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详细版

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详细版

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详细版
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9904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

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

详细版

The Daily Operation Mode, It Includes All Implementation Items, And Acts To Regulate Individual Actions, Regulate Or Limit All Their Behaviors, And Finally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详细版

提示语:本管理制度文件适合使用于日常的规则或运作模式中,包含所有的执行事项,并作用于规范个体行动,规范或限制其所有行为,最终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第一章总则

一、为进一步加强顶板管理工作,杜绝顶板事故的发生,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依据《煤矿安全规程》、《回采操作规程》、《掘进操作规程》及上级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规定。我公司井下采掘工作面和拆除、安装工作面及在用巷道都必须严格按照本规定,做好顶板管理工作。

二、管理机构及主要职责

1、为确保本规定的严格执行,公司成立顶板管理领导组,负责组织、协调顶板管理的各项工作,检查、落实、考核本规定的执行情况。

组长:总工程师

副组长:分管副总工程师

成员:生产技术部、安全监察部、通风队主管以上人员,各采掘队队长

2、生产技术部负责全公司巷道支护设计及顶板支护管理工作,负责采掘工作面地质构造的预测预报、探放水及顶板岩性取芯鉴定工作。

3、生产技术部技术组负责井下巷道支护及矿压的监督管理,同时,贯彻执行公司和上级技术主管部门有关巷道支护设计、规定,并结合我公司实际,指导施工巷道各类作业规程、补充措施的编制工作,监督检查其执行情况,协调解决执行中的支护问题。

4、安全监察部负责监督检查顶板管理措施的贯彻执行,并组织各业务部门定期进行检查,对顶板事故进行分析和责任认定。

第二章、顶板检测分析制度

为掌握矿压的基本规律,加强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管理,强化质量标准化意识,突出支护质量是采掘工作面安全生产的保证,杜绝支护事故的发生,综合分析矿山顶板控制问题,建立健全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和处理责任制,特制定制度如下:

1、监测组织

成立以副总工程师为组长,生产部技术主管为副组长,综采队队长及带班队长为成员的支护质量领导小组。成立以综采队技术主为组长,安全班长和质量验收员为成员的支护质量监测执行小组。由采煤队主管技术员抽调和培训测压人员组建测压组,对工作面支护质量进行监测。特殊条件下由总工程组织召开支护质量会议,研究因顶板岩层变化加强支护管理的措施,并提出改善支护方式的建议,监督支护质量的班

监工作,采煤队主管技术员对支护质量监测资料进行收集汇总。要求当班监测信息,以及为消除隐患所采取的措施在下一班班前会上就与工人见面。

2、回采工作面支护质量监测内容

(1)支架阻力观测

利用KJ216矿压监测系统,对工作面进行矿压监测。工作面每10组支架布置一台压力监测分站,由区队派专人进行监测支柱的的初撑力、工作阻力,并做好记录。

(2)支架活柱缩量观测

用钢卷尺测量支柱的活柱下缩量。

(3)、顺槽的矿压观测

顺槽超前支护范围内单体液压支柱阻力观测:利用增压式压力表分别测量轨道顺槽、皮带顺槽超前支护范围内支柱的工作阻力,掌握其变化情况,以便分

析围岩变形时的支柱阻力变化情况。

3、监测要求及标准

(一)工作面支护

1)工作面控顶范围内,顶底板移近量按采高不大于100mm/m。

2)工作面顶板不出现台阶下沉,铰接顶梁接顶严实。

3)梁端至煤璧顶板冒落高度不大于300mm。

4)不准随意留顶煤开采。

5)支柱初撑力不低于规定值的80%(不低于11.5MPa)。

6)支柱要排成直线,垂直于顶、底板,迎山有力

(二)安全出口与端头支架

1)机头、机尾长钢梁必须成对使用,对柱距

0.6m,排距1.0m,钢梁始终覆盖住机头、机尾,严禁空顶,采取一梁三柱进行支设,交替迈步前移,第一架大棚距顺槽支护间隙不大于0.5m。支柱支撑力不低于11.5MPa。

2)工作面上、下出口的两巷,超前支护必须用单体支柱和铰接顶梁,超前距离距煤壁不小于

20m。

3)上、下顺槽自工作面煤壁超前20m范围内,高度不低于1.8m,有0.7m宽人行道,上、下端头支架前移完成后,应及时打好关门柱,防止矸石窜入工作面及安全出口,关门柱柱距不大于0.3m。

4)超前支护支柱支撑力不低于11.5MPa。

(三)煤璧机道

1)煤壁平直,与顶底板垂直。伞檐长度超过

1m时,其最大突出部分不大于200mm;伞檐长度

在1m以下时,其最大突出部分不大于250mm。

2)及时跟机挂梁,挂梁与采煤机后滚筒的距离一般不超过10m,停机时要及时跟上,端面距不大于340mm;前梁接顶严实。

3)当端面距超过300mm时,靠煤壁要支设点柱,柱距间距3-5m。

4.监测内容及分析

1)采煤工作面必须进行顶板动态监测。

2)工区自行抽调和培训测压人员组建测压组。

3)测压组人员应分别对工作面的顶板移近量、支架阻力、活柱下缩量及顶板破碎度等进行监测并进行记录。

4)监测人员应配备必要的工具及仪表,并负责对仪表及监测工具的维护保养,保证仪器、仪表的灵敏可靠。

5)监测人员应及时整理分析监测资料,掌握监测进度,并将监测分析结果及时向技术部门汇报,为安全生产服务。

6)根据不同监测目的,对所测数据进行细致整理并进行数理统计分析,提出所测工作面矿压规律的认识,并以此分析控制顶板或改进支架等措施。

第三章、工作面初次放顶管理

1、采煤工作面要编制专门的初次放顶设计,报矿总工程师审批。设计中对炮眼位置、炮眼距离、深度、角度、装药量、放炮方式、放顶步距等都要做具体规定。缓倾斜煤层坚硬顶板挑冒高度不得小于采高的1.5倍。

2、在初次放顶前成立生产矿长为组长,矿、区队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初放领导小组的初次放顶

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必须跟班现场指挥,直到初次放顶工作结束。

3、初放期间,两个端头必须备足支护材料,防止端头来压。

4、打眼装药过程前后,必须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防止垮冒伤人。单体支柱架设在煤岩稳定处。

5、液压支架接顶并使之达到初撑力,严格杜绝空顶,防止初次来压后发生冒顶事故。

6、初次放顶期间,两巷出口处及超前支护区内,应严格加强支护,确保安全出口畅通。第四章缓倾斜煤层正常回采顶板管理

1、缓倾斜煤层复合顶板、破碎顶板、稳定顶板顶板管理

(1)缓倾斜煤层复合顶板、破碎顶板、稳定顶板即采煤工作面向前推进后,由于直接顶、老顶抗压

强度低,直接顶、老顶随采随落,在回采过程中采用自然跨落法管理老空顶板,充填回采后空间的顶板。

(2)加强工作面矿压观测,技术人员科学分析监测数据,掌握工作面推进情况,及时上图,准确预报来压情况。

(3)回采期间加强端头和超前支护,单体柱布设严格按照规程设计执行。

(4)加强液压系统的检修维护,保证支架支撑质量;严格控制采高,保证顶底板平直。

(5)做好工作面防滑工作,调整好工作面伪斜角,防止输送机上蹿下滑。调整时不得连续推机头或机尾,防止挤架、咬架、倒架。

(6)采煤工作面煤层倾角大于20°时,沿工作面倾斜方向要设置防止块煤滚落的防护网,防护网的个数和间距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2、缓倾斜煤层坚硬顶板顶板管理

