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二年级语文23课第2课时导学案

二年级语文23课第2课时导学案

二年级语文23课第2课时导学案
二年级语文23课第2课时导学案

二年级语文导学案(共案)

执笔:周旭慧审核:审批:学案编号:

课题:23、三个儿子课时:第2课时授课人:授课时间: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 《古诗词三首》【精品教案】

23古诗词三首 一: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朗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得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第一课时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 一:以图导题,理解题意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你对这幅图的理解。 2:认真读读题目,说说你从题目上了解到了什么?(题目点明了时间和地点) 3:你还想了解这首诗的什么内容?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他的创作有什么特点?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4:怎样才能读懂这首诗?怎样才能读好这首诗? 二:以疑促读,理解诗意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蚕”“桑”的读音以及多音字“了”的音、义。 2:指名读诗,师生正音。 3:默读古诗,思考大家提出的问题,解决不了的请作记号。 4: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三:解疑品读,感悟诗情。 1:自由品读,边读边想画面,同时要注意朗读的节奏,尤其读前两句时要读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要读出繁忙的劳动生活的场面,注意“少”“才”“又”的读法。 2:指名朗读,师生共赏。 3:感情朗读,体会诗情。 四: 背诵,积累语言。 五:引导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先用学习《乡村四月》的以疑促读、理解诗意的方法自学。 2:小组内交流,教师知道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搜集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理解课题: 1老师范读《渔歌子》,你能感受到什么? 2你们了解词吗?试着说一说。 3简介词的内容。 4简介作者背景: 张志和:在朝廷作国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这首词就借表现渔夫生活来再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 一、渲染气氛,理解词义: 1配乐朗读,营造气氛。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文7第23课《祖先的摇篮》同步练习D卷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文7第23课《祖先的摇篮》同步练习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学到不少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吧! 一、填空题 (共6题;共29分) 1. (4分)看拼音,写汉字; dào jízhí ________穗采________ 种 ________ 2. (6分)从课文找出合适的量词填在横线上。 一________写字台一________花生米一________电灯 一________文件两________绿茶两________转椅 3. (7分)多音字组词。 盛chéng ________ shèng________ 4. (4分)看拼音,写词语。 dìtúbǎi fàng shūyèxīxiào ràng zu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5分)选词填空 结果成果 (1)不听劝告,不会有什么好的________的。 (2)科学家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________。 (3)想到月球上去居住,________是好的,但不可能。

(4)他这件事没做好,想受表扬是没________了。 (5)我们________大家都能够重视环境保护。 (6)地球的资源________谁的恩赐,________经过漫长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7) ________这些设想能够实现,________是遥远的事情。 (8) ________地球破坏了,我们________会别无去处。 (9)我们________要好好保护地球,________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 6. (3分)读古诗《锄禾》,根据内容填空 ①农民伯伯在田地里________; ②农民伯伯劳作之后________滴在土地上 二、诗歌鉴赏 (共2题;共17分) 7. (8分)我会读,我会做。 我神州,称中华, 山川______,可入画。 黄河______,长江______, 长城______,珠峰耸。 (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字。(填序号) ①长②美③涌④奔 山川________,可入画。 黄河________,长江________, 长城________,珠峰耸。 (2)读了这两句话,我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又叫作________、中华。 (3)“珠峰耸”的“耸”字让我感受到了________(填序号)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3课《祖先的摇篮》教案

2018春部编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3课《祖先 的摇篮》教案 教学要求 1.会读、会写本课的生字。积累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及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两课时。 23祖先的摇篮 作者:吴珹 􀀋爷爷说: 那原始森林① 是我们祖先②的摇篮③。[句导读:把“原始森林”说成是“祖先的摇篮”,能让人感觉到原始森林是个能让人感觉舒适、温暖、幸福、安逸的地方。] 真有意思,

这该是多大的摇篮啊![句导读:朗读时,抓住“多大”一词重读,要读出惊叹的语气。] 那浓绿的树荫(yīn) 一望无边, 遮住了蓝天。[句导读:“浓绿”写出了原始森林枝叶茂密的特点。 节导读:猜想我们的祖先在古老的原始森林里快乐生活的情景。 􀀍那时候, 孩子们也在这里 逗(dòu)小松鼠,

