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工艺美术史》期末考试 主要复习内容

《工艺美术史》期末考试 主要复习内容

《工艺美术史》期末考试  主要复习内容
《工艺美术史》期末考试  主要复习内容

《工艺美术史》

第一章原始社会

第二节陶器

一、引言

陶器指以黏土制坯,大多经800℃-1 000℃以上的高温烧成的器物。借助火焰,将松软的黏土制为坚硬的器物,这是人类最早的创造性劳动。

制陶的出现曾被认为是进入新石器时代的标志。根据几个在南方洞穴遗址里发现的陶片,有专家相信,最晚在距今9000-10000年前,中国的先民已能制作陶器。尽管学界对这个时间尚存争议,但专家普遍认同,在距今7000-8000年前,中国的陶器已经出现,证据得自于黄河与长江流域的许多地点陶器的发现。这些不同地点的陶器虽然存在共性,但地域和族属的不同仍导致工艺、造型、装饰的明显差异,这应表明,它们是独立发生的。

中国已知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有七八千处,分布在各省市自治区内,其中,在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东南沿海、东北分布较多。在各遗址的出土物中,陶器、陶片竟占80%,它们见证着人类生活形态的演变,即由以渔猎、采集为主的游牧发展到以农耕为主的定居。

按坯体呈色,原始陶器大体有红、灰、黑、白之分,著名的彩陶往往属于泥质红陶。工艺美术讲究装饰和造型,原始陶器的装饰之美集中体现于彩陶,造型之美突出表现于黑陶,因比,本节叙述的主要是彩陶和黑陶。

红山文化玉器

红山文化分布在内蒙古东部、辽宁西部、河北北部一带,通常认为,其年代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一前3000年。红山文化1935年最早发现在内蒙古赤峰红山后遗址,定名则在1954年,而对其玉器的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始才逐渐展开。

红山文化的玉器呈碧绿、深绿、淡青、淡黄、黄褐、鸡骨白等色,对不少器物的科学测试表明,包括红山文化在内的东北地区原始玉器多属透闪石软玉,因当地的透闪石矿目前仅发现在辽宁岫岩,故材料应来自那里。作品常取动物造型是红山文化玉器的重要特征,常见的动物题材有龙、鹰、鸟、龟、蝉、鱼、猪头等,还有马蹄形器、块形器、丫形器、勾形器、勾云形器、环、璧、双连璧、三联璧等。作品常带透孔,以供佩戴。器物的截面几乎均呈椭圆形,表现手法有浮雕、圆雕、镂空等。器表常光素,偶以线纹表现细部。风格刚健质朴,与装饰比较,造型显然是更重要的表现手段。

由于中国人自认是龙的传人,故红山文化玉器里,最受推崇的作品是玉龙【图1·36】,它们形体较大,高多在25厘米以上,卷曲呈“C”形,若立置,则造型腾跃飞舞,颇有驾云凌波、上天人海的气势。兽形块【图1·37】发现较多,头部以线纹表现,躯体卷曲,也略呈“C”形,因其形象并不写实,故不同的专家便会对其原形做出不同的推测。一些玉鹰【图1·38】、玉鸟形体小巧,形象写实,造型方正,设计制作颇见匠心。至于勾云形器【图1 ·39】,专家则从中挖掘出了更丰富的文化含义。

在东北地区,红山文化的玉器并非最早,如辽河流域的兴隆洼文化、沈阳一带的新乐文化等都有斧、凿等玉质工具,它们均较红山文化大约早了2000年左右,起码在制作技术上,应对红山文化有影响,故红山文化玉器形象虽嫌稚拙,但制作技术已相当纯熟。

第二章夏商西周

第二节青铜器

一、引言

考古学家指出,在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之间,有过一个铜石并用时期。在不少黄河流域的新石器文化的晚期地层里,都曾发现早期的铜质工具或用品,它们中的一些是以天然铜矿石打造的红铜器,但也有一些属于合金冶铸的青铜器。青铜器在夏已经初具规模,入商,进步迅速,数量愈益增多,最晚到商代中

期,青铜器的器种已大体齐备,再到商代晚期,青铜艺术有了很大发展。

最早冶铸青铜器的不是中国,尽管同域外的交流无可避免,但中国的青铜器不仅拥有独立的起源,发展也自成系统。商周时代,青铜艺术成就辉煌,与古埃及、古希腊、两河流域等艺术一道,代表了奴隶社会的最高艺术成就,辉映着人类文明史。

夏商西周,青铜器不仅代表了最尖端的生产技术,是最重要的人造物品,青铜礼乐器还凝聚了社会的思想观念,展现着人们的精神信仰。那时,“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时人认为,在对天地、山川和祖先的祭典中,正是靠了青铜礼乐器和其上的种种诡异图像,天地、神人才得以沟通,只有沟通,人间的福祉才有保障。戎事离不开兵器,青铜兵器就是时代武备的代表,靠了它,征伐方有威力,权力才能维系,统治就得保证。青铜器的重要还牵连着维系社会的宗法、等级制度,尤其到西周,身份不同,礼仪不同,使用的器物也不同,于是,青铜器区别尊卑、显示贵贱的功能越发突显。

正是因为技术、文化、制度、军事的多种因素,青铜器独居时代创作的核心,其设计浸透了人最虔敬的信仰和最强烈的感情,这也是成就青铜艺术辉煌灿烂的基本条件。

二、材料与制作

青铜一般是红铜与锡的合金,但也常含有少量的铅。按锡、铅的不同含量,青铜又有纯铜型(含红铜大于90%,锡小于2%,铅小于3%),铜锡型(含锡大于3%,铅小于2%),铜锡铅型(含锡大于2%,铅大于3%),铜铅型(含锡小于2%,铅大于3%)的区别。茌红铜中加入适量的锡,可以降低熔点,提高硬度。检测证

明,红铜的熔点为1 084.5℃,加入25%的锡,合金的熔点便降为810℃;若青铜的含锡量为10Y0,则硬度就是红铜的4.7倍。而且,青铜在冷凝时,体积略有膨胀,令铸件气孔较少而表面光洁细腻,这又增加了器物的美感。特别是春秋战国的青铜兵器,常常含有一定数量的铅,加铅虽令硬度降低,但韧性增加。

三、艺术的演进

(二)商晚期和西周早期

从迁殷肇始的商晚期,商代青铜器逐渐臻于极盛,中国的青铜艺术则进入了第一个高峰。更早的时代,酒器在礼器以至青铜器里的重要地位已经显现,此时,以觚和爵为代表的酒器更繁荣发达,显然,这是商代朝野酷嗜饮酒韵体现。大型器物数量颇多,做为礼器的中心,鼎的体量尤其巨大,最著名的是司母戊方鼎【图2 .5】,气势雄伟,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是现存中国古代最大的青铜容器。礼器中,簋也很重要,其数量也较多。器物的一些部件可以拆卸,或者能够转动。造型或方或圆,往往由突起的扉棱和圆雕性的装饰构成复杂的三维空间变化,威严之中,透露着神奇。另有些器物,尤其是贮酒器则常常形若动物,造型相当写实。商晚期青铜器的装饰通常追求满密,强调立体效果,常常形成以兽面纹为中心的所谓三层花纹。动物纹是装饰的主体,其中的一些源出现实,但虚幻的更多见,努力调动造型、装饰的各种因素,以渲染神秘诡异的气氛。商晚期青铜器胎体往往极为厚重,如以商早期的杜岭方鼎(见图2·3)

与司母戊方鼎比较,其间的差异特别明显,它们的尺度差距并不很大,但后者的重造却大约是前者的10倍。

商晚期的青铜器大量发现在王都所在的殷墟,对此地墓葬的盗掘始自西周,如今,保存完好的已经很少。在少数完整的墓葬中,最重要的是1976年发掘的小屯村5号墓,即著名的妇好墓。通常认为,此墓主人是商代第二十三王武丁的配偶之一妇好。武丁是商代著名的贤王,他在位的59年(公元前1250年一前

1192年)是商代的鼎盛期。墓中出土玉器755余件、石器63件、骨器560余件、象牙杯3件,而青铜器数镫最多,有礼器、兵器、工具、杂器、乐器等,共

468件。青铜器中,礼器尤其精美【图2·6】,数量最也最多,共有210件,其中酒器约占3/4。同时,玉石器、象牙器也代表了该时代的最高水平。

五、装饰及其含义

(一)设计与构图

夏商西周的青铜器的装饰走过了一个由简陋走向繁缛华美,而后再趋向单纯的历程。

二里头文化的青铜器装饰一般简陋,素面的器物为数不少,若带装饰,其构图也往往稀疏,图案题材除兽面之外,主要就是结体简单、做散点布列的乳钉和二方连续的网格等几何纹。那个时代,装饰较简陋应非有意为之,而是铸造技术尚未成熟的表现。

作为时代最重要的人工制品,随着技术的进步,一旦具备了工艺的可能,青铜器的装饰就明确表现出对繁缛瑰丽的渴望,其顶峰出现在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那时的器物常常花纹密布,一件器物的装饰甚至能由二三十种题材组成。动物纹是装饰的主体,它们有些是现实的,如象、鸟、鹿、龟、蝉、蚕,而虚幻的更常见,出现较多的是龙和凤,同时,还有许多变形与鸟兽合体的纹样。而作为装饰主题,最风靡的是兽面,其形象来自牛、羊、虎的头部,也会以两两相对的龙凤组成,夸张变形,狞厉威严。强调立体效果是此期装饰的突出现象,常以云雷纹做地,主纹是高出地纹的动物纹样,其上再加饰纤细线纹,于是,形成了商晚期极盛的所谓三层花纹。除去三层花纹,立体效果还表现在凸起的扉棱和圆雕动物形的-附件,如肩部的牺首与耳、足。尽管装饰题材并不十分丰富,但由于在西周中期以前,模范基本是单独制作的,同类题材必有种种个体差异,并且,装饰部位不同、形象大小有别、构图方式相异,因此,给人的视觉感受极为丰富。

西周中晚期,尽管仍有装饰繁缛瑰丽的少数实例,但简素平朴的大潮流无可阻遏。兽面纹简化了,结体较为单纯的窃曲、重环、波带、瓦纹等花纹渐成主流,它们有明显的几何化倾向。装饰布局也由满密转向简洁,二方连续的带状排列数量日益增多。显得越发严整有序,神秘诡异的气氛衰减以至消失了,震人心魄的力量也随之逝去。

造型密切联系着功用,装饰则承载了更多的观念意识。可惜,由于文献的匮乏,如今对青铜器装饰的含义所知不多,解说也基于推测。而对于许多变形、抽象的纹饰,不同的专家也会有不同的命名。以下要谈的仅是有代表性的几种纹样。

(二)动物纹

一直到西周早期,中国青铜器最重要的装饰题材是兽面纹【图2·25】。它通常作为主题纹样,出现在作品最醒目的位置。兽面纹总采用单独纹样的形式,有角有目,甚至有眉有耳、有身有爪。主要根据角或耳的形状,兽面纹可分为牛头、羊头、虎头等不同类型。兽面的形象无论繁简,皆以鼻梁居中,左右严格对称,特别是在商晚期到西周早期,兽面纹双目炯炯,震心夺魄。对于这种面貌狰狞诡秘的纹样,宋以来的学者一般称之为“饕餮”,认为是种“有首无身”、贪婪的食人怪物。其主要根据保留在《吕氏春秋,先识览》中,即“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但对饕餮,东周文献还有不同的解说,因此,后世专家大多将这种纹样称为“兽面纹”,并且指出,它虽以表现头部为主,但常常也带有躯

体,尽管躯体每每萎缩,与头部比较,小得不成比例。

在那时的青铜器上,兽面纹数量众多,地位重要,显然因为它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不过,这意义为何?学者众说纷纭。或以为是原始社会图腾观念的遗留,或以为是祭祀的牺牲,又有专家指出,“它是被综合、改造了的异化、神话了的动物形象”,作为一种图像符号的代称,饕餮、兽面等称谓均无关宏旨。由于不同部落在不同时代都大量采用种种神秘纹饰,所以,饕餮等青铜器纹饰是非理性的,其含义则是多元的、发展的。

在中国,龙是被赋予了种种神灵禀性的鳞虫之长,其形象已见于原始玉器和彩绘陶等。在商周青铜器上,这种躯体蜿蜒的形象【图2·26】更屡见不鲜,它们或做兽面纹的组成部分,或以二方连续等形式做为独立的装饰。其躯体有延展、卷曲之异,还有双龙纠缠等多种形式。商和西周早期,龙纹颇盛行,西周中期以后,龙纹变化较多。

起初,鸟类纹样只是青铜器上辅助的装饰,在商晚期,却成为装饰的主题,到西周早期和中期,不仅上升为重要的装饰主题,还以立体的圆雕形式出现,成为造型的重要因素。鸟纹形体往往较大,形象富丽华美。专家们相信,西周青铜器中的鸟类形象,特别是大鸟,应当是在表现传说里的凤【图2·27】。而凤在当时,确实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在至今仍为中国人熟悉的典故里,就有凤鸣岐山,那是在宣告西周王朝的勃兴。鉴于西周青铜器中的鸟纹数量甚多,并且形象美丽,甚至气度高傲,还有专家进一步指出,那是因为周人的图腾就是凤。不过,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诗·商颂·玄鸟》)的说法,商人的图腾也是凤鸟之类,但在商代青铜器上,凤鸟远没有西周那样的崇高地位。依据常识判断,时代越早,图腾观念就该越重要,但在商与继起的西周青铜器上,情况却恰恰相反。这实在难以解说。而能够肯定的是,西周以后,虚幻的凤也逐渐被奉为百鸟之尊,具备了愈益增多的种种神性和德行。

青铜器上,一足的蛇形动物又被称为“夔”或“夔龙”【图2·28】,甚至,一足的凤鸟也被称为“夔凤”。这是因为孔子发过“夔一足”的议论,宋人便据此命名。现实中,一足的鸟兽当然绝不存在,因此,有专家指出,表现为一足,全是因为表现的是鸟兽侧面的形象,如果是正侧面,两足必被遮住其一。甚至有专家质疑宋人对孔子议论的理解,认为所谓夔一足,含义并非是仅有一足,而是夔有一个已经足够。

第三章春秋战国青铜器

第二节青铜器

一、引言

装饰的变化往往依托于技术进步引出的新装饰技法。新技法有模印制范法、失蜡法、嵌错以及鎏金、针刻、漆绘。

模印制范即在铸造铜器的光素陶范未干透时,以雕刻精细的小花模反复压印出连续的花纹。这种做法具有多重意义,制作中,减省了陶范逐一雕刻的麻烦,效果上,则可形成四方连续的蟠虺【图3·15】等细密图案,若小花模使用在铸造不同器物的陶范上,就能形成共同的图案,促进时代风貌的生成和发展。春秋战国时代,这种做法应用甚广。