(1)缓倾斜煤层坚硬顶板采煤工作面必须设专业挑顶小组挑顶,施工人员和钻机台数按作业规程配齐,并有一名队长负责挑顶工作,质量检查人员对挑顶质量要按作业规程检查,挑顶工作未达到作业规程规定标准必须返工。否则,采煤工作面不准前进。

(2)坚硬顶板采煤工作面推广顶板注水软化或深孔松动预裂爆破措施进行弱化处理,放顶煤开采坚硬顶板应在工作面未采动区进行,并制定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报总工程师审批后执行。顶板应做到顶板随采随落,严禁超采区设计规定的采空区大面积悬顶作业。若架后出现大面积的悬顶,要根据工作面实际情况制定防止顶板突然冒落、气体涌出专项安全措施并进行人工强制放顶。

(3)缓倾斜煤层坚硬顶板采煤工作面第一次放

顶步距要适当加大,一般不应小于3米,同时适当降低采高。放顶步距及采高的大小应在初次放顶的专门措施中详细规定。

(4)工作面不得发生倒架现象,出现倒架,及时调正。

(5)如果出现自降立柱必须及时用单体打点柱,报告区队值班人员,并通知泵工及时处理。

(6)对工作面顶板破碎区段,及时背上冷拔丝金属网和半圆木,确保推进中顶板不大面积的垮冒,诱发冒顶事故。

第五章两个安全出口顶板管理

1、回采工作面的两个安全出口,其宽度均不小于0.7米,高度不低于1.8米,出口内无杂物,保证

通风、行人、运输畅通无阻。

2、采煤工作面端头支架应与综采支架相配套,两个端头首先推广使用端头液压综采支架,其次选择液压过渡支架与单体铰接梁配套支护。

3、采煤工作面所有安全出口与巷道连接处20米范围内,必须加强支护,安全出口的顶板要完好,严禁有空顶、空帮现象。

第六章超前支护管理

1、采煤工作面超前支护的单体液压支柱必须加装柱鞋。液压支柱初撑力必须保证达到规定要求。每班应有专人进行检查,作好记录,并纳入工程质量班评估内容。

2、缓倾斜放顶煤回采工作面应沿底板送巷,沿

底回采,不留底煤。确保单体液压支柱打在硬底岩石上。

3、“三软”煤层工作面必须有二次注液措施。严禁使用漏液、损坏、失效的液压支柱。

4、推广使用超前液压支架对采煤工作面顺槽进行超前支护。

5、采煤工作面顺槽必须有能对巷道帮、顶离层进行监测的仪器,要有专人定期观察,并记录在案。

第七章防止片帮、冒顶管理制度

1、液压支架必须接顶。顶板破碎时必须超前支护。在处理液压支架上方冒顶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

2、采煤机采煤时必须及时移架。采煤与移架之

间的悬顶距离,应根据顶板的具体情况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超过规定距离或发生冒顶、片帮时,必须停止采煤。支架的初撑力不小于额定值的80%,移完支架后及时伸出护帮梁。顶板破碎时必须超前支护。在处理液压支架上方冒顶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

3、当采高在3米以上或片帮严重时,液压支架必须有护帮板,防止片帮伤人。

4、人员在采煤工作面煤壁侧作业(钻孔、检修煤机等)时,制定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必须指派专人对人员施工区域的煤壁侧和顶板进行敲帮问顶、处理松动岩石、煤块后,再进行有效支护,防止片帮伤人。必要时要加设防护网。

5、采煤工作面必须做到煤壁直、底板平,不留伞沿,采高符合操作规程规定。特殊情况下,必须制

定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

6、在已发生片帮的地段,要停止割煤,立即采取措施,加强端面维护,防止因片帮增加端面空顶面积而发生冒顶。

7、已发生冒顶处封顶时,要首先处理松动岩石及不安全因素,打好临时支护,然后再进行封顶工作。封顶过程中,班、队长要现场组织指挥。

第八章过断层顶板管理

1、采煤工作面过断层时,要根据两巷和工作面断层顶板情况进行挑顶或卧底,减缓断层处巷道或工作面倾角。

2、如断层面与工作面夹角小暴露面积大,条件允许时调整工作面方向,减少工作面推进时受断层影响的长度。

3、适当降低采高,煤岩壁要浅打眼、少打眼、超前放震动炮或注水软化,结合手刨镐,在支架前方打钢梁,对顶板进行超前支护,减少片帮冒顶现象发生。

4、增加断层处支护强度,加打戗柱、加密锚杆等。

5、过断层期间,工作面断层区域严禁放煤作业。

6、工作面过断层时应注意断层水的透出,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采”的原则。

第九章工作面回撤顶板管理

1、回撤工作面支架前,必须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2、回撤通道要保证顶板完好,支护有效。锚网支护质量要符合规定。

3、每次撤架前,必须先清理好退路,确保退路畅通无阻。出架过程中,降架工作由支架工完成,其他人员协同作业,同时密切注意观察顶板情况,确认顶板稳定后再将支架一次降到位。及时检查、支护支架撤除后的顶板,为下架支架出架作好准备工作。

4、要边撤架边检查顶板条件,顶板随采随冒的回撤工作面靠近采空区一侧,要补打一排单体,及时加强支护,防止因支护不及时而导致顶板破碎,从而给撤架带来困难。

5、回撤通道内单体支撑点要稳固,防止单体倒下伤人,单体卸压孔要朝向采空区,回收单体时、必须密切注意顶板变化情况。

6、严禁人员在支架倾倒一侧作业、逗留。

7、严禁在无支护情况下作业。

第十章地面塌陷坑系管理

1、地面塌陷坑系指由于井下采煤后对应地面发生的塌陷、垮落、裂缝等。

2、当确定某一区域进行回采时,地测站应在井上下对照图上圈定对应地面可能出现的范围,预计塌陷的时间。预计塌陷的范围内如有农田,建筑物或其他构筑物,应提前搬迁或处理。

3、当井下开始采煤,矿总工程师应指定地测站及其他相关部门有关人员定期到可能塌陷的区域查看,并实际记录塌陷发生的时间、范围、深度及周围裂缝范围,并及时通知领导和有关部门。

