涉及到:

1)正常的周期性和临时性的、紧急情况下的活动;

2)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相关职能和层次的所有人员的活动;

3)施工生产所需的所有物料、设施、设备。

第二节

企业安全管理实施

包括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设置安全生产设施、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沟通和交流信息、通过安全控制使生产作业的安全状况处于受控状态。

1、安全生产责任制

2、安全教育:

企业应将安全教育和培训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应确定培训的需求,有计划地对全体员工(包括分包单位从业人员)进行层次性、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和培训,确保只有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并且合格的管理、从业人员才能上岗。

通过安全教育和培训,使处于相关职能与层次的人员具备如下意识:

1)遵循安全基本方针和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

2)本职工作中存在的和潜在的危险源和不利环境因素,以及改进个人行为

所带来的安全效益;

3)本岗位在安全管理体系中的作用和职责,包括紧急救援时的作用和职责;4)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可能产生的安全风险和不良后果。

三级安全教育:进公司、进车间和进班组的安全教育。

3、安全物质采购和进场验证自行采购或外部租赁的评价内容应至少包括:

---技术、生产管理和质量保证能力;---生产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法律法规要求提供的准用或经营证明的文件;

---市场信誉和履约能力。

分包方采购或自备

分包方采购或自备安全物资时,企业应在分包合同中明确规定并实施下述控制要求:

1)对采购资料或合同进行确认;

2)对进场的安全物资共同验证;

3)确认和验证结果形成记录;

4)应对进场安全物资的验证状态进行标识和记录,防止误用或错用。严禁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安全物资投入使用。

4、分包控制:

评价内容应至少包括:

1)合法的资质、法律法规要求提供的经营许可证明文件;

2)与本企业或其他企业合作的市场信誉和业绩;

3)技术、质量、生产和安全管理能力;4)承担所分包工程项目的特殊要求的能力。

主要考查方面:施工资质等级、营业执照、安全资质、生产业绩、生产能力、企业信誉、保修服务。

5、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第三节

企业安全检查和改进

安全检查:安全检查可分为日常性检查、专业性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前后的检查和不定期检查。

安全检查应:

1)规定检查的部门、人员及其职责和权限;

2)规定检查的对象、标准、方法和频次;3)按规定的检查要求实施,记录充分的检查数据和结果,并通过汇总分析,

寻找薄弱环节,确定需改进的问题及

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的要求;4)对用于检查的监测设备进行校正和维护,并保存校正和维护活动及其结

果的记录。

事故、不合格、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1)企业应确定处理、调查、跟踪事故和不合格的职责及权限,并对处理、调

查和跟踪活动进行记录。

2)对安全检查中发现不符合规定要求和存在隐患的设施、设备、过程、行

为,定人、定时间、定措施进行整改

处置,并跟踪复查。

3)企业应对严重的或经常发生的不合格,事故或险肇事故,上级或政府主

管部门提出的问题、隐患及整改要求,社会投诉的问题,进行调查和原因分

析,针对原因制定并实施相应的纠正

措施或预防措施,以防止其再次发生。4)所有拟定的措施应:1、在实施前通过安全风险和不利环境影响评价;2、规定实施职责和进度计划;3、跟踪确

认实施结果和有效性;4、对措施的制

定、实施和跟踪以及导致安全管理体

系文件的修改情况进行记录

第四节

企业安全生产评价

根据《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 77-2003

第二章

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管理

一、安全检查

参考JGJ59-9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讲解

重点讲解: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汇总表、

安全管理检查评分表、

文明施工检查评分表、

落地式外脚手架检查评分表、

基坑支护安全检查评分表、

模板工程安全检查评分表、

“三宝”、“四口”防护检查评分表、

物料提升机(龙门架、井字架)检查评分表、

二、监理单位安全监理用表

P224、1、

P226、1、

P228、1、

第四章安全监督

一、建设工程安全监督工作内容及要求P409

二、施工安全监督交底

《工作指引》P1

三、五个阶段安全评价程序

1、施工准备评价

2、达标评价

3、结构施工评价

司法考试图书资料-厚大法考理论法基础先修讲义-李宏勃

厚大《理论法》导学讲义:迈向案例型考试 2018赛季厚大法考理论法先修 作者:厚大理论法独家授课老师李宏勃 微博:@法之理—李宏勃 导论 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 1.两个不确定:考试方案的不确定、考试方式的不确定 2.两个确定:理论法地位的提升、案例考核的主导性 二、理论法学的概况 1.内容: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法理学、宪法学、法史学、法律职业道德 2.分值:司考约100分左右,法考比重会增加。 三、理论法学的方法 1.理解型:法理学、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2.记忆型:宪法学、法史学、法律职业道德 四、复习思路的转型 1.迈向案例时代 2.注重法律实践 第一讲《法理学》的体系和重点 一、法理学的知识体系 (一)法的本体论:法律是什么