失蜡法是用调入油脂的蜂蜡制成内模,在内模上敷泥浆等,预留孔洞,制成外范,待外范干燥,高温焙烧,内模溶化成液,由孔洞排出,外范内形成和内模一样的空腔,再从孔洞注入铜液,冷却后,剥去外范,即得与内模相同的铸件。这是一种青铜等金属器物的精密铸造方法,现代工业仍在使用。已知中国最早以失蜡法铸造的器物属春秋晚期,是河南淅川下寺楚墓中的铜禁等,而其工艺的精湛表明并非初始的制作。而纤丽奇绝的制作,楚地贡献最大,曾侯乙墓的尊盘【图3·16】也最受称道,其上密布的蟠7电纹玲珑剔透,穷极繁缛富丽,即以失蜡法

做成。然而,失蜡法的应用不够普及,今见的作品始终不多,这应当与蜂蜡数量有限、制作过于繁复有关,或许也同效果虽然奇绝却难引出普遍的审美愉悦联系。

镶嵌绿松石等早见于二里头文化的遗物,这种嵌物常常高出器表的做法也延续到后世。春秋战国青铜器上,嵌饰绿松石等的例证有很多,但具代表的做法是令镶嵌物与器表平齐。这样的镶嵌材料有红铜、金银,前者称“嵌红铜”,后者称“错金银”或“金银错”。做法是先用尖锐的铁质工具在器表刻出阴文图案,再将红铜、金、银的丝或片嵌入,最后,通常还要以错石之类打磨,使之光滑平齐而不易脱落,亮度提高而更加美观。嵌错金属初见于春秋中期,嵌红铜在战国时代颇流行,而后逐渐淡出装饰艺术,错金银则到两汉依然流行,以后仍不绝如缕。虽然同为嵌错,但错金银的生命力远远高过嵌红铜,原因当是贵金属的色泽更美丽,图案的颜色对比更强烈。显然因为效果更好,错金银还会应用于铁器,后世的银器也能错金。

鎏金的做法是以金箔调以适量的水银,加热后,成为液状的金泥,再将金泥涂在所需装饰的金属器或其局部,经烘烤等加热方法令水银挥发,而使金同着于器物表面,令被金泥涂过处金光灿烂。就现有的知识,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中国最早的鎏金以及鎏银,但那时的制作通常是在器物的局部,入汉,通体鎏金的青铜器数量更多。以后,特别在入唐以后,比鎏金铜器更常见的是鎏金银器。当然,战国时期已有银器鎏金的实例,并有工艺难度较高的在装饰部位的鎏金,此即后世所谓的金花银器。

三、铜镜、带钩等

铜镜是古人用以照鉴容貌的青铜用具,多呈扁平的圆形。正面光滑明亮,用以鉴容,背面虽常见光素的,但带装饰图案者亦复不少。装饰通常随镜身一道铸出,但战国以来,又有后加的。后加的装饰往往使用贵金属、玉石等高档材料,以华美为旨归。

在大约公元前2000年前的青海贵南和甘肃广河的齐家文化墓葬里,出土了已知最早的铜镜,商和西周的铜镜也在河南殷墟和陕西、河北、北京等多处地点发现。这些铜镜每每素背,如果带纹饰,也相当简率。但值得注意的是,叶脉、平行线等镜纹与同时代青铜器的主要装饰题材无甚瓜葛,这个现象部分地延续到战国,而战国的中晚期还开始了铜镜最早的艺术高峰。战国中晚期铜镜发现已多,它们在长沙一带及安徽寿县一带等楚地出土尤多,其他地区则发现较少,因此,以长沙为代表的楚地应当是那时铜镜的主要产区。楚镜的图案往往颇精美,装饰满密,图案清晰,题材有四叶、菱形、蟠螭、夔龙、连弧等。那时,山字纹镜特别流行,在湖南发现最多,也出士在湖北、安徽、江苏、四川、河南、陕西,在河北易县,还出土过四山纹的铸镜陶范。这类装饰常有细密的羽状等地纹,间隔布列着三到六个形似“山”字的醒目花纹。四山纹的铜镜【3·19】最常见,四山花纹可能发端在战国早期,五山花纹基本见于战国晚期,六山花纹虽少,但在西汉早期仍会出现。

楚地出土的铜镜除铸纹外,还有透雕的和以大漆彩绘的装饰。所谓透雕镜,正面为含锡较高且略薄的白色青铜片,背面是镂空图案的一般青铜片,两片先分别铸出,然后合铸为一,兼顾了鉴容需要的光洁明净和装饰需要的繁缛华丽。这种以不同金属含量的材料铸造的铜镜也被称作“复合镜”,从春秋晚期开始出现。

楚地以外,战国镜虽发现较少,但常常各具特色。如在民国时遭盗掘的洛阳金村古墓群,出土过大量极其精美而又十分特殊的青铜器、金银器、玉器、漆器等,不少是战国时代东周王室成员及臣属的随葬品,可惜,多已流失海外,且分藏各处。金村的铜镜有错金银、镶玉石、嵌玻璃的多种做法,错金银的狩猎纹镜【图3·20】最被看重,它也属复合镜。在临淄的齐都故城,则出土过错金花纹加嵌

绿松石和银乳钉的铜镜,它直径将近30厘米,远大于一般战国镜,而更特殊的是镜背中央无钮,镜缘却有三个环钮,估计用于悬挂,相信为贵族遗物。

第四章秦汉

第四节青铜器

一、引言

早在春秋战国,青铜器便有淡出艺术中心的趋势,到秦汉,虽然还有创新并仍在大批铸造,但青铜艺术的颓势已经无可逆转。原因自有种种,漆器的繁荣以及瓷器的出现等固然重要,而关键的是社会的进步。从东周开始,巫术衰落加速,无须再借助青铜器沟通天地神人,旧制度瓦解,也不必以青铜器显示威权。

尽管如此,青铜器依然重要,其地位的维系主要靠切近生活。它们主要为日用造作,器物趋向轻便,装饰日形简朴,素面的器物已成主流。器物里,灯和熏炉数鲢大,种类多,制作往往尤其精细考究,一些作品的设计极富巧思,特别典型的是著名的钮灯。

官府铸造由两类作坊承当,一为少府属下的考工(东汉改属太仆)和尚方的中央性作坊,它们设在都城。中央性官府作坊的制品专供宫廷,有日用器具,也有如弩机铜廓之类的兵器部件。一为工官等地方性作坊,设在相关郡县,制品一些用于上供,一些用于销售。铸造青铜器的工官仍以蜀郡和广汉郡最著名,到东汉中期,包括铜器铸造在内的官府手工业渐趋衰落,而它们却能延续到东汉末。最晚在战国,私营作坊已经开始铸造青铜器,但入汉,其产品才占据了重要地位。两汉,这类作坊的地理分布甚广,而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的私家铸造不仅规模裉大,而且质量颇高,声名远扬,以致从中央官府到皇室贵族都乐于购买平阳铜器。

两汉青铜器的数疑依然很多,但装饰的简化隐约指示了艺术的衰微。青铜器美丽不如漆器,成本又远高于瓷器,这样,它为漆器及瓷器取代已在所难免。其他材质不能取代的是铜镜。两汉仍是铜镜艺术的高峰期,从西汉中期开始,汉镜的风貌逐渐显现,出现了多种图案类型,许多铜镜铸造精工、图案清晰。至于神奇的透光镜,更引起后世广泛的关注。

西汉的丁缓是被<西京杂记》记录的著名工匠,他是长安人,生卒年不详,与巧匠李菊同被誉为天下第一。曾做常满灯饰以七龙五凤及芙蓉莲藕。又做被中香炉,以机环运转四周,而炉体平衡,可置于被褥中。所制博山炉透雕九层奇禽异兽为饰雕镂九层而运转自如。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中,香囊地位重要,被中香炉应是它的前驱。

边远地区的青铜器以北方草原和云南最有特色。前者仍保持着装饰的禽兽传统,并延续到北魏,甚至更晚。后者的起源已被上溯到商代后期,而西汉时的制作往往尤其精彩。尽管这可能与滇王墓葬的发现有不少联系,但其工艺的先进、铸造的精良、装饰的意蕴揭示的却不只是当地人民的智慧,还有内地与边疆、云南同北方草原的紧密联系。

三、铜灯、铜炉与铜镜

青铜容器装饰往往趋于简素,造型常常延续前代,这显示出汉人对其设计没有殚极心智。但灯情形大不相同,样式之丰富令人目不暇接。按样式分,主要有豆形灯、雁足灯、行灯(有手柄)、吊灯、卮灯、多枝灯【图4·33】、辘轳灯【图4' 34】、钮灯。每种之内,又常常各有多种形式。灯的考究不仅表现在样式的众多,还反映于装饰的丰富,鎏金、错金银,以至镶嵌,所有的青铜器装饰技法都会应用于灯。精美考究的青铜作品只属于宫廷和权贵,百姓的灯具多为陶瓷质地。

设计最精妙且装饰很华丽的是钰灯。其灯体设吸烟管,能将烟气导入灯身,灯身常可贮水,以使烟气溶于水中,可降低空气污染。灯罩的罩板可以开合,以调节光线的强弱和光照的方向。钮灯有人形、牛形、鸟形、炉形等种种变异,尽管鸟兽形钰灯或雄壮、或潇洒、或写实、或夸张,凝聚了种种艺术美妙,但最受关注的还是高贵的人形钮灯,著名的长信宫灯曾属宫中,后

辗转进入中山王府【图4·35】。

在此时的青铜器中,熏炉也很重要。中国古代使用的香料主要是草本植物或树脂,靠“烧取其烟以为香”。熏炉也有陶瓷质的,但青铜质的更引人注目,并且,考究之作尽皆上等人家中的青铜制品,鎏金I图4·36]、错金银I图4·37l等手法都会出现在熏炉上。熏炉的样式电颇丰富,如豆行炉、鼎形炉、钰炉(带吸烟管)、行炉(带手柄)、鸟形炉等,但最具代表性的是博山炉,它从西汉中期开始流行。

博山炉,炉体呈豆形,盖高而尖,雕镂成山形,明显是将薰香之器同海上仙山传说结合的产物,因此,东汉时代的炉座常呈羽人形。专家指出,汉代,熏香之风南方胜于北方,故南方熏炉式样的变化也应领先北方,但已知的中原博山炉却更精美,这同那里的铸造水平更高、主人的地位更显赫有关。

两汉仍是铜镜艺术的高峰期。在青铜容器普遍走向简朴的时代,镜纹却丰寓精美,铸造也往往精良。

根据镜铭判断,许多精致的铜镜都是少府尚方的产品,而广汉郡、蜀郡的工官也会为尚方铸镜。东汉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发展较快,大-铜镜铸出姓氏正是铜镜高度商品化的体现。私工铸镜著名的有洛阳、会稽郡的山阴(今浙江绍兴)、江夏郡的鄂县(今湖北鄂城)等。其中,最重要的应是山阴,表现神仙和灵兽的神兽镜、表现伍子胥故事和神人车马的画像镜的兴起同它应有联系。

汉镜一般不大,通常直径在15厘米上下,小的直径不足5厘米,20厘米以上的很少。但也有特例,如大圆镜直径可达45厘米以上,矩形镜可长115.1厘米,宽则57.5厘米【图4·38】,而《西京杂记》卷3描述的秦宫铜镜也有相近的规模。

西汉早期的铜镜常与战国晚期相似,尽管有草叶纹镜等新样式出现,但常见的蟠螭纹镜、山字纹镜等都是旧有的铜镜类型而如加衬地纹,图案的内、外区划明显的做法更令人产生似曾相识之感。对于汉镜,重要的转折发生在武帝时代、王莽时代和东汉中期以后。

汉武帝时代,地纹减少以至消逝,主题纹样转向单纯,出现了较长的铭文。草叶纹镜、星云纹镜、连弧纹镜等流行,而更重要的规矩纹此时也大量出现在铜镜上。从王莽时代开始,带有神学色彩的阴阳五行学说风靡,因此,以四神、五灵为代表的灵禽瑞兽大量成为铜镜的主题纹样,并且,常同规矩纹搭配,装饰趋于繁满,铭文种类繁多,注重镜缘装饰。再到东汉中期以后,又出现了图案布局繁密的画像镜、神兽镜等,其纹饰突起若浮雕,但过于满密、缺少层次感的装饰并没有带来美好的视觉感受。

汉代铜镜中,规矩纹很重要,已知它自西汉早期出现,武帝时代开始流行,两汉之交极盛,东汉晚期依然常见。所谓规矩纹即镜纹中的TVL式花纹,由于它也出现在博戏的棋盘上,而汉代博戏盛行,故又被称为“博局纹”。汉镜上的规矩纹可

以单独组成图案,但更多的还是与四神、五灵、神人等配合【图4' 39】。汉人认为,规矩纹组成的是一个象征天地的图案,代表了天地的框架(孙机前揭书)。

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组成的四神或四灵是重要的汉代纹样,不仅出现在铜镜上,在陶瓷器,特别是瓦当上,更是常见的装饰主题,体现着汉人的神仙思想与辟邪求福观念。它们分别象征着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和春、秋、夏、冬四个季节。汉代五行学说风靡,而四神尚不能与五行整齐匹配,因此,又有五灵,就是以四神加麟(汉代,麟常被表现为独角鹿)。规矩纹既然代表天地的框架,那么,再配上四神、五灵,就令图案的象征意义更完满了。

铭文的大疑出现是汉镜装饰的重要现象。虽已发现了铸出“千金”二字的战国镜,但有较长镜铭的实例还没有早过汉武帝时代。起初,较长的镜铭表达的主要是诉说相思、企求富贵之类;到西汉晚期,又出现了大.u同作坊、产地、姓氏有关的内容,甚至在夸耀镜纹的美妙、材料的精良;而企盼家庭兴旺,以至国家昌盛、天下安宁的语词也屡屡出现;五行学说、神仙思想更被一再表现。镜铭可以出现在镜缘,也能够出现在中央,可以表述纹饰含义,也能够和纹饰

毫无关系,可以做主要装饰,也能够配合主题纹饰,字体则可篆、可隶,或在篆隶之间,少可寥寥数字,多则在50字以上。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

第四节其他

一、漆器

魏晋南北朝的漆器不算发达,但是,成绩十分明显,不仅维持了较高的产量,且涌现出了新的器形,装饰手法也堪称丰富。因漆树的地理分布而产生的原料关系,使中国的漆器造作南盛于北。同两汉一样,以成都为中心的蜀地还是最重要的产区。