4、矿生产副矿长指定专人在可能出现塌陷区域

煤矿顶板管理制度

顶板管理办法 一、总则 安全生产是煤矿生产的一项基本方针,搞好顶板管理工作是贯彻执行这一方针的重要环节。随着我公司各项矿建工程进度的加快,顶板管理工作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为了进一步加强顶板管理,防止顶板事故,保障正常生产,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二、管理机构及职责 组织机构 公司成立顶板管理领导组,负责矿井顶板管理的全面决策、组织、管理协调工作。 组长:董事长 副组长:生产矿长、总工程师、各副总工程师 成员:生产技术科科长、安监科科长、机电科科长、通风科科长、调度室主任、地测科科长 领导组下设顶板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生产技术科,负责顶板管理日常工作。 主任:生产技术科科长 成员:生产科、调度室、通风科、安监科、机电科分管顶板的负责人 生产技术科下设矿压观测组,负责矿压观测的日常工作。 组长:生产技术科技术主管 成员:采掘工程技术人员及矿压组成员 职责分工 1、生产技术科 (1)负责矿井顶板管理工作的牵头、协调与考核。 (2)负责组织井巷工程的验收与移交。 (3)负责组织采煤、掘进、运输等规程及安全技术措施的 1

审批和复查。 (4)负责矿压、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管理。 (5)负责掘进队组及公用巷道的顶板巡查管理,负责各类顶板问题的落实与考核。 (6)负责牵头顶板管理新工艺、新技术的试验、推广和应用。 (7)负责顶板管理调度指挥工作。 (8)负责井下顶板的巡查和隐患的追踪整改。 2、生产技术科矿压观测组 (1)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及鹿台山煤业公司矿压观测、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的有关规定,并对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分析总结,向顶板管理领导组提出增补和修改意见。 (2)建立健全矿压观测制度、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制度,矿压观测和支护质量与顶板监测资料档案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并参与支护设计,相关规程和措施的审批。 (3)负责组织对矿压观测、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数据的处理分析。 (4)负责对矿压观测、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有关技术文件、总结报告和监测数据等进行存档管理。 3、井下采掘队组 (1)负责本队所属巷道及工作面的顶板管理 (2)负责本队所用矿压监测器具的存放保管及支护器材的验收把关 (3)负责本队在掘巷道的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并做好记录。 (4)负责本队范围内的各类顶板隐患的按期整改。 4、机电科: (1)负责井下机电队组施工地点的顶板管理。 (2)负责井下各机电硐室的顶板管理。 2

顶板分级管理制度

顶板分级管理制度 一、采场顶板等级划分 为了对危险程度不同的采场顶板的安全管理,做到突出重点,抓住一般,根据采场矿岩稳定情况进行顶板鉴定,分Ⅰ至Ⅲ级进行管理。 1、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均列为Ⅰ级顶板: (1)采场内有大断层通过。 (2)采场内有较大断层通过且有交汇; (3)层理、片理、节理特别发育; (4)采场顶板暴露面积较大,矿石类型以片岩为主的; (5)采场附近有空区或陷落区,可能对本采场构成影响的。 2、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均列为Ⅱ级顶板: (1)采场内有断层通过,岩性以片岩为主; (2)层理、片理、节理比较发育; (3)采场处于大断层的下盘; (4)矿体以片岩为主,片理、节理虽中等发育,但产状小于50度的。3、Ⅲ级顶板:岩质坚固,层节理不发达,只有少数小断层。 二、顶板等级鉴定办法 各个采场在建设之初,由地质人员进行取样分析,根据矿块的矿岩性质及地质构造情况,按顶板等级鉴定标准,提

出其采场的顶板等级;采矿设计人员根据地质人员提供的地质资料,在征求技术部的意见后确定该采场的顶板等级,并在设计通知书中说明,下达给施工单位。采场顶板揭露后,矿岩性质及构造发生变化,顶板等级有必要进行调整时,经设计人员与技术部协商后,由设计人员书面通知施工单位予以调整。 三、顶板检查 顶板检查的内容主要有:顶板等级划分是否合理,顶板有否异常变化,安全技术措施是否可靠及执行情况等。 1、I级顶板的检查 各个中段的安全员对本中段采场的顶板每天至少检查一次,若安全情况特别不好,应在现场监督处理;负责各个采场的施工队长每班至少检查一次,若安全情况特别不好,应在现场指挥处理;技术部每周至少检查一次。 2、Ⅱ级顶板的检查 负责各个采场的施工队长每天至少检查一次;各个中段的安全员对本中段采场的顶板每周至少检查一次;技术部每月至少检查一次。 3、Ⅲ级顶板的检查 负责各个采场的施工队长和各个中段的安全员每周至少检查一次;技术部每月至少检查一次。 技术部主持参加Ⅰ级顶板采场安全现场会,制定出解决

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通用版

管理制度编号:YTO-FS-PD121 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管理制度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1、坚持工作面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监测,开展安全隐患整改情况的班评估工作。 2、所有支护材料的规格质量,供货渠道,合格证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工作面最大控顶距四排,最小控顶距三排,采用见四放一的正规循环作业方式,初次放顶前的控顶范围,必须在作业规程中规定。 4、工作面顶板不出现台阶下沉,控顶范围内,顶底板移近量按采高≤100㎜/m。 5、新下井和修好后的单体,必须经过试压合格后,方可下井使用,损坏和不能使用的单体及时升井检修,所有入井的单体使用8个月后,都要升井试压,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 6、单体初撑力必须≥90KN,达不到要求的要进行二次加压,泵站压力必须≥18mpa,乳化液浓度不低于 2~3%,系统完好,不漏液。 7、支柱全部编号管理,不缺梁少柱,工作面单体必须

煤矿顶板管理制度(2017)

XX煤矿顶板管理制度 顶板管理是矿井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重要工作。为加强我矿顶板管理的安全基础工作,杜绝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使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保持我矿安全生产形式持续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章组织机构及职责范围 一、顶板管理领导组织 组长: 副组长: 成员:生产技术部安监站锚网喷组地质科 质标办监理公司 二、职责 (1)、领导机构职责 1、组长负责全矿井的顶板支护施工管理工作。 2、副组长负责深入现场监督检查,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科学的组织施工;负责定期组织工程质量检查和验收工作,保证施工质量符合规定标准,落实井下带班职责。 3、领导组下设日常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生产技术部,负责顶板管理的具体事宜。 三、顶板支护管理制度 (一)一般规定

1、生产技术部负责顶板支护日常管理及矿压的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协调解决顶板支护过程中的技术问题。 2、地质科负责采掘工作面地质构造的预测预报、探放水及顶板岩性鉴定工作。 3、安监站协同各职能部门每旬进行一次对井下所有巷道、掘进工作面顶板管理、工程质量的安全大检查。由安监站负责对各部门查出的隐患问题进行汇总,并在当日之内组织各职能部门、各施工项目部、监理公司进行“三定”整改。各相关部门按照“三定”要求对问题进行复查,执行不到位者依据《北辛窑顶板管理考核办法》进行处罚。 4、所有进场支护材料都必须具备检验报告和合格证等有效证件,生产技术部和监理单位负责按批次进行检查。 5、严禁擅自更改支护形式和支护材料。各施工项目部必须严格按照工程设计、作业规程及相关标准要求施工,严格工艺工序,确保锚杆锚索等支护材料的质量、数量达到规定要求。 6、各施工队组必须有锚杆锚索等支护材料检查记录台账,对当班施工的支护材料进行质量检查,并做好记录。当质量检查不合格时,必须采取补救措施。 7、各施工单位对存在顶板安全隐患的地点进行分析,制定预防顶板事故发生的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并报生产技术部进行审批。 8、各施工队在施工过程中遇断层、陷落柱等地质构造或需加强支护时,必须按要求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并按规定上报审批。