(二)法的运行论:法律如何制定和实施 (三)法的演进论:法律经历了怎样的历史演变 (四)法的社会论:法律与社会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二、法理学的重点知识 (一)法律是什么:法的概念争议 1.实证主义法概念(务实的立场-政治决定论) (1)基本立场:法与道德是分离的,“实际上是怎样的法”和“应该是怎样的法”之间没有概念或本质上的必然联系;对法的理解应从法律内部进行,而不考虑其他道德、宗教、意识形态等外部因素,恶法也是法。 (2)代表学派:分析法学派、法社会学、法现实主义,代表人物为奥斯丁、哈特和凯尔森等。 2.非实证主义法概念(理想化的立场-道德决定论) (1)基本立场:在理解法律的性质时,道德因素必须被考虑进去;法与道德相互联系不可分离,法律必须符合道德,恶法非法。 (2)代表学派:自然法学派,代表人物包括洛克、卢梭、德沃金等。 案例分析:德国告密者案 1944年,一个德国士兵私下里向他妻子说了一些他对希特勒及纳粹党其它领导人物不满的话。他的妻子因为在他长期离家服兵役期间“已投向另一个男子的怀抱”,并想除掉她的丈夫,就把他的言论报告给了当地的纳粹党头目。结果,他丈夫遭到了军事特别法庭的审讯,被判处死刑。经过短时期的囚禁后,未被处死,又被送到了前线。 纳粹政权倒台后,那个妻子因设法使其丈夫遭到囚禁而被送上法庭。她的抗辩理由是:据当时有效的法律,她丈夫对她所说的关于希特勒及纳粹党的言语已构成犯罪。因此,当她告发她丈夫时,她仅仅是使一个罪犯归案受审。 对这个案件,德国法院认为“妻子向德国法院告发丈夫导致丈夫的自由被剥夺,虽然丈夫是被法院以违法的理由被宣判的,但是,这种法律违背了所有正常人的健全良知和正义观念”,后来的许多案件都采用了这种推理方式,在有些案

日本横河DCS-CS3000培训教材

日本横河DCS CS3000培训教材 目录 一.横河系统项目的一般创建步骤 二.PROJECT的创建 三.COMMON ITEMS通用项目的定义 四.FCS组态 五.HIS组态

日本横河DCS CS3000培训教材 一.横河系统项目的一般创建步骤 依照相关的自控图纸和工艺说明,进行DCS的软硬件选型、相关系统软硬件设计、软件模拟测试、软硬件上电测试、与现场仪表联动调试。最终提交用户一个硬件安全可靠、软件健壮界面友好操作方便的工艺过程监控平台。 第一步:由自控图纸和工艺说明以及DCS规格需求书,确定系统硬件配置(包括控制器、I/O、通讯、操作站、服务器、以及其它附件),绘制系统配置图、机柜布置图、各种接线图。 第二步:利用SYSTEM VIEW 集成的工具进行硬件组态,包括控制器、I/O节点、I/O卡件、I/O通道、操作站。 第三步:利用SYSTEM VIEW集成的工具进行软件组态,包括回路控制组态、联锁逻辑组态、顺序控制组态、批量控制组态以及操作站各种人机界面的组态。 第四步:利用SYSTEM VIEW集成的虚拟测试功能,对控制器以及操作站组态进行软件功能测试。通过此项测试可以解决其它系统只有在连接实际硬件时才能发现的问题,为安装调试做好准备。 第五步:系统安装调试,经考核运行后,提交用户。 下面是横河的工程工作流程图 二.PROJECT的创建(详细内容参见横河文档IM 33S01B30-01E)1.PROJECT的类型 (1)DEFAULT PROJECT 当SYSTEM VIEW第一次启动创建的项目,为缺省项目,能够对控制器进行下载。 (2)CURRENT PROJECT 一旦DEFAULT PROJECT项目中的一个FCS下载成功时,该项目属性自动变为CURRENT PROJECT,从而能够在线的对项目进行修改。 (3)USER-DEFINED PROJECT 除以上两个类型PROJECT以外,创建的项目。此类型的项目不能对控制器进行下载,只有通过改变PROJECT属性类型为DEFAULT 时,才能下载。 2.创建DEFAULT PROJECT (1)启动SYSTEM VIEW (2)创建DEFAULT 项目,系统提示是否创建DEFAULT 项目,如图选择YES (3)填写项目概要:包括创建人、组织机构、项目信息。 (4)项目属性 填写项目的名称、项目所在的位置、项目说明以及别名。 (5)创建一个FCS 根据硬件配置,选择FCS的类型(STATION TYPE)、数据库类型(DATABAE TYPE)以及网络配置(包括域号、站号、VNET/IP地址)等。其中,数据库类型的选择是根据实际项目所需各种功能块的类型数量进行的。 在亿利化学的乙炔、脱盐水、PVC项目中均采用AFV10D的控制器,数据库类型为EXTENDED TYPE。 (6)创建一个HIS 根据硬件配置,选择HIS的类型(STATION TYPE)以及网络配置(包括域号、站号、VNET/IP 地址)等。 (7)在SYSTEM VIEW中可以看到项目的文件夹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试题以及答案上课讲义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试题以及答案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试题以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过电流继电器的返回系数(b) A.等于0 B.小于1 C.等于1 D.大于1 2.限时电流速断保护的灵敏系数要求(b) A.大于2 B.大于1.3~1.5 C.大于1.2 D.大于0.85 3.在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电网中,由同一变电所母线引出的并列运行的线路上发生两点异相接地短路,采用不完全星形接线保护的动作情况是(a) A.有机会只切除一条线路 B.有机会只切除一条线路 C.100%切除两条故障线路 D.不动作即两条故障线路都不切除 4.在双侧电源系统中,采用方向元件是为了提高保护的(d) A.方向性 B.可靠性 C.灵敏性 D.选择性 5.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电网中,零序功率方向继电器采用的接线方式是(d) A.90°接线 B.3 0、3 C.-3、-3D.-30、30 6.正方向出口相间短路,存在动作“死区”的阻抗继电器是(b) A.全阻抗继电器 B.方向阻抗继电器 C.偏移特性阻抗继电器 D.上抛圆阻抗继电器 7.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反应接地短路的阻抗继电器接线方式是(d)A.0°接线 B.90°接线 C.3 0、3 D. A 、 A +3 零序补偿电流的接线方式 8.由于过渡电阻的存在,一般情况下使阻抗继电器的(a) A.测量阻抗增大,保护范围减小 B.测量阻抗增大,保护范围增大C.测量阻抗减小,保护范围减小 D.测量阻抗减小,保护范围增大