在上层人物的生活里,漆器仍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屡屡出土于各地的达官显贵墓。官僚府邸也会在漆器充斥,如崔庆绪死后,其子将财产分给宗族,崔家漆器上题写“日”字,于是,“日字之器,流乎远近”(《南齐书·崔慰祖传》)。皇家是爱重漆器的典型,因此,《东宫旧事》记述了东晋宫廷的漆器之多,《邺中记》则铺叙了后赵御用漆器之美。民间造作也颇兴盛,政府甚至颁布了生产管理的法令,如晋政府规定,造作之前,须先禀报,做成之后,要在器物上题写制成年月、工匠姓名(《太平御览》卷756引《晋令》)。北方漆器虽不如南方兴盛,但制作、使用也相当普及,因此,《齐民要术》才会专门传授漆器的存贮方法。

此时的漆器胎体多为木质,容器里,汉代曾经流行的夹芝风光不再,只基本用到东晋以来的夹芝佛像中。器物仍以容器为主,它们中,还以耳杯、盘、盒、奁居多。器形的发展表现于南方的创造,它们往往颇实用,如三国时,盘类中的桶【图5·35】,东晋时,盒类中的攒盒【图5·36】。容器以素面者居多,若加装饰,彩绘还是主要的手法。但彩绘的题材有了变化,动物主题采用较多,以前罕见的人物也被一再表现,主题既有如宴乐、出行、童戏等上层社会的生活场景,又有充满道德伦理寓意的历史

故事【图5· 37l。素面的器物大抵漆色或黑或红,彩绘的漆色也以它们为主,但又采用了白、黄、绿、蓝等。装饰手法除彩绘以外,还有犀皮和戗金【图5·38】。

犀皮的做法是,在胎骨上用稠漆堆起凸凹不平的地子,再于其上髹以若干道不同色的大漆,然后打磨平滑。作品表面的花纹可如片云、圆花、松鳞等,颇有意趣。花纹的形象取决于凸凹的地子。此时的犀皮漆器不仅出土在孙吴墓,还获得自刘宋墓。前者已经十分成熟【图5·39】,这表明,其创制或许更早。唐宋当是犀皮的兴盛期。显然同造作的南盛于北相联系,漆器的出土也大多在南方。已知最重要的发现得自安徽马鞍山的孙吴朱然墓(249年),这里的收获共60余件,既丰富又精美。有耳杯、盘、桶、壶、尊、奁、盒、勺、匕、尺、案、凭几等,而凭几还是新出现的家具样式;器物不仅有素面的和彩绘的,犀皮的和戗金的也有。朱然地位显赫,墓中发现的漆器如此众多、丰富,可视为上层人物生前漆器萦绕左右情景的再现。朱然墓中的漆器常带“蜀郡作牢”、“蜀郡造作牢”等朱书铭记,这些则是成都一带漆业发达的证明。

纵使此时的漆器出土南盛于北,但北方也屡有发现,如在辽宁朝阳时代相当于东晋的壁画墓中,也收获了盒、壶、钵、盘、勺等10件漆器,在辽宁北票的北燕冯弗素墓( 415年),还出土过嵌骨花纹的黑漆盒。北方还有更著名的收获,一为山西大同的北魏司马金龙墓(484年)中的漆画屏风,一为宁夏固原北魏墓中的棺板漆画。屏风和棺板上的漆画多在借列女、孝子的故事宣扬纲常伦理,绘制高明。专家判断屏风漆画使用油彩较多,应即密陀僧绘,密陀僧是直到唐代依然常用的外来语,指的是氧化铅,以之入油,能促讲干燥。而固原棺板漆画的辅饰中,则大量使用联珠、忍冬纹样,人物则均着鲜卑装。如果说朝阳、北票、大同等地的出土物还有产在南方的可能,那么仅从鲜卑装看,固原的作品也一定产在北方。这表明,北方的髹漆业已

经水平较高了。

佛教重宣传,除去开窟建寺,东晋以来,又开始了用夹住法做胎,制造佛像。造夹芝佛像是取其轻,以便车载入抬,游行街市,招徕信徒。夹芝像,南方造,北方也造,一时风靡。东晋著名的画家、雕塑家戴炑就是制作夹柱像的名家。南方的夹住像有极高大的,如南梁简文帝登基前,就造过高丈八的贴金夹芝像(《全梁文》卷14《为人造丈八夹芝金箔像疏>),当然,高大至此,游行不宜。北魏的夹芝像数量很多,时人所谓行像往往即夹芝佛像,仅洛阳景明寺就至少有行像千余躯《<洛阳伽蓝记》卷3)。那时的夹芝像今已不存,但唐以来的作品还能见到。

当年著名而今日不存的还有绿沉漆,在南方使用颇广,应是种颜色较深沉的绿漆。在《南齐书·高帝纪》里的“诸杂漆物不得以金银为花兽”,似乎说的是金银平脱。与绿沉漆后世的寂寞不同,唐代,金银平脱走入辉煌。

第六章隋唐五代

丝绸图案

隋唐五代丝绸的图案题材丰富之极,动物类如练鹊、鸳鸯、鹳鹈、孔雀、鸾鸟、鸡、鸭、凤、龙、羊、牛、马、翼马、狮、翼狮、鹿、野猪、大角野山羊、蜂、蝶,植物类如莲、菊、牡丹、葡萄、石榴、忍冬、卷草、宝相花、变体宝相花、心形花瓣、花树、各式小团花,几何类如条、格、菱格、棋局、规矩、龟甲、波折、人字、圆珠,其他如樗蒲、水波、流云、新月、双斧、展翼、狩猎、骑士、双人侍坛、“融”字、“吉”字、“同”字、“贵”字、“山”字、“天”字、“王”字、“胡王”字等,真可谓应有尽有,琳琅满目。丝绸图案与其演变也是装饰的典型。(一)联珠纹

唐前期,最引人注目的组合仍是联珠纹,联珠圈内的主题纹样依然很“洋”,如肩生双翅的翼马、暴露獠牙的野猪头【图6·7】等,它们在萨珊波斯都有特定的宗教含义,又有些纹样如鸾鸟、花角鹿、野山羊等也有明确的异域文化背景。联珠圈内还时时出现人物纹样,但几乎都是在表现隆准深目的胡人【图6·8】。上述装饰题材中的大多数无论源起何方,但都在中亚出现或流行过,只有在中亚长期流行,才会在中国流行,而粟特人对波斯艺术的接纳本身就有选择,因此,隋唐织锦所受的外来影响直接来自中亚,这与通常所谓萨珊波斯影响隋唐中国有不小的差异。

隋唐时代,在直径较大的联珠圈里,内置的纹样主要是禽兽和狩猎等人事活动,其构图方式有单独和对称两种。前者是萨珊联珠纹锦的传统,品类不多,织造水平较低,应产在中国的西北及其以西地区。对称纹样的文化来源稍复杂,中国的因素固然不少,经粟特中介的拜占庭因素也不容忽视,其题材极丰富,精美的联珠圈纹锦均属此类。它们起码大多是中国内地的产品,官府作坊聚集的长安、洛阳、扬州都是可能的产地,而益州最有可能。

在隋唐五代的丝绸图案设计家里,唐初的窦师纶是最重要的一位。他字希言,是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其父即将作大监、纳言窦抗,系隋唐两代的重要外戚。师纶生性“巧绝”,起初,在李世民的秦王府里任职,爵封陵阳公,又兼益州大行台检校修造,设计出的瑞锦、宫绫图案“章彩奇丽”,题材有“对雉、斗羊、翔凤、游麟”等,被称为“陵阳公样”,至少流传到9世纪中叶(《历代名画记》卷10)。唐前期,对称纹样的联珠圈绫锦风靡,它们采用的应当就是陵阳公样。

(二)题材的演进

唐人对联珠圈纹的改造应不晚于8世纪。新疆吐鲁番的阿斯塔那慕群出土的丝绸丰富,那

里的一片联珠对龙纹绫【图6 .9】带有“景云元年”(710年)的题记,它虽然也装饰联珠圈,但联珠圈已改为双层,外圈还变成小圆环。日本奈良正仓院的两种锦透露了略晚的信息,在联珠狩猎纹锦【图6·10】上,双层联珠圈又改易为内层联珠,外层卷草。在卷草凤纹锦【图6·11】上,西方情调的联珠圈已为中国风格的卷草取代。

第三节陶瓷

一、引言

隋唐五代是陶瓷大发展的时期,这首先表现在生产的繁盛。那时的瓷窑数量众多,仅见诸报道的便数以百计,分布在从河北到广东、从四川到江苏的广大地区,其中又以河南和浙江最为密集。窑场既然众多,竞争无可避免,若干器物上的广告性文字体现的就是这种情形。在竞争中,涌现出越、邢、长沙等一批著名瓷窑它们各以独特的面貌饮誉当代,光照千古。

越窑是传统青瓷的典范,邢窑是新兴白瓷的代表,今人常以“南青北白”描述唐代陶瓷的概貌,在青、白两种最重要的釉色之外,还有黑、黄、花等釉,又有装饰开一代风气的三彩和绞胎,更加重要的则是釉下绘画的手法,它将引来后世中国陶瓷装饰风范的根本转变。

器物造型尽管纷繁,但演进的趋势仍可寻觅。大体上,在前期,厚重高大的较常见;到后期,则日现轻薄灵巧。其实,在各种材质的器皿里,这个趋势是共有的。造型的演进反映出审美时尚的变迁和烧造工艺的进步。

唐人对陶瓷装饰的追求是多方面的,装饰的技法和题材因之丰富之极。如果把隋唐五代的陶瓷装饰做个比较,那么,前期更看重立体的效果,常采用器表凸凹较明显的堆贴和捏塑的手法,风格偏于华丽,每每充溢着浓郁的异国情调;后期更喜爱平面的效果,面貌也转向平和。

成就陶瓷艺术的基础是精良的制作工艺。只有对瓷土精细粉碎和淘洗,胎体才会细腻致密,只有控制住火焰的性质,把握了釉料中的呈色金属成分,才能得到所期望的釉色,当时的许多窑场都能大致做到。使用匣钵已成为常规的工艺手段,它保证了器表的光润平滑。不少窑场还在粗糙的坯体上施加化妆土,以显示出更好酌艺术效果。封窑技术的进步,令多数瓷器的烧成温度达到了1 300℃,瓷器的质聚大大提高。

隋唐五代陶瓷同域外的联系极多,尤其是在前期的不少器物上可见到明显的西方影响。据测试,许多三彩使用的钴料来自波斯,而“青花”所用的钻料则有可能来自南非、中亚。唐五代陶瓷已经大量销往海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在西亚和北非的陶器生产中,仿唐的制品占据了很大的比重,有的还能惟妙惟肖。

二、白瓷

(一)邢窑

邢窑的窑址在河北的内丘,是以内丘城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其历史可以上溯到北朝,隋后期曾短期繁荣,经过唐早期的低靡,唐中期生产极盛,进入晚唐开始衰落。

三、青瓷

(一)越窑

隋唐五代的越窑以慈溪县上林湖、上虞县窑寺前最具代表性。在前期,越窑仍然大体延续着南朝作风,胎质灰白而疏松,釉色青黄而易剥落,器物种类不多,造型变化也少,尤其是在北方的上层社会,地位不及白瓷。

越窑的繁盛主要在晚唐和五代,唐后期的产品胎色虽灰白依旧,但胎体细腻致密,造型规范工整,器物大多通体施釉,釉面可以相当匀净莹润,只是呈色或黄或绿,还不大稳定。器形的种类很多,几乎应有尽有。器物已经能够做得十分轻薄,不少器形颇多变化,或仿花形,或做出波折、棱角,清新绰约,与同期的银器每多相似,体现的依然是贵金属工艺的重大影响。这时的器物虽以素面居多【图6·17】,但也有划花及印花、刻花、镂空、捏塑、堆贴和釉下褐彩等装饰。五代时,越窑仍在发展,普遍胎质精细、胎体轻薄、造型秀美、器施满釉、釉薄

而匀,同时,烧造大型器物的水平不断提高。

越窑青瓷令人振奋的发现得自法门寺地宫,它们釉色或青或黄,匀净而温润,若套用陆羽《茶经》对越瓷“类冰”、“类玉”的形容,实在恰如其分。器形规整周正,口沿常做五曲花瓣形,为使瓷釉尽可能多地覆盖胎体,装烧则每用支烧法。黄釉不及青釉美丽,故又用银片包镶口沿和底足,还有金银平脱的花鸟团花出现在腹壁,是装饰,也是遮盖。金银平脱本是漆器的装饰方法,即令是皇家礼佛的宝物,瓷器加饰金银平脱依然令人惊愕。

晚唐五代人很爱歌咏“秘色瓷”【图6·18】,如陆龟蒙的“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干峰翠色来”(《秘色瓷器》,<全唐诗》卷629),徐夤的“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功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贡余秘色瓷器》,《全唐诗》卷710)。但实物长期无法确指,而根据石刻《衣物帐》,法门寺的出土物就是“秘色瓷”。如今已经明了,秘色瓷是晚唐至北宋中期越窑官监民烧贡品,臣民所得则系贡余之物。秘色瓷的大生产还在五代和宋初,

在北宋初的不到20年里,吴越曾以“金饰陶器一十四万余事”献中央政府(《吴越备史》卷4)。

越窑的地位突出,同时和稍后的许多南、北方青瓷窑场都受到它直接或间接影响,或借用秘色的名称,这种情况甚至出现在高丽。

五、唐三彩及其他

(一)唐三彩

唐三彩是种低温的铅釉陶器,胎料多系白色瓷土。它们采用二次烧成法,即先烧胎,温度红1150℃左右,然后施釉再烧,温度约900℃。唐i彩的丰要特点足釉而的彩色斑斓,釉中的铁、铜、锰、钻等金属冗索使器表呈现出绿、黄、褐、赭、红、蓝、白等多种彩色,釉中富含的铅不仅增加了釉面的光亮,还降低了釉料的熔融温度,令呈色的金属冗素浸润流动,从而形成了釉彩淋漓酣畅的独特效果。装饰虽主要靠釉色,但釉色有时也会与模印、刻印、堆贴、绘画相结合。

唐三彩应基本足作为明器出现的,按形状,可以分俑、马、骆驼等雕塑【图 6 ·12】和盘、壶、瓶等器具【图6·23】两大类,器形的丰富足其突出氐处。而它们的流行显然是由于奢侈日甚,厚葬成风。就已知的资料,两京的唐蔓彩始于高宗,到玄宗开元时,臻于极盛,而后,迅速衰败。原因当在开元末,玄宗禁厚葬,令明器“皆以紊瓦为之”(《唐会要》卷38)。

第四节其他门类

一、金银器

虽然唐不是中国大批打造金银器皿的最早时代,但却是中国金银器最辉煌的时期。唐代金银器皿的出士和传世都很多,迄今为止,最重要的出土有两批:西安何家村窖藏,其遗物基本是盛唐作品,主人必是达官显贵;法门寺寺塔地宫,其遗物入藏时间为咸通十五年(874年),基本是皇家礼佛的供养物。它们可视做唐代前、后期金银器的代表。