欢迎共阅 采野蔷(qiánɡ)薇(wēi)吗? 也曾在这里 捉红蜻蜓, 逮(dǎi)绿蝈(ɡuō)蝈吗?[句导读:在原始森林里,那些可爱的动物、植物成了孩子们的玩伴,孩子们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 蝈, 哪 第二部分(第2~4小节):讲作者猜想古代人类生活在原始森林里的美好情景。 􀀏啊!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 我们祖先的摇篮![句导读:朗读时要读出感叹、赞美的语气。]

第三部分(第5小节):感叹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1.认识生字,用自己积累的记字方法初步记住一些生字。 2.懂得为什么说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一激趣导入 yīndòuqiángwēidǎi 荫逗蔷薇逮 (2)课件展示会写字,指名学生认读,教师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祖啊浓望摘掏蛋忆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3课《古诗三首》知识点

1、乡村四月诗意 [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作者介绍】 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温州乐清(今属浙江)人,南宋诗人,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并称“永嘉四灵”。其诗大多讲求技巧,诗风清苦。著有《西岩集》1卷, 【注释】 ①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光。川,平地。 ②子规——杜鹃鸟。 ③才——刚刚。. ④山原-----山坡原野 ⑤如——好像 ⑥了——料理完。 ⑦蚕桑--种桑养蚕 【译文】 山坡和田野到处都是绿色,平地上到处都是倒映着空中白云的水田。杜鹃鸟欢快地叫着,春雨绵绵如同烟雾一般。四月的乡村里很少有人空闲着,人们刚刚才忙完养蚕就又去忙插秧了。 【简析】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春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整首诗突出了乡村四月的劳动紧张、繁忙。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江南乡村初夏时节的风光景色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2、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 杂兴:有感而发、随事吟咏的诗。 耘田:去田地里给庄稼除草。 绩麻:即缉麻,把麻搓成线。 各当家:各自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 童孙:小孩子。 未解:不知道,不懂。 供:从事,做。 傍:靠近。 【译文】 白天出去田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 农家男女各自都忙着相应的家务劳动。小孩子不知道做耕田织布的活儿, 也忙着在靠近桑树的树阴的地方学习种瓜。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郡(郡治在今江苏吴县)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简析】 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细微的描写,热情地赞颂了农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前两句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后两句流露出了作者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扬。 3、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诗意】 西塞山前凌空飞翔的白鹭、鲜艳的桃花、清澈的河水及那肥美的鳜鱼......春色令人陶醉。戴着草帽,披着蓑衣在河边垂钓,即使刮起微风,下起细雨也不必回家。 【词义注释】 1.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2.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一说在湖北省黄石市。 3. 白鹭:一种水鸟,头颈和腿都很长,羽毛白色。 4.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5. 箬笠:用竹叶、竹篾编的宽边帽子,常作雨具,又称斗笠。箬是一种竹子。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祖先的摇篮》教案

第23课《祖先的摇篮》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祖、掏、逗”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浓、望”等9个生字,理解文中表示动作的词语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祖先的摇篮”所包含的意思。 4.体会大自然的美好,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正确识写生字,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感受原始森林的美好,明白“祖先的摇篮”的意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搜集关于原始森林的图片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感知祖先生活的原始森林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创境引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原始森林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你能 说一说这里有什么特点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归纳:图上是一片原始森林,这里到处都是高 耸人云的参天大树,一眼望去,葱葱郁郁,一望无边。这美妙和谐的自然风物,是人们梦寐以归的人间仙境。 2.揭题: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那个美丽

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我们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出示生字“祖”的拼音,学生拼读,读准字音。 再引导学生理解“祖先”和“摇篮”的意思。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题,读出对祖先摇篮的向往之情。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学生认真聆听,注意给诗歌中不认识的字做上 记号。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利用拼音读准 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读不好的地方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3.检查学生自主朗读情况。 (1)出示课文中的生字“祖、掏、逗、蔷、薇、逮、忆、啊、浓、望、蓝、摘、赛”,指名朗读,教师重点指导读准“莆、薇、摘、忆”,同时注意“浓”声母是鼻音“n”,韵母是后鼻韵母。 (2)巩固生字小游戏:抽取生字卡片,小组开火车进行认读生字比赛,看看 哪个小组的小火车开得最顺畅,教师及时对表现优异的小组进行表扬激励。 (3)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课后生字,看看自己都记住了哪些生字,又是用什么 方法进行识记的? 生:我记住了“逗”字,这个字和“豆”读音相同,是在“豆”的基础上 加上“辶”。 师:利用熟字加偏旁记住生字,这个方法很好,我们也可以用同样的办法 来记住“浓、忆”等生字。 生:我记住了“祖”,因为它和“组”偏旁不同,把“组”的偏旁去掉,加上“礻”就是“祖”了。