人员测评理论与方法讲义

人员测评理论与方法 第一章人员测评概述 第一节素质与素质测评 一、素质 (一)素质的涵义 字典上:素即本色、白色;质指性质、本质;素质指事物本来的性质和特点。 1、广义:一个人在活动前所具有的稳定的身体的、精神的及社会的基本特质。 2、狭义(心理学):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的特点。 《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卷》:素质是能力的自然前提,人的神经系统以及感觉器官,运动器官的生理结构和功能特点,特别是脑的微观的特点,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密切关系。 (二)素质的特性 1、基础性:任何有成就、有发展的个体或组织,都必须以良好的素质为基础。但素质只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2、系统性:素质是由道德素质、智能素质和体能素质有机结合而构成的统一体。 3、稳定性:素质不是个体在某一时间和空间的偶然显现,而是个体经常性和一贯性的行为和特点。 4、可塑性: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受遗传条件的制约,同时素质的发展也受环境的影响。 5、差异性:个体间的素质是存在差异的。 6、内在性:素质虽然是个体之上的一种客观实在,但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具有隐蔽性和抽象性。 7、表出性:素质虽然是内在的与隐蔽的,但总会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行为方式、工作绩效与行为结果是组织表现的主要媒介与途径。 (三)素质的构成 ?生理性素质:身体机能方面的品质 ?心理性素质:精神面貌、气质、性格、情绪等心理要素 ?社会性素质: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影响而形成的素质,如思想道德、业务和文化等素质 二、素质测评 (一)测评: 测包括测评者的“望、闻、问、切”,即耳听、目睹、体察、访问与调查等。包括测验、测试、探测与观测。 评即评论、评价、评定。 (二)人员测评 ?是通过多种科学方法,对人才的知识、能力、技能、个性特征、职业倾向、动机等特定素质进行测试与评价,以判定被试者与岗位、组织的匹配程度。 (三)素质测评的原则 ?客观测评与主观测评相结合:既要尽量采用客观的测评手段与方法,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又要凭借人的专业知识与经验做出主观性综合评定。 ?精确测评与模糊测评相结合:对于那些选拔性、考核性与区分性的人员测评,为了把被测对象区分开来,为了把素质的现状客观如实地反映出来,即使具有一点点差别的特质,也不应放过;为了保证测评过程的公平性与公正性,任何微小的误差都应尽量控制。但有些测评要素只能做出模糊测评,如人的口头表达能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试题及答案上课讲义

大学200 -200 学年第( )学期考试试卷课程代码 3042100 课程名称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考试时间120 分钟 阅卷教师签字: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1、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应将部分切除,电力系统出现不正常工作 时,继电保护装置一般应。 2、继电保护的可靠性是指保护在应动作时,不应动作时。 3、瞬时电流速断保护的动作电流按大于本线路末端的整定,其 灵敏性通常用 来表示。 4、距离保护是反应的距离,并根据距离的远近确定的—种保护。 5、偏移圆阻抗继电器、方向圆阻抗继电器和全阻抗继电器中,受过 渡电阻的影响最大, 受过渡电阻的影响最小。 6、线路纵差动保护是通过比较被保护线路首末端电流的和的原理实现 的,因此它不反应。 7、在变压器的励磁涌流中,除有大量的直流分量外,还有大量的分量,其 中以为主。 8、目前我国通常采用以下三种方法来防止励磁涌流引起纵差动保护的误动, 即, 和。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2分)