二、铜器

(一)铜镜

在隋唐五代铜器里,镜是最常见、最发达的一种。到唐高宗时,铜镜的时代特点逐渐形成;玄宗时,铸镜业鼎盛,成为中国铜镜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德宗以后,铜镜走向衰微,作为一门艺术,就此一蹶不振。

隋镜仍基本为圆形,而唐镜的造型要丰富得多,传统的圆形镜虽仍占主流,但自盛唐始,出现了菱花、葵花等形,它们更富时代特点,且有相当大的数量。五代时,多圆镜、方镜和亚字形镜。前期的镜体普遍较厚重,进入9世纪,转向轻薄。铜镜的直径或边长多在10~20厘米之问,也有大到40厘米以上,甚至“方丈”的,小的仅直径4厘米左右。

此时,素背镜仍有不少,但绝大多数铜镜要在背面装饰,装饰仍主要是铸出的。隋和唐初,尚常见传统的从钮座、钮区到内区、外区、边缘的分区式图案结构;由高宗时代开始,钮区常常

取消,边缘每每变窄,常常不再划分内区、外区。能以较大的装饰面积表达一个主题,这为铜镜绘画性装饰的出现和自由表现物象提供了可能。

铜镜的主题图案极为丰富,其中,动物出现最多,基本是各类瑞兽祥禽。花卉纹数量也多,其题材多取自宝相花【图6·32】、莲荷与牡丹,虽常见布局严谨的团花,但舒展自由的缠枝和折枝亦时时可见。人物玟镜在盛唐和中唐颇风行,种类不少,反映的内容也广泛。若从构图讲,大体在8世纪之前,相当繁满,以后则渐趋简化,显得舒展自由。

在唐镜里,瑞兽葡萄镜尤其引人注目。它们数量颇多,又有海马葡萄镜、鸾兽葡萄镜等多种称谓,图案由高浮雕式的瑞兽祥禽和葡萄蔓枝叶组成【图6·33】,繁花锦簇,是唐镜中装饰最满密、风格甚特殊的一类。它们大约现在高宗时代,武则天时期最为盛行。不少专家相信,这种铜镜同西域文明有联系。

隋唐五代,扬州的铸镜业最发达。玄宗降诞在八月五日,定这一天为下秋节、天长节。节日中,王公贵戚等要献镜及绶带,皇帝也要向达官赐镜。八月五日所用之镜称“千秋镜”,它们由扬州在五月五日于扬子江中船上铸成,故又称“水心镜”或“江心镜”,镜材须熔炼六七十道(《唐国史补》卷下《扬州江心镜》),故也称“百炼镜”。镜背有时会铸出”千秋“等字样,图案虽也有月宫、花卉和衔长绶的鸾鹊之类,但更常见的是盘龙【图6·34】。

唐代,还有多种高级的铜镜装饰方式,如螺钏、宝钿、金银平脱【图6·35】、金背、银背【图6·36】、鎏金等。螺钿镜如今还有不少,宝钿镜尚未见到实物,但其图案以珠宝嵌饰还是可以推测的,这应是最华丽的铜镜装饰了。金银平脱的做法是把厚度一般不超过半毫米的金银粕纹片粘贴在器物上,然后用色漆髹涂数道,再经打磨,使纹片与漆面平齐,以显示出色漆地上的金银图案…。同螺钿一样,金银平脱也较多地应用于漆器,昌盛在8世纪中叶。金背镜应当就是把整块金片嵌在背面的铜镜,金片下的图案是随镜铸出的,浮雕式图案通过金片显现出来,金片上还要施錾刻,以表现主要题材的细部和细小的辅饰。银背的工艺同金背相同,有些是纯银背的,有些是鎏金的,甚至会在主要纹样上鎏金,一如金花银器。

在隋唐五代,铜镜的用途并不只是鉴容和颁赐,还会张挂于车辂和宫殿以及寺院。宫殿张挂铜镜最多的是唐后期的清思院新殿,史称,“用铜镜三干片,黄白金箔十万番”(《册府元龟·帝王部·都邑二》)。唐代的高档工艺镜显然与装饰性用途有联系。

(二)其他铜器

随着金银器、漆器,尤其是陶瓷器的发达,青铜容器的地位仍在逐渐降低。遗物虽然不少,但艺术性一般不高,大多轻薄适用、简朴无华,素面者占了绝大多数。不过,有些器物比较特殊,尤其是高足杯,造型恍若西方,有的还会錾花鎏金。至于铜器的著名产地,则首推扬州。

第七章辽宋夏金陶瓷漆器一、两宋

(一)引言

两宋是中国陶瓷艺术的黄金时代,制瓷技艺极其精湛。许多瓷窑不仅为较粗糙的坯体施加化妆土,还能利用它做出种种美妙的装饰。石灰碱釉的发明可加厚釉层,令器物获得如玉的质感。覆烧法的创造和推广提高了瓷器的产量,窑炉的改进和火照的启用则使成品率提高。此时,不仅瓷窑众多,分布甚广,重要的窑场还往往以其美妙引来远近的仿效,从而形成了庞大的窑业系统。技艺的进步与产量的增加互为因果,而瓷器产量的提高,又表明了它同人们的生活联系更加密切。宋人对优质瓷器的珍爱也远胜往昔,现已发现的宋代瓷器窖藏的数量远高出前代,仅此一端就足以说明问题。

人们通常以官窑、民窑来划分宋瓷,这虽可区别若干典型瓷窑的典型作品,却并非具有普遍意义的标尺。土贡制度已使不少民窑的精品逐年无偿归属帝王,政府又能通过垄断买卖、指

定烧造、派员拣选等手段将民窑精品搜刮入宫。更重要的还有二八抽分制,这是北宋中期新法的内容之一,又沿用到元。根据它,包括瓷业在内的民营矿冶业都要将产品的十分之二上缴国家,以充实物税,其余方可“自便货卖”(《宋会要辑稿·食货三四》)。上缴的必定是优质产品,因而,两宋民窑的高档品源源不断地流入宫廷,在宫廷生活中,占据着大致与官窑器同等的地位。在两宋,何以民窑与官府、宫廷有种种联系?何以诸多的官、民器物风貌酷似?都可由此索解。而两宋纯粹的官府窑场应仅在汴京和临安,所谓钧官窑、汝官窑或许不足为训。

民窑的规模较大,通常由数十甚至上百户组成,瓷窑的主人或是一家一户,或由若干出资窑户共同组成。瓷窑之内的分工很细密,如在景德镇,就分成原料制备、拉坯成型、匣钵制作、器物装饰等。陶瓷烧造常有失败的可能,而政府对民窑的税收竟在瓷器入窑烧造之前,全不顾烧造的成败。

两宋陶瓷品类丰富,成就辉煌,这集中体现在名窑的创造中。

(二)定窑

定窑窑址在河北曲阳,其瓷史可以上溯到晚唐,曾受邢窑影响,入北宋而臻极盛。宋代定窑以生产乳白釉著称,也兼烧黑釉、绿釉等,其绛色釉数,瞪虽少,但久负盛名。定窑白瓷胎质细腻,釉色润泽,造型规整,常常带有装饰,早期多用刻画花【图7 ·12】,图案简洁,形象秀雅,自北宋中期始,流行满密而清晰的印花【图7·13】,至于描金银则是高贵而少见的装饰。覆烧相信是定窑工匠在北宋中期的发明,就是用垫圈组合的匣钵将碗盘类器物扣过来烧,垫圈组合的匣钵高度仅及一般仰烧匣钵的五或六分之一,因能节省窑炉空间,降低烧造成本,故为许多窑场仿效。覆烧也有缺欠,即器物口部因不能施釉而毛涩,于是,窑工又用金属片包镶口沿,这就是扣,它既是遮掩,又是装饰。定窑与宫廷、官府的联系很多,不仅“官”款器物烧造在五代宋初,并且,窑址还出土了带“尚食局”、“五王府”等款识的瓷片,它们显然是被派烧的产品。定窑的影响很大,当时,在河北、山西已经形成了窑系,并且,后世的一些窑场也常以它为楷模。定窑的影响还深入域外,如高丽青瓷也常常“窃仿定器制度”(《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卷32)。

(三)磁州窑

磁州窑窑址在河北邯郸一带,是典型的民间窑场,烧造大约自北宋中期开始,产品釉色以白、黑为主,也烧三彩等。其装饰手段丰富之极,以白地黑花最为典型,而精品又往往以划花手法表现花纹细部【图7·14】,题材以花鸟居多,有一些以生活小景为主题,如婴戏、马戏等,诗文也被时时采用,图案往往简洁潇洒,生趣盎然,是精彩的民间绘画资料。

在河南、河北、山西的许多地区,磁州窑以其优秀形成了巨大的民窑体系,其中若干窑场的历史还早于邯郸一带。一些窑场的某些品种或精彩异常、或独具风韵,如河南当阳峪窑的剔花、绞胎、白地黑花,鹤壁集窑的褐黄釉刻画花,登封窑的珍珠地划花【图7·15】等,其中,珍珠地划花大约创始于晚唐,以金银器的装饰为楷模。

(四)耀州窑

耀州窑窑址在陕西铜川。五代的耀州窑已经以烧造青瓷为主了,入宋,仍主要烧青瓷,也兼烧黑瓷等。北宋早期,青瓷装饰流行的是简率的刻花,大约同越窑相似,而被称为“越器”,但制作较粗。到北宋中期,进入昌盛,又增添了印花、镂空等装饰,刻画劲健洒脱,印花则繁满严谨,釉色青翠,“击,其声铿铿如也,视,其色温温如也”,即令复杂的造型【图7·16】也能“巧如范金,精比琢玉”,“方圆大小,皆中规矩”(《德应侯碑记(元丰七年,1084年)》)。

耀州窑影响广泛,同系的窑场多分布在今河南省,而远在广东、广西,竟也有瓷窑在烧造与之面貌接近的青瓷。

(五)钧窑

钧窑窑址在河南禹县。最有影响的传统说法是,其创烧在北宋初,鼎盛于北宋晚期。产品有印花青瓷、白地黑花瓷、黑瓷等,产量更高、更有特色的是蓝色的乳浊釉瓷,而最华贵的是

蓝釉与紫红色错综掩映的窑变器物,紫红色以氧化铜为呈色剂,在还原气氛中烧成。后两种器物采用二次烧成法,先素烧,后釉烧。蓝釉呈色或浓或淡,较浅淡的称“月白”,较深浓的称“天青,紫红釉也因色彩的差异而有玫瑰紫、海棠红等称谓。精品钧瓷胎质细腻,器体厚重,造型规整古雅,不重装饰,而以釉的美妙取胜,釉中则有变幻莫测的蚯蚓走泥纹,它是在烧制中自然形成的。钧窑器物中有一些考究的尊【图7 ·17】、洗、花盆【图7·18】等陈设瓷,造型古雅端庄,釉色除月白、天青以外,还有雍容华贵的窑变。这样的残片已在禹县内的钧台和八卦洞遗址中发现。

禹县一带何时开始烧造窑变釉器物,北宋末,还是金,这长期引人关注。近年在禹县的考古支持传统的意见,即钧窑的窑变器物烧造于北宋末,尽管到金元,生产更盛。

(六)汝窑

近年在河南宝丰清凉寺发现了汝窑窑址。临汝、宝丰一带本烧耀州窑系的刻花、印花青瓷,它们今称“临汝窑”。汝窑的精品是入贡的器物,宋人说,它是因定瓷口沿毛涩、不便使用才承命烧造的(《坦斋笔衡》,《说郛》卷18),故其时代已在北宋中期以后。入贡的汝瓷以小型器物居多,有些造型仿自古代青铜器,颇为典雅。装烧则常采用支烧法【图7·19】,以使釉尽可能地遮盖胎体。汝瓷胎呈香灰色,颇细腻。釉色以天青为主,极其匀净,在显微镜下,可见釉层中有稀疏的气孔,故呈色柔和,而釉中的玛瑙结晶体则同宋人记述的汝窑以玛瑙末为釉(《清波杂志》卷5)符合,其釉面带有细碎的开片。

开片指瓷釉中的裂纹,它是因胎、釉不同的收缩率而在焙烧后的冷却中形成的。原为烧造中的缺陷,但因其纹理有特殊的效果,成了一种人为的特殊装饰。开片也因形态等的不同,而有多种名称。

汝窑曾长期被认为是官窑,其实,它只是曾为宫廷造作的民窑。宋人说,汝窑供御拣退的器物可以售卖,这正是同时也为宫廷、官府服务的民间窑场的典型表现。汝窑为后人称颂不已,而地位也极其突出,因为它开启了新的风气,虽然精致但极少装饰,将美荟萃于优雅的造型和如玉的釉质,在宋,这就为官窑和龙泉窑等大力弘扬了。

入贡的汝瓷烧造在北宋中期以后,仅是个笼统的说法。尽管河南的专家推测它始于神宗元丰年间,终于徽宗前期(《文物》2001—11),但还有线索提供了其他可能,即以玛瑙为釉。做釉料的玛瑙应产在宝丰附近,而汝州发现玛瑙矿在政和五年(1115年),地点是龙兴县青岭镇商余山(《宋会要辑稿·瑞异一》),这个玛瑙矿大约还是中国文明中心区发现最早的。因此,入贡的汝瓷也该是政和五年以后的制品,最少以玛瑙为釉的器物如此。这样,说汝窑在徽宗前期停烧,在时间上就嫌过早。

(七)官窑

按南宋时的记述,宋代的官窑共有三处:即徽宗后期的汴京官窑和南渡后临安的修内司官窑与郊坛官窑。修内司窑“袭故京遗制”,“油色莹彻”,“极其精致”,而稍后的郊坛窑则水平大为逊色(《负喧杂录》,《说郛》卷18)。如今,修内司窑和郊坛窑已发现遗址,从出土物看,后者的质量的确明显不及前者。由于汴京官窑的遗址尚未发现,传世官窑器物的面貌又远比出土物丰富,因此,如今对官窑问题争议尚多,疑惑仍存。

就已有的知识,官窑器一般胎色较深,为黑色或黑灰色,釉较厚,多为粉青色,也有青灰、青黄色,极为润泽,质感如玉,釉面普遍带有疏密不一的开片。除日用器外,又有大量造型往往仿古的陈设器和祭器。一些较小的器物采用支烧,更多的器物采用垫烧。因胎色较深、施釉较厚,烧制中,器口釉垂流,隐现胎骨,为避免与垫饼粘连,底足则刮釉露胎,这就形成了紫口铁足的特色。造型仿古是官窑器物常见的现象,所摹仿的不仅有青铜器【图7·20】,还有玉石器【图7·21】,这有宋人好古的原因,又有南宋祭器往往以瓷为之的背景。