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2020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2020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2020版) 一、顶板分类 1、坚硬顶板。没有直接顶,或有直接顶也较坚硬,顶板不能自然冒落,悬顶距离达2刀以上,即使采用常规挑顶手段,挑冒顶高度也达不到采高的1.5倍。 2、复合顶板。这种顶板是直接顶较薄易冒落,能随放随冒,冒落高度小于采高的1.5倍,易冒直接顶上部岩层坚硬,采动后易冒直接顶与上部岩层间易离层,拉架后冒落不同步,产生不同步下沉。 3、破碎顶板。这种顶板裂隙发育,煤层采动后顶板暴露时间极短,用现有一般支护手段还来不及支护就冒落,其破碎易冒厚度大于或等于采高的1.5倍。 4、稳定顶板。除上述三种情况外,其余的为稳定顶板。这种顶板能自然冒落,一般不出现悬顶,即使局部出现悬顶,采用常规的挑顶手段能使其冒落充分。

二、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技术基础工作 1、在综采工作面采区设计前,要有地质部门提供的详细地质资料,对工作面的煤层赋存、煤质硬度、煤层倾角、夹石、断层构造、顶底板岩性、水文地质、瓦斯涌出量、瓦斯动力、无煤带、火成岩侵入带及有无炭柱等要全面探明、查清。 2、各矿的矿压观测小组,要加强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工作,逐步摸清各煤层综采工作面的矿压显现规律,分析研究液压支架的工作状况,为安全生产和今后支架选型提供科学依据。 3、每个综采队要配备采煤技术人员,负责收集工作面顶板压力情况和有关地质资料,认真分析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并制定有效的顶板管理措施。 4、各矿采煤工作面必须建立工作面技术档案。记载地质构造带、围岩变化带、积水区域、掘进和开采影响范围内采空区、老巷等情况,为下分层开采提供支护设计依据。 5、每个采煤工作面,都应根据本煤层和邻近采区的地质和矿压观测等资料,确定采煤工作面的顶板管理方法、支护方式,作为编

综采工作面坚硬顶板安全控制技术

收稿日期:2012-05-01作者简介:张 路(1987—),男,河南泌阳人,助理工程师, 2009年毕业于河南理工大学,现从事煤矿生产技术管理工作。 综采工作面坚硬顶板安全控制技术 张 路,熊 伟 (平煤股份四矿,河南平顶山467000) 摘要:针对平煤股份四矿庚20-21010工作面的坚硬顶板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了岩石爆破损伤断裂机理,利用超前深孔预裂爆破的方式控制顶板,实现了顶板预裂的目的,避免了工作面因顶板瞬间大面积来压引发破坏工作面综采设备、危害作业人员人身安全等事故的发生,保证了工作面正常安全高效生产。关键词:综采工作面;坚硬顶板;预裂软化中图分类号:TD327.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3-0506(2012)09-0075-02 采煤工作面坚硬顶板难以垮落一直是国内外顶 板控制中的一个难题。有的初次垮落跨度超过50 m ,冒落面积在3000m 2 以上,同样存在大冒顶的威胁,预防难冒顶板的冒顶事故,是预防顶板事故的重 要内容之一。大面积的顶板在极短时间内冒落,不仅对回采工作面支护产生严重的破坏,而且把已采空间的空气瞬间排出,形成巨大的风暴,对人员和设备造成严重损害,对附近巷道乃至矿井破坏极大。因此,对工作面的坚硬顶板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治措施,对保证人员和设备免受损害、工作面安全正常回采和企业发展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采面概况 平煤股份四矿庚20- 21010工作面位于庚一采区东翼上部,为庚一采区首采工作面,相邻的南部、北部均未布置工作面;西与胶带下山、轨道下山及回风下山相通,东至二矿井田边界20m ,边界以东20m 为二矿庚20-21080切眼,已回采;位于王家村以南500m 的东西带,为低山丘陵,垂深640 780m 。该工作面走向长815m ,倾向长175m ,回采面积达到 160555m 2,平均煤厚1.76m ,工业储量395607t ,可采储量383739t 。 该采面通过两巷及切眼掘进揭露:煤厚变化幅度较大,为1.10 2.60m (底部夹矸下煤除外),大部分煤层厚1.60 1.90m ,平均厚1.76m 。庚20煤层有2 3层夹矸,厚0.01 0.20m ,为浅灰色泥岩夹矸,较软。煤层走向:西部75? 84?;中部86? 95?;东部76? 90?。煤层倾角:西部9? 9?30',中部7?30' 9?;东部平均8.8?。该采面无伪顶,直接顶为石灰岩,厚5m ,属坚硬顶板;基本顶为粉砂质泥岩,厚11m ,为Ⅱ类顶板。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顶板不易垮落,需处理顶板,防止出现大面积空顶现象。 2岩石爆破损伤断裂机理分析 在岩石爆破机理研究中,一般认为岩石破坏是 冲击波和爆生气体膨胀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冲击波作用只表现在对形成初始径向裂纹起先导作用,而大量破碎岩石则依靠爆生气体膨胀压力作用。对均质岩体以应力波为主;而对于整体性不好、节理裂隙发育的岩体,以爆生气体作用为主。 岩石爆破过程在炮孔周围的空间上可分为3个区域:爆破近区(强烈冲击区,不大于2 3倍的炮孔直径);爆破中区(非线性过渡区,不大于2 6倍的炮孔直径);爆破远区(线弹性区)。 爆破作用下岩石破坏、断裂过程可分为2个阶段:①爆炸应力波使压碎区产生宏观裂纹,并激活、扩展破裂区的原始裂纹;②爆生气体的准静态作用使爆炸应力波形成的裂纹产生二次扩展。 3坚硬顶板预裂软化设计方案 坚硬顶板强度高,节理、裂隙不发育,具有整体 性好和自稳能力强等特点,在开采过程中容易形成大面积悬顶,给工作面安全生产带来隐患。因此,必须对顶板进行处理,改变顶板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以减小顶板悬露面积,防止或减弱大面积顶板来压。 爆破弱化是用爆破的方法人为将顶板切断,使 · 57·2012年第9期中州煤炭总第201期

顶板分级管理制度

顶板分级管理制度

中国黄金集团湖南鑫瑞矿业有限公司 顶板分级管理制度 1目的 为规范顶板管理,将危害程度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避免和减少矿岩冒顶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2依据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 ) 3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井下顶板分级管理。 4术语(无) 5职责分工 5.1总经理 对采掘顶板分级负领导责任。 5.2分管生产副总经理 领导相关生产技术部门对本矿采掘顶板进行分级管理,确保生产安全。 5.3生产技术部 负责采场顶板分级管理工作的监督指导,对一级顶板采场进行定期检查;对危险采场现场进行危险评估,制定安全防范措施。负责作业采场的设计管理和技术管理。制定采场顶板分级报表。