1、电力系统最危险的故障是( )。 (A )单相接地 (B )两相短路 (C )三相短路 2、继电保护的灵敏系数要求( )。 (A ) (B ) (C ) 3、定时限过电流保护需要考虑返回系数,是为了( )。 (A )提高保护的灵敏性 (B )外部故障切除后保护可靠返回 (C )解决选择性 4、三段式电流保护中,保护范围最小的是( ) (A )瞬时电流速断保护 (B )限时电流速断保护 (C )定时限过电流保护 5、三种圆特性的阻抗继电器中, ( )既能测量故障点的远近,又能判别故障方向 (A )全阻抗继电器; (B )方向圆阻抗继电器; (C )偏移圆阻抗继电器 6、有一整定阻抗为的方向圆阻抗继电器,当测量阻抗 时, 该继电器处于 ( )状态。 (A )动作 (B )不动作 (C )临界动作 7、考虑助增电流的影响,在整定距离保护II 段的动作阻抗时,分支系数应取( )。 (A )大于1,并取可能的最小值 (B )大于1,并取可能的最大值 (C )小于1,并取可能的最小值 8、从减小系统振荡的影响出发,距离保护的测量元件应采用( )。 (A )全阻抗继电器; (B )方向圆阻抗继电器; (C )偏移圆阻抗继电器 9、被保护线路区内短路并伴随通道破坏时,对于相差高频保护( ) (A )能正确动作 (B )可能拒动 (C )可能误动 10、如图1所示的系统中,线路全部配置高频闭锁式方向纵联保护,k 点短路,若A -B 线路通道故障,则保护1、2将( )。 (A )均跳闸 (B )均闭锁 (C )保护1跳闸,保护2 闭锁 图1 11、变压器的电流速断保护与( )保护配合,以反应变压器绕组及变压器电源侧的引出线套管上的各种故障。 (A )过电流 (B )过负荷 (C )瓦斯 12、双绕组变压器纵差动保护两侧电流互感器的变比,应分别按两侧( )选择。 sen K 1 sen K <1 sen K =1 sen K >860set Z =∠?Ω 430m Z =∠?Ω A B C D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考前辅导2014.06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考前辅导资料 一、说明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作用是反应电力系统中各设备元件及线路各种故障而动作控制断路器切除故障部分,对不正常运行状态发出相应信号。电力系统的保护基本上分两大类:输电线路三段式保护及设备的差动保护。电力系统所有高压设备及线路在电源侧加装断路器,加装断路器就要加装保护,且加装反应各种故障的主保护和后备保护。每种保护应掌握动作原理、整定计算和接线图。所以保护的题型也是:问答题、计算题、画图题和判断题。 开卷考试 教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王瑞敏、王毅华编著网院讲义) 复习要领:各种继电保护的原理、整定计算和接线图 二、各章重点串讲及例题解析 第一章概述重点掌握:电力系统及其中性点的运行方式,短路及其计算,继电 保护原理、作用及组成,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举几个例: 1、电力系统故障的原因、种类及后果是什麽? 答:原因——绝缘损坏和误操作。 种类——单相短路约占83%;两相短路约占8%;三相短路约占5%;两相短 路接地约占4%。 后果--电流增大,造成电器设备动热不稳定;电压降低,破坏电力系统的 正常供电;破坏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2、何谓大接地电流系统?何谓小接地电流系统?小接地电流系统的优缺点是什 麽? 答:中性点直接接地叫大接地电流系统。 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叫小接地电流系统。 小接地电流系统优点:单相接地没有短路电流,只有对地电容电流,一般系统 可以带接地点运行2小时,提高了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缺点:设备及线路的主绝缘应按线电压设计,提高了造价。 对称三相电路计算:对称三相电路就是三个单相电路,如图1-1所示的三相对称电路,电源和负载中性点电压O、O,等电位,所以,一相电压降落在一相负载阻抗上。可用欧姆定律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习题.讲义

本科电气工程专业《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动作于跳闸的继电保护必须满足四个基本要求,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 答案:可靠性 2、一般重要的电力元件配备两套保护,一套称为主保护,一套称为___________。答案:后备保护 3、电流继电器返回系数的概念是指返回电流与___________的比值。 答案:动作电流 4、电流速断保护的优点是简单可靠、___________。 答案:动作迅速 5、通过所研究保护装置的短路电流为最大的运行方式称为___________。 答案:最大运行方式 ?<90°时,功率方向继电器的内角满足______<α<______时,对线6、当0°

答案:小于 12、能使过电流继电器动作的最小电流称为继电器的_____。 答案:动作电流 13、在电流保护的基础上加装方向元件,是为了保证继电保护的_____。 答案:选择性 14、电气元件配置两套保护,一套保护不动作时另一套保护动作于跳闸,称为_______保护。 答案:近后备 15、电流继电器的_______电流与动作电流的比值称为继电器的返回系数。 答案:返回 16、反应电流增大而瞬时动作的保护称为_______。 答案: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 17、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的动作时限是按_______来选择的。 答案:阶梯原则 18、电流电压联锁速断保护是按系统经常运行方式下电流和电压元件的保护范围_______这一条件来整定的。 答案:相等 19、零序过电流保护与相间过电流保护相比,由于其动作电流小,所以灵敏度_______。 答案:高 20、全阻抗继电器的主要缺点是_______。 答案:动作无方向性 21、精确工作电流Iac是阻抗继电器的一个主要技术指标。Iac越小,表明U0越小,即_______。 答案:继电器的灵敏性越高 22、距离Ⅱ段的整定阻抗应按分支系数Kb为最小的运行方式来确定,目的是为了保证_____。 答案:选择性 23、在双侧电源系统中,当两电压电势模值相同且系统阻抗角和线路阻抗角相等

遗传学研究方法与技术理论讲义讲解

遗传学研究方法与技术讲义(理论教学部分) 王晓雯 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遗传教研室 二O一四年二月