二年级下册语文书23课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书第23课 《三个儿子》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三个儿子》。 二、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 2、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4、让学生懂得孝敬父母。 三、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的生字,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的语气、体会文中第三个儿子的孝心。 四、教学难点: 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苹果词语卡片 一、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前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2、提问:在平时生活中,你们帮助过爸爸妈妈做过家务事没有呢? 3、揭题,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想一想:这个故事都讲到了哪些人? (生自由回答)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师提出阅读要求。 (课件出示:朗读课文时的小要求) 3、师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课件,学生认读生字。 4、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5、做“摘苹果游戏”巩固生字、词语。 (三)再读课文,感悟分析。 1、师出示课件(老爷爷说的话),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 2、全班同学齐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说一说:读后知道了什么? 3、学生齐读第2—6自然段,找出三个妈妈说自己儿子的句子。 4、学生交流汇报三个妈妈所说的话。 5、师教读三个妈妈不同的说话语气。 6、学习第8自然段,学生表演体会妈妈的辛苦。 7、师引导提问:三个妈妈这么辛苦、这么累,她们此时此刻最希望的 是什么? 8、出示课件讲解课文第9—11自然段。 (1)学生齐读第9—11自然段。并勾画出三个儿子不同的表现。(2)学生交流汇报。 9、引导学生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了一个儿子。 10、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11、师小结。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梅兰芳蓄须》课文预习和知识总结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梅兰芳蓄须》 知 识 点 总 结 中小学金牌教师

第23课《梅兰芳蓄须》 知识点 01我会认组词 蓄:xù(积蓄、含蓄、蓄须) 迫:pò(被迫、压迫、迫近) 纠:jiū(纠结、纠正、纠纷) 缠:chán(缠绕、纠缠、胡搅蛮缠) 邀:yāo(邀请、邀功、应邀) 扰:rǎo(扰乱、打扰、干扰) 拒:jù(拒绝:抗拒、拒之门外) 签:qiān(签约、签订、签收) 订:dìng(订书、装订、订正) 宁:nìng(宁可、宁愿、宁死不屈) 要:yāo(要求、要挟) 妄:wàng(妄想、狂妄、胆大妄为) 02多音字 宁:nìng(宁肯)níng(宁静) 要:yāo(要求)yào(重要) 藏:cáng(藏好)zàng(宝藏) 重:chóng(重来)zhòng(重量)

03近义词 拒绝一一谢绝宁可一一宁肯侵略一一侵犯 忍受一一容忍闻名一一出名骚扰一一打扰 庆祝一一庆贺敬佩一一钦佩高超一一高明 干干净净——一干二净斩钉截铁一一干脆利落 04反义词 拒绝一一答应侵略一一抵御忍受一一恼怒 危险一一安全敬佩一一憎恨相信一一猜疑 破绽一一周密妄想一一期望 05词语解释 旦:戏曲角色行当,扮演妇女,有青衣、花旦、老旦、武旦等区别。 纠缠:搅扰,找人的麻烦。 深居简出:平日老在家里待着,很少出门。 虚度:白白地度过。 吟唱:吟咏歌唱。 知足:满足于已经得到的(指生活、愿望等)。 沦陷:(领土)被敌人占领;失陷。 困顿:(生计或境遇)艰难窘迫。

骚扰:使不安宁;扰乱。 明志:表明志向。 抗议:对某人、某团体、某国家的言论、行为、措施等表示强烈的反对。 不堪其扰:忍受不了对方的搅扰。 签订:订立条约或合同并签字。 优厚:(待遇等)好;丰厚。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破绽:衣物的裂口.比喻说话做事时露出的漏洞。 妄想:不能实现的打算。 气节:坚持正义,在敌人或压力面前不屈服的品质。 06句子解析 1.到了深夜,梅兰芳关紧窗户,拉上特制的厚窗帘,才能在寓所悄悄地细声吟唱,这对他来说已经很知足了。 这些动词写出了梅兰芳酷爱艺术,想尽办法都要唱戏。 2.1941年12月香港沦陷。日本驻港司令官亲自出马,多次逼迫梅兰芳演戏。 “亲自出马”“多次逼迫”看出日本侵略者始终不放弃他们的妄想。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梅兰芳蓄须》优质教案