5.4生产单位 负责采场出矿前顶板边帮松石(即浮石,下同)处理;作业班(组)长对本班作业采场的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负责在作业前对采场进行全面的检查和处理; 采场作业人员对当班采场在作业前必须进行全面的检查和处理。 6工作程序 6.1采场作业环境要求 6.1.1采场进路口应设有安全确认牌。 6.1.2采场顶板边帮应安全可靠,对顶板不稳固的采场,应有监控手段和处理措施。对围岩松软不稳固的作业面,应采取支护措施。 6.2采场顶板分级 6.2.1生产技术部根据地质构造、矿岩结构及矿岩稳固程度,采场跨度的大小、顶板岩石的渗水状况以及回采范围毗邻介质进行危险评估,确定顶板等级。 6.2.2顶板分级原则:采场顶板按危险等级分为一级顶板、二级顶板、三级顶板。具体分级原则如下: ☆一级顶板,凡具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即为一级顶板: a)顶板的矿岩特别松软,层节理发育形成较大的压碎状态; b)有较大的断层和较多的中小断层,或分层交错形成有三角滑板者;

采掘工程顶板管理制度

采掘工程顶板管理制度 撰写人: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

采掘工程顶板管理制度 (一)技术管理规定 1、在设计采掘工程前,工程部地测管理人员必须提供可靠的地质说明书。 2、采掘工程施工前必须编制符合本实际情况的作业规程。如遇情况变化,必须及时编制补充措施,要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并贯彻学习。作业规程中必须包括顶板管理说明书。顶板管理说明书中对于顶板来压、坚硬或复合顶板、过老巷或构造变化带、回柱放顶、工作面收尾、巷道回撤等情况必须进行说明,并制定专门的顶板管理措施。 3、支护设计必须依据工作面顶底板情况及矿压观测资料进行计算,并根据工作面支护密度的计算,合理确定工作面柱排距、工作面支护形式及机头支护形式。作业规程中必须明确规定所需各种单柱、梁的型号、数量及备用数量。合理确定架设方法和回撤方法。 4、工作面要加强支柱管理,实行全承载支护、循环注液、制定防倒柱、防片帮措施,强化检测,保证质量。 5、沿空送巷,巷道设计与施工应避开集中压力区,施工时间必须在工作面停采、顶板动压稳定之后。 6、所有掘进工作面,迎头到永久支护之间都必须使用前探梁支架或其它临时支护形式,严禁空顶作业。前探梁或临时支护形式、规格、质量标准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第 2 页共 2 页

7、掘进工程和巷修工程都必须严把工程质量关,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 (二)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 1、工作面切眼掘进一般情况下要一次掘成,形成单体支柱配合钢梁帮顶护严、支护到位。必要时单体支柱架设要穿柱鞋。支护不能一次装备的,要制定工作面装备支护替棚措施,明确替棚、单体支柱及顶梁架设程序和质量标准。 2、采煤工作面必须保证一定数量的备用支护材料,其数量、规格、存放地点和管理方法,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开工前班组长必须对工作面进行全面的检查,确认无危险后方可开工。严禁使用折损的坑木,损坏的金属顶梁,失效的摩擦支柱和失效的单体液压支柱在入井前必须逐跟进行压力实验;在工作面回采结束后或使用时间超过 8 个月必须进行检修,检修后的支柱必须进行压力实验,方可投入使用。 3、采煤工作面严禁空顶作业。所有支柱必须架设牢固,并有防倒柱措施,严禁在浮煤或浮矸上架设支柱。工作面的排柱距要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使用木支护工作面的坑木规格要在作业工程中明确规定,碰倒或损坏的支柱必须立即恢复或更换。单体液压支柱的初撑力,柱径100mm 的不得小于 11.4MPa;柱径 80mm 的不得小于11MPa。 4、工作面柱、梁必须编号,不许缺梁少柱;外观缺损的柱、梁严禁使用。支护强度必须达到设计的支护强度要求。 5、工作面安装结束,要经过生产技术部门组织的联合验收,验收 第 2 页共 2 页

煤矿顶板安全管理规定(正式版)

山西省煤矿顶板安全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煤矿顶板管理水平,有效预防顶板事故发生,保障煤矿安全生产,根据《矿山安全法》、《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巷道锚杆支护技术规范》(GB/T35056-2018)等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政策,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山西省境内从事井工煤矿生产和建设活动,应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煤矿主要负责人(含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是本单位顶板安全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顶板管理工作负总责,负责建立健全顶板管理机构、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制定顶板管理制度和顶板管理年度计划;分管副矿长、总工程师具体负责本单位顶板管理、技术管理工作。 第四条煤矿应全面掌握本单位各煤层及顶底板岩性特征、矿压技术参数及其变化情况,分析其动态规律,不断总结学习顶板管理经验,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 第五条煤矿要委托有资质的部门对开采煤层的围岩物理特性、岩石力学性质(抗拉、抗剪、抗压、岩性等)进行检测并出具检测检验报告,作为编制支护设计的依据。 第六条采掘工作面必须编制有完善的作业规程,作业规程必须包含顶板管理相关内容,由煤矿总工程师组织会审并签字后贯彻执行。遇到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时,应及时修改作业规程或补充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施工队组要组织对

作业规程的学习、考试,所有作业人员要在学习记录表上签字,未经作业规程学习并考试合格者,不得安排作业。 第七条煤矿编制的年度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必须包含顶板管理内容,并根据实际变化情况及时修改,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由煤矿主要负责人组织实施。 第八条煤矿必须对从业人员进行顶板灾害预防和应急处理知识及方法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培训不合格的,不得上岗作业。 第九条煤矿顶板管理工作接受群众监督。从业人员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制止违章作业。当工作地点出现顶板险情时,有权立即停止作业,撤到安全地点;当险情没有得到处理不能保证人身安全时,有权拒绝冒险作业。 从业人员必须遵守煤矿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作业规程和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第十条煤矿必须建立顶板监测、巡查制度,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及围岩观测制度。 第十一条煤矿发生顶板事故后,煤矿相关负责人必须立即采取措施组织抢救,并按有关规定及时上报。 第二章掘进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十二条掘进巷道作业规程编制前,地质部门应提供经矿总工程师批准的地质说明书,说明煤层赋存状况、顶底板岩性以及影响巷道施工的地质构造、应力情况,上下层对照关系及四周开采情况,水、火、瓦斯、煤尘等情况。 第十三条井巷工程施工前,必须编制《作业规程》或《安全技术措施》,并组织会审。巷道支护形式应根据地质条件、巷道断面和形状、运输及通风要求、