第一讲植物染色体的常规制片技术 第一节染色体制片技术概述 1.染色体制片技术的意义 对染色体的观察是细胞遗传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可以说,细胞遗传学之所以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就是通过对染色体行为观察,由些去解释一些遗传现象而发展进来的。观察染色体的目的有两个: 观察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的变化; 观察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联会行为,了解染色体之间的同源性,判断物种间亲缘关系的远近。 2.染色体制片的技术流程 2.1概念 染色体的常规制片技术:是指显示染色体的一般形态和结构的技术。 2.2技术类型 压片技术和去壁干燥技术是染色体制片的主要类型。 压片法是以人工外加的机械压力而使染色体分散。 去壁低渗法则是以酶分解细胞壁,以低渗液使细胞膜吸胀和火焰干燥及水表面张力而使染色体自行展开。 图1.1染色体常规制片技术流程图

压片法的优点是操作快速简便,节省材料。 去壁低渗法,染色体易于展开而不易导致染色体变形,尤其对一些含较多成熟细胞的组织,如芽、愈伤组织等效果较好。 两种技术成功的基础和关健是应获得大量染色体缩短适宜的分裂细胞。 第二节取材 一般来说,凡是能进行细胞分裂的植物组织或单个细胞,例如,植物的顶端分生组织(根尖和茎尖),幼小的花,居间分生组织,愈伤组织,幼胚及胚乳,大、小孢子母细胞的减数分裂时期,以及小孢子发育成雄配子过程中的两次细胞分裂等,都可以作为观察染色体的适宜材料。 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各器官的分生组织或细胞的分裂活动,既有其自身发育的阶段性,又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只有充分掌握这些组织的一般结构和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了解每个具体植物的生长发育特性,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才便于取得合适的材料。而准确的取材,是制作优良的染色体标本的基础。 1.取材部位 1.1根尖 根尖可以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图1.2根尖结构模式图 分生区:此部分约1~2mm长,多为等直径的细胞,细胞质浓厚、细胞核较大并约占整个细胞体积的3/4。分生区细胞均可进行不断的分裂活动,但是,不同部位的细胞分裂的频率是有明显差别的。此外,细胞分裂也是不同步的。 在植物体细胞染色体的研究中,根尖分生组织为最主要的材料,因为取材方

理论法知识点详细版

理论法学知识点总结(详细版) 第一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第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基本原理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 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和总目标 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三)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四)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五)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第二章、法治工作的基本格局 一、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立法)(一)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 (二)完善立法体制 (三)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四)加强重点领域立法 二、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执法) (一)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二)健全依法决策机制 (三)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四)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五)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六)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三、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司法) (一)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 (二)优化司法职权配置 (三)推进严格司法 (四)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 (五)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六)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 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一)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二)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 (三)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四)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 第三章法治工作的重要保障 一、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一)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 (二)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 (三)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 二、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一)坚持依法执政 (二)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三)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 (四)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 (五)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 (六)依法保障“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 (七)加强涉外法律工作 第二编:法理学 第一章、法的本体(静态分析) 专题一、法的定义 一、法的概念的争议 (一)法实证主义者:法与道德不存在概念上的必然联系 1、分析主义法学:以权威性制定为首要定义要素。 2、法社会学和法现实主义:以社会实效为首要定义要素。 (二)非实证主义者:法与道德存在概念的必然联系。 1、自然法学派:以内容正确性为唯一定义要素。 2、第三条道路:以内容的正确性与权威性制定或社会实效性要素同时作为法的概念的定义要素。 二、法的特征 1、规范性: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一种社会规范。 2、国家意志性:法是由公共权力机构制定或认可的具有特定形式的社会规范。 3、普遍性:法是具有普遍性的社会规范。 4、权利义务性:法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规范。 5、国家强制性与程序性: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通过法律程序保证实现的社会规范。 6、可诉性:救济。 三、法的本质 1、法的正式性:指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正式的官方确定的行为规范。 2、法的阶级性: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也反映被统治阶级的愿望要求) 3、法的物质制约性:法的内容最终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四、国法及其外延 国法:特定国家现行有效的法 1、成文法 2、判例法 3、不成文法 4、教会法 五、法的作用 (一)规范作用 1、指引作用:本人行为。 2、评价作用:其他人行为。 3、预测作用:人们相互间行为。 4、强制作用:违法者行为。 5、教育作用:一般人行为。 (二)社会作用 1、政治只能 2、社会职能 (三)法的局限性:反对法律万能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讲义