(八)龙泉窑

龙泉窑窑址在浙江龙泉,是烧造青瓷的著名窑场。当地的瓷史可上溯到南朝,但宋以前并

无较大影响。宋元明,龙泉属处州、处州路、处州府,因此,古人也常称之为“处州窑”。北宋时,龙泉青瓷受越窑、瓯窑影响,主要生产刻画花产品,入南宋,瓷业繁荣昌盛。南宋后期受官窑启发的薄胎厚釉器物最被推崇,胎色有白和黑灰两种。白胎器造型丰富,有当时风行的种种样式,也有仿古的许多品类,釉色有粉青、豆青、梅子青等,素面器物流行【图7·22】,带装饰的也趋于浑朴,刻画花消失,堆贴、浮雕较多。黑灰胎器物的面貌与官窑更接近,其釉色以粉青居多,也有蟹壳青等,普遍带开片,紫口铁足。以龙泉窑粉青、梅子青为代表的厚釉变传统的石灰釉为高温下粘度强的石灰碱釉,以多次施釉的工艺,令釉层滋润柔和,犹如美玉,把中国青瓷的釉色之美发挥到了极致。

南宋时代,在浙江西南部,龙泉窑已经形成窑系,产品还大量外销。

(九)景德镇窑

景德镇窑窑址在江西景德镇,当地属饶州,故古人常称之为“饶州窑”。景德镇的瓷史不会早到中唐,宋代,蓬勃发展,有窑300余座,政府还设官监管生产和销售(《陶记》)。这里最著名的宋代产品是青白瓷,所施透明釉,釉色青中泛白,近百年来,常被称为“影青”及“隐青”、“映青”,而宋元的称谓是青白瓷。青白瓷的创烧大约在北宋初,到北宋中期走入繁荣。胎体洁白细腻而轻薄,釉面光润透明,色调纯正匀净,造型轻盈秀丽,素面的器物不少,若加装饰,则以潇洒优雅的刻画花【图7·23】居多,间有印花,与定窑白瓷颇多相似,还逐渐推广了定窑创造的覆烧法。南宋时代,景德镇青白瓷水平略有下降,但精品依然保持着很高的水平,甚至有如玉的质感【图7·24】,被称为“饶玉”(《陶记》)。

宋元时代,青白瓷在海内外拥有广大的市场,因此,那时的南方,烧造青白瓷的窑场很多,形成了一个很大的窑系。

收录在清代几种《浮梁县志》中的《陶记》是我国现存最早系统记述瓷器生产的文献,它由蒋祈撰著于南宋后期。全文虽仅1 090字,但翔实地记载了景德镇的瓷用原料产地、胎釉制备、成型、装饰、焙烧、制匣等,对当时的陶瓷市场、地方习尚、税收制度、瓷器品类和景德镇瓷业内部的精细分工也有准确的描述,是研究中国陶瓷史、手工业史、科技史的珍贵文献。

三、两宋漆器

漆器在宋依然普及,最常见的仍是仅以色为饰的素髹漆器。从出土物看,它们所髹漆色以黑居乡,紫、朱色次之,而宋人还记录了绿髹器的风行。素髹者多为日用器皿,因仅以色为饰,故造型每颇考究,或起棱分瓣、或简洁洗练,与当时的金银器以及陶瓷器十分相似。传统的著名漆器产地襄州此时仍在大暾生产,其传统的木片卷粘的制胎法被更多的地方采用。新崛起的温州漆器不仅远近闻名,并且,还有些高档的制作。

两宋漆器成就卓著,这主要表现在高档品种的发展成熟上。成为中国漆器的代表。

雕漆是个类名,它还可分为剔红、剔黑、剔黄、剔犀、剔彩等多种,其中,剔红数垃最多,影响最大。所谓剔红、剔黑、剔黄的区别只是所髹大漆的颜色。剔犀也要在器胎上髹涂几十道以至上百道色漆,但漆层是以黑、红、黄等异色漆,或厚或薄相间髹涂的,阴干后,雕刻云纹或变形云纹等,在刻纹的立面可以看到相间的异色线纹。至于剔彩的出现,还要等到明代。

今见的两宋雕漆基本是剔犀,器物有碗、扇柄、镜匣等,还算不上精美。令两宋雕漆久享盛誉的是剔红,据说,最精美的剔红出自内府。最晚从元末开始,文人雅士就对其漆地坚厚、刀法圆熟、纹如绘画称颂不已。但今见的宋朝内府剔红几近于无,原因出在明清之际。某古董店偶然跌破一件,发现竟是金胎,此事哄传天下,人们贪得黄金,一年之内,竟把宋朝内府剔红剥毁殆尽,结果却是“金胎少而灰胎多”(《金珂碎》)。宋朝剔红的风采虽已难睹,但元代和明前期的精美剔红数量不少,也可通过它们了解大概,因为,按明人的说法,元明(前期)剔红风貌相同(《髹饰录·剔红》)。

(二)戗金银

戗金银的做法是,现在漆地上刻画出图案,于刻纹内上漆后,然后填以金银箔,效果及其富丽。这种技法的源头可上溯到西汉时的填金彩的针刻。南宋的戗金银作品已经极其精美,这可以江苏武进慕葬里的出土物为证。器物为一奁【图7 ·42】两盒,图案布局疏朗,花纹形优美工艺水平极高。由款识可知,它们是温州产品,而温州则是南宋声名最高的漆器产地。(三)堆漆

堆漆即以漆灰在器物表面堆塑出花纹,这种做法始见于汉,曾长期是夹注造像的附庸。精美的堆漆器物出土在浙江瑞安的慧光塔,它们是舍利函【图7·43】和经函各一件,不仅堆漆图案严谨细腻,还与描金绘画、镶嵌珍珠相配合,卜分华美。据款识,它们制作于北宋中期,产地应当也是去瑞安不远的温州。

(四)螺钿

螺钿的做法是,以蚌片在漆地上拼嵌图案,其源头可上溯到西周。嵌片有厚薄之异,薄螺钿的美妙不仅在于图案更精细,还在于能展现出更绚丽的色彩。直到唐代,所见实物还都是厚螺钿,宋则出现了薄螺钿。著名的作品出现在南宋末,王柿为讨好权奸贾似道,便献上桌面屏风十副,其上以蚌片嵌出如度宗即位、南郊庆成等贾似道当国的十件“盛事”,不但场景复杂、人物众多,还有赞颂文字《癸辛杂识》别集下)。桌面屏风必定不大,而嵌纹繁茂如此,显然应是薄螺钿。

桌面屏风属家具。事实上,宋代社会上层拥有的螺钿家具数量不少,不仅在卷轴画上有其绘画形象,文献还记录过北宋末在镇江府市焚毁的“螺钿椅桌并脚踏子三十六件”,它们是杭州、温州寄留在镇江府军资库里的上供物品(《宋会要辑稿·刑法二》)。

第八章元代

第三节陶瓷

一、引言

元代的官府作坊设置虽多,但瓷器作坊却只有浮梁磁局一处,并且规模不大。这体现了帝后亲贵对瓷器的冷漠,原因应同蒙古族早期的生活形态相联系。瓷器坚脆而沉重,在迁徙中,易损坏,且原料易得,价格低廉,既难适应他们动荡的生活,更同他们高价值、易携带的物品要求相抵牾。但随着他们居处中土日久,生活形态渐渐改变,瓷器的地位上升,使用也随之增多。

元代的民间陶瓷烧造十分兴盛。北方的窑场以今河南与山西、河北的南部最为密集,在南方,则以今浙江、福建、江西尤其集中,著名的陶瓷品种基本出产在窑业密集的地区。在星罗棋布的窑场中,浮梁磁局所在的景德镇窑成就最高、影响最大、其品种之多,制作之精首屈一一指,景德镇作为天下瓷都的地位已经确立了民间瓷窑的所有权归属国家,政府对民间陶瓷业仍实行“二八抽分”制度,同时,还有一些民间瓷窑在承制官府指定的产品。

陶瓷是元代出口商品的大宗。借助东南海路,外销品种有龙泉青瓷、青白瓷、青花瓷、卵白釉瓷、吉州窑的彩绘瓷等销行的地区几乎包括了整个亚洲和东北非的全部沿海国家。在欧亚内陆,陶瓷外销依靠传统的西北陆路,在输往那里的陶瓷中,如磁州、钩州等北方诸窑的产品所占比重稍高。元代陶瓷畅销海外产生了空前巨大的国际影响,特别是青花瓷,从外销之日起,就成了最受欢迎的陶瓷品种,元明清各代的产品都是域外大量仿制的典范。

二、景德镇窑

今日的景德镇,元代是浮梁州。至元十五年(1278年),这里设立了浮梁磁局,它是元代惟一的官府瓷器作坊,归隶基本为皇家造作的将作院,所辖匠户应不逾百,而其工役还有“漆

造马尾棕藤笠帽等事”。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磁局的烧造并不兴盛约自文宗时代起有了发展,朝廷年年遣官监造,优质瓷土“烧罢即封。”(《至正直记·饶州御土》),这种状态应一直延续到元对当地失去控制的14世纪50年代。对元后期的浮梁磁局,当时的通俗称谓是御土窑。

浮梁磁局的产品代表了元代囱瓷的最高水平,它们以卵白瓷釉瓷多,还有著名的青花、钴蓝釉、铜红釉等。诸民窑则主要烧造百姓日用的黑瓷、青瓷、青白瓷、卵白釉瓷以及青花。以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制胎的方法就是元代景德镇陶工的创造,将高岭土引进瓷胎意义很大,它扩大了瓷石的使用面,减少了变形降低了成本,改善了瓷器的物理性能。

(一)青花

元代陶瓷最大的贡献就是青花的成熟。青花是种釉下彩绘瓷器,它以氧化钴为呈色剂,在坯体上绘画图案,罩釉后,高温烧成,器物呈白地蓝花或蓝地白花的效果。尽管早在唐代,白地蓝花的陶瓷已经出现,但元以前,制作终归颇粗,数量毕竟较少,入元,青花瓷成批涌现,大步跨进辉煌。这必有艺术演进以外的原因,其中,主要原因是蒙古族的尚白、尚蓝。今见的元青花大多为14世纪中期,即元晚期的作的。之所以青花在蒙元更早的时候没有迅速发展,原因应是蒙古族,特别是其上层曾对瓷器的冷漠。

青花同蒙古族的联系还体现在造型和装饰上。元青花中,口径超过40厘米的大盘【图8· 11】、大碗很多,它们固然同穆斯林的饮食习惯有关,但更同蒙古族的豪放饮食联系。蒙古族习惯于迁徙,元青花中便于携带的器形特别多,最典型的是四系扁壶【图8·12】。装饰繁密是典型元青花的重要特点,它们由细巧的花纹组成若干条带环绕器身,装饰带数量通常很多,但惟独没有7层的,因为这个数字和蒙占族的丧葬与元代的刑罚有关。相反,9层装饰带的元青花【图8·13】却为数不少,而这与蒙古族重九直接联系。元青花的一些装饰题材也同蒙古族有联系,如云肩纹的范本是帝王仪卫服用的云肩,名为角端的独角兽(见图8·11)是存赞美成吉思汗的顺天意、施仁爱。元青花同伊斯兰文明的联系也很密切,装饰带繁多就是显例。但它们毕竟存中国烧造,因而,外来的因素往往只占次要的地位,如主纹基本是中国的传统题材,造型也常是中国旧有的【图8· 14】。

工艺美术是为人制作的,它们直接体现着持有者的社会地位、宗教信仰、生活习惯、文化素养、审美倾向以至经济实力。元青花的胎、釉、型、纹、色差异明娃,这也必定与持有者的种种不同密切相关。青花的持有者可大致分为帝王、社会上层、平民百姓、士大夫四类,其中,社会上层持有的最典型。典型的元青花使用进口钴料,图案呈色鲜浓,装饰带繁多,常常形体巨大【图8·15】,它们多系浮梁磁局的贡品,但往往并不长久归属宫廷,或做对伊斯兰世界贡献的回赐,或做对达官勋贵的赏赉,或做皇家下番牟利的商品,此外,还有一些是景德镇烧造的商品瓷。

(二)釉里红

这是元代景德镇民间的创造,已知出现于元晚期。制作方法与青花相似,差别仅在于呈色剂是氧化铜,而非氧化钴。元代的釉里红今见无多,较大的器物常为玉壶春瓶和盖罐,较小的器物每为匣和高足杯。一般图案较疏朗,题材较单纯。釉里红的数量远少于青花,这有工艺上的原因:氧化铜对窑温和火焰性质太敏感,稍有不妥,图案呈色就生变异。釉里红的确难烧,但其罕见恐怕还同元代贵红有关。

(三)蓝釉瓷和红釉瓷

这也是元代的创造,之所以釉色如此,是因为在釉中掺进了氧化钻或氧化铜。它们的数量都不多,而红釉器又少于蓝釉器,其原因和釉里红少于青花相同。烧造者应是浮梁磁局的匠户,烧成品多数为贡瓷,少数足在应役以外制作的商品瓷。临釉器物除了梅瓶和若干大盘以外,一般器形较小,如爵、杯、匹等,装饰手法则有描金【图8· 16】、贴花和刻画花,描金的作品精美异常。今见的元代红釉器都较小,颜色不正还是普遍的现象。

第九章明代

第一节绪言

一、时代与工艺美术

明建立后,朱元璋便下令禁止胡服、胡语、胡姓、胡俗,拆除元朝宫殿、弃毁元朝官府工艺美术品俨然一时大事。在这样的背景下,明初的工艺美术也在努力扭转元代作风,走向端庄敦厚。

朱元璋登基后,采取种种措施改革赋役、扶植屯垦、保护工商,同时压低俸禄、倡导节俭,还使用近乎苛暴的手段严惩贪墨。因此,明代初期,不仅社会经济恢复发展,官僚也往往能够压抑物欲、节俭自律。上行下效,终于造就了敦本尚朴的社会风气,被后人称颂不已。明前期的许多官府制品也大多展现出清新、端庄的面貌,应是社会风气使然了。

随着物质财富的充盈、社会上层的堕落,风俗好尚渐渐转变。新风气竟是“锱珠共竞,互相凌夺,各自张皇,于是,诈伪萌矣,讦争起矣,芬华染矣,靡汰臻矣”,反映于制作销售,就有“百工技艺之人,商贩行游之徒,皆衣食于外郡,逐利于绝徼”(《嘉庆宁国府志》卷9),体现在服饰器用,则是“嘉靖以来,浮华渐盛,竞相夸诩”(《皇明嘉隆两朝闻见录》)。直到明亡,追求奢侈、炫耀财富煽惑成风,变为恒久的时尚,以至寻常百姓也浸染奢风。那百多年的糜烂虚浮、逐利拜金世风成为封建社会歧途末路的典型,世风时俗如此,嘉靖以来的主流工艺美术乜表现出对富丽华贵的追求。