采煤工作面顶板控制方法(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采煤工作面顶板控制方法 (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7628-50 采煤工作面顶板控制方法(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分类方法 按工作面顶板冒落范围和伤亡人数,将工作面顶板事故分为局部冒顶和大型冒顶两类; 局部冒顶一般是由于已遭受一定程度破坏的直接顶未被及时支护或支架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甚至失效而造成的。受原生、地质构造、采动等影响,直接顶中会产生许多交错的裂隙,使直接顶的连续性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这样,一旦支护不及时或支架失去作用,局部范围内的岩块就可能会冒落而发生局部冒顶。一般把直接位于煤层上方的一层或几层性质相近的岩层称为直接顶。在煤层与直接顶之间有时存在厚度极薄、随采随冒的岩层称为伪顶。大型冒顶多发生在直接顶初次垮落、基本顶初次来压及周围来压期间或者发生在坚硬难冒的厚层顶板大面积跨落时。这是由于

非煤矿山顶板分级管理制度

地下矿山采场顶板分级管理制度 一、采场顶板等级划分 为了对危险程度不同的采场顶板的安全管理,做到突出重点,抓住一般,根据采场矿岩稳定情况进行顶板鉴定,分Ⅰ至Ⅲ级进行管理。 1、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均列为Ⅰ级顶板 (1)采场内有大断层通过。 (2)采场内有较大断层通过且有交汇; (3)层理、片理、节理特别发育; (4)采场顶板暴露面积较大,矿石类型以片岩为主的; (5)采场附近有空区或陷落区,可能对本采场构成影响的。 2、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均列为Ⅱ级顶板 (1)采场内有断层通过,岩性以片岩为主; (2)层理、片理、节理比较发育; (3)采场处于大断层的下盘; (4)矿体以片岩为主,片理、节理虽中等发育,但产状小于50度的。 3、Ⅲ级顶板:岩质坚固,层节理不发达,只有少数小断层。 二、顶板等级鉴定办法 生产探矿结束后,在提交B级矿块时,地质人员要根据矿块的矿岩性质及地质构造情况,按顶板等级鉴定标准,提出所提交的矿块的顶板等级,并在地质说明书中注明;采矿设计人员根据地质人员提供

的地质资料,在征求安全部门的意见后确定该采场的顶板等级,并在设计说明书安全栏中说明;计划部门在下达月计划时,在计划中注明采场的顶板等级。采场顶板揭露后,矿岩性质及构造发生变化,顶板等级有必要进行调整时,经安全部门与设计人员协商后,由设计人员书面通知有关部门予以调整。 三、顶板检查 顶板检查的内容主要有:顶板等级划分是否合理,顶板有否异常变化,安全技术措施是否可靠及执行情况等。 1、I级顶板的检查 安全员每班至少检查一次,若安全情况特别不好应在现场监督处理;班长每班至少检查一次。若安全情况特别不好,应在现场指挥处理;生产技术科长每周至少检查一次;安全科每周至少检查两次。 2、Ⅱ级顶板的检查 矿安全员、值班矿长每班至少检查一次;生产处长、坑长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安环处或坑口安全科每周至少检查一次。 3、Ⅲ级顶板的检查 矿安全员、值班矿长每班至少检查一次;井长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坑口安全科每周至少检查一次。 生产矿长主持参加Ⅰ级顶板采场安全现场会,制定出解决采场安全问题的措施;Ⅱ、Ⅲ级顶板采场安全现场会由矿安全主管部门主持;采场内作业人员至少有一名兼职安全员。 顶板检查方法,以查图、观察、敲帮问顶等方法,逐步采用新的

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

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 1、坚持工作面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监测,开展安全隐患整改情况的班评估工作。 2、所有支护材料的规格质量,供货渠道,合格证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工作面最大控顶距四排,最小控顶距三排,采用见四放一的正规循环作业方式,初次放顶前的控顶范围,必须在作业规程中规定。 4、工作面顶板不出现台阶下沉,控顶范围内,顶底板移近量按采高≤100㎜/m。 5、新下井和修好后的单体,必须经过试压合格后,方可下井使用,损坏和不能使用的单体及时升井检修,所有入井的单体使用8个月后,都要升井试压,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 6、单体初撑力必须≥90KN,达不到要求的要进行二次加压,泵站压力必须≥18mpa,乳化液浓度不低于2~3%,系统完好,不漏液。 7、支柱全部编号管理,不缺梁少柱,工作面单体必须全支撑,严禁使用不合格支柱,支柱不漏液,不自动卸载,无外观缺损。 8、根据工作面顶板不同,矿、工区组织必要的矿压观测、地质预报,认真掌握顶板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规律,在来压前,加强工作面的支护。 9、工作面初次放顶和放收尾顶及过地质构造带时,必须编制专门措施,报总工程师批准。必要时做到有工区干部、安监员现场跟班指挥。 10、切实搞好工程质量,工作面支柱要打成直线,柱距排距偏差不超过设计值的±100 ㎜。 11、不随意留煤顶开采,必须留煤顶,托伪顶开采时,必须有专门措施。顶板和煤邦必须插严、背实。 12、炮后及时挂梁,悬壁梁到位,端面距≤300㎜,煤壁平直垂直顶底板,伞檐最大不超过250㎜,严禁敞棚作业。 13、工作面上、下安全出口两道超前支护,距煤壁10m范围内打双排柱,10~20m范围打单排柱,其初撑力≥50KN。 14、工作面放顶前要做好修理,打好切断线,压力大时要用双排密集切顶,退路必须畅通。 15、放顶要放齐、放透,严禁提前摘柱,无空载和失效支柱,挡矸有效,放顶时出现压力增大时,应停止作业,进行修理,待压力稳定后,再进行作业。

煤矿顶板管理制度

煤矿顶板管理制度 一、管理制度 1、顶板小组每周对全矿井下各采掘面进行一次全面顶板检查,并进行安全评估,每天以顶板安全预评表的形式将结果递交安检部,对检查出的隐患,顶板小组要及时向有关区队下发整改通知,区队接到整改单后必须组织人员及时整改,未及时整改者隐患者按每条隐患50 元罚款,隔日加倍。不反馈隐患整改情况的按日100元罚款并限期整改。 2、顶板小组每月召开 2 次顶板排查会议,排查顶板隐患,解决顶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预测、布置顶板管理重点,并做好会议记录。所有小组成员必须按时参加,确因有事不能参加的,要向顶板小组组长请假并说明原因,且必须安排副职参加。无故不参加者罚款100 元,迟到者罚款50 元。 3、实行顶板质量风险抵押金制度,正职押金500 元,副职押金400 元,其他成员押金300 元。押金管理由顶板小组办公室负责。风险抵押金实行月度兑现。顶板小组办公室每月对各区队进行考核,对能按隐患整改通知单及时整改且不出现顶板事故的区队,押金100%兑现;对不能按要求进行整改但没有顶板事故的,顶板小组办公室根据考评结果酌情予以兑现;对出现