专题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基本原理 法治理论、法理学、宪法学、职业道德的基本法律思维与做题方法 有机统一最关键,事物都有历史性。 五大实践不能忘,不能违法是底线。 割裂联系有问题,党的领导是整体。 绝对片面往往错,高端大气都正确。 五大实践:立法、司法、执法、守法、法律监督。 国家机关:法无授权即禁止;普通公民:法无禁止皆自由。 党对整体进行领导,不能干涉个案。 考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意义 一、意义 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是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2.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3.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五位一体: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 二、必要性 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1.有的法律法规未能全面反映客观规律和人民意愿,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立法工作中部门化倾向、争权诿责现象较为突出;(立法) 2.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执法体制权责脱节、多头执法、选择执法,执法司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群众对执法司法不公和腐败问题反映强烈;(执法、司法) 3.部分社会成员尊法、信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权意识不强,一些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观念不强、能力不足,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守法) 考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和总目标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2)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讲义 (2)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 1 绪论 Δ1、继电保护的作用 1)自动、迅速、有选择性的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故障元件免于继续遭到破坏,保证无故障部分迅速恢复正常运行。 2)反应电气元件的不正常运行状态,并根据运行维护条件,而动作于发出信号或跳闸。 Δ2、保护装置的构成的几个环节及其作用 答:一般继电保护装置由测量比较元件、逻辑判断元件和执行输出元件三部分组成。 1)测量比较元件:测量通过被保护的电力元件的物理参量,并与给定的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给出“是”、“非”、“0”或“1”性质的一组逻辑信号,从而判断保护装置是否应该启动。 2)逻辑判断元件:根据测量比较元件输出的逻辑信号的性质、先后顺序、持续时间等,使保护装置按一定的逻辑关系判定故障的类型和范围,最后确定是否应该使断路器跳闸、发出信号或不动作,并将对应的指令传给执行输出部分。 3)执行输出元件:根据逻辑判断部分传来的指令,发出跳开断路器的跳闸脉冲及相应的动作信息、发出警报或不动作。 3、继电保护的分类 1)按被保护的对象分类:输电线路保护、发电机保护、变压器保护、母线保护、电动机保护等。 2)按保护原理分类:电流保护、电压保护、距离保护、差动保护、方向保护、零序保护等。 3)按保护所反应故障类型分类:相间短路保护、接地短路保护、匝间短路保护、断线保护、失步保护、失磁保护及过励磁保护等。 4)按继电保护装置的实现技术分类:机电型保护、整流型保护、晶体管型保护、集成电路型保护、微机型保护。 5)继电保护测量值与整定值的关系分类:过量保护(测量值﹥整定值)、欠量保护(测量值﹤整定值)

6)按保护所起的作用分类:主保护、后备保护、辅助保护等。 Δ6、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可靠性 (1)选择性、故障点在区内就动作、在区外不动作。(2分) (2)速动性、保护的动作速度应尽可能快速。(2分) (3)灵敏性、在规定的保护范围内,保护装置对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的反应 能力。 (2分) (4)可靠性、在保护范围内可靠动作,在保护范围外可靠不动作。(2 分) 4、主保护:反映被保护元件本身的故障,并以尽可能短的时限切除故障的保护。 5、后备保护:主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用来切除故障的保护。又分为近后备保护和远后备保护。近后备保护:在本元件处装设两套保护,当主保护拒动时,由本元件的另一套保护动作。远后备保护:当主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由上一级保护来实现的后备保 2 电网的电流保护护 1、继电器的有关概念 动作电流(Iop):使继电器动作的最小电流 返回电流(Ire):使继电器返回的最大电流 返回系数:K=Ire/Iop<1 Δ2、三段式电流保护工作原理和整定计算方法(分析题,见课件) Δ3、电流保护的接线方式 答:三相星形接线方式、两相星形接线方式 4、两种接线方式的性能分析

成本分摊的基础原理和方法讲义

目录 第一章成本还原分摊有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1) 1.1 基本概念 (1) 1.1.1 营运成本 (1) 1.1.2 责任中心 (1) 1.2 理论基础 (2) 1.2.1成本性态 (2) 1.2.2 作业成本法 (3) 第二章成本中心设置 (4) 2.1 总行成本中心设置 (4) 2.2 分行成本中心设置 (5) 2.3 支行成本中心设置 (5) 第三章成本归集和还原 (6) 3.1 成本归集步骤 (6) 3.2 成本还原步骤 (7) 3.2.1 确立资源耗费动因 (7) 3.2.2 将间接成本按资源耗费动因还原到成本中心 (8) 3.3成本归集和还原案例 (9) 第四章成本分摊 (12) 4.1 成本驱动在成本分摊环节的应用 (12) 4.2 成本中心营运成本分摊原则和方法 (13) 4.2.1 成本分摊原则 (13) 4.2.2 成本中心营运成本分摊方法 (14) 4.3 成本分摊注意要点及案例 (16) 4.3.1注意要点 (16) 4.3.2案例 (17)