不过,体现士大夫情趣的民间高档品表现特殊,它们虽精致考究如故,却往往是以古雅清隽的面貌出现的。比嘉定竹刻、宜兴紫砂还要典型的是苏州家具,其“斋头清玩、几案床榻,近皆宜以紫檀、花梨为尚,尚古朴不尚雕镂,亦皆尚商周秦汉之式,海内僻远皆效尤之,此亦嘉(靖)隆(庆)万(历)三朝为盛”(《广志绎》卷2)。

入明,元已有之的倭寇日益猖獗,致使自朱元璋起,便推行海禁政策,大大阻碍了民间海上贸易的发展。明前期,对外交流的主要形式为朝贡贸易,即准许外国使臣来华时携带货物,与官府进行贸易。尽管有郑和七下西洋,但明前期中国对外贸易并不发达。到嘉靖,东南沿海的民间走私贸易已经相当繁盛,政府实在无力控制,于是,海禁慢慢开放。不仅同东亚、东南亚的传统贸易有了发展,还间接打通了同欧洲及美洲之间的航道。特别是对欧洲的出口,刺激了那里工艺技术的革新,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生产格局

与元相比,明代官府工艺美术的规模小了许多,除去设在江浙等地的织染局及景德镇御器厂以外,主要集中在北京和南京。自永乐皇帝迁都北京(1385年)以后,在南京也虚设了一套中央性官署,但那里的官府的生产,除丝绸外,远不及北京繁盛。

工匠主要是轮班匠和住作匠两种。轮班匠的数目大约总维持在二十三四万的水平,他们归隶工部,住在外地,每若干年轮班到京师服役一次,一次三个月。轮班的时间曾几次变化,到景泰五年(1454年),统一为四年一班。成化时代,工匠可以缴银代替服役,政府以纳价银招募工匠。这样,工匠就有了一定的人身自由,住作匠的制度从永乐时代开始,成化年间,有六干余名,以后数量倍增。他们归隶内府的内官监,居住京师及其附近,政府给以食粮,每月服役十天,其他时间基本可以自由支配。轮班匠和住作匠服役基本在京师,外地的织染局等的工役则由存留当地的匠户承当。

民间作坊一般规模小大,劳作者仅数人的最为常见,似尤其在明后期的江南纺织里,拥何织机数十张的已经很多,采用雇佣劳动,组织工场生产的资本主义萌芽尤其茁壮,专业化的市镇和工商型的城市也逐渐出现。这样,特别在明后期,民间艺术美术的规模远远超过官府,而产品也不比官府逊色,只是,除家具等少数品类以外,其产晶总是为官府产品左右。

自从永乐迁都,北京就是明朝的首都。由于是宫廷政府所,这里的宫府工艺美术很发达,由于勋亲官宦麇集,民间制作干和买卖也很繁盛。而江南已经成为中国最富庶的地区,那里不仅是宫延、政府工艺美术品的主要供应地,也是民间艺术美术最重要的产区。

明末,中国科技史上出现了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即宋应星(1587-1666年)的《天工开物》,全书共三编18卷,并配插图123幅,初刊丁二崇祯十年(1637年),它详尽记录了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和经验,其中,纺织、印染、陶瓷、冶铸、琢玉等部分包括了原料、产地、工具构造、制作技术等诸多内容,且图文并茂,是研究占代工艺美术的珍贵文献。

第二节织绣印染

三、著名丝绸品种

(一)纶丝

入明,芝丝已经成为高档丝绸里最重要的一种,官府丝织作坊的产品也主要是竺丝,在额定的岁造里,若以匹计,即令纱、罗、绫、绢、绸相加,数目也不及芝丝的一半(《万历会典》卷201《各处岁造段匹数日》),而以价值计,弘治时代,每匹2丝的价值与锦大致相同,而与绫、纱、绢之比则分别为,5:3:3:1(《万历会典》卷171《凡折还物价》)。

明代芝丝有暗花、织金、素和妆花的区别,前三种元代已经很多,妆花则以前罕见。在民间,暗花芝丝织造、使用较多,而织金、素、妆花三种主要见于官府纶丝。通常,明代官府收纳的芝丝大约有1/5是织金的,其余4/5为“光素”的,按嘉靖时官府的折价,每匹织金芝丝的价值为银三两五钱,高出“光素”的两钱(《万历会典》卷201《各处岁造段匹数目》)。妆花织物上的花纹是彩色的,花纹以通经断纬的挖梭技术织成,其色彩可以极其丰富【图9·1】。在几种芝丝中,妆花品格最高,因此,政府曾多次禁限官员百姓服用五彩妆花织物。

在万历皇帝的定陵(1620年)里,出士缎很多,其品类既有暗花的,又有织金、素和妆花的。定陵里的妆花织物也很多,并且常常妆金,妆花织物不仅包括缎,还有罗、纱,甚至绸。(二)改机

蜀锦在明代虽有生产,但毕竟“名色无多而价甚昂,不可易得”,故此时的声势与唐宋已难同日而语。明锦中,声誉较高的只有改机,但到清代,便基本不见了。

改机出现在弘治年间(1488-1505年)的福州府。《万历福州府志》卷37称:闽“段机故用五层,弘治间,有林洪者,工杼轴,谓吴中多.重锦,民织不逮,遂改机为四层,名为改机”。据研究,改机是一种双层提花锦。其经丝加弱捻,细而稀疏,纬丝无捻,较松散,虽然较薄而柔软,但牢度差。因为不大牢固,改机的价值尚不及纶丝的2/3。

定陵出土的改机纹样有落花流水,缠枝、折枝的花卉、花果,灵芝等,常常在纹样中织出万寿之类的文字【图9·2】。明代的上层人士对改机颇爱重,不仪定陵里出土了不少,在奸相严嵩家中还有许多。严府的改机又有织金的、妆花的,并且还有些是补服(《天水冰山录》)。(三)潞绸

潞绸任明代颇受欢迎,不仅“士庶皆得为衣”,许且还得到帝王及蒙古王公的爱重。万历皇帝曾多次加派潞绷的织造,在其定陵里也有潞绸【图9·3】出土。绸通常无织纹,但定陵里的绸却往往织花,特别足织成妆花的龙袍料更显示出皇家丝绸的高贵。

按清乾隆时的方志记录,潞绸规格不同一般,其人绸一匹长六十八尺,阔二尺四寸,重六十一两;小绸则每匹长六托,阔一尺七寸。从长度用托计量算,这种规格最晚也应是明初制订的。定陵里的潞绸匹料也的确与众不同,题记称“长五丈六尺,阔贰尺贰寸五分”,实测为匹长20.67米、宽0.845米,这比明政府制订的丝绸规格长了不少,也宽了许多。

(四)刻丝

明代的刻丝织造颇盛,北京、南京是官府的织造中心,而民间最著名的产地则是苏州。

那时的刻丝行用颇广,除衣物、帐幔、茵褥、书画装裱等实用品外,又有摹刻名人书画的欣赏品和仙佛像等供奉祭祀物,而用以区别官员等级的补子也常常是刻织的。刻金、织入孔雀羽线、使用极细的双股强捻线是明代刻丝常见的现象,以毛笔敷彩点染、表现细部的补笔,当年虽不多见,但这种偷工减料的做法却为清代的中低档刻丝大大发扬了。

(五)刺绣

明代的官府刺绣十分兴临。按《万历会典》的记录,嘉靖十年(1531年),尚衣监等中央性官府作坊鬯的绣匠柯731名。官府刺绣的典型是定陵里的收获,那里,共出土118件刺绣,绣地主要为罗,有88件,其他还有绢、缎、绸以及纱、绫。因其主人是皇帝、皇后,他们的丧葬要遵循国家仪典,故定陵绣品往往是符种礼服,图案也多为十二章、龙等极其庄严的题材,同时,也柑风、旧零花卉、禽兽、吉祥文字等。一般针法不算丰富,但配色很富丽。定陵里,最精美的绣品孝靖皇后和孝端皇后的四件峡农,虽仍绣出大大的龙纹,但有三件还绣出颇有意趣的百子图【图9·4】、【图9·5】。

由于官府的绣匠来自各地,因此,绣品也会兼取各地之长,如孝靖皇后的一件,就被认为兼有京绣、广绣、苏绣的特点。京绣的特点主要指洒线绣,这是一种存刺绣的主题图案以外,满绣细巧地纹的做法,明清时代流行于北京等北方地区。广绣的特点是大量使用金线,并以金线等勾勒纹样轮廓。苏绣的特点则是运用三股合捻线的抢针绣法,其针法的巧妙、绣线的多样,则是不言而喻的。

明代刺绣声誉很高,主要体现在民间诞生了著名的绣种、涌现出了若干名家。

明后期,中国造园风气很盛,官宦顾名世也在上海造园,施工中,掘出元代书画大师赵孟顺手书“露香池”三字的石刻,遂名其园为“露香园”。顾氏女眷多摘刺绣,所以其绣名为“顾绣”或“露香园绣”,万历时,已经颇有名气。顾家为士火夫家庭,女眷也通文墨,知风雅,因此,绣稿或取白名家绘画,或自创,而所创也深具绘画特点,至于针法丰富,劈丝极细,配色自然,全是为着惟妙惟肖地摹仿出笔墨韵味。由于若十花纹形体的纤小,顾绣也要采用补笔的手法,以传达原作的风采。随着顾绣的推广普及,补笔的手法越用越滥,到清中期,甚至出现了只以丝线绣出花纹轮廓,其余全用彩绘的“空绣”,这样,顾绣作为著名绣种的历史也终结了。

顾绣的名家先后有缪氏(名世长子汇海妾)、韩希孟(名世次孙寿潜妻)、顾兰玉(名世曾孙女)等。其中,韩希孟尤负盛名。她能书擅画,尤精于绣,常蔡绣宋元名画,可以精妙地传达出原作的神韵【图9·6】,也能于“天晴日霁,鸟语花芬”之时,“摄取眼前灵活之气,剌入吴绫”。殷实的风雅人士以家藏韩媛绣为荣。不过,韩希孟声名的获取却与萤其昌的盛赞有关,其夫寿潜是董的学生,董曾为韩绣题跋。董其昌具有多种身份,对此,劣绅、显宦并不要紧,关键在托毽明末艺苑领袖,还以博识精鉴著称,以韩希孟的造诣,再得到董的盛赞,韩媛绣若不名扬天下反该骇怪了。

顾家刺绣原为清赏,并无获利目的,但名世死后,家境败落,只得出卖绣品,引出富家争购,穷人仿效的局面,其影响甚至扩大到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对清代的刺绣发展也起了很大作用。在顾绣的传播中,顾兰玉地位突出,她是清初才女,早寡,为生计而广招门徒,传授绣艺,大大推动了顾绣的传播,提高了顾绣的声誉。时至今日,顾绣仍然声誉不衰,连各地的古玩旧货铺也愿打出经营顾绣的招牌,尽管其主人未必知晓顾绣为何物。

倪仁吉(1607-1685年)是明代的又一刺绣名家,她字心蕙,号凝香子,是浙江浦江人。她自幼能诗文,擅书画,还工于绣。嫁义鸟吴之艺,但早岁丧夫,寡居生活主要是在作诗、绘画和刺绣。其诗画造诣皆高,刺绣亦精妙。由于擅画,倪绣也属画绣,但绣稿却多为自创,所绣“美女奇卉,随经点皴,波动欲生,莫窥其针所由度”。她还绣过《心经》,用“素绫为质,刺以深青色,丝若镂金切玉,妙入秋毫”。倪仁吉还工发绣,其发绣观音大士像至今犹存。倪曾著《凝香绣谱》,可惜,已毁于战火。

期末考试前复习计划(完整版)

计划编号:YT-FS-4572-32 期末考试前复习计划(完 整版)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Through Scientific Prediction, Weighing The Objective Needs And Subjective Possibilities, The Goal To Be Achieved In A Certain Period In The Future Is Put Forward 深思远虑目营心匠 Think Far And See, Work Hard At Heart

期末考试前复习计划(完整版) 备注:该计划书文本主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地预测,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所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必要途径。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指导思想 1、明确复习课的目的。复习课是为了帮助学生系 统地整理所学过的知识,使遗忘的内容得以重视,薄 弱的环节得以巩固,涵盖着全部教学内容。 2、复习课过程要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爱、进 步与成功,会让他们更有复习的动力。卡耐基说过: “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 3、复习课要内容新颖,形式多样。拓宽学生参与 的渠道,调动学生复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复习的兴 趣。 4、复习课的主动权要交给学生。师生合作,生生 合作更要密切,探究程度要更深沉。 二、复习目标:

基础知识版块 1、生字词:掌握本册要求学生学会的150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正确书写。 2、词语:理解常用的词语并学习运用,主动积累课文中出现的四字词语和成语,正确认读,正确书写,大致了解意思,理解常用的词语并学习运用。 3、多音字:结合课文的朗读,读准多音字。对课文中带的多音字,要重点复习。 4、句子:语句通顺,表达清楚。根据要求写句子。 5、读读背背:能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段落、古诗词。熟记积累运用中要求读背的词语、名言警句、谚语,歇后语、古诗词。 阅读版块: 1、有一定的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2、能读懂程度适合的文章。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揣摩词句的意思。 4、能把握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表达方法。

材料力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二、计算题: 1.梁结构尺寸、受力如图所示,不计梁重,已知q=10kN/m,M=10kN·m,求A、B、C处的约束力。 2.铸铁T梁的载荷及横截面尺寸如图所示,C为截面形心。已知I z=60125000mm4,y C=157.5mm,材料许用压应力[σc]=160MPa,许用拉应力[σt]=40MPa。试求:①画梁的剪力图、弯矩图。②按正应力强度条件校核梁的强度。 3.传动轴如图所示。已知F r=2KN,F t=5KN,M=1KN·m,l=600mm,齿轮直径D=400mm,轴的[σ]=100MPa。试求:①力偶M的大小;②作AB轴各基本变形的力图。③用第三强度理论设计轴AB 的直径d。 4.图示外伸梁由铸铁制成,截面形状如图示。已知I z=4500cm4,y1=7.14cm,y2=12.86cm,材料许用压应力[σc]=120MPa,许用拉应力[σt]=35MPa,a=1m。试求:①画梁的剪力图、弯矩图。②按正应力强度条件确定梁截荷P。 5.如图6所示,钢制直角拐轴,已知铅垂力F1,水平力F2,实心轴AB的直径d,长度l,拐臂的长度a。试求:①作AB轴各基本变形的力图。②计算AB轴危险点的第三强度理论相当应力。