23《梅兰芳蓄须》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宁、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梅兰芳是在什么情况下蓄须的,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梅兰芳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梅兰芳是在什么情况下蓄须的,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梅兰芳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1.大家都知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课下老师让你们搜集了一些关于京剧的资料,老师今天来考考你们的搜集情况。 你们知道京剧里有哪些角色吗? 预设:生,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正面角色的统称;旦,女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你们知道四大名旦分别是谁吗? 预设:京剧四大名旦是指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京剧四大名旦是我国京剧旦角行当中四大艺术流派的创始人,他们的优秀艺术,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2.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认识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也就是被称为四大名旦之首的梅兰芳先生,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印证了什么是爱国。 关于梅兰芳的资料你知道多少呢?交流一下你搜集到的关于梅兰芳的资料。

预设:梅兰芳,我国杰出的京剧旦行表演艺术家,举世闻名的中国戏曲艺术大师。他运用唱白、表情、身段、舞蹈等技艺,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关于梅兰芳的感人的故事。 板书课题,读题。(梅兰芳蓄须) 二、初读感知 (一)认读生字。 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你觉得有趣的地方。 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得很熟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你认识它们吗? 出示生字,指读。 2.逐个朗读,开火车读生字。 3.比一比谁的识字方法最多。 4.形近字辨析: 迫-舶-泊邀-激-缴扰-忧-优 拒-柜-距签-銮-鑫订-盯-钉 (二)整体感知。 1.品读“阅读提示”,交流一下:你得到哪些信息?(议一议) (1)梅兰芳的相关情况。 (2)阅读课文的重点。 (3)课外拓展的学习任务。 2.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写了什么? 第一部分(1):照应文题,说明梅兰芳有过一段蓄须的历史。 第二部分(2-7):家国沦陷,梅兰芳决定蓄须明志,不为日本侵略军表演。 第三部分(8-9):抗战胜利后,梅兰芳继续表演,令人钦佩。 三、课文赏析 (一)闻名世界。 1.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交流你的学习成果。 “梅兰芳先生是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这说明了什么呢? 预设:向我们介绍了梅兰芳的地位。 我们说这一段还为我们设置悬念,你认为设置了什么样的悬念呢?有什么样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23课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23《三个儿子》导学案 执教者:班级:小组: 明确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会认 6 个生字,会写 9 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会用“既……又……”说话和"一个(只)"连续写话。【学习重难点】1会认 6 个生字,会写 9 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学法指导采用换部件的方式识记生字,段句朗读,朗读课文。 学习环节学生学案教师导案 自主预习★预习任务 1.自主选择读书方式,读熟课文,读准字音,画出的文中生字、好词。 2.小组合作读课文,相互检查、订正。 3.小组合作识字,读准下列词语。 拎着嗓子水桶胳膊沉甸甸晃荡 3.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读了课文,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写下来。 合作探究【问题一】1. 找出描写三个儿子的句子,让我们来看看三个儿子为什么这样做。 第一个儿子会_________ ____,不会____ ___ ___。 第二个儿子会,不 会。 第三个儿子会,不 会。 【问题二】为什么老爷爷说他只看到一个儿子呢? 课堂检测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翻)着跟头()着水桶()着远处()着歌()着舞()着琴 2、我会填 我们的教室既干净又。 小妹妹的皮肤既光滑又。 既又。 1.照样子补充句子。 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

像。 2.请在正确的答案前打上“√”。 (1)老爷爷说他只看见了一个儿子,那儿子是: A.翻着跟头的孩子。 B.唱着歌的孩子。 C.接过妈妈手里水桶的孩子。 (2)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了一个儿子呢? A.另两个儿子到别处去玩了。 B.老爷爷没看到另外两个儿子。 C.另外两个儿子没有帮助妈妈,他们不懂得关心妈妈,不是妈妈的好孩子。 巩固拓展1、如果你就是第三个孩子,你为什么要帮妈妈拎那么重的水桶呢? 2、写写你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然后送给他们 评价反思