第一章成本还原分摊有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1.1 基本概念 1.1.1 营运成本 在企业中,成本是指为了获得当前或未来的利益而作出的以财务资源为表现的牺牲,这种付出形成了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成本与费用的区别在于,成本是对象化的耗费。制造企业的成本根据经济用途分类,可以分为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其中制造成本是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成本,非制造成本是除制造成本以外,维持企业经营所必需的耗费,如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在银行金融业,由于产品和服务的货币化特殊性,提出营运成本的概念。银行业的营运成本按经济性质一般分为16类,主要有人事费用、电子科技费用、宣传广告费用、招待费用、法律事务费用、车辆营运费用、安全设备使用费、会议和差旅费、教育培训费用、营业用房相关费用、研究开发费用、营业相关税费、办公费用、监管费、监事费和其它。 1.1.2 责任中心 责任中心是分权制企业管理模式的产物。为了控制分权单位的活动,以实现企业整体目标,设立责任中心,并通过责任中心的业绩评价加以控制。所谓责任中心,是指在组织内部,其管理者享有一定的权利,并承担一定责任的单位。责任中心可以是一个部门、一个车间、也可以是一个经营单位。每个责任中心都有自己的目标,不同责任中心的目标,最终都要为企业的战略目标服务。按照不同单位管理者的权限,责任中心可以分为成本中心、费用中心、收入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责任中心还可以细分为: (1)标准成本中心 标准成本中心的管理者仅对所能控制的成本负责,这类责任中心的投入可以用货币来计量,而产出却无法以货币计量,在投入和产出之间存在明确的最优关系。由于需要对成本的合理与否加以评判,制定一套标准成本作为判断尺度就成为该中心的最大特点。银行柜面、电子银行渠道就是典型的标准成本中心。 (2)酌量费用中心 在酌量费用中心,管理者对成本负责,但该中心的产出无法以货币计量,且在投入(所消耗的资源)和产出(所取得的结果)之间不存在明确可辨认的关系。通常采用酌量性的预

日本横河DCS-CS3000培训教材

日本横河DCS-CS3000培训教材

日本横河DCS CS3000培训教材 目录 一.横河系统项目的一般创建步骤 二.PROJECT的创建 三.COMMON ITEMS通用项目的定义 四.FCS组态 五.HIS组态

日本横河DCS CS3000培训教材 一.横河系统项目的一般创建步骤 依照相关的自控图纸和工艺说明,进行DCS的软硬件选型、相关系统软硬件设计、软件模拟测试、软硬件上电测试、与现场仪表联动调试。最终提交用户一个硬件安全可靠、软件健壮界面友好操作方便的工艺过程监控平台。 第一步:由自控图纸和工艺说明以及DCS规格需求书,确定系统硬件配置(包括控制器、I/O、通讯、操作站、服务器、以及其它附件),绘制系统配置图、机柜布置图、各种接线图。 第二步:利用SYSTEM VIEW 集成的工具进行硬件组态,包括控制器、I/O节点、I/O卡件、I/O通道、操作站。 第三步:利用SYSTEM VIEW集成的工具进行软件组态,包括回路控制组态、联锁逻辑组态、顺序控制组态、批量控制组态以及操作站各种人机界面的组态。 第四步:利用SYSTEM VIEW集成的虚拟测试功能,对控制器以及操作站组态进行软件功能测试。通过此项测试可以解决其它系统只有在连接实际硬件时才能发现的问题,为安装调试做好准备。 第五步:系统安装调试,经考核运行后,提交用户。 下面是横河的工程工作流程图

开始 运行SYSTEM VIEW 第一步:创建PROJECT .创建目标系统必要的文件夹 第二步:定义PROJECT 的通用项(COMMON ITEMS) .定义安全功能(SECURITY ) .定义操作标记(OPERATION MARK) 第三步:定义FCS控制功能 .定义FCS站配置 .定义过程I/O模件 .定义软件I/O .定义信息 .定义常规控制功能 .定义顺序控制功能 第四步:定义HIS功能 .定义HIS站配置 .定义HIS常量 .定义功能键分配 .定义调度功能 .定义趋势记录功能 .定义顺序信息 .定义用户自定义窗口 .定义帮助对话框 第五步:实施测试功能 .运行虚拟测试功能

日本横河(YOKOGAWA) 横河CS3000 DCS高级资料

CS3000高级资料学习 2006-3-6 参考资料: CS3000西安培训资料 CS3000培训教程 CS3000系统介绍资料

一、系统概述 1、CS3000系统构成及设备 1.1CS3000系统构成及设备 甲乙酮控制站:

安全栅柜

开关信号柜:

域的概念:由一条控制总线连接的站的集合。 域的最小配置:1个FCS、1个HIS(控制站,操作站) 域的最大配置:一个域中有以下设备HIS、FCS、BCV(总线转换器)总共最多64个站,其中HIS最多有16个,8个操作站以上需服务器,用于存放项目的数据。 系统最大配置,通过BCV可将域互连,互连的域最多16个,在整个多域系统中最多256个站。 域的层次最多三层,由两个总线转换器连接 系统最大工位数1000,000。一个回路算一个工位数。

1.2CS3000的网络介绍 CS3000使用Vnet,Ethernet,RIO bus,ESB bus,ER bus构成站间通讯。 1.2.1Vnet 用于连接系统内各个部件的实时控制网。 相关数据 最大站节点:64域 传输速率:10Mb/s 连接电缆:YCB111(细缆)/YCB141(同轴电缆) HIS间连接用YCB111,HIS与控制站连接用YCB141 通过总线适配器YCB147(单)/YCB149(双),总线中继器YNT521将YCB141与YCB111相连 传输距离:YCB111 500M YCB141 185M 混合连接:YCB141+0.4*YCB111《185M 使用光纤及中继器YNT511和YNT521可以达到4KM和15KM 1.2.2Ethernet 用于系统内各个HIS间进行数据交换的网络,一个域内最多16个HIS,其中一个用于组态。 1.2.3RIO BUS(用于RIO型)