6.图所示结构,载荷P=50KkN,AB杆的直径d=40mm,长度l=1000mm,两端铰支。已知材料E=200GPa,σp=200MPa,σs=235MPa,a=304MPa,b=1.12MPa,稳定安全系数n st=2.0,[σ]=140MPa。试校核AB杆是否安全。 7.铸铁梁如图5,单位为mm,已知I z=10180cm4,材料许用压应力[σc]=160MPa,许用拉应力[σt]=40MPa,试求:①画梁的剪力图、弯矩图。②按正应力强度条件确定梁截荷P。 8.图所示直径d=100mm的圆轴受轴向力F=700kN与力偶M=6kN·m的作用。已知M=200GPa,μ=0.3,[σ]=140MPa。试求:①作图示圆轴表面点的应力状态图。②求圆轴表面点图示方向的正应变。③按第四强度理论校核圆轴强度。 9.图所示结构中,q=20kN/m,柱的截面为圆形d=80mm,材料为Q235钢。已知材料E=200GPa,σp=200MPa,σs=235MPa,a=304MPa,b=1.12MPa,稳定安全系数n st=3.0,[σ]=140MPa。试校核柱BC是否安全。

材料力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2

材料力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配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五版 一、填空题: 1.受力后几何形状和尺寸均保持不变的物体称为。 2.构件抵抗的能力称为强度。 3.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各点的切应力与其到圆心的距离成比。 4.梁上作用着均布载荷,该段梁上的弯矩图为。 5.偏心压缩为的组合变形。 6.柔索的约束反力沿离开物体。 7.构件保持的能力称为稳定性。 8.力对轴之矩在情况下为零。 9.梁的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称为。 10.图所示点的应力状态,其最大切应力是。 11.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两种效应分别是。 12.外力解除后可消失的变形,称为。 13.力偶对任意点之矩都。 14.阶梯杆受力如图所示,设AB和BC段的横截面面积分别为2A和A,弹性模量为E,则杆中最大正应力 为。 15.梁上作用集中力处,其剪力图在该位置有。 16.光滑接触面约束的约束力沿指向物体。 17.外力解除后不能消失的变形,称为。 18.平面任意力系平衡方程的三矩式,只有满足三个矩心的条件时,才能成为力系平衡的 充要条件。 19.图所示,梁最大拉应力的位置在点处。

20.图所示点的应力状态,已知材料的许用正应力[σ],其第三强度理论的强度条件是。 21.物体相对于地球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为。 22.在截面突变的位置存在集中现象。 23.梁上作用集中力偶位置处,其弯矩图在该位置有。 24.图所示点的应力状态,已知材料的许用正应力[σ],其第三强度理论的强度条件是。 25.临界应力的欧拉公式只适用于杆。 26.只受两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的构件,称为。 27.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是。 28.平面任意力系向一点简化的结果的三种情形是。 29.阶梯杆受力如图所示,设AB和BC段的横截面面积分别为2A和A,弹性模量为E,则截面C的位移为 。 30.若一段梁上作用着均布载荷,则这段梁上的剪力图为。 二、计算题: 1.梁结构尺寸、受力如图所示,不计梁重,已知q=10kN/m,M=10kN·m,求A、B、C处的约束力。 2.铸铁T梁的载荷及横截面尺寸如图所示,C为截面形心。已知I z=60125000mm4,y C=157.5mm,材料许用压应力[σc]=160MPa,许用拉应力[σt]=40MPa。试求:①画梁的剪力图、弯矩图。②按正应力强度条件校核梁的强度。

以期末考试复习计划为题的作文

以期末考试复习计划为题的作文 导读:期末考试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想从期末考试中获得鲜花和掌声吗?想,那么,就请把握现在,决战期末。下面语文迷网整理了期末考试复习的作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期末考试复习计划作文1 一眨眼,一学期又即将过去,紧张的期末考试又即将来临!期末考试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末日,因为考得好,家长表扬;考得不好,家长给你一顿“皮带炒肉丝”!所以,我要在期末阶段,认真复习! 我还是先来分析一下优、缺点吧!在第一、二、三单元测试时,我每次都考出了高分,成绩名类前茅。我想这会和我上课认真、暂时的仔细有很大关系!可是好景不长,到了后来的考试中,成绩一直是中中等等,这可能是我审题不仔细,马虎的缘故吧!我的优点是:注意力集中;缺点是:马虎、骄傲。所以,我要在期末复习中将缺点化为优点,成为班级的强手! 我的目标到然是95分以上和考第一啦!而对手厉凡成为了我的一个绊脚石,他的优点是认真、细心;缺点是:注意力不集中。他的优点是我的缺点,他的缺点是我的优点。所以我要取长补短,步步高升,使厉凡成为我的手下败将,是我前进的步伐不会磕磕绊绊! 我平时的考试扣分只要在了阅读、改错上,这两块内容恰恰是要细心,所以我要先克服马虎这个缺点,才能再去掌握具体方法。我想具体做法应该是,认真审题,弄准每个字的.意思,回答要全面,不

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最重要的到然是动脑筋啦! 期末考试复习计划作文2 一学期又接近尾声了,马上就要进入期末考了,每个人都想在期末考出好成绩,向老师、父母汇报。不过,又想考到好成绩,就得认真复习,也许,很多学生会问该怎么复习呢?来,让我来告诉你一个小秘诀吧!首先,我们先定一个计划,我不相信有人连定个计划都不会,提示一下,计划一定要合理哦!接着实施计划,这就行了。今天,我就先把我的计划告诉你吧! 一开始,就要睡个好觉,把精神养足,这样才有足够的精神学习嘛。来到学校后,就要马上拿起书来早读,要读好词佳句和段落,再把生字读一读,把要背的部分尽量背下来。读完课文后,就要读“词语盘点”,没读一个词儿,都要把它刻在心里,时时刻刻都不能忘记,读完“词语盘点”后,就要读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一定要记住日积月累的词语或句子。上课时,认真听讲,全神贯注的看着老师,听着老师讲的一词一句,下课了,还要整理一下这节课学的知识,接着预备好下节课要用的东西。 放学回到家后,不要拖拖拉拉的,要马上拿起作业和文具准备做作业,每做完一项作业后,就要检查三四遍才可以,晚上写作文时,打字要打得快,并且还要正确,打完之后,就能立刻拿起笔和纸开始抄作文。 我的计划就是这样,如有意见请快点告诉我,让我及时改正计划。大家不妨也来试一试,制作一个复习计划吧!

材料力学期末考试习题集

材料力学期末复习题 判断题 1、强度是构件抵抗破坏的能力。(√ ) 2、刚度是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 ) 3、均匀性假设认为,材料内部各点的应变相同。(×) 4、稳定性是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 5、对于拉伸曲线上没有屈服平台的合金塑性材料,工程上规定2.0σ作为名义屈服极限,此时相对应的应变为2.0%=ε。(×) 6、工程上将延伸率δ≥10%的材料称为塑性材料。(×) 7、任何温度改变都会在结构中引起应变与应力。(×) 8、理论应力集中因数只与构件外形有关。(√ ) 9、任何情况下材料的弹性模量E都等于应力和应变的比值。(×) 10、求解超静定问题,需要综合考察结构的平衡、变形协调和物理三个方面。(√ ) 11、未知力个数多于独立的平衡方程数目,则仅由平衡方程无法确定全部未知力,这类问题称为超静定问题。(√ ) 12、矩形截面杆扭转变形时横截面上凸角处切应力为零。(√ ) 13、由切应力互等定理可知:相互垂直平面上的切应力总是大小相等。(×) 14、矩形截面梁横截面上最大切应力maxτ出现在中性轴各点。(√ ) 15、两梁的材料、长度、截面形状和尺寸完全相同,若它们的挠曲线相同,则受力相同。(√ ) 16、材料、长度、截面形状和尺寸完全相同的两根梁,当载荷相同,其变形和位移也相同。(×) 17、主应力是过一点处不同方向截面上正应力的极值。(√ ) 18、第四强度理论用于塑性材料的强度计算。(×) 19、第一强度理论只用于脆性材料的强度计算。(×) 20、有效应力集中因数只与构件外形有关。(×) 绪论 1.各向同性假设认为,材料内部各点的()是相同的。 (A)力学性质;(B)外力;(C)变形;(D)位移。 2.根据小变形条件,可以认为( )。 (A)构件不变形;(B)构件不变形; (C)构件仅发生弹性变形;(D)构件的变形远小于其原始尺寸。 3.在一截面的任意点处,正应力σ与切应力τ的夹角( )。 (A)α=900;(B)α=450;(C)α=00;(D)α为任意角。 4.根据材料的主要性能作如下三个基本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提出三个方面的性能要求,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A)只与材料的力学性质有关;(B)只与构件的形状尺寸关 (C)与二者都有关;(D)与二者都无关。 7.用截面法求一水平杆某截面的内力时,是对( )建立平衡方程求解的。 (A) 该截面左段; (B) 该截面右段; (C) 该截面左段或右段; (D) 整个杆。 8.如图所示,设虚线表示单元体变形后的形状,则该单元体

材料力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53154

材料力学 一、填空题: 1.受力后几何形状和尺寸均保持不变的物体称为。 2.构件抵抗的能力称为强度。 3.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各点的切应力与其到圆心的距离成比。 4.梁上作用着均布载荷,该段梁上的弯矩图为。 5.偏心压缩为的组合变形。 6.柔索的约束反力沿离开物体。 7.构件保持的能力称为稳定性。 8.力对轴之矩在情况下为零。 9.梁的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称为。 10.图所示点的应力状态,其最大切应力是。 11.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两种效应分别是。 12.外力解除后可消失的变形,称为。 13.力偶对任意点之矩都。 14.阶梯杆受力如图所示,设AB和BC段的横截面面积分别为2A和A,弹性模量为E,则杆中最大正应力为。 15.梁上作用集中力处,其剪力图在该位置有。 16.光滑接触面约束的约束力沿指向物体。 17.外力解除后不能消失的变形,称为。 18.平面任意力系平衡方程的三矩式,只有满足三个矩心的条件时,才能成为力系平衡的充要条件。 19.图所示,梁最大拉应力的位置在点处。 20.图所示点的应力状态,已知材料的许用正应力[σ],其第三强度理论的强度条件是。

21.物体相对于地球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为。 22.在截面突变的位置存在集中现象。 23.梁上作用集中力偶位置处,其弯矩图在该位置有。 24.图所示点的应力状态,已知材料的许用正应力[σ],其第三强度理论的强度条件是。 25.临界应力的欧拉公式只适用于杆。 26.只受两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的构件,称为。 27.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是。 28.平面任意力系向一点简化的结果的三种情形是。 29.阶梯杆受力如图所示,设AB和BC段的横截面面积分别为2A和A,弹性模量为E,则截面C的位移为 。 30.若一段梁上作用着均布载荷,则这段梁上的剪力图为。 二、计算题: 1.梁结构尺寸、受力如图所示,不计梁重,已知q=10kN/m,M=10kN·m,求A、B、C处的约束力。 2.铸铁T梁的载荷及横截面尺寸如图所示,C为截面形心。已知I z=60125000mm4,y C=157.5mm,材料许用压应力[σc]=160MPa,许用拉应力[σt]=40MPa。试求:①画梁的剪力图、弯矩图。②按正应力强度条件校核梁的强度。 3.传动轴如图所示。已知F r=2KN,F t=5KN,M=1KN·m,l=600mm,齿轮直径D=400mm,轴的[σ]=100MPa。试求:①力偶M的大小;②作AB轴各基本变形的内力图。③用第三强度理论设计轴AB

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汇总

2017 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汇总第一章 1. 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幵拓着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 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 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 论。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 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⑴毛泽东思想: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实践基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⑵邓小平理论: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的转换 实践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⑶“三个代表” :时代背景: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4. 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⑴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 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就是实事求是。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密切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成为一个科学体系。 内容: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③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④政策和策略的理论⑤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⑥党的建设的理论⑦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⑧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⑵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 论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基本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些基本观点的真理性已经被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所证明内容:①社会主义本质理论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③改革幵放的理论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⑥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理论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关于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⑶“三个代表”: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把治党和治国、执政和为民结合起来,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

期末考试复习计划书参考

期末考试复习计划书参考 期末考试复习计划书参考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区别只是在学习目标的内容上,有的比较长远,有的比较短暂,下面是期末考试复习计划书参考,欢迎参考阅读! 第1篇:初二期末考试复习计划 1、制定计划: 我们应该制订一个详细的计划表,将每天要复习的各门学科的内容详细地画在一张表格上,每天给自己一定的复习任务,同时对于复习制订一定的保证措施,如果不完成任务,对自己有什么样的惩罚措施。制订复习计划,必须从自己的学习实际出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对于复习,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进行,如果自己在理科方面欠缺,我们在制订计划时,应该在自己的薄弱学科多花点时间,在某一学科上自己的成绩还不错,我们就应该少花一点时间,争取更多的时间复习自己的弱科。 2、认真读课本: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比较浮躁,没有读课本的习惯。其实,所有的考试都是从课本知识中发散来的,所以在复习时就必须读课本,反复的读,细节很重要,读书你一定要很仔细的阅读,最好读出声,这样子,一些细节就在不经意中记得了。读完之后,应该能够对本章节的内容有个清晰的思路,并且用自己的方式构建出一个知识框架,并且

对照着框架能够复述本章节的内容。这样就可以在整体上把握书本知识。从整体上把握书本知识有利于我们对于试卷中的一些基本的题目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对于试卷中的问答题,可以从多角度去理解和把握,这样就能够做到回答问题的严密性。 3、复习要讲究科学性 复习也是一门科学,复习时应该注意反复性、体系性、理解性,学会尝试回忆、学会整体安排等。 根据人脑的记忆特点,我们在复习时,不要希望能够通过一遍复习就能够掌握书本的基础知识,一般地认为,人们对于某一知识的完全掌握,至少需要六至七遍,这样,希望通过一遍复习就能够掌握书本知识是不可能的。 记忆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的,感觉到了东西我们不能够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我们才能够更深刻地感觉它。学习书本知识需要我们加以理解,比如,我们在学习数学时,我们是否思考过数学的例题为什么选四条而不选八条,这四条例题各有什么特点具有什么典型性它们有什么共性的东西我们在复习时,越是思考就越能够理解书本,就越能够掌握知识。 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复习时,不能眼睛只盯着书本,在我们看一段书后,应该抬起头来,好好思考,尝试回忆,看我们刚才看的书本的内容是否记住了,是否理解了。也可以张开嘴大声的讲给自己听,只要你能把知识点讲出来,就说明你背过了。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是脑筋动得最快的时期。

2017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汇总

2017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汇总 第一章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⑴毛泽东思想: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⑵邓小平理论: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的转换 实践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⑶“三个代表”:时代背景: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4.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⑴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