部编人教版2年级下册语文阅读题23篇(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2年级下册语文阅读题23篇(含 答案) 我有一个很大的布娃娃,是我5岁生日那天,阿姨(yí)为我买的。我还有一只布做的小绵羊,是我8岁生日那天,妈妈买的。 每当我做作业马虎时,布娃娃的两只大眼睛总是看着我,好像提(tí)醒(xǐn g)我学习要踏实,写字要认真,要细心。 每当我说谎(huǎn g)时,小绵羊好像在说:“小孩子不能说谎,要诚实。” 1.短文共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有()句话。 2.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马虎——()说谎——() 3.每当“我”做作业马虎时,布娃娃是怎样的?用“——”画出来。 4.每当“我”说谎时,小绵羊好像对“我”说什么?用“”画出来。 (二)放风筝 三月二十四日下午,我拿着爸爸帮我精心制作的风筝,到体育场和同学们进行风筝赛。

我让小明帮我举着,我拿着线轴飞快地向前跑,边跑边放线,然后喊一声:“放!”风筝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向蓝天。啊!天上风筝真多,各式各样,有老鹰、有蝴蝶、有金鱼……简直是个风筝的王国。 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飘扬,衬着瓦蓝的天空,好像蓝天上洒下了无数鲜花。同学们在地上奔跑跳跃,玩得多开心哪! 1.全文有个自然段,第2自然段有句话。 2.你能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吗? 的风筝随风飘扬,衬着天空,好像蓝天上洒下了。 3.天上的风筝真多,,有、有、有……简直是个。 (三)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松花江畔(pàn),这儿的冬天是寒冷而漫(màn)长的,而它给我们带来的雪景是美丽迷人的。 初冬,这里便下起了小雪。开始是一阵小雨,不多时,雪花夹着雨滴落到地面上,很快就融(rón g)化了,地上湿漉漉的。 1.这段短文描写的对象是,描写的地点是。 2.“它给我们带来的雪景是美丽迷人的”里的“它”是指。

四年级 上册 语文 第23课 梅兰芳蓄须

23 梅兰芳蓄须 一、用“√”画出在括号里的正确读音。 蓄.(chǔ xù)须逼迫.(bái pò)纠缠.(cán chán)妄.(wáng wàng)想邀.(yāo yào)请不忍.(rén rěn)打扰.(jiǎo rǎo)拒.(jù jǜ)绝签订.(dīng dìng)宁.(níng nìng)可要.(yāo yào)求京剧.(jū jù)二、给生字注音,给多音字组词。 蓄()迫()租()纠()缠()邀()扰()拒()签()订()妄() nìng() yāo() 宁要 níng() yào() 三、请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吟唱——()签订——()困顿——()破绽——()妄想——()优厚——() 二、根据下面的解释写出正确的词语。 1.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2.全世界的各个地方的人都知道它的名声。() 3.指相互缠绕或遭人烦扰不休。() 三、选择正确的解释。 迫: A.逼,威胁 B.接近,靠近 C.紧,急

1.时间紧迫,容不得你犹豫了。() 2.敌人的皮鞭也不能迫使江姐屈服。() 3.卖火柴的小女孩饥寒交迫,冻死在街头。() 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一、连一连。 闻名世界的消息躲避难关 优厚的表演艺术直面合同 高超的艺术家签订危险 胜利的条件渡过纠缠 二、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他宁可 ..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用加..卖房度日,也决不 点的词语说一句话) 2.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消息传来梅兰芳当天就剃了胡须高兴地向大家宣布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在句子的空白处加标点) 三、课内阅读。 听说梅兰芳要卖房子,很多戏园子老板找上门来说:“梅先生,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有的甚至说,只要签订演出合同,就预支二十两黄金给梅兰芳。()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拒绝了。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刺刀下登台演出。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下大雨》优质教案

23 下大雨 教学要求 1.感受下大雨时“我”以及文中动物的心情,产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通过理解词语体会整片课文意思的能力。 重点难点 1.感受下大雨时“我”以及文中动物的心情,产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学会本课的生字。 3.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雨吗?为什么? 学生甲:喜欢,下雨后空气可新鲜了。 学生乙:喜欢,下雨可以让花草都喝饱水。 学生丙:我不喜欢,因为下雨后地上都是水,把鞋和裤子都沾湿了。 学生丁:我不同意丙同学的看法,下雨后到外面玩水,可有意思了。我喜欢。 2.看来大家对下雨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下大雨时蜻蜓、小鸟等动物都是什么感受吧。 3.板书课文题目——下大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汪曾祺为小朋友们写的这篇课文。 二、学习本课的生字 1.请同学们打开书,听老师读一遍课文。