国家司法考试《理论法学》复习全书-核心讲义(法理学)【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法理学 第一章法的本体 考查小贴士 1.本章平均每年考查12分,主要涉及:法的特征、法的渊源、法的作用、法的效力、法律关系、法的要素等知识点。考生尤其要把握以下内容: (1)对于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考查,通常会将任意性规则、准用性规则、委任性规则与强行性规则、任意性规则等各种分类相互杂糅来考查,有时还会加入法律原则等知识点来对考生加以干扰。 (2)对法的要素的考查,通常会在一道题中同时考查权利与义务、法律规则、法律规范、规范性法律文件等有关知识点。考生要注意把握这些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3)对于法律责任的竞合的考查,可能会与法律规范的竞合等知识点相结合来加大考试难度。此外,法律责任的免责也可能会同时考查。 (4)对于法律正式渊源与非正式渊源的考查,可能会结合法律体系、法律部门、法律位阶、国法等知识点。 (5)对于法律关系的考查,则会与法律事实、法律行为相结合来考查。 2.本章近5年的已考考点与已考法条归纳总结:

一、法的概念争议:实证主义与非实证主义 历史上,不同的法学家基于各自研究视角的不同提出了各式各样的法的概念。法的概念的争论的中心问题是法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依据人们在定义法的概念时对法与道德的关系的不同主张,可以将法的概念分为实证主义和非实证主义。二者的区别如下:

二、法的特征与本质 1.法的特征 (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具有规范性。法应区别于自然法则、技术规范、其他社会规范。 (2)法是由公共权力机构制定或认可的具有特定形式的社会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 (3)法是具有普遍性的社会规范。在国家权力所及的范围内,法具有普遍效力或约束力。

2017年司法考试理论法讲义笔记

法理学 第一章法的本体 第一节法的概念 法的概念的争议, A实证主义,1分析主义法学(权威性制定,立法对象), 2法社会学或法现实主义(社会实效,遵守的效果); B非实证主义包括1自然法(内容正确性,符合道德), 2第三条道路(最严格的法概念) C马克思主义,前提区分法的现象与本质。分为:1国家性(正式性/官方性,依靠公权力制定、实现,体现国家意志), 2阶级性(统治阶级集体意志), 3物质制约性(物质生活条件制约) 国法及外延,国法是国家现行有效的法(国家的法律),范围大于国家法。包括成文法,判例法, 不成文法,教会法等。 法的特征,1调整行为的社会规范(不针对思想,针对人与人,区别于技术规范和自然法则), 2由公权力制定或认可, 3具有普遍性(范围内普遍有效,平等,一致性), 4内容为权利义务, 5国家强制力保证, 6可诉(遵守程序)。 法的作用,1指(指引自己,个别/一般,确定/选择),2评(他人),3教(法实施后对一般人),4预(未来),5强。 特征,1局限性(以社会为基础,受其他社会规范,范围深度有限,自身条件), 2三领域(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 3两方向(政治职能阶级统治,社会职能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第二节法的价值 含义,主客体关系,正面意义,兼具实然与应然。 种类,1自由(最高最优先,真正的法律), 2秩序(重形式,其他价值的基础), 3正义(基本标准,公平,良法恶法)。 4效率,5利益。 价值冲突及解决,1价值位阶(牺牲低位阶), 2个案平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比例(牺牲不能过度,手段目的平衡) 第三节法的要素 要素的内容:A法律规则(具体规定),B法律原则C法律概念 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假定条件,行为模式,法律后果), 与语言,书面/口头/肢体语言, 与法律条文,1规范性条文,规定法律规则或原则;2非规范性,规定法律技术内容,不直接作用于人。 种类:1内容分,授权性,义务性[命令性、禁止性], 2确定性程度分,确定性、委任性[委任主体]、准用性[准用文件], 3限定范围分,强行性、任意性[可私了] B法律原则,种类,1公理性[世界通用]与政策性[地域性], 2基本与具体, 3实体性与程序性 规则与原则的区别,规则(明确具体、着眼共性、范围小、全有全无适用),原则(关于共性与个性、自由裁量、体系内通用、冲突原则可共存于一部法律中)。 法律原则适用条件,1穷尽规则、2个案正义、3更强理由。 权利与义务,1基本(宪法规定)与普通(普通法律规定), 2绝对(对不特定主体)与相对(特定主体), 3个人/国家/集体。 权利义务关系,结构上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数量相等,产生和发展相对一致,价值上代表了不同的法律精神。等级特权社会(强调义务),民主法治社会(重视权利,义务为保障权利)。 第四节法的渊源 含义,为法律决定大前提的规范或准则,正式(明文规定具法律效力)/非正式(不明文规定但具法律说服力)。 中国法的正式渊源,1宪法(54年一届人大一次会议), 2法律(基本法[全国人大],非基本法[人大常],具有规范性的决议/决定/规定/办法), 3行政法规(国务院,条例规定办法), 4地方性法规(省/市人大及常,县乡不行), 5民族自治法规(人大不是常委), 6经济特区法,7特别行政区法, 8国际条约惯例(我国参加和批准的才是) 正式的法的渊源的效力原则,制定主体,适用范围,制定时间。 冲突解决:1宪法至上、2法律高于法规、3法规高于规章、4行政法规高于地方性法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