初中期末考试复习计划

初中期末考试复习计划 光影似箭,岁月如梭。期末考试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想从期末考试中获得鲜花和掌声吗?想,那么,就请把握现在,决战期末。 “十年砺剑百日策马闯雄关,一朝试锋六月扬眉传佳音”,我坚信即使前方道路充满阴霾和坎坷,我们都必须勇敢面对!拿出破釜沉 舟的勇气,坚持下去,成功必将属于我们自己!让我们肯定自己,超 越自己,创造自己,让我们心中伴着信念,矢志不渝,带着希望而 迈向辉煌! 下面我就在未来半个月中,我们应该怎样调整好自己状态提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争分夺秒,提高效率。期末考试是对一学期来所学内容的全面考查,它所复盖的知识点多,能力要求也更高更全。这就需要 我们花更多的时间来复习和记忆,我希望我们学生要珍惜这半个月 的时间,坚持不懈。一方面要保质保量完成老师布置的复习题;另一 方面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作出合理安排。我们可以把所有的作业 和测试卷拿出来整理,找出原来的错误,并分析错误的原因,再做 一些同类的题目进行巩固。成绩优异的同学可以归纳方法,一题多解。学有困难的学生多注重基础知识,可以完成书本的练习题,举 一反三。还要多向家长和老师寻求帮助,只有这样复习的效率就提 高了。 第二,面对困难、不要泄气。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困难,但有时只要你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也许就会豁 然开朗。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第三,平和心态,决胜千里外。同学们,临近考试,请你放下背上的包袱,用平和积极的心态,坦然的迎接考试,迎接梦想的飞翔。你可以思慕古人那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向往诗 圣李白恃才傲物的豪迈情怀,艳羡毛泽东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

浮”的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啸傲考场,人生处处精彩。 同学扪,考试的号角已经吹响,胜利的旋律在寰宇回荡,长风破浪正此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动起来吧,我们一定会谱写自己的辉煌。相信自己吧,人间自有公道,付出就有回报,我们的成绩一定会步步高。 初三XX-XX学年期末考试即将来临,初三化学为成都市调研考试科目之一,对于期末复习,本着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答题能力、争取考出好成绩的原则,现制定以下期末复习计划: 一:班级现状分析: 现在我任教的4、9、10班的化学期中考试基本情况如下,4班期中考试平均成绩倒数第一,9班第六,10班第三,其中,9班2个最高分99分,10班1个最高分99分,9班优秀率25%,10班优秀率49%,9班及格率69%,10班及格率78%。整体来看,4班基础很差,学习习惯很有问题,学习过于浮躁,9班班级内的同学间差距太大,最高分和最低分相差69分,10班整体情况较好,基础掌握不错,但特优生不多。 二:期末考试目标: 根据三个班的班情,期末考试总体目标是三个班的总平均分达到全年级平均分,四班在倒数第一的基础上进步一名,九班争取减少差生,特别是50分以下的学生,10班主要多培养尖子生、彻底消灭差生。 三:整体复习计划: 初三化学组决定用半个月时间复习上册共七章内容,利用学案章节复习,主要是知识点梳理填空、过关练习、章节练习、其中穿插部分考试,检测学生复习情况。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主要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复习,老师少讲多点评。 四:具体复习方法:

材料力学期末考试试题库

材料力学复习题(答案在最后面) 绪论 1.各向同性假设认为,材料内部各点的()是相同的。 (A)力学性质;(B)外力;(C)变形;(D)位移。 2.根据小变形条件,可以认为()。 (A)构件不变形;(B)构件不变形; (C)构件仅发生弹性变形;(D)构件的变形远小于其原始尺寸。 3.在一截面的任意点处,正应力σ与切应力τ的夹角()。 (A)α=900;(B)α=450;(C)α=00;(D)α为任意角。 4.根据材料的主要性能作如下三个基本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提出三个方面的性能要求,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A)只与材料的力学性质有关;(B)只与构件的形状尺寸关 (C)与二者都有关;(D)与二者都无关。 7.用截面法求一水平杆某截面的内力时,是对()建立平衡方程求解的。 (A)该截面左段;(B)该截面右段; (C)该截面左段或右段;(D)整个杆。 8.如图所示,设虚线表示单元体变形后的形状,则该单元体 的剪应变为()。 α (A)α;(B)π/2-α;(C)2α;(D)π/2-2α。 答案 1(A)2(D)3(A)4均匀性假设,连续性假设及各向同性假设。5强度、刚度和稳定性。6(A)7(C)8(C) 拉压 1.轴向拉伸杆,正应力最大的截面和切应力最大的截面()。 (A)分别是横截面、45°斜截面;(B)都是横截面, (C)分别是45°斜截面、横截面;(D)都是45°斜截面。 2.轴向拉压杆,在与其轴线平行的纵向截面上()。 (A)正应力为零,切应力不为零; (B)正应力不为零,切应力为零; (C)正应力和切应力均不为零; (D)正应力和切应力均为零。 3.应力-应变曲线的纵、横坐标分别为σ=F /A,△ε=L/L,其中()。 N (A)A和L均为初始值;(B)A和L均为瞬时值; (C)A为初始值,L为瞬时值;(D)A为瞬时值,L均为初始值。 4.进入屈服阶段以后,材料发生()变形。 (A)弹性;(B)线弹性;(C)塑性;(D)弹塑性。 5.钢材经过冷作硬化处理后,其()基本不变。 (A)弹性模量;(B)比例极限;(C)延伸率;(D)截面收缩率。 6.设一阶梯形杆的轴力沿杆轴是变化的,则发生破坏的截面上()。

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总结

第一章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怎样正确把握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⑴思想: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⑵理论: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的转换 实践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⑶“三个代表”:时代背景: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4.怎样正确把握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容 ⑴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论成果是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思想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就是实事。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密切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成为一个科学体系。 容:①新主义革命的理论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③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④政策和策略的理论⑤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⑥党的建设的理论⑦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⑧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⑵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基本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些基本观点的真理性已经被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所证明。 容:①社会主义本质理论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③改革开放的理论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⑥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理论⑦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理论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关于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⑶“三个代表”: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把

期末考试复习计划作文

期末考试复习计划作文 篇一:期末考试复习计划作文光影似箭,岁月如梭。期末考试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想从期末考试中获得鲜花和掌声吗?想,那么,就请把握现在,决战期末。 “十年砺剑百日策马闯雄关,一朝试锋六月扬眉传佳音”,我坚信即使前方道路充满阴霾和坎坷,我们都必须勇敢面对!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坚持下去,成功必将属于我们自己!让我们肯定自己,超越自己,创造自己,让我们心中伴着信念,矢志不渝,带着希望而迈向辉煌! 下面我就在未来半个月中,我们应该怎样调整好自己状态提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争分夺秒,提高效率。期末考试是对一学期来所学内容的全面考查,它所复盖的知识点多,能力要求也更高更全。这就需要我们花更多的时间来复习和记忆,我希望我们学生要珍惜这半个月的时间,坚持不懈。一方面要保质保量完成老师布置的复习题;另一方面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作出合理安排。我们可以把所有的作业和测试卷拿出来整理,找出原来的错误,并分析错误的原因,再做一些同类的题目进行巩固。成绩优异的同学可以归纳方法,一题多解。学有困难的学生多注重基础知识,可以完成书本的练习题,举一反三。还要多向家长和老师寻求帮助,只有这样复习的效率就提高了。

第二,面对困难、不要泄气。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困难,但有时只要你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也许就会豁然开朗。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第三,平和心态,决胜千里外。同学们,临近考试,请你放下背上的包袱,用平和积极的心态,坦然的迎接考试,迎接梦想的飞翔。你可以思慕古人那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向往诗圣李白恃才傲物的豪迈情怀,艳羡毛泽东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啸傲考场,人生处处精彩。 同学扪,考试的号角已经吹响,胜利的旋律在寰宇回荡,长风破浪正此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动起来吧,我们一定会谱写自己的辉煌。相信自己吧,人间自有公道,付出就有回报,我们的成绩一定会步步高。 篇二:期末考试复习计划作文一眨眼,一学期又即将过去,紧张的期末考试又即将来临!期末考试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末日,因为考得好,家长表扬;考得不好,家长给你一顿“皮带炒肉丝”!所以,我要在期末阶段,认真复习! 我还是先来分析一下优、缺点吧!在第一、二、三单元测试时,我每次都考出了高分,成绩名类前茅。我想这会和我上课认真、暂时的仔细有很大关系!可是好景不长,到了后来的考试中,成绩一直是中中等等,这可能是我审题不仔

(完整版)材料力学期末复习试题库(你值得看看)

第一章 一、选择题 1、均匀性假设认为.材料内部各点的是相同的。 A:应力 B:应变 C:位移 D:力学性质 2、各向同性认为.材料沿各个方向具有相同的。 A:力学性质 B:外力 C:变形 D:位移 3、在下列四种材料中. 不可以应用各向同性假设。 A:铸钢 B:玻璃 C:松木 D:铸铁 4、根据小变形条件.可以认为: A:构件不变形 B:构件不破坏 C:构件仅发生弹性变形 D:构件的变形远小于原始尺寸 5、外力包括: A:集中力和均布力 B:静载荷和动载荷 C:所有作用在物体外部的力 D:载荷与支反力 6、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内力随外力的增大而增大; B:内力与外力无关; C:内力的单位是N或KN; D:内力沿杆轴是不变的; 7、静定杆件的内力与其所在的截面的有关。 A:形状;B:大小;C:材料;D:位置 8、在任意截面的任意点处.正应力σ与切应力τ的夹角α=。 A:α=90O; B:α=45O; C:α=0O;D:α为任意角。 9、图示中的杆件在力偶M的作用下.BC段上。 A:有变形、无位移; B:有位移、无变形; C:既有位移、又有变形;D:既无变形、也无位移; 10、用截面法求内力时.是对建立平衡方程而求解的。 A:截面左段 B:截面右段 C:左段或右段 D:整个杆件 11、构件的强度是指.刚度是指.稳定性是指。 A: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的能力; B:在外力作用下保持其原有平衡态的能力; C:在外力的作用下构件抵抗破坏的能力; 答案:1、D 2、A 3、C 4、D 5、D 6、A 7、D 8、A 9、B 10、C 11、C、B、A 二、填空 1、在材料力学中.对变形固体作了 . . 三个基本假设.并且是在 . 范围内研究的。 答案:均匀、连续、各向同性;线弹性、小变形 2、材料力学课程主要研究内容是:。 答案: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

2011期末考试毛概复习重点(兰州交通大学)

第一章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应该了解中国历史状况社会状况,认真地概括提炼。)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思想,要让国人接受,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二:科学发展观。形成、背景。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2.我国在新世纪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重要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导意义。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注意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要战略思想。 第二章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1.一切从实际出发。2.理论联系实际。3.实事求是。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第三章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第五章 一: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内容,科学内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科学内涵:(1)把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1.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来看,过去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之所以没有搞清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离开生产力抽象谈社会主义,误以为只要不断改变生产关系,提高共有程度就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甚至以季节斗争为刚取代生产力发展,更没认识到社会主义还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2.从中国具体国情看,我过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主要矛盾更加突出,解放发展生产力问题就更重要。3.从时代特征看,和平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新的科技革命迅速发展的条件下,世界各国都在抓住时机,加快发展,只有突出发展生产力发展在社会主义本质中作用,才能自觉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不断发展,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并证明社会主义优越性。(2)突出情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毛概期末考试重点课后题

1.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是一场新的革命。它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无论从解放生产力,还是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构建这个转变的深刻性和广泛性,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都是一场新的革命,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改革是一场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总的目的是要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 根据国际国内社会主义发展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可以得出两条结论:一是不改革没有出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改革;二是以改革为名,改变社会主义性质也没有出路,必须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 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改革所担负的任务所决定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革命。这场革命既然要大幅度地改变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改变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部分,改变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的改革由农村拉开序幕。在农村改革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开始了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1992年,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并由此加快了全面改革的进程,到20世纪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已经初步确立。 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政治体制及其他体制改革的配合。科技、教育、文化体制等各个领域的改革也都有步骤、有秩序地全面展开,改革触及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面。 改革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它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极大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了中国社会的文明程度,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近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同坚决地推进改革和对外开放分不开的。目前我国改革仍然处于攻坚阶段,要在体制创新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从根本上消除束缚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努力在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教育体制、科技体制、文化体制、卫生体制等方面的改革迈出新的步伐,还必须解决不少难度很大的深层次问题。改革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把改革推向前进,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体制保障。 2.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的决定性作用不仅在于解决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推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还要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础。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切无从谈起。 中国目前正处于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过渡的阶段,这是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改革的攻坚阶段。在这一时期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任务极其艰巨。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主要原则。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稳定是前提,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改革和发展要始终注意适应国情和社会的承受能力,要统筹安排改革和发展的举措,以保持稳定,促进改革和发展。

期末考试复习计划简洁

期末考试复习计划简洁 转眼间,离期末考试就剩一个月了,这是我们本学期最后一次大型考试。一提到期末考试,不少同学十分紧张,看看书本,学了不少知识,但所剩时间不多。如何搞好期中复习,我想给大家提几点建议: 1、制定计划: 我们应该制订一个详细的计划表,将每天要复习的各门学科的内容详细地画在一张表格上,每天给自己一定的复习任务,同时对于复习制订一定的保证措施,如果不完成任务,对自己有什么样的惩罚措施。制订复习计划,必须从自己的学习实际出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对于复习,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进行,如果自己在理科方面欠缺,我们在制订计划时,应该在理科方面多花点时间,在某一学科上自己的成绩还不错,我们就应该少花一点时间,争取更多的时间复习自己的弱科。 2、认真读课本: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比较浮躁,没有读课本的习惯。其实,所有的考试都是从课本知识中发散来的,所以在复习时就必须读课本,反复的读,细节很重要,读书你一定要很仔细的阅读,最好读出声,这样子,一些 细节就在不经意中记得了。读完之后,应该能够对本单

元的内容有个清晰的思路,并且用自己的方式构建出一个知识框架,并且对照着框架能够复述本章节的内容。这样就可以在整体上把握书本知识。从整体上把握书本知识有利于我们对于试卷中的一些基本的题目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对于试卷中的问答题,可以从多角度去理解和把握,这样就能够做到回答问题的严密性。 另外,期末考试不会很难,着重考基本知识以书为主,所以回答简答题时最好用书中的语言,这样子得分率比较高,老师改简答题,都是看关键字答到没有,关键的几条有没有,没有时间完整的浏览你的答案。 3、复习要讲究科学性 复习也是一门科学,复习时应该注意反复性、体系性、理解性,学会尝试回忆、学会整体安排等。 根据人脑的记忆特点,我们在复习时,不要希望能够通过一遍复习就能够掌握书本的基础知识,一般地认为,人们对于某一知识的完全掌握,至少需要六至七遍,这样,希望通过一遍复习就能够掌握书本知识是不可能的。 记忆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的,感觉到了东西我们不能够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我们才能够更深刻地感觉它。学习书本 知识需要我们加以理解,比如,我们在学习数学时,我们是否思考过数学的例题为什么选四条而不选八条,这四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