2.出示本课生字:“屋、烟、积、吊、哈、鬼、甲” 3.请学生按要求自学本课的生字。 4.出示表格,请学生按要求填表。 6.请学生把填好的表格在学习小组中交流。 7.各小组汇报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比较难的地方,提醒大家注意。 8.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认读,巩固学习成果,注意以下几个字的音节。 烟:yān,韵母是an,不要写成ian。 9.出示以下两个字的笔顺,请大家记忆。屋偏旁是“尸”,龟的偏旁是“刀” 屋: 龟: 10.和同桌一起学习生字的写法,把需要注意的地方找出来。 11.指导个别生字的书写。 烟:左小右大,左边的“丿”要舒展,长,上下都超过右边的部件“因”。 哈:也是左右结构的字,也是左小右大,但是左边的偏旁“口”书写时要靠中上,要小,一般被右侧的“合”中的“丿”托住。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梅兰芳蓄须》原文

第23课《梅兰芳蓄须》原文 课文原文 1、梅兰芳先生是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在舞台上唱旦角,为了演出的需要,总是把胡须剃得干干净净的。但他的一生中,有几年却是留着胡须的。 2、1937年,日军占领上海,梅兰芳被迫藏身租界,以躲避日本人的纠缠。1938年底,有人邀请他去香港演戏。演出结束后,梅兰芳在香港住了下来,深居简出,不再登台。 对于一个视舞台为生活、视艺术为生命的人来说,不能演出,不能创作,无异于虚度生命。到了深夜,梅兰芳关紧门窗,拉上特制的厚窗帘,才能在寓所悄悄地细声吟唱,这对于他来说已经很知足了。一个艺术大师就用这种方式坚持着对艺术的追求。 3、1941年12月香港沦陷。日本驻港司令官亲自出马,多次逼迫梅兰芳演戏。梅兰芳可以忍受生活的困顿,直面战争的危险,但他难以抵抗来自侵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后来,梅兰芳不堪其扰,只好又回到了上海。 4、长期不演戏,没有了经济来源,又要养家,梅兰芳准备卖掉北京的房子。听说梅兰芳要卖房子,很多戏园子老板找上门来说:“梅先生,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

没钱花?”有的甚至说,只要签订演出合同,就预支二十两黄金给梅兰芳。但是,无论戏园子老板开出的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都拒绝了。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5、一次,日本侵略军要庆祝“大东亚圣战”要求他必须上台演出。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会去了。”但是,拒绝演出总得要想出个办法啊。 6、梅兰芳找到一位当医生的好朋友,说明了自己的危险处境,请朋友设法让他生一场“大病”,以摆脱日本人。这个朋友被他的爱国精神感动了,决心帮助他渡过难关,于是给他打了伤寒预防针,人打了这种针就会连日发高烧。 7、日本人不相信梅兰芳病了,专门派了一个军医来检查。日本军医闯进梅兰芳的家,看见他盖着棉被躺在床上,床边桌子上放着很多药。军医用手摸了摸梅兰芳的额头,滚烫滚烫的,看不出破绽,只好认定梅兰芳得了重病,不能登台演出了。日本侵略者的妄想最终没有实现,梅兰芳为此差点儿丢了性命。 8、当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消息传来时,梅兰芳当即剃了胡须,高兴地向大家宣布:“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前来看他演出的人太多了,很多人没有座位就站着看。 9、作为艺术家,梅兰芳先生高超的表演艺术让人喜爱,他的民族气节更令人敬佩!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3课练习

23古诗词三首 【字词超市】 一、看拼音写词语。 suō yī ruò lì ch?nɡ jì bái lù zhòu ya yǎnɡ cáài wài 二、辩字组词 耕()赛()衰() 耘()塞()蓑() 绩()须()笠() 渍()需()粒() 三、先解释带点的字,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1.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川: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供:_________ 傍: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归: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思考】 四、根据课文理解填空。 1.《乡村四月》是宋代诗人__________所作,这首诗主要描写江南农村____________时节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2.《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宋代诗人__________,从“桑阴”一词中可以看出,诗句描写的是__________时节的景象,“也