顶板事故的区队,当月押金不予兑现,且顶板小组办公室根据事故情况扣除一定数量的押金,直到扣完为止。扣除部分必须及时补交。 4、各采煤、掘进队及其他各队每天要对所管辖区域的顶板进行一次分析。发现问题,立即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并汇报矿有关领导和顶板管理领导小组备查。 5 、各单位要明确领导责任,奖罚要落实到人。 二、采掘工程顶板管理规定 (一)技术管理规定 1、在设计采掘工作程前,工程部地测管理人员必须提供可靠的地质说明书。 2、采掘工程施工前必须编制符合本实际情况的作业规程。如遇情况变化,必须及时编制补充措施,要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并贯彻学习。作业规程中必须包括顶板管理说明书。顶板管理说明书中对于顶板来压、坚硬或复合顶板、过老巷或构造变化带、回柱放顶、工作面收尾、巷道回撤等情况必须进行说明,并制定专门的顶板管理措施。 3、支护设计必须依据工作面顶底板情况及矿压观测资料进行计算,并根据工作面支护密度的计算,合理确定工作面柱排距、工作面支护形式及机头支护形式。作业规程中必须明确规定所需各种单体柱、梁的型号、数量及备用数量。合理确定架设方法和回撤方法。 4、工作面要加强支柱管理,实行全承载支护、循环注液、制定防倒柱、防片帮措施,强化检测,保证质量。 5、沿空送巷,巷道设计与施工应避开集中压力区,施工时间必须在工作面停采、顶板动压稳定之后。 6、所有掘进工作面,迎头到永久支护之间都必须使用前探梁支架或其它临时支护形式,严禁空顶作业。前探梁或临时支护形式、规格、质量标准

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实用版

YF-ED-J5571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实用 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实用版 提示:该管理制度文档适合使用于工作中为保证本部门的工作或生产能够有效、安全、稳定地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设备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一、顶板分类 1、坚硬顶板。没有直接顶,或有直接顶也 较坚硬,顶板不能自然冒落,悬顶距离达2刀 以上,即使采用常规挑顶手段,挑冒顶高度也 达不到采高的1.5倍。 2、复合顶板。这种顶板是直接顶较薄易冒 落,能随放随冒,冒落高度小于采高的1.5 倍,易冒直接顶上部岩层坚硬,采动后易冒直 接顶与上部岩层间易离层,拉架后冒落不同 步,产生不同步下沉。 3、破碎顶板。这种顶板裂隙发育,煤层采

动后顶板暴露时间极短,用现有一般支护手段还来不及支护就冒落,其破碎易冒厚度大于或等于采高的1.5倍。 4、稳定顶板。除上述三种情况外,其余的为稳定顶板。这种顶板能自然冒落,一般不出现悬顶,即使局部出现悬顶,采用常规的挑顶手段能使其冒落充分。 二、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技术基础工作 1、在综采工作面采区设计前,要有地质部门提供的详细地质资料,对工作面的煤层赋存、煤质硬度、煤层倾角、夹石、断层构造、顶底板岩性、水文地质、瓦斯涌出量、瓦斯动力、无煤带、火成岩侵入带及有无炭柱等要全面探明、查清。 2、各矿的矿压观测小组,要加强综采工作

非煤矿山顶板分级管理制度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3457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非煤矿山顶板分级管理制度标准版本

非煤矿山顶板分级管理制度标准版 本 操作指导:该管理制度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一、采场顶板等级划分 为了对危险程度不同的采场顶板的安全管理,做到突出重点,抓住一般,根据采场矿岩稳定情况进行顶板鉴定,分Ⅰ至Ⅲ级进行管理。 1、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均列为Ⅰ级顶板 (1)采场内有大断层通过。 (2)采场内有较大断层通过且有交汇; (3)层理、片理、节理特别发育; (4)采场顶板暴露面积较大,矿石类型以片岩为主的;

(5)采场附近有空区或陷落区,可能对本采场构成影响的。 2、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均列为Ⅱ级顶板 (1)采场内有断层通过,岩性以片岩为主; (2)层理、片理、节理比较发育; (3)采场处于大断层的下盘; (4)矿体以片岩为主,片理、节理虽中等发育,但产状小于50度的。 3、Ⅲ级顶板:岩质坚固,层节理不发达,只有少数小断层。 二、顶板等级鉴定办法 生产探矿结束后,在提交B级矿块时,地质人员要根据矿块的矿岩性质及地质构造情况,按顶板等级鉴定标准,提出所提交的矿块的顶板等级,并在地质说明书中注明;采矿设计人员根据地质人员提供的

地质资料,在征求安全部门的意见后确定该采场的顶板等级,并在设计说明书安全栏中说明;计划部门在下达月计划时,在计划中注明采场的顶板等级。采场顶板揭露后,矿岩性质及构造发生变化,顶板等级有必要进行调整时,经安全部门与设计人员协商后,由设计人员书面通知有关部门予以调整。 三、顶板检查 顶板检查的内容主要有:顶板等级划分是否合理,顶板有否异常变化,安全技术措施是否可靠及执行情况等。 1、I级顶板的检查 安全员每班至少检查一次,若安全情况特别不好应在现场监督处理;班长每班至少检查一次。若安全情况特别不好,应在现场指挥处理;生产技术科长每周至少检查一次;安全科每周至少检查两次。

《安全管理》之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

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 一、顶板分类 1、坚硬顶板。没有直接顶,或有直接顶也较坚硬,顶板不能自然冒落,悬顶距离达2刀以上,即使采用常规挑顶手段,挑冒顶高度也达不到采高的1.5倍。 2、复合顶板。这种顶板是直接顶较薄易冒落,能随放随冒,冒落高度小于采高的1.5倍,易冒直接顶上部岩层坚硬,采动后易冒直接顶与上部岩层间易离层,拉架后冒落不同步,产生不同步下沉。 3、破碎顶板。这种顶板裂隙发育,煤层采动后顶板暴露时间极短,用现有一般支护手段还来不及支护就冒落,其破碎易冒厚度大于或等于采高的1.5倍。 4、稳定顶板。除上述三种情况外,其余的为稳定顶板。这种顶板能自然冒落,一般不出现悬顶,即使局部出现悬顶,采用常规的挑顶手段能使其冒落充分。 二、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技术基础工作 1、在综采工作面采区设计前,要有地质部门提供的详细地质资料,对工作面的煤层赋存、煤质硬度、煤层倾角、夹石、断层构造、顶底板岩性、水文地质、瓦斯涌出量、瓦斯动力、无煤带、火成岩侵入带及有无炭柱等要全面探明、查清。 2、各矿的矿压观测小组,要加强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工作,逐步摸清各煤层综采工作面的矿压显现规律,分析研究液压支架的工作状况,为安全生产和今后支架选型提供科学依据。 3、每个综采队要配备采煤技术人员,负责收集工作面顶板压力情况和有关地质资料,认真分析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并制定有效的顶板管理措施。 4、各矿采煤工作面必须建立工作面技术档案。记载地质构造带、围岩变化带、积水区域、掘进和开采影响范围内采空区、老巷等情况,为下分层开采提供支护设计依据。