傍桑阴学种瓜”一句表现了乡村儿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按要求填写相应的诗句。 1.我能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想象出山原翠绿、杜鹃啼鸣、细雨如烟的画面。 2.我能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想象出小孩在树阴下学习种瓜的场面。 3.我能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感受到桃红水碧、鹭飞鱼肥的江南美景。 六、默写《渔歌子》,再填空。 渔歌子 【唐】张志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渔歌子》的体裁不是诗,而是__________。 2.这首词前三句写景,时间是在________季,地点是在____________。作者写景时十分注重色彩的描写,如鹭的颜色是__________,桃花的颜色是___________,箬笠和蓑衣的颜色分别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给人秀丽、清新之感。 3.词的最后一句写人,生动地表现了渔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生活情趣。 【点滴感悟】 七、展开想象,描述一下“绿遍田野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梅兰芳蓄须》教案设计

23* 梅兰芳蓄须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蓄、纠、缠”等12个生字,注意多音字“宁、要”的读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 感受梅兰芳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气节。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梅兰芳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气节。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梅兰芳的图片)同学们知道图片上的人物是谁吗?(生:梅兰芳)对,他就是我国著名的京剧大师——梅兰芳。(板书课题)本节课我们将一起走近梅兰芳,去认识这位京剧大师,聆听他身上的故事。 二、资料简介 梅兰芳(1894-1961),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登台。后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于1949年前先后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并荣获美国波莫纳学院和南加州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50年任中国京剧院院长、1951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1953年,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梅兰芳因病在北京病逝。享年67岁。 梅兰芳在50余年的舞台生活中,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与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并称为“京剧四大名旦”。

三、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 学生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感知内容 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通过哪几件事来体现的? 明确:梅兰芳先生拒绝为日本侵略者登台表演京剧。 (1)梅兰芳离开上海到香港避居,拒绝为日本人演出。 (2)梅兰芳蓄须,拒绝为日本人登台演出。 (3)梅兰芳卖房,拒绝为日本人登台演出。 (4)梅兰芳自伤身体,拒绝为日本人演出。 四、品味探究 1.自主学习,初步感悟。 画下感悟深刻的地方,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2.交流反馈,自主思考。 (1)为什么梅兰芳不登台演出,而是关紧门窗,拉上窗帘,在寓所细声吟唱? (2)为什么梅兰芳要蓄须? (3)为什么梅兰芳宁可卖房度日,也不接受戏园子老板开出的优厚的条件? (4)梅兰芳的民族气节体现在哪里? 3.研读重点,深入感悟。引导学生结合句子抓关键词谈感受。 (1)指名学生朗读2-7自然段。 (2)找出文中体现梅兰芳民族气节的句子。 (3)多媒体展示学生找到的句子。 句子一:对于一个视舞台为生活,视艺术为生命的人来说,不能演出,不能创作,无异于虚度生命。(体现了艺术对梅兰芳的重要性,在民族气节和自己的生活和生命面前,梅兰芳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民族气节。) 句子二: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用尽了可见梅兰芳是一而再,再而三地。) 句子三: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宁可……也不……表现了梅兰芳拒绝登台演出的决心。) (4)教师总结梅兰芳“民族气节”的具体体现:①避港拒演;②蓄须拒演;③卖房拒演;④自伤身体拒演。

四年级语文下册23课古诗三首意思

、乡村四月诗意 [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作者介绍】 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温州乐清(今属浙江)人,南宋诗人,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并称“永嘉四灵”.其诗大多讲求技巧,诗风清苦.著有《西岩集》卷, 【注释】 ①白满川--指稻田里地水色映着天光.川,平地. ②子规——杜鹃鸟. ③才——刚刚.. ④山原山坡原野 ⑤如——好像 ⑥了——料理完. ⑦蚕桑--种桑养蚕 【译文】 山坡和田野到处都是绿色,平地上到处都是倒映着空中白云地水田.杜鹃鸟欢快地叫着,春雨绵绵如同烟雾一般.四月地乡村里很少有人空闲着,人们刚刚才忙完养蚕就又去忙插秧了. 【简析】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春地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地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地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地紧张、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地图画. 整首诗突出了乡村四月地劳动紧张、繁忙.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鲜明地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江南乡村初夏时节地风光景色地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地赞美之情.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 杂兴:有感而发、随事吟咏地诗. 耘田:去田地里给庄稼除草. 绩麻:即缉麻,把麻搓成线. 各当家:各自承担一定地家务劳动. 童孙:小孩子. 未解:不知道,不懂. 供:从事,做. 傍:靠近. 【译文】 白天出去田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 农家男女各自都忙着相应地家务劳动.小孩子不知道做耕田织布地活儿, 也忙着在靠近桑树地树阴地地方学习种瓜. 【作者简介】 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郡(郡治在今江苏吴县)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地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地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简析】 这首诗以朴实地语言,细微地描写,热情地赞颂了农民紧张、繁忙地劳动生活.前两句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地同情和敬重.后两句流露出了作者对热爱劳动地农村儿童地赞扬. 、渔歌子唐·张志和

2019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

【创新教案】 23 《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研读探究,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能力,陶冶情趣。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40分钟时间,让学生多读,并且积累词句,减轻学生负担。 设计理念 语文是人的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在语文课堂上,引领学生主动地获取这种感受,积极地去体验这种情感,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2.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会认课文中的二类生字,会写四字词语以及理解部分重要的四字词。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京剧视频、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形象 1.欣赏电影《梅兰芳》京剧视频《穆桂英挂帅》,展示梅兰芳的所扮演角色的资料图片。 师:美国著名的戏剧评论家斯达克·扬评他为:“最完美的艺术家”“一位登峰造极的专家”。 师:旅居苏联的德国剧作家布莱希特说:“除了一两个喜剧演员外,西方有哪一位演员能比得上梅兰芳!” 师:从这些名人的评论中,你感受到了或知道了什么? (这是世界名人对梅兰芳精湛的京剧艺术给予的中肯评价,他当之无愧地成为京剧界的代表人物。) 2.教师小结:58年前,只有67岁的梅兰芳先生突然离我们而去,但他的京剧艺术和他强烈的爱国之情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一起用心去理解和感受这个伟大的人物,让我们一起来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教师板书课题) 二、浏览全文,强化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回忆课文围绕着梅兰芳的爱国之情写了哪几件事?哪几件事写得详细具体,哪几件事写得比较简略? 2.指名回答并相机板书。 上海沦陷—藏身租界—避居香港—香港沦陷—返回上海 板书:拒绝登台卖房度日香港拒演蓄须明志自伤身体 (两件事写得十分简洁,比较详细地写了后面三件事) 三、品读词句,把握形象 1.深入学习后三件事 师:“卖房度日”“拒绝登台演出”前两件事的基础上,同学们再深入地读读课文第3—7自然段,学习梅兰芳如何“滞留香港避演”“蓄须明志拒演”“自伤身体”,深入文章的字里行间去体会梅兰芳的爱国情怀。 第三件事:滞留香港避演(第3自然段) 自学提示: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第3自然段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 妙析教材 这篇课文是一首散文诗,以儿童的眼光去追想那古老的原始森林。用充满童真童趣的幻想、优美的语言,把我们的思绪引向遥远而又神秘的远古时代,去探寻人类祖先生活过的地方。诗歌共有5小节。第1小节由爷爷的话引出“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的说法,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由此,“我”产生了丰富的想象,而这些想象又都源于“我”真实的童年生活。课文最后,树叶的响声使“我”的思绪回到现实中来,并与诗歌的开头相照应,将情感充分地表达了出来。 学情分析 关于人类祖先和原始森林的话题,孩子们很感兴趣,教学时,可以从此话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为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学生对于“祖先的摇篮”的理解有些困难,教师要注意引导和提示。 教学建议 1.识字时,可以让学生在读课文的同时借助拼音认识生字。写字时,注意偏旁部首的写法,教师可以结合学过的字,引导学生交流写字的方法。 2.采取以读为主的教学策略,注意诗歌中有的语句比较长,而且排成两行,教师应该通过范读的方式指导学生注意语句中的停顿。 3.以画助读,展开想象。在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之后,可以让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展开想象,动手画画这美丽的摇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问句。 3.展开想象,仿照课文内容说一说。 4.学习准确使用动词,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2.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交流讨论,理解、感悟课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读好问句,学习准确地使用动词。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难点 1.展开想象,仿照课文内容说一说。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卡,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新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学习准确地运用动词。 3.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知道“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学习准确地运用动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