5、每个采煤工作面,都应根据本煤层和邻近采区的地质和矿压观测等资料,确定采煤工作面的顶板管理方法、支护方式,作为编制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的依据和内容。凡没有矿压观测资料和支护设计的作业规程,不得审批。新投产矿井、新开采煤层应在生产中逐步积累矿压观测资料。 6、矿井应制定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顶板监测及矿压观测预报制度,并认真执行。矿压观测资料的收集处理应及时反馈,指导生产,并定期进行顶板压力预报。 7、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老顶来压、过断层、过破碎带、过老窑、工作面收尾等,必须事先拟定周密的安全技术措施,经矿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分管生产的副矿长应组织安全、生产、技术部门人员和区、队长到现场指挥,直至处理完毕为止。8、采煤工作面在停产或节日放假前必须对工作面加强支护,缩到最小控顶距,防止顶板来压,造成垮冒。 三、初次放顶 1、采煤工作面要编制专门的初次放顶设计,报矿总工程师审批。设计中对炮眼位置、炮眼距离、深度、角度、装药量、放炮方式、放顶步距等都要做具体规定。缓倾斜煤层坚硬顶板挑冒高度不得小于采高的1.5倍。 2、在初次放顶前成立生产矿长为组长,矿、区队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初放领导小组的初次放顶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必须跟班现场指挥,直到初次放顶工作结束。 3、初放期间,两个端头必须备足支护材料,防止端头来压。 4、打眼装药过程前后,必须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防止垮冒伤人。单体支柱架设在煤岩稳定处。 5、液压支架接顶并使之达到初撑力,严格杜绝空顶,防止初次来压后发生冒顶事故。 6、初次放顶期间,两巷出口处及超前支护区内,应严格加强支护,确保安全出口畅通。 四、缓倾斜煤层正常回采顶板管理 1、缓倾斜煤层复合顶板、破碎顶板、稳定顶板顶板管理 (1)缓倾斜煤层复合顶板、破碎顶板、稳定顶板即采煤工作面向前推进后,由于

非煤矿山顶板分级管理制度-最新范文

非煤矿山顶板分级管理制度 一、采场顶板等级划分 为了对危险程度不同的采场顶板的安全管理,做到突出重点,抓住一般,根据采场矿岩稳定情况进行顶板鉴定,分Ⅰ至Ⅲ级进行管理。 1、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均列为Ⅰ级顶板 (1)采场内有大断层通过。 (2)采场内有较大断层通过且有交汇; (3)层理、片理、节理特别发育; (4)采场顶板暴露面积较大,矿石类型以片岩为主的; (5)采场附近有空区或陷落区,可能对本采场构成影响的。 2、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均列为Ⅱ级顶板 (1)采场内有断层通过,岩性以片岩为主; (2)层理、片理、节理比较发育; (3)采场处于大断层的下盘; (4)矿体以片岩为主,片理、节理虽中等发育,但产状小于50度的。 3、Ⅲ级顶板:岩质坚固,层节理不发达,只有少数小断层。 二、顶板等级鉴定办法 生产探矿结束后,在提交B级矿块时,地质人员要根据矿块的矿岩性质及地质构造情况,按顶板等级鉴定标准,提出所提交的矿块的顶板等级,并在地质说明书中注明;采矿设计人员根据地质人员提供的地

质资料,在征求安全部门的意见后确定该采场的顶板等级,并在设计说明书安全栏中说明;计划部门在下达月计划时,在计划中注明采场的顶板等级。采场顶板揭露后,矿岩性质及构造发生变化,顶板等级有必要进行调整时,经安全部门与设计人员协商后,由设计人员书面通知有关部门予以调整。 三、顶板检查 顶板检查的内容主要有:顶板等级划分是否合理,顶板有否异常变化,安全技术措施是否可靠及执行情况等。 1、I级顶板的检查 安全员每班至少检查一次,若安全情况特别不好应在现场监督处理;班长每班至少检查一次。若安全情况特别不好,应在现场指挥处理;生产技术科长每周至少检查一次;安全科每周至少检查两次。 2、Ⅱ级顶板的检查 矿安全员、值班矿长每班至少检查一次;生产处长、坑长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安环处或坑口安全科每周至少检查一次。 3、Ⅲ级顶板的检查 矿安全员、值班矿长每班至少检查一次;井长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坑口安全科每周至少检查一次。 生产矿长主持参加Ⅰ级顶板采场安全现场会,制定出解决采场安全问题的措施;Ⅱ、Ⅲ级顶板采场安全现场会由矿安全主管部门主持;采场内作业人员至少有一名兼职安全员。

煤矿顶板分析处理制度示范文本

煤矿顶板分析处理制度示 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煤矿顶板分析处理制度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使 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进一步加强我矿的安 全基础工作,抓好我矿的顶板管理,保持我矿安全生产形 式持续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的有 关规定,结合我矿实际,经研究,特制定如下顶板管理规 定: 一、组织机构: 1、为确保本规定的严格执行,矿成立顶板管理领导小 组,负责组织、协调顶板管理的各项工作,检查、落实、 考核本规定的执行情况。 组长:王西印 成员:张允华、孙玉鹏、王金杰、周永贵、张清

刘齐、张俊旗、朱田邦、邰彦申、王峰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工程部,由王峰负责顶板管理的具体事宜。 2、各采煤、掘进队要成立相应的顶板管理和工程质量验收小组,由主管队长担任组长。 二、管理制度 1、顶板小组每周对全矿井下各采掘面进行一次全面顶板检查,并进行安全评估,每天以顶板安全预评表的形式将结果递交安检部,对检查出的隐患,顶板小组要及时向有关区队下发整改通知,区队接到整改单后必须组织人员及时整改,未及时整改者隐患者按每条隐患50元罚款,隔日加倍。不反馈隐患整改情况的按日100元罚款并限期整改。 2、顶板小组每月召开2次顶板排查会议,排查顶板隐患,解决顶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预测、布置顶板管理重

金属矿山顶板安全管理

编号:SM-ZD-56933 金属矿山顶板安全管理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金属矿山顶板安全管理 简介:该制度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约定,达成上下级或不 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从而协调行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 有条不紊地进行。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金属矿山地质赋存条件复杂,采矿方法多种多样,有些矿山采用不适当的采矿方法,加上不按正规作业,生产管理不善等原因,自50年代以来,冒顶片帮重大伤亡事故不断发生,根据概略的统计,我国金属矿山的冒顶片帮事故一般占井下各类事故总数的20~30%左右,居井下矿山伤亡事故的第一位。从井下冒顶片帮伤亡事故的分类统计结果来看,属于生产管理方面的原因占45.6%,属于物质技术方面的原因占44.2%。但在实际工作中,所谓物质技术方面的原因,往往与人的因素有关,比如设计和工艺的缺陷、设备设计和维修的缺陷等。从金属矿山发生冒顶片帮伤亡事故的地点来看,巷道发生的事故较采场多。冒顶片帮事故中,大多数是由于局部冒落或浮石冒落所引起。 加强顶板管理安全的重要途径是: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选用合理的采矿方法,尽量减少采矿作业人员暴露在大面积的顶板条件下作业,安全、高效的采矿方法,对降低采矿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